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共8篇)
合肥东方强力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06日 14:58:40 访问次数:107次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及框架剪力墙混凝土的浇筑工程。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325号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及复试试验报告。2.1.2 砂:宜用粗砂或中砂。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时,不大于3%。2.1.3 石子:粒径0.5~3.2c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C30时,不大于1%。2.1.4 掺合料:粉煤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标准。
2.1.5 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双轮手推车、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器、木抹子、长抹子、铁插尺、胶皮水管、铁板、串桶、塔式起重机等。2.2 作业条件。
2.2.1 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2.2 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 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2.2.4 磅秤(或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2.2.5 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混凝土搅拌→凝土运输→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3.2 作业准备: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剪刀墙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净。3.3 混凝土搅拌:
3.3.1 根据配合比确定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秤标准。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
3.3.2 装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砂子。如需加粉煤灰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减水剂、平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盘加入量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装入搅拌机搅拌。
3.3.3 搅拌时间: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混凝土开始卸料止,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表4-34规定采用。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表4-34 搅拌机出料量(L)<250 250~500 >500 自落式 90 120 150 强制式 60 90 120 自落式 90 90 120 强制式 60 60 90 3.3.4 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合格后再正式搅拌。
3.4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4-35的规定。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的时间(min)表4-35 气 温(℃)低于25 高于25 注:掺用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时,应按试验确定。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3.5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3.5.1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3.5.2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l.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5.3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3.5.4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3.5.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3.6 柱的混凝土浇筑:
3.6.1 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3.6.2 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3.6.3 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l~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3.6.4 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3.7 梁、板混凝土浇筑:
3.7.1 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3.7.2 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l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3.7.3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3.7.4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3.7.5 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3.7.6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3.8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3.8.1 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反之宜先浇筑柱混凝土,预埋剪力墙锚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绑剪力墙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
3.8.2 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3.8.3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3.8.4 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不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3.8.5 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3.9 楼梯混凝土浇筑:
3.9.1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3.9.2 施了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3.10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3.11 冬期施工:
3.11.1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柱、墙养护宜采用养护灵。
3.11.2 冬期施工前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3.11.3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3.11.4 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
3.11.5 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3.11.6 冬期施工平均气温在-5℃以内,一般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所用的早强抗冻型外加剂应有出厂证明,并要经试验室试块对比试验后再正式使用。综合蓄热法宜选用425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R型早强水泥。外加剂应选用能明显提高早期强度,并能降低抗冻临界强度的粉状复合外加剂,与骨料同时加入,保证搅拌均匀。
3.11.7 冬施养护:模板及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15℃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3.11.8 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强度。
3.11.9 冬期施工过程中,应填写“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和“冬期施工混凝土日报”。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4.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4.1.3 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7)的规定。
4.1.4 设计不允许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2 基本项目: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6。成品保护
5.1 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5.2 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5.3 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现浇框架混凝土允许偏差 表4-36 允许偏差(mm)单层多层 高层框架 1 轴线位移 8 5 尺量检查 层 高 ±10 ±5 全 高 ±30 ±30 柱、墙、梁截面尺寸 +8-5 ±5 尺量检查 每 层 5 5 5 柱、墙垂直度 全 高 H/1000 且不大于20 H/1000 且不大于30 5 表面平整度 8 8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6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偏移 10 10 7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 5 5 8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 5 5 9 预留洞中心位置偏移 15 15 井筒长、宽 对中心线 +25-0 +25-0 H/1000 且不大于30 H/1000 且不大于30 注:H为柱、墙全高。
5.4 冬期施工在已浇的模板上覆盖时,要在铺的脚手板上操作,尽量不踏脚印。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6.2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6.3 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6.4 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6.5 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6.6 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6.7 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试报告。7.2 石子试验报告。7.3 砂试验报告。
7.4 掺合料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
近日,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的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 (以下简称《规程》) 宣贯会在北京召开。该标准已于2010年10月发布, 并于2011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之前, 在2011年7月, 新修订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已经开始实施。
与原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 相比, 新《规程》修订了一些内容。首先是适用范围的修改:旧规程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 m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新《规程》将适用范围修改为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 m的住宅建筑, 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 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另外, 《规程》调整了部分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增加了8度 (0.3 g) 抗震设防区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规定;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基本方法及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修改、补充了房屋舒适度设计规定等。《规程》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研究员黄小坤表示, 与旧版规程相比, 新《规程》在抗震性能设计及房屋舒适度设计规定方面的要求均有所提高。
【关键词】高层住宅;标准层;非泵送;混凝土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动下,城市商品住宅建筑行业随之得到了高速发展。目前在商品住宅建筑工程的结构施工中,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已经成为较为主流的结构施工方法。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业主与监理公司提出了一定要求时,或者受技术条件限制,又或者施工设计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得过大时,就不能使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施工,而应该采用非泵送混凝土进行结构施工。以下本文中笔者就通过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为依据,来详细探讨非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方法。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住宅结构的非泵送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先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以及施工方案设计准备等几个方面。具体准备工作分别如下所示:
1.1技术准备
首先在混凝土的浇筑前,需要确定钢筋工程已经全部施工完毕,并且要经过监理人员验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同时,所有的模板施工也必须要已经完全到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明确分工,使每个施工人员都充分了解自己的具体工作职责,以确保施工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1.2施工现场准备
在施工前,必须要将所有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都全部到位,如塔吊、施工电梯、振动器等,并确保各个机械的性能良好,能够保证正常使用。同时要实现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为混凝土浇筑做好准备。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要求做好现场与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的交接工作,以保证混凝土能够实现及时连续的供应。
1.3施工方案设计准备
首先要明确混凝土从地面通过塔吊运输到高层住宅各个标准层所需要的时间,以更好的组织混凝土的供应方案。同时要根据当地的相关部门规定,来确定每天的工作时间段,并根据该时间段所能完成的工程量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墙柱与梁板的施工浇筑方案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这些关键施工部位的施工质量。另外还需要注意,由于非泵送混凝土受混凝土运输与当地施工时间段的限制,不能直接将整个标准层全部浇筑完毕,连续性较差,需要留下一定的施工缝,对于该施工缝的设计与处理也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计。
2.高层非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
在高层住宅工程的标准层施工前,需要先将所有要浇筑部位的模板都进行浇水湿润处理,并将模板内部的所有积水杂物都清理干净。混凝土一旦开始浇筑,就必须要保持其连续性,若无特殊情况,不得中断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一般间歇的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若超过就要按照施工缝的留置进行处理。浇筑时要注意混凝土的塌落度。同时在施工中需要注意安排专人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等进行查验,使其都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以下笔者着重对几个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分析:
2.1柱、墙混凝土浇筑
柱、墙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大体一致。混凝土振捣要均匀密实,特别是墙厚较小,门窗洞口结构加筋与连接交错钢筋较密的部位,应采用Φ25振动棒,其它墙梁部位采用Φ50振动棒,考虑到墙窗洞下位置的混凝土封模后无法直接振捣,可事先将窗洞下口留成活口,待混凝土浇至该位置并振捣密实后再行封模和加固。振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浇筑粱板混凝土时,墙、柱节点区,按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分界面在墙柱边500处。
2.2梁、板混凝土浇筑
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 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或插杆检查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施工缝用木板、钢丝网挡牢。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2.3楼梯混凝土浇筑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由于楼梯踏步采用封闭式模板,故在踏步面开门子洞。底板混凝土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
3.混凝土的成品保护与养护
已浇筑的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以避免人为造成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用麻布带加以覆盖浇水养护。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灌完毕后12小时开始,时间为14天,覆盖麻袋,浇水充分保温保湿;墙柱混凝土在浇后24小时后拆掉模板。挂上麻袋,浇水养护,时间为14天。安排专人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4.非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水泥应为有准用证的名牌水泥,石子为级配碎石,粒径为10-30mm;砂为中粗砂,其砂率控制在38-45%之间,含泥量不大于3%;减水剂为优质名牌产品,所有原材料按规范要求分批检验,并挂牌标识。
4.2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水泥用量不能小于300kg/m3;混凝土坍落度为6-8cm,不加粉煤灰,水灰比(包括外掺材料)不超过0.5,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4-5小时,混凝土配合比在正式生产前必须连同原材料检验报告一同送监理工程师和甲方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认可,未经审定的配合比报告不准正式投入生产。
4.3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使用专用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输,途中运输时间为从混凝土倒入混凝土车的时刻起至进入现场倒进料斗的时刻止,时间间距不能大于一小时,超过一小时现场不能签收。混凝土在倒入混凝土车内或倒入现场混凝土料斗内过程中,严禁加水和外加剂,途中运输车不断地搅拌混凝土,避免离析。到现场时,每车混凝土必须检验混凝土坍落度,并作记录。
4.4各配合工种要到职到位,尽心尽责,电工要保证照明及用电的安全及连续性,木工和钢筋工应及时调好模板及钢筋,发现严重问题应及时报告,机修工应保障和及时排除机械故障,同时,水电等安装工种也应派人跟班检查,发现有损坏的线管等,应及时维修好
5.结语
总之,在高层住宅工程的标准层施工中,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施工时,要尤其需要注意做好施工缝、墙板、梁柱以及楼梯等特殊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基于其无法实现连续泵送施工,因此更应该加强施工准备工作管理与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整个施工现场都在可控范围内,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确保标准层的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英辉,肖旺成.非泵送混凝土浇注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
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GB/T1345—2005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 8074-2008;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9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JC/T738—2004
水泥胶砂六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
5砂石: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掺和料: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渣粉GB18046-2008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
2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GB/T8075—2008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
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混凝土防冻剂JC475—2004
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水: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04—200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 B/T50082—2009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本标准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产品质量说明书、堆放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作民用与工业建筑物墙体和绝热使用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产品质量说明书、堆放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作民用与工业建筑物墙体和绝热使用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
引用标准
GB5348砖和砌块名词术语
GB11969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11970加气混凝土容重、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方法
GB11971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11972加气混凝士干燥收缩试验方法
GB11973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
产品分类
3.1
砌块一般规格的公称尺寸有两个系列,单位为
mm
:
a.长度:
600.高度:
200,250,300.宽度:75,100,125,150,175,200,250
(以
递增)。
b.长度:
600.高度:
240,300.宽度:60,120,180,240
(以
递增)。
其他规格可由购货单位与生产厂协商确定。
3.2
砌块按抗压强度和容重分级
强度级别有:
10,25,35,50,75
级。
容重级别有:
03,04,05,06,07,08
级。
3.3
砌块按尺寸偏差、容重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三等。
3.4
砌块产品标记示例
砌块按名称、强度、容重、长度、高度、宽度和等级顺序进行标记。
例如强度级别为
10,容重级别为
03,长度为
600mm,高度为
200mm,宽度为
100mm,优等品的蒸压加
气混凝土砌块:加气块
10-03-
600×200×100
-A,GB11968-89
技术要求
4.1
砌块的尺寸偏差和外观应符合表
1的规定。
注:
1)表面没有裂纹、爆裂和长高度三个方向均大于
20mm的缺棱掉角的缺陷者。
4.2
砌块的性能应符合表
2的规定。
4.2
砌块的性能应符合表
2的规定。
检验方法
5.1
尺寸、外观检测方法
5.1.1
量具:采用钢尺、钢卷尺(最小刻度
lmm)。
5.1.2
尺寸测量:长度、高度、宽度分别在两个对应面的端部测量,共量六个尺寸(见图
1)。
5.1.3
缺棱掉角:测量砌块破坏部分对砌块的长高宽三个方向的投影尺寸(见图
2)。
5.1.4
平面弯曲:测量弯曲面的最大缝隙尺寸(见图
3)。
5.1.5
裂纹长度:裂纹长度以所在面最大的投影尺寸为准,如图
中
L1.若裂纹从一面延伸到另一面,则以两个面上的投影尺寸之和为准,如图
中(d2+h2)和(L3+h3)。
5.1.6
爆裂、粘模和损坏深度:
将钢尺平放在砌块表面,用钢卷尺垂直于钢尺,测量其最大深度。
5.1.7
砌块表面疏松、层裂:目测。
5.2
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5.2.1
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试验按
GB11971的规定进行。
5.2.2
干容重的试验按
GB11970的规定进行。
5.2.3
干燥收缩值的试验按
GBl1972的规定进行。
5.2.4
抗冻性的试验按
GB11973的规定进行。
检验规则
6.1
型式检验
6.1.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原材料、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检查。
d.产品停产三个月或更长时间,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某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1.2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偏差、外观、立方体抗压强度、干容重、干燥收缩值、抗冻性。
6.1.3
在受检验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块砌块,进行尺寸偏差和外观检验。其中不符合表
规定的砌块数量不超过
块时,判检验产品尺寸偏差和外观检验结果符合相应等级,若不符合表
规定的砌块数量超过
块时,判检验产品不符合相应等级。
6.1.4
从外观与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砌块中,随机抽取砌块,制作
组试件,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以
组测定结果平均值判定其强度级别;另制作
组试件,进行干容重检验,以
组测定结果平均值判定其容重级别。当强度和容重级别关系符合表
规定,同时,5
组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结果,全部大于表
规定的此强度等级的最小值时,判检验产品此两项性能符合相应等级。当强度和容重级别的关系不符合表
规定或强度和容重级别的关系虽符合表
规定,但立方体抗压强度
组测定结果中有
组或
组以上小于此强度级的规定值时,判检验产品不符合相应等级。
当强度和容重级别的关系符合表
规定,同时,只有
组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结果小于此强度级的规定值时,另行按上述方法制作
组试件,重新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仍按上述规则判定其强度与容重级别。
组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结果,若有不超过
1组小于其强度级规定的最小值时,判检验产品此两项性能符合相应等级,若有
组或
组以上小于其强度级规定的最小值时,判检验产品不符合相应等级。
6.1.5
从外观与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砌块中,随机抽取砌块,制作
组试件,进行干燥收缩值检验,另制作
组试件,进行抗冻性检验。每项性能
组测定结果,全部符合表
规定时,判定此项性能合格。若有
组或全部不符合表
规定时,判检验产品不合格。若有
组不符合表
规定时,可按同样方法,另制作
组试件进行检验,有不超过
组结果不符合表
规定时,判检验产品此项性能合格。有
组或全部不符合表
规定时,判检验产品不合格。
6.1.6
型式检验中受检验的产品的尺寸偏差、外观、立方体抗压强度、干容重、干燥收缩值、抗冻性各项检验全部符合表
1、表
2、表
规定时,判检验产品符合相应等级。
各项性能检验有
项不符合时,应查明原因,调整工艺参数后,另行进行型式检验,直至检验产品合格,才能正常生产。在此期间如产品已售出,应及时通知购货单位。
6.2
出厂检验
6.2.1
出厂检验的项目包括:尺寸偏差、外观、立方体抗压强度、干容重。
6.2.2
同品种、同规格的砌块,以
500m[3]
为一批,不足
500m[3]
亦为一批,随机抽取
50块砌块,进行尺寸偏差、外观检验:其中不合格品不超过
块时,判该批砌块尺寸偏差、外观检唤结果符合相应等级。否则,该批砌块检验结果不符合相应等级。该批砌块中,尺寸允许偏差不符合表
优等品规定的砌块数不超过
块时,判该批砌块为优等品;不符合一等品规定的砌块数不超过
块时,判该批砌块为一等品;不符合合格品规定的砌块数不超过5
块时,判该批砌块为合格品。
6.2.3
从外观与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砌块中,随机抽取砌块,制作
组试件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以
组平均值与其中
组最小值,按表
规定判定强度级别。另制作
组试件做干容重检验,以
3组平均值判定其容重级别和等级。当强度与容重级别关系不符合表
规定时,判该批产品符合相应的级别与等级。
6.2.4
每批砌块的等级根据尺寸允许偏差、干容重两项检验结果中的较低等级判定。
6·3购货单位对产品出厂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会同生产广委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复验。复验项目可以是表
1、表
所列的全部或
-部分。砌块外观验收在交货地点进行。购货单位收货后,砌块的缺棱、掉角、断裂不予复验。复验结果证明生产厂的出厂检验结果是可信的,复验费用应由购货单位支付;反之,由生产厂支付。
产品质量说明书、堆放和运输
7.1
出厂产品应有产品质量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生产厂名、商标、产品标记、本批产品主要技术性能和生产日期。
7.2
砌块应存放
天以上后出厂。砌块贮存堆放应做到:场地平整,同品种、同规格分级分等,整齐稳安,宜有防雨措施。
7.3
产品运输时,宜成垛绑扎或有其他包装。运输装卸时,宜用专用机具,严禁摔、掷、翻斗卸货。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唯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加气混凝土协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琨、姜炳年、王运师、叶智和。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加气混凝土协会负责解释。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建筑材料工业部部标准
JC
315-82
第一条 本合同研究开发项目的要求如下:
1、技术目标:完成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界面剂、抗裂砂浆的最优配方研制,并且完成相关的数据处理。
2、技术内容:
① 完成50组抗裂砂浆和界面剂组合应用的试块;
② 完成多次抗裂砂浆和界面剂组合(墙体)抹面的抗裂性能检测;
③ 提供实验报告及相关原始实验数据。
3、技术方法和路线:
① 放入不同性质、比例的骨料、胶凝材料和掺合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收集、对比不同试块的工作性能数据,得出最佳抗裂砂浆配方;
②通过正交试验使得界面剂与抗裂砂浆有效组合,并满足基本的工作性能。
第二条 乙方应在本合同生效后30日内向甲方提交研究开发计划。研究开发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试验时间: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提交试验成果时间:2013年3月31日之前。
2、试验内容;
3、技术要求;
4、实验方案。
第三条 乙方应按下列进度完成研究开发工作:
1、按研究开发计划时间完成试验;
2、试验结束后30天内完成实验报告;
第四条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及协作事项如下:
1、技术资料清单:普通硅酸盐水泥;特细砂;聚丙烯纤维;乳胶粉∶
纤维素醚:木质纤维:膨胀剂。
2、提供时间和方式:实验前10天提供“1”中所有材料。
3、其他协作事项: 无。
第五条 甲方应按以下方式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
1、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总额为 拾万元人民币(10万元)。
其中:
(1)抗裂砂浆材料(小计4万);
(2)试验方案设计和数据处理(小计0.5万元);
(3)石井牌水泥水泥(小计1.0万元);;
(4)Ⅱ级粉煤灰(小计0.5万元);
(5)细砂(小计1.0万元)
(6)矿渣粉,重钙粉(小计1.0万元)
(7)纤维素醚,膨胀剂,可再分散性胶粉(小计1.0万元)
(8)其他耗材、水电费、管理费:1万元
2、研究开发经费由甲方 分期(一次、分期或提成)支付乙方。具体支付方式和时间如下:
(1)合同生效后甲方向乙方提供50%的经费;
(2)试验完成,提交实验报告,并将上述试验结果和成果的打印稿和电子稿都移交给甲方后,甲方向乙方拨付本合同中的剩余50%经费。
方案参考: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界面剂、抗裂砂浆方案
(一)实验目的采用正交试验,得到界面剂、抗裂砂浆最优组合配方。
(二)实验内容抗裂砂浆
1.1实验方法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原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特细砂、聚丙烯纤维、乳胶粉、纤维素醚、木质纤维、膨胀剂”,进行不同组合的适配。
1.2性能检测:
1.2.1砂浆稠度、分层度、湿密度、收缩试验
按JGJ 70—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测试,砂浆稠度控制在 7.5 cm左右。
1.2.2砂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
按 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进行测试,试件规格为 40 mm×40 mm×160 mm。
1.2.3砂浆拉伸粘结强度、浸水拉伸粘结强度试验
按 JG/T24—2000 《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中6.14 的规定进行测试。
1.2.4砂浆开裂指数试验
根据裂缝宽度 d 的 4 个范围:d≥3 mm、3 mm>d≥2mm、2 mm>d≥1 mm、1 mm>d≥0.5 mm,对应的权值分别是 3、2、1、0.5,计算出砂浆开裂指数(每一权值和相应长度的乘积之和即为开裂指数)。
1.3设备:
木模、塑料薄膜、铁钉、小型砂浆搅拌机、电风扇、40 倍带光源读数显微镜
1.4 达到的目标:明显减少墙体面层的开裂现象,改善其适用性。
2.砌体界面剂:
2.1材料
按水泥的使用量为基准, 掺入适量粉煤灰、矿渣粉、甲基纤维素醚、膨胀剂及可再分散性胶粉。
2.2测试指标
(参照建筑用界面处理剂应用技术规程:标准DBJ/T01—40—98)项目指标检测结果
容器中状态:均匀无结块
拉伸胶接强度,MPa ≥0.6 0.68
收缩性,% ≤0.5 0.15
压剪胶接强度,MPa ≥1.3(原强度)1.35
压剪胶接强度,MPa ≥1.0(耐水)1.32
压剪胶接强度,MPa ≥1.0(耐温)1.2
压剪胶接强度,MPa ≥1.0(耐冻融性)1.2
注意:基层处理专用界面剂应符合建材行业《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2002)中的标准
试验仪器为:LOS-50 万能试验机,高精度电子秤,铁质容器数个(含玻璃棒,药勺),清洗和筛分设备,电动搅拌器,拉力机,收缩膨胀率测定仪,橡胶支座抗剪切试验机等。
2.3 达到的效果:
加气混凝土砌体抹灰前涂刷界面处理剂, 可以有效提高基层抗渗
性、平衡基层及砂浆层的收缩, 且界面层的粗糙度可以提高砂浆层的剪切拉伸强度及粘结强度。
(三)实验目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本试验依据JC/T 547—2005进行。
1.1 试验材料
1.1.1 瓷砖胶的原材料及配方
水泥:海螺牌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石英砂, 细度40~100目;纤维素醚:国产, 黏度30~40 Pa·s;可再分散乳胶粉, VAE型, 瓦克公司生产。
1.1.2 瓷砖胶的基础配方
Ⅰ型低聚合物含量瓷砖胶:水泥39%, 纤维素醚0.4%, 聚合物1%;砂:配平。
Ⅱ型高聚合物含量瓷砖胶:水泥40%, 纤维素醚0.45%, 聚合物3.5%;砂:配平。
1.1.3 标准混凝土板
(1) 欧洲标准混凝土板 (French Substrate, 简称FS) , 400mm×400 mm×40 mm, 标准养护室养护35 d, 表面粗糙;
(2) 上海增司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标准混凝土板, 浇注成型, 400 mm×400 mm×40 mm, 表面光滑。第1种处理方式, 标准养护室养护35 d (Chinese Substrate 1, 简称CS1) ;第2种养护方式, 放入烘箱105℃烘24 h, 取出冷却到室温使用, (Chinese Heated Substrate 1, 简称CHS1) ;
(3) 上海增司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标准混凝土板, 压制成型, 400 mm×400 mm×40 mm, 表面粗糙。第1种处理方式, 标准养护室养护35 d (Chinese Substrate 2简称CS2) ;第2种养护方式, 放入烘箱105℃烘24 h, 取出冷却到室温使用 (Chinese Heated Substrate 2, 简称CHS2) 。
1.1.4 标准试验砖
(1) 欧洲标准试验砖 (French Tile, 简称FT) , 在标准养护试验室放置24 h以上, 直接使用;
(2) 上海增司工贸有限公司提供的标准试验砖, 根据JC/T547—2005中预处理标准砖的方法养护后再使用 (Chinese Tile, 简称CT) 。
1.2 试验养护
本试验对4种粘结强度进行了对比:原强度, 标养28 d;晾置时间 (20 min) , 标养28 d;耐水强度, 标养7 d+21 d浸水[ (20±2) ℃];热老化强度, 标养14 d+70℃14 d+标养1 d。
1.3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电子数显建筑胶粘剂拉力试验机, 沧州路达建筑仪器厂制造, 载力方式5 mm/min;沸煮箱, FZ-31A型, 无锡市中科建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电热鼓风干燥箱, 101-1型, 上海双旭电子有限公司生产。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验基材的测试结果
2.1.1 标准试验砖
(1) 欧洲V1型标准砖, 吸水率0.28%;欧洲P1型标准砖, 吸水率13.06%;
(2) 上海增司工贸有限公司V1型标准砖, 吸水率0.05%;上海增司工贸有限公司P1型标准砖, 吸水率15.01%。
参照JC/T 547—2005对标准砖的要求, 欧标砖和增司工贸的P1型标准砖都能满足要求, 且吸水率相差不大, 但对于V1型砖来说, 欧标砖的吸水率超过标准 (≤0.2%) 的要求, 而国内的标准砖满足要求, 但接近底限值。
2.1.2 标准混凝土板
(1) 欧洲标准混凝土板, 含水率2.34%, 吸水率1.93% (以质量计) 。
(2) 上海增司工贸有限公司的压制混凝土板, 含水率4.04%, 吸水率3.53% (以质量计) ;浇注成型混凝土板含水率3.11%, 吸水率2.1% (以质量计) 。
参照JC/T 547—2005规定, 标准混凝土板含水率要求≤3%, 在含水率方面, 只有欧洲标准混凝土板可以满足要求, 增司工贸的2种混凝土板均不符合要求;对于吸水率, 本研究并未按照该标准规定方法来进行测试, 但对比发现, 压制成型的混凝土板吸水率明显高于浇注成型的混凝土板和欧洲标准板。
2.2 标准混凝土板和标准试验砖对瓷砖胶粘结强度的影响 (见表1)
MPa
从表1可以看出, 不同的标准混凝土板和标准试验砖对瓷砖胶的拉伸粘结强度测试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 对原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不论是低聚合物含量还是高聚合物含量的瓷砖胶, 不同的V1型标准砖对原强度影响不大;对于不同的标准混凝土板来说, 采用浇注成型、表面光滑的混凝土板的测试结果要较欧洲标准板和压制成型表面粗糙的混凝土板稍差一些。
(2) 对晾置时间测试结果的影响:浇注成型的混凝土板在低聚合物含量的瓷砖胶体系中的测试结果表现稍差, 而欧洲标准混凝土板和压制成型的混凝土板结果比较接近;不同P1型标准砖对晾置时间测试结果影响较小。
(3) 对耐水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不论是低聚合物含量的瓷砖胶还是高聚合物含量的瓷砖胶, 采用欧洲V1标准砖的都明显高于采用增司工贸V1标准砖的测试结果, 而且在高聚合物含量的瓷砖胶体系中表现更显著, 说明砖的吸水率即孔隙率是耐水强度测试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瓷砖胶粘贴瓷砖的粘结机理包括2种[1], 一种是砂浆嵌入孔隙形成机械咬合, 另一种是聚合物在粘结界面形成的桥接作用。对于低孔隙率的瓷砖, 正常养护条件下, 粘结强度主要靠的是第二种机理;但在水中浸泡时, 聚合物由于吸水产生溶胀, 此时这种物理桥接作用会被弱化甚至遭到破坏[2,3], 取而代之的是刚性砂浆的机械咬合作用成为形成粘结力的主因, 这种嵌固作用对于入侵的水也会形成一种隔断, 孔隙率越高, 这种咬合作用越牢固, 对水的阻断作用也越明显, 使得水无法侵入, 对粘结力的破坏就会越小。所以, 采用孔隙率较高的欧标砖测试的耐水强度更高, 而且这种趋势在高聚合物含量的瓷砖胶体系中表现得更明显。
对于标准混凝土板, 采用欧标砖时, 无论是低聚合物和高聚合物含量的瓷砖胶, 采用欧洲标准板的测试数据高于标养后的压制和浇注混凝土板, 至于烘干处理过的压制和浇注混凝土板, 结果有提高, 与欧标板结果一致, 但横向对比采用增司工贸标准砖的测试结果, 加热处理和未处理的压制板和浇注板的结果基本相同, 说明混凝土板并不是影响耐水强度的主要因素。
(4) 对热老化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只有欧洲的标准混凝土板+欧洲标准砖的测试结果才能符合≥0.5 MPa的标准要求。采用欧洲标准砖的测试结果要稍优于采用增司标准砖的;而对于混凝土板来说, 采用欧洲混凝土板的测试结果要远高于采用国内的压制板和浇注板, 其中, 综合表现最差的是浇注板。将标养后的压制板和浇注板与欧洲标准板测试对比, 后者的测试结果远高于前面两者, 并且与原强度、凉置时间及耐水强度测试结果对比可知, 欧标砖的测试结果稍高于国内标准砖。然而, 对于经过烘干处理的压制和浇注混凝土板, 热老化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好, 而且, 此时由于采用不同的标准砖带来的结果差异已经无法体现, 说明混凝土板是影响热老化强度最重要的因素, 而标准砖次之。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未经过烘干处理的混凝土板由于所含水分较多, 在高温70℃养护条件下, 混凝土板更容易发生干缩并伴随体积的变化[4], 瓷砖胶也产生相应的收缩, 而标准砖由于吸水率低, 尺寸稳定性相对来说要远高于瓷砖胶和混凝土基材, 所以此时的应力全集中在瓷砖胶和标准砖的界面, 导致热老化粘结强度明显降低, 破坏方式也是AF-T;而经过烘干处理的混凝土板, 由于含水率较低, 体积稳定性在高温下也比较好, 瓷砖胶收缩产生的应力可以较均匀地分布在瓷砖胶-标准砖界面以及瓷砖胶-混凝土界面, 热老化强度就会较高, 这也是为什么在实际应用中, 欧美部分国家要求贴砖前的基层养护至少达到6个月以上的原因。
3 结论
(1) 对于原强度和晾置时间, 采用欧洲标准板和标准砖与采用国内的2种标准板和标准砖进行测试,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一致的结果, 其中浇注成型的混凝土板测试结果有时会表现稍差。
(2) 对于耐水强度, 由于标准砖孔隙率不同的原因, 采用欧洲砖的测试结果明显高于采用国内标准砖的, 测试中使用孔隙率更高的标准砖会更合理。
(3) 对于热老化强度, 标准混凝土板的含水率是影响瓷砖胶热老化强度测试结果的主要原因, 可以采取烘干或者延长混凝土板养护时间的方法来降低其含水率。
参考文献
[1]于全伟, 夏晔煦, 王春久, 等.中国市场瓷砖表面表征和胶粉对于不同瓷砖粘接机制初步研究[C]//2010第四届 (中国) 国际建筑干混砂浆生产应用介绍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预拌砂浆推广部, 2010:218-229.
[2]Frank Winnefelda, Josef Kaufmanna, Erwin Hack.M oisture induced length changes of tile adhesive mortars and their impact on adhesion strength[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2, 30:426-438.
[3]Jenni A, Zurbriggen R, Holzer L, et al.Changes in microstructur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modified mortars during wet storage[J].Cem.Concr.Res., 2006, 36 (1) :79-90.
目前设计产业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政府部门推进和主导,由独立商业运营机构经营的设计产业园模式,划地为营,作为平台招募设计机构入驻,从统计设计产值上来讲,这种模式是设计产出最高的,也是最让政府兴奋的;第二种是企业的设计中心,该模式有企业投资,为该企业服务,一切围绕企业品牌和市场来开展工作;第三种是广大的设计服务公司,以设计利益为主导,为生产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并且广泛的入驻各个设计产业园,一方面集聚发展,另一方面争取和享受政府的扶持资金。第四种是院校开展的设计工作室,依托院校的设计资源和人才为企业和政府提供设计服务;第五种是研究院所的设计服务模式,以行业发展为目标从标准、研发切入开展的设计服务,该模式目前正在发展中,其作用也在慢慢凸显,但是限于发展模式和研究院所的机制等因素,不能如设计服务机构般全面迅速发展。
在如此多的设计服务模式中,从我国目前的设计业务来看都是“设计利益”为主,设计利益是产值统计的唯一要素,我们不禁要问,是否是设计服务机构的设计产值上去了,中国的制造业就升级转型了?设计越多,对制造业升级的辅助作用就越大?答案不是肯定的。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从一个案例展开来看:中国企业在20世纪60一70年代从日本引进波轮洗衣机产品,但近50年的发展中,洗衣机产品发展了什么?我们的企业和设计机构不断的在为洗衣机产品设计新的外观,每个企业每年度至少为洗衣机产品更换外观设计1次,而在花哨的外观设计的掩盖下,波轮洗衣机产品的内在设计确是出奇的滞后,至今为止还是波轮驱动洗涤的模式,依然没有解决洗衣机产品废水、噪音大、磨损高、洗净比低的问题。如此看来外观设计带来了什么?是企业繁华外表下的产品低质竞争,每一套外观都需要投入模具开发,设计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了吗?这些价值是有效的吗?设计真正帮助到企业培育品牌了吗?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设计界的反思吗?
以上是我们提出“设计标准”问题的切入点,为什么要在我国发展设计标准研究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论述:
一、设计标准体系研究的背景
我们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工业设计伴随着爆发于两个世纪之前的工业革命而产生,工业革命以惊人的速度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成就,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工业革命宣告了传统手工艺生产方式的终结,机械化、批量化大生产促使社会各行业、各工种的分工细化。分工暴露了生产各环节之间衔接、配套的矛盾,导致了设计与生产,生产与销售相分离。正是在这种变革的过程之中,逐渐体现出设计作为一种贯穿生产始终,并且有计划、有目的的协调、管理生产各环节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由于工业革命后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使大批区别于原来艺术品的拙劣、粗糙的工业商品出现在市场上,引起工业制品与需求者的利益冲突,产品严重缺乏设计,工业振兴和设计危机的矛盾困扰着生产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与发展。工业设计应运而生,就是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一方面是设计降低产品成本发展制造业体系,另一方面促进商业的发展,在这里工业设计在标准化和商业化里发挥的作用可见一斑。从国际设计发展的历史上看,工业设计和制造业是分不开的,我国的工业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大量的OEM(代工生产)使企业不断丧失设计能力。在一些产品中,即便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但核心设计仍然是从国外购买的,这在汽车、机械以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很普遍。许多大企业对设计缺乏专门的资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一直没有走出引进-模仿-生产-再引进-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三大重点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确立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发展模式,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处于国际化工业制造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优势正在减弱,人民币不断升值,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给中国的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众多中小企业,造成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迫使中国企业必须重视研发设计创新,走自主创新和品牌发展道路。我们更加应该思考如何促进我国的企业进行设计创新,除了轰轰烈烈的设计产业园和各种设计论坛活动之外,回到设计的基础、核心竞争力研发层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也许这才是发展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必要条件。
我们再回到企业做设计创新的主题,设计促进品牌发展是企业开展设计活动的核心目的,品牌竞争力的载体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之和。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不是来自企业单方面的品牌宣传,而是体验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之后的评价。产品的竞争力是企业品牌力非常重要的承载要素,产品支撑品牌有两大要素:一是品质,二是品位。品质层面涉及到产品的性能、安全等基本物理层面的指标,国家都有相关的标准进行规范;品位层面更加偏向于人文层面的评价指标,涉及到审美、文化、适用性等方面的要素,目前还没有国家层面的规范。而这方面正是工业设计所要切入的部分,一直以来设计界都对设计标准采取回避措施。理由很多,最突出的声音是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创意是主要途径,标准和规范就是限制创意。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我们看看目前充斥在市场上的产品,有多少是有效的设计?无效或者过度的设计已成为影响评价我国工业设计能力的重要瓶颈要素。由此可见,建立设计标准的体系是当务之急,标准并非限制创新,从一定层面上讲,标准是规范和引导企业创新,设计创新必须是在达到一些必要的指标之上的创新。
nlc202309042136
二、建立设计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提出设计标准体系研究主题,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其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悠久,历史上我们有着国际一流的工艺技术,我们的产品曾经风靡全球,是东方文化的瑰宝。五千年来,科学、艺术和文化资源的积累,是发展我国现代设计产业的基础。在战后各国发展经济,设计兴国的时候,我国因为历史原因,错失了机会,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晚、起步慢。但是不可否认,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工业设计和制造业发展是分不开的,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工业设计成果的积累还是相当可观的。把我国的科学、艺术以及文化资源与设计创新有效的结合,形成我国自有的设计标准体系,是发展工业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
其二,从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来看,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集合力,是整合性的创新,在信息化社会,工业设计是科技成果孵化的重要手段。产品的竞争力从技术层面代表者性能质量,从艺术层面代表着设计质量,组合在一起才是“好产品”。适时的组织科研和工业设计的资源,开发和制定出一系列体现未来工业设计发展趋势与品质标准的共性平台,是提升我国工业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历年来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都是“去技术化”,设计是感性的工作而非理性的研究,这就导致了我们的设计没有评价的标准,大多数的企业工业设计仅仅是外观的变形,企业大多把工业设计当成产品“美容”的手段,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我国产品存在的粗制滥造以及质量低、成本高的原因之一。建立设计标准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创新设计的手段,运用科学的设计流程和方法,设计出重点的、关键性产品设计原型,以此形成该产品“标准设计平台”,这种产品设计标准是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而非简单的外观造型设计。一旦该产品的设计标准平台通过技术和用户验证,就可以制定并发布指导性的工业设计标准,指导企业以此作为产品企划、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的技术规范。
其三,国际上标准化的概念已经在各个方面稳固地建立起来,并设立了许多制定和推广标准化的机构,力图在国家层次上建立技术测量的基本标准和连接标准,以保证互换性。现在标准化已扩展到了国际水平上。1902年,英国工程师标准协会,即后来的英国标准协会成立。1916年,德国标准化协会发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广泛的标准化运动。标准化的必要性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压力而再次体现出来。德国纳粹政府推行标准化和一体化是为了大批量生产,提高国民经济水平,一定程度上把包豪斯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并且在这次标准化运动中明确提出产品设计必须有良好的功能、美观、清晰的外形。美国标准化协会成立于1918年,美国制造体系的演化表明,为了进行批量生产,产品就必须标准化,即部件的尺寸设计应该精密并严格一致,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互换性。标准化与合理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使设计完全脱离了手工艺设计的传统,使生产可以批量,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产品繁多而不混乱。特别是1949年日本公布了战后新的工业标准,基于这种标准开始工业设计。其中在引进和吸收美国的影响,于1958年在通产省设立特别部门主管工业设计,并制定公布了出口工业产品的设计标准。
其四,我国工业设计发展十年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支持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政策,也一再强调工业设计对制造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政府的工作报告等国家重要文件中都能有发展工业设计的内容。我们制造业体现在科技研发薄弱,单纯的设计创新无法直接支撑升级,设计出来固然重要,如何转化升级成为瓶颈。从这一点上来看,发展工业设计是系统工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重点。目前来看企业工业设计薄弱的基础和发展路径远远不能承载工业设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产业升级的任务。推动企业设计变革的重心必须走到支撑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上来。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一方面不得不屈从于低质低价的产品竞争,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靠企业自主调整到自主创新的轨道上来,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于行业组织或者政府引导上,通过必要的设计标准的研发和推广,以此来拉动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水平的目标,势必能够发挥工业设计对产业升级的作用。
三、设计标准平台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如上所述,建立我国有效的设计标准体系势在必行,我们对设计标准平台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设计标准平台是技术研发领域比较成熟的开发概念,也是一种创新技术。这种标准平台是指用一套的技术指标要求的、有具体可以操作和评价的实验室方法构成的、具有开放性、延展性应用发展的基础体系。在这个意义上,一个设计标准平台应该是一组合适的设计技术标准、技术架构或设计概念的集合,用这种“设计集合”的方式来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及结构技术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研发设计的品质。长期执行,一定能够形成一系列重要的、代表性工业产品及其综合应用方式的成果,形成体现中国社会及生活消费需求特征的工业设计基础标准,并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引导各基层生产企业进行标准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从标准的层面来讲物理性的标准主要是品质保证的基础,产品层面基本涉及到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指标就是通过这些技术标准去规范,只有达到这些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才能够销售。这也是对消费者利益的基本保护,实际上技术标准也发挥了提升产品品质的基础平台作用;同理,目前众多的设计品质的问题也可以采用技术规范的方式,但是这些涉及到人文层面的设计标准在世界范围内是缺失的,更多的人认为设计是感性的,无法用理性的指标去评价,自然也就无法规范。未来技术和服务同等重要,人性化和体验越来越被重视。设计标准是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其重要程度上已经和技术标准同等了,企业目前只是对“技术性”的规范与标准体系的重视,而忽视了适用性的“人性化”的技术指标。企业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不能仅仅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产品,那只是为用户提供简单设备的概念,提供满足用户人文需求的设计达标产品和服务是新时代产品竞争力新的发展内涵。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建立设计标准的重要性。设想我们的设计团队能够针对目标市场、目标消费群体设计研发出针对这些用户的理想产品模型,将适合于这个特定人群产品外观、功能构成及材料标准、舒适度标准作出详尽的研究与规范,该模型在经过用户和专业技术测评后数据化形成一系列的设计规范,由政府或者行业机构将其公开作为一种指导性设计标准供相关的的企业使用,其产品创新度一定是飞跃的发展。这种方法这就是符合未来工业设计支持制造业发展创新模式。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推荐阅读:
混凝土结构实习报告11-28
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07-27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常见问题解答11-17
混凝土搅拌站建设标准11-30
混凝土课程设计05-25
公路工程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文件10-31
结构长城杯验收标准09-14
三峡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10-29
清水混凝土07-03
混凝土设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