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

2025-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共10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 篇1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 姜舟斌

【文本说明】

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己。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艾青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二、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

2、注意读准字音

3、自由朗读,准确把握情感

三、分析诗歌

这首诗写了一些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四、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

不枯竭的源头。

第二课时

【品读鉴赏】

1、反复手法

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2、排比手法

第3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第4节、7节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3、分析人物

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

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 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第7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的表达效果。

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

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4、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明确: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5、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

大堰河,我的保姆 篇2

一、有条不紊、层层递进的文章结构

《大堰河——我的保姆》从诗文题目来看, 文章主人公是诗人的农村乳母, 一个叫“大堰河”的女人。从诗文内容来看, 诗歌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主人公大堰河的基本介绍, 以及“我”与大堰河之间的关系, 从而引出主人公的身世经历;第二部分则是追思的主要内容, 几乎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大堰河悲苦的人生经历, 她的在地主家的乳母生涯, 她的洗衣切菜的辛苦生活, 以及她对“我”的深沉之爱;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去之后的现实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悲惨人生、对所有悲苦的农村妇女的悲惨人生的抗议与呐喊;第四部分则是全诗的结尾, 诗人用这一首满怀深情的赞美诗, 曾给他带来很多欢乐的慈爱的乳母, 他深深思念和敬重的大堰河!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叙事性很强, 但却不是专门的叙事诗, 这取决于诗人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编排。首先, 这一长篇抒情诗是以作者对大堰河的思念感情为开篇的, 是一种追忆, 继而引出大堰河的人生经历, 而正因为这些经历使得作者对大堰河怀着深深的敬意;其次, 后面两部分主要是对现实的愤懑与大堰河的赞美, 正是因为大堰河这样一个具备良好品质、辛勤悲苦的女性形象给了诗人无限的创作灵感, 可以说,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就是以作者对大堰河的追思为主线的, 这个追思最后落实到对大堰河的赞美之上, 通过结尾对诗文内容进行了拔高。纵观全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既呈现了诗人与大堰河之间的深沉的母子情, 又通过叙事性的手法勾勒出了大堰河的悲惨境遇, 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以及同大堰河这般命运的广大农村妇女的深切同情。

二、诗文所表达的忧郁的悲剧美

鲁迅曾经说过, 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用这句话来概括《大堰河——我的保姆》悲剧美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大堰河的一生之所以是一个悲剧, 是由那时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 但她却在无奈的命运中开出自己的生命之花, 这是大堰河一生的美丽所在, 也是诗人所极力称赞的大堰河的伟大之处所在。

无疑, 大堰河的命运是悲惨的, 她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等等, 都显现出其死后的凄凉, 而不仅仅是死后, 她的人生本就是悲凉的。在地主家里, 大堰河需要不停地做饭、洗衣, 为她的孩子们处理各种琐事, 在冬天还要“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可见辛劳是她的生活常态。此外, 她还有一个“平时打骂她的丈夫”, 五个儿子的命运也都很悲惨。但在这重重的悲惨之间, 大堰河却是一个怀着大爱的女人, 那就是她对乳儿的爱, 以至于诗人回忆曾经时, 想起的是“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 抚摸我”, 是“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等等, 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来表达大堰河对孩子们尤其是对“我”的爱, 甚至在“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到自己的家里的时候”, 大堰河是哭得很凄惨的。正如诗人所说, “大堰河, 深爱着她的乳儿”, 这种爱贯穿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为了他, 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 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 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为别人付出了一生, 到死了依旧是一抔被雪覆盖的黄土, 死前她的乳儿却不在她身边!大堰河的生是悲剧的, 死也是悲剧的, 但她对于乳儿的爱却是不朽的, 她的无私的奉献也是不朽的!这便是悲剧中开出的花朵, 是值得所有人敬畏的东西!

三、以小见大, 诗人对当时农村妇女境遇的深切同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创作是“惜诵以致愍兮, 发愤以抒情”的生动体现, 诗人满怀悲愤之情, 对大堰河的一生进行了简单的赘述, 但其措辞恳切, 每每令人不肯卒读。从大的方面来讲, 这首诗不是纯粹为大堰河而作, 更是为了“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正如诗人所言, 世上还有千千万万的大堰河, 她们的精神一样值得世人敬畏, 值得我们为她们歌颂, 为他们赞叹。

创作这首诗的时候, 诗人还在身陷囹圄, 在监狱的窗子里看到了冬天的飘雪, 于是想起了爱着他的大堰河, 不断地与人生进行抗争的大堰河。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情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 但在此情此景之下, 压抑的情感酿成一道美酒, 诗人倾其所有, 诉之笔端, 既有对自己命运的深沉呐喊, 更有对黑暗的社会环境之下, 广大受苦受难的农村妇女的深切同情。

四、结语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满怀深情的长篇现代诗, 诗人通过有条不紊的结构将“我”与“大堰河”之间深沉的母子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在艺术手法上, 诗文表达了一种唯美的悲剧境界。此外, 名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其实寄托了诗人对广大如大堰河般的慈爱的农村保姆的深切同情, 是对当时社会的无情批判。

参考文献

大堰河,我的保姆 篇3

关键词:诗歌 阶级 文学

艾青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较大关注。艾青的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创作于1933年,诗中艾青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自己乳母大堰河的赞美与追思,深刻揭露了旧社会下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的诗歌在文学史中的评价也发生着改变。本文将分阶段讨论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代表的艾青诗歌的文学史评价时代特点与接受流变。

一、与“左翼”话语策略的契合

《大堰河——我的保姆》诞生之初,便受到了两位颇具影响的“左翼”文学批评家茅盾和胡风的关注。茅盾在《论初期白话诗》中对该诗作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在写底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时使用了细腻沉郁的笔调,而不像当时同主题的白话诗那样普遍缺乏表现上的深入与情绪上的热烈。

而另一位权威的“左翼”文学批评家胡风对于该诗从现实主义角度进行了剖析,肯定了艾青的创作价值:“健旺的东西原是潜在大众里面,当不会使他孤独的。”胡风更进一步剖析了艾青诗歌中的阶级性,认为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阶级的背叛。

在当时的“左翼”话语策略之下,文学批评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与阶级意识,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正与这一历史思潮相契合。在诗中,艾青背叛了自己的阶级,痛恨自己是地主的儿子,并对劳动人民乳母大堰河表达了无限的爱意。

艾青虽出身于地主家庭,但自幼生长在乳母大堰河家中,与普通农民接触密切,因而能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辛劳。反观自己所出身的地主阶级,艾青认识到,农民出身的大堰河才是自己真正应该感念的母亲,于是他写诗歌颂大堰河,歌颂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的善良的劳动人民。而这样的对于自己出身的地主阶级的反叛思想,正是“左翼”话语策略之下与读者们的阅读期待相契合的思想。由此,该诗在“左翼”话语策略之下受到极大的关注与肯定,并为其走向“经典”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条件。

二、战争之下的边缘化

《大堰河》出版不久后,中国进入了激烈的战争时期。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全民族抵御外辱情绪被点燃,此时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在这一时期的中国,读者所需要的是激情洋溢的战争文学,需要的是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热烈文风,而诗中艾青对乳母的脉脉温情显然与这一时代的氛围格格不入。

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致对外,抗击敌国,这是家国之情怀,而不只是局限于国内的阶级斗争。诗中艾青所控诉的是农民阶级所遭遇的不幸,这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在当时一致抗战的历史背景之下,人们无暇顾及国内阶级矛盾,所以诗中所反映的问题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可以得出结论,在抗日战争时期两个因素使得该诗被边缘化。一是诗中对乳母无限的眷恋与温情无法满足抗战时期读者们所要的战斗激情与高昂的士气,二是当时中华民族反对日本侵略的主要矛盾已远远超出了诗作中所反映的国内阶级矛盾。因此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读者较为青睐诸如《黎明的通知》、《火把》和《雪里钻》等反映战争精神的诗歌,而《大堰河——我的保姆》则因为基调平和、温情被明显束之高阁,少有人问津。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价值重估

新中国成立后,新文学发展重回“左翼”、革命道路,并且现实主义成为唯一合理的创作准则,该诗歌在新文学史书写的热潮下,又重新得到重视。表现为,在新文学书写的热潮下,《大堰河——我的保姆》因其阶级性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而再次得到高度关注。

当时的文学史对于该诗在阶级立场的问题上普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王瑶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对艾青作了如下评价:“《大堰河》一首以真挚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描绘了穷苦悲惨的旧中国农村,暗示着诗人对地主阶级的叛逆和回到农民中去的愿望。”[2]?刘绶松在《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中评论道,这首诗不仅属于艾青个人,更属于时代与社会。艾青背叛了他的家庭所属的地主阶级,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完全献给了中国广大勤劳质朴却深受苦难的劳动人民。

正是由于艾青在这首诗上所表现出的对所出身的地主阶级的背叛,使得其阶级立场在当时是站得住脚的。文学评论也倾向于将这一诗作为艾青阶级立场的自白书,同样由于它的阶级意义,此诗在“左翼”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文学评论的去政治化

20世纪80年代,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文艺评论去政治化,不再局限于阶级立场与政治价值取向。跳出了这一范畴,钱理群等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对该诗在诗的艺术与形式上进行了肯定。认为它全诗虽不押韵,但每一节的首尾句短小而重复,中间几行基本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长短结合,利于确定基调与色彩,诗人得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并赞誉艾青的诗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主流派的自由诗体所达到的历史高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虽也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阶级立场进行了肯定,但它将视野扩展到了诗作本身的艺术成就之上,对于艾青的自由诗体作出了极大的肯定。这使得该诗的文学价值更为丰富和饱满,而不只是一面阶级斗争的旗帜与意识形态的宣言书。

五、艾青创作之开端

大多数的文学史评价赋予了艾青的这首诗极高的地位,认为它是艾青诗歌创作的开端。如《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评价道,艾青的“芦笛”吹出的第一首歌便是给乳母大堰河的赞歌,作为起点,它密切联系着我们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人民。

《大堰河——我的保姆》作为艾青创作起点的看法在近20年的艾青研究中相当流行,谢冕称此诗奠定了艾青诗创作的基石,杨匡汉、杨匡满称它是艾青诗歌的新纪元。诸如此类的评论都将它作为艾青写作的重要起点,可见此诗的文学史地位之高。也有一些文学史在注重探索艾青早期诗歌的同时,削弱了该诗作为艾青诗歌创作的开端意义,如程光炜等著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艾青与七月诗派》一章。

总体来说,文学史将它作为艾青的创作开端,这在赋予此诗极高的文学地位的同时肯定了艾青在此诗后创作的成熟。但无论是否作为艾青的创作起点,该诗始终是一个受重视的重要历史联结点。

六、经典地位之确认

作品通过入选不同时代的选本而被逐渐认可,作品的经典地位往往是通过不同选本而共同参与确认的。

20世纪50年代,重要的诗歌选本如臧克家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收入艾青的包括此诗在内的5首诗。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选本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收入艾青包括此诗在内的16首诗,其他重要选本如谢冕、杨匡汉的《中国新诗萃》、周兴红的《现代诗歌名篇选读》在收录艾青诗歌时均选入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

2000年以来的新诗选本,如杨晓民的《百年百首经典诗歌(1901-2000)》,只选入艾青的该首诗;张新颖的《中国新诗:1916-2000》与伊沙的《现代诗经》各收录艾青四首诗歌,其中均包括此诗。

以上的诗歌选本不论选入的诗歌篇目有多少,都无一例外地选入了该诗。而某些选本则体现出了对于此诗不同的价值取向,如闻一多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编订的《现代诗钞》,其中选入艾青11首诗,却没选入艾青的该诗。在远离战争和意识形态的西南,闻一多可以撇开政治等外在因素,专注于诗本身的艺术特色而进行选编,“可见,这首诗的重要性——至少在闻一多看来——并不在于其诗艺的成熟”。

七、小结

自《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诞生以来,文学史对其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因诗中所表现出的对农民阶级的赞美而受到“左翼”文学批评家的高度肯定。但更多时候我们忽视了这首诗本身的艺术特点,这首诗的阶级意义之光环太过耀眼,而使得其艺术价值变得黯淡。或许在今后的文学史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客观的、不带有政治色彩的对于该诗的评价。

大堰河我的保姆原文 篇4

大堰(yan 4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扉,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niuni 3声2声)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大儿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当我经了长长的漂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这,这是为你,静静地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我敬你 爱你!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5

1、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3、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等写法的运用和作用。重点和难点

1、了解大堰河的形象特征及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习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这首歌讴歌了母爱的平凡和伟大,抒发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让人深受感动。母爱是伟大,有史以来,讴歌母爱的诗篇数不胜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当代最有名的母爱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课题)

二、作者背景介绍

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学习这首诗,要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等。

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1932年1月诗人在监狱中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来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

2、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3、检查字词预习。

4、这首诗歌写了哪些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事情:这首诗歌写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大堰河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

(2)思想感情:歌颂了贫苦农村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遭遇,并诅咒和揭示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5、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并理解作者的感情。第一部分(1-2):写大堰河与“我”的关系,表达怀念与痛悼之情。第二部分(3-10):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抒发了眷恋与感激、同情和控诉之情。第3节:描述了大堰河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之情。第4节:深情回忆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第5节,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的情景。

第6节:将“我”在自己家中的情形与大堰河家的情形进行对比,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节:写大堰河劳动是的快乐和为家庭付出的艰辛。第8节:写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和对乳儿寄予的希望。第9-10节:写乳儿不在旁侧,大堰河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第三部分(11-13):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讴歌和赞美)

诗人的思维回到了现实,回到了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了一首赞美诗,并将感情扩大,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四、鉴赏诗句,体会诗情

1、“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一句连用了两个“乌黑”,有何作用? 明确:大堰河家“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与后来生“我”得父母家“红漆雕花的家具”“油漆过了的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她家的极度贫穷,而这样贫穷的农妇却给了乳儿带来了无尽的温暖,更显出了她的伟大。

2、能否将“她含着笑,提着笑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淘着猪吃的麦糟”中加点的词语去掉呢?

明确:不能,这些诗句是写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到“我”得家来帮佣的情景。这些加点的词语表现了她劳动环境的恶劣,同时展现了她不分寒暑任劳任怨、质朴宽厚的品格,又与她含着笑形成对比,突出了她的善良和对乳儿深深的爱。

3、大堰河关于她乳儿成婚,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的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呢?

明确:这说明了尽管大堰河深深地爱着她的乳儿,但她内心仍有一层自卑:乳儿毕竟是地主家的少爷。这个少年成婚之日,彩堂上接受跪拜的应是他的亲生父母,这“不能对人说”表明了大堰河深爱乳儿却又处处维护着乳儿的尊严。放弃也是一种爱护。

4、灵魂有没有颜色?如果没有,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写着一首赞美诗呈献给大堰河“紫色的灵魂”呢?

明确:灵魂是抽象的,当然不会有颜色,但诗人赞美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是很恰当的。因为这是诗人对大堰河灵魂的主观感受,用紫色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增加了诗意;二是写出了大堰河灵魂的美丽与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歌颂。

五、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1、对比手法。如大堰河生前与死后的对比,大堰河的梦与现实的对比。农民生活与地主生活的对比,我在生父母家和在乳母家的感情对比等。这有助于突出作者在诗中所要表明的主旨。

2、反复手法。如开头第一节,第一行和第四行都说“大堰河,是我的保姆”,第二节中再作重复。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咏三叹,强化抒情,从而起到以情感人的作用。

3、排比手法。如诗的第四节写大堰河对“我”的挚爱,第七节写大堰河辛勤的劳作,第十节写大堰河去世的凄凉,第十二节写“我”对大堰河的敬意,举凡诗人感情最为激荡、难以自抑之处,几乎都用排比。排比是情感的喷涌,是强烈的渲染,具有极好的抒情效果。

六、把握人物形象刻画手法

1、动作描写。大堰河几乎无休止的劳动,如第4节的八个排比句已经第7节的“她含着笑„„”句式等,既突出了她的勤劳,有突出了她对乳儿的爱。她在完成奴隶一样的繁重的劳动后,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含着笑,去从事繁重的劳动,这些表现了她爱人胜过爱己的宽厚品格,也包含她对苦难中的卑微生活感到满足心理特征。他没有任何奢望,只求能养活自己和家人,能有活干,至于劳累、辛苦、疲惫等,她都毫无怨言。这些既突出了她的善良,也表现了作者对她的同情。

2、心理描写。第8节写了大堰河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些描写真实可信,同样表达了她对乳儿的那种真正的慈母般的发自内心的爱。可以说,大堰河已经把乳儿看作自己真正的儿子。

3、侧面描写。诗人写回到自己家后,吃穿住用都有极大的变化,与大堰河家相比是天壤之别!但诗人写道:“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诗人通过自己对亲生父母的陌生,烘托出了“我的保姆”的伟大。

诗中还写道:“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一是说了大堰河除了遭受整个社会的欺凌剥削之外,还像许多旧中国的妇女一样,在家里遭受着性别压迫,经常受到丈夫的打骂,突出了她命运的不幸;二是连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泪流满面,从侧面衬托了大堰河的勤劳和善良。

七、布置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一段自己亲人的片段,字数不少于300字。板书设计:

一(1-2):怀念、痛悼 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3-10):眷恋、控诉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 篇6

又选取了王恒绩的《疯娘》作对比,伴着哀婉凄凉的旋律,他们被感发着,激动着,仿佛不是在上课,他们已经被这激情诵读带入了诗的意境去了,带到诗歌感情的漩涡中去了。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在设计学习笔记时忽略了诗歌的语言,和候师沟通后他侧重诗歌语言的“三美”,即3段首尾句重复的韵律美,6段我父母家和大堰河家的对比描写形成的对照之美,紫色的灵魂”体现的语言的含蓄美。不过我在授课时有意识地去强调了诗歌的语言美。在对“紫色的灵魂”理解上学生有些困难,但有一个学生曹立北理解得很到位,他给大家讲清楚了,所以不要忽略学生的资源。

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有感 篇7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诗歌主要写了一些动人的句子,其中所传达的情感是比较复杂深层的。通过课文解析,我了解到了大堰河,也是“大叶荷”,是艾青家乡谐音也可以这样读,其实是从小抚养艾青长大的保姆。

大家要读懂这篇诗歌,就要从了解艾青身世开始了。艾青出生时候是难产的,当时的人很迷信就听信算命先生的话说这是“克父母的命”,于是就送给了一个保姆抚养。而艾青从小不管亲身父母为爸妈,只管亲身父母为叔叔婶婶,而只能管保姆“大叶荷”是自己的母亲。

大堰河,我的保姆 篇8

—— 一词一句总关情

[教学设想]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篇通俗易懂、保含深情的现代诗歌。

基于“通俗易懂”和“饱含深情”这两特点,我摒弃了人物形象分析,我想把学生真正带入对情感的品味中,让他们感动,受到震撼。我的设计主题是:一词一句总关情 课堂主要分兩部分进行:

一、教师诵读全诗并伴以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悲情中。

二、品析词语

品析词语是在前后大约9分钟。)师(读完后):请大家注意一个词的正确读音,“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中“给jǐ予”

四 词语品析 师:艾青曾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他的真情告白如一块石子投入了我们的心湖,激荡起圈圈涟漪,荡气回肠。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读。”让我们放慢速度,一块来品析诗中的词句。有的词语看起来很平常,平常中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1 品析叠词

师:大家首先来看两个叠词。出示幻灯片

看似寻常却奇崛

1、叠词: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 …

师:请大家结合句子提供的语境思考这两个叠词反映了“我”怎样的微妙心理。生1:“呆呆地”反映我出神地看,因为我对这个新家很陌生。生2:“呆呆地” 表示我很孤单,一个人傻傻地坐着看。师(引导):有时,我们对一个词、句做深入、详细的探究,可以从外围突破,不一定是直接地、正面“攻击”。请大家注意“我”看的是什么呢? 生3:“天伦叙乐”的匾。

师:你能解说一下“天伦叙乐”吗? 生3:“天伦”代表的是亲人间与生俱来的一种亲密的血缘关系,“天伦叙乐”表示一家人谈得非常开心、快乐,其乐融融。师(追问):“我不认得”而又盯着看,是否让人费解?

生4:作者刚回家时只有5岁,他的确不认识匾上的字,后来,他读书了,长大了,逐渐懂得了匾上的内容,应该说,回忆幼时的经历依旧是刻骨铭心的痛,“呆呆地看”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孤寂,无人理睬他,关注他,他内心强烈渴望他有一个能同父母亲密无间、撒娇、畅谈的温暖的家。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我们来看下一个词“悄悄地”。生1:“悄悄地”表示他去大堰河家时怕被人看到,会挨骂,他心里很害怕。生2:体现了作者幼时小心翼翼、内心恐惧的心理。

师:大堰河是他的奶妈,去一下为何会受到责骂?既受责骂,何苦还要去?

生3:因为大堰河是贫困人民,艾青的是地主家庭,富人歧视穷人。另外,艾青爱的是大堰河,他在新家遭受的是冷遇,他宁可挨打受骂也要回到大堰河身边,表现出他对保姆的深切

依恋。

师:的确,爱不是奢华物质生活的赐予,它给人以勇气与力量,让一个孩子宁愿忍受叱骂也要奔向贫穷但温暖的爱的小屋,奔向爱的怀抱。品析带有较长修饰成分的短语

师:在本篇中,还有的诗节很有特色,它是由带有较长修饰成分的短语组成的。请全体女生轻读

者的心灵,离不开词句的仔细品味。让我们齐声诵读最后两节诗,再次感受诗人那份深切的爱母、敬母之情。(师生齐读)

师:最后,老师想以以下这小段话作为本堂课的结束语,也与大家共勉。

音乐响起,出示幻灯片

泰戈尔发曾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曾经,有无数个苦难的生命含泪地告别人世,卑微的愿望连同弱小的躯体一块被埋葬。今天,我们享有阳光雨露,拥有青春和快乐,那么,我们今天的辛劳也许会创造如夏花灿烂的青春,我们虔诚的付出定会换来无怨无悔的人生。

让我们牢记母亲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爱,让我们怀抱乌鸟反哺的深情开拓我们的人生之旅。

[教学反思]

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自我驾驭、处理教材的能力,不能沿袭过去的老一套,困在教参中止步不前,跟着教参亦步亦趋。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现代诗歌,它的主题是学生一看就明白的“歌颂母爱”。但本设计跳出了惯常的教学圈套,它因时代的需要而淡化了阶级压迫、阶级批判的主旨,也没有一味肤浅地反复强调母爱,而是将众所周知的主题融会在普通词的讲授设计中,不提母爱而时时在诵母爱。设计者独具慧眼,从较长的诗篇中挖掘出一系列词或词组,包括“呆呆地”“青苔”等,这些词语稀松平常,教者却能平中显奇,平中显情,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结合学生自身的心理体验,动态地生成新的知识,完成对这篇情深意切的诗文的鉴赏。教师设计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程序,但真正的探索是在学生自主思维下完成的。教者的根本着眼点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诱导学生说出既定的答案,他同时也传达了学习诗歌的一种方法,要求细读、精读,即使是平常之词,也可以读出另一种境界。这种品析对学生思维细腻丰富的培养也是不无裨益的。

其次,教师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大刀阔斧地删除了许多可讲的东西,但同时又抓住了诗歌的核心。这堂课的设计非常单纯,因单纯而愈显分明。除了诵读入境感知,以品析词、词组为线索,从叠词、带较长修饰成分的短语到数量词,最后是色彩词,学习过程清晰简明。二

课堂既显示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又注重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同时,还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品析“呆呆地”一词时,学生往往会忽略,一带而过。普遍存在因内容通俗而倦怠、松懈的心理。而教师引导“从外围突破”,质疑“呆呆地看,看的是不认识的‘叙乐的匾’”,一石激起千层浪,唤起了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把问题由浅性的模糊的感知推向了深入的思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中的字词,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作用,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把握诗歌意象;了解新诗发展过程中艾青的成就和影响。

2、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教学重点】

1.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2.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的手法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礼赞》、《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规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3.文题释义: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大堰河从小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也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课前预习】

一、语言积累 1.音形辨识

团箕()檐头()瓦菲()冰屑()青苔()荆棘()火钵()忸怩()叱骂()麦糟()牌匾()灶火()碾过()咒语()虱子()2.字形辨识

堰()檐()掐()钵()忸()偃()瞻()陷()体()钮()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从整体上感知全诗。【教学过程】

一、通读诗歌

(一)包含深情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二)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对这一形象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诗人“我”为什么对大堰河有如此深的感情呢?【要求:言之明晰,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教师备答:1.(1)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2)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3)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操劳的疲惫之后,她同样不忘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4)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身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着‚吃着‛她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5)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困、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四十就‚含泪地去了‛,2.铁窗看到飘飘的雪花而触景生思念之情——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其艰苦劳作、悲苦命运。(爱)——最后是崇敬和热情赞美

大堰河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我们是悲苦民族之最悲苦的代表)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

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念—爱——敬——赞)

3.感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抒发了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真实的代言人。)文章的结尾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到了对有着大堰河一样美德、一样不幸的一切劳动人民的爱,这也使作品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主题得到深化。

二、精读诗歌

(一)自由鉴赏

你最喜欢哪一节或哪几节诗?为什么?【思考角度: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刻画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表达出作者什么感情——主题作用—结构作用】

(二)深化鉴赏

1.自由提问,同学互相解疑。2.老师补充问:

(1)第三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四个画面,如这样改“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把那些修饰语“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门前的长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简练吗? 教师备答:(见书上)

(2)第12节中作者为什么说大堰河黄土下的灵魂是“紫色的”?看看全诗中艾青还用了哪些颜色词语,一一找出来,说说各自的意义。教师备答:(见书上)

‚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穷困。‚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艾青的少年的特点。‚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的艾青婚礼隆重。‚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显示大堰河的作为劳动人民劳作辛苦。

(3)整首诗歌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并谈谈他们的作用? 教师备答:(1)4节8个排比句:作用见书上。第7节6个排比(2)动作细节描写。第8节。(3)对比:

4、6节(4)反复。第一节。3、4、6—11节均如此。(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该如何概括?

本文是一首自传性抒情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塑造了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和淳朴的形象,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对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的同情与关注,表达了对黑暗的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

三、达标检测

1.比较阅读:阅读艾青的《礁石》一诗,完成下列问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 篇10

我们的诗人艾青有着泪和血凝聚而成的人生足迹。青年时代,是中华民族苦难的现实把他引向成为真正诗人的道路。艾青同志是学绘画的,1928年考入杭州的西湖艺术院,不久,他又远渡重洋去巴黎继续学习绘画。1932年,他离开法国马赛启程回国,透过大西洋的浩渺烟波,他眺望着日夜思念的祖国。可是,就在这一天,我们的祖国却笼罩在一·二八战争的炮火里。当他在上海登岸时,战争已经结束,淞沪协定正在谈判之中。他亲眼看到了我们的祖国山河破碎,处处疮痍;他真切地听到了我们的祖国在屈辱中呻吟!他用自己的画笔投入战斗。可是不久,他遭到逮捕。在监狱里怎么能继续绘画呢?于是他偷偷地写诗。在铁窗之下,他仍然很勤奋,写了许多的诗,通过与律师谈话和亲友来探望的机会,把诗稿带到外面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便是他这一时期所写的若干诗作中最著名的一首。这首诗发表时,青年诗人蒋海澄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从此沿续至今。

《大堰河──我的保姆》不是艾青的处女作,却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它以诚挚热烈的感情,形象质朴的语言,自然清新的格调和浓郁亲切的乡土气息,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独具个性特征的艺术才华。这首诗,最先发表在《春光》杂志上,1936年收入艾青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它发表之后,引起社会上和文艺界普遍的重视和强烈的反响,受到文学界前辈茅盾的肯定和赞扬;它象一颗光华熠熠的新星出现在30年代的中国诗坛上;它以深沉隽永的情思,在广大读者的心田里镌刻着久远而长新的记忆。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里,诗人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通过对她的回忆与思念,通过对她的讴歌与赞美,成功地塑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崇高形象。同时,对于那个不公道的世界,发出了愤怒的咒语!

从作者思绪发展的脉络来看,全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即1至2节),首先点明大堰河悲苦的身世:她没有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继而引进主题: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上一篇:标准土地出租合同范本下一篇:《品德与生活新课改》心得体会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