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处分条例(精选8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严格我校学生管理,加强文明校风建设,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及校园生活秩序,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相关教育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纪律处分的等级分为: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劝其转学。(造成经济损失的先赔偿罚款再处分)
第三条 学生受到纪律处分和撤销纪律处分,除通报批评外,其它处分均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在校内告示栏公布。凡受到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者,均需强制进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班学习,直至合格。
第四条 对于违纪情节较轻,影响较小的学生,责令改正可以免于处分而给予通报批评;对于违纪情节特别严重且涉及违法犯罪的学生,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违纪处分的具体内容
第五条 就餐不讲秩序,推、攘、插队,经教育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及以上处分。
第六条 在校园内乱写乱画,在公共财物上乱刻乱涂,故意破坏学校的花草树木、门窗课桌凳、仪器设备等公共财产者,除处以二至五倍罚款外,还要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七条 学生上课期间出入校门必须在门卫室登记,凡不听从门卫安排,顶撞、冲闯门卫或故意在门卫室肇事者,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八条 连续三次不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连续三次迟到,经教育仍不悔改者,给予警告处分。
第九条 男生留长发、染发、穿拖鞋、背心进教室,女生烫发、化妆,穿奇装异服;男、女生戴胸饰、头饰、手饰;衣衫不整,经教育仍不改正者,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记过处分。
第十条 考试时夹带入场,交头接耳,抄袭他人试卷,无故迟到二十分钟或提前半小时以上出场,该科成绩扣除十分,情节严重者以零分记载。凡舞弊一次给予通报批评处分,一次考试舞弊三科及以上记过处分。
第十一条 月累计旷课达14节以上者给予警告处分,达21节以上者给予记过处分,达28节以上者给予记过直至留校察看处分。(一天按七课时计算,三次迟到算旷课一节)
第十二条 有事出校必须经班长、班主任和值周领导签字,凡无签条擅自出校者(攀爬院墙或在门卫室蒙混出校等),一切后果自负,发现一次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一月内有两次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经教育不改者劝其转学。
第十三条 故意撕毁、涂改公告、布告、通知、通告等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直至记过处分。
第十四条 故意干扰教师上课,顶撞教师,不服管教,破坏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不良影响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情况恶劣者劝其转学。
第十五条 在校抽烟、酗酒、赌博、传看黄色书刊、手抄本者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第十六条 拉帮结派,称兄道弟,或与校外人员勾结勒索他人钱财,造成不良影响者,据其情节轻重给予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直至劝其转学处分,严重者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七条 盗窃钱财,损害学校荣誉者,据其情节轻重和态度给予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直至劝其转学处分。
第十八条 携带、转让、销售或使用管制刀具威胁他人等,给予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直至劝其转学的处分。
第十九条 违反住宿管理制度的学生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造成损失的除赔偿经济损失外,处以二至五倍的罚款。
第二十条 在校期间私自进入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据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 私自留宿校外人员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经教育不改者,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二条 在校内外打架致人受伤,无故寻衅殴打他人、邀约校外人员进校或被邀约参与殴斗者,据其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直至劝其转学处分,并赔偿受害人医药费及其它损失。
第二十三条 男生、女生互窜寝室者发现一次给予通报批评处分,教育不改者给予记过处分。
第三章 纪律处分的程序、发布和撤销
第二十四条 纪律处分的程序:
对学生进行纪律处分前,先由综治办进行个别谈话,调查事实并作出书面记录,同时,进行针对性思想教育,耐心感化。然后,根据行为后果造成的不良影响,结合学生的认错态度,到学校综治办填写《学生违纪处分报告表》,连同谈话记录和学生检查等材料报学校政教处审查。
审查核实后报分管领导签署处理意见或者经学校行政会议讨论决定处理意见。
第二十五条 处分的发布、撤销:
(一)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由政教处核实后发布。
(二)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处分报分管校长审批。
(三)劝其转学处分由校长办公室审批。
接受处分的学生如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服教育,屡教不改,将加重处罚,直至劝其转学。被处分的学生若知错就改,可于处分期满六个月后提出书面申请,班委会书面证明,班主任签署意见,政教处审核,学校研究后可取消处分。初三毕业时处分仍未取消者不能发放初中毕业证。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劝其转学处分一般不予撤销。
第二十七条 学生受到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劝其转学处分,其班主任老师和班集体在考核时分别扣除相应分值。
第二十八条 《条例》内没有列举到的所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学校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凡触犯刑律的,一律交司法机关处理;有关违反本《条例》的处分材料,一律载入违纪学生的学籍档案。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由学校政教处处负责解释。
2011年4月7日晚上7点左右, 某高校图书馆三楼阅览室, A系陈同学及其女友在自习时, 经常说笑不停, 声音较大, 并多次有亲昵行为, 招来周围同学的不满, 此时B系赵学习思绪受到影响, 赵就大声说:“请你们注意公共形象, 图书馆是学习的地方, 如果你们想谈情说爱就到没人的地方去, 你们父母花钱不是让你们来图书馆做这些事情的。”然后就有多名同学鼓掌支持赵, 陈不予理睬, 反而再次把女友搂过来当着众多同学的面又亲吻, 赵就说“不自觉!”, 陈则说“行了, 你看你自己的书吧。”然后安静了五六分钟, 陈感觉没有面子, 就猛拍桌子, 骂了赵同学“你是哪个菖菖和哪个菖菖操出来的!”赵就很生气的走到陈面前, 大声说“为什么骂我父母”, 然后双方争吵起来, 陈说“怎么样?你想打架啊, 你敢动我一下, 我就让你走不出图书馆”, 赵就扇了陈一个巴掌, 陈也扇了赵一个耳光, 然后图书馆老师和学生就把陈及其女友、赵劝离图书馆。在陈及其女友离开图书馆的楼梯上, 赵一直紧追陈及其女友讨要说法, 并打电话给其叔叔, 当走到图书馆门口时, 陈向赵道了歉, 此时赵的叔叔带了两个人过来, 有个人在陈的脑袋上打了一拳, 致使陈头晕胸闷, 然后陈赵都去医院做了检查, A系、B系、保卫处、学工处老师及派出所警察处理了此事。
2011年4月8日, 学工处召集A系、B系两系书记, 对该事件进行了研究, 鉴于陈及赵都有过错, 学院考虑到双方的当时认错态度及对二人的学习、毕业的影响, 根据《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相关条款, 鉴于双方犯错事实清楚, 决定给予双方严重警告处分, 属于从轻处理。B系在事后找赵同学谈话, 给她讲解打架事情的严重性, 并要求她写出事情的过程, 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认识及以后改正错误的承诺;A系由于陈同学被打受伤在宿舍休息, 没有及时让学生写出相关材料, 由于时间比较紧, 但是事实清楚, 就直接给予该生处分。
二、学生处分申述的案例 (A系学生陈同学申述处理过程)
1.受理申述:A系赵同学在接到处分文件后, 觉得自己不应该受到处分, 便向A系、学工处提出申请, 请求撤销处分, 根据《学生申诉管理规定》, 学工处作为学生处分申述的受理部门代表学院接受申请, 并向陈同学下达《申诉予以受理的通知》。
2.调查取证:然后对相关当事人及知情者调查取证, 经过如下:2011年4月7日晚事情处理后, 陈同学愿接受学校校纪校规处理, 但在4月12日陈及其父母对陈的严重警告处分不服, 向学校提出申诉。按照程序, 学工处4月17日正式受理申诉, 并对相关当事人进行询问, 4月19日陈提供材料, 4月27日对赵进行调查并签字, 4月27日对陈进行询问但拒绝签字, 4月28日打陈女友电话, 称病不能询问, 4月29日学工处、A系多次打陈女友电话但不接, 4月28日找两位旁证学生询问并签字, 4月29日又找一位旁证学生调查并签字, 经过上述调查, 学生打架过程事实清楚。
3.高校申诉委员会做出裁决:全体委员表决原处理决定正确, 维持原处理决定。
4.送达裁决:通过和系部相关领导、辅导员老师以及陈同学班级同学在场的情况下, 送达陈同学本人, 并要求陈学生本人签收。
三、两个案例的启示
(一) 高校所有学生工作人员都要有责任意识, 对学生的管理中的所有环节都要有责任意识, 都要有教育学生的意识
在本次事件中, 作为学生管理人员, 包括A、B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分团委书记、专兼职辅导员、学工处、保卫处、团委、就业中心等部门人员, 都应该是学生管理的主体,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文体活动、实习、就业等过程中都要有责任意识, 学生有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要及时制止, 不管违纪的学生是否是本系学生, 如果不同系学生之间发生矛盾, 学生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沟通, 多和本系领导和学工处、保卫处人员沟通, 切实解决学生之间可能引发的冲突, 比如本次事件中, 多个部门联合处理, 对跨系学生违纪进行定性, 就是最好的案例;同时大家不要认为这项工作只是负责处分的辅导员老师的事情, 各个年级的辅导员都是处分工作的事件参与人, 都有义务对学生违纪做出干预, 对给予学生的处分进行定性, 比如各系住在学生公寓的辅导员老师要积极发挥公寓管理的作用, 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防止事态扩大, 使矛盾减少, 维护校园稳定。
(二) 负责学生纪律处分工作的老师务必要有严谨的精神
1. 处分程序要严谨。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章第55条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 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所处分决定书要通过各种方式送交学生本人并要求学生本人签收处分文件。学生在处分前一定要写出对所犯错误的认识并保证以后不犯类似错误, 留下材料作为处分的依据, 同时也要听取学生的申辩, 都要做好记录。此次引起学生申述的主要原因就是打架事情发生后, A系在处分陈同学之前, 没有让其写出对打架事件的认识及不再犯同类错误的承诺, 告知学校对此事件的处理依据和意见, 导致陈同学后来推翻自己原来的说辞, 不承认错误, 认为学校没有调查就给予处分。
2. 违纪定性要严谨。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章第52条规定“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 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要严格按照高校制定的《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相关条款, 对处分的原因要尽量和条例里的相关条款描述尽量一致, 处分定性要严谨, 尽量到每一个字, 因为处分对学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四、做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重要意义
1.校园和谐的保证。学生纪律处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管理、服务学生, 是高校校园和谐的保证, 通过让学生学习处分条例, 并对违纪学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公布或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宣传, 可以起到警示、教育学生, 更好的管理学生, 同时可以减少经常犯错误并难于管理的学生对校园稳定、和谐的影响, 更好的服务大多数同学, 使整个校园和谐。
2.学生和系部良好发展的保证。通过对违纪学生的处理, 让学生认识到违反校纪校规的后果, 约束学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规避学生的某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是学生成才成长的良好保证;同时如果系部学生的处分率比较低, 说明系部学生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较高, 系部的老师和学生比较和谐, 在考评中可以有良好的成绩。
一、批评的哲学基础
1.批评与表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其存在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内部品质特征。这种内在品质也同样表现为对立统一,即优点与缺点的对立统一。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学生的个体品质,不可能全部是优点,或全部是缺点,而是既存在优点,又存在缺点,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因此,任何夸大一点而否认另一点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但是,从动态上看,优缺点并非一成不变。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积极运用外在手段;作用于学生个体内在品质,不断扩张优点的量,不断缩减缺点的量,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这种外在的教育手段,我认为,就是我们日常教育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批评和表扬。
因此,批评与表扬是有共同点,都是为达到教育目的行使教育手段。它们的不同点在于:表扬是优点的扩张和提升,批评是缺点的缩减和消退。如果说表扬是以正方向作用于学生个体的力,那么,批评就是一种负作用的力,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力的形式。
2.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学校的教育工作规律,可以发现:学校的校规校纪,学生的错误行为,学校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批评教育,三者之间构成了前后相互联系的严密的逻辑关系。①校规校纪是根据法律、政策和道德等社会规范,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用于约束学生行为的规则和纪律。相对于形成过程而言,它表现为静态的结果,相对于学生而言,却表现为预先的规定。从唯物辩证法来看,校规校纪相当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第一个阶段,即“肯定”阶段。②学生个体内在品质中的缺点部分,往往外化为学生的错误行为。所谓错误行为,即学生故意或过失违反校规破坏校纪的行为,是对校规校纪的否定,属于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第二个阶段,即第一次否定。③如果说学生的错误行为是对校规校纪的否定,那么,批评则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否定,是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是对校规校纪的肯定。因此,批评的依据是校规校纪,批评的对象是学生的错误行为。但是,批评不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简单否定,也不是对校规校纪的简单肯定,而是通过否定之否从而达到更高层次上教育学生的目的。
3.学生的内在缺点,不是一次就可完全克服的,内在缺点往往外化为错误行为,错误行为因而反复出现。批评是对错误行为的否定,也是对内缺点的缩减,从而为优点的扩张创造了更多更大的空间。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体现了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必要性。这个过程呈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从局部的量变到全局性的量变,从量变到质变。当缺点的量缩减到一定程度,当优点的量超过了缺点的量,那么,质变已经到来,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差生”已经转化了,不再是所谓的“差生”了。
二、处分的原则
批评与处分的关系是种属关系,批评包括处分,处分从属于批评。所谓处分,是指根据校规校纪,以学校的名义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所作出的较为严厉的书面批评。这里所说的处分是学校内部的纪律处分,既不同于刑法上的处罚和行政法上的行政处分,也不同于道德上的谴责,可以说,学校的纪律处分,其强制性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这决定了处分的原则必须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作为该原则的具体化,在进行处分时,应做到:
1.相适应原则
(1)程度相适应。学校的纪律处分一般分为: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几个等级,其严厉程度依次排列,后面的比前面严厉。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予以何种处分,应视错误行为的严重程度,并结合学生的主观心态作出最后决定。(2)范围相适应。学生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一般有两种,其一在班级范围内,其二越出了本班范围,在年段甚至全校造成了影响。造成了多大范围的影响,就应在多大范围内予以消除,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班级范围内造成影响,只应在班级范围内予以消除,不应扩大;在学校范围内造成影响的,应在学校范围内予以消除,不应缩小。
2.公开性原则
(1)过程公开。从发现事件的真相,教育谈话,到作出处分决定,都应有班主任、家长、学生在场,使各方参与处分行为的全过程,确保公平公正,使班主任、家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教育的力量,并认同接受处分的结果。(2)结果公开。有的结果要在班级范围内予以公开,有的结果应在学校范围内予以公开,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都应向该学生所在村居委员会予以公开,其目的在于取得社区的帮助,共同教育好学生。
三、处分的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要从人治转化为法治,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对学生的处分,也应该依法进行。在从事班主任工作和政教工作的过程中,以上述原则为指导,我总结归纳了一整套处分程序。现概括如下:
1.发动
处分的发动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主动发动,这种发动方式主要适用于造成全校性重大影响的错误行为。由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政教处具体落实。第二种是被动发动,即由班主任提出要求,对该班的学生予以某种处分,该种发动方式仅适用于在该班范围内造成影响的错误行为,如班主任没有提出要求,则政教处不主动介入。
2.谈话
谈话的功能有两个:第一,发现功能,就是通过谈话发现事件的真相;第二,教育功能,就是通过谈话教育学生端正态度,认识错误。上述两个功能有着严格的逻辑关系,前后不能颠倒。发现功能是教育功能的前提条件,不明事实真相而进行教育,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教育功能是发现功能的必然结果,是发现功能的落脚点,在发现功能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为最后改正错误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在具体操作上,应注意:第一,如果一事件有两个以上学生参与的,谈话应分别进行;第二,每一次谈话,应做到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场。这样,有助于上述两功能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发挥。
3.处理
这是一个处分程序中的中心环节,具体包括:(1)提出处理意见。在谈话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认识错误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处分决定。然而,处分决定的作出必须十分慎重,因此要事先向班主任家长作说明,要非常明确。向学生指出:处分的对象是学生的错误行为,而非其本人;是学生过去的错误行为,而非现在和将来的错误行为。(2)制作材料。在实践中,我制作了《学生处分情况登记表》。其中除了学生的有关信息以外,还包括三项内容:①事件的简单经过;②处分结果和宽限期;③各方签名。宽限期是根据学生的错误行为的严重程度而确定,如较为严重,则宽限期较长,反之较短,一般为1个月以上5月个月以下为宜,如在宽限期内该学生没有犯类似错误,该处分即予以撤销,若犯类似错误,如情节较轻,则延长宽限期,如情节较重,则保留档案至毕业前,在毕业时视情况再作处理。规定宽限期的意义在于: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同时也限定了时间和机会。④各方签名。学生、家长、班主任、政教主任同时在场,先后签名,并盖学校政教处印章和学校印章,然后,由家长带给该生所在的村居委员会,由村居委员会负责人签名盖章。签名盖章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使处分行为更具严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⑤公布处分,材料归档。材料一式四份,家长、班主任、村居委员会、学校政教处各留一份。政教处拟定处分意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处分结果。
4.撤销
学校的处分是为了促使学生纠正错误,而一旦学生已经改正了错误,就应及时撤销处分。(1)提出要求,当宽限期届满时,由学生本人提出撤销处分的书面申请。(2)征求意见。由政教处向班主任、家长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并向该学生所在班级作书面问卷调查。(3)作出决定。如该学生自处分以来表现良好,并且班主任、家长、同学反映良好,政教处应作出撤销处分的决定。(4)撤销处分。在什么范围内公布处分结果,也应相应地在什么范围内予以撤销处分,并通知学生所在村居委员会。同时,原存档的处分材料一并予以销毁。
总之,纪律处分是一个必要和严肃的过程,应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黄良藏.中小学教育管理研究.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2] 毛泽东.矛盾论.
[3] 纪大海.德育新视点.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一、充分认识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如果不坚决反对和有效预防腐败,听任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就不能保持政权稳定。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做好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工作,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党的以来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条例,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要求,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搞好政治理论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拒腐防变意识的基础和前提。党员干部是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点。作为一名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会议的精神实质和系列讲话精神,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主动接受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打牢思想基础,筑严思想防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勤政为民、廉洁从政。
三、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许多铸成大错的党员干部,在反省自己一步步走向堕落罪恶的过程时,普遍反映出一点,就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便宜、小动作、小利益开始,诱发他们私欲膨胀,不顾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原则,心存侥幸,降低了标准,放松了的要求,逐步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造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党员就要警钟长鸣,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防微杜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四、要自觉接受监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作为党员要严格执行党章,全面贯彻党内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整改,进一步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人生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人民的公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去工作,做一名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好公仆。
第一章 指导思想、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一条 为了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党的纪律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第三条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第四条 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二)党纪面前一律平等。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
(三)实事求是。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认定违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恰当予以处理。
(四)民主集中制。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擅自决定和批准。上级党组织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作出的处理决定,下级党组织必须执行。
(五)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第五条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第六条 本条例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和党员。第二章 违纪与纪律处分
第七条 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党和国家政策,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规定应当给予纪律处理或者处分的,都必须受到追究。
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
第八条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撤销党内职务;
(四)留党察看;
(五)开除党籍。
第九条 对于违犯党的纪律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责令其作出检查或者进行通报批评。对于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查明核实后,根据情节严重的程度,可以予以:
(一)改组;
(二)解散。
第十条 党员受到警告处分一年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半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第十一条 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指撤销受处分党员由党内选举或者组织任命的党内职务。对于在党内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党组织在作处分决定时,应当明确是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一个或者几个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一个职务,必须撤销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两个以上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对于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依照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对于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本人没有担任党内职务的,应当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同时,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
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或者依照前款规定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的,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第十二条 留党察看处分,分为留党察看一年、留党察看二年。对于受到留党察看处分一年的党员,期满后仍不符合恢复党员权利条件的,应当延长一年留党察看期限。留党察看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留党察看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期满后恢复其党员权利;坚持不改或者又发现其他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的,应当开除党籍。
党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其党内职务自然撤销。对于担任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恢复党员权利后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第十三条 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也不得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另有规定不准重新入党的,依照规定。
第十四条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受到留党察看以上(含留党察看)处分的,党组织应当终止其代表资格。第十五条 对于受到改组处理的党组织领导机构成员,除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外,均自然免职。
第十六条 对于受到解散处理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应当逐个审查。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当重新登记,并参加新的组织过党的生活;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当对其进行教育、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予以劝退或者除名;有违纪行为的,依照规定予以追究。
第三章 纪律处分运用规则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一)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问题的;
(二)在组织核实、立案审查过程中,能够配合核实审查工作,如实说明本人违纪违法事实的;
(三)检举同案人或者其他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或者法律追究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四)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五)主动上交违纪所得的;
(六)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第十八条 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由中央纪委决定或者经省(部)级纪委(不含副省级市纪委)决定并呈报中央纪委批准,对违纪党员也可以在本条例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处分。
第十九条 对于党员违犯党纪应当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但是具有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本条例分则中另有规定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或者组织处理,免予党纪处分。对违纪党员免予处分,应当作出书面结论。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一)强迫、唆使他人违纪的;
(二)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纪所得的;
(三)违纪受处分后又因故意违纪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
(四)违纪受到党纪处分后,又被发现其受处分前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
(五)本条例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 从轻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轻的处分。从重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重的处分。第二十二条 减轻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一档给予处分。加重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加重一档给予处分。本条例规定的只有开除党籍处分一个档次的违纪行为,不适用第一款减轻处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一人有本条例规定的两种以上(含两种)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其中一种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开除党籍处分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二十四条 一个违纪行为同时触犯本条例两个以上(含两个)条款的,依照处分较重的条款定性处理。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第二十五条 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故意违纪的,对为首者,从重处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其他成员,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按照个人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分别给予处分。对违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违纪的总数额处分;对其他共同违纪的为首者,情节严重的,按照共同违纪的总数额处分。
教唆他人违纪的,应当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追究党纪责任。
第二十六条 党组织领导机构集体作出违犯党纪的决定或者实施其他违犯党纪的行为,对具有共同故意的成员,按共同违纪处理;对过失违纪的成员,按照各自在集体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第四章 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七条 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浪费国家资财等违反法律涉嫌犯罪行为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第二十八条 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刑法规定的行为,虽不构成犯罪但须追究党纪责任的,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
第二十九条 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犯罪的,原则上先作出党纪处分决定,并按照规定给予政务处分后,再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条 党员被依法留置、逮捕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根据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处理结果,可以恢复其党员权利的,应当及时予以恢复。
第三十一条 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党员犯罪,被单处罚金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党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
(二)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第三十三条 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是公职人员的由监察机关给予相应政务处分。
党员依法受到政务处分、行政处罚,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政务处分、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受到其他纪律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在对有关方面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进行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组织作出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对原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产生影响的,党组织应当根据改变后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重新作出相应处理。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三十四条 预备党员违犯党纪,情节较轻,可以保留预备党员资格的,党组织应当对其批评教育或者延长预备期;情节较重的,应当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第三十五条 对违纪后下落不明的党员,应当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一)对有严重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党组织应当作出决定,开除其党籍;
(二)除前项规定的情况外,下落不明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党组织应当按照党章规定对其予以除名。
第三十六条 违纪党员在党组织作出处分决定前死亡,或者在死亡之后发现其曾有严重违纪行为,对于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开除其党籍;对于应当给予留党察看以下(含留党察看)处分的,作出违犯党纪的书面结论和相应处理。
第三十七条 违纪行为有关责任人员的区分:
(一)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党员或者党员领导干部。
(二)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三)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本条例所称领导责任者,包括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所称主动交代,是指涉嫌违纪的党员在组织初核前向有关组织交代自己的问题,或者在初核和立案审查其问题期间交代组织未掌握的问题。
第三十九条 计算经济损失主要计算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违纪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财产损失的实际价值。
第四十条 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赔。
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职务、职称、学历、学位、奖励、资格等其他利益,应当由承办案件的纪检机关或者由其上级纪检机关建议有关组织、部门、单位按照规定予以纠正。
对于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处理的党员,经调查确属其实施违纪行为获得的利益,依照本条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 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是领导班子成员的还应当向所在党组织领导班子宣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者档案;对于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还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工作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相应变更手续;涉及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及时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特殊情况下,经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分决定的组织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办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四十二条 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机关或者受处分党员所在单位,应当在六个月内将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向作出或者批准处分决定的机关报告。
党员对所受党纪处分不服的,可以依照党章及有关规定提出申诉。
车辆在路上行驶是要讲纪律的,行人在路上行走是要讲纪律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也是要讲纪律的。也就是说,世间万物都要守纪律,这是自然规律的必然。党员干部,是团结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中坚力量,其行为影响到了自己身边的无数百姓。所以,党员干部必须要把守纪律放在首位。
从党的以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个又一个涉贪涉腐甚至违法乱纪的官员。被查处的官员们犯错误的花样翻新,有的在单位上搞“一言堂”,听不得不同的声音,有的害怕露富隐瞒个人财产,有的班子不团结搞“窝里斗”等等。其实,他们在执行党规政纪上打折扣,不把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放在首位,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在相关会议上,相关领导一再强调,要懂规矩、守纪律,在执行民主集中制,在做好重大事项的请示报告工作,要杜绝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劣根。虽然大会小会开了一次又一次,但一些领导对此仍然无动于衷,对规矩和纪律不买帐。事实证明,凡是对党规政纪不买帐的,都是走上了违法乱纪不归路的,都受到了党规政纪的严肃处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规政纪就是党员干部的规矩,党员干部的所有行为都必须在党规政纪允许的范围内运行,所有党员干部的行为都要受到党规政纪的约束,这是我党站在群众的立场,从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提出来的。
4.严禁制作、贩卖和传播反党读物和视听资料 5.严禁私自携带、寄递反党读物和视听资料出入境 6.严禁组织、参加反党活动 7.严禁组织、参加反党组织 8.严禁组织、参加邪教组织
9.严禁组织、参加党内秘密集团或其他分裂党的活动 10.严禁搞团团伙伙、捞取政治资本 11.严禁对抗党和国家政策 12.严禁挑拨民族关系
13.严禁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党
14.严禁组织、利用宗族势力对抗党和政府 15.严禁对抗组织审查 16.严禁组织参加迷信活动 17.严禁叛逃行为
18.严禁在国(境外公开发表反党言论 19.严禁在涉外活动中损害党和国家利益 20.严禁党员领导干部搞无原则一团和气 21.严禁违反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党的规矩 第二章组织纪律 22.严禁个人专权擅断
23.严禁下级党组织拒不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 24.严禁党员拒不执行组织人事安排决定
25.严禁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重大事项 26.严禁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27.严禁对个人档案资料弄虚作假 28.严禁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
29.严禁违规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 30.严禁诬告陷害他人
31.严禁侵犯党员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2.严禁侵害党员的批评、检举、控告、申辩、作证等权利 33.严禁搞非组织活动破坏民主程序 34.严禁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
35.严禁在晋升等工作中违反规定谋取利益
36.严禁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等利益 37.严禁违反规定发展党员 38.严禁违规获取外国身份 39.严禁违规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 40.严禁在国(境外擅自脱离组织
41.严禁以权为他人牟利、本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 42.严禁权权交易、为对方或其亲属、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43.严禁纵容、默许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谋取利益 44.严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
45.严禁违规向从事公务人员或其亲属、特定关系人送礼 46.严禁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 47.严禁违规接受宴请或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 48.严禁违规取得、持有、实际使用各种消费卡 49.严禁违规出入私人会所 50.严禁违规经商办企业
51.严禁违规买卖股票或进行其他证券投资 52.严禁违规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经营活动谋取利益 53.严禁违规兼职
54.严禁离职或退(离休后违规任职或从事营利活动
55.严禁党员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营或者从业 56.严禁违规为本人、亲属和特定关系人谋求特殊待遇 57.严禁在分配、购买住房中侵犯国家或集体利益 58.严禁利用职权侵占公私财物 59.严禁利用职权违规使用公物
60.严禁组织、参加公款宴请、公款高消费活动 61.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 62.严禁违规发放薪酬奖金 63.严禁公款旅游
64.严禁违规接待或借机大吃大喝
65.严禁违规购买、更换、装饰、使用公车 66.严禁到禁止召开会议的风景名胜区开会 67.严禁违规举办节会、庆典活动 68.严禁擅自举办评比表彰活动 69.严禁违规兴建、装修楼堂馆所 70.严禁违规用房 71.严禁权色交易 第四章群众纪律 72.严禁侵害群众利益
73.严禁干涉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 74.严禁优抚救灾中优亲厚友 75.严禁消极应付群众利益诉求 76.严禁粗暴对待群众 77.严禁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
78.严禁好大喜功致使损害国家、集体或群众利益 79.严禁党员见危不救 80.严禁侵犯群众知情权
81.严禁党员领导干部不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82.党员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发生公开反党行为 83.严禁党组织不履行从严治党责任 84.严禁党组织违规处理违纪工作
85.严禁因渎职导致所管理人员叛逃和出走 86.严禁瞒报和虚假汇报行为
87.严禁党员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 88.严禁违规干预司法行为
89.严禁违规干预公共财政资金分配、项目立项评审、政府奖励表彰等活动 90.严禁泄露、扩散或者窃取涉密资料 91.严禁违反考试录取工作纪律
92.严禁不当谋求公款出国(境
93.严禁擅自延长在国(境外期限或变更路线 94.严禁境外违法犯罪或不尊重宗教习俗 95.严禁其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六章生活纪律
一、为什么要重新修订《准则》《条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1997年试行,经过修订后于2003年颁布实施,对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其中不少条款已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需要。
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出台时间久,有些新的腐败行为找不到处罚依据。近年出现的新的作风问题、腐败行为,在条例中甚至找不到处罚依据。‚比如对公车私用行为,条例中就有没有相应的具体处理规定,处罚时往往是套用‘挥霍公共资源’行为处理。‛二是纪法不分,最大问题是纪法不分,其中近一半内容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重复,实际上难以用到,也浪费了行政成本,甚至在极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以纪代法、越俎代庖的情况。例如,2015年纪委通报的案例中,某地一位区县领导因收受礼品被党纪处分,未进入司法程序,而该地某中学校长因收受家长礼品被处以更严的有期徒刑。三是对政治纪律规定不突出、不具体,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必要而严肃的责任追究。
第六条 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第七条 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第八条 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 •
原条例共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修订后的条例共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等3部分。修订后的《党纪处分条例》规定了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类违纪行为,对纪律的要求非常具体和明确。• • • • • 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学习对照《党纪处分条例》就可以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增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选择《条例》分则 共六章,一是,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给予处分的规定。
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是打头、管总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
第46条第二款,“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是这次新修订的内容、新增加的内容。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和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开除党籍处分。• 有些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台上不说、台下乱说”,实际上不仅扰乱了人们的思想,有的还造成了严重后果,破坏了党的集中统一,妨碍了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也严重违反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二、第七章,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
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主要就是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四个服从”这方面的行为。
66条,增加了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不按照要求报告或者如实报告个人去向的;还有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涂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就是档案造假;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战友会、校友会,搞非组织活动;违规取得
第89条 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给予处分。• • 四,第九章,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规定。
这次修订将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单设为一类,恢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关于群众纪律的优良传统,以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修订中,紧紧围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完善了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包括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吃拿卡要,干涉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
在社会保障、救灾款物的分配中优亲厚友(107条),明显有失公平等; • • 五,第十章,违反工作纪律的处分。
条例》第116条—第119条明确了“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等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比如在上级单位检查、视察工作或者向上级单位汇报、报告工作时不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等,并对处分情形作了明确规定。首先,关于主体责任,第114条规定,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者给予直至留党察看的处分。
这是管党治党失职,可不是工作中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造成党和人民利益的损失。• •
六,第十一章,对于关于违反生活纪律处分的规定。
本章增加了生活奢靡、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行为。这些行为都体现了我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这方面,当然,不是说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就要处分,要有个标准、后果,虽然是有不当行为,但是要有结果。
• • 第126条 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处分。
第127条 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处分;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从重处分。
【纪律处分条例】推荐阅读:
2003中国纪律处分条例06-17
党员纪律处分条例试题10-28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心得07-12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纪律处分条例10-08
违反纪律处分决定批复06-09
纪律处分通知单07-23
党的纪律处分有10-16
学生违纪处分试行条例06-03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