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精选11篇)
物理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物理知识寓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新课程新理念呼唤让学生掌握鲜活真实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的本领,尤其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更是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极大地深化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将课堂知识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生动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其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开放式的辅助手段。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的舞台,从而优化物理教学效果。
一、通过课外小实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本领
动手能力是学生物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体现。高中物理教材上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确定了很多新颖别致的课外小实验。这些课外小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我结合学生实际,另外给学生增补了10多个有趣的小实验。如在教学“动量”的内容时增设了“利用自来水来观察反冲运动”;在教学“电场”的知识时增设了“观察静电屏蔽现象”;在教学“光的色散”时增设了“人造彩虹”等小实验。我将这些课外小实验,按教材顺序,让学生在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动手实施,每个实验都让学生独立设计,实践操作,结束后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对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小实验,我给予及时点拨与提示,包括实验的原理、所需要的器材及实验操作与观察的要领等。而有些实验原理比较简单,所需的器材较少而且在生活中又容易找到,则可让学生在课外随机完成;而那些需要用实验室器材的,则必须让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量自己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于水面”、“观察光的衍射”等都可由学生在实验室外完成,而“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显示与观察微小形变”等必须由学生在实验室中合作完成。
生动鲜活的课外小实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有裨益。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和发明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创新思维往往产生于平时的点滴实践中,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开展一些小制作活动,从而既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拓展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完成科技小制作。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以致用也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在学习了知识后,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地完成小制作和小发明,可以极大地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享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如学习了“静电感应”的知识后,我让学生自主设计,有的学生制作了“简易静电吸尘器”,有的学生做出了“简易验电器”;在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后,有的学生“研制”出了“微型火箭”;在学习了电路的知识后,有的学生设计了“热得快的自控电路”、“节日小彩灯电路”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物理学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内化认知体验,创作科技小论文。
科技小论文是学生对物理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他们对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感受,学生针对学习中的所获所感,适当加工,将自己的思考呈现出来,不失为对问题的反思和升华。如学习了“向心力”的知识后,我遇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写科技小论文,有的学生写出了《汽车拐弯的安全》;学习了“动量定理”后,有的学生写出了《怎样让汽车更舒适》;学习了“超重和失重”的知识后,学生写出了《神舟飞船中的宇航员的生活》等,这些文章虽略显稚嫩,也不乏值得商榷之处,但处处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
3.科学合理展望,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科学合理的猜想是创造发明的前奏,学生只有敢于猜想,才会勇于实践,才会不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如每学期,我都会让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写出一些令人深思的科幻文章,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人耳目一新。如《未来世界的能源》、《超导带给我们什么》、《反物质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碰撞》、《制作环保生物电池》等。
丰富多彩的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情趣,让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科学想象,为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指引着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学会思考,学会分析。
三、积极拓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了解世界的能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但学校毕竟相对比较封闭,与社会有较大距离。而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生存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早日面对社会和适应社会。为此,我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和街道开展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如在翔宇大道上测定汽车、摩托车的速度后,学生发现不少汽车和摩托车超速行驶,于是他们写出了有关“城市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并发送到市交警大队的邮箱,同时让自己受到了一次交通安全教育。结合电能输送方面的知识,我组织学生到我相邻的乡村进行调查和访问,发现有些村落灯光很暗,线路电压降较大。走访中还得知电价较高,有些农民家中因为电价较高用不起电。于是同学们写出了《关于农村输电线路的布局的建议》。此外,还对噪声、光、白色污染等环保问题,淮安市区下水道窨井盖不全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等进行了社会调查,写出了调查报告,并呈交给有关单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建构者,新课程要求教学创新,要求将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活动。学生探究性学习要落到实处,对于教师来说,关键在于如何组织探究式课堂教学。我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认为在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一般模式为: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寻找答案→小组交流、讨论探究体验→学生汇报探究过程和成果→深化探究结果、形成共识。下面我就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谈几点认识。
一、给探究创设一个好的情境
探究性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开展,教师如何创设这种学习的情境呢?
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是组织好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违章驾驶相撞,使槽罐车中32t液氯迅速泄漏,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片农田被毁和重大经济损失的恶性事件。你想知道氯气是因为具有什么性质而有如此之大的危害吗?氯气还有没有什么重要的用途呢?由于选择了一种与学生相吻合的导入方式,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也很好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激趣引疑的课堂导入情境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探究作铺垫。
当然,情景的设计与呈现方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运用新闻事件、历史故事、经典论断、数据材料、学术争论等内容,采取口头表达、播放录像、图文展示、化学实践等方式加以实施。
二、探究问题要引人入胜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是以问题而展开的。所谓的教学问题是一个有新的内涵的概政治、经济、文化、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正确科学决策的公民,所以渗透STSE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判断力和科学决策能力;从环境教育来讲,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追求自然—人类—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和谐与统一的思想,增强学生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感;因为STSE的综合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观;通过化学史中科学家的研究介绍还可以培养学生坚韧念,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制的,又覆盖教材内容且认识水平较高的一些问题。它不是随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而是以“问题群”的形式有意安排的。问题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离不开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把握好这门艺术,使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呢?
我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注意从貌似常规的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炼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比如不用任何试剂,如何鉴别CCl4和蒸馏水?这本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学生却能很快提出多种可行的方法。此时,老师要在发散思维上进行收敛,让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认识、总结,从而得出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
此外,教师要尽量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教学问题”,并使之成为符合学生探究心理的“问题链”,以有效地引领学生按问题情境的顺序去思考和探究,这也就给了学生一条经过努力可以攀登的阶梯。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关于“氯水成分”的教学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
问题1:氯气是什么颜色的?把红色花瓣放入氯水中会有什么现象?请推测氯水中存在哪些分子?
问题2:在氯水中滴加Ag NO3溶液,会有什么现象?氯水中加入镁条又有什么现象?蓝色石蕊试纸遇氯水有何现象?为什么?由此进一步总结氯水中所含的微粒。
问题3:将氯水滴入含有Fe2+的溶液中,Cl2将Fe2+氧化成Fe3+。那么将氯水与SO2的水溶液混合,还能否使有色布条褪色?这又是氯水中什么微粒在起作用?
问题4:次氯酸有那些性质?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在颜色、成分及性质上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将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为一组具有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的问题,并保证将教学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且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
三、给受阻的思考予合理的引导
设计了情境,给出了问题,留下思考的时空,但学生在思考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引导,思考就会停滞,因此学生在思考中要加以合理的引导。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中有关“酸雨的p H值”教学,我向学生提问:“我们已经知道酸雨p H<5.6,那么酸雨降下后其p H值会不会改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这一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这时如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因此,这时要进行引导性提问,于是我将这一问题逐步分解成如下问题:(1)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酸雨为什么显酸性?(3)亚硫酸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4)亚硫酸变成相同物质的量的浓硫酸后,酸雨中H+浓不拔、实事求是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解读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让化学走进生活
———教学生怎样自制无碘盐
洪赛君
(丹阳市第五中学,江苏丹阳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化学新课程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1]。近期关于加碘盐是否安全的问题是社会争议的一个热点。现在有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摆在我们的面前:无碘盐的供求失衡,部分碘超标人群不需要补碘,但是市场上很难买到无碘盐。为此,我们利用市售加碘盐为原料在家庭条件下制备特殊人群所需的无碘盐。
一、加碘盐的基本知识
1. 碘元素在人体的作用
碘在人体内含量极少(成人体内含碘仅25—36mg),但对人体机能尤其是脑机能的正常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公认的“智慧元素”。碘在甲状腺中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儿童缺碘会导致发育迟缓,成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碘,所以1994年我国实行全民食盐加碘盐工程。资料证明,过度摄入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安全线上限为0.2mg/日。
2. 加碘盐中的碘
目前,我国的加碘盐中的碘普遍采用的是碘酸钾(KIO3),碘(元素)含量为20—50mg/kg,以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换算可知:成人每天食用4—10g加碘盐就达到了安全上限,若考虑从其它途径摄入碘,则需要进一步减少盐的用量。网络上流传着一种用加热升华法自制无碘盐的方法,是将碘元素和碘单质混为一谈造成的。早期采用的碘化钾(KI)由于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碘单质,从而受热升华导致碘流失,现在换成性质稳定的碘酸钾(KIO3),所以采用长时间加热除去碘元素的方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3. 碘酸钾的性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制无碘盐的原理,我们有必要了解KIO3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碘酸钾———无色或白色晶体,有毒,熔点560℃(部分分解)。
度如何变化?(5)酸雨降下后,p H值会如何变化?这样学生的思考步步深入,最终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惑,适时予以指导和调控。教师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态度,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实际情节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提供启示“阶梯”,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发展平台,鼓励学生多渠道、多视角、多层面的观察和认识化学。
此外,教师要组织好探究式教学活动,还需要给学生的思考留有足够的时空,给学生讨论留下所需的时间,在学生汇报
热稳定性:2KIO3=△2KI+3O2↑(560℃左右分解)氧化性:IO3-+5I-+6H+=3I2+3H2O
二、无碘盐的制备与检测1.无碘盐制备的流程
(1)实验室:取市售加碘盐100.0g,加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30m L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5min,然后过滤。将滤渣放入恒温箱烘干,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质量为96.1g。
(2)家庭:取市售加碘盐100g,加入瓷碗中。向瓷碗中加30m L水(约3汤匙),用筷子充分搅拌后静置5min,然后用倾倒法除去上层的溶液。将瓷碗放入微波炉中用“中低火”加热2—3min,待冷却后用勺子研细即可。
2.测定碘含量变化
(1)取配制好的食盐水50m L(含加碘盐10g),加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滴加1mol·L-1KI溶液约1m L,再滴加几滴稀盐酸与少量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2)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0.001mol·L-1Na2S2O3溶液,记下液面读数。
(3)向锥形瓶中滴加Na2S2O3溶液(S2O32-和I2发生的反应为:2S2O32-+I2=S4O62-+2I-),边滴加边振荡锥形瓶,待锥形瓶中蓝色正好全部褪色时停止滴定,记录滴定管内液面的读数。[3]
(4)取配制好的食盐水50m L(含自制无碘盐10g)重复操作(1)—(3)。
为了减少误差,测定过程重复2—3次,经过计算得出实验所用的某品牌市售加碘盐样品含碘量为40mg/kg,水洗处理后所得无碘盐在操作(1)中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因此,可以得出利用水洗法自制无碘盐可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光启,马连湘,刘杰.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无机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51-526.
[3]王祖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44-45.
结论的时候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功地组织每一堂探究式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尹建华.把思考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人.教师论坛,2005,(12).
[2]王卫东.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初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
【关键词】活动课;高中地理;创新;天文观测
通过对当下教育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地理课堂中,学生与教师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在实际活动中,找到地理学习的方法和实践方式,激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不仅在活动课中拓宽了自身的视野,还提高了学习地理课的热情和兴趣。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积极探讨和分析活动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展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活动课的必要性
1.在高中地理课中开展活动课是当下素质教育和教育形态发展的必要
现代教育中提倡学生是教育和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最好授课方式就是活动课,通过活动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
2.在高中地理课中开展活动课是当下家长与社会舆论要求的结果
目前,学生家长的素质相对提高,家长希望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不断地强调高中教学有必要进行活动课。
3.在高中地理课中开展活动课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认可,这也成为继续推行活动课的原因之一
活动课的开展,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好评,无论是优生还是学习困难生都认为在活动课上收获了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发现活动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平时传统的讲授课。
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活动课的原则以及方法
开展活动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根据高中生的年龄发展特征和兴趣爱好等特点规划活动的内容,并且配合活动所需要的场景和环境,保障地里活动课的正常进行。
1.地理活动课内容要以丰富而有趣为基础
只有以趣味性地活动进行地理科学的探讨,才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想。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性强,那么学生自发进行活动实践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轻快、和谐的气氛,这样能够将高中地理课堂带入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其中获取新知,不断创新。
2.地理活动课必须将传授知识为前提
活动课虽然是以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但是教师必须明确的是这仅仅是教学的手段,教学的目的还是传授地理知识给学生,因此,必须在地理活动课中把握好活动的度,不能一味地放纵学生进行学习无关的活动,要将更多的活动课时放在钻研知识上。
3.地理活动课必须贯彻以实践活动为核心的宗旨
活动的核心就是实践,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在活动课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不仅如此,还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和挖掘出学生地理学习的特长,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地里活动课的开展应当按照学科特点和学生特质有序进行
任何时候开展活动课,教师要把握好地理课堂的有序性,活动设计尽量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入,循序渐进式地慢慢推进。
三、高中地理活动课的案例——观察月亮,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
(1)活动目标: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记录一个月当中月亮的形态变化
(2)地理词汇:月相、上弦月、下弦月、满月、新月。
(3)活动工具与资料:绘图纸、记录本、铅、课本、书、报刊等。
(4)活动过程:选取农历从月初到满月进行观测,并且记录。
(5)活动总结:让学生结合此次活动总结关于月亮绕地球转的过程中的地理现象引发的地理规律,每个小组总结概括后派小组长发言。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开展一些活动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一定要将这一门课程形式当作關键性教学步骤来看待并深入投入,组织学生在开展地理活动课的时候,尽可能按照“活动——总结经验——活动”的良性循环步骤来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营造出气氛轻松活跃的地理活动课堂,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快速增长知识的能力。地理活动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编.《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地理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曾浩然著.北京教育从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3]王树声主编.《初中地理特级教师谈学习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考
【摘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科学分工、任务驱动、有效评价三个方面入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学合作;实践
目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基础不平衡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科学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是重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学生分层。学期初,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观察、访谈、考试等手段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把学生分为“优秀、良好、薄弱”三个层次。这样的分层过程不要让学生知道,只要教师自己心中有数即可。当然,这三个层次是动态变化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进有退。
2.学生分组。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小组人数太多难以管理,人数太少则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当然,小组成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随时调整小组成员构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跟小组长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技术很好、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以及学习进程的有效推进。
3.任务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探究的主题或具体的任务,指导小组长做好任务的分解和分工,让每位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个体在小组中的价值,这样就能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优生唱独角戏的不良现象。例如,我引导学生以“优秀电影推介”为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一个主题电子作品。有的小组长能根据同伴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有的负责剧情介绍,有的负责收集剧照,有的负责收集音乐和视频,还有的负责收集经典对白和影片评论等。最后一个环节,我让每个小组利用PPT等多媒体软件,集体合作完成创意作品,每组自选一个中心发言人,在班级内集中展示交流本组推介的优秀电影。由于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整节课学生合作互动,兴趣浓厚,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二、任务驱动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被动学习模式,不妨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为主,讲授法和演示法为辅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布置任务。学习开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模拟生活情境,用具体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以WORD教学为例,在这节课中,我模拟杂志社总编,把学生模拟为杂志社编辑,我发布了一个学术论文排版的任务,任务细化为文字录入,插入图片和符号,文字排版、表格编辑等。创设生活情境,开展任务驱动学习,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使枯燥的学习更有趣味,让学生主动参与。
2.明确任务。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讲授法或演示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评价标准等,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上述的学术论文排版中,对字体要求、页面设置、纸张选择等具体任务都要逐一向学生明确。此外,教师还要通过语言激励,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小组之间开展竞争。
3.完成任务。这个部分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碰撞思维,合作互补,共同提升。以电子贺卡制作为例,有的小组成员对图片选择展开讨论,一方面是从内容出发,另一方面是操作技巧。小组合作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求异思维,激励创意作品。当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组织调控和参与指导,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摆布图片和文字的位置,如何编辑脚注等,这都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4.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是集中交流展示部分。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各小组汇报人代表本组展示完成的任务,也可以交流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还可以汇报学习经验或方法等。小组之间的分享活动,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升,大家相互启发,互相借鉴,不断完善本组的任务作品,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交流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还能促使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有效评价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深入有效开展,全面细致的评价机制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评价,促进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1.注重集体评价。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由“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部分的积分组成。小组评价积分占55%,个人评价积分占45%。小组评价积分是小组内个人评价积分的总和除以小组人数得到的平均分。这样做就是为了突出集体评价,从而激励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为集体齐心协力地奋斗,把原来的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文化,促进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
2.注重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不是不看重学习成果,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的认知、情绪、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个人评价积分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课堂常规、学习表现、任务评价。课堂常规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和爱护机器三个方面的情况,课堂常规评价不仅仅指向于个人,也指向于小组集体,一人扣分,小组其他成员也相应扣分,以此推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学习表现评价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抢答加分,二是小组全体过关加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扶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任务评价是教师根据作业评分标准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量化打分,激励学生长善救失、取长补短。
天津市第二十四中学
高一年级 数学
左文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尝试
一、引言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在《数学教育不能从培养数学家的要求出发》一文中指出,“任何数学都要讲逻辑推理,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用数学去解决问题,解决日常生活,其他学科出现的数学问题。学校给的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也一定是做得出的,但是将来到社会上,所面临的问题,大都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
在新编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将研究性课题描述为: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数学研究性课题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主张对学习过程的真切体验,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实现人的内在提升与主体的解放。
如何在数学学科中落实研究性学习?怎样有效地激发每位学生的对问题研究的兴趣?应该采取哪些引导方式?是当前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多数数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但这些难题正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研究性课题纳入大纲,有力的促进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更加具体、更加明确,实施更有方向、更有保障。我通过对新大纲中研究性课题理论的学习,结合学校实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研究性课题的开展做了一些尝试。
二、对课题目标的认识
国家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一总目标下,渗透到数学学科,大纲给研究性课题提出了四个具体的教学目标:
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研究性课题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方向,这样,容易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变简单地死记硬背为灵活地运用和拓展。
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并非是简单地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主要是学习者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对被感知物全面、多方位体验而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对抽象的数学把握,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的要求,一直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性课题从教学的设计和组织
中寻找突破口,着眼于学生“怎么学”,“怎么研究”,帮助学生获得健康完善的学习策略,使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方法。
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更关注表述,对抽象的问题加以形象的表示,也是数学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组织学生以写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不仅仅是使他们学会了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格式,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表述数学。准确、科学的表述无异于一次数学的再创造。
三、实施课题的几个切入点 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主题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获、有所思。在实践中,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点切入的。
1、从教材所给的研究性课题、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等处切入
新教材中几乎在每一章节后都安排了阅读材料或实习作业或研究性课题,其中阅读材料往往是对本章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做简要的介绍,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作出一个详细的报告;实习作业往往给一种思路,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思路,自己提出一个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调查收集数据,分析解决问题;而研究性课题给出了研究内容,要求学生开展研究并得出结论。
如:在新教材第一册85页中的阅读材料《对数和指数发展简史》,我们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就材料中感兴趣的事作进一步的研究。布置任务后,一些同学,利用课本给出的网址:.cn/2/21/02/0741.htm中对对数的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探究,也有一些同学对材料中提到的数学家产生了兴趣,他们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对数学家欧拉,和牛顿在数学中的贡献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如果我们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我们发现教材中有许多值得学生去了解,去学习的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挖掘,使学生既了解了数学的发展史,又能从一些数学的巨匠中学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2、从知识的延伸处切入
由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不可能过分地展开和延伸,所以可以在其中,选择一些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内容作为课题。
如:在学习圆锥曲线过程中,利用探照灯实验使学生对抛物线的光学性质发生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知识的延伸应该以不加重学生负担、学生感兴趣为原则,同时不以学生对延伸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价标准,关注的只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
3、从开放型问题处切入
开放型问题型由于具有条件、结论的开放,容易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研究的自由度,使其可以在不同的经验和能力水平上,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如:我们开展的“多姿多彩的中点轨迹”课题,在《几何画板》上我们设置情景图:圆O及圆上的动点P,和定点A,要求学生探究PA中点M的轨迹。我们鼓励学生尽量大胆的变换条件和结论,作深入的研究。这样做,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充分的展示,也使学生有一次创新的体验。
4、从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处切入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了明确的规定: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可见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已经被理解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且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在身边找到许许多多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从社会问题的参与中增强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性。
如:家庭用电每度0.53元,煤气每瓶53元(31.5±0.5公斤),使用电和煤气谁更合算?
又如:根据最新的银行利率,怎样存钱获利最多?
又如:楼层中一户人家轮到收水费,由于收费人抄的用户分表比自来水公司抄的楼层总表时间要晚,出现了分表总数比抄表数多的情况,问怎样处理比较合理?
我们不断提醒学生要做有心人,学会从身边寻找数学问题,也鼓励学生大胆走入社会,学会调查,学会发现。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合理的利用Office工具软件、校园网和Internet网、数学教学软件,为数学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Office工具软件的运用
微软的Office工具软件以良好的界面、简便的操作和强大的功能为全球的用户所喜爱,在数学研究性课题开展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它,将极大的方便学生对数学数据的采集、处理,丰富研究成果交流的方式,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在高一的《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基本已学会了《Word》和《Excel》的一些基本的操作。与此同时,我们利用讲座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学习《Word》中的数学公式编辑器,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虽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花费了老师和学生的一些时间,但是,事后我们发现,工具的使用很好诱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课程的进行,也提升了研究的品质。如0307班吴志坚同学在论
文《用图象让数字“说话”---谈统计图表的应用》中,利用了《Excel》将采集的各种交通工具流量表制作形象、直观的各种图形,使隐藏的规律显现,预测未来发生的事。也有些合作小组较好的利用《Powerpoint》,将他们的课题的研究过程用演示文稿,形象、直观、清晰的展示出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网络的运用
由于网络本身所呈现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间空间的无限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为数学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平台。在这个大平台上,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很多,能产生共鸣的机会也相应增加,使他们涉及的内容更贴近自身,对知识的探究就更加自觉,也更加的深入,更加的内化。
五、课题的实施程序与案例
不同的研究性课题,由于涉及的内容不同,研究的方式,实施的程序也会有所不同,以下是我们在做新教材中“函数的实际应用”后面的实习作业时的实施步骤。我们认为有一定的代表性。
1、宣传、动员;通过展示上一届同学《函数的实际应用》所做的实习作业,激发同学的参与欲望,并使同学了解实习作业的大概操作思路。
2、先期知识的学习;软件《Powerpoint》、《Excel》、《word》、《几何画板》,拟合函数,数据统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3、合作小组的组成,任务的布置;以自由组合的形式组成3至7人的课题小组,推选出组长,讨论课题内容和实施计划,同时宣布外调的纪律和要求。
4、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按计划去外面调查,或上网、或跑图书馆查资料。
5、整理、分析数据,制作图象、表格;对收集的数据先做初步的整理,再利用几何画板或Excel制作成图象或表格。
6、对得到的图象用学过的函数去拟合,通过计算得到拟合函数的解析式;如没有找到合适的简单函数,建议学生采用分段函数加以拟合。
7、利用得到的函数关系式,对一些实际问题作一些初步的预期;得到函数关系式,主要是为了作一些预期,可以鼓励同学就实际问题做各种大胆的预期,并建议同学对预期的结果作合理的解释。
8、写出实习报告;可以按课本的格式写出实习报告,也可以自主行文。
9、利用Powerpoint制作成果汇报文稿,开成果交流会。对照实习报告,结合研究的体会,每一个课题小组都要求制作出演示文稿,在交流会上展示与交流,展示会教师应让学生唱主角,发动每个课题小组派一人发言,同时鼓励其他小组同学提问,一个个精彩的发言与一个个幽默的提问,能使每个同学感受到课题所带来的知识与快乐。
六、实施课题的意义
1、研究性课题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活力。从课题的确立、到课题的组织实施、及成果交流,学生都倾
注了很大的热情,这是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很少能见到的学习气氛,因为要他们自己找课题,因为要去外面搞调查,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刺激了他们,也激发了他们的活力。许多时候,我们真惊讶学生的创造力。在完成《函数的实际应用》课题中,如有学生研究了某歌星某首歌上榜前几周的票数,然后得出函数规律,再用函数预测该歌下榜的时间。又如有同学收集了中国、日本、美国近几年的GDP增长率,然后预测中国GDP赶超美国、日本的时间。不同的同学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做他们感兴趣的事,很好的调动了他们的热情。
2、研究性课题给每个同学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研究性课题的实施过程是对学生各种能力考验的过程,课题的实施需要小组成员密切的合作,需要同学学会相处、交流、合作,去外面调查需要社会活动能力,写调查报告、成果交流,需要的是表达的能力。
3、研究性课题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学生利用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思想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他们是很好的启发,有利于对数学的认识,也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思想。
七、课题引发的反思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课题的开展往往需要先期的动员,预备知识的培训,课题的组织发动,指导实施,成果交流等众多过程。中间不仅需要学科内老师的参与,还涉及学校内各部门的合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统筹规划,合理的布置。
为了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课题的开展必须有充足时间的保证,但是在实践中,许多时候,老师也是力不从心。因为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真的无法顾及课题,更谈不上深入的探索和广泛的接触。研究性课题呼唤自由的学生,自由的天空。
料
去年以来,我镇积极探索“双培”工作新思路,开展以“培养带头人,创建共同体”为内容的“培创”活动。将那些政治觉悟高,愿意帮助群众共同致富,掌握一定实用技术和资金力量,经营有一定的规模,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的党员大户组织起来,按照果业、养殖等行业分类创建同业共同体,并且把大户中的佼佼者培养成带头人,把他们推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前台,引导其发挥技术、管理、信息优势及其在产业经营上的示范作用,切实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和行业发展。具体措施 镇党委通过党员电教、农业“155”、专家讲座培训、大户现场会、外驻商会及临时党支部帮扶等载体强化对大户引导扶持,让大户及普通农户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通过落实党员大户、大户带头人带创机制,帮助普通大户和群众发展壮大,解决他们生产营销等环节出现的难题;通过规范共同体活动,促进同行业内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通过推行大户资格认定制度、开设“党员大户监督热线”、大户自我查摆和民主评议,实现严格监督管理。目前,我镇各行业大户已经发展到152户,其中党员大户74户;培养了大户带头人7名,成立了7个同业共同体。白莲、小王、铜岭三个“双培”工作重点村已成为全镇的种果、种竹、养殖、果牧沼立体化养殖典型示范村。主要成效 在镇党委挂包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帮扶措施的有力推动、共同体的规范运作下,“培创”活动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目前,果业、养殖和营销共同体已初具规模并运行良好,初步形成了 “市场带基地,大户带小户”的经营模式,显现出“一人领出一群,一群带出一片”的带创效应。共同体已经成为我镇大户们共谋发展、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创业平台。大户带头人温元宝、彭将生的带创事迹已被县委组织部拍成电教片在市、县电视台播出。一是降低了行业竞争“内耗”。大户尤其是大户带头人充分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其他小户发展,而小户又尽已所能帮扶普通农户发展,共同体内部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协作共进,既有利于整体生产规模的扩大,又避免了同行业内部的无序或恶性竞争,维护了大多数业主和农民的利益。二是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一些大户(带头人)涉入行业早,信息来源多,对市场进行分析、判断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在镇党委和行业共同体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中,他们经常利用自己的示范基地,为农户开设讲座,提供技术咨询、市场分析预测和销售信息,一些市场意识较强的营销大户也主动承担了为共同体闯市场、跑订单的义务,把自身优势变成同行业的共同优势,从而增强了共同体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初步形成了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共同体内部互助互荣的协作精神为行业大户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一些具有科技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大户通过扩大基地,并以基地为依托,向农户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带动农户发展,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如小王大户带头人温元宝的生态富民家园,近几年已发展成为一个集种猪繁育、果苗栽培、饲料加工的生产、示范和销售基地,带动本镇近400户农户和南口、黄潭等周边乡镇农户发展生猪养殖,目前,他正积极筹划新建450平方米的种猪舍,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果业带头人彭将生也利用自己的科技示范和营销渠道优势,带动全镇百余户果农发展果业种植。四是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委制定挂包责任制,把帮扶成效纳入干部的年终考评,大大地激发了挂包领导、技术员及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同时党员干部也注意了工作方法的转变,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变成靠活生生的事实和细致周到的服务引导,由指手划脚、直接干预变成“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增强了工作的示范性、直观性和主动性。农民从干部的工作中,看到了他们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新形象和新作风。这样,农民的牢骚少了,怨气少了;理解多了,感激多了。党组织在群众中威信得到了加强,羡慕党员、自觉向党组织靠拢的人多了。党群、干群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五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确保了农民增收,加快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白莲镇各行业大户152户,帮扶带动1181户农户发展,带动竹业、果业、养殖业蓬勃发展,帮助农户实现增收90多万元,平均每户增收近800元。大户示范基地的成功经营,共同体的成功运作,直观、有效地说服了农民,引领农民发展生产,既有效地激活了农村经济,又顺理成章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六是提升了用人标准,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培创”活动中,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大户和大户带头人,他们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经济发展能力和思想境界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升华。镇党委把他们作为党员、村级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XX年已发展5名非党大户入党,并从大户中选拔37名年轻并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大户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其中4名已进入村级班子,这样大大提高了村级干部素质,提高了干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实践证明,把带领群众勤劳致富能力作为发展党员、选拔村干部的重要条件,培养出的党员市场意识强,敢想敢干,善于打开工作局面。“培创”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感到,要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的开拓思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双培”活动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和求实务真的精神为我县开展的党员“双带双创”载体注入了新鲜的内涵,而我镇开展的“培创”活动也是在推进“双培”活动的深入开展中的一项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它丰富了“双培”活动的内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机制,让“培创”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让“双培”活动在广大农村结出硕果。
一、组织探索性实验,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研究化学与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化学概念与定理都是化学家在无数次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的。在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剥夺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权利, 而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索性实验, 在实验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形成, 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人, 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 学会探究, 学会自主学习。我们要全面了解教材, 选取具有科学性、典型性与探索性的实验, 除了要做好探索性实验, 还要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改革, 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学情, 更利于学生的掌握, 更安全更环保, 这样更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 更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钠与水的反应”我除了要做好教材上的实验, 还设计另外的实验:在U型管中加入少量CCl4, 然后在U型管的两边分别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与Cu SO4溶液, 分别加入一粒金属钠, 分别点燃产生的气体, 这样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到点燃U型管两边所产生的不同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将这个实验与教材上的实验两者相比较。这样既利于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 同时又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实验设计的激情, 使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来设计新实验,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在实验中发现知识与定理。
二、运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取得自主探究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取与分析信息, 为上升为理性认知、达到本质认识奠定感性基础。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碍于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而多媒体依托于强大的互联网资源平台, 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可以将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信息, 如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动态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种类与数量有了很大的突破。
《教育的未来》指出:“我们把学习的触角切入互联网, 那么就会将全世界的资源化为自己的资源。”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在现实生活中拥有着大量的信息,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并不能及时将这些信息补充到教学中来。运用多媒体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站在时代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可以将全世界的资源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资源, 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使得信息的种类更为丰富。这些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频与精彩的视频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得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化, 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分析、归纳与总结, 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 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完成探究
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究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并不是教学的旁观者, 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上, 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体, 是教学共同的主人, 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教学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 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不要成为局外人, 而是真正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 与学生一起参与探究, 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多向互动、进行知识与情感的互动, 真正成为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学习共同体。为此在探究性活动中教师在要扶与放之间找准平衡, 发挥主导作用。
扶:即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 不过多干涉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 在学生思维受阻、理解肤浅、无法继续开展下去时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 让学生寻找新角度、新视角, 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让学生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也不要直接否定, 或是直接给予正确的答案, 而是要让学生再想一想,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学会自我修正, 这样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自觉性, 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诱导下开展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成为知识的真正构建者。
放:即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与主动权,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有更多主体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独立开展探究活动的权利,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 教师不要对方法、手段过多地干涉。不仅要解放学生的双手, 还要解放学生的大脑, 使课堂真正成为展现自我的舞台,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得以释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扶放有度, 发挥主导性, 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旨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意义,也就是说没有阅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能丰富大脑的知识,只会让生命显得更空洞。那么对于在高中这个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非常的重要,一般的课外读物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作文和一些词汇习题也有充分的提升。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是为学生选好书,告诉他们好的学习方法,让大家在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当中长大,真正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阅读模式,并且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阅读策略。
一、把握高中课外阅读的关键要点
1.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在这几年非常流行一些网络阅读、大阅读等有名词汇,阅读书籍也在一些新的载体上充分的运用,比如网络、手机等等。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书本去阅读自己想要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在电子书当中寻找一些古代典籍和一些现代名作等。其实这些都是社会发展趋势的一个改变,那么我想提出的第一点就是,我们高中生要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状态下去学习,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优秀的课外读物。因为现在的书非常多,这其中也掺杂一些不利于高中生身心发展的书籍。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寻找一些与课程相关,与课文相衔接,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的课外读物。
2.构建良好的阅读模式
在选择好优秀的材料以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去阅读,我认为不是打开书籍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点,它需要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要用智慧的方法去告诉学生怎样学习。第一步我们做的是选择阅读材料,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告诉学生怎样去阅读一本书,阅读一本书要把握好怎样的浏览速度。我发现不少学生在翻阅书籍的时候非常快,仅仅用了一两天就把一本书读完了,这样不仅不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样也不可以学到其中的知识点,更不能感悟到书籍的语言魅力。所以说阅读书籍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首先我们不要企图阅读的书籍多和速度快,而是要从每一本书当中找到想要丰富自己的内容。所以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之后,也要充分地抓住每本书的学习要点,用一些良好的方式去指引学生,让他们不可盲目地展开阅读。
3.建立一个分享与讨论的平台
那么在充分地选择材料和语文阅读模式之后,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分享与讨论的平台,就是阅读书籍后的一个共享与反思的机会,我们光靠学生自己去阅读也不行,还要去检查他们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大家可以组成一个个小组,或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比如说学生阅读了《红楼梦》之后,要针对《红楼梦》里的诸多领域的知识和作者的表达意图去学习一些知识,充分地建立一个讨论模式,这样才能让书中的知识内容去充分地丰富每一位高中生的思想和心灵,也能够不断地去补充每个学生心中和脑中不足的地方。所以讨论和分享就是对阅读内容的一个汇总,大家根据阅读之后的效果去产生一个反思,也能够从中体现每个人在阅读当中的优点,老师在其中做一个主导者帮助学生总结整个阅读的过程。
二、高效课外阅读策略研究
1.让阅读书籍变得生动有趣
其实在语文教学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时候老师安排学生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但大家只是把它当成一种交作业的任务去做,我们针对课外读物安排读后感写作,为读书做一个总结,结果发现学生读后感的内容也非常的匮乏。因此我认为其实阅读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如果把它当成了一种作业的模式,往往激发不到学生的兴趣点,我认为有时候老师特意去安排他们读书,反而会造成高中生的反感,认为这是一种课堂任务,而不是真正激发自己的一个学习模式。所以我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老师再从旁指导,或者我们去帮助学生选择书籍,在推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懂得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用生动且充满意义的词汇去介绍这本书,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书的珍贵。我觉得高中老师应该用一些灵活善辩的语言去改变学生对阅读的想法,而不是以强制性的态度用作业的模式去引导他们。想要创建高效的高中课外阅读模式,首先就是要激发兴趣,找到快乐阅读这个关键点。
2.把课外阅读的内容加入到课堂当中
其实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习惯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去布置给学生,但是在教学方面也只是简单的几句讲解带过,不能够充分地分析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因此我的建议是把阅读这种内容加入到课堂里面。比如说一些传统的课外书籍,如《论语》《红楼梦》《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等,这些中国的古代书籍里面拥有非常多而且深的智慧与哲学,所以我们不能去简单地看待它,也不要让学生仅读一遍就能体会其中的内容,老师最好在布置这个阅读任务之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针对于书籍去分析和讨论。我认为课外读物要与我们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而且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课外阅读要与课程的材料保持一致,它能够与语文或者一些语言的学习达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状态。
3.运用多种途径去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进入到21世纪以后,阅读不仅仅用书本作为载体,同时它也与信息时代与多媒体等载体模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高中阅读这方面,我认为运用多种途径的办法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是很有效果的,首先我们会以书的内容为出发点,让学生去阅读这本书,与此同时这本书所涉及到的其他信息载体,我会让学生自主搜索。比如现在一些博客、手机客户端等信息载体上有不少都是讨论中国古代的一些书籍内容,如关于《红楼梦》的解读版本就有很多,博客文章中有许多文人或网友去分析《红楼梦》的人物性格和故事背景等,其实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去辅助阅读。我本身并不建议学生去过度地阅读一些与网络有关的娱乐内容,但是其中一些文人的观点和一些其他人的见解与汇总都是学生可以借鉴的,它是一个良好的辅助办法,而且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非常具有创造性并且视野比较开阔,更喜欢去自己寻找一些知识材料,这样能够丰富他们的阅读内容,也能打开学生的眼界,让老师的课外阅读课堂高效地展开。所以教育有必要以多种途径展开,而不是单一的让学生去选择,只有丰富知识内容才能够找到我们需要把握的教学重点。
总的来说,想要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不仅仅要从固有的教学模式出发,同时我们要找到问题所在的弊端,然后逐一的去解决。优秀的阅读是在老师的指引下,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反复强调,我们需要培养高效的阅读质量,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然后以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去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石耀华,赵彩丽.试论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出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马璐,贾洋洋,苟江凤,张诗林,卢娥.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9).
[3]陈友萍.巧用多媒体激活高中语文课堂[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04).
[4]王玉.读韵寻眼体境悟情——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6,(09).
为了贯彻落实市商委《关于首都商业职工讲英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外宾购物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塑造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xxx将在员工中全面开展讲英语活动。
一、参加人员范围:
xxx门店中1965年
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人员,均应参加此活动。
二、实施办法:
此次活动以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主要由教育部组织集中授课,强化训练。分散学习由各部室店根据教育部指定的学习材料和明确的学习进度,自主安排时间和方式,最终达到教育部制定的各项目标。具体活动拟分两步走:
1.进行小教员培训。
在一线员工中,采用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办法,经考试选取部分具备一定外语基础的员工,组成小教员培训班,培训方式以训练听说为主,培训内容以商业服务用语和商品介绍为主,进行强化培训。培训结束后,将优秀学员组织建立外语骨干队伍,承担各门店学讲英语的“小教员”和外语接待、外语导购等任务。
2.全员开展讲外语活动
在小教员培训基础上,由小教员回去在各店开展教、学英语活动,由点带面,在购物中心掀起学讲英语的热潮,达到与外宾接触时能做到一般的应答与简单的交流程度,提高商业服务业整体工作水平。
三、教材与学习资料
小教员班以商业服务业外语教材为主,以市民英语300句、900句为辅,重点是:导购用语、相关的商品知识、售后服务等。
员工以市民学英语100句读本为主,兼顾各工作岗位的要求,学习相关的用语,如:接待、指引、简单介绍等。
四、时间安排及目标:
1.年月中旬,进行小教员培训班人员选拔并作好开课的准备工作。
2.年月日---年2月,组织小教员培训班。
3.年2月下旬,中心店的服务台率先配备外语导购人员。
4.年3月---年6月,全员全面开展学讲英语活动,要求规定范围的人员达到能用简单英语提供接待、指引、介绍商品;各班组至少有1-2名人员可以使用英语提供基本服务。
五、保障措施和要求:
1.学英语活动由教育部具体负责,集中组织“小教员”的学习培训、发放学习材料、统一学习进度。
2.各门店的学习由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教育部负责具体指导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部门的考核。
3.各门店要对此项活动予以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与教育部及时沟通情况。
4.各门店应妥善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矛盾,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宣传,为外语培训创造一个群众学习的氛围,保证此项活动的进行。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QC小组活动,是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的有效载体,是解决生产、经营、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建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个合理工具。
提高烟草商业系统企业管理水平,是适应生产、经营、管理和国内为环境的迫切需要,在烟草商业系统管理中合理运用QC小组活动的思维方法、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等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绊脚石”,则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在管理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由于QC小组活动对于烟草商业企业来说处于推广时期,绝大多数员工对此较为陌生,员工积极表达参与活动的愿望不高,对QC小组活动缺乏了解,这些势必对活动引导、组织、推广产生障碍。二是宣传培训不足。宣传培
训是提升员工对QC小组活动认识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系统性强,并且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但是对于大多数烟草商业企业来说,并没有全面组织QC小组培训让员工了解必备的业务理论知识,也没有系统地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让员工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在运用PDCA循环时,往往只有计划,没有执行,从而导致活动顺利开展受到制约和限制。三是制度不够完善。QC小组活动的开展不能纸上谈兵,它不仅要有领导的支持,员工的参与,还要有健全的制度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大多数烟草商业企业来说,目前还缺乏必要的物质和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同时也没有很好的激励和引导机制来鼓励活动的开展。从以上问题看,如果能将QC小组活动与烟草商业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必将对企业发展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如何将QC活动更好的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呢?我想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强化培训。一是领导层要在思想上给予重视,组织层要真正认识到QC小组活动的现实意义,为活动开展做好设计和组织工作,员工层要积极表达参与活动的愿望和要求,增强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同时,要使活动建立在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营造出推动QC小组活动的积极氛围,真正调动广大员工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QC小组成员也要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责任性,不断提高QC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问
题意识、改进意识、创新意识。二是应把QC小组活动的培训工作列入企业教育计划,对全体员工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地培训。在形式上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和技术素质。
二、建立健全奖励机制。由于QC小组活动基本上都是利用员工的业余时间完成的无偿劳动,目前尚没有特定的活动经费去进行直接奖励。只有那些成绩突出、确实收到实效的小组活动才会获得奖励,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追求荣誉的本能,这样导致一些员工由于一次的失败而失去信心,因此,对于在QC小组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员工,应给与适当合理的奖励,使广大员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参加小组活动的实惠,促进QC小组活动有效开展。
三、建立制度,规范过程。制度是活动开展的前提,建立健全相应制度是给QC小组活动赋予合法的身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存的保障。烟草商业企业应该把QC小组活动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要素,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积极引导,规范过程,为QC小组活动提供保障,确保其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
四、考核评审,激励创新。为避免活动走过场而失去真实性,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注重考核评审与激励创新十分重要。我们必须有效实施分层指导,进行考核评审,严格
然而,在日常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却面临以下问题:
1、学生学习成绩呈现两极分化,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调查表明,在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对于部分喜爱物理学科的学生来说,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他们思考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其物理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对于另一部分学习上不肯主动思考的学生来说,在探究活动中他们只做旁观者跟着玩,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2、实验设备还不够完善,实施探究性学习较困难。多数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实验设备,课程标准要求必做的探究类实验无法保证,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无法真正去亲自探究物理活动的发展历程。同时绝大多数学校缺乏实验员,完全由教师自己来准备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教师压力增大,因此常常放弃某些难度较大的实验探究活动。
3、教师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略显不足。目前多数高中物理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和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水平要求不是很清楚,对于如何组织与开展探究性学习尚处于摸索阶段,教师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组织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全方位兼顾,而许多教师根本就无暇兼顾。
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1、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师资培训。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创造力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关系,建立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原因,而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要全面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精髓,从学生能力和认知结构出发,精心设计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课堂中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能力。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以期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导引的设计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探究性学习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已知的生物事实材料出发,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创设铺垫型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主动投入学习,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
物理学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高中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实验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可以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物理学实验。教师应该尽可能把能让学生做的实验都让他们动手去做,使他们融入实验中,成为实验真正的主人。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物理学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注重生活化教育,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即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不仅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电磁波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手机、电脑的普遍应用现象,设计生活问题让同学思考:怎样正确使用手机、电脑等工具?使用不当有何害处?学生思考讨论后会得出个结论。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育可以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2-04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17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初高中的衔接07-17
高中物理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论文09-06
[高中物理]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之我见07-27
在物理课外活动中12-25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公式总结09-10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