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科教材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编三科教材(精选11篇)

部编三科教材 篇1

一、为什么要统编三科教材?

1、因为教材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又体现国家意志,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以下简称“部编三科教材”),意识形态属性强,社会影响大,有什么样的教材,就会有什么样的国民,因此国家委托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从2012年3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出版社、教研人员、教学一线教师开始编写。

这三科教材审查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和专业性。三科教材审查从根本上就是要把好教材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经过30多次审查,最后由三刘(刘延东、刘奇葆、刘云山)审查通过。2016.9部分省区开始使用,开始广东省是从2016.9先开始使用的。全国一年级和七年级2017年统一使用,2018年延伸至二年级和八年级,2019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2、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强调,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义务教育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统编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境外的极端分子、宗教分子总是在教材上做文章,台独、港独也是这样,李登辉、陈水扁就是从修改教材开始等。而且版本多、价值取向出现问题。如语文,小学全国有12个版本,初中8个版本,甚至出现了《教育部进了汉奸,语文课本已被悄悄西化》等待。

朱之文指出,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要充分发挥三科教材的育人功能,切实抓好使用落地工作。要把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编写思想传递给更多的教研员和培训者,传递到全国近400万名三科任课教师,最终汇聚成保障亿万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宏大力量。各地要统一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统编三科教材的思想和内容,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加强教研、落实保障措施、加强舆论引导,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顺利使用。

二、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1、“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是什么?

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所以教材编写立意要高,要立德树人。

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但对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注意“纠偏”。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三是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写组学习和继承了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实行“编研结合”,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比如,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整个编写过程都是一边研究,一边编书。

四是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

2、“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吗?

“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没出现的“老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如七上的《纪念白求恩》、下册《驿路梨花》等等。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3、“部编本”的框架体例有何不同?

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4、变化

(1)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如七年级语文,原来是每册30篇,现在缩减为24篇。

(2)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3)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4)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5)很多经典课文又恢复了。(6)“时文”相对少了。(7)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8)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占有较大比重。(9)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一条线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

•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三、备课注意

1、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2、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

3、研究这些“要点”(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这就是体系。

4、目前教学中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习得。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有技巧,教材中体现不够。

5、我们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落实。

6、要研究教材,梳理其“隐在”的知识体系,比较自然而又扎实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

7、中小学语文的知识教学不要过分追求体系化,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去反复操练,但也要有教学的知识体系,要有训练,有干货。总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不要体系化,但要有体系。

8、王本华说,这套部编本语文教材可以按照单元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前预习(学习的目的、方法)、文旁批注(赏析、口味文章)、课后的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巩固、延伸)来上。

四、教材名著篇目的变化 广东省中考必读的12部名著 中国5部:

1、《朝花夕拾》鲁迅

2、《繁星·春水》冰心

3、《西游记》吴承恩

4、《水浒传》施耐庵

5、《骆驼祥子》老舍

外国7部:

6、《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7、《鲁滨孙漂流记》英·笛福

8、《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原是《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10、《汤姆·索耶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11、《童年》苏联·高尔基

12、《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苏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局限集中在联合国五常(英法美中俄)

现在的12部是这样: 七上:《朝花夕拾》《西游记》 七下:《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 八上:《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 八下:《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九上:《泰戈尔诗选》《水浒传》 九下:《格列佛游记》《简爱》 中国也是5部

1、《朝花夕拾》鲁迅

2、《傅雷家书》傅雷

3、《西游记》吴承恩

4、《水浒传》施耐庵

5、《骆驼祥子》老舍

外国7部:

6、《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7、《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8、《海底两万里》法·凡尔纳

9、《昆虫记》法·布丰

10、《红星照耀中国》美·埃德加·斯诺

11、《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

12、《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苏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们发现:

现在也是联合国五常(英法美中俄),但是加上了印度【最大的五个发展中国家,金砖(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五国】

部编三科教材 篇2

通知称,鉴于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学科尚未完成全套教材的编写、修订,上述学科仍沿用原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不得更换其他版本。同时,为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中小学教材使用应保持稳定,如需更换教材版本,应严格按照中小学教材选用有关规定进行,并为教材印制、发行等留足时间,确保课前到书。

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材使用情况的检查,对未按相关规定更换教材、使用未经审定教材的地方和学校要严肃处理,责令纠正。

部编三科教材 篇3

摘要:“部编本”语文新教材课后习题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是“部编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利用这些课后习题,不仅能够指导学生自学,优化课堂,还能够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新教材;指导自学;课堂教学;提高能力

G634.3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思考探究,该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课文内容、情感、主题、写法和疑难展开;其次是积累拓展,该部分以积累、品味、拓展、延伸为主,与文本以外的内容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两个层次相互联系,逐步渐进,由课内到課外延伸拓展,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梳理语言材料、扩大拓展学习资源。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考及课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对课后习题的处理少之又少,课后习题作为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

针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特点,笔者认为要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积极利用课后习题,指导学生自学

叶圣陶曾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来指导学生自学。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分为两个部分: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利用这两部分的练习题(特别是思考探究),将其与预习部分相互结合,作为预习要求给予学生。很多同学在预习时不知所措,教师将习题与预习提示结合指明要求,指导学生自己预习,指导学生自己批注,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碰到文言文时,要求学生利用手中工具书完成练习题,并通过练习题去学习、理解课文。比如在学习《世说新语二则》时,笔者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一边注意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修养,一边自己解决课后习题要求积累的文言词汇,自己疏通文意;对于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课后的练习题,笔者挑选一题或者几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该题迅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内容,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思考探究部分的第一题: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笔者将此题作为预习任务安排给学生,学生把握住这道练习题,也就读懂了文章,弄清了文章的脉络。这样可谓一题多用。

教学资源就在身边,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对课后习题的积极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二、巧用课后习题,优化课堂教学

对于“部编本”的课后练习题,教师应以灵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态度来对待。有助于课文理解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它们放置到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中的简答、图表等题来讲解课文。比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时,为了更好的学习对比论证,笔者借助思考探究中图表来讲解课文,通过使用该练习题,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内容正确,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也可以将练习题作为课堂讨论的主要问题,对理解全文具有提壶挈领作用的练习题,教师可以围绕这道练习题,引导学生读书与讨论,灵活而巧妙地串联起了本课的教学过程,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春》时,最关键的在于赏析不同春日图景,笔者将思考探究的第一题作为贯穿整堂课的牵引线,将练习题融合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春日图景并对其进行赏析。通过该题的串联,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也掌握了赏析的方法,从而收获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合课后习题,提高学生能力

“部编本”教材课后习题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主要应用课后习题来提升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课外阅读能力,部编本教材实际上是“读”、“写”结合的教材,因此,很多课文的课后习题需要阅读课外材料,针对这部分练习题,笔者会在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为其提供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或作为假期读书笔记作业安排给学生。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结合课本《名著导读》中有关《朝花夕拾》的内容,让学生假期回家看《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并做读书笔记。其次是写作能力,“部编本”即重视读也重视写,多数课后习题均有写的要求,这些练习题为学生的课外练笔提供了写作素材和契机,因此笔者将课后习题与学生的每天随笔结合来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我将课后习题: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作为随笔任务完成,同学们结合刚刚学习的内容,纷纷回忆起家乡的冬天,精心构思,很快,一篇篇精彩的短文就写成了。这种趁热打铁的做法,即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最后是口语交际能力,有些题是要求小组合作表演或者是诵读的,我会通过表演比赛、诵读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来深化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文章内容多为对话,我让学生仔细揣摩感情,然后请学生展示表演。学生们一个个自动带入,在学生展示表演后,许多同学都声泪俱下。

课文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着力挖掘课后习题价值,充分发挥课后习题作用,能够指导学生自学,也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教学思路,不断提高学生各项能力,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肖龙芳.讲之有功有限习之功无己——以平实的心态聚焦课后练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

[2]杨丽华,顺泉洪.例谈对新编初中数学教材习题的使用和改编[J].《上海中学数学》,2015,(7).

部编三科教材 篇4

9月秋季新学期,人教版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个科目教材轮新,涉及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语文、初中历史、初中道德与法治多本教材。目前,新编教材在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已开始使用。

据介绍,新编的三科教材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使经典篇目世代相传,又与时俱进,在遵循学科规律的同时,更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此外,新编教材还着重对涉及我国主权、边疆海域、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等内容进行专门把关,以确保教材整体质量和水平。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教材投入使用后,还将组织专家进行持续的跟踪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及时修订完善,不断提升教材质量。

部编教材培训讲稿 篇5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阅读则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小学一年级在阅读方面侧重培养孩子: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材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精心设计语言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主阅读,引导初步运用阅读方法,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把握教材特色,提升阅读素养”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

一、阅读——把握教材特色,提升阅读素养 本教材主要体现了五大特色:

1.识字阅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猜读

教材努力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阅读者。在一年级上下册有计划、有梯度的安排了3篇连环画课文。分别是《小蜗牛》《咕咚》《小壁虎结尾巴》,课文采用连环画的故事引导学生猜读文中的生字。以《小蜗牛》为例,我们来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而只给少量难字注音.引导学习借助图画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阅读时尝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图文结合,将生字与学生熟知的形象联系起来,轻松认字;也可结合词语语境——如: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来认识“芽”;还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已认识的字推知生字。)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图画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咕咚》一课利用象形字的特点,引导孩子图文对照,感知字形,认识生字“象”、“鹿”。这些连环画课文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低年段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一方面,学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文意或语意;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拼音固然很重要,是起步阶段学生识字量不足的情况下自主阅读的重要工具。但是,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教材引导学生运用更多的方法进行阅读,体现了对于拼音、识字和阅读之间关系的理解——既要充分借助拼音识字、借助拼音阅读,却不应该完全依赖拼音,而是多渠道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独立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有帮助。

2、重视夯实阅读基础,构建朗读要求序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教材对于朗读训练的安排也有梯度和层次。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这个工具,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一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读好长句子”“读好对话”和“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的要求。这些课文的朗读能力要求具体,练习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一年级上册 《秋天》一课要指导学生读好“一”的变调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雨点儿》要指导读好停顿 ; 一年级下册 《端午粽》《彩虹》两课指导读好长句。《我多想去看看》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小公鸡和小鸭子》读好对话; 《要下雨了》分角色读 ;《动物王国开大会》分角色读; 《棉花姑娘》 读好对话。我们来看看这个长句子:30个字,三个标点,三组短语,要注意停顿和几个短语的读法,再如:这个句子也比较长,标点较多,要注意读好停顿。《我多想去看看》要指导学生读出感叹号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指向阅读能力提升,学习提取有效信息

在一些课文的后面,都设有相应的问题,引导孩子从阅读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掌握课文内容,如:《青蛙写诗》一课课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青蛙写诗时,谁来帮忙了? 引导孩子在阅读中找出文中其他角色,根据蝌蚪,水泡,荷叶上的水珠 的形状认识了标点符号逗号,句号,省略号,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4.融入学生生活经历,获得真实阅读体验(1)重视阅读与表达的关系: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表达是输出的过程。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阅读活动与语言表达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抓住学生语言内化与输出的关键期,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课后练习中,有的是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语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的题目,如《一个接一个》“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一分钟能做什么”;有的是要学生调动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进行表达的题目,如《端午粽》“你知道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有的是让学生尝试进行书面表达的题目,如《我多想去看看》课后,布置学生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

例如:《明天要远足》一课中写道:“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翻过去,唉—睡不着。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引导孩子体会小作者的心情,说说自己的生活体验。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一课后,可谈谈自己的类似的经历,比如:正在操场上踢球,上课铃响了,心想要是没有铃声该多好啊,可是,听老师朗读,和同学讨论也很开心呀!课后,让孩子玩一玩“踩影子”的游戏; 感受游戏结束时的不舍与沮丧; 朗读带有“唉”“啊”两个语气词的句子。

(2)注意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文具的家》一课,妈妈说,让贝贝的铅笔文具等也要有个家,教育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文具。这样的课文,将阅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孩子建构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发展了能力,激发了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巧妙统一。5.课内课外阅读贯通,打造良好阅读环境

教材重视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教材中的不同板块提供了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倡导多渠道大量阅读。

语文园地中的专设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安排乐意与学生理解的儿歌、故事、童话、童谣、儿童诗、散文等,这些文章是幼小衔接的重要举措,鼓励亲子共读,鼓励无压力分享阅读,用学生熟知的故事或朗朗上口的儿歌,激发学生阅读书面语的兴趣,是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桥梁。

教材中安排的《快乐读书吧》,每册一次,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激发师生共同开发课外阅读资源,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以期通过提升阅读总量,发展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具体内容是“读书真快乐”,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用几个场景提示阅读的途径和方式: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和小伙伴分享故事,去书店翻阅图画书,在阅览室自由阅读。几个温馨的读书场景,潜移默化地吸引学生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分享难忘的阅读经历,体验主动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

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希望大家注意重视识字写字、它是阅读的前提,其次要加强朗读指导,还要关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重视阅读方法策略的引导,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课外阅读看做分内之事,作为一个长期的训练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悟。可以在班级里利用好图书角的作用,每日一诵读,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还可以请家长来校进行交流,使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到阅读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以上是我对本册阅读教学的一些理解,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个方面是口语交际。

二、口语交际——情境动心弦,关注启话源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不同于听话、说话,它是由说、听双方共同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面向一定对象,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为目的。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语境适切是判断口语交际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要求在具体的语境中,做到语言得体,行为得体。外在表现是口语表达,实际体现人的综合素养。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等。要顺利而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口语交际目标: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教材充分尊重口语交际的自身规律,在教材中独立编排,自成体系。更加重视“交际”的功能,更加重视交际能力和交际习惯的培养。起步阶段,创造合适的情境,激发兴趣,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致力于培养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因此“情境动心弦,关注启话源“是本教材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它强调了以下四个关注:

1. 关注整体,三者合一。

教材安排的交际的话题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合乎学生需要的、最有共性的、具有迁移运用价值的课程内容,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交际的内容由指向性的问题式转向温馨的对话提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教材的插图变成了一幅幅表情生动、故事性强的情境图,提供恰当的、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交际情境的设计,强调真实、自然,避免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各种场合的交际行为,从中学会得体地与人交往。

如:上册第一单元“我说你做” 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交际活动。“注意听”,“让别人听得见”——起步阶段的交际习惯培养。彼此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在直观的情境中,既有细微的内容指引,又有清晰的目标导向。三者融合,一课一得。再如:《用多大的声音》口语交际教学。用三幅图—创设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极具现实意义。“泡泡”—提示了交际的内容。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帮学生树立初步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小贴士—交代了交际的目的。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际规则,引导学生做文明有礼的交际者。纠正日常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对既有行为的反思。

例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展开教学。

师:下面有三幅图,请你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分别在哪里? 生:我通过仔细观察,看到墙上有一个“静”字,这儿应该是图书馆。

生:第二幅图是老师办公室。生:第三幅是在教室里。

师:同学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你们再想想,在这些地方说话,我们的声音大小是一样的吗?(同桌讨论)

生:我觉得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能影响其他人读书 生:在图书馆可以用手势来表示,尽量不要出声

生:在老师办公室里,声音也不应该大,老师在办公,而且要先报告才能进去。

生:在教室讲故事时要大声,让每个同学都听到

生:第二幅图是一个小朋友捡到了一块橡皮想要交给老师。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但声音也不能太小,一定要让对方听清楚。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大声说话:上台表演,讲故事,自我介绍。。。小声说话:看电影时、在医院里、做错事时、公共场所。。。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我们分组练习一下书上三幅图的小情境,练习说说“小泡泡”里的话,做到该大声说话是大声说话,该小声说话是小声说。

口语交际教学中,:第二个要关注的是 2.关注情境,迂回交际

(1)借助教材情境材料拓展多个情境,创设丰富的大情境。

一年级上册的《我们做朋友》,提供小学生最有可能遇到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大方与人交往,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破“自我介绍”“认识新同学”的常规做法。关注学生日常交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鼓励学生勇于交往,自然大方。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提示拓展多个情境。如:打招呼、自我介绍、聊怎么踢毽子?约着一起踢毽子等。还可以谈其他的爱好或共同的话题。《小兔运南瓜》创设的故事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挖掘多个情境材料之间的关联点,串联完整的大情境。《打电话》贴近学生生活,最常遇到的真实情境。在接、挂电话的过程中保持礼貌的态度,有修养、更文明地与人交往。有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有尊重别人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根据提示想象,为什么给老师打电话?打电话的同学在哪里?爸爸为什么没拿电话,让孩子接住了电话?根据这些问题,串联打电话这一情境。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提示语想象:打电话这一情景产生的原因是:足球迷李亮约张明明天去球场踢足球。第二天,李亮在踢球时扭伤了脚。上不了学,只好向汪老师请假。李亮在家里休养,爸爸和妈妈去医院帮李亮取药,爸爸走得急,手机落在家里。刚好爸爸的同事王叔叔给爸爸打电话,要爸爸火速赶回公司处理事务,李亮赶紧打电话打电话给妈妈,让妈妈告知爸爸。根据材料的关联点,我们引导孩子展开充分的想象,培养孩子创新意识、想象力以及语言标的能力。《听故事、讲故事充》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创设相关联的情境,容易激发兴趣。听故事、讲故事时给扶手、给坡度,注意情境图之间的联系,拓展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当众讲话的勇气和信心。

3.关注神态,培养习惯

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

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比如,在《我们做朋友》这次口语交际中,注意插图中两个孩子的神态,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在交流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的两位小朋友是怎样聊天的? 生:小男孩似乎有点害羞。

生:小女孩很自信,在大方的介绍自己,还热情地邀请对方。师:对,聊天的时候我们就要像小女孩一样,自信大方,友善热情。

师:再认真观察画面,他们聊天的时候还有那些表情,动作? 生:他们说话的时候都看着对方的眼睛,都很开心。生:小女孩说话的时候伸出了手指,表示赞同小男孩说的话,他也很喜欢踢毽子。

生:小男孩接受到了小女孩的邀请,非常高兴,张开了双手。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说话的时候,就要像图中的小朋友一样,眼睛看着对方,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如果说话的时候,能用上一些合适的肢体语言,就会更吸引人。同时,我们也要把话说完整,现在请同桌聊聊,好好地介绍自己。

4.关注课外,丰富实践。

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学生生活中最真实的情境,将口语交际中的求助功能进行整合。《请你帮个忙》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礼貌用语,无论是否帮到,都要表示感谢,这也是基本的交际准则。《一起做游戏》打破单纯地独白式讲解游戏规则的常规做法。教会学生最基础的条理表达。培养乐于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以心理素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信表达;掌握一些文明用语等基本的交际准则;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口语表达,将说话是否得体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交际意识和习惯。比如:课前师生互相问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可用肢体语言和口语相结合;课堂上孩子们可以互相评价;每日与家长交流在学校的事情以及学习生活状况。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 篇6

新挑战

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

2017年9月23日,我参加了略阳县2017年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首先陈先云教授就教材改变的背景和意义做了讲解。部编版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先识字后学拼音,明确了拼音的作用是识字的拐杖,它是学习普通话的辅助工具。新教材还增加了语文园地。首次实行课外阅读课程化,阅读量增加。通过学习培训,我了解了新教材要求学生具备如下核心素养。(良好的交往沟通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书面表达有条理;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教材的总体特点是:德育为魂

能力为重

基础为先。重在培养价值导向,重视育人功能。新教材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教学中要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重视课后练习,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

通过教材培训,我深刻感受到部编版语文教材有如下特点:

1、降低了学习难度。教材的编写考虑了经典性,可读性。

2、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教给孩子具体的读书方法。在小阶段,特意开辟了“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等栏目。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第一单元开始,就教孩子很好地去把握停顿,连读,甚至是情感的处理。

3、传统文化篇目的增加,重视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对中国文化有一种归属感。

通过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更新理念。由过去的先学拼音到现在的汉字为先,教师要明确改变的目的和意义,搞清拼音的作用是辅助识字工具,而不是识字的唯一途径。教师自身要正确认识教材编排的目的,减少孩子的畏难情绪。教师自身要适应改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来适应新教材。

2、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每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的业务能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传统文学篇目的学习和研读要到位。自己要有阅读的习惯,自己读带领学生读才能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部编三科教材 篇7

《明天要远足》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篇课文,是一篇新选课文。这是台湾作家方素珍创作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童诗,诗歌生动地再现了小朋友远足前那晚激动、期盼的心情。

【教学构想】

一、整体感知,以“睡不着”统领全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意识,两课时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睡不着”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诗歌中出现三次的“翻过来”“翻过去”的动作以及在“唉——”的轻叹声中,体会“睡不着”的心情;然后品读三个小节的后半段,探寻“睡不着”的原因。这样紧紧围绕“睡不着”这根主线,通过朗读、想象、品悟,慢慢地去感受诗中因第二天要远足而激动得睡不着的小朋友的形象,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整体、连贯。

二、关注童趣,以儿童的角度品悟诗歌

1.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如教学“翻过来,唉——睡不着”“翻过去,唉——睡不着”“翻过来,翻过去,唉——”三组语句时,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回忆自己远足前激动、兴奋、期盼的心情,并把这种情感融入“唉一”这一轻叹声的朗读中去。

2.让学生进行表演读。在读通读顺这三组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脑中的生活画面,边演边读,引导他们投入到朗读中去,真切感受诗句的意思。

3.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如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这句话时,让学生想象海里会有哪些颜色,把自己的想象注入这一句的情感朗读中。

三、注重实践,突出识字写字朗读教学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如教学“睡”这个生字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星星月亮都困得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从而理解“睡”与眼睛有关,重点学习新偏旁“目字旁”。

2。采用多種形式提高朗读水平。除了用整体读、自己尝试读、指名读、学生带读、男女生轮流读、齐读、边想象画面边读外,还可以挖掘本课独特的朗读训练点,如轻声词较多等,加强针对性朗读指导。

3。采用辅助线指导学生写好合体字“明”。通过横辅助线,帮助学生发现只有让“月”的撇和横折钩落脚点一样高,字才能写得平稳;通过竖辅助线,帮助学生发现“月”的一撇穿到“日”下面去了,让学生明白两个部件写在一起时,笔画要注意穿插。这样才能把字写美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睡不着、那么、地方、什么”等词语,注意读好轻声;认识新偏旁“目字旁”,学写合体字“明”,并能用其他会写的字与其进行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翻过来、翻过去、唉、睡不着”等词语,读出小朋友远足前兴奋、激动的心情。

3.重点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好带有“吗”字的问句,通过仿说句式进行巩固迁移。

【教学过程】

一、照片引入,揭示课题

1.理解“远足”的意思。教师出示学生秋游时的照片,了解“远足”的意思: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春游、秋游。指名读“远足”这个词语,关注“足”的平舌音是否读正确。

2。揭题、读题。请学生朗读课题,并指导朗读:读题目时,可以在“明天”后面稍稍停顿一下,这样就会显得更有节奏。

二、整体感知,读准词语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尝试自由读诗歌,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数一数这首小诗有几个小节。

3.分小节指名读整首诗。教师准备好较难读的词卡,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马上拿出来正音。重点指导:先读准“地方”这个带有轻声的词语,再展开词卡,读好“那地方”,再展开词卡出示“那地方的海”,“方、的”连续两处轻声,读的时候要又轻又快,迅速滑过去。

三、品读诗歌,感受“睡不着”的心情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话:远足前的那个晚上,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看课文插图,感受“睡不着”,教学“睡”字。

(1)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交流:从插图上的哪些地方看出小姑娘睡不着?

(2)教学“睡”字,认识“目字旁”:课件出示“睡”,教师手指插图中的星星月亮:是呀,夜深了,月亮星星也困了,它们都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原来“睡”和眼睛有关,怪不得这个字是“目字旁”。请学生给“睡”字组词。

3.品读诗歌,情感朗读。

我们不仅能从图上看出小姑娘睡不着,从诗中也能感受到她睡不着。

(1)让学生尝试朗读(课件出示三组语句,即第1—3节的前三行)。

(2)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好第一小节的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唉”,轻轻地叹气,从“唉”字听出期盼、激动、高兴的心情,再请男女生轮流齐读第二节第一句,最后全班齐读第三节前三行。

(3)加动作表演读这三组语句,体会“翻来翻去睡不着”的心情。

四、品读诗歌。探寻“睡不着”的原因

1.梳理文中小姑娘“睡不着”的原因。小姑娘翻过来,翻过去,怎么也睡不着,她在想些什么呢?请学生快速看看全文,找一找。

2.重点品读第一小节,感悟“睡不着”的原因。

(1)出示第一小节第二句,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2)指导情感朗读,读好问句:这个语气词“吗”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和问号在一起做朋友,表示疑问的语气。指名读,读出问的语气。

(3)想象海的颜色:大海里还会有哪些颜色?(如果学生答案很奇特,要追问这么说的原因)

(4)配乐看大海美景图:哇,大海真的会有那么多种颜色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情感朗读,读出大海的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想象刚才看到过的大海美景图。

(6)仿说句式,巩固问句。

①海不仅有很多种颜色,海还是怎么样的呢?请小朋友做做小诗人,仿造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出示:“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 )吗?”指名学生说。

②齐读第一小节:明天将要看到那么美的海,多么让人期盼啊,怪不得小姑娘怎么也睡不着。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吧。

五、观察笔画,指导书写

1.出示“明”字,指导学生观察:“明”字由哪两个字组成?比起单独写“日”“月”,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一些,窄一些)

2.课件出示横辅助线,指导学生发现只有让“月”的撇和横折钩落脚点一样高,这个字才能写得平稳。课件出示竖辅助线,指导学生发现“月”的一撇穿到“日”下面去了,两个部件写在一起时,笔画要注意穿插,才能把字写得更美观。口诀“左右结构,笔画穿插”。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写“明”,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回指导。

部编本教材网络培训心得 篇8

学习心得体会

蒙自二中 七年级语文组

“部编本”语文教材仿佛如一缕春风,给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带来活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新奇的窗户。

“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同时,部编本”语文教材真正让阅读走近学生的生活。“名著选读”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通过培训,我们充分认识到: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

好的语文教师就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

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9

2017年9月5日,历时半天的初中语文学科新教材教研会培训拉下了帷幕。

经过半天的学习,聆听市进修学校老师的译读,以及语文学科特级教师的讲解,我深有体会。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整体把握,取其理念

二、在部编教材培训的过程中,我在专家的讲解中明白了新教材编写的理念: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组织单元,创建灵活的单元结构,努力做到一课一得,建构适合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的素养体系和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即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强化阅读教学。怎样更好的利用教材区分教读与自读。改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以“教”代“读”、重“义”轻“文”。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真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

二、立德树人、注重导向

从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中,我们知道了部编教材注重政治导向、价值导向、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宗旨。立德树人作为总目标,体现党和国家的意旨,注重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意识形态观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而作为语文老师,就要抓住体现教育质量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一部编语文教材,准确理解它的思想和内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渗透意识形态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转变方式、体验学习

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明确教师要遵循新教材设计原则,区别教读课、自读课、综合课、作文课的授课方式,从中解放学生。让学生解放头脑、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所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设计教学题是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学习知识。

部编版语文教材培训心得 篇10

首先,培训专家熊宁宁从教材整体结构和内容;教材的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教材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教材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培训。其次,再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三个方面详细具体讲解了一年级语文学习的具体目标。最后,专家引用教材中范例谈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和阅读。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要把握特点,活用教材。在识字方面:要坚持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基本原则。识字内容要丰富多彩,集中识字形式要多样化,可以通过字理识字、同类事物列举识字、趣味性知识活动设计中识字、传统蒙学识字、查字典识字等,让枯燥的识字课堂一下子“活”起来。在写字方面:要求学生坐姿正确,熟悉基本笔画笔顺,明确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认真规范的书写,人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课堂还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指导学生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老师范读的习惯,倡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这次培训学习,立足科学体系,以教育实践为主体,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使我对本册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今后,我将以新课标为准绳,以课本为依据,以课堂为阵地,在有效课堂的探索中,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部编三科教材 篇11

教材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教材的重点。

其次,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表明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下面我就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

阅读

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是25篇课文,估计六册应该也是25篇课文。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

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

课外古诗词背诵

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我所能知道的是,每册教材推荐三部名著,近20部,包括:《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鲁滨孙飘流记》、《昆虫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等(不包括第六册)。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要达到这个目标,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就尤为重要。但在我们实际教学中,条件的限制应该是我们面临的直接困难。现在许多出版社已经出版了相应的名著学生读本,我们可以为学生推荐,允许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另外,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给学生讲名著的有关内容和主题。

附录

新教材前四册在这一板块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书法和书法欣赏为一个部分,汉语知识为另一个部分。这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要求的: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汉语知识的简化,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所提倡的“淡化语法”是一致的。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一)初二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重点是学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加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基础。

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正确认识人类产生后战争的历史、实质,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战争,谴责非正义战争,支持反侵略

深入学习虚实好叙事性作品,掌握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文体和表达方法的构思原则,认识叙事类中新闻、小说的文体。

1、《新闻二则》(新闻)了解回顾历史。认识新闻体裁的特点、语言要求。学习概括叙述、背景叙述、细节(典型)叙述等不同叙述。根据新闻的写作要求,分析报刊新闻。

感,培养学生的体谅人、同情人、关爱人的感情,特别是关注关爱普通人、弱势群体。

学习观察生活、挖掘普通人身上的写作材料。进一步学习记叙文中多种手法的运用,使记叙文向艺术性发展。

6、《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性散文)观察、体味普通人身上的人情,重视亲情、友情,学会关爱人。学习本文从平凡小事中挖掘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7、《背影》(记叙性散文)体会感受父母亲之爱。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物逐层深入、叙述白描中饱含感情的手法。

作文:写一个人,要求从事件中突出个性,多种构思和表达手法。

8、《台阶》(小说)体会、理解父母亲养家的艰辛及对子女的爱心。学习从平凡普通生活中寻找题材、围绕中心事件、通过“我”的眼光塑造中心人物的手法。与《背影》比较不同。

9、《老王》(记叙性散文)观察、感受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善良,学习本文从常见小事中观察、提炼题材及白描叙述中含情的手法。

10、信客》(记叙性散文)观察、学习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培养诚信为中心的个人品质。掌握本文词语。分析本文两个人物及作者的构思与表达。

综合性练习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普通人,观察、调查他们生活,挖掘他们身上的“美”,并写好观察笔记,作为写作素材。

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前者以记叙人或事情经过为主要目的,要求记述完整。后者的重点在于通过记叙人或事表达一定的情感,不要

调查、收集有关当地桥的各种资料,写一篇调查报告或散文。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四)第四单元

通过科学事理说明文学习,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的思想,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方法,求真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思想方法。

学习抽象事理的说明方法。

16、《大自然的语言》了解物候学,观察关注大自然的现象,学习本文按照说明对象一定逻辑逐层说明的结构和运用丰富语言和多种说明的方法。

17、《奇妙的克隆》了解克隆技术,正确对待克隆技术,培养科学兴趣。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多种举例、下定义等),使深奥的科技知识变得生动浅显的方法。写一篇关于抽象事理的说明文(介绍学习方法、一种新的技术等)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培养大胆设想与严密考证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本文运用不同材料、从不同角度解释科学现象的方法和写作手法。

19、《生物入侵者》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识,关注最新的科技成果。学习本文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的说明构思和多种说明方法。

20、《你一定会听见》 学习本文运用大量具体例子说明抽象事物的方法,学习本文第二人称及形象生动的说明语言。

“莲”文化的研讨。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六)第六单元

体会古人从大自然中领略和感受到的人文熏陶和审美观感。引导培养学生的饿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问哈积累。

通过教学,从审美和认知两个角度提高学生对古代美文佳篇的阅读、感知、赏析、体味、领悟能力。掌握重点字词和基本句式,背诵美篇佳句。

26、《三峡》(写景散文)

了解和体会三峡山水自然之美。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抓住四季特点刻画景物的手法。背诵默写其中佳句。

27、《短文两篇》(笔记体小品)领略文中的美妙境界,体会作者的志趣。背诵默写,学习对偶佳句。

28、《观潮》(笔记体记叙文)学习本文的场景描写手法,掌握文中的文言时间词及其他字词。

29、《湖心亭看雪》(笔记体小品)体会其中文人的雅趣(明亡特定环境下的回忆),学习本文抓住特点、简练成趣,叙事、绘景、写情结合的手法。

30、《诗四首》体会诗中的情趣美色,领略不同的表现手法,背诵默写。

综合性练习扩大阅读。

张岱《陶庵梦忆•烟雨楼》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

0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表明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二、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1.阅读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以前教材的重点篇目,在教学时应加以注意。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前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充足的识记的时间。

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一、三、五单元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写作、口语交际为辅,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单元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

3.课外古诗词背诵

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4.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我所能知道的是,每册教材推荐三部名著,本册教材推荐的三部名著分别是《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对六个单元的处理与把握

第一单元 :以战争为主题。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

3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的思考。

综合性学习

内容:感受和体会形形色色的爱。形式:回忆交流,寻访长辈,分享爱情。

目标:通过活动,学会表达“博大的爱”,陶冶美的情操。

第三单元 :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本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所选课文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时,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等中国石拱桥,“不仅形式美,而且结构牢固”的特点,突出人民的聪明才智。

《苏州园林》全文抓住苏州园林“多”、“精”、“美”的特色介绍,重点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

《故宫博物院》按空间顺序、有主次地介绍故宫建筑物和建筑布局,突出我国古代建筑璀璨的文化。

综合性学习

内容:“说不尽的桥”(桥:有形(客观)的桥与无形(主观)的桥)形式:分四项活动:从科学角度了解桥;从文化角度了解桥;从日常生活角度了解桥;也可从想象角度切入。搜集、筛选和整合材料。

目标:掌握说明文知识,体会语言特点,提高说明事物的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 :以“科学”为主题。本单元也是说明文单元,在第三

5形式:搜集资料,阅读理解,研讨表达。

目的:阅读、背诵关于莲的古诗文,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第六单元:以山水之美为主题。在第五单元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能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三峡》作者写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短文两篇》《答》表达作者品味山水之美的豪情;《记》借景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综合性学习

内容:学习怎样搜集资料

形式:通过学习搜集资料的三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交流和合作能力。

目的:提高搜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A、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体现了语文的创新教育

语文的创新教育体现在通过教师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本册教材体现了创新教学的主阵地——阅读教学。第一单元,它要求“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第四单元,它要求“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五、六单元和课外古诗词背诵,则要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其次,它培育了创新教学的萌芽——张扬个性。这也是整个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允许学生有自己

73.抓好生字、词语、文学常识、默写等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对每个单元的生字、词语、文学常识、默写等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分类,然后加以记忆,并通过有效的检测来促进掌握。

4.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自己每天用相对固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分析答题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选文问题类别上属于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型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桥之美》和《说屏》都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使学生在活动中比较全面地了解桥,并且用说明性语言介绍具体的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为写作说明文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重难点目标

1、认识说明文,在阅读中获取知识。

2、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情感目标:

3、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

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上一篇: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资料下一篇:中央空调报停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