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学生就业报告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西部大学生就业报告(精选8篇)

西部大学生就业报告 篇1

关于西部大开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世纪之交,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式启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它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国的发展重心从东部发达地区转向到相对落后的西部,使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也吸引大量的开发商和投资商涌向西部,同时带来了他们的资金技术。在这种天时地利都具备的情况下,对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对增加。尤其是在我国当前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的情况下,西部开发便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为各种各样的人才提供了展现他们的空间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尤其是我们当前的大学生,更是这种人才的主流,是发展西部、建设西部的主力军。因此,西部的大学生,应当充分抓住当前的这种就业机遇,学好知识本领,投身道西部的建设中来。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在这种就业机遇好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是不是真的很乐观?社会尤其是公司企业对我们的大学生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呢?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据调查统计表明,今年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212万人,与2000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比2002年(145万)净增67万人,增幅达46%。截至目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76%,除去一些自主创业和临时就业的毕业生没有履行签约手续,现在大约还有50万左右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比起2001年90.0%和2002年80%的就业率还差一截。据有关专家预计,2004高校毕业生达280万, 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将很有可能突破340万,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我们重庆邮电学院今年共有1554名毕业生,目前就业率为88.16%(含考研学生),较往年同期也有所下降。为此,重庆邮电学院校团委组织进行了此次关于西部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调查,其目的终于能够了解西部地区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情况,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高校教育提供参考意见,为大学生自身提高提供参考方向。

一、本次调查的综合情况:■调查时间:2003年10月;■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参与人群:各二级学院随即抽查同学,以参加2003年暑假三下乡活动的同学为主;■参考资料:以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为主,另参考 2003 年的西部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背景:西部大开发为我们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仍然存在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调查目的:了解西部地区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情况,着重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高校教育提供参考意见,为大学生自身提高提供发展方向;我们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准确反映出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情况,收集西部地区企事业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和提出的新的要求。此次调查共计发出了问卷(附后)500 份,回收到了有效问卷 453 份,回收效果较好,占了总数的90%以上。从发放问卷到回收,其间经历近一周时间,回收效率较高,说明我们同学还是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的,在此对参与我们填表的同学表示感谢。

西部大学生就业报告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部大学生就业报告 篇2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建议

民族地区独特的区域特征性和文化氛围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不仅具有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共性, 也有其特性。为了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并就促进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提出对策, 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 调查广西三所大学共600名毕业生, 收回有效问卷512份, 问卷有效率为85.3%。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 然后输入计算机, 通过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 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特点

1.1 就业心理较成熟, 就业期望值适中

调查数据表明, 大多数大学生能够理性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在“大学生就业难, 您认为主要原因是”选项中, 75.5%的大学生选择“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 社会工作岗位供大于需”。在“您认为就业成功的主要因素”的回答答案中, 排在第一位的是就业前指导 (占48.3%) ;第二位是社会经验 (占31.8%) ;而社会关系广占11.3%;专业成绩8.6%。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对就业有所准备, “在校期间, 您为毕业后的就业做了以下哪些准备”时, 62.5%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得工作经验;26.8%的大学生选择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7.8%的大学生选择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只有2.9%的大学生选择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数毕业生能够理性面对就业挫折, 在“暂未被用人单位录用, 您将怎么办?”这一问题上, 选择“查找原因, 继续寻找”的学生占66.9%;“主动找学校、老师和亲朋好友帮忙”的占26.5%;“坐等机会或自暴自弃, 心灰意冷”的只占6.6%。民族地区高校大学了各地的招聘会和双选会, 大学生还通过网络择业, 在“您主要通过哪种途径求职找工作”这一问题上, 选择参加各种招聘会的大学生有38.9%;浏览人才网站的大学生占47.1%;依靠社会关系 (家庭、亲戚、朋友) 提供就业的占12.3%, 而翻看报纸招聘广告的只1.4%。这显示出当前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个人在就业上占较大的主动权。调查进一步表明, 大学生实习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依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实习、勤工俭学) 来寻找工作的大学生只占22.6%, 很多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实习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也未充分利用实习来帮助就业。

1.3 就业行为缺乏诚信, 就业隐患多

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毕业生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找到工作, 有的大学生挖空心思去包装或伪装自己。当我们问及“大学生是否会因就业而造假”时, 78.6%的大学生选择“会”。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求职简历普遍存在“注水”这一现象, 少数毕业生的自荐材料内容失真, 言过其实, 甚至造假, 如涂改学习成绩, 把别人的等级证书、奖学金证书、优秀学生干部奖状以及发表过的文章, 利用复印机改头换面为己所用。此外, 近几年毕业生择业过程中违约率逐年上升, 其中大部分违约都是毕业生提出的。在问及“求职过程中, 您会签约后跳槽吗?”有63.8%的大学生选择“会”。毕业生求职心切, 常常因担心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岗位, 缺乏慎重考虑, 遇到愿意接收的单位就马上签订雇佣合约, 草率签约后, 却不安于现状, 随时作好违约的准备。

2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建

关系, 包括校企联合建设基地。地方高校应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担任常规课程的教学工作, 还应聘请杰出校友、职业问题研究专家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高层管理人员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或顾问, 让就业市场组织管理人员进入高校, 实地了解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 甚至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增加科目, 为毕业生顺利就业营造最佳条件。

2.3 引导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诉求和价值取向,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观是大学生对于就业的目标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的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核心是坚持立足于社会的择业取向。如今职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起着导向作用, 他们的择业心态更多地取决于是否符合他们个性发展需要和获取理想的个人收入, 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面对这种价值取向的变迁, 大学就业指导教育应引导大学生在寻求个性发展的同时, 要注意社会的发展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 获得人生的价值。

西部大学生就业路径研究 篇3

[摘 要]:我国西部地区大学生相较于中东部地区大学生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其主要因素是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不成熟的勞动力市场、西部地区高校教改滞后、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等。探寻西部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路径,需要在准确把握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客观环境条件下考虑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加快西部高校教育改革、拓宽就业途径等。

[关键词] : 西部大学生 就业路径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38

西部地区独特的区域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对西部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路径上不仅具有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共性:如大学毕业生总体供大于求,新的工作机会增速有限等,同时也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从西部视角来分析问题:一方面,西部地区大部分属发展中地区,受自然、经济、地域等条件制约和历史等原因局限,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阻碍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不愿来,而就西部地区大学毕业生而言,相当的毕业生不考虑自身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或“北上”或“东进”或“南下”,或者在其流动区域无法充分就业,导致未就业数逐年增加。随着西部第二次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无疑为西部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开辟了新的思路。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研究西部大学生就业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西部大学生就业不利客观环境分析

(一)西部高校毕业生面临不成熟的社会劳动力市场

据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公布的调查结果:“2010年80%的高校毕业生纷纷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营大公司,而不愿意到民营中小企业工作。”[1]而就现实情况来看,西部大学生选择到国有部门就业的趋势更加明显。目前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或其他福利待遇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即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劳动力市场歧视”。同岗不同酬的现象较为普遍,无形之中形成大学生的“共识”,即报酬等于身份或正式编制,而非能力体现。同时,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相对于其他地区更趋同于“熟人”社会的认可,因此,就业机会不平等现象较为突出,潜意识地给社会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带来种种障碍。

(二)西部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有待完善

西部地区劳动力市场稀薄,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信息流通渠道不畅,服务水平较低。目前西部地区主要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有三种类型,一是学校举办的招聘专场;二是教育机构合办的人才市场;三是政府主导,举办的人才市场;四是各种网络就业平台。受制于西部地区财力、人力、物力投入有限,人才市场基础设施投入显著不足。甚至在政府主导的就业扶助上更倾向于安排40/50后失业人员。部分效益较好的单位几乎不招聘应届毕业生,而大批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南下或北上,进一步造成西部人力资源稀缺,恶性循环下来,西部建设得不到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客观上造成了国内人才市场的不均匀资源配置。人才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化,才是西部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先决条件,政府应当积极地通过需求政策、供给政策、消费和收入政策的宏观调控,改变人力资源市场不均衡配置的现状,吸引西部大学生本地就业,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就业的优惠政策,但力度不够,比如从2003年开始实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届时大学生在西部基层工作每月获得500元补贴,后逐年增加,到2012年才达到“生活补贴为每人每月1000元(自2012年8月起执行)”。[2]此外,优惠政策单一,缺乏政策整体协调系统也是西部地区政府政策支持的不足之处。

(三)西部高校实力因素

由于西部整体发展状况相对落后,政府对教育和人才的投入相对欠缺,成为制约西地区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西部高校教育结构未能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很好的同步联动。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职业、岗位的变化,而西部更缺乏科学的人才预测和规划,扩招的大学生,并没有按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需要来培养;第二,部分西部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盲目跟随社会经济发展“起舞”,热门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加之西部高校教学质量与培养水平质量普遍存在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因此,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动手能力较差,现行的教育体制还不能很“贴切”的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第三,西部高校的教学场地、实验场所及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配套设施相对不足;第四,部分高校教师本末倒置,忙于在外做兼职、跑项目,据一项针对南方地区高校教师兼职情况的调查显示,有52.4%的高校教师在做兼职或做过兼职[3]。以上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西部高校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其就业。

(四)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从总体上看,全国就业市场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力市场更为不成熟的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西部的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市场本身就达到了饱和状态,东部省市吸纳了超过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而西部不足20%[4]。第二,西部高校的毕业生总体素养在其他地区就业无优势,大部分西部高校毕业生需要就地消化,这就“助长”了西部用人单位的“高消费”和“超现实”,用人单位倾向于向重点高校、研究生集中,普通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而低端岗位又被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抢占;第三,西部地区企业单位招聘要求苛刻,有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歧视性倾向,如性别、学历、民族、年龄、生源地、身高、相貌等,据调查,有超过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歧视性招聘政策,有超过四成的求职者在就业过程中遭遇过歧视性对待[5]。

二、西部大学生就业不利主观环境分析

根据教育部第三期公布的985和211工程高校全国分布来看,985工程43所高校,西部仅有5所,211工程百所高校,西部仅仅12所[6]。因此,从生源情况来看,西部生源质量自然就相对的较差,加之西部高校的培养能力与东中部有一定的差距,西部学生的先天“短板”就不难显现。endprint

(一)西部大学毕业生自身素养有“短板”

西部大学毕业生非自愿失业原因除供求矛盾、市场缺陷以及制度设计问题外,也是由于知识型劳动力的“结构性”不匹配问题,如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具体来说,西部大学毕业生的文化基础相对东中部较差,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知识不够扎实,人文素养较缺乏,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等。

(二)西部毕业生的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当前很多用人单位岗位招聘大学生都要提出具有工作经验的要求,而对于大多数西部高校的毕业生而言,在大学期间获得实践工作经验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因此,西部大学生真正专业和社会实践经验无法在毕业前获得,实践经验的不足也越来越成为西部毕业生求职的“拦路虎”。尽管近年来在国家统一要求下,西部高校都建立了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形式大于内容,甚至找单位盖章忽悠过关,而高校却视而不见。

(三)西部大学生就业观功利化

在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问题的今天,大学生的功利化式就业观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看重教育带来的经济收益、社会地位,西部大学生由于较多数的家庭收入与投入比相对偏大等因素,就业期望值偏高,而造成就业期望值偏高的主要原因则是大学生教育成本的投入产出不平衡,使得大批收入水平不高的家庭节衣缩食甚至不惜债台高筑供养子女上大学,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寄予较高的期望,以求尽快回收人力资本投资。这就造成很多大学生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较为功利的择业而就,近年来的公务员热、大学生北上南下就能说明问题。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收费标准提高、学习压力增加和就业形势严峻。有相关调查指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收入预期偏高,高于就业市场实际水平的20%--40% 。”[7]

三、西部大学生就业路径探寻

就业路径,指求职者的就业途径和范围[8]。探寻实现西部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路径,需要在准确把握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客观环境条件与主观条件等现实状况下,更多的考虑到政府制度设计、提升就业素养、拓宽就业渠道等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2条中明确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地方政府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理应在促进就业工作中承担总体筹划和主导的作用,“如果政府在发展经济,制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时充分考虑到要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协调、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9]那么,西部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有望得到合理的解决。

(一)西部地方政府法律制度建设与政策扶持

1、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就业市场化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同样应当具备公平公正的特点。因此,西部地方政府应该导就业市场的合理化,促进就业市场的公平正义,建立相关就业保障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阳光化招聘,杜绝“萝卜招聘”。西部地方政府需要在制度层解决诸如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工作经历歧视、身体歧视等,为西部大学生就业开拓宽广的就业市场。通过建立和完善就业领域中的各种法律法规,规范和制约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防止其用人自主权无限制的扩大。不能只寄望于道德自我约束,还应加强就业歧视的各种立法工作,可以在立足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如美国在1967年就颁布了《雇用年龄歧视法》,1972年实施了《公平就业机会法》,1976年颁发了《反性别歧视法》等等[10]。以此在西部乃至全国建立统一、有序的就业市场。有了规范有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难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3、西部地方政府应该加强与国家政策的无缝对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西部地方政府应出台政策与国家政策配套,建立机制,缓解西部大学生就业压力。西部地方政府应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纲:“政府将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業创业机会”,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做好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利用信息服务、政策导向、经济杠杆等手段引导和调控,使地方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保持人才供需、结构、配置总体平衡。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公平的就业机会,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同时,调整就业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发展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增加就业岗位。

4、畅通就业信息渠道

西部要建立地方人才市场配置以及人才资源的机制,确立人才市场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地位。要消除人才流动中城乡、区域和行业等方面的限制,引导公有企业、事业单位主动进入市场挑选人才,激发人才市场的活力,以增加就业容量。此外,要严格规范就业中介。西部地方政府应该努力搭建起以公共职业介绍为主的民办、校企合作、跨区域合作、中外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职业介绍服务体系。根据具体情况在信息集中的地区建立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中介,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其它非公共职业服务中介,可以全部采取有偿服务的市场运作方式,并要求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中介的宏观指导下开展工作。借助互联网、报纸、广播、电视、移动通讯等载体,畅通政策信息流通渠道,让西部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及地方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

5、帮扶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

据调查,农村籍毕业生较之城镇籍毕业生的就业率要低10.09%,而201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达到800万,这意味着将有超过30万贫困大学生面临就业。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高校贫困生数量更多。西部地区高校应当加大对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准确掌握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对经济困难毕业生群体实施动态化管理和精准帮扶,做好这类学生的求职补贴发放工作,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专业需求,有目的性的举办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等方式,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尽快实现就业并对其他离校未就业学生提供持续的就业信息和服务,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的人性化就业服务工作。endprint

(二)加快西部高校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强化优势专业

1、西部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突出办学特色,加强校企合作。

西部高校的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工作,需按照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而引导制定的专业培养规格和教学计划指导学业。做好为社会经济服务,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契合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避免专业同质化,高校之间应该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特色和办学理念培养特有的人才,强化优势专业的建设,突出特色专业。

高等教育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就业,虽然在目前的考核机制下就业关乎着高校的生存。但体制的缺陷使相当多的大学生学无所成,所以大学教育体制必须进行改革探索,西部要走出“千校一面”的人才培养困境。西部高校离世界一流水平差之甚远,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高校也相当的差距。但这并不是“不作为”依据,必须努力办出有自己特色的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好务。应使教学内容与相关行业发展同步进行,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学有所需,学有所用。西部高校可以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在构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时,以产业为导向,提高西部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以项目为纽带,提高西部高校知识创新能力;以实践教学为平台,提高西部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能力。

2、建立就业反馈机制,促进高校教育改革。

就业工作历来是各大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构建科学完善高效的就业体系,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和水平,全力帮助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就业反馈机制。一方面,通过就业反馈信息了解高校毕业生真实就业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就业反馈的信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进行改革。现行的就业反馈机制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就业反馈内容不够全面,欠科学;二是就业反馈主题不合理,缺乏有效性、公正性和准确性,目前毕业生就业统计是由各个高校定期自行统计上报并对外公布,这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角色使得高校就业反馈机制缺乏有效性和合法性;三是就业反馈方式的局限性,目前大学生就业统计时间为毕业当年的9月1日和12月30日,缺乏长效性和持续性,不足以充分了解就业问题的解决程度和人才培养现状;四是就业反馈指导思想存在偏差,许多高校仅把就业信息反馈工作当成一项任务完成,没有引导本校的具体教学改革,一些就业率低、课程设置滞后的学科不及时进行调整,不利于高校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就业服务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

在建立好就业反馈机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反馈信息,探索毕业生适应社会、成才规律,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的变化,推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三)拓宽就业途径

1、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第三产业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继续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构想。西部地区高校应当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建设投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促进西部地区大学生的就业。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需要,是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具体实践。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促进内陆开放潜力,提升内陆经济开放水平。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经济区域内,大量的投资和消费将得到释放,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消化,创造需求、促进就业,也是确保“一带一路”建设深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西部地区高校应当结合“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亚太自由贸易等重大国家战略,探索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渠道、新途径。

2、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将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涉及全局重大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但时至今日,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南下北上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上缓解。促进大学生面向西部地区基层就业需要社会各界、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和支持;首先,政府应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其二应当对选择到西部地区工作的中东部毕业生源予以户籍档案的实惠政策,避免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制度性区域选择就业;其三应当增强人才吸引力度,优先对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工作岗位,比如择优进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单位等;其三,高校等教育部门应当建立人才信息库,对毕业生的走向进行跟踪,及时提供适应的岗位,积极进行人才储备。

3、鼓励西部大学生网络创业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以创业带动就业”一直是国家倡导的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創业其本质决定了这一风险性行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率及创业成功率都较低,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成功率也不超过30%。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鼓励科技创新、网络创业。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西部地区大学生网络普及率较高,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的日常选择;大学生们熟悉各种门户网站和网络平台的使用;熟悉并亲密使用各种网络社交媒体;大部分学生参与过网络购物。另一方面,我国西部地区大学生普遍对网络消费环境持有理性判断。上述结论表明,西部地区大学生初步具备了网络创业所需要的初步软硬件环境条件。但同时,统计数据表明西部地区大学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开设网店成为大学生网络创业首选,高达38%;在网络行业创业领域、产品和地点,大部分学生将家乡列为首选,对家乡特产依赖性较高,总体上达到了80%[11]。充分表明了西部大学生在网络创业认知观念单一,所受到的创业指导不足。

鉴于上述情况,首先,政府和高校应当顺应时代经济发展,推动大学生网络创业;其次,高校等教育部门应当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专业性指导。依托西部地区的地域性产业、特色产业,创新性的开展大学生网络创业,政府和高校应当建立系统化的政策扶持体系。

参考注释

[1]宋专茂 .不成熟市场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路径分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12,(01)。

[3]张启明.高校教师校外兼职现状及对策[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4(02)。

[4]李宏伟.大学生就业流向区域差异动因及对策研究[J].科学信息.2007(06)。

[5]崔平.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现状及其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陈利锋.就业路径依赖、失业刚性与中国劳动力市场波动[J].财贸研究.2014(04)

[7]古天姣.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J],行政与法,2010,( 03)。

[8]苏益南.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西部大学生就业报告 篇4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就业形势,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当下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了这种现状的形成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女大学生

就业价值观

西部经济

社会传统价值观

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以民族文化为支撑的价值观念在职业与就业领域中的体现。西部民族地区的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生存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在追求平等与民主的当下社会,一方面在同一民族中寻求与男子的平等地位,另一方面与同民族的男性一起追求民族平等。受市场经济物质文化的冲击,体制改革和民族习惯法(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长久被教民共同遵行的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的自然法)的变迁,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们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她们更多的摆脱了依赖性与客体地位。接受现代文化的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与其他社会群体有着同样的就业需求,她们不仅会遭受社会对民族的不平等待遇,也会遭受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待遇。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女性就业难本来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在经济欠发达、社会传统价值观浓厚的西部民族地区研究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实为重要。

1.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通常所说“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指与男大学生相比,女生的择业时间相对较长,择业机会较少,工作单位和待遇较差。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对女性各方面的要求太过苛刻。由于西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相对落后,民族生升学在国家教育制度中享受加分政策,同一时段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中,民族生的整体素质相对较弱,因民族之间的习惯差异,民族生在外地就业或多或少会受到民族区别对待。所以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大多停驻西部本地区或家乡就业。而整体素质较低的民族女大学生从业者更多就业于服务性与辅助性的行业,在一定技术要求的行业中女性从业者甚少,导致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又更小。社会对女性的过分要求,民族之间的区别对待与择业空间小造成了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2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2.1求稳心态严重

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求稳心态明显,依然保持着正统的就业观念。每年公务员、事业编制、银行等岗位报名人数居高不下,这些岗位的选拔不受性别、民族的影响,待遇优越,职业终身,只要凭着个人努力与实力就可以任职,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的首选。

2.2功利色彩明显

与计划经济时代就业注重职业奉献精神相比,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更注重现实。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昔日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显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她们更乐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谋求发展时更注重自己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将奉献与索取同时权衡。她们的就业观念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就业区位选择为保障,功利色彩明显化。

2.3诚信意识弱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人们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人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丢失了诚信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生活与事业的成功。当今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许多用人单位不是担心聘用的大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素养,而是担心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我国就业体制改革以来大学生们走向人才市场要就业签约,因为他们太关乎个人利益,违约、毁约的行为越来越多。他们忽视用人单位的利益同时损坏毕业院校的声誉,诚信意识弱化。在西部民族地区,虽然就业岗位充分,但趋于个人利益,大学生们个别的不良行为更导致社会对大学生诚信的否定,不利于女大学生就业,这要引起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3.形成现状的原因

3.1客观方面

3.1.1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

基于女性特殊生理特点,法律规定限制妇女在特殊状况下从事某些工作。如劳动法中规定女性在孕产期不容许被解雇,且工资正常发。然而实施这些法律机制只会增加女性就业时的负担。因为这对于女职工较多的企业来说显然很不切实际。企业为雇佣女性职员就要付出比用男性职员更高的代价。因此法律立法很重要但同时要完善执法体系,考虑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不健全的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只会为女性就业更添困难。

3.1.2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

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区位的边际性,自然环境相对不利,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会折射出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缺乏效率与个人效能感,缺乏突破陈旧方式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自信心差,甚至对现状麻木不仁,被动接受命运等。因几千年来形成女性的社会从属地位更使女性一些人生观念的糟粕部分根深蒂固。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在观念上有些封闭、落后、守旧。贫困还会导致该地区政府财政能力弱,电子政务建设力度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对当地大学生就业服务的电子化程度不高,就业信息不及时。因而西部经济的滞后是导致西部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3.1.3西部民族地区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

首先,宗教信仰下的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对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里,男性是主体,女性起辅助作用。在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观念支配下,重男轻女尤为强烈。以伊斯兰教为例,伊斯兰教义中女性有自己的事业是不被看好的,女性职责以照顾丈夫、子女为主,在这种传统价值观念影响之下,回族女性过多的思维与行为束缚,导致回族女性思想观念保守。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虽然受教育程度高,但仍然有很多女大学生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对以家庭为主的社会分工表示接受。女性的家庭责任被放大,争名利闯事业被认为是男性该做的事。这削弱了女性自我独立、平等与开拓的能力,安于现状、乐于天命,这些思想很容易导致这些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时选择回归传统家庭生活的后果。

其次,社会赋予女性的性格预期对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一个社会人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环境的教育,在对女性教育问题上,不论家庭与社会都受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认为女性的社会职责就该培养相应的性格气质,从而造成与男性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按照传统女性性格特质,家庭教育中受成人世界观的价值导向,女孩被赋予温柔、保守、内敛、乖巧、文静的传统女性特质。学校教育中,教师评价女学生的词语往往也以文静、乖巧、细心、团结同学、勤奋好学等词语为鼓励。在社会传统价值导向中女性也过分强调“淑女气质”和“女人味”,这种社会化的过程最终导致这些女大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精神,在追求独立、平等的社会地位时,显得被动、弱势。

3.1.4用人单位因素

任何单位招聘员工总倾向于能否创造最大效益。在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状况下,相对于聘用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就职对企业来说创造收益较低而且支出成本较高。受地区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企业在选定求职者时,总对女性工作能力预期偏低。且认为女性一旦生育后会可能将重心转移到家庭,造成工作能力的下降,国家规定女性职工退休年龄早于男性,这两方面原因都最终会导致女性工作能力方面和升职潜力方面的下降。

3.2主观方面

少数民族地区信仰规范、行为惯例与一些自我强制准则束缚了当代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使培养出的大学生缺乏进取精神,不敢竞争,缺少担当。西部民族地区的女大学生在面临同样的工作机遇时,她们会低估自己,认为自己不如男性,畏手畏脚。在职场中,她们应变能力不足,知识面狭窄,面对新的状况无动于衷,自信心不够。然而她们越是这样轻视自己,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就愈加明显。4.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4.1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与社会劳动保障体系

现国家立法诸如《妇女权益保护法》第22条第一款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这些立法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完善执法缺陷,落实每项法律。这就要求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和管理检查实施。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在解决这方面问题的一些优点:一方面制定就业性别歧视行为的惩罚赔偿制度,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分担企业的负担,让企业雇佣女性就业成本同男性处于同一水平,主观上让企业愿意聘用女性职员。同时要注意其间分配公平合理,要在确保竞争前提下分配,不能倾向于性别保护主义,否则将会进一步促使女性弱势群体的观念形成。还有如生育保险制度,男性带薪护理假——两性共同承担生育事物的制度,这些政策对就业性别歧视具有重要作用。

4.2用人单位公平甄选

用人单位在招聘环节上,因受招聘成本和应聘人数过多的限制,企业无法确切评估每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在选拔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导致认识偏差,因此作为企业人事部门要尽量克服这种观念,让更多的女大学生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4.3大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改革开放程度要滞后东部10年左右,经济贫困就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驻留,人才就是思想与技术的集合,只有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驻留西部才能挖掘西部经济潜力,活跃西部民族地区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有资本的投入才会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就业保障工作才能做好。生产力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放思想,东部人才流入西部地区,不仅利于西部生产生活中与西部民族地区人才交流注入新鲜思想和行为,而且满足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精神需求(开拓、进取、自信„„),文明的碰撞才能促使文明腾飞,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会随着就业现状和社会传统观念的改善而改善。

4.4改变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自身观念

社会就业问题的改善不仅在于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女大学生自身也要争气。女大学生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解放思想,追求独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也能认识社会,改变社会。在竞争中遇到不平等现象,也要勇敢的用法律去维护,要摒弃“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主外女主内”的这些观念。女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要树立平等的性别观念,争取权利的同时勇于担当应尽的义务,培养个人独立解决问题、承担风险的能力,敢于突破“女性职业”限制,发现自身优点,拓宽就业范围,利用细心、耐性、思维缜密的性格优势,改变社会偏见。同时女大学生要树立平等责任观念,不论婚姻与职业生涯中,都要承担起任何一方面的平等的责任。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也要将婚姻与职业巧妙结合,平衡计划。

4.5完善高等教育就业指导工作

高等院校在吸纳每届新生的同时都在准备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衡量一个高等院校是否优秀的指标是顺利就业的比例。在西部民族地区,许多高等院校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却在就业指导方面还做得不到位。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存在很大空间但还是有女性就业难的现象,除了就业歧视、社会性别预期外还有大学生自身的就业价值观的问题。因而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中要注重对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诸如引导她们树立到基层发展的就业理念,提高就业竞争的意识,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与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西部社会状况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经济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就业信息中心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为求职女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就业信息,引导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树立起良好的就业态度。

事物的影响都是相互的,在经济滞后的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西部民族地区就业现状和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传统观念三者相互影响。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要从发展生产力,解放社会观念,推动文明进步入手,完善妇女劳动立法与执法体系,并由社会、企业、家庭和学校提供良好公平就业前提,以及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女权运动的实质是平等、独立。随着西部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逐步改善,女性将与男性会有平等的经济地位,物质文明的进步推动着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价值观也将被逐渐重建,这其中各项因素相互拉动将最终实现西部民族经济的腾飞和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云龙著.《求职恐慌》.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一版 [2] 张伟著.选准职业入对行.北京海潮出版.2007年1月第一版

[3] 王创峰.王朝庄主编《职业与人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4] 刘书林著.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5] 杨贞.当代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张向战.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06期

[7] 张存库.李英荣.我国东西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分析.高等理科教育, 2009年03期

[8] 杨贞.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1 [9] 龚惠香.汪益民.男女研究生职业价值观比较.高教探索,2000年02期 [10] 源荐文.择业,女大学生路在脚下.中国就业,1996年04期

[11] 孙云海.关于改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初步探索.经济师,2011年03期 [12] 殷雷.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13] 张倩,郝玉凤,周秋雨.结合人格类型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5期

西部阳光大学生支教工作调研报告 篇5

----关于大学生支教的意义的调查

一、内容摘要

目前大学生支教在社会中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说是这是大学生爱出风头、爱表现,把公益当成资本,把慈善当做作秀的行为。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对西部阳光4+4团队赴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黑潭乡八村支教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社会上的其他支教活动进行了比较和深入分析,调查从当地的学生、家长、老师、村干部以及去年支教队员、当地来的其他支教队出发,还有最主要的是我们这个支教团体。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找出许多人对大学生支教存在争议的原因,以及大学生支教中存在的利与弊,并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使我们的支教体系越来越完善。

二、关键词

支教争议利与弊解决方法体系完善

三、调查背景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近些年这样的气氛越来越浓烈,像星星之火在校园燎原。每个假期,全国有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一所所中小学支教。他们饱含着点燃梦想、播种理想的激情,带来了大山外的新鲜空气。但是由于支教时间太短,难以从本质上提高当地教育水平,而要建长效机制,又面临资金匮乏、难以和当地长期合作等诸多机制限制,不少支教地“后继无人”。支教的成果如何继续?怎样突破大学生支教“雨过地皮湿”的困境? 10天、20天、30天,甚至几天的支教活动,究竟能给当地的孩子们带来怎样的好处?是改变一生的梦想,是外面世界的新鲜空气?或者,跟平时单调重复的日子相比,这十几天仅仅是由于那些来自遥远城市的大学生们的到来,才略显不同而已?此外,有些支教队伍目的不纯,或者能力较低,也极易引起地方的反感。也有研究者指出:短期支教的期限太短,一方面容易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当地教师的信任,常不能被委以重任,难以深入教学一线,也难以使当地的教育水平产生本质上的提高。以先进教育理念与山区教育结合的理想往往落空,使当地人产生大学生支教“热得快,冷得快”的普遍印象。此外,有些大学把支教作为形式工程,辅导员们鼓励学生支教的最强口号是:让你的简历更精彩。公益沦落为工具和符号,大家都在标榜,献爱心去支教。

为了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黑潭乡八村进行支教活动的同时,对我们支教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调查。我们去当地的每一个家庭了解他们对于我们支教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于我们支教的建议。我们在课余时间和学校的学生、老师还有当地的村干部进行访谈,询问他们是如何认识我们的支教活动,他们对我们的工作哪些地方比较满意,哪些地方不太满意,还需要改进。我们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还对上一期的支教队员的支教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四、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黑潭乡八村

学生、家长、老师、村干部、上一期的支教队员以及我们这个支教团体

2、调查方式:以访谈为主,还有注意观察、记录、及时总结,大家一起交流

3、调查时间:2012年7月20日——2012年8月3日

五、正文

(1)大学生志愿者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气氛越来越浓烈,象星星之火在校园燎原。每个假期,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报名去支教,每一个假期全国有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一所所中小学支教。并且现在有些大学把支教作为形式工程,辅导员们鼓励学生支教的最强口号是:让你的简历更精彩。所以大家开始说“公益沦落为工具和符号,大家都在标榜,献爱心去支教。”所以这就引发了有些人对于支教的怀疑,这是一支意图纯良的支教队伍吗? 我不否认,现在社会上的确是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出发前唯恐天下无人不知,回来后高歌颂德感叹成长。但是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还是有许多善良的大学生,的确是怀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支教的。

下面我就以我们支教的真实情况和我的切身感受来讲一下吧。我们这只队伍由11名大学生组成,我们来自北京的各个高校。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大学,操着不同的方言,但是初次见面,大家都觉得很亲切,因为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西部志愿者。为了这次活动,大家准备了有一两个月,从面试到一次又一次的培训,可以说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来我们11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队伍。刚刚来到当地,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的路,通往支教地点的路,严格来说已经不算是公路了,坑坑洼洼的路面,加上这里又经常下雨,坑里挤满了水,大家坐在车上提心吊胆,有好几次大家都是下车,等车开上去后再上车。后来大家到达目的地后,住宿条件更是令我们吃惊,房屋是那种用泥土砌得老房子,后来听支书说这还是村里条件比较好的一户人家,不过大家还是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大家很快收拾了一下,然后就讨论第二天开学的事宜。我们本以为我们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很简单的。可是当开学那天,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时候,从那些家长的眼神中,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因为80多个学生就是80多个家庭的希望,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我们,就意味着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身上。学校的80多名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学生在家里就全靠爷爷、奶奶照顾,学生的思想意识、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很大。开学第一周,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在不断的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想法设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时候,我才明白,有些工作你看起来极其容易,可是当你慢慢接触去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做好,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支教一个月,我发现对于那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们,我们不单是教会孩子们一定要认真好好地学习,更主要的是教孩子们开心,教孩子们认识外面的世界,教孩子们懂得表达自己,表达爱和感恩。其实教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付出与无私的爱,学会如何面对孩子,学会不因贫贱富裕、聪慧愚笨而宽容平等的接受孩子,学会平静的伸出手,学会从孩子天真稚嫩的脸上看见美好的未来和世界的和平,从孩子身上学习我们已经渐渐失去的真实、纯洁。我们发现跟孩子们沟通的方式不在于理念,更在于体验和寓教于乐,跟他们沟通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要用缓慢的语速,引导的语言,参与式的体验让他们慢慢的放开自己,学会表达。可是对于那些年龄较大,对社会已经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的孩子们,他们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十分艰苦的生活环境,他们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态度很多都会处于一种比较消极的状态。

因此我们就把支教的重心放在如何去改变这些贫困山区孩子内心的消极思想,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则应该是给山区孩子带去希望,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燃起他们心中对理想,人生价值追求的热火。所以,我觉得以后我们支教的重点更多地应该放在心理技能的培训,去探讨如何改变贫困山区贫困学生的贫困的思想,而我们的最终目的,自然就是寻求一种方式,给山区的孩子带去希望,带去一种动力,带去一种让他们能够站起来,追求自己理想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勇气和信心!对于我们志愿者来说,从整个支教中学到的东西是最多的。在与那些孩子的相处中,我发现,帮助他人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要用真心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你只是出于对别人的同情而去帮助他,那将比帮助他更可恶,因为你就伤害了他的自尊。还有团队的协作很重要,虽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惰性,但是在一个团队中大家一起合作,每一个人就必须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并且,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重要的是可以多经历人生,在不一样的经历中思考,思考后再去尝试新的旅程,然后学会慢慢思考、体会到价值和自由的真正含义,慢慢学会以一颗成熟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坎坷。

还有通过支教,我想说的事,我们来支教并不是因为孩子们穷,我们想来看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想来体验一下穷的日子到底是怎样过的,来支教是想告诉那些在抱怨的人,为什么一直抱怨而不去尝试改变;来支教是想告诉自己,虽然我们能做的和改变的事情很少,虽然每一个志愿者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像是沧海一粟,但是如果有无数颗这样的沧海一粟呢,那不就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海了。

(2)学生

由于当地的师资力量薄弱,所以孩子的阅读水平低。我们就发起了新教育实验,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阅读,特别是儿童的阅读。其实对于人的精神成长而言,学校教育就相当于母乳,它把人类的一些知识,通过科学的方式整合成适合儿童接受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它不能代替儿童的精神成长。精神的成长依赖于阅读适合年龄发展的优秀作品。儿童的阅读有许多关键期。在生活的每一个时期,儿童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不同的精神饥饿感,需要阅读不同的作品;一旦错过了关键期,精神上的缺失就可能永远也补不回来。比如小学低段的绘本阅读,一旦错过,便无法弥补。因此,我们希望把孩子们的目光透过形形色色的练习册,看到我们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希望孩子们的童年能够伴随着这些阶梯书浸润在爱、责任、友情、自我等人类文化的伟大母题中,从而在学校教育的母乳喂养之外,能够享受到另外一种结构合理的精神之乳。我们希望这些童书能够帮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和孩子们拥有共同的密码,拥有共同的语言,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在我们和孩子们充分讨论这些童书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获得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山里的孩子很淳朴,对老师的尊敬是建立在敬畏之上的,他们从来都不轻易与老师交谈。他们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关怀和情感上的温暖,他们往往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同时又很自卑,你越是关心她,她越觉得你是在可怜他,同情她,自尊心不允许他这样来接受你,因为我们是老师,他们是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过分关心就意味着同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谁都不想自己是可怜虫被人同情。后来时间长了,大家发现,其实很简单,你平

时怎样待她就怎么做,淡一点,当他认识到你是在真心实意关心她,而不是在可怜她,她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你。还有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大都有一种抵触情绪,管的严格了,学生会反感,管理松懈了,又怕他们不努力学习。但是我又总希望每一个学生今后都会有出息,都能通过知识改变父辈们那样的命运。也许是我对他们的希望太大,所以有时会感到失望,后来我发现是我对他们的要求太高了。家访的时候我才了解到这边的孩子都是早上跑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来到学校,然后8点上早课。由于家离学校远,中午就不回家,学校没有食堂,直接在学校吃一些早上带的零食,下午五点钟放学后就回家帮家里的爷爷奶奶干活、做饭,回家复习,大家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他们的成绩怎么可能会像我预期的那样好呢。因此这边孩子的命运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十六七岁时出去打工,这个村很少出过大学生。这使我切身体会到是先有经济再有教育的,而不是先有教育再有经济的。没有经济的发展,便始终解决不了山里教育的问题。

孩子们对大山外面的城市充满了渴望,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北京的各个高校的大学生。记得临分别时,大家一致要求看一下我们大学的照片,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我就把自己的大学照片给他们瞧,他们不住地惊叹欢呼。我希望这些照片可以在他们的心中种植下一个个奋斗的梦想,更希望这些梦想可以开花结果。

(3)当地的村民、支书、老师

大学生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偏远地区,把五彩缤纷的梦想种进孩子们的心里,获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誉,可是也有不少隐患,对城里去的支教大学生,很多当地校长心里都犯嘀咕:有的支教“小老师”好心地想让孩子们接受素质教育,于是在上课时组织做游戏;有人索性扔掉课本,即兴发挥;也有人上课讲到兴头上,带着学生走出教室„„“结果,大学生们走了,我们学生的心也散了,上课时会要求老师带着出去走走看看。”还有的大学生在上课时,给孩子发奖品;有的带去电脑,用上了多媒体手段„„这些教学条件和能力,支教者有,当地学校和老师没有。“他们一走,当课堂恢复到老样子,孩子们心理落差很大。”还有就是许多来自北方的队员不太习惯南方潮湿的气候,所以就会出现“湿疹”等一些水土不服现象,并且由于南北方语言差异也很大,所以就会出现与受教学生、当地村民沟通不畅等情况,所以当地的群众建议应该多分配一些当地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甚至回到自己的母校开展支教活动。这样就可以用家乡话与孩子们沟通,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种亲切感,很容易与孩子们交流,也容易得到家乡乡亲们和教师们的认可。还有一个主要的隐患是支教时间太短,孩子们还没有习惯好新鲜感的落差,志愿者和孩子们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还来不及进一步了解,支教任务就要结束了。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友善博学的支教队,都会很有好感,这种互相关爱的关系一旦产生,志愿者的离开肯定会导致集体痛哭。这些乡村的孩子们,心智还在发育当中,能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承受这样伤痛的离别么,对于我们这些享受支教过程的志愿者都觉得很不舍,更何况那些纯真的孩童。他们肯定会更难过,更难复原到先前的状态。

六、调查感言

西部大学生就业报告 篇6

我所服务的单位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政法委,属县级机关,虽相对于乡镇单位,办公环境较好,但因此县处于以彝族为主,汉、回、布依族等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突出矛盾较多,社会治安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法委需开展较多的工作,且其下设有综治办、“大调解”协调中心等多个办公室,而职工连我加司机只有7人,所以工作强度较大,当然,我因此而得到的锻炼机会也就越多。

一年来,我的工作主要有:

一、办公室日常工作

最基本的是各种文件的收发登记工作,将文件按急缓程度分类到领导阅试卷和传阅卷中,需做处理笺的做处理笺,只需传阅的就传阅,并及时送领导阅示。对返还得文件再分类,做好存档,以便下次查阅。其中,对于密级文件,分外要做好签收登记工作,文件是什么时候哪里送来,什么时候送谁阅,什么时候归还,在“密级文件登记簿”上都得到清清楚楚的体现。

二、目标考核工作

去年年底,为迎接年底目标考核工作,我负责将共10多项需要考核的工作资料、文件都分门别类,整理归纳好放入一个个相应的档案盒,并按照考核目录一项项的对照,查缺补漏。最终,我所在的单位以第三名的成绩通过了考核。

三、档案整理工作

去年9月,今年4月分别对08、的档案归档整理、装订成册。我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发现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翻阅往年的文件资料,这时去一件件的查找,实在是件又费力又费时间的事。为了方便查阅,我帮单位建立了电子档案,把卷内文件目录都输入电脑,以年度和档案存储期限进行分类存档。之后,又输出一份纸质目录,形成卷内文件检索目录,这样查阅档案就方便多了。

四、组织、安排部署相关会议

每次召开会议,都是一个锻炼自身协调组织,统筹大局能力的机会。会前要确定时间、地点及参会人员,做好会议通知、会场布置工作,开会时要做好相关会议记录,会后要写好简报信息,注意会议的效果。至今,我与单位同事一起已组织开展了几次大型的全县会议,如全县政法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全县禁毒防艾工作会议等等。

五、信访工作

根据实际县情,以及县政法委在群众中较高的威望,老乡们有什么事都习惯来找政法委,所以,办公室时不时有老乡来访。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热情接待,听老乡述说。一开始,因为语言不通的问题,我经常是听不明白他们反映的到底是什么事,这时我会在边上慢慢的听,看同事们是怎么处理的,时间久了,我也能逐渐的处理此类的来访案件了。至今,接到的来访信件共有27件,去年19件,今年到5月底共8件。在我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涉法涉诉上访案件都得到了有效解决。特别是妥善解决了阿非日呷涉法涉诉上访案,期沙日合林木损害纠纷案和徐海明不服刑事附带民事判决3件疑难案件。这些工作一一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六、禁毒工作

根据县情,禁毒工作是这里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为更好的遏制贩毒吸毒现象,政法委领导公检法司等其它相关县级机关开展了一系列的禁毒攻坚行动。前段时间,组织开展涉嫌吸毒公职人员的尿检尿查工作,并开展6月3日的“四川省万名党员干部讲禁毒与禁毒宣传巡回活动暨全省六月全民禁毒集中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普格分会场的相关工作和“6.26”禁毒人民战争攻坚战的一系列活动。

服务期间,我除了做好收发文件、会议通知、档案归档等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和政法相关工作外,还参与了本部门组织参与的各种专题活动

1、配合平安建设办公室开展具体工作,参与“平安颂”文艺晚会、“平安使命”大型实战演练等专题宣传活动。

2、负责“国庆60周年红歌会”政法部门合唱队的拍照摄影工作。

3、作为在全县政法机关中开展的“执法爱民月”活动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日常事宜。

4、参加平安建设的宣传活动。在八个集贸市场重点部位进行集中宣传,重点宣传,扩大教育面,营造创建氛围。辛勤的工作换来的是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群众的好评。据不完全统计,出动宣传车辆30余辆,张贴各种宣传挂图250余幅,发放护林防火、禁毒防艾、治安防范、科学种植、以及“五五”普法读本等各类宣传资料共6000余份(本)。此外,我还参加了团县委和县综治办组织的“平安建设志愿者宣传活动”,去县城、小兴唱西洛片区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问卷,形成调研文章。

5、负责编写普格县政法委年鉴,对委机关09年所开展的政法综治工作进行归纳整理,按县史志办的编写要求,分别从大事记部分、主体部分、附属部分三个方向进行撰写。通过此项工作锻炼了我的材料规整能力,更好的了解了一年来所做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

此外,在业余时间,我报名参加了团县委组织的“为玉树灾区捐款”的活动,走上街头,设立捐款箱,为灾区人民献爱心。还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去了这里的希望小学代课,那些孩子是那么的质朴,跟他们一起上数学课,上音乐课,给他们代上体育课,虽然个个调皮又闹腾,可是内心还是很充实。课间,当你被一群孩子包围着,那种当老师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当告别他们的`时候,跟他们拍照留念,所有的孩子都是那么的喜欢“抢”镜头,个个笑的灿烂如花。回来后,我与几位志愿者一起洗了照片。因为我们当时说过:不要抢,我们洗了照片会给你们的,每人一张,好不好。答应孩子的话绝不能食言。

志愿者生活,有苦有甜,让我受益颇多。单位整个有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得我养成了严谨、做事不拖拉、不敷衍的工作态度。我想以后的我会更加一步一步的坚定的走自己的路,经历着自己该经历的一切。

浅析西部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工作 篇7

一、调整民族高校专业设置, 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多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 大力普及学生的就业知识, 提高就业意识。与此同时, 多举办就业工作相关活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模拟面试、模拟公务员招考大赛等。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应该从大一开始就开始开设, 针对大一新生从高中学习到大学学习的一个过渡阶段, 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进而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可以带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二、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拓展学生就业范围, 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多组织举办校园招聘会。学校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和校友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 通过有关部门、互联网、劳动市场等收集信息。通过这些为了在学校举办大型的校园招聘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 要大力宣传上级就业政策, 积极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等活动, 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工作;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考研, 加大考研、考公务员的指导及服务, 营造良好的考研、考公务员的氛围, 提高研究生、公务员录取率, 并对录取的同学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三、认真落实就业工作就业率责任制, 完善二级学院就业评估方案和各级奖惩制度。

对于学生就业工作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和表彰, 低于平均水平的要做出批评并做出一定的惩罚。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发挥就业过程中家长不可忽视的作用, 形成校方、学生、家长三方合力。坚持就业指导的全员化, 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广泛获取就业需求信息, 努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四、针对各个学院自身的专业设置不同和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同可以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工作。

针对学生的就业意向不同在就业工作中将毕业生分为求职群体、创业群体、升学群体、重点帮扶群体等, 每年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座谈会, 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针对求职群体, 可以邀请资深培训师开设多场简历面试公开课等讲座;并还为出国、考研、考公务员、以及申请选调生、村官项目的毕业生提供专项辅导。

五、就业工作开展的多样化。

可以根据各院不同的需求, 开展多种多样的就业工作形式, 比如专家职业咨询活动、一对一就业咨毕业生跟踪计划等。多方面、多角度促进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 目前西部民族高校就业难问题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 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有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用人单位的积极配合支持。更有赖于高校本身办学实力的增强和大学生本身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只有综合提高重视, 共同努力, 才能有效促进西部民族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摘要:面对高校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长, 特别是西部民族高校毕业生, 各方面原因致使其就业面更窄, 就业难度更大。笔者从探析西部民族高校学生就业难原因入手, 探索提高西部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西部,民族高校,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阮美飞,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9 (02)

[2]唐瑛钟汝能生存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2)

[3]陈啸.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 2006 (3)

[4]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5)

[5]曹殊.高校学生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人为本促进人职匹配[N].中国教育报, 2005-07-22.

[6]大学生就业调查:急需转变“都市心态”择业观[N].南方日报, 2006-04-06.

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5—0238—02

一、选题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方案通过市场调查研究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素质模型,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二、指标的选取

1.指标选取的原则。(1)实用性原则。对于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素质进行调研,考虑到调查中实际可能存在的问题,指标的选取必须简单易懂,操作性强,遵循实用性原则。(2)定量化原则。对素质的评价我们采用对比评价与打分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设置调查问卷,打分评价必须运用量表将指标定量化,用数字来分析问题。(3)全面性原则。大学生就业素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要真实反映招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就业素质方面的问题,必须全面考虑大学生在应聘时所具备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2.指标的构架。根据研究目的和指标选取的原则,选择下列相应指标,用图示反映如下:

三、调查方式与取样

本调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为主、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围绕大学生就业素质,从大学生、研究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三个不同的群体着手调查。发出问卷750份,回收问卷730份,其中有效问卷672份(大学生男性240份,女性225份,研究生105份,人力资源管理者102份),占发出问卷的89.6%,占回收问卷的92.1%。

四、结果与分析

(一)选项的处理

1.关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重视程度的分析。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企业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考察的重点,心理素质其次,身体素质关注的最少,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研究生对企业关于大学生专业素质期望过高,在他们看来,企业需要高专业素质的人才,而事实情况并非如此,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研究生所期望的大学生的水平与企业所培养的层次不同所造成的。

(1)大学生、研究生、企业注重综合素质,其比例都相当高,相差无几,足可见综合素质的重要程度。(2)有22.55%的企业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仅有18.28%、11.9%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看出,大学生和研究生对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够,与企业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3)身体素质:在就业素质中,大学生比研究生、企业更看重身体素质。

2.关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视程度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发放结果,选取三个层次最重视的两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结合对比分析,其对应的人数和百分比如下:

专业知识和知识机构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的企业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的考察的重点,其次是外语应用水平、在校证书的获得,关注最少的是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生认为企业更注重专业知识,高于企业实际的7个百分点,高于大学生所认为的10个百分点,这可能与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所决定的,在他们看来,研究方向的细化使他们对专业方向十分敏感。(2)知识结构:在专业素质中,企业和研究生重视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这与大学生的33.44%的认同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在专业素质考核失败的因素之一。(3)外语应用水平:在专业素质中,有16.67%的大学生认为,企业更重视大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而研究生和企业实际的重视比例则相对少的多,可见外语水平在大学生和企业心中的差距。(4)计算机应用水平、在校证书的获得:大学生与企业相对研究生来说更重视证书的获得,大学生与企业的一致性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3.关于大学生就业素质中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分析表。根据调查问卷的发放结果,选取三个层次最重视的两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结合对比分析,其对应的人数和百分比如下:

从上面的结果不难看出,就心理素质而言,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的企业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的考察的重点,其次是个性特点与岗位的相宜度,而情绪的控制能力关注不多。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工作责任心作为接任一份工作所不可或却的因子,三个层次都十分重视心理素质中的工作责任心。但大学生和研究生对大学生现行的工作责任心的预期与企业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去提高。(2)有32.35%的企业更重视社会责任感,分别高出大学生、研究生所认为的10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可见,现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3)个性特点与岗位的相宜度中企业与大学生、研究生的想法存在很大的出入,这在第5点的分析中可以体现。(4)情绪控制能力:在心理素质中,有15.69%的企業更重视情绪控制能力,而大学生和研究生所占的比例相对少些,这需要大学生进一步去加强。(5)从横向对比来看,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重视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这两个心理素质,而大学生和研究生认为企业更注重工作责任心和个性特点与岗位的相宜度这两个心理素质,两者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4.关于大学生就业素质中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分析。就综合素质而言,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的企业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的考察的重点,而其余三项相对来说比较松散,未呈现规律性,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际操作能力中企业更看重实际操作能力,与大学生的看法相当,高出研究生认为的7个百分点,可见,研究生对企业的此能力预见不高。(2)大学生对思维创新能力高于企业、研究生的关注度。(3)大学生、研究生认为企业更重视实践经历,而现实中只有8.33%的企业重视实践经历,可见,企业在招聘大学生过程中真实考虑了大学生的实际在校的情况,实践经历不足,一般的企业会给些必要的培训,使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新的岗位。(4)有20.1%的企业注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而有将近12%的大学生、研究生认为企业重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可见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欠缺,与企业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5)有13.73%的企业重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研究生、大学生的比例相对低一些,可见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一定的改进。(6)大学生、企业、研究生对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实践经历等关注的排序有很大的不同,企业作为用人单位,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与大学生、研究生的比例整体相当,但就企业需求的社交能力而言,大学生与之不同,足可反映当前大学生参与活动的范围有限,导致对社交能力认知度不高,需要大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加强社交能力,积极参加一些社团的活动等,从而将企业所需求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社交能力重点培养,并结合加强实践经历、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总结

上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知识点下一篇:大人对12岁生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