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二十三课(精选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让孩子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本节课主要是教育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时就应该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让孩子了解古人在方面是怎么做的,故事源远流长,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3.通过学习其中的道理来知道孩子们的言行,联系实际生活中常会碰到的事来举例,你会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4.能流利朗读并背诵本课。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纠正引导孩子的言行。教学准备:课件 课文内容: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译解:看见别人的优点,要立刻想着向他学习看齐。即使目前自己和别人相差很远,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就应该自我反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如果也有,就要及时改正;如果没有,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误。拓展: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先人那么好的道德修养,但是我们可以以他们为榜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这也应了《弟子规》里的一句话:“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教学过程:
一、请一(3)班的小朋友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课。一边读一边想想这一课曾经告诉过我们什么道理。抽五个小朋友来当小先生。
连接语:小朋友们,弟子规教我们孝敬父母(亲有疾,药先尝)尊敬长辈(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穿戴整齐(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科学饮食(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做人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教我们好多好多的道理,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文明了,无意间,我们也在为世博作贡献呀!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二十三课,看看我们能学到什么道理。
二、诵读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2.多形式读
(1)师领读,生跟读(3遍)
(2)生领读,其他跟读(读出节奏感)
(3)男女生分组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4)分大组读
(5)齐读(边拍节奏边齐读)
三、创境明意
过渡:那么,这四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第一、二两句 1.师解释 2.创情境 表扬×××,瞧他把背挺得多直!小眼睛一直看着我,闪着光,我收到他强烈的信号。引领:我发现:听了我刚才的表扬,很多小朋友也把背挺直了,像你们这样,就是弟子规里面说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这句话告诉我们:看见别人的优点,要立刻想着向他学习看齐。即使目前自己和别人相差很远,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这就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这让我想到了雷锋,还记得我们上学期的班队课上看了电影《雷锋》,你还记得关于雷锋的一些事吗?
1.雷锋的袜子补了又补,战友看不下去了,扔了,雷锋还要把它找回来,不是因为雷锋没钱,你看他后来还把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了呢,而是雷锋身上有一种勤俭节约的可贵品质。
2.雷锋在服务站免费当服务员,还把自己的午餐给别人吃。总是在心里装着别人。3.雷锋在大雪天帮别人修理汽车,差点错过了当共产党员的机会,雷锋总是把别人的事情放在前面。所以毛主席说: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总是默默地做着好事,甚至做了好事还不留名,小朋友们,虽然我们没有先人那么好的道德修养,但是我们可以雷锋为榜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这也应了《弟子规》里的一句话:"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弟子规》教育我们做好学的人,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板书:好学。
(三)第三、四句
1.连接语:古人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那么,看到别人的缺点或是做了不好的事,我们该怎么办呢? 2.《弟子规》告诉我们:“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就是说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就应该自我反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如果也有,就要及时改正;如果没有,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误。1.《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司马光做到了“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由于这里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而且语文课本正好也学到《司马光》,写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所以先让小朋友讲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接着这里安排的故事让一个小朋友来讲给大家听
2.然后鲁迅的这个故事蕴含了鲁迅孝敬父母,好省的精神,对小孩子很有教育意义,这个故事由老师绘声绘色地讲。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鲁迅也做到了“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别人的缺点要马山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如果有赶紧改正,如果没有,提醒自己以后也不要那么做。要善于提醒自己,那就叫好省。板书:好省
好学、好省都是一种美德!
四、讲故事 1.孔子学无常师
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孔子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明白了,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2.孔子求教(东方小故事视频)
孔子觉得无论是谁,只要别人身上有优点,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就可以做自己的老师,就算是比自己小很多的小孩子也可以。
五、导行
一二两句:
连接语:其实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见人善,即思齐的事。
1.我们班的柴双盈很有集体荣誉感,她总是主动要求值日,有几个小朋友有受到影响,徐红枝、罗洁秧向她学习,也很愿意和她一起为班级服务。那么做,就是《弟子规》里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2.严梦静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我们应该向她看齐,也就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3.沈柳益、黄冰意做口算特别快,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多练练,也就做到了“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三四两句:
1.食堂里吃完饭,有些小朋友把水果放在口袋里,路上吃,你看到了,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像×××小朋友那样,见到别人不好的行为会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并且会去劝解,就是《弟子规》里的“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2.看到学校里有人在踩草坪,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像×××小朋友那样,看到别人踩草坪,他能判断那是不对的,自己就不去那么做了,这就是《弟子规》里的“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穿插发生在老师身上的事情:洗手
六、读背
1.连起来读 2.多形式背
(1)师生合作背
(2)开火车背(一人一句)(3)齐背(起立)(4)小先生指导读、背
七、总结全课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教学过程四步骤加以阐述。课题:《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 课时:一课时 课型:音乐鉴赏
授课班级:高一(5)班 教学目标:
1、欣赏《南部之子》、爵士乐队演奏片段,学生能够说出爵士乐队常用乐器,并说出其音乐风格特点。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说出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音乐风格特点。
2、欣赏《不知为何》,学生能够说出其旋律、节奏带有爵士风格特点。
3、欣赏《上海爵士》、爵士乐即兴演唱片段,学生能够了解爵士乐即兴性的特点。
4、欣赏《夜来香》并跟唱,感受并说出爵士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5、欣赏爵士音乐与爵士舞蹈的结合。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音乐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从节奏、旋律、和声方面分析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音乐风格以及即兴演奏演唱风格的特点。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为第十三单元第二十三节《爵士乐》,教材所选内容为《南部之子》、《不知为何》两首爵士音乐,尽管二者都是爵士乐的代表曲目,但学生对爵士乐还很陌生,仅凭这两个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爵士乐Blues、Ragtime的音乐风格以及即兴演奏演唱的特点,教学内容扩充了爵士舞蹈片段、《you are not alone》、《上海爵士》片段、《夜来香》爵士版以及爵士音乐与爵士舞蹈的结合。爵士乐是多种文化结合的产物,音乐风格多变,扩充这些内容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并了解爵士乐。教学思路:
对爵士乐的相关知识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获得,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明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唱、节奏练习、聆听、分析节奏、旋律特点等教学活动,在本课结束前分小组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欣赏《you are not alone》歌曲片段,说出歌曲的风格特点(从节奏、旋律、演唱、音乐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说明)师小结:这种歌曲的风格有一个名称,中文译为布鲁斯,又称蓝调,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品位爵士,一起来感受爵士乐的魅力。(出示课题)(二)新课:(35分钟)
1、(学生阅读P158的四段文字,)师出示四个问题:
爵士乐的起源、概念? 爵士乐的风格特征?爵士乐的文化特征;爵上乐对其他音乐的影响。
师:前两个问题是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在下课之前请大家自己总结出来。后两个问题作为拓展,可作为研究课题课后查找资料。
2、师:在“爵士乐”这个名称没产生之前,美国黑人就经常唱着布鲁斯,根 据自己自学所得说说布鲁斯为什么带有忧郁悲伤的色彩。(学生回答)导语:美国黑人除了有自己的民歌布鲁斯外,还根据自己的民间音乐创造了一种新风格的钢琴音乐——拉格泰姆。
3、介绍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含义以及爵士音乐的特征
布鲁斯(Blues)一种黑人民歌,源自黑奴的劳动歌曲(中国的劳动号子),多以吉他或其他乐器伴奏,内容多表现黑人的不幸生活和哀怨及渴望幸福的情绪 拉格泰姆(Ragetime)是一种钢琴音乐,是从饼步舞(美国南方种植园中农奴们的一种舞蹈)、班卓琴曲与欧洲的舞曲、进行曲等综合演变而来的。
韵律感强,非常注重节奏对比,多使用切分节奏,所以又被译为散拍乐。
4、导语:黑人有了自己的乐队,演奏着属于自己的音乐,贫穷卑微而快乐地活着,爵士乐融合着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音乐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在爵士乐史上,不能不提到一位大师级的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他被称为“爵士乐之父”。欣赏《南部之子》,回答:有哪些乐器演奏?(学生回答)
师小结:南北战争后 军乐队廉价乐器黑人学习吹奏低级咖啡馆、酒吧白人乐手吸收融合 练一练:(爵士音乐节奏的练习)
5、导语:爵士乐几乎不到十年就会产生新的风格爵士乐,到现今爵士乐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昵?欣赏《不知为何》,说出音乐的风格特点,哼唱旋律并说出旋律特点。
诺拉/琼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称,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演唱专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届格莱美大奖上获8项提名,并获唱片、最佳单曲、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乐演唱专集、最佳非古典录音工程专集、古典制作人8项大奖。她史无前列地夺得了格莱美所有的四项最重要的奖项。
6、分组讨论:爵士音乐在听觉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回答)听起来涩涩的,怪怪的,动静小的,仿佛不到音准的,带拐弯的,就是爵士了。
7、欣赏《上海爵士》
导语:爵士乐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是什么历史时期?当时的音乐有何发展?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由于当时中国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爵士乐在20世纪30、40年代才传入中国的上海,尽管具有一定规模,但只是作为舞厅伴舞音乐直到80年代末才真正得到复兴。
听过三首《上海爵士》片段后,学生谈谈上海爵士的特点。(降音还常辅以滑音和颤音,因而更加强了歌曲忧郁、悲伤的色彩;由于有以上这些特点,按这种方法形成的音阶,人们称之为“布鲁斯音阶”。旋律中多用切分节奏和三连音,形成轻重音颠倒; 节奏多为双拍,通常为4/4拍,也有部分是2/4拍 即兴是爵士乐手(或歌手)必练的演奏(或演唱)技巧之一。上海爵士还有很多即兴爵士的风格。即兴是爵士乐手(或歌手)必练的演奏(或演唱)技巧之一。
欣赏《夜来香》爵士版并跟唱。
(三)爵士音乐与爵士舞蹈的结合,观看爵士舞蹈与爵士音乐的结合
欣赏舞蹈《绅士》,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现代音乐与爵士乐的结合,以及爵士舞蹈的特点。(四)总结:(2分钟)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一集)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一集)(2008-10-02 18:31:53)转载 标签: 弟子规 蔡礼旭 教育 分类:弟子规专栏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一集)2005/2/19 台南净宗学会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早上讲到「出则弟」里面,提到了如何接待客人、如何打招呼,还有送宾的礼仪也都有提到。在接待的礼仪当中,还有一个礼仪也不容忽视,就是接电话的礼仪。我们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会不会接电话?我曾经打过电话,刚好是朋友的孩子接的。我说:你父亲在吗?他说不在。去哪里?不知道。喀,就挂下去了。所以孩子他假如连接电话都不会,除了没有恭敬心之外,把家里的脸怎么样?都丢出去了。所以,接电话的礼仪我们也必须教导小孩。所以小孩子接电话,我们要实际让他来操练。接起电话来说:你好,我叫蔡礼旭。把名字报出来。请问您找哪一位?假如说:你爸爸在吗?假如爸爸在,他就说:请您等一下,我去叫我爸爸。放下来,去叫父亲来听。假如父亲不在,这个时候孩子要懂得如何去应对,然后可以请教对方: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给父亲吗?就是可以询问,毕竟人家打电话来有事情,所以我们要问清楚,让人家不会白费打这一通电话。也可以问对方说:请问您有急事吗?假如是急事,就可以把父亲的行动电话告诉对方知道。所以孩子从小假如懂得如何去应对,他做事的圆熟度就会愈来愈高。打电话还有最后一个动作,跟长辈打完电话,一定等长辈先挂了电话,我们才挂电话。因为可能长辈或许还有些话,我们马上就挂,他可能话还没讲,已经电话断了。所以这一个动作也是处处体现对于长者的恭敬之心。第三个单元「谨」。我们说要谨言慎行,一言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所以生活能谨慎,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错误,甚至是灾难都有可能。有一个朋友,他约了他三位好朋友一起吃饭,结果来了两位,有一位还没到。他在门口边等边说:怎么该来的还没有来?这两位坐在屋内的其中一位朋友就开始犯疙瘩:该来的没有来?我是不是不该来的?所以这个朋友就有一点不高兴,就走了。他一看,朋友走了:怎么不该走的走了?结果最后剩下一位朋友:那我是该走的了?所以那一晚晚餐谁吃?自个吃。所以,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一个人对于讲出去的话也应该三思后行,也应该提高敏感度,我们出去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对方,要有这样的谨慎度。所以俗话也讲「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这都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所以言行要谨慎。而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所以真正会修身的人,在哪里谨慎?在起心动念中谨慎。当念头都能谨慎,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比方说我们「谨」这个部分,就是常常要谨慎,不可以浪费时间,不可以糟蹋食物,这种奢的念头、贪的念头、懒的念头、不敬的念头一起来,马上就要把它调伏下去。我们可以归纳「谨」这个部分的教诲,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个自制力,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个做事的能力。现在小孩缺不缺这三种能力?所以一定是有教才会。我们之前也提过在汕头有一个孩子七岁,刚好他们老师教他们《弟子规》教了一、二个月,老师想让他们上来发表一下这一段学习的感受跟成长,所以邀来他们的父母坐在底下听。这个孩子上来讲的第一句话,他说: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这句话有没有味道?关键词在「原来」。我们大人常常都说:他都这么大了,应该知道。这个「应该」有待商榷。因为中国圣贤的教诲已经断了一、二代了,所以很多的孩子行为偏颇我们先不要责怪他,长辈要先反省,到底我们有没有教?而这个教又不是嘴上教,而是有没有以身作则才是。这个孩子接着又说:我还没有学《弟子规》以前,每天都在想如何谋害父母。七岁!他的妈妈坐在底下,突然瞠目结舌,她绝对不相信她的孩子居然会想要谋害他们。诸位朋友,我们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知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做什么、说什么?知不知道?当我们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那怎么教?所以确实教育需要用心、需要耐心,我们要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孩子,去关怀他,才能慢慢让他循规蹈矩。为什么一个七岁的孩子会想谋害父母?这就是父子无亲。父子有亲有没有可能这样?为什么现在父子无亲?原因在哪?父母很努力赚钱,都没有时间陪他,他跟谁比较亲?跟补习班老师亲,跟佣人比较亲。那妈妈呢?父母有时候为了虚荣、为了面子,又把他送去补一大堆东西,他愈学愈厌烦。而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情绪,父母有没有察觉?可能没有察觉。所以,我们真正要花一点心去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想法、看法才行。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才容易进一步教导孩子。「谨」这个部分,现在的孩子自制力不够,所以「谨」一开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这也是一个自制力。「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第二个方面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虽然只是讲了两个东西,衣服、帽子要放好,我们能不能只教衣服跟帽子放好?应该教什么?一切物品,甚至于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所谓「动物归原」,动的东西应该再放回原处。这一些生活的能力,他才懂得如何不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现在听说很多大学生还请佣人帮他洗衣服、帮他打扫家里,花谁的钱?花父母的钱去请佣人来打扫。所以确实现在的学生在生活能力方面真的要加强。当他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他以后在事业、在家业当中,有没有办法承担?那就很困难了。而我们做父母的假如不让他多锻炼,把这些事都扛在自己肩上,请问为人父母能扛到什么时候?所以现在很多人结完婚,生了孩子,交给谁?都是爷爷奶奶带。到底爷爷奶奶什么时候才会清闲?我想可能连眼睛闭上了都无法清闲。这样的人生好不好?表面上好象我帮了儿子一把,事实上他当父亲、当母亲没有尽责,也没有学到这些本事、应尽的本分。所以我们把孩子应该做的工作、应该尽的本分回归给他,他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才会过得问心无愧,这样才会圆满。第三个能力是做事的能力。所以「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都是做事的能力。所以「谨」这个部分,有这几方面可以提升孩子这些能力。我们接着就经文一句一句来讨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提到这个时间,中国圣哲是最重视光阴的,最熟悉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是这样说,你有这个感觉吗?有没有这个感觉?有。我们去问问十几岁的孩子,他有没有这个感觉?很困难。所以一个人为什么这么珍惜时间?我们看看很多古代留名青史的这些读书人,对时间都非常地珍惜。比方说司马光,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叫《资治通鉴》。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圆形的枕头睡起来怎么样?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来。所以他只要醒过来了,已经稍微休息了,他就马上再继续工作。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钜作。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诸位朋友,为什么动力?为国家的动力,为往后子孙造福的动力。因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要他们肯熟读这一本《资治通鉴》,相信人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所谓鉴往能知来。所以就是他有这一分使命,才能推动他这样的积极精进把这一本书做好。王阳明先生曾经提到一个人「志不立,无以成事」。一个人没有立志,这一生能不能把事做好?不可能。所以要能珍惜时间,首先还要先立定人生的志向。人生很短暂,我们运用这个短暂的生命,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要对得起我们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所以,当一个人念念会念着这些恩德,他将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一步奉献社会。所以一个人他要能珍惜时间,还要从对人的恭敬开始。当他对父母、对关怀他的人都能恭敬,他就不愿意糟蹋自己,而让这些关爱他的人伤心难过。所以当一个人他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使命,没有人去推他,他也会快i向前。而人常常会忽略光阴,就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敏感度不够。所以有一位智慧者曾经说过,他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只有一件事没有停过,哪一件事?就是从生下来就一直往死亡的大路迈进,从没有停过。所以我们刚过完新年,代表新的一年又来了,另外一个角度是代表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我们还有多少重要的事、该做的事还没有做?明代有一个画家叫文嘉,他就曾经写到一首诗,也是给我们期许、提醒,他写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假如我们常常想着还有明天、还有明年,这个光阴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流失掉,这样就太可惜了。我到海口去做了四个多月,突然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人生有一个遗憾,就是当你觉得很多事很重要必须做,一定要去做,但是你却没有能力去做,那个时候你会非常懊悔、非常痛苦。所以当我们有机会可以推广中国文化、可以利益众人的时候,回过头来一看,自己往后的人生没有好好利用,能力又不足,又帮不上忙,这个时候就怎么样?很难受。就好象明明看到一个人快溺死了,你却怎么样?不会游泳,无法救他。所以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好好教导,而这个时候我们却没有学问、没有智慧,那将是人生很大的遗憾。所以我们不要让人生有这样的遗憾产生,就要赶快积极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因为只要有智慧,人生的问题绝对可以迎刃而解。所以现在人生第一要事不是赚钱,而是什么?开智慧,增长智慧。没有智慧,你人生就会下错很多抉择。你光是收拾这些错误的抉择,就可以耗掉你大半的人生。所以生涯规划第一要事是要学习,要成长,要长智慧。我们来看看一个人大学毕业以后,是比学生时代用功还是不用功?很多人是大学毕业就跟书本说拜拜了。其实,你人生很多的本事是出了社会才是真正要学习历练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态度却是停止学习,难怪人生愈走愈沉重。为什么这么多事都不如我想象,然后又不知道怎么解决,每天借酒消愁愁更愁,醒过来还是要解决。所以人生要有所取舍,要赶快拿更多的时间来好好跟圣贤人学习。我们先有珍惜时间的态度,进一i也要教导孩子珍惜时间。有一个家长,刚好孩子游手好闲不爱念书,这个家长很希望能够引导孩子对时间有所重视,他就找了一条八寸长的木棍。干什么?找了一条八寸长的木棍,很多小朋友一听,说:打他!打人用八寸长,太恐怖!他父亲拿了一个八寸长的木棍,就跟他说:人生就好象这一条长长的木棍,八寸代表八十岁。当你二十岁以前,你还没有能力帮助家庭、帮助社会,你只能接受大家对你的服务、对你的奉献。这一段你帮不上什么忙,所以要砍掉。就拿一个斧头把前面两寸怎么样?切断。这个动作,给他的孩子震了一下。他接着又说:人六十岁以后年老体衰,对家庭、对社会也贡献不大,所以这一段我们也要把它去掉。就再砍了一下。接下来这一段,他的父亲又把它分成三份:接下来这些时光,你光是睡觉就用掉了三分之一,所以要砍。这个孩子开始有点紧张了。父亲接着又说:你每天要吃饭、要洗澡,要一大堆生活作息,都不能省的时间,这一段也要再砍掉。孩子就说:爸爸,你别砍了,我知道了。他爸爸说:你不知道,人还有很多时间是生病躺在病床上,这一段也要砍。他的儿子去拉他的手:爸爸,我以后不浪费时间了。儿子,你不懂,你每天又讲了多少废话。确实引导孩子要有正确的观念,也需要我们为人家长用许多的善巧方便,因为现在孩子不喜欢听大人说教,所以这些时间点我们也要好好去掌握。另外有一位母亲,刚好她的孩子念小学一年级,早上起来孩子就磨磨蹭蹭,他妈妈一看他必然会迟到,可是也没去制止他。这样做好不好?先让他承受自己拖拖拉拉的结果。所以他妈妈就不去制止他,看他拖到什么时候。结果确实,现在小孩子连那个牙刷、牙膏上面都画得很漂亮对不对?刷牙的时候还要玩两下,结果果不其然,去上课的时候迟到了。所有的同学都去升旗了,这个妈妈跟着孩子一起到学校去,一看,孩子没有去升旗。因为他们中午有回家休息,下午再去。结果这个母亲看儿子回来蹦蹦跳跳还面带微笑,她想一定是老师没有处罚他,不然怎么一点惭愧的脸都没有。假如你是妈妈怎么办?所以教育这三个字要时时提得起来,要「慎于始」。孩子一开始的错误假如没有修正过来,等他养成习惯,你到时候就要跟他拔河,就累了。所以这个母亲就主动打电话给他的班导师(班主任),就打来。她第一句话就跟班主任说:老师,我儿子今天迟到。那位老师就说:我知道,没关系,没关系。这位妈妈说:怎么可以没关系?接着这位班主任就说:我说没关系,是想说你是不是又要来替儿子解释说他为什么迟到了。所以你看,从老师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孩子犯错谁在帮他掩饰?这是害了他。所以接着这一位母亲就跟老师说:老师,这大有关系,你下午一定要狠狠地教训批评他。结果这个老师就哈哈大笑,他说:现在还有母亲来讨批评教训的!所以,溺爱了孩子反而会怎么样?害了他。所以这一位小朋友下午回来,脸色怎么样?不怎么好看。然后一进门,就去拿他买的闹钟,这个闹钟终于派上用场。结果他很紧张,马上调六点半,然后心里比较安,就放在那里。他母亲看了就在那里笑,就赶快跑过来跟他说:你调六点半,待会吃饭就响了。孩子想说调六点半,明天可以叫他,没想到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有两个六点半。所以他母亲这么一讲,他才恍然大悟:对!吃饱饭以后再来调。所以这个母亲并没有骂他,只抓住了这个机会教育点。这个孩子从此以后,不管他到哪里,他的闹钟都带在身上。所以就养成了这个好的习惯,就不会迟到,也不会赖床。所以教育孩子我们也要时时掌握这些重要的时机点。一个人如何珍惜时间?从我们刚刚所叙述的这些故事,我们就可以掌握到,要先立志,再来也要有所计划、有所规划如何把孩子教好,我的事业也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这样你才会知道这一i一i如何跨过去、如何运用。接着,我们也要少讲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你看人一打开话匣子,聊多久?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那时间很快就流失过去。所以言语「话说多,不如少」,因为可以拿这些时间再好好学习。而且,假如话说得太多,这些话又传出去,又有一大堆是是非非,你人就烦死了。另外,也要少打烦恼。有一个实验研究的结果,是百分之五十的烦恼是烦恼未来,百分之四十的烦恼是烦恼过去,只有百分之十是用在当下。他们就做了一个实验,就叫所有的人把他现在在烦恼的事写下来,然后就放在抽屉。一个礼拜以后,他们又来上课。说:来,你们现在把上个礼拜在烦恼的事拿出来。一看,百分之九十都是不需要烦恼的。他说:好,再放回去。又过了两个礼拜(总共三个礼拜)再拿出来,一看,统统怎么样?不需要烦恼。所以中国话有一句成语叫什么?杞人忧天。就耗掉我们很多的时间跟金钱。所以应该要努力的是增长智慧,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少走冤枉路。所以投入学习的时间绝对不能减少。这里是提到整个我们对于珍惜时间的一些观念。我们接着看下一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提到一个人的整洁习惯。俗话说的整洁为强身之本。你要爱干净,身体才不会有一些病毒或者一些细菌,造成身体的损伤。而当一个人真正爱惜身体,其实也在力行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身有伤,贻亲忧」。所以「谨」,看经文好象都是自己的事,事实上自己跟别人是互相关联的,息息相关。所以当我们自己身体搞不好,一定会让这些至亲替我们担忧。所以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一句教诲,说道「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忧的就是孩子的疾病,这个「疾」我们可以当作生病看,也可以当作坏习惯、坏毛病看。所以,爱整洁才不会身体受伤,然后生活有规律,这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再来,当你做事谨慎,就不容易犯很多过失,这也是让父母能够安心、放心。所以这个「疾」字我们可以广义来解释,就是在身体健康、在为人处世当中,都不要犯不好的过失,以致于让父母担忧了。而一个人很爱惜身体、很爱整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谓「自重而后人重」,当你自己重视整洁,穿衣服也穿得很整齐,人家就会敬你三分。当我们自己蓬头垢面,身上又脏脏的,他人还没跟你相交往,已经对你怎么样?有所轻视,有所轻慢。所以当别人瞧不起我们,我们首先不要责怪别人,要先怎么样?先反观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这些礼节当中有所缺失。「晨必盥,兼漱口」,这是把我们的口气能够保持清洁。因为人与人每天在言语当中的交谈很多,所以这一定要注意。假如孩子不刷牙,那口气很不好,到学校去,他的人际关系会怎么样?大受影响。当孩子从小人际关系不好,对他的自信心也是一种伤害。因为我们曾经带过学生,是身体都很脏,所有的同学都排斥他。所以这个习惯的养成确实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另外,我们成人假如有口臭,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有口臭,就是体内的毒素太多了,所以都溢出来了。为什么人的毒素会这么多?跟他吃的东西有关,所谓「病从口入」。其中还跟一个因素很有关系,就是吃宵夜。诸位朋友常不常吃宵夜?不常。吃宵夜的人口臭的比例很高,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晚上十点多、十一点多,甚至于在半夜才吃下这些食物,有的又吃海产,又吃大鱼大肉,一吃下去,过了一、二个小时他去睡觉。一躺下去,身体所有的功能,只有两个器官还在动。哪两个?心脏,心脏不跳就麻烦了,还有呼吸。其它的内脏都会跟你说:主人,我先关门休息一下,明天再来。所以胃也停止消化,所以这些食物、这些肉就在胃里面怎么样?在那里发酸、发臭了。因为体内,在胃里面是胃酸,食物很容易坏,而且温度又三十七度,所以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腐败。腐败以后,这些毒素就会在你的全身循环。所以吃宵夜确实对身体有不好的坏处,这个我们也要注意到。下一句「便溺回,辄净手」。就是上完厕所,要先把手洗一洗,时时注意到手上的清洁。因为人吃东西都是会跟用手拿有关,假如手上有细菌,就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除了上完厕所要洗手,还有哪一些时候必须要注意洗手?饭前一定要洗手。诸位朋友,你要多多去观察,因为你讲得愈细,孩子的警觉性就愈高。你不要忽略你这样一点一点提,其实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都会帮你记住。因为我常常跟孩子提醒一些事,我自己都忘了,小孩都怎么样?都还会提醒我。常常看到很多大人在算钱(算钞票),然后一边翻一边怎么样?手指就舔一下,这都是不良示范,要多注意。所以这些生活习惯,要注意整洁,才能让身体健康,也可以当孩子的好榜样。我们接着看下一段经文,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是提到一个人的仪容要端庄。假如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然后前面的扣子有两个没有扣,你们看了会怎么样?可能一半的人都走了,连穿衣服都不会穿,还讲什么课。所以古代的人很注重仪容,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要「三正」:第一个帽带要正,第二个裤带要正,第三个鞋带要正。所以时时都会检查一下,帽子有没有戴歪;然后裤子有没有扎好,不然掉下去就麻烦;然后鞋子也要绑好,不要松松垮垮的,走起路来发出声音,人家看了就会轻慢你。刚好有一次我去上课,时间比较紧迫。在海口有一个交通工具叫摩的,你们听过没有?摩的的意思就是motorcycle的「的」,「的」就是像出租车,所以很多都是骑着摩托车载一个客人。我马上就叫了一辆摩的赶到讲课会场。到了以后,我就进去上课,没迟到。讲完课,我走下来就去厕所。结果一照镜子我的头发是翘起来的。因为一路一边坐车,风就一直吹。所以我在那里讲了两个小时,居然都没人告诉我。后来我出来就跟这些中心的老师说:你们怎么都没提醒我一下?害我出糗两个小时。所以我们处处要谨慎仪容,才不会出现这些糗事。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大臣叫赵宣子,他是晋国的大臣。刚好那时候晋灵公在位,晋灵公年纪不大,还小,很不听话,都不知道好好爱护人民。赵宣子他很忠诚,就常常直言不讳劝他的君主。结果晋灵公居然起了歹念,派杀手I(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就要去把赵宣子刺杀。刚好早朝都是很早的时间,所以I是抓在早朝以前的时间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结果一看,因为赵宣子起得太早,所以他已经把整个朝服穿得整整齐齐,正襟危坐,在闭目养神。而他这种仪容、威仪,I一看非常地感动,他说:这个赵宣子在无人见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想必在有人的时候也都一定是非常地认真办理国事,对人一定都非常地谦逊、恭敬才是。所以他说这样的人绝对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主人,我不能杀他。杀了他,我就不忠了。可是因为是晋灵公,是国君交代他的事,假如他没有做,他就不信(没守信用),所以I当场就对着那棵槐树就撞头自尽。所以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当一个人仪容端庄,就能赢得他人对他的尊敬。也由于这样的恭敬态度救了自己一条身命。所以这一些生活的气节我们也不可不慎。好,这一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弟子规》第二十三课】推荐阅读: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文言文翻译09-29
第十三课绵竹年画06-20
第十三课设计吉祥物11-08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12-15
天津第二十中学06-09
第二十周工作提示11-03
第二十七个教师节致辞09-17
《宋史列传第二十八》节选试题及答案06-02
纪念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09-06
第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