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最后冲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推荐8篇)
1.整体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考查,是也是对其他政治科目的命题要求,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今年第一次进入考试,更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核。在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思修部分,第12题考的是民族精神,第13题考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第30题考的是爱国主义,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第11题考法律权威是的含义,第12题考义务性规范的含义,第13题考道德的社会功能,第14题考理想的分类,第30题考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2012年考人生目的的含义和爱国主义的特点,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在以后的复习中,一定要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在考研政治试题中,夯实基础是重中之重。
2.对易混淆概念考查比较细腻
如2010年第12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四个选项中A勤劳勇敢、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都是中华民族精神,题干设问是“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个方面,如果平时对《考试大纲解析》复习得不认真,阅读不仔细,多数考生很难在A(勤劳勇敢)和 C(自强不息)两个选项中做出明确而坚定的取舍,实际上,这道题在《考试大纲解析》有明确的说明: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的,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3.命题灵活,考查考生解题能力
从功能上看, 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应该是一种知识教育。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包括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了解和掌握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和法律常识等知识的讲授;《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向学生讲解中国的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的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具体的理论内容等。作为一种知识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拥有与其他课程相近的功能和价值。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 而是有关思想政治素养的知识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完成对人的思想武装、提高其思想认识态度和觉悟的人类教育活动, 其价值在于怎样达到使学生主动接受并实现行为内化。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按照教材的说法, 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甚至还有“该课程与你的命运息息相关、在你犯错误时当头棒喝”等等这样的说词。但是当一门课程与人生、命运联系起来时, 难免让人产生不屑甚至是反感, 如果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这一层面, 那么这门课就失去了其价值, 只有让学生产生认同感, 才能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所在。
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所谓人文学科, 大致可划分为文、史、哲三大块。为什么高校要开设人文学科呢?台湾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龙应台认为, 文学的作用在于“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比如我们大家都学过鲁迅的短篇小说《药》, 写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得了痨病。民间有种迷信说法, 用馒头沾了鲜血吃, 可以治愈痨病。假设我们就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 那么我们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或许我们就是那个一大早去买馒头, 焦急期盼别人人头落地, 用馒头蘸着带有体温的鲜血, 为孩子治病的父亲或母亲。幸运的是, 我们可以借助鲁迅的视角, 与作品本身产生一种艺术的距离, 正是这种距离, 使我们看到了那些本来看不见的东西, 比如在《药》里头,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愚昧、无知和贫穷, 同时也看见了愚昧背后的人的生存状态, 看见这种生存状态中人的无奈与悲伤, 看到人的本质的异化, 看到被异化了的人。
关于哲学, 或许我们没有办法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简单的说哲学有什么作用, 因为哲学本身是一个玄之又玄的东西。对于一个学了几年哲学的人来说, 我喜欢说哲学就是帮助我们走出迷宫的一颗启明星。当我们站在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彷徨的时候, 不妨读一读黑格尔、费尔巴哈, 翻一翻马克思、列宁的著作, 或许其中的一句话、一个观点都可能使你豁然开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进入国门, 在中西文化的接触中, 难免会产生碰撞和抵触, 使人们失去了判断真善美、假丑恶的标准。当越来越多的“小悦悦”事件发生, 很多人开始大呼“价值放弃”, 但其实, 我们面临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价值放弃问题, 而是一个比放弃某种价值观艰难数倍的“价值重估”的考验。要想进行价值重估, 他要求这个社会必须足够成熟, 而一个社会的成熟往往取决与社会成员的成熟与否。而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讲, 什么是成熟?不论你处于哪一个社会阶层,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 都必须有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这就要求每个社会人必须具有全面的人文素养。
这也就是如今全国高校中开设人文学科,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所在。而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也是高校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职责, 是思政课的价值体现。
其次, 还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正如前面所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该课程与你的命运息息相关、在你犯错误时当头棒喝”等等这样的表述自然没错,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认同的问题, 怎样使学生认同这一观点, 即怎样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上升到这一高度呢?
“药家鑫案”大家很熟悉了, 药家鑫撞到张妙后, 发现张试图记住自己的车牌, 由于害怕张找麻烦, 一念之间, 药向张连捅8刀致其死亡。只因这一念, 造成了几个家庭的悲剧:对于药来讲, 今天已是天人两隔;对于药的父母, 要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对于张的家庭而言, 丈夫失去了妻子、父母失去了女儿、不满两岁的儿子被剥夺了被妈妈疼爱的权利。
心理学上有一副著名的图片:从轮廓来看, 是一副骷髅像。再仔细看看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副热恋当中的青年男女的图像。骷髅的眼睛其实是一对青年男女的头, 骷髅的鼻子是男女紧握的双手, 其嘴巴实际是一张小圆桌, 其牙齿实际是摆在圆桌上的高脚杯, 里面盛满甜美的红酒。幸与不幸往往就是如此近距离。
人, 一半是天使, 一半是魔鬼。但是魔鬼与天使、天堂与地狱、幸与不幸的区别, 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而决定这一念之差的不是权力, 不是地位, 不是对金钱、名望的贪恋, 而是修养问题, 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道德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艺术
讲好一堂生动的政治理论课,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妙语连珠地精彩讲课、理论联系实际地启发学生思维等等,这些固然很重要,但妙趣横生的开头与结尾,作用也是丝毫不能低估的,它将给学生留下终身的记忆,并对学生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笔者在湖北职教学会、年会上的公开课,成功地运用了妙趣横生的开头和令人回味无穷的结尾,受到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好评,现将本人多年的教学体会归纳几种不同的开头与结尾,以求教同行。
一、妙趣横生的开头,增添课堂魅力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开头十分重要,既要注意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又要容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还要紧紧扣住学生的思绪。
第一,用生动的描述开场,引人入胜。描述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使情景再现,吸引学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讲绪论第二节“有关历史使命”时,我走上讲台,环视四周,当教室安静后,第一句话就说:昨天晚上我看电视里央视名嘴水均益作客艺术人生,他以自身的经历讲做人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讲了一段非常动情的话,他说:“做人首先要孝顺,不孝顺的人,很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不孝顺父母的人,是不可能爱祖国,不爱祖国的人,怎能完成肩头的历史使命?”继而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发问,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孝顺吗?用这种方法开头导入新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设问式的开头,发人深省。教师在选择上课内容时,可以不直接按章节入手,而是选择与教材的本章节有直接关联的问题,用设问方式入手,扣住学生心弦。如讲“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人生观”时,我设计一个学生很少思考的问题。——“你为什么活着,你打算怎样活着”。问题一经提出,教室一片寂静,沉寂了一分钟后,我请同学回答,有的同学说:“以前没有想过”,有的说:“为父母而活着”,“还有的说为活着而活着”等想法,千奇百怪,无奇不有。通过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诱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再导入新课,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用叙述式的开头,激发思考。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教学内容,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开头,达到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如:在讲第二节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从古代的爱国者的爱国主义故事入手,继而分析历史人物爱国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教育学生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在讲第二章人生价值观时,讲感动中国人物湖南怀化学院学生洪战辉,带着没有血缘关系小妹妹,靠自己勤工俭学求学的故事,来教育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讲第六章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时,列举学校校友在外创业的故事,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总之,用精彩的绘声绘色的语言叙述故事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人生,思考未来。
二、精彩的课堂小结,令人回味无穷
课堂小结是每位老师上完一堂课后必须进行的内容,是教学重要环节,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小结。
第一,悬念式的小结,为下节课埋下了伏笔,能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如:讲第四章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时用《楚天都市报》上刊登的四川某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利用自己高学历、高身材骗婚、骗情、骗财的不道德行为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崇高道德情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告诉学生,同是一片蓝天下的社会主义大学里的学生,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呢?通过对比,热情欧歌了社会主义道德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明确告诉大家,“有才无德是次品”。要想成才,必须有德有才,德才兼备。最后我说:“既然道德观如此重要,那么,我们青年学生应怎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呢?这正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课后思考一下。”我的话音一落,下课的铃声就响了。这种方式结束本次课的教学,效果很好,既避免了老师拖堂的尴尬,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下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二,演讲式的课堂小结,令人回味无穷。当一堂课内容基本完成后,老师可根据当堂课的内容,用经典的语言、用富有激情演讲的方式进行小结。使课堂生机再现不断,同时也会赢得阵阵掌声。以此方式结束本节课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如讲“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时,当教学内容结束时,我用这样的几句话小结,我慷慨激昂地说:“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但阳关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有不畏艰险的勇气,有不折不挠的精神,我们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我的话音一落,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如讲第一章第二节课树立科学“理想信念”一节,讲“做忠诚爱国主义者”等,都可以用演讲的方式精炼的语言结束本节课。
总之,课堂上良好的开头与结尾是创新教学方法的要求,是“基础”课课程体系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只有不断地创新“基础”课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使用新教材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最终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基础”课的“规范”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厚刚.让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谈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效果[J].成功(教育),2007,(11).
[2]颜廷华.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提高[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周三庆.紧跟时代引领风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谈[J].成功(教育),2007,(1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发展
姓名:***** 学号:*******专业:*******
摘要: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
产,而传统美德就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自强不息,始终保持着作为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的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传统美德对我们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能使我们大学生懂得修身、为人、处世、治学等方面的基本道理。
关键词:传统美德、大学生、教育、发展
岳母刺字、孔融让梨、桥头拾履,这些传统美德的故事自幼铭刻于中国人的脑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格言,一直激励着中国人建功立业的豪情;传统道德的一些要素经历朝历代也基本形成了共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高昂精神风貌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健康的民族心理、良好的民族意识。而大学生,更是需要这种东西。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网络上、电视上一些当代大学生,做出许多不道德,令人不齿的行为。大学生理应收到过良好的教育,其世界观价值观应该已经正确地树立了,可是为什么还会有杀人、虐狗虐猫等种种事件发生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是该反思反思了。
(一)应试教育机制忽视了德育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围绕应考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即是适应以考试为惟一手段来甄别和选拔人才的教育方法。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机械的、片面的淘汰式教
育。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学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而应试教育这种违背教育规律和呆板的、片面的育人和取人方式,古往今来,都受到有识之士的深切关注。
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探求新知的本领和科学的为学精神,又要培养其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学生不能只有“治国、平天下”的愿望,而忽视“修身”的基本功。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教育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所谓„和谐的人‟,应当是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的人。”而在应试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割裂了德育和智育的整体性,否定了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的关系,否定了二者并驾齐驱、相互促进的本质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是智育的生命线!德育是根!一个没有良好的德育素养的人,也不可能很好地治学、求真、做人;离开了德育的智育是空洞的、虚伪的智育。
德育的有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教育要求能顺利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能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此外,德育的有效性还表现在德育的效率上(即以“最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的基本内涵。从本质上讲,忽略了德育的有效性,必将导致教育过程中的精神支柱丧失、心理失落、道德失范、社会失序,甚至危及社会安定。因此,对待德育,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争取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使学生的人性扭曲,人格残缺
加强和重视德育应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净化心灵、滋润心田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李光耀指出:“家庭把社会价值观念潜移默化,而不是正式讲授的方式传给下一代”。由于这种教育的隐蔽性和渗透性,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言行。曾有人指出“中小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学习‟,而是„成长‟。„成长‟不仅包括智力的发展、学业的提高,还包括身体、心理和道德的健康,包括精神的丰富和人格的完善。当我们把智育上升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以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时,实际上就把孩子、把教育非人化了,这同样是人性的丧失”。应试教育机制下,社会舆论导向的偏差,使人文关怀失去了德育的根基;在学校有升学率的压力,使德育的人文关怀成为一片荒漠;在家庭,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攀比心理则使德育教化丧失了最后的堡垒。由于教育片面张扬这种工具理性,以至于其人文价值难以延伸。心理学老师陆小娅在《断掉的链条叫人性》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人性的熏陶,她呼唤把
学生当“人”看,既要关心他们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包括安全、爱、尊重、归属感的需要等等。她还指出,“以人为本”不是哲学家的抽象概念和管理学的空洞口号。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把自己当人”,也“把他人当人”。没有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怀,这个社会也无法真正走向文明。因此,必须努力探索使学校所推行的德育与家庭所倡导的、社会所弘扬的德育教育三位一体,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在教书育人上的功利性思想,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元代教育家许衡指出,品德教育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人已有的“善端”,开发未来的“善端”;二是防止未来的“恶端”,革除已有的“恶端”。他还提出了“用人当用其所长,教人当教其所短”的教育思想。由于功利的驱使,在教育对象上也存在残缺不全的现象,即并不是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进入教师的视线,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成为受歧视的对象,更何谈去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久而久之,既没有培养也没有开发应有的“善端”,本是些可造之才,却不知不觉地养成许多“恶端”,这同样是教育的悲哀!面对德育的功利导向和德育“智育化”的倾向,必须解决好德育对个体的信念、信仰教育的问题,以及德育对智育的促进和支撑作用的问题。
那么,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代表,我们该如何在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强调在“义”和 “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第五: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第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当代大学生虽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然而,道德方面却一直缺失。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期末模拟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
A国家富强B名族复兴
C人民幸福D以上都是
2.我国的婚姻法的调整对象是()
A婚姻关系B家庭和睦
C婚姻和家庭关系D夫妻关系
3.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
C服务群众D奉献社会
4.最完全的物权是()
A债权B抵押权
C所有权D留置权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B“八荣八耻”
C爱国主义D为人名服务
6.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问题。
A现实B实践
C态度D意志
7.犯罪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主观过错性B社会危害性
C刑事违法性D应受刑罚处罚性
8.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爱国守法B团结友善
C诚实守信D勤俭自强E敬业奉献
9.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
A共同故意犯罪B共同意外犯罪
C共同过失犯罪D同时犯罪
10.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
A.6个月B.1年
C.2年D.4年
11.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A行政效率原则B行政法治原则
C行政行为原则D行政及时原则
12.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事()
A国务院
B全国人名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3.对职业的构想以及自身为寻求理想职业所作出的努力及达到的目标,是人们的()
A生活道德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
14.人生观的核心是()
A 人生价值B人生态度
C 人生目标D人生道路
15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
A行为准则B生活习惯
C法律规范D公共秩序
16.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拆定确有错误,对案件依法重新审理并作出裁判程序的称为()
A第二审程序B审判监督程序
C特别程序D督促程序
17.仲裁程序的中心环节是()
A仲裁审理B仲裁中的和解
C仲裁中的调解D仲裁中的裁决
18.法律是()
A一切阶级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B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D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体现
19.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出生B 14周岁
C 16周岁D 18周岁
20.法律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集会、旅行、示威权利,并不意味着()
A国家提倡公民采取这种方式表达意愿
B国家反对公民采取这种方式表达意愿
C国家禁止公民采取这种方式表达意愿
D国家要求公民采取这种方式表达意愿
21.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A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C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D正确对待实现理想中的顺境和逆境
22.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
A农村承包经营户B个体工商户
C组织D个人合伙
24.宪法的修改()
A要有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B要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2/3以上通过
C要由全国人民讨论通过
D要由全国人民大会代表1/2以上通过
25.合同订立的方式是()
A邀请和答应B口头和书面
C要约和承诺D电话和邮件
26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犯罪的事由有()
A预备和中止B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C自首和立功D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27.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追求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和悠久历史
28.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
A行为B行政行为
C民事行为D合法行为
29.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是()
A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
B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C文化安全与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与网络信息安全
30.下列选项中,使用民法诉讼时效期为2年的情况是()
A延付或拒付租金的B身体受伤害要求赔偿
C因财产继承发生纠纷的D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二、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要求的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有()
A思想政治修养B审美修养
C道德修养D科学文化修养
E心里修养
2.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的种类有()
A管制B剥夺政治权利
C罚金D拘役
E没收财产
3.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有()
A夫妻和睦B勤俭持家
C尊老爱幼D邻里团结
E男女平等
4.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活动范围广泛B参与人员众多
C交往对象复杂D活动方式多样
E活动自由性大
5.法律思维要求人们必须()
A讲法律B讲证据
C讲道德D将法理
E讲程序
6.代理可以分为()
A法定代理B委托代理
C领导代理D亲自代理
E指定代理
7.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首次提出了 “三个倡导层面”()
A国际层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B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社会层面:自有、平等、公正、法治
三、辨析题
1.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只有18周岁以上的公民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8周岁一下的公民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请判断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2.有人说:“只要是正当防卫,将人打死了也不会承担法律责任。”请判断此观点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3.张某与同伙打群架打死1人伤2 人,在家人的劝说下张某到公安机关投案。为逃避责任,张某在被审讯时没有说出案发实情,但张某主动投案属于自首,应从轻处罚。
四、简答题
1.犯罪的构成要件?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哪几项?
五、材料分析题
1.胡某,某高校在校男生,阳光帅气,曾任该学院学生会干部,大一开始和本班女生张某
恋爱,课内课外形影不离。3个月后偷偷在外租房,一年后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两人分道扬镳。不久,又和同系另一女同学恋爱,毕业前各奔东西。胡某因沉入恋爱,学习懈怠,毕业时因7门课成绩不合格而未能毕业。
请分析胡某恋爱问题引发的思考是什么?
2.2010年9月,入学不久的小张向同宿舍的小马借了1700元,约定3个月后归还。随后由于种种原因,两人都没有再提起此事。2013年5月,已经大三的小马突然想起来了这件事情,要求小张还钱,遭到小张拒绝。小马想通过法律途径要回这笔钱。
请问:法院是否支持小马的诉讼请求?为什么?
六、论述题
来源:发布日期:2010-11-24 1.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为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简称“05方案”),根据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的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除必须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学时外,还安排相应的学时用于实践形式的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与技能。2.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1)配合理论教学和为了更好地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避免学生脱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而空谈,使其学习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知”的层面和环节上,力争通过实践来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面的“知”与“行”的一致。
(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在保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
(3)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我院大学生素质教育、诚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推动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的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着眼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帮助学生作好走向社会的思想认识上的准备,在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有必要认识和解决、而又是仅有课堂教学所无法解决或很好解决的特殊社会问题时,即有必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这类教学任务。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立场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提高职业人生境界,使学生真正成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3.教学要求
(1)教学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发展为中心。实践课程设置必须围绕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本身成长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安排。
(2)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内容。实践教学必须以学生在校内校外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获得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方面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强调从学生直接经验出发来学习,强调学生从实践中亲自感受和体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实践课堂的主体,以主体的积极性参与各种实践活动。(3)教学必须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实践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的各种外部活动,如社会调查、辩论演讲、道德观察等。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但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纳入学院正式的教学计划。4.教学的主要形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教学可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类。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形式。
(1)课内实践教学
① 案例分析或行为分析。教师根据教学涉及内容,举出1-2个典型的案例或典型行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议论,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并推荐代表向全班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它小组交流看法。然后由教师予以引导或总结。活动结束后,学生上交案例或行为分析材料。
② 讨论或辩论。讨论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1-2个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可以预先准备,也可以在课堂上即兴进行。讨论最终由教师予以归纳、小结,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小结。辩论是由教师设计出与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辩题,将学生分成正反两部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活动结束后,每位学生上交有关讨论或辩论结果的书面材料。分组讨论、小型辩论会或者演讲比赛。每一专题给学生2-4个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点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开展小型辩论会或者演讲比赛。分组讨论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及结论。
③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对校园生活及社会现实中出现的有关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道德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道德情景剧”。每个剧目先在班上表演,学生针对剧情和表演效果进行分析评议,并上交评议结果。优秀节目选送参加年级及全院的汇演和比赛。④ 师生角色互换。师生互换角色,即“把讲台让给学生”。教师事先把需要讲授的主题、内容、重点告诉学生,指出所需材料和收集材料的途径,指导学生分组按指定的教学任务分头备课,然后学生集体协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当好听众,并适当进行点评。活动结束,学生上交备课材料及活动心得。
⑤ 观看影视资料。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学生就观看后的感想展开讨论或辩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评。活动后,每位学生上交心得材料。
⑥ 自评和互评活动。教师指定评价内容和标准,先让每位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自己的心理、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法制观念、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入手,通过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人际交往、举止行为、气质品德等方面的状况和程度进行自我测评,写出“自评稿”,然后再由小组成员对其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综合评价。学生对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反思,并上交书面材料。(2)课外实践教学
① 参观访问。教师事先向学生介绍需要访问的地点和学习的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生动的直接观察,感性地认识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活动结束,学生上交学习心得。
② 行为训练。指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就某一行为规范进行强化训练,进而养成经常性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行为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并认真总结和反思。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并上交评价材料。③ 社会调查。教师指定调查主题和范围,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单位、农村开展调查,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接触生产、接触群体。活动结束后,学生上交调查报告。
④ 各种竞赛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竞赛内容和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5.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四全”德育目标的关键。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围绕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形式,务必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启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又要认真组织学生有效参与,还要适当进行讲评、归纳、提高,以巩固教学的效果。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要与其它学校教育形式紧密结合,与学院各职能部门如:党群办、团委、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协调配合,努力从党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网络教育活动中吸取教学资源。
(3)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价、管理和督促检查。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及时汇总、整理有关实践教学活动的材料,建立资料档案库。根据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由教师评定学生实践课程的成绩。
6.实践考核办法(1)课内实践考核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总评成绩的20%。课内实践包括在48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内。(2)课外实践考核
① 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② 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③ 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④ 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活动安排情况
绪论(4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现场调查
可以采用现场调查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特别是他们进入大学后的感受、对大学生活的憧憬等。教师可以现场解答学生问题,也可以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在后续教学活动中进行分析、解疑释惑。
二、交流讨论
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主要谈他们进入大学后的感受、体会,特别是刚入校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最后进行点评。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一、为自己制订一份学年、学期和每月的读书计划。
二、社会调查:通过实地调查,记录下一些职场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并分析其原因。
三、制定一份个人使命宣言
四、道德践行活动及行为考核
五、计算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本
六、制定大学生生活规划
七、开展走访名师、拜访师兄师姐的活动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4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课堂讨论
1、什么是理想信念?人为什么一定要追求远大理想,树立崇高信念?
2、结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谈谈个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想想?
3、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应该怎样对待并处理在理想追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一、社会调查
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事业单位或城乡社区进行调查,了解我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并组织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在理想信念的建设方面还应当做些什么。
二、参观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学校周边的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三、组织学生观看《恰同学少年》影片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6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课堂问卷调查
对于近年内发生的美国霸权主义行径或日本右翼言行,设计简明的问卷,测试学生的反映,并针对调查结果开展讨论。
二、课堂讨论 如何看待和分析大学生中的出国现象?
主要讨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出国定居区别;怎样才能留住人才等问题。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一、组织参观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或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收集典型事例
学生收集、分享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弹一星”和“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背后的故事,从中体会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三、观看电影 观看爱国主义的影片
四、演讲比赛
举办爱国主义演讲比赛
五、评选“家乡之最”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自己家乡的人文、地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情况。召开“家乡之最”展示交流会,提倡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家乡之最”。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6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课堂讨论
在教师基本讲清本章的主要观点之后,布置学生有重点地进行适当准备,围绕一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坚持把劳动和奉献作为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2、为什么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一、观看教学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并写出小评论。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评论:
1、对我国社会诚信问题的认识。
2、对现阶段道德是非的认识。
3、为什么雷锋精神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4、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良心?
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
三、开展“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宣誓活动
1、在全班范围内征集誓词。
2、评选优秀誓词。
3、集体宣誓。
4、学生交流体会。
四、征集“和谐班集体”创建方案和主题词
1、任课教师提出创建和谐班集体方案和主题词征集的具体要求,即主题鲜明突出,具有本班特色,具有可操作性。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到4人,并指定负责人。小组协作完成,方式不限。
3、提出具体成果,每组学生最好能用PPT形式演示他们的方案和主题词,并简单说明理由。
4、学生以“我和和谐班集体”为题,写心得体会。
五、开展自我激励、团队协作训练
1、组织登山活动,先选好登山路线,做好登山动员。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定负责人。
3、让组员之间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要求在登山过程中组员相互帮助鼓励,不让一个成员掉队,使每个组员都能感受到被人关注的氛围,同时也有向他人表示关注的义务和机会。
4、登上山峰后组织相关活动游戏,教师可以之前准备。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6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课堂讨论
在教师讲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几个不组,分别讨论几个教学案例,每一个组选出一个代表,并对全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向全班同学汇报。每一组汇报后留出时间让全班同学基于该小组的讨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再次讨论,教师在此甚基础上做出总结,并给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一、辩论赛
辩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是否过时?
二、开展诚信活动 在各教室、考场张贴诸如“宜将平时勤学习,不可沽名去作弊”、“考试请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警示性标语,并在校报上发表了评论“考试作弊有违诚信”的文章。
三、开展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1、指导学生拟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内容、制作调查问卷。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3-5人一组,并指定负责人。
3、各组自行准备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全班对调查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分析诚信现状,并提出建议。
四、展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1、任课教师布置学生收集“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写出原文、出处及其含义。每位同学不少于5句。
2、在班级中选举最具影响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五、开展“奉献爱心、关爱孤老”志愿者服务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4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1、第一节和第二节为讲授重点,第三节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法律条文。
2、利用课堂时间做关于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
3、围绕社会公德和校园里的社会公德实际情况开展一次课堂讨论。
4、讲一讲你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你将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分析。
5、让学生查找有关“诚信”的感人故事;收集自己身边关于“诚信”的事例。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1、观看20世纪50年代故事影片:《不拘小节日的人》(长达40分钟),并结合影片讨论。
2、观看新时期在我看来故事片:《离开雷锋的日子》(长达90分钟),并结合影片讨论。
3、调查问卷:开展为父母洗洗脚的活动,珍惜回报父母无私的爱;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3个人,写一封感恩信寄给对方
4、“做诚信大学生”签名活动
5、进行公民道德状况调查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4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什么是职业道德?
2、你准备从事的职业有哪些道德方面的要求?
3、你对当前我国社会职业道德的状况有何看法?
二、结合我省回乡创业大学生的奋斗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2、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你打算如何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三、结合古今中外的著名爱情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事业、爱情与人生?
2、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恋爱观?
3、恋爱中的男女应当恪守哪些基本的道德要求?
四、测一测:你是否了解你的妈妈
1、你妈妈的生日是
2、你妈妈的体重是
3、你妈妈的身高是
4、你妈妈穿码的鞋
5、你妈妈喜欢的颜色是
6、你妈妈喜欢的水果是
7、你妈妈喜欢的花是
8、你妈妈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是
请同学如实回答。请答对6题以下的同学以后多与妈妈沟通。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1、社会调查:紫蓬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社区访问:成功人士的真情人生
3、学生交谊晚会
4、网络教学:“感动中国”人物资料搜集与大讨论
5、青年志愿者活动
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奖知识竞猜
7、“我的道德楷模”征文比赛
7、职业实践(导游、营销等专业)形象大赛
8、中华传统美德演讲会
9、社会调查:请大家收集5个以上成功人士成功的经历或是经验,归纳总结成功人士有哪些共同之处
10、结合“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和“当代孝子”张尚昀的故事,组织学生讨论:(1)当前大学生在“尊老”方面的表现如何?(2)当代大学生应该要树立怎样的孝道观?
11、观看录像《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6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1、课堂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疑难问题或学科中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共同进行讨论、辩论。
2、案例教学 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1、普法教育活动
2、模拟法庭
3、参观监狱和解毒所
4、基层人民法院见习
5、法制教育报告会
6、开展法律知识竞赛
7、安排学生深入周边社区、农村,开展普法宣传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7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1、课堂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疑难问题或学科中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共同进行讨论、辩论。
2、案例教学
实践中教学案例在内容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所选案例要有教育意义。既要有守法的例子,又要有违法的例子,既要注重所选案例的法律性,也要注重案例对做人的影响,切忌庸俗。力求通过一个案例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法律制度和思想道德水平。②所选案例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能选用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案例和发生在大学生中间的案例。时间上最好选用近期发生的案例,空间上最好选用本地发生的案例。③所选案例普遍性和代表性。趣味性是指所选的案例能引导大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案例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吸引力,教育、教学的效果会更明显。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1、人生策划与成功
2、“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
3、创新技能大比武活动
4、创业就业实习
5、组织参观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与法院联系,选择典型的案件进行旁听。参观后要求学生写出参观报告或参观体会。
6、练习写作法律文书
本章课程可利用少量时间指导学生随堂练习法律文书的写作。一般练习写作下列文书:①授权委托书。要求学生自设委托内容,将委托人、代理人、委托事项、授权范围、有效期限、当事人签字、时间正确书写。②民事合同书。要求学生自设合同内容,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设计一份合同书。③婚前财产确认书。④还款协议书。⑤民事起诉书。
7、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法治中国》的相关录像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一、基础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基础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结合是高师学生对基础课认知的需要。
通过基础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的结合, 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基础课不仅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中也包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内容, 会使学生感觉到基础课与其他专业课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课的认知程度, 增强高师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2.基础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结合是基础课教学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而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其中专业学习、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是高师学生生涯中的重要内容, 只有将基础课与高师学生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如基础课中的案例教学密切结合学生专业领域的案例, 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学生专业工作相联系, 实践教学选取与学生未来专业工作相关的领域进行实施等, 这样可以拉近基础课与学生专业学习的距离。同时, 基础课与学生专业教育的结合, 可以将学生未来专业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素养要求融入到基础课教学中去, 让学生感觉到基础课并非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而是和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而且可以增强基础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最终提升基础课的教学效率。
3.基础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结合是提高高师学生专业素养的需要。
高校的各门课程都有着丰富的育人功能, 同样,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丰富的专业教育功能, 尽管基础课针对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 但基础课中包含着职业理念、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劳动法律等和学生专业相关的一般专业教育内容。在实践中, 基础课教师只要能将上述内容联系到学生的具体专业, 必然可以对高师学生进行生动而又结合实际的专业教育。这样, 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 还可以提高高师学生的初步专业素养, 尤其基础课是高师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将后续的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基础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结合的途径
1.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在讲述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时, 结合高师学生的理想信念, 笔者引入了教师的理想信念问题, 拉近了理想信念与学生的实际距离, 尤其结合了新的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知道了作为一个教师的理想信念, 并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述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 笔者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教师工作的特点, 以及一个优秀教师的锤炼, 同时列举了若干优秀教师成长的历程, 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共鸣, 并深深感染了学生, 使学生对未来工作加深了理解及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在学生时代应如何扩展知识和积累经验。在第四、第五、第六章的教学中, 笔者引入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并详细讲解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使学生懂得了作为公民的一般道德要求和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加深了学生对道德自律和道德习惯养成的认识。在第七、第八章法律教学中, 笔者有针对性地拓展了法律部分的教学内容, 将教育法律知识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法律教学中, 在案例教学中注意引用和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案例, 介绍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使学生初步具备了教育法律意识。
2.教学方式体现专业教育的特点。
作为一名教师,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素养, 在基础课教学中, 笔者注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加大课堂提问和讨论的力度。同时, 笔者还尝试了学生试讲方式, 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 加深了学生对基础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也使学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还有, 笔者在教学中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 将学生带入到情境问题讨论中去, 由学生进行归纳和讨论并得出结论, 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渗透了教师专业教育, 避免了灌输式教学讲授的弊端, 使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更有亲和性。
3.作业模式体现专业教育的要求。
在基础课教学中, 笔者在作业模式上进行了与高师学生专业结合的尝试, 采用多种作业模式既加强了基础课的教学要求, 又渗透了学生的专业教育。首先, 对作业格式提出要求, 要求学生的文字作业必须采用手写方式, 且要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教师将文字书写情况作为平时作业评定的一项考评指标计入平时成绩。其次, 对平时作业札记摘抄的要求。要求学生摘抄中外道德、哲学、励志的名言警句, 作为以后进行教育见实习和将来工作的资料, 这种作业形式不仅与基础课教学结合起来, 而且也和学生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再次, 就是教学课件制作作业。笔者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问题, 以班级为基础, 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制作其中一个问题的教学课件, 并附简单教案, 课下学生积极搜集与讲授内容有关的材料, 制作课件并编写教案。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还训练了学生初步的教学课件制作及教案编写能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基础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结合的深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 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专业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注意与大学专业教育的结合, 不仅体现在基础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的结合上, “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也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教育内容, 都应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的结合。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结合中, 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应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结合的意识, 只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相结合, 才可以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 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其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了解师范专业的特点和要求, 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使教学过程能与学生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起到既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又进行专业教育的双重效果;最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认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积极探索和寻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的结合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加强课程教学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的结合。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结合的多种方法。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要求,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努力探讨多种方式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相结合, 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还要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中,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采取多种方式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师学生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高师专业教育相结合是高师学生对基础课认知、基础课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需要。在高师专业中,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和作业模式的探索, 可以有效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师范生专业教育的结合。由此推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师范生专业教育结合的意识, 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注重与师范专业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高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怀庆.理工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科技伦理教育探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2, (12) :85-87.
[2]邹瑄.基于“三贴近”原则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 2012, (12) :54-55.
[3]赵辉.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构[J].教育与职业, 2012, (12) :131-133.
[4]任雨.贴近专业, 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 2012, (10) :178-179.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点问题;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1-0058-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了科学的概括,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等。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師将这些重点问题作出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详解。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在理想信念认识上的误区和迷惘影响着青年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人生的发展。例如,有人认为理想就是“有利就想”,前途就是“有钱就图”。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进行理论阐述,更要给予大学生一些实践指导。
(一)理论问题分析——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理想信念是人的本质规定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思想: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蜜蜂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劳动过程开始之前,未来的结果已存在于观念之中了[1]。人要高于动物,因为对于动物来说,它只是做了它本能的事,而人则不同。人类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无论从事任何一项事业,对自己活动对象的未来状态都在观念中有一个自觉的意识建构。这样一种对事物未来状态的自觉意识建构,我们可以通称为理想。从这点上讲,人类和动物界的分别,除了人类活动总有自觉的理想构建之外,很难再有别的标准了。可见,在马克思那里,理想同样构成了人的本质规定之一。
2.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理想信念的定向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2]其次,理想信念的动力作用。理想信念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它是人生内部的恒久的动力系统。恩格斯指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3]第三,理想信念的提升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第四,理想信念的凝聚作用。理想信念不仅能将一个人的全部力量凝聚起来,而且能把许多人的力量凝聚在一个目标上,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因此,共同的理想信念成为人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共同的理想信念,它将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实践问题分析——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
1.要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多种价值观并存竞争,它们都以不同方式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心灵。这些价值观念往往都以理想信念的面目出现,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不仅在境界的高低、眼界的宽窄等方面有所不同,而且在是非之别、正邪之辨上也不相同。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自觉选择的能力,就会随时受到不相干观念的影响,也会不知不觉间成为某种不良信念的俘虏,甚至成为一些邪念的殉葬品。因此,青年大学生在确立自己人生理想信念的时候,要运用自己的理智,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对不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进行比较和鉴别,选择科学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2.要正确认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辩证统一。一方面,个人理想离不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另一方面,社会理想也离不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的实现有赖于个人理想的实现。在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紧密联系,防止片面强调个人理想而忽视甚至否定社会理想。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坚持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一致,就能够摆脱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就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注重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内容,也要把握当今时代的特点,为爱国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一)传统与现实结合之一——民族文化的学习与坚持
1.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会背井离乡,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一个民族的心连在一起。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2.学习和热爱民族文化具有现实意义。首先,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总是力图推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政治体制等,从而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文化甚至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4]。民族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因素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体系等,民族文化成为其重要来源。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诸多要求体现了对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
(二)传统与现实结合之二——时代精神的确立与弘扬
1.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二者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共同发挥着对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
2.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为根本前提,其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知识不间断的更新和创意,知识更新、创意度的大小决定着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综合国力的提升速度[5]。正如江泽民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高校德育必须围绕这一要求,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推动社会发展。
三、道德规范教育的内容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1.摒弃“对立论”。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道德观念,其中一个核心是认为市场经济与道德相对立,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天然障碍”,一些人甚至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求利,就必须不择手段,什么国家利益、社会正义,都是过时的旧观念,应当统统抛弃。这种将经济与伦理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显然是极其错误的。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证明,市场经济愈发达,愈需要道德文明来保证。恩格斯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这些狡猾手段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6]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立和完善的道德价值导向。首先,从市场经济与伦理的关系来看,经济不能脱离道德。人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离不开伦理精神的支配,离不开道德准则的规约。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特点诉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重点
1.正确认识当代社会诚信危机的深刻原因。当前的诚信危机现象主要是社会转型的急剧变迁发展带来了社会主流道德体系的相对滞后和规范失约所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生道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的变迁发展与道德规约之间产生巨大的历史反差,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道德真空”,造成了人们的社会行为失范,从而产生了社会道德危机,诚信危机就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表现。
2.当代大学生应塑造诚信的道德人格。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当代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杜绝不诚信行为。在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品质修养的过程中,应注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道德要求与法律要求相结合。
四、大学生科学发展的内容
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可以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科学发展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同时也应把促进大学生的科学发展作为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一)促进人的科学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二者共同
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和促进人的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人的科学发展的内在
动力。人的科学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首先,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能促使人从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出发,树立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的目的,从而能够获得持久而稳定的学习效果。其次,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人正确地认识世界、社会、人生和自己,并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有助于人正确地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事情,在积极进取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获得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素质。
(二)构建大学生科学发展的主要内容
1.注重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发掘内在的学习动力。对于一年级大学生来说,激发学习动力除了需要培养求知热情之外,还需要通过实现由被动接受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方式转变来保持其持续稳定的发展。其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大学学习的最高境界。第三,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成才的一项基本要求。第四,培养优良的学风。一个学生的学风是其整个精神风貌和各种人格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和反映。因此,自觉培养优良学风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
2.注重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经常过度地处于焦虑、郁闷、孤独等不良心理状态,是不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得到发展的。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特定的社会角色以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智力正常,情绪乐观,意志健全,人格完善,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环境以及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3.注重大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首先,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個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是大学生积极适应社会、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的理论前提。其次,积极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性质和交往水平,直接影响着其社会化的进程和水平。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为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也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4.注重大学生生态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生态道德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的文明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只有大力加强公民生态道德建设,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生态道德是公民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要积极践行社会公德要求,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2:202.
[2]刘忠信.新编人生格言大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8:61.
[4]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C]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2002:390.
[5]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5:23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考研政治最后冲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推荐阅读:
考研政治最后一周冲刺备考11-24
考研英语冲刺最后三大必杀技10-09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09-26
2024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预测考点06-12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复习建议06-13
考研政治复习常见误区与应对方法06-24
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07-12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09-23
考研英语小作文冲刺07-05
思想政治课课改总结与反思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