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为题的作文素材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感恩为题的作文素材(精选15篇)

以感恩为题的作文素材 篇1

抗日战争的初期,上海火车南站的废墟中,坐着一个受伤的、哭泣的中国孩子。偌大的车站,只有一个孩子。看到这个孩子,我们因此而痛心。我们仿佛听到了他的哭喊;我们想到了他的孤苦无依。这样一张图片,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慨。

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还有人在挣扎着站起来,铁轨上、月台上到处躺着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想到了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是血。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的天桥作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铁轨上抱起一个幼童,把他放在月台上后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惨的画面时,听到有架飞机又飞回来了。我迅速对着那个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几英尺胶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

以感恩为题的作文素材 篇2

从表一核心词汇分析比较表可以看出:

第一,中国的初中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也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美国的中学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矛盾关系,也即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二,大海与小溪的关系,群山和砾石的关系比之于昏暗与光亮、下雪与太阳的关系,在哲学的普遍意义上远远不如后者的概括性和理论性,是具象思维在抽象思维面前的相形见绌,这与中国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关注别人、关注外界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愿意歌颂集体的伟大,而这种虚假的歌颂并不能解释普遍规律,也不能唤醒学生自己内部的情感共鸣;而美国学生对于“昏暗时人对光亮的苛求,下雪时对太阳的想念”的揭示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和作者本人的切身的体验和经历密切相关,是真实的,而这样的体验是能引起人的共鸣的;

第三,当下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还在搞什么考前背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写进作文来博得阅卷老师的喜欢之类的训练、考场写作把司马迁、项羽、屈原至少一个写进自己的文章增强文章的历史感,这样的训练为什么会让考生在考后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些训练关注的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是建立在背诵基础上的、和自身无关的材料的堆砌,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需要建立新的观念,即关注学生主体[1]。

以**为题作文素材 篇3

不知过了多久,妈妈走了进来吼道:“快起床!要迟到了!快起床了!”这声音毫不亚于“狮吼功”。“哎呀,人家还没睡够呢,别吵。”我睁开眼瞄了一下,皱着眉头说:“再让我睡几分钟嘛。”“你想睡到中午嘛?”妈妈叉着胳膊问。我闭上眼,咂咂嘴说:“对呀!”“没门儿!”妈妈说着就把我从温暖的被窝中给拉了出来。瞬间,我光洁的皮肤和冷空气来了个亲密接触,冻得我直哆嗦。“快穿上衣服,吃饭。”妈妈说完就气呼呼地走出去了。

“警报”解除,我又栽到了床上呼呼大睡了起来。反正多睡一秒是一秒。作文wWw.ZuoWenwang.Net/妈妈见我迟迟没有出来,气得脸都红了,冲进房间,又把我拽了起来吼道:“你快起来,你这个大懒虫!赶紧给我穿衣服!听见没!”我把头埋进枕头里,像沙漠里的鸵鸟一样。妈妈终于被激怒了,她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啪”的给了我一耳光。虽不疼,我还是忍不住哭了起来。妈妈一言不发,慢慢地走了出去。这时房间里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过了一会儿,妈妈慢慢地走进来,握住我的手说:“对不起,是妈妈错了,妈妈不该吼你,更不应该打你。”“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该赖床。”我低着头说。妈妈听了笑了,我也笑了。

以小事为题作文素材 篇4

那天,我和妈妈从外地回到南昌,天气阴沉沉的,风很大,吹得人心慌慌的。我和妈妈往车站路口走去。突然,我的左边传来一个略带哭腔的声音:“先生,请留步!”

我循声望去,是个衣衫褴偻的女人带着一个面色惨白的小女孩在向一个路人乞讨。女人眼睛大大的,似乎天生就一副哭相。“先生,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本想到泉港,却一不小心就坐过了站……身上没带多少钱,没过几天就花完了,现在连瓶水都买不起,行行好吧!就给我们5块钱填填肚子吧!”女人可怜巴巴地伸着手,那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仿佛下一秒会掉下一串泪珠。

“这……”被拦住的男子面露难色。也难怪,毕竟现在的骗子太多了。“求您了!就五块钱!一块钱也行!其实我一个人还没什么,可孩子可经不起这罪啊!”这时,一直躲在女人身后的女孩微微探出头来。女孩约莫四五岁的样子,本该红润的小脸却灰乎乎的,头发凌乱不堪,穿着的红裙子已撕破了好几角,隐约看得清一点泥点。她大大的眼睛里写满了凄凉,搀杂着些许期待的目光投向那名男子。那目光照得男子脸上火辣辣的。在四目相对下,男子没有丝毫犹豫,拉开钱包拉链,掏出一张五十元的塞到女孩手中,说道:“怎么着也不能饿着孩子啊。来,饿坏了吧?让你妈妈带你买点好吃的去!”我默默地在心里为他点了十二个赞。“谢谢!太谢谢您了!走,妈妈带你去吃好吃的!”女人连声道谢,边用感激的目光回视男子,边拉着女孩走开,可女孩睁着大大的眼睛,仍矗立在原地,一动不动。“走了,怎么了,高兴得走不动了?”女人的笑容依旧明媚。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双眼睛毫无波澜,似乎这是她的工作,平淡空洞,甚至还有一丝僵硬。看着女人把女孩拉开,应该是我想多了,我思忖着。

我和妈妈继续走着。走过马路,我无意间回头朝车站瞥了一眼,没想到这一眼却让我心寒:那女子拉着女孩走到一个离我很近的偏僻角落,一把夺过女孩手里的钱,笑了。是力气太大的缘故吧,女孩跌坐在地。那一刻,我看到女孩眼里深深的恐惧,那惊恐如一丝游魂瞬间飘过。女人觉察到了女孩正看着她,用脚踢了女孩一脚:“看什么看!才挣了这么点,你觉得很骄傲吗?你还愣在原地,我没教过你拿了钱尽快想办法脱身吗!快起来!”女人眼里是说不尽的恶毒。女孩哆哆嗦嗦地站起,女人这才收回目光,把钱塞入口袋,又摆出一副哭相,拉着女孩走向下一个路人……

以感恩为题的作文 篇5

记得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妈妈每天都喂我吃药,带我去医院挂水。那时候,我十分害怕挂水,一看到那尖尖的针头,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这时候,妈妈就对我说:等你病好后,就带你吃好东西。(因为我是一只小馋猫)我心里立刻开心起来。后来,我才明白,妈妈是多么善解人意!

还有一次,我要去参加一场奥数比赛。是妈妈辅导我,先给我下了个计划,合理安排,每天一起学习三张讲义,不懂时,爸爸.妈妈.我三人一起讨论,在最后的考试前,妈妈还告诉我:考试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学习中找到乐趣。那一刻,我才明白,妈妈是多么辛劳和伟大!

以感恩为题的作文素材 篇6

《在山的那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 将人生的理想、目标用“海”这一意象表现, 同时作为一首现代诗, 本身有着巨大的想象的空间。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所以本文的重点是对《在山的那边》进行素材的挖掘并进行写作。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作文有着惧怕和诸多的困惑, 其主要原因是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及文化积累较少, 导致素材上的匮乏和写法的模糊。不过, 进入中学才一个月的初中生, 他们求知欲特别强、思维活跃且富于探索。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发掘课文材料, 进行扩写或想象, 写出新的作文。 (2) 学会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要素, 并用于写作实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并进行习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惧怕写作文, 乐于尝试, 从而爱上写作。

四、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五、选择教学策略

1. 整体设计思想:

先发掘课文素材, 再进行片段练习, 进而归纳写作要素, 最后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方法的确定:

针对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 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或方法:

(1) 提供几种延展课文素材的方法。扩写、续写、改写。让学生对课文细节、主旨等进行挖掘。 (2) 分析总结托物言志的要素。通过设计的三个片段训练, 即对原文的情景进行扩写、对景物进行描写、对经历情感进行想象, 学生讨论概括托物言志的要素。

4. 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1) 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文化积累不多和人生经验不丰富的学生来说, 开发和挖掘教材有一举两得的作用。 (2) 学生对教材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通过三个片段的习作练习, 水到渠成地提炼出托物言志的写作要素。 (3) 围绕“听%%%”同一作文题, 进行两次练习 (第一次是老师命题“听海”, 第二次自主选择) , 有利于对学习目标的巩固, 又不会导致学生对相似教学内容的厌烦。

六、教学步骤

1. 开门见山, 导入新课:

(1) 提出困惑:同学们最害怕的语文作业大概就是写作文吧, 我们在小学阶段写过不少的作文, 大家在写作文时感到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呢? (2) 学生自由发言。 (3) 引入正题。今天这节课主要的任务就是带领大家发掘我们人人都有的宝库———语文课本。事实上, 语文课本就是巨大的宝藏, 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 还藏着许多的素材, 而且收纳了不同的写作方法。

2. 结合命题, 发掘材料:

(1) 出示多媒体并提问:若老师给出“听海”这样一个命题作文, 请同学们挑选一篇与命题相关的课文。 (2) 学生回答。 (3) 你认为这篇文章中的哪些素材是我们可以挖掘的, 进行扩写、改写或者想象?并说明理由。 (4) 学生自由发言。 (5) 主题讨论提示: (1) 与新的作文题“听海”相关联; (2) 可以对原文中的场景进行扩写; (3) 可以对原文中的细节进行续写; (4) 可以原文中的景物进行描写。

3. 现场演练、沙场点兵:

(1) 课件显示问题组:英雄所见略同啊, 老师和大家挖掘材料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那好, 我们就以下面三个片段做一个作文练习。 (1) 根据原文第一小节, 扩写设计“窗口想望”这个场景; (2) 不拘泥原文, 延展想象“铁青的挫折”, 详写成长中遇见的一两个挫折; (3) 超越原文, 以“我终于看见了大海”开头, 对海进行描写, 并点明海的象征意义。 (2) 学生分组写作文片断。 (3) 学生自愿朗读作文, 其他学生讨论、评价。 (4) 老师归纳。 (5) 选三个片段组合成篇, 朗读整篇作文。

4. 引出规律, 学习技巧:

(1) 老师引出规律:三位同学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常常含有哪三个要素呢? (2) 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3) 老师归纳整理, 三个要素:景物描写、情感经历、象征意义。

5. 迁移训练, 巩固强化:

(1) 关于《山的那边》讨论, 充分体现了大家的才能, 有发现美的眼睛, 现在能否仍以“听%%%%”为题, 再从课文中找出素材, 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呢?练一练, 记得在设计的片段中用上那三个要素。 (2) 学生思考后口述。

七、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

请以“%%%的声音”为题, 写一篇作文。

附:板书设计

作文指导

挖掘课文素材的方法:

1. 与新的作文题相关联;

2. 对原文中的场景进行扩写;

3. 对原文中的细节进行联想;

4. 原文中的景物进行描写。

以认真为题作文初中作文素材 篇7

人的一生经历过诸多的事情,但我们不能事事都能做得尽善尽美,都做得完美无缺,但有几点非常重要,就是全力以赴做好自己份内之事,作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都做到的话,那即使是完成得不尽人意也表示自己已经问心无愧了。

在社会上有些人却不是在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但他却还“活着”。有的人在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的同时却总喜欢偷工减料,想一步登天,整日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这种人活着不也是犹如死了?而有的人处处为人民着想,积极进取做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舍身取义,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这些人不是其他人,而这些人正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一直在安分守己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这些人正式生活在我们周围那些奔忙在社会中各种岗位上辛勤的劳作者。

人生之舟,有的人在舟上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有的人却不去做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那么这条人生之舟就犹如一片叶子,堕入茫茫人海再也没有人愿意去帮助他,也不会再有人曾经记得他,因为他违背了人生的基本道德――没有认真做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

不怕你做不好,就怕你不去做,但愿自己只要问心无愧,哪怕是再难之事也能迎刃而解。

社会上的那些伪君子,有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干那些伤天害理之事,这种人是天理不容的,那些人在我们的眼里不过是一粒渺小的沙子。或许我们也曾经历过犹如繁星诸事,但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就足够了。

虽然在学习工作中诸多事情该放弃的时候也应放弃,但是在这种力所能及的面前,你应该有一个问心无愧的良知,用理智去背负自己力所能及之事。而在人生中的你也因此会成为一颗金自。

以感恩父母为题的作文 篇8

看着父母渐渐苍老的容颜,记载着我们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岁月,父母为了将我们养大成人,他们光滑的手掌变得粗糙不堪。若我们还不知感恩那么我觉得我们比毒舌的利齿更痛噬人心,还记得在那个尤其寒冷的冬天,我做了一件非常蠢的事,至今都觉得对不起她: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我锁着母亲,锁着她的唠叨,也将她锁在我的心房外。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晨,我还蜷缩在被窝中,就听见外面的敲门声没完没了的叫嚣。“还让不让人睡觉了?”还未经过大脑这句话就脱口而出,正巧母亲在门外听的一清二楚:“晚上不睡觉,白天一直睡……”她越说我越感到排斥越反感,我一手拉开被子一跳一跳的来到门边将门打开,极端不高兴的盯了她一眼又回到了被窝,她又开始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我索性将头窝进被子里,她说的不过瘾似的,直接把我被子拉开,毫不留情的一巴掌“啪”手起掌落,清脆无比,我当时就懵了,呆滞了几秒,就在这几秒她转身就走。呵!除了打我还会什么?我没有半点犹豫,冲过去就把门关上,然后反锁,这一系列动作做的流畅无比,没有丝毫犹豫。

经过这件事我好几天没有喊过她一声“妈”,爸爸每天给我做思想工作,后来说腻了,说烦了,干脆就让我跪在家签下面,一跪就是好几个小时感觉腿都快废了。其实我又何尝没有后悔过,却又碍于那些所谓的可笑面子不知道怎么开口。但她毕竟是我的母亲啊,生我养我十多年的母亲啊。我还记得她趴在阳台边,想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淡然的承接着岁月的眷顾,两鬓的白色已悄悄生长。最终是我主动将锁打开,也应当是我,我将心房像她敞开。还记得她悄悄对我说,她不是故意想要打我的。她的那个样子像极了一个孩子。现在的我们任然如以前一样吵不散骂不走,就和亲姐妹一般,是她让我学会了用加法爱人,用减法怨恨,用乘法解忧。

以感恩为题的作文素材 篇9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永远是我心目中的伟人。孙中山先生的后人、亲人是我事业上的贵人、恩人。当我开始走向社会演讲时,就认识了孙氏家族的几位朋友。起初认识了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孙必达先生及夫人程礼庆女士,后来又认识了孙中山先生的孙辈及曾孙辈孙国雄、孙治平等朋友。

我还曾在美国洛杉矶拜见过孙必达先生的老父亲。孙氏家族的朋友们不仅全力支持我,帮助我,而且还热情地向我介绍了伍廷芳先生的后代、美籍华人伍兢宇、伍竞仁。他们后来都成为我的挚友,都曾给我以帮助,也都曾听过我的演讲。他们邀请我到美国访问,先后去了旧金山、洛杉矶、拉斯维加斯、西雅图等地,与众多华人朋友见面交流。孙必达先生的两个儿子孙伟勇、孙伟刚也都是我的朋友,是我事业的支持者,孙氏家族几代人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了我真诚的帮助。最近他们又为我牵线搭桥,帮助我到台湾访问,约我到台北、台中、高雄三城市演讲。

毛泽东主席是我最敬重的伟大领袖、革命导师。在我开始为社会演讲时,曾组织过一些活动,得到毛主席的亲属李敏、李讷、王景清、邵华、毛新宇及身边工作人员张玉凤、李银桥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他们曾多次出席我牵头组织的会议。

他们积极协助我开展活动,为我题词,还邀请我到全国各省市演讲、出席会议。他们成了我无话不谈的朋友和同志。

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我心目中永远是伟大的,他也是我心目中的恩人、贵人。

当我创建全国第一所民办大学时,邓小平同志亲笔为我们题写了校名,继而宋任穷同志为我们写了校训,薄一波同志当了我们的顾问,许多老前辈、老干部都成了我们的顾问。

邓朴方同志在组建残联时,专门请我和朱伯儒、张海迪等同志到杨勇将军家开会,商讨有关残联成立的若干具体问题。

邓质方同志在美国罗捷斯特请我演讲,还为我开车,他爱人刘小元帮我做饭,最后在我回国前还给我儿女送手表、电子计算器等礼品。

四代总书记的关爱

胡耀邦同志担任党的主席及总书记时,他的夫人李昭同志亲自在东郊体育馆听我演讲,在演讲结束后,李昭、万云几位老大姐走上台说:“您用生动的语言讲了党中央的精神,讲了我们要说的话。”

后来,耀邦同志在外交部使节团会上讲:“请李燕杰当巡回大使,让他到国外给使节团、留学生讲一讲。”他还说,让李燕杰拔一把汗毛变成千万个孙行者。“李燕杰、朱伯儒是我们的标兵,为什么不树一树?”他还专门让我和朱伯儒、张海迪到江西共青城演讲……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习仲勋同志在任书记处书记时,在全国先进教师大会上讲:“北京师范学院李燕杰老师,他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呢?他讲的不是空洞的一些大道理,不是口号式的,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有好些思想不对头的学生都转变过来了,李燕杰同志的做法很好,值得推广,他是个好同志。”

胡乔木、胡启立同志专门到我们学校看望我鼓励我:“你做的事,不是个人的事,是国家的事,是大事。你写的《塑造美的心灵》是一本好书,应向青年推荐。”

胡耀邦同志亲自安排我出国演讲。他说:“目前国外留学生日益增多,让李燕杰去讲一讲,他的话留学生一定爱听。”耀邦同志还曾主持五个部门的会议研究总结我的青年工作经验,参加会的包括中宣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北京市委、后来办了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三个系统的研修班。这些活动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

1981年在我在上海连续五天进行演讲,后来又到山东大学演讲,因过于劳累,吃不下饭,胡耀邦、胡启立同志安排我到四川休息疗养,殷殷关爱使我倍感温暖。

江泽民同志当选为总书记后,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提了关于素质教育的建议。他在见到我时当面说:“谢谢你,我在上海就知道你的名字。”“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后来他让李瑞环同志专门请我到中南海座谈,谈了两次,七个多小时,瑞环同志一再表示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并在我们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暨中华教育艺术家协会章程上题写了:“精心再精心,努力把研究会办得更好!”后来,又约我们到中南海座谈如何撰写纪念白求恩文章事宜。

我与胡锦涛同志是在1982年11月认识的,那时他刚由甘肃来到北京,正赶上胡耀邦主席要组织几人到北美为留学生、华人、华侨、使节团演讲。其中有我,还有北大校长陈佳洱、清华副校长滕藤,等等。当时,我们同住在中南海毛泽东主席的故居202室,一见如故,

后来,胡启立同志组织演讲报告团,胡锦涛、刘延东同志等均参加了此项活动,我记得还有李源潮、王兆国、宋德福等同志,此次会上,我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

我与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见面,是在福州,那次是全国政协组织视察团到各省视察。到了福州,出席欢迎会的有王兆国、陈光义、贾庆林同志,还有习近平同志等,当时他们是福建省及福州市的领导。晚宴时我与习近平同志坐在一桌,他十分平易近人,和我们聊得很亲切。他很关心青年教育,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十八大前,他来到首都师大调研,在欢迎会上他专门走到我跟前问候,握手时问道:“您还讲么?”我说还在讲。太好,太好了!您年纪大了,要注意健康,多保重。

以感恩为题的初中作文 篇10

从我呱呱坠地到翩翩少年,从幼儿园到小学,父母为我付出了多少?而我不应该感谢父母吗?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父母的辛苦,就没有我们现在的辉煌。而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拿开!“我急了。这是冬天,妈妈刚刚为我洗完衣服,帮我穿衣服的时候。妈妈的手是凉的。我身上热乎乎的,对于妈妈用冰凉的手碰我,我很反感。

晚上,爸爸告诉我:早晨妈妈给我洗衣服,生怕我洗脸没有热水,洗衣服用的都是凉水,天是冷的,妈妈的手是凉的,“妈妈,我的这件衣服穿不上了,快帮帮我!“我在家里就是个小公主,呼风唤雨。“来了。“妈妈那张和蔼的面庞出现在我的眼前。妈妈帮我费力的穿衣服,而冰冷的手却碰到了我那热乎乎的胳膊。冰冷顿时涌上心头,我立即把妈妈的手拿开,边拿边说:“手这么凉还给我穿衣服!““对不起,对不起“耳边传来妈妈的道歉声,我这才消了心中的怒气。我却不体会妈妈的心情。我僵持下来。

一会儿,见爸爸把妈妈的手拿过来,我惊住了,妈妈的手指上泛这血丝,有三四个裂开的口子,手指肿得像胡箩卜。我的鼻子酸酸的,眼里充满了泪珠。

爸爸妈妈日日夜夜为我付出,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世界上最温馨的爱。而我对爸爸妈妈的回报却微不足道。

爸爸妈妈常说:“我们不图你长大孝敬我们,只是希望你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人才,为国家付出,比我们有出息。“我的心里常想着这短短的几句话,决定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我会更勤奋,努力的学习,决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一片苦心!再过七八个月就要考初中了,我一定要用理想的成绩让爸爸妈妈刮目相看。

写以感恩为题的作文 篇11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我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这首歌吧!我为什么要感恩我的母亲呢?这还得从我五岁那年生病说起。

我还记得那是我五岁那年的一个早晨,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不巧的是我突然发起烧,这咋办呢,急的妈妈在屋内打转。妈妈拿来温度计一看说“都40度了一能再等了”妈妈抱起我就往医院冲。

妈妈抱着我在雨中狂跑,我看不清妈妈的脸,只能感觉到妈妈怀中的温度在上升,雨越下越大,妈妈的呼吸声也跟着越来越急促,这时的我真想把自己变成一把雨伞为妈妈遮雨,又想变一张毛巾为妈妈擦汗,雨中,我隐约看见妈妈的脸上何时多出了几条皱纹,头上也出现了几根白发,那白发在雨中格外耀眼,的确,妈妈老了许多,我也长大了不少。我的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才来到了医院,妈妈把我放在医院的坐椅上,便跑前跑后的在忙,我的眼睛不听话的慢慢合起来了,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却看不见妈妈,我就躺在走廊的坐椅上手上还输着液。我赶紧抬起头四处寻找,即发现妈妈在一块没有玻璃的窗口前为我挡风呢,还假装看来看去的在看风景。我那不听话的泪水又一次的流了下来。

以感恩教育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篇12

一、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由于当今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表现为多元化、多样化。正如马克思说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公民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公民的价值观的冲突也越发明显,现实的矛盾也越发激烈。综合考虑,感恩意识的缺失是历史与现实双重作用的结果。

1. 以往传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观点认为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惟一途径,过于依赖学校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将学校道德教育严重夸大的现象,家庭和社会完全将道德教育的重任推给了学校,以为学校在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把良好的道德素养一并传授给学生。对道德教育途径的片面认识使得我们的道德教育系统严重失衡。以往的道德教育往往将“道德、品德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道德的形成、品德的培养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一种知识体系来对待,这就直接造成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状况”。[1]由于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因此,道德教育缺乏实效。与其先治国平天下,不如先修身齐家,因为直观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好理解。而对于学生而言,“爱家、爱父母”也远比“爱祖国、爱人民”实际得多。

2. 当前公民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缺失。

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的思想认知不可避免地受着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经济大潮而来的是世俗化的潮流锐不可挡,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潮蔓延。此外,由于市场经济强调效益第一的原则,效益始终与竞争相互关联,通过竞争方可促进效益的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也日渐成为一种现实,由此思想的天平就会越来越偏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如“经商热”、“股票热”等,从上述现状中也显示出了我国公民过于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个人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相对应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马克思认为:“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也就是说要求既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又要在集体组织中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伴随着个人价值取向而来的是,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问题,却将他人的感受置于一旁,追求的目标也日趋功利。

二、加强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语有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安东尼·罗宾曾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恩之情。”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总得来说也就是会使整个社会更加有道德。[2]

1. 有利于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美德。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代,中华民族都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乳奉亲”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美德。此外,古代的这些优良传统也对现代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从汉朝一直流传至今的《孝经》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孝文化,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这些历史观念在中国现在的家庭道德建设中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当今社会,感恩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了一定的时代特色,感恩不仅再是一种人生境界,而且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处世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只有用感恩之心回报他人的帮助,才会使我们所处的社会更和谐。

2. 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是一个道德范畴,离开了道德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离开了道德认同,社会就会失去亲和力,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可以说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道义基础。只有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面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才能达成谅解、形成共识,才可以更好地化解矛盾,消除冲突。通过感恩这种道德的方式不仅仅可以营造出和谐的氛围,更加重要的是它同时也可以使人们精神状态更加和谐宁静。正所谓没有人们和谐宁静的心理精神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和谐社会”的概念不仅仅涉及现代社会生活秩序,更涉及现代人的心灵与精神秩序。因此只有人们的道德完善才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反之,则会使社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可以说感恩教育不仅是公民心灵的提升和道德的升华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建构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正所谓:“常怀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一些容洽、少一些隔阂;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协同,少一些摩擦;我们的社会也会添一分和谐。”[3]

3. 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马克思仅仅是在思维领域里研究人的本质;在第二个阶段中,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把人与动物相比较而得出结论;在第三个阶段中,马克思立足于生产劳动的基础,着重考察人与人的关系而得出论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和他世界观的转变过程紧密相联的。马克思把“社会关系的总和”指认为人的本质,是为了表明社会关系是人的存在和运动的决定因素,社会关系问题是人的问题产生的社会条件,改造社会关系是解决人的问题的根本途径。感恩教育本质上是人与人一种社会交往的体现,反映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赤条条的来到世上,其生存、成长、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助益,社会的支持和国家的保护,只有在感恩中才可以追求健全的人格,砥砺高尚的情操,坚定崇高的信仰,树立远大的理想,提升人生的境界。”[3]

三、关于增强公民感恩意识的思考

我们认为增强公民的感恩意识的最有效途径在于感恩意识环境的氛围营造,以氛围来引导公民感恩价值观的形成。而氛围的营造往往是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最为有效。

1. 感恩活动进学校。

学校对个体的影响有专门性、系统性、可控性等优点,为了全面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设立以心理激励方式帮助广大青少年的专业教育机构。例如可以邀请我国一些教育专家、心理专家进行一些讲座与辅导,还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团会,出版专题黑板报,设感恩系列活动月,编感恩主题情景剧等方式有计划地推介感恩教育的内容,这样可以很好地提升校园的感恩文化品味,使感恩教育更具感染力与亲和力。此外,在开展感恩活动的时候要注重内容要贴近实际、目的要明确,要使学生懂得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

2. 感恩活动进社区。

从宏观上讲,社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社区作为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并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传统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无论是城镇社区还是农村社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具有一些相同性和相似性。因此,在社区中开展感恩活动能够更好地产生综合性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德育工作的开展。社会德育是泛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教育组织、文化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乃至城乡居民组织等利用社会各种载体和条件,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德育活动。例如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开展了以“感恩邻里、感恩社区、感恩社会”为主题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所有的社区居民不仅尽情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且让社区的每一个居民都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整个社区充满了浓厚的感恩氛围。[4]

3. 感恩活动进网络。

大众传播媒介为道德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手段,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促进了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开辟了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创造了道德教育的新环境。合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那么它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营造良好的舆论与教育氛围,强化全社会的感恩意识,为社会形成良好的秩序和风尚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例如可以通过开设一些网络大学、感恩网站等方式,也可以在网站上开设一些感恩专栏的方式,营造感恩的氛围。在感恩网站建设方面,高校往往是主力军,例如中国矿业大学院团委学生会网站开通了“感恩、生命、责任”专栏,在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发布帖子,讨论一些在社会中发生的与感恩相关的话题,其结果是很好地加强了学生对“感恩、责任、生命”三方面的意识和思想认识。但是依托学校之外的公益性的感恩网站缺少之又少,这是社会感恩教育氛围的一个盲点,也是今后普及感恩意识的一个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鲁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J].人民教育, 2002.

[2]胡虹霞.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3) , 29-30.

[3]姜玉泉.人是要学会感恩.株洲日报, 2007, 4, 28.

以感恩为题的作文600字 篇13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谢谢你们生育了我,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谢谢你们的养育之恩。你们给了我一个健康的体质,你们给了我优裕的生活环境,你们让我无忧无虑地生活和成长。上学后,我的成绩一直很好,你们为我而自豪和骄傲。可是,我由于贪玩,有时成绩并不理想。你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训斥我、打我。我知道你们恨铁不成钢,为了我好。可你们也不该打我呀。不过,算起来,你们爱我的时候比打我的时候多多了。我也就不计较了。无论怎样,我都是爱你们的。

第二,我要感谢我的老师。谢谢你们教会了我小学各科的知识,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你们是我们的导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急得哭鼻子。你耐心地教我。那时,学校已经放学了,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你还在给我讲解,直到我懂了为止。我要回家时,你还不停地叮嘱我,叫我慢点走,不要摔着碰着。我都走到家门口了,回头见你还在校门口站着,目送着我。谢谢你,老师!长大以后,我一定会报答你的。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同学。是你们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是你们丰富了我多彩的少年生活。记得刚上一年级时,我比你们小。你们一直照顾我。你们陪我上厕所,陪我到水房喝水,陪我做游戏,陪我一起回家。你们有新的玩具,都肯借给我玩。有时,我忘了带文具,是你们慷慨解囊,为我解困。忘不了,咱们在石羊石虎山留下的倩影;忘不了,水上公园那银铃般的笑声;忘不了,校园操场上大杨树荫下的绿色憧憬。朋友,谢谢你们!

以感恩为题的作文700字 篇14

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到“乌鸦反哺”再到“羔羊跪乳”。从古至今,感恩被世人传颂。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报这知遇之恩,替刘备设计了夺取中原土地的妙计。刘备死后,诸葛亮又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白娘子为了还许仙一个恩情,帮助许仙克服危险,最终才有了矢志不渝的承诺和忠贞的爱情。这段佳话谁又能说不是感恩促成的呢。可见感恩,是一种美德,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感恩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感恩可以是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病患看到第二天的太阳;可以是沙漠中断水口渴之人举步艰难之时发现的一片绿洲。感恩又不同于一般的“感激”,它是指一种更深的发自内心的的态度。学会感恩,也升华了自己。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的一切。感恩生活带来的挫折和磨难,感恩它磨练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学会了面对生活的种种艰难。学会感恩,我们将有勇气对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让我们的生命之路更扎实更稳固。

学会感恩,让它成为一种习惯。感恩,让我们体味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感恩让生命奋进的火花不断碰撞出新的理想,闪烁出新的光线。感恩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感恩于洒在我们身上的每一缕阳光,感恩一切的一切。当我们唱着“感恩的心”这首歌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将无比通畅。让我们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这首歌传承下去,那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好。

以感恩为题的作文素材 篇15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终极功能是培养人的健全的心灵、高尚的品德。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 并产生热烈的感情, 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 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

然而, 受功利思想和实用主义的影响,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技术教育, 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从而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人格品性缺陷、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等问题。 因此, 如何利用有效资源来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地方名人资源是一地特有的资源, 将其转化成丰富的人文素材, 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笔者仅以南通张謇为例, 尝试探究名人资源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素材所具备的条件和实施路径。

1 地方名人资源转化为人文教育素材应具备的条件

1.1 形象:正面

地方名人资源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素材的基本条件是所选人物需经得住历史的检验。近代中国, 社会动荡不定, 人物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 然而张謇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引领社会向前发展, 并能获得不同政治派别人士的推崇。

张謇 (1853—1926) , 字季直, 号啬庵, 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 (今海门市常乐镇) 。 1894 年, 张謇高中状元, 并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学而优则仕是传统社会无数士子的梦想, 然而, 张謇无心于官宦利禄, 他曾说道, “謇天与野性, 本无宦情……,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 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2]。 面对江河日下、腐朽不堪的清政府, 张謇果断放弃仕途, 并将“有用之事”———兴办实业作为实现其毕生理想的方式之一坚持到底。 此后, 张謇以家乡为基地, 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 一生创办了20 多个企业, 370 多所学校, 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被誉为“状元实业家”。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说过:“讲到轻工业, 不能忘记张謇”。张謇逝世以后, 胡适在《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这样评价他:“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 做了30 年的开路先锋, 养活了几百万人, 造福于一方, 而影响及于全国”。

无论生前生后, 张謇都拥有着崇高的社会声誉。归根结底源于其所追求的人生理想超越了时空局限, 具有普世价值, 他说, “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 要使得大多数的百姓, 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没有饭吃的, 要让他有饭吃, 生活困苦的人, 使他能够逐渐提高”。 这是任何时代都颠扑不破的真理。

1.2 遗迹:丰富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如果脱离了可感知的具体环境, 以优秀人物为榜样进行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因此, 地方名人所遗留的物质资源丰富程度成为能否将其顺利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素材的条件之一。

1905 年, 张謇创建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 并为其手书一副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这道出了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宗旨, 即辅助学校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如今, 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博物馆群作为惟一的博物馆项目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张謇咏叹的“濠南苑囿郁璘彬, 风物骈骈与岁新”, 正得到真实的体现。

英国文化研究奠基人之一雷蒙德·威廉斯把大众文化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用来指“使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显得与众不同”的符号的创造和使用, 无论这种生活方式是属于 “一个民族的、 一个时期的、一个群体的或普遍意义上的人类的”。[3]传统社会, 日常的戏剧文化贴近百姓生活, 较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为改良社会风俗和文化, 1919 年, 张謇创办培养新型戏剧演员的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张謇在与梅兰芳的信件中称:“至改良社会, 文字不及戏曲之捷, 提倡美术、 工艺, 不及戏曲之便。”中国戏剧界有“南欧北梅”的美誉。南欧, 指欧阳予倩, 而“梅”就是梅兰芳。张謇邀请欧阳予倩主持伶工学社事务, 欧阳予倩为学社制定了如下的宗旨:一, 南通伶工学社是为社会效力之艺术团体, 不是私家歌童养习所。二, 南通伶工学社是要造就改革戏剧的演员, 不是科班。学社提倡白话文、男女平等, 购置《新青年》、新小说给学生阅读, 力图培养出有新文化修养的演员, 改革戏剧。 后来, 梅兰芳应邀到南通新建的更俗剧场演出, 张謇专门在郊外建了一座牌楼迎接, 取名为“候亭”;还在剧场前台辟了一间小亭, 名为“梅欧阁”。亭上书有对联:“南派北派汇通处, 宛陵庐陵今古人。”以此纪念梅兰芳与欧阳予倩南通相会盛事。 如今, 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 伶工学社得以修缮复建, 成为南通特色历史文化的新地标、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亮点。

1895 年, 张謇根据 《周易 》中的 “天地之大德曰生” 创建了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投产后获得很大成功, 出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以后的20 多年, 张謇呕心沥血, 披荆斩棘, 营造了一个“以工业为中心, 以农业为基础, 工农商相结合”的协调发展的实业基地大生集团。 此后, 张謇以大生纱厂为依托, 又相继开办了发电厂、轮船公司、面粉厂、油厂、皂厂、酒厂等20 多个企业。 与之相关的现存历史建筑设施有大生纱厂钟楼、大生码头遗址、厂房、公事厅、专家楼、仓库等, 门类齐全, 保存现状良好。

张謇曾说:“天之生人也, 与草木无异,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 与草木同生, 即不与草木同腐朽”。 或许, 受时代所限, 他的”实业救国”计划失败了, 但其留下的诸多物质遗迹却仍影响着社会。 大生纱厂旧址、张謇故居 (纪念馆) 、南通博物院、伶工学社、更俗剧场、多所学校和公园等, 这些遗迹几乎涵盖了张謇生前事业的各个方面。 环境是影响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丰富的物质遗迹让我们对张謇的人格精神的感知变得有效和可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 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 都不应是随便安排的, 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应有所诱导, 有所启示。 ”

1.3 研究成果:丰硕

学术界历来对张謇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 其研究范围也从历史学界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 研究层面涉及文、史、哲、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城市规划、水利农垦、交通运输, 甚至延伸到戏剧、美术、医学等诸多方面, 所取得的成果也异常丰硕。这不仅源于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影响, 也在于相关史料的丰富, 能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1931 年张孝若为纪念其父张謇一生的业绩, 出版了《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此为第一部系统研究张謇的专著。 此后, 张孝若整理了张謇的文稿, 编成《张季子九录》, 成为实际上最早的《张謇全集》。1958 年, 刘厚生出版了 《张謇传记 》一书, 详细叙述了张謇的生平。 1962 年, 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整理出版了《张謇日记》中的光绪十八年至民国十五年六月部分。 1986 年, 章开沅教授的《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出版, 这也是新时期研究张謇生平的又一力作。 1995 年, 凝聚众多学者心血和劳动的《张謇全集》出版, 该书由曹从坡、杨桐任主编, 一共6 卷, 约400 余万字, 极大促进了张謇研究的深入进行。 从1987 年至今, 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已召开五次, 学术会议后产生了各次研讨会的论文汇编, 汇集了各地学者研究张謇的最新成就。 众多学者的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动下, “张謇学”渐趋形成。 此外, 南通本地的张謇研究中心、张謇研究会、张謇研究特色数据库等都为挖掘相关人文教育素材提供了强大的知识支撑。 以上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为张謇相关历史资源的现实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人文教育中化知识为智慧, 化智慧为情感, 化情感为人格的理想变为现实。

2 地方名人资源运用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2.1 利用地方名人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运用地方名人资源于教育教学中, 更能够“增教学之亲和力, 长教学之实效”。 南通的历史名人张謇所遗留的物质和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从张謇的人生历程和精神遗产中挖掘出对当今的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素材, 利用张謇的真实事迹和精神遗产等各项资源, 对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 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张謇虽然是以政治建树闻名, 但他的文化素养依然深厚, 尤其在文学上的成就斐然。 因此, 在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和讲解。张謇的一生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已经在张謇的身上打上深刻的烙印, 这种思想无疑也成为他文学创作中的主题。 那么, 我们在向学生讲授先秦儒家的作品时, 可以穿插赏析张謇的作品中表现儒家思想的部分, 这样更能令学生明了儒家思想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力。又如当我们讲到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 这是一篇表现作者爱国情操的词作, 词中痛陈当朝统治者为求苟安、偏安一隅的可耻行径, 这时我们可以联系张謇的一段经历, 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 他在激愤之余, 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弹劾当时炙手可热的李鸿章, 在《呈翰林院掌院代奏劾大学士李鸿章疏》中指出:“伏乞圣明裁断, 另简重臣, 以战定和, 固人心而申国势;专任李鸿章直隶总督, 富贵宴安, 以终其身。 宗社幸甚! 天下幸甚! ”[4]痛斥其卖国求荣、苟且偷安的行为。这种胆识和魄力是令人钦佩的。

而在德育课堂上, 当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可以列举表现张謇爱国精神的真实事例。 例如, 在近代中国遭遇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的侵略, 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时, 张謇尤有切肤之痛, 短暂的仕途经历, 更使他对统治阶层的专制腐败有了深刻的了解, 从而也促使他下定决心弃文从商, 走实业救国之路。 他在为大生纱厂拟定的《厂约》中, 曾讲到办此实业的动机和目的。他说:“在通州创办纱厂, 既是为通州本地的百姓生存考虑, 也是为中国的资源和利益考虑……把我国的资源提供给人, 人家就用这些资源制成商品转售给我, 这无异于用自己的血来喂老虎, 自己还袒着身子心甘情愿的做着。 如此下去, 利益不能守住, 我们的民众一天天贫困下去, 国家还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呢? ”由此可见, 张謇的实业活动, 一开始就包含着明确的抵制外来侵略的爱国目的。

当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堂上讲到要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 更可以将张謇奋斗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作为典范。例如, 张謇的科举之路历经数次坎坷, 尽管他为此追逐了26 个寒暑, 但这并没有让他丧失信心和希望, 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 最终在已逾不惑之年的42 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也体现在他的言语当中, 他认为“人恒以寿为重, 其实人之寿不寿, 当为事业死”, “人之价值, 是自定的, 非人定的。人苟自视一钱不值, 则人亦以一钱不值视之。 ”[5]如此这些言语深刻地表达了他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理想和追求。

2.2 利用地方名人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今的校园文化建设, 重视物质文化, 轻视精神文化的现状尤为突出, 对人文精神的忽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底蕴。因此, 利用地方名人资源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挖掘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以南通张謇为例, 可以在高职校园中邀请国内研究张謇的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 举办张謇的名言和图片资料展览, 以张謇的历史活动及精神为主题举办演讲和辩论活动等,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 加强学生对故乡名人张謇的认识, 直观感受他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凝聚力, 相信通过这种人文氛围的营造, 可以有效改善现今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空洞无物。

2.3 利用名人遗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陶冶学生的爱乡情操

张謇倾其毕生的精力, 将巨大的热情投注在建设家乡的行动上, 用他的话说“南通的一风一雨, 一冷一暖, 都在我的心上。 ”在南通创办了数不清的实业, 使得南通在当时成为全国的“模范县”, 享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历史学家章开沅曾作如此评价:“在中国近代史上, 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 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 ”[6]这些遗迹见证了张謇的业绩。 如南通博物苑, 唐闸1895 文化创意产业园, 海门的张謇纪念馆等, 带领学生们参观这些遗迹, 一则增强学生对故乡的了解和探索的欲望, 二则可以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与爱乡情操, 更感怀于前辈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建树, 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结束语

我国各地的名人资源十分丰富, 通过系统地挖掘和梳理其文化资源, 可以拓展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更新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 从而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堪忧,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文教育素材缺乏。从地方名人资源入手, 以南通张謇为例, 尝试探究名人资源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素材所具备的条件和实施路径, 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地方名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张謇

参考文献

[1] (美)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第三卷) [M].许良英, 李宝恒, 赵中立, 译.北京:商务出版社, 1979:144.

[2]张怡祖.张季子九录 (五) [M].文海出版社, 1983:2404.

[3]Williams, R.Key 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M].London:Fontana, 2ndedn.1983:288, 90.

[4]曹从坡, 杨桐.张謇全集 (卷一)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37.

[5]曹从坡, 杨桐.张謇全集 (卷四)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426.

上一篇:劳务公司纳税与如何开具发票问题下一篇:镇党委书记在机构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