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0篇)
一:对博物馆得认识;
二:调查得目得及意义;
三:调查得时间,对象;
四:实地调研博物馆;
五:认识与心得;
一、对博物馆得认识 中国对于博物馆得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得过程,对其定义也有过多次修改。20世纪 30 年代中期,中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就是一种文化机构,不就是专为保管宝物得仓库,就是以实物得论证而作教育工作得组织及探讨学问得场所、当代博物馆不只就是一个单纯得国民文化补习、怀古思今得地方,更重要得,它就是市民文化休闲得重要文化场所之一,获得知识、接受熏陶、收获启迪当然不可或缺得,享受幽雅、体验静谧得文化氛围也就是必不可少。在这样浓厚得文化气氛中调整一下工作状态、缓解一下现实压力与放松一下绷紧得心弦,将就是博物馆得时代主题。如今
博物馆得文化传播主要靠文物得陈列、图片得展示、视听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完成得。理解特定得博物馆学术性质,按一-定得文化秩序组织编排,灵活得分寸把握装饰语言、客观独特得视角阐述,寓教于乐,从而满足当代人对知识得渴望、往事得回顾、情感得抚慰、信仰得寄托之需要。从而达到历史与现实得沟通与对话。这已经成为当代博物馆建设得时尚标准、ﻬ二、调查得目得及意义 作为一名设计学院得学生,我通过博物馆实地调研了解博物馆得概念,构造及分类,把握博物馆建筑设计得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功能,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博物馆这类公共建筑得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空间得分布,流线组织,构思创意,对于博物馆设计灵感得启发。为我以后做公共空间得设计作品有一个清晰得参考。
三、调查得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2018 年 8 月14 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创办成立于 20世纪 50 年代初,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与风景秀丽得烈士公园毗邻,占地面积 5.1 万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 2。9万平方米。该馆馆藏文物丰富,尤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与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就是湖南省最大得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也就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与湖南省 4A 级旅游景点之一、四、实地调研博物馆 11月29 日闭馆五年半得湖南省博物馆终于开馆了。新馆建筑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先生领衔设计,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从鼎得意象、气势与文化精神内涵入手,转化出湖南省博物馆得新馆建筑外形。新馆总建筑面积 9.1 万平方米,高 38.5 米,地下 2 层、地上 5 层,新馆就是老馆建筑面积得 3 倍多。
博物馆内部空间分为,公众服务与教育区、陈列展示区、典藏区、办公区、停车区、系统管理区等几大功能区。此外,新馆还设置有博物馆商店、观众餐厅、多功能厅等设施,为观众提供教育与学习、服务与交流得场所;有VR、AR 体验中心,为观众带来新颖独特得参观互动;有独立得学生入口与无障碍通道,让特殊人群也能拥有轻松愉悦得参观经历、在设计新馆时,矶崎新先生认为 “湖湘”离不开“湖“,湖南最著名得就就是洞庭湖,长沙在洞庭湖得南面,拥有与山、湖之间得天独厚得
地理位置关系、同时,湘江蜿蜒穿过长沙城。所以“湖湘文化”这四个字,在矶崎新先生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得就就是“水”,就是水汽带来得一种气场。
如何将这个“水汽”以建筑得形式呈现出来?矶崎新先生将它以就是一种浮现、融合得状态呈现出来。它不就是完全沉到地里,而就是有着某种轻盈得漂浮感。就像一架隐形飞机,代表一种时间得跨度与穿越:地下长出来得就是接地气得文脉与根基,浮在上方得就是根基之上得时代与未来。
除了空间上得处理,在功能上得组织矶崎新先生也想了很多方法,最终方案就是:人流进来后先到复原墓坑最上方,然后围绕着墓坑,一圈一圈往下瞧展品,再进到其她得展厅里。这样得人流动线既简单又不会拥堵。
我认为博物馆内最有亮点得就是进入省博得第一个大厅——艺术大厅,既有老博物馆得柱廊,又有新湘博得设计体系,包容了多种元素,承接了多种功能,体现了新与旧、当代与传统得对话,视觉上也非常通透、观众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很强得艺术氛围。
另一个亮点体现在人流设计上。省博每天预计接待人数高达 1-1、2 万人次,节假日可能还会更多,在一些疏导空间上,如艺术大厅两侧柱廊、通道得设计,最大程度满足疏导得功能性。在艺术性上,设计师将建筑设计上得特色融入进来,把外挂石材得风格引入,使用了一些民间传统得夯土建筑形式,很有视觉冲击力。
在室内设计得视觉系统上,新馆内也采用了与水、书法等相关得元素符号,让观众能近距离地感受湖湘文化得灵动之美。
“马王堆”展厅,采用了对比度强烈得红黑色调,以此凸显湖湘文化更深层次得魅力。
河南省博物院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院, 2000年成立了隶属于河南省博物院的华夏古乐团。乐团成立的初衷是旨在以动态的方式, 复原古代音乐文物、服饰、乐曲等, 全方位地再现历史文化鲜活的背景, 使观众能够真切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一) 华夏古乐团的成员。古乐团成立的基础是对古代乐器、乐曲、服装、造型、配饰等各方面的实物以及文献的研究。因此乐团聘请了国家一级作曲家方可杰教授作为古乐团的艺术总监, 并邀请王子初、李幼平、刘森、李仲党等学者专家作为艺术顾问。
(二) 华夏古乐团的设备。空间:华夏古乐团在博物院主馆的一楼有个专门的演奏厅, 除了平时正常的演出之外, 演员们就在此处排练, 舞台两旁幕布遮盖的地方存放着乐器, 在舞台后面有一排屋子, 供演员们休息化妆之用。在主馆闭关维修期间, 乐团在侧馆的二楼保持正常的演出排练。
乐器:乐团对河南以及中原地区出土的乐器文物, 进行了学术性的复原。近十年来, 乐团陆续复原了贾湖骨笛、鹿邑太清宫墓出土的编铙和排箫、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王孙诰编钟、编磬、新郑出土的歌钟、信阳长台关墓出土的虎座鼓、 漆绘锦瑟等共计50余套10050多件乐器。
服装:乐团在著名服饰造型家徐家华教授的指导下, 据新石器时代附着于陶器上的麻类织物特征复原了原始社会服饰、根据商墓出土的圆雕玉人和石人复原了商代服饰、根据长台关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复原制作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根据考古资料中的服饰样式和纹饰复原了汉代的曲裾深衣、根据唐朝时候的襦裙, 从服饰配套、服装质料、纹饰色彩等方面形成了唐代服饰的完整系列。
(三) 华夏古乐团的演出曲目。根据古谱重新译谱、编配, 如根据《西麓堂琴统》译谱编配的《鬲溪梅令》《阳关唱别》《神人畅》等;根据《敦煌乐谱》译谱编配的《瑞鹧鸪》 《倾杯乐》等;根据《古遗丛书》打谱的《幽兰》;根据《清·王燕卿传谱·梅庵琴谱》打谱的《凤求凰》;根据《神奇秘谱》 译谱编配的《神话引》;根据《诗经乐谱》编配的《诗经·小雅·鹿鸣》、《商颂·玄鸟》;根据《魏氏乐谱》编配的《诗经·周南·关雎》等;根据古籍还有乐器创作、编配的《远古的回响》;专门为中西方乐器合奏创作的大提琴与金石之乐《商均幻想曲》等。
(四) 华夏古乐团的演出。日常演出:乐团在开馆日保持每天上午、下午各一场演出。周年音乐会:乐团在五周年、 十周年、十五周年之时都会举办周年纪念音乐会。在十五周年时, 乐团还为本团六位青年演奏家举办了各自的专场演出。此外, 乐团还利用自身的优势和中原地区的丰厚文化资源, 开发、编创了各种题材、内容的专场音乐会100余场。
公益讲座:在国家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节日, 乐团还举办了各类公益讲座、知音会专题讲座等。
对外文化交流:2007年10月, 华夏古乐团应邀参加香港中乐团建团30周年音乐会——《都会交响》;2013年1月, 赴美国进行为期18天的访问演出;2014年赴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参加中泰文化交流演出;2015年赴土耳其访问演出等。
二、由华夏古乐团引出的思考
(一) “古乐重建”命题的基础就是乐器的复原。由于河南省博物馆本身就是文物收藏单位, 对音乐文物的复原、 复制有着天然的优势。据了解, 在不损坏原文物的基础上, 得到审批之后, 乐团可以在原文物上进行拓膜, 真正做到1: 1复制。
(二) “古乐”是否可以重建。音乐是转瞬即逝的, 由于缺乏录音技术的和精确的记谱体系, 想完全再现古乐肯定是做不到了, 但是通过对古谱的解译, 重新进行编配, 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古代音乐的风貌的。
(三) “重建的古乐”是否有意义。一直以来, 我们对于古代音乐的研究总是停留在文献上, 但是通过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努力, 大量的古谱开始被解译, 音乐文物开始被复原, 开始有了最接近原始面貌的“古乐”。
参考文献
[1]王歌扬.华夏古乐团编钟古乐的艺术实践与思考——河南省博物馆无形文化的有形塑造[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 (03) .
2006年初,在河南汝阳县的三屯—刘店乡一带发现。该化石标本包括基本完整的头骨、部分背椎、颈椎、尾椎、完整的肱骨、坐骨、耻骨、背肋及大量的甲板。其头长大于宽,尾椎末端无尾锤,吻端较尖,为结节龙类甲龙。装架复原后,该恐龙体长5米。这是中国目前为止唯一发现、有确凿证据的大型结节龙类甲龙化石。这一发现改写了以往认为中国无结节龙的认识。
义马银杏化石
发现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县级)。义马银杏化石是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银杏化石,“义马银杏果”化石图案曾经被选为第五、六届国际古植物大会的会徽。目前,“义马银杏”的研究成果已被国内外最新的古植物教科书、考古史书和专著广泛引用,被认为是研究银杏类植物的起源、生长、演化的里程碑。
中华古果
生长于早白垩世,距今1.25亿年左右,被确认属于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新类群“古果科”。 这种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较之它的时代更为令人惊奇。按植物学界传统理论,被子植物是从类似于现生木兰植物的一类灌木演化而来的,然而,“中华古果”却是一种小的、细嫩的水生植物,更像是草本植物。这种被子植物虽具有花的繁殖器官,却没有色彩夺目的花瓣。
小型窃蛋龙
发现于河南省栾川县,时代为晚白垩世(距今约9600万至6500万年)的幼体恐龙。体长约50厘米,为世界迄今发现最小且保存完整的窃蛋龙化石。
西峡长圆柱蛋
五一我和妈妈去河南博物馆玩,我们来到了河南博物馆买一张票20元,学生免费.
我们跟着导游,听讲解,我们先来到“中国古代玉器”,我想到玉器不是玉和玉佩吗?有什么好看的,我想去看“中国青铜器”,听导游讲古代的玉器有六种,我想玉都一样,怎么还分六种?导游讲到中华民族有着浓厚的爱玉,赏玉的文化传统,中国的琢玉艺术历经八千年,绵延持续,日久而弥新.
在中国古代,玉是沟通天地,祀祭鬼神先祖的社稷重器;是权势和地位的物质标志,是死者保尸防腐的殓葬用具;更是士人君子洁身明志,标榜自身,追求美好情操的人格象征。
悠长的玉器发展史,造就了无数的名师巧匠.他们将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托之于玉之天然美质.创造出一个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玲珑剔透的大千世界.我听导游讲解之后也喜欢上了玉.
我们又跟导游来到了"中国青铜器".听 导 游讲青铜器分五种:酒器、兵器、食器、水 器、乐器 ,我游过博物院以后,我知道了中国文化的奥 秘,中国文化很深很深,游河南博物院我受益菲浅.
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创建于1951年,馆内现有以下9个部门,分别是:担负藏品收藏与保护的保管部;承担向社会公众介绍宣传博物馆展览的展览部;专门从事科研的研究部;主管文物鉴定和文物征集的鉴定站;编辑出版馆刊《云南文物》及收藏各类书刊和信息资料的信息部;从事相关影像拍摄、制作的影像部;负责博物馆文物安全的保卫科。现有职工75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约占职工人数的一半。
从20世纪50年代始,云南省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科学考古发掘、试掘、调查多达数百次,其中影响较大的几次重大考古发掘为:
1955年——1960年先后4次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这一墓地已成为滇池地区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被世界考古学界称为“石寨山文化”(亦称“滇文化”)。该墓地共发掘了50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器物4千多件,尤其是在6号墓内发现了金质的“滇王之印”,从而印证了《史记•西南夷列传》对“滇”的记载。
1972年发掘的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是石寨山文化的`又一重要地点。该墓地共发掘了27座古墓,出土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各类文物1300多件,进一步丰富了滇文化的内涵,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批青铜纺织工具,有卷经杆、刷形器、梭口刀、弓形器、纺轮、针线盒、筒、锥、针、绕线板等,是研究云南纺织史的重要资料。 1975年——1976年,在楚雄万家坝发掘了79座古墓,时代为春秋——西汉,
资料
出土文物1245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土了5面春秋时期的铜鼓,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鼓。
1977年至1982年连续7次对曲靖珠街八塔台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在7米多高的巨大封土堆上,层层叠压着东周——明代的古墓葬。其中,东周至两汉的墓葬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文物200多件,较重要的有铜鼓、铜釜、扣饰、矛、戈、剑及陶鼎等。南诏——明的墓葬均为火葬墓,随葬品不多,但其火葬罐形式却复杂多样,为云南火葬墓的分期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八塔台古墓葬区沿续近两千年,经历若干朝代,这一奇特现象,在中国考古史上是不多见的。
作为民族文化大省,考古发掘已证明了云南历史文化呈现的多样性与多民族省份是相一致的。50余年来,云南省博物馆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的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已达156000件之多,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在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中,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约1千余件。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鎏金骑士贮贝器、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大理三塔出土的大理国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呈贡王家营沐氏墓地出土的明代嵌宝石金发冠、北宋郭熙溪山行旅图轴、元代黄公望剡溪访戴图轴等文物,堪称国宝级文物。云南省博物馆的藏品最具特色的是滇文化青铜器,南诏与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现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物精品。
到了博物馆的大门口,就看到了高大的建筑物矗立在高高的台阶上,这座宫殿是那样神圣迷人,究竟那里面藏着怎样的宝藏和故事呢?
原来半个世纪以前,这里还是红砖房,而五年前变成了一座崭新、恢宏的建筑。它是充满古风古韵的大楼,它用了最先进的声光设施,全声息地摄入了包含历史的片段,这里有十万件价值连城的藏品,这里成为了长沙市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也是一座最昂贵的艺术宫殿。今年五月起,这里免费向青少年开放了,而今天来这里参观的小朋友也特别多,好多都是外地的游客,他们满怀好奇来到这里参观两千年前的历史文物。
走进大厅,正对大门的墙上写有“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墙上还刻画了古代的仕女舞动着长袖,男人们赶着牛马。这幕墙在灯光的反射下,象汉白玉一样透明,墙上的画面也朦朦胧胧,好似古代的人生活在仙境一样,能够腾云驾雾,也让我们感叹历史的长河不再复返。在幕墙前,有一块书一样的石碑上刻着前言,它介绍了馆内的情况。
为了了解试运行期间观众的反响, 社会教育部在国庆节假期期间, 自10月1日至7日组织开展了“河北省博物馆新馆试运行观众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问卷内容设计和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设计了9个限制式问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 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参观完展览的观众进行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 其中未完成问卷17份, 不合格问卷26份, 有效问卷为257份。
本次调查样本中, 年龄分类为:年龄最小的7岁, 年龄的最大78岁, 18岁以下观众占26.8%, 18—49岁观众占62.3%, 50岁以上观众占10.9%。
职业分类为:在校学生 (大学、中学、小学) 、企事业单位职工、机关干部和自由职业者。
文化程度分类为:研究生占3.3%, 大学生占61.1%, 中小学生占35.6%。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第1题:“您对河北省博物馆新馆的整体评价”?
此项主要调查观众对河北省博物馆新馆的整体印象, 非常满意的占59.1%, 满意的占40.1%, 一般的占0.8%, 没有不满意的。
第2题:“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展览中您最喜欢的是”?
此项主要调查观众对哪个展览感兴趣。调查数据显示, 喜欢《北朝壁画》的占7%, 喜欢《名窑名瓷》的占13.2%, 喜欢《曲阳石雕》的占8.2%, 喜欢《大汉绝唱———满城汉墓》的占50.6%, 喜欢《战国雄风———古中山国》的占21%。
第3题:“您对河北省博物馆新馆最满意的方面是”?
此项主要是调查观众对环境、陈列、设施、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 对建筑环境满意的占49.67%, 陈列展览满意的占33.1%, 服务设施满意的占7.9%, 对服务态度满意的占9.3%。
第4题:“您对河北省博物馆新馆票务服务的评价”?
这项主要是调查观众对新省博的票务服务制度的看法。调查数据显示, 非常满意的占58.8%, 满意的占35%, 一般的占5.8%, 不满意的占0.4%。
第5题:“您对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前台咨询、服务的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 非常满意的占58.8%, 满意的占38.1%, 一般的占3.1%, 没有不满意的。
第6题:“您对河北省博物馆新馆讲解服务的评价”?
调试阶段新馆讲解只有中文讲解服务, 每天为观众提供8场免费讲解, 暂时还没有语音导览和收费讲解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 非常满意的占38.2%, 满意的占52.1%, 一般的占8.9%, 不满意的占0.8%。
第7题:“您对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展厅看管人员服务的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 非常满意的占42.8%, 满意的占47.1%, 一般的占10.1%, 没有不满意的。
第8题:“您对河北省博物馆新馆环境和卫生的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 非常满意的占67.3%, 满意的占31.5%, 一般的占0.8%, 不满意的占0.4%。
第9题:“您还会再来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参观吗?”
调查数据显示, 一定会的占85.2%, 不一定的占13.6%, 不会的占1.2%。
第10题:“参观后, 我想对新省博说:……”
这项是开放性问题, 观众可自由发表对新省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此项调查观众的意见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对新省博提出表扬。
如49岁的方先生写道:“有收获, 对河北考古知识了解更深刻, 知识含量相当高, 很有学习价值。”64岁王先生写道:“参观后感到此馆展出不愧为省馆, 太好了, 馆内陈列文物栩栩如生, 环境很优雅, 讲解很到位, 谢谢。”
2. 对新省博提出宝贵建议。
如刘女士希望有更多展览, 让大家了解河北的历史与文明, 并建议影像介绍最好配有字幕。此外, 还有很多人希望有纪念品服务、餐饮设施等。
3. 对新省博提出意见。比如, 博物馆空气不太好, 应通风换气等。
三、思考和改进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 河北省博物馆新馆节假日观众最主要的构成群体是未成年人和中青年观众;学历水平多在本、专科。参观新省博的家庭群成为节假日博物馆的主体观众群。老年观众群可能是有意避开节假日参观, 他们在平常开放日来馆参观的比较多。根据参观群体以及调查结果, 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和对策。
1. 树立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措施, 提升观众满意度。
本次调查涉及观众满意度的问题共有6个, 虽然满意度都在90%以上, 但满意度在95%以上的仅有3个。我们先分析满意度在95%以上的3个问题:第1题、第5题、第8题。这3个题基本上是对新省博宏观上整体印象以及硬件设施的评价。新省博宽敞、明亮、大气, 环境优雅、干净整洁, 硬件设施配套齐全, 提供免费轮椅、婴儿车租赁服务、存包服务、直饮水服务等, 这些都使观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因此观众满意度比较高。另外, 第3题“您对河北省博物馆新馆最满意的方面是”中对建筑环境满意的占49.7%, 也能反映出这一点。
而其他3个问题的观众满意度则有待再提高:第4题、第6题、第7题。这几个题都是评价新省博的软件———服务的。观众对第4题评价的满意度是93.8%。由于新馆实施预约优先的参观办法, 许多省会观众已经习惯了旧馆直接用有效证件领票参观, 遇到观众多限制人数时, 没预约的观众就会表示不满。所以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耐心向观众解答新馆的参观办法,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使观众最终能理解我们的参观办法。
观众对第6题评价的满意度是90.3%。河北省博物馆一直注重讲解员的讲解工作, 免费人工讲解服务很受欢迎。观众对新省博讲解工作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是暂时没有语音导览和收费讲解以及免费讲解时间的安排上。目前, 新馆每天提供8场免费讲解, 每个展览上下午各有一场, 虽然时间安排上有所错开, 但观众来馆后, 自己喜欢展览的讲解时间如果错过, 还是比较遗憾的。以后条件成熟时应增加讲解场次。语音导览和收费讲解服务应抓紧筹备。有了这两项服务后, 讲解服务的满意度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观众对第7题评价的满意度是89.9%。新馆展厅面积扩大, 从社会上公开招聘的展厅看管人员文化程度和阅历的差别较大, 再加上上岗时间较短, 虽然有初步的岗前培训, 但对观众的有些问题暂时还回答不了, 容易引起观众的不满。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 还要加强对展厅看管人员的培训, 逐步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上一个台阶。
2. 让基本陈列更加细致, 专题陈列加快更新。
调查第2题“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展览中您最喜欢的是”时选《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战国雄风———古中山国》的占71.6%, 这两个展览展出文物最多。美中不足的是展览影像资料只有图像和声音, 没有字幕, 观众人多时听不清楚, 后期需要加配字幕, 满足观众需求。此外, 《北朝壁画》《名窑名瓷》《曲阳石雕》这3个展览属于艺术性陈列, 专业性和艺术性比较强。
另外, 观众在最后一个开放式问题中也表示, 希望能看到绘画、书法等方面的展览。基本陈列对于流动性的观众群体可以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河北省博物馆的流动性观众群体相对较少, 大多还是省会周边相对固定的参观群体, 更需要适时推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临时展览, 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3. 应尽快推出配套设施。
1.明代鎏金释迦牟尼说法铜像,通高27厘米,表现佛祖45岁正式说法传教的形象。这种造像单独出现即可定名为释迦说法像,如分置于成道像两侧同时供养,则是代表三世佛中的迦叶佛和弥勒佛。此尊铜像面容沉静,神态安逸。顶饰螺发,身披袈裟,结跏趺坐于莲座上,造型庄重优雅,线条简洁流畅(见图1)。
2.明鎏金观音铜像,为四层十一面二十四臂。通高53.8厘米。面容慈祥,挂璎珞,立于束腰仰覆莲台上,主臂双手合十,主臂下双臂结法界定印,其余二十只略小的手臂排列于身后左右两侧,结不同的手印,或持法器(见图2)。
3.明鎏金骑犼观音铜像,通高34.5厘米。观音呈男相,面庞呈长圆形,细眉,垂目,高鼻,樱桃嘴。头戴宝冠,冠中央有佛像,耳部饰云纹宝缯,颈部有蚕节纹,天衣内胸前有佩饰、璎珞,下着裙,端坐仰莲形成的莲花座上。施说法印,双腿饰有足钏。身下坐骑为金毛犼,立于椭圆双层台上。犼,俗称为望天吼,像犬,凶猛异常,吃人,常与龙争斗的神兽。犼云纹耳,颈挂饰铃,背负莲花座,额头前的两条盘缠的带状螺发,下垂坐鞍,云形尾,四足饰有云形扉棱(见图3)。
4.明文殊菩萨铜像,通高34.5厘米。此尊铜像面相慈悲柔和,头戴五叶宝冠,上有顶严和髻珠,冠正中有化佛。两侧系扇形结,垂下的部分翻卷向上呈S形。束高髻,圆形耳铛垂肩。宝缯垂肩,胸前的项饰与璎珞繁杂华丽,帔帛缠绕,末端搭于莲台两侧。下着长裙,露出裙褶和腰带结。左手施说法印,右手施触地印,莲茎沿手臂两侧向上伸展。结半跏趺坐,左腿横盘,右脚垂放在一枝莲花之上。莲台为仰覆莲组成,上下各有连珠纹一圈。双层莲瓣细长饱满,在莲瓣的相邻处,可看到最下层呈三角形的瓣尖。莲花座上的莲花瓣挺拔秀长,宛若菊花瓣,属典型的明式风格(见图4)。
5.明鎏金大威德明王铜像,通高17厘米。此形象有九头,除最上的菩萨头戴华丽珠宝冠外,其余八面都戴五骷髅冠。牛脸,眉有怒纹,巨口獠牙,腮须短卷。背后有火焰,带有两只牛角,头发上指,三十六只手臂,主臂拥抱着明妃罗浪杂娃,其余均持不同佛物,佛物有缺失。手脚均佩戴镯子等珠宝首饰。十四条腿,脚下踩着人和兽,底座为莲花瓣(见图5)。
近年来,佛教艺术品在市场上更是备受追捧。尤其是金铜造像,其造型准确自然、制造工艺精湛,深受藏家喜爱。要正确鉴定和选择收藏,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点,正确的定名是正确鉴定的前提。金铜佛像是一种三维立体的雕塑艺术,其主题是一致的,即都为“人”像,不同的只是其面部表情、手印、服饰、坐姿及周围的陪伴物、台座、持物等等而已。可以通过观察面相和体形、手印与坐姿、标识与坐骑、细部与装饰、材料与质地、铭文与题记等来正确地定名。佛像的面相与体型,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现、整体的风格等,即使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有很大的差异。佛像的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定规的,据此可以分清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例如,文殊、普贤和观音三位菩萨,坐骑分别是虬青狮、六牙白象、朝天吼。又如手印,手于胸前结说法印并牵莲茎,莲茎沿手臂两侧向上伸展,肩两侧盛开的莲花上分别有剑和经书,为文殊菩萨标识。再如明代莲花座与清代莲花座上的莲瓣装饰,明代莲瓣精细而长,且瓣与瓣中有小型三角装饰;而清代莲瓣则显得粗壮,瓣与瓣间也无装饰。而材料与质地,是鉴定中最为直观的。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铜和红铜。要注意不同的时期用铜是不同的。如同样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特别是乾隆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和皇室对佛像的崇奉,这时造的佛像用材料特别好,所以乾隆时期佛像一上手,就有特别沉的感觉。而到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轻许多。再有就是不同地区或受不同地区影响而生产的佛像,用铜和用料也不相同。如藏佛教造像,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而同为藏地造像,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多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他处少见。同时,眼与白毫常以白银镶嵌,唇部和衣纹喜欢用红铜镶嵌,使整体造像显得非常华丽。而受尼泊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则多用红铜铸造,鎏金并镶嵌宝石。最后是注意铭文和题记。铭文与题记是造像本身提供的文字鉴定内容。一般说佛像上的题记从佛像一出现就有了。
第二点,凡文物有鉴定就有辨伪。一般而言,伪品不外乎以假作假和以真做假。以假做假是最易识别的。而对收藏者来说,难以分辨的是以真做假者。从工艺、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可以做出分辨。从工艺来看,如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不可比拟的。而以真品翻模制造的,乍一看整体很像,但真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沉的感觉,铜质也很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伪品往往在细部交代不清。因为翻模之品,出模后在衣纹、手指、面部等处还必须进行细加工。古代工匠在制作时,多少对佛经所言的要求有些理解,再加上制作上的尽心,自然是现在那些对佛教教义一无所知、急功近利、以营利为目的的作伪者难以比拟的。从形制来辨伪,不同时代的金铜佛像有着时代特征。通过观察整体形制和细部特征可以辨伪。如明代铜像底周边微圆,无锉刀痕迹;清代铜像座底周边平坦,有锉刀痕迹。明代铜像鎏金表面的金水发红,鎏金层也较厚;清代的鎏金层较薄,颜色也比明代的浅,略呈青黄色。明代铜像不采用打胎制作,而清代的通常为打胎法制作,故重量比明代的要轻许多,可用手掂量出轻重。又如作假者,将失落的残件重新拼装起来或是将真的佛像加上假的底座等。如明代的狮子放上清代的像。比如缺个座子、缺个背光等,配上新座子或配上新背光,来充完整的旧品,这都需要用经验来仔细辨别的。再者,通过纹饰和铭文方面来辨伪,比如,在明代早期佛像上加刻“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其实,这反而破坏了品相。又如在真品有款的座子或背光上,加上新佛像,像是伪的,款是真的。这些也容易混淆迷惑收藏者。
第三点,正确鉴定和选择收藏金铜像,还须了解基础佛教常识。了解造像特点和造型规律,对收藏佛像很有帮助。各造像是遵循着其天国阶次,或者说神格来塑造的。有的造像,说不上是佛还是菩萨,不伦不类、形象怪诞往往可能是伪作。掌握各地区的佛像风格特点,佛像各地有各地的风格特点和制作工艺。经过分析对照,也是可以进行区分真伪。此外,鉴别佛像,还需对佛像来源地要有所了解,不同来源地、不同习俗和自然环境,也会导致其品相等的不同。
2013年11月3日,我们一行人辗转来到郑东新区,来到盼望已久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进行参观。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等多个展厅。我们一路深深地被吸引,被震撼。我们流连于各个展厅,参观完毕,仍觉意犹未尽。回来后,虽然众多文物已叫不出名字,但它们的影像却长时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种激动的心情仍稍不曾减少。
还未进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大门,我们就看到了高大威猛的恐龙,顿时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参观充满了无比的好奇心以及向往和憧憬。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地球厅。地球厅中,太阳系、银河系、宇宙,震撼的照片、模型展现着浩瀚的天外世界。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地球以及天文的一些有关知识,而且对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层结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见到了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石,不得不说,我们被这些奇奇怪怪的岩石深深震撼!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更有幸见到了家乡的土壤。原来土壤与土壤之间竟有这么多玄机,不同地区的土壤在特性上千差万别,有黑色的,有黄色的,又有粘性的,有无粘性的,不只不觉间,他们早已被打上了地区烙印。这不得不让我们赞叹!
随后,我们来到了恐龙厅。在恐龙厅,我们不仅见到了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还有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等等,而且一睹中生代陆地霸主恐龙、海洋霸主鱼龙、空中霸主翼龙的风采。展馆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大批动植物化石标本,几乎展示了河南所有种类的矿石、岩石以及来自国内和部分国家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和观赏石标本,其中有多件国宝级和数百件珍稀实体精品标本。此外,馆内还建有喀斯特地貌、冰川、碧水丹霞、溶洞、露天采矿等30余处仿真度很高的景观模型。这让我们十分振奋!
还未从来自恐龙厅的激动心情中抽脱出来,我们转身已来到生物演化厅。在生物演化厅,我们看到了最早的生物化石,了解了生命的繁衍生息以及人的演变进化过程。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些成果都是前辈们用心血研究并积累下来的财富啊。如果不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求索,我们又怎能破获生命的奥秘?突然发现我们真的好幸运,虽然我们所了解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古象厅。在这里,我们如愿以偿地与大象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虽然见到的只是大象骸骨,但大象的形象却在我们眼前更加生动具体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与大象合影留念,虽然那只是骨骼,这仍然让我们兴奋不已!从中我们可以想想一下我们中原大地在远古时期竟有大象的踪迹,这不得不说是不可思议的。出厅时我们捕捉到了墙壁上的豫字,看上去竟然象大象在和人跳舞,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其它生命的亲近与尊重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观看了矿物厅、矿产资源厅和地质环境厅。在矿物厅和矿产资源厅陈列了好多矿物质及矿产资源,形态各异,有液态的、粉末状、石块状,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等等。还有些比较珍贵也很漂亮的岩石,比如云母、石英石,水晶等,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吸引了在观游人的眼球。在地质环境厅,我们领略到了中原大地的各种地质遗迹资源。而且,了解到了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影响。比如,由于所处地区的地质元素的构成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某种化学元素含量大,会造成当地某种疾病高发或比其他地方多发。通过对地区地质环境的了解,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地方性多发病。另外,还可以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还看到了众多不同地区的特色景致,比如伏牛山、嵖岈山、养子峰等,我们深深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在馆外,我们零距离接触了矿石林,石凳、石桌是它们的主体。在科普广场,我们看到了“地球发威”的壁画,它这是在警告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相信每个人看到它的时候都会心有触动的,爱护地球是我们不容辞的责任。
这次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精神和思想上也经过了深刻的洗礼。
首先是发展。从古至今,物种在不断的进化,人类的思想和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历史的规律便是不断的发展,无论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还是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社会。同时,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创新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又是实践的最高体现。唯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发现更多新事物,新问题;然而也唯有创新,我们才能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找到更多的突破口,更好地解决问题,得到更大的收获。
二是灭亡。记得去年看过一个电影《2012》,想到如果地球发飙,我们真的能靠几艘“诺亚方舟”就能脱离灭绝的命运吗?从一楼看着面前巨大的恐龙骸骨,回想着这些中生代的霸主,他们也曾在大自然的巨大毁灭力之下化为灰烬。当我们认为自己可以靠着高科技躲过大自然的毁灭时,那些巨大的恐龙是否也在想着靠自己的巨大身躯来与从天而降的灾难抗衡呢?再想想最近几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以及伴随着全球变暖而来的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不规律等激增的自然灾害,这无疑是加速地球毁灭、人类灭亡的节奏啊!此时,如果我们再不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环境、防治自然灾害,那么我们便再也无力阻挡这场世界大灾难的到来!
实践单位:
实践班级:四(1)班 组
长:
组
员:
指导老师:
目 录 一、《考察湖南省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主件材料 二、《考察湖南省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附件材料 1、活动照片 2、小组活动策划方案、资料收集卡 3、活动调查问卷表、采访表、统计表 4、活动小结评价表 5、学生活动体验日记
《考察湖南省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报告 一、问题提出 自从湖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发现湖南省博物馆的门口总有一条长长的排队等候领票的参观者,为什么每天都会有这么多人来参观呢?湖南省博物馆是什么时候建立的?里面到底有多少件馆藏品呢?湖南省博物馆会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吗?对此,我们充满了好奇。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湖南省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2、了解湖南省博物馆蕴含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去收集整理信息,如查阅报纸、杂志、书籍,上网搜索,参观,采访,调查问卷等。
2、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参观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学会总结与反思的方法,提高总结与反思的能力。
3、通过汇报,提高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交流成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考察湖南省博物馆,了解湖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领略湖湘文化魅力,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湖湘精神,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的高尚情操。
2、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3、体验与他人交流、分享成果、交流情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经大家交流讨论后决定,我们小组的组名为蓝精灵,组长为陈莹;并且为了增加对湖南省博物馆的了解,老师带我们去计算机教室进行了网上查找,并教给我们收集资料的方法。
另外老师帮我们联系了湖南省博物馆,确定好参观时间;爸爸妈妈们帮我们准备好了交通工具。
四、活动策划 (一)分工并确定活动任务 为了使调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设想主要从湖南省博物馆的基本情况、收藏的文物、参观状况以及博物馆举行的活动情况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并结合每个成员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工。
组长:陈莹 负责整个考察活动的计划、组织、网络技术的支持,研究报告的撰写和幻灯片的制作。
具体分工情况一览表:
序号 小分队成员 活动任务 主要方法 1
湖南省博物馆的基本情况调查 资料查找与收集 2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调查 采访、资料收集
(二)制定活动方案 我们经过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相应的活动方案。
班级:四(1)班 活动时间:2011 年 4 月 小组名称:蓝精灵 活动主题:考察湖南省博物馆 组长:
小组成员:
分工情况:
1、组长陈莹负责整个考察活动的计划、组织、网络技术的支持,研究报告的撰写和幻灯片的制作。
2、周倩、余诗婧负责调查湖南省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3、陈莹、朱洲翔负责调查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 4、廖晨辰、任雅婷负责调查湖南省博物馆的开设的活动情况; 5、黄慧琳、周旻负责调查湖南省博物馆的参观状况。
活动准备:
1、工具类:本子、笔、相机、摄像机、手机 2、调查问卷、采访记录表 活动内容及步骤:
1、上网查找资料
2、实地参观、采访、问卷调查、拍照
3、分析数据、整理资料
4、制作 PPT、展板、手抄报、word 文档、调查统计表 5、成果汇报 3
湖南省博物馆的活动情况调查 调查、采访 4
湖南省博物馆的参观状况调查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活动成果展示方式:
1、采访视频
2、图片展示
3、PPT
4、展板
5、调查统计表
(三)设计调查问卷及采访记录表 附 1:调查问卷 湖南省博物馆参观状况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游客,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博物馆可以更加生动地向我们展现湖南的历史文化。我们是德润园小学的学生,正对湖南省博物馆参观状况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完成下列内容!谢谢。
1.您的年龄是()
A 7~14 岁
B 14~20 岁
C 20~30 岁
D 30 岁以上 2.湖南省博物馆您参观过几次?()
A 1~3 次
B 4~7 次
C 很多次
D 无 3、您是通过什么途径参观湖南省博物馆的?()
A 网上订票
B 直接购票
C 单位组织
D 其他 4.您这次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是 A 兴趣
B 学习研究
C 教育孩子
D 为这一次特别的展览
E 其他 5、您是否对省博物馆制度和常设展览品感到满意吗?()
A 很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6、您对省博物馆的服务(例如免费导游)感到满意吗? A 很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7、您还参观过哪些市内的博物馆?()
对哪所博物馆的印象最好?()
A 湖南省博物馆
B 长沙市博物馆
C 长沙市简牍博物馆 D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E 其他
8.您觉得湖南省博物馆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 A服务水平和态度 B硬件设施 C门票发放等管理政策 D展览方式 E 展品 F 其他 9、您对湖南省博物馆还有什么建议?
附 2:采访记录表 综合实践活动采访表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对象:
记录人:
温馨小提示:
1、要注意礼貌用语
2、要说明自己的来意
3、要认真做好记录 采访内容:
问题 1:
记录 1:
问题 2:
记录 2:
问题 3:
记录 3:
五、活动实施 (一)湖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调查小分队 刚开始我们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因为陈莹同学会上网,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网上找到湖南省博物馆的网址,里面有许多湖南省博物馆的资料。
然后我们分工合作,在网上将资料收集起来,并将湖南省博物馆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类整理。
去湖南省博物馆实地考察时,我们紧密合作,细致认真地进行了拍照、咨询,记录导游阿姨的讲解等工作,收集了大量关于湖南省博物馆的基本资料。
最后,我们将所有资料汇总,进行了分类整理,讨论商定好成果展示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大量的整理与制作工作。
通过上网收集资料,去博物馆考察等等,我们了解了湖南省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并制作了 WORD 文档;并且为了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我们还制作了一个漂亮的展板。
(二)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文物调查小分队 为了调查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我们先通过网络查找,收集到了大量信息;然后在实地考察时,我们拍摄了大量的文物图片和相关资
料。最后我们对所有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制作了 PPT 演示文稿,对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将有针对性的照片进行了冲洗,可以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
(三)湖南省博物馆活动情况调查小分队 我们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一共分为四个步骤进行,计划、实施、收集、整理。调查使用了抽样访谈、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统计等方法。
在湖南省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有些同学不了解湖南省博物馆内拍照不能使用闪光灯,结果在博物馆内拍照时使用了闪光灯,给工作人员增添了麻烦;还有在采访过程中碰到不配合的情况等。
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后,我们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大家齐心协力选取了湖南省博物馆的几个特色活动制作了漂亮的手抄表,来进行展示,让大家对湖南省博物馆开展的活动情况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四)湖南省博物馆参观状况调查小分队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经过反复修改,设计了湖南省博物馆参观状况调查表。
在湖南省博物馆实地考察时,我们分头行动,分别对不同身份的游客进行了调查采访,我们共发出 80 份调查问卷,收回 80 份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有同学,老师,家长,游客。
然后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这时我们
才发现统计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非常有耐心地核对一张张问卷,然后再根据统计结果画出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我们获得了湖南省博物馆的参观对象、参观者的参观目的、参观途径、以及大家对湖南省博物馆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数据,根据这些统计结果,我们小组又展开分析,根据参观者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湖南省博物馆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六、活动总结与交流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我们的活动成果,并分别进行了展示、汇报。
(一)
湖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调查小分队 通过上网收集资料,去湖南省博物馆考察等等,我们了解了湖南省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湖南省博物馆创办成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馆藏文物丰富,尤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新陈列大楼内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有以《马王堆汉墓》陈列为主体的五个常设展览及临时展览在此展出。
附:湖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一览表 项目 内
容 成立时间 20 世纪 50 年代初
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 5.1 万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 2.9 万平方米 地址 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开福区,与风景秀丽的烈士公园毗邻 历史
湖南是中国较早出现博物馆的地区之一。早在 1897 年,郴州学会就组建了郴州学会博物院,可惜寿命不长,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夭折。1923 年,政府出资兴建了湖南省教育会博物馆,1927 年正式定名为“湖南省立博物馆”,但 1930 年的战火,又将该馆彻底焚毁,此后再未恢复。1951 年 3 月,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在长沙留芳岭的百琴园挂牌成立,1956 年在长沙西北环境优美的烈士公园建成开馆。
馆内收藏 《马王堆汉墓》陈列为主体的五个常设展览及临时展览 服务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履行博物馆社会公益机构的职责,省博物馆从2008年3月20日起,长期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并配有免费的导游。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我们还制作了一个漂亮的展板。
(10 二)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文物调查小分队 从网上查找及实地考查,我们了解到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文物的数量达 11 万多件,一级品近800 件。
湖南省博物馆的文物可真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不仅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并从网络上查找到了具体的文字介绍。我们了解到湖南省博物馆的主题收藏有无银无花不盛装——馆藏苗族银饰精品、诗情画意长沙窑、异彩奇葩——馆藏湘绣文物珍品展、“丝国”霓裳羽袖——古代服饰展等;同时我们知道了湖南省博物馆的藏品精粹有马王堆汉墓文物、青铜器、陶瓷、明清书法、明清绘画等。
最后,一方面我们对收集到的图文资料进行了整合与打印,同时我们针对湖南省博物馆的精品收藏作了一个 PPT 演示文稿。
(三)湖南省博物馆活动情况调查小分队 通过网上查找与实地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湖南省博物馆的活动总共分三个部分,亲子乐园,学生专区和成人大课堂。
“亲子乐园”是针对传统节日举办一系列很受欢迎的亲子活动。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亲子乐园又分为“快乐有约”和“欢乐家庭”两个版块。“快乐有约”是湖南省博物馆针对举办的以节日为契机的家庭主题日活动发出的招募令,详细介绍了活动背景、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要求及报名方式等;“欢乐家庭”就是对这一系列活动的报道和记录。今年举办的活动有“元宵乐融融”、“2011 清明节主题家庭日”等活动。
“学生专区”是湖南省博物馆针对学生把美术课堂搬到博物馆的展览厅,为博物馆和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开辟了新的渠道。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可以通过“活动预告”来了解这类活动的举办时间和要求等;“成长风景线”记录了自 2006年 9月份以来多达五十多次的省博物馆与其他学校合作举办的相关活动;“学术讲座”记录的是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专家讲座。真希望我们学校也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
同时,湖南省博物馆还为大人们准备了“成人大课堂”,举办了一系列生动丰富的专题讲座和高水准的导赏活动,相信参加这类活动的观众一定受益匪浅。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些活动,我们有针对性地制作了四张手抄报,可以让同学们加深对湖南省博物馆举办的活动的理解。
13(四)湖南省博物馆参观状况调查小分队 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我们分别从湖南省博物馆参观对象的年龄、参观次数、参观途径、参观目的以及参观对象对博物馆的满意度等方面做了详细统计,最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湖南省博物馆的主要参观对象中,7∽14 岁青少年约占了 50%,14∽20 岁的青年约占 26%,20∽30 岁占 6%,30 岁以上的占 18%。
人们参观湖南省博物馆的次数:63%的人每年参观次数为1∽3次,15%的人每年参观次数为 2∽4 次,18%的人参观次数为很多次,还有4%的人几乎没有参观湖南省博物馆。
参观对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位组织来参观的,并且近一半的人是因为兴趣爱好而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学习研究的目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湖南省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品感到满意。仅有 2%的人对湖南省博物馆的服务不太满意,我们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参观的人数太多了。
我们通过上网搜索资料和问家长的方式知道在长沙,除了湖南省博物馆还有长沙市博物馆、长沙市简牍博物馆和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等等,但是除了参观省博物馆,其他博物馆参观的人并不多,有的博物馆连一些在长沙长大的叔叔阿姨都不知道。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对湖南省博物馆提出了一些小小的建议:
希望改进服务水平,节制参观的人数,许多人反应参观的人太多了,不能好好地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学习。
七、活动体验与反思(一)学生活动体验与反思 持续了将近两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这样在忙碌的体验与实践中不知不觉度过,同学们的收获有哪些呢?我们来听听大家的心声吧。
1、终于顺利地参观了湖南省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二千多年以前的东西,例如:衣服、食品、鞋子……他们的食品真是独特!为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制作好调查问卷,我们一遍一遍修改,是从失败慢慢成功的,我明白了,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有成功的回报!——周旻 2、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知道了如何来输入关键词来查找资
料,以前在百度中我只是很随便地输入一句话查找,结果总是找不到想要答案,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何老师告诉我们查资料先要确定关键词,有多个关键词的中间要空格,这样查找固然精准了许多,我们很顺利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综合实践活动给我们能力的提高帮助真大!
——陈莹 3、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知道了许多文物和博物馆的位置,我觉得参观博物馆有几点好处:一是了解了许多文物,二是增强了采访能力,三是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四是学会了自己整理资料,我感觉我还有许多不知道的地方,需要向其他同学学习。——余诗婧 4、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采访方法。我采访了很多的游客,但是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好像很忙,没有搭理我,我感觉到很不舒服,但是我周围的同伴一直在鼓励陪伴我,要谢谢他们。——朱洲翔 5、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组的成员活动策划能力得到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了提升,初步学会了采访、和查资料拍照片,也学会了整理材料。同时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还学习到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了一些古人生活习性。通过对省博物馆举办的传统民俗节日系列活动的调查了解,对“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民俗文化有了了解。——廖晨辰 6、采访的时候,好几次被拒绝了,我心里特别难受,差点想放弃了,但看到老师信任的目光,还有同伴们鼓励的眼神,我又鼓起勇气,坚持将采访进行到底,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真的很开心。因此我觉
得,凡事都需要勇敢地坚持下去,才能获得胜利!——任雅婷(二)、教师指导反思 《考察湖南省博物馆》是孩子们非常认真开展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实地调查参观,再到后期的资料整理分析、成果汇报,我一点一点地感受着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看到琳琅满目的活动资料和独具心思的汇报方式,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所作的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让教师在情感体验中获得成长。
最后我来谈谈本次活动给我留下的几点思考:
1、创建活动档案袋,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很重要。
丰富的资料是本次总结交流课成功进行的基础,从中我体会到让学生创建活动档案,保存资料非常重要。
本班的学生曾经有建立书法成长档案的经验,所以在活动刚开始,部分孩子就自发地带了个资料袋过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创建综合实践成长档案袋,把活动中老师发放的表格,收集的资料,心得体会等等都放在资料袋里。
并且在每一个阶段活动过程结束后,我都要求学生进行一次自我总结。
孩子们从刚开始只会说“老师带领我们开展活动,我做了什么事”,到后来能客观地指出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
看着活动档案袋不断厚实,我仿佛看到他们的成长足迹,正是有了
孩子们厚实的活动档案袋,活动的总结交流才会如此的精彩。接下来,我将继续鼓励孩子们完善自己的综合实践成长档案,并将活动延伸到各个角落。
2、潜心指导,先“扶”后“放”,相信学生,收获精彩。
我和孩子们一样,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收获到了快乐,也有困惑、迷惘等等。活动的过程中,我常常为没有取得我预想的结果而苦恼。
当我静心回想活动过程,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是出于我自身的指导不到位。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教”,但是离不开细致的“指导”。数学课上教授一道概念要多次讲述,反复练习,学生才能学会。综合实践活动何尝不需要我们的点拨、指导甚至是训练呢? 看到孩子们能用丰富的形式展示成果,能用精炼的语言为自己组打广告,能在体验日记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感觉到孩子们总结、反思能力在一步步提升。
【河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范文11-18
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有感11-26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记10-17
河南省建筑业报告03-06
河南省课题中期报告04-05
河南省公务员健康状况调查报告02-20
关于组织申报河南省社科联2009年度调研课题的通知11-20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07-16
地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河南理工11-13
河南工程学院实训报告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