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共8篇)
一、职业纪律:
1、严禁保安员执勤着装不整齐,不按规定着装佩带不全。
2、严禁保安员当班时看阅书报小说,玩游戏机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严禁保安员值班时打瞌睡或聚众聊天嬉闹。
4、严禁饮酒执勤或在客人面前及客房区域吸烟。
5、严禁交接班不清楚,未经主管批准,私自请人顶班,私自留宿他人。
6、严禁非法扣留他人证件及物品或接受客人的钱物。
7、严禁在突发事件,紧急情况中临阵脱逃或视之不理。
8、严禁保安员之间,坚守自盗,以权谋私,向客人收取费用。
9、严禁违反保安器材、消防器材的操作规定或转借。
10、严禁无故不参与保安会议培训学习训练及集体活动。
11、严禁拉帮结派、搞不团结、顶撞上级。
12、严禁未经批准缺勤和擅离岗位或请假不按时归队。
13、严禁私自运用酒店财产物品。
14、严禁招惹或教唆他人参与社会聚众打架、斗殴、抢劫等违法活动。
15、严禁泄露酒店及保安机密。
16、严禁隐瞒不向上级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规范用语: 您好、请进、请讲、请稍等、请您出示证件、请您把车停好、请您登记、请问您找谁、抱歉、对不起、谢谢、再见等。
三、岗位规范:
(一)门卫
1、按时到岗,交接后换岗,坚守岗位不脱岗。保持个人仪表整洁,门岗周围环境清洁。
2、注意观察人员进出情况,发现疑点应当及时询问,阻止小商小贩进入酒店乱设摊。
3、对进出酒店的各类车辆进行有效疏导,保持出入口的整洁和畅通。(二)巡逻
1、按规定时间、路线巡逻,多看、多听、多问,发现疑点追查到底并及时报告和记录。发现匪警、火警等警情立即报警和报告酒店负责人,并协助做好处理工作。
2、对酒店设置的消火栓箱、雨水井盖、安全警示标志等涉及公共安全的设施、设备进行巡查发现缺失、损坏或不能正常使用等应及时报告并记录。
3、发现客人有违法犯罪迹象的行为,要予以劝阻、制止;对劝阻、制止无效的,要及时报告酒店值班人员,有必要可报警处理。(三)监控
1、坚守岗位,不间断注视监视屏及控制柜的运行状况,记录准确和完整。发现火警报警、探头等监控设备故障,要及时报告值班主管采取措施消除故障,保持正常使用。
2、按规定保存监控录相、设备运行、排除异常情况等记录。
3、发现异常情况或匪警、火警等警情立即报警,同时报告酒店负责人和相关处警单位,并监控处理过程。
(四)车管
1、正确引导酒店内车辆行驶和停放,对违反车辆停放规定的客人进行劝导并协助整改。
2、保持车库、停车场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消防器材完好有效。发现车辆门窗未关,漏油、漏水等情况及时通知车主,对漏油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好防范措施。
3、按规定或收费标准收取外来车辆停放费用,出具正规票据,不准乱收费。
保安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保安员的管理,提高保安服务质量,促进保安工作的建康发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保安员的职责和任务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履行保安服务,维护厂区的治安秩序,第三条
保安员应接受当地公安部门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在其指导下开展工作,对保安员负有日常管理教育的责任。
二、保安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条
保安员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1、保安员按照合同依法维护厂区治安秩序和保护员工生命、厂区财产的安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和阻挠。
2、执行任务的保安员发现违法犯罪分子,有权利制止、抓获并扭送公安机关。在遇有暴力反抗并危及保安人员安全时,保安员依法有权使用规定的防卫器械进行自卫,但应以制服对方为限。
3、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第五条
保安人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政策,维护厂区的治安秩序,保护厂区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2、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严格履行保安职责。
3、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作风正派、文明执勤,严格依法办事,不得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包庇纵容坏人,不得滥用职权。
4、法律规定的其它义务。
三、管理与监督
第六条
管理工作既是行政工作,又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工作。它贯穿于保安员执勤训练,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加强保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部门领导和分管副总必须加强对管理教育工作的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对保安员的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第七条
坚持从严治队的方针。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赏罚分明,保证规章制度具体贯彻落实。培养优良作风,防止事故,巩固提高保安人员的战斗力。
第八条
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激发保安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凝聚力。提高政治觉悟,坚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国家法律、法令,认真执行保安人员守则,增强法制观念,大力提倡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九条
教育所属保安人员,认真熟记和履行职责,精通本职业务。班长要熟悉所属人员的基本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发动群众共同搞好管理工作。
第十条
讲究领导艺术,注意管理方法,坚持疏导方针。因人施教,因势利导,待人平等,处事公道,严格管理。循循善诱,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施科学管理。
第十一条
搞好批评教育,定期进行作风整顿;坚持训管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把纪律作风贯穿到教育训练、日常生活和完成各项任务中去。从大处着眼,点滴入手,常抓不懈。使保安队伍养成令行禁止、整齐划
一、遵章守纪、奋发向上的优良作风。
四、职业纪律
1、严禁保安员执勤着装不整齐,不按规定着装,佩带不全。
2、严禁保安员当班时看阅书报小说,玩游戏机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严禁保安员值班时打瞌睡或聚众聊天嬉闹。
4、严禁饮酒执勤。
5、严禁交接班不清楚未经主管批准私自请人顶班,私自留宿他人。
6、严禁非法扣留他人证件及物品或接受他人的钱物。
7、严禁在突发事件,紧急情况中临阵脱逃或视之不理。
8、严禁违反保安器材、消防器材的操作规定或转借。
9、严禁无故不参与保安会议培训,学习训练及集体活动。
10、严禁拉帮结派、搞不团结、顶撞上级。
11、严禁未经批准缺勤和擅离岗位或请假不按时归队。
12、严禁招惹或教唆他人参与社会聚众打架、斗殴、抢劫等违法活动。
13、严禁隐瞒不向上级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可能造成的后果。
保安岗位责任制
第一条 带头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利益,保护公司正常生产及员工安全。
第二条 门卫乃公司对外接待的窗口,门卫人员应特别注重自身形象,待人接物做到文明礼貌,工作场地保持清爽、整洁。
第三条 一切外来机动车辆出厂门,要主动接受检查,凡未做到者,门卫有权处以50元以上罚款。
第四条 上班时间概不会客,如有特殊情况,门卫负责请示,批准后可在门卫接待室会客,但时间不宜过长。
第五条 监督员工上、下班打卡,决不允许替他人打卡。如发现,门卫必须立即制止并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公司将处以10-50元罚款,员工外出必须经本部门领导签字,凭出门证或假条出门联方可出厂。
第六条 门卫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坚守工作岗位,按时锁门、开门,每晚巡视厂区不得少于三次,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第七条 密切关注车间上、下班人员动态,对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如:在车间吸烟、将不良品扔出窗外、上班时间打架闹事、吃东西、乱扔烟头、果皮、纸屑等)应立即制止,并上报公司领导处理。第八条 严禁无关人员在门卫室逗留和闲聊。
英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分为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两种岗位, 校长等管理岗位不是单独的岗系, 而是教师岗系中的一种。一线教师岗位设有普通教师 (Main Scale Teacher) 、经验教师 (Post-threshold Teacher) 、卓越教师 (Excellent Teacher) 和高技能教师 (Advanced Skills Teacher) 四个职级;学校领导岗位设有校长助理 (Assistant Head Teacher) 、副校长、 (Deputy Head teacher) 和校长 (Head teacher) 三个职级。教师可在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两种岗位之间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通道, 两种岗位晋升通道互相融通。这种岗位设置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发展标准的基础上, 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激励和保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合格教师标准到90年代末引入经验教师、高技能教师及校长专业标准, 英国政府和教育部门不断探索通过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通道, 延伸教师岗级设置, 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策略。
以教师岗位设置为例, 最早出现的教师职级是合格教师, 于1989年随着合格教师标准和实习教师标准的建立而出现。合格教师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所有公立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 后经2002年、2005年两次修订, 最终在2007年成为教师薪水支付和职位升迁的依据。其他教师职级则出现在1997年以后, 最早完整描述中小学教师职级发展通道的是1998年的《教师:变迁中迎接挑战》 (Teachers: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change) 教育绿皮书, 该绿皮书强调要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将教师专业发展确定为:取得合格教师资格 (Qualified Teacher Status) , 进入入职期 (induction) , 申请经验教师评估 (threshold assessment) , 取得高技能教师资格, 获得校长资格等五个阶梯。2005年到2006年, 学校培训与发展署 (Th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gency for Schools, TDA) 进一步将中小学教师各职级的专业标准整合成一个连贯的 (coherence) 评估框架。2007年后, 英国这些标准才真正用于教师职级管理, 成为教师薪酬支付和职级晋升的依据。英国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管理有五个特点。
1. 岗位设置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原则, 无编制限制
英国中小学一线教师岗位设置较为灵活, 按需设岗, 没有严格的编制限制, 对于岗位结构比例也没有严格的规定。每一岗级的设置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较强的针对性, 例如, 经验教师岗位为优秀普通教师提供了提高专业水平, 进入更高工资档的机会。而卓越教师岗位源自英国教育部推出的“卓越教师计划”, 旨在为教师开辟除成为高技能教师和学校领导之外的职业发展通道, 增加其晋升机会。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扩大学校自主权运动以来, 学校管理委员会和校长在学校治理方面 (其中也包括学校的岗位设置) 享有非常大的自主权。学校有权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设置教师岗位, 尤其是自主设置高层级岗位, 但同时学校也要考虑如何筹集设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费用。英国中小学校的领导岗位设置有一定的比例限制, 通常中学设校长1名, 副校长若干名;小学设校长1名, 副校长或校长助理1名。学校领导岗位的薪酬水平与其所管理的学校规模和学生人数有关。
2. 岗位职责明确, 岗级与岗位职责挂钩, 岗级越高责任越重
英国中小学各级教师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 岗级越高, 职责越重。这种设计突出了岗级的分工差异, 为教师绩效考核提供了可靠依据。例如, 卓越教师除了作为优秀的教学实践者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外, 还要致力于满足本校其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扩展性服务 (Outreach Work) , 即为学校的其他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英国中小学教师岗位职责一览表》总结了各级岗位的职责 (见下页表) 。
3. 教师专业标准是岗位任职资格的重要内容, 岗位晋级均以通过专业标准评价为前提
通过英国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申请相应岗位职级的前提条件。2007年, 英国学校培训与发展署 (TDA) 进一步完善了教师专业标准框架, 界定了教师在职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特征, 其中包括:合格教师、新入职教师 (Teachers on the Main Scale, Core) 、经验教师 (P) 、卓越教师 (E) 和高技能教师 (A) 等五类标准, 涉及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与理解、专业技能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应聘普通教师岗位需要达到合格教师和新入职教师标准, 应聘经验教师岗位需要达到经验教师专业标准, 竞聘卓越教师岗位必须达到卓越教师专业标准。申请更高职级同时还需要满足其他条件, 例如, 申请卓越教师岗位还必须具备:领取U3 (1) 级的工资不低于两年;愿意承担卓越教师的专业职责;曾受聘于某所学校的卓越教师岗位, 或者已经达到了卓越教师专业标准等条件。[1]
4. 国家层面的校长专业标准和校长资格检定制度, 为校长专业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英国的中小学校长岗位属于教师岗系, 完善的国家校长专业标准 (National Standards for Head teachers) 和校长资格检定制度 (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for Headship, NPQH) 是选拔校长和促进校长专业化的有力保障。英国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国家校长专业标准包括六个关键领域: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自我管理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管理、保证学生在教育中享受乐趣和获益、加强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社会的交流。NPQH依据国家校长专业标准设计, 重点关注学校教育的改善, 是一种能力培育制度, 获得NPQH证书表示已达到国家标准、具备当校长的能力且得到验证。教师可以通过标准通道和加速通道两种方式来申请NPQH。[2]副校长、代理校长等有管理经验的人员可以通过加速通道申请, 任课教师则需要通过标准通道申请。完善的国家校长专业标准和校长资格检定制度有利于选拔优秀领导人才担任校长, 确保校长有效行使学校教师岗位设置的自主权。
资料来源:根据英国教育部颁布的
5.学校和校长在教师岗位设置上的自主权, 确保了学校因需设岗的权力
学校有权根据发展需要来设置教师岗位, 尤其是自主设置高层级的岗位。校长在教师岗位设置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新任合格教师的实习考核、经验教师专业标准评价、高技能教师的初步评价都由校长主持。如果未通过校长审核, 新任合格教师的实习则要被鉴定为不合格, 申请高技能教师岗位的人员也不能接受后续的测评。在这种模式下,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调整教师的结构和比例, 校长对教师的聘用和晋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模式要求校长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 同时地方教育委员会要适当监督校长的权力行使。
二、我国中小学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
1. 岗位设置管理脱离实际需要, 学校和校长在岗位设置管理中缺乏自主权和话语权
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脱离实际需要,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学校没有师资配置的自主权。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并未将人事权下放给学校, 师资配置仍然由县教育局调配, 然而, 各学校在办学基础、办学定位、办学目标、生源状况各方面差异较大, 其教师设岗需求也差异明显, 由教育行政部门掌握岗位设置管理的绝对权力一般很难适应这种差异。 (2) 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地方政府往往根据自身财力状况而非教育实际需要核定使用教师编制, [3]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 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教师编制仍多年不变, 学校受到编制限制无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各级教师的结构比例。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多年不变, 目前各地中小学岗位设置的参照依据是中央编办和教育部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的中小学校编制标准, 而教师工作量的参照依据则是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教师工作量标准, 它们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差距较大, 急需与时俱进加以修订。 (3) 我国缺乏对中小学校长的鉴定制度和评估体系, 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在岗位设置管理中难以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以及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2. 每一级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差异不明显
我国小学教师岗位分为6个等级, 依次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8级到13级;中学教师岗位分为9个等级, 依次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5级到13级。以小学教师为例, 小学高级教师1级岗位、2级岗位和3级岗位的职责均为: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 备课, 讲课, 辅导, 批改作业, 考核学生成绩;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 或组织、辅导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或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4]可见高级教师的三个职级在职责上并无差别。再如, 小学2级教师岗位的职责为: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 备课, 讲课, 辅导, 批改作业, 考核学生成绩;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 或组织辅导学生课外活动;参加教学研究工作。[5]比较小学2级与高级教师岗位职责可以发现, 高低级别岗位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3.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岗位任职条件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 教师岗位聘任缺乏科学依据。2007年, 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受聘教师岗位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符合国家关于相应教师职务的基本任职条件。同时, 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育思想端正, 关心爱护学生, 善于学习, 敬业爱岗, 团结协作, 严于律己。其中关于“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是指1986年颁布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 以上文件出台时间较早, 其中对教师学历、知识、经验的要求已无法满足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而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资格的描述也很笼统, 不利于岗位管理的实施。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管理的改革
英国对我国的启示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 完善编制标准, 增强教师岗位设置的灵活性
2001年, 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规定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生源状况、经济和财政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自行调节。除了有编制制度规定教师的数量外, 国家还对不同岗位层级比例结构做出了规定, 教师高级岗位5级至7级的结构比例为2:4:4, 中级岗位8级到10级的结构比例为3:4:3, 初级岗位11级、12级的比例为5:5。学校无法根据自身需要增加或减少岗位, 岗位管理很难实现。英国中小学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决定本校教师岗位设置, 尤其是较高层级的岗位, 国家只提出岗位设置的计划, 增设或减少岗位由学校决定。我国可以在执行现行编制制度的基础上, 为特殊地区、特殊学校、特殊学科单独设置一定比例的编制, 由有需要的地区或学校自行提出增编申请。此外, 还应实行动态的编制和岗位结构比例管理制度,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走访, 及时掌握教师需求变化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编制计划。
2. 建立职责随职级而变化的职级管理体系, 职级越高, 岗位职责越重
岗位职责是岗位价值的重要体现, 岗级的变化要与岗位职责的变化相对应。我国现行的教师岗级设计在职责上差异不明显, 但岗位津贴却随着岗级的提高而增加, 由此出现同工不同酬问题, 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英国中小学的各级岗位职责呈现出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学到教学管理和指导教学的扩展与延伸。我国应该强化高级岗位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指导教学方面的职责, 鼓励高级别教师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重大事件的决策, 同时, 还应要求他们继续留在教学一线, 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强调中低级岗位的教育教学职责, 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并鼓励他们参与以促进教学为目的的科研活动。
3.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 为设定岗位任职条件提供参考
我国至今仍未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 国家层面所规定的各级岗位基本任职资格也不明确, 这既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也不利于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客观公正地判断。英国学校培训与发展署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是英国中小学确定教师岗位任职条件的重要依据, 它一方面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另一方面也能对学校的教师招聘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保证教师的质量。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尽快颁布各级各类教师的专业标准, 修订中小学校编制标准和教师工作量标准, 以规范各地的职称评聘、教师招聘、岗位设置与岗位晋升管理等工作, 开展以全国性或省级的专业资格评价取代职称评定的试点, 为各地教师质量的均衡提供制度保障, 并真正实现由教师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当然, 教师专业标准的建立应该广泛征询专家、校长、中小学人事干部以及一线教师的意见, 并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及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4.合理配置岗位设置管理的权限, 促进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在我国以县为主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下, 合理配置教师岗位设置管理权限的关键在于厘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在教师的选拔与招聘、绩效考核等环节适当地给予学校一定的权力。对学校的适当放权就必然会对校长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1995年, 英国国家教师署颁布《中小学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对校长提出了包括领导、交际与人际关系、分析判断、适应变化、解决矛盾、谈判和协调、人事组织和激励、传授知识等八项能力要求, 进一步提高了校长的专业化程度, 这为他们行使教师岗位设置管理的自主权打下了良好基础。我国要实现教师岗位设置管理权限的合理配置, 一方面要明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界限, 保障学校在教师岗位设置管理中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中小学校长选拔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增强校长的专业发展意识, 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 提高其领导、管理以及教育教学能力, 以便其能有效行使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权。
摘要:英国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以满足现实需要为前提, 岗位管理权限明晰, 岗位职责明确, 岗位晋级均以通过专业标准评价为前提。其对我国教师岗位管理改革的启示在于:尽快改革教师编制管理办法, 设计差异性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 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 科学分配教师岗位管理的权限。
关键词: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岗位设置,岗位管理
参考文献
[1]Excellent Teachers Scheme:Explanatory Notes for Schools[EB/OL].http://media.education.gov.uk/assets/files/pdf/e/ets%20explanatory%20notes%20for%20schools.pdf, 2011-05-20.
[2]National Standards for Head teachers[EB/OL].https://www.education.gov.uk/publications/standard/publicationdetail/page1/DFES-0083-2004, 2011-06-07.
[3]韩小雨, 庞丽娟, 谢云丽.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和编制管理制度研究——基于全国及部分省区现行相关政策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8) :16.
一、建立城市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标准刻不容缓
(一)区域环境综合标准是避免环境管理缝隙、消灭环境问题死角的关键
现代国际化城市科学管理应该有一套由行业标准与区域标准结合的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现了行业管理规律的专业性特征,具有技术和专业指向。区域标准是属地职能部门根据区域管理实际和市民的需求,整合各类行业标准而制定的,具有解决问题指向。城市环境问题具有综合性,难以完全用单一的行业标准来包含。因为,第一,行业标准过于注重作业与管理的规范性,容易产生“一刀切”现象,造成各行业标准之间落差大等问题。第二,一些行业单位缺乏制定环境管理标准的能力,导致环境标准的缺失。第三,行业标准容易受行业自身发展利益的影响。比如,公共建筑向市民开放卫生间的要求标准,必须由上级部门和属地制定监督检查和运行维护标准来支持。区域标准以解决区域环境综合问题为导向,以兼顾管理资金、资源的优化平衡及实现管理范围全覆盖和无缝隙为原则,可以避免行业标准的不足。因此,由纵向的行业标准与横向的区域标准结合,可以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的无缝隙、全覆盖。
(二)目前城市管理行业标准健全,区域标准空缺,导致环境精细化管理难以落实
2000年以来开始的政府机构改革突出了城乡一体化和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城市管理各部门作业、管理和技术标准的完善。但是行业标准的制定更多强调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人员经费定额要求,而对行业管理责任和管理效果却体现不够。由于城市管理专业化改革后市、区、街道的统筹管理功能弱化,以属地管理为核心的区域标准还没有形成,属地在环境管理中依据行业标准进行管理。
目前,行业和部门标准对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支持不足。一是同一个问题不同行业管理标准要求不一致;二是对综合性问题的解决缺乏有针对性的标准支持;三是现有标准框架下缺乏应对和解决环境新问题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变通性。使属地难以依据行业标准分解责任和开展工作。区域标准空缺使得行业管理标准难以落地,属地管理粗放化,环境问题死角难以消灭;只能借助一些重大活动的契机,在运动式的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加以处理,过后又出现反弹,无法形成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区域环境综合标准来解决。
(三)以“精细管理”为契机,研究完善区域环境综合标准
要充分发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的工作职能,组织区县、行业部门,在环境建设专家团的参与下,研究整合各行业管理标准,分区、分类、分层制定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标准。属地环境管理责任部门全程参与标准制定,能够使标准更符合属地精细化、全覆盖、无缝隙管理要求,同时,也加深属地责任部门对标准的理解,便于后续实施。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标准的类型包括主要大街环境标准、重点地区环境标准、街巷胡同环境标准、大院环境标准、社区环境标准、老旧小区环境标准、城乡结合部环境标准、河道流域环境标准等。标准内容涵盖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容环境、秩序环境、生态环境等各个相关领域。
二、强化区域环境责任制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关键
(一)要紧紧把城市环境问题同直接责任主体的责任相挂钩
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的基础是落实环境管理责任。目前产生的环境问题有的是规划不当、建设管理缺位带来的末端管理问题,有的是市政、公用、环卫、交通、园林、绿化等公共管理服务不到位带来的属地管理问题。这里面既有主体责任不清、存在责任边界缝隙和责任交叉的问题,在制度安排上留下了部门间相互推诿的口实;又有实现精细管理所需要的科学的时序安排、联合行动和统筹控制机制缺失的问题。过去的环境整治多由部门主导,往往突出了解决部门行业职责内的问题,而忽略了属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综合性,规避了可能触及的深层次矛盾。结果,部门各行其是,行业管理责任难以落地,环境问题的解决难以真正落实。
(二)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高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效率
属地是城市环境问题的发生地,是处置环境问题最快捷、最有效的环节。属地管理是实现精细化、无缝隙管理的关键。属地管理责任到位,将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最大程度减少环境问题的影响。但目前属地环境管理职责定位不清,既缺乏足够的直接管理资源,又缺少协调调度行业部门管理力量的必要权限,还缺少对行业部门的监督反馈机制。可以说属地管理是北京市多年强调,但一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完善属地为主的责任体系是实现精细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管理的关键。目前北京市环境管理相对较好的地区,主要经验是在落实属地责任制方面进行了突破与创新。因此,需要以“精细管理、美化市容”为契机,完善属地作为第一责任主体的制度体系。
三、抓好城市精细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属地为城市环境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属地全权、全时、全管、全责的职责权力体制。研究职能部门权力下沉的体制机制,建立属地对职能部门的责任倒逼机制,整合现有管理资源,为属地提供政策法规、人员、资金、网格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实现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的对等。
第二,完善属地落实城市环境管理责任的工作制度。建立属地开展自我监督和环境问题及时处置的管理制度,落实各行业部门在环境维护、作业、管理、监督、执法各个管理环节的责任机制,明确属地实施环境管理统筹协调的重点是实现日常管理无缝隙,强调属地管理绩效评价标准是环境问题的解决率和发生率。促使属地把解决深层次问题作为环境管理的突破重点。
第三,研究建立以区域环境建设考核为基础的城市环境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开展区域环境建设指标性考核评价。要积极研究抽取城市环境建设的指标,用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引导性的指标引导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环境考核评价指标,指标要以点带面,不宜过多过细。要便于管理和实操,要能充分调动区县自主管理的自觉性。通过指标性考评,实现城市公共环境基本管理标准与分区分类特色管理标准的有机结合,城市环境建设效果考核与环境管理效能考核的有机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区域环境建设管理投入水平的有机结合,提升社会公众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满意度。
一、公共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
二、公共机构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能源管理岗位工作职责,配备能源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并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节能工作具体负责。
三、能源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用能管理,主要包括制定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宣传教育与培训、开展能耗统计、能耗监测与计量、用能审计等节能法规条例中规定的各项具体工作内容。
负责对服务区内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监督,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整改。4)5)6)7)8)9)负责处理服务区域内所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相关的参观接待工作。负责国旗的升降及其管理作业。(相关项目适用)负责进出服务区的内外人员、出入物品的管理。负责外来人员的咨询引导服务及相关的登记管理作业。协助客户相关部门开展所需的作业。
10)负责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管理。11)负责服务区域内相关物品的搬运作业。
12)负责服务区内相关区域及房间备用钥匙、IC卡的管理。13)负责对服务区内外停车场的管理。(相关项目适用)14)负责服务区内各办公区、工作区的照明管制作业。
15)负责对各部门进行消防及安全培训,并负责组织实施消防及安全演练。16)负责对本部门的人、财、物等进行成本控制。17)负责协助其它各部门开展相应的工作。
18)负责制订和完善本部门开展各项作业所需的管理规程、作业指导书及作业标准。
19)负责按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提供和保存本部门使用的相关质量记录。2 主管工作职责 1)2)3)4)负责接受项目经理对本职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负责制订和修订职责范围内相关作业程序及相关作业指导书。负责对所属人员按相关文件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负责按区域的相关行政管理规定及相关作业程序、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所属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和考核。5)6)7)8)9)负责对本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作业。
负责就本部门的相关事宜与客户及其它部门进行相应的沟通协调作业。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工作考勤和工资核算。
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做好辖区内消防检查、车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熟悉辖区内的各部门分布、供电线路图、消防设施分布及消防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10)负责组织检查保安器械、用具等的使用及养护情况。11)负责安排、督导本部门各岗位的日常工作及完成情况。12)负责检查督促保安员的内务工作。
13)负责定期向项目经理汇报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并提交工作改进管理方法,促进各项合理化建议的实施。
14)对本部门服务情况向客户进行回访,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15)负责定期组织军事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及应急情况处理演练。16)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积极参加项目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及其它活动。17)负责与客户及相关部门进行相关的沟通、协调工作。
18)负责协助政府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重要设施场所进行安全检查。19)协助公安部门开展辖区内的秩序维护工作。20)负责完成项目经理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3 领班工作职责 1)2)3)4)负责接受部门主管对本职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熟悉掌握辖区内消防设施、车场管理、各部门分布等秩序维护工作。负责对所属人员的执勤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并协助其处理有关问题。遇突发事件发生时,负责及时与上级主管取得联系,并调集人员前往事发地点进行处理。5)负责上传下达,及时将各责任区域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处理情况向主管汇报。6)7)负责就本班的相关事宜与客户及其它部门进行相应的沟通协调作业。协助相关执勤人员开展相应的秩序维护工作。8)9)负责处理现场发生的相关投诉。
负责保安员各岗位交接班工作及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及时送交办公室存档。
10)负责所属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工作。11)负责本班的内务管理工作。12)完成部门主管交办的其他工作。4 保安员员工作职责 1)2)负责接受上级对本职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熟悉所在辖区内配套的公共设施、机电设备、消防器材、楼层消防通道及各部门的位置分布等情况。3)4)5)6)负责所在辖区方圆至少5米内的卫生清洁、日常报修及节能工作。负责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发现或处理问题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负责按规定要求对消防及监控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按规定要求开展对进出车辆、人员及物品的管理工作,并维持好辖区内公共秩序。7)8)9)按规定要求做好辖区内物资搬运、备用钥匙、门禁卡的管理等工作。热忱对各类客户及来访人员提供所需的帮助。
收集客户各方面的信息,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部门主管或有关领导。
为明确公司保安、保洁人员岗位职责与日常工作规范,加强对公司保安、保洁人员的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日常行为规范
第一条保安、保洁人员守则
(一)服从领导1、必须切实服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不随意改变、无故拖延、拒绝或中断工作。
2、遵守逐级请示报告的原则,非特殊情况不得越级请示报告工作。
3、严格遵守公司各部门的具体管理规定。
(二)仪表、仪容
1、注重个人卫生,身体、面部、手部须保持清洁,不得在工作场所吸烟以及酒后上班;
2、头发要常洗、整洁,男员工不准留长发,蓄胡须;
3、必须佩带工作证;
4、接待来访时,必须起身站立,面带微笑;
5、上班必须穿工作服,不得在工作场所穿短裤、背心、拖鞋;
(三)行为举止
1、举止大方得体,与人交谈双眼平视对方,不要左顾右
2、面对客人热情、真诚、友好;
3、遇上级领导或客人来访,立即起身相迎、问好,来客告辞时,应起身相送;
4、注意自我控制,注重言行举止;
5、进门先敲门,征得同意方可入内;
6、对待客户或来访人员的询问、要求等在不违背保密制度的前提下,有问必答并作到回答准确,如不清楚时不可乱做回答,有必要时可联系有关人员给予答复;
7、严禁讲粗话,顶撞、讽刺他人。
(四)所有来电,务必及时接答。
(五)保密严格遵守公司、业主的保密制度,未经许可,不得向外界透漏公司、业主的机密材料和内部资料,不得私下打听别人隐私,散布谣言,搬弄是非,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
(六)处理投诉对投诉的所有事项都应及时汇报或书面记录下来,事无大小,处理如何必须有始有终,及时答复。
第二条安全守则
(一)治安防范
1、防火防盗是保安人员应尽的职责,发现事故苗头、可疑情况,都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报告,切实消除隐患。
2、保证工作区域干净整洁,没有危害安全杂物。
3、下班前要认真检查清除不安全隐患,确保辖区的安全。
1高校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的意义
高校的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是一项真正体现平等竞争、严格考核、科学设岗的制度。这项制度所遵循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通过制度的实行能够促进人才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 从而促进该队伍的持续发展, 确保选择人才时的适度竞争, 为人才提供一个激励的环境。此外这项制度的实行还可以强化岗位即资源的观念, 对人力成本加以科学的确定, 从而促进用人效益的全面提升。在高校内部实行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还可以为收入分配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障, 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深化用人制度的改革。
2当前我国高校在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由于国家的相关制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同很多高校内部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为了确保这些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就需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在岗位设置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没有及时地转变传统的观念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 一些旧有的管理观念仍然存在, 例如“身份制”或者是“终身制”等。一些职工对于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还没有充分地加以了解, 普遍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还有一些高校内部的教职工没有及时地转变传统的观念, 这就为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和阻力, 使这项改革难以将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2.2定编政策不完善当前高校现行的定编政策普遍都是多年以前制定出来的, 这些政策同高校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就需要高校相关的改革人员注重对于定编政策的完善, 使得定编政策能够同制度的改革相适应, 提升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3个别岗位的种类很难进行区分高校内部个别的岗位种类很难进行区分, 例如:计财处的工作人员或者是档案管理处的管理人员等。此外高校内部有哪些岗位属于工勤岗位也没有进行相对比较明确的区分和界定。
3优化高校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议
3.1制定出岗位设置的具体方案高校的制度改革人员要想优化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的改革, 首先, 就需要制定出进行岗位设置的具体方案。要在学校内部成立聘用的相关组织, 让组织内的成员定期地学习相关的文件, 从而明确岗位设置的概念以及设置时应该遵循的工作原则, 明确设置的程序等, 从而为岗位设置工作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然后, 再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相关的数据, 开展一系列的调研, 制定出具体的方案。最后, 开展聘用管理工作, 同职工签订聘用的合同, 并且还要将聘用的结果上报至教育部进行备案。
3.2加强宣传高校要加强对于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的宣传, 掌握这项工作的规律, 树立起教师为本的改革意识, 总结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营造出良好的改革氛围, 丰富宣传的途径和形式, 从而促进高校内部广大教职工责任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的全面提升。
3.3对机关岗位进行科学的确定在进行高校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改革工作时, 党政机关内的岗位基本上要确定成管理的岗位, 但是对于那些要求相关专业经验的岗位, 例如:会计、卫生等岗位, 可以自愿地选择聘任管理岗位或者是聘任专业岗位。
3.4做好工资的过渡工作除了上述的方式之外, 高校的改革人员还要做好工资的过渡工作, 采取教育职员制, 完善有关聘用条件, 考核制度以及薪酬条件等方面的制定工作, 适当地对重要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待遇加以提高, 对收入分配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 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对于每一个管理系列中人员的关系进行统筹, 确保其平衡发展, 为管理人员同技术岗位人员的交流提供必要的交流渠道。
4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校内部加强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的改革可以进一步地搞活高校的用人机制, 将高校内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循序渐进地开展改革, 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完善改革和发展的战略。
摘要: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高校的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工作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处于核心的位置上。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岗位设置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没有结合该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岗位设置工作的意义、聘用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我国部分高校在岗位设置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几点优化的对策, 希望能够对相关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岗位设置,聘用管理,改革对策
参考文献
[1]吕玉刚.全面实施岗位设置工作积极推进聘后规范管理——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08 (05) .
[2]曾和成.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从我校财务“松绑”谈起[J].韩山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6 (02) .
摘 要:有限责任制度的价值在于对公司的责任与股东的责任进行了严格区分,《公司法》的生命力就在于投资人的责任是有限责任。从比较的视角和公司人格否认的立法模式来看,我国还应在实践中将《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的规定落到实处,尽量限制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滥用。
关键词:有限责任;人格否认;责任的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36-02
一、《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制度的内容
有限责任制度的价值在于公司的责任与股东的责任进行了严格区分,无论公司如何亏损,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因此这一制度极大地刺激了股东的投资热情,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公司法》中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公司形态。无论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的责任都是有限的。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而公司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法律责任。也就是说以公司名义发生的法律关系,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公司。《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有独立的财产权指的是,投资人出资成立公司,公司成立后投资人的投资,无论是货币还是实物所有权发生根本变化,发生转移,权利主体变为公司,投资人成为股东,享有股权,不再对自己投资享有所有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方面《公司法》制度的设计,另一方面一个物上不能存在两个所有权。《公司法》的生命力就在于投资人的责任是有限责任。
二、《公司法》对有限责任投资人的限制
我国没有商法典,但有许多涉及商事主体的单行法。例如,《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另外,《民法通则》中也有大量关于商事主体的内容,例如个体工商户、合伙等规定。其中,对商事主体责任的投资人限制最为严厉的为《公司法》。《公司法》第200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公司法》第201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相较公司的股东,公司以外的商事主体承担的责任都是无限责任,投资形成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注册登记为个体工商户,无论是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还是注册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其财产都没有独立。正因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人责任是有限的,《公司法》对投资人投资行为有许多严厉的限制。
第一,对最低出资额以及投资方式的限制。《公司法》对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以及投资方式做了明确的规定。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都有最低注册资本的规定,并且有投资人出资要按时足额交付的要求,违反这些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法》第27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该条对投资人投资方式有明确规定,投资人可以以货币出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出资;以非货币财产出资必须符合以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条件。
第二,对投资人行为的限制。《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经营活动中以自己名义独立承担责任的前提是投资人要保证公司的独立性。公司独立性的意思是公司的财产独立、行为独立,只有公司的财产独立、行为独立,公司的责任才能独立。实践中分不清公司和投资人行为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公司投资人讲自己就是法人,公司就是自己的。甚至法院生效判决中也出现某一投资自然人(该公司执行董事)是法人。按法理,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既然投资人愿意讲公司是自己的,权利是投资人的,义务自然是投资人的,责任自然也应该是投资人的。
刘俊海在《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讲座)》一文中讲到如下案例:某特大型国有企业下面的子公司和美国某期货经纪公司签订了一份金融期货协议。我国的子公司第一笔生意赚钱三百万美金,第二笔、第三笔赔钱了。后来,美国公司作为债权人就向子公司索赔,子公司没赔偿能力。美国公司将该子公司的母公司起诉到法院。债权人律师提出五大理由要求揭开子公司的面纱,让母公司站出来承担责任。理由一,一张名片。子公司的总经理的名片是这样写的:某某中国公司,然后写了子公司的名字。债权人说,“签约的时候子公司就是以母公司的名义!所以我是和你母公司签订的合同”。理由二,我和你子公司进行交易的过程当中,母公司曾经将一笔资金汇到纽约账户上来了,说明你们之间财务界线是模糊的。理由三,一个联席会。在我们决定这个合同是否继续履行的情况下,你们召开过一个母子公司的联席会。这说明,子公司没有独立的意思表示。理由四,母子公司都在一幢大楼里面办公。理由五,母子公司共用一个电话总机。当然,我们的被告人也聘请了美国律师逐条答辩:(1)名片之事纯由翻译水平不高所导致,这个不影响子公司和美国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2)联席会是一个咨询机构,在中国公司法上没有任何法律地位,子公司还是独立决策。(3)母公司划拨给美国公司这笔资金是为了子公司和第三人履行合同的便利,而没有从子公司拿任何一分钱,从而没有削弱子公司对债权人的债务清偿能力。(4)一幢大楼。里面有多少家公司啊。能让他们承担连带责任吗?(5)一个电话总机是为了节约通信费用。该文作者问到后来该案的情况,该国有公司的经理回答是:有望调解结案,只要赔偿三千多万美金就可以摆平[1]。《公司法》中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就是投资人和公司的关系,该案中母公司承担责任的原因是子公司行为没有独立。
另外,对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人行为的限制还体现在修改以后的《公司法》引进了人格否认制度。这一制度也是对股东有限责任的限制。
第三,出资抽回的限制。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人出资以后,其出资变为公司财产。非经过《公司法》规定的减少注册资本程序、解散程序,以及破产程序不得抽回出资,否则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因为投资人已经享有一个有限责任的待遇,并且公司还可以在经营不下去的情况下申请破产。如果允许投资人出资以后随便撤回出资,则可能投资人利用有限责任制度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影响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三、《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制度的实践意义
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和生命力就在于投资人的责任是有限的。有投资人的有限责任才有有限责任公司。如果投资人责任和公司责任不分,甚至投资人替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必然变成无限责任公司,公司制度将必然是株连政策,违背自己责任的当代法律精神。修改以后的《公司法》中有许多对投资人行为限制的强制性规定,所有限制没有一个条文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人的责任变为无限责任。如果违反了出资规定的承担违约责任,违反了抽逃出资的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但是责任都是以出资额为限,都不会产生无限责任。尽管《公司法》引进了人格否认制度,但也是承担有限责任。
《公司法》修改以后对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公司法》第20条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黄辉在《中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实证研究》一文中有这样的比较研究结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整整十年内,美国有484个案例,英国只有74个,澳大利亚只有23个。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的99个案例中(2005年—2010年),有63个胜诉,公司面纱刺破率将近三分之二。这个数字明显高于国外。美国大概是40%,英国是47%,澳大利亚是38%。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并不是一纸空文,另一方面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人认为我国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已经到了滥用的地步[2]。
如何处理和对待《公司法》第3条和第20条的关系,事关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过分强调有限责任有可能对公司债权人以及市场交易秩序的保护不利,大面积否认公司人格有可能将有限责任公司变成无限责任公司,动摇公司制度的基础[3]。
修改以后的《公司法》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很清楚,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只有在滥用股东权利、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情况下才替公司承担责任,而且承担的还是有限责任,不是无限连带责任。公司股东承担责任的条件以及举证责任的规定也极大地限制了人格否认的发生。股东滥用权利以及严重影响债权人利益涉及诉讼证明要求极高。可见,《公司法》第20条规定在我国具有合理之处。20世纪初的美国判例首次揭开公司面纱时,既不是根据联邦立法,也不是根据各州的成文立法。德国也不是通过成文立法规定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与美、德等国通过判例法发现与运用揭开公司面纱的立法思维不同,我国《公司法》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上升为成文立法。之所以如此,在于有限责任制度和意识在发达国家有较高的水平,我国有限责任制度的时间以及意识积累不足。实践中大量股东利用有限责任损害债权人利益尤其是银行利益。在发达国家信用制度已经成为成熟制度,信用制度和有限责任的捆绑使得股东轻易不敢滥用股东权利。我国公司制度历史短、不成熟,搞公司的人分不清自己财产和公司财产,分不清法人和自己的情况很多,滥用有限责任制度很普遍,不得不将人格否认制度立法。但是无论如何《公司法》制度的实践中应该深刻认识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价值,严格控制人格否认制度,认识到股东有限责任才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EB/OL].中国法院网,2006-10-03.
[2]黄辉.中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实证研究[J].法学研究,2012,(1).
【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推荐阅读:
企业岗位责任管理制度10-27
各岗位管理制度07-07
岗位职责管理制度07-09
4.班组岗位达标管理制度07-03
计量室岗位管理制度07-15
民爆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09-10
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范文09-23
门店营业员岗位管理制度09-19
成品仓库管理制度及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07-13
治安责任人岗位职责及安全管理制度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