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精选10篇)
撰写:何学文 现阶段,语文复习思路是,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归纳高考试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巩固知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规范意识。全面复习和专项突破相结合。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专门的复习方案,抓落实。因此,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认真思考,反复研究,特拟订本计划:
一、复习原则
1、由全面基础复习转入综合复习,对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
2、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3、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技巧。
4、在“练”字上动脑筋,下功夫;在“讲”字上做文章。
二、具体做法
1、基础知识重在“补”
语音、字形力求准确。词语选用(实词、虚词、成语)重在筛选。病句重在分析病因。
基础知识的复习是较为有效的部分,经过第一轮的专项训练后,学生已掌握了相当数量的零碎知识和多种多样的方法、规律。因此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发现自己的遗漏点是 1
学生复习的重点。继续在每次模拟考试前一个礼拜有意识的让学生每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前五题和名句默写的综合训练,以此作为一项自我挑战的内容,同时还能达到加强做题稳定性的作用。
2、现代文阅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散文)重在“法”
(1)要想做好现代文阅读题,必须具备应有的“内存”,我们反对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第二轮复习中,还是得挤出时间让学生每天看一点,读一点,写一点,进一步拓展他们的阅读面。
(2)要想做好现代文阅读题,第二轮复习的关键在于老师的精选、精讲。老师要精选有代表性的现代文阅读文章,然后是精讲,要讲出题人的出题意图、作者的写作意图、阅卷老师的批阅主旨,让学生有路可走,有话可讲,有理可悟。重点培养学生的读题意识、踩点意识、推敲意识、验证意识。
3、文言文阅读重在“本”
文言文复习是最有章可寻的,其“章”就是我们的课本。以课本文言文为纲,总结考纲中18个虚词、120个实词的用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二轮复习中,还是要回归课本,复习课文,学生多读(名篇、名句)、多记、多归纳,不断地重复,夯实基础,扎实文言功底。
4、诗歌鉴赏重在“悟”
(1)不主张一味地做题、解题,而是先让学生去感受诗歌、深入诗歌。
(2)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在第二轮复习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点评作用。此时的学生头脑中已充塞了很多相关内
容,包括背景、风格流派,乃至鉴赏的术语也是应有尽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学生的“做”、教师的“批”,找到学生的失误点,确立讲评的重要点、困难点,最后通过教师“评”,启迪学生的思维,理清答题的思路,尽可能地避免“贴标签”行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鉴赏。
5、作文重在“准”
这里所说的“准”,就是指审题要准确无误。作文一旦跑题,将会满盘皆输。高考作文不能一味地追求“新”,而是要在审题准的基础上再去求新,因此加强审题训练是确保作文得45分的重要环节。
这里所说的“准”还包括体裁的准确无误,写什么文章像什么文章,平时训练就要严格要求,严厉打击“四不像”文章,让这种文章在平时就被扼杀。“准”,还包括思辨的“准”。文章没有思辨性就没有深度,没有深度就不能得高分。
根据经验,高考前限时作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至少每周一次完篇训练,稳住“形式”得分。考前重点抓“内容”这一亮点。基础等级要求内容充实,发展等级要求材料丰富。抓好“内容”专项训练,可以一箭双雕。
三、要注意的问题
1、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但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问题舍得用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舍弃,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
2、讲练比例问题。第二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大撒手”,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每堂课都要精讲精练,合理分配好讲练时间。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问题。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
4、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任课教师评前要认真阅卷,抓住学情,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相结合,抓住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纠正。也可采取“自教自”的办法,让学生讲好解法,讲错误处(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
5、信息反馈的问题。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加强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反馈渠道主要是通过练习或检测收集信息。定期穿插以选择题为主的定时定量训练,内容以检测刚复习过的知识为重点,兼顾后继复习内容。
四、进行个别辅导,加强方法梳理,心理疏导,满怀信心,参加高考。
个别辅导主要有三种对象:一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提升作文水平);二是本
一、本二预测线上的学生,尤其是语文单科薄弱的学生;三是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针对不同对象因材施教,力争语文学科在2009年高考中来个皆大欢喜。
五、复习阶段划分
根据我校高三复习工作的整体安排,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实
际,09年上期语文复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2009.2.9-3.10结束第一轮复习
2009.3.11-4.30进行第二轮复习
2009.5.1-6.5做好语文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强化训练,同时关注高考的最新信息,对高考热点进行重点训练。
1. 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 扣准考纲词汇, 利用早、晚自习听写, 争取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抓住高考必考的语法大项, 从冠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到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定语从句和名称性从句、连词和状语从句再到特殊句式、情景交际做适量的单选练习, 查漏补缺, 为综合运用 (如完型填空、短文改错) 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高考题型结构, 有计划地选择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及写作的专项训练, 实现由语言知识到语言应用能力的转化。在读的方面, 选择不同体裁的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描述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不同的题材如科普知识、人物传记、国内外风土人情、故事传说、广告说明、书信通知、历史文化、新闻报道等学生感兴趣、难易度与高考相近或偏难的文章。从高考实战出发, 计划在第八周集中做阶段性的课堂限时阅读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此前, 要给学生讲清楚阅读理解常用的设问方式, 也就是看明白题干的意思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false?All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maybe true or false except…Or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that…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Or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conclude that…It can be inferred/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The writer suggests that…Or The word“…”refer to…The underlined word“…”probably means…
还要给学生讲做题的方法如:
1. 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末段及段落的首句和末句, 文章的首
段与末段及段落is的首句与末句一般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的中心思想, 其他段落及句子只起补充、说明、解释或引用的作用。
2. 进行合理推断。
学生对文章有了详细而全面的理解后, 就要按文章内容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做出判断, 表示逻辑关系的标志词是连接词、副词、代词、介词短语、关系词、插入语等。
3. 猜测推敲生词。
通过对全文的理解、句与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以及通过构词法猜测生词的含义。
4. 利用常识解题, 如 (1) 了解著名作家、艺术家及其主要
作品; (2) 了解一些科普知识; (3) 了解西方社会风土人情、社交活动、新年、圣诞节活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4) 了解世界各地新闻、地理常识位置; (5) 懂得一些缩略语。
完形填空综合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下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首先看懂文章的第一句, 接下来浏览全文, 然后边研读边根据上下文结构、逻辑、常识、词法知识等进行初步推测, 最后应通读全文, 再从阅读的角度看文章是否通顺、是否符合逻辑。实践证明, 阅读理解好的学生, 完型填空必然强。练习时牢记几个原则: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上下求索、首尾连贯。
具体方法如下:
1.略读全文, 掌握大意;
2.瞻前顾后, 谨慎选择;
3.复读全文, 仔细检查。另外, 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到:注意重点词组、习语和常用句型的积累和应用, 注意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常读、常悟以阅读带动完形填空能力的提高。
对于书面表达, 鉴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平时强化词汇、语法知识的运用并要求学生利用早自习背诵一定篇目的经典范文。在集中训练阶段, 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将范文译成汉语, 再逐字逐句翻译成英语, 最后对照范文改错。鼓励基础较好的同学写作时大胆使用复合句、非谓语动词、倒装句、强调句等较复杂的结构。另外, 在写作中还要鼓励学生巧用连接词, 如first, second, third, finally,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besides, what's more, in addition, moreover, however, while, otherwise, on the contrary, despite, even though, except for, instead of, after all, also, not only…but also, as well as, both…and, either…or…, neither…nor…, since, because, thanks to, due to, on condition that…in a word, generally speaking, in my opinion, as far as I know, as we all know etc.并且严格要求英文书写练习, 无标点符号错误、大小写错误、单词拼写错误, 考试中要求学生做到卷面整洁。
至于改错题, 一旦学生的写作提高了, 其短文改错能力亦随之提高。因此近两个月要多看优美的文章, 少看有错误的文句, 主要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 如冠词、名词复数、介词、连词、人称代词、时态等方面的错几乎每年都有, 训练时要往这方面倾斜。第三轮复习应综合大练考, 以提高应试能力。以综合运用训练为主, 加大模考力度, 教育学生把每次模考当成高考, 积累临场经验, 强化应试技能, 最终把高考当成平时的模考。另外, 让学生做近几年的高考题, 对训练中发现的知识漏洞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五月下旬, 适当调低练习题的难度, 让学生回归课本和考纲中的基础知识, 查漏补缺。经过综合运用训练, 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做题熟练程度会明显提高, 自信心也就越来越强, 在高考中定能取得理想成绩。
一、突出主干,框图为优
一轮复习中我们重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重建,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但学生在知识关联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解决框图题时,对知识的检出存在缺陷,不能将框图中的转化关系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解决学生这一缺陷的有效方法是重视知识框架的构建,关注知识网络的构建。
二、紧贴真题,变式强化
一轮复习中需解决的是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缺陷,那二轮复习就更应重视知识应用上的强化。二轮复习临近高考,应更重视学生的实战训练。在习题的选择上不能只用历年的真题,那就起不到贴近高考和强化提高的目标。应重视变式训练,这样既可将历年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再现,又可避免学生因已做过真题而使训练失真。
三、针对薄弱,补偿为要
二轮复习不应再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新进行一遍地毯式的梳理,应针对历年高考的考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和补偿。从知识点的角度分析,历年的高考主要有如下的考点:微粒的结构、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钠镁铝、铁铜、卤素、氧硫、氮磷、碳硅、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化学平衡原理、电解质溶液、盐类的水解、电化学、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同分异构、有机物组成的确定、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化学实验常见事故的处理、化学仪器的清洗、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如果从高考试卷的试题结构上来看,主要有如下类型:环境保护、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无机框图题的解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简单计算、有机合成、化学计算技能等。针对不同的专题,把握住学生的缺陷点,进行针对性地归纳和总结,并进行强化训练,弥补一轮复习存在的缺陷。
四、及时检测,精选讲评
1.抓住重点,突出针对性
在二轮复习的习题讲评课中,重点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非重点问题则要敢于舍弃,要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的困惑疑难问题。对于重要而学生得分率低的题目,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开拓外延、分析归纳等,让零碎的知识得以升华。积少成多,结串成网,要“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通过对练习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归纳要点、梳理解此类题的思路。如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对几个例题进行分析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得出解这类题的一般思路:(1)分析该题要考虑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还是盐类的水解;(2)如果上述两者同时共存,则考虑哪个程度大;(3)掌握三个守恒,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2.强化审解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二轮复习应强抓解题规范训练,注重提高解题规范训练与准确率,要突出完整的解题训练,包括审题关、步骤关和反思关。许多学生在审题时往往存在下列几种情况:(1)粗心大意,将名称写成化学用语,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或未注意到题中关键词等。(2)不能全面捕捉题给信息,特别是对隐性信息的挖掘。(3)基础不过关,不能理解题目中的句子含义,如化学平衡题中出现的诸如“反应后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几倍”,“反应后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前的几倍”等等。为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应引导学生审题三读,具体包括:泛读,指明确有几个条件以及求解问题;细读,指把握关键字、词,数量关系等;精读,指要深入思考,注意挖掘隐含信息等。书面表达的训练主要包括化学用语、解题格式、文字表达等几个方面,力求规范、详略得当、准确无误。解题后的反思应包括:反思知识点,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反思解题方法,力求发现更简捷、更合理的解题途径。通过上述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向细心要分、向整洁规范要分”,减少解题的失误率,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总之,知识点的复习必须结合习题的讲解,习题的讲评必须为学生巩固知识、灵活应用知识服务,而习题的精选为学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了条件,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只有努力做好以上三个方面,并使三者有机整合,才能提高第二轮复习的效率。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
二、具体要求
巩固语基,加强古诗文和文学作品阅读,全面提高审题写作能力。
三、时间安排
2012年2月7号——2012年4月24号(共10个星期)
四、一轮复习学情、教情分析
学情总结:
1、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底子较薄,通过一轮复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但学生的错点比较分散,且每个学生的错点也不集中,特别是文理语文单科优生较少,语文薄弱的较多。
2、学生的自学能力偏弱,依靠老师较多,现代文阅读普遍得分较低,通过考试分析,发现主要表现是:(1)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不强;(2)审题不清,题意理解能力较差;(3)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4)概括表达能力不行。因而,二轮复习的重点便是现代文阅读。
3、学生古诗文的基础较为薄弱,知识迁移整合能力不强,知识点漏洞较多,文言翻译、读懂诗歌、规范表述是二轮复习的重点。
4、作文方面,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在结构和语言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导致作文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不强,观点阐述往往缺乏深度和高度,因此,二轮复习,审题立意仍是重点,并要同步强化语段的思辨与表达训练。教情反思:
1、老师本身未能吃透文本,只凭“参考答案”上课,讲解问题捉襟见肘;
2、组织调动学生不够,学生参与发言面狭窄,生生互动缺失,课堂变成老师与某一同学的单边对话,其他同学都变成了听众和看客;
3、提问成为形式,讨论成为过场,老师在简单提问了一两个同学之后,经常是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又回到了老办法——讲,针对性难以体现;
4、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抓不住,或虽能抓得住,但引导不得力,不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整合不到位,师生互动效果差;
5、学生思维成果的展示较多地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周密的书面形式,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提高;
6、轻视对文本的阅读与感悟,学生的诵读环节落实不到位,就题论题,等等。
7、作文教学中“游击战”与“集中歼灭战”的结合不够科学,善始善终、一竿子到底的力度有所欠缺。
五、备课备考
搞好团队合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1、备课组从收集资料、命题、研讨到主要发言人等各项工作要详细分工,通力合作。每周至少有两次的集体备课时间来集中交流。备课组务必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讲课步调,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分析重点,统一练习选题。认真抓好二轮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学、教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交流,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筛选复习资料,既抓好知识检测,又抓好数据分析。备考中认真把好复习资料的辨别、筛选关,在复习资料的编写上,力求精炼、典型,能够举一反三。
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
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通过专题突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正确处理一轮与二轮的衔接,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掌握规律与克服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一步到位与反复巩固相结合。
巩固基础、专题训练、限时训练、综合训练四者有机结合穿插进行。巩固基础是首要任务,专题训练是基本形式,限时训练、综合训练是基本手段。即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审题等能力,强化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整合,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1、强化研究,明确方向。
高度重视考试信息,做到“四研究、四明确”:
一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点的命题范围,要抓住“纲”,仔细分析考点、试卷结构、分值等的变化,细心揣摩一些措辞的变化,做到“纲举”“ 目明”,以使自己少走弯路,抢得先机;
二要研究高考题型的发展变化,明确新题型的发展趋势;
三要研究高考试题与学科能力的关系,明确高考题的能力测试要求;
四是研究学生实际能力,明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高考测试能力的差距。平时的测试不一定非要按高考试卷规定的形式,要注意弱项与强项的关系。语言表述是弱项,平时试卷上要有体现,同时要处理好新题与旧题的关系,处理好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可迁移与不可迁移知识的关系。
2、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知识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低下。针对学生的素质水平,我们把备考的重点首先定位在“狠抓双基不放松”的原则上。过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关,抓好基本能力的培养关。
3、科学管理,力求效益。
语文备考头绪万千,一旦欠缺科学性,就无法产出较高的效益。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构建科学备考的思路。
(1)找准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2)及时反馈,才能有效调控。
(3)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兴趣。
4、重点突出,形成特色。
坚决贯彻执行“三三四”,提高课堂效益。“三三”是抓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抓规律,优化思维品质;抓重点,讲求训练效率。培养学生的三种习惯,即小组讨论的习惯、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的习惯、善于归纳总结正确表述的习惯。“四”是抓好指导课、讲评课、训练课和写作课四种课型。
指导课。要求老师做明白人,上明白课。每个考点都要讲清考点的定位、考查的方式、解决的方法、注意的问题等。把握三点,即注意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重要环节。
训练课。关键是把好选题关,练习和试卷要有很强的诊断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解决好四个难点:一是年年考,但得分率始终不高的题目;二是文言文阅读,特别是文言翻译;三是现代文阅读;四是考点变化的内容。
讲评课。讲评是二轮复习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讲评前的集体研究和会诊又是确保讲评质量和整体优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每次讲评要研究会诊到位,要做到没有研究会诊不开讲。评讲要做到针对性,精讲典例,并作适度延伸,力求能举一反三;克服就题论题,不发散,不拓展,不补救的现象。
写作课。作文训练分三线进行,即以文体为线,以题型为线,以能力为线。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建立材料库,加强储备,以有备无患;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5、抓好落实,争取突破。
(1)集体研究名副其实。(2)计划要细(月计划周详案),尽量争取时间;提高周复习详案的含金量上下功夫,要突出呈现周详案的复习内容,做到分工合理、目标明确、时间具体、重点突出、序列分明。(3)坚持阅读。高考不止,阅读不止。(4)不放松作文训练,加强审题指导。(5)重视个别辅导。(6)处理好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7)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规范练习,精心作答,认真检查的习惯。(8)明确要求,精做训练,形成快捷、准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把“会做”、“做透”作为二轮复习的原则,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用思想去教学和管理
进入二轮复习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弱科与文综科目逐渐侵消。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灵魂是管理,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及时主动跟进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心理的动态,实施主动下的监控和被动中的调整,诱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有限精力的投入,有限时间的安排,主体欲望的催化和学习激情的激活。
六、实施措施
实施原则:要有综合,要做套题;要抓重点,提高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要针对难点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扩大得分点。
查漏补缺,强化提高,培养考试能力
1、要在平日的练习或模拟测试中及时发现知识、能力点上的弱点和缺失,并把它作为复习和训练的重点加以突破。
2、本轮复习以做适量练习为重点,在练习中复习第一轮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练习分两种,一是围绕《考试说明》作些专题练习,二是综合模拟题。
3、本轮复习要注意锻炼应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和解题的时效性,以便能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4、对文理科优生每次综合测试后的答卷进行专题会诊,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注重策略,多种方式,训练答题能力
1、限时25分钟完成小题专项巩固。
2、多方搜集资料整合成二轮复习学案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3、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训练。
4、每周一套“综合模拟题”,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答题能力,二是查缺补漏。
5、利用课下作业,完成以下内容:准确熟练默写、熟悉知识系统。
专业生课堂教学与辅导策略
1、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不讲偏题、不讲怪题、不讲非典型题。力求一题一类型,一课一收获。
2、老师要做“消防安全检查员”和“消防急救队员”,对专业生基础知识欠缺部分课余“巡查中补救”和“练习中灭火”。
3、重视考练及其反馈,做到“精而实”,即精心出题,精心讲评,务求实效。
4、练习批改要及时,力求专业生每次练习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做到因人制宜,“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5、练习评讲要重过程,轻结果,注重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6、积极开展“捉培剿补”工作。对专业合格生、语文弱科学生,必须捉住不放;在能得分点、可接近得分点上培训做足,剿灭到位;在易错点、易混点上循环补救,注意对假性答案貌似思路有效点破,确保他们动笔有分。
7、加强作文的建模训练和改练强化工作,确保作文基础等级达到二类卷的中等水平。
8、及时给专业生“提气”,抓住一切机会帮助他们做好科学定位和学科期望工作,给他们进行学科策略和心理适应的交流,激活潜能,唤起激情,为学科考出好成绩做好非智力准备。
寒假安排
1、合理有序高效安排。以备课组的专题学案、综合检测卷为基础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对点复习,回忆所讲,回想所做,明白要求,清楚要诀,集中精力,及时归纳,找出良策,章法不乱地进行诊断矫正性自主学习,不让学生“大海捞针”“四处撒网”式地“漫游”,科学合理安排,保证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完善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克服重复冗长的弊病,妥善处理“放”与“收”的关系;大量的实际训练,以期二次巩固提高。
2、突出三个重点。每天2个小时,对文言文、诗歌、文学作品阅读分时段进行两练,在保持手感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解决对策。
3、写好一篇文章。写一篇高考一类文,务必在离高考还有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找到写一类文的感觉。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建议或帮助他们找一篇过去的高考一类文,结构规整、层次清楚的那种,那类文章由于立意问题,现在只能拿到二类,但对于作文长期老大难的同学而言,极容易上手,作文提升10分以上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政治生活模块: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生活模块:
专题五公民的政治生活
专题六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专题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八当代国际社会
文化生活模块:
专题九:国际社会和我国外交
专题十:文化的作用和发展
专题十一: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哲学生活模块:
专题十二:哲学思想与物质观、实践观
专题十三:唯物辩证法
专题十四:历史观与价值观
高中政治易混淆知识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A啊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如下
一、时间按排:20xx年3月底至20xx年4月底 (第五-----九周)
二、内容安排暨专题设置:
专题一:物理实验(六课时第五周,由李振德老师负责)
专题二:力与运动(六课时第六周,由徐光范老师负责)
专题三:功和能 热学(六课时第七周,由陈立平老师负责)
专题四: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六课时第八周,由吴雷老师负责)
专题五:电磁感应和电路,交变电流(六课时第九周,由刘兆祥老师负责)
三、其它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与直线运动;平抛与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热学部分:分子运动论,热力学定律,理想气体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6)半偏法测电流表(限流并联)、电压表(分压串联)的内阻。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 R=mv/qB,而应用向心力公式:qvB=mv2/R 。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如上例中不要写成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尽量不要以分数作计算结果,如“ 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4: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3、在模拟训练中告诉学生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一、仔细研读《考试说明》
高考命题是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的, 因此,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就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吃透精神实质, 抓住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同时还应关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对试题的评价报告。在各知识点的难度控制上, 应以考试要求中的三个层次界定, 必须对每个知识点属于哪个层次清清楚楚, 以增加复习的针对性。只有在复习中做到既有针对性, 又避免做无用功, 既减轻学生负担, 又提高复习效率, 才能使复习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二、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再挖掘
近几年, 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 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对通性通法的考查, 并且一些高考试题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因此,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策源地”, 高考命题遵循一个原则:“植根于教材, 来源于教材, 着眼于教材”。从课本习题的内容和方法出发, 在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内涵与外延上去挖掘;从课本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 在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上去运筹;从吸取课本习题的思想、规律出发,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去追求。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 有些高考题就是课本习题, 有些高考题是课本习题的新排列与重组合, 有些高考题总可以从课本习题中找到“原型”和“影子”, 有些高考题可利用课本习题的结论找到求解的捷经。因此, 二轮复习的最后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习题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抓好专题复习, 领会数学思想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重在知识和方法专题的复习, 在知识专题复习中可以进一步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 加强各知识板块的综合。尤其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进行必要的针对性专题复习。从形式及内容分以下七个专题: (1) 集合、函数、不等式与导数; (2) 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 (3) 数列 (要注意数列与不等式等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 ; (4) 立体几何; (5) 解析几何; (6) 概率与统计。
四、重视规范训练, 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
计算能力是高考四大能力之一, 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在解答题中, 前三个大题是基础题, 也是多数考生重点得分区, 但考生容易因计算错误、格式不规范等导致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因此, 在二轮复习中, 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在前三个大题中稳扎稳打, 该写的步骤一定要写上, 尽量做到会且对, 对且全。选择题、填空题在考试中比例较大, 分值较高, 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正确率和速度都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因此, 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的方法指导。
五、重视知识交叉点, 强化一轮复习中的薄弱点
知识的交叉点, 即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有机联系, 既体现了数学高考的能力立意, 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而这恰恰是学生平时学习的“弱点”。因此, 在二轮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例如, 函数和不等式, 函数与导数, 函数与方程, 函数与数列等等。教师在复习时要有意识地评讲一些此类试题, 让学生积累解此类题的方法与经验。
例1:已知二次函数f (x) =ax2+bx+c和一次函数g (x) =-bx, a, b, c是实数, 且满足a>b>c, a+b+c=0。 (1) 求证f (x) 与g (x) 的图像交于不同的两点A、B; (2) 求证:方程f (x) =g (x) 的两根都小于2; (3) 求有向线段AB在轴上的射影长的变化范围。
分析:问题求解的难点:a>b>c, a+b+c=0中的隐含条件:a>0, c<0, b=-a-c, 由a>b知a>-ac, 推出2a>-c, 由b>c知-a-c>c, 推出a<-2c, 有向线段AB在轴上的射影长可化为关于ca的二次函数。
六、重视解题教学, 关注思维的严密性
能力培养要落到实处, 二轮复习的解题教学要突出目标意识。一方面要强化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 增强交互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注重和展示解题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因势利导, 克服盲目性, 提高自觉性, 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并逐步内化为能力的组成部分。同时, 解题后要多反思、领悟, 不断总结怎样发挥数学能力效应指导解题。必须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分析, 让学生查找失误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从而减少失误率。
例2:已知π<α+β<34π, -π<α-β<-3π, 求2α-β范围。
错解:π<α+β<34π, -π<α-β<-3π圯0<α<π2, ∴0<2α<π, -23π<-β<-3π圯-23π<2α-β<23π。 (错因:若通过两条件式分别得α、β的范围, 所得2α-β的范围比实际范围要大。)
正解:设2α-β=A (α+β) +B (α-β) (为待定系数) , 则2α-β= (A+B) α+ (A-B) β, 比较两边得,
圯圯圯A=1
圯A+B=2A-B=-1圯2B=32圯圯圯圯圯圯, ∴2α-β=12 (α+β) +32 (α-β) , 圯-π<2α-β<6π。
总之, 高考是对每一名学生素质的全面考查。所以要教会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因此, 高三复习夯实基础是根本, 掌握规律是方向, 提高能力是关键。我们须“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以不变应万变。二轮复习阶段对于提高复习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师要有新的理念, 密切关注高考改革方向, 结合时代特点和新教材、新大纲的变化, 把握住教学过程, 抓好学生的基础, 把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贤博, 《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初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 9
[2]郑晓林, 《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特征》[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9, 9
关键词:高考;考前复习;地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099-01
一、明确复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1.强化读图专项训练
从历年高考考生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大多数考生从图表中归纳、提取信息的能力相当弱。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强化读图专项训练。地球运动是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专题复习应考中,考生尤其应加强这方面的读图综合训练。
等值线图为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计算能力提供了平台,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对等值线图的考查。等值线的分析能力现已成为地理高考的重要能力测试点。
2.地理计算
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理计算没有专门的章节进行介绍,但在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原则的高考中,却经常要学生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经纬网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盐度线、等深线中有关比例尺、坡度、气温和温差的计算,绝对和相对高差的计算等,都应成为专题复习的重点。
3.气候
气候内容的考查,始终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每年所考分值都很大。有的单独命题,更多的是结合到区域地理中进行考查,因此复习中要注意各种气候的判断、分布规律、气候特点以及成因分析。
4.注重区域地理复习
地理学的区域性特征要求地理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区域位置判读的能力。高考试题几乎年年都涉及到根据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的试题,而且有区域愈考愈小的趋势。这就要求考生对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地形区的名称、主要气候类型、植被、河流、国家、农业地域类型、交通线、城市、旅游资源等有一个较为全面了解。考生必须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建构经纬网格,并以专题形式进行重点复习。
5.关注热点问题
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复习时对热点问题要多加关注。但在处理热点问题时,不能热时事,冷教材。因为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所谓“热点”,其实就是试题的切入点,体现学科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现实,高考对热点的考查最终要落脚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二、改进复习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1.梳理知识体系,整理知识结构,分析知识联系
第二轮复习过程中要重视总结规律,理解概念原理。整理主要知识的组成要素和相互联系,分析知识间的前因后果、主次从属、平均并列、大小包含、矛盾对立与统一等关系,以及纵向(延伸、演变、发展、传递)、横向(影响、制约、渗透、交流)、多向(多层次、多角度)的联系等。
2.归纳知识要点,综合知识特征,阐释原理内涵
知识的融会贯通要联系。如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等知识联系线索等。
3.比较知识异同,构建思维线索,提示读图要领
如列表比较,要考虑比较的项目、内容,这中间需要一系列的思维过程;绘制联系框图,要思考各部分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读图要领的掌握、思维线索的构建,都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也是运用知识的过程。这种复习方法比单纯机械地重复教材,效率要高得多。复习时还要提示读图要领。
三、调控备考心态,重视临场能力培养
(1)临场遇新题不慌张的思考与应变能力。
(2)迅速提取储备信息的联系迁移能力。
(3)独立编制答案的敏捷思维与表述能力。
(4)冷静地调控心态的自我约束能力。
(5)答题应注意的问题:①遵循审题要领、提取有效信息;②增强图感、储存心理地图;③运用专业用语、理解基本概念;④加强知识联系、构建思维线索;⑤通过思考描述、独立编制答案;⑥学会灵活运用、重视联系迁移;⑦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⑧掌握复习方法、整理加工知识。
要学会提取信息,分析命题意图,规范答题用语,总结答题思路。
审题过程需要提取的信息,如:
空间信息——在哪儿?是哪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根据经纬度、海陆关系、地理事物轮廓、地理事物相对位置来获取空间信息。
时间信息——什么时间?什么季节?(如根据近日点、远日点、“晴岚可爱”“寒沙衰草”、太阳直射点位置,“当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过程中”等思考时间、季节等)。
人地关系(人类活动)——环境对生产、生活、生存的有利或不利条件,人类对环境采取的措施、施加的影响,各种文化表现等。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学计划1时下,高三数学进入第二轮复习阶段,考生应该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科学安排复习,提高效率呢?为此,笔者结合多年高三的复习经验,提出第二轮复习的一些构想,以帮助广大考生和高三老师,对高考数学有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一、研究考纲,把准方向
为更好地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教师应指导考生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要求和命题要求,熟知考试重点和范围,以及高考数学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以课本为依托,以考纲为依据,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复习时要花大力气,突出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数学思想,促进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
二、重视课本,强调基础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对通性通法的考查,并且一些高考试题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多,但仍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习题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高二数学(下)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求椭圆中斜率为平行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此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方法在20xx年春季高考、20xx年秋季高考、20xx年秋季高考的压轴题中多次出现。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对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重视数学知识的。多元联系,基础和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重视对知识的迁移,低起点、高定位、严要求,循序渐进。
有些题目规定了两个实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叫做“接近”,以递进式设问,逐步增加难度,又以学生熟悉的二元均值不等式及三角函数为素材,给学生亲近之感。将绝对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等恰如其分地涵盖。注重对资料的积累和对各种题型、方法的归纳,以及可能引起失分原因的总结。同时结合复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对复习过程进行计划、调控、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突破难点,关注热点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到重点突出。需要强调的是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琢磨、强化、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考生除了要留心历年考卷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强调对主干的考察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同时,还应关注科研、生产、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就大有裨益。
四、查漏补缺,巩固成果
在每一次考试或练习中,学生要及时查找自己哪些地方复习不到位,哪些知识点和方法技能掌握不牢固,做好错题收集与诊断,并及时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修正不足之处,在纠正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巩固练习,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制定复习计划不宜贪多求难,面对各种各样的习题和试卷,应该选择那些适合自己水平的习题去做,并逐步提高能力,通过反思达到理清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巩固复习成果的目的。
五、重组专题,归纳提升
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指导思想是全面、系统、灵活,抓好单元知识,夯实“三基”。第二轮复习则重在专题归类和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把高中的主干内容明朗化、条理化、概念化、规律化,明确数学基本方法。为此,第二轮复习以专题的形式复习,注重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深化数学思想,重视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第二轮复习中,只有理解与领悟知识,重视产生知识过程中形成的方法与思想,才能形成内化能力并灵活运用知识。只有关注知识间的交汇与融合,才能在解题时游刃有余,才能达到高考考查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未来运用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的目的,这也正是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的主要目标。
专题复习中的综合训练题不是越难越好,越多越好,而是要精选精练,悟出其中的数学本质。专题复习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知识的串联和数学学科内的综合。专题复习中要注重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新”题上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不要背题型,套用解题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学计划21、研究高考大纲与试题,明确高考方向,有的`放矢
对照《考试大纲》理清考点,每个考点的要求属于哪个层次;如何运用这些考点解题,为了理清联系,可以画出知识网络图。
2、仍旧注重基础
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知识的综合或变式。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吃透每一个基本概念,对于课本上给出的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重点掌握。
3、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小专题复习
小专题复习要依据高考方向,研究近几年出题考点和题型,针对实际练习考试中出现的某一类问题,可在老师或者课外辅导的帮助下,总结类型并针对练习,这种方法一般时间短、效率高、针对性好、实用性强。
4、注意方法总结、强化数学思想,强化通法通解
我们可以把数学思想方法分类,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学习。一是具体操作方法,解题直接用的,比如说常见的换元法,数列求和的裂项、错位相减法,特殊值法等;二是逻辑推理法,比如证明题所用的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三是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转化等。我们把这些思想方法不断的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和做题中,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的。
5、针对实际情况,有效学习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可以重点抓选择前8个、填空前2个、解答题前3个以及后面题的第一问;基础不错的,可以适当关注与高等数学相关的中学数学问题。
6、培养应试技巧,提高得分能力
考试时要学会认真审题,把握好做题速度,碰到不会的题要学会舍弃,有失才有得,回过头来再看之前的题,许多时候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学计划3第二轮复习,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练到位。
二轮复习中要进行模拟练习并提高模拟练习效果,模拟练习效果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成绩。
(1)明确模拟练习的目的。考生一要检测知识的全面性,方法的熟练性和运算的准确性,发现自己的某些不足或空白,以求复习时有的放矢;二要在平时考试中练就考试技能技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达到既快又对;三要提高应试的心理素质,能够在任何状况下都心态平和,保证大脑对试题的兴奋度。
(2)严格有规律地进行限时训练。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要进行限时训练,特别是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的限时训练,并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将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严格按时完成。
(3)先做练习后看答案。模拟练习时应该先模拟高考完成整套练习,最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甚至可以记录时间及分数,感受自己进步的过程。边看答案边做练习的过程是很难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的。
(4)注重题后反思。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的存在。对错题从各种角度反复处理,争取相同的错误只犯一次及时处理问题,争取问题不过夜。
高三文科数学第二轮复习课程实施:
备考复习资料编写要求:
1、科学性:知识必须准确无误,表述要严谨、科学;试题要精选,要紧扣提纲,不能有偏、怪、错题。
2、系统性: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和练习,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及反馈指导。
3、针对性:针对本校、本年级学生实际,所选例题、练习题,及针对性训练应有层次性以适宜不同班学生的需求。所有例题、练习题及专题都应有答案提示。
4、分文、理科编写。每个专题在实际实施前两周将电子稿件与文本一并提交编写组讨论,实施前一周打印分发。
应试复习教学要求:
1)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2)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
3)关注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4)关注学生数学意识、数学能力的形成。
5)关注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形成。
6)关注学生个人情感发展与个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7)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应试心理。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仍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初稿)如下
一、时间按排:
3月初至4月中旬
二、内容安排:
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
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
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
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
在高考《考试大纲》中明显增大了主、客观题的比例,由55%:45%调整为60%:40%,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而应用向心力公式: 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时的速度V写成,而不是由机械能守恒: 下落的时间t用,而不是用运动规律: 这一原始式等等。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在电磁感应中电流未知时求安培力,应先把电路的感应电动势求出,即: 同时利用 求出电流I,而不能直接只写安培力公式F=BIL。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如上例中不要写成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①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③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如“、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④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⑤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二)一、实验复习
配合练习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如伏安法,分压限流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选择等。
二、专题复习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三、内容安排
1、牛顿运动定律
2、动量和能量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5、物理学科内的综合6、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7、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8、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四、第二轮复习注意的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2、审题能力的训练
3、答题规范
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3)说明研究对象,划分研究过程;
(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解题过程
(1)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2)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
(3)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
(4)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三)目前,物理总复习普遍进入二轮,即专题复习阶段,时间一般延伸到四月底。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复习过程,既为第一轮拉网式复习作部分的归纳疏理,同时也为五月份开始的第三轮复习作知识与技能的储备。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要讲究复习策略。建议大家突出三大板块。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物理过程从而明确每个分过程该选用什么物理定理定律处理;状态分析法:对于应用守恒规律(机械能守恒、定质量气体状态方程)和物理定理(动能定理)处理的问题,正确选定和确定状态至关重要;
控制变量的方法:当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物理量变化关系时(F、a、m;F、m、r、ω;P、V、T等)通过假设的方法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不变,从而便于深入研究。还有常用的可逆的方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建立物理模的方法等,都是大家因题而宜该学会和掌握的。
至于图像法、极端法、赋值法、微元法、对称法等,具有特殊性,故不必为方法而刻意地选用,更不必华众取宠而冲淡知识的综合与应用。这对夯实基本功十分有益的。
三、实验板块:以设计探究为主,不纸上谈兵。
物理实验是高考重要的考查内容,主要考查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正确选用实验仪器,了解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能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对演示实验和物理现象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
【2024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2024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06-16
乐昌一中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计划06-10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10-04
高三第二轮复习数列09-18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习计划07-10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总体安排06-02
2018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07-20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建议09-19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有哪些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