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卫生保健实施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卫生保健实施(通用8篇)

幼儿园卫生保健实施 篇1

儿童在入园前必须在指定的保健机构进行全身体格检查。

根据“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健康检查表”要求,逐项询问与检查和填写辅助检查要查红蛋白、肝功能(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对有呼吸道传染病接触史或可疑患病的儿童必须做胸部X光透视。

经体检、化验、胸透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近2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该儿童即可准于入园。入园时应有预防接种证。

定期体检:一岁以内婴儿每季度体检一次,一岁至三岁每半年体检一次,三岁以上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每半年对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对4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眼位的检查,并进行健康分析、评价、疾病统计,及时矫治缺点。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坚持晨检午检晚检及全日健康观察:认真做好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工作,了解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及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同时要接受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检。工作人员体检必须在当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并填写健康检查表。

工作人员体检合格,由健康检查单位签发健康证明书后,方可上岗工作。健康检查项目按“健康检查表”要求的检查内容进行,作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淋病、梅毒、肛拭培养、阴道霉菌、滴虫检查。炊事员要做便培养。

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肢体残缺者,不得从事保教工作和炊事员工作。

在工作中发现患急、慢性的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以及患有其他有碍儿童身体健康疾病的工作人员,要隔离和调离,病愈后经医院或防疫部门检查证明无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3、体弱儿管理

通过体检筛选体弱儿,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体弱儿管理范围:对低出生体重、早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小儿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每月≥2次),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等。

建立健全专案管理档案。登记、处理、管理、结案。每月或每季度检查一次,平时加强全日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防治。

对体弱儿在吃、玩、睡生活等各方面给予特别照顾和护理,并逐步加强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

4、儿童常见病管理

了解儿童生理特点及常见病发病规律,积极预防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掌握适宜技术,如口服补液的配制方法。

积极防治营养性疾病,通过体检了解儿童营养状况,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调整饮食、保证营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防治肠寄生虫病,养成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定期集体驱虫每年1~2次。加强口腔、眼保健工作,积极防治口腔、眼常见病。

5、传染病管理

及时了解疫情,施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发现传染病按规定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入托和转托手续,园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公共场所。

儿童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经医务人员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6、卫生消毒

环境卫生: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儿童玩具、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清洗、消毒;室内应有防蚊、蝇、鼠设备,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10~15分钟,定期消毒。

厕所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便盆每次用后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

三岁以上儿童用蹲式厕所。

个人卫生:

婴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用后及时清洗,做好消毒工作。

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饭后要漱口,大、中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量和摄入次数。

寄宿制儿童应定期洗头、洗澡、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用具分开,毛巾每次用后消毒。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趾甲一次。

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婴儿尿布要勤换,洗净后用开水烫或日光曝晒。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每两周日晒一次。

保护幼儿视力,室内照明要符合要求,尽量采用自然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其距离应大于电视机对角线的5~7倍,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儿童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看书、写画;连续看书、写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培养儿童良好的看书、写画姿势,眼与书本之间距离保持30~35厘米,书与桌面应成30~40度角;教育儿童不用手揉眼睛,注意用眼卫生;杜绝儿童眼外伤的发生。

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儿童开饭前用肥皂洗手。在园内禁止吸烟。

7、预防接种管理

督促家长按年龄及季节完成防疫部门所布置的预防接种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8、饮食卫生、营养膳食管理

坚持点名制度,用餐前、后清点幼儿人数,组织幼儿洗手、洗脸做好幼儿出勤记载,以确保幼儿人数无误。

不让幼儿端过热的食物,防止幼儿烫伤。

用餐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和谐的用餐氛围,提醒幼儿相关的用餐注意事项,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不骂、不催促幼儿用餐。

用餐过程中若有幼儿需要出园,须有教师陪同。

用餐完毕,打扫好清洁卫生,组织幼儿游戏或休息,确保幼儿安全。到规定时间方可交班。

9、幼儿体格锻炼

有组织的经常开展适合儿童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两小时以上。有计划的锻炼儿童体格,坚持经常和循序渐进,体弱儿给予特殊照顾。

10、安全制度

工作人员要注视儿童的各项活动,以孩子为中心。

专人负责房屋、场地、家具、玩具、用具使用安全,避免事故发生,定期检查并有记录。

药物必须由医务保健人员负责妥善保管,服药时仔细核对。

建立健全儿童接送制度,不得丢失儿童。

11、家长联系制度

采取多种方式同家长加强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定期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及当前社会疾病流行情况,引起家长的注意,介绍儿童在园情况,了解儿童回家情况等,对体弱多病儿童及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儿童,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共同采取矫治措施,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并做好记录。

12、健康教育

拟定健康教育计划,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总结。

保健医生接受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并负责对本园保教人员进行培训。

经常向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学习自我保健的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有宣传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栏,宣传栏每季度换一次。

13、卫生保健登记统计

幼儿园卫生保健实施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昆区范围内全部有食堂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共39所的43个食堂作为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的对象, 其中中、小学食堂15个, 幼儿园食堂28个。

1.2 方法

1.2.1 依据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法》、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对昆区范围内全部有食堂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食堂实施了量化分级管理。各学校及幼儿园依据《量化评分表》先进行自己检查、自己评估, 分A、B、C、D 4个等级, 然后昆区卫生监督所再逐个进行检查及治理, 最后上报。根据学校食堂量化分级评分表, 得分≥总分的85%为良好, 得分≥总分的60%且<85%为一般, 得分<总分的60%为差。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均为良好者评为A级, 二者有一个良好、另一个为一般者评为B级, 二者均为一般者评为C级, 卫生许可审查为差或卫生许可审查为一般、经常性卫生监督为差者评为D级[2]。A级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审验, B级由市卫生局审验, C级由区卫生局审验, 对于D级的单位予以取缔。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以P<α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整改前部分学校及幼儿园领导只注重教学, 忽略了食堂的卫生管理, 许多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落实, 职责的分工不明确, 并且大部分食堂是个人承包, 以赢利为主, 硬件设施投入很少, 在食堂建筑和流程布局上不合乎要求, 如无瓷砖和扣板、使用煤土灶等, 造成交叉污染;餐饮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差、卫生知识匮乏, 不按照规范操作, 不执行餐具的消毒、保洁、食品原料索证、采购等制度。33个食堂经过彻底治理, 多数食堂卫生状况有较大的改观, 改变了不合理的建筑布局, 使基本工艺流程符合卫生要求, 厨房人均面积0.25~0.30 m2。食堂四壁瓷砖到顶, 顶棚扣板, 全部使用燃气。在43个食堂中, A级1个、B级22个、C级10个;对于未取得许可证且拒不整改、达不到C级的10个幼儿园食堂予以取缔。从卫生管理、基础卫生设施及加工过程看, 管理前与管理后比较, 各项目合格率均有很大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经过治理, 对于基本卫生差、基础硬件条件简陋、建筑流程不合理、无功能间、各卫生制度不落实等问题有了很大的改观, 使昆区的学校及幼儿园集体食堂的整体状况有了显著提高, 监督效率得到提高, 卫生监督机构管理的理念得到了更新;实施校长对学校食堂负责制使食堂的管理由应付变为认真负责, 真正降低了食品卫生安全风险, 保障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包头市昆区33个学校 (幼儿园) 食堂经过治理后量化评定结果≥C级。我们在实施量化分级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3.1 长期宣传和培训

由于有些学校领导认识上不充分, 所以必须做好长期、耐心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大众传媒及各种培训班, 组织学校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参加学习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知识并展开讨论, 经过多次交流, 大多数表示理解及支持, 要彻底改变卫生习惯, 防止发生学校食物中毒。

3.2 健全制度以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 我们指导各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落实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强化并落实食品留样制度、岗位卫生管理制度、餐具消毒制度、原辅料食品索证和储存制度, 积极抓住食物中毒隐患的源头。对管理工作效果显著的学校食堂要从管理上给予支持, 组织其他学校的管理人员参观并学习其经验。

3.3 食堂实施学校校长负责制

学校校长为食堂第一责任人并设立专职监督人员进行监管, 由卫生监督人员对食堂布局、各专间和卫生设施的设置等进行技术指导, 加强各项监管工作。

3.4 卫生监督执法

卫生监督人员在监督过程中, 书写卫生监督意见书, 监督消毒间、粗加工间、库房等功能间的治理, 重点检查原材料索证及索票、食品留样与登记、是否采购三无等违禁食品、食品加工过程是否存在交叉污染。食品卫生监督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3], 提高了食品卫生监督水平及效能。

参考文献

[1]郭城.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的必要性[J].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 (10) :1266.

[2]王爱婷, 谢为民.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结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 (2) :33-34.

幼儿园卫生保健实施 篇3

【关键词】学校 卫生保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10-02

目的:探讨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当前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当前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中主要的问题有卫生安全意识差、食堂卫生条件差、食品保健及相关法规知识薄弱、社会食品卫生总体水平不高、非法企业出售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效的加强卫生监督、对师生进行卫生保健宣教和加强部门配合。结论: 当前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不容乐观,需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监管。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视,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也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但不少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仍然存在着麻痹思想。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学校卫生保健重视不够,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有时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学生、家长普遍缺乏健康知识,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这种现状,不是一日之功,但事在人为,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卫生保健工作作为一种事业去做,是能把工作开展起来的。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学校办校形式和办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校人数急剧增加。加之人们对身体、营养和饮食卫生有日益增长的意识,这使得学校卫生保健工作逐渐凸显出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亟待解决。因此,加强学生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视迫在眉睫。我主要提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关对策。

1 学校卫生保健所存在的问题

1.1 卫生安全意识差

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学校之间的兼并,有些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抓教学是硬任务,只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和办学质量,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认为学校食品安全是软任务,没有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未能把师生的健康安全真正放在最重要的地位,部分领导将学校食堂承包给个体经营者以后将食品安全全当是他们的责任,卫生安全意识严重缺乏。

1.2 食堂卫生条件差

一些学校的食堂空间狭小、简陋,缺乏功能区,卫生条件差,设备陈旧,缺少餐具消毒保洁设施或餐具消毒不规范。而且一些个体食堂承包商只顾经济效益,不注意食堂设备的添置、食堂卫生条件的改善,防蚊、蝇、虫、鼠、蟑螂、尘不到位,工作人员手指甲不修整,工作时抽烟,给食品卫生埋下隐患。

1.3 食品保健及相关法规知识薄弱

一些从业人员无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根本不具备食品从业的基本资格。同时其对烹饪卫生学、烹饪营养学等有关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营养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匮乏,法律法规知识薄弱,使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

1.4 社会卫生保健总体水平不高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社会食品卫生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使得人们在食品恐慌的同时,也产生了信任危机。

这主要表现在食品的种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农药、兽药污染问题,一些制水人员也未对桶装水进行检测,导致学生饮用水内细菌总数超标。

1.5 非法企业出售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一些非法企业利用一些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低和学校从事食品卫生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差,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出售给学校或者学生,甚至有些不法商贩出售假冒伪劣的食品。

2 措施与对策

2.1 加强卫生保健的监管

学校领导班子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把食堂、厕所和饮水设施建设或改造作为重要内容,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堂进行整改,坚决纠正对食堂承包单位“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负责的做法,确保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对每项工作、环节进行监督。

2.2 对师生进行卫生保健宣教

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利用课堂、宣传栏、宣传窗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指导学生对一些餐饮的食用方法和辨别能力,劝阻学生不卖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其他食品。并认真抓好学校食品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法律和卫生知識法规培训,提高整体的卫生知识水平。

2.3 加强部门配合

学校要建立健全与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密切配合开展专项治理,加强信息沟通。并在突击检查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共同治理成果,防止反弹。同时要建立联系制度,确立联系人,与他们共担食品卫生安全、疾病防控的责任,形成合力。

3 小结

幼儿园爱国卫生月实施方案 篇4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召开教职员工全体会议认真深入学习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及园制定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了解活动内容,明确目标任务。

二、利用家园联系栏、QQ群、微信群等方式开展以灭蚊防病为重点,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

三、全面开展清扫活动,全园上下进行卫生大扫除,对户外玩具的污垢、门窗、墙面、楼道、灯具、厕所等处的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的清洗,清除垃圾、疏通水沟,消除蚊蝇孳生条件,做到无卫生死角,创建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

四、认真做好除四害活动。消除四害孳生地,控制四害密度,严防四害传播疾病的发生。

五、各班通过主题教学活动向幼儿进行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开展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爱卫活动。

六、严把晨检关

为避免春季传染性疾病在园内传播, 幼儿园严格执行晨检工作制度,把好安全第一关。保健老师每天早上在园门口对每位孩子进行晨检,遵循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在晨检过程中发现患病幼儿,与家长做好沟通,必要时请及时就医。切实有效地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早报告,并加强班级空气、物品、橱柜、墙面等处的消毒。

七、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向家长发放北滘镇中小学(防登革热课外家庭作业,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家长防蚊灭蚊活动。

幼儿园卫生保健实施 篇5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教育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教育厅下发的《江苏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实施办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金湖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托幼机构是儿童集居生活的重要场所,加强和规范托幼机构卫生

保健管理工作,是保障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有效改善托幼机构集居儿童的生活环境,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杜绝发生中、重度营养不良和重度缺铁性贫血,确保婴幼儿健康成长。

二、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管理

托幼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

制度》及有关规定。

㈠儿童入园(所)检查要求

1、儿童入园前须经辖区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体格检查,统一使用金湖县卫生局制定的体检表。儿童入园(所)报名时附带体检表、计划免疫接种证。托幼机构应查验体检表、计划免疫接种证。体检合格后方可入园,入园体检结果三十天内有效。

2、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者暂不予入园。经治疗后,每三个月在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做肝功能检查一次,连续三次正常方可入园(所)。

3、对离开园(所)三个月以上或有肝炎接触史的儿童应检疫42天,经体检证实健康后方可回园(所)。

㈡儿童晨间检查

托幼机构的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对日托儿童应认真做好一摸:是否发热;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是否有异常;三问:饮食、睡眠和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卫生、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传染病流行期间要检查儿童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

㈢儿童定期体检

1、托幼机构应给每一位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一岁内婴儿每季度体

检一次,一岁至三岁以内幼儿每半年体检一次,三岁以上儿童每年体检一次。

2、入园(所)儿童和婴幼儿每年应检查血色素,大班儿童每年检查视力二次,体检要做好记录并进行健康分析和评价。

3、每年“六一”期间,由辖区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对在园儿童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并做出健康分析和评价,体检中发现缺点或疾病,应及时矫治。矫治率应达到90%以上,并有记录。

三、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管理

㈠托幼机构保教人员须经辖区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炊事员须经辖区卫生防疫机构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上述人员每年体检一次。

㈡患有《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传染并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并精神病的保教人员、炊事员不得从事保教、炊事员工作。

㈢患菌立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患者症状消失、停药三天、大便培养连续三次阴性方可恢复工作。

㈣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卫生保健员应具备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并受过三个月以上儿童保健培训。

四、托幼机构职责

托儿所、幼儿园是儿童集居、生活的重要场所。全县各级各类托幼机构要不断提高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确保集居儿童的健康成长。

㈠建立健全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工作。

㈡供给膳食的托幼机构应为婴幼儿提供合理膳食,编制营养平衡的食谱,定期计算和分析婴幼儿的进食量和营养素摄取量。

㈢托幼机构应保证供给婴幼儿卫生合格的饮用水,为婴幼儿饮水提供便利条件。

㈣要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不得限制婴幼儿便溺的次数、时间等。

㈤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事故的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疫情或食物中毒等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并做好登记工作。

五、托幼机构管理

㈠根据《江苏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实施办法》,全县托幼机

构实行卫生保健合格证制度。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根据《江苏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基本要求》,对托幼机构进行检查审核,合格者颁发卫生保健合格证。卫生保健合格证有效期一年。卫生保健合格证由市卫生局统一制定。

㈡全县托幼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内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工作。

㈢成立金湖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全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交流总结全县卫生保健工作经验。

㈣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医师负责指导全体工作人员做好本园(所)的卫生保健工作。

㈤各级各类托幼机构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对有失职行为,直接造成儿童健康不良后果者,按《江苏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实施办法》予以处罚。

六、其他

幼儿园卫生保健实施 篇6

第一条为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省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单独设立的学前教育点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三条托幼机构应当贯彻保教结合、保教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第四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领导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等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的督导、检查及指导。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包括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机构专业人员组成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评价组,设立办公室,负责托幼机构卫生评价、卫生保健业务指导、质量检查评估以及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培训等。业务指导的内容包括:膳食管理、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

食品药品家督管理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托幼机构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依法加强对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的指导与监督检查。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指导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和餐饮安全工作。

第五条妇幼保健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相关政策、计划,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对辖区内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收集、汇总、分析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相关信息,定期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妇幼保健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托幼机构提供至少每年1次的疾病预防控制咨询服务,知道托幼机构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收集、分析、调查、核实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托幼机构,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应当依法对托幼机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托幼机构使用自备井水、二次供水的应依法向辖区内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许可后方可使用。

第六条托幼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机构卫生保健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托幼机构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及提供的食品 餐饮用水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八条托幼机构设有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相关规章的要求,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餐饮服务申请,经许可后方可提供餐饮服务。

第九条凡申请设立托幼机构的单位和个人,招生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评估组办公室提出卫生评价申清,取得符合《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方可设立。

第十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评估办公室在接到申请材料的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做出受理决定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卫生评价,做出“合格”“不合格”结论,并出具卫生评价报告。

第十一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评价报告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托幼机构核发办园(所)许可证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为“合格”者,可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注册,评价结果为“不合格”者,在3个月内进行整改并重新提出评价申请,超过3个月者,一年内不予受理。第十二条本细则实施前已设立的托幼机构,应当在本细则实施后3个月内申请进行卫生评价。评价结果为“不合格”者,在1个月内进行整改并重新提出评价申请,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者,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托幼机构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提出的申请材料包括:

(一)托幼机构卫生评价申请书;包括托幼机构基本情况,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机构地点,招生规模,人员情况等;

(二)卫生保健人员相关资质及培训合格证;

(三)设立卫生室的应同时提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相关人员的《医师执业许可证》、《护士执业许可证》;

(四)设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同时提供《餐饮服务许可证》;

(五)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

(六)本细则实施前已设立的托幼机构同时提供托幼机构办园许可证。

第十四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每3年组织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一次卫生评价和卫生保健工作综合评价,检查评估结果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托幼机构考核和分级定类管理的依据之一。

第十五条托幼机构应根据办园规模和收托儿童数量设置相应的卫生室或保健室。寄宿制托幼机构或收托儿童数量在500名以上的应设置卫生室

卫生室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保健室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其配置应当符合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第十六条托幼机构应聘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保健人员。负责做好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人员包括医生、护士、保健员,其工作要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

在卫生室工作的医生应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在保健室工作的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经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或证书。

第十七条托幼机构聘用卫生保健人员数量应按每收托150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得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第十八条所有卫生保健人员和餐饮从业人员上岗前均应经过岗前培训,具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掌握卫生消毒、传染病管理和营养膳食管理和餐饮安全等技能,经考核合格,取得《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培训合格证》和《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已取得培训合格证的卫生保健人员,应每年参加1次由发证机构组织的岗位知识培训,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发证机构予以验证盖章。未经培训或培训成绩不合格者,不得继续从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和餐饮安全工作。

第十九条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内部培训制度,卫生保健人员承担对本机构所有在岗人员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及指导。

第二十条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托幼机构应组织在岗工作人员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将检查结果先写在《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相应位置。在岗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应立即离岗治疗,治愈后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取得相关疾病治愈报告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精神病患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第二十一条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当经辖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进行健康监测,取得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填写完整的“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

托幼机构应查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预防接种证”方可接收入园。“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有效期为3个月。

儿童离开托幼机构3个月以上的,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再次入托幼机构。第二十二条托幼机构发现在园(所)的儿童患疑似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通知其监护人离园(所)诊治。患儿治愈后,凭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入园(所)。

第二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体检项目开展健康检查,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改变。第二十四条托幼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科学制订食谱,保证膳食平衡。

(三)制订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及体育活动,并保证儿童适宜的运动量和足够户外活动时间,增进儿童身心健康。

(四)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开展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工作,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康档案。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制度,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缺课缺勤儿童及时进行电话随访,并做好记录。

(五)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内外环境及个人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

(六)协助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免疫接种工作。在儿童入托时应当查验其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要告知其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

(七)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工作,对体弱儿以及肥胖儿童进行专案管理。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八)建立卫生安全检查制度,落实各项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和预防儿童伤害事故的各项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九)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心理卫生、疾病预防、儿童安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

(十)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记录和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定期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掌握儿童健康状况。

第二十五条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当及时按照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的规定进行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预防控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托幼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未按要求设立保健室、卫生室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

(二)聘用未进行健康检查或者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的;

(三)未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

(四)招收未经健康检查或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儿童入托幼机构的;

(五)未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托幼机构分级定类管理和质量评估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托幼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设立卫生室,进行诊疗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托幼机构未按照规定履行卫生保健工作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医疗保健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导致托幼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九条提供餐饮服务的托幼机构未按《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罚,并将处罚结果通报教育行政部门。第三十条对认真执行本细则,在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幼儿园卫生保健实施 篇7

1 项目实施前的主要问题

一是卫生机构设置不合理。项目实施前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村卫生机构重叠,一个场镇中心卫生院和镇乡卫生院同时并存,周边还设有地名卫生院。二是卫生人力资源匮乏。2000年项目乡镇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503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89%,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占10.38%,无专业学历人员占33.86%。在450名乡村医生中达到中专以上水平者占78.67%,无学历者占21.33%,卫生人员素质低。三是体制不顺公共卫生堪忧。项目实施以前,我区乡镇卫生院全部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实行乡办乡管。由于行业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卫生院放任自流,分散经营,名存实亡,不能履行基本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职能。四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低。长期以来由于卫生投入不足,卫生院处于低效率运转,床位使用率仅为23.7%,卫生资源利用低,入不敷出,严重影响自身补偿能力,致使走上靠药品利润支撑日常营运的畸形道路[2]。

2 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

2.1 以政策支持农村卫生发展

1993年我区乡镇卫生院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后,实行乡办乡管,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农村卫生资源逐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2001年卫生Ⅷ项目在我区启动,项目的设计管理理念得到党委、政府的认同。为此在项目实施期间,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和配套文件,为顺利实施农村卫生资源整合提供了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2 有序地整合农村卫生机构

按照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原则,结合万州区区域卫生规划,编制了卫生Ⅷ项目《县级卫生资源规划》,对项目乡镇卫生院的设置、布局、规模和功能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由此撤销、合并了一些设置和功能重复的卫生院,重组了卫生资源,强化了基本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功能。

2001年,率先在余家镇进行资源整合的试点,将业务处于瘫痪、人员闲散的余家镇卫生院归并到余家中心卫生院,撤销已老化、陈旧的病床20张,使该镇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调整,并取得实效。当年与上年相比,诊疗人次由9 838人次增加到14 503人次,增长47.42%;住院人次由289人次增加到676人次,增长2.34倍;平均每名卫技人员日门急诊人次由0.69人次增加到0.85人次;业务收入由82.59万元增加到122.43万元,增长48.24%。同年,对村级卫生组织进行了重新审核、设置,按照服务人口、地理位置、服务功能等条件将原338个村卫生室调整为215个,进一步强化了村级卫生组织的职能。

2002年6月,项目第一阶段评估结束后,对与现状发展不相适宜的规划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卫生资源设置更科学合理,更切合实际。2003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又先后将分水、熊家镇所在地的镇卫生院合并到中心卫生院;将关龙、落凼、山水、举安、附马等五所卫生分院归并到所属镇(乡)卫生院,进一步整合了资源。

2004年乡镇行政体制调整,乡镇数由原来24个调整为12个。为适应行政体制的调整,按照“一镇乡一院”的设置原则,对建制调整后的非建制镇乡卫生院再次进行了资源整合。将原24所镇乡卫生院调整为12所,其中:中心卫生院4所,建制乡镇卫生院8所。所有非建制镇乡不再设立卫生院,采取设医疗分支机构等形式开展医疗防保工作。同时还加大了医疗市场整顿力度,依法取缔非法行医。按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严格社会办医准入制,乡镇社会办医数量由原来的75家减少到65家,基本符合全区区域卫生规划要求。

2.3 调配与整合卫生人力资源

项目实施期间,我区将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全区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付诸实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合优化农村卫生队伍。一是充实乡镇技术力量。2000年以来,先后引进卫生技术人员32人充实到镇乡卫生院,在各镇乡配备了卫生专干人员20名,履行农村卫生工作综合管理;二是实施人才交流。按照优势互补、以强扶弱的原则,在乡镇卫生院实施人才交流,并鼓励城市医院的业务、管理骨干到农村卫生院工作。相继对4所中心卫生院的院长进行了调整、交流,其中有2名城市医院的中层业务骨干支援到农村卫生院任院长职务;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按照每万人口配置1名乡级防保人员的标准,通过考核、筛选,重新确定乡镇防保人员57人,村防保人员322人,使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更趋优化合理;四是开展卫生人员培训。自项目实施以来,持续性地开展了大量的人员培训,培训对象包括管理人员、内、外、妇、儿、防保、放射、B超、心电图医生、护理人员、乡村医生等。培训内容与所从事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据统计共培训各类卫生人员6 000余人次。

2.4 理顺体制确保资源整合顺利实施

为确保卫生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实施,理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是关键。2004年乡镇卫生院上收卫生局直管,为进一步理顺、规范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开创了新的局面。在卫生局的统一管理下,对卫生院进行了系列制度改革:一是改革管理经营模式,鼓励各卫生院在坚持集体办院、统一管理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其自主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在分水、熊家、余家三所中心卫生院开展了院长竞聘上岗,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选拔管理人才,成功竞聘有才能的人员走上管理岗位,并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三是在中心卫生院实行全员合同制、绩效工资制,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四是规范人事管理制度,严把人员进出关,控制农村卫技人员尤其是骨干人员的不合理流动。在理顺体制、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确保卫生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实施。

2.5 将经验向非项目地区推广实施

通过实施卫生Ⅷ项目县级卫生资源规划,我们探索积累了经验,并积极向非项目地区进行推广。2005年万州区行政体制调整后,区卫生局对全区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一是将原龙宝、天城、五桥3个移民开发区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机构分别并入区级相应机构,公共卫生人财物资源利用及卫生管理明显加强;二是撤销了所有非建制镇乡卫生院,全部归并入所属镇乡卫生院,农村卫生机构由2004年的80个调整为44个;三是对各镇乡卫生院实行片区管理,加强中心卫生院的片区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作用;四是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对中心卫生院院长实行了异地交流;五是将项目人才培训扩面到所有乡镇卫生院,使项目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广到非项目地区实施,推进了全区卫生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 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

3.1 科学规划与管理新理念逐步形成

在整合卫生资源的实践中,卫生管理人员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与方法,逐步认识到规划、管理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了科学规划的能力,并将规划管理的理念运用、指导工作实践。卫生管理由原来的依靠经验管理逐步向依靠信息科学规划管理模式转变。

3.2 卫生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通过整合卫生资源,卫生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卫生院之间不合理的竞争得到缓解,卫生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05年较项目实施前的1999年比较,镇乡卫生院平均每名技术人员日门急诊人次增长了29.57个百分点,中心卫生院设备利用率显著提高。

3.3 卫生人员队伍逐步优化

通过整合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农村卫生人员配置更趋合理,卫生人员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全区乡村医生100%达到中专水平;乡镇卫生院大专及以上学历由项目实施前的10.38%上升到22.73%,无专业学历人员由33.86%下降到27.27%。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1.49人、注册护士0.87人,分别增加0.22人。

3.4 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项目对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装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卫生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改善了诊冶疾病的手段,目前乡镇卫生院有90%以上能开展产科手术及B超诊断,有50%能开展下腹部手术,有80%能开展X光透片诊断,100%卫生院能开展三大常规检查,卫生服务提供能力进一步增强。

3.5 公共卫生工作明显加强

通过卫生体制改革和项目实施,公共卫生工作明显加强,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2005年较1999年比较,四苗接种率上升16.57%,婴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上升45.45%;住院分娩率上升35.15%,新法接生率上升3.78%,孕产妇死亡率下降68.99/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18.41‰。较好地发挥了卫生Ⅷ项目重点疾病干预的作用。

4 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我区实施卫生Ⅷ项目整合卫生资源取得初步成效,但在整合的初期,仍然存在过渡时期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2005年我区行政体制调整后,将卫生Ⅷ项目理念推向全区,在卫生资源整合结束初期,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统一管理,原来部分分散经营的卫生院收回集体经营。由于经营模式的改变,多院合一,职工思想一时难统一,加上缺乏卫生技术与设备支撑,缺少项目资金及其他经费支持,出现了职工凝聚力差、岗位职责不到位、人员分流不畅、债务加重、业务下滑等问题,在短时期内影响了卫生院的正常运营。

因此,在实施卫生资源整合的同时,要完善管理制度,做好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好内部矛盾及遗留问题,尽量避免因资源整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实施卫生资源规划是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减少卫生资源浪费,提高效率的成功之举,政府必须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坚持政府投入是卫生事业发展的主渠道,政府就必须建立公共财政,发挥公共财政筹集公共卫生资金的作用。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公共财政保证为公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3],同时又为卫生规划实施提供必要的财力保证,巩固卫生资源整合的成果。夯实农村基层卫生阵地,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保护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汪金鹏.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现状及宏观改革措施[J].中国卫生资源,2006,9(2):59-61.

[2]项莉,方鹏搴,邱小霞,等.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补偿状况及公共卫生服务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 (8):23-26.

幼儿园卫生保健实施 篇8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卫生保健现状对策

一、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具体内容

国家现在的幼儿教育是为了给下一代的新生力量提供帮助,其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就在于保障其教育活动及幼儿未来发展。医学的卫生保健主要是针对生理和心理进行基本的卫生保健,随着世界医学概念的发展,对于卫生保健的内容也逐渐扩大到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生存状态等多个方面,对健康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新医学概念的前提下,幼儿卫生保健也应当全面涵盖幼儿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态的保健,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和矫正上,通过智育、德育和基础生理保健为基础进行预防是的处理。

就世界幼儿卫生保健领域的发展来看,传统幼儿卫生保健着重对幼儿期间的生物病因进行防治,以保证幼儿不患病,并能够获得较好的身体成长,例如“长的高、吃的饱”这些较为浅显的生理期许。但随着国际医学概念的不断进步,基础生物病因的防治工作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幼儿依旧会出现身体弱、差的问题,这多为家庭过于溺爱和不正确的心理教育的负面影响,而且当代儿童在父母期望较高、成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心理发展往往不受重视,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保障使得幼儿的身体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当代的幼儿教育也必须注重幼儿的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关注及保障。

二、国内幼儿园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现状

2010年国家人口统计调查显示我国6岁以下幼儿有一亿多人,可见目前国家新生代的比例之重。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幼儿教育、保障较为重视,大众城市都建立有较为完善的幼儿卫生保健体系,如幼儿门诊、幼儿心理和行为咨询中心等等,小型城乡也建立有较为集中的幼儿保健工作网络,从幼儿常见病的防治到幼儿计划免疫工作都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就近10年的幼儿发展状况来看,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2000年-2010年的幼儿(1-6岁)平均比前10年的高出1CM左右,平均体重高出0.5kg左右,这说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幼儿的总体生长发育水平正在不断提升,这也侧面说明了国家幼儿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进步。

在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幼儿心理和行为问题,从80年代末期,我国相关学者对于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状况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和研究,其统计结果大多表明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正在逐年增长,2010年对北京、上海、杭州等19个大中城市的调查现实我国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已经高达19.87%,其中以行为障碍和心理障碍为主。影响幼儿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环境、幼儿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其中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和幼儿园教育状况起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的文化程度和教育过程中的态度和要求对于幼儿内在心理的成型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而随着社会压力的剧增,父母对于儿童的关注时间逐渐减少,但是对于孩子的期待又通常较高,这就形成了经济和生活保障超出正常水准,而心理行为方面的关注低于正常水准的不平衡状况。在幼儿园的卫生保健方面,国家制定有相关的幼儿园、托儿所等的卫生保健工作要求和法规,对于幼儿园的卫生、食宿等有着硬性要求,但对于幼儿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保健工作没有明确的要求,一些策略还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

三、提升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具体策略

1.强化保健队伍建设和保健工作意识

从上文对于国内幼儿卫生保健的现状来看,家庭教育的缺乏是较难调和的一个社会问题,但是幼儿是国家的新一代接班人,其占国家人口比例较大,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责任很大,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和成长的主要平台,这就必须从基础上提升幼儿卫生的工作质量,那么队伍建设和工作意识的提升就是一项最为基础性也是最具长远发展意义的工作内容。对于队伍建设,首先需要与当地的幼儿保健医疗结构合作,协作完成幼儿园地卫生保健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制定,对于保教人员的选择要注意其工作能力,并明确其职责,在队伍的共同努力下来促进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提升,另外需要进行定期的工作培训,对于幼儿卫生保健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对于一些师资力量不足的幼儿园还可以与当地机构合作,聘请专职的保健员,减轻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压力。另外要开展全面提升幼儿卫生保健的工作意识,包括院长、教师、保健员和家长,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必须做到自身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管理者应当将幼儿保健工作纳入基础工作中,并將提供相关的预算计划,教师和保健员应当加强幼儿保健的意识,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院校还要多于儿童的家长进行联系,提高家长的幼儿卫生保健意识。

2.构建科学的卫生保健规划体系

在具体的幼儿卫生保健规划体系的构建上,应当以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为基础,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状况来进行。首先需要合理安排幼儿的日常生活,在进行特定的学习活动之外,安排好儿童在校期间的餐点、午休、盥洗,保证总体的安全和健康,另外需要组织特定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保证幼儿的生活节奏,不对幼儿造成太大的压力。其次,安排幼儿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安排相关的体育活动能够提升儿童的身体状况,幼儿出于生长期,其可塑性较强,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发育,并且体育锻炼的氛围也有助于儿童健康心理的成型,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状态,对于不积极的儿童要及时的进行鼓励和引导,当然幼儿的体育锻炼应当遵循其年龄特征,保证适度适量,起到锻炼作用即可,并且要能够长期的保持。最后,幼儿园应当合理安排儿童的午间膳食和午休,幼儿园午间通常要担负幼儿的监理工作,对于膳食的调节要保证营养搭配的科学性,保证营养充足并不会出现食物热量过高等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情况,对于幼儿的午休要保证睡眠时间充足,以保障下午的学习和活动的精神充足,避免幼儿形成不良的睡眠和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邓红梅.对民办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01)

[2]余强,谢怡,张桂欣.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07)

上一篇:文化传承通讯稿下一篇:最经典满月酒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