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激励制度设计(精选7篇)
1.目的:确保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了解员工对企业的需求与期望,掌握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以促进公司所有人员对产品质量和技术的认知积极性和质量意识,并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建立促进创新的环境,使员工对公司质量目标的达成作出努力贡献。
2.范围:凡本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和相关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均适用之。
3.定义:
3.1 行政激励:指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给予的具有行政权威性的奖励和处罚。
3.2 物质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以货币和实物的形式给予员工良好行为的一种奖励方式,或者对其不良行为给予的一种处罚的方式。
3.3 升降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通过职务和级别的升降来激励员工的进取精神。
3.4 调迁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通过调动干部和员工去重要岗位、重要部门担负重要工作或者去完成重要任务,使干部和员工有一种信任感、尊重感和亲密感,从而调动积极性,产生一种正强化激励作用。
3.5 荣誉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对干部和员工或单位授予的一种荣誉称号,或是对干部和员工或单位在一段时间工作的全面肯定,或是对干部和员工或单位在某一方面的突出贡献予以表彰。
3.6 示范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通过宣传典型,树立榜样而引导和带动一般的激励方式。
3.7 日常激励:指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通过经常地、随时地对干部和员工的行为作出是与非的评价,或进行表扬与批评、赞许与制止,以激励干部和员工的一种方法。
4.职责:
4.1 员工激励制度需求提出:相关部门。
4.2 员工激励制度审查、核准:管理者代表、总经理。
4.3 员工激励制度宣传、实施和执行:综合室和相关部门。
4.4 员工满意度调查执行部门:综合及采购部。
4.5 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之统计、汇总和分析及意见提出并上报:综合及采购部。
4.6 纠正与预防措施之拟定、核准:总经理。
4.7 纠正与预防措施之执行:综合及采购部。
5.作业内容:
5.1 员工激励制度分类:
根据公司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和需求,公司员工激励制度项目分为:行政激励、物质激励、升降激励、调迁激励、荣誉激励、示范激励、日常激励等。
5.2.1 行政激励:公司的行政激励分为以下三种,公司的行政激励制度详见《员工手册》中之规定。
5.2.1.1 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给予的警告、记小过、记大过、留用察看、开除等处罚和嘉奖、记小功、记大功、荣誉称号等;
5.2.1.2 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通过各相关部门评比而确定的各类委员、代表、标兵、模范、先进工作者等以及对其的豁免;
5.2.1.3 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及规定程序通过各相关部门评比而评定的科技进步成果奖和科学发明奖。
5.2.2 物质激励:就是通过满足或者限制个人的物质利益的需求,来激发干部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2.2.1 公司的物质奖励方式有:奖品、奖金、休假、疗养、旅游等福利待遇;处罚方式有:扣发奖金、工资、罚款等。
5.2.2.2 公司的物质激励制度之规定详见《员工手册》中之规定。
5.2.3 升降激励:
公司的升降激励以任人唯贤,升降得当为原则,并坚持正确的干部路线,唯能是用,德才兼备。公司建立严格的上岗考核制度和选拔任用制度,尽量做到选贤任能。
5.2.4 调迁激励:
公司的调迁激励方式有:岗位调动、部门调动、任务调动和入学深造等。它主要通过调动干部和员工去重要岗位、重要部门担负重要工作或者去完成重要任务,使干部和员工有一种信任感、尊重感和亲密感,从而调动积极性,产生一种正强化激励作用。同时还可将不胜任工作的干部和员工从重要部门、重要岗位调出,免去其所担负的重要任务,使其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从而产生一种负强化激励作用。
5.2.5 荣誉激励:
公司的荣誉激励方式有:被公司授予的荣誉称号(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干部/员工等)等。被公司授予荣誉称号,即时公司承认为群体干部、员工的学习榜样,标志了某方面追求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增值,是对一种高级精神需要的满足。
5.2.6 示范激励:
公司的示范激励方式有:某人在某个方面值得学习,即将其树为某个方面的榜样;某人在某一层次有代表性和可学性,即将其树为某一层次干部和员工学习的榜样。如:工作积极、兢兢业业、做事平凡的干部和员工等。
5.2.7 日常激励:
公司的日常激励方式主要采取:语言表达方式和形体示意方式。
5.2.7.1 语言表达方式有:文字语言,及时宣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口头语言,即用口语通过声音传播激励信息,及时告诉被管理者是与非、对与错、可行与不行、赞扬与反对,以此规范被管理者的言行。
5.2.7.2 形体示意方式有:目光示意,即通过眼睛这一心灵的窗口和无声的语言,在目光相遇的一瞬间,把激励信息告诉给对方,使被管理者心领神会,明确管理者的意图;面部表情示意,即以笑容、怒容等更形象、更生动的表情来传递激励信息,反应思想感情,为对方所接受;有手势和体态示意,即通过握手接触、拍拍肩膀、身体前倾、手势动作等,更有效地传递激励信息,收到更为良好的效果。
5.3 员工激励制度需求提出:
当公司有新的员工激励制度需求时,由综合室或相关部门以“联络单”的方式提出,经管理者代表审查、总经理核准后,由综合室主导、相关部门协助进行制定和编制。
5.4 建立公司员工激励制度:
一、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制度
(一) 摸索阶段的股权激励制度
摸索阶段是指中国证监会2005年12月31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之前的时期。改革开放后, 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企业的所有制理论以及收入分配制度也有所突破, 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在各地悄然兴起, 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就源于企业内部职工股。1982年, 沈阳一些企业开始吸收本企业的职工入股;1984年7月, 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店面装修, 为此企业向内部职工发行了300万元的内部职工股股票, 不过当时这些投资并不是以规范的股份出现, 企业也不是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此后, 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了推行内部职工持股的队伍中, 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也于1993年起草过《职员股份计划规则》。但由于当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 且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存在巨大的价差收益, 大多数的职工都在短期内抛掉自己手中的股份, 并没有长期持有, 从而丧失了股权激励本身的意义。
1989年,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企业内部集资管理的通知》对企业内部职工股的发行审批、额度管理等做出规定;1992年, 原国家体改委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中明确了内部职工股的额度大小、转让限制等。后来, 内部职工股因企业上市获得了较大的升值空间, 一些本没有相应股权发行额度的企业私下发行股权证, 造成当时整个内部职工股市场混乱。为此, 原体改委于1993年与1994年先后两次发文, 要求“立即停止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和发行”, 并禁止批准设立定向募集股份公司, 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股的发行也不再出现, 但围绕已发行的企业内部职工股的规范、清理等大量问题依然存在。
1994年, 原外经贸委和原国家体改委颁布了《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企业试点暂行办法》, 该办法确立了职工持股会的组织形式。1997年10月6日, 民政部、原外经贸部、原国家体改委和国家工商局颁布《关于外经贸试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登记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 正式确立了职工持股会的社团法人资格。职工持股会出现了, 职工持股会是我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在实施中特别容易导致职工的个人利益同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协调, 对企业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职工持股会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对此, 2000年7月7日, 民政部办公厅于印发了《关于暂停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进行社团法人登记的函》, 否认了职工持股会的法人资格, 从此不再对职工持股会给予登记。
上世纪九十年代, 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 为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问题, MBO (管理层收购) 模式引入我国。1999年, 四通集团收购案成为我国成功实施且被冠名为“管理层收购”的第一个案例。此后, 为解决企业激励机制难题, 宇通客车、粤美的、深方大等企业纷纷推行管理层收购, 引发了国内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热潮。然而短暂的火热之后, 由于对管理层收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及有效的监管措施, 在实施中出现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非法融资、操作不透明、损害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 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在2003年以后先后被暂缓或叫停。
在经历了企业内部职工股、职工持股会、管理层收购模式之后,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我国对股权激励机制的探索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陆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股权激励方式。如仪电模式 (期股模式) 、武汉模式 (股票期权模式) 、贝岭模式 (模拟股票期权模式) 、泰达模式 (激励基金购股模式) 及吴仪模式 (期权+股权组合模式) 等较为典型的实务操作方式。在当时, 由于有关股份来源、股份流通转让等棘手问题缺乏相关法规制度的全面保障, 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只能通过各种“模式”在制度框架内进行变通和尝试, 股权激励只能在观望与质疑中缓慢前行。
(二) 初级阶段的股权激励制度
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证监会2005年12月31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之后的时期。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资本市场环境逐步改善,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日益规范, 股权意识得以觉醒, 再加上有关股权激励的法律法规文件的颁布, 从此我国股权激励终于进入了实际可操作阶段。但毕竟正式实施股权激励的时期较短, 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因而2006年至今也只是实施股权激励的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 为了保证股权激励的顺利实施,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保障。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清除了法律上的障碍;紧接着, 国资委于2006年1月27日颁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外) 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财政部于2006年9月30日颁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内) 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这些文件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行为,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顺势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 股权激励的实施暗潮涌动, 其中以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最为引人关注。2007年, 为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 我国证监会有关股权激励的备案工作暂缓。2008年, 为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进一步规范, 中国证监会陆续发布《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2、3号文件;2008年10月21日,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年, 国家税务总局又相继出台了《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涉及到的所得税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
二、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现状
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正式实施后,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日渐盛行, 成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公司高管的行为、保障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整理国泰君安数据服务中心提供的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情况文件中的数据, 得到从2006年至2011年间历年通过股权激励方案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 如表1所示;历年通过股权激励的公司家数变化趋势, 如图1所示: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 2006年后规范化的股权激励得到了广泛认可。2007年只有10家上市公司通过了股权激励计划, 实施股权激励的步伐明显放缓。原因在于:证监会当年为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暂缓了股权激励方案的审批。2008年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结束, 再加上股权激励3个备忘录及《补充通知》的陆续推出, 股权激励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得以规范, 促使更多的公司选择适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23家公司通过了股权激励方案。
2009年股权激励的推行处于谨慎观望期, 只有12家通过股权激励方案, 主要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和股权激励政策趋紧的影响。2010年我国经济环境继续好转, 股权激励制度经过了4年的实践和发展, 不断的完善, 社会各界对股权激励计划的认可度也逐步提升, 2010年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的推广进入了黄金时期, 到2011年, 当年通过的股权激励公司家数已经达到了90家。
(一) 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
股权激励的模式可分为两大类, 即以业绩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模式和以股价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模式。以业绩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模式包括: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延期支付;以股价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模式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目前, 我国常见的股权激励模式主要是: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及股票增值权。
(1) 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也最为经典的一种股权激励模式。依据该模式, 上市公司的激励对象拥有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按预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 预定的价格即为行权价, 按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购买本公司股票的过程即为行权, 股价与行权价格之间的差额即为激励对象的收益。这种激励模式不需要公司大笔的现金支出, 因而该模式适用于成长初期或者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公司。再者, 股票期权激励对象的收益和股价挂钩, 因而这类公司股价升值空间大, 管理层更有动力努力提升公司业绩, 长期激励效果好, 也有较强的约束作用。
(2) 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按事先预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不得随意出售的本公司特定数量的股票, 在公司的经营绩效或激励对象的工作年限等指标达到激励计划预定的条件后, 激励对象才能够出售其所持有的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该激励模式将公司的业绩与激励对象的收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目的是激励高管人员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某个或某些长期战略目标中, 长期激励效果好, 适用于成熟型的公司, 激励对象更关注股票本身的价值, 而不仅仅是股票升值的空间。
(3) 股票增值权。股票增值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 按预定条件有权获得特定数量的股票因股价上升所带来收益, 激励对象无股票的所有权, 不能享有所持股份的表决权与配股权, 因而股票增值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股票, 不影响公司股本结构。该激励模式操作方便、快捷, 不需财政部、证监会等行政机构审批, 经股东大会通过便可实施。不过, 股票增值权需要公司支出大笔现金用于激励本公司的高管人员, 现金支付压力较大, 一般适用于现金充裕、经营稳定公司。
我国常见的股权激励模式从上市公司统计的数据来看只有前三种模式。2006年至2011年间历年通过股权激励方案的198家A股上市公司各自选用的股权激励模式统计数据, 见表2;2006年至2011年6年198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分布图, 见图2。
从表2可以看出, 虽然每年通过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同, 但除2007年外都有一个总体特征, 那就是超过半数的公司选择股票期权模式, 其次是限制性股票期权, 而只有极少部分公司选择股票增值权, 这可能是因为股票增值权模式不是证监会推荐的标的物形式。2010年以来, 股权激励方案中选用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公司占比有所上升, 一方面这是由于限制性股票的行权价有可以相对于定价日市场价不高于50%的折让, 较利于在熊市市场环境下行权;另一方面, 激励对象将与股东共同承担股价下行的风险, 在证券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激励作用更加明显。从图2绘制的6年共198家上市公司各种股权激励模式所占比例来看, 采用股票期权模式的共有138家, 大约占总数70%;采用限制性股票期权模式的共计54家, 约占27%的比例;选择股票增值权模式的共计6家, 约占3%的比例。
(二) 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必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来源, 即“有股可授”。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定向发行, 即向公司激励对象直接定向增发新股作为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二是回购本公司股票, 即经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回购本公司股份作为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三是股东转让, 即由现有股东将其持有的部分股权出让给激励对象作为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
2006年至2011年间历年通过股权激励方案的198家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统计数据, 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目前, 我国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绝大部分是靠定向发行新股。在198家上市公司方案中, 选用定向发行新股方式的就有182家, 占总数量的91.92%;而通过向二级市场回购股票的有6家, 占总数量的3.03%;股东转让方式的有4家, 占总数的2.02%, 其他来源占总数量的3.03%。上市公司大多选择定向发行新股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 定向发行新股是大多上市公司最为熟悉的操作方式, 与向二级市场回购股票相比, 操作过程简单, 而且向二级市场回购股票容易引起股价的波动, 激励成本也很高;其次, 在2008年5月《股权激励备忘录2号》颁布后, 采用由公司大股东转让股份作为激励股票来源的方式逐渐退出, 这进一步加强了定向发行新股的首选地位。
(三) 业绩考核指标
目前, 中国的上市公司往往采用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及回报等指标作为绩效考核指标的组合, 绩效考核指标, 每家公司的相似程度更高的选择, 有牛群的形式。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考核指标往往采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其他指标组合的形式, 各公司采用的业绩考核指标大多类似, 没有大的差别。有研究表明:在2010年已披露激励方案的219家我国上市公司样本中, 有27家选用单一指标作为考核标准, 其中3家选用加权平均ROE, 24家选用净利润增长率;有134家选用加权平均ROE与另一指标组合, 有24家选用加权平均ROE、净利润增长率与另一指标组合, 这两种组合方式共计占样本总数的72.15%, 其余的采用其他方式。根据《股权激励有关备忘录2号》的规定, 公司应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建立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尽管有少数公司开始尝试采用经营性净现金流与现金营运指数等指标作为考核标准, 但要真正建立完善的股权激励业绩考核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陈文:《股权激励法律实务》, 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2]高明华等:《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 (2011) 》,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关键词】股权激励;工资绩效;利益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股权激励制度,到了80年代后则得到了快速发展。股权激励制度在公司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证明,股权激励制度可以使公司的价值得到提高,提升了公司的经营效果,使公司的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降低公司成本,提高公司的竞争力,能够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
一、基础理论阐述
1.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就是个人或团体委托另一个组织来完成制定的工作。通过委托后,控制权和所有权也就相应的发生了分离,权利的分离,将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司所有者和委托者两者在利益上的冲突。
2.人力资本
在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出现美国,但是在美国只有少数的一些经济学家发现,经济效益中除劳动和物质资本还存在许多经济效益是无法得到合理解释的,后来这些经济效益被归功于人力资本。
3.公司契约
公司契约理论最早由科斯提出,目前已经成为了西方现代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我国的公司的发展和改革也有着重要影响。公司契约理论认为公司是多种契约的整合,居于在特定条件之上。
二、股权激励的基本模式及其作用
1.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指的是企业给被激励对象一定的权利,被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期限内,以事先确定价格的购买企业的股票。该方式的优点:(1)期票股权是一种权力并不是一种义务,股票持有者损失可以放弃权力,没有风险。(2)期票股权需要企业的经营达到一定条件才能实现,因此会使经营者,努力提高企业的业绩,提升企业的股票价值,具有长期的激励效果。缺点:(1)行权受时间限制。(2)被激烈对象在行使权力时需要动用现金。(3)会拉大公司内部员工的收入。其适用于成长初期或扩张期的企业。
2.限制性股票
限制性股票指的是企业给予被激励对象一定的股票,但是对股票的抛售有一定的限制,被激励对象只有在规定期间内完成相应的目标,才能对股票进行抛售,限制性股票就是企业低价将股票出售或赠予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但对其出售有所限制。限制性股票激励,适用于发展成熟,资金充裕的企业。
3.股票增值權
股票增值权就是拿每股净资产激励对象,其并不是真正的股票,被激励对象并不是股份拥有者,不具表决权。优点:(1)激励效果并不会受到股票价格的影响。(2)操作简单,企业股东通过便可设施。(3)被激励这在接受过程中并不需要支付现金。缺点:股权净资产有限,激励效果较小。股票增值权比较适用于现金流充裕、发展稳定的企业。
4.虚拟股票
虚拟股票指的是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分割股票的净资产,形成“账面”股票。公司给予激励对象账面上的“虚拟”股票,激励对象在公司时,享有一定的分红和股价上升的权利,但被激烈对象并没有股票的所有权,一旦被激烈对象离开公司,其权力自动消失,虚拟股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公司的人员流动。虚拟股票是应用于现金充裕的企业。
5.业绩股票
业绩股票是股权激励的一种典型模式,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其流通变现通常有时间和数量限制,激励对象在以后的若干年内经业绩考核通过后,才可以兑现规定比例的业绩股票,如果未能通过业绩考核或出现有损公司的行为、非正常离任等情况,则其未兑现部分的业绩股票将被取消。
三、分析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1.股权激励制度有助留住人才,提高公司绩效
股权激励制度就是让经验丰富、能力强的高层人员和专业能力强的员工持有一定的股份,使其成为公司的主人,从而增加其在工作中的责任感,提高决策效率、保证公司人员的稳定,这对提高公司绩效有着重要作用。
公司在运行过程中为了吸引新人才加入,留住公司中的优秀人才,公司需要向优秀人才提供高额的薪酬,而高额的薪资和年度奖金,而这将会使公司中的普通员工在心理上失衡,而股权激励制度可以“隐性”的将财富转移给公司中的人才,公司中的人才获取的报酬要远大于现金。通常来说,期权计划针对的是公司中重要的成员。在给核心员工一定的期权后,可以提高公司内部的竞争,激发公司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因为,期权更多强调的是未来,可以使公司保留住核心员工,是通过竞争保留优秀人才的一种合理手段。除此之外许多公司为了留住公司中的人才,在股票期权中会附加一定的限制条件。
股权激励制度除了针对公司现有员工外,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新员工带来较强的利益预期。由此可见,股权激励制度可以使公司的中高素质人才比例上升,优化公司中的人才结构,从而提高公司的绩效。
2.经营者的收入与经营效益挂钩,有助于提高经营效果
通过股权激励制度,使经营者的收入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挂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股票期权激励就是给予被激励者预定的价格,在未来的是否对公司的股票进行购买的权利,如果在一段时间的经营过后,公司的业绩有所提高,公司股票的价格自然也就会上升,到了约定时间,被激励者则可以通过较低的价格购买公司的高额股票。未来股票价格越高,被激励者获取的收益也就越大,这样经营者在工作中,将会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工作,这也是将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进行合理“捆绑”的一种方式。(2)很多公司在采取股权激励时,一个大前提是,在公司的业绩要达到一定水平后,经营者也会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通过股权激励制度,可以使公司经营者的收入得到提高,经营者收入的提高也会使公司绩效得到提高。
3.提高公司管理层持股,提高公司绩效
股权激励可以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可以提高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水平,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相一致,降低了代理成本,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
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发生分离后,所有者希望经营者能够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经营,但是经理层与公司所有者的利益目标存在矛盾,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以自身的利益对公司进行日常管理。例如,通过在职消费,而获取除了工资和奖金之外的额外收入,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抉择中,经常选择短期利益,这都会对损害公司所有者的利益。代理成本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将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分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通过股权激励则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情况,降低代理成本,使公司所育着和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一致,这对提高公司绩效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如果高级管理人员能在公司允许认购的额度内尽量多的认购本公司的股份,有利于股价的稳定,使投资者对公司股票充满信心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现代公司拥有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股权激励制度的重要性,依据公司的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股权的激励制度。在应用股权激励制度中,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从而为公司提供一个健康发展环境,提高公司的绩效,使公司能够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刁孝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与效果分析[J]. 中国证券期货,2011,08:11-12.
[2]关明坤,潘海亮.管理层股权激励实践与理论分析——外部环境动态性、股权激励及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 财会通讯,2011,27:49-53.
[3]沈小燕,王跃堂.股权激励、产权性质与公司绩效[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71-79.
[4]朱冬.浅析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类型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5,08:190-191.
1.目的
1.1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员工努力程度及工作实绩做出客观评价,用业绩说话,用能力说话,以此作为员工提拔和职务升迁的主要依据;
1.2 保障组织有效运行,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支有血性、有韧性的狼性团队;
1.3 给予员工与其贡献相应的报酬及公正合理的待遇,以促进公司管理的公正和民主,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
2.适用范围
2.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营销前端各团队;
2.2 其他部门及人员可参照本制度执行或另行订立,经公司批准后执行。
3.原则
3.1 以绩效为导向原则;
3.2 定量为主兼顾定性考核原则; 3.3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4.考核机构及程序
4.1 成立业绩考核三人小组(简称“三人小组”),由“三人小组”根据本制度及程序等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4.2 公司行管中心根据“三人小组”考核情况,具体负责数据及资料收集和整理,严格奖惩兑现。
4.3 考核程序:
4.3.1 公司行管中心根据本制度将收集整理的考核资料提交“三人小组”;
4.3.2 “三人小组”根据考核资料进行评估,提出处理意见经总经理审核后报董事长;
4.3.3 董事长或召集相关人员研究后作出批示;
4.3.4 公司行管中心根据董事长批示予以执行,考评资料归档存放;
4.3.5 若遇投诉或申诉情况由公司行管中心受理,并及时反馈“三人小组或”报告公司领导,根据公司要求妥善处理。
5.考核内容、时间及激励措施
5.1 人员编制按月核定,其中营销团队总负责人1人、助理1人、总监2人(设计部和市场部各设一人)、市场部1+8人、网销部1+
5、设计部1+6人、以最低人员配置标准进行产值考核。
5.2 考核及时间
5.2.1 以每月人均产值5万元为基数(每个部门产值任务由“三人小组”研究、报董事长批准后决定):
(1)如果每月考核产值任务完成60%(含60%)以下,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发放当月底薪的60%;60%以上,按完成比例发放;100%以上,按100%发放。
(2)为了确保员工的基本生活,第一线业务员、设计师由营销团队自行制定考核办法,经公司批准后执行;但经理及以上管理 2 人员须按照当月实际完成销售产值比例严格兑现发放工资;
5.2.2 全员考核计算时间为三个月一次,但考核坚持月月兑现和季度汇算(如季度总业绩完成,单月未完成,补发单月考核薪酬)所补业绩不计入奖励,不留死角,严格执行。
5.2.3 业绩的计算由公司财控中心据实审核,最后由“三人小组”和公司总经理签字、报董事长批准后发放。
5.3 激励措施:
5.3.1 人均产值超过6万,奖励该项目组20000元,人均产值7万以上以公司利润为审核标准进行递增。
5.3.2
(1)单产值每单毛业绩低于12个毛利点不给予奖励及提成;(2)毛利点12~15时共奖励设计师与市场人员400元,高于15个点按薪酬体系发放;
(3)如有订单出现亏损状态,由营销团队自行解决(成本),如解决不善,由营销团队总负责人自行承担。
5.3.3 设计师回头客奖励:
(1)拿折后业绩设计师与市场人员双份提成(按薪酬体系),额外奖励2%的折后业绩提成点;
(2)回头客如有作假行为,扣除当事人当月所有提成,对监察人员及举报人员奖励(奖励额度为当事人扣除提成的30%);
(3)作假行为特别严重的,公司可采取追述造假人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6.相关规定
6.1 除本激励制度或作出明确规定以外,营销团队须执行公司 3 薪酬、奖惩、考勤等各项规章制度。
6.2 关于私单处罚:
6.2.1 一旦发现经调查核实并举证有私单行为的人或相关责任人,当事人产生合同金额全额交回公司,另扣除当事人当月所有工资并解除劳动关系(不享受分红);
6.2.2 经理知情不报罚款3000~5000元/次,营销团队负责人连带责任罚款500元/次,对举报人按罚金的30%予以奖励;
6.2.3 凡是享受公司年终利润分红的所有机构及个人,由公司核查出有做私单行为的:
(1)私单1~3个扣除10%分红;(2)私单4~5个扣除50%分红;(3)私单6个以上扣除全年所有分红;
(4)由本部门人员举报的私单,不算该私单处罚考核个数。6.3 关于利润分红:
6.3.1 营销团队实行独立核算,各负责人根据实际产生纯利润进行年终利润分红,分红比例为:
(1)年纯利润50万元及以下不予分红;(2)年纯利润51~100万元按10%分红;(3)年利润101~200万元按20%分红;(4)年纯利润201万元以上按30%分红;
(5)后端管理部门抽取前端分红的30%作为年终奖励,奖励分配由公司、报董事长批准后决定。
6.3.2 所有利润以纯利润为标准,需扣除正常投入成本(例如开店投资费用、广告、营销费、工资、提成及一切杂费);同时,4 2018年前投入不纳入成本,2018年后纳入成本计算。
6.3.3 利润分红当年年终大会发放50%,次年6月30日前发放50%。
6.4 每月做一次结算,由财控中心次月15日前拿出盈亏数据,“三人小组”每月20日前召开盈亏管控专题分析会议,会议纪要报董事长审批。
6.5 本激励制度根据0000年00月00日公司专题会议研讨事项拟定,经“三人小组”通过、公示及董事长批准,从0000年00月00日起试行;同时,要求在狼群员工中进行宣贯,学习宣贯情况以员工签字确认为准。
6.6 本激励制度可根据实行情况再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XXX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充分调动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员工智慧和才能,塑造高效率、高绩效、高目标达成率的优秀团队,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设适应X集团发展需要的优秀人力资源队伍,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某某集团有限公司和下属公司。
第二部分
激励原则
第三条
全面激励原则
对员工的激励并不只是针对部分优秀员工,而是针对所有员工运用各种激励方式进行激励,以发挥激励对全体员工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第四条
激励方式差异化原则
不同的员工和同一员工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对员工的激励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做到激励手段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以求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第五条
绩效考评为基础原则
对员工所采取的相应激励措施,应依据对员工的全方位的科学的绩效考评,而不是依据管理者个人的主观好恶。
第六条
奖励和处罚相结合原则
对绩效表现优秀和无论以何种形式对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都要进行奖励;对绩效表现差的员工和无论以何种形式损害公司利益的员工,都要进行处罚;对工作表现累积不佳的员工和工作能力始终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以及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致公司遭受重大利益损失的员工,要通过员工淘汰机制进行淘汰。
第七条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奖励和处罚的考核标准要公开,考核过程和评选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确保对员工的奖励和处罚的正面效应充分发挥,不致因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奖励和处罚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第八条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机会激励相结合原则
对员工的奖励不能只适用物质奖励,要将适度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和机会激励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激励手段的协同作用。
第三部分
激励方式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激励方式,并将随着公司发展需要采用更多的激励方式。
第九条
薪酬激励
公司通过制定和实施具有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的市场领先薪酬制度,通过对员工薪资需求的合理满足保证对员工的基础激励作用。
第十条
职业规划
通过全方位绩效考评,公司对工作表现好,工作绩效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将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员工的能力提高和晋升提供相应的发展通道。
第十一条
培训激励
一、公司对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提供了各种内部培训和外派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和公司发展相结合。
二、同时,对绩效表现不佳者,公司也提供岗位适应性再培训,通过培训改善员工工作态度和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以使绩效表现差的员工也能适应岗位要求。
第十二条
职位晋升
通过全方位绩效考评,对绩效突出、素质好、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通过岗位轮换、个性化培训等方式,从素质和能力上进行全面培养,随着公司发展,需要补充和调整人员时,优先予以提拔重用。
(备注:优秀奖、合理化建议、员工淘汰等激励方式将在后面单独详细规定)
第四部分
优秀奖
第十三条
定义
优秀奖是指通过公开评选对工作表现好、工作能力佳、工作绩效完成好的公司员工予以公开奖励,以达到奖励先进,鼓励后进的目的。
第十四条
优秀奖类别
优秀奖分为“优秀经理”、“优秀管理人员”、“优秀员工”
三类。
第十五条
评选范围
一、“优秀经理”的评选范围为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和下属公司总裁/总经理。
二、“优秀管理人员”评选范围为各公司“主任主管级和经理级人员以及相当于主任主管级或经理级的其他人员”。
三、“优秀员工”评选范围为各公司主任主管级以下员工。
四、优秀奖的参选人员为所评选4月1日前入职且在公司连续工作满9个月的人员;季度优秀奖参选人员为所评选季度在公司连续工作满75日的员工。
五、季度优秀奖参选人员须在评选季度内未受过任何违规违纪处分(如警告、罚款、降职、被有效投诉等),同时在评选季度月度绩效考核未被评为“C”、“F”。
六、优秀奖参选人员须在评选内未受过任何违规违纪处分(如警告、罚款、降职、被有效投诉等),同时在评选月度绩效考核未被评为
“F”或累积两次以上(含两次)
“C”。
第十六条
评选比例
一、“优秀经理”和“优秀管理人员”获奖人员比例不得超过参选人员比例的20%。
二、“优秀员工”获奖人员比例不得超过参选人员比例的15%。
第十七条
评选频率
一、“优秀经理”为评选。
二、“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分为评选和季度评选。
第十八条
“优秀经理”评优标准和评选程序
一、评优标准
1、具备良好职业道德。
2、有强烈的某某X荣誉感。
3、积极落实某某X董事会的有关决定。
4、在公司规范管理和团队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5、超额或很好完成投资公司下达的经营计划、经营目标或部门工作目标。
6、能组织相关人员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投资公司各领导和相关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
二、评选程序
1、“优秀经理”评选由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和经营管理部负责组织。
2、人力资源部和经营管理部协助总裁层根据“优秀经理”评优标准拟订“优秀经理”候选人名单。
3、总裁层、投资公司各部门总经理(含副总经理)、下属公司总裁/总经理组成“优秀经理”评审委员会,对进入“优秀经理”候选人名单的候选人逐一进行投票表决。
4、在对每一位候选人进行表决时候选人应离席回避投票表决过程。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形式,每一评审委员会成员只需写明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被表决候选人入选“优秀经理”。
5、表决过程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和经营管理部组织验票,根据得票数从高到低初步拟定“优秀经理”名单,并报总裁层审核批准。
6、如遇多人票数相同现象,由总裁层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确定入选“优秀经理”名单。
7、“优秀经理”评选原则在次年元月25日前完成,如遇特殊情况完成时间另行通知。
8、“优秀经理”、“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的颁奖活动原则上与春节联欢晚会同步进行,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第十九条
“优秀管理人员”评优标准和评选程序
一、评优标准
1、具备良好职业道德。
2、有强烈的某某X荣誉感。
3、诚实守信,责任心强,能严格要求自己。
4、CS评价良好,没有发生过客户或同事的有效投诉。
5、能自主开展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管理规范,效果显著。
6、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为X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二、评选程序
1、“季度优秀管理人员”评选以公司为单位,由公司各部门按部门管理人员人数30%比例提出候选人名单,报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
2、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对部门提报名单进行审核,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列入正式候选人名单。
3、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组织所属公司全体员工对列入正式候选人名单的管理人员进行投票表决,按得票票数从高到低初步拟定“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名单。
4、投资公司“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名单拟定后报投资公司总裁层审批确定;下属公司“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名单拟定后报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批确定。
5、“季度优秀管理人员”评选在每一季度结束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前15日内完成评选和颁奖活动。
6、“优秀管理人员”评选程序同前1到5项“季度优秀管理人员”评选程序,但下属公司“优秀管理人员”名单需报投资公司总裁层审批确定。
第二十条
“优秀员工”评优标准和评选程序
一、评优标准
1、热爱某某X。
2、认同某某X价值观。
3、适应某某X企业文化。
4、遵守某某X《职员手册》。
5、团结同事,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6、工作有主动性、创造性,开拓创新精神强。
7、热爱并专注于自己工作,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为客户提供最完善服务。
二、评优程序
1、“季度优秀员工”由各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具体评选活动。
2、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直接主管组成部门评选小组,按部门内部人数30%比例拟定候选人名单。
3、各部门评选小组组织部门全体员工对列入候选名单的员工进行投票表决,按得票票数从高到低初步确定“季度优秀员工”名单。
4、所属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按“优秀员工”标准对各部门提报“季度优秀员工”进行审核,下属公司“季度优秀员工”报所属公司总经理审批确认;投资公司“季度优秀员工”报总裁层审批确认。
5、“季度优秀员工”的评选在每一季度结束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前15日内完成评选和颁奖活动。
6、下属公司“季度优秀员工”名单需抄报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7、“优秀员工”评选程序同前1到6项“季度优秀员工”评选程序,但下属公司“优秀员工”需报投资公司总裁层审批确定。
第二十一条奖项设置和奖金标准
一、对“优秀经理”、“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的奖励以荣誉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二、对“优秀经理”、“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的奖项设置为荣誉证书、优秀奖徽章、现金奖励。
三、对“优秀经理”和“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的现金奖励标准由投资公司董事会根据每年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确定。
四、对“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和“季度优秀员工”的现金奖励标准由各公司根据所在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并按流程报批后执行。
第五部分
合理化建议
第二十二条定义
合理化建议是指员工针对公司管理的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时提出的书面的、科学的、合理的改进解决方案。
第二十三条合理化建议受理范围
一、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改善。
二、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的改善。
三、新产品经营项目的开发建议。
四、业务往来、业务开发的建议。
五、员工福利、待遇改善的合理化建议。
六、市场开拓、营销策划的合理化建议。
七、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工作绩效的合理化建议等。
八、职务范围内,重大突破性合理化建议。
九、非职务范围内,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各项合理化建议。
十、其他各项有利于公司发展、公司形象的合理化建议。
第二十四条
任何合理化建议,均需员工本人详细写明合理化建议的可行性、合理化建议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等。
第二十五条
各部门应及时将本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方案报送所属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备
案;下属公司所采用的合理化建议需报送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对有实施效益的合理化建议,所属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需会同提出合理化建议员工所在部门主管进行成果评估,并以此做为奖励的基础。
第二十七条
对于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方案,一经公司采纳,投资公司由总裁层批准,下属公司由总经理批准即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六部分
员工淘汰
第二十八条
定义
一、员工淘汰是指对不符合公司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的员工按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予以辞退或开除。员工淘汰分为常规淘汰和末位淘汰。
二、常规淘汰是指公司按劳动法或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在日常工作中严重违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而给公司造成重大利益损失的员工予以辞退或开除的行为。
三、末位淘汰是指公司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考评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名靠后且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末位淘汰分类
一、末位淘汰分为月度考核淘汰、年中排名淘汰和年终排名淘汰。
二、月度考核淘汰是指根据月度考核结果对员工实行的淘汰。
三、年中排名淘汰是指根据对员工在1月至6月半年内的月度考核得分累积进行硬性排序,对排名靠后一定比例的员工实行淘汰。
四、年终排名淘汰是指根据对员工在一年内月度考核得分累积进行硬性排序,对排名靠后一定比例的员工实行淘汰。
第三十条
末位淘汰范围
一、对于月度考核淘汰,连续三次得“C”或累积四次得“C”的员,连续两次得“F”或累积三次得“F”的员工,将进入拟淘汰名单。
二、对于年中和年终排名淘汰,得分排名在后面5%比例的员工将进入拟淘汰名单。
第三十一条末位淘汰机制
一、进入拟淘汰名单的员工只是拟淘汰对象,并不必然被淘汰到外部劳动力市场,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和拟淘汰员工所在部门要联合对进入拟淘汰名单的员工进行二次考评,确定员工绩效表现差的主要原因,以区别对待。
二、对于进入拟淘汰名单,但工作表现好,而工作绩效差的员工,可以根据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新考评,对员工进行岗位适应性再培训以使员工适应岗位要求,或在公司内部为员工调整新的岗位,给员工重新就业的机会。
三、对于进入拟淘汰名单,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都差且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可以按劳动法和公司相关规定直接置换到外部劳动力市场。
第五部分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公司所采用的激励方式并不限于以上各种方式,公司鼓励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灵活采用其他多种激励方式激励员工。
第三十三条
本文内容大多属于对公司员工激励制度的原则性规定,下属公司可在本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和操作程序进行进一步细化规定,按流程报批后执行。
第三十四条
公司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引进了大量的优秀管理、技术人才,也建立了一套工资、奖金收入分配体系。为了适应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构建和巩固企业的核心团队,需要重新界定和确认企业的产权关系,本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不是单纯为分配企业目前的财富,而是为了使公司创业者和核心骨干人员共享公司的成长收益,增强公司股权结构的包容性,使企业的核心团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出力,更具凝聚力和更具效率。为此设计了一套实股+岗位分红+业绩股份期权的多层次长期激励计划。
(一)第一层次:现金出资持股计划
大量实践表明,要实施股权激励,如果全部是由老板来买单,对激励对象而言,只是额外增加了一块收入而已,即使得到了实在的股权,时间久了也会产生股东疲劳症,本方案现金持股计划是由高管层盒管理、技术骨干自愿现金出资持股。因为实实在在掏了钱,所以更容易与企业结成共同体,当然,让高管和骨干掏钱,可能怨言很大,所以为了鼓励激励对象掏钱,可以采取给出资者配股或价格优惠等措施。
1、现金出资持股股份来源: 包括向激励对象增资扩股、老股东转让股份等方式。
(1)、向激励增资扩股。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通过增资扩股来增加资本金,但在我公司也存在需要股东云南**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准,需要解决股权频繁变动与有限责仟公司股东人数限制的法律障碍。还有由于公司股本溢价为1:3.36,出资者实际出资与进入注册资本的股权“缩水”问题,激励对象感情上难于接受。当然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有办法的,将在后面分别阐述。
(2)、实际控制人赠与配送
根据我公司实际,由于前面述及的股本溢价问题,为了调动激励对象现金出资的积极性,实际控制人应当对现金出资者给子一定的股权配送,可以按照职务级别、工作年限、贡献大小,按100%至5%的配送比例对现金出资者配送股份。如国内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任正非、马云、牛根生等,他们都有“散财以聚才”的理念,其中华为的任正非通过转让或配送方式,主动将自己的股份稀释到零点几.没有胆识是很难做到的,当然这些企业家个人魅力很强、很自信、很霸气、很强势、多少也带点专制性,因此不怕把股权让出去以后失去控制权,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民营企业家出让股权很容易引起企业的混乱,这也是很多企业有过先例的。
(3)、实际控制人股份转让
如果公司不想增资扩股,叫采用实际控制人转让股权方式,在转让过程中,按照出资对象职务级别、工作年限、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的优惠比例。通过转让过程完成买股与配送的过程。
2、激励对象出资的资金来源:
激励对象出资的来源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获得:
(1)完全由激励对象自筹现金解决;
(2)从支付给激励对象的年薪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以认购股份。
(3)从公司公益金中划出一部分作为专项资金,无息贷给激励对象认购股份,然后从激励对象的薪金中定期扣还。
第一种方式则由激励对象州自筹资金购买,后2种方式实际上都属于延后支付奖金的形式,如完全采用第1种方式,则在激励对象自有资金不足时将无法认股,后果可能是激励者因无资金认股而放弃股份.激励效果大打折扣。为保证激励对象有充足的资金认购股份.可考虑几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规定用延后支付奖金的形式认购股份的上限,剩余的部分必须用自有资金认购。
3、激励范围、激励力度
理论上说,现余出资持股计划的激励对象适用于全体员工,差别只在于股份配送或优惠比例不同,目的是体现股权激励方案公平公正性,让每一位愿意参加股权激励计划的员丁广泛参与进来。体现了公司包容性和一种利益共享的企业文化。但在实践中,因为要考虑确保实际控制人的控股地位,以及股权管理成本,参与持股计划人数不宜过多,控制在不超过20人较为适宜。
公司包容性和一种利益共享的企业文化。但在实践中,因为要考虑确保实际控制人的控股地位,以及股权管理成本,参与持股计划人数不宜过多,控制在不超过20人较为适宜。
4、出资股份的权利
现金出资者本应当具有公司股东的一切权利,但由于股东会人数过多导致股东会成本增加并降低决策效率,小股东应实行股权代理或委托制,确定五至十名核心持股成员,其他缴纳现金股份的成员,必须委托这些人代理行使法律上的股东权利。
5、股份的变更
激励对象出现辞职、职务变更等情况的,已经认购的股份可继续保留,可继承、可转让。但配送的股份未达到行权的条件的,由实际控制人无条件收回
综上所述,现金出资持股方案较适合公司当前的实际状况,是整个方案的核心.但也存在两个主要的缺点:一是要激励对象的抵触情绪大,由于大多数人过去在国营企业工作,国营企业用的最多的方案就是现金入股,由于效益不佳,常常无红可分,实质上变成了企业变相筹资掏空员工的钱袋的手段,因此,要让激励对象实实在在看到现金入股的好处,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推行这个方案的关键。二是激励成本较高,由于实现利润后要年年分红,有可能造成公司支付现金的压力大,同时实际控制人分红所得缴纳个税税负重;
(二)第二层次:岗位分红股
岗位分红股是对特定的岗位员工,授予一定数量的股份,使得该管理人员在这一岗位上任职期间可以享受该股份的分红权。岗位股的特点是不需要购买,人在特定岗位时拥有,离开该岗位自动失去,由继任者享有。
此方案股权来源,全部由实际控制人提供。实质上就是大股东为完成业绩目标的高管让渡分红权.由于在第一层次的现金持股计划中,缴纳现金入股的激励对象,实际控制人已根据其岗位、职务级别、贡献大小进行了无偿配送,故此方案适用于未参加现金持股计划的激励对象。在岗位股实际设置时,要考虑与配送金额的匹配,以及与年薪制的补充。
(三)第三层次:经营业绩股
经营业绩股是指对高管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并为公司服务一定年限后,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
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激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努力完成业绩目标,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激励对象获得奖励的前提是实现一定的业绩目标并持续服务于公司,并且收入是在将来逐步兑现。
实施该方案主要涉及如下几个问题:
1、经营业绩股份来源:①从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增资:②由提取的奖励基金中从实际控制人处回购公司股份。
2、激励范围、激励力度
经营业绩股份的激励范围通常为有业绩目标的高级管理人员,通常公司对高管分配为年薪制,但年薪制必须与一定的经营目标挂钩,在超额完成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做为年薪制的一种补充分配方式,可以延缓公司现金分配不足,也可以通过此方案,逐步提高高管层的持股比例,稳定高管队伍。
3、业绩目标的设定
业绩目标是约束激励对象的重要条件.公司应当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公司可以选择总产量、总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绝对数指标为业绩目标,也可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相对盈利指标为业绩目标,还可以以绝对盈利指标和相对盈利指标结合为业绩目标。对超额完成业绩目标的,除兑现基本年薪外,超额部分可在绩效考核办法中规定给予业绩股份的奖励。
4、经营业绩股份的权利
激励对象获得的经营业绩股份,享有分红权。为了避免高管的短期行为,必须规定所有权保留期,在期满后,符合授予条件的,由公司按持股份额发放股份登记证书。
总之,经营业绩股目的是为了激励高管完成经营目标,经营业绩股份兑现得越多,股东的回报越高,此方案较适合公司当前的实际状况,但也存在两个主要的缺点:一是公司的业绩目标确定的科学性很难保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可能会为获得经营业绩股票而弄虚作假:要求公司有健全的审计监督体制;二是由于奖励的是股权,被激励者在公司实现利润后可年年分红,使这个方案的激励成本比年薪分配方式高。
三、在股权激励方案实施中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关于激励对象范围和人数问题
如前所述,股权激励的重点对象是公司的高管和核心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但根据我公司的实际,一是成立时间不长,有的高管和核心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公司时间短,二是部分高管和核心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对他们实施股权激励效果并不明显,加之实施后股权不能过与分散。因此我认为,我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的重点对象范围应界定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
1、在公司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者(含公司董事、监事、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及中层干部);
2、由董事会确定的未担任中层的核心骨干、技术人员 ;
3、方案实施时已连续在公司工作五年以上;
3、方案实施时年龄限制为男不超过45周岁.女性不超过40周岁者;
4、参与股权激励总人数不超过20人。(二)管理机构的问题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后,大量股权管理的工作,涉及人力资源、薪酬分配、业绩目标制定、考核等大量日常工作,建议设立专门股权管理机构,来实施股权管理日常工作。(三)具体实施细节问题
1、为了增加对股权激励对象的约束,实际控制人配送的股权由实际控制人与激励对象签订《公司股权期权协议书》,规定配送的股份只有分红权,必须在服务一定年限或完成一定工作业绩后,可正式办理行权手续,在行权前仍由实际控制人保留所有权: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有效性
0 引言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源于美国,在美国的实践中,既有硅谷高科技企业应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获得成功的案例,也有安然公司与股权激励有关的财务欺诈的丑闻,美国学界和实务界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进行了全面反思。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缺乏长期激励的问题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被引入到了中国。尽管我国已开始了规范性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践,但发挥股票期权激励有效性的条件还不充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股票期权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特性还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
1 研究目的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在我国的改革实践中提出来的。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过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期望经过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薪酬改革的角度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使得企业建立健全适应自身特点的股票期权制度提供方向,有效控制经营管理者短期行为,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宝贵的意见。
2 研究意义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可以有效的克服经营管理者长期激励不充分的问题。上市公司执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是对分配制度的一种创新方式,有利于现代企业完善发展。我国企业应该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发挥股票期权制度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意义就正在于此。
3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积极作用
3.1 股票期权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
目前,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作为企业所有者的委托人非常关心企业的长久发展和盈利,更加关注怎样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而作为受委托管理企业的代理人则更关心丰厚的收入,关注企业的业绩好坏,也就是说代理人更加关注短期经营效益。与此同时,代理人与委托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有发生,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各方关心的利益。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能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完善健全的发展法案,这主要表现在委托人授予代理人一些股票期权以后,一定意义上是把企业的部分所有权或剩余索取权转让给了代理人。这种情况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利益同盟的关系,代理人与委托人的收益都与企业的长久良性发展呈正向关系,这有利于激励代理人的努力向上发展,建立健全适应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使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3.2 股票期权能激发企业优秀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股票期权不是企业所有人都能享有,而只是那些为企业作出重大贡献和对企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人才能够有资格享受股票期权,这就形成一种无形的为企业奋斗的资产,激励高管理者努力工作,回报企业奠定了基础,使其感到为企业贡献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把为了企业的发展等同于自人事业的发展的良好观念。再者,股票期权把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利益密切连在了一起,企业高层管理者只有通过企业良好发展,不断盈利才能从股票期权所赋予的执行价格与企业股票市场价格之差额中获利。这使得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发挥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把企业的长远发展作为奋斗目标。股票期权也能吸引广大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
3.3 股票期权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有效激励方式
企业赋予高层管理者的股票期权,不需要企业使用各种资产和现金,使用增发新股或者使用库存股份就可以了,即使需要企业运用一部分资金向市场回购本企业股票,其所使用的资金也是不多的。况且一些企业并不使用全额的赠予方式,只是把企业的股票期权以相当优惠的价格卖给高层管理者,这样,企业还可收到一笔权利金,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拥有量。股票期权这种激励制度能够减轻企业日常支付现金的负担,节约了大量运营资金,有利于企业财务运作。
4 在我国推行股票期权应解决的问题
股票期权在激励经营者、减少代理成本、改善治理结构、促进稳健经营等方面极具优越性。但在现实中,其真正发挥作用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我国采用期权方式对企业经营者构建新的激励机制,其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国企产权的不清晰、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以及期权技术设计的不成熟等现实困难,使得实施期权制还存在不少障碍,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需要解决。
股票期权能否真正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股票市场必须完善,股价波动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高度相关;二是商品市场竞争充分,经营状况反映企业经营能力;三是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严格,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能独立行使职能,客观反映企业实际状况。但我国市场尚不完善,企业经营受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加上审计不能独立于企业,导致测算指标缺乏客观性,使得期权激励的愿望无法实现。因此,实施股票期权必须与培育和完善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在目前我国实施公司法规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不得转让其持有股份,这使高管人员由此所得的实际利益可能十分有限。虽然对股票来源及其利益兑现机制的实施有变通的方法,但毕竟不符合公司法,而法律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制约期权顺畅实施。因此,国家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予以确定,无疑是期权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蔚.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
[2]张原.我国上市公司激励约束主体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07.
[3]廖小菲.基于股权激励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公司激励制度设计】推荐阅读:
激励短信、鼓励短信、保险公司激励短信11-06
信托公司业务激励方案10-31
谷歌公司薪酬激励分析09-28
保险公司团队激励标语11-11
公司激励员工的座右铭07-20
2024年公司员工激励方案09-06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对策研究11-06
约束激励制度06-15
薪酬制度激励论文05-24
研发中心激励制度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