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共8篇)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篇1

第一条 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鼓励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合理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科研投入效益,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经费指由科研处统一管理的纵向、横向以及学校投入的科研项目经费。

第三条 凡直接用于科研工作的项目经费和为科研服务的其他经费,均纳入校财务室统一管理,按照“分类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格审批”的原则使用科研经费。

第二章 经费配比

第四条 所有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均由学校按一定比例予以配套资助。

(一) 国家级项目1:1.5;

(二) 省(部)级项目1:1;

(三) 厅(市)级项目1:0.5。

第五条 对获准立项的自筹经费科研项目,学校按同类项目平均资助额的50-80%予以资助;项目下达单位对自筹经费有明确要求的,依其要求酌情予以资助。

第三章 支出范围

第六条 科研经费支出范围

(一)业务费:指用于科研项目的分析测试费、调研费、通讯费、书籍资料费、研究报告、论文的印刷费和版面费、参加学术会议费、科研成果的评审和鉴定费及科研必须的原材料、药品、试剂等消耗品的购置费、样品、标本的`采集加工、包装和运输费等试验材料费。

(二)仪器设备费:指仪器的购置、安装调试费,自制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和加工费以及原设备的改造、维修费等。

(三)协作费:指协作承担项目的外单位开展研究工作的科研经费。

(四)科研管理费:指从科研项目总经费中一次性提取5%(不包括配套经费)作为科研管理费,用于科研管理活动的业务开支。科研管理费由财务室单独核算,科研处统一管理。校级项目和下达部门另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五)科研津贴:获省(部)级以上立项资助项目可按当年实到经费(不包括配套经费)的10%提取科研津贴,获厅(市)立项资助项目可按当年实到经费(不包括配套经费)的8%提取科研津贴。津贴提取应在每年度科研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项目主持人根据项目组成员贡献大小分配津贴。

(六)其它实际用于科研支出的相关经费。

第四章 经费使用与审批

第七条 科研经费使用实行主持人负责制,项目组其他成员使用经费,必须经主持人签字同意。

第八条 经费批报程序。各类科研经费到位后,由科研处对每一项目建立经费卡,项目组凭经费卡使用经费。经费卡每年年终审核一次,结题上交。科研经费由科研处主要负责人审阅后,报校长审批。经费审批权限按校财务制度规定执行,依据财务制度报销。经费支出情况由财务室经办人员在经费卡上记载并签名确认。

(一)论文版面费的报销。项目立项后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学术论文,可以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全额报销,与项目无关或发表时未标明资助项目的论文版面费不准在该项目经费中报销。报销论文版面费时必须出示论文原件。

(二)调研及书籍资料费的报销。调研及书籍资料费原则上自然科学类项目的支出不应超过项目总经费的20%,社会科学类项目的支出不应超过项目总经费的50%。

(三)通用设备的购置。严格控制用科研项目费购置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照(摄)相机等可以与个人共享的通用设备。必需购置的,由项目组申请,经科研处同意,报校长审批。所购设备应按照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统一管理。

(四)科研学术会议费用报销。参加科研学术会议应当依据会议通知或邀请函向科研处提出申请。参会人员除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适当借款外,还须申领《科研学术会议登记表》(会后报销时填好一并交科研处),并在返校后至少举行一场相关的学术报告会。参加科研学术会议的经费支出,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原则上不得超过该项目总经费的25%;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原则上不得超过该项目总经费的40%。

(五)通讯费用的报销。科研通讯费实行限额报销,即科研通讯费原则上在项目总经费5%的范围内分年度核报。

(六)业务交流费的报销。鉴于研究工作对外交流的需要,项目组可以在项目经费中适当报销一定的业务交流费,业务交流费的报销在项目结题前一次性核报。凡科研业务交流支出,必须先填写《科研业务交流支出审批表》报科研处审批,并按有关规定核报。科研业务交流支出不能突破总经费的10%。

(七)通讯费和业务交流费在每年科研检查后一次性报销,其它时间不予报销;对年度检查不合格的项目,通讯费和业务交流费按当年限报额的50%核报。

第五章 横向经费管理

第九条 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以实际到达学校科研帐户的数额为准。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自主支配,经费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审批,不受纵向和学校科研项目审批程序的限制,但项目组应建立经费支出的明细帐,科研处可视情况对经费使用提出指导性建议。

第十条 为鼓励积极承担横向科研项目,课题组可以从横向科研项目实际到位经费中提取30%作为争取横向项目的业务开支。

第十一条 项目组应在每年年底和项目结题时将项目经费收支情况与项目进展报告一并送科研处。

第六章 监督与奖惩

第十二条 调离学校的项目主持人,若委托其他人主持,按程序经项目下达部门批准,项目仍按原计划执行;若无委托代理人,报项目下达部门同意后,由科研处按规定办理有关事宜;主持人外出一年以上(含一年)不能实际从事该项目研究,并无明确项目代理主持人的,参照项目主持人调离情况酌情处理。

第十三条 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项目下达单位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科研经费转入其他帐户,不得截留、挪用。科研副产品收入应当如实申报并上缴财务室,继续作科研经费使用。

第十四条 结余经费处理。项目结题时项目组应及时结算经费。对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并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评审、审定、认定)并办理成果登记,或获准专利登记。经费有结余的,结余经费按下列办法处理:如项目主持人愿转入新项目使用者,可全额转入新项目;如结余经费不愿转入新项目,则将其中50%奖励给项目组,50%转入本校科研基金;如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可将所余科研经费全部奖励给项目组。

第十五条 科研处将结合年度项目检查对科研经费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也可根据情况会同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并邀请有关专家对个别项目进行专项检查或审查。对违反第十三条规定或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将终止该项目科研经费使用,并根据其情节轻重提请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纪处理。对终止项目的科研经费,报请校长批准后,将其转入学校科研基金。

(一)项目下达后6个月未开展实质性研究,研究工作不落实。

(二)无不可抗拒的原因不按科研任务书(合同)约定足额偿还科研项目有偿使用经费的。

(三)不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没有正当理由不按时报送研究工作材料或不按任务书(合同)约定开展研究。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对项目下达单位已有专门经费管理规定的,依其管理规定。

第十七条 本办法条款国家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校长办公会议通过之日起施行。学校原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篇2

关键词: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措施

横向科技项目指企事业单位、兄弟单位委托的各类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研协作、科学研究、转让科技成果或科技咨询等方面的项目, 从政府部门非常规渠道申报下达的项目。由于横向科研项目主要是由非政府部门下达的, 其来源很广, 比较容易获得, 虽然科研项目内容可能更贴近于社会需要, 研究经费也比较多, 但在评价科研体系中, 横向科研项目的价值权重往往明显低于纵向科研项目。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承担筹集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高校不断成为了科学研究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水平提高, 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加强于社会的联系, 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属于高校创收的重要部分, 同时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增强了高校的资金实力。所以对于搞好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不仅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方面, 更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经费虽然在总量上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但同时其管理上却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 并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一、横向科研项目在高校中的重要性

横向科研项目本身在高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首先横向科研项目提供了科学真理的一种动力。好奇、难题和挑战带来的吸引力, 取得了突破后产生的影响, 是横向科研研究的真正动力, 而横向科研又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休的动力。其次开展横向科研研究有利于高校的人才的培养。通过承担各类横向科研项目, 可以给高校科研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科学的广阔研究的舞台, 还可以提高科研研究人员和学生结合现实社会的需要分析问题能力, 提高根据符合实际状况解决方案的能力, 找到通过现实条件来满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其次开展横向科研研究能让高校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 政府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在逐年上升, 但是参加科研项目的人员和科研项目数量都在大幅增加, 出现政府投入的逐年增大, 而落到每个科研项目头上却逐年减少, 造成许多科研计划不能得到政府的资助, 而横向科研项目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高校横向科研项目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费使用者及学校经费管理者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重视度不够

每年高校有大量的国家、省部委等各类纵向科研项, 而学校在开展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年度考核工作时, 将纵向科研资助经费的多少及纵向科研的等级做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而横向科研项目重视度对于纵向科研来说就很小了, 许多高校只是将横向科研作为一项辅助指标来看待, 或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来凑数。

2.横向科研项目中往往列支与科研无关的费用支出

往往在横向科研项目中列支什么费用都可以, 列入一些个人和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费用也在横向科研项目中列支, 无法鉴别, 亦无法合理分割。更不用说各项费用的比例问题, 也许是大量的餐费, 也许是大量的汽油费、劳务费。特别是通过虚列大量的劳务费来逃避研发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在很多横向科研项目中大量的以学生、外聘人员劳务费列支, 或者多增人数, 降低每位劳务费领取的标准手段提取横向科研项目中的劳务费。

3.横向科研项目中虚列经费支出套取资金

在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报销中所附的发票, 存在很多的虚假发票。其中有本身发票为假的, 也有发票为真但经济事项为假的等情况。用伪造的、虚假的飞机火车票、餐票、商品销售发票等, 或是与实际情况显然不符的数量庞大的汽油票、过路过桥票等列支。

4.科研成果疏于管理, 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横向科研项目管理上

许多高校的横向科研项目在提取科研管理费后, 就可能不再过问和干涉课题负责人使用经费, 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对项目研发人员使用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过程缺乏一定的监督与控制, 使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有随意性、无序性的存在。并且将横向科研成果放任自流, 造成学校知识产权丧失或流失而无人问津, 最终导致项目成本失实、项目经费滥用, 影响项目绩效评价。

5.横向科研项目存在内部预算控制管理弱化, 缺乏约束性

对于横向科研项目虽然编制了项目预算, 但在一些高校中财务报账只是分为几大块进行大类管理, 并没有对每个项目落实内部预算控制, 造成横向科研项目的内部预算控制失真, 而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有效的执行预算, 只是对相关原始凭证进行核对, 保证核算的规范化, 而对超出项目内部预算控制数没有很好的控制, 造成某些费用支出远远超过内部预算控制数。

6.横向科研项目后续缺乏管理

争取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是一种个人行为, 一条创收渠道, 很多课题负责人只重视项目前期的立项, 不重视项目中期检查, 对项目完成情况和效果更没有后期追踪。而有些老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 拿回来的横向科研经费在很短时间内就将经费报完, 至于后续科研结题问题就置之不理了, 而是否完成或验收就更加无人问津。

三、提出一些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改进措施

1.完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同时加强规范横向科研管理

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是整个科研管理之中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制定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明确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适用原则、支出范围、审批手续、资产管理、控制监督等一系列内容应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 制定适合本校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保证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公开、公平、健康、有序性。

2.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法规进行完善

许多高校鼓励横向科研项目研发人员为了拿到更多的项目, 就适当放宽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中人员工资、酬金和福利等工资性支出的列支限定。对于横向科研项目中列支的电话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费等费用, 当财务人员无法区分是个人的还是项目使用的, 应该作出一定比例限定, 超过比例的部分视为个人所得费用, 按规定缴交个人所得税。

3.建立健全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责任制

学校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应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类管理、责任到人”。明确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责任主体。学校是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 学校的校长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承担法律责任。分管科研、财务的校领导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分工负责, 各学院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各司其职, 共同做好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

4.建立健全横向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机制

多数高校年末考核时只重视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 而对于横向科研项目的质量则不加重视。有些高校将论文和著作的数量, 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老师科研水平的尺度、职称评定的硬条件、年度考核甚至岗位竞聘的重要条件之一。高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 完善绩效评价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信息运用和共享机制, 从而建立面向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

5.加强横向科研项目监督管理力度

即要重视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建设, 还要建立一套有利于管理和监督的机制。高校科研领导管理者作为横向科研项目的监督职责者和承担者, 可能在制定科研政策和执行上大大的打折扣, 很难真正做到有效监督。如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科研合同经费预算和实时经费支出情况, 使科研经费使用处在“阳光”监督之下;对相关经费的预算管理、支出规范性、内容合理性及合法性进行梳理、甄别, 帮助指导科研人员规范经费支出。当然, 也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控制相关支出比例, 保证横向科研经费支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管理。

论高校科研处与科研项目管理 篇3

【关键词】 高等学校科研处科研项目科研管理作用

1. 科研项目管理的含义和任务

科研项目全过程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中期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部过程[1]。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达到最优化,通过以科研工作者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组织协调活动,使科研项目在实施前期、中期及后期的过程中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科研项目包括国际合作课题,国家、省、市、区科技部门立项及中标课题,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和研究任务,学校立项、研究所自选的课题,合作课题(有经费支持)以及其他项目或课题。

因此,科研项目管理的任务是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和管理技巧,组织和协调科技力量去完成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任务。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求管理者掌握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并在项目实施中贯彻执行;要求了解有关的技术和经济法律法规,使科技管理工作规范化;要求了解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动态,提出具有先进水平的研究目标,引导项目(或课题)的研究方向;要求具有较强的行政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懂得科技研究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使科研项目管理符合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要求了解与项目有关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政策,以利于科研成果的实施和转化[2]。

2. 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研项目管理具有创新性、风险性和明确指向性的特点。创新性不仅仅指项目的阶段或可交付成果具有创新性,还包括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任何一个项目的管理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可供参考,必须寻求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思路,通过管理创新去实现对于具体项目的有效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的另一个显着的特点是科技项目具有风险性。科研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比如变更研究内容、人员、技术方法等。当一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时,—是会加大科研的工作量和难度,二是会增加失败的可能,同时也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风险。科研项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不是宽泛的。项目的明确指向性贯串于论证、立项及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旨在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或是解决某个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科技项目预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3. 高校科研处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3.1规划指导作用

高等学校的科研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关系到学校的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等一系列大问题。科研处对于科研项目从开始申报、立项,到项目的过程管理、结题鉴定、申报奖励、科研成果档案归档、科研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的管理,指导功能是不容忽视的[3]。在科研项目申请时,科研处有责任给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宣传有关政策,组织他们认真阅读课题指南,指导他们填写申请书,要对申请人从研究内容,课题论证,研究计划,成员组成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以提高课题的命中率。在科研奖励申报时,科研处要指导申报者填写推荐书,对于科研成果主要内容的介绍,发现、发明创新点的提炼,经济效益的计算,应用证明的提供,附件材料的排列等等,都要加以科学的指导,提高奖励的中标率。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科研经费的使用也离不开科研处的指导作用。

3.2组织协调作用

科研处从组织申报课题、中标立项到项目研究完成结题鉴定、推广、报奖,其组织作用一直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采取公告、短信、电子邮件、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课题,并引导帮助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向各级项目主管部门推荐、介绍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实用性,介绍本校的学科优势、研究人员的科研经历、前期研究成果,课题将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取获得他们的资助。科研项目被批准立项后,科研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课题组负责人学习有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课题负责人的责任。科研处的协调作用是项目管理的润滑剂,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科研处要具备与课题组的融洽关系,协调研究进行过程中,人员、经费、时间和实验条件、资料等的关系,协调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之间、课题组之间、课题组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诸多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内耗”,保障科研项目正常进行。

3.3监督激励作用

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作用是与组织作用同时进行的,要按照每个课题的计划任务书,监督项目的进展情况;按照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条例,严格监督经费的运用情况,对项目进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上,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科研处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勉励未承担科研项目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来。科研处可也设立校内科研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为申报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课题做好前期准备;也可以支持获得科研项目立项但科研经费没有及时到位的课题组,按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科研处也可以制定科研奖励政策,对承担科研课题的负责人、获得的科研奖励项目的负责人、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国家发明专利的获得者给予重奖的同时,要进行大力宣传,激发起荣誉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鼓励大家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因此,科研处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各种作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只有发挥好这些作用,为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服务,才能真正达到科研管理的目的,保证高等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项目(HGJXHC110796)

参考文献:

[1] 张华,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过程管理中的职能与角色定位[J],交通企业管理[J],2011(12).

[2] 陈颖娇;何贤;王忠;林玲,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

[3] 邢宗新、刘涛,科研基金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可靠保证[J],北方经贸,2012,12.

作者简介:邢宗新,(196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处长,副研究员,从事科研管理研究。

江西省高校科研经费暂行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和江西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高校科研经费包括高校取得的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是指高校通过承担国家、地方政府部门设立的项目而取得的财政性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科研项目;江西省教育厅设立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高水平创新平台等专项及高校科技落地计划、科技项目、教育规划项目、人文社科等科研项目以及省科技厅、省社联等其它部门设立的科研项目经费。

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是指高校通过对外开展科研活动取得的除纵向科研项目经费之外的其它所有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合作研究、委托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合同方式取得的科研经费以及承担各党派、社会团体、专业研究机构等非政府机构设立的科研项目经费。

--1--第三条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应当合法,其中横向科研项目应当由高校与委托方签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书面合同,禁止通过设立虚假项目取得经费。

第四条 高校取得的科研经费应当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按照本办法、委托方或科研合同的要求合理使用。

第五条 高校开展科研活动形成的国有资产,其管理、使用和处置应按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

第六条 强化高校主体责任。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学校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

第七条 明确高校监管责任。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合同审查、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项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审核、监督工作,承担相应的科研管理责任。

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结算报销工作,指导、监督项目负责人规范、有效使用经费,承担相应的财务管理责任。

学校审计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按项目管理要求开展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

学校所属院、系和各类科研机构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负责科研项目的执行,并为项目执行提供条件保障,承担相应的项目监管责任。

--2--第八条 落实项目负责人直接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按照项目批复的预算和合同使用经费,接受上级和学校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承担直接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三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第九条 科学编制项目预算。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学校科研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有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

第十条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科研、财务、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咨询专家或中介机构对本校拟申报的财政资金支持的相关科研项目进行预算评审,提出预算审核建议。项目负责人应当依据预算审核建议调整项目经费预算。

第十一条

科研项目预算一经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并符合相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规定调整范围的纵向科研项目预算,应按规定履行相关调整程序;横向科研项目预算的调整,应按照合同规定或约定进行。

第十二条

要加强科研项目合同管理。科研项目合同是高校和项目委托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高校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科研项目合同。要建立科研项目合同的审查制度和授权签字制度,未通过审查的科研项目合同,项目负责人不得以高校名义承接科研项目;审查通过的

--3--科研项目合同,必须由高校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代表高校签订,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一律无权代表高校签署科研项目合同。

第十三条 科研经费应根据经批复的预算,用于与该科研项目有关的支出,具体支出范围包括:

(一)设备费。指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运输、安装费;自制专用设备的材料、配件购置费和加工费。

(二)材料费。指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性物品购置费;实验动植物的购置、种植、养殖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和包装运输费。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本单位实行内部独立经济核算的,可收取相应的测试、检验等费用。(四)燃料动力费。指为项目研究所发生的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所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差旅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而进行的调研、学术交流活动所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交通费等费用。(六)会议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而举行的项目开题、专题研讨、成果鉴定等小型会议费用。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

--4--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指为项目研究所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它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九)劳务费。指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助研津贴,非项目组成员、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费用。纵向科研项目支出比例不得超过项目经费的10%;横向科研项目支出比例和开支范围可适当放宽。

(十)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和管理的人员。纵向科研项目支出比例不得超过项目经费的10%;横向科研项目支出比例和开支范围可适当放宽。

(十一)管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消耗,以及其它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经费预算实行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项目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按经费预算的8%核定。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5%核定。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2%核定。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1%核定。

第十四条 高校要完善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制度,严格票据审核,杜绝虚假票据;严禁购买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设备、--5--材料;严禁虚构经济业务套取科研经费;严禁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严禁虚列、伪造名单冒领科研劳务性费用。全面实行银行卡制度,对依据规定发放给本单位个人的劳务性费用,一律通过银行卡支付;涉及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支出,必须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高校要加强科研外拨经费管理。对科研项目的外拨经费应当以合同为依据,按照合同约定的额度、拨付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等条款办理。在实际支付过程中,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审核,不得借协作之名将经费挪作他用或转至与项目无关单位。

第十六条

高校要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纵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除国家有规定外,一律按省财政厅专项结余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除合同有约定外,结余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继续用于科研仪器设备运转的维护、人才培养和其他研究发展项目的预研以及作为项目研究人员的科研奖励等。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要探索建立包括财政、审计、监察、科技等部门,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全省高校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建立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制度。

第十八条

高校要建立科研项目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对科研项目人员、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外拨经费、资产购置、--6--审计情况以及处理结果等情况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公开。

第十九条

高校审计部门要会同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进行检查,每年对全部科研项目实施抽查审计,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应当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检查工作。

第二十条

高校应建立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机制,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对项目负责人科研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高校要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制度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国家有明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天津市市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责任,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高校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天津市市属高校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指科研经费是指高校为开展科研活动所取得的各类项目经费。主要包括:

(一)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国家各有关部委和省市下达的计划项目经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及省、市科 1

技基金项目经费等;

(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学校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所签订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项目经费。

第三条 科研经费核算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并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各有关部委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研项目委托方或科研合同的要求合理使用。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校(院)长对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学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第五条 学校内部的学院、系、所和国家认定的校内各类研究机构(以下简称“院系”),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承担监管责任。院系要根据学科特点和项目(含课题,下同)的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条件保障;要监督预算编制和执行,督 2

促项目进度。学校要将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纳入院系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范围。

第六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负责人,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项目负责人要熟悉并掌握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依法、据实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和决算。

第七条 财务部门主要职责:

(一)制订和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运行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二)财务部门内部应设置服务机构或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科研经费,协助科研管理部门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

(三)做好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项目决算审查工作;

(四)指导、监督项目负责人在其权限范围内科学、合理使用科研经费;

(五)会同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对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秘书等人员的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强化遵守财经纪律、廉洁自律的意识。

第八条 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建立校内科研、财务、人事、国资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完善科研信息系统,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二)配备专业的科研管理服务人员,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制度,提升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引导院系和有条件的项目负责人根据需要聘用科研秘书,协助完成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三)负责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指导和审核项目组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

(四)负责科研经费的日常审核、管理职责;负责科研项目结题;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科研项目财务决算工作。

第九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主要职责:

(一)按照项目下达部门的要求,在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二)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批复预算和合同(任务书)使用经费;

(三)向有关管理、监督部门报告经费使用情况,接受 4

上级和学校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项目完成后及时结题、结账并编制项目决算。第十条 审计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校内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

(二)统筹、配合上级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对科研经费的审计;

(三)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开展审计咨询服务;

(四)按项目管理要求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进行不定期审计或专项审计。

第三章 预算和决算管理

第十一条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要协助科研项目申请人根据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科研活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科研经费预算。

(一)科研项目经费按照相关规定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的各项支出由项目申请人根据科研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间接费用按照归口管理部门和学校相关规定,由学校统一编制。

(二)科研项目经费涉及政府采购的,要严格按照政府 5

采购相关规定和程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第十二条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咨询专家或中介机构对本校拟申报的财政资金支持的相关科研项目进行预算评审,提出预算审核建议,项目负责人应当依据预算审核建议调整预算编制。

(一)涉及重大仪器设备、重要文本文献等资产购置的,要综合考虑学校现有相关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区域内资源配置及共享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

(二)涉及劳务费的,要考虑相关人员参与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及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合理核定劳务费开支范围和标准。

(三)涉及外拨经费的,必须充分论证并严格审核合作(外协)单位和参与人员与科研项目的相关性以及关联交易的公允性。

第十三条 学校要规范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程序,对确需调整已批复的科研经费,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方可调整使用。

(一)纵向科研项目预算一经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并符合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调整范围的,应 6

按规定履行相关调整程序。

(二)横向科研项目预算的调整,按照合同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进行。

(三)按照规定属于校内调整权限的一般预算调整事项,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提出预算调整方案,经院系及学校科研部门审核同意,由财务部门批准后执行。

(四)按照规定属于校内调整权限的重大预算调整事项,除履行一般预算调整程序外,还须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四条 学校要重视科研项目决算工作,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要求编制决算。编制时要严格按照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科研项目明细账,如实编报项目经费决算,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按要求报送并存档。

第十五条 科研项目结束并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一个月内办理结账的相关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管理部门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第十六条 学校应根据国家和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课题结余经费的具体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应严格按照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章 收支管理

第十七条 学校要努力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逐步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机制,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绩效评价的结果应作为单位和个人今后立项申请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高校财务部门应按经科研管理部门确认后的科研经费收入入账,并根据规定进行立项管理。

第十九条 高校要加强科研合同管理,建立科研合同的审查制度和授权签字制度,有专人管理科研合同。审批通过的科研合同,必须由学校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代表学校签订,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一律无权代表学校签署科研合同。

第二十条 科研经费支出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经费使用要符合开展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不得开支与科研课题无关的费用。财务部门要根据有关管理规定、项目预算或 8

合同进行审核,办理支出业务。

第二十一条 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第二十二条 间接费用是指按照有关规定用于补偿学校、院系为组织和支持课题研究而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第二十三条 学校按照有关科研项目费用管理办法规定提取间接费用的,要合理确定项目间接费用标准,以直接提取方式将间接费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并结合实际制定间接费用分配及使用方法。间接费用按照相关规定用于补偿学校、院系为支持科研活动开展而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第二十四条 学校要完善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制度。

(一)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票据,项目负责人要提供明细单等有效证明,杜绝虚假发票。

(二)科研经费大额支出应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经过各级人员和各个部门审核和签字,不得违反程序进行大额支出。

(三)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按规定发放给个人的劳务性费用,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发放人员资格、标准,一律通过个人银行卡发放,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四)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中涉及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支出,必须通过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来进行。

第五章 外拨经费管理

第二十五条 学校要严格规范科研经费外拨行为,所有外拨的科研经费,必须由学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并经主管科研校长审批。

第二十六条 学校外拨的科研经费支出应当以合作(外协)项目合同为依据,按照合同约定的外拨经费额度、拨付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等条款办理,并提供符合规定的原始记账凭证。

(一)合作(外协)单位是公司、企业的,应提供收款单位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资质证书等相关资料。

(二)合作(外协)单位是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公益性组织的,应提供收款单位组织机构代码等相关资料。

第二十七条 项目负责人应对合作(外协)业务的真实性、相关性负责。

第六章 资产与成果管理

第二十八条 使用科研经费购置或研制的固定资产和形成的无形资产,凡在项目完成后不交付项目下达方或委托方的,均须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并办理相应手续后方能报销。

第二十九条 学校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知识产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涉及国有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管理,应按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办理手续,11

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国有资产或利用国有资产谋取私利。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学校科研人员应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或合同(任务书)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严禁以任何方式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

(一)严禁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预算。

(二)严禁违规将科研经费转拨、转移到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

(三)严禁购买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设备、材料。

(四)严禁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套取科研经费。

(五)严禁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

(六)严禁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性费用。

(七)严禁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

(八)严禁设立“小金库”。

(九)严禁其他不符合科研经费管理的各项开支。第三十二条 高校要健全包括审计、监察、财务、科研、人事、国资等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建立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制度。学校要将 12

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纳入内部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对全部科研项目实施抽查审计,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

第三十三条 高校要建立非涉密项目信息公开和回访制度,在学校内部公开项目组人员构成、协作单位及人员组成、预算批复、预算调整、经费支出、外拨经费、资产购置等情况。探索建立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明细、报销票据分级公开制度。实行科研经费审计报告公开,整改情况公开,处理结果公开。

第三十四条 科研项目的专项审计、中期财务检查、财务验收和绩效评价等结果,将作为项目申请和科研经费预算分配的重要依据。对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依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或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教委、市财政局依据各自职责分别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高校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篇6

从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来看,不论是传统的科研管理系统,还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都是事关科研管理系统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从科研管理系统的完善路径来看,人员素质问题是高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组织工作的优化和培训工作的开展,是构建系统完善路径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对与系统建设有关的培训保障机制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将以下几种培训机制应用到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第一,高校系统功能培训和流程培训等培训措施可以被应用到教职工的培训工作之中。从高校的教学研究实践来看,这一措施可以让高校的教职员工的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第二,在培训机制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在对系统化的培训工作进行完善时,也可以让一些与科研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有关的问题融入到培训工作之中,进而让科研人员对自身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和一些具有实效性的工作机制进行了解。

4.2技术变革的应用

在对科研管理系统的完善路径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技术变革的应用,是顺应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表现,因此,这一措施也可以被看作是系统完善路径的一种表现。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看,在现代社会,“云”服务功能和大数据功能在科研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可以对科研信息系统协同工作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技术变革给科研系统带来的影响看,移动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在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建立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联系;电子邮件技术的应用,对论文、文献资料及文档的共享机制的完善,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结语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是事关高校资金和人力等问题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开展,既是对国家高校科研管理政策进行落实的一种表现,也是对高校自身科研水平进行提升的有效措施。从高校的自身情况入手,在构建智能化科研环境的基础上,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是促进科研管理效率提升的有效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钱晓红,谢素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完善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

[2]郭艳红.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3]王从东,葛涛.基于Internet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4]王蓉.浅析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7).

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篇7

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项目申报,轻过程管理

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以及校级科研项目,高校每年组织申报的科研项目来源部门达二十余个,可申报的项目类别超过数百种,项目申报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重头戏,但项目获得立项后的过程管理却被很多科研部门所忽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根据国家自科基金委提供的年度工作报告:2010 年立项数为13030 项,结题数为7289 项;2011 年立项数为15329项,结题数为7666项;2012年立项数为16891项,结题数为9031 项;2013 年立项数15329 项,结题数为9984 项。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近两年的课题结项率虽然有明显的提高,但始终在60%左右徘徊,结项率偏低问题在省部级及更低级别的项目管理中则更为严重。这一现象正是高校科研部门只重视项目申报,而对在研项目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带来的恶果。

2)重管理,轻服务

高校科研部门作为学校的行政部门,不可例外的承袭了机关工作中的不良作风,把科研管理工作当作行政管理工作来做,这和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旨正好背道而驰。以2014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为例,有655项不符合申报条件,其中因“申请人或课题组成员未签字”而被初筛的达285 项,比例高达44%【2】,其他未通过审核原因包括“有国家在研项目”、“超龄”及“职称不符”等问题,不可否认,这些问题都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工作不细致、缺乏服务意识分不开,现在很多高校的科研部门只是为教师提供相应的通知文件,仅仅承担了科研项目和项目主持人间的“联系人”角色。

3)项目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与高校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相比,科研管理人员、尤其是科研部门的负责人一直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的双高特点,这点毋庸置疑,但科研管理是业务性、专业性、政策性和科学性非常强的工作,特别是对于项目的具体管理人员来说,高学历和高职称并不代表着相应高层次的项目管理水平,相反,各高校科研部门所拥有的管理学专业人才微乎其微,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现行的人才考核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调动科研管理人员深入研究管理知识的积极性。

4)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多雷同,少“因校制宜”

随着高校信息化系统的逐步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多地依靠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结合各高校及教师群体特色所开展的“因校制宜”的管理活动越来越少,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间的交流越来越少,高校可挖掘的科研潜力在机械化的管理流程中日趋衰减。

精细化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中的逐步推广,2013年新上任的国家自科基金委主任杨卫也一再强调精细化在基金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3】】,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王治强更是说过“学校科技管理部门的精细化管理是我校科学基金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4】

不可否认的是,高校与企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企业的那一套精细化管理模式不可能直接生搬至科研项目管理上来,如何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领悟精细化管理的深刻内涵,从而形成为科研项目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 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涵

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涵应该体现在对科研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培养4种意识:

1)培养细节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具体工作,忽略一个签名,会丧失参评资格;少盖一个公章,会导致无从审核;遗漏一篇论文,会成为一个不足;这种种遗憾,从组织申报、项目实施、提请结项再到成果转化,都在提醒着科研管理人员,每一步科研工作流程的细节和精准,都没有理由不值得去重视。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对目标和手段进行详细的分解细化和落实,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项目管理条例和奖励办法,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如果科研部门能够按这一要求规范管理,显然,上述的一系列遗憾都不可能出现。

2)培养服务意识

要改变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为高校教师提高良好的全方位的服务理应成为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主旋律。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如何摆脱单纯的项目与主持人间“联系人”的角色?

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比教师更熟悉各类项目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办法,更清楚各级项目的定位,这样才能迅速、准确、高效地提供服务,降低申报初筛率,提高课题结项率;其次要熟悉教师和学校的基本情况,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服务是挖掘高校科研潜力的重要推手;第三是超前服务意识,为教师量身定做适合其攻关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在项目结项后,从前期研究成果出发,有意识地整合学科资源,构建科研平台、打造科研团队,进而形成高校的优势和重点学科,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第四是校际个性化服务理念,“因校制宜”,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学科,也会有自身发展的一些不足,如何扬长避短,成为项目负责人申报课题的坚实后盾,科研部门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如开展校际间合作,寻求项目合作单位等等。

3)培养规则意识

所谓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行动准绳的自我意识。孟子有云:“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为老人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培养规则意识,需要的不是高谈阔论,而是自觉地用规则去约束自己。精细化管理是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佳结合的典范,科研项目从申报到结项,短则1 年,长则3 至5 年,如果再加上成果转化则时间还要更长,而且每类项目都有其相应的管理条例要求,管理工作显得异常繁琐复杂。因此首先应通过各种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学习,树立其规则意识,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防止科研成果的流失等;其次需要制订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考核指标,引进合理的竞争和人员流动机制,淘汰不合格的管理人员,以建设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科研管理队伍。

4)培养系统意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整体性要求决策者必须有全局的观点,必须进行整体的运筹规划。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实现组织的目标,具体到科研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上,要重“理”,轻“管”,理顺科研部门和高校其他部门的关系,要协同高校其他管理机构如财务处、院系等推行既分工又协作的联合管理制度,实现科研项目全过程的动态跟踪管理与监督,在保证科研项目高质量完成的前提下,通过做好预算和决算,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在校、院系之间建立起职责清晰的的科研项目二级管理体制,充分调动高校各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3 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精细化是一种文化,文化是社会现象,由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及价值来决定。高校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机关,基本上是一个学术组织,文化的氛围在高校尤为突显,精细化管理带来的必然是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因此,在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精细化需要和科学化相结合。所谓科学化,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科研项目管理的规律,提高管理的实效性。精细化和科学化相结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发挥科研管理的最大效能。现阶段,各类科研项目基本都经过立项、执行、完成、应用四个阶段,科研管理人员要把握好各类项目在这四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地指导具体工作。

二是精细化需要和人性化相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代表着管理的刚柔两极,人性化强调管理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里的“人”应该包括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双方:科研项目管理不只是为促进项目主持人和项目团队的科研能力发展,还应该是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平台,要提倡并创造全员管理的氛围,树立人人是人才的理念。因此,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高校全体成员参与其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科研潜力,从而解决学校科研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发挥高校科学研究的巨大功能。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5]随着高校科研竞争的不断加剧,对科研项目的精耕细作必将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实现途径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摘要:科学研究作为现代大学的四大功能(四大功能指的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之一,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的工作重心,而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文化,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各个领域。高校科研的项目管理工作同样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挖掘科研潜力,以不断增强高校自身的科技竞争力。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浅探 篇8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

其一,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经费使用细则要求多样,导致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执行标准难以统一控制的问题。虽然各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大多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来自不同的管理部门,经费划拨也分属不同渠道,很多经费在划拨时具有明确的使用范围。高校自行制定的科研管理办法往往与经费出资人在经费的使用方式和范围上存在冲突,导致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经费具体负责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难以以统一的标准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容易产生模糊和混乱的问题。

其二,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不科学,科研成本计量不准确。高校人员工作的双重属性,使得教学活动与科研工作往往不能简单分割,同时承担的科研项目存在交叉现象,因此很难清晰的对其单一项目进行成本分摊。由于科研成本计量存在较大缺陷,科研成果评价也难以量化反映。由于高校学科种类繁多(综合类院校尤其突出),在科研评价方面难以为每个学科都成立高水平的专家组进行评判,大多只能以科研文章的发布层级、是否获奖以及获得奖励的级别作为考量科研水平的标准,而不能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未来科学发展方向,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量化评价标准。

其三,科研经费预算制定不够科学,管理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导致不能实现预算执行的刚性要求,部分横向课题存在不规范支出问题。各高校往往把能否取得科研项目作为考核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科研项目的立项成为高校全体人员都比较重视的工作。但是,在项目确立之后的后续管理方面,却存在不能及时跟进的问题。在资金使用方面,各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并不精通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而财务人员又对于科研项目内容的不了解,也给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增添了难度。

现行的纵向科研经费申请过程中,一般都要求申请人员编制全面的科研预算作为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执行依据。但是,由于项目承担人员一方面缺少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对于科研预算执行中的刚性要求缺乏认识,预算编制存在随意性,大多缺少市场调研,凭借经验甚至想象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额度,导致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产生超范围支出或者超额度使用资金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不规范支出往往出现在科研人员与地方企业等部门签署的横向科研开发项目上,这类项目由于资金的投入人对于经费的使用没有刚性指令,同时不对项目资金做后续监管,导致资金使用人往往随意扩大支出范围,甚至出现科研圈钱、支出套现、虚列转拨等违法行为。

其四,科研项目存在结题不结账现象。科研项目的结题不结账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科研成本计量不完整,导致项目经费不正常结余;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不力。由于科研人员存在经费申请不易引起的“惜售”情绪,导致结题后尚有大量经费挂账使用的情况。

其五,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固定资产重复投入的现象。由于科研项目承担者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使用科研经费进行固定资产投入时由于信息不通畅,产生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等资金浪费问题。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第一,使用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根据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建立相应的经费管理模板,结合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控制资金使用方向和额度。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完成了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该平台可以将划拨经费按照项目申请立项时制定的预算,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建立相应的模板,财务人员可以根据模板提供的数据,对科研经费的开支进行控制,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财务核算人员由于不能全面掌握不同渠道经费的使用规范导致的经费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问题。不但使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有序、高效地进行,同时为科研经费的后续管理提供了直观、明晰的监督窗口。

第二,建立科学高效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合理确定摊销成本。科研成果评价和成本计量一直是困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难题,如何建立相对准确的成本计量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各高校的普遍采取的方法是根据文、理、军、工、农、医等项目属性,按不同比例计提成本。该方法虽简便易行,但是信息粗糙,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科研成本的构成。由于科研项目的非同一性,由单一学校为全部项目建立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存在较大难度,建议建立校际联合科研评价平台,由各高校抽调出各学科的专家成立联合评价委员会,定期对不同学科的科研成本构成进行科学分析,制订出成本摊销模型,作为高校科研成本摊销的量化标准,同时推出学科未来发展预测,为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鉴定。这样不但使科研成本管理能够实现科学规范,同时可以使科研成果得到公正评价。

第三,规范科研预算编制程序,使科研预算的编制切合实际,同时加强跟踪监督,杜绝预算执行过程中超范围、超额度支出现象。首先,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关管理规定,帮助科研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在项目申请的预算编制过程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预算编制更加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次,建立横向课题的经费管理办法,对人员经费、招待费等不易监督的项目规定支出限额,在保障科研经费正常开支的前提下,加强对票据使用、经费开支范围、资金往来单位以及现金开支额度的监管,严禁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再次,科研项目中规定一定金额以上的材料采购、设备购置等工作,要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以降低采购成本与财务风险。最后,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对科研经费的执行进行持续监督,使科研经费真正为科研项目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

第四,建立科学完善的科研经费结余管理办法,正确归集结余经费,使之为科研人员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由于来源渠道不同,对于结余经费有不同的管理规定,其中部分国拨专项资金要求在项目结题后,将结余资金按专有渠道上缴。其他纵、横向经费在拨付时并没有对结余经费提出具体要求,高校可以由科研管理、财务、审计等部门联合制定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办法,归集零散的结余资金,重新划拨至相关人员的其他科研项目中,或者建立科研管理基金,作为其它自主创新课题的研究经费的补充以及为已结题项目的后续跟踪提供资金需求等等,使科研经费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杜绝浪费、突击花钱,超范围开支等违规现象发生。

第五,建立科研信息发布平台,对高校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实现校内跨学科、跨部门的资源共享。使用科研经费进行“独一性”固定资产投资,要由项目承担人员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必要性论证,之后交招标管理部门进行集中采购。从根本上做到国有资产统一管理,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书信作文400字下一篇:公司人事工作汇报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