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府机构设置(通用5篇)
美国政府的机构设置框架,源于美国联邦宪法。政府三个部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各自行使特定的职责,同时相互制约。
一、立法机关(美国国会)
联邦政府的所有立法权力被赋予由两院(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的国会。参议院由每州出两名参议员组成,共100人。参议员任期六年,每逢双数年便举行选举,改选参议员的三分之一。参议院主席由副总统担任,但除了在表决相持不下时,副总统并是没有表决权。众议院由各州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众议员。美国国会设置的其他重要机构,还包括总审计署和国会预算办公室。
二、司法机关
美国的司法机关主要由最高法院、11个上诉法院、91个地方法院、以及三个有特别裁判权的法院以及联邦司法中心等机构组成。
最高法院和联邦法院的院长和法官由总统提名,由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一级法院,也是联邦宪法特别设立的唯一法院。最高法院由一位首席大法官和8位大法官组成。
每个上诉法院有3-15名上诉法官。
地区法院是联邦法院系统的基层法院,每一地区法院有1-27 个法官。
三、行政部门机构设置
美国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分为两部分:总统的办事机构和联邦政府的各部。
(一)总统和白宫
1、总统
2、总统内阁
内阁成员由处理具体的国家及国际事务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官员组成。除副总统和国务卿外,还包括13个部的部长
3、白宫“政研室”
1)国家安全委员会
主席由总统担任,其他法定成员包括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帮助总统制定有关国家安全的国内外军事、情报和经济政策。
2)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
委员会由主席1人和委员2人组成。委员会主席也称为总统首席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三名成员都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同意。委员会有专业工作人员19名,任期1-2年。其任务是:为总统分析全国经济情况,为制定国内外经济政策提供建议,协助总统准备提交国会的经济报告,为总统收集经济发展与动向的情报,评价联邦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与活动等。
3)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办公室编制20人,设有两名 副主任以及负责预算、立法、行政、经济政策、能源(自然资源、科学)、国家安全和外交等事务的多名主任助理。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审查各行政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协助总统维持一个有效的政府;制定有效的协调机制,协助总统,加强政府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帮助总统准备预算和制定政府的财政计划;审查和控制政府的预算,帮助总统制定改革政策,尤其是及时向总统报告政府的财政负担。
4)政策研究办公室
由国内政策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组成,它们都负责向总统提供建议,帮助总统制定、协调和执行国内经济政策,同时也在其他的政策方面向总统提供建议。
5)环境质量委员会
设在总统行政办公室。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担任办公室主任,由总统任命。委员会负责评估、协调联邦政府的行动,向总统提供有关国内和国际环境政策方面的建议,为总统准备向国会提交的环境质量报告。还负责审查联邦政府各机构和部位执行有关国家环境政策的各法案的情况。
6)国家药品控制政策办公室
办公室编制14人,目前的实际成员有8人。
7)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
设在总统行政办公室。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负责为总统提供科学、工程和技术分析报告,以及有关重要的政策、计划和联邦政府的各种项目。从科学方面,对各个领域的问题,包括经济、国家安全、医疗、对外关系和环境等问题,向总统提供建议。对于联邦政府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工作努力的规模、质量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8)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负责处理贸易协定,制定和实施贸易政策。美国贸易代表相当于大使,直接对总统负责,全权负责处理有关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切活动,包括讨论、召集会议和谈判,以及在OECD内涉及贸易和商品问题的事务,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和其他多边机构中涉及的贸易问题和其他多边和双边的贸易谈判。另设有副代表四人,三位在华盛顿,一位驻在日内瓦。其他成员包括:纺织品谈判首席代表、特别贸易谈判代表、负责农业、亚太地区、中国、国会事务、环境和自然资源、欧洲和地中海、日本、监督和履行、北美事务、政策协调、媒体、WTO和多边事务、西半球事务的多名贸易代表助理。
(二)部的构设置 美国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分为两部分:总统办事机构和联邦政府的各部。
1、美国总统的办事机构
美国总统的办事机构共有17个,大部分是代表总统进行政策性领导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白宫办公室、国家安全委员会、行政管理和预算局、中央情报局、国内事物委员会等。
白宫办公室:美国总统办事机构的中枢。它是总统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它负责汇总情况,拟定方案,以备总统决策的机构。办公室由总统顾问、助理等人员组成,其主要人员为总统的幕僚和亲信。
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掌管美国军事和外交政策的机构。它的基本职能是:协助总统协调政策和统筹政策的执行;与国务卿密切合作,协助总统制定长期的外交政策;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为总统提供有效的军事安排。
行政管理和预算局:该局既是总统编制和审核预算的助手,又是总统了解政府各部门活动情况的耳目。
中央情报局:该局的主要任务是,公开和秘密地收集情报,以及为总统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和评估。该局的预算是秘密的,年支出估计为100亿美元。
国内事物部:由总统任主席,成员由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等人组成。其职责是就国内问题估计需要,了解情况,制定计划,向总统提出政策建议,合理部署国内资源。
2、联邦政府各部和独立机构
美国现在有13个部。它们是: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司法部、内政部、农业部、商业部、劳工部、卫生及人民服务部、房屋及城市发展部、交通部、能源部、教育部。
关键词:税务机构,征税成本,税收征管效率
政府征税成本, 也称税收执行成本, 是指政府的征税部门为保证税法顺利实施和及时、正确、足额地计征税款所花费的费用, 即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而支付的各种费用。这类成本具体包括宣传解释税法、办理税务登记、税款征收入库、税务稽查以及与税收执法相关的后勤服务、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和税务人员工资福利等一系列费用和支出。征税成本主要由四个项目构成: (1) 人员费, 即各类人员的工资、补贴、津贴、奖金、福利费等。 (2) 设备费, 即各级税务机构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及交通和通讯等的价值损耗, 其他固定资产购置、维修等支出。 (3) 办公费, 即各级税收征管机构所必须的公务经费, 如资料费、调研费、诉讼费、查处违法案件协作费及各种对内对外的交往费用等。 (4) 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费、税法普及费、税务人员培训费、协税护税费用、代征代扣费用及与税收征管有关的其他费用。征税成本是税收成本中最直接、最容易量化的一类。政府征税成本的高低, 一方面是衡量税收征管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另一方面也是对税收立法效果的检验, 即政府的征税成本越高表明税收立法有缺陷, 政府的征税成本低表明当前的税法体系是相对健全和完善的。影响政府征税成本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 税务机构设置的科学与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 税务机构设置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政府征税成本的高低
税务机构是指拥有税收征收管理权, 依法实施税务管理的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总称。税务机构的设置问题实际上是税务资源要素的配置问题, 无论是实物资源 (设备、人员、经费等) 的配比构成, 还是无形资源 (体制、法规、政策、信息等) 的组织管理, 最终都表现为政府征税成本的高低。因此, 税务机构集约化程度越高, 政府的征税成本就越低。税务机构设置越复杂, 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必然导致征税成本上升。1994年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时在省级及省级以下分设两套税务机构 (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 , 使得我国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的数量出现了跳跃式增长, 直接导致了政府征税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一方面, 税务人员的增加, 导致人员经费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 由于国税、地税机构分设, 使得基本建设经费、税收征管设备等的投入加大。再者, 两套税务机构分设, 国税和地税分别设置各自的征收、管理和稽查部门, 造成多部门、多人、多次进企业, 给纳税人带来了更多时间和心理上的负担, 在加大政府征税成本的同时也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 增加了纳税成本。
在税务机构的布局方面, 按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一般有按经济区域布局和按行政区域布局两种情况。我国目前税务机构的布局基本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 这种布局带来的就是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税务机构。这样, 政府的级次越多, 税务机构也就越多, 税务人员也越多, 当然征税成本就越高。如果政府级次较少, 税务机构的设置也会较少, 相应就会减少征税成本。而我国政府级次恰恰是比较多的, 导致我国税务机构庞大, 税务人员较多, 这也正是我国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大大高于其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按经济区域布局, 税务机构的设置完全可以根据经济税源的具体情况, 在税源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置税务机构, 这既可以达到合理配置税务资源的效果,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纳税人的纳税成本。所以, 相对而言, 在税务机构布局方面, 通常是按经济区域设置税务机构比按行政区域设置税务机构更有利于降低征税成本。
税务系统内设机构的合理与否对税收成本也是有影响的。如果税务系统内各部门的设置能真正按照税收征管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科学分工, 各部门之间能真正做到协调配合、职责分明、权责统一、相互制衡, 一方面有利于简化税收征管工作, 防止税务腐败, 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节约纳税成本, 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效率。如果税务系统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各部门之间不能做到有效配合、相互监督, 一方面, 会影响税收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容易产生税务腐败;另一方面, 也不利于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宜, 纳税人的纳税成本自然上升。
2 我国税务机构设置的基本情况
税务机构的设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与一国政府对税收的重视程度有关。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 新中国成立初期, 由于面临的经济形势极其严峻, 中央对税收工作十分重视, 使得我国的税务机构迅速建立并不断加强。“大跃进”时期, 受“左”倾思想及“非税论”思想的影响, 税收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视, 导致税务机构大量撤并。“文革”时期, 税收工作更是受到严重破坏, 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 从财政部税务总局到基层税务机构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撤并, 使得税务机构变得极其“精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税收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体现在税务机构的设置上就是税务机构从财政部门独立出来, 即国家税务局从财政部独立出来, 之后又将其改为“国家税务总局”, 升格为正部级单位。与此同时, 税务系统的内设机构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机构迅速膨胀。二是与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和财税体制有关。也就是说, 税务机构会随着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不同的财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税务机构设置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1994年, 为配合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 我国税务机构在省及省以下分别设置了国家税务局系统和地方税务局系统。其中, 国家税务局系统包括:省 (自治区、直辖市) 国家税务局, 地区 (市、州、盟) 国家税务局, 县 (市、旗) 国家税务局, 税务分局、税务所, 主要负责中央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地方税务局系统包括:省 (自治区、直辖市) 地方税务局, 地区 (市、州、盟) 地方税务局, 县 (市、旗) 地方税务局, 税务分局、税务所, 负责地方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国家税务总局对全国国税系统的机构、编制、人事、经费实行垂直管理, 同时, 协同省级人民政府对省级地方税务局实行双重领导。下表是我国2006年税务机构设置的基本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 我国税务机构设置基本与行政区划一致。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税务年鉴》。
3降低政府征税成本必须科学合理设置我国的税务机构
第一, 进一步完善内设机构, 重点是对业务进行整合, 对流程予以优化。
首先, 要明确税收征管部门与税政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功能定位。税收征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 其工作内容主要是为纳税人服务, 及时了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 掌握纳税人的各种涉税信息。而税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组织税收收入和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 贯彻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 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各项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 运用税收支持或限制产业、行业发展, 行政审批以及税收政策的咨询解释等。其次,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要确定每个岗位应负担的工作任务, 职责范围和责任目标。在事权、责权划分清楚的基础上, 确定与该岗位职责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分工, 力争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再次, 重组业务流程。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 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重点是规范基层征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征管程序和征管行为, 明确税务机构内部各专业分工及其联系与制约, 实现上级机关对基层工作的全面、及时监督与管理。科学界定内部岗位职责范围,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使税收管理工作不缺位、不交叉、不空档, 实现人的能动性与计算机系统先进性的最佳组合。最后, 应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 避免政出多门、推诿扯皮、重复布置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第二, 调整基层部分税务机构。
首先, 在县级设立一个征收局, 使其具备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 将县城以及乡镇的纳税服务大厅统一归属征收局管理。征收局内设综合业务股, 负责文书受理、档案管理及一般税收违法行为处理等工作;税务登记管理股, 负责税务登记管理工作;发票管理股, 负责发票发售、缴销、代开发票及发票综合管理等工作;税款征收股, 负责纳税申报管理和税款征收工作;计会统股, 负责退税管理、税收会计统计管理、税收票证管理和税收计划管理等。其次, 在县域内设置多个管理分局。在管理分局的布局上, 应在县城设置一个管理分局;在乡镇则应依据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纳税人分布与税源总量相结合的原则来设置管理分局。管理分局内设:综合业务股、税源管理股、纳税评估股和执法监督股等机构。
第三, 改革目前的税务稽查体系。
一是要对稽查部门的选案、查案、定案、结案等职能实施外部分离。把稽查的选案从稽查局内分离出来, 由数据分析中心承担选案职责。因为, 数据分析中心是税收数据的采集和加工部门, 掌握了纳税人的大量涉税信息, 能够通过分析发现纳税人在纳税申报过程中的各种疑点, 使选案具备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要成立专门的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对各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认定、监督和监控, 保证税务机关执法的公正性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要改革目前国、地税分设两套税务稽查机构的管理体制, 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国地税合一的税务稽查组织体系。
第四, 减少税务机构层次。
Lwpx36
【摘要】 本文运用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通过论述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履行职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得出县级政府法制机构是县级政府主管法制工作的常设性行政直属机构的结论,并在机构编制、职业准入、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对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视。【关键词】 履行职能 职业准入 依法行政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经历了从直属机构到办事机构的几次反复。1954年11月,国务院设置法制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1959年6月撤销。1980年5月和1981年7月,国务院先后设立了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局和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1986年4月,为了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局和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合并,重新成立了国务院法制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1988年10月,国务院法制局被确定为国务院的办事机构。1994年3月又被确定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1998年3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设置国务 院法制办公室,作为国务院办事机构。地方政府的法制机构随着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也经历了多次变迁。随着法制机构所在的政府层级不同,其职能定位也不同。国务院法制办的定位是立法事务部门;省级法制机构定位是法律事务部门,立法、执法监督、复议等事务都涉及;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则偏重于处理具体的法律事务。职能定位的不确定,造成认识上的偏差,特别对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影响较大。笔着结合工作实践,通过论述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履行职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得出县级政府法制机构是县级政府主管法制工作的常设性行政直属机构的结论,并在机构编制、职业准入、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对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视。
一、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履行职能情况
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的法制机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工作,为本级政府和本部门贯彻执行《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①由于级别不同,行政权限不同,各级政府法制机构的具体任务和职能存在着一定区别,然而其基本任务和职能则是一致的,即全面负责本级政府的法制工作,履行综合协调、督 ①《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文件,国发〔2004〕10号。促指导、政策研究、情况交流等职能。
(一)综合协调
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某些条款过于原则或者前后重复,具体执行起来有困难;某些权限划分不清,部门之间职能存在交叉,有利的事情抢着干,难缠的事情没人管。政府法制机构一方面有协调部门之间在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中的矛盾和争议的职能。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法制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对体制改革中出现的而又需要法律予以调整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
(二)督促指导
行政执法监督是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及有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实行监察、督促、督导的活动。县级政府法制机构负有组织、指导、协调本级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职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组织、协调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对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进行认证、公告和管理,负责对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县级政府法制机构还要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培训在政府各部门工作的各类法制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提高其素质。为确保法制统一,政令畅通,还要对本级政府各工作部门的依法行政工 作进行考核。
(三)政策研究
县级政府在行政管理中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长期使用、反复使用的决定、办法、规定、通告、公告等规范性文件。编制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则是所有县级政府法制机构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各部门以本级政府名义起草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完成后,都须上报政府法制机构,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核。所谓审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审核规范性文件草案是否同宪法、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相抵触;其二,审核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其三,审核规范性文件的条款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规范性文件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不可能也不应该对一切事务都作出详尽无遗的规定,为了使这些规范性文件能适应复杂的、具体的事件和关系,就需要进行解释。县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解释权归本级政府,但具体解释工作通常由政府法制机构承担。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政府法制机构还应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备案审查主要审查规范性文件是否与法律抵触、矛盾,是否适当,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及规范化要求。
(四)情况交流
县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本级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日常工作,需要及时掌握各部门、各乡镇政府推进依法行政 的工作动态,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以便于本行政区域依法行政工作平衡进展。
(五)承办本级政府和上级政府法制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作为参谋和助手,县级政府法制机构需要参与本级政府重大项目决策论证,为本级政府重大经济和社会管理活动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审核和法律服务,并承办本级政府作为民事主体涉及的有关法律事务。
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在业务上受上级法制机构的指导,负责上报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规范性文件制定情况的相关统计报表。同时,完成上级法制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从总体上看,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越来越强,对政府法制工作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建设的状况,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仍不适应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呈现出以下态势:
(一)职能职责不统一,“三定”方案不落实
法制机构的定性和实际履行的职能不适应,机构性质和职能定位不准确。大部分法制办设在政府办公室,没有把法制办定位为政府主管法制工作的直属机构,造成大量法制机构的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工作注意力无法集中,工作常常难分主次,长期处于应付状态。很多地方没有制定法制办的 “三定”方案,在人员编制上,有的已落实行政编制,有的是事业编制;在机构规格上,有的是正科,有的是副科;在内设机构上,有的有内设科、股,有的没有内设科室。
(二)法制机构人员少、任务重、思想不稳
县级政府法制机构人员少,但工作任务并不少。正常情况下,一个县一年的行政复议、应诉案件一般在10至20件之间,复议机构的工作量比法院行政庭的工作量大几倍。法制机构工作人员还要负责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和协调、代理县长出庭应诉。由于法制办主任一般是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这名主任同时又协助2至3名县长联系几个政府部门的工作协调,哪项工作都不能出问题,有的还负责为县长起草讲话稿。平均一个县每年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及其他文件的审核把关至少在50件以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加之待遇差、进步慢,使法制机构的干部心理不平衡。现有的人员想离开,符合条件的不愿进来。
(三)工作人员没有准入标准
政府法制机构自恢复重建以来,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与一般公务员要求等同,致使到目前为止,对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的人员没有法定的准入标准。传统观念仍然认为这一群体不需要专门的职业训练和专门知识,导致一些不具备法律知识的政府公务员由于体制或者 ①三定方案是指机构编制部门下发的定编文件,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①其他的原因不断进入政府法制工作队伍。这些工作人员仍以行政官员的观念支配自己的思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法制机构职能的发挥。
(四)经费保障不到位,工作运转有困难
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大多没有行政复议工作专项经费,财政状况好的县,有的一年能安排1至3万元不等,但法制办作为政府办公室内设科室的,专项经费也不一定能全部用于专项工作,经费往往被截留。法制办均无创收手段,有的县只好找有关部门“化缘”。拿了人家的手软,执法监督时就“网开一面”。有的行政复议案本来应撤销变更的,也不敢撤销变更。有的县级政府法制办不仅办公场所挤,办公设备也很简陋,复议工作无专门的接访室,一年接访上千上访群众,有时站的地方都不够。县级政府法制办的工作并不都是坐在办公室完成的,有的需要到现场,但县级政府法制办有工作用车的很少,并且基本上不是定编的车辆。
(五)在认识上对法制机构的职能有误区
有的认为法制机构应负责政府对外签定合同的起草、审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对县级以上政府一般职权范围所作的规定,政府并没有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职权。根据“超越职权的行为无效”的行政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59条。①法理,以上认识缺乏法律依据,不能将此类事务归于法制机构的法定职能范围。有的认为法制机构应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各种专项工作,比如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林权改制、各种专项整治、维稳和处理突发事件,哪一项都要派法制办去。此外,还要从法制办抽人参加农村驻队、扶贫、挂职甚至工业园区建设指挥等其他临时性检查组、工作组。根据前文对法制机构法定职能的汇总,此类事务让法制办参与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有的将法制机构与督办科、秘书科、信访办、普法办等机构混为一团;有的县对各部门的文件、政府办公室所有的行文,包括会议纪要、通知、公告都要法制办实行事前审查,将秘书科的事务给法制办包干;有的地方涉及信访处理,就要法制办参与进来,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错误的。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政府法制工作在实际中遇到许多困难,存在明显的不适应现象:一是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与法律所赋予的职能地位不适应。如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是行政复议法赋予法制机构的重要职能,但由于县级政府法制机构的不健全和人员编制不到位,使法律赋予的职能无法充分履行。近年来,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行政复议案件的增幅逐年上升。2009年陕西省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460件,比2008年增加148件,②曹康泰主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辅导读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①增幅为11.28%。特别是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有关行政许可(审批)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将会继续增多。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既要有人力保障,还要有经费保障,现有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已是疲于应付。二是随着我国行政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铺开,政府法制工作的任务将愈来愈重,质量要求愈来愈高,程序规范愈来愈严。在建设法治政府的系统工程中,政府法制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所确立的八个方面35项工作中,法制机构的工作任务涉及七个方面22项,其中独立组织实施的8项,参与和配合其他部门的14项。再加上目前法制机构已经开展的工作,法制机构肩负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使其在机构性质、职业准入、职能定位、经费保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与其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所承担的职能相适应。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县级政府法制机构三定规定
在新一轮的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中,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协调机构编制部门制定法制机构三定规定,争取将政府法制机构定为本级政府主管法制工作的常设性直属行政机构。法制机构的职能与其性质是紧密关 ①马红薇:《2009年陕西省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统计分析报告》,《陕西政府法制》,2010年第1期,总第259期,第1页。
①联的。机构的性质决定机构的职能,而机构的职能体现着机构的性质。行政机关根据其是否依宪法和行政组织法设置和存在时间的久暂,分为常设性行政机关和非常设性行政机关。常设性行政机关是基于行政事务管理具有经常性,长期设置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通常是根据有关组织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设置的。而非常设性行政机关是根据某一特殊的临时性任务的需要而设立,完成任务即行撤销的行政机关,往往没有组织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政府法制工作是整个政府工作的基础,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和职能具有长期性、经常性和稳定性,绝不是临时性的任务,因而政府法制机构不是非常设性机构,而是依据相关法律设置的常设性行政机关。
政府法制机构全面负责本级政府法制行政工作,具有通盘考虑,综合研究、提出建议、清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提供咨询、办理领导交办事项等任务和职能。这些都体现政府法制机构处于本级政府领导在依法行政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地位,是本级政府主管法制工作的直属机构。一般而言,政府的直属机构是政府领导的附属机构,协助领导处理行政事务,原则上属于政府的内部机构,不能对公民和社会组织进行公共行政管理;不能对外发布命令和指示,也就是不能成为外部行政主体。但是政府法制机构性质 ②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页。①较为特殊,它既是直属机构,又是综合性职能部门。这种特殊性与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和职能的综合性有关。政府法制机构具体协调指导法制工作,监督检查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负责行政复议工作等多方面的任务和职能,这说明政府法制机构具有独立的多方面的对外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权限,可以独立进行法制工作方面的行政管理,可以成为外部行政主体,是综合性职能部门。作为直属机构,政府法制机构对政府领导起着参谋、助手和顾问的作用;作为综合性职能部门,政府法制机构又对本级政府的法制建设起着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的作用。正确认识政府法制机构性质的双重性和作用的双重性是很重要的。忽视两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政府法制机构的建设,也不利于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应有的作用。
(二)充实工作人员
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由省级政府提出。由于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县级政府法制机构人员编制不可能搞一刀切,但起码应该有一个底限,比如定编为3人以上。在编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办法,充实法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报名的条件做出具体要求,使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能够进入本系统。
(三)建立职业准入制度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担任公证员、取得律师资格的准入制度,即从事这几种特定法律职业的人必须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职业群体的同质性可以带来法律运行的程序化和技术化,能够把复杂的社会矛盾通过法律途径变为技术性的法律问题加以解决。法制监督、行政复议等政府法制工作在解决社会矛盾中担当公断者角色,应以服从法律,实现社会公正为理念。同时,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在品行和行为准则上应具备这个前提。随着形势的发展,法律规范的专业知识性增强,不再是人人都能看懂的通俗语言。政府法制工作已成为一种必须经过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胜任的工作。但目前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却没有职业化,没有职业准入标准。行政领导将其视为“通才”而非“专才”随意调动和安排,政府法制工作队伍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建议单独建立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职业准入制度或者一并纳入全国统一司法考试,这不仅是保障国家法律、法规统一实施,维护全国法制统一的客观要求,也是更好发挥法制机构职能的现实需要。
(四)建立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39条已明确规定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应当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但困难在于具体落实。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的预算组成,①由于目前县级政府法制机构既不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也不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5条。是直属机构,因而不可能成为财政预算单位。如果将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单设,成为本级政府的直属机构,便可以做为财政预算单位,此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五)端正对政府法制工作的认识
政府法制机构作为行政机关的一个成员,自然要服从行政机关的领导体制。在具体工作中,其首要的要求是保证所从事的工作体现法律意志,具有不受法律之外其他因素影响的工作独立性。通常情况下,这样做也是符合行政首长意志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即使对法律负责的行动违背了行政首长的个人意志,行政首长也不应干预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独立工作。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也要通过不懈努力,赢得社会各界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是县级政府主管法制工作的常设性行政直属机构。现有法制机构无论是编制、规格还是人员都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任务。只有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切实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基层法制机构才能充分履行职能,提高政府法制工作水平,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文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86号。[4]曹康泰主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辅导读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5]马红薇:《2009年陕西省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统计分析报告》,《陕西政府法制》,2010年第1期,总第259期。
[6]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0]《陕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79号。[11]《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18号。
2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全面动员、具体安排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省委书记徐光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圆满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任务,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为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贡献。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作动员部署。
省委副书记陈全国主持动员大会。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宣读了《河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省委常委孔玉芳、叶冬松、叶青纯、李新民、曹维新、王文超、刘怀廉、连维良出席会议。
徐光春指出,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党的十七大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总体部署出发,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部署;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胡锦涛总书记在二中全会讲话中着重阐述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这次改革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着力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突出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这为我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制定了《河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并报经中央批准。根据中央批准的方案,制定了《河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针对如何切实做好省政府机构改革这项重大工作,徐光春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充分认识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首先,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事关坚持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不断推进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机构改革,有力地推进了河南坚持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进程。在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个重点,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提高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重要保障、创造良好环境。其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事关体制机制新优势形成、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目前我省政府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这次省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将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科学地配置到政府部门,通过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带动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其三,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事关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全省人民群众福祉。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使各种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我们要以这次改革为契机,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政府的工作造福全省人民,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这次省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搞好省政府机构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确保省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
二要扎实搞好政府机构改革各项工作的协调衔接。这次省政府机构改革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一个目的”,即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着力解决“两大问题”,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三个转变”,即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要确保落到实处,确保人员思想不散、工作秩序不乱,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有机衔接,全面推进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第一,工作要有效对接。各部门之间要对接好,严格按照《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的要求,该交接的工作尽快交接、该调整的人员尽快调整,实现无缝对接;撤销合并的单位要善始善终地做好各项工作,防止工作断档;管理体制调整的单位要确保不管管理体制如何调整变化,工作的质量、工作的效率、工作的水平始终不能降低。各部门要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好,与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对接好,上下协调、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第二,人员要尽快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党性、顾大局,坚决服从、配合和支持机构改革。新组建单位的领导班子要按照“先到位后理顺、先运转后完善”的原则,迅速进入状态。接收单位的原有人员要把新进人员当作自己的同志来对待,设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度过磨合期;新进人员要尽快到达新岗位、找准新定位、熟悉新业务,迅速融入新单位、创造新业绩。领导干部对新进人员和原有人员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维护好干部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广大干部的积极性。第三,职责要抓紧明确。一方面,要抓紧明确职能。省政府有关部门既要做好国务院有关部门下放职能的承接工作,又要把应该下放给市县政府部门的权限坚决落实到位,把应该转给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事项坚决转移出去。部门之间要积极沟通、相互协调,明确职能定位,把该承担的职能承担过来,该转出去的职能转出去,切实避免职责交叉和职能遗漏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抓紧明晰责任。各部门要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在确定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责任,切实解决权责脱节、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现象。第四,效能要明显提高。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一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党和国家事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每项工作。二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广大公务员要自觉把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作为第一需要、第一追求,不断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三要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干工作雷厉风行、办事情精益求精。
三要切实加强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摆上重要日程。省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把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做深入、做细致、做扎实。机构编制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宏观指导、督促检查。要严明各项纪律。各部门和广大干部都要认真领会《关于严明纪律确保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的通知》精神,自觉增强纪律观念,严格落实责任,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纪检、组织、监察、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和杜绝各种违法违纪现象。要营造良好环境。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主动地向广大干部职工讲明政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矛盾问题。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人人理解改革、人人支持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要统筹各项工作。要把改革与扩内需、保增长结合起来,把改革与开展“两转两提”活动结合起来,把改革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政府机构改革的成效、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徐光春指出,今年上半年我们还要完成省辖市政府机构改革,年底前要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搞好调查研究,尽早拟定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报上级批准,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做好准备。
郭庚茂在作动员部署时强调,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政府推进科学发展能力的需要,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需要,更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的需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面完成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各项任务。
他指出,这次省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服务重点;二是优化组织机构,规范机构设置;三是强化落实责任,理顺职责关系;四是严格控制编制,加强编制管理。
郭庚茂要求,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各位副省长要认真抓好所分管单位的机构改革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切实加强对机构改革的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握好改革方向,抓好决策和协调;新组建的领导班子要迅速进入状态,抓紧做好职能划转、人员定岗和工作交接等工作,确保新的机构以新风貌新气象尽快地运转起来;调整变动单位,在整合之前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善始善终地做好各项工作,防止工作断档,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水平不能降低。二要严肃工作纪律,加强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办事,落实责任,严明纪律。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要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冻结各级行政机关编制和人事,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对机构改革方案坚持集体讨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批;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禁借改革之机突击进人、突击提拔干部和提高干部职级待遇;要严肃财经纪律,认真做好资产清查登记、处置和财务清算工作,严禁突击花钱。三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今年经济社会形势异常严峻,改革发展任务异常繁重,对政府工作要求更高。在推进机构改革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各项工作,正确处理好各项工作间的关系,要处理好机构改革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系,处理好机构改革和稳定的关系,统筹协调推进全省政府机构改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到来,互联网在深刻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凸显。 尤其在2013年美国“棱镜门”事件发生后,政府机关和普通民众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空前关注。 网络泄密事件的频发,敲响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警钟。
2 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现状
截至2015 年6 月,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达5.94 亿,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网络生活已经触及各类人群和各个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武汉第五届全球公共采购论坛上说:“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与其他疆域一样,网络空间也须体现国家主权,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就是保障国家主权。 ”2014 年2 月,我国成立了以习近平主席为组长的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网络及信息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
在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信息安全投入的情况下,信息安全问题仍屡屡出现,据美国VERIZON公司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4 年各类有据可查的网络攻击事件多达7 万余起。 与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相比, 信息安全建设明显处于弱势,我国信息安全建设与网络发展速度的不对称使得信息安全建设之路任重道远。
3 政府机构信息安全建设
政府机构信息安全工作一方面靠技术,一方面靠管理,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在技术防御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并落实好安全监督,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信息安全问题。
3.1 信息安全体系
常见的信息安全体系包括终端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安全管理、控制保障等,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实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2 信息安全防护系统要求
为保护政府机构信息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要将身份认证、加密、审计、桌面安全、网络安全、容灾等技术相互结合,综合运用管控措施,建立统一的安全监控平台和安全运行中心。 这样就能实现应用系统的授权访问、桌面计算机的安全控制、网络流量的异常监控、病毒与木马的及时发现和清除、业务与数据的安全保障,从而最终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
3.3 信息安全应用系统要求
政府机构信息安全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安全规范。 禁止客户端对数据层直接操作;禁止以密文形式存储用户密码、 数据库连接字符等敏感信息; 对管理员登录、系统配置修改、数据库更新以及应用异常要保留完备的审计记录;建立身份认证系统,有效防范和记录非法的系统侵入和非授权用户对数据信息的篡改行为。
3.4 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据统计,80%的信息安全问题是因为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管理疏忽成为导致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各政府机构虽然都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安全操作规定,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误操作及信息外泄等问题,再加上一些信息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法律意识淡薄,也容易造成数据及信息的泄漏。 因此,要制定严密的安全操作规定并严格遵照执行,并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和法律意识。
4 政府机构加强信息安全的建议
4.1 加强领导和组织管理
要建立完善领导问责制,逐级明确责任人,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信息网络的维护和安全管理,在某些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政府机构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对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的,要严肃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决不能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草率处理。 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依照国家相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
4.2 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形势发展,我国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备, 最早在1994 年就出台了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2015 年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 《网络安全法》草案专门针对信息安全做出了专门立法。 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伴随互联网发展的新信息安全问题将不断涌现,因此信息化法律的制定既要保证法律的开发性、兼容性以及可操作性,同时还要保证与国际信息化法律有机整合和无缝衔接。
4.3 加强对信息人员的专业培训
解决信息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人员的问题。 当前信息安全人员相对缺失,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政府机构对信息安全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政府应当针对不同的机构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提高信息安全人员的管理技术、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加强保密安全培训,签订保密协议,以确保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4.4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应对新风险
在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安全关键产品的研发上,政府要有全局性的、超前的发展眼光与目标,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发展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 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要充分考虑云安全、工控安全、移动安全等新领域,有效支撑信息安全全程管控机制。
5 结束语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多变性, 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和保护不可或缺。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已把网络信息安全置于重要位置, 网络安全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摘要:信息安全是政府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体系成为政府机构研究的关键课题。论文从我国互联网现状出发,浅析政府机构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并提出加强信息安全的建议。
【清朝政府机构设置】推荐阅读:
政府机构沿革10-18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11-24
政府机构改革成效11-27
政府机构结构图09-18
区政府机构职能12-19
山东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10-15
对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考11-13
谈谈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认识05-30
“镇政府计划”政府工作计划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