数据库系统原理答案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据库系统原理答案(共8篇)

数据库系统原理答案 篇1

1、A。

根据书中10.1.2中事务的原子性性质可知,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应该遵守“要么不做,要么全做”的规则,故选项A正确。选项B表示的是事务的持久性。选项C表示的是事务的隔离性。选项D表示的是事务的一致性。

2、D。

由书中10.2并发控制一节可知,当同一数据库系统中有多个事务并发运行时,如果不加以适当控制,可能产生数据的不一致性故选项D正确。

3、D。

事务的一致性要求事务执行完成后,将数据库从一个抑制状态转变到另一个一致状态,故选项D正确。其余选项同题目1。

4、C。

同第1题答案概念相同,故选项C正确。

5、B。

同第1题答案概念相同,故选项B正确。

6、C。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目的是保证数据库的任何部分都不会受到未授权的访问和修改,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破坏。

数据库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防止不合语义的数据进入数据库。

数据库并发控制:对并发事务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以控制,保证存取和存储正确的数据,不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

数据库可靠性控制:可靠性控制要由外部数据完整,性控制,事务原子性控制,网、络分割/场地毁损检测与处理,事务正确性控制,并发控制和内部数据完整性控制这六部分组成。由题意可得,“每个用户好像正在使用一个单用户数据库”体现的是多个事务同时工作,因为使用了并发控制,使得每项事务有序进行,故选项C正确。

7、D。

X锁即排他锁,由排他锁的定义我们可知,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他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故选项D正确。

8、D。

在《死锁的预防》一节中提出:在数据库中,产生死锁的原因是两个或多个事务都已封锁了一些数据对象,然后有都请求对方为其他事务封锁的数据对象加锁,从而出现死锁,故我们可知,在数据库系统中是存在死锁的,所以答案A不正确。一直死锁的预防靠封锁法,故答案B不正确。死锁产生的原因正是因为两个用户竞争相同的资源,故答案C不正确。故答案D正确

9、C。

由书可知,解决并发操作的方法是封锁协议,故选项C正确。

10、D。

由书中10.3.3节中可知,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通常分为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三类,故选项D正确。

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的完整性包括哪几种? 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数据库的完整性包括以下三种: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2、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一定的联系。前者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防止错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即所谓垃圾进垃圾出所造成的无效操作和错误结果;后者是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也就是说,安全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完整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不合语义的数据。

3、简述事务的概念和事务的四个特性,并解释每一个性质由DBMS的哪个子系统实现,每一个性质对DBS有什么益处。

事务的概念:事务是数据库应用中构成单一逻辑工作单元的操作集合 事务的四个特性及实现与益处:

①、事务的原子性:每个事务的所有操作要么被成功地执行,要么一个也不被执行。

原子性是由DBMS的事务管理子系统实现的。事务的原子性保证了DBS的完整性。

②、事务的一致性:一个事务的正确执行必须数据库从一个正确状态转换为另一个正确的状态。

事务的一致性是由DBMS的完整性子系统实现的。事务的一致性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

③、事务的隔离性:多个并发事务之间不能相互干扰,同时并发不影响事务的执行。

事务的隔离性是由DBMS的并发控制子系统实现的。隔离性使并发执行的事务不必关心其他事务,如同在单用户环境下执行一样。

④、事务的持久性: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必须是永久的;事务一旦提交,则永久改变数据库中的数据。

持久性是由DBMS的恢复管理子系统实现的。持久性能保证DB具有可恢复性。

4、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性?分别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

①、丢失更新:采用一级封锁协议解决 ②、污读:采用二级封锁协议解决 ③、不可重读:采用三级封锁协议解决

5、简述封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封锁类型。

封锁的概念: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基本的封锁类型:①、排他锁

②、共享锁

6、什么是封锁协议?简述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的主要区别。

封锁协议的定义:在运用X锁和S锁对数据对象加锁时,需要约定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为封锁协议

主要区别:①、一级封锁协议: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排他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它防止了丢失更新问题,但不能保证可重读和不读“脏”数据。②、二级封锁协议: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它防止丢失更新问题,也进一步防止读“脏”数据,但不能解决不可重读问题。

③、三级封锁协议: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它防止了丢失更新问题、读“脏”数据,以及不可重读问题。

7、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具体实现方法是什么? 基本原则:数据库的重复存储

具体实现方法:①、转储和建立日志

②、数据恢复

8、什么是“脏”数据?如何避免读取“脏”数据? “脏”数据定义:不正确的临时值

如何避免:采用二级封锁协议或者三级封锁协议

9、什么是活锁?试述活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活锁的定义:多个事务申请对数据R申请加锁,而系统随机地加锁,导致某些事务长等待 活锁产生的原因:系统随机地加锁

解决办法:采用“先来先服务”的策略预防活锁的发生

10、什么是死锁?试述死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答:死锁的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务互相申请对方加锁对象的排它锁,造成了循环等待 死锁产生的原因: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务都处于等待状态,并且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其中另一个事务解除封锁,它才能继续执行下去,结果造成任何一个事务都无法继续执行,这样系统就进入了死锁状态。

解决办法:①、死锁的预防:一次封锁法、顺序封锁法

②、死锁的诊断与解除:超时法、等待图法

数据库系统原理答案 篇2

1 理论教学环节

1.1 先修课程与数据库的衔接

在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之前,要对前沿课程与本课程的衔接进行详细说明,让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体系结构有所掌握,对数据库系统原理这门课程有初步了解,并使其对系统及网站等数据信息来源有初步了解。

例如,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中的编程思想及算法、语法结构等与在数据库编程中的流程控制等内容上有相通之处,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编程。

1.2 学生兴趣的培养

由于学生在之前学习过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对编写程序的兴趣存在一定差异性,加上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因此有部分学生感到教师授课速度快、听不懂、收效欠佳。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往届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和一些辅助教学经典案例。在讲解每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前也是如此,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些与现实应用衔接比较近的题目,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们看如何用数据库编程实现,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运用这些知识可以实现哪些具体效果,由浅入深,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情绪,增强对本课程学习的信心,启发思维。让学生们看到努力的方向和可达到的目标。

例如,利用同学们对教务管理系统的熟悉和好奇心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掌握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通过本例既可以联系实际又可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1.3 教学课堂组织

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导入知识,牵引学生的思绪学习,当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数据库系统开发设计方法多种多样,知识内容上也很多,若讲课面面俱到,必然使得重点难点不突出,学生印象不深,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同时使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因此必须精选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掌握这门课程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做到知识层次分明、结构清楚,在遵循本课程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对讲授的内容进行一定调整。

在数据库系统规范化设计的细节问题上,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知识点教师可以进行删减,让学生在课下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上机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做详细讲解,用大量的例题和实际例子验证,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各类系统开发的方法,开拓设计思路;还有些问题需要学生在实验或实训环节中,自己去发掘并解决,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对学生所学数据库系统开发设计思想的能力进行判断,能阅读出学生对数据库编程思想的理解,从而实现整个学习阶段从易到难,完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

1.4 教学方法、手段

针对数据库系统原理这门理论结合实际的课程,教学方法要随着课程的进展不断发生变化,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涉及到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概念性问题时主要以讲授和辨析的方法,理解其含义,辨析其区别;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则要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运用实例分析如何更好的进行规范化设计;数据库系统开发要采用案例分析法,选用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或者典型的数据库实例进行讲解,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分析思路、解决问题的难度和运行效率都是不同的,通过比较各自优缺点,使学生能够对不同的知识点印象深刻,并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运用的知识点,针对不同的问题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

2 上机实验环节

实验教学是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实验教学一直从属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内容设计不合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陈旧,已不适应“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高等教育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障碍。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的今天,加强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实验教学环节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更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验教学质量控制,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革新实验教学理念。确立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宗旨,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验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从体制上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仿真技术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进行立体化教学。建设课程教学网站平台,为师生提供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参考资料通过网络共享,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下载资源进行课后学习、作业提交、在线测试、留言讨论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修订教学计划,并进行在线答疑。

建立一套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实验考评制度。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课与理论课分离,独立考核,单独计算成绩。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两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时间和实验周期固定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无法保证实验过程的连续性。因此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技术和实验教学管理促进实验室从时间、空间上全面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走进实验室创造更多的机会,是知识型、综合型、研究设计型实验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实验室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利用的有效手段。

3 课程设计环节(实训环节)

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专门安排二周或三周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和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综合掌握能力、具体数据库系统开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方法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可以选用教师设计多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其一进行设计。优点在于有利于学生对总体课程的把握;缺点是不能避免同学完成同样问题时进行拷贝。还可以选用将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爱好及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自由选择题目,教师负责审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这样无论基础好坏的同学都能切实地获得相对满意的训练效果。缺点是学生自选题目覆盖知识面有限,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考察。

另外,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严格审核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使同学们能充分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并能得以运用。通过设计环节,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进行加大力度的辅导、检查,使其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以便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进行职业精英教育。

4 结束语

通过对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研究,强调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远棋.浅析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山东大学学报,2005(4):25.

[2]程录庆.关系数据库理论教学探讨[J].南京: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数据库系统原理答案 篇3

摘要:根据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定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进行了分析,探索一种基于“任务驱动”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其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采用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双主模式;数据库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09-02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已从传统的数据处理、信息管理、事务处理扩大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信息系统等新的应用领域。目前,全国各大高校计算机专业都将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列为核心专业课。但大部分本科院校的课程都是以数据库原理为基础,特点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根据成都大学的办学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课时有限与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等原因,大部分教师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能吃透、用活所学知识,在开发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时设计能力差。因此,传统的以原理为主线、“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据于此,结合“任务驱动”模式[1],提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双主模式”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1.内涵与教学流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通过任务引导学生去学习,通过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过程中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首先,将该课程涉及的所有知识点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然后再将系统分解为不同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对应一个“子任务”,让学生逐个完成所有“子任务”后,整个系统的任务就完成了,实现了学生在完成所有“子任务”的同时,深刻理解了“系统”的概念。[2]整个“系统”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将所有知识分解为具体的“子任务”,让学生主动对“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课堂练习、上机实践,最后成功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3,4]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始终以问题为先导,如何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而引出相应的概念和理论。学生紧紧围绕教师给出的“子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当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向老师、同学、移动互联网寻求帮助,运用所学新知识,通过上机实践进行验证,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最后归纳总结出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钻研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教师通过给出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开放性“任务”,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设计并开发出一个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发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

在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制定总体目标

针对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和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总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学习完该门课程后应该达到什么水平,能够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等。并据此目标设计出一个实际总任务,并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告诉学生。例如,利用数据库原理的知识和方法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如设计一个网上书店数据库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或图书管理系统。

2.设计有梯度的、有层次的单元任务

根据总目标,再结合教学内容、系统软件的功能、课时安排应尽可能设计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单元教学“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的设计要围绕总目标任务的完成进行构思,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最终目標的完成。

3.对教学内容分类,根据单元任务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学完最基本的内容,如最基本的概念,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概念才能进一步理解更难的内容,比如,关系代数里的基本运算和SQL标准语言的对应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之间的关系,另外,模式求精涉及到的关系规范化理论等内容。然后,针对每个“子任务”,采取讲解或演示等方式,给出完成该“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并分配权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建立起对数据库系统的兴趣并不断深入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些新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它们隐藏在任务的背后,让学生通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去探索、去消化,最终掌握它们。

4.具体应用举例

例如,在第一堂时,先给学生演示几个数据库信息系统的案例,通过对数据的增加、删除、查找、修改,让学生产生对该门课程的浓厚兴趣。演示完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去发现规律。首先,从系统组成来看,每个系统都由两大模块构成,即前台运行的UI和后台数据库。UI可以用很多语言去实现,由于之前学生已学过某种语言,如Java,因此实现起来非常容易;而后台数据库如何去实现呢?这时就要引导学生下来去自学完成数据库设计章节知识点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去讨论,最后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另外,还要告诉学生怎么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数据库,要遵循哪些原则,带着这一序列问题,教师就可以对整门课程进行任务的分解,带领学生完成每个“子任务”。比如,在完成数据库逻辑设计这个“子任务”时,为了实现数据的增加、删除、改修、查找就要进一步完成SQL语句“子任务”;SQL语句又是如何被数据库管理系统执行的呢?这时,进一步完成“子任务”——关系代数理论。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应依据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和学生自身特点,先要制订总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后应该达到什么水平,能够解决什么實际问题等。根据教学总体目标,结合软件功能和课时安排,力求设计出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梯度感的教学任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注重引导学生整合讨论结果。因此,在任务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整体任务和每一堂课“子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能让“子任务”与整体任务脱节。“子任务”的设计要围绕总目标整体任务的完成进行构思,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最终目标的完成。[5]

2.“任务”设计要科学

(1)“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对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给予学生一些提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既要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基本知识点,又要让他们具备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的实际应用能力。总的来说,每个“任务”中所涉及的重点、难点不应超过2个。另外,“任务”的规模应尽可能小,上下“任务”之间最好有一定的关系。

(3)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

3.“任务”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会受到限制,逃脱不了教师的思维框架,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活动之中,他们的思维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本着学生自己去发现任务中的问题的思路去设计“任务”,如果学生能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深入,说明他们的思维越活跃。教师通过学生所提的问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并且通过讨论或交流引导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4.“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可考核性

任务明确后,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讨论或自学或探索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带领学生突破每节课的教学难点后,应该尽快将任务交给学生单独或共同完成。任务设置要有可操作性,基本任务设置要有可考核性,老师要进行及时地跟踪和检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否完成了基本任务,老师要能够一眼就能看出,以便及时进行记录。总之,教师设计“任务”时,要对每个知识点认真、仔细地推敲,才能构造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性“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能够实实在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训练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到了实处,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性,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杨照华.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初探[J].煤炭技术,2012,

31(3):259-260.

[2]刘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

2004,(6):12-14.

[3]晏湧,蓝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69-172.

[4]刘婧.问题式教学在《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6):134-135.

[5]倪宝童.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4,6(2):39-40.

数据库系统原理答案 篇4

一题答案:

1、课程表截图

2、学生信息表截图

3、学生信息表的结构截图(1)查阅向导设置

(2)设置主键

(3)出生日期设置

(4)学号掩码设置

(5)电话号标题设置

(6)姓名必填项设置

4输入一张照片

5、将课程表导出为EXCEL表格

6、复制学生信息表为团员表并删除要求字段

7、建立表关系并实施完整性参照

8、删除最后一条并观察变化

二题答案:

1、建立成绩表

2、学号、课程号设置为一个主键

3、成绩设置保留一位小数

4、成绩设置0~100之间

5、课程表为主建立关联

6、学生信息表为主建立关联并实施完成参照

政治学原理答案 篇5

答:1.政治职能

政治职能是由政府在社会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决定的。除了传统上的对外防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组织军事力量的保卫职能、镇压职能、军事职能等职能外,现代社会中政府还有着更为广泛的政治职能。

2.经济职能

随着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经济职能已分化为一项独立的职能并居于政府职能的核心地位。现代社会,政府的经济职能已从农业社会中的财政活动(税收及开支)扩展到管理经济,引导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由于国民经济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领域,政府的经济职能也分为对微观经济的管理和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微观经济高效率,宏观经济稳定是政府管理经济的目标。3.文化职能。文化职能指政府指导和管理文化事业的职能。它是政府管理最古老、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与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精神文明状况相联系,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内容。文化职能是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文化政策加以实现的,其核心在于政府通过对文化事业的的管理,维护和弘扬一种意识形态,用以说明和论证统治与治理的合法性。与国家用强制性的方式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相比,意识形态以软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以达到对社会的控制。

4.社会职能。指政府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它是政府管理中内容最为广泛、丰富的一项基本职能,凡致力于改善、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各类事务,都在社会职能的范围内。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极大扩张也主要是社会职能的拓展。政府社会职能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提供社会保障。

(2)人口政策。

(3)保护自然环境。

2作业 个人讨论提纲:

一、社会监督的方式/ 途径有哪些?社会监督的方式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舆论监督。其中舆论监督是公众参与监督的

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在新闻资讯特别发达的今天,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二、什么是舆论监督?

所谓舆论监督是指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利用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

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作中的偏差行为进行纠正和制约。

三、舆论监督的载体有哪些?

舆论监督的载体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其监督方式有调查、报道和评论

等舆论方式。

四、舆论监督的特性是什么?舆论监督的优势,也就是特性即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和评价性来对

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它具有较强的引导动员群众的能力,一旦与其他监督机构配合(在我国,主要是监察、纪检机构)能产生很大政治压力和效应。

五、列举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有影响的例子。

联系实际的例子:

一、孙志刚案件(2003年4月湖北大学生孙志刚来广州找工作,因未办暂住证在广州被收容致死),《南方都市报》报道后,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在全社会关注及中央领导过问下,孙志刚冤情得以昭雪,促进旧的收容办法废除,新的救助条例出台。

二、李昌葵案(李昌葵强奸伤害致死姐弟2人,中院判死刑,云南高院改判死缓)经媒体

光后,引起全国一片哗然,迫于社会压力,云南高院最终重审此案,终判李死刑,正义得到伸张。

三、佛山小悦悦事件。(小悦悦被车碾压后,连续18人经过,无人救助,致使2 次碾压终至死)媒体报道后,引起人们对道德下滑,人性冷漠拷问。社会广泛关注及反思。

四、郭美美事件。媒体报道引发对慈善事业财务资金是否规范的质疑。

小组讨论提纲:

一、每位同学谈对舆论监督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通过每位同学结合生活中舆论监督事件的体会,谈舆论监督的作用。

三、将每位同学的体会进行归纳、提炼、总结。

四、结合实际将舆论监督作用罗列出来

1、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产生的危害则是相当严重的,腐败会扰乱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政府的管理效能,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影响政府的权威,直至危害社会的稳定以及政权的更迭。而社会监

督是一种针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无所不在的、严密的监控机制,这种机制使得权力主体的用权行为完全处于一种透明

化的状态之下,从而体现了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如郭美美事件,通过舆论监督,引发对财务资金管理规范关注,引起社会广泛重视,出台系列规范措施,接受监督,起到预防不作为、乱作为或胡作非为的作用。

2、矫正功能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合理得当。但是

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大量

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公职人员素质高低的制约,官僚主义的影响等,都会造成政治权

力运行过程中程度不同的偏差和失误。加强政治决策执行过程中的社会团体、舆论以及公民的监督,就能

够及时发现这些偏差和失误。一旦用权失误发生,社会监督机制就会即刻做出反应,并诉诸预定的程序进行及时调整,以减少用权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如孙志刚事件,纠正了不符合外来工管理的错误,推动社会进步。

(结合舆论监督的矫正功能对孙志刚事件进行展开叙述)

3、惩戒功能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

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当出现政治决策失误,决策执行过程中失职,或由于工作中的官僚主义等导致不良 的后果时,社会公众有权要求追究发生事故的权力部门或公职人员的政治和法律责任。社会监督与问责制 的结合是惩戒功能的体现。如孙志刚及李昌葵案件分析(结合舆论监督的惩戒功能对孙志刚及李昌奎事件进行展开叙

述)

4、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

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社会监督是推动一国民主政治的

重要途径,在一定意义上,一个社会的政治民主水平是与社会监督水平成正比的。社会监督既是民主政治

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有助于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监督能够保证一个国家发展的民主方向,维护政治权力体

系的高效运作,保证社会系统的通畅运行,树立政府的合法权威,合理分配社会公共资源,切实代表人民的利益。

如郭美美事件分析(结合舆论监督的保健功能对郭美美事件进行展开叙述)

5、教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 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随着社会监督的有效实现,公民的政治责任感、政治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普遍提高,进而也必然提高自己的行为能力。随着公民监督行

为能力的增强,他们也就更愿意参与政治,使自己的监督更有效、更有力度。因此,社会监督对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公民的民

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如小悦悦事件分析(结合舆论监督的教育功能对小悦悦事件进行展开叙述)

作业3

1、我选择了《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这样一本言行录,篇幅也不大,不过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细看各篇,学而篇第一只要讲“务农”的道理,遇到初学者入“道德之门”;为政篇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篇第三主要记孔子论礼乐之事;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公冶长篇第五主要讲古今人物的贤否得失;雍也篇第六主要讲孔子与弟子们言行;述而篇第七主要讲孔子谦己诲人之辞及容貌行事之实;泰伯篇第八只要讲孔子、曾子的言论,及对古人的评赞;子罕篇第九主要讲孔子提倡礼制,鼓励人们好学不倦,以及记述孔子不肯说什么,不肯做什么;乡党篇第十主要讲孔子平素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先进篇第十一主要讲孔子对弟子贤否的评论;颜渊篇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为仁、为政、处世;子路篇第十三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怎样做人,怎样为政;宪问篇第十四主要记孔子及其弟子论修身做人之道,兼有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卫灵公篇第十五主要记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所论的以德治国的道理;季氏篇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怎样修身、如何以礼法治国;阳货篇第十七主要记孔子教育弟子讲究仁德,阐发以礼乐治国的道理;微子篇第十八主要记历史上圣贤的事迹,孔子及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4)

行政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P79)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2,非营利组织:(P103)

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3,人事行政:(P138)

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4,公文管理:(P174)

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二,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A.普耳 B.斯密 C.欧文 D.斯图亚特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A).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B)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法 B.美C.中 D英

5.由立法机关或其他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C).A.选任制 B.考任制C.委任制 D.聘任制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A.内阁制 B.总统制 C.半总统制 D.委员会制

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9.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B)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A.《行政学原理》 B.《论译书》 C.《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D.《行政学》

10.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A)的行政区.A.特殊型 B.发展型 C.传统型 D.现代型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CDE).A.法律制度 B.意识形态 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2.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BCDE)等几种形式.A.综合培训 B.更新知识培训 C.任职培训 D.业务培训 E.初任培训

3.下列国家实行总统制的有(AD).A.墨西哥 B.德国 C.新加坡 D.埃及 E.丹麦

4.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ABCDE).A.四分图理论 B.领导作风理论

C.领导系统模式 D.领导方格理论 E.PM型领导模式

5.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ABCDE).A.计划安排工作 B.组织实施工作

C.协调控制工作 D.检查总结工作 E.奖惩教育工作

四,简答题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就是在同一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区别.(2)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政效率高低等方面.2,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答: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机能制的优点是:①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②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③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机能制的缺陷是:①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②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2015电大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5电大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五,论述题

1,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管理的目的和宗旨都是为社会服务,任何背离这一根本价值的政府行为都必然削弱政府的合法性.因此,政府在社会中的作用应当定位在除了政府必须行使政治统治职能之外,社会管理职能是有限度的,政府只管理社会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社会事务,而那些凡是社会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领域,政府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管.这就要求政府不能垄断所有的社会权力,不能包揽所有的社会事务,必须分权给社会,否则政府就会既管不了,管不好.(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政府与市场在各自领域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市场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它在资源配置方面优于政府;政府是以权力为基础的,它在规范市场和公平方面优于市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是依法管理,是宏观控制和间接管理,是按市场规律进行管理,是低限度的干预.同时,政府必须弥补市场的失效,不能经常用行政手段去干预市场,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建立起来.(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资格进入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要有自主权和自决权.政府除了管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之外,其他的权力都应该归还给企业.政府与企业分开,政府不再扮演企业经营者的角色,有利于廉政建设.政府一般不直接从事以赢利为目的生产经营活动,因为行政权力进入市场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必然造成垄断.(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事业单位是我国比较特殊的现象,这些年来,政府对它们进行了改革.在我国除了确保基础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之外,其余的都可以走入市场.事业单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是单位制.就是单位办社会.现在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社会组织是指除了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类社会组织发展很快,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能够减轻政府的负担.许多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会事务都由它们承担.它们是社会自组,自助,自理的组织.尤其是社会中介组织,起着沟通与桥梁的作用.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方便了公众.政府放手让中介组织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这些社会组织虽经授权有行政管理职能,但它们并不是政府,也不是变相的政府.(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任何社会中,政府为公民提供服务,公民离不开

政府.尤其是现代社会,许多事情公民更无法离开政府,必须靠政府予以解决或给予帮助.但政府对公民的责任是有限的,不能像在全能政府条件下,政府包揽一切事务,政府必须摆脱那些不应该由其管理的而应该由公民自理的事情,只有那些确实依靠自身力量不能解决的,不能自理自立的,政府应该给予帮助.政府不能对公民负责一切,公民也不能事事依赖政府.政府责任有限,公民必须自立自理.2,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答: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行政领导者决不仅仅是掌权者,管人者,而首先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忠实于自己的责任,以工作成绩和贡献表明自己的责任心,表明自己对工作的胜任,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完成工作任务,也是对国家应当承担的一种义务,对渎职,失职和不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要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必要的处理,在行政领导者中树立起责任观念.公共行政学作业2答案

一、答:1.重庆市政府通过的《暂行办法》实行官员问责制度的内容,主要体现了行政领导者的行政工作责任.行政领导者的行政工作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自己的岗位责任即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和应尽的责任.行政领导工作责任的具体内容有:

(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6)做好协调工作.2.行政领导者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责任.政治责任一般是由直接或间接选举的行政首长对国家宪法和立法机关以及对公众负的责任.(2)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违背或触犯有关法律所形成的责任,根据所造成的后果轻重不同,受到法律的处罚与制裁.这是行政主体与管理对象发生的法律关系.(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处理公务时,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所形成的责任.行政责任是一种管理责任.(4)道德责任.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恪守行政道德和社会道德.如果违背了行政道德和社会道德,将受到处分.在案例中,所欠缺的是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任.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因违反特定的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受到的谴责和制裁.法律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责任.3.增强官员的责任心;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陋习;有利于整肃吏治.二、答:“学而优则仕”,在孔子时代,只是儒家的一个政治口号,它所代表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论语·子张》有语:“学而优则仕”.在许多国人看来,做公务员就是入仕;去创业则是从商.概言之,如果说西方国家人们的观念是“学而优则商”,我们不少人则仍是“学而优则仕”.其中的区别,值得深思.作一个不尽恰当的区分,如果把优秀分子多集中在政界或社会管理部门的社会称为“政治精英社会”的话,那么,优秀分子大都集中在商界和经济管理领域的社会就可以称为“经济精英社会”了.一般地说,当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时,维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统治力量以保证社会稳定是最为重要的.而当商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经济,政治,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将使政治主导一切的必要性日益降低.所以“政治精英社会”往往是与传统的农耕社会相适应的,而“经济精英社会”只能是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能出现的.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社会稳定的基础自然地要由政治稳定向经济稳定转移,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也必然要由政治管理向经济管理演化.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人民生活日益多元,创业机会日益增加.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学而优则仕”的热潮 这既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之深,更说明了目前我国企业家的创业环境还不容乐观.操作手续烦琐,技术设施不先进,法律金融环境不完备等等都成为创业者的“拦路虎”.另一方面,公务员的“高含金量”有越来越趋高之势.与其他行业相比,公务员在获取公共信息资源,话语权,工资外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机会更大,而他们需要承担的风险却是相对较低.于是,竞考公务员被许多人认为是“最优选择”,“考公务员热”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国竞争力高下的区别#from 2015电大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来自学优网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3,标杆管理: P320

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4,行政诉讼: P294

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C).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A.15 B.30 C.45 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A)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6.从20世纪(C)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A.50 B.60 C.70 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D).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A.信息支持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9.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D).A.明确评估目的 B.选择评估标准 C.培训工作人员 D.确定评估对象

1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A).A.横向沟通 B.纵向沟通 C.无反馈沟通 D.网上沟通

三,多项选择题

1.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BD).A.地方计划 B.中央计划 C.国防计划 D.基层计划 E.资源计划

2.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BD).A.印花税 B.定率税 C.房产税 D.配赋税 E.耕地占用税

3.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ABCD).A.法定依据的审查 B.滥用职权的审查

C.法定程序的审查 D.法定权限的审查 E.权力腐败的审查

4.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B).A.程序性决策 B.非程序性决策 C.理性决策 D.科学决策 E.直觉决策

5.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BCDE).A.计划控制 B.标准控制 C.程序控制 D.成本控制 E.质量控制

四,简答题

1,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如下步骤: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

(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2015电大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竞赛试题

2,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答: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有: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五,论述题

1,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

(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2,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答: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行政改革,应注意:

(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决定行政.在西方发达国家,行政也必须从属于国家政治的要求,在我国政治与行政更是密不可分.因此,行政改革过程不是纯技术实施的过程,政治的各种因素决定了行政改革的复杂性.(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组织与社会环境是输出输入的关系,两者必须保持动态平衡.行政改革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意味着公共组织必须适应社会变迁,它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运行方式必须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但行政改革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是积极而高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政改革要注意行政效率问题,同时又不能忽视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的实现程度.(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行政改革要对行政权力体制,行政领导体制,行政区划体制,组织机构,人事制度等进行改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行政改革应该进行科学地论证,严密地计划,强有力地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而不能盲目进行.(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必须不断地调整与社会的关系,界定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必须对政府的行政权的行使的范围,程度和方式进行调整.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政府的行政权对社会的干预逐步减少,社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越来越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以及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政府必须对社会进行干预,无政府主义是不可取的.公共行政学作业4答案

答:宁波私家汽车拥有情况调查:目前城市家庭私人购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已具备了巨大的购买潜力.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生产厂家如何根据地区市场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并准确的制定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定位,价格竞争策略,对企业的市场开拓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城市调查的范围涉及到宁波各区,代表100多万城市家庭,600多万人口的汽车消费市场情况,调查样本抽取的数量为100户.家庭拥有汽车数量:一,总量:在625万户城市家庭中,拥有汽车总量的置信区间在69.9万—92.6万辆之间,置信度为95%.城市居民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总保有量的6%-8%.二,数量差异:从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拥有汽车的情况来看,月收入在三千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与月收在一千至三千元之间的中等收入家庭和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在汽车拥有率上差异非常大.高收入家庭拥有率为6%,是低收入家庭拥有率 0.7%的8.6倍,是中等收入家庭拥有率1.2%的5倍.家庭购买汽车价格:一,总体购买价格: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所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1.9万元/辆.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欲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2.0万元/辆.二,收入水平的价格差异:高收入家庭购车平均价格为17.8万元.中等收入家庭平均价格最低.高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18.0万元.中等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7.6万元.家庭拥有汽车的消费特征:一,色彩特征:本次调查显示,宁波居民家庭购车多为鲜艳的颜色,最多的颜色是红色,占已购汽车的31.3%;其次是白色,再次是蓝色.这三种颜色占已购家庭汽车总数的64.4%,已接近三分之二.黑,绿,灰三色合计只占到城市家庭汽车总数的16%.二,家庭驾车人性别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现阶段宁波家庭的实际驾车人员主要是男士,占到80.4%.女士实际驾车比例为19.6%.但女士驾车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三,排量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目前宁波居民家庭汽车以低排量为主.其中1升以下的占36.5%,1.0—1.5升占20.5%,这两档合计占到家庭汽车拥有量的一半以上,而排量2.5升以上的仅占9.35%.讨论提纲:购买意向:一,总体情况:轿车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前几个品牌是桑塔纳,奥迪,宝来,标致,别克,红旗,夏利,奔驰.其中桑塔纳的总体知名度是所有轿车中最高的,将近85%的消费者不经提示都能说出桑塔纳的名字,40%多的消费者在提到轿车时,会首先想到该车品牌;奥迪和宝来的知名度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总体提及率都在60%以上;夏利,奔驰,富康,捷达的知名度均超过了50%.二,价格档次变化:根据调查统计显示,价格在五万元以下的汽车欲购率比已购率低很多,而价格在十万元以上的汽车欲购率远高于已购率,可见在今后几年价格在十至二十万元的汽车将成为家庭购车市场的主流;价格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汽车,虽然欲购率和喜爱率很高,但已购率低,人群基数小,市场份额明显低于价格在十至二十万元的车型.三,国产车与进口车竞争力状况:国产汽车已购率,欲购率,喜爱率分别为77.9%,68.4%,43.6%,渐次下降,且降幅较大.这说明,长远发展下去城市居民更将倾

向于购买进口车.四,购买意向上升产品:调查统计数字显示,上升产品中,进口车上升明显,桑塔纳车最稳定,捷达与富康上升迅速.归纳小组讨论意见: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美学原理试题含答案 篇6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

A.自然 B.社会C.人生 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 D.审美的个性

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

A.直觉 B.通感C.想象 D.表象

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

A.黑格尔 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

A.美感的主体差异 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 C.美感的一般特点 D.美感的感觉特征

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

A.历史性 B.民族性C.阶级性 D.地域性

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

A.总的指导意义 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 D.实践意义

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 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 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

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 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 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

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 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 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 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

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 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

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人类的审美需要

27.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 )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B.美在移情 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美取决于距离

2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的美学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休谟C.博克 D.康德

2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 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 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

3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 )

A.心手相应 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 D.气韵生动

二、多项选择题

3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2.布莱克说:“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 )

A.感性具体的 B.以小见大 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D.透过现象看本质 E.直观个别的形象

33.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

A.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 B.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C.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 D.事物与人的关系 E.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关系

34.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 )

A.典型性 B.观念性 C.客观社会性 D.主客观统一性 E.具体形象性

3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 )

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 B.它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 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 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 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36.寓教于乐

37.美学研究的对象

38.生命的机械化

39.集体无意识说

四、简答题

40.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

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数据库系统原理答案 篇7

关键词:网络教学系统,数据库原理,ASP.NET,网络教学

Internet技术不断快速的发展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最为广泛和快捷的手段, 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数据库的不断发展为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交换平台。通过运用ASP.NET平台的“数据库原理”进行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为了能更好的实现网络教学的高效、高质量、易于维护和操作等目标。

1《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的优势与作用

1.1《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优势

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开放性、课程资源共享性、以及开发与使用成本低廉和教学形式的灵活性等方面。[1]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开放性优势体现在网络本身就具备高效的开放性,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自由资源的连接,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 没有时间和空间等一系列问题的限制;并且不需要和相关的资源持有者进行面对面的商讨使用权, 只要自身能严格的遵循网络资源使用的相关规定就可以应用。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共享性优势在于:在进行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时, 设计人员可以多阅读其它教育网络的设计模式, 并且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以使用的信息资源, 并且可以直接的连接到其它的网站进行资源的共享, 这样就使得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多样化, 能更好的丰富网络教学系统的内容。[2]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开发成本低, 因为它所有的资源和内容都同在网络上进行, 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消耗与不必要教学设备的浪费。较低的开发成本与使用成本, 让学习者更乐于接受, 有条件接受这样的教育。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在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调整学习进程, 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上课, 并且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等获取学习的信息。《数据库原理》是学好计算机程序与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利用以上网络教学系统的优势势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1.2《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

《数据库原理》课程内容复杂, 比较抽象, 光靠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 《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带来了新的契机。进行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主要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的空间变得无限大,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实现异步学习, 网络教学的设计同时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系统的在线学习, 温习课堂学过的知识, 并且通过网络教学系统让学习到知识得到延伸和扩展。这样能让学习者变得更加的主动, 使得学习的环境变得更加的轻松。网络教学系统就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授知识的模式, 通过许多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在线测试、学习互动等环节能够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增强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的互动与经验交流。网络教学设计的作用能更好的提高求知者和解问者的互动,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许多学习者都是带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疑惑下课的, 而网络教学系统则能解决这类问题, 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给教授者留言, 教授者在受到提示后能够在第一时间为疑惑者解答问题, 并能在网络上留下相关的内容, 同时可以供其它有相同问题的学生使用。

2 ASP.NET的“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原则

2.1 丰富教学活动与内容, 体现个性化学习成效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都不能跟上现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而通过ASP.NET的“数据库原理”进行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则是为了能更好的改进教学模式, 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加入, 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严谨, 内容更加丰富。《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中具有访谈问卷、学生作业、测试验收、课程内容管理、聊天交流等等功能, 该网络教学平台还注入了许多流行元素, 例如可以通过微博、BBS、Email、Wiki等形式, 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与经验交流, 极大的方便了学生学习, 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时也为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操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ASP.NET的“数据库原理”设计的网络教学设计获得更多的知识内容, 并且让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延展与创新, 突破了传统的在课本上获得学习内容的模式。基于ASP.NET的“数据库原理”的前题下建立起较大网络教学资源库, 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匮乏问题, 在网上进行各种问题的解答, 并为学生进行作业、试卷等相关教学工作的完成, 使整个教学过程在ASP.NET的“数据库原理”的帮助下实现全面的网络化,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2.2“教”与“学”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 保证网络系统安全

由于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在进行ASP.NET的“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时一定要坚持保证该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因为安全性是保证系统不受病毒侵犯, 让网络教学系统能正常使用的前提条件。网络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的相应系统是来自不同的供应商, 所以在进行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系统设置进行设计防火墙, 这样能更好额度保障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安全性。[3]同时在进行ASP.NET的“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时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普通登录、会员登录和教师登录, 通过对每个登录者进行用户信息的填写, 对临时登录者设计极限性, 并针对不同等级的会员进行资源的开发, 通过增加一些特殊问题的回答来保障会员的账号安全, 并对问题的答案加密码保护, 这样一来能更为有效的保障教育网络系统的安全, 更好的保护登录用户的个人信息的安全。

3 基于ASP.NET的“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设计

“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主要采用了统一的Web应用程序服务平台ASP.NET进行开发, 利用My SQL数据库技术与Java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4]由于ASP.NET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以面向任意浏览器进行程序设计, 该平台下设计的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可以使学生对《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入而高效, 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提高教学质量。

3.1 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ASP.NET的“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主要包括了三大功能模块:管理员功能模块、学生学习功能模块、教师教学功能模块, 如图1所示, 系统拥有系统管理员、学生和教师三个用户权限。

管理员用户功能模块主要是让管理员合理的对系统进行管理。该模块主要对管理员的身份验证、权限分配、对各个模块的登陆、删除以及修改权限加以限制, 让学习者与教授者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对网络教学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正确的应用。

学生用户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课程教授、在线交流、在线提问等服务。用户管理模块中主要包括12个部分: (1) 课程公告, 方便学生查阅课程设置信息; (2) 教师信息浏览, 可以对各科授课教师进行浏览; (3) 课程信息浏览, 即对课程的名称、课时、上课时间等进行浏览; (4) 课程学习, 主要是可以观看在线课程; (5) 课程论坛, 学生可以在论坛里对学习情况展开交流; (6) 课程在线讨论, 可以实时的在线对学习问题进行沟通; (7) 课程作业; (8) 在线测试, 在线对所学成果进行检测; (9) 教学视频, 可以观看教学视频; (10) 个人设置; (11) 注册申请; (12) 信息查询。

教师用户管理模块主要为教师进行授课、答疑、掌握教学效果、进行课程测试等进行服务的。教师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如下13个部分的内容: (1) 课程公告; (2) 注册申请; (3) 授课申请; (4) 课程文件维护; (5) 课程预览; (6) 课程答疑; (7) 在线讨论; (8) 题库管理; (9) 课程作业管理; (10) 课程测试; (11) 视频资源; (12) 个人设置; (13) 信息查询。

3.2 系统结构设计

基于ASP.NET的“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主要采用了包含数据层、逻辑层和表示层的B/S三层软件体系结构, 如图2所示。利用这种体系机构, 该教学系统可以将应用与开发环境分离开来, 在简单的应用环境下实现跨平台的功能应用。这种体系结构让网络教学系统拥有更多的受众群体, 并且让使用者的操作过程简便化, 有力的减少了系统后期维护的工作量。数据层主要是利用Mysql数据库技术在ASP.NET平台下对信息数据进行访问和维护, 数据层可以将系统中的有利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将具有共同特征的数据保存起来, 方便教学信息的共享。位于三层次中间的逻辑层主要是利用ASP.NET生成的HTML代码对浏览器进行访问, 实现系统业务规则的目标, 应用Web浏览器对客户的访问的请求发起响应进程。逻辑层上产生的协作图与交互图可以帮助系统设计人员熟悉系统用例的实现, 有利于及时调整设计思路与代码实现;同时, 还能够确定类与类之间的关联关系, 有利于掌握系统实体之间的关系, 提高设计者的编码效率。表示层是支持用户访问系统浏览器的关键体系, 支持系统中各类用户界面的实现, 是连接系统与用户的承载者, 是Web浏览器的支撑者。

4 基于ASP.NET的“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的实现

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一定要做好系统的需求分析。在设计之前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包括《数据库原理》课程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只有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充分的分析, 才能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高水平的课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目标的不同, 设计不同的课程, 不能千篇一律, 因为千篇一律的教案模式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全身心发展。因此, 在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之前, 要充分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板块, 做到个性化设计。基于ASP.NET的“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就是利用My SQL 2000数据库与Java编程语言, 在ASP.NET平台下按照系统需求, 对各个功能模块逐一开发实现的。通过近几年该系统在各大高校中的应用, 该系统切实的实现了在线教学、互动学习、资源共享等功能, 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5 结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已经是当下教育改革的新课题, 网络教学系统的出现带来了转机。《数据库原理》网络教学系统是在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学习理论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采用ASP.NET的开发平台, 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方便教学信息共享;将教学活动融入在线课堂教学, 有利于学习者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士保, 张瑾, 张鸣.ASP.NET数据库网站设计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江红.ASP.NET Web数据库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芦丽萍, 王志军.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ASP.NET[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数据库系统原理答案 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据库;职业教育

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体现了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相结合的特点带有浓厚的职业导向,具有鲜明的市场化运作特征,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关键举措。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系统化,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按照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必将成为我国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

根据姜大源教授的多元智能的人才观与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理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从专业的相关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根据职业资格列出这些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再根据职业情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形成对应该专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技能与能力需求,然后逐一把它解构、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序化成若干个工作项目,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对于成功完成每项工作项目的支撑点是课程教学,这就要求课程的设计必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是根据企业产品生产流程而确立,教学内容是围绕职业岗位(群)的技能需求而展开,学习情境是校企深度互融和企业真实环境的再现。

我院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技能课,2005年被遴选为天津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我们在“以项目为导向”的专业改革指导下,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主线,以“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教学模式的主体,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1 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1.1综合情境分析。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综合情境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分析、企业综合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三个方面进。以真实企业环境的再现创造学习情境。

1.2确定行动领域。在调研中,通过问卷、访谈、研讨、审定等形式,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资深教师、课程专家共同分析职业工作过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并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描述,从而选择典型的行动领域作为未来课程开发的重点。

1.3确定学习领域。与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资深教师等共同研讨、审定,在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上,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任务驱动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以满足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为原则,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2.1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针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传统的数据库课程知识体系中将数据库知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先讲解数据库原理,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讲解数据库应用技术,指导学生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与高职的教学目标以及市场需求不一致的,高职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最根本的要求是知其然,能熟练应用某一种技术,而市场更需要是大量的有一技之长的熟练工,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家。因此,从高职教育的目标以及学生就业来考虑,都有必要重实践应用轻理论研究。

2.2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传统教材,对于知识点的编排,侧重于知识逻辑上的先后顺序。2009年《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自编教材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采用以项目为单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结合行为导向法教学是有特色高效率的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同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项目时,各科知识均贯穿在项目这根主线上,对知识点的讲解是根据项目的需求,以实践项目驱动、问题牵引、套路主导的“工学结合,行动导向”学习模式、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各个知识点,这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3 教学实施过程

3.1工作过程分解及项目构建。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将真实工作过程分解,将真实项目按工作过程构建起来。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样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学过程设计。传统的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复习导入——传授新知——巩固练习——教学总结——布置作业(简称传统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安排注重教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也总是着重考虑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传统的计算机机房技能训练基本属于实验型,虽以学生为主体,但知识点相对分散,为实验而实验,与实际应用相脱离。这样的传统教法没有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原則的指导下实施项目教学(简称项目教法)的过程为:通过实际项目实现情境导入、诱发欲望——借助项目、尝试自学——问题反馈、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究规律——分层练习、共同进步——多元评价、全面发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到螺旋递进式的全面提升。无论教师怎样发挥,一是看教学活动是否以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是否以产品或项目为载体;三是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此要求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2.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项目式设计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组织课堂教学为原则,具体过程为:

第一步:确定工作任务。先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在一段学习时间段内设计完成具体一个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并编写程序实施设计过程。

第二步:制订和实施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教学中以学生自学和老师指导为主。数据库基本知识及原理以少讲、精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及掌握开发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设计。

第三步:成果交流。师生交流设计成果,找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

第四步:成绩评定。以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成绩考核。通过这样的仿真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有成就感。达到在有效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 建立项目实验平台

学校的教学设备、实验实训场地设施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学生实践方面,大多数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自顾不暇,企业不愿承担培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受短期利益影响,对人才培养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应通过创设与主要用人单位相似的工作环境和技能环境,边学边实习,提高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性,培养其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技能。学生只有在先进的实训场地里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工作中才不会落伍。

5 以工学结合造就双师型教学团队

根据“引进和培养并重,学历提高和业务能力提高并举”的原则,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带头人,一方面加大教师生产锻炼、对外交流的力度,另一方面在学校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调入优秀的企业、行业专家和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学历人员,同时挑选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此外借助于引进行业专家的优势资源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应用性研究,在校企合作模式上不断找到新的结合点,为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院应对教师量身设计一套针对工作过程化项目式教学法的全新师资培训方案,提高教师教授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施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的合理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基本思路是以综合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针对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培养的要求,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够用的基本知识,适应相关职业技能认证。二是实践能力,突破仅限于操作技能的考试,增加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组的合作能力。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项目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四是在内容加入职业技能认证试题与技能认证接轨。不仅要求学生上传并展示个人的项目成果,还设计并使用了“学生任务反馈评价表”,其中包括学习过程中个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描述、学习日志(包含知识技能的掌握、心得体会与自我评价等)、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等项目,开发了教师和学生网上评价系统,用于学习成果考核,还通过组织学生个体或小组代表交流发言,体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具体核算标准“期末(40%)+实训(30%)+平时(10%)+自我评价(10%)+学生互评(10%)”五层次评价体系。

通过重视“工作过程”精心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法方便实用,富有成效,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让学生也体验到了职业成功的快乐,逐渐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有利于开发项目式课程和教材,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促进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充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项目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涵.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2]孙慧平.行动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7,(34).

上一篇:电脑捐赠仪式主持词下一篇:实木门安装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