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操作要求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案导学操作要求(精选9篇)

学案导学操作要求 篇1

———— 北极镇中心校

为了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在总结以往的传统教学后一致认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把学习主动性还给学生,要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要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要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高效和谐优质课堂的构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和谐教学法理论,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核心,把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看作是一个完整和谐的系统,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以多维互动为形式,以全程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的课堂,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导学案的作用

我们认为,导学案应该是将教材严谨、逻辑性强、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通俗、具体的知识。它是将知识发生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学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的方案,既有目标又有方法。其重点是在“学习引导”上,“导”和“学”是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学”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

二、导学案环节的设计

不同课型的导学案所包含的基本环节和要求不太一样,但制定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是固定的:

(一)、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篇导学案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他环节均为其服务。课标要求是制订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学习目标包含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考虑目标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在陈述目标时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具体、具有可测性。其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在导学卷上必须以文字形式呈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设计要重点呈现学法指导内容,在这里教师给予学生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方法的选择,选择何种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如何有效地完成本

节导学案,并达到充分预习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可在教案中呈现。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依据课标中的具体要求等确定;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

(三)、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设计是学案设计的最重要环节。是为达成学习目标服务的。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设计必须以“先学后教”为前提。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好学习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尽管各种课型有不同,但问题设计要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能力化原则。

学习过程的设计要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反馈、达标检测四个环节:

1、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关键是设置好预设的问题和编好自学的练习题目,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科学组合,精心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演练。一般可设置三级平台:知识技能训练,方法能力训练,实践应用训练。要切实避免题目的东拼西凑,杂乱无章的堆积,大搞题海战术,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更降低了效益。

其具体操作流程为:

第一步:单元引入。

第二步:明确学习目标。

第三步:根据目标自主学习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

第四步:记录疑点

2、合作学习:

这一环节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掌握较简单知识的基础上,把那些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内的同学探讨交流的一个重要阶段,一般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的。组内成员应该各抒己见,最后意见达成统一。若是意见不能统一,就要把问题提到全班或老师来解决了。

3、展示反馈:

这一环节是学生能力生成的重要环节。学生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先板演后讲解,教师要认真组织,控制好节奏,发挥老师的主导作

用。首先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另外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启发,于疑点、易错点处追问,对学生的发言及时梳理,在可以拓展生成的地方提升。同时老师也要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研讨,将自己的理解认识,感悟心得和学生一起交流,引导学生不断接受新思想,生成新方法,获取新知识,上升新水平。最后,还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短的量化点评。

具体操作流程为:

第一步:分配展示任务。

第二步: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补充。

第三步:其余小组质疑。

第四步:全体学生参考板演修正后的准确结果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改错。

在学生讲解和质疑期间,老师要适时进行引导设问,也可把疑问抛向全体学生,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诱导学生深入地探究问题,总结新方法,发现新规律。同时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对问题加以总结和提升。

4、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导学案的实施效果。

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达标检测试题,以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答题时要独立思考,书写规范,按时完成,要像考试一样对待达标检测。教师要巡视学生答题情况,不做提示和讲解,到时间后可把试卷收起后批阅。

(四)、课后反思:给学生留出归纳与梳理总结、自我评价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会归纳总结以及自我反思与评价中提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导学案应是集体与个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由于受我校单行班的限制,集体备课受到一定限制,建议小学语文、数学四、五、六年级教师结对备课,一、二、三年教师结对备课,英语三、四、五、六年级教师结对备课。七、八、九年级教师同学科间结对备课。遇到疑难问题报教导处,由教导处召开教研探讨会予以解决。

四、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1.不要因导学案中预设的问题而导致教学过程的僵化。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2.每节导学案也不可能都符合每个班级的情况,不能因制作导学案的统一性而弱化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突发情况即时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和问题,并及时对导学

案进行取舍、微调等,同时授课教师也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利用通过集体备课产生的导学案,也就是“用活”、“活用”导学案。

学案导学操作要求 篇2

刚好所到的基地学校不仅仅使用“学案”, 他们还使用“学案导学”, 和“导学案”一样很注重这个“导“字。在数学教学中,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是学案导学的模式。这正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相吻合。

一、“学案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启示

在天津学习期间听了不少课, 上课老师都是“学案导学”与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经过与老师们交流得知这样做:一可以杜绝学生在课堂上当拿到学案后, 不认真听课, 一直埋头做学案的情况;二可以带动学困生从中学会与人沟通, 与人交流, 就算他不肯动手, 但每次的合作都能让他目睹所有发生的合作过程中同学的不同表现, 这样可以感染或潜移默化他;三是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独立解决、独立思考,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而学案的使用恰恰能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一些简单的知识自己能解决的在学案上解决了, 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 既提高了参与率, 又节省了时间。学案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必须进行阅读学案内容才能思考, 这样又加强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把学案收集起来就是一种课堂笔记, 复习时再利用·好处多多。

在“学案导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导学案”教学中, 也会出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 同样一个问题,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 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解决这样的问题, 也可像“学案导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取长补短, 达成共识, 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 小组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才是教师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又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利用省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多一些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生成能力, 从而走向高效课堂。

二、"学案导学"中"学案"、课本、课件、教辅教学整合的启示

现在的学案内容设计已经非常灵活, 非常精细化, 与课本、课件、教辅等的整合运用都很有讲究, 如果和课件搭着用于课堂, 课件主要面对教师, 对于学生学案里有的幻灯片尽量少有, 除非是帮助学案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的, 并且课件的幻灯片张数不能太多, 学案的设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用于探究、发现新知。如果学案和教辅搭着用于课堂教学, 那么学案里的练习不要和教辅上的重复, 学案里的习题也要少些, 是主角, 尽量与课本同步;教辅是配角起到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果与课本搭着用于教学的, 学案里的内容就不能和课本的重复, 以课本的阅读为教学的主线, 而学案是用于知识扩展, 或是帮助课本新知识的提高或巩固检测。其实三者都可以一起运用, 只是用起来会有些手忙脚乱, 特别是学生注意力的方向会乱, 因此, 四者整合运用教师的操作和设计一定要合理。教师建议常规课尽量不要四者一起运用, 这对学生是件好事。“导学案”也经常出现整合问题, 从“学案导学”中又可以突破整合设计。

三、“学案导学"重视课前预习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第一环节学习准备模块很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 早期基地学校的学案都是发给学生带回家提前完成预习, 后来发现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学生没能完成, 原因很多;二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现阶段提倡减负。这两个原因使学案不再提前发给学生, 改成上课发给学生, 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完成预习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模块——学习准备模块。具体做法可以是复习, 或是知识链接, 或是了解这节课要用到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或是检查学生阅读数学课文、课前网上搜索相关的新课内容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课上的时间, 通过提问、小纸条、听写、题目、询问等形式进行检查, 看看学生哪些知识内容理解了, 哪些知识内容没有弄懂。这样经过不断地改良, 一直就坚持到现在,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学习准备, 如果学生能看明白的内容, 教师就不必讲了, 老师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不是重点亦即难点。这样后面的教学过程就变得轻松多了。

四、“学案导学"克服学生厌学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学习导航模块其实就是我们“导学案”的自学互动模块。本环节中可以设计不同的动手操作、数学游戏, 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 不仅能够真正解决自己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克服厌学情绪,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 “学案”的内容设计可以因材施教, 还可以灵活降低知识难度,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便于教师进行导教, 还可以利用知识树或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慢慢发散思维。听“全国说课标、说教材大赛”的不少年轻数学教师说课时, 都说到“让学生在学案中画知识树”的做法, 如在某s节课学完后让学生画出知识树, 或自主画出一小节、一章的知识树,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巩固了知识。知识树是一种很好的整合方式, 是一种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 用好知识树, 能强化整合意识和整合思维,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

在听课交流中也有不少教师说了, “导学案”其实更适合起点低的学生使用。早期也有用过知识树进“学案”中, 只是当时不注重“导”, 还看不出知识树对厌学的学生或学困生有多大的帮助, 但现在非常关注学案的“导”思想, 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用的时候很有趣, 还可以生长, 不过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看到画在纸上生长的树, 这样更能突破厌学孩子的心理防线,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 “导学案”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

五、"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启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和变教材为学材的教学指导下, 所到的基地学校加大力度抓教师的“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可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的能力, 可以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 更明确自己教什么, 还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在设计学案时处处注意课标和教材的使用:一是设计学案从最基本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起;二是设计学案时要体现分层施教的原则, 多练基础题, 增加中等题, 不漏拔高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 重在引导。体现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三是学案设计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在学案里体现出让学生预习, 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完成练习并归纳小结的时间和空间。

学案导学操作要求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案导学;复习课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摸索出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效果很不错。“学案导学”简单说就是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教学内容,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课前阶段——预习

教师应在每天化学课结束后,将第二天上课要用的学案发给学生,便于他们在学案的指导下提前預习新课。新课开课前,再给学生留适当的预习时间。教师要提醒学生先浏览学案上的问题,再认真阅读教材。要做读书标记最好用双色笔勾画圈点,尤其是要标出自己存在的疑问。教师应在教室巡回走动,并最多地收集学生预习时的反馈信息,便于之后有针对性的讲解。

二、课上阶段——探究

预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重、难点问题,并抽各组代表发言交流。交流结束后,教师要在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学生在思维或能力方面欠缺的地方,进行点拨和归纳。

学案中设计的练习一般应在当堂完成,最好在临下课几分钟时给学生明确一下答案。这样的安排,不但让学生学习之后得到了及时的训练,通过练习巩固了本节课所学,而且可使教师当堂获得学生的学情反馈,为下节课的教学安排、课后的自习辅导指导提供了依据。

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针对不同的课型,“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也可灵活使用。

1.新授课

此课型中,学案的作用以诱导为主。在组织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学生自己通过自我的思考和小组讨论,已经解决了较为简单的问题,此种模式中,教师不用费时费力做过多讲解,而是腾出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但是,课堂上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自己做总结。必要时,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完善学生讨论的内容要点。

比如,在教学“氯水的组成及性质”一节时,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设计实施方案,允许他们采取不同的实验途径,提出各种假设。而教师主要是在实验室巡回观察,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推翻或证实了自己的假设,最终获得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知识,同时也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

2.复习课

此课型中,学案上问题的设置应遵循开放性原则,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此课型的学案时,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比较开放,有的问题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所以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和批判精神意义很大。课堂上,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帮助和指导,教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和大脑,让他们自由发表个人见解。总之,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巩固本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验证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例如,探究“Cu2+在不同环境中颜色的成因”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讨论,最后提出两种假设:可能是溶液中Cl-浓度减小,也可能是溶液中Cu2+的浓度减小。根据假设,学生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在CuCl2的稀溶液中加入CuSO4晶体,振荡后与原溶液比较。

实验二:在CuCl2的稀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振荡后与原溶液比较;

通过实验比较,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在水溶液中,Cu2+显色与Cl-浓度有关。因为增大Cu2+浓度,溶液的颜色不变,而增加Cl-浓度,溶液的颜色变为绿色。

以上两种教学模式虽有不同之处,但都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自主探究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科学的学习策略,并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课后阶段——深化

临下课的几分钟时间,学案已经基本发挥了它的预习、诱导、巩固等的作用。根据学案的思路,再结合学生本节课的领悟情况,教师要做最后的归纳和深化,以便学生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系统而全面地把握教材体系。

本节课课后,教师应收齐学生的学案,并注意及时批阅。批阅时应特别关注学案中学生笔记的空白处,要汇总问题并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当然,我们学生在平时已经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当堂化学课上没弄明白的问题,在交回学案时,可将问题标注在学案首页上方的空白处。教师收集回问题后,归类分析。对于个性问题,在自习时间给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共性的问题,可在第二天开课前的几分钟内,重点讲解。总之,要步步落实,力争高效。

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变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训练了方法,提升了技能,达到了“以导促学,先学后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李巧利.化学科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

学案导学 篇4

适用范围: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采用,多用于工业企业定价。2.成本加成定价法

公式:价格=单位成本×(1+加成率)请再写一遍:

关键:加成率的确定。优点:计算简单易操作。

缺点: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较差,定价方法不灵活。

适应范围:广泛。特别适合与销售量与单位成本相对稳定,供求矛盾不甚突出的产品。

3.目标利润定价法

公式:价格=(总成本+目标利润)/总销量 请再写一遍:

优点:加强企业管理的计划性,可以较好地实现投资回收计划。

缺点:这种方法要求较高,企业必须有较强的计划能力,必须测算好销售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确定了价格而销售量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被动情况。

练习:1.小王投资1万元建立了一个高档圆珠笔生产线,每支圆珠笔的单位变动成本为3元,如果年销售量为5000支,这种圆珠笔的售价为多少合适?

2.某企业固定成本为12万元,计划年销售量为3万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加成率为10%,该产品的售价为多少合适?

3.某企业初次试制成功某种新产品,单位变动成本100元,固定成本总额20万元,现准备正式投放市场50000件,企业为此投资120万元,想要获得20%利润,请问产品售价应为多少?

5.2.2需求导向定价法

定义: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以市场需求强度为定价基础,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和需求的程度来决定价格。1.理解价值定价法

C.消费者的价值观念 D.竞争者的产品价格

4.同样的一瓶饮料,在五星级大酒店的定价为18元,在路通饭店的定价为10元,在超市的定价为3元,这种定价是()A.折扣定价 B.心理定价

定义:指企业自己不制定商品的价格,而把定价自主权交给顾客,由顾客定价(有的企业只是将商品的生产成本或进价公布于众)。2.需求差异定价法

1)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心理支付价格,确定差别性价格 2)根据不同的消费地点,确定不同的价格 3)根据消费时间区段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价格

5.2.3竞争导向定价法 1.随行就市定价法

定义:是以本行业平均水准为本企业的定价标准的一种定价方法。2.投标定价法

定义:由投标竞争的方式确定商品的价格。实战演练:

1.一小瓶法国香水,成本不过十几法郎,而售价一般可高达数百法郎,其采用的定价方法是()

A.成本导向定价法 B.需求差异定价法 C.理解价值定价法 D.竞争导向定价法

2.电影院的票价,白天与晚上的票价不同,这是一种()策略。A.成本导向定价法 B.需求差异定价法 C.理解价值定价法 D.竞争导向定价法 3.理解价值定价法是以()来定价 A.产品成本 B.目标利润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篇5

我校实行导学案教学模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全体教师热情投入到这种模式中,有许多收获、《课程标准》公布后,面对新理念、新教材、大容量,很多 课堂“教与学”的状况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老师教得辛苦,学生记得痛苦;老师备课扎实,学生迟钝接收;学生消化不好,教与学的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课堂效率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好的方式。

“学案导学”,注重“导”与“学”

1、“学案”应注重“学”;

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课堂是充实的。因此,在使用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 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哪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注意使用学案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2、“学案”应注意“导”;

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 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在巡回 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 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3、有了“学案”,教师的任务并非减轻;

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 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强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 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由此,此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在课下了。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学案导学研讨小结

通过学案导学实践操作,我校教师在使用学案时,优点很多,也暴露了许多的失误及不足之处。

1、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不到位,课前预习效果不太显著。由于本人对这一环节上疏忽,以至导致这课前预习收效甚微,对“学案”各个环节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使用“学案”时,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

3、这几课,对“学案”的操作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学生小组合作这一环节。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的重视,缺少对各小组采取有效及时的奖励措施,因此,在合作这一环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可以说,本学期学生的小组合作这一块是完全失败的。

4、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由于操作中的失误使这部分内容大打折扣,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没有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实效。

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6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我们市里教师们开始流行利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研,那什么是“学案”呢?“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对教师而言,它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舞台;对学生来讲,它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和集体合作的能力,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学案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疑难问题的积极思维、探究和讨论,对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就有了共同的、感兴趣的话题,这就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时空余地。从教师的角度上看,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采用交流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启迪创新;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挥。

与过去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需要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在课堂上阐述自已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有时还要自己动手实践,课堂变成了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它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而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编写

(一)学案的编写。

学案教学中,学案的设计是关键,学案设计是实施学案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质量的学案是成功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根据“学案”的理论依据、核心理念和课堂教学原则,在充分了解学情、吃透教材、理解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及实施要求和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编写成“学案”。其内容及模式

1、三维目标 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地写在教学案中,使学生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2、重点难点 指出本课时中的教学要求,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学习的方法。

3、预习模块 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复习梳理学习本节课需要的基础知识,自主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采用填充、图表、练习等各种形式。

4、教学模块 落实以教导学之精神,进行课堂主干知识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体现,要精讲精评,短时高效,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贴近学情并符合认知规律,重在解疑释难、导学启思、解决问题。

4、精练反馈 设置部分习题,难度较低,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落实基础。这也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果的所在。

5、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知识要点、重要的方法及教学思想等

6、拓展延伸 此环节是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学习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拓展延伸的内容,要分层设置,分层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拓展运用。

7、课后作业 把握层次性、针对性和适量三个原则,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这些习题要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由小到大,题量适度,以确保作业的效度和信度,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8、教、学后记 教师教的心得及其修改、补充;学生学习心得、体会或错误订正等。

(二)学案编写原则。1.主体性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

2.探索性原则。

设计的学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创新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案设计也要强调内容创新,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

4.灵活性原则。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发展性原则。

学案不应是教师“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专利,而是无条件向学生开放的,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振的学习方略。这样,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相互碰撞,融会贯通,不断发展。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依案预习,指导检查。

教师首先将编写打印好的“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案”为依据,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在预习中获取基本知识,体验成功,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己获取部分知识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组织讨论、精讲点拔。

上课时,教师应检查学生完成“学案”预习的学习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就“阅读思考部分”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引导、点拔、答疑,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回 3 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搜集、整理信息,进一步调整确定精讲的内容,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教材难度较大的问题或学生一时半会很难弄清的问题,或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学生一时还不能有效掌握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重点讲解,抓住要害,理清思路,以问题为突破口,使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以突破,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反思领悟、能力训练。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学习、讨论、讲解,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把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回顾学习目标,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训练”进一步使知识、能力得到深化,使知识得到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完成能力训练的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程度,反馈下一步教学的要求。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学案导学”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任何方法都不能简单地搬用,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学案的使用也是如此,教师应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学案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条。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期望学生按预定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是课堂教学悲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死的”学案变成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的”教师学生。事实上,名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以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学案导学——批注式阅读 篇7

一、指导学生掌握批注的方式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看书。”指导学生自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批注的方式。我将批注方式大致分为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两类。

1. 符号批注。

常用的符号主要有:(1)“~~~”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2)“○○○○”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3)“———”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4)“?”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5)“‖”“/”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6)“!”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

2. 文字批注。

文字批注比较自由,可长可短,力求简洁明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它可以写在文章的天头、地脚、行间、旁空等处。根据批注所处位置的不同,可简单地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眉批为疑难问题的提出与理解,旁批主要批内容概括和写作特点方面,夹批为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语境含义等,脚批为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和想象拓展等。

二、抓好批注的每一个环节

1. 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预习是学生初次对课文进行正式的阅读。此时,教师可设计提高学生预习效果的批注。

(1)读课文,标注小节号,圈出自己不理解或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词典的方式解决,并作相关的摘录。

(2)划出自己印象深或有感触的词句,把阅读的感受批注下来。

(3)用简洁的语言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批注在课题的空白处。

(4)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课文内容、作者相关的资料,并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摘抄或概括在课文相对应的地方。

(5)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个值得在课堂上一起探讨的问题,批注在课文的结尾处。

这些批注是教师获取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时的批注,就可以了解学情,从而采取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课堂点拨,专题批注。

学生个体受到其学识、年龄、经验等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在预习时所作的批注有一定的片面性和零散性。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的批注。

课堂上进行的专题性批注是对学生预习时所作批注的一种完善、提升,是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的重要过程,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必要过程,更是学生自我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过程。

3. 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当学生完成阅读批注后,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课堂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所有学生的交流都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也是平等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交流信息合作探究文本。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发言,各抒己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

(2)自由交流。即学生根据研究专题,发表自己批注阅读的收获。

4. 课后巩固,升华批注。

在学完一课之后,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会加深,无论是情感、认识还是思想都会比初读时有所提高和升华。在此时,进行阅读的批注学生会觉得豁然开朗,初读时的不解和疑惑全都解开了,又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学完课文后的批注,一方面可以对原有的批注进行修正、补充、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三、养成阅读批注的好习惯

为了把批注逐步养成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靠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不足以做到的。于是,我让学生在《阅读课本》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是老师指定的文章进行圈点批注,根据课堂上所学对文章的批注点,训练学生或从文章结构,或从写作方法,或从文章立意、题材选择,或从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批注,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中、深思熟虑的批注中,扩大了阅读面,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案导学 自主探究 篇8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实施过程:教师编制学案;学生课前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报告;课堂自主展示,合作解决问题;课后学习反思等。

一、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如何将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是设计学案的核心环节,因此在设计学案时需要把握好以下的基本原则。

1.学案类型多样化,防止单一性。设计学案时应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而定,不能墨守成规,千篇一律,防止很多专题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2.变知识点为疑问点、能力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灌输知识点的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政治教学目标,只有把知识点转变成疑问点、能力点,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参与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乐于学习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学习目标,所以在设计学案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人人有热情,人人有进步,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

4.结合实际效果,不断优化方式方法。学案实施后,教师要结合实际效果灵活变动,对不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案及时改进,不然长期下去会导致恶性循环。

二、课前自主学习的组织

课前自学是该课堂模式的重要环节,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讲的“自主学习”和传统的课前预习并不是一回事。课前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课前为学生编制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同时让学生提出疑问,并利用好“互动卡”,把问题写在互动卡上。互动卡上的内容应包括自己还有什么不会、还有什么理解不透彻、还有什么知识点需要延伸等等。互动卡可以以单个学生或小组为单位填写内容,填写内容和信息时一定要清晰,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学生自学要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最好6-7人,最多不超过8人,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有学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学习过程中有分工有协作,共同完成学习报告。

三、课堂自主展示的要求

课堂自主展示是该课堂模式的核心,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首先要让各小组充分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报告成果和特色,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还要耐心聆听学生的见解,做好现场记录,及时点评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向更优的方向思考、发展,促使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政治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教师要结合一定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和思考,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亦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每个组充分讨论后派一名代表总结本组的观点,与其他组再互相交流。在展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思考、质疑、发言和锻炼的机会,这样教学效果势必比传统方式更好。

四、关于课堂评价机制

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制定了“课堂五看”。

1.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设计的,以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学习目标,实现师生共鸣。

2.看学生是否学得开心,学得主动,学得深刻。通过政治学案教学,使得学生热爱政治学科,关心时事,提升觉悟,这是检验学案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

3.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通俗易懂。课堂上师生除了要角色分明,也要适时进行角色互换,教师除了做好主持人,也要做好观众,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互动。

4.看师生关系融洽度,教师是否能够做到民主教学。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现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学生亦师亦友,并根据学情不断优化学案。这也是评价“学案教学”的关键指标。

5.看教师是否能够对学生做到正确引导、积极评价。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宽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开展欣赏教育。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9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王圣东荐更新时间:2005-11-8 16:08:0

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由师生共同完善。好的“学案”,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构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的网络构成体系,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

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

④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讲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

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像与创造的时间。

2.创新性原则。

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

3.指导性原则

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4.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梯度导学包括基础知识导学、基本技能导学和思维创新导学;梯度导练包括基础知识导练、基本技能导练和思维创新导练。因此,“导学学案”在研究学情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与层次,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使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从而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探索自学的能力。

5.探究性原则

“导学学案”编写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学案的“问题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探究过程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

6.开放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有开放的思路,宏观的视野,不断更新、完善。

7.民主性原则

8.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二、“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学案导学”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

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学习的有力保证。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心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模拟情景,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与主体性品质。

学案的组成部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学案的设计,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学案导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扣标整合,形成网络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5.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学案导学编辑“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目录1学案导学含义

2学案导学过程

▪ 教师提出要求

▪ 学生自学

▪ 讨论交流

▪ 精讲释疑

▪ 练习巩固

3几点思考

1学案导学含义编辑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过程编辑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自学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几点思考编辑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上一篇:让我们选择坚强导学案下一篇: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