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丛书感受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教育丛书感受

读教育丛书感受 篇1

通州区玉桥小学

代金全

读《教育与人生》有感

国庆长假7天,终于有闲情逸致坐在书桌前阅读早已经放在桌子上的,由任苏民编著,朱永兴审定的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教育与人生》。

阅读书籍是本人的爱好,阅读书籍后我总喜欢对所读之书细细品味,阅读本书后同样也有一些感受和想法。

读了导言部分,我深切感受到:叶圣陶老先生不愧为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真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他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0多个春秋,几乎亲历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各个时代和教育改革的整个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感到更有必要能用较短的时间直接感受和系统地把握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把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与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在今后的教育学生过程中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优点,使之更优。

我首先阅读了叶圣陶1919年2月27日写的《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一文,我对此有以下两点认识。第一,当今中国的小学教育与当年叶圣陶时期的小学教育的现状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多了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考查学生的内容越来越多,好像能做出怪题、偏题就是有知识、有素养。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做出这些题目,只顾拼命教书,不管学生是否容受。凡是自己懂的,一一明明白白教给学生,把学校变成了“学科杂货店”。更有甚者,要求各科教师所教学生都是出类拨萃的人。换言之,学生也就是完人,这是永远也不可能的发生的,每一个人不会在所有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第二,出去听的那些好的课,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预先编定教案,自己怎样问,学生应当怎样答,逐句话逐个动作,一一配定了各占若干时间;到了上课的时候,只把自己问的和学生答的照所列的表表演完毕,没有不合预先设计的,有一些连时间也没有差错,更有甚者上公开课,多少年下来就上那几节上得都快烂了的课,这和90年前也没有什么差别,如今依然。

我读后发现,叶圣陶老先生对解放前的教育状况非常不满,基本上是大量的一些非常空洞的话,只是一种牢骚话,或者还有一些就是解放后与当时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套话,对现实没有太大的意义。老先生在整本书中明确表示了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但是并没有去设计如何实现这一价值的方法。这使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感到非常的遗憾。

尽管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但是他的一些见解我还是非常欣赏的。如“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学校教育的目的如何实施,这需要教学研究人员去设计了,而不是我们一线的教师,一线的教师主要还是要贯彻上级部门制定的课程标准,一线工作的教师只能做执行者,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既做研究者,又做执行者。除非„„

作为一名教师,我读了这本书后,还是很有收获的。下面是我有同感的几方面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思想如要实现,必须改革考试方法才行,否则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风气,早就忘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了,因为育人不是一天两天就行的,人是不同的,有些人是可以刹那间改变的,而有些人也许一辈子也改变不了。就拿法轮功来说吧,有的大学教授也会听信其不正确的思想,但对于我这比大学教授少了很多知识的小学教师来说,不要说一辈子不会相信,就是几辈子也不会信其为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说明人是不同的,是形形式式的,教育应该说因人而宜,不能过份地强求统一。

通过阅读,我充分了解到作为教师必须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不能只顾教书,应有如下作用:端正教育思想,这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不管你是教什么科目,只要你是教师,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

读教育丛书感受 篇2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 以分数论英雄, 学生的名次、教师的教育能力、学校的招生资本等等无不以分数说话。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成功学, 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更是激起了人们追求成功的欲望, 在不知不觉中很多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幸福观转嫁到孩子身上, “24小时记1000个英语单词”、对4岁学生的“思维训练”、100天提高高考分数等等铺天盖地。我们在貌似幸福的阳光下, 看到了孩子日渐扭曲的心灵。还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 给孩子自由的天空, 让孩子感受幸福的灿烂, 成了素质教育的一种奢望。

从某种方面说, 我国的应试教育是成功的, 是硕果累累的, 你看国际上的各种竞赛, 往往是中国的学生独占鳌头。可是到了顶级的奖项———诺贝尔奖, 却寥寥无几, 要说文学奖存在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有的评委连中文都说不利索, 哪里指望他们为中国的文学作品投票?但是物理学、数学、生理学等领域, 没能获得奖, 这就很不正常了, 刺痛了无数中国人的“钱学森之问”, 不就是对这种现象的质问吗?

在适当的条件下幼苗必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同样要想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就得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幸福, 自己不由自主地进行学习、思考, 继而去探究知识的奥妙, 才能掌握更多、更高端的知识。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幸福, 老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每一位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 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给学生更多的爱, 增强学生生活的信心,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产生幸福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幸福, 说到底其实就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自由生长的幼苗, 也有良莠不齐的时候, 同样自由生长的学生, 也有错的时候, 就需要教师———这一伟大的园丁进行适当的修剪。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好引路人,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做好“玩中学”, 引导他们在玩耍和游戏中, 培养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和良好的习惯。在备课和制作课件的时候要形象生动, 多举一些鲜活的例子, 多进行一些小游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用尽可能足够的时间、精力, 创造更多的机会, 去接触外面那异彩纷呈的世界, 了解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与之息息相关的社会, 引导他们主动地思考, 探究他们想要思考、探究的问题。

读教育丛书感受 篇3

为了深化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校团委与语文组将联合举办读教育报刊感受教育生活征文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名称: 读教育报刊感受教育生活征文比赛

二、参赛对象:4---9年级学生

三、参赛要求:参赛者以“读报刊感受教育生活”为主题,征文内容以教育报刊为蓝本,展示自己阅读教育报刊的做法、感觉和经验。可以针对报刊的整体内容,也可以针对某一篇文章、某一个栏目进行评论;可以畅谈教育报刊对自己的帮助,也可以对报刊提出批评、提出建议,要求内容充实、事例鲜活、文笔流畅,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并注明班级和姓名。

四、交稿时间、地点、方法:

2010年4月21日,中学各班交于桂潇然老师处,小学各班交于孔德玲老师处。每班须交五份作品参加.五、评委设置:语文组老师

六、奖项设立:本次活动设一、二、三等奖,最终结果将纳入班级评估。

时庄中学团总支

读教育丛书感受 篇4

盐城市盐都区潘黄实验小学三(5)班陈炳任

流连往返的看了不少于十遍的美德少年故事,一次次被书中每位主人公感动着,同龄的伙伴们用行动、用真情、用机智、用勇敢、用友爱、用坚强……,用稚嫩的双肩传递着对美德不同样的理解与诠释,传递美德没有年龄、没有性别、更没有金钱的跨度,他们用行动在告诉我们:我能行、我可以、我很棒!

黄周和我一般大,他却在为了救妈妈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着骨髓穿刺钻心的疼痛;陈俊楠用自己的行动为张金煜点燃了生命的曙光;金松帮助年迈的爷爷下地干农活;闫艺文用真情为李金荣打开封闭的心灵之窗;秦福大用稚嫩的双肩称起一个家;张钥用微笑、用关爱焕醒陈晓慧积极向上的热情;冉茂宁急中生智用校服结成救命绳勇救落水者;于文洁用自己的顽强意力和病魔作战,铸就新生命,新希望……

还有好多好多举不胜举的故事,比起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渺小”。想着妈妈晚上问我的话:“如果妈妈像黄周妈妈一样生了重病,你会救妈妈吗”?我很坚定的说:“会”!妈妈说:“会很疼,你打针都怕疼,你还愿意吗”?说真的,当时我犹豫了三秒钟才说:“会”!想着真的好羞愧,平时我生

了小病,爸爸妈妈都心疼着围着我直转圈,恨不得换成他们生病才好。

平常爸爸、妈妈让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我都觉得好累。饭菜每次变着花样做,盛好了吃,可我仍觉得不对口味。比起他们我想着自己的行为都觉得可笑,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从来没有想过爸爸、妈妈每天上班也很辛苦,不能为他们做什么至少不能给他们添乱才对。比起那些小伙伴们我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的不懂事。。真应该改改这些不良习惯。

我要改变自己,向美德少年们学习。我相信从小事做起,同样可以逐步培养对美德的意识。就好比不乱丢垃圾,学会劝阻身边乱丢垃圾的人,和小伙伴们一起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做个地球小卫士。

《北京教育丛书》论文 篇5

单位:密云三中

姓名:张丽娜

《营造班级文化--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其中,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闫来凤老师编著的北京教育丛书《营造班级文化》一书,使我心中豁然开朗,思路逐渐敏捷和开阔了起来。书中谈到:‚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精心的培养集体,要使集体逐渐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公认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精神风范。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就是要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为了营造这种班级文化氛围,我认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现代社会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优秀的成绩还要有先进的思想,并且在校园内或是在社会上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更加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因此我们要重视加强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闫老师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基本层面策略为指导,具体生动的介绍了如何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也从这几方面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认识现实,准确定位。

闫老师认为,要想营造班级文化就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放过盲点、关注学生的热点、点燃他们的冷点。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如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进入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创建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创建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是大势所趋。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所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

一个人只有重修养、重礼仪,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在全班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召开班级讨论会、主题班队会、班级家长会,利用班级手抄报、板报等工具,大力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使全体学生形成共识。大家在思想上接受这项活动,也就是认识到位,思想到位。

二、营造物质层面的文化氛围。

闫老师有这样一句精辟的论述:‚你要成为你自己,要根据你的对象的特征去设计、实施和改进,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活跃,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因此针对中学生要制定相应的方式方法。例如: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存在很大问题,有些学生对老师极其不恭敬甚至是态度傲慢,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就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学生尊师重长这样一个基本价值观,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求学生要尊重他人,因为只有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够尊重自己,这是做人的起码准则。

三、营造制度层面的文化。

我十分同意闫老师的另一个观点:班级管理,制度先行。

1.明事理,知礼仪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约束人的准则,班级管理更需要相应的制度化管理。我觉得可以组织以此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德育处下发的相关文明礼仪学习材料,如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组织讨论,针对本班实际,找出存在的问题,哪些表现是不文明行为。通过讨论,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一份总结上交班主任。依据这些材料,可以制定出类似《班级文明礼仪公约》和《班级文明标兵评选条例》。

2.树典型,立标兵

依据《班级文明礼仪公约》和《班级文明标兵评选条例》这些班规,就可以评选出先进个人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例如:每两周进行一次评比活动。有升旗礼仪示范标兵,有行为规范示范标兵,有家庭礼仪标兵等多项。在活动中,坚持以表扬为主,及时发现好的典型,大力宣扬。每两天更换一次板报的表扬栏,主要是为了树典型。在此过程中,我还注意发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主动和同学问好,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典型和标兵的树立,融洽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3.强训练,重践行

为深入贯彻《班级文明礼仪公约》,我认真组织落实《公约》的各项具体要求,着手对学生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训练。例如,第一项是见到师长要问好,我先让学生在班内练习,接着在校园里练习,最后在家庭和社会上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要让学生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

4.常总结,多反馈

正如闫老师所说,起初这些制度对学生还有一些约束作用,时间久了,学生们就会观念淡薄,习以为常了。工作中,我也曾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过。闫老师在《营造班级文化》中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根据实际情况,我采取了闫老师的一些做法。比如,在开展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班周周有小结,月月有总结;对有些事进行‚小题大做‛,对个别不文明行为我们抓住不放,展开全班性的大讨论。特别是对随处乱扔纸屑的学生,我们按照纸上的字迹,追查出乱扔的那个同学,严格教育。做到表扬要大张旗鼓,批评也要毫不手软。学生在接受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令人不满意的言行,严格的制度、适当的举措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营造精神层面的文化

教育家成长丛书(十八) 篇6

本书记述了作者不平凡的成长经历。特别是作者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 每一节课, 都能看到一个优秀教师的大智慧, 课堂上经常呈现出极其生动的风景, 使学生在认知上获得意外的发展。书中用生动的课例, 记载了作者不仅仅是用技巧而是用心灵对待教育事业。

ISBN:978-7-303-07729-8

作者:教育部师范司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27元

开本:大16开

装帧:平装

名人堂

吴正宪, 女, 数学特级教师, 北京市优秀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 北京市政协委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箴言集萃

“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

“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藏书柜

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 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课堂教学案例及论文多次获全国、市、区优秀奖;她的多篇论文发表在全国教育刊物上;她曾在国际数学教育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已独立完成数十万字的数学专著三本;她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制过教学片;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名师讲坛》中播放了她的个人专辑;2001年应教育部邀请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对《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及《21世纪实验教学教材》的审定。

深阅读

吴正宪老师的这本书没有太多的华丽的语言, 没有过多的理论知识, 有的只是那些生动的课堂案例和她对孩子们的爱。然而就这一点深深地打动了我, 也给我指引了方向。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案例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经常遇到, 但是吴正宪老师用她的智慧, 用她的人格魅力把这些让我们头痛的问题解决得游刃有余, 我想这些就是来自她对学生的爱, 对教育的爱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向吴老师学习, 用儿童的心理去看待学生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过程与方法真正地在我的课堂上得以实现。这将是我追求的目标。

读教育丛书感受 篇7

ISBN: 978-7-303-07721-2

作者:教育部师范司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 29元

开本:大16开

装帧:平装

名人堂

邱学华,男,1935年生,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常州市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并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箴言集粹

“在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上,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发生,问题在于你是否敢去尝试! ”

主要成就

关于尝试教学的著作有《尝试教学法》《邱学华尝 试教学课堂艺术》《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新进展》 《尝试成功发展》《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等几十部,有小学数学著作数十部,如《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研究》《怎样教小学数学》《教育的标准化测验》《小学数学教育学》 等,此外还有多种学生读物与教学录像,编著和主编250多本图书,在国内外教育报刊发表600多篇文章。

深阅读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开始从教学方法上的实验,到理论上的提升,其执著的精神令人佩服。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

我有幸阅读了《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一书,此书记录了邱学华与尝试教育的风雨路程,也无声地记载了他的尝试教育人生,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能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勇往直前,由当年只有小学文化让人不放心的小老师,到如今成为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经历真正验证了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征文-读《名人传》感受 篇8

我想大多数人在小时候都梦想当英雄,我小时候就常常这样想:不过当我读完《名人传》后,我发现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

《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磨难都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了伟人。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锻炼。

《名人传》创作于20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主角的生平繁琐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的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英雄交响曲”

虽然一个是德国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雕刻家,画家,诗人,另一个是俄罗斯的作家,名自处于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追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勇敢,不因苦难和挫折而一味的沉沦,那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曾给他们快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他用苦难来铸成快乐,米开朗琪罗成绩优异,命运悲惨,几次差点丧生,他是一个伟大的雕塑家。托尔斯泰缺乏信心,他厌倦自己的生活。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歌颂,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读了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作者对大势的描写叙述以及自己的感悟所染。它让我了解到生活的艰难,体会刀大师不屈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他们能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求生存,图发展,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让人民在精神上获得补给。

读弟子规以后的感受 篇9

感恩老师对我的教诲,感恩社会对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给了我生命以及无限的亲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于《弟子规》的指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急躁,面对父母唠唠叨叨的教育,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面对父母的斥责,我甚至会摔门而出,根本不顾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间里读《弟子规》以后,我羞愧难当,知道自己错了,并且错得很过分。当自己摔门而出时,并不曾顾及父母当时的感受时,没有父母心碎的样子。

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太阳,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辛勤劳作。当你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你,呵护你,告诉你:“你永远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别忘了,自己背后还有我们的支持”;当你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现在面前,伸出双手给你温暖;当你受挫折时,还是这双手将你从困难中拉出,让你冲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要尽力孝顺他们,不要在父母永远离开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该尽的孝心没有尽到。不要在父母永别了,才涕泪满衣地在他们坟前哭啊,嚎啊,到那时才知道悔恨。这是我读《弟子规》感悟出来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报父母,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征稿启事 篇10

我们与众多国家级期刊 (含核心期刊) 建立了合作关系, 需要在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作者, 请与我们联系, 或在来稿时标明“杂志”字样。编委会长期征稿, 欢迎各地教育机构、教研组织、学校及个人为本丛书组织稿件。有意者请与我们联系。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自1997年以来, 组编中国教育教学系列丛书百余卷, 并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 大部分丛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晋职晋级和学术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将继续组编大型系列丛书《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真诚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惠赐稿件。

一、征稿范围与内容:面向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德育工作者以及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征稿。内容与教育教学相关即可, 选材与题目自定。

二、征稿要求:1.文章应思想健康, 主题明确, 论据充分, 行文流畅, 不用或少用图表, 文字限在2000字以内, 稿件需发电子邮件 (请用Word编排, 以附件的形式发送) , 如条件不允许, 亦可用16开方格稿纸工整抄写, 用挂号寄出。2.请在论文题目下方依次写清作者的单位名称、姓名、电话、地址、邮编。3.所有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统一标准, 各类数字和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字码书写。4.曾发表过和未发表过的文章均可入选, 来稿必复。

三、相关说明及事项:1.收到来稿三天之内初审完毕即通知作者 (发电子邮件投稿的, 我们会及时在邮箱里给您回复) 。2.编委会对来稿有删改权。3.底稿自留, 恕不退稿。4.严禁抄袭, 文责自负。5.所征稿件不收版面费, 不需推销书, 购书自愿。6.所投稿件均组织相关专家评出一二三等奖, 并颁发证书。7.出书周期为二至三个月, 所编书籍均为大16开本, 由国家级出版社公开出版,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准字号全国发行 (国家级统一书号ISBN7) 。

评优通知

各位老师, 如果您的论文不需要发表, 只参加评优 (发获奖证书) , 您可按上述地址将需要参评的文章 (含论文、教案、说课稿、课件等) 发给我们, 并写清详细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 以便我们及时和您联系。

同时, 每篇文章汇出评优费 (含证书费、挂号邮寄费) 200元整, 如果有第二、三作者也要评优, 每位作者另加100元。

网站:http://www.jyjxcs.com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文化北路295号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

联系人:邢改萍

邮编:066000

电话:0335-3643938013903334252

电子信箱:chinajyjxcs@163.com chinajyjxcs@sina.com

传真:0335-3643938

投诉电话:013903336335

读感受爱心得体会 篇11

故事讲的是一个大片沙漠、极度缺水地区的生活。在那里,每人每天只有少得可怜的生活用水,还是当地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人们日常饮用、洗漱包括牲畜饮用水,全部依赖这点水。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喝呀!

终于有一天,一头老牛挣脱了缰绳,拦住了运水的车。无论牛的主人怎么驱赶,它就是不为所动。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声叫唤,鲜血渗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运水的战士被感动了,他从车上取出一些水,放在牛的面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转过身去,仰天长啸,那声音很悲壮,又饱含着期待、惊喜。突然,从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瘦小枯干的躯体跌跌撞撞地来到母牛面前。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着水,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多么感人的场景!在一头牲畜身上体现了悲壮的母爱,那么作为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来说,这种伟大的母爱又怎么能用简单的语言可以形容出来呢?每一个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不都浸润在这伟大的母爱之中吗?

读《拖延心理学》的感受 篇12

通过读《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使我对拖延心理有了更多的认识。我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拖延是因为懒惰,恐惧造成的,如今看来,它的形成并不简单,它是由心里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拖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让我们办事效率低,总在最后关头才把事情做好,这些都是我们所痛恨的,于是,这本书里给了我们许多方法,让我们去勇敢地面对拖延的挑战,学会接受,学会行动,让自己的心理更为成熟。

战胜拖延心理最关键的是正确地面对它,了解它。书中这一段话写得很好:如果你决心不再拖延,直面恐惧,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你不够完美,你会怎么?成功对你来说有什么危险?认清自己的局限又有什么样的危险?如果你做了一个承诺,你真的会被困住吗?如果你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会怎样?谁说如果你按照别人的时间表做事,你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你可以着手开始做一些治疗拖延的事情,而先不用顾忌你内心的害怕。就像马克吐温说的:“勇敢并非没有恐惧,而是克服恐惧,战胜恐惧。”你必须有勇气放下对拖延的依赖。拖延之所以很难战胜,是因为它保护我们,不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一面,还帮我们躲避内心的烦恼和恐惧。确实,我们总是拖延,很多时候是在逃避心理的不舒服的感觉。书中还说,觉知你的情感,以一种友善的态度观察他们,尝试去理解他们,尝试开始行动,这样焦虑和拖延才不会主导你的生活。没错,我们对我们的情感的认识太浅了,是时候去慢慢深入地了解他们,虽然一些情感会

使我们感到不舒服,但我们不能总是去躲避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真实的情感之一,并不会伤害我们,我们只有真正地认识他们,才能认识自己的心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拖延。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征稿启事 篇13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自1997年以来, 组编中国教育教学系列丛书百余卷, 并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 大部分丛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所有发表的论文均被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晋职晋级和学术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将继续组编大型系列丛书《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真诚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惠赐稿件。

一、征稿范围与内容:面向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征稿。内容与教育教学相关即可, 选材与题目自定。

二、征稿要求:1.文章思想健康, 主题明确, 论据充分, 行文流畅, 不用或少用图表, 文字限在2000字以内, 稿件需发电子邮件 (请用Word编排, 以附件的形式发送) , 也可用方格稿纸工整抄写, 用挂号寄出;2.请在论文题目下方依次写清作者的单位名称、姓名、电话、地址、邮编;3.曾发表过和未发表过的文章均可入选, 来稿必复。

三、相关说明及事项:1.收到来稿三天之内初审完毕即通知作者 (发电子邮件投稿的, 我们会及时在邮箱里给您回复) 。2.编委会对来稿有删改权。3.底稿自留, 恕不退稿。4.严禁抄袭, 文责自负。5.所征稿件不收版面费, 不需推销书, 购书自愿。6.所投稿件均组织相关专家评出一、二、三等奖, 并颁发证书。7.出书周期为四至五个月左右, 所编书籍均为大16开本, 由国家级出版社公开出版,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准字号全国发行 (国家级统一书号ISBN978) 。

我们与众多国家级期刊 (含核心期刊) 建立了合作关系, 需要在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作者, 请与我们联系, 或在来稿时标明“杂志”字样。

评优通知

各位老师, 如果您的论文不需要发表, 只参加评优 (发获奖证书) , 您可按上述地址将您需要参评的文章 (含论文、教案、说课稿、课件等) 发给我们, 并写清您的详细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 以便我们及时和您联系。

同时, 每篇文章汇出评优费 (含证书费、挂号邮寄费) 200元整, 如果有第二、三作者也要评优, 每位作者另加100元。

网站:http://www.jyjxcs.com

电话:0335-364393813903334252

投诉电话:013903336335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东大街355号 (原文化北路295号)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

邮编:066000

联系人:邢改萍

电子信箱:chinajyjxcs@163.com

chinajyjxcs@sina.com

QQ:1436963141 735612430

传真:0335-3643938

微信公众号:chinajyjxcs

上一篇:大班语言的教后反思下一篇:24.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