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规划计费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福建省规划计费(推荐7篇)

福建省规划计费 篇1

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物价局(委员会)、建委(建设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和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实行技术经济责任制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对城市规划设计收费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城市规划收费工日定额》(试行)是在原国家计委一九八七年颁发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试行)的基础上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修订的,现予以发布执行。

二、城市规划收费按直接生产人员所需的工日计算,收费标准为每工日八十五元。

三、外资和中外合资建设项目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参照国际有关收费标准,由承包方与委托方具体协商确定。

四、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必须持有国家统一颁发的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并经工商登记后,方可进入市场,收取城市规划设计费。

五、本通知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执行。国家计委一九八七年颁发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试行)同时废止;在此之前签订的合同,仍按原合同执行。附件:城市规划收费工日定额(试行)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附件

城市规划收费工日定额(试 行)

城市规划收费工日定额

说 明

一、本工日定额是在原国家计委1987年颁发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试行)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对原标准中的不合理部分进行了调整,采取按直接生产人员所需的工日来计算收费的办法。

二、本工日定额已列出常见的城市规划设计项目,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修建设计、风景区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单项市政工程规划等。还 有一些项目,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设项目选址及技术论证、工程可行性研究等未列出具体定额的,可参照已列定额以实际需要工日计 算。

三、执行本工日定额,其各项规划内容和深度要求按《城市规编制办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如果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内容、深度,其所需工日数应作相应增减。

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由委托方负责组织各有关单位提供。

五、对于地形特别复杂、技术难度高以及审查层次多的规划项目,可根据其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增加的情况,按定额乘1.1~1.3系数。

六、经济特区规划收费标准,可根据实际成本开支情况适当提高。

七、执行本工日定额需提供图纸及文件6套(总体规划应另提供彩图一套)。

八、城市规划设计费按规划进度分期支付,在规划设计委托合同签订后,委托方即应支付规划设计费总额的20%作为定金;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再支付30%;规划设计项目全部完成后交付规划设计成果时结清全部规划设计费用。

一、城市总体规划

1、总体规划

序号 城市规模(万人)工日定额(工日)备 注≤1 3003 6205 92010 162020 292030 412050 6320>50 面议

注:本定额中城市规模应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规划期末规划人口为准。

2、总体规划纲要

单独编制总体规划纲要,其工日按总体规划定额的30%~40%计。

3、分区规划

序号 项目类别 工日定额(工日/平方公里)备注新区 60旧区 125

注:本工日定额是指大中城市在总体规划完成后,根据实际需要紧接着进行分区规划的工日。如果在总体规划完成后间隔时间较长,变化较大,必须重新收集资料、调研分析才能进行分区规划,可视增加的工作量酌情另计。

二、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序号 项目类别 工日定额(工日/公顷)备 注开发区 20城市一般地段 ≤20公顷 19

>20公顷 15城市和重点地段 26

注:开发区包括各种类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等。

2、修建性详细规划

⑴居住

序号 用地规模(公顷)工日定额(工日)备 注≤3 9010 30020 56030 78040 92050 1000>50 面议

注:以生活居住为主的城市综合区的详细规划可参照此定额。

⑵城市重点地段、大型公建及周围地段

序号 项目类别 工日定额(工日/公顷)城市重点地段 40大型、主要公建及周围地段 55

注:此定额中未含工程管线规划和竖向规划的工作量,如做其工作量可比照⑴居住区定额的33%另计。

⑶、公园、游乐场及其它园林规划

序号 用地面积(公顷)工日定额(工日)备注≤1 253 7510 23020 420

三、修建设计

1、城市一般地段

序号 用地面积(公顷)单位 工日定额(工日)≤3 工日 15010 工日 50020 工日 96030 工日 128040 工日 162050 工日 1800>50 工日 面议

注:

1、本定额含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修建设计工作量,但不包括区内建筑设计、单项工程管线设计、小游园、绿 化、土方等单项设计的工作量,以上各项设计均参照其行业规定标准。

2、地形复杂地区可乘1.1~1.3系数。

2、城市重点地段、大型公建及周围地段

序号 项目类别 单位 工日定额城市重点地段 工日/公顷 60大型、主要公建及周围地段 工日/公顷 7

5四、风景区规划

1、风景区规划大纲

序号 规模(平方公里)工日定额(工日)备注≤50 300100 550200 850300 1050500 1250>500 面议

2、风景区总体规划

序号 规模(平方公里)工日定额(工日)备注≤10 75020 125050 2000100 2600>100 面议

注:

1、此定额的规模应按达到总体规划深度的实际规划用地面积计算,水面应按实际规划利用范围计划。

2、此定额已包含编制风景区规划大纲的工作量。

五、城市交通规划

序号 规模(万人)工日定额(工日)备注50 2200100 4400200 8800>200 面议

注:

1、城市规模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2、交通调查和资料收集系指配合委托方组织实施交通调查以及收集整理委托方负责提供的现状和规划资料。

委托方组织实施交通调查的工作量未计入。

六、单项市政工程规划

1、城市道路规划

道路种类 红线宽度(米)工日定额(工日/公里)备注

城市道路 主干道 ≥40 72

次干道 20~40以下 54

郊区道路 34

注:

1、本定额不包括高速路、高架道路。

1、场站规划按其内容及深度比照有关工程定额。

2、城市道路主要交叉口规划

项目类别 工日定额(工日/个)备注

城市主要平交口 50

立交 两层立交 272

三层立交 408

地下过街道 86

注:

1、城市主要平交口一般是指道路红线宽度40m以上的交叉口。

2、市区内的人行天桥可比照“地下过街道”定额。

3、城市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综合管线所处地段 工日定额(工日/公里/根)备注

道路 10

立交路段 18

注:

1、管线规划综合的长度按每种管线的延长米累计。

2、管线累计根数超过7根时乘1.1的调整系数。

3、各种管线交叉平均每公里累计达15次以上的乘1.2调整系数。

4、城市市政管线规划

单位:工日/公里/根

管径 Ф300 Ф300 Ф500 Ф1000 Ф1500

管线种类 以下-Ф500-Ф1000-Ф1500 以上

给水 20 30 48 60 67

排水 14 26 44 56 78

煤气 17 30 54

热力 30 45 70

注:各类厂站规划按其内容及深度参照其他相关行业的工日定额。

二、现价收费标准

福建省规划计费 篇2

闽侯县立志打造未来海峡西岸绿色休闲文化之都,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 闽侯县旅游局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交通特征, 制定了《闽侯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要》。概要中详细介绍了闽侯县区域特征和旅游资源资源。闽侯县地处福建省东部, 是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县内旅游资源丰富, 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十八重溪风景区等著名旅游景点。闽侯山蕴秀色, 水含灵气, 人文荟萃, 风光旖旎, 物产丰富, 名胜古迹众多。“昙石越千古, 山江润侯官”“闽越孕人文, 溪山沐温泉”, 这些是闽侯地区流行至今的名言, 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此地山清水秀的醉人风景。

闽侯旅游业发展总体战略是基于闽越文化深厚内涵, 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海峡西岸特色旅游等契机, 在政府的牵头引导下, 定位国内著名、国际出名的旅游休闲胜地, 致力于打造高端旅游品牌。闽侯旅游发展重点是基于闽越文化底蕴, 打造全方位旅游生态基地, 主打温泉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闽越文化体验旅游, 将三者体验划归为一, 并使之成为闽侯的旅游名片。闽侯旅游资源丰富, 潜力巨大, 凭借闽越文化赋予的人文底蕴与大福州带来的大量客源, 基于山水———温泉———乡村三位一体发展理念, 再借助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 明天的闽侯必将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圈的产业构造并释放出巨大潜能。

2 福建省闽侯县县域旅游系统现状

闽侯人文历史文化深厚、生态环境优越, 其旅游资源丰富。规划根据其主要特色打造文化体验型、宗教养生型、生态休闲型三种旅游资源, 并建设“一环、一轴、多支线”的旅游交通线路, 县域旅游系统现状如图1所示。

一环是指经甘蔗、荆溪-白沙-鸿尾-金水湖-竹岐形成的核心旅游环线。并在甘蔗设游客集散中心。主要展现闽侯滨江旅游景观和核心文化, 串联了昙石山古文化遗址、甘蔗根雕、脱胎漆器展销中心、闽都文化园、千亩橄榄园、黄土仑文化遗址公园、金水湖国际会议中心和望高山旅游休闲园等景点。

一轴是指南北贯通轴线, 向南现代、历史人文综合体验;向北生态、度假游览。向南经过竹岐、上街、南屿、南通、祥谦、尚干、青口7镇, 串联了新东阳高尔夫球场、上街大学城、上街根雕艺术园、水西林古街、尚干名人故居、祥谦湿地、青口汽车城等景点, 并接入福州。向北经过关源、大湖、廷坪, 串联了龙台山生态园、天龙将军山、三峰禅寺、三叠井森林公园、大湖佛教文化体验区、石牛山风景区、雪峰崇圣寺、廷坪农业体验区等景点。

多支线是指连接主环和轴线形成两个支环, 六条专线。两环分别为:经白沙、大湖、大目溪的旅游环, 串联白沙工艺文化创意园、云堡寨景区、六君殿、马岚山景区、大湖佛教文化体验区、大目溪漂流、大目溪养生度假区等景点;经小箬、洋里、大目溪的旅游环, 串联汤院温泉度假村、小箬温泉度假区、洋里生态农业教育园、汽车自驾游度假村、大目溪漂流和大目溪养生度假区等景点。六条专线分别为:第一条是光明温泉度假村专线, 串联荔枝园度假区、荆溪福州金鱼主题公园、荆溪中国漆文化园、光明温泉度假村;第二条是鸿尾专线, 串联鸿尾黄土仑文化遗址公园、古详遗址、鸿尾高端商务园、鸿尾休闲体育公园、溪源寨土楼、横历窑址;第三条是旗山专线, 串联旗山万佛寺、棋盘寨、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第四条是双龙专线, 从南屿大樟溪滨江线直至双龙温泉养生文化度假区;第五条是十八重溪专线, 从南通滨江线直至十八重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第六条是汽车城专线, 串联尚干名人故居、汽车城文化景点直到东西台。

具体县域旅游系统现状及其规划如图1、图2所示。

3 福建省闽侯县县域旅游规划模式

在闽侯县旅游局出台了《闽侯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要》后, 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基于当地的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 本文选择性地规划了当地的旅游资源。

3.1 县域旅游规划模式

如前所述, 根据闽侯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特征, 从地脉和文脉出发提出了闽侯县县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模式 (如图3所示) 。

通过当地的地脉, 文脉首先根据区域地脉文脉, 形成理念形象, 进而通过资源评价、市场分析与区域竞合关系, 选择适合县域旅游发展的资源与市场, 通过地脉文脉与资源市场的结合, 形成县域旅游规划的基础;通过文脉地脉的理念渗透与扩散结合资源与市场导向的双线作用, 指导县域旅游规划发展定位、市场定位、形象定位、产品开发和形成有利于县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通过旅游综合管理、旅游推广营销、旅游服务保障和旅游资源保护等提供规划保障。

本模式把闽侯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嵌入到了地脉和文脉之中, 保证了二者的完整性, 以地脉为“体”, 以文脉为“魂”, 二者相互使旅游规划具有蓬勃的活力。闽侯地区的闽越文化极具地方特性, 如何在具体的景点体现和推广这种特性是地脉文脉综合架构的主要任务, 其规划理念主要体现在系统性方面, 旅游地区的产业也实现了从单一到复合过渡。

3.2 县域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闽侯县县域旅游规划模式分可为三部分, 即规划基础、规划主体和规划保障。规划基础主要包括政府的导向性文件、资源整合、资源联合开发、市场预测与开发商的选择, 这些是在旅游景点建造之前的准备性工作;规划主体主要是涉及到县域景点的设计和建造过程, 这个过程中要明确景点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以及区域景点联动设置等, 制定景点的发展目标、明确景点附属产业的规划、设计特征明显的旅游产品等;规划保障主要是涉及旅游的品牌推广、日常运营的监管、安全保障、产品创新与研发、资源保护等问题。通过这三个部分的联合带动, 闽侯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必能走上正规化道路。

4 结束语

闽侯县县域旅游资源丰富, 人文底蕴深厚, 这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根据《闽侯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要》与《闽侯战略成果报告》中的资料, 本文对当地的旅游规划模式提出了进一步的构想, 制定了以地脉和文脉为基础的系统性规划方案, 从规划基础、规划主体、规划保障等三个方面制定了闽侯地区旅游规划的实施步骤。制定的规划方案能够在充分利用地理资源的前提下, 融入了当地的闽越文化, 同时充分考虑了概要中山水———温泉———乡村一体三位的发展理念, 符合当地旅游发展内在要求, 对当地的旅游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蒋红玲.西藏日喀则地区县域旅游规划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4.

[2]钟睿.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动因与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0.

[3]牛洪霞, 甘萌雨.基于休闲视角的乡村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6) :51-54.

[4]方百寿.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以福建个案为中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01) :85-88+110.

[5]宋博骞, 田巍.内蒙古呼伦贝尔冬季旅游资源发展研究[J].经济视角 (上旬刊) , 2014 (10) :1-2.

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借力振兴规划 篇3

在陈明的记忆中,去年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还没有显现,今年就很明显了。

2月18日,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日本分公司总经理陈明刚踏上口本就注意到了当天日本发布的第四季度经济数据,“同比经济下调了3%,年度经济则下滑了12%,很多企业开始裁员,减少外包发包量,对我们的外包业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着同样深切体会的还有福听软件总经理熊雨前。“同样一个电子产业展会,去年附近的宾馆住一晚上要600美元,今年只要200美元了。”2009年3月,熊雨前带团参加了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CeBIT国际展会后感慨,国际金融危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日渐显现。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滞后显现。从日前来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由于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处于经济危机传导末端,福建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受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也有可能逐步显现出来。”

据了解,此前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福建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就已感受到危机的阵阵寒意。先是去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紧接着下半年产品销售价格又普遍下跌,企业利润空间锐减。

在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宗文的印象中,2008年第四季度,很多台湾的电子企业都在忙着大砍订单减少库存。这直接导致了今年1月份闽台贸易大幅下降。

据福州海关统计,1月份福建省自台进口机电产品1.3亿美元,同比下降62.5%。在日前召开的福建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福建省副省长李川表示,在经营困难期企业融资环境难以宽松,福建信息产品制造业将可能进入缓慢增长期。

然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企业们送来了一场及时雨。在业内人士看来,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扶持“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二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等六大细分行业,而福建省内不少企业在这些领域正是行业翘楚,恰可借此东风扬帆出海。“落实内需、促进发展服务外包”等举措也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加强平台建设,引导资金流入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至今,进入了升级阶段,需要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前期研发投入相当巨大,很多企业往往都倒在资金不济上,需要强大的资金链支持。

危机的发生,虽然从短期上看,使得电子信息行业内资本有所减少,但也同时加快了,对低附加值制造业的洗牌力度。从事传统产业的资本很多都有意愿从低附加值制造业中抽身,进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行业。

据我了解,现在很多这样的资本其实都在观望,只要政府出台一定的利好政策,坚定他们的信心,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很多社会资金就有可能流入电子信息行业。

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行业,投资的门槛是比较高的。具体到集成电路行业,如果单靠企业自身投入,一套芯片流程做下来动辄就是几百上千万元的投入,一般企业是难以承受的。公共平台服务完善与否就显得很关键了。福建在集成电路公共平台建设上很早就开始发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福州厦门都有建立公共平台。不过与苏州等地相比,福建在公共服务平台上的投入力度还要加强。危机时期,很多企业都在养精蓄锐,公共平台此时能够给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的话,福建企业就可能在业内占据核心技术高地,取得先机。

调整评估方式,上下游携手合作

芯片设计行业很多投入都是设计理念和人力资源上的投入,瑞芯在人力上的投入占总投入的40%以上,大部分资产都是无形资产,但很多政府扶持资金及商业贷款却是按照固定资产投入来衡量的,这对芯片设计企业就很不利,使得企业很难从政府及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希望政策今后加大对芯片设计企业的扶持,尤其是建议改变对这类企业资产评估方式。

对于瑞芯来说,还特别希望政府能够帮忙搭台,加强在产业集群间的沟通协调,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对话合作渠道。瑞芯以往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音视频芯片等领域,3G时代的到来,使得未来几年内通讯类芯片都是行业发展的重点,瑞芯也打算进军这一全新领域。

我们希望能在这一过程中,与福建省内的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密切合作,建立从芯片设计到芯片生产制造到终端设备生产商的整条产业链合作。毕竟瑞芯作为芯片设计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如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运营商,而芯片的设计周期又特别长,多达12个月到18个月。

只有得到上下游产业链充分的支持和沟通,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芯片产品。建立这样的机制也有利于发挥本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大家一起携手抓住产业振兴方案提供的机遇。

完善评估机制,以应用带动发展

目前软件和IT服务类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内需市场没有完全启动,人们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和服务重视程度还不够。在目前,我们国内信息化投入中,对硬件的采购偏多,对软件服务的采购相对不足。

政府采购又往往奉行最低价中标原则,有些企业为了赢得合同把价格压得很低,甚至无法保障后续服务,使得IT服务专业价值难以真正体现,影响了企业的再投入,造成行业内恶性竞争,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

由于软件行业作为新兴行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价格评估和形成机制,也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培育开拓和行业的发展。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以应用带动发展。信息产业关键在于应用,特别是应用软件和IT服务。在如何落实应用带动内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鼓励政府和企业加大在信息化上投入的政策。比如,加大企业信息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软件和服务的采购,降低企业信息化进入门槛,以有效启动软件企业内需市场。

从买方角度而言,这样的政策有利于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从卖方角度而言,将使软件服务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获得更多国人的认同,从软件企业“硬”起来。

面向全球市场,吸引人才回流

对于福昕而言,目前97%的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国内市场份额极小,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源于通用软件在国内市场尚待培育和开发。希望政府今后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加大力度,采取更为有力的行动,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另外,希望在推出行业标准上,不要为了国产而国产,采用国内外软件统一标准,有利于与国际市场和技术的对接,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

从总体来看,国内软件行业正处在上升期,国际上相当多的知名软件都是中国人开发的,但是现在国内软件环境还不是十分支持创业,很多个人创业者

没办法像硅谷的同行一样赚到钱。

美国软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最大的优势在于美国软件业天然面向全球市场,企业都有很强的国际观念,企业开发软件就是为了进军全球市场的。现在我们很多同行在资本积累前期从事外包服务,但是一旦资金和团队成熟了,我还是认为走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开发之路比较好。

现在海外发生金融危机,不少软件技术人才正在犹豫要不要放弃美国的生活回国创业,希望相关具体政策的出台能够吸引这批人才回国创业,对他们个人也是一个人生改变,因为目前国内可以说是软件业创业的乐土。

逆势扩张,发展外包协作体系

公司的主要外包业务集中在日本市场,目前日本经济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加上近几年人民币升值和国内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的海外软件外包业务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企业既是危机也是机会。虽然短期看有一些订单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市场的调整和洗牌,以及日本企业对外包资源的整合,将迫使一批竞争力不强的小企业退出市场,对于已经有几十年外包服务经验、软件出口实力名列全国前茅的福富软件来说,正可以利用此时机布局市场、吸纳人才,练好内功,谋求长远的更大发展。

目前国内3G业务刚刚启动,而日本在这方面有很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公司作为中日合资企业,借助自身的行业和股东优势可以将日本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引入国内,反过来这个过程也可以促进软件外包新业务的合作开展,实现以市场换市场。

对于企业而言,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走出去建立营销研发团队需要大量的投入,希望国家能给予一定的财税扶持,特别是希望政策的门槛不要过高,让企业只能望而生叹。同时,希望国家考虑到外包出口企业今年遭遇的困难,能在出口税收政策上给与企业一定的扶持。

打造海西创意产业链,吸纳人才与资金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方案的出台表明政府将加大对行业的扶持,网龙等相关行业也将因此受益,与之前网游行业独立打拼相比,无疑将使行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月20日,网龙会同省内其他企业牵头成立了福建动漫游戏行业协会,目的在于通过合作、交流,形成一个整体向前的行业趋势。作为协会会长,网龙将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利用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和扶持,加大力度带动海两创意行业的发展,打造海两创意产业链。

金融危机导致了市场人才大量流动,恰恰给网龙公司提供了招纳人才的机会,网龙公司将借机增强公司人才储备,加强研发能力,目前网龙公司的研发团队已经增加到1465人。

但目前海西动漫产业在吸引人才方面依然缺乏优势,因此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自己培养人才,在这方面光靠一家或几家企业的努力是难以完成质的飞跃的,因此需要政府给予相关政策上的支持,政府和企业联手,加快海两人才培养步伐,为海西创意产业增加助力。

福建省规划计费 篇4

福建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 录

前 言

一、“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回顾„„„„„„„„„„„„„„„„„„ 1

(一)主要成效„„„„„„„„„„„„„„„„„„„„„„„„„„„„1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3

(三)存在主要问题„„„„„„„„„„„„„„„„„„„„„„„„„„4

二、“十二五”建筑节能发展条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4

(一)建筑节能发展条件„„„„„„„„„„„„„„„„„„„„„„„„4

(二)面临的的机遇和挑战„„„„„„„„„„„„„„„„„„„„„„„4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6

(一)指导思想„„„„„„„„„„„„„„„„„„„„„„„„„„„„7

(二)发展目标„„„„„„„„„„„„„„„„„„„„„„„„„„„„7

四、主要任务„„„„„„„„„„„„„„„„„„„„„„„„„„„„„8

(一)抓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发展„„8

(二)加快以公共建筑为重点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步伐,有效降低政府办公建筑和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9

(三)继续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扩大规模化应用范围„„„9

(四)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创新„„„„„„„„„„„„10

(五)开展绿色与节能建筑材料的研发推广,着力培育建筑节能产业„„„„„ 11

五、保障措施„„„„„„„„„„„„„„„„„„„„„„„„„„„„„12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建筑节能发展提供组织保障„„„„„„„„„12

(二)实施激励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为建筑节能发展提供经济保障„„„„„13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行政监管,为建筑节能发展提供行政保障„„„„„13

(四)深入宣传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发展建筑节能提供人才保障„„„„ 14

前 言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时期,节约建筑用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我省建筑节能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取得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主席令第33号)、《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福建省有关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在福建省建筑节能“十一五”工作基础上,编制本专项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回顾

(一)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我省建筑节能工作坚持以政策为导向、科研为支撑、标准为保障、推广为手段、工程为示范,“绿博会”为载体,积极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五年在全国建筑节能检查中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表扬,为我省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体制建设日臻完善。成立了福建省建设领域资源节约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部署和协调建筑节能工作,形成了由建筑节能与科技处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进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建立了专项检查制度,每年检查各地建筑节能工作完成情况和工程实体执行强制性标准情况,通过检查,各地建筑节能水平逐年提高,规划、设计、图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依法监管制度基本建立,新建建筑设计和竣工验收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建立了福建省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制度、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备案制度,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制度等,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2、研发推广成效明显。《福建省住宅建筑节能成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等4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福建省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LED路灯的应用及芯片研发》等7项节能减排课题列入省科技计划,获财政补助资

金1150万元。发布建筑节能推广项目380项,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备案项目152项。加气混凝土等一批自保温节能墙体材料迅速发展,五年间产品生产企业从11家增加到50家,产能从93万m增加到738万m,年递增51%。

3、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编制发布了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等地方标准、图集和工法共149部,出台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使用手册、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节能设计指导意见和建筑节能设计说明、施工专项方案和监理细则示范文本等配套技术资料,为我省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标准保障。

4、示范工程取得突破。建立了国家和省各类建筑节能示范项目72项,其中部级18项,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1个(福州市)、农村示范县3个(武平县、永安市和华安县)。示范区域覆盖了全省九个设区市,内容包括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新建建筑节能示范、绿色建筑、城市照明、屋顶绿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等。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个(福州、厦门)、示范高校3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

5、培训宣传得到加强。举办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专题培训52期,累计培训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监督等相关技术人员近2万

33人次。每年组织科技、科普宣传周等多种形式的建筑节能宣传活动。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共展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1168项,举办绿色建筑论坛,开展与港、澳、台绿色建筑技术交流,提升各方节能理念;厦门市举办了7届“人居环境展示会”和3届“建筑节能博览会”。通过“绿博会”、“展示会”和建筑节能宣传活动,社会公众和行业人员的节能意识明显增强。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1、认真落实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制定配套政策,成立建筑节能工作协调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加强指导,推进建筑节能全面发展。

2、强制实施建筑节能标准,每年开展专项检查,强化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各环节的监管,建立规划、施工图和验收备案等节能审查监管制度。

3、建立科技专家队伍,科研先行,组织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争取省科技厅课题经费支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为建筑节能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加大建筑节能地方标准、图集、工法和示范文本的编制,为建筑节能和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提供标准保障。

5、举办“绿博会”和论坛,展示我省建筑节能发展模式和方向,引导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培育,为建筑节能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6、建立部、省示范项目,总结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经验,完善工程应用措施,为广泛推广提供经验。

7、领导重视,多部门配合,扶持建筑节能。以政府为主导,财政、建设、科技、经贸等多部门联合,形成合力,从政策、资金方面扶持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内地市、县主管部门机构不健全,贯彻落实建筑节能政策文件不及时,措施不多,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实施节能强制性标准水平不高,节能材料产业薄弱,发展不平衡。

2、既有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窗、屋面)改造技术复杂、施工周期长、改造资金难筹集,居民、业主和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积极性不高等原因,节能改造工作推进缓慢。

3、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经费不足,被统计建筑的业主积极性不高、工作配合不够;统计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较大。

4、政府行政监管和市场监管相结合的体系尚不健全,建设、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和质量监督等过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建筑节能发展条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将是我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是加快发展

与能源资源条件不足的矛盾凸显期。“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城乡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建筑节能工作将面临着各种困难和考验,更具挑战性。

(一)建筑节能发展条件

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推进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为我省建筑节能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我省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并且拥有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建设成果与经验,为建筑节能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普遍加强,“四节一环保”与建设节约型城镇的舆论氛围逐渐形成,开发和购买节能房子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为建筑节能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4、建筑节能科技队伍成熟壮大,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利用取得长足进步,建立了一支熟悉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监督和管理的科技队伍,为建筑节能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省经过30年的改革开发和经济建设,经济社会有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4万亿以上,实现比200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省实施海西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首位。我省目前正处于

城市建设高峰期,“十一五”期间,每年建筑规模均在4000万㎡左右,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造成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运输用能和房屋建造、使用、维修、拆毁过程中的用能,已占到我省社会总能耗的45%以上,其中建筑物空调和照明等建筑运行能耗已占到我省社会总能耗的27.5%。我省是一个能源资源短缺的省份,目前全省的能源自给率只有40%,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用能增长,更加剧了资源供应紧张;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瓶颈问题。

加快发展是我省“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我省城乡建设、住房建设的难得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将实行总量控制,而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三大领域之一,因此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技术水平,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一次能源消耗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把能耗控制在合理和可能供应的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抉择,是缓解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建筑用能结

构调整和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镇,提高居住品质,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建筑节能总目标:实现节约标准煤400万吨,其中新建建筑360万吨、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照明40万吨。

1、新建建筑按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施工和验收,竣工验收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福州和厦门率先开展节能率65%的工程示范。“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新建节能建筑2.0亿平方米,实现节约标准煤360万吨。

2、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照明,推进城市、农村和建筑规模化应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因地制宜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节约标准煤40万吨,其中新增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面积3000万㎡、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兆瓦。

3、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示范,推进绿色建筑星级评价。“十二五”期间,累计建立各类示范项目80个,其中绿色建筑20个,示范城市2个,示范县5个。

4、建成具有一定规模、集约发展的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生产企业30个,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利用当地资源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9个,新型节能材料研发、生产和应用综合基地

2~3个。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节能监管和制度建设,推进新建筑建筑强制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发展绿色建筑。开展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试点,研究我省节能改造模式,推进节能改造工作。抓好已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示范县和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空调和热水应用。推进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发展。开展节能宣传和培训,培养壮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人才队伍。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型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培育节能产业。

(一)抓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发展。

1、强化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继续推进全省新建建筑各方主体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和备案各个环节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重点强化施工环节按图施工,强化山区城市和县(市)专项审查和备案制度,确保新建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2、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建设,支持集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为一体、具有适合南方气候特点的建筑节能、城市照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等各类示范工程。在厦门市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和碳减排量交易试点。

3、加强新建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和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等环节把关。推广民用建筑能效测评和门窗节能性能标识制度,完善能效测评体系,发挥我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在建筑节能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二)加快以公共建筑为重点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步伐,有效降低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

1、因地制宜积极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开展政府办公建筑和条件具备的大型商场、宾馆、医院、高校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带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推广建筑围护结构隔热、外遮阳和屋顶绿化技术;推广建筑空调、照明、电梯等用能系统节电及其智能控制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建筑空调、照明和热水制备,提高既有建筑用能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2、建立业主负责制,加强节能运行管理。建立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运行监测制度;建立建筑物用能系统定期维护、检修的保养制度,及时排除系统故障,保证供能系统运行符合相应标准,切实降低能耗。

3、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扶持培育一批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完善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创造条件。

(三)继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扩大规模化应用范围。

1、大力推动以太阳能、空气能、浅层地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有条件的建筑、住宅小区必须设计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再生能源,形成浅层地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2、继续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示范县和省示范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抓好已有示范城市、示范县和示范项目的实施指导和监管工作,总结示范经验,完善示范技术,在“十一五”基础上,通过试点推进和政策资金扶持,再创建一批国家和省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

3、建立和完善省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监督管理机制,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面纳入全省建筑节能日常管理工作。

(四)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创新。

1、发展建筑节能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做好省建筑节能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启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相关重点技术的专项研究与开发,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创新,形成较为完善、具有福建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我省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绿色照明,推广节能灯具、节能光源、LED照明,办公和商业照明、城市道路照明、公园广场照明、夜景照明等节能技术与产品,推进公共照明节能。推广新型节能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节能型建筑幕墙、门窗和遮阳产品。推广可再生能源、空调通风系统节能、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等技术与设备。发展建筑智能化,推广办公大楼、住宅小区通讯技术和环境智能控制技术。倡导节约用水,开展节水技术、节水器具、海水冲厕、非传统水源利用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3、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加大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编制力度,借鉴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经验,修订完善我省建筑节能50%标准体系,适时编制一批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程建设标准、图集、工法,满足工程建设和技术推广需要。

4、建立福建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战略联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共享仪器设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我省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开展科技服务,利用海西优势,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福建省海峡绿色建筑发展中心”,开展绿色建筑技术咨询、星级评价和建筑能效测评,促进绿色建筑推广。

(五)开展绿色与节能建筑材料的研发推广,着力培育建筑节能产业。

1、开展绿色与节能建材的研发推广。组织研发和推广墙体自保温体系、新型节能门窗、环保装修建材、保温隔热材料、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资源综合利用及绿色建材检测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新材料。

2、着力培育建筑节能产业。积极推进适用于南方地区的节能、安全、耐久性能好、综合造价低的节能材料与构件规模化应用,重点扶持自保温节能墙体材料、无机保温砂浆、节能门窗、遮阳、通风、园林绿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产品(构件)的产业化。

3、加快建筑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制定福建省建设领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意见,细化扶持政策,培育节能服务企业。推动绿色建筑和民用建筑能效评价标识工作。

五、保障措施

建筑节能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综合性工作,对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保障本《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培育节能产业,努力实现我省建筑节能 “十二五”期间的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建筑节能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各市县应按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规定,落实专门的工作机构,保障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必要的人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适应当前建筑节能发展要求。各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市、县的建筑节能工作考核目标,加强对区、县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帮扶。加大与发展改革、财政、经济、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和

研究解决建筑节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并落实建筑节能协调机制,努力形成内外联动的工作局面。

(二)实施经济激励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为建筑节能发展提供经济保障。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福建省节约能源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建筑节能工作的新形势,及时制定节能配套措施和相关优惠政策,不断完善适宜我省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国家和省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建筑节能等试点示范,争取更多资金补助。逐步完善我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跟进、社会呼应的良好局面。制定合同能源管理配套政策,引导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走市场化的道路。出台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及超限额加价制度、节能考核体系等,加强建筑运行阶段的节能管理。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行政监管,为建筑节能发展提供行政保障。强制实施建筑节能标准,严格落实建设工程立项审批节能审查、规划方案节能审查、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图专项审查、节能分部专项验收及验收备案制度,切实保证建筑节能标准在设计、施工、验收阶段的有效执行。全面推广我省建筑节能设计专项说明、施工专项方案和监理细则示范文本,规范和提高各方主体建筑节能资料的编制和实施水平。严格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监督,加强建筑节能检测能力建设,规范建筑节

能实施过程中建设各方主体的行为。实施施工现场、商品房销售现场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推行专项检查制度,全面检查各地建筑节能工作完成情况和新建建筑工程实体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情况,加强对违反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项目的惩处力度。推行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全省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和监测平台。

(四)深入宣传和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发展建筑节能提供人才保障。继续办好每年“6.18绿博会”,系统展示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利用各种媒体和节能宣传周、展览会和现场会,广泛宣传建筑节能意义及建筑节能工作,充分调动开发商、物业管理和业主各方面的节能积极性,形成各单位自觉执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和监督的氛围。倡导建筑资源节约理念,把建筑节能相关知识作为注册建筑师、结构师、建造师和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提高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节能专业素质。通过课题开发、技术推广、标准编制、技术交流、工程示范和“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途径,培养一支我省“产、学、研”相结合、高水平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科技研发队伍。

福建省规划计费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与控制 B:对各项物质要素进行统一的空间布局 C:开发建设项目的安排和直观表达

D:注重实施的技术经济条件及其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 E:综合治理

2、建设项目决策前,通过对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的阶段是阶段。A:项目建议书 B:建筑策划

C:可行性研究报告 D:项目评估报告 E:经济政策 3、1957年在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以后,首先提出了大都市带的概念是。A:傅里叶 B:戈特曼

C:勒·柯布西埃 D:维特鲁威 E:综合治理

4、下列对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概括错误的是。A: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B:从经济综合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C:从城市功能组织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D: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E:综合治理

5、最早采用大都市区概念的国家是。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E:综合治理

6、下列选项中,扮演经济发展主要基地的角色是。A:小城镇 B:大城市 C:中型城市 D:小城市 E:综合治理

7、限制一切车辆通行,可以通行专用游览车,通常设置于商业中心地段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时区域是。A:步行区

B:机动车辆禁行区 C:步行路

D:社会车辆禁行区 E:综合治理

8、众多的消费者和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是指。A:外部效应关系 B:内部效应关系 C:公共经济关系 D:市场经济关系 E:经济政策

9、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作品中,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A:凡尔赛宫总平面 B:卢浮宫东立面 C:水晶宫总平面 D:圣彼得大教堂 E:经济政策

10、有机疏散理论是指。

A: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向大城市的集中理论

B:针对田园城市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背离霍华德基本思想的现象,由恩温提出的 C: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D:随着大城市向外急剧扩展和城市密度的提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出现的空间上连接成片的城市密集理论 E:综合治理

11、公共空间中的是体验城市的核心,也是产生生活和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A:运动场所 B:土地用途 C:步行活动 D:市中心 E:综合治理

12、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因素。A:自然环境 B:社会文化 C:社会环境 D:经济与技术 E:综合治理

13、与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宏观层次的规划相对应,详细规划主要针对。

A:用地的性质、建筑量及有关环境、交通、绿化、空间、建筑形体等的控制要求,通过立法实现对用地建设的规划控制,并为土地有偿使用提供了依据

B: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用以指导建筑设计和各项工程施工设计

C:城市中某一地区、街区等局部范围中的未来发展建设,从土地使用、房屋建筑、道路交通、绿化与开敞空间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统一的安排

D:规划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及与权威性相容的灵活性,使规划管理人员在规划实施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理可争、有法可依,以“法治”取代“人治” E:综合治理

14、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A:2000年的历史 B:3000年的历史 C:4000年的历史 D:5000年的历史 E:综合治理

15、中国的市制实行的是城区型与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建制模式,一般称为型市制。A:广域 B:局域 C:城域 D:地域 E:综合治理 16、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克莱伦斯。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安宁为出发点,他首先提出了理论。A:“居住小区” B:“邻里单位” C:“田园城市” D:“工业城市” E:综合治理

17、一般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中,屋顶防水构造根据排水坡的坡度大小不同可分为平屋顶与斜屋顶两大类,一般公认坡面升高与其投影长度之比时称为斜屋顶。A:i1:5 C:i1:10 E:经济政策

18、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是指。A:空想社会主义

B: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C:法国巴黎改建 D:公司城建设 E:综合治理

19、多层住宅设计要点中.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是。A:应具有组成不同户型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

B:平面功能合理,能满足各户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隔热、防寒等要求 C:避免公共交通对住户的干扰,进户门的位置便于组织户內平面 D:单栋住宅的长度大于200 m时应设4 m宽、4 m高的消防车通道 E:经济政策 20、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中,在组合空间时,按进行功能分区,以便其既分割、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联系。A:“主”与“次” B:“远”与“近” C:“闹”与“静” D:“内”与“外” E:经济政策

21、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镇总体规划

D: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E:综合治理

22、下列对土地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功能 B:经济功能 C:生态功能 D:承载功能 E:综合治理

23、下列选项中,不是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A:居住区一组团一小区 B:居住区一组团 C:小区一组团

D:独立式组团和街坊式 E:综合治理

24、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下列不属于保护规划内容的是。

A: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 B: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C: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

D: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 E:综合治理

25、城市规划工作体系是指。

A: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

B: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权限的分配、行政组织的架构以及行政过程的整体 C:不同层级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结构 D:可以在实践中执行的合法的城市规划体系 E:综合治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总体规模、平面布局和竖向分层等关系

B: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

C: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D: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

E: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专项设施的规划

2、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管理活动,就其业务特点讲,它又是一门专门技术,负担的目的和任务有__。A.负责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B.保障城市规划建设法律、法规的施行和政令的畅通

C.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D.保障最有效地达到既定管理目标的决策

E.保障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城市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中,区域主导功能指城市是区域经济集聚增长的结果,同时又引导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好坏,具体的内容包括。A:城市的经济主导功能 B:城市的社会文化主导功能 C:城市的地域区别主导功能 D:城市的环境主导功能 E:城市的政治主导功能

4、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A: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B: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C: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D: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E: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5、城市发展理论包括。

A: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 B:城市化理论

C:城市发展概括理论 D:城市体系理论

E: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

6、选择设计场地地面连接形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__。A.场地的市政基础设施状况 B.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 C.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D.建筑物的外轮廓线 E.场地面积大小

7、定性分析方法常用于城市规划中复杂问题的判断,主要有。A:因果分析法 B:比较法

C:定量分析法

D:集中量数分析法 E:多元回归分析法

8、以下乡村建设规划管理步骤中属于乡村建设申请的是。A:审核申请条件

B:提交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C:审定建设工程总平面图设计方案 D:提交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 E:审核乡村建设项目申请

9、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呈现的基本特征包括。

A:城镇化过程经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B: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C:在各级城市普遍得到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成为区域甚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枢地区,成为接驳世界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空间单元 D: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E: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10、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人们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自然环境的构成有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其中物质包括。A:动植物 B:引力 C:阳光 D:空气 E:大气流动

11、对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__。A.二者均是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宏观层面,城市总体规划在城乡规划区内,两者相互协调和衔接

C.有些地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替代城市总体规划

D.城乡规划的建设用地标准、总量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协商一致

E.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城市有关研究内容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

12、现在最常见的居住区规划空间结构的类型主要包括。A:内向型 B:开放型 C:内环型 D:自由型 E:点群型

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进一步细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必须分析城市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和现状,体现名城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B: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确定名城保护目标和保护原则,确定名城保护内容和保护重点

C: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合理调整历史城区的职能,控制人口容量,疏解城区交通,改善市政设施,以及提出规划的分期实施及管理的建议 D: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E: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扬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14、村庄规划的基本图纸包括。A:村庄位置图 B:分析现状图 C:用地规划图

D:市政设施系统规划图 E:论证规划意图

15、城市用地评定一般可分为三类,下列属于二类用地特点的是__。A.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

B.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C.地形坡度较大 D.地基承载力极低 E.属洪水轻度淹没区

16、通过的变革尝试,使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法律的严肃性方面取得进展。A:机构设置 B:规划编制 C:审批

D:政府决策 E:公众参与

17、划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界线应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的要求进行定位分为。

A:文物古迹或历史建筑的现状用地边界 B:核心保护范围的边界 C:控制建设范围边界

D:构成历史风貌的自然景观边界

E:在街道、广场、河流等处视线所及范围內的建筑物用地边界或外观边界

18、互联网在城市规划中所体现出的典型作用有__。A.信息发布 B.数据共享

C.设备资源共享 D.经济资源共享 E.分散而协同地工作

19、我国城市消防站设置要求为__。

A.在接到警报5分钟后,消防队可达到责任区的边缘,消防站责任区的面积宜为4~7km2 B.2~5万人的小城镇设1处消防站,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可设2~3处消防站 C.沿海、内河港城市不必设置水上消防站,因为水上不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D.一些地处城市边缘的大中型企业,消防队接警后难以在5分钟内赶到,应设专用消防站

E.1.5~5万人的小城镇可设1处消防站,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可设1~2处 20、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的基本区别为__。A.生产效率的差异 B.文化观念差异 C.集聚规模的差异 D.职责差异 E.物质形式差异

21、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A:法律法规体系 B:行政体系

C:城市规划自身的工作(运行)体系 D:政策体系 E:行为规范体系

22、建筑外墙上采用高反射系数的色彩可以增加环境的亮度,对于建筑外墙涂色,下列颜色适宜选择的是。A:黄色 B:黑色 C:白色 D:紫色 E:红色

23、下列对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概括中,叙述正确的是。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私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B: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C: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D: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E: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24、有关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包括等方面,主要反映现状中的城市环境质量水平。A:大气 B:水质

C:污染物排放 D:噪声 E:气候

25、《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一系列保证行政处罚公开、公正的制度,包括__。A.表明身份制定 B.告知制度

福建省规划计费 篇6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刘先生患有先天陛心脏病,一次外出中发生交通事故,在医院治疗当中,心脏病突发死亡,则交通事故是刘先生死亡的__。

A.直接原因

B.间接原因

C.近因

D.诱因

2.下列风险事故中,属于飞机机身及零备件保险的保险责任的是____ A:a.锈损险

B:b.混杂玷污险

C:c.钩损险

D:d.受潮受热险

3.下列所列的意外伤害中,属于特约意外伤害的是____ A:万能寿险

B:变额万能寿险

C:投资保险

D:变额寿险

4.__主要承保由于机场经营人或其工作人员的过失、疏忽造成的第三者的飞机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根据法律应负的赔偿责任。

A.飞机产品责任保险

B.机场经营人责任保险

C.飞机承运货物责任保险

D.旅客法定责任保险

5.保险合同订立之后,被保险人有__,这意味着当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有责任尽力采取必要的合理措施进行损失的施救,防止或减少损失。

A.损失施救的义务

B.防灾防损的义务

C.协助追偿的义务

D.保证安全的义务

6.保险兼业代理人为2家财险公司或2家寿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代理业务范围超出《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核定的代理险种,这种行为由中国保监会责令其改正,并处以警告或____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保险兼业代理人《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7.会计应当提供对用户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这是会计核算原则中()原则的要求。

A.重要性

B.谨慎性

C.配比原则

D.历史成本

8.风险管理的过程依顺序为()

A.风险识别、风险处理、风险衡量、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B.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C.风险衡量、风险识别、风险处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D.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

9.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这指的是商业银行要具有__。

A.安全性

B.盈利性

C.规模性

D.流动性

10.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__。

A.筹资

B.投资

C.股利分配

D.会计核算

11.下列选项中,是保险责任开始之后投保人不得解除的保险合同。

A:运输工具航程保险合同

B:财产保险合同

C: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合同

D:人寿保险合同

12.依照我国民法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__进行的民事活动具有法律效力。

A.法定代理人

B.委托代理人

C.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

D.委托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

13.保险的分摊损失与补偿功能是建立在____基础之上的。A:财务安排

B:风险管理方法

C:经济保障

D:合同安排

14.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是一种代际转移的再分配方式,参保人的缴费水平或征税率等于替代率与恩格尔系数之积。__ A.正确

B.错误

15.保险公司与保险兼业代理人建立保险代理关系,应报中国保监会备案。备案时应提交的材料包括()。

A.保险兼业代理关系登记表

B.《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复印件

C.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D.保险代理关系申报电脑数据盘

E.《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16.建筑工程保险的保险金额为__,包括原材料费用、设备费用、建造费、安装费、运输费、保险费、关税、其他税项和费用,以及由工程所有人提供的原材料和设备的费用。

A.保险建筑工程完工时的总价值

B.保险建筑工程完工时的总费用

C.保险建筑工程完工时的市场价值

D.保险建筑工程完工时的总金额

17.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保险利益仅限于保险标的的__。

A.原始价值

B.未来价值

C.实际价值

D.名义价值

18.下列各项中,__不属于保险公司应当提取公积金的法律依据。

A.有关法律

B.行政法规

C.国家财务会计制度

D.董事会决议

19.机动车辆保险的理赔程序为:接受出险通知、现场查勘、确定责任、登记立案。定损核损、计算赔款、核赔审批、分理单据、案卷归档、支付赔款。其赔款金额经保险合同双方确认后,保险人在__内一次赔偿结案。

A.5天

B.15天

C.10天

D.20天

20.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____ A:保险费

B:资本金

C:准备金

D:保证金

21.某公司以同一种保险条款,同一标准的保险费率和同一营销方式向所有的保险消费者推销同一种保险产品,这说明该公司采用的营销策略是____ A:服务产品

B: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有形产品

D:以风险经营为对象

22.能够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有____ A:保险专业代理人

B:保险独立代理人

C:保险个人代理人

D:保险特别代理人

23.在寿险公司的收入项目中,应作为营业税计税依据的包括__。

A.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

B.保单质押贷款的利息收入

C.追偿款收入

D.摊回分保费用

24.在______中,被保险人是对他人财产毁损或人身伤害依照法律、契约或道义负有经济赔偿责任的人。

A.财产保险

B.人身保险

C.责任保险

D.信用(保证)保险

25.保险公司与保险兼业代理人建立保险代理关系,应报中国保监会备案。备案时应提交的材料包括()。

A.保险兼业代理关系登记表

B.《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复印件

C.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D.保险代理关系申报电脑数据盘

E.《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6.{单选26}

27.{单选27}

28.{单选28}

29.{单选29}

30.{单选30}

31.{单选31}

32.{单选32}

33.{单选33}

34.{单选34}

35.{单选35}

36.{单选36}

37.{单选37}

38.{单选38}

39.{单选39}

40.{单选40}

41.{单选41}

42.{单选42}

43.{单选43}

44.{单选44}

45.{单选45}

46.{单选46}

47.{单选47}

48.{单选48}

49.{单选49}

福建省规划计费 篇7

当前,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是摆在各县 (市、区) 政府面前的主要任务之一。笔者对云霄县的林业生态建设进行了较长时期的关注。近年来, 云霄县委、县政府做出发展节能光电、机械制造与数控机床、造船和临港工业三大产业, 特别要大力发展光电产业的决策, 决心把该县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生态工贸港口强县。为此, 林业生态建设既是这个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本文即拟对此进行个案分析, 从而尝试为县域林业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云霄县区域生态环境现状

云霄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沿海, 台湾海峡西岸, 属闽南“金三角”所辖范围, 是闽南重要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的发祥地和广大台湾同胞的祖籍地, 是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1 541 797亩, 人口42万。

1.地形地貌多为山地、丘陵、台地

云霄县倚山傍海, 全县溪涧纵横交错, 切割破碎,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北、西部以及西南部边沿均为山地, 中部至东南部沿海有冲积平原、台地。地形复杂, 此起彼伏, 陡缓不一, 全县低山占总土地面积的13%, 丘陵、台地占49%, 为营造林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形条件。

2.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

云霄县位于23°45′-24°14′N, 117°07′-117°33′E,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倚山傍海, 山区、平地、沿海各地气候有较大差异。全县年平均气温21.2℃, 最热月 (7月) 均温28.4℃, 最冷月 (1月) 均温13.6℃, 无霜期347.4天, 年日照时数达到2 098.8小时, 多年平均降雨量1 742mm, 多年平均风速2.7m/s, 沿海受季风影响显著, 同时受地形影响, 常年盛行西北风, 其次为东南风, 全年静风频率为16%。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有利于农业、林业、渔牧业的发展。

3.水资源丰富

云霄县江河溪流纵横密布, 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为11.4935亿m3, 人均水资源2 882 m3。主要河流——漳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县, 呈向心状水系, 独流入海, 主流全长66.2km (县境内58.2 km) , 流域面积1 038 km2 (县境内855.2 km2) , 多年平均流量31.78 m3/s, 多年平均径流量10.1122亿m3 (县境内8.5793亿m3) 。其主要支流有北溪、安厚溪、车圩溪、西溪和南溪。除漳江水系外, 本县还有小河流竹港溪、山前溪、蔗港溪以及汇入诏安梅州溪的支流官洋溪。同时, 该县现建设了小 (二) 型以上水库60座, 总库容达2.4124亿m3, 其中大型水库一座 (峰头水库, 库容1.77亿m3, 集雨面积333 km2) , 还建成了大型引水工程向东渠, 全长78 km, 它把峰头水库、杜塘水库以及漳江水输送到云霄县中南部乡镇、东山岛和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4.森林资源丰富

云霄县土地总面积1 541 797亩, 而林地面积却有1 140 456亩,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3.97%, 其中有林地面积达934 515亩 (表1) , 占林地总面积的81.94%。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6%, 林地绿化率达84.6% (2011年10月数据, 由云霄县林业局提供) , 拥有生态公益林、速生丰产林基地、以“早钟六号”枇杷为主的名特优经济林基地以及全省面积最大、生长最好的漳江口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及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构成绿色屏障,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

注:表中为2011年10月份数据 (由云霄县林业局提供) .

5.建有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福建省漳州云霄县漳江入海口的“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2 360 hm2, 是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 该保护区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2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红树林是地球上唯一的热带海岸淹水常绿热带雨林, 是一种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种类齐全, 连片生长, 规模居全国第二位。该区的建设标志着中国红树林自然分布最北、大面积、重要湿地型保护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也为云霄县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优质水产品和生态科研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云霄县林业生态建设成效

几年来, 云霄县委、县政府秉持“壮大森林资源是永恒主题, 保护森林资源是永远主线, 维护生态安全是首要任务, 提升生态文明是重要责任”的理念, 努力推动“全社会办林业, 全民搞绿化”, 着力打造绿色云霄, 在培育森林资源、绿色屏障、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由此而荣获“中国枇杷之乡”、“省级绿化模范县”等称号, 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提升了区域环境的承载能力。

1.培育森林资源, 基本建成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体系

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 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 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是重要而独特的战略资源, 承载着潜力巨大的生态产业;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炭储库, 减少森林损毁、增加森林资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

云霄县紧紧围绕森林资源培育这个中心, 大力开展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转变林业发展机制, 兴建速生丰产林基地, 大种名贵树种, 建设名特优经济林基地, 实施低效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 优化林种、树种结构, 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壮大森林资源, 提升森林资源价值, 实现森林面积、林木蓄积双增长, 初步形成了以森林为主的林业生态安全体系。至2011年年底, 全县有林地面积已达934 515亩, 比2005年净增3万多亩, 活立木蓄积量175万多m3, 比2005年增加一倍。林分质量明显提高, 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 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58.6%提高到2011年的60.6%。同时, 坚持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大幅度增加非规划林地的绿化总量, 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3%,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02 m2, 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2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 m3, 村庄绿化覆盖率为18%, 增强了生态功能, 提升了人居品味。

2.筑牢绿色屏障, 基本建成比较安全的林业防护体系

绿色屏障是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工贸港口强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云霄县着力抓好海上红树林、沿海防护林体系及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 从海上、沿海、陆域等三个层面扎实推进。着眼于保护, 提升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 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 保护生物多样性, 创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机制, 做好保护与利用并举;着眼于建设, 提高沿海防护林体系防灾减灾能力, 组织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项目, 重点抓好陈岱、列屿、东厦3个乡镇沿海基干林带合拢加宽, 老林带更新改造。2006~2010年期间共新造沿海防护林3万多亩, 封山育林4万多亩, 沿海乡镇森林覆盖率达到56%, 绿化程度达到80%;着眼于管理, 多管齐下保护生态公益林, 着力抓好流域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其他重点区位生态公益林保护, 有效维护生态安全, 改善生态环境。

3.打造绿色通道, 基本建成林水、林路相依的林业布局

云霄县积极实施“一个中心、两条主轴、六大干道”绿化工程。“一个中心”:按照“绿化与建设共辉映, 美化与环境相协调, 自然与环境皆涵盖, 植树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绿树成荫、丹桂飘香、小桥流水、人文丰厚、景象怡人的生态景观, 把将军山公园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浓厚的绿色旅游休闲中心;“两条主轴”:以云霄母亲河——漳江为水轴, 绿化、美化、香化沿江两岸, 营造鸟语花香、绿树鲜花、秀水环绕的城区景观带;“六大主干”:以国道324线云霄路段为基础, 打造冠盖幅度大、阴遮车行道、景观人悦赏的生态景观大道, 疏港公路、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 绿化里程达300km。该县已基本建成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城相依、林居相依的林业布局。

4.创建绿色环境, 基本建成优美和谐的绿色家园

云霄县把“创建绿色家园”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之内, 把“种植名贵树木、创建绿色家园”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来抓, 全面落实福建省林业厅关于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的若干意见, 按照规划先行、创新机制、有机结合的原则, 制定出台了补助绿化苗木、简化采伐审批等具体的优惠政策, 广泛发动农村居民充分利用村旁、河旁、路旁、宅旁和基本农田外的抛荒地、旱地、坡耕地等非规划林地, 大力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 (如营造降香黄檀、楠木、香樟、乳源木莲、光皮桦、红豆杉等) , 使造林绿化与农民致富、村容整治有机结合, 非规划林地种植名贵树木成为农村绿化的新热点。同时, 制定“乡规民约”, 加强名贵幼树管护, 确保种植一片, 成活一片, 绿化一片。目前, 已建设了53个示范村, 重点实施乡村绿化、美化、香化工程, 推进农村公共场所园林化, 农家庭院花景化, 四旁河渠风景化, 呈现居在园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和谐绿色家园。

三、云霄县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 生态问题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生态产品日益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的重要产品, 生态差距势必成为地区间差距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 云霄县林业生态建设尚面临不少问题, 亟待解决。

1.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针叶林比例偏大, 阔叶林比例偏小。全县针、阔叶林比例为4:6, 这个比例不利于森林生态功能的稳定发挥;二是中、幼龄林多, 近成熟林少。中、幼龄林占到林分总量的74%, 近成熟林只占林分总量的26%, 林分年龄比例失调, 难以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应;三是人工林面积大, 天然林面积小。人工林占到总量的68.6%, 天然林只占总量的31.4%, 且劣质林比重大, 总体弱化了森林生态功能;四是经济林 (果林) 面积多, 其他林种面积少。全县现有经济林 (果树) 39万多亩, 占到有林地面积的42.6%, 名优特品种比重很小, 大多是荔枝、龙眼等低质低效果树, 影响到森林生态功能的整体性。

2.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一是森林蓄积量低。云霄县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只有3.4m3/亩, 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 中、幼林普遍存在过密或过疏, 质量差, 生长量低的问题;二是森林分布不均衡。内山乡镇森林蓄积量远大于沿海乡镇的森林蓄积量, 比如山区的火田镇森林蓄积量 (19.49万m3) 超过陈岱、列屿、东厦3个沿海乡镇森林蓄积量的总和 (14.2万m3) ;三是林分生态效能低。生态公益林布局不甚合理, 分布不均, 江河源头、水库集水区、城市饮用水源头、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交通干线两侧等许多急需建公益林的地方, 生态公益林建设尚不到位, 生态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3.违法侵占林地现象时有发生

林地是培育森林资源、建设生态系统的基石, 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为此, 森林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就凸显出来。目前, 该县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招商引资, 引办项目, 经常出现很多项目未批先占、先建, 少批多占的现象, 甚至出现毁坏森林资源而圈地的行为, 严重破坏林地和森林资源, 严重毁坏森林生态系统, 有的已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生态灾难。

4.城区绿化美化有待加强

一是城区植物多样性不够。在一些绿地建设中, 植物种植品种不够丰富, 应进一步充分利用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 注重提高植物多样性;二是在一些绿地建设中, 可能受资金投入等客观原因或设计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绿化生态效果较差, 种树少, 尤其是规格较大的树种得少, 虽然平地绿化基本上能做到全覆盖, 但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容量不大, 不但影响绿化美观, 且不利于绿化生态效益发挥, 尤其在一些近年建成的住宅项目绿地和一些城区企事业单位绿化中, 树木栽种总量较少, 主题骨干树种应用较少。无论是在公园绿化、住宅绿化, 还是在道路绿化、沿江绿化, 植物配置骨干树种不够明朗, 造成绿化系统视觉效果特色不明显;三是建城区道路的行道树冠盖幅度小, 没有比较连片的森林, 绿化总量不大。

四、县域林业生态建设的建议

由上可知, 云霄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较显著成绩,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县域林业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据此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 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 是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飞跃, 也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态多样性和森林游憩等多方面生态服务功能,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10.01万亿元, 相当于2008年全国GDP的近1/3, 其价值相当可观。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78.11亿吨, 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碳排放空间, 也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贡献。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为4 947.66亿m, 年固土量70.35亿吨, 年保肥量3.64亿吨, 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 年滞尘量50.01亿吨 (2009年11月17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 。因此, 只有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从内心深处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提高思想认识, 打破习惯思维定势, 由季节性工作转变为常年的任务, 由重造轻管、毁大于造转变为大造强管和造一片成一片, 由粗植滥造、效益低下转变为科技先行、优质高效, 由单一林业抓造林转变为大环境中摆正林业的位置, 由淡漠规划、零打碎敲转变为围绕整体规划要领工作, 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生态安全, 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统筹兼顾, 才能从组织上、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对林业生态建设给予支持,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先导作用,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爱绿、植绿、护绿行动的积极性, 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 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依法治林、科技兴林。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 严肃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违法行为, 强化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及基层林业推广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速林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2.因类因地施策, 筑牢生态屏障

由于县域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 生态绿色屏障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 必须坚持生态优先, 做好生态绿色屏障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例如, 云霄县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 着力构建林业生态体系, 把全县林业划分成三大功能区, 一是东南部 (陈岱镇、列屿镇、东厦镇) 沿海防护林区, 重点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 确保生态安全, 以海滨森林旅游开发为特色, 构筑碧海、森林、温泉于一体的滨海森林景观旅游圈;二是西北部 (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火田镇) 商品及生态林区, 重点发展商品林、名特优经济林 (如枇杷、茶园等) , 开发山地森林旅游, 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江河流域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管理;三是中部 (云陵镇、莆美镇、云陵工业开发区) 城镇森林景观区, 重点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 以打造森林城区、绿色村镇、绿色开发区为切入点, 塑造城镇森林景观, 发展低碳经济, 形成城在林中、林城相依、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文与自然景观相互辉映的宜居、宜业环境。

3.实施项目带动, 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 策划筛选, 生成一批项目, 来对接上级的投资盘子, 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支持, 特别是在沿海防护林、生态防火林带、森林资源保护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二是坚持政府与市场互动,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在林业生态建设上引领带动作用的同时, 还必须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例如, 云霄县充分利用民营经济活跃, 民间资金比较充裕的优势, 对于区位特殊、立地条件差的生态建设项目应给予重点投入建设, 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 扩大林业生态建设的准入范围, 放松部分林业生态建设的收获期限和区域, 让社会资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能够得到较好的回报, 真正形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并保护好、发挥好社会资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可以组建多种形式林业经济合作组织 (如社区林业) 。以生态建设为重点, 以市场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采取和推广先进、科学的适用技术, 迅速发展森林资源, 逐步完善生态系统。

4.发展农村林业, 调整农业结构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不仅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而且有利于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云霄县地形多山, 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林业, 调整农业结构,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扩大就业,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把林业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紧密结合, 在缺乏能源的乡镇 (如马铺乡) , 适当调整林种结构, 扩大营造薪炭林的面积, 实行林草、林药 (如种淮山等) 、林牧 (如牧牛、羊等) 的合理配置, 乔、灌、草科学种植, 造、封、育、管并举, 实现调整农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赋予林业的长期重要任务。

5.调整林业结构, 提高生态功能

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的森林生态系统, 是森林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稳定性较差的表现。这样的森林生态系统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和森林火灾, 并且易发生逆向演替, 森林的生态效能也难以正常发挥。例如, 云霄县针对存在的问题, 首先调整针叶树木与阔叶树木的比例, 遏制针叶树种的造林规模, 鼓励营造针、阔混交林, 大力发展名贵阔叶林树种, 建设优质阔叶树大径材基地, 努力把针、阔叶树木比例由现在的4:6调整到2015年的2:8, 使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牢固;二是加强低产低效林分改造。对残次林分要通过补、造、封、育、管等措施, 促使残次林分尽快升级成林, 发挥森林生态效应, 增加林农收入。对生态脆弱区域, 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 严禁人为过激活动, 严禁放牧、采矿等行为, 确保稳定的生态功能。对劣质经济林 (果树) 通过引进名特优经济林、木本油料林 (油菜) 和名贵树木进行对接改造, 缩减经济林 (果树) 的面积, 争取到2020年经济林 (果树) 能保持在25万亩左右, 木本油菜林 (油菜) 达到8万亩左右, 名贵树木基地达到5万亩左右;三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力度。在急需建生态公益林的地方, 尽快加以营造, 并对生态公益林中的残次林分和无林地, 采用大叶相思、闽楠、红椎、香樟等乡土优质阔叶树种进行改造种植, 由此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 为宏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6.规划城区绿化, 实行立体添绿

一要进行系统规划, 在全面摸排绿地生态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改善绿地生态的方案, 可以统筹设计, 逐年改造, 力争使每一处绿地乔灌木所占比率都在70%以上, 从而实现城区绿地生态的大提高, 有效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二要注重发挥植物的多样性, 尤其是多种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各类树种;三要大力提倡垂直绿化, 可以通过墙面、屋顶等攀援、藤本植物, 不断丰富城市立体绿化效果。例如临街单位可以拆掉围墙, 以树代墙, 透花透绿等;四要绿随城建、绿色引路, 城市和道路拓展到哪里, 绿色就得延伸到哪里, 要用优先配套建设绿化基础设施和优化环境的方式带动城市建设的发展, 带动周边地段的开发建设, 也惠及了周边居民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佚名.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EB/OL].http://www.xfsljk.net/a/lvseyiyuan/linye-lunwen/4562.html.2011-2.

[2]田宜龙.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为中原经济区构筑坚实的生态屏障[N].河南日报, 2011-04-20.

[3]云霄县人民政府.云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规划纲要[Z].云霄:云霄县人民政府, 2006.

[4]胡锦涛.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绿色增长[EB/OL].ht-tp://theory.gmw.cn/2011-09/07/content_2597249_2.htm.2011-09-07.

[5]云霄县人民政府.云霄县生态功能区划[Z].云霄:云霄县人民政府, 2003.

[6]佚名.海林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规划[EB/OL].ttp://www.hailin.gov.cn/ziran/favorite.htm.2000-06-30.

上一篇:过年回家的作文下一篇:章程及股东会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