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造林
关键词:梭梭,荒漠,造林
梭梭是防风固沙、改善沙漠戈壁环境的优良树种, 也是人工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 人工栽植的梭梭生长速度快, 防风固沙效果好, 在荒漠地区无需灌溉, 能够自然生长成林。现将梭梭荒漠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1 育苗
1.1 选择苗圃地
培育梭梭可建临时苗圃, 每年更换苗圃地;也可建固定苗圃, 但要设置轮换区。苗圃地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便于灌溉的沙质土壤。
1.2 整地
苗圃地要深翻, 然后整平, 耙耱, 于10月5日前后灌足底水。
1.3 播种
1.3.1 播种时间。
梭梭播种可在春季进行, 也可在秋季进行。春播应在早春白天地表5~10cm厚土层解冻时进行, 但在北疆地区, 此时积雪融化, 土壤湿度大, 影响播种质量和覆土, 造成出苗不匀不齐, 费工费时。因此, 在北疆地区宜采用秋播。秋季播种应根据天气情况, 在晚秋封冻前进行, 一般在11月5日前后, 播种前轻耙浅耙苗圃地, 耙地深度掌握在3cm左右, 不能过深。
1.3.2 播种量。
播种量应根据种子纯度确定, 一般纯度较高的情况下, 播种量为37.5~45.0kg/hm2;但若是自己采种, 纯度不高, 应加大播种量 (近几年, 新湖农场是自己采种, 播种量为60~75kg/hm2) 。
1.3.3 播种方法。
采用开沟条播, 即用开沟器人工开沟, 深度3cm, 把种子撒在沟内, 行距30cm, 然后用扫帚顺沟左右轻扫, 覆土厚度0.5~1.0cm, 覆土不能过厚, 否则影响出苗。
1.4 苗期管理
1.4.1 灌水。
梭梭育苗, 苗期不能多灌水, 否则易得立枯病, 造成苗木死亡。一般情况下, 头一年灌足底水, 苗木从出土到冬前休眠, 整个生长期不需要灌水, 能够正常生长。
1.4.2 定苗。
当苗木生长比较稳定时, 要及时间苗, 留强去弱, 播种行上1m均匀留苗20株左右, 保苗60万株/hm2左右。
1.4.3 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除草, 结合除草进行松土保墒, 松土深度3~4cm。进入6月, 每隔10~15d喷洒粉锈宁等药剂防治白粉病。
2 苗木出圃
2.1 起苗
在苗木休眠期进行。若春季造林, 起苗应根据土壤解冻情况进行, 越早越好;若秋季造林, 起苗应根据封冻时间和造林时间确定, 不能过早。起苗前, 在苗木进入休眠期后, 即10月10日左右, 应当适量灌水, 保证土壤湿度, 以利于起苗;否则, 土壤过干, 起苗困难, 伤根严重。
2.2 分级
起出的苗木应按照苗木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分出I、II级苗木用于造林, III级以下苗木不能用于造林。
2.3 假植
苗木分级后, 应进行假植。假植时, 挖20~30cm深的沟, 将苗木斜放于沟的一边, 从沟的另一边挖湿土掩埋根系, 分层放苗, 逐层埋土塌实, 防止风干。
3 造林地的选择
造林地选择土壤含水量2%以上、土壤含盐量小于2%、地下水位1~8m的沙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流动的沙丘及轻盐化土壤。
4 造林时间
梭梭造林分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春季造林时间在3月底至4月初, 此时土壤已经解冻, 墒情较好;秋季造林时间在秋末冬初, 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相比较, 春季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秋季, 其原因:一是秋季造林, 苗木贮存水分相对较少, 冬天根系处于休眠状态, 易发生抽干现象, 而春季造林, 现起苗现造林, 苗木水分散失少, 加上定植后根系开始生长, 可吸收水分;二是秋季常常降水少, 造成30cm以上沙层墒情差, 根系容易失水, 而春季融雪的水分能迅速进入沙层, 形成地表下40cm以上的湿沙层, 有利于苗木根系吸水, 提高成活率。
5 造林方法
5.1 合理组织劳力
梭梭造林地点常常是在交通不便、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 而造林又需要大量的人力, 因此, 合理组织劳力是造林成功的重要环节。在劳力组织上要有明确分工, 要有专人负责分片调配、造林技术和造林质量的落实以及苗木运输分发。
5.2 深挖定植坑
梭梭造林根据苗木根系长度和地上部分高度, 要求尽量深栽。原因是沙地、沙丘表层是流沙, 随风流动, 湿沙层随表层干沙的流动, 不断向下降低, 要使根系处于湿沙层, 根系生长进度要大于湿沙层下降速度, 就要保证栽植深度。挖坑时将上层干沙和下层湿沙分开堆放, 定植深度不低于30cm。
5.3 定植
定植时先将苗木放入定植坑内, 填入坑深1/3的湿沙, 边提苗边塌实, 保证根系伸展然后再回填湿沙踏实, 直到与地面齐平, 最后在苗木基部覆盖些干沙即可。定植时, 一是保证定植深度不低于30cm;二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先把苗木放入坑内, 每株浇3~4kg清水, 然后再回填。原因是新湖垦区沙地、沙丘水分表层10cm是干沙层, 10~50cm是湿沙层, 往下是15~20cm的干沙层, 再往下又是湿沙层, 浇3~4kg水可打破干沙层, 保证根系下扎, 能大大提高成活率;三是回填湿沙一定要踏实, 否则由于挖坑时破坏了沙的紧密结构, 空隙度加大, 加快了水分的蒸发速度, 造成定植坑土壤失水, 影响造林成活率。
5.4 造林密度
梭梭造林密度应根据降水量、地下水位、单株土壤占有量、土壤水分含量以及病害发生情况来确定。造林密度不宜过大, 密度过大, 成林后水分、养分消耗增大, 易造成梭梭死亡, 并且成林后郁闭度加大, 易发生白粉病, 影响生长, 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为保证单株生长量和正常生长年限, 株行距一般为1.5m×2.0m或2.0m×2.0m。
6 抚育管理
6.1 病鼠害防治
梭梭病害以白粉病为主, 发病时可喷洒石硫合剂、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连续喷2~3次, 间隔10~15d, 基本可控制危害。通过适当减小定植密度, 也可减轻白粉病危害。鼠害主要是沙鼠危害, 近几年随着人工梭梭林面积的不断扩大, 树龄的不断增加, 鼠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鼠害防治应在入冬下雪前和翌年4月, 在认真做好调查的基础上, 用无二次毒的灭鼠药剂进行灭鼠, 同时注意保护天敌。
6.2 封育管护
彦火向往没有被“污染”的自然。他“直奔维园的草地”的蓦然冲动,便油然而生。在《一爿草地》里,作家赞美维园草地是“自由的王国”。在这绿色的国土上,有着仲夏之夜缱绻的恋情,有着母子天伦之乐曲。自然与人性交融。人的天性得到自然发展,自然得到人性的抚慰。然而作家没有沉醉。他踏着青青草地,享受美的自然之乐趣,只是因为:“这爿草地,就象市廛的人间乐土,没有戾气和奸佞,只有蜜意和柔情。”这是被生活之浪追逐的人的一种情绪,想摆脱都市的嚣尘,挣脱市廛的羁缚。尽管这或许是都市人的一种悲哀,但他追求美的自然,亦是对人生之美的追求。而作家对这么小块净土的赞美,却是个中生活的人才有的。
但也因此,作家很赞赏“栽花人”精神。
散文《栽花的人》,颇含点哲理。它写个无名的佝偻老人,在公共地斜坡上栽了一株白兰和铁树。这两株幼树,象两个伶仃的孤儿,得到老人悉心照料。待到两株树茁壮成熟,白兰花香随风溢荡时,却再不见栽花的老人了。这位老人是无私的:不获享受,但问耕耘。作家从这位老人身上,提取了“种树不乘凉,栽花不自賞”的美德,称之为“栽花人的精神”!这种精神,远居攫物为私、荫及子孙的世俗观念之上,自然在这世情浇漓的商业化社会里更加可贵了。与此相关联的,这篇散文发掘出栽花人精神的另一底蕴,即象这个佝偻的老人才“是真正的爱花的”,因为“花”非天外之物,而“是来自大地”,“他将它还之于大地。”但是自古以来如此人能有几许呢?正因为那位老人有如此品行,才可能有不据私自赏的精神。当然,看到这个“栽花人”,很能使人想起鲁迅《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这两个人物精神上的联系,也可推测作家这篇散文受鲁迅的影响。
由于作家勇于对美好的追求,一把《雨伞》也能触发灵感,使他几乎习惯地又面向社会。他这样写道:“功成身退,但到了患难的关头,又挺身而出,焕发青春,在这个功利的社会,这是不可多得的美德。”
彦火这几篇散文,从外入内,从一爿草地,一把雨伞,一个老人无言的行动,带人们到那个繁华而使人烦恼的现实世界。
彦火散文创作是在走一条现实主义之路,是显而易见的。象彦火这样严肃地对待文学创作,十分难能可贵。这确需一个正直人的勇气。这几篇散文,最低限度也说明:在号称“文化沙漠”的大都会里,有严肃的作家在。他们是荒漠里的绿叶。
关键词: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成因;荒漠化防治执行政策;内蒙古;
一、什么是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
①观的环境退化过程。由荒漠化的定义可知,在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面前,人类
没有加之以保护,反而进行过度的、不合理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进而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荒漠化。我国已有1/4以上国土出现荒漠化,其中95%以上的荒漠化土地集中在西部7省区,作为土地荒漠化的重灾区,我国西部存在着大量荒漠化的土地。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给国计民生带来极大困难,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土地沙漠化的防治一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中国土地荒漠化的类型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中国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在干旱半干早及部分半湿润地带,在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滥垦、滥牧和滥伐等)破坏植被的条件下,风力作用于沙质沉积物的地表时,地面出现风蚀和流沙堆积的沙质荒漠化景观。这种荒漠化现象主要存在于我国内蒙古等地区。
第二,在湿润及半湿润地带,由于人为的过度经济活动(陡坡开垦、滥伐森林及烧荒等),当流水侵蚀于土状堆积物(如红土、黄土)或深厚风化壳的地表及松散岩石(如页岩等)时,便出现切割破碎的劣地景观或岩石裸露的坡地景观,土地荒芜,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这种情况如发生在红土及红色岩系地区就称之为“红色荒漠化”,发生在石灰岩等地区,表土被冲刷成为石山荒漠化,而在泥石流滑坡等活动濒繁的河谷地区就出现砾质荒漠化(砂石化)。典型的地区是黄土高原等地。
三、中国西部荒漠化土地的分布
中国西部分为西北和西南两大区域: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西南则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西藏等省市区。学术界一致认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情况很严重,但对西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尚未达成共识。事实上,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在西北和西南地区都是存在的,只是表现的特征不同而已。
1999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267.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9%。其中风蚀荒漠化面积187.3万平方千米,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0%;水蚀荒漠化面积26.5万平方千米,占9.9%;土壤盐渍化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占6.5%;冻融荒漠化面积36.3万平方千米,占13.6%。②这些荒漠化的土地主要分布在18个省(区)的471个县(旗)。这些县(旗)大部分位于西部地
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农田和草场的沙化。众所周知的内蒙古的天堂草原,现如今已寥寥无几。内蒙古沙漠化土地最多,达80 560平方千米;其次是新疆,沙化总面积为30471平方千米;陕北地区沙化21686平方千米;甘肃沙化面积10736平方千米;宁夏沙化面积10215平方千米;青海沙化面积亦达到4400多平方千米。在上述沙化土地中,正在沙漠化的土地约67000平方千米,③强烈沙漠化的土地约60000平方千米,严重沙漠化的土地约35000平方千米。陕
北地区和内蒙鄂尔多斯地区,内蒙科尔沁、西拉木伦河上游、锡林郭勒及察哈尔草原,宁夏中东部地区、贺兰山西麓山前平原,甘肃弱水流域、阿拉善中部及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地带,沙漠不断向外扩展,使大片农田、草场呈现出荒漠景观。除沙漠之外,西部地区还有将近60万平方千米的戈壁。如此广袤的沙漠、戈壁是中国西部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西部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表现。
西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则主要表现为农田的石漠化。石漠化地区土层浅薄,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在漫长的岁月中,西南诸省区形成一些面积较大的岩溶地貌和石漠景观。除沙漠化和石漠化外,水土流失等原因引起的土地退化也相当普遍。20世纪末,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万平方千米,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3。1999年西北各省区的水土流失面积为56.22万平方千米,西南各省区水土流失面积为45.99万平方千米,宁夏的水土流失率达69.94%,陕西66.87%,四川43.65%,贵州43.55%,高出全国平均值的1至3倍。④由于水土流失,地力不断下降,不少原本适宜农牧的地方也出现了荒漠化的倾向。
四、导致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1充足的沙源
充足的沙源是土地沙漠化的物质基础,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沙漠较多。同时,西部地区的降水较少,这更加重了沙漠化的蔓延。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大部分地方及新疆北部的一些地方年降水量在100毫米至700毫米之间,而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年降水量甚至不足20毫米。在降水量极少的西北干旱地区,土壤的含水量主要靠地下水毛管供给。当地下水位下降,毛管上升水不能达到地表或植物根系层时,植被开始衰退,覆盖度降底,受到沙化的潜在威胁。如果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土壤发育成干旱土时,植物便会干枯死亡。而当土壤上层长期处于干燥状态,植被衰败以后,就容易受到风蚀破坏,从而出现沙漠化。2不合理的农垦和过度放牧
虽然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大大加速了西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只经济效益,不注重自然环境;只注重开荒种田,不注重多种经营。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进行过度开发,甚至竭泽而渔;对其他地方则视而不见或很少过问。有的为了扩大马羊的生存空间,不惜破坏庄稼,把农田变为牧场;有的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砍伐森林,开垦草场,把宜林宜牧地区变为农业区。而滥垦滥牧、毁坏森林和粗放的耕作方式则直接影响着西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对西部土地荒漠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只图一时的利益,而不
顾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进行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往往因牲畜密度过大,引起土壤板结而产草量减少,还可能导致草原植被结构破坏,即牲畜可利用牧草种群急剧衰败,而牲畜不可利用的其它植物种群却迅速旺盛起来,最终阻碍牧业发展。内蒙古由于过度放牧,导致13.3万多公顷草场严重退化,后山地区已有175户牧民被迫迁移他乡。目前,许多草场的实际载畜量都远远超过理论载畜量,过牧直接导致草本植物生长量下降,覆盖度降低,某些地段地表裸露,使固定沙地或砂丘活化,在风力的作用下,首先在植被稀疏地段造成风蚀突破口,沙砾撞击、生草层被掩埋或风蚀流动,植被衰退死亡,促使荒漠化的形成。3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的失误也是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20世纪50年代的大炼钢铁造成全国森林的严重破坏; 60年代的大量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森林和草原,使陡坡耕地大量增加; 80年代无序地开发矿藏,加速了工业荒漠化的进程。
五、治理西部荒漠化土地的策略
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制约着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治理荒漠化的土地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治理西部荒漠化的土地呢?
个人认为,要治理好西部荒漠化的土地,首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危害,认识治理西部荒漠化土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土地荒漠化的历程来看,西部土地荒漠化呈现出不断加快的趋势:时间离现在越近,土地荒漠化的频率就越快,强度也就越大。我本人就是来自西部的内蒙古,所以对当地土地沙漠化也是有所见闻的。每年由于荒漠化,在春季来临时,就会频繁受到沙尘暴来袭,严重时能见度几乎为零。所以,不论身处北方还是身处南方的人,都应该对土地荒漠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思想上认识到荒漠化的严重性,从而在行动措施上相处解决荒漠化的途径。
其次,要正确认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目前,人与自然的矛盾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土地荒漠化了,在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有人类破坏环境的痕迹,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解决土地荒漠化和其他环境问题的关键。人类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人类能够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牢固的生态意识,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活动,使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就完全可以防止或减少荒漠化的发生。只有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态恢复机能,发挥民众保护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兴利除弊,未雨绸缪,才能在治理西部荒漠化土地的过程中有较大的建树。
再者,要积极创新,创造防止土地荒漠化的科学方法。例如内蒙古防止草原沙化的措施就可以借鉴。内蒙古以自身草原的区域性特点,在不同的草原区域内实行不同的防治政策。东部草原主要为草甸草原,治理区降雨量一般在400ram以上,引起该草原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过牧、滥牧。因此该治理区草原治理主要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为主,继续加大退牧还草工程休牧和划区轮牧力度。在立地条件优越的地块,以家庭牧场为单位,小规模开发饲草料基地;在半农半牧区,以建设为主,实行全年禁牧,积极扩大人工草地和饲料地面积,发展农区畜牧业;建设人工饲草、饲料作物基地。中部的地带性草地类型警带状由东南到西北分别属于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区4个亚地带,草地类型不同,恢复难易不一,其退化原因不同,治理措施亦有不同。分析该地区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过载、滥牧。网此该地区草原治理的主要指导方针是推行禁牧、积极促进植被恢复、并积极结合小流域治理。内蒙古西部地区沙漠
面积较大,草原整体荒漠化严重,造成这种严重荒漠的原因除了超载过牧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樵采。因此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实施全面禁牧,移民,加强绿洲农业生态建设,适度发展绿洲农业,向产业多元化转移。多元化的防治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内蒙古的荒漠化发展。
六、总结
我们一直在为解决土地荒漠化作出努力。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创造了世界人工造林的奇迹。目前,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4667万公顷,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为16.55%。在世界森林资源持续下降的趋势中,中国保持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被联合国环境署列为世界上保留森林最多的十五个国家之一。1998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投入427亿元用于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地区的植被保护、当地农民补贴、鼓励将过度开垦的农田转化为树林和草场等项目。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面展开,到2003年,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27万公顷。退耕还林的成效已初步显现,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另一项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是1998年开始启动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该工程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砍伐天然林。在多个地区,昔日的伐木工人如今变成了护林人。按照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报告的目标,到205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8%,净增森林面积为11000万公顷。但是,中国的土地荒漠化治理还任重而道远,要想彻底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不仅需要现代人的努力,还需要更多的后辈人才去实践。同时,我们也期盼国家和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政策,为防止土地荒漠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们也呼吁每一个人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让自己的家园更加美好。
① 摘自百度百科
② 摘自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
③ 摘自陆大道等的《1999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由于人为破坏,自然界中荒漠化越来越严重,而且开始威胁人类生存。而在人的精神世界中,情感荒漠化同样在吞噬着人的灵魂。一周前,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伤的恶性案件现已告破,火灾原因为两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蓄意报复网吧服务员而故意纵火。人们不禁惊叹,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狠,他们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去放火竟只为出一口气。
两个纵火嫌疑人皆出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疏于管教。这似乎让人找出一条理由,难怪,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是问题多。其实并不尽然,北京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贺淑曼老师分析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出现心理缺陷的比较多,他们对社会有一种仇恨感,报复心强,具有破坏力。另一方面成才的也比较多,他们在父亲或母亲的悉心培养下成长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我国古代的孟子、岳飞,科学家牛顿都生活在单亲家庭。
出现这类恶性案件是因为我们缺少爱的教育、生命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人们心中善的绿地会在爱的雨露中生长,也会在另一种“爱”中萎缩、沙化。许多父母信奉“爱是无私的”,把对孩子的爱简单地体现为尽量尽快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而且只是给予不求回报。在这种爱的酸雨的浇灌下,孩子心灵中爱的绿地被灼蚀。贺老师认为,爱是双向的、互动的,爱需要启发、需要教育,需要去感受,在这方面家庭和学校责无旁贷。无论身处单亲家庭还是普通家庭,缺乏爱的教育的孩子必将不懂得爱自己,也不懂得爱他人。
在我们的教育中,有一种教育--生命的教育常常被忽略。个别孩子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要求没被满足而杀死亲人或者自杀。情感的冷漠使他们漠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就像他们轻易地获得某个东西又可以轻易地把它丢弃一样。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连生命都不重视,又如何把握今生,让生命充满激情、充满成就呢?
情感的荒漠化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危害,治理情感荒漠化是当务之急。(黄文)
我国防治荒漠化的体制障碍是:由荒漠化定义的.多样性导致的政出多门、数据多元、职责不明、功能不彰.本文对症下药给出了治标--调整职责和治本--重组机构两套方案.
作 者:卢琦 刘力群 作者单位:卢琦(中国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100091)
刘力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10)
石羊河下游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 气候干旱、多风沙、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平均海拔1305m, 多年平均气温7.5℃, 极端最高气温为38.1℃, 极端最低气温是-28.8℃, 年均降水量115mm, 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 占年均降雨量的72%, 年均蒸发量2604.3mm, 年日照时数2832.1h, 年平均风速2.3m/s, 无霜期175d, 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数37.7d, 沙尘暴日数26.8d;地带性土壤以灰棕漠土为主, 盐碱化程度高。植物以红砂、盐爪爪、碱蓬、骆驼蒿、骆驼蓬、黑果枸杞、盐生草等为主。
对于石羊河下游荒漠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恢复, 采用单纯的封育措施, 促进植被恢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仍然需要较长时间, 为保证足够的生态防护效果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与调控才可缩短植被恢复时间。结合荒漠区植被演化特点, 可采取一定的措施, 人工直接引进演替后期的植物品种, 使区域植被恢复的进程加快, 因此, 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 筛选适宜的造林树种, 是荒漠区植被恢复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总结他人多年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适宜的造林树种, 对于指导该地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生态治理进程及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干旱荒漠区生态公益林造林树种选择试验研究
1.1 树种选择方法
1.1.1 单因子对比法
通过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某一个因子的具体变化, 并根据不同树种对该因子的表现状况, 决定选择树种的取舍。这种方法需将众多的非目标因子限定在同一水平上, 只保证单一目标因子起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非目标因子不可能完全控制在同一水平上, 分析和判断往往带有主管臆断的成分。
一般的说, 单因子对比常采用环境中主导因子作为目标因子, 分析各树种对主导因子的敏感程度, 并根据各树种生长发育指标的优势, 判断树种适应该环境的能力, 从中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亦可通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 分析树种的某一个主要生长指标的变化, 来判断树种的优劣等级, 达到确定选择树种的目的。在这里要注意, 把林木生长发育指标作为目标因子, 应极其慎重, 目标因子指标要确实能够反映树种适应该环境的综合能力, 并可从造林成果或经验中得到验证, 同时还要考虑树种的培育方法与目标因子指标的关系, 负责, 选择树种的可靠性实践性就无法保证。
1.1.2 立地因子对比法
在划分立地类型或立地等级的基础上, 根据树木在各种类型造林地上的生长效果, 对比分析树种间生长发育的差异变化, 选在相应立地条件生长效果较好的树种或树种所代表的人工林。此法亦可用来分析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效果, 以满足造林树种选择的需求。立地状况反映树种生长发育效果优劣的综合性指标, 不能揭示树木生长各立地因子间的内在联系, 这也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
1.1.3 多因子综合分析法
通过收集筛选与林木生长发育定性相关的各类环境状况和生长状况因素, 选择最能反映林木效果的因子和因子组合, 建立它们之间相关关系数学模型, 计算各类指标的模式参数, 作为树种选择的临界指标。这种方法可用于林木生长预测和立地条件的正确评价与判断, 特别是对于造林地区不同立地类型与林木生长的相关分析进行得越深入, 树种选择就越方便, 可直接按类型进行选择, 也可将相关因子数值带入模式方程, 根据目标函数的变化情况, 进行选择树种的预测, 进一步确定其取舍。是比较提倡且发展较快的一种科学方法。
2 石羊河流域下游干旱荒漠区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是自然规律和经济要求的综合体现, 也是造林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所有手段的有机结合。石羊河下游荒漠区经过多年的造林实践, 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经验。正确地处理好树种特性、造林地的特点和造林的目的性之间的关系是因地制宜选择好造林树种的关键。遵照以上树种选择的原则、树种选择的方法, 结合石羊河下游荒漠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 笔者认为石羊河下游荒漠区造林树种选择至少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即乡土树种选择, 外来树种选择和不同林种造林树种选择。
2.1 石羊河下游荒漠区的造林树种选择要优先选用优良的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由于长期受本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锻炼, 适应经常变化的外界环境, 并把这种逐渐增强的适应能力固定下来, 遗传给下一代。因此, 用乡土树种造林容易成活, 而且种源丰富, 可以就地育苗, 适宜在本地保持和推广应用的优良乡土树种有:梭梭、白刺、柠条、沙枣、花棒、沙拐枣、柽柳、胡杨、沙蒿、木麻黄。
2.2 适当引进外来树种和经过人工育种选育的优良品种
外来树种对引进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是否适应, 应该仔细比较引进地区和原产地的自然条件的相似性, 经过长期试验观察, 证明外来树种确实比本地同类树种具有明显优点时, 才能推广引用。经过造林经验实绩检验, 适宜本地区生长的外来树种和人工选育的品种有:白榆、樟子松、火炬树、国槐、白蜡、旱柳、新疆杨等。
2.3 在适地适树的同时, 要根据不同的造林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
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直接关系到农田防护林的生长发育和防护效能的发挥, 树种选择不当, 防护效能难于正常发挥, 同时还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因而, 需要慎重的选择树种。一是具有较大的防护范围, 树冠小、生长快稳定健壮、寿命较长;二是具有较强的抗高温、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耐盐碱等抗逆性能了;三是避免选用根蘖性强、窜根性和遮阴性树种, 不得与农田作物有共同病虫害或为中间寄主。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营造农田防护林种可选择新疆杨、旱柳、沙枣、胡杨、樟子松、白榆等。
防风固沙林:其主要目的是防止风蚀和沙埋, 要求具有抗旱、抗风蚀沙埋、固沙阻沙能力强的特点。由于式样和下游干旱荒漠区自然条件严酷复杂, 影响造林成活的环境因子很多, 但对于一个具体的造林地而言, 其主导作用的因子只有一到两个, 因此, 在进行树种选择时, 必须首先考虑要适应主导因子的特殊要求。治沙林最关键的限制因子是水, 干旱缺水是荒漠化地区的基本自然特征。因此, 在树种的选择上必须立足当前考虑长远, 尽可能选择抗性强、易成活、水分消耗少的乡土树种。连古城自然保护区营造防风固沙林可选择沙蒿梭梭、柠条、白刺、沙拐枣等树种。
盐碱地改良林:盐碱地造林是在由特殊土壤条件决定的特殊生态环境下的造林。土壤的含盐量和PH值高是这一生态的主导因子。在这种条、件下造林必须解决造林树种的耐盐碱问题和对造林地的排盐脱碱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调整林分布局, 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和促进农业生产, 所以要求树种必须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抗盐碱、抗寒性、喜水湿、蒸腾力强及抗日灼、抗风沙侵蚀等特点。石羊河下游地区营造盐碱地改良林可选择白刺、沙枣、花棒、柽柳等树种。
混交林:对混交林的树种选择不仅要做到适地适树, 还应当根据树种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合理配置混交树种。选择耐旱植物和前期先锋植物混交;提高固沙效果和林分稳定性。在配置形式上, 半荒漠沙地采用不同树种带状混交, 可以节约水分, 又可保证固沙效果。对混交材的树种选择和合理搭配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探索。
3 结语
综上所述, 选择造林树种必须遵循市场需要的原则、满足造林目的的原则和适地适树的原则, 并适当考虑种苗来源、经营技术和投资效益。其中, 适地适树是基础、也是难度较大, 但又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摘要:本文提出了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对近几年造林过程中树种的选择和解决适地适树途径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并据此提出了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适宜的造林树种。
关键词:石羊河下游,造林,树种选择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考学考察集[J].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2]张余田.森林营造技术[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1.
[3]杜炜.浅议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吉林农业[J].2011, 171
[4]刘虎俊.石羊河下游荒漠植物区系及其植被特征生态学杂志, 2006, 113-118.
[5]孙保平.荒漠化防治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70-85.
[6]孙洪祥.干旱区造林学[J].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80-90.
提到美国,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驴象之争、“九一一”、好莱坞、金钱、权力……停,请转向体育:NBA、棒球、菲尔普斯……甚至那个在电影里打乒乓球的阿甘。足球,在这个世界体育MVP国家里是什么样子,你有印象吗?没有就对了,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越是球龄长的人越是想不出来,因为它曾经40年没有出现在国际赛场上。
美国是一个充满了速度与激情的国家,国民所宠爱的运动自然也不能太沉闷。足球比赛容易整场比赛不进球,NBA和橄榄球则没有这种可能性。一项运动,如果在一个国家成为弱势项目,那何谈在国外的影响;而且关于足球,人们习惯了倾听欧洲的声音,在欧洲绿茵的喧嚣中,南美的声音都几乎被忽略不计,何况美国。久而久之,我们遂以为,美国是一片足球的荒漠。
去年年初,贝克汉姆投奔洛杉矶银河队的消息传来,关注他的球迷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那里真有足球吗?眼见为实,每年夏天冠军世界系列赛上,切尔西和巴塞罗那等豪门都热情高涨地飞越大西洋,美国那些偌大的球场也总能爆满,与爱理不理的北京、上海球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资历
早在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上,足球项目初设,美国便派了两支球队出赛。虽然一共才有三队参加,且两队皆负于加拿大,但好歹也算积极参与。美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加之与英国同文同种,岂可能对足球免疫?前两届世界杯赛,他们也积极响应,还取得了进入半决赛的历史最佳成绩。爱尔兰人居多的港口城市波士顿,早在1862年便成立了英国境外最古老的球会之一——奥内达足球俱乐部,要知道当时英格兰足协还没问世呢。据《大英百科全书》所考,他们的比赛确实是踢着球跑,但并未限制手的使用,与剑桥规则诞生前英国本土的“足球”颇为相似。
二战后世界杯赛恢复,足球鼻祖英格兰队首度“屈尊”参赛,却爆出最大冷门,被“小弟”美国队以1∶0击败。BBC的纪录片中,当年英格兰队的明星球员芬尼垂垂老矣,但谈起这场比赛依旧饱含“不可思议”的神情:“我们大约三四次射中门柱,对方就一脚射门,真是奇怪的比赛……”当事人看不懂,媒体更糊涂,前方记者电报拍回比分,本土编辑拿在手里端详半天,疑是谬误,大笔一挥,写下了英格兰以10∶1大胜的标题,成为笑谈。
然而,美国队下一次与世界杯的约会,却等了整整40年。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北美联赛(North American Soccer,于1984年倒闭),吸引了球王级别的贝利、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等众多巨星前来献技,单论星光,超过而今欧洲五大联赛中任何一个。与此同时,美国足球本身却无甚发展,国家队无所事事,国际比赛的机会接近于零。足协看不下去,出台了“美国特色”政策,为提高国家队的水准和比赛频率,将其硬塞进联赛,结果成绩惨不忍睹,仅仅一个赛季,足协便被迫停止了这一举措。次年联赛停摆,优秀球员只能出国谋生。
美国足球的这段大起大落,也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意识形态有关。著名作家戴夫·埃格回忆道:“我13岁时是1983年,离柏林墙的倒塌还很远。我的体育老师在足球和‘铁幕建筑师’之间作出了斩钉截铁的论断。有一天我问起他的体育课中为何没有足球,他脸一沉,将我拖到一边,以几近震颤的语调和难以抑制的愤怒说道,他更中意正派的、诚实的和用手玩的美国体育。如果一项运动不用手,他说那就是苏联人、波兰人、东德人和其他共产党人玩的共产党运动。美国人必须用手进行体育运动,用脚的都是马克思和列宁的追随者。”也难怪埃格的老师会这么想,毕竟那时的东欧足球强盛一时。
1994年世界杯的主办权在一片非议声中花落美国,这是足球在美国重新起步的契机。美国足协适时地颁布了又一项“美国特色”政策,与每一位愿意效力国家队的球员直接签订合同。一些出走的国脚回来了,一些颇具天赋的新人冒头了,还有一些外籍球员加入了美国国籍。东拉西凑,竟杀入16强,淘汰赛上仅以0∶1小负后来的冠军巴西队。
好成绩
足球世家何以排定座次,世界杯夺冠次数可作参照,而很多国家入围正赛即算里程碑,足以在本大洲内炫耀一番。长久以来,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足球的老大是墨西哥,共有12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骄人记录,领先美国四次。虽然在总体上落后,但美国的上升势头却令墨西哥倍感压力——依据最新国际足联排名(截至9月3日),两队仅相差四位。最近四届金杯赛上,美国队三次夺冠,墨西哥队仅一次。去年的那场决赛中,双方都汇集了海内外精英,拼得刺刀见红,美国队最终以2∶1险胜,又一次重挫了墨西哥队的锐气。
美国足球实力的提升有目共睹,这离不开良好的青少年培养体系。美国如今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越来越多学龄前体育组织从最热门的美式橄榄球转向足球——不需要价格高昂的保护装备,不需要一群裁判反复商量,不需要苛刻的场地限制,受伤的概率又大大降低,何乐而不为?纪录片《足球历史》中提到,足球是美国孩子之间最流行的“轻体育”运动。当他们升入大学,效法四大联盟的MLS(Major League Soccer,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又有完善的选拔和培养机制,让尖子球员在“选秀”前磨练得更加出色。
作为一个1996年才成立的年轻联赛,MLS的现场观战人数排在世界第12位。贝克汉姆加盟后,凡是洛杉矶银河队参加的比赛,球场上座率就持续飙升。足球在美国颇受地域影响,移民众多的新泽西、纽约以及加利福尼亚等地都有良好的氛围。美国有多家全国性的体育频道:Fox足球频道除聚焦本土赛事外,重头戏是英超和意甲;而GolTV更关注西甲及拉美国家的联赛;至于ESPN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各地方台转播欧洲冠军联赛时,屏幕右上角都有它的标志。2006年世界杯决赛吸引了近1700万美国人观看,这一数字在真正的“足球荒漠”中恐怕难以实现。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教材以西北地区为例,阐述了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论证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本节课程是在学习了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为后面“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及以后的区域案例学习大好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土地荒废的原因,进而分析全球荒漠与荒漠化的成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素材展示荒漠化的危害,鉴定学生智力荒漠化的决心,讨论治理措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学生能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主要流程: 多媒体展示荒漠化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引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介绍我国的成功经验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活动:萨赫勒地区)
师:(新课导入)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引起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不合理的认为因素。但是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象。现在我们来直观的感受一下世界各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及林地退化的情况(多媒体图片展示)。
师:看完这样一组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对地然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大家有什么想法没?是不是想要去对它进行改造呢?
生:是。
师:根据前面的所学,大家有什么可行的方法来遏制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呢?
(学生讨论,并找同学回答问题)
师:大家谈到的这些方法都是由道理的。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研究这一问题。
师: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自然因素形成的荒漠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人为因素在加速荒漠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在其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板书:
一、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师:大家觉得这几点中哪一点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生:预防。
师:大家说的很对。
二、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泊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
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
植被。
师: 针对荒漠化的防治大家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个行之有效的政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我们防治的目的是通过人地协调,达到区域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同的荒漠化类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我们既要保护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又要解决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合理利用水资源
师:我们需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不同区域的防治措施有所不同。
①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②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师:干旱地区的绿洲容易受到风沙侵袭,因此绿洲外围边缘带进行封沙育草、建防沙林带。
(多媒体展示:梭梭林、沙拐枣等)
①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
②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
然灌草植被)
③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④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⑶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师:举例:停止开发北大荒。
坚持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草。
⑷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师:前面我们提到过荒漠化产生原因之一就是过度樵采,牧区农民的生活用材问题不解决就不能根除荒漠化的原因,所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势在必行。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⑸控制人口增长
师:认为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影响是重大的,因此我们要从根源解决问题就必须更关注我们自己的行为。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师:我国西北各族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同土地退化和不利自然条件的斗争,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科研人员的努力,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让我们来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三北”防护林)
资料:三北防护林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
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分流域综合治理,营造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72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 5.4万平方千米增加到现在的 38.6万平方千米,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造林779.1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千米,使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3万多平方千米,近5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万多平方千米,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下降,每年入黄泥沙量减少3亿多吨。
师: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对策,并且了解了相关的成功案例,那我们来帮助下面这
个地区分析一下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师:阅读前两段,请同学说说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
(学生阅读课文及图表并回答问题)
生:干旱,降水少且集中。
师: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
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师:自然因素分析完之后我们来认识一下该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读图2.8,比较传统游牧业
与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对草场的影响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回答。传统游牧业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
模式。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增加了草场的负担,加速草场退化、毁灭。
师:那为什么传统游牧业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呢?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一变化? 生:人口的增长。
师:很好,我们来看看人口是如何影响改地区的环境的。
人口增加 草地缩小
牧场超载
师:至此,我们找到了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结合图2.10,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生:控制人口增长。
师:另外,我们不能忘了实行环境的整治,坚持预防为主。
假设你叫李华,你的家乡有很多茂密的森林,但现在森林已变成了荒漠.请根据下面几幅图的内容,向一家英文报社写一封120词左右的信,陈述以下内容:
当地土地沙漠化的经过
举一例来说明土地荒漠化的后果
发表你的看法.
注意: 1.信的开头部分已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2. 生词提示:荒漠 wasteland
Possible version:
Dear editor,
而另一个人呢,就悠闲得多了。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他来浇过几次水,等到那些树苗成活后,他就来得很少了。即使来了,也不过是到他栽的那片幼林中去看看,发现有被风吹倒的树苗就顺手扶一把,没事儿的时候,他就在那片树苗中背著手悠闲地走走,不浇一点儿水,也不培一把土。人们都说,这人栽下的那片树,肯定成不了林。
过了两年,两片胡杨林树苗都长得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夜,狂风卷着沙尘飞来,电闪雷鸣,滂沱的大雨下了一夜。第二天风停的时候,人们到那两片幼林里一看,不禁十分惊讶:原来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树几乎全被暴风给刮倒了,有许多树几乎被暴风连根拔了出来,惨不忍睹。而那个悠闲的不怎么给树浇水的人的林子,除了一些被风撕掉的树叶和一些被折断的树枝外,几乎没有一棵被风吹倒或者吹歪的。
大家都大惑不解。
那人微微一笑说:“他的树这么容易就被风暴给毁了,就是因为他的树浇水浇得太勤,施肥施得太勤了。”
人们更迷惑不解了,难道辛勤为树施肥浇水是个错误吗?
那人顿了顿叹了口气说:“其实树跟人是一样的,对它太殷勤了,就培养了它的惰性。你经常给它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根扎得那么浅,怎么能经得起风雨呢?如果像我这样,把它们栽活后,就不再去理睬它,地表没有水和肥料供它们吮吸,逼得它们不得不拼命向下扎根,恨不得一直扎进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我何愁这些树不枝叶繁茂,何愁这些树会轻易就被暴风刮倒呢?”
别给生命以适合的温床,要想使生命之树能根深叶茂顶天立地,那就不能给它太足的水分和肥料,要逼迫它自己奋力向下扎根。
【荒漠造林】推荐阅读:
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09-12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10-16
植树造林信息07-12
造林绿化理论07-12
春季造林工作汇报10-22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05-25
工程造林调研报告07-16
边坡造林理论与技术07-23
造林工程主要施工工艺10-11
绿化造林先进个人事迹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