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篇1

1、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近义词的比较辨析,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

⑴ 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如:轻视 藐视 蔑视 鄙视//希望 期望 渴望

⑵ 词义范围大小不同;如:边境 边疆//事件 事情

⑶ 具体与概括不同;如:船 船只

⑷ 词的感情色彩不同;如:成果 结果 后果//教诲 教训

⑸ 语体色彩不同;如:生日 诞辰 吓唬 恐吓//黎明 拂晓

⑹ 适应对象不同;如:爱护 爱戴

⑺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如:执行 履行//含糊 模糊

⑻ 词的语法功能(用法)不同;如:阻碍 障碍

⑼ 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收集 搜集

⑽ 注意词的临时意义。如:“他比阿Q还阿Q”中的第二个“阿Q”

2、有关概念:

a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b词的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分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三种;语体色彩主要从口头语或书面语、一般用语或特殊用语两方面来看。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篇2

一、从实词的感情色彩入手辨析

同音近义词误用, 可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加以辨析。感情色彩, 即区分是褒义词、贬义词, 还是中性词。有些词的基本含义相同, 但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带有肯定、喜爱、赞扬意味的词叫褒义词;带有否定、憎恨、蔑视意味的词叫贬义词。中性词不具有褒贬色彩。

例1.不管到了什么时候, 企业管理都离不开勾 (或沟) 通。

例2.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广大且发展迅速, 已成为中国营 (或盈) 利最大的行业。

例3.一座刻有论语选段的石碑树 (或竖) 立在广场中央。

例4.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一定是卓有成就的, 一定会成为深负 (或孚) 众望的人。

例5.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熏染 (或陶) 下, 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解析:例1中“勾通”一词应改为“沟通”, 此句若是不改, 其句意便是———企业管理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暗中勾结、串通一气。这是因为“勾通”一词含有明显的贬义, 指暗中串通、勾结, 通常用在“勾通日寇, 背叛祖国”之类的句子中;而“沟通”则只是指使双方相通, 是一个中性词, 用做“沟通文化”“沟通思想”等。例2中“营利”一词应改为“盈利”。“营利”是贬义词, 指主观上谋求利润, 如“只顾营利, 不顾信誉”;“盈利”是指赚钱, 侧重于客观上获得利润。例3中“树立”应该为“竖立”。“树立”一词多含褒义, 对象多为抽象的好事, 侧重指在意识形态领域立起新人、新事、新风尚等;“竖立”是中性词, 指在地上或物体上把另一物体直立起来。例4中“深负众望”与“深孚众望”混淆, “深负众望”是贬义词, 以为辜负了大家的希望;“深孚众望”则指使群众信服, 是褒义词。例5中“熏染”应改为“熏陶”。“熏染”是贬义词, 多指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不良的影响, 如“要知道让一个纯洁无瑕的儿童, 去受罪恶的熏染, 是作母亲的罪恶”;“熏陶”则含有褒义, 多指受好习惯影响。

二、从实词的含义入手辨析

在一组同音近义词中, 其词义范围、程度和含义都会有差别。大部分情况可以用有差别的字词组来判断其含义的不同。例如:“边疆”和“边境”都是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 但“疆”指“疆土”, 指靠近边界的领土, 范围较大, 而“境”是靠边界 (国界) 的地方, 范围小。又如:“蕴蓄”和“蕴含”都有包含之意, 但“蕴蓄”可组一个词“积蓄”, 便可推出含义应为积蓄或包含其中而未表露出来, “蕴含”则只有包含之意。还有“委屈”和“委曲”, “屈”可组词为“冤屈”, 便可推出其含义为“因冤屈而难过”;而“曲”可组词为“曲直”, 便可推出其含义为“事情的底细”。

例6.医院专家经过三次会诊, 现已查明治病原因。

例7.大中城市居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 年收入5万元左右的三口之家, 要将一年的生活费控制在3万元以内, 才有可能结余出子女的教育费来。

例8.每年三月,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 共商国事。

例9.他违反了《刑法》, 自然是罪有应得。

解析:例6的“治病”应该为“致病”。“治”为“治疗”的意思, 而“致”是“导致”的意思, “治病”在句中明显不合语境。例7中“结余”和“节余”混淆。“结余”, 顾名思义是指“结算后余下的”, 而“节余”的“节”则是“节约”的意思, 意为“节约而剩下”。例8中“国事”应为“国是”。“国是”的“是”可组词为“是非”, 可推出“国是”为国家大计之意, 而“国事”则没有这层含义。例9中“违反”应为“违犯”。“违反”一般适用于规章、原则等, 不遵守、不符合, 错误程度要浅一些;“违犯”程度深一些, 适用于法律、法规等, 指有意识地破坏和触犯法律法规。

三、从实词的用法入手辨析

实词的用法主要可分为实词适用的对象和词性两个方面。有些近义词有专门的使用对象, 有的对人, 有的对物, 对人当中有对自己的, 有对别人的。如果把握不准, 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用。例如, “希望”既适用于自己, 又适用于别人;“期望”则只适用于别人。“倾听”适用于上级对下级, 而“聆听”只适用于下级对上级。除了适用对象外, 同音近义词词性发生变化, 用法也不尽相同。

例10.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 厂党委决定启用精通业务, 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例11.请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适合的高度。

解析:例10中“启用”应为“起用”。因为“起用”的对象是人, 而“启用”的对象是物。例11中“适合”与“合适”混淆。“适合”是动词, 用法如“你觉得你俩适合吗?”;“合适”是形容词, 句中也是定语的位置, 应用“合适”。

浅探近义词辨析考试应对实用方法 篇3

关键词:近义词;辨析;积累;组词

什么是近义词辨析的问题?为什么高考要考查近义词辨析的问题?我们平时要如何学习才能掌握近义词的区别,教师如何才能传授好的辨析方法給学生,问题很多,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则小事例。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那一段,描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有这样几句话:“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路,见一个破落的山神庙。”在《简笔与繁笔》一文讲到简笔运用之妙,举例说,“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这“破落”二字已经很妙了,可是查找《水浒传》原文,却吃了一惊:原文此处不是“破落”而是“败落”!原文用“败落”比用“破落”更具巧妙,更富有韵味,更耐咀嚼,更能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何以如此呢?这是一组近义词,意义太相近了,不仔细咀嚼很难发现二者的区别。

分析一下“败落”和“破落”的差别,看用哪个更好,这便是近义词的辨析问题。

那么,为什么“败落”就比“破落”要好呢?结合语言情境,不管用“败落”还是“破落”,都是形容山神庙的状况的。因为“落”字是公用的,所以,应该把“败”和“破”的比较作为重点。“败”的形容词意义是“腐朽、腐烂”的意思,山神庙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土制的砖瓦和木材,尤其是木材,要产生“腐朽、腐烂”的效果,则必然经过自然界的日晒、雨淋、风化、那就必然是长时间的。正因为如此,“败落的山神庙”本身就证明了它被荒弃很久了;有它立在那里,就能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而“破落”则没有了

“腐朽、腐烂”的意思,也就没有“败落”那么能强调“时间久”这一关键因素。

汉语中有很多的近义词,而任何一组近义词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我们如果能掌握一些辨析的方法,在高考中就会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再来谈一谈如何能做好近义词的辨析。其中词语的积累是最为重要的。没有积累一定数量的近义词,任何方法、思路都是多余的,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我们要怎样去记忆那么多的近义词呢?

一、存异组词法

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近义词,它们都有共同的语素。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另外的相异语素上,而采用存异组词法。

例1.有一个贝壳迷花费了近十年的心血,_______到几千种

远东出产的贝壳。(收集、搜集)

(1)查找异处,组成新词。两词语中,“收”和“搜”是相异语素,“收”可以组词为“收拢”“收取”“收到”等等;“搜”可以组词为“搜寻”“搜查”“搜罗”等等。

(2)代入原文,定出答案。选择上面新组的词语放入所给的句子,找出更适合的,则表明带有这个语素的词是正确答案。上例中,“收到”或“收取”几千种贝壳显然与语境不符,而“搜寻”“搜罗”则说的通,所以该空应填“搜集”。

二、分解组词法

对于两个语素都不相同的近义词,无法进行析异组词,这时可以采用分解组词法。

例2.新式标点符号指的是萌芽于清末、诞生于“五四”,____

______到现在的标点符号系统。(延续、沿用)

(1)分解原词,得出短语。先把原词分解成两个语素,再分别组词,得到一个与原词意义相近的短语。“延续”——延长继续;“沿用”——沿袭使用。

(2)分别代入,定出答案。将“延长继续”和“沿袭使用”两个短语分别代入原文,可以看出,“沿袭使用”更适宜,现在继续使用原来的标点即“延用”。

三、扩展解题法

在语言实践中,有些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这是约定俗成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第三种解题方

法——扩展解题法。

例3.我们需要储备_____的粮食,以度过这一非常时期。(充足、充分)

(1)运用想象,组成短语。充足——阳光充足、水分充足;充分——理由充分、条件充分。

(2)选择相近,得出答案。可以看出,例句中的“粮食”与“阳光”“水分”更接近,所以“充足”更适合语境,从而可得出答案为“充足”。

四、反向组词法

当一组近义词从正面难以区分的时候,可以逆水行舟,组出它们的反义词来加以区别。

例4.我们对自己的前途要__________,这样才能迸发出火一样的激情。(乐观、豁达)

(1)寻找反义,进行比较。乐观——悲观,豁达——狭隘。可以看出,前者是一种态度,后者是一种品质。

(2)代入反义,得出答案。代入“悲观”讲得通,代入“狭隘”说“对自己的前途要狭隘”,绝对不通。所以应该选“乐观”。

当然,每一个人在做题时都会有自己的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我想能运用好上述解题方法,对高考中的近义词辨析题的解答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二十一中)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篇4

方清明①

(安徽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 要:本文主要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近1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方法进行归纳、述评;另外,还探讨了近义词典编撰的相关问题,意在指出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关键词:近义词;述评;辨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 H 1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0037 – 03

汉语是公认的语义细腻的语言,其表现之一就是近义词语相当丰富。近义词的正确辨析与使用是留学生深入学习的重点、难点之一。面对一组近义词,留学生往往会混淆它们的意义,不会辨析,导致误用。有些留学生甚至抱怨汉语近义词太多,难以区别,而产生畏难情绪。但是掌握近义词的多少又往往标志着学习一门语言程度的高低,因此,学界普遍重视近义词的教学与研究。近10年来出现了一批相关成果,本文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总结近义词辨析基本方法,探讨词典编撰相关问题,意在指出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近义词辨析方法

讨论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的文章,或多或少都要涉及近义词辨析方法。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不同层面归纳如下:(一)语义层面

辨析近义词时,考察语义差异显得尤为重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称范围大小不同,如“食物”的指称范围大于“食品”;2)语义轻重不同,如“绝望”比“失望”语义重;3)词义侧重点不同,如“感动”指人的内心激动,而“感叹”则指有所感触而叹息;4)语义义项多少不同,如“经过”有“过程、经历”这个义项,但“通过”没有;5)语义搭配不同,如“优良”可以跟人或物搭配,但“优秀”一般只能和人搭配。语义差异辨析,已经较好地吸收了本体方面相关研究成果,但与本体研究毕竟有所不同。有的文章只涉及语义差异辨析,这就没有考虑到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的特殊要求。如:“才华”是指人表现于外的才能,侧重指文学艺术方面的能力和特长;“才能”表示知识和能力,侧重指人对知识、能力、技巧、技能的掌握情况;“才干”指人的工作和办事能力;“才智”指才能和智慧,指富于智慧和思维敏捷。可以看出,以上只是从语义差异辨析了“才华、才能、才干、才智”四词,虽然语义层面的辨析是基础性的,重要的。但是语义差异辨析又是深层次的,空灵的,难以把握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不宜孤立地讲解词语本身的语义,我们的教学要考虑如何把理性的语义差异辨析变得感性化、形式化。要注重使用的不同,要讲明具体语境下,什么时候通用,什么时候不能通用。

有学者提出: “要强调语素差异的辨析。”(刘缙,1997)[ 1 ]如:“爱护、爱惜”,都是动词,都有“爱,重视”的意思,但“爱护”重在“护”,保护好,不让受伤害,所以其搭配的一般都是易受伤害的人和事物。“爱惜”则重在“惜”,舍不得,所以与其搭配的一般都是在使用的而又容易消耗的东西。

强调语素差异的辨析方法本身没什么问题,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同素近义词都可用这种方法。例如通过语素差异来辨析“经过、通过”和“本来、原来”,就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进行虚词性近义词辨析时,此方法则更为受限。

(二)语法层面

语法层面呈现出的差异,也是近义辨析的重要手段。赵新、李英(2001)、(2002)有较好的论述。[ 2 ] [ 3 ]他们指出:1)对于动词,应该考虑能否带宾语,带名词宾语还是带动词宾语;后面可否有补语,有什么类型的补语;前面可以有什么类型的状语;2)对于形容词,应该考虑能否与否定词、程度副词组合,能否进入A不A格式,是与单音节名词组合还是与双音节名词组合;

3)对于副词,应该考虑所修饰的成分有何特点,是单音还是双音;4)对于介词,应该考虑后面跟哪类名词性成分组合成介宾结构等等。

杨寄洲(2004)细致地归纳出了近义动词语法层面的差异。[ 4 ]他认为:1)首先要看它们能否带宾语,及物动词能带宾语,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游览西湖”可以,“旅游西湖”则不行。宾语是人还是物,“访问”的宾语可以是人,“参观”的宾语则不能是人。宾语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有一台电视机”可以,“具有一台电视机”则不行。宾语是时间还是处所等等。2)动作行为的主体是否相同。3)是自主动词还是非自主动词。4)动词的时态是已然还是未然。语法层面的辨析成果已较为丰富,但如何更进一步地吸收本体的研究成果,创新有效的辨析方法,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可喜的是,有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刘春梅(2006, a、b、c)发表了同义名词研究的系列文章。[ 5 ] [ 6 ] [ 7 ]文章从小角度入手,集中考察同义名词,然后再细分下类:表物同义名词;表人同义名词;单双音同义名词。传统的研究方法一般是泛泛地认为近义词辨析可以从词性角度入手,举有限的例子加以说明,而她的研究则有所不同,先考虑同一词性,然后分析各种具体差异,做深做透,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模式,这种研究无疑已经把近义词辨析研究引向深入,因此教学上更有参考价值。

就拿她的《现代汉语表物同义名词研究》来说,文章首先界定什么是“表物同义名词”,然后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简称《大纲》)中筛选139组“表物同义名词”,接下来从三方面考察“表物同义名词”的差异。光词义差别上,就列出“质地构成、外部形态、适用对象、规模、程度”等12种具体考察角度和标准。请看文章对“棒、棍子”的辨析: “棒”一般是规则的,样子和形状很重要;而“棍子”的形状规则不规则没关系。因此分别有如下说法:“一套高尔夫球棒︱一根木棒︱接力棒︱指挥棒;有个男孩瘦得像根小木棍子︱模特的腿不行,柴禾棍子似的。”

这种有针对性的辨析、简单明了,能更好地指导教学。

根据刘春梅的研究,我们可以参考她的方法从而扩大到其它同词性的近义词。题目可以拟定为《单双音近义动词研究》、《表动作近义动词研究》等。当然,她的研究也不是尽善尽美,如“12种具体差异”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这么多标准相互之间会不会产生纠葛? 具体辨析时,是依据单标准还是多标准? 在这些方面,她似乎没有给出很好的说明。

(三)语用层面

关于近义词语用层面的辨析方法,主要有: 1)附带感情色彩差异(褒与贬、喜与恶、尊敬与辱骂、谦逊与轻慢等);2)语体差异(口语与书面语、庄重与随便、直白与含蓄等)。刘晓梅(2006)提出:“不主张让留学生去辨析语体差异。”[ 8 ]此观点不妥,因为难点往往也是重点,就好像汉语的“把”字句很难。因此,我们也不能因为语体差异是复杂、难教的而采取回避策略。再说,很多近义词之间存在语体差异,语体差异往往体现了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这都是客观事实,不能人为地予以取消。所有的近义词典都会采用语体差异来辨析若干近义词。如果学生语体差异方面的辨析能力差,就有可能产生相关偏误。如:

﹡ 亲爱的父亲母亲(聊天时一般应该用“爸爸妈妈”)﹡“夫人”(当面称呼自己的妻子不用“夫人”)﹡ 因为我缺课缺了很多次,所以老师找我聊天儿(“聊天儿”应该改成“谈话”)以上偏误的产生都是由于不了解近义词间的语体差异造成的。正因为留学生辨识语体差异的能力很差,我们才更要加强这方面的辨析。

我们要着重说明的是,以上我们分别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总结了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方法,这并不是说,实际教学时,一定得根据这些程式按部就班,条分缕析。因为任何一个单一层面的分析虽然都是有价值的,但是都是自足的。这三个层面是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具体辨析近义词时,应该本着重点突出、抓住要害、不求面面俱到、具体实用、精讲活练

等原则来处理。

二、对外汉语近义词典编撰方法的研究

如前文所述,学界已经出版了多本对外汉语近义词典。限于篇幅,我们以杨寄洲、贾永芬编撰《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 9 ](简称《1700对》)为代表,进行个案考察,简要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希望能窥一斑而见全豹。

(一)《1700对》的优点 《1700对》是供外国人学习汉语近义词语的大型工具书。它体系完整,篇幅巨大(共1640页),收1718对近义词,是目前最大型的对外汉语近义词词典之一。编者始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编排的体例科学合理。总之,《1700对》是一本实用性强,质量较高的好工具书,我们认为代表了当前近义词典编撰的综合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体分析如下: 1.选词依据明确

《1700对》以《大纲》为依据,主要收集甲、乙级常用词汇1718对(其中80多对三个词为一组),确保所选近义词的常用性和实用性。关于选词范围,赵新、李英(2001)、(2002)指出:“意义相近的惯用语、固定结构都应该收入近义词典。”[ 2 ] [ 3 ]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惯用语、固定结构毕竟不是词,近义词典不能笼统地收入这些项目。我们不能把近义词典搞成了一个大杂烩,里面什么内容都有。正如赵金铭(2004)先生论述对外汉语词典编撰的不足时,精辟地指出:“汉语各类不同词语的分类词典尚没有构成系统。”[ 10 ]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参考近义词典,另外编撰名为《近义惯用语》、近义固定结构》的相关工具书。

2.服务对象明确 《1700对》服务对象主要是汉语为非母语的学习者或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1700对》在词义说明、词语搭配、用法对比、例句配备等方面都考虑了对象的特殊性。有一点要指出,汉语为非母语的学习者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这两种服务对象是有所同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汉语水平较高,起点是怎样教好汉语;而汉语为非母语的学习者一般汉语水平较低,起点是怎样学好汉语。时下,真正以汉语为非母语的学习者为对象的近义词典还不多。

3.摆正了辨析与使用的辩证关系

辨析是手段,使用是目的。没有准确的辨析,就没有准确的使用。反之,如果不能准确地使用,那么辨析也就没有意义。正如该词典主编杨寄洲(2004)[ 4 ]所说: 除了进行辨析之外,主要把重点放在用法的对比上。让外国汉语学习者知道,一对近义词或近义词究竟能不能在交际中相互替换,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互换,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互换。从对外行于教学的实践角度来看,词语对比不能仅仅止于语义理解这一层面,而是要求学习者会用, 会用才是课堂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4.注重编撰的形式化

《1700对》设置“词语搭配”项目,让学习者从搭配上观察两个词语用法上的“同中之异”,并以表格形式反映出来,对号(√)表示能搭配,错号(×)表示不能搭配。这样的“形式化”一目了然,在简洁性和规律的展示方面很有优势,非常有利于学习者抓住“要害”。

5.注重例句编排

《1700对》充分考虑阅读难度,例句全部由编者编写。编排原则是: 1)尽量为学生提供实用的例句;2)过滤难以理解的文化和知识背景因素;3)控制全书生词量。总之,为了学生正确理解近义词的用法,编者想方设法降低例句难度,尽量做到浅显易懂。近义词辨析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会正确使用近义词,这是第一要务。

(二)《1700对》的不足

如果要说《1700对》的不足,大致有以下几点: 1.没有练习安排

可能限于篇幅,编者没有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其实,精讲活练,特别是活练,是巩固学习者正确掌握近义词使用的有效手段。

2.常用近义词总量到底有多少,没有确定

从理论上说,对外汉语近义词的总量应该是开放的、无穷的。没有哪一部近义词典能够收集全所有的近义词,对所有的近义词进行辨析。但常用近义词的数量应该有一个大致的范围。都是依据《大纲》,为什么《汉语近义词典》选词420对, [ 11 ]而《1700对》选词1718对? 关于常用近义词的定量研究,目前还没有人去做。

3.少数近义词安排欠妥

具体到某一对近义词,为什么要选择它们组成一对,而不选择其它的组成一对,编者在这方面的经验性成分就多, 缺乏系统地统计。如《1700对》中,选“忍不住、禁不住、不由得”为一组近义进行辨析。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忍不住、受不了”也是一对较为常见的近义词,编者没有选。再如,选“创造、创建、创立、创作、创办”同素近义词进行辨析,而没选非同素近义词“创造、发明”进行辨析。

4.关于释义语言的难度处理

关于释义语言,《1700对》的主编指导思想很明确,那就是要浅显、易懂。虽然《1700对》给出了词类简表、语法术语表,但仍然有相当的语言学术语让学习者感到迷惑。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3名中级下班成绩优秀的学生(HSK成绩通过8级)阅读从《1700对》中随机抽取的20页原文。结果表明,他们对“简单结构、复杂结构、离合词、内在要素、外在表现”等概念的理解有困难,对“使免遭受、使不受扰乱”等说法不甚了了。释义语言要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和高度浓缩的语言,要多用描述性语言。

5.关于词性标注

《1700对》中,词性标注的依据是《大纲》,但《大纲》关于词性标注的内容已经略显陈旧。其实,《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已对所收词语进行了全面而细致地标注。学界应该及时吸收这项成果。我们希望《1700对》修订时,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繁重的近义词辨析 篇5

繁重 fánzhng 沉重 chénzhng

【繁重】(任务、工作)又多又重。如:

1.弼时同志得了高血压症,还是继续坚持着繁重的工作。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如:

2.对于一个重病还没有好的人,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3.这个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

对的近义词、拼音、意思、辨析 篇6

对 duì 对于 duìyú

【对】用作介词时,基本上同“对于”。如:

1.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视而不见”。

【对于】表示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如:

2.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近义词语辨析六例 篇7

竟然与居然, 二者都是副词, 都表示出乎意料, 超出常理或常情, 表示本不应该发生的事竟然发生, 本不可能发生的事竟然发生, 本不容易做到的事竟然做到。如“王先生在购买口香糖的时候意外中了12万8千元的大奖, 谁料这竟然是一个精心布置的连环诈骗”, “夺命伊拉克——笔记本竟然救了一个美军”, “俩人性格完全不同, 居然成了好朋友”。但两者之中“居然”语气略重, 更突出与预料相反的语意, 多是反向发展, 与情理多有不合之处。如“小张看‘中超’联赛转播的时候, 他居然没打瞌睡”, “做了虚假广告, 郭德纲居然说‘活该’”。

二、尤其与甚至

尤其与甚至, 二者都有副词性, “甚至”也用为连词, 都表示递升的语意, 对列举的事例有所强调。如“酒后不宜饮茶, 尤其是浓茶”, “人需要有责任感, 尤其是当你对待一个生命的时候”, “夏令营将丰富我的暑假, 甚至是我的人生”, “中国人大将决定台海, 甚至是世界的局势”。所不同的是, “尤其”多用于表示比较几种事物后, 提出其中特别的一项, 比较的项目必须是一致的, 顺意的。如“饮茶”与饮“浓茶”, 一般的“责任感”与“对待一个生命”, 都是属于同一范畴的。“甚至”关涉的比较项目多不一致, 中间语意跃升的幅度较大, 略显夸张。如上引例句中由“暑假”而“人生”, 自“台海”而“世界”。

三、退化与蜕化

退化与蜕化, 二者都有动词性。“退化”原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 构造简化, 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泛指事物由优变劣, 由好变坏。“蜕化”原指虫类脱皮, 比喻腐化堕落。如“内蒙古草原退化严重, 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 “王海已从最初的打假英雄蜕化为职业打假者”。在原义的使用上, “蜕化”的结果不一定是坏的, 如“蚕可蜕化成蛾, 蛹可蜕化成蝶”;在引申义和比喻义的使用上, “退化”多用于物, 侧重功能, “蜕化”多用于人, 侧重品质。如:“多吃鱼可防视力退化”, “实践证明, 人的大脑愈用愈发达, 不用则会退化”, “反腐英雄黄金高何以蜕化成腐败分子”。

四、肤浅与浮浅

肤浅与浮浅, 二者都是形容词, 都有不深入的特点。“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浅薄的、不深刻的, 强调不多、不深, 它的反义词是“深刻”。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等。“浮浅”指浮在表面, 不切实, 强调空虚、浮躁, 它的反义词是“深沉”。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如:“郭的卑鄙让他在是非不分的肤浅青年中畅通无阻”, “大众的认识处于肤浅的状态”, “烂情滥调, 内容虚伪, 官僚, 做作就是浮浅”, “不透析这些根本问题, 《物权法》是浮浅的、是没有前途的”。

五、举足轻重、无足轻重与举重若轻

“举足轻重”出自《后汉书·窦融传》:“今益州有公孙子阳, 天水有隗将军, 方蜀汉相攻, 权在将军, 举足左右, 便有轻重。”意思是只要举足移动一步, 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用以比喻实力强大, 所处地位十分重要, 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如:“曾是世界最大受援国的中国正变成一个重要的捐助国, 成长为一个在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的经济体”, “与此相对应, 美国商人在香港的投资, 在本地经济中亦居举足轻重之位”, “中日关系对亚洲未来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

“举足轻重”的反义成语是“无足轻重”。应该注意的是这两个成语中的“足”的意思有所不同, “举足轻重”的“足”是“脚”, 而“无足轻重”的“足”是“能 (称得上) ”。“无足轻重”的意思是“无关紧要, 不值得重视”, 如:“科学家们不断发现 , ‘人体机器’上有些‘零部件’是多余的——这些‘零部件’曾经扮演了重要的生理角色 , 但是随着人类的进化 , 它们的功能已经无足轻重 , 正在逐步退化”, “我们都是演员 , 无足轻重的群众演员 , 在社会这个舞台上 , 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 区别就在于演技的好坏和角色的不同”。

“举重若轻”的形与以上两个成语近似, 但意义上联系并不大, 它的意思是“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 比喻能力强, 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如:“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有‘举重若轻’的本领, 将重大主题转化为可读性强、说服力强、新闻性强的稿件”, “驾驶汉兰达的感觉就仿佛成了一个在任何严苛环境下都能举重若轻的将军, 挥洒着人生决策的畅快”。

六、挑肥拣瘦与挑三拣四

“挑肥拣瘦”拣, 选择;肥, 肥肉;瘦, 瘦肉。挑选对自己有利的, 强调自私和利己。如“这种人就是这样, 待遇要好的, 任务要少的, 挑肥拣瘦, 不把别人和集体放在眼里”, “全市机动车实行单双号行驶后 , 出租车司机若‘挑肥拣瘦’, 出现拒载、甩客、绕路和多收费等行为将受到高限处罚”。

近义词辨析(二) 篇8

A. Except forB. Besides

C. ButD. Except

2. I know nothing about him ___ that he is an English-man.

A. besidesB. except

C. apart fromD. except for

3. Who is to ___ for the accident, the driver or the walker?

A. blameB. scold

C. punishD. pay

4. When you are being taken photos of, you should stay ___ .

A. quietB. silent

C. calmD. still

5. In face of danger, he remained ___ .

A. silentB. calm

C. quietD. still

6. When you live in a ___ village, you can’t be well-informed.

A. quietB. silent

C. stillD. calm

7. The police haven’t discovered the ___ of the serious traffic accident so far.

A. reasonB. explanation

C. causeD. excuse

8. Have you turned to the dictionary to find out the ___ for the new word?

A. directionB. description

C. explanationD. introduction

9. All his classmates ___ him on his winning the prize in the maths contest.

A. celebratedB. congratulated

C. welcomedD. greeted

10. The taxi driver ___ me too much for driving me to the airport that day.

A. chargedB. spent

C. costD. paid

11. The students are given $50 a term to cover the ___ of books and studying materials.

A. priceB. cost

C. payD. value

12. High unemployment ___ the government billions of pounds in lost taxes.

A. costsB. charges

C. losesD. spends

13. However, the customer would only ___ half the price for the skirt.

A. chargeB. cost

C. offerD. buy

14. As you know, all the natural resources are possessed and managed by the ___ .

A. countryB. land

C. nationD. state

15. Yesterday the president spoke on TV to the ___ about the prevention against the terrible disease.

A. stateB. nation

C. countryD. land

16. They can’t live on ___ . They must stay in the water.

A. landB. earth

C. groundD. soil

17. For the next ten years, he had not sent a single ___ to his parents.

A. messageB. news

C. informationD. notice

18. The ___ why Eileen didn’t turn up at the meeting was not made clear.

A. reasonB. cause

C. excuseD. matter

19. He thought this painting of mine of great ___ , and would ___ at least $10,000 for it.

nlc202309030415

A. worth; buyB. value; pay

C. price; offerD. use; charge

20. The government provided them with food and ___ through the hard years.

A. dressB. coats

C. clothingD. suits

21. His father found ___ in a factory. There was always a lot of ___ for him to do.

A. work; jobB. a work; jobs

C. a job; workD. a job; works

22. I’m sorry the baby’s cry last night must have ___ your sleep.

A. troubledB. disturbed

C. interruptedD. worried

23. Don’t ___ them; they are talking business.

A. interruptB. trouble

C. disturbD. break

24. His grandma has been ___ for five years, but he still remembers her clearly.

A. deathB. died

C. dyingD. dead

25. Most houses were ___ in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and many people became homeless.

A. damagedB. harmed

C. destroyedD. shaken

26. Look! The cock is ___ where a hen ___ an egg just now.

A. laying; lainB. lying; lied

C. lying; layD. lying; laid

27. The ___ made by the judge was not just and the public didn’t accept it.

A. decisionB. judgment

C. choiceD. conclusion

28.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make a ___ between Mary and Alice because they are both very attractive.

A. choiceB. decision

C. selectionD. agreement

29. He has a good ___ of business and his company is running well.

A. senseB. feeling

C. touchD. thought

30. However, she ___ to talk to the manager immediately about the matter.

A. requiredB. demanded

C. suggestedD. requested

31. As you know, parents are ___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in our country.

A. requestedB. demanded

C. expectedD. required

32. The faces of four famous American presidents on Mount Rushmore can be seen from a ___ of 60 miles.

A. lengthB. way

C. distanceD. space

33. ___ a red skirt, the teacher came in.

A. WearedB. Dressed in

C. Putting onD. Being having on

34. We couldn’t cut the rope because the ___ of the knife was not sharp enough.

A. side B. edge

C. frontD. point

35. It was ___ hot today, and he came into the shopping centre ___ to enjoy the cool air.

A. specially; especially

B. especially; specially

C. particularly; especially

D. specially; particularly

36. It’s clear that the city’s underground ___ more people than the bus does.

nlc202309030415

A. fetchesB. carries

C. sendsD. brings

37. The peasants are busy ___ the seeds now. Shall we help them?

A. choosingB. taking

C. selectingD. electing

38. After the long and tiring journey his ___ completely gave out.

A. spiritB. power

C. forceD. strength

39. Tom is full of ___ and he doesn’t know what tiredness means.

A. powerB. energy

C. strengthD. spirit

40. It is ___ impossible to make such a long journey in such an old car.

A. ratherB. very

C. fairlyD. quite

41. I haven’t seen Ann for ___ long that I’ve forgotten what she looks like.

A. suchB. very

C. soD. too

42. The manager believes prices will not rise by more than ___ four percent.

A. any otherB. the other

C. anotherD. other

43. The weather was ___ cold that I didn’t like to leave my room.

A. reallyB. such

C. tooD. so

44. The performance ___ nearly three hours, but few people left the theatre early.

A. coveredB. reached

C. playedD. lasted

45. It was hard for him to learn English in a family, in which ___ of the parents spoke the language.

A. noneB. neither

C. bothD. each

46. He doesn’t have ___ furniture in his room—just an old desk and a new chair.

A. anyB. many

C. someD. much

47. Last night Mr Crook didn’t come back at the usual time. ___ , he met some friends and stayed out until midnight.

A. MeanwhileB. However

C. InsteadD. Yet

48. — Shall we go out for a walk?

— Sorry. This is not the right ___ to invite me. I am too tired to walk.

A. momentB. situation

C. placeD. chance

49. Jack is late again. It is ___ of him to keep others waiting.

A. normalB. ordinary

C. commonD. typical

50. I ___ it as a basic principle of the company that suppliers of raw materials should be given a fair price for their products.

A. makeB. look

C. takeD. think

51. Her shoes ___ her dress; they look very well together.

A. suitB. fit

C. compareD. match

52. Most air pollution is caused by the burning of ___ like coal, gas and oil.

A. fuelsB. articles

C. goods D. products

53. You have to be a fairly good speaker to ___ listeners’ interest for over an hour.

A. holdB. make

C. improveD. receive

nlc202309030415

54. Dogs have a very good ___ of smell and are often used to search for survivors in an earthquake.

A. senseB. view

C. meansD. idea

55. — How do you find your new classmates?

— Most of them are kind, but ___ is so good to me as Bruce.

A. noneB. any one

C. every oneD. some one

56. What’s the ___ of having a public open space where you can’t eat, drink or even simply hang out for a while?

A. senseB. matter

C. caseD. opinion

57. The fact that she never apologized ___ a lot about what kind of person she is.

A. saysB. talks

C. appearsD. declares

58. I bought a dress for only 10 dollars in a sale; it was a real ___ .

A. exchangeB. bargain

C. tradeD. business

59. — Could we see each other at 3 o’clock this afternoon?

— Sorry, let’s make it ___ time.

A. other’sB. the other

C. anotherD. other

60. — Do you want tea or coffee?

— ___ . I really don’t mind.

A. NoneB. Neither

C. EitherD. All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下一篇:2022团委上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