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编写格式要求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编写格式要求(精选9篇)

教案编写格式要求 篇1

一、编写模板需下载群共享下册最新模板。

二、语文数学具体格式要求为:

1、大标题(课题名称):三号宋体加粗。位置“居中”!

2、小标题(备课人、备课时间、教学流程):小四号宋体加粗。其中,备课人和备课时间位置“居中”!教学流程格式采用一致,位置“左对齐”放置。

3、正文:小四号宋体。每个段落需设置格式为: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0行,左右侧缩进为0,编写的时候注意格式照齐!

4、编写的时候注意页面右上角的页脚部分填好年级和科目,字体中间不留空格,位置为右对齐。

三、英语格式要求为:

1、大标题(课题名称):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位置“居中”!

2、小标题(备课人、备课时间、教学流程):小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其中,备课人和备课时间位置“居中”!教学流程格式采用一致,位置“左对齐”放置。

3、正文:四号Times New Roman。每个段落需设置格式为: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0行,左右侧缩进为0,编写的时候注意格式照齐!

4、教案中出现汉字部分字体格式为小四宋体。注意页面右上角的页脚部分为Grade** XinCun primary chool,格式为Times New Roman 五号加粗。

四、发送教案的时候统一命名为“**年级**教案”。

教案编写格式要求 篇2

传统教学注重教师“教”的环节,所以教案编写更注重教案的程序化,课堂讲授中只要按照教案的程序一步步地执行下去就行了.而数学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从这些理念可看出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因此教案的编写更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一时代理念.也就是说,传统教案重点在于教学程序的设计,而数学新课程的教案重点在于教学、学习策略的设计.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编写教案,内容至少应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情况与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检测和评估等方面.下面我们就以上因素进行分析,与同行商榷.

1 教学目标之设计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后的落脚点.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说法认识模糊,认为这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的口味所做的一种形式而已,对真实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我们觉得这不仅仅是形式问题,从这里恰恰可以看出一个教师所持有的教学观念.一个只注重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师,他所培养出的学生只会应付各种类型的数学考试,对数学的价值、数学与人类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其今后的就业等问题思考甚少.试想一个人将自己最好的十几年时光花在了数学学习上,到头来只会参加一些考试(一生能有几次考试?),对自己的人生再无其它任何帮助,这到底是数学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平行并列、等同看待,就是要从教学思想深处彻底扭转只注重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观念,真正发挥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另外,数学知识本身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前人经过努力探索而得到的数学结论,这是毫无疑议的数学知识,是结果性的、显性的;二是探求结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也属于数学知识的范畴,是内隐的、依附于显性知识之上的,只有同时占有二者,才能说完整地拥有了数学知识[2].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情意性的目标,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正确的数学观,无疑会对数学学习有动力支持作用,这是人所皆知的.同时,放眼我们的数学教育,它应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珍爱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任务(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任务).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它可以使一个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得到发展,甚至可以使一个人走进科学的殿堂.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使他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这是发展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保持好奇心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来设计,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不但有现实的作用,而且有着长远的意义.

其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数学新课程目标的陈述方式和陈述技术来陈述教学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陈述方式和技术有了新的变化.以往的教学大纲只注重强调“知识与技能”,其目标(即教学要求)都是按结果性要求来陈述的.而课程标准把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方面,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列入了课程目标领域,因此将原来的单一按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改为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方式来进行目标陈述,并分别使用了结果性目标行为动词和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结果性目标行为动词用来刻画可以测定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中的目标,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是什么,如“认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如“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用来刻画思维性的、情感性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即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中的目标,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如“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这种方式指向无须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等.另外从陈述技术来说,教学目标应当是一个陈述句,而不是祈使句,而且动作的发出者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把教学目标陈述为“教师将说明……”、“教给学生……”、“要求学生……”等都是不妥的,规范的目标开头应当是“学生通过……”、“学生应该……”.这样也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相一致.

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归纳、提炼出既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又适应学生要求的教学目标;反过来从教学目标的陈述上也可看出一个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精通程度.

2 教学重难点之设计

教学重点是指贯穿全局、带动局部,在整个教材体系或课题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内容.教学重点的确定最根本的是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有较深刻地认识,从而抓住其思想本质.一节课的重点应该集中、具体,这样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去研究重点,为教学过程的设计指明了方向.重点过于分散或笼统,会制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的实施.另外,在教学重点的陈述上应该做到:用词准确,语句精炼,陈述到位.一般地,是用一个名词短语或一个动宾词组或一个完整的句子陈述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或难于形成的技能,其主要产生于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学生认识水平之间差异最大之处.教师只有在完全把握教学内容和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及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准确估计教学中的难点,并设法突破难点.一般地,难点的可能来源有: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产生难点;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产生难点;知识的不断深化与学生的思维定势之间的矛盾产生难点;知识的综合性与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之间的矛盾产生难点[3].难点的陈述方式和技巧应与教学重点的陈述要求基本一致,有时可能为了说明难点的来源、化解难点的办法,在具体陈述时显得比重点的陈述语句冗长一些,这也属正常.如在课题“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中,教学重点宜陈述为“掌握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几种方法”,教学难点宜陈述为:“理解合情推理,体会逻辑推理的必要性,初步了解证明的逻辑推理步骤”[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例题、习题,这对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是十分重要的.

3 学情分析

传统教案编写对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可有可无.再者,教师也觉得这一环节的内容不好陈述,在实际教案中往往缺少这个环节.数学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为了真正贯彻落实好这一理念,在教案中应当体现出这一点.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状况分析和即将在本节课所要面临的学习任务分析.我们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连续的过程,特别是数学学习更是如此,只有对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知识技能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讲解,该复习的复习,该补充的补充;同时也只有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前后节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有深刻地分析,才能细化分解出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点,这样也便于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细化分解得越透彻越深入,对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采取的措施越得当,相应地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也就有根有据、条理清楚.教师对这个环节陈述的明了程度可以反应出他对本节课的钻研挖掘程度,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钻研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面对新课程,作为一个有理想抱负、有责任心的数学教师应当在这一被人忽视的方面下些功夫.在具体陈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可详可略,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体而不能笼统,要有针对性而不能面面俱到.

4 教学、学习策略之设计

以往的教案在这里就是所谓的教学方法,教师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施教的问题,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简单的理解为施教者与受教者、改造者与被改造者的关系.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学策略的设计往往也就演绎为教学方法,而且陈述也极为简单,诸如讲解法、讲练结合法等.我们说,教学过程既有教师“教”的过程,也有学生“学”的参与,教和学是一对矛盾共同体,是共生共息的,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另外,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课堂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教师课前所作的预设在真实课堂中可能会有偏差,单凭一两种所谓的教学方法是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教师编写教案时应从单纯的考虑教学方法层面上升到教学策略层面上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教学、学习情境之设计.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策略的设计要考虑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思考和产生积极情感的教学、学习情境.

2)学习资源之设计.新课程的教科书只是为了达到课程内容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所编制的一种范本.在“一标多本”的现实下,教科书的编制也不是尽善尽美,学习内容存在跨度、梯度也再所难免.因此,开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内容的各种学习资源(包括各种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本节课所需资源的种类、每种资源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资源的获取方法以及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教学媒体种类繁多,其功能各有所长,选择时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等方面去考虑,遵循“经济、实用、有效”的原则.同时教师应提倡、鼓励学生自己搜寻、查找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习惯.

3)学习活动(方式)之设计.数学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何选择并把这些学习方式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并落实到学习活动中,是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时应考虑的重点问题.

5 教学活动的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艺术程度.我们认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应当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研究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明确问题;实践—应用问题”等环节;同时还应包括生活素材、基本练习、典型例题、能力训练题、实践题等内容.不同的学习主题、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大相径庭,这里不再阐述.

6 教学活动的评估与检测的设计

对教学活动的评估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评测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效果的检测,具有重要的衡量和指导作用;其次,客观科学的评测,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估与检测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围绕教学目标来检测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基本技能形成状态;二是根据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程度与热情来检测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把严谨性和启示性作为检测的重要标准;三是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来肯定或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作为评价重点;四是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来评价和检测学生数学学习能力[4].

根据学科特征,数学教学活动的检测又可分为:一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检测,包括基本概念、式或图的基本性质等.这类检测要渗透在每个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纠正,要求严格不留后患;二是数学基本技能的检测,包括运算能力、判断和辩析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等,这类检测可专项设计小竞赛等活动来进行,要重视对学生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检测;三是数学综合能力的检测,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角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实际中自觉运用数学的意识等,这类检测依赖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的观察分析.显然,对教学活动的检测与传统的考试有着明显区别,我们不能把二者简单等同起来.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3-119.

[2]陈明华,等.数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1-64,106-112.

[3]吕世虎,等.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5-62.

物探类成果报告编写要求及格式 篇3

对于图件要求也不一,如重、磁,一般还需要提供部分转换图件,但材料、平面、剖面图、推断解释图等都是必须的。

五、物探类(重、磁、电)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第一章绪言

1.工作任务及目的任务来源、任务书编号、具体任务,通过工作达到的目的。

2.工区慨况

工区范围、地理坐标及所属行政区划、地形特征等。

3.任务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

简述工作过程、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找矿成果。

第二章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以往地质、物探工作

简述以往开展过的地质及物探工作,分析矿体异常、对找矿有意义的异常和干扰体异常特征。并对其进行可利用性评价。

2.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特征:简述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区域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

矿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矿体地质特征:矿体产出部位、围岩或顶底板、蚀变、矿体形态、矿石特征、品位等。

3.地球物理特征

以往及本次工作取得的物性参数统计结果、物性特征、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第三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1.工作布置

采用的工作方法、比例尺、测网、测线方向、点线号编排等。

2.测地工作

工作所使用的仪器、仪器性能及校验、基线、测线敷设方法及施测技术要求、坐标与高程的引入;质量检查方法、质检点分布、质检率、精度统计结果(点位、高程中误差及相邻点距相对中误差和方向差)等。

3.物探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图示(可按方法分节)

①仪器:观测所用仪器、仪器技术参数指标、仪器检查调节与性能试验等。

②野外工作:野外观测方法、质量检查、误差统计等,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参数选择是否合理有效。

③资料整理:资料整理方法、各项改正(含所用公式)及其改正的误差统计等。

④物性工作:物性标本的采集、测定及质量检查、物性参数的统计等。

⑤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及目的。

⑥图件编绘:基础图件及成果图件的编制方法、比例尺、图件内容、图件的整饰等。

第四章资料的解释推断

1.异常的判识

异常的判识标准、判识的结果、异常编号以及异常总体特征概述。

2.异常的解释推断

分类或逐个异常进行定性、定量解释,包括:异常特征、地质特征、物性参数特征的描述,定性分析引起异常之场源体的地质原因,对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异常,也应进行定量反演。对所有推断的矿致异常进行定量反演并求取场源体埋深、形态、产状、延伸等要素。

对有意义的异常逐一列明定性推断依据、定量反演方法和定性与定量推断的可靠性(精度)的自我评价。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取得主要地质找矿成果;未解决或未肯定的地质问题及原因;方法应用效果分析等。

2.建议物探异常查证具体建议,今后物探工作的建议。

注:附图应包括:

1. 基础成果图:

实际材料图、剖面图、剖面平面图、平面图

2.推断成果图

综合剖面图、综合平面图、建议验证工程布置图

六、地震类报告编写格式

序 言(任务来源、任务书编号、具体任务,通过工作达到的目的。探矿权人,任务完成情况等)

第一章概况

1、交通概况与自然地理

2、勘探范围

3、以往地质勘探工作及评述

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1、地质概况(地层、构造、煤层P2、地球物理特征(表层地震、浅层地震、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

1、试验工作及结论(试验、低速带调查等)

2、测网布置(工程布置等)

3、资料采集方法(观测系统、各参数、数据采集技术标准)

4、野外工作量完成情况及质量评价

5、测量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四章、资料处理与解释

1、资料处理(处理试验及基本流程、叠前处理手段及效果、叠后处理手段及效果、精细的交互速度分析、质量控制、成果剖面质量评述等)

2、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反射波与地质层对比、波追踪对比、断裂构造的确认及煤系形态解释、时深速度转换与标定等)

3、成果图件编制(主要目的层To等时线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地震地质时间剖面图)

第五章地震勘探的工作成果

1、煤系地层起伏形态

2、断层控制(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及相互关系、断点与断层的评价标准、断点组合及断层控制程度、断裂构造详述)

第六章结论

1、地震勘探成果评价

2、存在问题及建议

附表

断层控制情况一览表

设计与完成工程量一览表

地震测线测量成果表

利用钻孔一览表

七、测井类报告编写格式

(一)单孔解释成果说明书编写内容格式

一、序言

1、项目来源、工作目的地

2、钻孔情况(孔名、性质、位置、目的煤层、孔深及层位、套管程序、井液性质(密度、电阻率、温度)等一般性内容。

二、测井施工情况

1、地质任务、作业依据

2、施工日期(历次)

3、仪器测试与标定(室内、井场)

4、测井情况(设计完成,增、减测井内容及原因)

5、测井数据采集方法、测井程序

6、测井项目及曲线质量

7、完成测井工作量及质量

三、测井资料数据处理、综合解释

1、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2、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和预处理

3、测井解释模型的选择

4、测井处理软件、处理程序及主要解释参数选择

5、煤岩层的定性、定厚解释

6、综合解释成果

四、工程、水文及其它测井概况

分别详述井斜、井径、井温、水文测井、其它测井情况。

煤层气钻孔增加井身质量、固井等方面的评述

五、结论及建议

1、完成任务情况及成果

2、存在问题及建议

附图:钻孔测井综合成果图(1:500或1:200);

钻孔煤层综合测井曲线图(1:50)

钻孔测井曲线图(综合解释中未能放置的其它曲线,1:500或1:200)钻孔地层岩石强度参数曲线图

其它有关的图件

附表:井场原始数据记录薄

测井成果薄

其它相关表格

(二)煤田测井报告编写内容格式

一、概况

1、项目来源、工作目的地

2、工作任务(地质任务、勘查区范围、作业依据等)

3、勘查区位置胶自然地理条件

4、以往地球物理测井工作评价

5、本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完成的地质任务情况,工程量及质量评述)

二、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1、勘查区基本地质概况(地层、构造、岩浆岩、水文、工程、环境及煤层、煤层气等特征)

2、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提出完成地质任务的依据)

三、工作方法及测井仪器

1、使用测井仪器情况(型号、设备类型、仪器刻度、测试方法及精度)

2、试验情况(试验目的、试验孔数量、孔位及试验内容)

3、技术参数指标(采用的方法技术、参数、技术指标等)

四、资料处理和解释

1、资料处理情况(处理目的、思路、内容、方案及流程)

2、资料解释情况(解释方法、技术、依据、原则)

五、地质成果

详细说明岩、煤层对比、构造、沉积环境、开采技术条件、煤层气及其它有益矿产等的地质应用成果。

六、结论和建议

1、地质任务完成情况、解释精度评价

2、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和建议

附图:钻孔测井综合成果图(1:500或1:200);

地层物性综合柱状图;

煤、岩层曲线对比度图(1:50);

复杂结构煤层对比图(1:50)

测井设计要求的平面等值线图;

其它相关图件

附表:测井工程量、质量汇总表

煤层解释成果及综合利用表

断层解释成果表;

测井解释成果与其它方法结果对照表; 井斜测量及换算成果表;

教案编写格式要求 篇4

一、封面:

建议项目名称:

主要建议人(不超过5人):姓名、年龄、职称、单位

推荐项目首席科学家(应为建议人之一):

姓名、年龄、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传真

推荐部门:

建议书提交日期:

二、项目摘要(1000字):

主要论述项目所面向的国家需求、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及课题设置。项目摘要以文本格式单独制成1个文件。录入格式:建议项目名称,主要建议人姓名(不超过5人)、建议首席科学家姓名、年龄、单位,经费预算金额,摘要正文。

三、建议书正文(两万字左右,以文本格式单独制成1个文件)

1.立项依据

包括所面向的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项目研究的科学意义、可能的突破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的解决可能作出的贡献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包括国内相关领域的工作基础,国际上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在相关领域研究取得突破的机遇等。

3.总体目标、五年目标

针对国家经济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说明项目在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预期取得的突破,研究工作的进展程度,对这些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和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整体研究水平等所作出的贡献等。要求有较为具体的量化指标。

4.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详细阐述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科学内涵。主要研究内容要围绕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有系统性,形成有机的整体,进行详细阐述。

5.总体研究方案

结合主要研究内容阐述学术思路、技术途径、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的创新点与特色、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的组织方式等。

6.课题设置

说明课题设置的思路、各课题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与项目总体目标的关系。具体说明各课题的名称、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骨干和经费比例等。不能明确承担队伍、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竞争择优的课题需明确提出,且说明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经费安排和竞争择优的方式。鼓励项目立项后竞争择优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和队伍。

特别注意: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必须详细、具体叙述,注意课题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选择突破点,研究重点明确。主要学术骨干人数要适当,以避免项目组织实施中队伍规模过大。

7.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说明实施研究工作已具备研究工作基础、人员、设备条件,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八五”和“九五”期间相关国家科技计划如攻关计划、863计划、攀登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中获得经费情况,取得的工作进展及在国内、国际上的水平等。

8.研究队伍

内容包括:建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工作简历、学术水平和组织能力,研究队伍的规模,主

要优势单位和主要学术骨干、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概况,建议首席科学家和主要学术带头人业绩等(含“八五”和“九五”主持的各类国家研究项目(二级课题以上)名称、资助经费、起止时间,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情况,近五年中发表的相关研究领域代表性论文(不超过5篇)、专著目录等。

在项目的组织中应特别注意参加研究的队伍规模适度,保证全时人均资助强度在10万元/人年以上。

9.经费预算

四步探究教学法教案编写格式 篇5

一、知识:

提供具体的知识点

二、方法:

学生应学会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表述要具体、简洁、明了。

三、情感:

本节课应让学生体验认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原则上只围绕一点来说,并且,表述要具体、简洁、明了。

【以上,体现一课一主题,一课一灵魂,强调针对性,目标要具体明了,段首空两格。】 学习重点(黑体加粗,小四号,顶格)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黑体加粗,小四号,顶格)教具(黑体加粗,小四号,顶格)教学流程(黑体加粗,小四号,顶格)【创设情境 点燃激情】

围绕教学目标,重在提示有效的导课角度,或从知识目标角度复习提问;或从方法目标角度梳理归纳;或从情感角度联系生活实际等。要求简单明了,时间原则上控制在3分钟以内。【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本课知识体系(黑体加粗,小四号,顶格)板书设计(黑体加粗,小四号,顶格)

教学反思(黑体加粗,小四号,顶格,下面留一定量的空白)

【注意】

1、正文用字:宋体,小四号,行距1.25

2、编审署名(1)(本教案编审:姓名,单位)(2)位置:教案最后,右下角

四步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点燃激情

这是四步探究教学的前奏曲,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础性准备。前奏曲的演奏可以有多种方式,但至少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大纲要求的各知识点应掌握的程度,结合课型及学科特点,进行定向设疑,为创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境提供方向和依据。

②民主情境的准备与营造。在上课前,教师就要认真详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突破口,精心准备,营造民主的、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这样孩子们都有一种探究新知识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力。为四步探究的成功,提供充分的情境保证。

2、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提示学习目标(辅助环节1)

【操作】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时间】 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意义】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出示的目标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表述,鼓励用“学会”、“记住”、“能够”、“会运用”等词语,切忌大而空的语言。

【注意点】

①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拨高要求。②要有针对性,表述具体,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坚决要避免空洞语言。

③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问题(或默看,或朗读),指导学生边看边思考、记忆。

(2)指导学生自学(辅助环节2)

【操作】 课前制作好的投影(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小黑板)让学生看。

【时间】 约2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意义】

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②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注意点】 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四个明确:

①明确学习时间。

②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③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干好,就怎样干。自学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④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操作】 学生自学、操作,教师巡视。

【时间】 约5—8分钟。

【目的】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意义】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注意点】

①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

②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及时发现学生自学中的困惑,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③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3、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操作】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可以和同桌及前后桌同学讨论。开展小组合作,班级有固定的学习小组,每个成员将自己的问题向小组提出,小组讨论解决,最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时间】 约10—15分钟。

【目的】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 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即使教学参考书上规定再重点的内容也无须再讲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每组提出问题的汇总就是学生心中的疑惑,尽管教师的教案上没写,也要给学生解决了。

【注意点】

①小组讨论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可进行轮换。②小组成员要人人有问题,这样做能够照顾到程度稍差的同学。

③教师与学生互动解决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时间不易过长,精讲点拨。④引导学生归纳,学会概括与运用。

【说明】 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了;又可避免因一二个学生不会在一个问题上纠緾而耽误其他学生时间。广泛推行一种“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

4、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这一环节,达标的意思并非都是出题考学生,可以随着教学的进程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考查,也可集中考查。【操作】

进行完一项内容进行提问,或找学生上黑板演示,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桌互相监督检查等,落实达标要求。

将本节内容进行完,集中进行提问、板演、竞赛等,检查学生完成目标情况。

学生能够完成目标,称谓达标;大多数完不成任务,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找出学生没学会的原因,及时进行矫正,直到学生明白。课后还要进行跟踪。【时间】 不少于10分钟。

【目的】 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意义】

①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

②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注意点】

①课堂达标是不是随意命制的,要紧扣目标,还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②课堂达标题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就感。

③学生没学会的题要及时矫正,课后还要对当堂没达标通过矫正后学会的学生进行跟踪。

5、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不拘一格,是学生在学会教材内容后的拓展延伸。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有多种,是为优秀学生吃饱准备的加餐,是满足有个性特长学生发展的需求,也是为教师调整课堂时间与内容准备的缓冲地段。

【时间】 3—5分钟。【目的】准确联系实际,迁移知识方法,巩固当堂所学,适当进行拓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意义】 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注意点】

①教师要巧妙设计联系实际的切入点,问题情景应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让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自然形成。

GMP文件编写的要求 篇6

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人员是关键[1]。文件作为GMP中的“软件”,是GMP质量管理体系的保证,文件的规范化管理是药品生产过程规范化管理的前提。

1 GMP文件定义与范围

定义:GMP文件是指一切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全过程使用的书面标准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结果的记录。药品制造的全过程均依文件形式来体现。

范围: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确认与验证、操作规程、记录等。

2文件管理的目的

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提供唯一书面标准,避免语言上的差错与误解而造成事故,以保证每批药品的质量尽可能与注册工艺预先设计的质量一致。任何活动均有文字记录可查,便于追溯,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2]。

3文件管理流程

在GMP文件制定过程,文件标头填写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修订时间尤为重要。GMP文件制定流程如下:文件制定(会审修改)→审核→批准生效→分发培训→文件失效→文件存档→定期回顾。

3.1文件制定

由使用部门的相关人员起草建立、制定新文件或对已有文件进行定期更新。

3.2文件审核

3.2.1格式审核

由使用部门的文件管理人员对照已规定的文件标准格式检查相应的字符字号、页眉、页脚和内容。

3.2.2内容审核

由使用部门的技术负责人或管理负责人从法规、 技术、质量和管理方面确认文件内容。

3.3批准生效

文件经过批准后即生效,政策类文件由公司最高管理层负责批准,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确认与验证等指导类文件由质量负责人批准或生产负责人批准,操作规程和辅助记录由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批准; 原版空白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由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和批准。

3.4分发、培训

在文件批准生效后立即发放,文件分发填写发放记录。采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填写相应培训记录,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如遇相关人员出差或请假等情况,在恢复上岗前进行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3.5文件失效

不能同时有2个版本的文件在工作现场出现。已有文件失效后应立即撤销,防止错误使用失效版本的文件。

3.6文件存档

(1)记录填写要字迹清晰、内容正确、数据完整、及时记录,不得任意涂改或撕毁。记录能真实详细反映生产运行状况和人员工作情况,用于生产过程的回顾和追踪批生产历史;记录是进行年度质量回顾、趋势分析的重要依据,是文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体现企业执行GMP的实际情况。

(2)对于每批药品的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药品放行审核记录、批销售记录等,与本批产品有关的记录由质量管理部门按规定对文件进行保存和归档,保存至有效期后一年销毁。对于质量标准、 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与验证、变更控制、偏差处理、人员培训等重要文件,在GMP要求长期保存并由质量管理部门按规定对文件进行保存和归档,专人妥善管理,借阅时登记。

3.7定期回顾

文件定期回顾规定时限为1年,检查文件内容是否适用于最新法规或质量标准。

3.7.1审核

所有GMP相关文件均由质量管理部门参与审核, 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操作规程、确认与验证等指导文件以及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共同审核。

3.7.2文件更新

除定期回顾外,政策类文件由质量部门依据政策新的标准要求及时修订;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确认与验证等指导文件由质量负责人或生产负责人根据变更政策、注册要求、更新法规或新的客户需求随时进行修订;操作规程和辅助记录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确认与验证的情况随时进行修订;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根据确认与验证情况随时进行修订。

4文件编制原则

4.1文件格式要求

(1)文件文字用语规范、标题明确、内容确切易懂, 编写顺序合理,便于与其他文件区分。

(2)文件内容要依据国家医药行业有关法律法规、 GMP、中国药典的要求制定。

(3)文件要内容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4)各类文件具有统一性,便于识别其类别和文件查找的系统编码。文件表头、术语、符号、代号、尺寸、打印字体、格式统一,文件与文件之间相关内容衔接一致。

(5)对需填写有关数据的文件和记录,在文件格式设计时注意留足填写空间,便于填写内容。

(6)文件的制订、审核、批准责任人均应在文件上签字,以保证文件的严肃与准确性,文件按要求统一使用打印本,以防出错。

(7)文件中各种工艺技术参数的计量单位,按国家规定采用国际计量单位。

(8)原辅料、中药材、成品名称采用中国药典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法定名,适当附注商品名或其他通用别名。

(9)文件应具有改进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健全文件系统,定期对文件进行复审、修订。

(10)文件格式为目的、范围、职责、术语定义、内容等。

4.2文件编码要求

(1)系统性:统一分类和编码,指定专人按照文件系统负责建立编码系统,同时进行记录。

(2)准确性:文件与编码一一对应,一文一码,一旦文件撤销,此文件编码随之作废,不再使用。

(3)可追踪性:制订编码系统规定时,应能保证文件根据编码系统的规定文件编码,能任意调出文件,能随时查询文件变更的历史并具有可追踪性。

(4)识别性:制定编码系统规定时,其编码能便于识别文件的文本和类别。

(5)稳定性:文件编码系统确定后,不可轻易变动, 防止造成文件管理的混乱。

(6)相关一致性:文件一旦经过修订,必须给予所修订文件新的编码,同时对其相关文件中出现的该文件编码进行修订。

(7)发展性:制订编码系统规定时,要考虑企业将来的发展及管理手段的改进。

4.3记录编制要求

(1)一致性:记录的内容与工艺规程标准、岗位操作规程编制相一致,关键的生产工艺控制数据能在记录中体现出来。

(2)合理性:根据填写数据的字符长度预留足够位置,根据操作程序的先后安排填写数据。

(3)负责性:每项操作操作人、复核人均应签注姓名和日期。生产和检验设备仪器自动打印记录,图谱和曲线图等应标明产品或样品名称、批号和设备仪器信息;质量部门负责电子备份记录。

(4)明示性:生产管理的标准文件、质量管理的标准文件、操作的标准文件与记录相关联。

5文件编码方法

编码由文件分类标准代码、文件属类代号、文件所在类别项下编号、文件版本号、文件所需记录编号组成,各部分中间用“—”隔开。文件编码方法如下:

5.1文件分类标准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

SMP:标准管理规程;

SOP:标准操作规程;

TS:技术标准。

5.2 SMP/SOP文件的属类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01:机构与人员;

02:厂房与设施;

03:设备;

04:物料与产品;

05:确认与验证;

06:文件管理;

07:生产管理;

08: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09: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

10:产品发运与召回;

11:自检。

5.3文件所在类别项下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编号包括000~999,位数不够时可按需增加为0 000~9 999。

5.4文件版本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新订文件版本号为00,修订版本号从01开始,后续更新。

举例:完整的SM(O)P文件编码格式如图1所示。

如:SMP-05-009-00表示新订的“确认与验证”文件的第9个管理文件。

5.5文件所需记录编码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记录编号按顺序依次排列为a、b、c等。

举例:完整的SOP文件记录编码格式如图2所示。

如:S0P-07-009-00-a表示新订的生产管理操作第9个文件所使用的记录编码。

6文件保密

文件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涉及到商业机密和生产机密[3]。电子版全套文件应保存在质量部门电脑加密保管,管理规程、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确认与验证方案及报告等核心文件,在QA监督下打印复印所需的份数,登记打印记录。对打印过程、使用过程破损污染的文件应及时上交,换取新印制的文件,并填写更换台账记录备查。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批生产记录应由各部门负责人加锁保管,严禁带离工作岗位, 并建立记录领用发放台账的记录备查。 (下转第16页)

7结语

技能课教案编写具体要求 篇7

实训教案编写的具体要求

一、教案编写要求

教案编写要从教学目的、任务着眼,从教学的特点出发。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的明确,要求适当。教案设计做到教学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合理,这样的教案才能对课堂教学活动起到指导作用。

二、教案内容要求

教师必须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分析教法的基础上,备学生、备教材、备课题,根据授课计划编写教案。教案以一个课题为单元编写,教学进度与计划相符。

(一)、教案正页

每个小课题一个教案,要求正页填写完整

教案正页的内容主要包括课次(序号)、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编写要求如下:

1、序号:按教学顺序编排,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每一个教案编一个序号。

2、章节:要写明第几章第几节及章节标题。

3、课题:即本次课教学内容的标题,按授课课题名称填写。

4、教具:指实际所用教学用具的名称,如具体的挂图或表格、仪器、模型、标本、实物的名称。

5、课堂类型:可分为理论课、实训课、一体化课、实验课四种类型。

6、授课时数:实训课、一体化课教案按课题编写,最多不超过30学时,要分开注明讲课课时数和实训课时数。

7、教学目的:要求目的要明确,层次要分明。

8、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是相对而言的。每次课的教学内容都有相对比较重要和较难之处,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及教学的难易程度确定重点和难点。(有时重点不一定是难点,有时是一致的。)

9、教学内容:按授课的先后顺序注明本次课内容各部分的小标题。

10、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等综合因素来选择。(如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等。)

11、课后分析:课后分析是教师对教案实施后的教学成败的分析。主要是对教学过程重难点的讲述,实训实习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提示,如何避免和解决的方法等。

(二)、教案内页

内页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为线索,制定实训活动的安排、设备使用、分组练习、现场记录、学生课题检测等方面做出说明。1.一体化教案、实训课教案内页格式

第一项:课题名称

第二项: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场地、设备、工、量、刃具、材料等)第三项:复习引导的内容,(要求简洁明确)

第四项:课题所需的相关知识(要求要点明确、难点突出)

第五项:实训的分组练习情况(包括设备使用情况)

第六项:实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突出重点,简明扼要)第七项:总结(在本课题结束后填写)第八项:每天填写一张实训授课日志 2.实训授课日志附页要求

每天填写一张实习日志附页,记录当天课堂组织、学生练习、设备使用情况,当天练习结束后,要根据当天的实训情况写出小结及改进办法,一并附到教案后边。

3.学生课题练习记录要求

专业实训课教案编写要求 篇8

1、教案

(1)课题:用来表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提要(题目)。

(2)学习目的:表示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所达到的目的要求。

(3)已具备的相关知识:学习本节课学生应具备或已具备的相关知识。

(4)时间分配:根据授课内容对本节课的时间采取分阶段合理的划分。

(5)出处索引:写出本节课适用的教材或资料的题目:

(6)辅助教材:多媒体课件或模具、模型等:

(7)材料:模具、模型等:

(8)注释:写出以上科目包括不了的内容:

(9)制定者:表上备教案者的姓名。

(10)日期:写出年、月、日。

(11)页数:写明第几页。

(12)专业:兽医专业、农牧专业、农机技工等。

(13)周次:写明科目和时间。例:专业理论2、8、1.专业理论是科目,“2”是指第2学期,“8”是指第8周,“1”是指星期一。

(14)学年:写上第几学年。例:“2”既第2学年。

2、提示

其作用是时刻提醒教师在辅导学生实训的每一时间段内和实训的每一细节中所应注意的问题。附参考教案为例。

3、练习活页(本活页较重要)

学生通过使用练习活页,加深对所学实习的设备各部分名称或操作过程的理解,准备两套,一套教师用,有答案;另一套学生练习用。练习活页最好是在课堂上师生讨论完成。

4、资料活页

主要给学生补充课本以外的资料。目的除课本以外的知识外,给学生增加一些必要的辅助教材,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展知识面。

5、黑板图表

本节课黑板板书的内容。

注:以上内容:

1、2、条在教案中必须具备;

教案编写格式要求 篇9

一、格式。

题目“”教学设计 作者地址邮编 教学内容

××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册第页。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以上步骤都不加冒号,内文另起一行。)

二、序号的使用。(主要用于教学环节和步骤)

一、(一)1.(1)①

a b

三、编写要求。(请作者根据主题撰写设计稿件)

(一)主题:

05年5、6、7-8(合刊)期:探究性学习。05年9、10期:合作学习。05年11、12期:自主学习。

(二)具体要求:

1.一个设计字数限制在3600以内,最好提前2-3个月的教学进度,主要以人教版为基准,也欢迎其他版本,注意内容要与人教版的课题尽量相同。2.对话部分不用引号和序号。(参见范例)

3.师生对话部分如连续发生,分别在后面添加序码。如:生1,生2„„.4.教学步骤一定要概括出来,不要用教师提问来表达。如:(1.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这类分数的共同特点是分母相同,不同点是什么呢?)

5.对话和教学过程中的描述部分要用楷体加括号以示区分。(参见范例)。6.标点:(1)文章中一、二、三、等序号的标题后面不加标点,而阿拉伯数字后面的标题一律要添加标点。(2)破折号用“——”;(3)请在全角状态下录入。(参见范例)

四、其他 1.说明:《教案教例》系国家级杂志(出版刊号ISSN 1673-0003),于2004年9月创刊,每月一期、16开本,由江西人民出版社面向全国发行的正规杂志。稿酬50元/千字。2.联系方式:

编辑田心的QQ:283403550。主要负责栏目:(4-5年级的设计,1-6年级的作业,宽频及案例)

E-mail:jiaoanjiaoli@126.com。

详情可浏览:http:///(4)编辑部地址:四川成都大安东路61号太升大厦10楼A座。电话:028-86911132邮编:610017 真诚期待您的来稿。

范例一“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夏永瑞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143—144页。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基于两点: 第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操作去探索研究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特性,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自主与合作探索的过程,获取知识与技能,并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得到发扬,学生群体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等。

2.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3.让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并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4.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

学具袋(中央教科所研制),自制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下面的角是什么角?(屏幕显示如下三个角)

师:同学们都知道,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并且它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现在我们分别在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得到两条线段,再将这两点连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把多余的线擦去(教师一边说一边屏幕显示这一过程)。请看,现在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同学们能用学具袋中的三根小棒做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让学生试做,展示。)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请看屏幕。(屏幕上显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并闪动三角形的边,让学生感知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回答)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重点探索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性?三角形还可分为哪些种类等数学问题。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分类)

二、新授

1.探究三角形的意义。(1)探究。

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同桌互相检查,摆的是不是三角形。教师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形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讨论回答老师选出的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1)(2)

(3)图(1)是三角形;图(2)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没有围起来(如果学生说没有一根挨一根或互相连起来,教师将其引导过来);图(3)不是三角形。(2)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在判定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了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

(板书:三条线段、围成)

师:那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

(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进行概括,屏幕显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小组研究:三角形的特征。(1)小组探究。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三角形虽然颜色形状大小都不完全一样,但这些三角形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研究: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研究。)(2)交流。

小组汇报。学生说,教师介绍边、顶点的定义。(屏幕显示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屏幕显示: 顶点

边角边 角角 顶点顶点 边

逐一闪动边、角、顶点)教师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师指出,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3.小组探究:三角形分类(按角的特征)。(1)小组探究。

师:三角形的形状也不都相同,可以根据三角形的特征把三角形分成不同的类别。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研究以下问题: 第一、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特点?

第二、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可以把三角形分为哪几类?(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主持下互相合作,共同探究。)(2)交流。

小组汇报:三角形的角有以下特点,三角形的三个角中只可能有一个钝角或一个直角,而且至少有两个锐角;三个角一个角大了,另两个角就小了。师:你们组是怎么分的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显示。)

(屏幕显示:根据角的特点把下面的三角形分成三类,摆在方框内。随着学生回答,屏幕显示下表

师:三角形按角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类:(屏幕显示)

4.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1)屏幕显示电线杆、自行车等实物图,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师: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我们先来做个实验。(让学生拿出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学具,分别向两边拉或往中间推,让学生观察。)

师:你发现了什么?(四边形的形状变了,而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

(2)操作。同桌分工合作。

①用4根小棒(长短两两相等)搭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得出:这样的4根小棒,可以搭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②用3根小棒(2根长度之和大于第3根)搭一个三角形。通过操作,得出:这样的3根小棒只能搭出同样的三角形。

师:虽然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短固定,但形状不能固定,易变形;而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短固定了,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固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重要特征——稳定性。(板书:稳定性)

(3)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屏幕显示:木工小组的同学在修理桌椅时,常常在桌椅下边斜着钉一根木条。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图形中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在钉子板上分别围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3.下例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2)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3)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4)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4.游戏。

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用纸挡住两个角,让学生根据露在外面的一个角,猜一猜这个三角形属于哪种三角形。

(1)第一题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教师拿出一看,果真是直角三角形。

(2)第二题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

(3)当第三题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也随口回答是钝角三角形。教师第一次掀开纸让学生看到钝角三角形,第二次看到直角三角形,第三次看到锐角三角形。接着,组织学生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师: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范例二 “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 密士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94~97页。教学设想

学生在第七册已借助直观图,学习过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和比较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大小,有了比较分数大小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对比较方法的进一步深化和归纳。教材通过两个例题,采用借助图形直观比较和联系分数单位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没有因循教材的呈现方式,而是以活动促研究,让学生在折纸中产生一个个分数,然后针对这些分数由他们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而引导他们对众多的分数进行分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应用。3.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每生各一张,大小相同)、卡片(写有法则)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折 一 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分数的问题。每个同学都有一张相同大小的圆形纸片。对折一次或几次,然后把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写出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数,并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师:把写出的分数贴到黑板上。

师:有没有一样的分数?一样的只保留一个。师:看到这么多的分数,你想研究什么?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课题)

生操作并小组内说一说。生操作。生操作。

生1:我想研究怎样求它们的和? 生2:我想研究怎样求它们的积? 生3:我想知道它们哪个大,哪个小? 生4:„„

在折纸活动中得到分数,产生要研究的资源。

由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分 一 分

师:怎样研究呢?让我们先来观察这些分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小组内说一说。师:在比较大小时,我们可以怎样做? 师:可以分为几类?

生:它们有的分母相同,有的分子相同,有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生:可以先分类。生分一分。

引导学生理清头绪,让学生明白在遇到糟杂的问题时要分类处理。

比 一 比

1.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这类分数的共同特点是分母相同,不同点是什么呢?

师:分母相同,分子大小不同,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各小组针对这一问题开展讨论。

师:以上这些,都证明了一个什么观点?(出示卡片)2.分子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那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师:和分母有什么关系呢?先猜猜。

师:哪种观点正确呢?小组讨论,提出你们的看法和理由。师:这说明,“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这一猜想是正确的。(出示卡片)3.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师:这类分数怎样比较呢?小组讨论。师:同学们的这些想法和方法都各有特点。关于“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在以后的章节我们还要专门研究。

生:分子大小不同。(生讨论后汇报)生1:我们组认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与分子有关系,分子大的分数就大。比如3/4和2/4,他们平均分的份数一样,3/4取了3份,2/4取了2份,显然3份比2份多。

生2:我们组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我们是这样想的,3/4和2/4的分数单位都是1/4,3/4里有3个1/4,2/4里有2个1/4,3个比2个多。

生3:我们也同意,但我们是从图上直接看出的,3/4就是比2/4多,5/8就是比7/8少。生: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齐读)生:分母。

生提出两种观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我们认为后一种正确。从图上看,1/2比1/4大,3/4比3/8大,而2比4小,4比8小。

生2:我们也是这么认为。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生3:同意他们的观点,举个例子,一些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到的就比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到的多。生4:„„(生齐读)(讨论后汇报)

生1:如果能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数,再比较大小就好了。生2:如果能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也行。

引导学生找出同组分数的异同点。

通过讨论,从多角度明确比较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对结论先进行猜测,然后小组辨析,做出判断,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渗透“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体现了知识的完整性,同时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提供了空间。

做 一 做

1.教材“练习二十”第1题。2.教材94、95页“做一做”。3.括号里可以填哪些分数?()〈

4/7 〈()

生做一做。

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

评 一 评

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小组内说一说。师:在学习中,你的表现怎样?小组内说一说,再评一评。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你们提出的其他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继续研究。

生说一说。生评一评。

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得失。

上一篇:工业项目审批程序下一篇:电影美丽人生英语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