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共9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1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2

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简称“新《标准》”) 在吸取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 采用了体质健康所包含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四个方面指标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综合的评价, 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更加系统全面 (见表1) 。

二、新《标准》结构指标的特点

新《标准》在选择测试项目和方法时, 首先考虑到测量与评价结果必须客观可靠, 减少误差;其次新《标准》的评价指标有效度高、系统性强, 测试项目的选择和测试目标的相一致程度较高;再者就是新《标准》指标选择代表性与可操作性强, 基本能够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操作简便, 易于实施;另外新《标准》标准化程度高且具备一定的可选择性, 项目选择上十分注意和国际通用指标相衔接, 有利于研究和比较。修订后的新《标准》增加了备选项目, 能够方便不同地区和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

三、新《标准》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解析

1. 新标准测试对象分组、评价指标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

新《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新时期我国青少年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的特点, 共划分了小学一二年级、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组别, 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并对各测试项目所占权重重新进行了调整。从表2初中以上组的新老《标准》测试项目权重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 新《标准》对反映耐力指标项目的权重给予了一定的提高, 以促进学生重视耐力素质的提高, 对反映速度和运动能力的权重进行了下调, 是近年来学生速度素质有所提高所致, 这些调整具有一定教育和导向作用 (见表2) 。

2. 评价等级结构的调整

新《标准》规定: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为本标准的最后得分, 满分为100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 75分~89分为良好, 60分~74分为及格, 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每学年评定一次, 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和等级, 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因病或残疾的学生免予执行本标准。

新《标准》实施办法规定: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 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 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标准》成绩不及格者, 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 补测仍不及格, 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 《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从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 新《标准》在体现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也带有非常明显的强制性。

3. 测试项目解析

新《标准》测试项目主要分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四个方面, 各测试项目设置都有其预期的目标。

(1) 身体形态项目

近年来多项监测和研究表明, 我国学生在持续出现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同时, 还有许多学生偏瘦和过于消瘦, 这两种状况同样都严重危害着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 新老《标准》均选用“身高与标准体重”指标进行身体形态的评定, 说明其有效性较高, 在当前学生体重偏重和肥胖率居高不下的形式下, 新《标准》身高与标准体重的评价权重反而普遍下降, 主要是因为设计者要采取鼓励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来塑造健康的身体形态, 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2) 身体机能项目

新《标准》主要采用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以及台阶实验来测试受试者的机能状况。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 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呼出的气体量, 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体育锻炼特别是耐力项目锻炼可以明显提高肺活量水平。考虑到身高、体重、胸围对肺活量的影响, 所以在测试肺活量时采用“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来进行评定。

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试验, 主要用于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水平。测试者在固定时间 (3分钟) 内完成固定的负荷时, 动用心输出量潜力越多, 心跳频率 (脉搏) 越快, 指数越低, 心功能水平也越低, 反之越高。

(3) 身体素质项目

(1) 速度

新《标准》速度素质测试主要采用短跑项目50米跑和25米×2往返跑来完成, 50米跑是国际上通用的速度素质测试项目, 25米2往返跑是50米跑的替代项目, 主要是供没有50米跑场地的学校选用。速度反映的是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力量、反应等综合素质, 速度快的人中枢神系统和肌肉调节的能力较强, 速度素质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素质。

(2) 爆发力

新《标准》用立定跳远来测试人体的爆发力, 立定跳远作为锻炼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的练习方法经常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采用, 其练习和测试时方法简便、场地要求简单、锻炼效果突出。

(3) 柔韧

新《标准》用坐位体前屈来测试人体的柔韧性, 柔韧素质对提高人体协调能力、伸展能力、女性生育能力、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柔韧素质锻炼必须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急于求成, 往往容易造成肌肉拉伤等伤害。

(4) 握力与握力体重指数

握力测试可以直接反映上肢和身体的整体力量, 测试方法简便、快捷, 所以从小学5年级开始到大学都采用握力测试来反映力量素质水平。由于体重对握力有明显的影响, 为了公平起见, 新《标准》采用了握力体重指数进行评分。计算方法为: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 (公斤) ×100

(5) 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新《标准》用以测试小学三~六年级男女学生和初中、高中、大学女生腹肌力量和耐力的测评项目, 腹肌是女生工作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身体素质。

(6) 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测试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常用项目。新《标准》加入引体向上项目主要是为了鼓励青少年学生加强肩臂力量的锻炼, 制止我国青少年肩臂力量持续多年的下降趋势。

(7) 耐力

新《标准》设置了小学五、六年级400米跑与50米×8往返跑, 在初中以上各年级设置了1000米跑 (男生) 、800米跑 (女生) 作为耐力素质的测试项目, 用来评价学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素质之一, 而长跑测试既可以反映肌肉耐力, 又可以反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 测试方法简单易行, 中长跑练习还可以作为提高身体耐力素质的锻炼手段, 通过测试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长跑锻炼, 发展体能, 增强耐力, 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4) 运动能力项目

投沙包、跳绳、踢毽子以及球类项目是新增加的反映人体运动能力的测试项目, 也是在学生中开展非常广泛的运动项目, 它们主要反映人体的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

四、新《标准》测试项目选择与评价指标及运用

1. 新《标准》测试项目的选择及运用

新《标准》的测试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各类选测项目每年由地 (市) 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学校在测试前确定并公布, 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各年级组别的测试项目必须保持在4~6项之间。见表3。

小学1~4年级的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 五、六年级与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的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 这样设置主要是身高、体重与选测选目都具有相关性, 有些还组成相关指数作为评价指标。

对选测的项目也进行了科学的分类, 概括了身体形态、素质、机能、运动能力等各个方面, 可供测试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进行选择。

2. 新《标准》测试指标的选择及运用

新《标准》测试指标选择和运用有严格的规定, 既有必测指标也有选测指标, 如初中至大学各个年级的评价指标共有5项, 其中身高、标准体重和肺活量为必测指标, 选评的项目有3项, 分别为从耐力指标中选1项, 从力量指标中选1项, 从速度或球类项目中选1项, 用以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状况。

综上所述, 新《标准》指标体系中包含了身体形态、机能指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人体体质健康结构中的各个方面, 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人体体质健康的基本状况, 新《标准》各项测试项目结构合理、测试数据客观可靠, 具备一定的可选择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 2007.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 2007.

[3]季克异, 继承.发展.开拓.创新“解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教学, 2007 (03) .

谈现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篇3

现代中学生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能适应21世纪的挑战?如今,人的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结构的核心,所以我们有必要来谈一下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问题。

我认为,现代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应从五个标准方面来衡量。

一、良好的心理品德素质——人格标准

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现代中学生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初中生、高中生,其所思、所做、所言才能协调一致,也才能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二、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欲望——智商标准

智力正常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本的心理条件。学习是初中生、高中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天职。只有具备一定的智商水平的中学生,心理才能算是健康的,因为心理健康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懂得怎样去学习,并珍惜学习机会,因此才能克服学习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学习压力,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现代中学生要保持对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体验满足与快乐,从而健康地成长。

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情商标准

智力正常固然重要,但有关专家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商的影响只占20%左右,而其情商因素的影响则占70%之多。高水准的情商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情商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古人云:人固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对自己都能有适当的了解,能够高兴地接受自己,努力地发展自己。在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同时,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自我,对自己抱肯定的态度。当然,接受自己还包括接受自己的短处,即承认自己的短处并努力加以改进,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所以说,现代中学生应该具有一个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自信樂观,并保持生活目标与理想切合实际,不苛求自己,能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活出个“自我”。

四、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变迁标准

一般说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环境适应能力是指正确地认识环境以及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心理健康的初中生、高中生能在环境改变时勇于面对现实,做出客观的认识与评价,使个人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清晰、客观、正确的认识;能用自己所学理论指导自己对社会的认识;能根据要求及时修正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社会达成统一。可见,只有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在将来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最佳的状态,施展自己的才能。

五、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交标准

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虽然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应以学习为重,但必要的交往还是必要的(这里当然不是指与社会人的交往)。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乐于与他人交往,并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所以,现代中学生一定要具备这种社会交往能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现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谈的几点简单看法,望请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参考文献:

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4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2、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4、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其认知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征等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表现应与其年龄阶段相符合,与其充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保持一定年龄阶段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5、热爱生活、热爱集体。

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投入有乐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和对国家有意义、有价值。能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事有意义的事业,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承担社会义务,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

6、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对自己的不足或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正确对待,安然接受。

温馨提示:山东初中学生在老师上班的途中,从背后捅了老师两刀,老师由于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身亡,具体的死因需要经过法医鉴定才得知。目前嫌疑人已被警方刑拘,作案动机还需经过进一步调查才能得知。另外,希望教育机构和学生家长重视起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避免类似案件发生。

★ 学生心理健康计划

★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

★ 学生心理健康的讲话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篇5

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能在成人的点拨下展开思维,对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内容,能较好地理解,有观察的兴趣。

2、愿意上学读书,初步适应学校生活。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准备、整理好学习用具。

3、愿意参加班、队、集体的活动,不是一个人游离于集体之外,乐于跟小朋友交往。

4、有初步地满足需要的能力,能暂时控制住自己对某些事物的需求。

5、为学习取得成功而高兴;学习受挫时,能懂得自己是有责任的。

6、对感兴趣的活动,能坚持40分钟以上;对不感兴趣的活动,在成人的要求和督促下,能坚持15分钟以上。

7、面对许多小朋友讲话时,不感到紧张、胆怯。

8、有玩耍和娱乐的欲望,并努力参与玩耍、娱乐之中,不是“小老头”。

9、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些控制能力,能在成人帮助下尽力克服小挫折,在不该哭泣的场合,能收住哭声。

10、自我认识初步发展,能根据成人的某些提示或暗示,知道自己的某些优、缺点,学习跟他人进行比较。

11、听成人的话,尤其听老师的话,懂得成人及老师的话有时也有错。

12、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有独立的欲求。

13、注意到他人的活动结果,开始懂得他人的活动动机不都是一样的。:内容纲要

一、主要内容

(一)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1

小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标准

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 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中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为提高民族素质,应从小加强重视中小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因此,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二、具体内容(分年段)

(一)一年级

1、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适应能力,与他人良好相处的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标准

2、内容

学生角色意识(如“我是谁”;“我能行”)

学校环境、集体生活适应(如“我们的学校”;“集体生活真快乐”)

基本学习技能、行为习惯训练(如“集中你的注意力”;“”看谁记得快;“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二年级

初步具有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学习兴趣(如“课外兴趣与课业”;“带着问号学习”;)

学习习惯(如“学习好习惯”;“动手又动脑”;“如何利用网络”)

良好情感、意志品质培养(如“文明礼让”;“学会感恩”;“对自己说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成功体验(如“快乐时光”;“我成功啦”)

(三)三年级

1、目标

初步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能力,能初步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具有爱心和集体责任感,初步具有自我完善意识、生活强者意识和创新意识。

2、内容

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如“今日我当家”;“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正确处理同伴人际冲突的方法(如“学会感谢”;“学会尊重”;“学会原谅” 自我控制策略(如“放飞烦恼”;“我最喜欢的歌”)

如何交朋友(如“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男生女生怎样交朋友”;“我和同桌”)

体验创新、创造(如“想象的空间”;“苹果里的五角星”)

(四)四年级

小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标准

1、目标

能进一步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使其心理变化与生理变化相适应,初步学会分析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竞争意识和正确的性别观念。

2、内容

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如“测测你的‘免疫力;“学会说‘不’”)

集体意识、集体责任感(如“我是小小志愿者”;竞选‘小明星’;“小‘我’和大‘我’”)

自理、自立意识(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团结、合作意识(如“合作创造奇迹”;“友谊之树”)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6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联想到我的学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也让我定位了以后的努力方向: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心理求助者感受到我今天一样的成长喜悦,感受到心理健康带给自己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努力创设一种激励成长的氛围,促进学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长。”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辅导方法,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案例介绍:

赵雨轩(化名),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上课总是坐得很端正,不爱回答问题;偶尔回答,声音也是特别小„„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对学习比较茫然,无目标,没有掌握方法;同时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一点点小动静都会立刻吸引她注意。

每次问她,她总说不出个所以然。问得多了她告诉我,自己“笨”,学不好,连爸爸妈妈都这么说了,或者就干脆沉默起来。为此,我也专程找过他的父母,这样的说法得到了印证。

辅导措施: 作为班主任,我能做什么呢?至少,我应该让她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开心。

(一)播种信心

谈心——这是我要和雨轩做的第一件事,每次我们都选择轻松的话题,通过谈话,都能在她不易察觉地情况下,发掘她身上的优点。逐渐地,我发现她的表达能力与她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比较高。于是,我经常在她说得好、说得对的时候,大声地表扬她,赞赏她“你说得真清楚,老师听懂了”,“你真会思考问题”,“你真是有主见”„„渐渐地她有了“我说话表达能力很强”的认识,每次说话都昂首挺胸的样子。

于是,我乘胜追击:“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你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聪明。说完她像一只轻快的小燕子“飞”走了。

(二)树立信心。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使雨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以逐步帮助她全面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她的基础较差,所以常常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她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鼓励她大胆想象,同时让她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自己也能肯定自己的能力,从而坚定信心。

(三)激励信心

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雨轩的心灵。如: “XXX同学,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XXX同学,很会提问题”等等。这样,就让雨轩有了学习的对象,促使她学会适时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我还制订一些制度如点滴汇报制度,激励措施如加花评比等,日积月累,在榜样的影响下,雨轩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

做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7

(一) 测试准备工作

1.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与实施办法。内容包括组织、测试分工、测试时间、场所、测试项目与方法、测试项目评定、免于执行《标准》办法、奖惩方法等。

2.由体育教师、医生和学生骨干成立学生社团“康体社”。

3.购置仪器设备经费;每学年维持实施《标准》的专项经费;“体质健康指导中心”和“康体社”设立固定的测试室、办公室。

4.体育教师负责整体指导工作, 主要负责测试督导、医务监督、问题处理;管理人员由学生担任, 主要负责组织、宣传、测试、数据处理与上报工作;测试时间、受测班级序列由教务处安排。时间安排在课外体育活动与双休日;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测试, 并可在测试现场和校园网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

(二) 测试前期工作

制定本学年具体实施《标准》工作计划;完成数据库的更新;检查所有测试卡是否完好, 修复有问题的测试卡, 格式化和重新初始化所有测试卡, 整理好将要使用的测试卡;对测试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做好测试人员的培训, 以及安排好每组测试人员的工作时间及工作内容;通知考生参加测试的具体时间。

(三) 测试期工作

每天测试开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测试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按测试项目设立站点, 每站测试前, 必须对受测学生的身份进行核对杜绝替测行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站点测试, 测试完毕后将卡交回指定站点, 并可查询成绩与个人运动处方;维持测试现场的秩序, 控制流量, 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监督与维持测试正常进行;及时整理每天的测试数据及有关信息, 安排后续工作;测试场地的日常清理与仪器的日常维护;记录好工作人员的考勤。

(四) 测试后期工作

整理回收测试卡。测试仪器封存, 应将测试卡与仪器存放在干燥通风无尘土处;学生数据的最终整理,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上传成绩和运动处方;上报数据;做好测试工作的总结。

二、结果与分析

(一) 以学生为主体, 全面贯彻与实施《标准》的主要特点

1.由学生管理学生、测试学生, 充分调动了两方面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管理员最了解学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 并具有“同伴式”的榜样作用, 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同时也为其提供了自我发展和受教育的机会;接受测试的学生更容易与学生管理员交流, 通过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标准》的实质内容;实现了“测试人员”与“体育教师”的分离, 减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

2.加强《标准》实质与内涵的教育, 加强学生管理员的组织与管理, 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 加强医务监督工作的培训。

3.详细与严格的测试管理方法保障了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极大地减小了作弊行为。电子设备的使用, 测试人员与测试项目一一对应, 人机合一, 使测试误差最小化。

(二) 试点学校实施《标准》成绩分析

下表结果显示, 2003~2004学年和2005~2006学年的《标准》测试成绩的分布状态基本符合正态分布;2005~2006学年和2006~2007学年的《标准》测试成绩的分布状态符合正态分布;2008~2009学年的《标准》测试成绩的分布状态为偏态分布。偏态分布的主要原因与学生的学风现状有关;与2007年后《标准》评价标准变化有关。2007年前的测试成绩分布主要集中在良好等级, 尤其是2003~2004学年。其中2003~2004学年占54.36%;2004~2005学年占49.97%;2005~2006学年占51.62%;2006~2007学年占48.52%。2008年后的测试成绩分布主要集中在及格等级, 尤其是2008~2009学年。六学年的测试成绩合格率分别依次是99.69%、99.52%、99.08%、99.14%、75.00%和81.21%, 平均合格率为92.27%, 这些与全国高校《标准》测试成绩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三) 试点学校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比较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8

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在吸取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体质健康所包含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四个方面指标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综合的评价,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更加系统全面(见表1)。

二、新《标准》结构指标的特点

新《标准》在选择测试项目和方法时,首先考虑到测量与评价结果必须客观可靠,减少误差;其次新《标准》的评价指标有效度高、系统性强,测试项目的选择和测试目标的相一致程度较高;再者就是新《标准》指标选择代表性与可操作性强,基本能够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操作简便,易于实施;另外新《标准》标准化程度高且具备一定的可选择性,项目选择上十分注意和国际通用指标相衔接,有利于研究和比较。修订后的新《标准》增加了备选项目,能够方便不同地区和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

三、新《标准》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解析

1.新标准测试对象分组、评价指标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

新《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我国青少年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共划分了小学一二年级、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组别,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并对各测试项目所占权重重新进行了调整。从表2初中以上组的新老《标准》测试项目权重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新《标准》对反映耐力指标项目的权重给予了一定的提高,以促进学生重视耐力素质的提高,对反映速度和运动能力的权重进行了下调,是近年来学生速度素质有所提高所致,这些调整具有一定教育和导向作用(见表2)。

2.评价等级结构的调整

新《标准》规定: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为本标准的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每学年评定一次,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因病或残疾的学生免予执行本标准。

新《标准》实施办法规定: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从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标准》在体现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也带有非常明显的强制性。

3.测试项目解析

新《标准》测试项目主要分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四个方面,各测试项目设置都有其预期的目标。

(1)身体形态项目

近年来多项监测和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在持续出现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同时,还有许多学生偏瘦和过于消瘦,这两种状况同样都严重危害着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新老《标准》均选用“身高与标准体重”指标进行身体形态的评定,说明其有效性较高,在当前学生体重偏重和肥胖率居高不下的形式下,新《标准》身高与标准体重的评价权重反而普遍下降,主要是因为设计者要采取鼓励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来塑造健康的身体形态,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2)身体机能项目

新《标准》主要采用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以及台阶实验来测试受试者的机能状况。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体育锻炼特别是耐力项目锻炼可以明显提高肺活量水平。考虑到身高、体重、胸围对肺活量的影响,所以在测试肺活量时采用“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来进行评定。

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试验,主要用于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水平。测试者在固定时间(3分钟)内完成固定的负荷时,动用心输出量潜力越多,心跳频率(脉搏)越快,指数越低,心功能水平也越低,反之越高。

(3)身体素质项目

①速度

新《标准》速度素质测试主要采用短跑项目50米跑和25米×2往返跑来完成,50米跑是国际上通用的速度素质测试项目,25米2往返跑是50米跑的替代项目,主要是供没有50米跑场地的学校选用。速度反映的是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力量、反应等综合素质,速度快的人中枢神系统和肌肉调节的能力较强,速度素质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素质。

②爆发力

新《标准》用立定跳远来测试人体的爆发力,立定跳远作为锻炼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的练习方法经常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采用,其练习和测试时方法简便、场地要求簡单、锻炼效果突出。

③柔韧

新《标准》用坐位体前屈来测试人体的柔韧性,柔韧素质对提高人体协调能力、伸展能力、女性生育能力、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柔韧素质锻炼必须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往往容易造成肌肉拉伤等伤害。

④握力与握力体重指数

握力测试可以直接反映上肢和身体的整体力量,测试方法简便、快捷,所以从小学5年级开始到大学都采用握力测试来反映力量素质水平。由于体重对握力有明显的影响,为了公平起见,新《标准》采用了握力体重指数进行评分。计算方法为: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公斤)×100

⑤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新《标准》用以测试小学三~六年级男女学生和初中、高中、大学女生腹肌力量和耐力的测评项目,腹肌是女生工作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身体素质。

⑥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测试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常用项目。新《标准》加入引体向上项目主要是为了鼓励青少年学生加强肩臂力量的锻炼,制止我国青少年肩臂力量持续多年的下降趋势。

⑦耐力

新《标准》设置了小学五、六年级400米跑与50米×8往返跑,在初中以上各年级设置了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作为耐力素质的测试项目,用来评价学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素质之一,而长跑测试既可以反映肌肉耐力,又可以反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测试方法简单易行,中长跑练习还可以作为提高身体耐力素质的锻炼手段,通过测试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长跑锻炼,发展体能,增强耐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4)运动能力项目

投沙包、跳绳、踢毽子以及球类项目是新增加的反映人体运动能力的测试项目,也是在学生中开展非常广泛的运动项目,它们主要反映人体的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

四、新《标准》测试项目选择与评价指标及运用

1.新《标准》测试项目的选择及运用

新《标准》的测试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各类选测项目每年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学校在测试前确定并公布,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各年级组别的测试项目必须保持在4~6项之间。见表3。

小学1~4年级的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五、六年级与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的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这样设置主要是身高、体重与选测选目都具有相关性,有些还组成相关指数作为评价指标。

对选测的项目也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概括了身体形态、素质、机能、运动能力等各个方面,可供测试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进行选择。

2.新《标准》测试指标的选择及运用

新《标准》测试指标选择和运用有严格的规定,既有必测指标也有选测指标,如初中至大学各个年级的评价指标共有5项,其中身高、标准体重和肺活量为必测指标,选评的项目有3项,分别为从耐力指标中选1项,从力量指标中选1项,从速度或球类项目中选1项,用以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状况。

综上所述,新《标准》指标体系中包含了身体形态、机能指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人体体质健康结构中的各个方面,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人体体质健康的基本状况,新《标准》各项测试项目结构合理、测试数据客观可靠,具备一定的可选择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2007.

[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2007.

[3] 季克异,继承·发展·开拓·创新“解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教学,2007(03).

[4] 郝忠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体育教学,2007(03).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9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一、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

什么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更新了“四肢健全,无病、不虚弱”的健康理念。1978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明确地对健康进行了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1989 年,世卫组织对健康又做出了最新补充:“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这种健康的定义,标志着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社会-心理-生物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不再仅仅限于生物学领域,而是与社会、心理、精神、环境等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在这里,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心理健康的描述则是:心理健康包括一切旨在维持和改进心理卫生的种种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在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精力的旺盛和情绪的愉快,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心理健康的基础层次是没有心理疾病,高级层次指向高于常态的健康人格发展。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对于人们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并对发现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的心理状态,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拟在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四个主要方面来描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自我认识方面-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人能否认识自我,是否有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已经成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自我认识有两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即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和情绪的特点,1 有优势也有不足,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由于了解自我,他所制定的生活目标和自我期待也是切合实际的。

2.悦纳自我人们通常会希望自己能干、漂亮、成功,受他人肯定和喜爱,希望达到更完美的境界。然而,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先天或后天的缺陷,有些改善余地有限,有些无法补救。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肯定自己,并且对于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能坦然接受,安然处之,不怨天尤人。

(二)人际关系方面-理解他人,善与人处

人是社会性动物的特性决定了人倾向于和他人交往,而不能离群索居。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方面。衡量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往往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人际交往的认知,对他人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二是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行动,与他人实际融洽的程度。

1.理解他人

正确看待别人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正确看待自己,也能客观地了解他人的认识和情感的需要,包括他人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品质,能看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

2.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乐于与人交往,关心他人的需要,诚心地赞美,并善意地看待他人的缺点,善意地批评。心理健康的人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也不一味只求获取别人的认可与赞许,而是有合作能力以及独立自主能力。由于喜欢别人和接受别人,所以心理健康的人在别人中间也总是受到欢迎,有稳定的朋友关系。

(三)情绪情感方面-情绪稳定,积极乐观

人的心理健康不仅受其认知的支配,更受其情绪的直接影响,积极情绪能提高活动水平,有利于身心健康;消极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水平,有害于身心健康。衡量情绪情感的指标有二。

1.情绪稳定、反应适度

一个人的情绪稳定性,表示出一个人神经中枢系统兴奋与抑止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不至于乐极生悲。一个人情绪上的反应适度,则反映了一个人情绪的反应强度能与客观情境相一致,“当喜则喜,当忧则忧”,不无缘无故地高兴和悲哀,也不会为一点小事而激动,一遇到问题就紧张。

2.心境良好,积极乐观

心理健康的人总能在一般情况下,保持一种持续的良好心境,或称称持续一种乐观心态。2 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不产生消极情绪。而是说,首先,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发现消极事物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其次,心理健康的人面对失败、疾病和亲友死亡等等也会产生焦虑、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久。他们能控制、调节、转移消极情绪,以免除消极情绪对自身的伤害。心理健康更注重消极情绪在一个人身上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它在整个情绪生活中所占的比重。

(四)社会适应方面-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人的社会环境像自然环境一样,总在不断变化之中。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良好主要表现在他能正视现实,积极工作生活以及主动改造环境上。

1.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 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他们能够多方面寻求信息,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观察和分析环境中哪些需要改变和可能改变,哪些不可能或暂时不能改变,正确把握事实的真相,作出客观的评价。

2.热爱工作,有责任心

工作、劳动、学习对于心理健康之重要,犹如身体之必需维生素。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即使体格再健壮,其精神也是空虚的。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人积极融入现实,认真劳作,努力实现一定的社会所认可的行为,对社会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他们喜欢和享受劳作,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智慧和才能,由此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

3.有挫折耐受能力和从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他们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不退缩、不逃避、不幻想,能正确面对挫折情境,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也能在失败时适时地改变或放弃原先的决定,重新作出调整。所以他们具有较好的挫折耐受能力和从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4.有限条件下积极改造环境和自身

心理健康的人会主动积极地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他们往往会对周围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可操作的改变方法,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个性影响。

三、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也确定为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

(一)能充分地了解自己 , 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二)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三)心情开朗,乐观向上,情绪基本稳定。

(四)珍惜学习,热爱集体,能与学校、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如果说中学生和小学生侧重点有些不同的话,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更能有效的控制和改变消极的逆反心理与行为,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

四、心理异常: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还有一种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从医学角度进行的,即没有心理异常症状者被看作心理健康的人。下面所描述的现象就是偏离了心理健康状态的心理异常状态,只有将心理健康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判断,才会对心理健康状态有一个全面、准确、深入的把握。

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与现实环境不能保持一致,心理反应失去了合理性,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性,个性特征失去了稳定性,社会功能受损,以至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都不适应。心理异常有轻重程度,它们依次排列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以及心理疾病。在这里我们介绍这三个概念的同时,重点介绍与心理问题、与中小学生有关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图 2 异常心理状态

(一)一般心理问题

什么是一般心理问题?它是非病理性的心理异常,通常被称为心理困扰、心理失调或心理失衡。一般而言,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 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 , 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如果自己能够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士帮助, 可以很快恢复到常态。

经常被描述的一般心理问题有:不容易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不太好,耐挫力比较差,不太合群,比较自我中心,无端烦恼,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疲劳,自我怨恨,焦虑,抑郁,多疑,偏执,消沉,狂热,怯懦等等。

一般心理问题有哪些特征? 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度的心理异常,与其他心理异常相比较,它的特征是: 首先,情景性和暂时性。心理问题与特定情景紧密相关,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诸如学习压力大、被老师批评、工作晋升失败、婚恋挫折,或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身体不良状况。这种反应离开了特定的刺激情景,就会消失。绝大多数的心理问题不会经常出现,更不会持续出现,而是偶发暂时的,持续时间较短。其次,功能损害轻微。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但是其 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其社会功能属于些轻微的损害。再者,能调节。一般心理问题常常会自行缓解,或者减少次数和减弱强度,也会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使 4 其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对于自己不能改善较重的心理问题,借助心理咨询会有很好的效果。

那么中小学生一般容易出现什么心理问题呢?

1.学习上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

学习上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困难、学习懈怠、考试焦虑、恐学症等,在学业不良和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让我们重点了解一下考试焦虑。

初三学生小小原本学习成绩还不错,在一次月考中,数学却考了个从来没有的低分,气得她把心爱的发卡都撅折了,随后还病了一场。究其原因,她认为是邻桌同学在考试时不时翻试卷,总发出哗哗声响影响到她的结果。小小说:“我一听到别人翻卷子的声音,心里就十分紧张,认为人家已经答完了,再看看自己,太慢了。顿时,我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连握笔的手都哆嗦了。”以后的几次考试,小小的不良感受越来越多。考前睡不好觉,满脑子都是公式、定理;考试中,她不断在告诫自己:一定要考好!但一看到不熟悉的题目,心就抽紧了,如果几分钟之内找不到思路,小小顿时就手心冒汗、脸色苍白,连呼吸也急促起来。反反复复总是这样,小小沮丧极了,觉得对不起老师、父母,也对不起自己。

如果考生认为自己在将要进行的考试中可能失败,并认为这一失败将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考生就有可能因此产生紧张、焦虑、担忧、害怕等情绪感受,这就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不仅以忧虑情绪为显要特征,在认知、生理和行为反应也与正常学生不同。考试焦虑的学生总认为别人都在关注自己,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卑感较重,对考试取胜缺乏信心;由于焦虑,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产生呼吸加剧,多汗、头痛,肌肉紧张,而且好发脾气、发呆、心神不定、思维停滞、多余动作增加等。

2.成长与发展中的问题

学生时期是人的身体、行为、性格和智力都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学末或初中开始的青春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荷尔蒙激发,身心变化快,加之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适应性的心理问题,如性心理问题。

性心理问题是伴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性心理的发展、性意识的觉醒成为到了青少年期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于社会文化方面的性禁锢、性放纵的直接影响,也由于自身人格不成熟、自控力差等原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偏差,因而体验到种种困惑、恐慌、焦虑和不安,比如性别角色混乱、自慰行为等问题。

青春期是男女性别角色分化的关键时期,是男女两性认同其身份角色、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的关键时期,如处理不慎,将造成学生对自己的性别角色不认同乃至角色混乱。有性别角色混乱 倾向的一些行为经常出现在青少年学生中。如:有的女生把自己打扮成男生的样子,走路、做事也大大咧咧,以豪爽为美,在女生群体中充当保护者角色;反感来月经等生理现象。男生却把自己打扮成女性,说话“娘娘腔”、常有“兰花指”、“吐舌”、“捂脸”等动作。性别角色混乱是指两性在社会文化规定的各自相应的社会位置和行为规范、模式上的混乱。如今,从全社会来看,性别角色模式虽在某种程度上已淡化,但是它依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

自慰行为 是指刺激性器官而引起快感的行为。无论男生、女生均可能出现这种行为,比如手淫行为,小学生中,挾腿摩擦症更为多见。手淫发作时,多用手来摆弄生殖器,也有用被子、枕头、桌角、玩具等进行摩擦的。由于手淫产生兴奋,会表现出面部潮红、双眼凝视一处、周身肌肉紧张等行为特征,持续几分钟后,出现乏力、出汗、思睡等现象,只要不是过度的手淫行为,可视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过度手淫则是非正常状况,它常常是由不良的环境、情绪矛盾所致。由于受观念影响,有些学生虽自慰行为发生频率较低,但还是易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情绪低落、精神紧张、感觉羞耻,也为自己缺乏控制意志而自卑,所以手淫成为他们消除自己焦虑情绪的一种手段。

3.不良性格倾向

学生在性格倾向和情绪上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抑郁、焦虑倾向等。

自卑 就是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或只看到自己的缺陷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卑感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出现,在中小学生中更为常见,通常表现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甚至生理反应上。自卑感强的人对自我的评价不符合客观实际,对自己提出批评过多,评价过低,甚至没有一处优点;缺少自己的见解,有些可能好与他人比较,有些可能惯于自我比较,常为对自己无能为力而焦虑。

常用消极思维,总是想到坏的方面;常用过度概括的思想方式,将一次的失败概括为“我不行”;自卑感强的学生人际关系敏感,过度重视他人的评价,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愿望:认为这些是可耻的,说出来会被别人笑话,严重的自卑会逃避一切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在诸多竞争活动中明明能成功也放弃机会。由于害怕失败和胆怯,有自卑感的学生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失眠、盗汗、心悸。如这种状况长期持续就会蔓延到其它方面,以至发展到人格被这种无能感侵蚀。

抑郁的学生则看上去疲乏倦怠、表情冷漠,整个生活弥漫着灰暗的气氛。有的人还自暴自弃、愤愤不平,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迫害,想独自离家,甚至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很多抑郁的学生并不主动诉说情感体验,但当深入询问时,常常能清楚描述其抑郁情绪。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对一些原来喜爱的事情也没了兴趣,退缩、抑制、没有愉快感;不愿意与人交往,故意回避熟人,干什么都高兴不起来,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好,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对未来缺乏信心,一点细小的过失或缺点也会带来无尽的后悔,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抑郁的学生还会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疲劳、头痛等生理反应。

焦虑也分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表现为与亲人、家庭分离时非常不安,害怕亲人出意外,担心与亲人失散,害怕独自留在家中。第二种是处境性焦虑:它是由亲人亡故、父母不和、自己因病住院、意外事故,家庭、学校教育不当等所导致,可发生于平时情绪较稳定学生身上。第三种为过度焦虑反应,女生更为普遍。有这种情绪问题的学生大多性格温顺、胆小、多虑、敏感、缺乏自信、智力水平良好,对未来的情况总是有许多过分的、不切实际的烦恼,总担心自己诸如没有能力完成学业、考试成绩不好被嘲笑、与同学相处不好而遇到困难,对日常一些小事也过分焦虑,并因此出现紧张、窘迫感,并伴随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心动过速等。

以上诸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还不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而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但发展起来,少数人会变成心理障碍,例如异性社交障碍、学校恐惧症等。学校中只可能有极个别的学生患有重度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和重度心理疾病不属于心理教师辅导的范畴,需要及时识别和转诊。

(二)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个体与他人、环境互动的不协调、扭曲的一种状态,是心理状态的某些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通常是一般心理问题的累积、迁延、演变的结果。从临床的观点看,心理障碍属于病理性的心理异常,但不是“精神病性”的。

心理障碍的表现虽然各异,但是也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们表现在:

第一,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第二,针对性和持久性。它通常与特定情景无必然联系,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特异反应(包括思维、情感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且其状态的时间已经在 持续半年以上。

第三,功能损害性较大。可能使一个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恐惧者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性交往。

第四,不能自行调节。不能通过自我调整而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有专业心理人员的帮助。

下面向大家介绍神经症及癔症、人格障碍以及性心理障碍等几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神经症以及癔症:

神经症是一种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非精神病性的障碍,大脑和神经没有器质性损害,而高级神经系统活动表现失调,是一种机能性障碍。症状 表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 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 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仍能保持一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和清醒的自知力。

神经症有不同的形式。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癔症。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也称 人格异常或病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个人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在模式。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为,从小时开始持续到成年或终身,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智力正常,但情感与行为偏离较为明显;本人并不能意识 7 到这种人格偏离;一般能正常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形成人格障碍的人一般已年过 18 岁,病程至少 2 年以上。

人格障碍的主要 类型有偏执性人格,强迫性人格,表演性人格,分裂性人格,冲动性人格,依赖性人格,反社会性人格等。

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又称作性变态,是性对象或性欲满足方式的异常。性变态者对正常的性生活没有要求,甚至心怀恐惧。性变态包括恋物癖、窥阴癖、露阳癖、异妆癖等等,其行为常带有强迫症性质。

(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也称作精神病性的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是严重的心理异常。主要类型有精神分裂、偏执性障碍、心境障碍和一些儿童的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及其妄想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是以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意志相互“分裂”的特征性症状为突出表现,并且伴有幻听幻觉、紧张综合征的精神病。这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在大、中学生中间的发病率高达千分之六,也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多发生在青年期,起病缓慢,大致在半年左右成病。

妄想性(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妄想为突出表现的精神病。患者妄想的内容多为迫害、嫉妒和伟大。病前人格多具有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妄想内容有一定现实性。病程演进缓慢,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多不为周围人所察觉。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这两种状态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循环交替出现。

躁狂发作的特点是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其发作形式有:轻型躁狂、无精神病症状躁狂、有精神病症状躁狂和复发性躁狂症。

抑郁发作的特点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其发作形式有: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抑郁、有精神病症状抑郁和复发性抑郁症。

儿童多动症

教师在中小学工作,还有必要认识一些特殊的心理疾病,这里介绍经常被提及的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全名称“注意缺失与多动障碍”,简称 ADHD(attention -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此症出现在 7 岁前,常在三岁出现,9 岁时症状最突出。男童多于女童。

多动症的 症状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活动过度,学习困难,性格或行为障碍。

在注意力方面的表现:注意力涣散、短暂,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经常容易因无关的细微刺激而分心;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马虎潦草;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并且有始无终;粗心大意,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经常忘事;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在多动方面的表现:不论任何场合,处在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在课堂上,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不断,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经常离开座位;平日里,忙忙碌碌,话多,走路急促;轮流活动时很难按顺序等;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无目的乱跑乱爬;经常打断别人或强使别人接受他。

在冲动方面的表现:情绪不易控制,胆大不计后果,冲动任性,喜怒无常。由于患儿的冲动特性,导致其不易合群,引起别人的反感。别人的反感造成患儿的反抗心理,引起不良行为,如打架、顶嘴、伤人毁物,最后可能导致形成性格不良。

在学习困难上的表现:通常智力无问题,但学业成绩差。这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导致的学习困难。克服注意力障碍,及时补课,可赶上来。

在学校中,多动症的儿童与活泼多动的儿童容易混淆。教师做区分时,除了注意活动量程度,更要注意考察两者的注意力状况。多动症儿童在看他喜欢的卡通时也坐不住,而正常的多动的儿童,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注意集中,全神贯注。此外,还要考察其年龄发生期,以及该生在安静环境中的表现。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心理问题的特征,对于增强与维护教师自己以及自己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心理健康的诊断。发现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调节,如果发现严重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及时地寻求社会支持系统,主动寻找心理咨询的专业指导。

四、心理异常: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还有一种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从医学角度进行的,即没有心理异常症状者被看作心理健康的人。下面所描述的现象就是偏离了心理健康状态的心理异常状态,只有将心理健康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判断,才会对心理健康状态有一个全面、准确、深入的把握。

上一篇:以做人做事为话题作文下一篇:临夏县 学校创先争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