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英语新课标的探索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践英语新课标的探索(精选8篇)

实践英语新课标的探索 篇1

【内容摘要】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是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近年来,在教学中通过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密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和谐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创作的乐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运用知识、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优化 实践 教学

新课程改革,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也创造了新契机。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体会实践新课标,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全市课改时,拿到新课本后看到以前系统的知识被新课程分的七零八落,还有什么研究性学习呀、探究呀、科学素养呀一些新名词搞的人摸不着头脑。在上课时,往往不知该讲什么,因为以前大片的内容都被删除了,只好自己又把那些内容人为的加上去,才觉得这节课上的有意义......总之刚课改时很是没有方向。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研,在边教边学中才渐渐领会了新课标的理念,慢慢地自己的观念更新了,教学起来也觉得得心应手了。下面我谈谈我对新课标实施教学改革的一些认识和实践体会。

一、美术新课标的理解 二、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优化课堂教学开始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如今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各门功课都要兼顾,所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呢?优化课堂教学主要从三大方面进行,首先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的特点、教材的难度进行内容的增减;或者在作业的练习要求中,有所不同,让他们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如:七年级上《我为校园添色彩》之校服设计课中,我要求学生设计男、女学生装各一套或者是你喜欢的、在你心目最美的服装,几套不限,材料不限,表现方法不限。结果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作业效果很好,有剪贴画、有色彩画、有彩铅、有卡通画、有布贴画、休闲装以及各种配饰。从作业中体现出学生的思想与创新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是教学结构的优化。课改前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所占时间偏长,比较枯燥。改变一下原有的模式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提高学生的兴趣,即所谓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正是这个道理。二是课前回顾评议上次作业改为课尾当堂总结,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遗忘。三是课下批改作业改为课上当面批改与课下批改相结合。课上批改可以面对面地纠正、示范,很直观形象。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尽量挑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作业加以点评,不能批改的作业,必须以课下批改来补充,批改作业也应个体差异不同而标准不同,一句鼓励性的评价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最后是教学方法上的优化。美术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无味,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我们对学生实施的是“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而不应该是“专业化”的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选择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的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最关键是抓住他们的学习热情,努力做到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引进竞争机制;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的直观教学法;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效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我在讲授《标志设计》这节课时,课前学生对标志的概念还含糊不清,于是我布置了任务,要求按学习小组调查收集各种标志做课前准备。结果同学们都不甘示弱,收集了很多。到了上课那天,各组长早以把本组收集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当我问到什么是标志时,同学们便争先恐后的回答,我想这正是因为他们在课前已经积极参与调查研究的结果,于是,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各组收集的标志有什么特点,区分类别,以及表现手法、设计原则。紧接着我出示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一组优秀的标志作品,让学生理解标志作为视觉语言,与我们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它不仅是一种视觉符号而且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运用标志的艺术语言美化我们的生活。通过学习活动,提高了同学们对标志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这节课后,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投入学习,获取知识。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呢?我曾经通过多媒体设备把音乐融入课堂,不论是做背景音乐还是与美术作品对比欣赏,对创造课堂情境,营造出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都是一个好办法。特别是欣赏教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愉悦身心健康,领悟美术的魅力。这就要求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展示个人的人格魅力,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实现教学目的。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对学生自主、思维、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向为师生共同进步的平台。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多地活跃起来,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求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朝前走。鼓励他们,能让他们去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够尊重学生,能包容学生的过错,让他们敢想、敢于提出问题,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在学习上才能全身心投入,真正用心去体验美、感受美,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一节欣赏课,我让学生先来评判,不管从何种角度,用何种方法,有的是强调人文精神,有的从美学方面,有的从创新入手,有的从技法入手,只要他们在思考、在参与,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有时不知不觉地欣赏课成了一场辩论课,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整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搜集信息的去获取了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体会

1、运用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

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先进设施进入学校教育。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如在学习《海洋生物》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一段美丽的海底生物生活情景。许许多多的海洋鱼在游动,有鲨鱼、海马、剑鱼、海豚、乌贼……。瞧,左面又游来了一条大鲸鱼,黑白相间的身体特别显眼,后面还跟着一群大大小小的五颜六色热带鱼,海底绿的、红的水草在摇摆,海星在觅食……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2、组织趣味性的教学过程。

游戏、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游戏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都可通过各种游戏来达到教学目的。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二年级《美丽的花边》一课,我是这样上的:为了抓住学生喜欢“魔术”表演的心理,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表演魔术,你们高兴不高兴?”同学们一听要学“魔术”,兴趣被提起来了,我拿出一张蜡光纸,说:“老师要把这张纸变成这一串大小相同的动物”,你们聚精会神的看着,我边讲边示范,在几分钟内完成了一条小动物花边。当我把手中的花边打开的时候,全班同学为我的“魔术”表演发出惊叹的声音,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我抓住学生此时强烈的求知欲望,针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讲解和说明,然后布置学生做作业,作业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作业效果很好。把游戏贯穿课的始终,让每个学生在游戏中自由的表现、大胆的创造,尝试运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来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再如: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制作了一个有趣的动画课件,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在作品中能灵活、综合的运用色彩和线条,大胆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组织趣味性的教学过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以欣赏和评述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标在欣赏学习领域的教学,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引起创造美的欲望。

如:引导学生欣赏梵高作品《阿尔的吊桥》时,将梵高各个不同时期的作品制作成幻灯片课件,学生通过对比凡高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理解梵高,认识梵高。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梵高整个艺术之路的艰辛和变化,加入了梵高自画像赏析内容,学生在欣赏梵高自画像的同时加深了对梵高的同情和理解,再也没有学生把梵高当成“疯子”来看了。如: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中华民族永远起来的信心和气魄。另外,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具有高尚品德的艺术家的精神。如:我国清代的画家郑板桥刚正不拘,虽清平却不攀权贵,为官清正廉洁,关心人民的疾苦,常以画兰竹以寄情怀。又如徐悲鸿,他一生都用画笔激励人、鼓舞人,还把自己的画和收藏的逾千幅名家精品无偿地捐献给祖国。这些都是艺术家所有的高尚品德与精神。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引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以欣赏和评述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欣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发挥美术的愉悦性功能,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把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转化为他们内在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4、增强自信,使学生大胆在活动中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独立构思,按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大胆表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对学生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如:在学习《卷纸条拼贴画》一课时,让学生用废旧报纸发挥想象,拼贴出有趣、新奇、富有个性的画面。由于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发挥,学生的“士气”大增,发挥自己的想象,作业中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惊讶和值得学习的好作品,也让学生从制作中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之情,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告诉学生应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一切,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中感受教学展现自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再如:教《太阳》这一课时,以《太阳的神话与天文》、《后羿射日》、《日中足鸟》等神话故事来引导学生大胆地去创作太阳的形象,学生有的用水粉、有的用油画棒、有的用橡皮泥、有的用废纸撕贴……,学生有的两两合作、有的单独完成,也有的自发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塑造多种不同的太阳,让教师受到了震撼。然后激励每个学生来自我评价,我再加以肯定他们的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很快乐,很有信心。通过实践学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这样,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积极快乐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

随着对课标的认识、理解与实践,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新教材了,我也发现学生们越来越喜欢美术课了。在新世纪的美术课程改革时期,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进行美术教学的新尝试。教师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大胆地创新与尝试,就能够探索出更多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是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充分活动和自主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书目

1、《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实践英语新课标的探索 篇2

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要求学生从生活走向课程,从课程走向社会。注重学科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基于此我们认为对《传感器技术》课程进行改革,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

1 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传统的《传感器技术》教学由于教学环境和方式上的局限,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致使课程显得苦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一些理论性、数学逻辑性过高的知识进行简化处理,突出一些应用实例、前景。例如在讲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时,只要通过简单的图形及电容器的定义公式推倒,得到电容量的变化与两极板极距的变化、两极板所覆盖的面积变化、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变化成线性关系时,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而如果我们用过多的数学推导来得出其工作原理时学生也早已失去了细心和兴趣,在这基础上讲解传感器技术应用实列及其他前景知识会使课堂氛围比以前更加活跃,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增加设计性实验,应用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故障诊断性实验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增加现代的实验技术题目,特别是与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传感器技术。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实验题目的共同特点是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在实验设计上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未知领域和探索空间,有利于发掘潜能和发挥创造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综合化、现代化。

2 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教学手段只是课本、教师、粉笔、黑板以及一些相关实验,而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过多地体现出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2.1 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资源作为教学载体

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大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所以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生产环境,学生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犹如身临其境,去理解传感器的应用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弥补由于客观条件不能满足而引起的不可实现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与工业生产应用中发挥的作用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播放传感器在生产、生活应用的录像等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把教案、习题、实验等教学内容制成网络版,从而建立一套自主的,有选择的学习机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网上进行学习,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2.2 以启发创新模式作为教学手段

启发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要生动、主动地给予学生比较完全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达到“愤悱”状态,从而启发之;要按照知识创新的过程,提出问题,使学生去尝试创新、感受创新、从而理解创新。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发散性思维、批评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作为施加影响的对象。课堂自然形成了教师讲授多,知识传授多,而学生参与少,能力培养少的现状。这种方式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利用自己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学生进行互动,将简单的课程教学变为师生间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种枯燥科目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和传感器有关的知识制作实物。

2.3 以生产实践作为必要教学环节

强化实践环节,将传感器技术理论教学与实验、毕业设计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实验室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用模拟机自己组合系统,分析其性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工矿企业,为企业作一些技术改造或提出可行性的合理化方案。所以生产实践教学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动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具,在推行这种教学的同时,还要深入探索提高它的教学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教学。

3 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

考试的目的主要有两条,一是为了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二是为了推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应采用不同的考试方法。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从考核的方式上,要从传统的“终结性”的纯理论考试为主,改为以平时的实验、实训技能操作,并穿插如“现代传感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为题材,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为目的命题式开卷考试、以及口试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过程考核”形式。从考核内容上,要从传统的以“死记硬背”为主,改为重点考核知识应用、能力水平、实际操作以及职业素质需求等方面,例如,在考试内容上可以加入学生的课程设计,如果学生完成了课程设计,则可以在课程考试的分数中单独占15-20分;未做课程设计的同学则需要整个100分的试卷。这样,可以激发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去积极参与课程设计,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当然考核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进一步探索和扩展。

4 结论

迅猛发展的传感器技术也给《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不断提出了崭新的课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认真解读并落实新课程标准,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摘要:课程改革的大前提是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及帮助每个学生达到全面及具有个性的发展,因此课程改革也就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作为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传感器技术》长期以来一直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为主,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这门重要课程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对《传感器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课程改革,模式

参考文献

[1]金发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浅谈对新课标的认识与实践 篇3

一、领会新课标理念,转变教学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按理,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爱音乐的,然而,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有学生这样说:“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法死板,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

1.教师应该对音乐教学充满激情,对音乐爱之如痴。如果教师对音乐教学态度冷漠,在教学中表现出疲沓、松松垮垮、随随便便,那么他的学生也很难对音乐产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感兴趣,一定要表现出教师自己是感兴趣的。

2.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因为兴趣的产生与发展是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诗意;音乐家的画像,音乐格言的挂贴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让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后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利用学校广播站还可以开办一些音乐专栏,如“音乐欣赏知识讲座”“点歌台”,通过丰富多彩的广播栏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学校应该成立各种音乐团队,如合唱队、管弦乐队、舞蹈队等,给学生提供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学校还应组织各种音乐活动的竞赛,如“歌唱、舞蹈、器乐”三星大奖赛、班级合唱比赛、音乐知识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表演欲望。

4.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如学生对流行音乐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兴趣点让学生谈谈自己为什么会喜欢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有哪些优点与不足?然后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概念以及流行音乐的历史,教师不能不顾学生的兴趣一味地排斥与贬低流行音乐,反而可以抓住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兴趣特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5.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有美的仪表,良好的教态、生动的语言、正确的讲解、优美动听的歌声和伴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我想,学生们是会在教师的引领下步入音乐艺术的美妙殿堂的。

二、教学实践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者”为“引导者”。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教师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唯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技术”教学是短暂的,是容易生疏甚而遗忘的;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中,怎样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在教学行动上产生相应的变化。

2.在音乐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需要。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3.应重视音乐教学的网络环境。利用网络进行音乐教学的方式是一种自助式的,无边界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研究性学习,资料搜集的手段,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思维方式。

4.应提倡以音乐为本的学科综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象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音乐与美术融合即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可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音乐。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在内的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音乐教学与语文当中的诗词、戏剧段落教学相沟通;音值、节奏等内容可与数学课中的数量概念结合讲解;节奏与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的生理现象以及人的运动方式有关,教学时可与自然常识课沟通;体育课的广播操、韵律操等与音乐节奏感、旋律感的联系很紧,也能够有效结合,一定的音乐与这种文化产生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语言特征、生活习俗、文化交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故音乐课与历史课、地理课的教学也能有机结合。

5.在音乐教学中应积极创建良好的民主教学环境。即把课堂交给学习的主体——学生,如让学生自选歌曲、乐曲演唱和欣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一些他们所喜爱的、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向音乐老师推荐,只要是情趣高雅、格调高昂的流行歌曲,都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学唱。

四、倡导建立形式多样的评价机制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音乐课程评价形式必须多元化,怎样把评价融进教学的全过程呢?可考虑采用如下方法: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五线谱本,要求是第一页为个人档案,贴上照片,写清班级、姓名。包含的内容有:兴趣爱好、音乐特长、音乐资料库、本期音乐得分、学期总结,(又分为我对自己说,父母对我说,老师对我说)要求学生的个人档案设计只要包含这些内容,但排版设计要求个性化。个人档案的背面就是每堂音乐课所获分数的原始记载,即成绩栏。要求学生从第二页开始写课后记录,谈谈自己在这节音乐课中有什么感想与收获,或者对老师提出哪些建议。课堂偶尔有一些练习就从五线谱本的最后一页开始做,例如教师播放五首乐曲,要求学生写出分别是由哪些乐器演奏?让学生动笔写就等于给了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因为平时不写,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答案就让别的学生给回答了。期末考试学生可以自选一种方式进行。考试菜单有演唱、演奏、欣赏、舞蹈、音乐常识,可以单选也可多选。欣赏、音乐常识作为笔试,其他项目的考试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进行。然后学生在“我对自己说”这一栏写上自我评价,“父母对我说”这一栏要求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做一个评价,最后把乐谱本收上来,教师再参照学生的各个方面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

通过这种评价手段,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施展的空间,这种评价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性,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唯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3.《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期,第2期

实践英语新课标的探索 篇4

一、素养为本

义教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英语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既体现本课程独特的重要观念、思维方式、实践技能、价值追求对学生的贡献,同时又体现所有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即综合素质对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育部

2014

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 “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这一概念。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主持该项研究的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指出:素养是

“指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其对应的主体是

‘人’

‘学生’,是相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学科本位提出的”。他带领研究团队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林崇德,201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领域。“文化基础”

体现

“人的文化性”,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把文化视为是

“人存在的根和魂”,强调

“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自主发展”

体现

“人的自主性”,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把人的自主性理解为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社会参与”

体现

“人的社会性”,包括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在“个人价值实现”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之间建立联系,强调

“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林崇德,2017)。本次义教课标修订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一一进行了对标。

义教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

“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契合。英语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了义务教育学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机融入义教课标中,对于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凝练起到引领作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一般与特殊、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的关系,前者要通过后者得以在课程中体现和落实,后者又受前者的指引和规约,两者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的内涵体现了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学习能力体现自主发展,思维品质则渗透在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之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应具备的共同核心素养,英语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以此为指导,关注中小学生基础性、综合性的素质。

二、继承与创新

义务教育课程和高中课程相比,英语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阶段性、成长性更为突出,以英语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来凝练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可以突出人的全面发展,淡化学科本位色彩。高中学习时段为三年,而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的时间跨度长达九年,是少年儿童身心成长最快的关键阶段。义教课标关于核心素养

“综合特征”的概括描述体现核心素养的整合性、成长性,如

3~4

年级学生是

“能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5~6

年级学生是

“能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完成学习任务”,7~9

年级初中学段直接写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是

“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分项特征”的描述也体现成长性、进阶性特点,如语言能力三个学段的描述框架分别为:“能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实现简单的沟通与交流”

“能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实现基本的沟通与交流”

“能在教师引导和协助下,……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表达基本准确、连贯、顺畅。”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涵盖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七年时间三个学段之间呈逻辑关联和顺序性、进阶性的特点,反映了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这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体现整体性与连续性、阶段性、层次性的统一。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新修订的义教课标确定的课程总目标充分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突出了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课程育人价值导向,其内容比上一版课标的目标表述更丰富,站位更高,与党的教育方针、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环境变化、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密不可分,具有新的内涵和明显的时代特征。

义教课标基于义务教育的特点,将英语课程分为

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三个学段,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课程总目标,制定相应的学段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学段目标沿用了原来的分级目标表述,但将五个级别调整为一至三级三个级别,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路径更为清晰明了,也更具操作性。学段目标是对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学业成就的预设或期待,是

“素养为本”的课程总目标在各学段的具体化。义教课标从三个表现维度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学段目标展开描述:

“语言能力” 的三个维度为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表达与交流;

“文化意识”的三个维度为比较与判断、调适与沟通、感悟与内化;

“思维品质”的三个维度为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批判与创新;

“学习能力” 的三个维度为乐学与善学、选择与调整、合作与探究。

核心素养每个方面的三个维度作为素养的主要表现特征,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而每个表现维度遵循素养的进阶和连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描述,立体呈现核心素养在三个学段的层级水平差异。三个学段目标结构化地描述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在各个学段应该达成的目标要求,体现出学段目标之间的顺序性、连续性、进阶性。

四给老师们的几点建议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义教课标有具体指导意见,特别是在第四章

“课程内容”的“教学提示”、第六章

“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

部分有很好的建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义教课标继承了高中课标的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发展为目标,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活动观,将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视为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素养导向的义教课标促使教与学内容和方式发生变化,在教学各个环节落实核心素养。

如文化知识教学,以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的英语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这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义教课标指出:“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

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要从知识层面拓展,通过有层次的多种语言实践活动,理解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体验,感悟优秀文化,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这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义教课标将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做人、做事相结合,使立德树人得以有效转化,并在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时做到

“落小落细”。

思维品质的培养也要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落实,如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意识、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观察理解、比较分析、归纳推断、评价创新等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系统训练中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管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坚持

“学思结合”

“学用结合”

“学创结合”,努力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义教课标提出

“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并在附录

提供了三个学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化学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篇5

2010年10月26日,我作为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一名即将毕业大学生,很荣幸地参与了贵州师范大学组织的农村教师与大学生置换研修的项目,去单寨县兴仁中学进行顶岗实习。在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认真研读了初中化学新课标,通过学习之后,我有以下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提倡师生相互沟通、交流。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设置合适的课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化学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新课程标准认为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

二、教育理念的转化。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

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理念。学习方法主要包括: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 篇6

平时的教学中我只注意到让学生通过读文找出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课堂随之变得不能及时抓出重点句子。大家商讨作者写奇迹的目的是要像安静一样热爱生活。课文写了她的动作,之所以那么轻松自如,就是因为她热爱美好的生活,也就是因为如此她才能创造奇迹。在教案设计的时候也就有意识地内化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设计让学生找出安静创造奇迹的句子,再谈谈自己的体会,能创造这样的奇迹真是不可思议。让学生充分的想象畅所欲言创造奇迹的原因,进而深刻了孩子们的印象。安静虽然看不见,但她用心去闻,去摸,去听,去感受明媚的春天,享受春天般的生活,她对生活是多么热爱。也就能感悟中解读课文创造奇迹的原因了。所以把文本提升到文学层面,把文本提升到文化层次,才能真正解读文本。

当然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体验也各不相同,面对各不相同的感悟、理解我们应以尊重。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让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盲女安静究竟张望到了什么?这个题目的答案不止一个,只要说出道理,是允许见仁见智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

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时如果仅着眼于此篇,一点来解读,那无疑是片面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要在纵向的文本延伸中求得文本内涵的丰厚和充盈,尽可能拓展教学的宽度,拓宽师生的教学、学习视野,让教学变得大气、雄浑。在课堂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们相信她心中一定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图画,一个缤纷的世界。我们要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残疾人比我们遇到困难要多得多,她们都能战胜,我们更要勇敢地面对我们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抒已见,无形中就渗透了对待生活态度的理念。

实践英语新课标的探索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

1. 初中英语实施多元化评价的必要性

就目前而言, 初中英语的评价方式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种以分数作为成绩的评价方式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 但是不可否认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平时付出较多努力, 而考试发挥失常的学生而言, 显然是不合理的。此外, 在评价的误导下, 学生过多地将重点放在分数上面, 而忽略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尤其是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而言, 不利于其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在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大前提下,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

2. 初中英语多元化评价方式的研究

(1) 突出评价主体, 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是其中的主体,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强调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全面的角度和客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评价中。 (2) 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从某种角度来说, 学生长时间处于同一教室上课, 彼此之间较为熟悉。因此, 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从而在学习中不断改进。 (3) 教师作为课堂的指挥者, 对于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2) 运用激励评价方式, 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激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激励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语言方面。初中生还处于相对依赖的阶段, 教师的话语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 教师不应该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和肯定, 允许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错误, 并做到及时改正。 (2) 精神方面。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鼓励, 使其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自己的能力, 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理解对其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如此一来, 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 还增加了自信。

(3) 注重评价反思, 关注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 一方面, 体现了学生主人翁的意识, 激发学习的能动性;另一方面, 对于学生创新而言, 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有利于其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反思精神, 主要在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培养反思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以此来作为其本学期的成绩, 加深对于英语学习的反思;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拓宽学生语言渠道的同时, 丰富其语言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 发展创新能力。

3. 初中英语多元化评价具体方案试行

为了对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最佳的引导效果,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在本文中, 笔者在北师大教材的基础上, 创设了初中生英语多元化评价的具体方案 (见下表) , 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 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效率, 加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和教师之间还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相信在未来的改革中, 多元化的英语评价方式能够成为教学的主流。

参考文献

邹为诚.基础英语教师如何在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成为研究者[J].国外外语教学, 2009 (1) .

实践英语新课标的探索 篇8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英语 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07-02

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作业作为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之一,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也是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程度的手段,同时还是学校教学常规工作之一。因此,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面对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的现状。如果老师把作业布置仅仅看成是完成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工作量化而随意布置作业的话,那样的作业不但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而且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削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会给老师本人带来很多不愉悦的情绪。例如在办公室,我们时常听到同行如此不爽对话:

A:你看,布置抄单词作业都有十多个同学没有交,真郁闷。

B:真气人,五天前说好今天检查课文背诵。但能完成此项作业的同学寥寥无几。

C :今天的翻译作业,全班就那么十个好学生才做得像样。其他的简直是乱来。

D:哈哈,学生真体贴老师,周六布置的基础写作才交来7位同学,其余都说不会写。难怪不管大小考试都有一半同学作文是空白了。

……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不难了解到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大多数是机械抄记、死记硬背课文、单一、枯燥、统一的,所以出现以上的现象当然不足为奇了。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就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重新认识作业对英语教学的作用,赋予它新的价值,对英语作业的布置进行优化,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笔者就对英语作业布置做了如下的尝试,现简述如下,以供同行共同切磋。

1.以趣味激发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部,2003)。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我始终以新颖的、有趣的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器官,全面开发学生的“听、说、读与写”的能力。比如,当我讲到虚拟语气时,就让学生听If I Were You 这首歌曲,结果发现平时总是趴桌睡觉的同学都津津有味地倾听,还随着音乐的起伏不时地点头、摇头,完全被悦耳的音乐所陶醉了,于是我就将其当作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学习这首歌曲。通过学习唱这首英语歌曲,听到部分后进生的心声:“老师,我们不但进一步加深对虚拟语气的理解,而且还学到believe in \protect from \make sure\give in 等短语,通过听歌曲来学习英语真的好爽”。又例如,我担任美术特长生教学时,本着画画是他们的特长,在学习了Canada——“The True North”后,我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简单描绘作者所经过的路线然后以自绘图用英语对一路上所见的一一作描述。这作业充分利用学生特长去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形式新颖,富有浓厚趣味,学生非常热情接受。那样,学生就能够在绘画与描述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强化对课文词汇记忆,同时也发挥了想象力。

2.尊重个性以发挥潜能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完成作业是主体,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比如,英语基础知识的差别;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习惯或方法的异同等等,总之他们的发展也各有不同。因此,英语作业的布置就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作业布置时就应具有弹性,区分层次,从考虑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潜力等方面出发,尽量让每个学生在自身已有的英语基础上得到最优化发展。例如,每单元词汇作业布置上,我就采用了“自助餐式,力及所能,各自挑选。”①单纯抄写单词,目的是训练书写以及加强单词的记忆;②只选择大声朗读数次,旨在培养学英语的信心和强化词汇的记忆;③选择自己想记忆(自己喜欢)的单词进行记忆(本人觉得此单词可以拿出来SHOW OFF),目的在于帮助准备放弃英语学习的同学;④根据解释意义拼写单词,目的让学生习惯以英语思维学习记忆单词;⑤选择适当的单词完成句子或短文,必要时注意词形的变化,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语境进行记忆单词;再如,背诵英语文章时,我给学生的自选空间更加宽了。可以选择力所能及能背若干个优美句子、短语以及高级词汇。总之抽查时,让老师觉得你有付出就好了,不管是多是少。如此有梯度,有差异的英语作业,有自由选择余地的英语作业,让每个同学按各自的能力完成力所能及的英语作业,学生非常乐于完成。因为那样的作业就像学生放学后进入饭堂一样,可以根据各自的“口味”挑拣各自“菜肴”,有学生觉得饭菜味道不错,有学生感觉可以充饥,有学生觉得吃饱了。各种感觉就像学生能从不程度的作业中获取成功的机会,尝试到成功的滋味,学习的动机也随之而来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逐渐变浓厚了,学生本存的各种潜能就得到相应发挥了。

3.用合作形式以助作业顺利完成

新课标提倡:“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 (教育部,2003)。虽然学生作业是一种自主学习,强调学习主体的探索,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者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的发展。”因此,学生既需要有独自能力也要有合作的能力,合作地完成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交流空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的观念。那么,作为教学手段中的作业布置当然不应局限于独自完成,教师可以布置两人或者多人一起合作完成的作业。例如,学生常挂在嘴边“写作之难,难于上青天呀!”可知道,单纯布置一个题目就叫学生课后各自进行写作然后上交,那当然大部分学生没法完成了。因此,平常的布置写作作业中,我都会组织同学先来个头脑风暴,让学生各抒己见,可用到什么单词、短语以及句型等等,接着就小组讨论哪个词汇更加理想、哪个表达更好写,最后才各自动笔进行写作。如此做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为脑海词穷的同学提供了一些TIPS,从而为部分学生降低了英语写作的难度,让其知道如何下笔。通过这种合作作业,既让好学生复习与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黄宛辉,2005),又帮助了后进生有参与动手动机、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4. 把生活与学习相结合,以活化知识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英语作业的布置也相应地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课堂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那也正是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交际。

5.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以强化知识的巩固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教育部,2003)因此,英语教师除了应该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布置适当的作业以巩固学生知识外,还要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报刊杂志、图书馆以及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作业布置除了书面表达外,非书面的要兼顾,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就可以布置听力作业。我就结合课本的相关话题,下载VOA广播节目片段内容让学生听。因为,VOA慢速英语是以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初学者为听众对象的英语广播节目,语速为90词一分钟,以常用的单词为主体,句子简短、明晰(黄若谷,2010)。对比课本的听力材料比较容易懂,所以学生也比较喜欢听,他们能听懂了,就有成就感,在成就感的内动力驱使下,学生就变成喜欢了。另外,作为延伸对课文的阅读作业布置时,我也会利用VOA慢速英语栏目内容,比如在学习BOOK1 Unit4 Earthquakes后,就下载了Science in the News 中一篇关于预测地震的报道布置学生作为课后阅读,因为新闻报道具有很鲜明的写作风格,所以学生读起来也不觉得困难。说实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们随时都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合理删减编辑下载的节目内容或听力材料以作业来给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黄若谷,2010)。但也要注意的是:不能滥用课外资源,应该有选择地使用,以免造成资源浪费或增加学生的压力。

总之,面对高考英语在高考中所占得分值以及新课程标准对高考英语选拔人才的要求,老师就得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多动脑去设计布置一些具备趣味、个性、合作、生活和课外资源融合一体的英语作业。如此一来,让学生从内心里感觉到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是提高自己英语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巩固新知,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捷径。 为此,学生也乐于完成作业了,老师也教得顺心了,课堂教质量也从中得到质的飞跃了。

注:课题编号:GDXKT3911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 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黄若谷“创造性使用网络VOA广播材料辅助高中英语教学” 《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年第2期.

上一篇:“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系列评论下一篇:期货从业资格期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