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导师制工作计划(精选10篇)
为了进一步发挥任课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根据新课程要求,为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导航”的教育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制定学生成长导师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究,独立地生活,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发挥我校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5、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贯彻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学生。
二、导师职责
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推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关心学生的生活,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三)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分配学分、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志向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辅导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结合自己所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指导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育学生严肃校规校纪,纠正不良习惯,遵守法律、法令和社会公德,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能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为创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主要方法途径
“全员育人导师制”
采取“四导”策略,即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导师坚持做到“五必须”,即导师“每天必须有一个微笑,每天必须有一声问候,每周必须有一次谈心,每周必须有一次面批作业,每月必须有一次家长联系”。
(1)思想引导主要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导师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情况,利用换位思考、降低要求、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受导学生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进行诊断分析,并施以纠正。引导受导学生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业辅导主要是按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导师通过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帮助受导学生排除不良学习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意志品质,提高学习能力;鼓励质疑问难和乐思妙想,帮助学生自我识别学习风格,对不同风格的受导辅学生实施匹配策略,进行多重辅导方式,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效率,最终解决学困生“想学、愿学、能学、学会以及会学”的问题。
(3)心理上疏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主和各方面蓬勃向上的愿望。导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鼓励受导学生自我表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指导受导学生学会与人正常交往。疏导的核心是沟通、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是每个成功疏导者的最主要诀窍。
第一, 受传统教育、多元文化和普高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新生多是成绩不好的潜质生, 他们文化基础较差, 缺乏自信, 学习无兴趣、无动力、无目标, 有不良习惯, 自控能力差。
第二, 农村留守现象使农村学生心理问题增多, 又无处倾诉, 造成生理成熟与心理承受的落差、逆反, 增加了学生德育的难度。
第三, 职业学校学生流失严重, 招生困难。大量学生的流失又影响了学校声誉和招生, 加剧了新生素质的下降。
中职学校德育现状
传统德育使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日趋专人化, 出现了两大分工:班主任、学生处专搞德育;科任教师只集中精力搞教学, 认为自己在德育方面没有责任, 把德育推给班主任或学生处, 而忽略了教师职业与生俱来的教书育人职责, 造成学校德育与智育的剥离, 出现了“只会讲课, 不会育人”的专任教师。任课教师的德育职能日渐弱化, 加大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随着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入, 会发现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艰难。学生的思想千差万别, 如何疏导, 如何教育, 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 是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为此, 我校走细化管理和内涵发展的强校之路, 构建激励机制, 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教育管理新模式, 树立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德育导师的工作机制建设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模式, 即在博爱、责任、整合、优化的理念指导下, 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和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身上, 使教师变成导师, 既教书、又育人, 既管教、又管导。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 优化管理, 形成德育合力,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学习自信心, 提高学习能力。
结构组成健全的人员结构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为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组, 德育副校长任大组长, 学生处主任为副组长, 各班主任任小组长, 各班任课教师任组员, 形成全校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导师队伍;同时, 还配备了两名心理教师作为心理辅导员, 从而形成全面、立体的德育导师结构。
工作职责德育导师在认真做好学科教学的同时, 还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心理疏导、习惯引导和学业辅导。导师工作主要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与其他任课教师、家长及时沟通, 相互配合, 形成育人合力。导师在工作中有三重身份:生活上像父母, 关心备至;学业、品德、心理上是良师, 鼓励指导;思想交流上是益友, 平等相待。
管理机制一是档案制度。为不断促进导师开展好工作, 学校编制了《衡南职专导师工作手册》, 规定了导师工作细则。二是师生谈心交流制度。导师每周至少要与受导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 并将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方面的困惑、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填在《衡南职专导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表》上, 规定在一周内帮助学生解决所反映的问题, 并将解决的结果如实记录在《衡南职专导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表》上, 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衡南职专导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表》进行检查, 并对学生进行暗访。三是班级导师会商制度。班主任定期组织本班导师召开班级会商会, 共同分析本班学生在品德、心理、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寻找解决方案, 并将相关内容写入《衡南职专导师工作手册》内。四是家校沟通制度。在节假日印发《衡南职专导师与家长互动表》, 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思想及取得的进步及时汇报给家长, 同时要求家长将学生假日在家的表现反映给导师, 听取家长意见和要求。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建立评价机制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规范、导向与激励功能, 建立健全导师工作评价体系, 对每位导师实行教学与育人双线管理, 从职业道德、工作量、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和合格率六个方面对导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衡南职专导师育人及专业成长手册》, 导师依托这一手册制定成长目标、计划, 记录成长过程, 描述成长轨迹, 展示成长成果, 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评优、评职和晋级挂钩。
提升与发展为全面提升导师队伍整体素质, 不断加强教师自我反思, 提高德育水平,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建立了导师专业发展论坛制度。论坛以研究和解决导师育人和学生成长中生成的真实问题为主要内容。论坛方式灵活多样, 主要有: (1) 研讨式, 每周定期召开, 采用主题发言和互动交流的形式探讨育人中的问题; (2) 汇报式, 优秀导师介绍成功育人经验; (3) 论坛式, 名师主讲德育中的共性、热点和难点; (4) 咨询式, 导师就实践中的困惑、疑难问题, 与家长、同事、专家对话咨询; (5) 报告式, 聘请经验丰富的学者、专家作主题报告; (6) 微博式, 在学校主页开辟德育专栏, 导师开通微博, 在网上畅所欲言, 谈心得体会, 分享成功, 答疑解惑。导师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论坛, 结合德育实践, 内化为个性化德育能力和理念, 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实施德育导师制成效
改变了学校德育工作局面, 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格局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 克服了以往德育只由班主任和学生处等少数人实施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改变了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 扩充了德育工作队伍。
转变了教师德育观念, 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推行, 教师从导“学”转向导“育”, 改变了以往“只会讲课, 不会育人”现象, 树立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同时,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了长足发展。
融洽了师生关系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由原来的课堂教学扩大到整体教育, 提升了任课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增加了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增加了家校沟通全员育人导师制使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加密切, 消除了家校对学生要求不一致的德育内耗, 同时使双方的整合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由于导师与学生双方比较熟悉, 导师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 并做出公正评价, 避免了过去班主任一人无法“因材施教”的局限, 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当然, 由于德育导师制还处在探索阶段,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如德育导师的培养, 导师的素质评价和育人效果评价体系建设———德育的长效性难以纵向比较, 德育效果无法横向比较等等。
摘要:当前, 中职学校的新生整体素质较差, 中职学校德育与智育的剥离致使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艰难。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走“细化管理”和内涵发展之路, 构建了德育激励机制, 推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新模式。
关键词: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模式,中职学校
参考文献
[1]齐延龙.全员育人导师制初探[J].考试 (教研版) , 2008 (3) .
[2]刘顺传.“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探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
[3]申立胜, 罗广才.全员育人的创新之旅[J].中国德育, 2011 (5) .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98%的学生住校。实行导师制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宿舍内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帮助和关爱,建立自然、亲密、和谐的导育关系。它包含两个“全体”: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育人;二是全体任课教师都做导师,每位导师都有责任宿舍,都要对责任宿舍里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我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确定导师及责任宿舍。根据导师自愿选择宿舍和宿舍学生自愿选择导师的双向选择原则,确定导师和责任宿舍,并予以公布。
2、明确导师的职责。导师要对自己责任宿舍内的学生适时地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
3、建立管理和评价制度,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比如:建立班级会商制度、师生谈心交流汇报制度和档案制度等。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行,为学生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作为一名班主任和导师,我深感责任的重大。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导师的适时点拨与正确疏导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于是,我利用可能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尽量多与学生谈心、沟通,在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
那是2006年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晚上,作为导师,我走进了319宿舍。窗外雪花飘飘,宿舍内暖意融融,我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春节里各自最开心的事情。当熄灯铃响起的时候,我轻轻闭门离开宿舍,偶然发现一个同学正面对着窗子凝视着远处……
原来,我忽略了一向沉默的张凡同学。我后悔自己忘记了一颗年轻而紧闭的心灵。张凡一向善于思考,经常出人意料地说出一些新观点,但他几乎不与老师、同学交往。作为他的老师,我一直没有走进他的心灵,现在我成了他的导师,应该尽快找到突破口,帮助他走出封闭的境地。
第二天,校园美丽的雪景令人陶醉,我引导同学们写关于雪的诗,同学们都很踊跃,唯独张凡望着窗外,好像进入了另一个天地。我点了张凡的名字,他眼睛仍是朝外,但很投入地吟出了几句:
唯有寒冷的包裹,我才洁白无瑕;
如果给我温暖,我会化作一滴眼泪渗入地下!
张凡的小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中午我找到张凡,首先肯定了他的诗精致、很有意境。然后经过一番交流,我了解到张凡从小就读了很多书,懂得不少道理。在生活中,他觉得身边的人都很俗气,没有大志,感觉自己是鹤立鸡群。到了高中,他感到与别人没有共同语言,于是就封闭了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他几乎丧失了信心。他自己一点也找不到学习的感觉,不清楚自己在想些什么,自己像是虚无的影子。
面对张凡,我首先赞许了他积极的一面,并感谢他对我的信任。我告诉他,一个人勇于剖析自己是非常了不起的。然后,我和他谈了鹤立鸡群感受的利弊,让他明白一个人只有客观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后每次到他们宿舍,我都有意识地让张凡发表见解,有时还提醒张凡注意与同学分享快乐。渐渐地,他开始融入到同学之中,并成了班级中很活跃的一员。
事实证明,这种在“教室外”的交流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自然,管理更加人性化,有时,它能达到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管理效应。
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外,导师制管理还要求我们在学业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比如:我帮助学生设计、构思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高中阶段的大计划,以及短期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监督他们执行。
为了进一步发挥任课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根据新课程要求,为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导航”的教育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制定学生成长导师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在小学阶段是向初中过渡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心,鼓励和帮助。那么应该注意学生的心里变化、学习方面以及交往方面的改变。学生的心理特点 个性差别大:六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很容易接受别人的评价并产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情绪不稳定:生活经验不足,他们经常在陌生、严肃、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在教育学生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关,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督促、严格教育,更不能听之任之,过于迁就,溺爱孩子。学生的交往方面: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选择朋友往往是从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不能真正的体会友谊时什么,这时就要求父母多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帮助孩子在成绩、能力素质和品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究,独立地生活,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发挥我校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5、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贯彻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学生。
三、导师职责
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心学生的生活,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三)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分配学分、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志向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辅导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结合自己所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指导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育学生严肃校规校纪,纠正不良习惯,遵守法律、法令和社会公德,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能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为创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四、主要方法途径
“全员育人导师制” 采取“四导”策略,即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导师坚持做到“五必须”,即导师“每天必须有一个微笑,每天必须有一声问候,每周必须有一次谈心,每周必须有一次面批作业,每月必须有一次家长联系”。
(1)思想引导主要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导师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个性特
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情况,利用换位思考、降低要求、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受导学生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进行诊断分析,并施以纠正。引导受导学生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业辅导主要是按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导师通过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帮助受导学生排除不良学习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意志品质,提高学习能力;鼓励质疑问难和乐思妙想,帮助学生自我识别学习风格,对不同风格的受导辅学生实施匹配策略,进行多重辅导方式,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效率,最终解决学困生“想学、愿学、能学、学会以及会学”的问题。
(3)心理上疏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主和各方面蓬勃向上的愿望。导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鼓励受导学生自我表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指导受导学生学会与人正常交往。疏导的核心是沟通、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是每个成功疏导者的最主要诀窍。
(4)生活指导主要是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导师通过校园生活指导、社会生活指导、家庭生活指导等,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和合理消费,帮助受导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有益于身心健康、学习进步的生活作息制度,指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导师工作总结
刘全玲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自从我们年级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在与各位同学的朝夕相处中,我也感觉收获颇多。现在我将本阶段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全员育人开始以后,我给6个学生召开会议,确定小组的组长,给他们提出了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要求,并记录他们的生日、家庭住址父母单位和电话以及宿舍号。在第一时间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小组育人活动的展开。
全员育人实施过程中,我对联系的6名学生,分析他们的个性特长,调查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与他们探讨学习方法,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真正和学生一道负起对学习过程的责任,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纪律、学习习惯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既教书又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要我们能换位思考一下,能确实
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与他们交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二、每周批阅学生的成长记录,根据他们的所写所想所感,及时了解每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这阶段中遇到的困难,在给他们写的批语中为他们出谋划策,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经过沟通后,几个原来认为写成长记录无用的同学也开始认真记录每天的得与失了。
三、与学生共同进餐的过程中,我会点评每一位同学在上周的表现,然后让组内成员互相表扬,比如说一下在上周中你认为那些同学比较努力,他怎样努力了等等。这样有些同学受到了表扬,在这一周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而另外的同学也会以这些同学作为榜样,积极上进。
四、在开展小组活动这个项目上,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所以没有取得大的成果,希望能和其他老师交流一下,向他们学习。
导师工作总结
桃村中学孙谭华
教师这项工作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相形之下,我觉得工作更应把“育人”放在首位。原复旦大学校长杨家福就曾经说过:“要学做学问,就要先学做人。”所以,“育人”这项工作还是开展得越早越好。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本学期我就开始实施了我的“育人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自开学以来,我发现这批七年级学生不会听课,更谈不上自己学习。所以本学期重点是先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其次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能力,最后让他们以更快的脚步跟紧学习进度,争取本学期取得较优异的成绩。在这次“全员育人”活动中,我主要负责闫怡、董越、宫亭羽、牟乘帜、于萌杰、孙子惠、刘运铃、徐东辉、郝红梅等多名同学,其中徐东辉这名学生性格内向,不太爱与他人交流,在课堂上也不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于萌杰这名同学在课堂上经常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作业也经常不完成;董越、宫亭羽两位同学上课能比较认真听讲,但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不会的问题也不会主动问,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刘运铃这名同学身为劳动委员,不能够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对待学习外的工作很散漫,学习也不求上进。
二、导师工作职责:
1、优生—首先一定要严格要求他们。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同时帮助优生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等级,通过和其他优秀的同学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失败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要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他们。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鼓励他们大胆拓宽思路去想问题,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同时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做到平等相待。对待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去“捧”,也不能面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要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学生。
2、潜能生—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记忆力和注意力差。历史学科和其他科不同的是有很强的过去性,客观的历史事实不能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学生通过对文字资料感知到的历史事实是空洞的抽象的,时间地点是枯燥的,加上历史知识本身实用性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许多学生不愿学习历史。有一位学生直言不讳地对我说,如果没有会考压力的话,他将不学历史。这是一位品学皆优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首先要加强对潜能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消极心理是潜能生学习的心理障碍,要转变他们应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获取成功,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为潜
能生设立合适的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不断地克服消极情绪。另外为潜能生创设新环境。作为教师要学会欣赏他们,多发现他们的长处,多表扬少批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如在我所接的新班时,大多指定学习和纪律最差的学生担任历史科代表,一方面消除课堂上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通过收发作业等工作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和责任感。其实转化潜能生不一定仅仅是单纯提高成绩,而当一个个潜能生以健全的心理步入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时,作为他们的老师的你不也感到欣慰吗!
3、待优生— 至于待优生来说更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往往只对故事感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则缺乏兴趣。他们记忆知识速度慢,持久性不长。有的学生表现出“记得快、忘得也快。”常出现学前忘后的现象.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差,准确性低。他们的注意力差,无论是上课或做作业都难以聚精会神,带有明显情绪,抗干扰的能力差,有时教室内一点细微的声音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上初中仅仅由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到学校学习。他们常认为“我是为家长学”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混一张初中文凭,混一天算一天,混毕业为止。正因为如此这些学生不明确初中学习的意义,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所以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努力、不认真,作业马马虎虎等特征。这是所有科目潜能生的共同之处,历史科也不例外。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首先一定要严格要求他们。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要根据他们的个特点,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资源和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唯有宽容,耐心等待,他们身上的“问题”才能逐步改正,直至到喜欢上历史课,并且做到能慢慢取得一定的成绩。
辅导学生名单如下:
优生名单:王艳 江嘉华 闫怡
潜能生名单:孙志腾 孙小嵛 胡静 刘振兴
学困生名单:刘小康 王鹏宇 徐友东 陈旭 胡凯
邵庄初级中学 关金国
“全员育人导师制” 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
作为初中生,他们大部分都处在青春发育期及心理叛逆期,他们虽然人是长大了,但心却更细了,更为敏感了。所以我们的一种关爱的眼光,一种关切的询问,一种关怀的手势,一个关心的行动,总之,哪怕是小之又小得充满关爱的神态或行为,都会在他们的心里激起波澜,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诉说苦恼,畅谈未来。
关心学生最好是从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入手,不要直接上来就谈学习,学生很容易烦恼,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得思想和生活入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正确的引导,思想上他们如果能有正确的观点,崇高的理想,那么就能变成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每次的谈话中,我都从生活中的话题谈起,气氛轻松愉快,让学生忘记我们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谈话中他们会自然流露出一些真实的想法和观点。总之,多关心学生,对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支导师,素质教育
近年来, 全国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不断为社会输送了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而在这一成果的背后, 有一强大的支撑力量推动着技能型人才素质的提升, 那就是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它是一种教育思想, 体现了教育方针。高职教育本质上就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教育, 因此, 素质教育的理念应当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贯彻落实, 在高职院校加强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其关注度不仅仅体现在素质教育的内容上, 还体现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上。“三支导师育人”, 从多个侧面去教育引导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素质潜能, 无疑在人才培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使教育者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使学生在成才发展的路上有了良师导航。
“如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心坎上”, 是胡锦涛同志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出,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回顾和审视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在国内首创的校研企“1+1+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2+1”的办学模式, 可以发现, 在过去的4年中, 学院前瞻性的洞察出学生的素质教育需集聚各类教师资源, 需渗透到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 从而较好地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到了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学院较早地提出了以“三支导师育人”的素质教育机制, 构建起全员育人格局, 通过专业教师推进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通过辅导员推进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通过企业指导技师拓展社会实践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课堂主导作用, 专业教师育人以“才”
课程中蕴涵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众多资源, 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统一才能真正符合师德的要求———教书育人。高校中各类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 课堂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方法。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改进课堂教学。而对于改进课堂教育的关键离不开讲台上的教师, 只有授课教师深刻的意识到发掘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表现思想道德情操、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 用优秀文化培育学生, 用师之才华感染学生, 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提升思想觉悟, 坚定理想信念。而在课堂上由专业教师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即尊崇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和爱岗、敬业、尽责。另外, 将专业教师请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 不仅会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 还会增强学生对专业教师的信任与支持, 从而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坚持功夫在平时, 辅导员育人以“德”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 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与学生的谈心谈话, 价值引领, 到心理疏导, 团队建设;从生涯规划到就业指导;从班会团活的以小见大, 到校园文化的努力建构;从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与学生实现网络互动, 到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处处都能体现出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实干所在。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敢于有梦, 勇于追梦, 勤于圆梦”, 辅导员所要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关心和呵护, 更多的是为他们创造实现梦想的平台和机会。辅导员的梦想就是帮助学生们实现梦想。作为辅导员要多关注学生平日里的诸多表现和细节, 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长, 寻找闪光点, 也是圆梦点。从做人做事出发,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品格, 从素质教育的根基抓起, 即德行教育, 引导学生以德怡情, 以情养才, 以才筑梦。
三、拓展育人新阵地, 企业技师育人以“能”
以往高职院校的教学都是老师教, 学生学;老师出题, 学生答题;老师打分, 学生毕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老师和学校是评价体系的主体, 也是唯一, 而“三支导师育人”的教学改革思路打破了这一格局, 实现了评价体系的社会化。学校聘请行业技术专家承担学生的专业实训和部分专业理论课教学, 与学校的专任教师共同承担育人任务, 研讨教学改革。在这一过程中, 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联手, 共同参与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的教学、实训、实习, 即“1+1+1”或“2+1”中的最后一个“1”, 这使办学的主体从单一扩充为“三合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评价体系的新突破:一方面将科研机构、企业拉入教育培养的过程中, 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更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 请行业技术专家承担教学, 使学生的培养更贴近市场, 更符合行业要求, 也使教育得到新的思想和新的资源。“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学习行业中最前沿的知识、技术, 这样培养出的人才, 哪家企业不欢迎啊?!”以及“这样的学生有多少要多少”———这是来自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实行三支导师育人后, 来自学校、企业最真实的声音。
——让自信助力孩子成长
砚山县第三小学 陈国广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种教育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在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组织安排全体教师都参与教育、担任导师,对学生思想、进行整体性、一贯性的教育和指导。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要真正对学生潜能生起到导育的作用,教师先必须完成自身从导“学”走向导“育”的转变。导师不仅关心潜能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潜能生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心理状态、生活等,全面关心他们的成长,真正变为“学生成长导师”。重点落实到潜能生身上,最终是为了激发潜能生自主发展需要,让潜能生真正得到导师的导育。
我班一位小男生谭雪辉,他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为了去除他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谭雪辉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谭雪辉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谭雪辉同学……”渐渐的,谭雪辉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谭雪辉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谭雪辉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谭雪辉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谭雪辉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谭雪辉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谭雪辉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平等、尊重、关爱”的育人原则,构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帮助广大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此我校自2013年元月起全面开展“全员育人导制”工作制度。为使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受教育者享受到同等的关爱和尊重,特制订如下考核方案。
一、明确职责。
育人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引路人,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员。因此,每位导师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
(1)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生活,爱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文明中学生。
(2)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受导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班主任对受导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6)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并对受导学生的操行品德及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7)每位导师应为学生作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如活动记录、谈心记录、家访记录等,注意积累素材并撰写成功的育人案例,每一期至少一篇。
二、建立制度。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调查各班需要导师辅导的各类问题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家访联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两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三、考核细则。
1.认真填写好受导学生的成长档案并指导学生填好成长周记。(封顶3分,每少1人扣0.5分)
2.对受导学生的家访作好记录,每学期对每个受导学生上门家访不少于1次。(封顶3分,每少1人扣1分。)
3.做好受导学生的谈心辅导记录,要有学生谈心后的认识反馈。全学期每位导师对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不少于10次(封顶3分,每少1次扣0.5分。)
4.期末写好育人小结。(记1分)
备注:以上考核细则解释权在办公室、政教处,本考核细则自2013年1月起实施。
老湖镇中学
2、建立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度。把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饮食、住宿、交通、理化实验、体育锻炼、安全保卫等等,每个场所、每个环节、每个时段都具体责任到人,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3、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无缝隙排查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一登记,建立档案,及时救助。要特别注意救助方式,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和尊严,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4、建立毕业生去向考核制度。各初中学校要开设好职业指导课程。各学校要建立毕业生去向信息库,把毕业生合理去向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要求落到实处。初中、普通高中未升学的毕业生都要全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
5、建立师德考核评议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把师德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前置条件,从4月1日起,面向教师的市级以上先进个人、政府教学成果奖、高级职称评定等必须在上学期的师德考核评议中获得“优秀”等次。师德评议考核的标准必须经全体教职工大会讨论,并经85%以上的教职工同意后实施。每学期教师师德考核评议结果必须在学校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教职工知晓率达到100%。
6、建立学情会商制度。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情台账”,每周班主任与学生成长导师研究一次“学情”,使每位任课教师都熟悉班内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背景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校长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学生工作的办公会议,研究学生思想教育措施,逐班排查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情况,并逐人落实校级领导包靠责任制,切实做好转化教育工作。
7、建立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学校要对每学期每位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次数与效果进行考核,纳入教师业绩考评。家访要因生而异,形式多样,注重效果。
8、建立家长学校制度。各中小学都要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长学校课程开发力度,选拔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家长学校教师,每学期要高质量地完成4课时的家庭教育培训。
9、建立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各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生、家长评议任课教师活动。小学重点是家长参与,中学要同时兼顾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评议结果要作为教师师德和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
10、建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的制度。学校要在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面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家长委员会,保证家长对学校办学、管理的监督评价权利。校级家长委员会组成人员情况要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学校内通过一定形式进行公开公示。学校家长委员会每月要面向学生和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征集在育人中存在的问题,直接送校长。学校要把解决家长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列入教代会(全体人员会)工作报告内容。每学期校长要向学生家长报告一次学校工作,教育部门要组织家长进行评议考核,作为改进学校工作的重要措施。学校工作报告要在学校网站、教育主管部门网站上公开。
11.建立问责制度。学校要对在校生发生违法犯罪、学生受到伤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事件,制定具体问责办法,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并将实施情况纳入教代会审议内容。
【育人导师制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全员育人导师工作计划10-28
全员育人导师制评价制度09-22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分析10-12
导师制上期工作总结06-08
2022高中导师制工作总结05-24
民族学生导师制工作总结09-13
育人工作材料05-25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07-11
导师工作记录本05-31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