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通报批评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对通报批评(共14篇)

关于对通报批评 篇1

______,男,土家族,重庆市酉阳县人,________年__月出生,____文化,________年__月加入中国共产党,________年__月参加工作,现任____乡党政办主任。经查,20__年__月____日上午____时左右,【人名】同志在乡财政所办公电脑上玩游戏时被县纪委工作人员暗访发现。根据《酉阳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效能问责实施办法》(酉阳委办发〔20__〕66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二章第九条第三款“上班时间在办公场所或者外出做与工作无关事情,致使贻误工作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之规定,【人名】同志上班时间在办公电脑上玩游戏,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属于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经乡党委会研究,决定给予【人名】同志通报批评处理。本决定自20__年__月__日起生效。效能问责决定书______效责〔20__〕____号根据《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取消【人名】同志20__年度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如对本问责决定不服,在收到《效能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本委提出书面申诉。

中共____乡党委

关于对通报批评 篇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自创刊以来, 已正式发表万余篇科技学术论文, 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9年已入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了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抑制, 更好地维护本刊的良好形象, 我刊于2010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不端文献检测中心” (公告刊登在本刊2010年第3期) 。现根据“检测中心”提供的本刊2010年第1~4期论文检测结果, 发现有些文章的“文字复制比”偏高, 个别高达90%以上, 有“疑似学术不端文献”之嫌, 为此提请投稿者给予注意。我刊编辑部重申, 将与广大作者共同抵制“一稿多投、不当署名、抄袭伪造”等情况的发生, 为提高本刊学术水平和形象而努力。对个别问题严重的文章, 编辑部将采取措施, 给予清理。

特此通报!

对给予通报批评 篇3

按照总局工作的部署,总局办公室于xx月xx日下午组织机关及附属单位处级以下全体干部(含处级、借用人员)对《xx省农垦总局党委会议事规则》等四个议事规则和《xx省农垦总局党政机关工作规则》(以下统称为《规则》)内容进行了测试。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测试顺利结束。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公安局、工会、林业局、农场经济发展处对组织参加《规则》测试工作落实不到位,有9人既不请假也不参加测试。具体分别是:xxx。

为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整顿工作作风,根据《xx省农垦总局党政机关工作规则》及有关规定,对以上4个部门和9位同志给予通报批评。

希望各部门和单位要引以为戒,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局各项中心工作上来,严格执行《规则》要求和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全体干部的纪律观念,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为全面推进农垦发展改革而努力奋斗。

关于XX同学考试作弊批评通报 篇4

校发〔2014〕1号

关于XX同学考试作弊批评通报

学校广大师生:

我校xx学院xx专业x班的xx同学,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英语考试中,私自夹带与考试有关的资料进入考场,并进行抄袭。经老师劝说后,该同学仍然拒不改正,一犯再犯,后被监考老师取消考试资格。

Xx同学无视考试纪律,严重破坏正常的考试秩序,在同学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为进一步端正考风,经学院研究决定,给xx同学留校察看一年的处分。

广大同学要以xx同学的作弊为戒,努力学习,采取对学院、对家长、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以真实、优异的成绩向学院汇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二零一四年六月六日

主题词: 表彰 优秀教职工 决定

抄 送:各学院

表扬性通报与批评性通报格式 篇5

安徽省涡阳县曹市镇政府自办轧花厂,在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后,仍然明文规定,严禁将棉花卖给镇政府以外的经济单位,对将棉花卖给供销社的不算交售任务,否则,镇政府要一律没收。

江西省万年县珠山乡政府自办轧花厂……(略)

二、有的棉纺厂非法收购棉花,扰乱棉花收购秩序。

河南省辉县太阳石棉纺厂在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后,仍高价抢购棉花。在有关部门对该厂进行检查处理的过程中,该厂负责人拒绝检查,实击组织倒运藏匿,并私自动用封存的棉花。

河南省太康县棉纺厂以解决生产用棉为由,要求每个职工必须向厂里交售“爱厂棉”,通过职工非法高价收购的棉花。

三、有的国营农场扰乱正常的购销秩序,高价抢购,非法经营棉花。(略)

关于对通报批评 篇6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其他党派不同的地方, 就在于它“经常自己批评自己” (1) , 并依靠批评不断地发展壮大。列宁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具有重大意义, 他说:“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 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 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 揭露错误的原因, 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 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 ——这才是一个郑重的政党的标志, 这就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 这才是教育和训练阶段, 以至于群众。” (2)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政党保持自身活力, 促进自身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毛泽东同志在1929年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 (3) 同时指出了批评的主要任务和有关的原则、方法等。在1942年开展的党内整风运动中, 要求党员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立场及方法、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最终确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1945年, 党章中第一次写入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应该不掩盖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 来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 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4) 内战胜利前夕,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预见性的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 他们是不曾被拿抢的敌人征服过的, 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5) 中国共产党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不断发展壮大,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也充分认识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的在执政中的重要性, 要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作风。

二、《决定》的发表及其效果

1950年4月19日, 新中国成立不到200天, 中共中央即发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6) 。只有1800余字的《决定》全文, 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如何接受人民群众批评问题进行阐述, 指明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等, 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

1.《决定》深刻地阐释了决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虽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但是在如何建设新中国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随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地位地转变, 一些党员和干部出现了骄傲情绪, 一些不良作风初现端倪。要想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的遏制, 批评与自我批评必不可少。只有及时在党内外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才能及时地纠正缺点和错误。因此从党的执政地位, 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看,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重要的。

2.《决定》指出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形式

一方面, 要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让每个党员明确开展这项活动的真正目的, 帮助党员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保持党的纯洁性, 切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另一方面, 对于党外出现的群众意见要积极听取, 认真对待, 及时反馈, 不能闭目塞听, 置之不理, 更不能对提意见的人民群众进行打击报复。但需要注意的是, 报刊在刊登人民群众批评建议时要注意区分正确的批评和破坏性的批评, 对于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进行核实。引导人民群众提出对巩固新政权, 建设新国家有建设性的意见, 从而实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

3.《决定》规定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

以报纸刊物为载体, 记者和编辑负责对发表的批评进行筛选, 可在认定所选定批评建议基本符合实际的前提下进行发表, 无须与被批评者沟通。同时要对投稿人的信息进行保密, 维护投稿人的利益, 杜绝任何压制批、打击报复批评人的行为。另一方面, 对于情况属实的批评, 被批评人要及时进行反馈, 即在同一报纸刊物上声明接受批评, 同时要公布进行改正错误的具体结果。如被批评人认为批评有部分失实情况存在, 允许在同一报纸刊物上做出解释和更正, 但需接受批评的正确部分。党的纪律委员会要切实履行职责, 对于出现的拒不接受批评, 打击报复批评人等现象要及时有效处理, 如存在触犯法律的情况, 应交由国家相关执法机关处理。

4.《决定》的发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来信

以《人民日报》为例, 1950年3月份收到的读者来信不足900封, 但在4月收到读者来信多达1674件, 较3月份增加1倍, 到了5月份则来件数量更是接近2500件。1950年和1953年间, 《人民日报》和各级党报刊发了大量的批评性报道和文章, 仅《人民日报》就刊发了4243篇, 其中1950年为753篇, 1951年为1749篇, 1952年为1741篇, 1953年为1027篇, 三年中日均刊登批评稿超过4篇, 在数量上是巨大的。各级党报的这些批评报道, 不仅没有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反而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继续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改革开放以来, 受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和物质利益追求的诱惑, 一些不正之风极大的影响了我党的形象, 使得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基本丢掉了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因此在新时期要继续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 切实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1. 接受批评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认识到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批评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密切党群关系, 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只有敢于接受批评和勇于进行自我批评的党员领导干部才是真正能够代表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干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要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勇于地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 它是完善自己的方法, 是预防腐败的基础, 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途径。

2. 认真把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

党和人民群众都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主体, 要处理好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的关系。批评和自我批评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认识上到位了还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要抓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实质。广大人民群众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于党和人民政府及其各项工作的提出批评时, 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要如实的反映问题, 既不夸大, 也不缩小, 要详细地反映问题, 切切实实地提出具体的问题, 提出批评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根本, 且不能受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把问题扩大化。党员领导干部在自我批评和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批评时, 要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 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出发, 找出自身的不足, 分析不足的原因, 哪些原因是主观性的, 哪些原因是客观性的, 哪些方面使属于工作能力方面, 哪些方面使属于思想认识方面等等, 都要做一一的深入的分析, 找出自我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3. 不断拓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多重途径

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开展在报刊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当今多媒体发达的时代, 要不断开拓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途径。传统的报纸、报刊、杂志仍然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途径, 这种方式可以是批评和自评批评较为长时间的保存和记录, 也便于党和人民群众对有关问题的查询。同时应该利用新兴媒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和政府的网站可以开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专栏, 党和政府机构的微信, 微博可以开通批评和自我批评专栏, 党员领导干部也应该利用新兴媒体, 广泛地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开展自我批评, 及时地回复人民群众的批评。

摘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1950年4月19日, 新中国成立不到200天, 中共中央即发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引起了强烈的反映。《决定》中提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意义, 实施的原则对于当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建设,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一卷, 1994年版.

打架斗殴通报批评 篇7

全体同学:

20**年12月10日21时40分在高一**班男生宿舍****发生打架斗殴一事,此事已严重违反了学校相关规定,并在同学间造成恶劣影响。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经研究决定,对当事人做如下处理:

1、*****就此事件在做书面检查。

2、*****当面给******道歉。

3、*****在年级范围内通报批评,以观后效。

希望全体同学,相互团结,相互帮助,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班级以及个人形象,严禁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如还有人不以学习为重,在学习期间搬弄是非,制造矛盾,一经发现,学校将从严从重处罚!

特此通报

高一***班

批评通报 篇8

2013年4月8日,武装押运中心农行大队鲁DYC35号车组执行押运任务过程中,在明知车辆仪表盘机油灯已亮的情况下,并未停车检查,而是选择继续行驶,最终导致车辆突然熄火,致使车辆大修发动机,更换曲轴。

车辆驾驶员徐庆贺在出车前未能按照总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出车前检查,致使车辆因缺机油造成发动机严重损坏,给总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为严明纪律,警戒他人,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根据《枣庄市保安总公司武装押运中心奖惩规定》及《枣庄市保安总公司工作责任条例责任追究规定》的相关规定,给予有关责任人以下处罚:

一、给予驾驶员徐庆贺记过处分,扣发奖金150元,承担经济损失500元,并在公司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

二、车长刘虎扣发奖金150元。

三、农行大队长李国生扣发当月奖金400元,并作书面检查。

希望总公司全体职工要引以为戒,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遵守总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总公司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枣庄市保安总公司

关于对通报批评 篇9

美术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欣赏, 鉴赏是侧重于对美术作品的体验、感受、判断、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辞海》 (1989) 中将“鉴赏”定义为:“ (1) 犹如鉴识; (2) 人们通过特定的媒介 (或语言之于文学;音乐旋律之于音乐等) 与艺术形式, 逐步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再创造活动。鉴赏既受作品本身特性的规范;又调动鉴赏者自己的想象力, 因而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因此,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再创造活动。

美术批评是在美术鉴赏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探究方式, 探究意味着积极地调查研究, 意味着对所审视对象的好奇心和穷追不舍的精神。就美术作品而言, 探究意味着以鉴赏者的文化背景、文化态度对作品进行的解读活动, 从而实现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其次是在欣赏过程中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达到对作品的审美理解以及个人意义。个人意义可解释为两个方面:鉴赏主体对作品的评价和作品对其个人的影响。

美术鉴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毋庸置疑, 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甚至是困难的, 因此需要应有的帮助。美术批评正可以提供这种帮助, 它们来自美术批评在鉴赏教学中赋予学生的洞察力、敏感性和对艺术真诚的关注, 来自一种发自内心的, 要激发、引导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感。这与上述美术鉴赏的释义不谋而合,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美术鉴赏既应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所负载的丰富的内涵, 又应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美术批评传达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及美术批评的目的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 (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美术鉴赏、现代媒体艺术) , 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在2003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 学生能够: (1)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2) 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恰当使用美术术语 (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 , 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 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 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 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 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5) 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6)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通过课标关于成就标准的规定性内容, 我们可以看出美术批评被视为鉴赏教学中的一部分。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获取美术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还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批评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恰当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和现象进行评价, 达到开展美术批评的目的。

基于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角度, 沃夫尔谈到艺术批评 (美术批评) 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艺术意识, 艺术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提高生活质量, 丰富生活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性, 并最终帮助他们通过艺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其实, 美术批评还有助于实现艺术的其他的教育目的。美术批评强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对美术作品的单个鉴赏, 努力使学生的审美体验感到更自由, 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此外, 通过广泛的接触美术批评, 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评价标准, 这不仅在鉴赏他人作品作品时大有帮助, 同时也可以作为衡量自己在艺术方面进步的标准。

三、美术批评与美术鉴赏教学的融合

随着教育部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把高中美术鉴赏列为高中美术教学模块中必修课程, 并要求学生修高中美术鉴赏课学分的举措, 高中美术鉴赏课在各个学校开始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 大都是以美术作品的随堂欣赏为特点的美术鉴赏教学, 而能够比较好地驾驭这门课教学的优秀美术教师相对少一些, 而且许多地区美术教师的美术理论修养及欣赏课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其次在课堂教学中, 仍然以老师的讲解贯穿教学全过程, 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鉴赏活动。一方面, 在教师的讲解中, 有偏重于美术家的介绍, 偏重于作品题材, 主题及社会影响的介绍;另一方面, 教学内容偏重美术史, 轻视美术批评。其结果是, 学生听起来枯燥, 老师也讲得乏味。这种教学模式致使鉴赏教学停留在表面, 忽视了批评能力的培养。

改变这种鉴赏教学模式, 使美术批评真正的融入美术鉴赏教学, 让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鉴赏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和批评者。

首先要对美术批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对美术批评存在一个误读, 尤其是“批评”二字, 无论是老师和学生都容易停留在词义表面, 这样就容易将美术批评导入一个误区, 认为美术批评就是对美术作品做一个否定性的判断, 即对作品做一个“好”或“坏”和“真”和“伪”的判断, 将美术批评视为了一种仲裁活动。实际上批评不仅是一个评价过程, 还是一个学生体验美术作品的过程。学生在进行美术鉴赏时, 能够更深刻、更细微、更有意识的地观看和倾听艺术作品, 并享受其所带来的感动和愉悦, 以及能够用语言表达这种感动和愉悦, 能够将感受与其他有相同意向的人交换意见时产生的愉悦。

其次, 美术教师要具备将批评家的批评用教育的语言来解读的能力, 而不是将他们的批评作为对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艺术批评家所讲授或撰写的东西往往会引起教师的兴趣,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将其内容直接引入课堂, 并将美术批评置于专业化的高度, 使其批评成为一个教学评价标准。我们总是将批评权赋予专家, 而欣赏者只能跟随专家的批评来欣赏。离开了专家, 欣赏者似乎不能进行有效欣赏, 究其原因, 多半是欣赏者批评意识的缺失。批评不属于批评家的专利, 它可以为一般读者所拥有。虽然专家的批评并不为一般欣赏者所企及, 但可以通过参与批评能缩小与专家的距离, 从而提高欣赏的质量是毫无疑问的。有欣赏活动就应该有批评活动;每个欣赏者都可以成为一个批评者。

第三, 根据帕森斯的审美发展阶段的研究,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 其审美处于表现性阶段, 对作品的判断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依据个人经验, 没有建立对意见一致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的确认。依据这一理论当我们重新审视新课标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时, 在这种模式给予美术批评以极大的发挥空间,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敏锐的观察、恰当的联想使学生参与到鉴赏活动中。美术批评被构建成一种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欣赏主体以自己的经验对作品作出应对。那么我们就要承认每个人的视角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在对作品鉴赏过程中学生的“偏见”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每个人的视角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那么尊重学生的“偏见”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策略, 通过这一策略才能把教学引向预期的目标。总之, 鉴赏力的形成是基于学生的偏好, 是各种趣味之间碰撞、妥协、互补、选择的产物。回避或排斥学生的偏见, 就意味着放弃教学的切人点。当然, 尊重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认同, 它更像是一种接纳或邀请, 即教师以宽容的姿态去包容学生的“偏见”, 为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偏见”搭建平台。

第四, 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作品。在以往的教学中, 虽然也有类似“探究”活动, 但都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探究”是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进行, 它并不考虑学生探究的心理需要, 故这样的教学不可能使学生形成自觉探究作品的意识、态度和行, 美术鉴赏教学也就演绎成了图片的随堂浏览, 成为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模式。批评教学是使学生积极参与感知、描述和评价作品,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 学生探究作品的意识不断增强, 形成了一种自觉。

四、小结

美术鉴赏不是简单地接受相关美术史论等信息, 更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对作品进行解释和批评。美术鉴赏的实质就是学习批评, 在作品面前让学生充分享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 在平等、沟通、协商的过程中构建审美经验, 最终引导学生去“发现”或用他们以为最合适的的办法“成为”自我。这样一种基于宽容、接纳批评理念一旦引入教学, 课堂上每个学生由接受者转为批评者, 他们在批评的过程中将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真正实现美术鉴赏的“再创造”。

摘要:美术鉴赏离不开美术批评, 有鉴赏活动就应该有批评活动;每个欣赏者都可以成为一个批评者。将美术批评的引入美术鉴赏教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鉴赏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和批评者, 实现美术鉴赏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美术鉴赏,美术批评

参考文献

⑴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⑵列维、史密斯.艺术教育:批评的重要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⑶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⑷钱初熹.美术鉴赏及其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⑸杨先行.简谈美术欣赏的三种基本方法[J].中国美术教育, 2008, (4) .

通报批评 篇10

文件

总经办【2013】 028号签发:

关于xxxxxxx旷工的处罚通报

公司全体员工:

兹有xxxxxxxx在2013年10月4日未按国庆节值班

表到岗无故旷工,根据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结合部门意见,现对以

上两位员工进行xxxxx元罚款的处理并在全公司进行通报批评。

希望全体员工引以为戒、严格遵守公司管理规章制度,争做

优秀员工。

特此通知!

xxxxxxxxxxxx分公司

2013年10月8日

抄报:总经办

通报批评 篇11

X年X月X日X时X分左右,本公司仓库发生了特大火灾事故。经查,此次事故是人为造成,给公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X万元,事故影响恶劣,公司损失惨重。为整顿公司管理工作作风问题,进一步加强公司各部门安全防范意识,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现将X月X日公司仓库特大火灾事故情况通报如下:

一、公司仓库保管员夏明,在X年X月X日晚于仓库值班之时,违反管理规定,在库房内吸烟并将烟头扔在地上,并于X时左右擅自离开岗位,外出购买食品,导致公司仓库发生火灾。此后夏明回到仓库没有及时打电话报火警,直到值班的总负责人张三发现才紧急报警。此次事故主要责任人是夏明,当晚值班总负责人张三监管不到位是事故次要原因。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XXXXXXX公司管理规定”,经公司研究,决定对夏明予以开除,张三予以降职并进行严重警告处分。公司经济损失由夏明负主要赔偿责任,张三负次要赔偿责任。

三、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切生产和公司正常运作的基础,而公司各部门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工作作风管理与培训,是加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营造严谨作风

的重要保证。各部门要吸取深刻的教训,引以为戒,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和作风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X年X月X日

各管理处/服务中心及职能部门员工应引以为戒,端正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公司的管理规定。

特此通报!

××有限公司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批评 篇12

一、从爱出发

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纠正错误或提高认识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方法, 是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 必须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 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批评的对象是一个个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的孩子, 所以, 只有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深切的关怀, 真诚的爱护, 学生才能乐意接受并改正。记得第一年刚上岗教学时, 发现班里有一个男孩非常聪明调皮, 但眉宇间似乎总隐藏着一丝忧郁。一次, 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上, 当全班同学都在谈论自己的父母时, 他却表现出一脸的不屑, 并不时小声嘀咕。看到我疑惑的神情, 他同桌站起来大声说:“老师, 他说他爸爸妈妈死了!”其他同学顿时哈哈大笑。我当即用严厉的目光制止了哄笑。当目光和他对视时, 他竟然不置可否。我很震惊。课后通过了解, 才得知他的父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出事故去世了, 现在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于是, 我便经常找他帮忙做点小事, 然后表扬他很能干, 使他认识到:失去父母固然不幸, 但还有老师、同学、亲人关心他!有一次, 他突然发烧, 爷爷奶奶焦急万分地赶到医院, 对他心疼不已、关怀备至。这时, 我及时对他进行教育, 使他深深地认识到周围亲朋好友的爱, 这让他病好后变得更开朗了。

二、抓住时机

古人做事讲究“天时”, 所以我也认为, 对小学生进行批评也需要抓住时机。“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时机的把握是批评教育是否有成效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我班的一名男同学, 只要你批评他, 不管你怎么说, 他不但听不进, 还和老师杠上了:上课不听课, 不写作业, 因此成绩越来越差。我没办法, 只能采取冷处理, 先凉凉他, 看他怎样。有一次, 他被别人打伤了手, 我赶紧叫他到办公室, 给他清洗伤口, 上好药, 还叮嘱他:回去洗澡洗衣服都要特别小心, 不要给伤口碰到水哦, 那样不容易好, 你就写不了作业了。之前你偷懒, 忘记写了好多作业, 这次好了你得补回来哦!当我说完这些话时, 才想起他是批评不得的, 我又担心了!意外的是, 过了两天后, 我居然看到他的作业本了, 虽然写得不怎样, 但我还是很高兴地在班上表扬了他, 还说他写字更漂亮了。就这样, 在关心他时顺便批评了他, 结果却是截然不一样。后来他表现越来越好, 就是因为我不经意地抓住时机进行批评。

三、对症下药

教育强调因材施教, 批评也不例外。只有对症下药, 才能药到病除。当学生有缺点、错误时, 不能一味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当众训斥, 更不能体罚。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造成学生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压力, 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从而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其实, 一个暗示的眼神、一句期待的话语、一阵适当的沉默等方式, 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空间, 也容易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 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 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 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 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对这样的学生, 我在教育批评时注意情感投入,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满含期待的批评, 往往收到奇效。

四、讲究艺术

有一次, 在语文课上, 学生们快乐地表演课本剧, 欢笑的声音溢满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忽然, 我发现小顺正用力拍打着桌子, 忘乎所以地哼起了流行歌曲。当时, 我灵机一动, 找到了一种较好的批评方式。我当即把他叫了起来, 并说:“请小顺同学为大家演唱一首歌, 好吗?”当时, 他的脸一下红了, 红得像苹果一样, 脸上懊悔的神情是显而易见的, 他胆怯地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看着我。也许此时此刻他正在想:怎么能上课哼流行歌曲呢?老师我知道错了, 你放过我吧。当时, 我并没有什么生气或是不生气的表情, 同学们不明所以地大声喊着他的名字, 善意地鼓掌等待……最后, 他还是唱了一首歌曲, 并且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喝彩。走回座位的他, 用略有所悟的表情望着我, 我也还了他一个略有所示的眼神。就这样, 课堂气氛归于欢笑中的和谐。

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 可以直截了当, 可以迂回曲折。比如, 惩罚学生打扫教室卫生, 我可以这样说:“奖励你一次光荣劳动的机会, 帮同学们打扫教室哦!”学生上课睡觉时, 我可以这样说:“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也为了你能长得更高, 老师陪你站着锻炼身体哦!”看到写字很潦草的, 我可以这样对他说:“要知道, 改掉一个坏习惯很不容易哦, 你得重新抄写几次才改得了!”有学生迟到的, 我就看着手表, 对他说:“哎呀, 今天我的手表跑太快了吗?”其实这些都是批评的艺术, 就要看你能不能平静地对待他们的每一次错误了。也许有时我们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但是我不用以下的批评方式:挑战式、挖苦式、告状式、预言式、比较式、结论式、孤立式、记账式、驱逐式、罢课式。

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丧失上进心, 破罐子破摔的学生, 直截了当的批评, 作用微乎其微。此时, 如果换另一种方法, 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公正。此外, 我建议:面对老师的批评, 家长不应该一味护着自己的孩子, 那样老师批评的效果就全无了,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对待。

总之, 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 批评应以理解、信任、尊重、关怀为基础, 常与学生心理换位, 理解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的通报批评 篇13

XXX自加入法律宣传协会以来,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并且经常推卸责任。尤其是在最近在校团委主办,法律宣传协会承办的“我与祖国共奋进——首届甘肃政法学院‘学风建设’专题知识竞赛”中,表现更是不佳。协会考虑到其工作量少,在协会中也缺少锻炼,因此任命其为本次知识竞赛活动命题组组长,他口头表示乐意任命该职务,并且承诺会完成工作。但是,时至今日,校团委要求上交题库的通知接二连三,而命题组组长并未完成十多天前许下的承诺,还将责任推卸给协会的其他负责人,并且说这与他无任何关系。此举给法学院以及法律宣传协会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加强协会内部组织纪律及思想道德建设,对林强工作散漫,目无组织纪律的错误,根据《大学生法律宣传协会章程》第四十二条的相关规定,给与通报批评的处分。

望协会全体成员引以为戒,自觉遵守协会纪律,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与工作作风,为学院、协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真正在活动中达到“服务社会,锻炼自身”的目的。

法学院分团委

大学生法律宣传协会

年9月15日

对“中国馆”批评缺失的背后 篇14

在外国设计史上,历次世界博览会与奥运会往往都成为一次世界设计的阅兵仪式,并反过来推动设计的发展。在中国举办世界博览会与奥运会是世界对中国的选择,是国家崛起的标志与象征。在这两次盛会中,设计的自我呈现已不再是设计师的私有财产,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设计财富。它们不仅积聚了中国设计师的智慧,也暴露了共同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最为表面的一个就是关于“中国元素”的运用。这个问题虽受人关注,却让人“难以启齿”,这是因为“中国元素”背后飘扬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面旗帜,它正在随着不断上升的民族自豪感而日益醒目。“中国元素”的利用,本身并不是个问题,“中国元素”是人人皆可用的设计资源,但当“中国元素”成为弥补设计创意之不足、掩盖设计手段之单一、模糊设计观念之苍白的虚张声势的噱头时,它会变得像时髦的女生们头上的发卡一样,仅仅是浅薄的装饰而已。

以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为例,那是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博览会,荷兰建筑事务所MVRDV设计的“环保三明治”和日本设计师坂茂(Shigeru Ban)设计的“超级纸屋”是整个展会中最耀眼的明星。曾为四川地震灾区带来纸材料临时性建筑的日本设计师坂茂使用了再生纸来建造日本馆。与那些优秀的作品相比,汉诺威中国馆就像搭错车的乘客,对自己的目的地一片茫然。且不论中国馆的视觉效果究竟如何,单看那些彼此毫不相干的中国元素就能大致了解中国馆的混乱面貌:建筑前面有青铜器雕塑,建筑立面上有脸谱、长城以及传统城门的变形图案,室内则用中国古代建筑符号进行修饰。假设汉诺威中国馆是一篇命题作文,毫无疑问,它会被语文老师判为不合格,因为它“跑题”了。建筑外立面上的长城图案也让人产生误解,有位国外设计师就这样评价说,馆外侧的墙壁全部采用了万里长城的照片,给人一种古老的城墙禁锢了中国前进步伐的感觉。特别是考虑到万里长城所特有的意义——即为了抵御外敌、保卫国家而建立的时候,更让人觉得,作为从正面展示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的象征,“长城”似乎不是合适的符号。

2005年的爱知县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据说采取了公开招标的方式,但结果又如何呢?汉诺威的脸谱变成了十二生肖和百家姓图案;长城喷绘图变成了绘有龙纹的巨型浮雕汉诺威的“中国红”立面装饰则变成了红色圆柱;对“绿色设计”的理解停留在“绿颜色设计”的状态。这个“彻悟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融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科技于一体”(设计师语)的设计作品,可以说既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没有表达出什么“古代哲学与现代科技”,它所体现的正是当代中国的庸俗审美观。国内艺术界对于“中国元素”的批判可谓由来以久,从王南溟对蔡国强作品的批评到张艺谋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八分钟“献丑”之后引来的嘘声,从“东方学”到“恋尸癖”等词语,种种批判之音可谓不绝于耳。在国内设计能力尚无长足进步的时候,“中国元素”是设计师手上仅剩下的一张王牌。

如果能抛开“中国元素”的桎梏,设计师将更多地面对材料、结构、空间等纯粹的设计语言,或许能更加深入地思考与把握每次博览会主题的意义。实际上,只要对历届世博会稍作分析,我们就能发现,越是那些在文化上被“边缘化”的国家,越是喜欢通过直观的民族风格来进行国家馆的设计。泰国等国家的展馆基本以其原汁原味的传统建筑为主,苏丹等国家甚至从本国沙漠中运来沙子营造“真实的民族风貌”。民族的符号掩盖了设计中创造力的不足,也满足了西方观众的猎奇心态。这显然是一种“保险”和不思进取的设计策略。相比较而言,那些看不出“民族特色”的展馆必须在设计的其他方面下足功夫,否则将很容易流于平庸,这就对设计师的创造力和对新技术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1992年塞尔维亚世博会和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中的日本馆的设计来看,设计语言中民族符号逐渐减少,效果非常明显。

从设计角度看,中国馆的设计似乎更应该交给国内的前卫建筑师而非美术学院的室内设计师,如张永和、刘家琨、张雷这些人,他们的“低技派”、“基本建筑”等设计观念也许更具有观念上的中国性。但问题在于,这样的设计观念以及在表面上与传统无涉的设计思路,能否得到大众与决策者的认同?这才是“中国元素”背后的一个关于中国设计的深入话题:先锋设计与大众设计之间的距离。中国大众的设计审美与先锋之间的距离是极大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中国年轻的设计师们在嘲笑“大众审美”的同时,又承受着各种大众审美带来的压力。中国人的思维能接受形象的“转喻”,而无法接受抽象的“隐喻”。他们常常为一个牵强附会的语义解释拍手叫绝,而很难为一个仅仅是探讨形式问题的设计埋单。他们会在那些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设计作品面前感到愤怒——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审美水准没有问题。

打开家装设计的网站,一个个活生生的“大众审美”映入眼帘:地中海风格、美式乡村、北欧乡村、英国乡村、西班牙乡村……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想象”就是到处都是摩天楼,而楼里面则包裹着各种各样的“欧洲乡村”。在这样一个到处是“托斯卡纳”住宅的世界里,“中国元素”的设计行头是不是显得异常吊诡?这并不是“他们”的错,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己。当设计师们以不屑的口吻排斥大众的时候,他就失去了思考社会、反思自身的机会与能力。我们的设计审美方式是如何被创造的?是糟糕的审美教育,还是“未达标”的物质生活水准?还是我们的“精英”们太清高了,以至于抛弃了大众?

中国经历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商业上的繁荣掩盖了思想的空虚与利益的浮肿。我们在经济上毫无保留地拥抱现代性,却导致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以及精英与大众的割裂。现代设计的形式与观念纷纷涌入国内,但涌入的只是艺术院校的象牙塔。大众对设计的感受完全来自一种“现代化想象”,这种“想象”建立在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崇拜基础之上。我们并不了解西方的设计史发生过什么以及正在发生什么,我们只是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营造“现代”生活方式。对现代性进行批判,我们不感兴趣,因为我们没经历过正常的发展秩序。我们也无法放慢增长的节奏,因为“慢”让我们感到害怕与恐慌。这样的发展经历决定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也决定了设计审美标准的混乱。正因为如此,我们心安理得地将自己的家装饰成欧洲乡村,理直气壮地将国家的展馆以“中国元素”的面貌展示给外国人观赏。这不是设计师的错,而是社会的整体价值取向使然。这样看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丝毫不会让我感到意外,它不仅让我想到了安藤忠雄在1992年塞尔维亚世博会上设计的日本馆,更让我们明白了,要改变这一切不能光靠改变设计师。决定设计的永远不是设计师,而是社会与大众及其所建构的设计体制。毕竟,需求决定设计,改变设计的关键就是改变需求。可是要如何改变?只能靠审美的教育与主流媒体的宣传和引导。因此,媒体应该切实发挥批评的功能,而非一味地去赞扬与歌颂。只有营造更为完善的审美教育与健康的批评环境,才能保证中国在下一个发展时期里,“设计”真正成为描述一个时代的关键词。

上一篇:百日安全无事故下一篇: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