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产品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共服务产品(精选8篇)

公共服务产品 篇1

一、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

公共服务平台是信息技术进步的产物,是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产业革命席卷了全世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实现了一体化发展。为了推动企业的密切合作和快速发展,国家需要建立一个平台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支持。在这种需要的催促下,公共信息平台得以建立和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是科技、资源、环境的统一,是政府建立的社会公共性的服务载体。公平服务平台以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任务。公共服务平台是信息资源实现多重共享,使所有企业能够在一个庞大的信息库支持下,完成各自需要的信息的采集。

二、建设产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1产品设计要素决定了建立公共平台的要求

产品设计是一个概念范畴。产品设计不是设计师凭空想象出来的。产品设计要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种要素,同时要遵循物质本身的自然规律。产品设计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形态,而是内在思想的反映。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社会要素、自然要素、环境要素,同时含有技术要素、审美要素、人为要素。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产品设计的理念是随着企业产品的不断发展而衍生而来的。

2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为产品设计提供灵感和创新提示

在公共服务平台中,有大量的资源可以为企业产品设计提供创造性的灵感。企业的产品设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产品设计的成功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信息资源能够为企业的产品设计提供有力的知识储备。设计者可以在浏览中,发现激发自己设计灵感的知识种类。

三、产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

1产品设计公共平台可以为产品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产品设计属于创造性的活动,产品设计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产品设计运用线条、符号、数字、色彩等多种元素把产品形态和功能给予表述。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强大技术力量给予保证。在现代企业中,经常会出现设计过程的阻碍,例如图形的绘制、色彩的搭配、工具的使用等等。

2产品设计公共平台可以为产品营销提供市场调查

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否在市场上创造高利润,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也取决于产品能否符合时代要求和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产品在上市之前,无法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因为产品设计的只是产品的概念,而不是产品的实物。在这种阶段,产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企业可以在产品设计公共平台上发布自己产品的设计理念,而公共服务平台的浏览人群能够给予产品设计理念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产品设计公共平台可以为产品设计

提供硬件与软件的平衡产品设计的过程要分为多个步骤,如概念设计、外观设计、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等。在产品设计流程中,既需要硬件需求,也许需要软件需求。公共服务平台为产品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而且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平衡。在基础性技术和审美要求上,达到了功能和美感双重价值。

四、产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影响

1产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产品设计的资源共享

产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是资源的集合。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封闭的自主开创阶段,但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大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这就给资源的利用带来的矛盾。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能够长期立足于生产和发展的前沿,就要把资源的使用放在首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再生是企业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基础性动力。

2产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时代到来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到信息化与经济交流全面合作的时代。产品设计的过程需要对使用零件、图样规格、样品安全、材料选择等多方面进行测量和比对。物联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物联网使公共服务平台更加丰富,使产品设计环节出现了更加高效的市场合作。

3产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使公共服务

体系与企业核心发展紧密结合产品是企业核心,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能够为企业带来长久的发展和高额的利润。产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属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要求社会生产活动必须要把握整体进步的原则。

公共服务产品 篇2

一、根据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而分类

根据农村公共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 大致可分为农村基本的纯公共产品与农村基本的准公共产品。典型的农村纯公共产品有:农民享有的安全服务, 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 也包括农村社区安全, 农村自然灾害救助, 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农村资源与环境保护, 农业发展综合规划以及信息系统, 农业基础科学研究, 大江大河治理以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等。然而, 在现代的农业、农村发展中, 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都是以准公共产品的形式存在的。一类是在性质上接近于纯公共产品的, 主要有:一是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田防护林等;二是农村高中、职业化教育、农村水利灌溉、中低产田改造、农村医疗、农村道路建设、乡村电网建设、农村文化馆等。另一类是在性质上接近于私人产品的农村准公共产品, 这主要有农村电信、成人教育、自来水、农业机械设备投入等。很多农村准公共产品都存在拥挤性的特点。农村公共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 也包括服务的无形产品。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覆盖到农村的全国性公共产品, 又包括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提供的受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或部分外溢到周边地域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由于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由不同层级和性质的主体提供的为农村社区公共享有的产品。其涵义一方面概括了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外溢性, 另一方面也强调公共产品供给的非竞争性, 同时强调了它与农民生活、生产有着直接密切的相关性。但农村公共产品的性质划分也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不同时代而发生变化, 有些也不是完全改变的。

二、农村公共产品在使用中产生的外延性和相互依存的特征

农村公共产品在使用中也有外延性的特征, 这些产品或服务不但会使农村受益、农民受惠, 而且其中有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又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地区, 也有它的外延性和其他的一些特征。如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够扩大需求, 可增加相关产业部门的要素收入的增长。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也可以降低消费成本, 进而扩大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需求。例如投入乡村公路建设就是农运汽车的互补产品, 汽车是私人产品, 而生产汽车的工厂又是第二产业, 而农村公路是公共产品。私人购买车辆后, 迫使公共部门发展道路;反过来公路建设滞后对私人购买汽车起制约作用, 对第二产业工厂也有影响。因此一些私人产品消费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否则, 就会减少该产品的效用或增加该产品的消费成本。二是, 发展农村公共产品有利于私人产品的开发和成本降低, 进而可扩大相关产品的消费需求。例如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的投入, 可促进农业方面新产品的开发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增加了更多消费者和购买力, 也提高了这些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产生了收入效应。因此, 收入效应和消费倾向的提高都可增加所有居民的消费需求。农村公共产品相对城市公共产品而言也具有较强的正外溢性。例如投资农业发展中的某项公共产品, 使农业增产增效, 更多的农产品供应大中城市消费市场, 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扩大了城市居民的消费, 也使城市更多的低收入群体降低了生活成本, 提高了生活水平, 从中得到了受益。如农村电网和农村道路是公共产品, 既优化了乡村的投资环境, 同时它所产生的收入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 对启动农村消费, 扩大农村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又如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利工程以及病虫害防治等这些农村公共产品的受益对象也不是封闭的, 不仅能使本地得到灌溉防洪的受益, 而且还会使本流域免受洪灾旱灾之苦, 同时对全国的生态环境改善也大有益处。对于病虫害防治来说, 如果在本地得不到控制, 就会扩散到周边地区造成大范围损失的负效应。

在一些农村公共产品的使用中, 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外延关系。例如典型的涉及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公共产品, 因为农业发展涉及的是粮食安全, 这也就是涉及国家安全 (应属于纯公共产品) 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全国人民吃饭问题, 但也和农民个体生产增收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有非排他性, 也存在着竞争性, 可以认为, 这类产品就变成了介于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之间的“混合产品”了。再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也是涉及的国家安全, 一旦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形成, 该区域人民无法生存, 成为一国的灾难。就此国家安全来说, 它应是“纯公共产品”, 因而由政府完全免费供应, 但在使用中, 例如, 生态水源涵养林中水的产生与保护问题, 森林与水是一个生态链关系, 水源涵养林一旦被破坏, 水源就减少, 而水又有发电、灌溉、工业用水、城市生活人畜用水, 也涉及企业及个人利益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存在着非排他性与竞争性。因此, 此产品还不能完全做到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由于一些农村公共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生产相互依存和关联, 其产品的性质在下属链的作用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有一定的外延性, 所以在其理论的划分和界定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

农村公共产品的另一特征是多层次性、高依赖性和低效性。一是多层次性, 这是由于各地的发展极不均衡, 具有边缘性和生产的分散性, 即农村社区的生产规模较小, 土地承包, 经营分散, 再加上农业、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有轻重缓急, 也在于农村、农民各自经济发展状况的收入各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层次性。从边缘性看如贫困地区的农民对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的需求更为迫切;在区位经济发展地区对需求的产品要求较高。农民则对教育文化的投资价值中的需求有更为长远的认识, 对教育文化的发展需求日趋多样化;而在经济发展好的富裕的农村, 其追求的是文化娱乐中的享受的投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公共产品以及私人产品需求更多。由于社区内每个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各不一样, 其所需求的产品性质也不一样。因此,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消费的品种也是随农村经济发展变化而不同。二是高依赖性。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的第一弱势产业, 土地实行承包后, 农民生产是分散性组织, 这也就决定了农民生产私人产品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强烈依赖。例如, 农村水利条件、生态林网、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农用电网改造、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外部条件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丰歉和农民的利益。因此, 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 依赖性就越大。三是低效性。从经济效益上看, 由于农村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分散, 农村中的公共产品难以取得像城市中的公共产品那样高的回报, 受益范围也难达到最大化。如农村道路、电网、电信系统的建设, 由于投入大、利用率低, 投资者难以靠征收使用费来收回投资, 但由于这些设施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 且农民有权获得均等的公共产品, 即使经济效益低下, 国家也应保证供给。

三、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公共产品之间的关系问题

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两个问题含义是可以进行界定和叙述的。农村公共服务也是公共服务中的一部分, 同样是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农村居民及其组织的各种直接需求, 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生产过程予以满足。在这些社会生产过程中, 通过资源的配置和组合而达到产出。政府利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为农业、农村、农民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生活需求所提供的服务, 就是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服务同产出是否实物形式无关) 。在一个社会中公民及其组织的总需求, 是由这个社会的总服务中的民间服务和公共服务两部分构成的。公共服务只是社会总服务中与民间服务相对的一个部分, 而农村服务也是社会总服务中的一部分, 也存在公共服务与民间服务。如在提供中不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 那么就是纯粹民间行为, 属于民间服务而不是公共服务。政府体现和行使的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 而这正是由国家所有的各种资源和资金的组成。如果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中有政府以某种方式的介入, 如财政资金、产权或特许等, 并在某种程度上贯彻着国家意志, 那么就属于公共服务, 在农村同样如此。譬如, 政府和公立机构提供的教育是公共服务, 民间教育机构如果有政府特许或者使用了公共资源, 那么也是在提供公共服务。但如果是特许的私立学校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初中都是要收费的而其服务的性质就是私人服务。如果使用的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是财政资金、公办的九年义务教育应不收取任何费用, 是免费的, 应属于公共服务或纯公共产品。

我国曾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首次划定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以及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国防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 也明确提出将更多的财力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在广大农村与公共服务职能相对应的是财政投入, 政府在规划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中, 优先领域是: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公共卫生、农业科技推广、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减少贫困、计划生育、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农业基础科学以及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清洁能源、污染防止、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等。

当然也有人把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分开来看待, 认为公共服务是无形的产品范围更广, 而公共产品是有形的物品比较具体, 这也并不矛盾。因此, 一些理论界也将农村公共产品分为政府服务型与产品供给的物品型。公共服务在广义上, 可以将公职人员使用公共权力与资源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看做是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不受物品性质的限制, 居住在广大农村的居民的生存发展状况与公共利益相关时, 任何物品都可以被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被政府提供。在农村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有农村基层政府、村组织的行政服务、农业信息气象服务、农村公共安全、农村法律服务、赌博与吸毒管教、乡村文明建设、宏观经济管理、农村公共卫生预防、农村环境保护等, 但也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从管理学角度看是政府利用公共权力和资源为公众提供了服务。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这些大都是纯公共产品, 有些是接近纯公共产品中的准公共产品, 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产品。

参考文献

论文化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 篇3

[关键词] 公共产品 文化产品 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5-0051-04

The Public Goods Attribute of Cultural Products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al Products

Wang Lulu Zeng Yuanxiang Xu Jie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Wuhan University, Wuhan,430072)

[Abstract] Accordinghg 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public goods theor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ublic products properties in cultural products and based on the non-exclusive, non-rival, exclusive and rival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products, classifies cultural products into four following categories, pure public cultural goods,non-pure public cultural goods , club cultural goods and private cultural goods.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playing in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Key words] Public goods Cultural product Government function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国家之间经济利益较量的赛场中一股新生的国家力量。文化产品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构成要素,也越来越显现出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文化产品与其他物质产品一样,都是人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凝结的成果。但是文化产品又具有社会属性,其社会属性很重要的一方面体现在文化产品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公共产品的生产、供应离不开政府的介入和引导,公共文化产品由于体现了强大的社会效益,更需要政府在其生产过程中进行引领和监督。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将文化产品进行划分,并分别阐述不同种类文化产品的特性及其政府职能的体现,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如何处理好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文化产品生产的最优资源配置,以追求和维护文化产品生产的繁荣稳定的发展态势,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1 文化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

1.1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的前提假设是承认市场经济无法自发地解决公共产品供给这种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政府为了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公众公共文化需求的满足,需要参与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公共产品的两大特性,是论证产品是否为公共产品的依据[1]。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公众不需要直接支付成本也能够从产品中获益,并与他人共享收益;二是由于技术、资金、产品的使用无法对受众进行分割等各方面的限制,个人在消费产品给予效用的同时难以排除与他人共享某个产品的效用[2]。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即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当产品边际生产成本为零时,新增的消费者不会对产品造成额外的成本;而当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时,每位消费者的消费或使用并不会对其他人的消费或使用造成影响[3]。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就称为纯公共产品,与之相对的概念是私人物品。但是这两者都是一种极端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将所有的物品都囊括在内,所以依据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排他性、竞争性四种特征,可以将一般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非纯粹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私人物品[4]。

1.2 文化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

文化产品,是由文化产业相关人士或者部门创作的,以文化或艺术为主要内容,能够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反映社会意识形态,满足大众娱乐的文化载体[5]。换言之,文化产品的核心就是用来满足公众精神文明需求的物质载体。所以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其具有的精神文明内涵是区别于其他产品主要特征之一。文化产品不仅具有物质性,可以为公众或个人所拥有,它还具有精神价值,为社会共享。

文化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主要体现在文化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方面。

文化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而言,公民无需为此直接支付成本也能够使用。另一方面,个人消费文化产品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愉悦、精神层面的提升,是无法排除其他消费者也享有同样的收获,即个人无法独占文化产品的内容包含的精神层面上的所有权。比如,消费者可以独占某本书的物权,但是无法独占这本书所包含的知识。文化产品的非排他性还表现在,不论供给者的意愿如何,都无法排除他人对公共文化产品的消费和享用。即便可以实现排他也成本高昂,或是在技术上无法实现。由此可见,文化产品的物质性可以实现排他性,但其精神层面却相对难以排除他人的共享,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带来的开放性,在技术上难以实现排除。

文化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每增加1个单位的产量,大多数文化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不会随之增加的,或者其增加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图书馆,在其最大容量到达前,新增的借阅者对图书馆的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影响甚微。另一方面,某个消费者获得了文化产品的使用或者信息内容,也很少会影响其他消费者消费该产品的机会,例如博物馆,任何一个参观者都无法影响其他参观者的消费或使用。

鉴于文化产品兼具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特征,因而可以说文化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

1.3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文化产品分类

纵观文化产品市场,由于物权的转移、受众的资格限制和消费的机会竞争等现象的存在,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或兼而有之。在此,根据公共产品的排他性、竞争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这四大特征,可将文化产品划分为纯公共文化产品、俱乐部文化产品、非纯粹公共文化产品和私人文化物品,如表1所示。

纯公共文化产品是兼具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文化产品,比如公共电视、公共广播等。在非排他性方面,公共电视和公共广播在运营的过程当中,用户无需为享受的服务和信息缴纳费用,电视和广播的网络信号覆盖在技术上也很难排除某些特定用户的使用。在非竞争性方面,公共电视和公共广播的设施一旦建设完备,新增用户就不会对其运营的成本造成影响,其边际成本为零;用户之间的使用不会产生竞争,其边际拥挤成本也为零。因而,公共电视和公共广播属于纯公共文化产品。这类产品通常在供给时会出现“搭便车”的效应,用户无需负担任何的生产成本也可从该文化产品中受益,使得供给者无法获得应有的成本补偿,由此会导致供给者生产意愿的下降或不愿意生产,产品供应不足、公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无法满足等市场失灵问题就此产生,无法通过市场难以解决这类文化产品的供给问题。然而,政府所独有的权利和优势,能有效地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进行投资、组织和管理,所以通常采取政府供给的方式来解决供应纯公共文化产品的困境。

非纯粹公共文化产品是具备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文化产品,比如开放性的文明古迹、历史建筑等。开放性的文明古迹和历史建筑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任何不付费的受众都可以进入观光和游览,不会被排除在服务对象之外;但是,这类产品会因为使用者或参观者的增多而增加其维护的边际生产成本,并且当消费者的拥挤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之间势必会产生消费机会的竞争,所以具有竞争性。因而,其属于非纯粹公共文化产品。非纯粹公共文化产品同纯公共文化产品一样,由于市场收益过低,非政府组织对这类产品缺乏开发的积极性,在开发和运营上也会出现市场和私人供给不足的问题,所以一般情况下政府会对供应者进行一定的补偿或者直接主导供给。

俱乐部文化产品是具备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文化产品,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排他性方面,图书馆和博物馆由于馆藏资源的有限性和公众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了“资源稀缺”的状况,使得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收费、办证、资格限制等)进行排他以避免“搭便车”的人数过度增加,具有排他性[7]。但是,图书馆和博物馆却不会因为人数的增多而额外增加其边际生产成本,每个借阅者或参观者也都不会对其他人造成消费机会的影响,所以具有非竞争性。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非竞争性”是指在一定范围之内,如果资源使用情况超过拥挤点就会产生竞争性,这类产品的性质就会发生转移。例如图书馆里的图书,如果借阅者超过了馆藏图书的数量,借阅者之间就会产生消费的竞争性。

非纯粹公共文化产品和俱乐部文化产品可以统称为准公共产品,这类产品具有部分公共文化产品的特性,但是又有别于纯公共文化产品。

私人文化物品是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文化产品,比如CD。不支付费用的消费者无法成为CD物质上的拥有者,而拥有者也会导致其他消费者对其物权上的丧失,这体现了其排他性的特征。而每增加一批消费者都会造成生产部门生产成本的上升,如果消费者增多,那么有限的资源自然会产生消费的竞争,竞争性由此产生。这种精神文明 “私有化”的产品,既能最大化地满足个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在文化市场的运行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用,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一类文化产品。

这四类文化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有的需要依靠政府直接供给,有的需要政府在其生产中进行引导、保证其充足的供应,有的则需要完全依靠市场经济规律开展生产供给。

2 文化产品生产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由于文化产品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而对公共文化产品正常生产、运营的维护,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发挥。但是,不同种类的公共文化产品,政府职能也不一样,只有针对不同的文化产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够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最大化发挥,从而达到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文化市场的最终目的。

2.1 纯公共文化产品——政府供给

纯公共文化产品具有非常强的非排他性,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消费和享用,任何人都无法独占其所带给人的精神上的享受而排除他人也得到享受,同时,消费者共享同一文化产品也不会产生利益冲突。纯公共文化产品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市场经济主体很难从中得到合理的回报,因为消费者可以实现共享;前期投入或固定投入巨大,一般的企业很难承受,尤其是其市场收益明显偏低,或者不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边际成本接近于零,没有成本的产生,经济主体收益的合理性也不存在。这些都决定了纯公共文化产品由于收益有限,导致私人部门很难或不愿意生产或提供这类文化产品,而公众又对其有较为强烈的需求,由此就会引发市场供应不足,公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时,纯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市场失灵问题就由此而生。

为解决纯公共文化产品供应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满足公众的公共文化需求,需要政府直接承担起纯公共文化产品供应的职能。而且政府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以及资源的支配能力,也决定了政府能起到保证充足供给的作用。纯公共文化产品也只有由政府进行供给,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对于纯公共文化产品,政府如何进行供给呢?首先,保证足够、合理的财政投入是关键,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绝大部分人的公共文化需要。其次,完善基础文化设施,纯公共文化产品大多固定投入巨大,并且大多涉及一些基础性的公共文化设施。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力度,保证每位公民都尽可能地具有享受公共文化的机会和条件。再次,健全纯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应机制。即使是纯公共文化产品,也不会由政府直接生产,这既不是政府的主要任务,也不符合社会分工要求。但是政府要监督其生产、供应过程,以保证公众享受到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及时、优质。

2.2 准公共文化产品——政府引导

准公共文化产品包括非纯粹公共文化产品和俱乐部文化产品。部分准公共文化产品具有排他性,即只有消费了才能够受益,从而能够给供给者带来可观的利润。其次,准公共文化产品大多存在较强的地区差异和个人审美差异,而政府很难满足公众这种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但是私人部门可以较好地满足消费者较为个性化的需求。可见,准公共文化产品能够交由市场,并得到很好地供给[8]。然而,由于准公共文化产品又具有一定的纯公共文化产品的特性,其需求具有公共属性,如果完全交由市场承担其供应,不仅可能出现负外部性、资源配置失衡、垄断等问题,同时其供应也不一定能得到保证,尤其是供应的质量方面。这时就需要政府对准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引导,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文化产品的供应质量,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政府引导职能的发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文化产品市场体制的完善,为市场主体创建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由于准公共文化产品主要是交由市场来参与供给,因而首先要解决市场对准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动力问题。准公共文化产品具有部分纯公共文化产品的属性,从生产成本角度看,某些供给准公共产品的部门不一定可以从增加的消费者中获得收益,作为追求利润的企业和单位不会希望出现这种全民共享的情况。从消费机会竞争的角度看,消费产生竞争是所有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而某些准公共文化产品恰恰相反,消费者之间不存在利益的冲突。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部门的生产动力不足,导致准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失衡[9]。为此,需要政府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市场机制,改进有关文化产品的相关政策,为文化产品供应主体营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其次是财政的扶持,以鼓励、引导市场积极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由于准公共文化产品具备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所以供给者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文化产品本身的社会效益。而追求社会效益就有可能造成文化产品在市场中收益有限,或者是没有强大的资本投入来支持准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10]。对此,政府应设立一些相关的产业发展基金或出台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对其进行扶持和资助,以引导、鼓励市场参与这类文化产品的生产、供应,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最后,是对生产供应过程的监管,对准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进行必要的规范制约。准公共文化产品交予市场进行供给的同时,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因为资源、资本、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市场本身无法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优配置,由此会引发准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从而影响市场对准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导致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或者短缺。为此,需要政府对这类准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应过程进行监管和适度干预。对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者的监管不仅是政府职能的体现,同时也维护了文化产品生产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同时,对准公共文化产品严格把关既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保障了行业内的竞争者之间的公平、公正。

2.3 私人文化物品——宏观调控

私人文化物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为私人部门提供了利益的来源,而它本身所具有的差异性也决定了政府部门无法良好地进行供应,所以私人文化产品主要依靠市场经济规律来解决供给和运营的问题。

对于完全交付市场运营的产品,政府要做到对行业和企业最基本的宏观调控,来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和行业的正常运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相关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11]。政府在健全文化市场体制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资源的调动,对于私人部门进入文化市场要进行政策扶持,来保证私人文化物品市场能够繁荣发展。但是,私人文化物品生产部门也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要对其做到最基本的监管,避免生产出质量低劣、内容违规等危害社会和消费者的文化产品。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文化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它在消费和传播过程中体现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只有政府与市场双方进行配合才能实现文化产品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政府在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能缺位,对短缺的公共文化产品直接供给,对准公共文化产品要侧面引导,对私人文化产品则进行规范。同时,政府也不能越位管理,必须正确地制定相关的调控政策,忽略市场本身具有的调控作用只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等不必要的现象。强调公共产品属性下文化产品的政府职能,对未来解答政府应该怎样才能做好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角色,政府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文化需求,以及政府与市场如何配合才能实现最优的文化资源配置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注 释

[1][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2-33

[2]李增刚.新政治经济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6-48

[3]左惠.文化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供给模式选择[J].中州学刊,2009(5):279-280

[4]程浩,管磊.对公共产品理论的认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6):10-17

[5]臧秀清,游涛.文化产品:特征与属性的再认识[J].探索,2011(5):121

[6]赵颖.文化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J].北方经贸,2013(4):143-144

[7]沈小玲.论图书馆的经济学属性:公共物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1):80-82

[8]吕达.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机制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4(11):32-36

[9]胡惠林.论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J].社会科学,2009(10):132-139

[10]高鹤文.准公共产品领域国有经济功能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09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3-11-12

产品售后服务协议 篇4

一、方案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X设备。

二、售后方案细则

1、质量保证期:

1)质量保证期为12个月,质量保证期以运营方开具的发票日期为准。三个月之内免费包换,三个月之后到一年之内免费保修。(更换后的产品延续上一个产品的质保期)

2)质量保证期为1个月,1个月之内免费包换。

3)产品质保期内因用户自身原因造成的产品故障和事故,由客户自行负责。

4)超出质量保证期或人为损坏的产品需按故障情况付费维修。

5)不提供退货服务。

2、售后服务措施:

1)保换服务:非人为因素、非不正当使用方式造成的故障,由客服网点的客服人员直接为用户更换,所更换的质量保证期延续原电子标签的质量保证期。

服务类产品解决方案 篇5

从三点来实现产品销售和品牌树立----门户+商城+促销宣传

一:门户

每日 PV 3000+

独立IP 800+

优势板块:分类信息(招聘求职、房产):丰富,更新及时,网民访问量大商家介绍:商家信息丰富,永久免费

二:商城

《明华商旅商城商城》--射洪第一家专业网上购物商城,同城3小时免费送货上门,时尚、快捷、方便。

五大购物服务板块

1、生活超市(酒类、饮料、粮油制品、方便零食、干杂冲调、生活日用品......)

2、洪城吃喝玩乐(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美容美发美体、健身养生)

3、商旅走廊(特价飞机票、酒店订房、旅游度假、租车会务)

4、超级大卖场(箱包服饰、化妆护理、图书音像、电脑电子、家用电器、地区特产、家居装饰、包装礼品.....)

5、特色产品:特价电影票、水电气费、燃气费、电话费免费充值

三:促销

促销宣传活动: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对商家进行宣传介绍,同时对于合作商家免费进行后续宣传,商家提供宣传所需资料即可;所有商家供应的产品,由商家和明华商旅商定套餐的形式进行销售,明华商旅负责包装和运作,商家负责订单内容完成;后续中囊括“积分计划、礼品计划、商品组合计划.......”

四:套餐

套餐流程:

1、商家策划套餐方案:套餐内容、套餐供应价、套餐限制(时间、人数,其他);

2、明华商旅制作套餐服务:图文内容(只要介绍图、套餐内容图、店面介绍图),促销宣传内容,消费券;

3、订单完成:顾客订购服务类产品后,由明华商旅网发放消费券和消费密码给顾客,同时发放订单消费券编号和密码给商家,顾客持消费券和消费密码到商家处消费,提供服务的商家按照套餐内容完成订单。

银行产品服务宣传标语 篇6

1. 草根银行,尊贵服务。

2. 用心每一天,伴你每一步。

3. 用心坚持专业,诚信尽善尽美。

4. 用心,行自远。

5. 用心,成就梦想。

6. 以诚为商,行者无疆。

7. 仪·心为您,征·诚相伴。

8. 行行兴永康,家家信合行。

9. 威海农商银行,真诚与您相伴。

10. 同心·同行,更亲·更近。

11. 贴近,更贴心!

12. 不变的承诺,永远的.服务。

13. 笔笔精彩,款款真情。

14. “农”为本,“商”聚德,“行”至诚。

15. “德”承天下,“信”创未来。

16. 诚获信赖,信赢精彩。

17. 诚待天下客,心有大未来。

18. 诚·载梦想惠·泽农商。

19. 承信,德广,融天下。

20. 承农·诚商,知行·致远。

21. 手牵中小企业,心连普通百姓。

22. 上善为农,厚德行商,大爱仪征。

23. 上善若水,诚融天下。

24. 融通城乡手牵手,服务三农心连心。

25. 融情融信融和谐,创造创新创未来。

26. 热心的,便捷的,可信赖的管家。

27. 信立行达兴天下。

28. 信立天下,行达高远。

29. 信立天下,心赢未来。

30. 信立天地,心有未来。

31. 信立农商,情融城乡。

32. 信抚天下,诚顺万家。

33. 信达,诚至,通天下。

34. 信·立城乡,诚·兴农商。

35. 新选择,心期待。

36. 新形象,心服务,新未来。

37. 心向上,诚致远。

38. 心相连,德相伴,诚相守,信相融。

39. 心系城乡百姓,实现财富梦想。

40. 心无止境,诚信致远。

41. 心容天地,诚信万家。

42. 心诚·致远。

43. 携手共进,共创未来。

44. 想您所想,商业银行。

45. 我们事事尽心,让您时时放心。

46. 为市民理财,为企业服务,为城市造福。

47. 为您所思,尽我所能。

48. 为城市谋新貌,为企业谋发展,为市民谋幸福。

49. 倾一腔真情,纳天方地圆。

50. 牵中小企业手,连城乡百姓心。

51. 农商行,不只是专业一点……

52. 您的需求,我的追求。

53. 每一步,心相伴。

54. 立足三农,大德汇商。

55. 立于信,成于行。

56. 立德守信,惠农兴商。

57. 服务用心,诚信随行。

58. 德比太行重,誉自诚信来。

59. 德伴身旁,行纳四方。

60. 存入信任万千,贷出真情一片。

61. 存入万千信赖,贷出一片真情。

62. 存进希望,贷出梦想,理得未来。

63. 持信以恒,善贷且成。

64. 诚以远,心为近。

65. 离您更近,助您更远。

66. 竭诚于民,厚德一方。

67. 家的味道,爱的天堂。

68. 惠农助商,情系城乡。

69. 惠农以信,兴商以行。

70. 惠农,助商,行天下。

71. 汇通千万里,服务零距离。

72. 互相信赖,共同精彩。

73. 很亲,很近,很放心。

74. 合作银行手牵手,服务城乡心连心。

75. 海纳百川,诚信未来。

76. 关注城市发展,关心企业成长,关爱市民生活。

77. 共赢共精彩,创新创未来。

78. 更近距离,更好服务。

79. 根植城乡建设,服务“三农”领航。

一流产品一流服务 篇7

交大微联目前座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路, 占地面积13 000 m2, 员工350余人, 其中教授级专家6人, 高级工程师26人, 员工90%为技术人员。交大微联下设研发、设计、生产、工程、技术支持、质量安全、营销、客户服务、管理等18个部门, 2009年营业额超过4亿元。

公司资质及荣誉

★2010年7月, 获得“北京市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重点创新型企业”

★2009年获得纳税信用A级企业荣誉证书

★2009年获得铁道部颁发的“LKD1-jd车站列控中心软件和系统集成铁路运输安全设备生产企业认定证书”

★2009年获得铁道部颁发的“EI32-JD计算机联锁软件和系统集成铁路运输安全设备生产企业认定证书”

★2008年获得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证书

★2008年11月, 《列控中心系统设备研究》项目获得中国铁道学会颁发的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7年9月, 《CTCS-2列控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技术创新一等奖

★2006年7月, “交大微联FZj-CTC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软件V1.0”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主导产品

JD-IA型双机热备计算机联锁系统

JD-IA型计算机联锁是交大微联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联锁系统, 技术上领先于国内同类产品, 赢得客户的广泛好评。

EI32-JD型2×2取2容错计算机联锁系统

EI32-JD型计算机联锁是交大微联采用日本信号株式会社安全计算机平台搭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软件的新一代容错型计算机联锁。该种类型的计算机联锁是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主力产品。交大微联研发的这一款产品已经占据了国内40%的市场, 应用在郑西、武广高速铁路, 京沪、京哈等干线铁路, 北京地铁15号线, 北京北站, 上海站, 重庆站等重要项目中。

FZj-CTC型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

产品应用于世界知名的重载铁路干线——大秦铁路。其设计复杂性、功能强大程度都堪称世界一流。该项目正在等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正式验收。

BJMT-UT型ATS系统

产品首次应用于北京地铁15号线, 是交大微联自主研发的先进产品。该产品功能强大、性能优良, 将为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并将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获得更多的应用。

LKD1-J型车站列控中心系统

列控中心系统是列车速度控制的基础产品。这款产品应用于京广线提速区段。目前交大微联已推出2型产品, 可应用于国内高速铁路, 并且正在研发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系列产品。

TJWX-2006-JD型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含量很高, 也是我国轨道交通特别需求的产品。交大微联作为铁道部该项目联合攻关组成员之一, 在铁道部联合攻关形成原型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目前, 该款产品可以在既有干线铁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领域应用。同时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现了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对提高铁路企业, 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的设备管理水平有重大意义。

除产品外, 交大微联还广泛对外开展技术咨询、软件开发、工程总承包等业务。

市场情况及客户情况

交大微联的信号产品在铁路信号领域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均占有重要位置。截至2010年10月, 交大微联联锁产品在全国18个铁路局 (公司) 1 000个车站成功开通, 超过全国开通联锁设备铁路车站总数的1/3。

铁路信号领域

交大微联产品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贯穿中国南北的京广、京沪、京九三大干线, 东南部的浙赣线, 西南的襄渝线, 西北的奎北线、太中银线, 东北的京哈线、哈大线, 重载运输的大秦线, 以及沈阳南站、北京北站、重庆站、上海站、西安站、海口站、银川站等省会车站。产品北至大兴安岭、西至阿拉山口、南至海南岛、东至花园城市厦门, 并已延伸至香港及海外市场。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交大微联与国内多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机构保持良好关系。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项目使公司产品第一次进入轨道交通正线应用领域;在北京地铁15号线项目中, 交大微联不但提供了全部主要信号产品, 而且作为集成商承担了该条轨道交通的全部安全和质量责任。在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部门的直接支持下, 提前完成了全部调试工作, 目前已交付运营公司投入试运营。北京地铁15号线的开通将大大缓解北京东北地区居民的出行困难, 交大微联也为北京城市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 交大微联产品也在南京地铁2号线、深圳地铁2号线、杭州地铁1号线、苏州城市轨道1号线等城市轨道线路的车辆段/停车场中得到应用。

合作交流

交大微联注重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 与日本信号株式会社、日立、阿尔卡特、泰雷兹、英国西屋、瑞典ABB、德国西门子等公司开展多方面合作, 并与ABB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公共产品为何涨价不休 篇8

公共产品定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真实成本难辨识。和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不同,公共产品价格的制定或调整一般都是沿用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但由于价格主管部门不参与市场准入、需求管理及运行成本的监控,很难辨别企业上报成本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在缺乏竞争和成本约束的情况下,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根本没有动力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相反会主动提高生产成本,因为高额的生产成本可以增加话语权和涨价幅度,其结果是公共产品价格随着成本的增加而提高,最终形成“提高成本—企业亏损—提高价格—提高成本”的恶性循环。

市场化成涨价借口。近年来,我国公共产品价格改革出现片面强调市场化倾向,并以此为借口推卸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这在教育、医疗卫生方面表现得相当突出。如,近几年我国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只有3%左右,而发达国家为6%~7%,发展中国家也达4.1%。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统计表明,我国政府医疗保障支出在世界卫生组织190多个成员中倒数第四。

听证会”变成“涨价会”。在公共产品领域,消费者的力量分散,他们天然地处于劣势地位。目前虽然规定了公共产品调价要召开听证会,但调价听证会制度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听证会代表缺乏代表性。目前,听证代表的遴选程序、标准、数量和比例尚未明确,有的代表在开会之前仅做了小范围或比较肤浅的调查,有的甚至没有进行调查,代表性不强。另外,部分听证会主办方在会前就和代表达成了默契,一些与政府部门持不同意见的群众或团体没有充分发言权,甚至无缘与会。如2004年郑州市物价局召开城市供水价格听证会,受影响最大的餐饮业竟没有代表。二是价格听证缺乏透明度。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价格听证会存在着“秘密保护”、“信息隔离”的现象,存在着“暗箱操作”、“民主做秀”的嫌疑。如2002年1月的全国铁路价格听证会,参加听证的消费者代表被“秘密保护”,使得听证代表在听证会前不能与广大消费者进行交流。三是听证材料送达时间过迟。法律规定:听证会前10天送达听证材料。但由于材料多、专业性强等因素,有些问题甚至还要去实际调查才能了解清楚,提前10天送达材料,时间太短。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听证会质量得不到保障,“听证会”变成“涨价会”。

政企合一难监管。目前,我国对公共产品价格的监管主要是参照《价格法》,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而《价格法》对公共产品价格的监管原则、监管机制和定价方法等规定不明确,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此外,大多数公用事业仍具有明显的政企合一特征。如城市煤气、自来水以及电力、邮政和电信等行业都是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主管部门既是管理政策的制定者与监督者,又是具体业务的垄断经营者。这种政企不分的做法使公用事业由自然垄断变成行政垄断,导致企业没有竞争压力、效率低下、经营成本高、服务意识差。

财力无法支撑补偿。公共产品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其公益性决定了它不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企业因此而损失的利益应通过价格补偿和财政补贴两个渠道得以弥补。但由于各地财力有限,往往无法直接投入或进行补贴,而更多寄希望于通过调价来解决补偿不足问题。另外,公共产品涨价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引发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对公共产品涨价的强烈不满。

完善公共产品定价机制的若干建议

探索采取多种定价方式。政府可以把公共产品的价格区分为竞争价格和垄断价格,对于竞争价格,要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增加竞争主体,最终由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配置来确定价格。对于路网、电网、水网等垄断产品价格,可以采取最高限价模型定价方法,为垄断产品设置价格上限,并进行定期调整,以激励经营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于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供热及公共交通等行业,可以采取特许投标制,并在投标和竞标的过程中确定所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样既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又可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对于大宗交易如铁路运输、直供电等,允许供求双方通过谈判方式确定价格。另外,还可以合理运用用量差别价格、季节价格、时段价格等多种定价方法,鼓励居民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立成本约束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明确定价成本构成、审核标准和方法,并向社会公布,逐步建立定调价监审和定期监审相结合的成本监审制度,避免过分依赖企业单方提供的成本资料,增强价格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完善价格听证制度。价格听证的主体是听证主持人、听证代表和社会中介组织。听证主持人应由物价主管部门担当,听证代表主要由经营者代表和消费者代表两部分组成,消费者代表包括专家、学者代表和一般消费者代表。要合理确定经营者代表和消费者代表的比例,适当增加一般消费者代表的数量,特别要注意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发言权。专家、学者代表人才库,要实行单独、动态、随机管理。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顾问机构等按照规定的程序参与价格听证会。

在听证会举行前,要把有关听证事项及相关资料全部公开,同时公开听证代表的通讯地址和联络方式,以便听证代表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在听证会举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电视等传媒进行直播,避免暗箱操作,提高听证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举行听证虽然是政府价格决策的必经程序,但不是最终决策。政府要从公共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采纳听证结论,不予采纳的意见建议要由有关部门及时给出合理解释,确保听证会不走过场。

完善价格监管方式。抓紧研究制定规范公共产品定价的专项法规或部门规章,形成以《价格法》为核心、门类齐全、操作性强的价格监管法律体系,使价格监管有法可依。同时建立统一执法队伍,改革行业主管部门执法体制,统一执法标准,从根本上扭转多头执法的现状,保证执法效果。

作为过渡,目前可借鉴电力监督管理委员会模式,设立不同的公共产品监管机构,与政府的行政职能完全分离。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整合不同行业的监管机构,成立公用事业监管委员会,将价格监管机构与市场准入、运行监督等监管机构合并,实现价格审批与成本监控一体化,以打破部门利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深化公用事业改革。对于铁路、航空、邮政和供电等自然垄断领域,要通过法律形式,确保国家的控股地位及必要的决策权或否决权,防止外商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的绝对控制。但要掌握关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审核权,提高政府在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方面的宏观调控能力。可根据政府公共政策目标建立控股公司,以较少的资本控制更多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对于非自然垄断领域,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促使公共产品经营者更主动地降低成本和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将生产性、经营性公用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制,实现政、事、监、企相互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将其承担的市场管理和监督等行政职能全部划归政府管理部门。坚决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灵活采取整体改制、引资改制、切块改制、国有股出让、租赁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公用事业快速发展。此外,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引导各行业尤其是在社会功能上有相互替代性的行业均衡发展,促进行业之间的有效竞争,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权。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要加大对公用事业的投入,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确保城市公用事业投入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同步。另外,要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对普遍服务承担者、低收入者等给予补贴。

上一篇:青春的记忆高中作文下一篇:托福TPO4阅读及题目答案P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