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音乐教案(精选15篇)
熊少权
教学目标:
1、听唱歌曲,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
2、通过古诗歌曲的演唱,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古诗与音乐相结合的意境。教学难点: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从小家长就教我们背古诗,长大后老师也教过我们好多古诗,下面就请你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古诗? 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师: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生:背古诗。
师:其实许多古诗词都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是可以吟唱的。现在的作曲家把配上曲,用现在的唱法给了古诗词以新生,就叫古诗新唱,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歌曲就是由古诗《梅花》编曲的。出示这首诗,让学生齐读。老师介绍作者。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梅花既有柔美又有坚强美。
这首诗哪里表现了它的柔美,哪里表现它的坚强美。生回答,师板书。柔美
坚强美 现在我们来听这首歌曲,看看音乐是怎样用旋律来表现梅花的柔美和坚强美的。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学习歌曲
1、仔细聆听歌曲。教师范唱
2、生回答乐曲是哪里表现梅花的柔美和坚强美?
3、再听歌曲,数一数整首歌中诗句重复了几次。
4、第三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5、讲述古诗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初步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感情演唱歌曲。
6、老师弹琴范唱,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7、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8、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反复练习。
9、请学生找出演唱中的难点,集体练习。
四、巩固提高训练
1、学生齐唱,提示大家用柔美的声音自然地演唱。
2、为学生的演唱录音,通过自评与师评找出不足,总结演唱技巧,再次齐声演唱。
3、学生分组演唱、单独演唱,师生互评。
五、拓展欣赏
1、出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让学生齐读。
2、下面我们来欣赏用京剧唱腔演唱的这首咏梅作品。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郊游》, 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境;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重、难点: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 电子琴, 道具。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游戏导入
[目标]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你们想不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色?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春天的画面, 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好吗?既然大自然那么美丽, 你们想亲自去看一看吗?那我们一起去郊游吧!不过在郊游过程中, 我们大家都要保护环境, 热爱大自然, 能做到吗?好, 我们坐火车去 (多媒体演示:一辆火车) 。话外音:小朋友们, 欢迎你们乘坐快乐火车, 听说你们很聪明, 我能在沿途中考考你们吗?
师:你们同意吗?到终点前一共有四个难题, 你们准备好了?话外音:上车之前先考考你们。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演示)
师:你们真聪明, 快上车吧 (放音乐, 学生做上火车的动作) 。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演示后, 放音乐一起做开火车的动作)
师:快乐司机出的题都难不倒我们, 老师给你们增加难度吧, 抽到的同学在桌上选一件你喜欢的打击乐器来演示下一条节奏练习, 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用打击乐器来演示, 然后全班一起打节奏)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用打击乐器来演示, 然后全班一起打节奏)
二、学唱歌曲
[目标]学唱歌曲, 体会情绪
1. 师:
火车到站了, 你们看, 这个地方漂亮吗?今天我们就在这里郊游,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为我们郊游而写的歌曲 (播放音乐《郊游》) 。这首歌曲好听吗 (板书) ?这是一首台湾儿童歌曲《郊游》, 台湾, 同学们都知道吗?它是一个宝岛, 也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 那里人杰地灵, 物产丰富。我们一起来学唱它好吗?这是一首调号是F调、节奏是四二拍的歌曲, 演唱时要用愉快的情绪去演唱。下面我们先来学一下它的歌词 (放节奏, 老师教读, 全班齐读, 分男女生读) 。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 你们可以小声地跟唱 (放音乐) 。
师:同学们, 你们在歌谱上有没有发现什么?你真棒, 对, 他们的节奏和歌词都是一样的。
(多媒体演示) :××∣×××‖ (先抽学生演示, 再用乐器)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启发学生发现谱中出现的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 ?
2. 师:我们一起来学唱歌谱。
3. 老师弹琴, 学生填词。
4. 师:我把这首歌曲划分为3个乐句 (分形式教唱) 。
5. 师:
我们为这3个乐句涂上颜色好吗?第一乐句演唱的情绪是欢快、活泼, 我们就用红色涂上它;第二乐句应演唱得轻、柔, 给它涂上蓝色;第三乐句和第一乐句一样, 也用红色来表达。下面你们来演唱, 注意不同情绪的转换。
6. 让学生表演唱、背唱。
7. 全班一起用乐器来演奏歌曲。
三、音乐活动:郊游
[目标]创编表演, 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1. 师:
同学们, 今天玩得真开心, 我们继续再来开一个小小音乐会, 怎么样?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 随音乐表演这首歌曲, 可以用不同的形式, 比如表演唱、合唱、用乐器来演奏都可以。我们请8位嘉宾来当评委, 每个嘉宾一个笑脸, 在每一组表演完后, 如果评委喜欢这组的表演, 就给他们一个笑脸, 老师来统计。最后, 哪个组得的笑脸最多, 老师就奖励他们一个表演星。
2. 分组表演, 并颁发表演星。
3. 师: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老师也很高兴, 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下面请你们起立, 用欢快、活泼的表情来表演这首歌曲。
4. 师:同学们, 你们看, 我们的歌声把谁吸引来了 (一些学生戴动物头饰) , 我们和它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吧。
四、总结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设不同情境,多法品读重点词句,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令人感动的词句。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师生共同搜集的相关资料。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释题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赞美梅花,欣赏梅花,留下了不少经典诗篇和图画。(边说边放音乐和梅花图片)
可有谁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文人墨客来赞美梅花,她们喜爱梅花的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梅花魂》。
二、回顾旧知,感知文本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哪几件事,表达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交流反馈——评议小结。
2、引导学生质疑:对于外祖父的这一些事你有什么疑问?
3、师: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自己解决问题,大家提出的疑问其实归结就在于课文的一个自然的段,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这一个自然段。(学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段落)
三、品读重点句段
1、大屏幕出示梅花傲放图和段落: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仔细读一读这一段话,看看你能读出什么,读懂什么?(学生读书)
3、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并让学生试着读一读。
4、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朗诵王安石的诗:墙角数枝梅......你能把梅花这种凌寒独自开的精神读到句子中去吗?(学生试读)
大屏幕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教师引读课文。大屏幕出示:外祖父喜欢梅花,就是喜欢()
5、出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指名读,说说你想读出什么?齐读。
(2)外祖父赞颂梅花,就是赞颂()
6、出示梅花傲放图,在感悟中联想:古往今来,你想到了哪些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
(1)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如当“非典”袭来时,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图景;还如汶川地震来临时,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们不怕危险,坚强不屈图景„„师引导学生赞美这具有梅花品格的民族英雄们。
(2)在品悟想象之后总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即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就是民族气节,民族魂,也就是“梅花魂”。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四、解决疑问
1、学生交流自己能打开哪个问题,并解释一下。
2、外祖父都吟诵了哪些诗句?出示诗句,配乐齐读,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交流外祖父珍爱墨梅图的部分,出示: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说明什么,读出外祖父的细心、认真。4、谁来说说他为什么呜呜大哭?
5、想象练写训练(配《故乡的云》出示赠绢图):看着船儿越飘越远,这位华侨老人感慨万千,心里在想什么呢?又想说什么?把这位老人心里话写下来。
6、学了课文让我们深深感动着的是什么?
五、小结
题: 写
意
花
卉——傲 雪 梅 花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绘画课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教材分析:通过学习梅花的学习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悉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
(2)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绘画中的笔墨韵味以及感受到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教学方法:在讲授、欣赏、演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摹写练习。
1.教法:从梅花的文化传统背景到梅花的作画步骤及基本技法。
2.学法:了解梅花的特性,多临摹、多练习、多思考。
教具准备: 临摹作品。
学具准备:笔、墨、纸、砚等中国话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3分钟)
二: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的确姹紫嫣红、形态各异的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最美的礼物。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气息还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但是有的花不怕寒冷,就是下着雪它还开放着,这种花就不仅仅起着装饰作用,从它们身上,人们可以感受到那种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坚强品格。(5分钟)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一):介绍国画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1:笔 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
2:墨 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3:纸 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
(二)画梅花的步骤:动笔前先想好布局,最好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笔
1.画干:酌浓墨画老干暗部的边缘线,要注意枝干的转折,画亮部枝干的边缘线时要把笔上的墨吸干,尽量让留在笔上的墨少而淡。画树皮时要把笔上多余的水吸干,然后酌浓墨由暗至亮皱檫。2.点花:分点深花和点浅花,点深花墨要浓、点浅花要用淡墨。3.画花蕊和小的枝干
4.画背景(背景可以最先画也可以最后画,这要根据画面来安排)
四:课堂总结:今天,大家学习了《菊花》这一课,不管是从绘画技巧,还是有关菊花的文化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下课以后,再进一步了解菊花的其他的知识。梅花又名“五福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5分钟)
五:作业布置(练习):
1.练习水墨梅花。
2.练习设色梅花。
课
题
一、介绍国画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1.笔
3.纸
2.墨
二、画梅花的步骤
画干 3.2.点花
4.砚
画花蕊和小的枝干
4.画背景
活动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梅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梅花。活动难点: 五个圆点围成一圈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梅树背景、水粉颜料、棉签、皱纸、树枝等,每张背景上做好一个梅花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观察梅花的形态
1.寒冷的冬天来了,梅花开了,想看看他们吗?(看课件)2.问:看到的梅花什么样? 梅花有圆圆的花瓣
二、欣赏与示范
1.(看课件)仔细观察梅花长得什么样?五个花瓣,粉红的、淡黄色,象五角星,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花心是黄色的,这朵梅花在干什么?(笑眯眯)那这朵呢?(很害羞)这朵花象什么?像蛋,它是一个花苞苞,就象宝宝在睡觉。师小结:梅花有五个花瓣,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梅花有的笑开了脸,有的很害羞,有的还是花苞苞
2.这么漂亮的梅花怎么请到我们教室里来?(幼儿讨论)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你们找出喜欢的梅花,仔细看看是用什么东西做的,怎么做的?(提供:手指点、棉签画、纸揉、贴花瓣)
3.说说你喜欢的梅花是用什么做的,用什么办法做的?
4.师小结提炼:有的是用颜料手指点画的;有的是棉签画的,有的是用皱纸揉成的,还有的是把花瓣贴在树枝上做成的。
三、教师介绍材料,幼儿选择操作。
我们选一种喜欢的办法请出梅花姐姐。
四、交流互动,欣赏拍照
1.向朋友介绍自己制作的梅花,说说用了什么材料,用什么办法做成的。
2.摆个好看的动作,和自己的梅花一起留个影。
五、结束:
一、借梅绘景, 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之情
词人将梅花作为一种形象载体, 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进行了诠释。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多情善感, 在她与花的对应性观照中得以展现。词人这个时期的词作真挚细腻、委婉动人。词作中的梅花, 透露着一种娇艳之美, 洋溢着少女纯真、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气息, 体现着词人对青年时期美好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 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晨露未干的花园里, 一位娇美纤弱的少女“蹴罢秋千”, “见有人来”, 惶恐不安, 慌乱中“倚门回首”, 是好奇心的驱使使她想偷看一下“他”, 但又怕“他”看透了自己的心思, 于是一边倚门掩身, 一边又有意无意地把玩着青梅, “却把青梅嗅”。这首词借梅花的烘染, 展现了一位天真活泼的少女在客人突访时慌张、羞涩的情态, 以及怕见又想见, 想见又不敢大胆见的微妙细致心理。这少女信手拈来的是青梅, 而绝非什么粉桃艳李, 就足以看出那时的李清照对梅有多么青睐, 梅的意象又蕴藉着作者多少高雅的情操, 包藏了多少深刻的寓意!一个天真、娇羞, 想体验幸福情感却又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李清照婚后不久还写过一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初春时节, 她买来一枝欲放未放的梅花, 既为了赏花, 也为了博得丈夫赏识, 但又怕“奴面不如花面好”, 特意将梅花“云鬓斜簪”, 让丈夫仔细端详, 究竟谁漂亮。这种描绘, 衬托出她娇羞的神韵, 流溢着生活的甜美, 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这时的梅花是她幸福生活的“象征物”和“见证人”。
二、借梅言志, 委婉表述自己的高雅之情
梅花以它的冰清玉洁、淡泊娴雅、幽独孤傲而备受文人的喜爱。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格精神的比附。她爱梅的洁白、耐寒、孤傲, 赞美梅的坚贞不屈, 其词中梅所具有的美质和孤傲, 与其高洁孤傲的人格是统一的。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这首《渔家傲》词作中的梅花具有美丽的外观、优雅的内涵、高洁的品格, 其意象是女词人的自喻。“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点出了寒梅的姿貌情态——洁白滑润的枝条上花蕾初绽, 红梅朵朵, 花香袭人, 这里的寒梅既有美丽的容颜也有高贵的秉性, 恰如刚步入婚姻, 体验到人生幸福生活的李清照, 美貌、单纯, 如报春之梅一样翘首枝头, 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玉人浴出新妆洗”, 借梅写出了词人如“出水芙蓉”般的娇美。“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样完美的梅花自然能让群花黯然失色, 表面上是突出梅花的超绝品质, 实质上在于强调融内在品质与外在美感于一身的梅花就是词人自己的自喻。梅花和词人都具有傲然独放、卓然不群的性格, 这正是词人想通过梅花的“花语”表达出的“心语”。
三、借梅喻世, 曲折反映忧国思乡之情
南渡后, 李清明的作品总是透露着内心的思乡情怀和忧国情结。靖康之变, 故国沦陷, 南渡后丈夫病故。词人处于特殊的时代, 承受着亡国之难和失夫之痛, 少女时天真烂漫的情怀、无忧无虑的生活已成为过去, 她笔下梅花意象的主调也由前期的活泼开朗变成了憔悴和忧伤, 体现的是词人残破的心灵和凄厉的哀愁。
《清平乐》:“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这首词意境含蓄蕴藉, 感情悲切哀婉。这个时期的词人已是风烛残年, 心中的梅花尽管孤傲但也逐渐凋零。“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她身处异乡, 漂泊不定, 一切已是今非昔比, 物是情非。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变得憔悴苍老, 两鬓花白。梅花, 这位词人挚爱了一生的知己, 终究也敌不过冽风的侵袭。“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这风, 既是自然之“冽风”, 又是国势衰败之风, 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该词中词人把个人身世之苦、国家之难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 使词的境界为之升华。
彬县实验小学
景丽萍
设计理念:
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成为语文实践体验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求实、求活、求新、求效是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思路:
赏梅、品梅、读梅、颂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入题,赏梅花
1、导语引入:
同学们,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
3、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品梅花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2、自由朗读。
3、指名交流,师点拨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那么,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呢?指导朗读。
四、品读升华,学梅花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3)全班交流:
a、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课件展示搜集的中国有气节的人物图片及名言。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五、交流深化,颂梅花。
1、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
六、情境再设,悟真情。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一、主体观。把语文课当作学生学习、发展语言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本体观。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兴趣、需要、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三、整体观。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听、说、读、写、思、悟、议、画等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
《梅花》是一首十分优美的状物的古诗,为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所作。诗人以梅花不畏严寒、洁白如雪自喻,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尚品格的喜爱和赞美。
一、赏画激趣,唤起情趣
教学一开始就由老师画出梅花的简笔画,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梅花图片。课件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展示各种梅花图,全班学生都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读中自悟,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本课教学中,读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在初读中,不同形式的读多达五次,使全体学生真正读通课文,为下一步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后,让学生再次好好读课文,并让他们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没有了束缚,朗读伴随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个性化朗读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个学生读的表情、音调、情感都各有千秋。如最后一行为有暗香来,我让他们在读这行时先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宛如在闻梅花的幽幽芳香,然后再来读诗句。结合着想象,体验着诗意,再配上悠扬动听的音乐,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梅花的美丽,体会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三、诵中升华,拓展体验
在指导背诵环节,我和学生一起合作背诵,示范背诵,带动全班同学背诵的积极性。老师的参与更接近了学生,体现了教师不仅是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习的参与者的教育新理念。
四、画中延伸,体验成功
低年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自己喜爱的东西总想把它画下来。在实践环节,我让学生动手画画梅花,学生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那种自豪感和成功感的独特体验是不言而喻的。
五、课外知识的延伸
让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搜集有关描写花的诗歌,准备开诗歌朗诵会,做到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特点:
1、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读中悟情。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培养,让学生多自读自悟,多与同学交流读书的方法,(多次进行小组学习交流、同桌交流等)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生活积累来读懂课文,体验读书的快乐。
2、注重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如这篇课文,写了寒梅傲雪的美景,我采用了乐曲与幻灯,师解说相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了梅花傲雪的场景中,配乐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使学生切身体验梅花的美,引发了学生想学的欲望。
3、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蜡制梅花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品, 既好做又好玩。你看, 上图中的“蜡梅”多么逼真, 简直能与生活中盛开的梅花相媲美。
准备材料:
树枝、花瓶、一些黄色和灰色的细毛线、红蜡烛、大小型试管各一个、注射液针剂瓶、酒精灯、坩埚、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打火机、剪刀、小刀、镊子、水、肥皂
注意事项:
1.根据枝条的大小和粗细, 确定花朵的大小及粘贴位置。一般来说, 粗大枝条粘大花朵和小花朵, 可以紧凑无规律地密排。细小枝条顶端粘花苞, 可以稀疏地无规律地排列。
2.制作时, 根据梅花的生长规律和设计意图, 扎线要有疏有密, 相得益彰。可以在一处毛线上粘贴许多朵梅花, 也可以在一处毛线上粘贴两三朵或一朵梅花。做到花朵布局合理, 参差分明, 错落有致。达到外形美观, 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3.如果想做白色的“蜡制梅花”, 就用白色的蜡烛做花瓣, 可用细红毛线做花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需“充足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因而,这节课上,我将用心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魂”字,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高洁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引题质疑
1、揭题,读题。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2、复习课文围绕外祖父写的五件事情。
3、围绕这五件事件,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
(设计意图:俗话说,兴致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那里的质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完成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维感情,并琢磨这种感情是怎样抒发出来的教学目的打下基础。)
二、逐渐释疑
(一)解读“梅花魂”
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说明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
“是啊,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1、简略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DD精神
2、这段话中哪几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出示句子)
3、那该怎样读出梅花的精神呢?
指名读DD齐读
原先外公爱好梅花,就是喜欢DD(梅花的精神)
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
1、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再找句子读。(出示句子)
2、播放课件:歌曲《红梅赞》
告知学生:这首歌是影片《江姐》的主题曲,歌曲唱的是梅花,歌颂的却是江姐。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那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吗?
3、是啊,他们就像这昂首盛开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带着这种感情,自我再好好读读。
4、外公赞扬梅花,就是赞颂DD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而他们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层次三,做拥有梅花精神的人
引读DD“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老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不仅仅仅是外公对莺儿说的,这更是他老人家自我心灵的独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不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德,有灵魂,有骨气。
(设计意图:绕开旁枝,直奔重点段落,对外公的话开展研读,这样使整节课的教学主次明显,重点凸起。)
(二)分析“爱国心”
此时,我们心中的疑问能解决了吧!
(A)正是这眷恋祖国的心才使外祖父在吟诗诵词的时候悄然泪下。
我们来看看,外祖父吟诵的都是一些什么诗啊?出示重点句,边读边悟情。
(B)由此,我们也不难解释,在我弄脏梅花图时,外公为什么会拉下脸来,训斥我妈。(出示句子)
问:外公说的玷污,玷污的仅仅是梅花图吗?
(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梅花代表的就是祖国。外公不容许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
引读:所以他拉下脸,有生以来第一次申斥我妈DD训罢,便用……
外公爱护的是DD自我深深眷恋祖国的心
老师小结。
(C)外公因自我不能回国而失声痛哭的原因。
(D)外公之所以临别前要将他最珍视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是由于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已不仅仅仅是梅花,它更是祖国的化身,正如作者写道(出示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领会人物的情感,从而冲破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四、升华主题
设想写话,延长“爱国心”。
当我们回国的大客轮越行越远,泪眼朦胧满头银发的外公望着远去的船儿,感叹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想些什么,心里默默念叨着什么呢?拿出笔,写下这位爱国老华侨的心声。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树和梅花的基本特征。
2、引导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梅花的有关知识。
物质准备:棕色、红色颜料,毛笔、抹布、范例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冬天为主题,谈话引出课题。
二、展开
1、教师出示梅花,引导幼儿观察梅花的结构、形状、颜色。
师:冬天来了,梅花露出了美丽的笑脸。你看它,长在棕色的树枝上,每朵花有红色的花瓣,有的还没有开放,只有一个圆圆的花蕾。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画梅花。
2、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
教师出示并分析范例:这棵梅花树的树干和树枝是用棕色颜料吹出来的,等颜色干后,再用手指蘸粉红色颜色点上梅花。
教师示范讲述吹画梅花的树干和树枝的方法:
(1)先用毛笔蘸上棕色颜料,点一点在纸的下半部分的适当位置,对着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左或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状。
(2)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等干后用右手食指蘸上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梅花和花蕾。点画的时候要先看好位置,花瓣与花蕾大小不要一样,也不能均匀排队。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
3、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下面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练习吹画梅花。幼儿操作时,教师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多吹几棵树,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的方法。尽量使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
1、每个幼儿把自己画的梅花树的大轮廓剪下来,贴在墙上组成梅花林,供大家欣赏。
2、教师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总体上来说是算成功的,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吹画的乐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和小朋友也有很好的互动。其实社会在不断创新,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不断的创新。让小朋友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次的吹画活动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我们在这个活动总也吸取了很多经验。这次活动有很大的创新,突破了我们以前所开展的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好多细节上的东西没有考虑周全。
尤其是宋代,生活在龌龊尘世,志不得伸的诗人们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穷冬万木产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描绘了梅花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旧傲然挺拔的贞秀丰姿。宋初诗人韩维眼中梅花就是如此孤高绝俗,在严寒霜雪中保持铁骨芳姿。《劲谢》描写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梅花:“自持孤石比坚性,不与众木争芳姿。”(释显忠《石缝梅》)虽生长环境不好,但依然顽强,自下而上,不随俗浮沉而保持真我。
北宋中期,经过苏轼等人的吟咏,梅花的君子意象得到进一步深化。苏轼写了大量咏梅诗,在其诗中带有强力主观表现性,一方面如前人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孤芳自赏、幽洁自持的性格志趣,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再用前韵》:“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等诗都可体现苏轼咏梅诗中高洁之志与孤寂之感交渗一体的双重感情取向。在苏轼以后,也有不少借咏梅感慨落寞孤独的诗篇:沈与尔《次韵梅花》:“岁寒为尔添愁绝,倚树微吟亦自伤。”在寒夜独倚着树而叹息,是何等寂寥索寞。陆游也甚爱梅,在《城南王氏庄寻梅》中写下了“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的诗句,以盛开的梅花无人去欣赏,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另外李少云的《梅花落》:“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深似我,零落此山中。”此比喻极为明显:抱负既然不能伸展,唯有顾影自怜了。这些诗篇不但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思想感情,其中蕴涵的那份幽独寥落、冷清荒寒的感觉正是当时士大夫在仕途挫折时的经常体验。
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士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而且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很多诗人寄情于山林,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象———隐者高士的意象。
梅花开在残腊初春之际,长于高山纲谷、水驿荒村,但它清香依旧,洁白无瑕,给身处逆境的诗人以无限慰藉。王琪的《梅花》:“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所表现的是一种平淡恬静的生活态度。张舜民的《望子岭梅花方开用黄道韵》:“木海亭前花似锦,岭头梅蕊怯风沙。正如隐者归幽谷,鹤版征书未到家。”吕本中的《早梅》:“独自不争春,都无一点尘。”韩元吉的《梅花》:“本来淡薄难从俗,纵入纷华亦绝尘。”含括了老庄的虚静淡泊、萧散自得的隐士襟怀,更包含着对个人志节操守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维护。梅花自古就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早在柳宗元《龙城录》里已记载了一个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就是梅花所化。此后诗人就爱将梅花比拟“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这是由于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态,有清冷淡雅的美,使人不由得将其看作是“客来惊起晓妆匀”的女子,是忽然发现的惊心动魄的“空谷佳人”。
宋初诗人梅尧臣笔下的梅花是玲珑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红梅》)在吴颐《次韵宪宣德红枨诗韵》里梅花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处子:“玉骨冰肌冷照人,匀红轻盈绛罗巾……寄声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杂尘。”也有诗人将梅花描绘成一个冰肌雪肤玉骨霜心的仙子,如晁端友的《梅花》:“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朱熹的《次韵列秀野前树梅》:“玉立寒烟寂寞滨,仙姿潇洒净无尘。”陆游的《湖山寻梅》“骑龙古仙绝火食,惯住空山啮冰雪。”在周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袅娜多姿,又有邻家女子的娇涩可人,《次韵史院洪境卢简洋馆中梅》:“初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又如东家窥墙女,施朱映粉尤相宜。”更有诗人将梅花比喻为思念爱人的:“秋水娟娟隔美人,江东日暮几重云。孤灯竹屋霜清夜,梦到梅花即见君。”可见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高尚与尊贵。
其实梅花这三个象征意象往往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融相通的。在很多咏梅诗中,这三个象征意义是同时存在的。比如欧阳修的《对和雪忆梅花》:“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鲜妍皎如镜里面,绰约对若风中仙。”既写出梅花傲雪坚毅的品格,也赞美梅花如仙的形貌。又如陆游的《开岁半月湖村梅开无馀偶得五诗以烟湿落梅村为韵》:“居人空巷者,疑是湖中仙。”久居荒芜之地的人,既是隐者,又像神秘的仙人,陆游巧妙地将这两个意象交织在一起,使此诗内容更丰富。张孝祥的《道间见梅》中则把梅花描绘成一个孤高自爱的女子,其实也是把贞士和美人的意象结合了。梅花的三个意象之所以能相融,是因为这三个意象都有共通的核心———贞洁的象征。
另外,以梅花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也是古诗中梅花又一重要意象。第一首梅花诗,南北朝陆凯所作的《赠范晔》就是以梅花传达友情:“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唐代不少诗人已经运用这个意象进行咏梅诗的创作。折梅赠友已成为常用的典故。到了宋代,王安石等人继承了这一意象:“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梅花》)“殷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和史诚之谢送张明叔梅台三种梅花》)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表达友情的意象逐步深化、发展。到了宋朝中期,梅花在诗歌里不仅仅是一个信物,更代表着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想起远在他乡的朋友。苏轼的《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来。”张舜民的《舟行湘岸见梅盛开》:“为怜北客飘流远,偷报东君信息回。香气轻于新酿熟,襟怀重似故人来。舟中莫问无兼有,急急呼儿觅酒杯。”也有诗人在咏梅诗中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如朱松的《饮梅花下赠客》:“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思寄愁绝。”诗人有感于世路艰难,抒发了思乡却不得归的怆痛之感。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们咏梅绝不只是为了描摹梅的物态,更重要的是借梅怡情、抒怀、表节。咏梅诗之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是由于诗中报咏之梅已经成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并赋予其深刻的含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高昂的心灵境界。
摘要:梅花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受到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合为一体,梅花的艺术形象既有理性也有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本文就以宋诗为中心,谈谈诗人的梅花情结。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服装、发型的变化来表现人物。2.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3.知道华人新年,元宵节时的习俗,体验过节的愉快气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用发型与服装的变化表现男、女人物。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 彩色水笔、蜡笔、红、绿、兰、黄等水粉色。
2. 在区域里,可张贴各种范例画,如:各式彩灯、节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四、设计思路 本活动主要是针对中班幼儿画人物忽视细节,只画基本部分的特点,来采用庆祝华人新年,弟弟妹妹来看灯这一生活中的情节,引起幼儿用发型、服装的变化来表现弟弟、妹妹的不同特征的兴趣,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继而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使画出的人物更具体、更生动。由于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及自然变化的敏感性较差,因此活动一开始就可引导幼儿观察自身及同伴,看看衣着上与平时有何不同?然后请幼儿想想:过节了,我们一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的?引起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中班幼儿已会有意识地调换颜色,并能注意与客观事物的固有色相对应,但还不能有目的地配色。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观察过节时的弟弟妹妹的衣着这一环节,让幼儿了解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并学习有目的地用对比的颜色配色,避免色彩混乱,使画面更鲜艳。在设计中,考虑使用水粉色。这样,既可以使画面更丰满、节日气氛更浓烈,也可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同时,在观察、欣赏彩灯的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体会颜色深浅搭配的效果,逐步克服色彩使用混乱的现象。活动的最后环节——花灯的制作,可延伸到区角 活动中去完成,谁先完成就先在角落里展示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兴趣。
五、活动流程
介绍元宵节——欣赏讨论——幼儿创作——引导讲评 ——制作教具(灯笼)
1. 介绍元宵节
知道华人新年中的元宵节 ——我们华族特有的节日,是全国华族共同欢庆的节日。节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门前挂上彩灯,走亲访友,美丽的花灯和鲜艳夺目的各色衣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
说明
此环节可放在生活活动中进行。还可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去逛逛街,看看观灯的人流,看看彩灯的排列及颜色,体会节日的欢快气氛。
2. 欣赏讨论。
①建议在观赏范例时,可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上有谁?哪几位是弟弟?哪几位是妹妹?他们的衣服和头发有什么不同?
说明
通过讨论可帮助幼儿解决难点,理解发型和服装的不同可表现出人物是男还是女。
②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说说自己看到的彩灯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颜色、排列)
说明
以上设问主要是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的兴趣。给幼儿创设交流有关彩灯知识的机会。
③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教师出示人物基本部分,让幼儿思考并示范怎样画头发和服装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 幼儿创作
(1)教师可启发幼儿把人物画大。(可以看清头发、五官和服装)把画面画满,想象变化不同的发型和服装来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导相互启发。
(2)用蜡笔画服装的图案、花纹。
说明
画得快的幼儿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齐”即可去“看彩灯”——手指点画彩灯。
(3)手指点画彩灯。
建议如在点画彩灯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已有深浅搭配和间隔排列的意识,则应马上介绍给集体,使幼儿逐步有配色的意识。对来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
4. 引导讲评 找一找画面上弟弟妹妹都来看灯了吗?看看彩灯漂亮吗?为什么这些彩灯特别漂亮?5.活动——制作教具 准备白纸数张,各色皱纹纸数张,订数机数个,剪刀数把,彩笔无数
1.知道梅花的基本特征,感受屏风的艺术美。
2.学会用吹画和棉签点画的方法表现梅树和梅花,感受制作屏风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红色卡纸、A4彩色纸、双面胶、剪刀、排笔、棉签、颜料盘、黑色墨水、红色颜料、吸管
三、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视频,我们看看视频里有什么?对了,这是梅花。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呢?梅花是红色的,花瓣有5瓣左右,树枝是黑色的。
(二)引导幼儿了解梅花屏画的制作方法
1.师: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梅花,今天老师想教小朋友们一个新本领,利用吸管吹画及棉签点画的方法制作一幅梅花画。
2.了解制作梅花屏风需要的材料。
介绍材料:红色卡纸、A4彩色纸、双面胶、剪刀、排笔、棉签、颜料盘、黑色墨水、红色颜料、吸管。
(三)观看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制作梅花屏风的`过程
1.师:画好的梅花画风干后,要怎么制作成屏风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
2.观看视频。
(四)活动延伸
2. “啊, 这身黄色皮衣油亮亮的, 上面的斑点雪白雪白, 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外套了。哎呀, 我的身段那么匀称, 简直可以当模特了。”
3. 梅花鹿美滋滋地想着, 又看看头上的角, 更是赞不绝口。“嘿, 我的角枝枝杈杈的, 精美别致, 好像美丽的珊瑚。如果像猴子那样, 顶一个毛茸茸的秃瓢, 真该羞死人了。”
4. 一阵清风吹过, 梅花鹿看到了自己的双腿, 叹了口气:“唉, 我这四条腿真是美中不足, 有点儿太干巴了, 如果它更美丽一些, 我不就可以当一个最好的芭蕾舞演员了吗?”
5. 梅花鹿没精打采地正要离开, 忽然, 他听到了脚步声。猛回头, 看见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靠近。梅花鹿四蹄一蹬, 嗖的一下蹿出去, 拼命地向林中逃去。
6. 梅花鹿的腿非常有力, 在灌木丛中跳来跳去, 凶猛的狮子根本追不上它。梅花鹿一下子就把狮子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7.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 梅花鹿的角却被一簇高高的树枝挂住了, 怎么挣也挣不开。狮子瞧见了, 心中一阵欢喜。
【梅花 音乐教案】推荐阅读:
四年级《梅花魂》教案06-25
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案10-24
小学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案09-24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05-25
梅花的诗句《梅花》10-09
梅花绝句陆游06-03
赏梅花作文07-02
描写梅花段落07-11
梅花魂.学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