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抗战老兵(精选16篇)
【抗战老兵——梁德恩】抗日战争时期,梁德恩的父亲随军出征,抵御外敌。受父亲的影响,当年年仅13岁的梁德恩来到了部队。由于年龄小,梁德恩在部队里主要学习医护知识,参与救治伤病员的工作。1933年1月17日生,现年82周岁,昌平东崔村人,抗日复员军人。1945年2月28日入伍,在部队里学医,学成之后,分到连队担任司药员一职,负责给伤病员进行救治。1945年6月精兵简政复员回家。抗日战争时期,梁德恩的父亲随军出征,抵御外敌。受父亲的影响,当年年仅13岁的梁德恩来到了部队。
虽然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老人对当时的工作依然记忆犹新。如今82岁的梁德恩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不大的农家小院收拾的干净整洁,一切看起来都和普通的农村老人没什么区别,只是,屋子墙上挂着的老照片,以及老人珍藏的纪念章,记录下了老人区别于普通人的那段特殊经历。
王:能说说您在部队医护队里的经历吗?
卫:抗战中遇到的最艰苦的情况是什么?
许:在部队里上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卫:在部队呆了这么多年,军旅生活给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魏:70周年的阅兵仪式对我们来说是对当年的铭记,提醒我们前辈们浴血奋斗的历程。那么对曾经参与其中的您来说,它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特殊意义?
许:梁老,您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和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相比,缺少了什么精神吗? 魏:我在网上看到一些采访您的资料,其中很多都提到了参加抗日是来自小时候您父亲对您的影响,您能给我们讲讲他吗?
卫:与家人怎么联系?若是通过书信,多久可以收到?收到家里来信心情如何?
海飞最新长篇小说《回家》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回家》以浙江鄞州抗日根据地发生的人和事为原型, 描述了36名伤兵和当地民众一起, 拿起武器阻击日本侵略者, 保家卫国、舍生取义的故事, 反映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回家》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已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项目等, 是向新中国成立65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之作。与会专家学者认为, 《回家》是向抗战老兵致敬的作品, 故事中每个人对“回家”的期待, 事实上更是对“和平”的期待。
父母叫儿打东洋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徐世椿出生在安徽省巢湖边上一个叫徐小圩的小镇。父亲徐东莱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识文断字的人物。辛亥革命爆发后,徐东莱带头在村子里剪了辫子,到处宣传辛亥革命的新思想。“革命”两个字,虽然徐世椿幼小的心灵里知道得很浅显,但是他觉得“革命”肯定是一个很不错的事情。
6岁,徐世椿被家人送进教学优质的教会小学,后进入中学,15岁考上了上海法国人办的雷斯特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他天资聪慧,成绩优秀,立志要学好最先进的技术,做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深明大义的父母为即将毕业的徐世椿报考了黄埔军校。那时,徐家长子徐世栋已经参加了马文魁的西北军,次子徐世桃也已走上抗日前线,后来编入了蒋纬国统领的青年军坦克兵100师。
日本人打进国门,也打进了徐家的故乡——徐小圩。徐家父母义无反顾地把三个儿子都送进了抗日部队,鼓励他们精忠报国。在“一寸土地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救国热潮的感召下,徐家三兄弟全都上了战场,还带动叔伯兄弟世俊、世仁、世佩、世仪等也参加了抗日队伍。抗战胜利了,但世佩和世仪却没能回到家中,他们长眠于疆场。
中国有句老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晚年的徐世椿说,我们家是十里八乡的绅士,我们是带着钱、带着命参军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我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拿起武器,不打就要亡国!我们是为了中华民族去流血的!
我们经常听说,一家子有两三个上战场的,但很少听说一家子的男儿全部上战场的。徐家悲壮的故事就像北宋的《杨家将》。我心里说,这分明是徐家将。
亲历台儿庄战役
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日本侵略军相继占领了南京和济南,之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罪恶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一次重大战役。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说起这场战役,徐世椿滔滔不绝。
1937年夏天,徐世椿加入了中国革命军第五战区第七军第171师,光荣地成为一名战士,台儿庄会战也在这个时期拉开大幕。从那天起,他天天盼着能和日本人在战场相见,拼个你死我活。1938年春天,在安徽的龙炕集,徐世椿第一次参加战斗。
他说,那时候中国的武器、装备、给养、运输都跟不上,一个连只有几十支枪,最后什么武器都用上了,包括片刀和红缨枪。战斗打得可惨了,我们死了很多战友,几乎所有的同志都和鬼子拼过刺刀,死亡就是一瞬间。师长战死,旅长上;旅长死了,团长和营长上。一个师战斗完毕活不了几个人。他还说,人要是杀红了眼,就什么也不怕了!何况你面对的还是凶狠残忍的日本鬼子。
在战斗中,子弹如雨擦肩而过,浑身沾满泥土和血迹,常常是没吃没喝、几天几夜坚守阵地。与他从安徽家乡一起参军的几个战友几乎都在台儿庄和徐州会战中壮烈牺牲。战斗中的惨烈和血腥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徐州会战以后,徐世椿揩干身上的血迹,跟随部队到了陕西渭南,加入前线战地服务,在军营、在战地医院做宣传工作。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他只有一个念头:把日本鬼子打回老家去!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采访中,老人兴致勃勃地高唱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大刀进行曲》,伴着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如云的往事一下子涌向老人的心头。
转年的春天,树梢悄悄吐绿的日子里,徐世椿怀揣着老父亲的抗日家书,报名加入了中国空军,参加与黄埔军校齐名的中国空军士官学校第三期的学习。
做祖国的雄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时的飞机很简陋,飞行员要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有极好的飞行技术、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初级飞行、中级飞行、高级飞行,每个阶段都有学员被无情淘汰。280多人入校,1942年12月毕业时仅剩83人。徐世椿与生死与共的三期同学夜以继日、顽强刻苦地学习,在“一滴油一滴血”的训练环境里,提前完成学业。徐世椿是中级第一个放单飞的,毕业总成绩第26名,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毕业证是第26号。
那时军中有一首歌叫《不做亡国奴》,徐世椿回忆说,战友们每次唱起这首歌曲,都是满含热泪。他说,“文革”中自己亲手烧毁了毕业证和航校时期的影集,现在想起来,心疼得不行。
徐世椿继续说,我们那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死,为民族而死!“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拿我们的血肉去拼掉敌人的头颅,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而后他又高声唱起那首《牺牲已到最关头》……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徐世椿说,我们那时没想过当将军,就是想怎么狠狠打击侵略者。飞行员一上天就是几千米,稍有失误就机毁人亡。在空中和敌机格斗,必须技高一筹才行。抗战中武汉空战的英雄高志航,是所有飞行员心中的偶像。
正当航校第三期学员准备奔赴战场的时候,他们中的23名战友却因对当时空军的一些制度提出异议,而被当局以“奸匪嫌疑”罪拘捕,押往重庆当作政治犯进行审判,险些丢掉性命。这一事件曾轰动军界,不仅极大削弱了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战斗力,也改变了徐世椿和战友的命运。他们在国民党政府的集中营里一蹲就是两年多,中共要员王若飞、爱国人士萨空了曾经设法营救,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让都没有成功。是什么原因,有人蓄意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将23名成熟飞行员置于死地,随着当事人的离去,也许永远都将是一个谜。
后来,中国空军士官学校第四期学员在“短平快”的训练结束后,马上飞向蓝天、对日战斗。采访中,我们得知中国空军士官学校第四期学员在抗战期间全部阵亡。徐世椿讲到这里,沉默许久没说话。
徐世椿没有参加内战,但是以后的岁月走得更是艰难坎坷……
去年感恩节那天,我们有幸将抗战老兵徐世椿的照片,带给住在美国田纳西州的空军抗战老兵杰瑞,并转达了徐世椿对这位从未见面的“昨日雄鹰”的问候。看着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杰瑞老人很激动。他说,我们是没有见面的战友,是同盟军的战友,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为了人类和平!
云龙县抗战老兵段治中因病于9月13日晚逝世,享年92岁。
段治中,男,白族,云龙县漕涧镇人,1924年12月生,1942年8月考入国民的政府军事的委员会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大理干训团),毕业后编入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滇康缅游击队直属第二大队,参加滇西大反攻收复片马等战斗战役。
8月30日,大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们看望了病重的段老,向段老致以中秋佳节的问候,未想中秋未及,段老却已驾鹤西去。
——淮师传媒学院赴轮窑村传播红色精神
7月10日至12日,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红色记忆,寻访践行”志愿行动启动,团队来到淮安市轮窑村,对抗战老兵乔国柱进行采访和慰问,针对其抗战经历拍摄纪录片,并组织红色精神宣讲活动,对红色精神进行保存和传承。
志愿者们手捧鲜花和慰问品来到老人的家,立刻让这个安静的村庄热闹了起来。现年88岁的乔国柱老人16岁从军,加入陈毅部队,期间参加过数次大大小小战役,右手臂上的炮弹疤痕现在还清晰可见。
倾听红色往事 留住历史记忆
正如全国各地其他抗战老兵一样,乔国柱老人虽然思维清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语言表述能力越来越不好,能听到他们故事的人越来越少。此次,志愿者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选择了用文字和纪录片的方式,将乔国柱老人的历史记忆留存,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
老人家在镜头前并不拘束,提及抗战,情绪很是激动,他为志愿者们展示那枚代表荣耀的纪念章,用并不流畅的语句描述那个炮火连天的时代,讲述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第一次上战场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与敌人对战时,以千抵万的战斗激情;肩扛重机炮行军时,咬牙坚持了耐力。说到动情处,老人轻轻的唱起了国歌,志愿者们渐渐的加入到歌声中,村子在响亮的国歌声中显得更加祥和。
镜头忠实的记录下了老人对当年历史的记忆,也记录下了乔国柱老人珍贵的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精神 履行志愿义务
“从今天起,我自愿成为关爱老兵志愿者·······”作为抗战老兵志愿者,大学生们在乔国柱老人的带领下进行了宣誓。然而对于老兵,要做的不仅仅是关心和爱护,对他们的经历也不仅仅停留在保存上,而应当把他们的精神传播传承下去。
作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志愿者们为村里带来了一场图文并茂的红色精神宣讲,将抗战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把历史故事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年迈的老兵、青春的大学生、天真的孩子,构成了一条红色精神的传承链。
抗战胜利70周年,作为社会新生力量的大学生应当肩负历史责任,不忘历史使命,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当抗日老兵坐车经过阅兵主区域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他们身上大大小小的奖牌都代表着他们的浴血奋战。
外军方队、代表队参加阅兵,显示出中国的国际地位,这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怎能不激动?怎能不骄傲和自豪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相继去世。据中国民间志愿者的不完全统计,山东省内能找到依然健在者已经寥寥无几。他们曾亲历民族独立之路,如今已是风烛残年,境遇各不相同。这个特殊的群体平均年龄90多岁,正默默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老兵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慰藉。当你向老兵伸出大拇指,对他说你是民族英雄时,他们能重拾属于自己的骄傲和尊严。
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曾引用父亲当年形容二战老兵们心境的话说:“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这些老兵,见证了惨烈悲痛的台儿庄战役、中条山战役、武汉保卫战、洛阳保卫战……
刘言符,89岁,现居山东单县农村,国民党第一战区八纵队传令大队士兵, 参加了中条山战役,曹县战役和成武战役。(拍摄于2013年)
刘方柱,90岁,现居山东定陶农村,17岁在参加菏泽县保安团,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右腿被炮弹从膝盖部炸断。(拍摄于2013年)
張道任,94岁,现居山东蓬莱农村,国民革命军118师352团1营一连连长。参加了广西南宁战役、长沙会战。(拍摄于2013年).
田淑峰,93岁,现居山东济南农村,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骑兵第9师2团2连士兵,参加了卢沟桥抗战和台儿庄战役。(拍摄于2013年)
孙晋良,93岁,现居山东微山农村,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军属炮兵营上尉连长,参加了洛阳保卫战。(拍摄于2013年)
崔圣武,92岁,现居山东济南,国民政府国防部警卫团二营少校营长,曾在隐蔽战线上,搜集情报护送抗战人士。(拍摄于2013年)
殷延伟,92岁,现居山东微山农村,国民革命军193师579团任团部见习少尉,在河南禹州与日军作战时,被日军炮弹碎片击中,多处受伤。
(拍摄于2013年)
致抗战老兵一封信1
尊敬的抗战老兵:
你们好!
在1937年,日军进入中国时你们誓死保卫国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那时的中国很贫穷,没有日军发达。每当日军开着飞机、坦克和战车来到中国时,你们只能用平时耕地的锄头、铲子等工具来应战。但是你们却用这“武器”打败了日军。如果没有你们,哪里还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你们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虽然现在你们老了、退休了,可你们还是我们心目中的战士和英雄,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少先队员的红领巾是你们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也永远为你们而飘扬,祖国也为你们而骄傲。你们就如那太阳,我们就如世间的万物。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你们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太阳。虽然你们老了,可你们却有着舍己为民、舍生忘死、坚强勇敢的精神!中国因你们而永远带着光彩。
你们的这些精神值得我们少先队员们学习。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完成你们的使命:把祖国发扬光大,完成伟大复兴中国梦!
此致
敬礼
致抗战老兵一封信2
尊敬的抗日老兵你们好:
为了中华民族不受侵略,为了同胞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你们放弃了温馨的家,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很多人一去不归。
这种无私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后代敬佩,没有你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精神,不做只为自己的自私自利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的更加文明强大,绝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
和平是需要付出甚至牺牲的,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了守卫家园、保卫和平而付出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的先辈吧!
最后,向所有的抗战老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致抗战老兵一封信3
尊敬的老兵爷爷:
您好!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这封信,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祝您节日快乐!
老兵爷爷,谢谢您!七十年前你们冒着枪林弹雨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是你们的英勇战斗赶走了日本鬼子,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我是个小学生,今天,距离你们战斗的年代已过去七十年了,我只能在课本和老师的教导下了解你们曾经的光荣事迹。那艰苦的八年抗战,是你们的流血牺牲,保卫了祖国,保卫了家园,保卫了人民,换来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回想七十多年前的斗争岁月,你们靠着小米加步枪,与敌人的机枪大炮进行战斗,甚至挥舞大刀长矛从敌人中杀出血路,多么英勇无畏,可歌可泣啊!你们的武器不如敌人,但你们依靠聪明才智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在崇山峻岭之间,你们设下埋伏圈,等待着敌人自投罗网,你们用地道战、地雷战打的鬼子人仰马翻。从平型关战役到建立根据地,从百团大战到抗战胜利,你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你们谱写了一部又一部传奇!
谢谢爷爷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七十多年前的浴血拼杀得来的,今天我们在广场上挥舞鲜艳的红旗,旗帜在音乐声中像霞光一样染红了我们的心灵。胜利的星光照耀着大地,我们为您唱响赞歌,在您曾经的战旗下向您致敬!
此致
敬礼!
何震宇
致抗战老兵一封信4
敬爱的抗战老兵们:
您们好!
这实在是一封迟到70年的致敬信和致歉信,也是一次民间的立正军礼.那场全民族浴血抗战赢得的胜利已经70年了,你们九死一生后坚忍的活着,就是另一场胜利.时间之殇镀上荣光,让我们的纪念和敬祀有了寄托.当年,350万抗日卫国将士阵亡战场,太多英烈尸骨无存、铭刻无碑;又有太多戎衣带血、死地夺路的将士,在随后的战争、运动、贫寒中,饱受苦难,身心飘零.悲情国运,人心战乱不断,英雄枭雄迭出.当然也没有谁能比时光更任性,是非天地可鉴,黑白终究分明.生命之冬,白雪皑皑.你们在青春时遭遇战场,在壮年时历经磨难,在年迈时守着孤独;金戈铁马,柴米油盐,生死荣辱,已如浮云.但,你们不是风烛残照,而是落日大旗.你们会发现在最后的岁月里,新一代青春带着敬仰和痛惜拥抱你们,成为青春的另一种轮回,为民族,尽忠义,为岁月,挽正气.老人家,我们是你们的亲人,最后这段路,我们同行.故国青山犹在,春秋大义不泯,隔代知音何妨同寒同暖,转弯路上自有身前身后风景.英雄不问出处,不问归处,笑语泪盈处,满天繁星.山高水长,保重保重!志愿者邓康延执笔
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
致抗战老兵一封信5
敬爱的抗战老兵们:
您们好!
6月15日,父亲节来临之际,在华夏保险云南分公司的组织下,我作为蜜蜂融媒·云信乐学小记者团的一员,自己动手制作插花,并来到“全国爱心护理工程——云南抗战老兵照护中心”看望慰问在此安享晚年的抗战老兵,向老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们此行看望的抗战老兵代表曾海鸣爷爷,是马来西亚籍华人。1940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年仅15岁的曾爷爷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只身辗转新加坡、香港等地,到达广州,参加了黄埔军校18期学习,毕业分配到了集结在云南的中国远征作文军。1944年中国远征军开始滇西大反攻,他们被派往中缅边境一线驻防作战,随后强渡怒江,翻越杨梅山,切断了缅甸日军与松山腾冲的联系。曾爷爷还参加了光复腾冲的战役,他冒着枪林弹雨,送回了很多重要情报,是前线部队和指挥所的重要“眼睛”。
了解了抗战老兵们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刻,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的故事后,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老兵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希望更多的力量加入到帮助老兵的行动中来。致敬抗战老兵,也是我们践行传统孝道的具体表现。
此致
敬礼!
致抗战老兵一封信6
尊敬的老党员:
在建党__周年之际,___同志向您致以节日祝贺,祝您
__年波澜壮阔,__载成就辉煌。__年前,在中国人民为改变民族命运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__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顾过去,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美好的年华、热情和精力都贡献给了__事业。___分公司的每一个进步无一不凝聚着您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公司党委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祝广大老干部、老党员阖家幸福、健康长寿、安度晚年!继续关心__公司党委的工作,开创___工作的新局面。
_____分公司
您们好 !
这实在是一封迟到70年的致敬信和致歉信,也是一次民间的立正军礼.那场全民族浴血抗战赢得的胜利已经70年了,你们九死一生后坚忍的活着,就是另一场胜利.时间之殇镀上荣光,让我们的纪念和敬祀有了寄托.
当年,350万抗日卫国将士阵亡战场,太多英烈尸骨无存、铭刻无碑;又有太多戎衣带血、死地夺路的将士,在随后的战争、运动、贫寒中,饱受苦难,身心飘零.悲情国运,人心战乱不断,英雄枭雄迭出.当然也没有谁能比时光更任性,是非天地可鉴,黑白终究分明.
生命之冬,白雪皑皑.你们在青春时遭遇战场,在壮年时历经磨难,在年迈时守着孤独;金戈铁马,柴米油盐,生死荣辱,已如浮云.但,你们不是风烛残照,而是落日大旗.你们会发现在最后的岁月里,新一代青春带着敬仰和痛惜拥抱你们,成为青春的另一种轮回,为民族,尽忠义,为岁月,挽正气.
老人家,我们是你们的亲人,最后这段路,我们同行.故国青山犹在,春秋大义不泯,隔代知音何妨同寒同暖,转弯路上自有身前身后风景.
英雄不问出处,不问归处,笑语泪盈处,满天繁星.
山高水长,保重保重!志愿者邓康延执笔
同时全国各地也纷纷掀起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慰问抗战老兵活动。由崔永元担任总策划、历时8年,耗资1.3亿打造的32集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在全国已经巡映,更是受到了广泛追捧;反映抗日战争的影视剧也是热播不断,讲述常德会战的电影《喋血孤城》更是票房大卖。
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华人世界》杂志特别策划“寻找抗战老兵追寻民族精神”专题。寻访那些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聆听他们那些感人肺腑保家卫国的抗日故事,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鉴于时间和篇幅所限。本刊选登了十一位抗战老兵的抗日故事,不仅有白山黑水抗日的东北抗联女兵,见证淞沪抗战的老兵,也有亲历平型关大捷的老兵,参加台儿庄大战的勤务兵。陆房战斗的独臂老兵和百团大战的通讯员,还有在上海沦陷区打游击的游击队员,穿越野人山的远征兵,参与松山战役的工兵。以及翱翔蓝天的飞虎队成员,亲历衡阳保卫战的无线电报务员。
而他们只是参加抗日战争无数中华儿女的幸存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无数的英雄儿女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留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和山河破碎的祖国大地。
今年9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5年了,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尤其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从而进一步凝聚全民族力量,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你们好!
今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问抗日老兵爷爷奶奶一声安康!
70多年前,你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家的独立、百姓的安宁,义无反顾投身抗日战场.你们与先烈们一道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战旗上留下了你们_的风采,用你们的悲壮换取了今天国家的强盛与辉煌!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人民感谢你们!
那场全民族浴血抗战赢得的胜利已经70年了.你们九死一生后坚忍地活着,就是另一场胜利!让时间之殇镀上荣光,让我们的纪念和敬礼有了寄托!当年,几百万抗日卫国将士阵亡战场,太多英烈尸骨无存,铭刻无碑;又有太多的戎衣带血,死地夺路回生的将士在随后的战争和贫寒中饱受苦难,身心飘零.生命之冬,白雪皑皑,你们在青春时遭遇战场,在壮年时遭遇磨难,在年迈时守着孤独与清贫,金戈铁马,柴米油盐,生死荣辱,已如浮云.但,你们不是风烛残照,你们会发现在晚年的岁月里,新一代的青春带着敬仰和痛惜拥抱你们,成为青春的另一种轮回,为民族,尽忠义;为岁月,挽正气.
敬爱的幸存下来老兵们,你们各自回到地方,回到农村,在不同的岗位上劳作着,虽然身体状况不如当年,力不从心;虽然你们的生活很困难,但你们从不向党和政府伸手,任劳任怨,继续贡献着你们有生的力量.
你们无私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敬佩.我们坚信,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坚信历史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敬爱的抗日老兵们,当你离开生长的地方梦中回望,可曾梦见河边那棵亭亭的白杨,每一棵寸草都忘不了你而日夜守望,思念你的何止是那亲爹亲娘.
当你握别温暖的手泪落几行,可曾感到背影凝聚着滚烫的目光,每一颗赤诚的心灵都深深理解你,每一个热切的希望都充满你的力量.
最艰苦的地方,总有着战士的刚强,勇士的肩头担负着多少人心头的崇仰,谁不知生命的可贵?谁没有幸福渴望?你默默无闻的足迹写下不朽 篇章!你是国魂军魂,你是中华铁骨脊梁!
敬礼!抗日老兵!
敬礼!民族英雄!
梅州市关爱抗战
首次推出《中小学生守则之歌》
8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其中“养成阅读习惯”、“主动分担家务”、“不比吃喝穿戴”、“会自护懂求救”等新增内容被指“更接地气”、“更具可操作性”。为了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牢记守则内容,教育部邀请了著名作曲家李昭彰对守《中小学生守则》进行了谱曲,并为歌曲制作了卡通宣传片。
根据民间网站“关爱老兵”网的数据,已经找到的国民党抗战老兵大概有三四千人。许多老兵仍未被发现,全国目前幸存大概两万国民党抗战老兵。
中央领导要求“加快落实” 2013年,民政部就关怀原国民党抗战老兵问题,召集七个省份民政厅开会,大多数省份都有抵触情绪。有人担心关怀原国民党老兵会“让老八路有意见”,还有民政厅说没钱,并且原国民党老兵的身份不好核实等等,最终不欢而散。
2013年底,民政部再次针对关怀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下发文件。民政部文件依然没有起到效力,地方政府还是未见动作。直到2014年2月26日,民政部召集六省份民政厅到湖南长沙召开现场会,实地调研长沙市救助老兵经验。民政部一位领导充分肯定长沙做法,他还特别强调,中央领导的指示主要强调“快”和“活”:目前整个社会关注度很高,老兵的年龄普遍较大,要加快落实;此外要灵活掌握,尤其是身份认定方面要灵活掌握,不要那么拘泥。
“不是没钱,还是认知问题” 全国范围内,湖南省在救助老兵方面走在前列。“我们的救助标准第一是抗战老兵,第二他的个人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是湖南省关爱老兵的民间合作方,该基金会合作与发展部部长罗亚君说。永州市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李辉告诉记者:“经过核实后统计出永州共有129名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从今年开始每人每年发放6000元。”
湖南省只是特例,大多数地方仍旧叫苦不迭。他们提出的困难一是老兵身份难以认证,官方要求老兵必须能提供证件、证明,但老兵的相关证明材料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已经全部丢失;二是救助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对越自卫还击战和抗美援朝老兵有意见怎么办?一些地方民政部门还声称没有钱。
对于困扰地方政府的老兵身份认定问题,民政部早有意见——交由民间机构来做。长期从事关爱抗战老兵工作的孙春龙觉得这么做有道理,“政府万一把打内战的老兵认成抗日的就很麻烦,但是民间机构认错了也无所谓。”
“认定错了也没关系,无非就是多照顾一个老人嘛。” 由于老兵们毫无纸面证明,民间机构认定主要依据老兵口述。南京民间团体“1213同盟”秘书长王超说:老兵主要口述他的个人经历,包括参军时间,部队番号,長官名字,他曾经使用的武器,作战时间等等,“志愿者整理好老兵的口述后,再交给三位身份认证组成员,供他们进行鉴别”。在核对过程中也会发现老兵的错误,一是因为老兵记忆力不行了,二是有些老兵不实事求是,有些吹嘘的成分。一位民政部领导也给民间组织认证老兵定调:“老兵身份的认定要尽可能不那么死板,哪怕认定错了也没关系,无非就是多照顾一个老人嘛。”
《向抗日老兵致敬》
卢沟桥的枪声还在他们耳內回荡
淞沪会战的炮声还在他们耳膜震荡
八年抗战,他们仅有的肉体
至今还有三八大盖的枪伤
他们浴血杀敌的人生
定格昨天的硝烟,在空间的暗房里
浸泡了许久许久,才在时间的底片上
显影出英雄,我感到愧疚呀
如今,他们黑发已变成缕缕灰白的沧桑
鲐背之年,佝偻着身影
仍保持着冲锋杀敌的姿势
额头上,更加凸凹着祖国山河
他们说: 南京保卫战最终没能守住古城
让小鬼子屠杀了那么多的同胞
70年了,自己的心时常隐隐疼痛
日渐衰竭的肩膀上竟扛了那么多自责
迟到的掌声雷鸣般响起
他们努力挺直了腰板,抬起右手
向我们致敬,依旧是标准的军礼
让我的眼睛湿了蔚蓝的天空
《聆听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毎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骨质的铁锤敲击血性的镰刀
铮铮音质,倔强地以进行曲的速度
生长求生的长矛与大刀
砍向倭寇枪刺编造的东亚共荣圈
霞光,自优秀儿女血管喷出
包裹着特质的锤与镰
从贫瘠的土地上
升起万众期盼的希望
腥风血雨中,锤镰的旗帜猎猎作响g
震颤膏药旗遮蔽的天空
锤与镰交织着声声呐喊
越过一道道铁丝网
回荡着誓死如归的旋律
硝烟里,一枚枚音符充满的骨气
锤,砸向一座又一座日寇炮楼
镰,锋利地收割全民族抗战的果实
音符闪耀,从残阳如血的战场
跳跃成天安门广场上空的礼花
且在我们的胸腔一再回荡
纵然在天涯海角,抑或在异国他乡
进行曲的气质总会挺起我们的胸
沿着先辈们的去向冲锋
《睡狮醒来一声吼》
狼来了,狼来了!
睡狮醒来一声吼,
八年抗战雷战鼓,
血染神州,血染神州……
中国苦,日本也苦,
侵略罪行天难容。
山河破碎梦犹在,
一片荒凉志不丢。
神州儿女当家作主,热血激荡奔理想。
70年,大变样,
看神州大地,
风雨兼程士气高,变了摸样!
中国梦,复兴梦,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男儿铁志报国心
他本可以过着苟活偷安的生活,却为了国家大义扛起枪支;他本是学堂里的文弱书生,却在第一次战斗中毫无惧色。山东临沂,他跳入湍急汹涌的河水侦察敌情,险些丧命;朝鲜战场,他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坚守电台,双手冻伤。张xx,一个温文尔雅的普通老人,他的背后却有着太多不平凡的故事值得我们去聆听和讲述。
弃笔从戎保家国
如今87岁的张xx老人每天起床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放在床头的手表校准时间。老人说,这是他在部队多年养成的习惯。
1928年6月,张xx出生在xx省高邮县农村的张家花园。江浙一带历来富庶,他的家庭也殷实富足。姊妹五人中,他排行老四,张xx从小就被送到私塾读书,一直学习了9年。在那个年代,张xx算得上是个文化人。
“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南侵,江南大好河山逐渐沦为日寇的铁蹄之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读了9年书的张xx深明大义,立志报国。当时虽然身在书房,投军救国的想法却早已在内心激荡。1943年,还不满16岁的张xx怀着一腔报国之情找到当地新四军高邮游击队,要求报名参军。但游击队负责人看他还是个孩子,便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1944年,鬼子下乡扫荡,张xx家被洗劫一空。看着哭泣的母亲、狼藉的房屋,张xx毅然决然地再次投奔游击队。
“游击队活动范围很大,当时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只记得那天天气很热,我边找边跟人打听,大概走了有几十里路,才找到了队伍。”张xx老人回忆说,“这一次,我终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战士,当天就穿上了灰色军装,领到了一支七九式步枪。”
张xx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在1944年夏季。3艘运输船满载着鬼子和伪军,沿河道从高邮向兴化行驶。游击队提前得到情报,张xx和战友们埋伏在岸边,准备袭击敌人。当敌人的船只出现在埋伏位置后,霎时间枪声大作。“虽然敌人武器精良,但他们位于河面上,成了我们的靶子。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300多名鬼子和伪军就全被消灭,鬼子的3艘运输船也被炸沉,游击队打了一场大胜仗。”张xx说。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战斗,可我一点儿都不害怕。我恨鬼子,只想多杀几个鬼子。”老人回忆当年战斗时的情景,仍显得有些兴奋,“我身上只有5发子弹,全部打光了,打死了一个鬼子,还缴获了两支步枪和几十发子弹。”
由于当时敌我实力相差悬殊,游击队作战主要以打伏击和游击战为主。让张xx印象深刻的另一次战斗,发生在浙江嘉兴。“1945年春天,鬼子坐船南下,当时敌人有6艘船,加上伪军共有400多人。我们和在高邮时一样,埋伏在岸边的芦苇荡里。敌人一出现,就集中火力猛攻。鬼子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战斗的结果是,鬼子死伤200多人、100多个伪军被俘虏,6艘运输船全被击沉。那时候我已经是班长,配发的子弹多了,我干掉了好几个鬼子。”张xx回忆道。
出生入死无所惧
张xx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曾经3次一只脚踏入鬼门关的大门,又奇迹般地死里逃生。
1945年初夏的一天,部队转战到山东临沂。晚上9点多,张xx接到紧急任务,带领两名战士到河对岸侦察敌情。当时天降暴雨,河水暴涨,张xx自恃平日水性好,就带头跳下河去。没想到,刚下到河里他就感觉水流太急,没游多远就被汹涌的河水卷入漩涡,很快体力不支,身体也失去了控制。
还在岸上的战友看他被湍急的水流冲向下游,赶忙顺着河岸往下游寻找。几十米外,一名战士发现了顺流而下的张xx,就跳入河中想拉住张xx的胳膊,但二人却一起被卷入激流中。这时,附近村庄的一个哑巴老乡伸手相助,张xx和他的战友才逃过了一劫。
日本投降后,张xx被编入解放军第20军,步入新的战场。“这是解放战争留下的纪念。”老人指着额头上的疤痕说,“那是一场激烈的防卫战,敌人装备精良,火力很猛,我们伤亡较大。那时候我正组织防卫,敌人的一颗炮弹落在我跟前,当时就把我炸晕了。后来听救援队的同志说,弹片打进了我的左侧额头,如果再往里深一点,我就没命了。”
xx解放后,张xx因为有文化被派去学习通信技术。他刻苦用功,把晚上睡觉的时间都用来背记电报密码,练习发报。一年后顺利毕业,被分配到军部电台室工作,并很快担任电台台长。“我一分钟能发出几十个字的电报内容。”张xx跟记者交谈时不由自主地用手指在桌面上敲击起来。
1950年冬,张xx踏上了抗美援朝战场,在军参谋部负责电台工作。朝鲜作战条件极其艰苦,而电台须24小时值守,任务紧时一天要发出30多份电报。在冰天雪地的冬季,他的双手因一直暴露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气温里,不久就发生冻疮。因为没有药,还要坚持工作,冻疮越来越重,十指溃烂得直流脓血。后来,朝鲜百姓把一种民间土方冻疮油给他涂上,他的双手才慢慢好起来。
在入朝作战的第二年,张xx又染上了伤寒病,高烧到42度,出现生命危险。卫生队当时条件简陋,连基本的退烧药也没有。两名卫生员只能用一条蘸水的毛巾不断擦拭张xx的额头和手臂,帮他进行物理降温。同时,用缴获敌人的钢盔把水烧开,一口一口喂给张xx喝。就这样,张xx坚持到被送回国内。
在张xx的通讯录上,有两个人的名字写得大大的,一个叫唐xx,一个叫邵xx。张xx说,她们就是在朝鲜战场用钢盔烧水喂他喝的两名卫生员,她们是我的救命恩人。
铁马冰河入梦来
由于病情重,张xx被送到xx一家医院治疗。痊愈出院后,他被派往位于xx的军部教导团学习。一年后,任团作战参谋。1956年,张xx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肺结核,为此不得不离开心爱的部队。
“我16岁就加入了部队,部队对我来说就像家一样。临走的那一天,我对自己说千万不要哭,但是看到那些送我的领导和战友,眼泪还是忍不住流了出来。”提到当时的情景,张xx老人很感慨。
张xx转业到xx省公安厅下属的劳改单位工作,随后调入xx省焦作市硫黄矿任矿长。文革期间,张xx被打成了走资派。“那时候造反派隔三岔五就会把我父亲拉出去批斗,他们让我父亲挂上牌子游街,还用竹条抽打他。”张xx老人的儿子张华说,“母亲在文革时也因父亲受到牵连,她不堪侮辱,被折磨得精神失常,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文革结束后,张xx调任焦作市印刷厂任厂长,直至1985年离休。他在任期间,除了兢兢业业工作外,还积极为工人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今位于市民主中路的印刷厂家属院,就是张xx在任期间主持修建的。“我刚来时这里还是个大水坑,我们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把水坑填平,把家属区建成。”张xx老人说。
离休后的张xx老人过着平静的生活。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洗漱、吃饭后就到离家不远的老年活动中心锻炼身体,生活简单而规律。和张xx老人一起在活动中心娱乐的玩伴们不知道,这个满头白发、平时有些沉默的老人,曾经经历过多少血雨腥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经历过残酷战争洗礼的张xx老人,早已把金钱名利视若浮云。他经常把战友的牺牲与自己现在的生活做对比,在思念战友的同时感怀自己的幸运,于是便有了一种宠辱不惊的沉静和与世无争的满足。这种沉静与满足,是历经磨难、饱经世事之后才独有的精神境界。
采访手迹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以身报国,甘死无怨。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戚继光„„张xx在年幼读书时就把这些民族先驱的报国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中。于是,当山河沦丧之时,他勇敢地拿起了刀枪。
以身报国,死而无怨,这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基因,是中国人几千年历久不衰的“血性”,也是中华民族得以衍衍不息、绵绵不绝的基本保障。总书记近来多次强调军人要有“血性”,而这种“血性”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具有的共同品质。
何恒性,生于1923年12月,黄埔十九期学生,毕业后加入陆军三十一军二〇九师六二七团,任职少尉排长。部队作为印度战场的补充,但在去印度途中日军投降,未参加中国远征军在海外战场的战斗。
何恒性留给我最后的印象,是他手持法院1985年的“无罪判决书”和注视我的目光。
我这一辈子
我采访何恒性,他说了好几个相关“一”这个数字的事情。他说:
“日寇炸毁我家所在的一条街。这一条街,原来是浙江江山非常繁华的街道。”
“我在我们班上,是第一个报名上黄埔军校的。我要上前线,打日本。”
“抗战胜利后,我第一个申请离开军队。我认为接下来的战争没有意义。”
“我当警察时,一下就救护了两名共产党员,使他们脱离危险安全归队。”
“1951年镇反中,我被判处11年徒刑,在监狱里一住就是32年。”
“你问我一辈子是不是没有摸过女人的手?我1983年从安徽庐江监狱回到江山老家,当时已经59岁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我这一辈子,也就算是完了。”
“我只有一个哥哥,他在台湾。由于我在监狱,他1980年从台湾回来探亲,所以,这个老房子的户主是他。他已经起不来了,但是,他亲手写下的:这个老房子,一间也没有我的。我可以暂时居住。所以,我一辈子,没有一间房子。”
“我1983年认了一个干儿子,夫妇是农民,一直是他们照顾我。没有他们,我早死了。你看,就是他们夫妇。”何恒性手指一对微笑着的憨厚的夫妇告诉我。
“我现在,按照上海市事业单位处级干部标准退休。我是在公安局被逮捕的。抗战胜利以后,我没有打内战。解放前,我当警察,掩护过两位共产党员。我没有一笔血债。”
“我这一辈子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就是,我要继续申诉。到上海市人民法院。我这一辈子没有任何罪过,为什么要判我有罪入狱?”
他句句话带“一”字。我感到最为深刻的是:“一生没有摸过女人的手。”这个问题,有多么深刻,多么刻骨铭心,我不好分析。
何恒性的抗战
何恒性老人曾经是浙江江山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领导。他说:“1942年,日本人侵犯江山县城,烧了整整一条街。从大西门、大南门到大东门,一片火海。日本军队在转移时,还在江山县投毒,致使数百细菌战受害者烂脚。当时,逃亡出去的青年们就有几百人参加国军抗日。”
何恒性是1944年参军的,在第三战区顾祝同的部队。刚刚参加军队,还开到江西广丰作战。何恒性说,当时,参军光荣。不但老百姓欢呼,连县长都来给新兵挂上大红花。
“从1944年入伍,部队一直在江西训练。豫湘桂会战,阵亡的将士太多,我们黄埔军校学生毕业后立即补充前线部队。到瑞金后,我们并到黄埔军校第三分校。当时,准备去印度作战。后来,天天行军,准备参加豫湘桂会战。由于日本飞机天天轰炸,所以,晚上也行军。一次,营长命令:‘扔掉全部行李,准备投入战斗!’可是,日寇炸断了桥梁,所以,我们也没上前线。”
我觉得自己没有罪啊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6年,何恒性转到上海警察局工作。1951年镇反时被判刑10年,后来强制留农场工作,直到1983年。1985年平反。
何恒性一生没有结过婚,现和义子一起生活,有退休工资4000元。经济状况无忧。
但是,何恒性耿耿于怀的,是认为自己无罪。1985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决书”上写着:“本院依法审查,以往判决不当。撤销判决,发回再审。”“何恒性为革命做过有益的工作,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不服,可以上诉东岸最高法院。”可是,何恒性的32年自由没有了。
2012年3月1日,抗战老兵何恒性谢世。何恒性一生的恩恩怨怨,就此画上句号。
【采访抗战老兵】推荐阅读:
抗战胜利75周年抗战精神学习心得06-01
采访学长采访稿07-12
抗战题材05-30
抗战76周年10-06
抗战胜利学习总结06-19
《读抗战家书》有感11-04
抗战的观后感05-31
抗战重大历史事件06-13
抗战胜利70周年诗词书法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