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复习教学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辛亥革命》复习教学(共8篇)

《辛亥革命》复习教学 篇1



 

编号


类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日期

202006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复习

课标摘录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情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影响

学习目标

1、准确记忆辛亥革命的的主要过程,掌握时间、事件等基本史实(特别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描述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过程;临时约法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学情

本节课内容较为基础且重要,从高一到目前已经过多次复习,基础知识框架的内容,是全班同学都要掌握并且熟练背诵的,素养提升的时空定位和史料证实部分班级AB类学生能够掌握即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5min

(一)导入

插入本单元的时空定位,确定本节课在这一单元中的位置。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准确记忆辛亥革命的的主要过程,掌握时间、事件等基本史实(特别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描述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影响

二、导学——【基础知识通关】(20分钟 梳理+提问)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明确重点,对易错点进行讲解;提问

学生活动:订正预习学案,完善笔记;背诵知识点。

1、辛亥革命背景

国际因素——加紧侵略

国内因素

(1)组织(兴中会——同盟会)

(2)思想

(3)实践(黄花岗起义)

(4)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2、过程

(1)武昌起义

(2)民国建立(时间——意义)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意义)

提示:着重从内容角度说明约法的性质和意义

(4)失败原因

3、意义

(1)性质

(2)推翻专制

(3)民主共和

提示:着重说明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对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二、导议、导展——【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5min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题,解释题目,引导学生讨论与作答,进一步深化知识点。

学生活动:讨论并展示小组成果,根据老师的导评修改自己的答案。

(一)【时空观念】

展示本课的时间线索,串联主要历史事件。

(二)【运用史料实证,明确历史解释】

探究: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教师活动:通过高考考点的要求,给学生扩展两个考点,一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及评价,二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思维,高度概括的能力。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史料,概括回答问题,做好笔记

导评——能力提升:全面理解辛亥革命的影响(政治——经济——思想——生活)

三、课堂小结

1、辛亥革命的背景

2、辛亥革命的过程

3、辛亥革命的意义

四、完成课后习题

课堂作业

课堂新坐标68页的练习题

二次备课

1.归纳从1894年兴中会的创立到1912年清帝退位期间的重要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程。

2.运用社会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式,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辛亥革命》复习教学 篇2

借班上课, 有个难以弥补的弊端, 就是在听课教师的目光下, 学生思维紧张, 加上师生不熟悉, 很容易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场面,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教师事先能了解部分学情, 就会对因材施教、组织有效教学有帮助。基于此, 我通过苏州历史教师QQ群联系, 得到大致学情后, 在备课过程中充分预设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在实际上课中, 留神教室后墙挂的时钟, 有步骤地合理分配课堂复习、巩固、拓展的时间, 巧妙地将辛亥革命与学生已知的乡土史“吴江三杰” (金松岑、陈去病、柳亚子) 结合起来, 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使情感促进认知优化, 赢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型定位

对于历史教师而言, 上新课比上复习课更易出彩。因为在上复习课的过程中, 对已学过的知识若不重新变通包装是难以激发学生情趣的, 加上历史复习课时空跨度大, 知识点多, 复习极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但“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只要教师注入一种专注和激情, 复习课同样可以精彩。我深知对于“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复习课不能光冷饭加热, 要定位为色味俱全的扬州炒饭, 这样的复习课才能开胃、深受欢迎, 才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开阔学生的视野, 才能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结合学情和复习内容, 我将本课定位为“1+1混合课”, 即合作课加探究课:合作课就是知识梳理, 各组学生根据学案自己归纳整理知识点, 在对比中构建知识体系, 课上巡视的教师指导各组解决问题, 并汇总各组的疑难和共性问题, 个别问题其他组帮答, 共性问题教师帮助解决;探究课就是深化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教师预设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能实现吗?为什么?”“为何中华民国不定都北京或武昌”“我眼中的辛亥革命”等, 以此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深化, 小组交流展示, 最后教师点评。

三、内容取舍

要组织有效复习教学, 教学内容的取舍是首要,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是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11课和第13课的内容, 教材编写共8页纸, 内容翔实, 图片丰富。如是新授课, 学生至少需要两节的时间来消化吸收。现在只需要一节课就要完成复习任务, 确实是个挑战。接下来的难题就是如何在短暂的45min组织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晚上看电视, 舍得酒有句广告语耳熟能详:天下智慧皆舍得, 智慧人生, 品味舍得。看来取舍是需要智慧的, 那取舍教材内容总不能凭空瞎想吧, 总得有个令人信服的依据。毋庸置疑, 课程标准是整个教学复习工作的灵魂。复习时, 教者所谓胸有成竹、高屋建瓴, 其实就是紧抓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这两关键。为此我就翻阅《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选修科目) 说明》, 看看教学的重点内容有哪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这两课学习的要点是: (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选修科目) 说明》所列举的必考内容是: (1) 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变乱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 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这样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原因) 、西征北伐、辛亥革命前的“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可以简略处理,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就可以少讲或者不讲, 而影响太平天国的三个“天京”重大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的“武昌首义”和“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要求学生记住关键知识点即可, 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性文献、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则要动动脑筋重点分析与拓展探究。

四、导入新课

一开始导入新课是这样设计的, 特意融入了江苏地方的元素, 通过课件展示五幅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图片, 分别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渡江战役, 以“近代南京的见证”为小框题, 进入复习课。然后以时间为主线画一根数轴直线, 让学生说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若干大事, 如1842年《南京条约》、1853年定都天京、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发现这个导入设计包容量太大, 不能聚焦本节复习课的核心内容, 于是改为总统府见证: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史实———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一上课就让学生看一段2min的视频《渡江战役》, 视频中有渡江场面、占领南京、降下国民政府旗帜的画面, 接着通过PPT展示一幅升红旗的油画, 提问学生:1949年4月人民军队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降下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民政府旗帜, 那随后升起的红旗, 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回答: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接着借用南京总统府导游词, 引出本复习课的中心内容“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将去参观游览的景点是一处历史悠久、曾先后作为太平天国天王府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办公处所的总统府……这里曾是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中心。今天的总统府大厅就是当年天王府正殿金龙殿的遗址……直到1949年4月23日, 解放军攻克南京, 蒋家王朝覆灭, 总统府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通过导游的话语巧妙地引出本节课所要复习的主题“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接着我借“辛亥年”将两个相隔60年的历史事件又巧合地连在一起, 说185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 在中国都发生了两个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即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这两次革命运动都是从南方开始的, 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五、要点扫描

与新课讲授相比, 复习课不能像上新课那样对各个知识点进行事无巨细地讲解, 很多时候, 对于一些史实都是一句带过。如复习第11课沉重打击清王朝的“太平天国运动” (见图1) , 主要史实要紧抓住三个“天京”, 我使用了填空和图表的形式, 让学生从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发展中认识三个“天京”, 主要史实: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1853年建立与清廷对峙的革命政权) ———军事全盛———天京变乱 (1856年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 ———陈李防御———天京陷落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复习第13课成功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对于辛亥革命背景中的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6个方面加以分析, 5个方面可一带而过, 只对组织上的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要具体了解, 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领导、纲领、机关刊物、性质加以认知。高潮阶段的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也是要求学生识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等关键要点, 以求考点不丢弃, 复习快扫描, 为课堂上理解重点、解疑难点、拓展研究腾出可用的自主时间。

六、重点理解

破解难点重点, 恰到好处地使用史料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 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 看材料分析, 通过材料解析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纲领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一:凡分田, 照人口, 不论男妇, 算其家人口多寡, 人多则多分, 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也。[3] (土地分配)

材料二:凡收成者, (除留足口粮外) 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 俱用圣库, 但有限式, 不得多用一钱……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 天下人人不受私, 物物归上主[4], 则主有所运用, 天下大家处处平均, 人人饱矣。 (产品分配)

结合课文和材料, 回答:

(1)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

(2) 这项制度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3) 据以上材料, 应该如何认识这一革命纲领? (从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三处思考)

又如, 关于《资政新篇》内容, 我要求学生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四个方面加以理解。学生对照人教版教材, 通过政治上以法治国, 官吏由公众选举 (最早)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 鼓励科技发明;文教上主张开设新式学堂等三个方面, 以填空的形式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纲领《资政新篇》的内容。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外交政策, 人教版教材并没有直观概括性的内容, 我们可以巧用教材, 从57页“历史纵横”了解1853年杨秀清、1861年洪秀全对英国公使的态度, 得出“独立自主、平等往来”的外交主张。

七、两者比较

运用比较教学法, 可以帮助学生在巩固已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纵向、横向、类似比较, 多角度地分析和对照, 在认识、理解类似历史事件异同点的基础上, 进而分析其成因, 概括其发展规律, 揭示其本质, 获取新的历史知识。

如图2所示,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及联系。因借班上课, 提问不宜过深, 通过填空的形式提问学生能降低答题的难度。课堂回答相同点时, 有学生说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没有能够实行, 这种回答就不太严谨也不符合史实, 因为教材55页“历史纵横”就讲述“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内, 承认耕者有其田, 保护农民劳动果实……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 农民窃喜……”可见“没有”不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用词表达不妥。讲到两个纲领新文件的联系, 我也是设计成填空题的形式:《资政新篇》继承《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 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和落后性;二者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至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背景、经济主张、本质、群众基础、核心内容、特点等方面不同点的比较, 如果要学生直接回答难度较大, 为此我上课时先呈现《天朝田亩制度》所对应内容, 这对《资政新篇》所要回答的各项内容有提示作用。

图2“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和接下来要说的表1“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比较”都系图表比较法。历史图表比较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感性, 使学生在异 (领导阶级、斗争目标、革命性质、指导思想、群众基础、结果) 同 (社会背景、直接目标、革命纲领、结果) 比较中理解、记忆, 使复杂问题条理化, 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克服学生死记硬背大有帮助。

八、考题变通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及问题落实, 我认为可从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寻觅, 然后按照教学任务的需要灵活变通一些典型高考试题。本节课我变通了两道高考题, 一道是关于太平天国学生笔记的评价题, 另一道是关于辛亥革命定都问题的拓展题, 两题都是从高考题中汲取营养, 加以改造, 以新视角提出新情境新问题, 所设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

例问题探究:首都, 是一国的政治中心, 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均十分慎重, 主要是从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思考:为什么中华民国定都江苏南京? (1912年孙中山与民国定都之争)

(1) 南京与北京之争, 孙中山选择定都南京, 从政治因素考虑, 您认为当时江苏地区具备了什么优势? (这一问是对第二问的拓展, 而第二问才是江苏小高考的真题)

答案: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可以看出__革命党人势力比较强大。

(2) 武昌与南京之争, 孙中山选择定都南京, 从经济因素考虑, 您认为当时江苏地区具备了什么优势? (2011江苏小高考最后一问, 提示孙中山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自然联想到哪种经济形态的发展)

答案:近代江苏民族资本主义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九、板书设计

传统的黑板板书不应丢弃, 因为它手段朴素而简便, 板书书写与教学进程同步推进有机配合, 而且板书内容在黑板上保留时间较长, 有的板书可以贯穿课堂始终, 不像多媒体课件稍不留神一闪而过, 便于课后学生总结归纳和复习巩固。所以一节好的历史课, 需要板书与多媒体同时发挥其特长。

设计的板书至少要达到两个目的: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好理解容易记。本设计 (如图3) 在总标题“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下, 包含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两大部分。太平天国运动用一、二、三就牢记:一是沉重打击清王朝;二是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三是主要史实的三个“天京”, 即定都天京、天京变乱、天京陷落。辛亥革命用一、二、三、四就能熟记于心:一是成功推翻清王朝;二是革命的两个阶段, 革命前一阶段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 革命后一阶段是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四是辛亥革命获得四大成果。 (1) 政治上推翻清王朝,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经济和社会生活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变革社会传统习俗; (3) 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 反帝上客观上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十、学习延伸

将教学内容合理地拓展和延伸, 是深化历史教学内涵、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之一。学历史离不开评历史, 评历史与2012年网络流行词“眼中体”如出一辙。“眼中体”其实就是一种网络表达方式, 主要是表达我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 他人在我眼中是什么样子。以此过渡到名人心中的孙中山是什么样子?名人说孙中山自然绕不过辛亥革命。孙中山的名字与辛亥革命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和这桩伟大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多方面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在吴江上课, 我们自然联系到本地乡土历史剧《吴江三杰与辛亥革命》以及三杰中的柳亚子在1925年追念孙中山的挽联:“志在求大同, 热爱黎民热爱我;星沉乱方寸, 痛哭社稷痛哭君。”进而通过PPT各呈现一句新中国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

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毛泽东

孙中山的研究问题还可以继续搞, 有益处。———邓小平

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江泽民

100年前,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 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胡锦涛

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 其评价内容一脉相承, 且与时俱进。那有没有不同声音的评价?其实不同的史观因角度不同, 说法也就不一样。学生心中的孙中山是什么样子呢?教师可分四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史学角度 (革命史观、近代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 来评价心中的孙中山: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革命史观)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近代史观)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社会史观)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全球史观) 。

学习延伸:我眼中的辛亥革命 (要求有观点、有论据, 论从史出, 言之有理即可)

以下材料可能对你评说辛亥革命有用, 供你研究时参考 (评课中不少同行认为给材料让学生讨论, 比凭空想象实在, 能强化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故保留以下史料)

1. 政治方面

(1)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终于结束, 持续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

(2) 当前舆论有一种观点, 说武昌起义爆发时, 孙中山先生尚在美国, 他得知武昌起义也是来自于美国报纸, 因此, 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并未有实际贡献。

(3) 武昌起义, 实际上就是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引发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 武汉革命军没有告知孙先生起义的计划, 但在起义中仍然高举孙中山的旗帜。

(4)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 有过三次大革命, 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 第三次在1949年……”

2. 经济方面

(1) 辛亥革命后,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再过50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辛亥革命后, 民众都把辫子看成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 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有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2) “辛亥革命在无锡的成功, ‘兵不血刃’地迫使2 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退出历史舞台, 无锡迎来了10余年的黄金发展期, 百年工商文明的辉煌由此奠定。”无锡市史志办副调研员郁有满介绍说, “辛亥革命后, 民主思想得以公开传播, 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无锡的政治舞台, 他们大力发展工商业, 保境安民, 维持社会秩序……

(3) 共和政体成, 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 清朝灭;总统成, 皇帝灭……剪发兴, 辫子灭……爱国帽兴, 瓜皮帽灭……天足兴, 纤足灭;放足鞋兴, 菱鞋灭;阳历兴, 阴历灭;鞠躬礼兴, 拜跪礼灭……

3. 思想方面

(1) 1915年, 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 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 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 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2) “人间处处倡民主, 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 惊传飞艇上天堂。” (2008广东高考的材料题)

4. 影响方面

(1)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说, 辛亥革命及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它不敢正面触及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不愿意从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提出革命的纲领和任务, 只限于空泛的共和国的口号。这就不可能真正唤起广大民众, 也不可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

(2) 民国三年 (1914年) , 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 因戴季陶身穿日本服装, 老农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 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 老农茫然, 连忙说:“我非革命党人, 我非中华民国人。”[5]

(3) 连续剧《武昌首义》解说词:一个偶然的事件却点燃了一场必然发生的革命;一个并不成熟的新生力量却一举推翻几千年的陈旧制度;一个用革命者血肉换取的政权却最终拱手送给了反革命者;一个充满悲壮和矛盾的故事……

摘要:以借班上一堂高二复习公开课为主线, 以课标、考纲对本节课的要求为抓手, 通过学情了解、课型定位、内容取舍、导入新课、要点扫描、重点理解、两者比较、考题变通、板书设计、学习延伸等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复习课,取舍,构思,实施,历史,中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7.

[2]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选修科目) 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4-5.

[3]历史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161.

《辛亥革命》复习教学 篇3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1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它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4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

5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6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7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81927年9月,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91928年,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10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瑞金出发——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概念解读】

1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开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期间共经历以下历史阶段:

时间阶段

1919年5月至1923年底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

国民大革命时期,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

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国民革命运动。

指从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又被称为大革命、国民革命、国民大革命。

【拓展提升】

1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④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北伐取得了胜利,为什么又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北洋军阀,统一全国,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了。但是,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而且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国民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革命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对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和对错误军事路线的纠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決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爆发,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内,屠杀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5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6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主要讨论争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7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了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8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概念解读】

中国抗日战争:

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14年的抗日战争包括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前,是局部抗战时期;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为全国抗战时期。

6年局部抗战,既是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对发动全民族抗战产生重要作用;8年全国抗战,是中日的一次决死战争,全国抗战的广度、深度、范围和影响都是空前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发展。

【拓展提升】

1南京大屠杀给人类怎样的启示?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真相的目的及影响是什么?

启示:珍惜生命,反对战争,争取和平。endprint

目的:这种行为表明他们不但没有诚意反省战争罪恶,而且企图使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影响:歪曲、否定历史的行径,严重伤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应引起我们对军国主义复活的高度警惕。

2两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

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

日寇入侵,民族矛盾上升

革命任务

消灭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打败日本侵略者,将其赶出中国

合作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合作成就

建立黄埔军校,共同北伐,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

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破裂标志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11945年8月,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2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1947年,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4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5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1949年4月,解放軍百万雄师渡江作战。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拓展提升】

1人民军队建设。

①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②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③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两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④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⑤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⑥新中国成立后,整编军队,成立多兵种合成部队。

2中共在领导民主革命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及纠正。

挫折: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人被逮捕和杀害;1935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纠正: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②1927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③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开始走向成熟。

3中国近代政权的变迁。

清政府:1912年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政府: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开始北洋军阀统治

广东国民政府:1925年成立,1926年组织北伐战争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1949年4月,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知识网络】

【拓展提升】

1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1)政治上: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经济上: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几乎影响了经济生活的各方面,一些原有的社会结构被破坏;在“实业救国”的旗号下,造就了一大批近代实业家。

(3)社会生活方面:交通、通讯、电影、电话等开始对人们的生活发生影响。

2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的几股进步思想潮流,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

潮流:①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实业救国:张謇、周学熙等倡导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③民主、科学:陈独秀、李大钊等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④社会主义:李大钊等人在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关系: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使新文化运动兴起;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的传播。

影响: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相继成立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中国近现代历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与两党都有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①发动辛亥革命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参加北伐战争 ④创办黄埔军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是1930年1月,毛泽东写的一封信,批评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信中,毛泽东指出:“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由此推断,对当时的时局描述最准确的是( )

A秋收起义失利,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B反“围剿”陷入被动,准备进行战略转移endprint

C工农红军尚未建立,无法开展武装斗争

D城市敌强我弱,建立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3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4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某次谈话中谈到,“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

A實行不抵抗政策B准备抗日

C正式对日宣战D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5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 )

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6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7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中共七大——为取得解放战争胜利指明了方向

④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起义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如图),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

请回答:

(1)有人说“南昌打响第一枪”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请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贵州省的这栋房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9为大力宣传抗战事迹,努力弘扬抗战精神,深切缅怀抗战先烈,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1937年7月,在上海搞抗日救亡运动年仅23岁的麦新创作了《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材料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的义勇军”面临怎样的抗日局面?为什么说“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

(2)阅读材料二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形式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10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投资办厂,也不得不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允许民间办厂。在中国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进行竞争时,却出现了如下情况:

工厂总数

特征税收商品价格特权

外商企业900多家

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

只需缴纳很少的税款

多享有治外法权,企业俨然“国中之国”

民族工业约140多家小工厂多,很多时候需向外国银行贷款。机器设备多依赖进口,需聘请外国技术工人

“逢关纳税,过卡抽厘”,税负很重高没有特权,多成为地方官吏敲诈勒索的对象

注:工厂总数数据截止到1900年。

请回答:

(1)根据表格内容,请分析这时期导致中国民族工业步履维艰的原因有哪些?

(2)你认为导致这种不公平竞争的根源是什么?

(3)在当前的经济建设中,你认为作为政府,在对待外资企业和中资企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一、1B 2D 3B 4B 5C 6B 7B

二、8(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在贵州的这栋房子里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1)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陷。②二十九军在卢沟桥事变时奋勇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

(2)①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因此得道多助。②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言之有理即可)

(3)设立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10(1)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迫。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旧制度与大革命复习题及答案 篇4

1.托克维尔在写《旧制度与大革命》时说:“为了帮助理解下文,有必要对法国以外情况作此概述„„谁要是只研究和考查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托克维尔强调

A.历史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B.注重史实材料的可靠性

C.法国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D.历史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2.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A.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势力的消弱是法国革命的原因 B.认为法国人民受旧制度折磨最深,因此爆发了大革命 C.揭示了旧制度的存在与大革命爆发之间的必然联系 D.认识到封建教会是欧洲最反动的力量

3.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A.认为法国人民受旧制度折磨最深,因此爆发了大革命 B.揭示了旧制度的存在与大革命爆发之间的必然联系

C.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势力的削弱是法国革命的原因 D.认识到封建教会是欧洲最反动的力量

4.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经典著作中这样指出:在整个漫长的十八世纪,对于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而言,“没有一个人在他们著作的某一部分中,不对中国倍加赞扬。只要读他们的书,就一定会看到对中国的赞美——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政府好比是后来全体法国人心目中的英国和美国。”这体现了当时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之一是实行

A.中央集权制度 B.以德治国 C.君主专制政体 D.开明君主制

5.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国家因战争负债累累;但是个人继续发财致富,他们变得更勤奋,更富于事业心,更有创造性„„一场浩劫怎能避免呢?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催促自己的毁灭。”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B.革命往往会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 C.专制社会里,民众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

D.中间势力难以生存的社会,是“最难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

6.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大臣已经萌发出一种愿望,要洞察所有事务,亲自在巴黎处理一切。„„早在18世纪中期(1733年)达尔让松先生就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细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通过他们,事情才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这些人便成了真正的掌权的人。’”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 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

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7.一个法国人,在25岁的时候,考察了美国的民主,写就了《论美国的民主》,成为政治学的经典名著。请问下列哪项也是他的作品

A.《旧制度与大革命》 B.《社会契约论》 C.《法兰西内战》 D.《论法的精神》

8.下列对于《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与当下中国关联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中国社会面临利益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加大等挑战,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

B.大革命时期的法国,阶级矛盾尖锐;当下中国,人们日益无法容忍官员的特权和腐败。

C.法国大革命建立了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也建立了自由的政治制度,值得中国效仿。

D.从法国大革命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应该通过改革这种代价最小的方式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旧制度与大革命》书中原义的一项是

A.在经济繁荣期,应十分关注民情民意。政府对于民众不满的地方要及时回应,使下情上达,及时疏导民众情绪,以保障广大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B.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转型难题。而改革势必会遭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阻挠,但不改革就更会增加群众的不满情绪,使社会陷入动荡的危险境地。

C.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告诉我们,大力发展经济生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是维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

D.物质生活的富足让当前中国人对于社会的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诉求,人们渴望拥有更多的表达权和批评权。这也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治理模式。

10.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说“政府的种种罪恶所造成的所有政治反对精神,既然不能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就只能潜藏在文学之中,而作家已成为旨在推翻国家全部社会政治制度的强大政党的真正首领”。这反映托克维尔

A.主张言论自由 B.反对君主制度

C.否定精神作用 D.主张学习美国

二、判断题

1、《旧制度与大革命》出版于大革命期间。

2、托克维尔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旧制度与大革命》。

3、托克维尔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时发现了一个“悖论”: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三、简答题

1、《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3.B4.D5.A6.A7.A8.C9.C10.A

二、判断题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三、简答题

1、(一)革命往往会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

(二)经济繁荣何以反倒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三)将某一社会阶层推入孤立、失语的困境,很可能就等于把他们推向了革命

(四)专制社会里,民众无法参与公共事务,彼此孤立,最终只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

(五)中间势力难以生存的社会,是“最难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

(六)民众“搞革命”时的种种不适当的方式,其实都是政府教的

《辛亥革命》复习教学 篇5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

【备考指要】

1.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理解掌握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和长征精神。

3.把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遭遇的挫折、历史性转变及其启示。

【自主学习】

考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风雷

(1)原因:中国在_________上外交失败。

(2)过程

①5月4日,_________等地学生游行示威。

②6月5日起,_________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初步胜利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张、陆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

①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②促进了_________的传播。

专心

爱心

用心

③是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①_________广泛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②_________、陈独秀等人的积极活动。

③_________的帮助。

(2)一大

①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_________秘密举行,后又转到浙江嘉兴_________。

②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_________”;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中央局,选举_________为书记。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

①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三大通过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②实现:1924年,_________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参加的国民党一大。

③意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超的到来。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高潮)

①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_________、孙传芳、_________等北洋军阀。

②进程:北伐军歼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_________。

(3)国民革命失败

专心

爱心

用心 2 ①原因:_________干涉,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_________、汪精卫制造分裂,叛变革命;陈独秀烦了_________机会主义错误。

②标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考点2

国共十年对峙

1.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____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八七会议

①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②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①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_________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在毛泽东“_________”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发展:根据地开展_________,发展生产,粉粹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从1930年起,毛泽东、_________领导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_________。

2.红军长征

(1)原因:_________、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1月,_________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专心

爱心

用心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_________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_________和红四方面军与_________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

①粉碎了敌人的“围剿”,革命_________。

②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_________。

③标志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重难突破】

一、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1.同:

(1)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相同:都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任务;

(3)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斗争对象相同: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异:

(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群众基础不同: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无产阶级广泛发动群众;

(4)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

(5)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

专心

爱心

用心 4(6)所属时代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迁移应用】

1.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的是()

①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

②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

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

二、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理解:

(1)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2.开端:

(1)从领导阶级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从群众基础看: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为了砸碎一个和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5)从革命范畴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专心

爱心

用心

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迁移应用】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C.是先进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3.“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进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失此不图,将成大乱。”(《凇沪护军使.卢永祥电》)材料中“劳动工人同盟罢工”的深远的历史意义有()

①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是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的方向

④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三、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

1.两次挫折:

(1)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的失败。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挫折原因

(1)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上是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专心

爱心

用心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由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领导权,第五次反围剿指挥失误,被迫进行长征。

3.挽救措施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最后走出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2)长征途中,1935年初,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从军事上、组织上纠正“左”的错误,在军事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4.总结: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1)大革命失败后到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先进的共产党人,面对失败奋起抗争,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开始纠正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工作重心转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创建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拉开转变危机的序幕,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到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危机过去,转变完成。

(2)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标志着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扭转时局的关键。在长征途中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实现共赴国难,胜利的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5.深刻教训和启示

(1)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种脱离实际,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2)虽然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错误而导致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但党能依靠自身力量来纠正各种错误,特别是在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能准确的把握形势,提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3)实践证明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路线的正确代表,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迁移应用】

专心

爱心

用心 7 4.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C道路

5.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①由以前的机会主义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

②由面临覆灭转向不断胜利

③由幼稚走向成熟

④由依赖共产国际走向独立自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四、正确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源于毛泽东对湘赣边界斗争经验的总结,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民主革命指明了道路。

2.其内容包括: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及其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

3.中国革命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迁移应用】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须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专心

爱心

用心 .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

──摘自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引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这条道路在中国能不能行得通?为什么?

(2)材料二表明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是什么?

(3)中国革命道路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五、如何理解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1.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主要内涵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2.长征精神形成于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迁移应用】

7.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

①爱国

②民主 ③

罢学

④追求真理

⑤思想解放

⑥科学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⑤⑥

【典例剖析】

1.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

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注意提取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动荡了”是指

专心

爱心

用心 辛亥革命以后至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 条件;“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 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爆发了”。

【答案】C

2.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剖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史实再现能力。弄清“最先建立”是解题关键。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革命政权。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领导革命队伍进人井冈山区,开辟新式革命道路,工农武装革命从此发端。中央革命根据地,川陕、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3.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剖析】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从这一角度来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以无产阶级的观点来评价五四运动。D项体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这是阶级史观的评价。而A、B、C仅是从文化的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进行评价,不能全面涵盖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答案】D

4.五四运动获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

①迫使北洋政府罢免曹、路、章

②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专心

爱心

用心 ③使民主与科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④在斗争的高潮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剖析】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三个: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惩办了三个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答案】B

5.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剖析】考查遵义会议的转折性意义。A错在“一路坦途”,C错在“彻底失败”,D错在“不容乐观”。

【答案】B

【巩固演练】

1.“二十八日,杭州学生联合会召开紧急会议,决议于二十九日一律罢课,宣誓救亡,发出罢课宣言,指责北京政府‘邪正不辨,功罪颠倒’„„学生联合会再发宣言,将官厅镇压学生罢课爱国运动通告全国,重申五月二十九日十七校学生三千人与全国同学诸君一致行动,实行罢课。”根据材料内容判断,学生罢课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C.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D.北京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

2.《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火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

专心

爱心

用心 11 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3.下图为“五四运动”时期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响应“五四”运动国内专电

4.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5.著名学者胡绳说:“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诸多因素”是指()

专心

爱心

用心 12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一位历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描述某一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一方面是争回我国在山东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请问此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文化大革命。

7.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右图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走“中心城市暴动”道路

B.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D.流动作战,袭击国民党后方

9.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专心

爱心

用心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0.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了光耀千秋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上振兴中华民族的奋斗征程。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 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 年9 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出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材料三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之一二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

专心

爱心

用心 14 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四

“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孙中山与毛泽东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材料五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1919年5月,而是贯穿在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五四运动和由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使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004年5月4日,在全国举行了“继承五四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18岁成人宣誓仪式,中学生们庄重宣誓:“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生!”

──综合新华网信息

(3)请你综合五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文明演进历程中的历史作用。

【高考真题】

1.(2010·重庆卷)《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2.(2010·安徽卷)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专心

爱心

用心

3.(2009·浙江卷)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4.(2009·上海卷)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5.(2009·天津卷)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6.(2009年·广东卷)8.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7.(2009·江苏卷)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专心

爱心

用心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考点1

1.巴黎和会

北京大学

上海

反帝反封建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2.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共产国际

上海

南湖

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

3.孙中山

吴佩孚

张作霖

武汉

帝国主义

蒋介石

右倾

考点2

1.周恩来

贺龙

人民军队

毛泽东

土地革命

井冈山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

朱德

瑞金

2.博古

遵义会议

陕北吴起镇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

【迁移应用】

1.B 2.B 3.A 4.D 5.C 6.(1)以城市暴动中心的道路(城市中心论)。行不通。因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2)“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本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出适合中国革命路线,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这就启示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应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7.A

【巩固演练】

1.C 2.A 3.B 4.C 5.C 6.B 7.D 8.B 9.D 10.C.

11.(1)原因: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解放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爱国热情的高涨。初步成果:惩办卖国贼,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和约。(2)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

专心

爱心

用心 肯定。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并认为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3)作用:反帝爱国运动,振兴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思想解放运动,广泛的传播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条件等。

【高考真题】

1.【解析】A “八七会议”当纠正的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解析】B 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

3.【解析】C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本题答案C。

4.【解析】C A 项采取暴力革命,B 项领导工人运动都不是中国革命所独有的,C项 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D项国共两党合作不是中国共产党单方面实行的。

5.【解析】C 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6.【解析】A 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目中观点的立场,1929年国民党是站在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上的,所以将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称为“过火”思想。

7.【解析】C 此题主要考查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其中从1919年开始我国就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1949年建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从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到1956年低社会注意改造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专心

爱心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篇6

一、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从课标要求我们可以把握教学重点,对三民主义应该详细解读,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进行分析。

二、教材解析

《辛亥革命》是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19课,分为三部分:第一子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主要讲述革命产生的背景——清政府新政自救、孙中山等革命派人士的活动、预备立宪等;第二子目“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主要讲述与革命历程及结果相关的重大事件——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等;第三部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与局限性。

本课课文编写有承上启下之意:辛亥革命是内忧外患下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延续,承接前几课的民族危机与救亡抗争;下一节课讲述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民国相较清朝有“变”与“不变”——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又因其历史局限,不能解决近代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民国时期帝国主义势力依旧猖獗、封建残余大量存在、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引出下文无产阶级的斗争。

三、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等历史概念有一定印象,对辛亥革命的结果与评价有所理解,前面已学习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对辛亥革命的背景有所了解;但对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保路运动等概念较为陌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刻。

方法基础:学生对于课本阅读理解和史实记忆基本不成问题,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能力方面下功夫,对标高考。

思维基础:高中生抽象思维与直观思维并举,教师应该把直观材料展示与抽象概念讲解结合。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能够梳理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过程,准确表述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与局限,了解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三民主义、保路运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总结,综合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解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从多个角度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论证与探讨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为实现中国自由民主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会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艰难险阻,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的决心。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难点:综合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全面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指导阅读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联系旧知识,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PPT展示: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内忧外患,众叛亲离

清政府统治权威削弱,中央集权式微,地方离心主义倾向发展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巨额赔款,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解读: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晚清时期的政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王朝面临严峻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政府中央集权式微、地方势力崛起的势头愈加明显,东南互保更加体现地方督抚对中央号令置若罔闻。《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让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统治者不断巧立名目、追加税收,苛捐杂税使得民怨沸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包括但不限于抗捐、抗税、抗租、罢工的斗争,会党起事,收回利权运动等。

此时的清政府,可谓是“内忧外患、众叛亲离”

面对严峻形势,清政府会选择如何度过危机?历史还会留给清王朝多少时间?中华民族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过程: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可以从这个材料分析清末新政从哪些层面进行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目标。

“法令不更,痛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的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定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清德宗实录》卷四七六,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丁未)

给出清末新政的内容,以表格形式展示;对清末新政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2)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简要介绍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经历,简要概括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著作的主要思想。

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相继建立

以表格形式介绍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梳理课本上关于中国同盟会的内容。

③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详细分析三民主义的内涵,然后做出简要评价。

④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根据地图介绍重要的几场反清武装起义。

(3)预备立宪

整理课本上关于预备立宪的背景、过程、结果,着重分析《钦定宪法大纲》和皇族内阁,从而指明预备立宪让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

最后把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简要总结一下,展示PPT。

2.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材对“保路运动”这一名词的讲解比较详细,教师只需补充一些细节,课堂上需要学生思考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二者的关系。提示: 清政府派兵屠杀保路人士,使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导致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赋予人民什么权利?五权分立指哪五权?总统制与内阁制?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和教材,自主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以辩论的形式进行——123组正方: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革命,456组反方: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教师评价并总结。

教师总结:性质: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意义: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社会: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局限: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一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三)互动:

1.理解式提问:为什么说清末新政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经济层面:鼓励创办工商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文化教育层面:新式学堂的创办和留洋教育的发展,学生更多接触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军事层面:新军在革命党人的策反下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社会层面:新政扩大了精英阶层的利益,带来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等负担却让下层民众承担,使得清政府更加不得民心。

2.归纳式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6页正文倒数第二段和“历史纵横”的内容,回答“为什么说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①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保路运动。(分析: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没有对民间资本进行补偿,损害了地主、富商、资产阶级等有产者的利益,出卖路权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所以保路运动的爆发已经说明清政府愈加不得民心,在川粤和两湖地区受到各阶层的反对)

②清政府则派兵屠杀保路人士,使全国人民更加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分析: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四)小结:

通过三个子目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与历史意义,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本节课的内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没有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反而让各阶层认清清政府的面目,放弃改良,转向革命。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组建革命团体和政党,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辛亥革命》复习教学 篇7

【设计思路】

建立本课学习内容与前后学习内容间的联系,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信息储备间的联系是教学设计的前奏,构建本课学习内容“宏观—中观—微观”的模型架构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努力让学生用“跳出来”的视角开始本课学习。

【教学过程】

一、“瞻前顾后”

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将本课内容与前面所学内容,甚至与即将开始的下一节课内容进行联系,使学生感知到历史知识的整体性与相关性。

通过对前后知识的链接,我们能厘清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能清楚看到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链。如下图:

二、“浮想联翩”

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他们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我们在生活中会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受到它们或他们的存在。《辛 亥革命》一课 使学生很快联想到孙中山,想到了南京1912、中山陵、中山路、大总统府等等。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和本课有关的信息都会大量呈现出来。

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是 普遍联系的,知识不仅 以文字的 形式存在 于我们的 课本中,也会以其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历史走进生活,生活也是教育。

三、建构新知

这是本课学习的核心内容。布置学生从“宏观”方面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然后再让学生对每一项内容进行 “中观”分析,弄清楚其 主要层次 有哪些,最后才是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了解具体的历史史实,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的学习模式。《辛亥革命》一课逻辑层次清晰,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要知道其来龙去脉。如下图:

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其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教学中就是要使学生将这些因素梳理清楚,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概念。从革命的必要性到由革命的各种条件因素所汇聚成的可能性,通过一组组图片与史料让学生概括并归纳出其中的要点。

辛亥革命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从革命的酝酿准备到建立民国及其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狭义的辛亥革命特指1911年的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发展十分迅猛,结合《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我们就能厘清其基本过程。如下图:

辛亥革命之果是本课的重点也是 难点。辛亥革 命的结局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与结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不同的风景交给学生自己去欣赏。如下图:

【结语】

基于整体认知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历史知识与规律的认知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在整体认知的教与学中,养成了良好思维品质,找到了方法,获得了乐趣,增强了自信,最终达到了“学好历史,我能行”的效果。

摘要:文章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展现教学过程中基于整体认知的教学设计理念,从“瞻前顾后”到“浮想联翩”到“建构新知”,突出历史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性与整体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与生动性。

电子白板带来教学新革命 篇8

一、什么是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它是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集成。它的核心组件由电子感應白板、感应笔、计算机和投影仪组成。白板操作系统是存在于计算机中的一个软件平台,它不仅支撑人与白板、计算机、投影仪之间的信息交换,而且它还自带一个强大的学科素材库和资源制作工具库,并且是一个兼容操作各种软件的智能操作平台,教师可以在白板上随意调用各种素材或应用软件教学。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

1.多维互动平台,放大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的是多情境、多维度、多形式的数字化互动平台。师生通过电子白板操控计算机、音箱、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人机互动;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强大的软件功能,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彩的课件,结合灵活的操作和演示功能,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动态教学,并通过请学生上台操作白板、回答提问,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实现师生高效互动。

2.智能硬件,操作简单易用。独有的灵巧智能硬件技术,通过物理按键实现对鼠标、笔、板擦、视频、鼠标右键、浮动工具栏、放大镜、聚光灯、拉幕、屏幕捕获等软件功能的硬件操作,方便教师轻松上手,使课堂教学操作更加简单快捷,避免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演示中频繁调用软件功能、操作复杂、不易上手等问题。

3.软件功能,演绎生动教学。白板操作系统不仅支持所有多媒体课件制作、生成和演示,还可以在课堂上随老师的操作即时生成新课件,并可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使数字化资源的呈现更灵活,互动教学更生动精彩。它可以安装在任意电脑,支持所有操作系统,并可脱离电子白板单独使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预制课件,实现从备课到授课等教学环节的无缝衔接。

针对白板,我们进行了分层分步的研究探讨。首先,引进白板后,我们先请技术人员集中培训,研究技术难点,初步了解其基本的技术要点;第二步,初步尝试后交流学习,对相关技术逐个进行演示,不是很清楚的实施后再学习再尝试,并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第三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开放研究活动,并进行课后评价。在小班数学活动《按物体大小排序》中,小小的一个拖拉功能就使活动的环节更加的紧凑,师生互动也更加的到位。幼儿说到,老师马上便可任意的拖拉,还可进行必要的演示,比在黑白上使用磁铁方便多了;在大班语言活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教师用拉幕功能揭示课题,显的是那么的自然。

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尝试活动,让我们更加看到了电子白板的优势所在:

一、整合的优势

电子白板的出现首先在技术上整合了传统媒体和设备,使教师从此不再束缚于现代教学设备的制约,不再像以前那么分心去关注设备,教师又重新回归到课堂,亲近学生。其次它的出现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成为现实。电子白板为教学提供了一个便于整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及媒体资源的环境,支持课堂教学不同的使用方式,更加有效合理的支持各种教学活动的实施。

二、交互的优势

曾经有一位学者提出“让活动焕发生命的活力”。电子白板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难题,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让教师能轻松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具体体现为:

1.人机交互:在白板系统的支持下,教师无需到主控台前,可以即时用鼠标笔直接打开各种计算机文件;可把多媒体元素嵌入挂图中,或制成链接,随时调用;可以通过页面跳转按钮快捷地跳到你需要的任意一页;白板的“拉屏”和“聚光灯”等功能使得逐步显示教学内容变得轻而易举。

2.课堂人际交互:包括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把白板作为一个交互的中介和平台,完成大多数常见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交互实现教学内容传递和接受,教师根据交互反馈进行动态调整;通过生生交互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对话协作,展示、分享自己学习的成果等。

3.资源交互:它把所有的资源进行整理并进行交叉利用。资源包括计算机本机的各种媒体资源、电子白板资源库资源、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来自Internet的资源等。来自英国教育通讯技术联络处的研究报告也强调指出,交互白板的优点之一是“提供了和不同种类资源交互的可能,便于教学内容展示和学生参与”。

上一篇:在金色的沙滩上下一篇:商务英语对话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