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文教学设计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散步》课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散步》课文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当然,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浓浓亲情,让学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二)难点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五、教法、学法(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篇二:课文教案《散步》 <<散步>>【作者】

【课文】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5.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6.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7.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8.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案:

导入语:1.早上好,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同学们平常有散步的习惯吗?在散步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是很轻松的漫步走,还是边走边想些事。在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位同学想讲述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2.同学一般写文章主要是什么样的题材?(其实,写文章不一定非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关键在于你开掘的角度,你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如何以及你赋予文章怎样的情感。在一位成功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看看这样一件平常我们很少重视的小事,它包含了怎样的意境?)a.教学目标

(一)朗读文章,并解释一下下列生词的意思。1.知识目标:(生词)

依偎 妩媚 粗犷 小心翼翼 潇洒 涟漪

(二)能力目标:(朗读,解析人物内心变化)找出相关的词组,场景 1.学习《散步》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2.正确、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

三、情感目标:(谈谈感想)在中体会《散步》这篇表现的亲情和温暖。问:平常有和家人散步(朋友),你觉得学了这篇文章,给了你一个什么样的感想,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等一下请2位同学上来谈谈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b.过程:1.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会和谁去散步)b、散步的季节呢? 散步的地点? c、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2-8)

(接1)(②)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

第二层(③ ~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 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

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文章在描写一家人散步前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3、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4)儿子听“我”的:

4、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5、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c.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借鉴,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

轻.d、朗读课文,加深体会: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在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年龄)(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角色)(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表现)(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e.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

命!f.课后作业: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散步》课文教学设计 篇2

1.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赏析文章对称句式。

教学步骤:感受文意———赏析语言———理解升华

一、引入课文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节, 闭着眼想一想眼前呈现的景象。 (关键词:初春田野散步 ) 议定应该以抒情、优美的语调朗读全文, 定下文章的感情基调。教师出示PPT:

在初春的田野, 我们一家四口三代人散步。

(了解作者以主要事件入题的写法, 组织学生感受文章第一段展示的美好境界, 为整篇文章定下抒情、优美的感情基调。)

二、创作背景

由学生感到疑惑的句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教师引入莫怀戚对《散步》写作背景的一段解说:

“文章写于1985年。我的父亲刚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抽掉了生活目标, 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 私下说, 母亲处于丧偶综合症中, 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 必须谨慎度过, 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 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 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莫怀戚《二十年后谈<散步>》

(引入作者的创作谈, 聚焦“生命”。)

三、感受“生命”

教师请一同学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 其余同学, 圈画体现“生命”的有关词、句。

教师预设如下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3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 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教师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生命意识。

(很具体的景物特征与人物状态, 形象、生动地诠释生命。)

四、品味语言

1.教师呈现对称句, 进行多层次变形朗读, 感受课文句式整齐、富有情趣的特点。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我和母亲走在前面, 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我的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4我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找不出;

我想拆散一家人, 分成两路, 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5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

我的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 自然也轻。

7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

8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指导。同桌互读, 男女生交错读, 齐读, 对句子进行变形朗读, 感受句式特点。)

2. 选择其中两句对称句为例, 进行赏析品味, 体会其表达效果。

句子的选择, 由课堂生成。

3.试以文中“母亲、儿子或妻子”的视角, 仿写对称句。

(角色替换仿句, 一举多得。体会人物之间的美好感情, 感受句式的整齐有情趣, 更有现场感, 情境感。)

五、理解升华

1. 为最后一句呈现的画面, 拟一个恰当标题, 并说明理由。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 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试用一个字标题

试用两个字标题

试用三个字标题

试用四个字标题

试用五个字标题

2.结语。

2014年夏天, 著名作家莫怀戚与世长辞, 他的散文名著, 录选多种教材, 影响深远。

请大家高声朗读这句话:

《散步》教学设计 篇3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难点:

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②难点: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吗? 让我们来一起朗诵: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通过母子将别时,慈母为游子缝衣的场景描写,表现了母子真挚的骨肉深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初读感知

要求:放声朗读课文一遍,熟悉课文的内容。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基调深沉而欢愉,语气温和,亲切庄重,语调平稳。

检查阅读效果:

A. 散步的人有哪些?(我母亲儿子妻子)

B.散步的季节呢? C. 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分歧)E.结果如何?

F.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再读探究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初春的一天,母亲、妻子、儿子和我,一家四口去田野散步,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2、分析人物形象: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说出自己的理由,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孩: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妻子:温柔贤惠,贤妻良母

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作者: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3、主旨归纳: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一家人……

4、品味语言: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吗?如果美,美在哪里?(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先学生自己找(在书的旁边做一些旁批),再分四人小组讨论,最后课堂交流,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提示:①景色美。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它和上文联系,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迎来了春天,生命的又一个春天,一家人又能够其乐融融地在一起生活。);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②语言的对称美。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③人性美。

——美在想老年人之所想,而且尽量使之付诸于实现,老年人想什么?还能有什么呢?想长寿,想享受天伦之乐,想家庭和睦。于是,“我”动员母亲“多走走,去田园散步”,生命在于运动,一家四口都去,让母亲充分享受天伦之乐。设若让母亲在家看门,他们三人去散步;但从“人性”上说,“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我不能这样做。这正是“我”的人性美之所在,这便是作者“生命之感叹” 之所在。)

④人物的形象美。

——“我”,母亲,妻子,儿子。从中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5、感悟亲情: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能展现亲情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浓浓的亲情、尊老爱幼高尚情感,认识到每个人所应担负的责任。下面,请大家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能展现亲情的故事。

6、比较阅读 :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让我们来看看毕淑敏是怎样对我们说的。请一个学生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全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师:是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及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

7、抒写亲情: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他们从没有要求回报;而我们作为子女,应该记住这份爱。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现在请大家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播放《让爱住我家》)

(四)课堂检测

(五)课外链接

1、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情, 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用《常回家看看》歌曲内容提示:

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 洗洗碗,哪怕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换个平平安安。

2、搜集表现亲情的诗句,名言和故事。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 ↑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课文散步的教学反思 篇4

这次开市级公开课,从备课到摩课再到最后上课,整个过程我领悟了很多,应该说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很高兴地知道了以后要怎么来设计一堂课的环节,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么更好地设计板书等等。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思路清晰,声音清亮。整堂课上下来比较顺。

2.板书设计新颖,以爱心来串起一家人。以后的课堂我也应多这样。

3.比较阅读的教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两篇文章一起比较,也更容易得出一些写作的方法。由此迁移到写作指导上,较为自然。

4.学生听课很认真,配合度较高。

5.歌唱家人间温馨幸福的音乐,带动了课堂的气氛。

6.预设目标都有完成,时间的把握比较准确。

7.最后让学生把课文带回去与家长一起品读,这是临时起意,是比较好的一个想法。与家长一起阅读,可能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深的体会。

需要改进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篇文章在进行对比时,没有做比较阅读前指导,结束后也没有归纳。这类比较阅读之前做过好几次,我以为学生都掌握了方法,就没有再指导归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反复绕圈,说明阅读前的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

2.教学环节设计较多,以致在比较阅读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够,没有做到深入挖掘文本。

3.细节描写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没有很好地区分,混为一谈了。

4.环节衔接紧凑,整节课都在老师的把控之中。这在以前我的理解中是好的,而开课后,我意识到这同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应当放开胆让学生自由地去解读、去发挥。作为公开课,我还不敢这样尝试,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可以多一些这种尝试,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5.环节间的过渡性语句比较生硬,这个可能是我的弱项,我得在这方面多花功夫,争取做得更好。

6.最后的朗读是临时加上去的,所以音乐没配好。我应该在课前考虑到种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后要注意。

7.在讲完本课标题的好处后,应归纳下标题设置的好处,跟考题结合起来。

散步的课文主要内容 篇5

《散步》,散文,莫怀戚著,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下面是散步的课文主要内容,请参考!

散步的课文主要内容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一、《散步》的写作契机(莫怀戚)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选材时,我最终确定第一个契机为文章的外延,或曰思想感情之载体,是这样考虑的:

(一)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细节),这样,想象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托,较之纯粹的虚构更有实感;

(二)刚好三代人,主体“我”和“我的母亲”,客体“儿子”、“妻子”齐全,便于“导演”;

(三)说“导演”,是因为散文写作倾向之一,是情节化(也有称细节化的),总之寓理于事之风长,单纯说理之风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

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人类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会性,或曰伦理性质,也暗暗渗透了出来。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而且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

而且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未背母亲,但这之前是背过母亲的。譬如1981年我们陪母亲游都江堰,离堰蹚水,景象略险,我便背着母亲慢慢蹚。那时母亲尚不很老,似觉过意不去,我说你在我背上我还稳当些。这倒是实情,所以母亲说:“那么,倒是我在保护你啰?”。

所以说,如果从未既背过小,也背过老,也难想到背负这一幕。

《散步》教学设计 篇6

学校

XX中学

班级

初一X班

学科

语文

课题

《散步》

教时

45分钟

日期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课文和圈点勾划重点词汇。《散步》内容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它通过寻常的散步小事,引出了一个家庭的“分歧”;但随着问题的解决,展现的却是三代人的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反映着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准则。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他们仍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由于受到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可能出现叛逆期的问题,缺乏与家人的信赖与沟通,不自觉地疏远父母。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对课文有初步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查字典和词典,独立认识字词,让学生积累“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文段,提出自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看法。

②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并感受课文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找出文中 对“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特点;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正确把握作者所要传达尊老爱幼的主旨。

五、教学媒体或资源: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课堂导入

老师播放《Family》公益短片视频,并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课文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温馨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准备

5分钟

检查预习

教师介绍课文作者、疏通生字词(PPT出示练习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

用练习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当场解决遗留问题,利于课文的顺利学习

5分钟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读课文,并填写学习表格

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感知全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对文章的进一步认识,并自主梳理文章内容。

15分钟

分析归纳人物形象

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四个主人公的形象

重新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并概括文中人物形象(填写图表)

由文及我,通过再次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文中一家老小不同的角色;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细节的熟悉和关注。

12分钟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承接上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优美句段进行初步理解,品味语言美。

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优美句段并进行分析。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揣摩优美句段,进一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3分钟

课堂小结与延伸

小结(课堂内容及初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并布置课后思考题(主要是对重点句段进行深入把握和探讨)。

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问题。

循序渐进,承上启下,从上一环节探讨人物语言过渡至把握人物立场,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理解重点句段,转向对人物情感以及课文主旨与内涵的思考,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教学七、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篇7

《散步》的主旨更深入地说,应该是体现了一种生命意识。

《散步》所传递的生命内涵,是通过解决分歧来呈现的。如果只是把这解决的方式理解为“孝”,单纯理解为孝顺父母, 恐怕有悖于作者的初衷。而如果仅以此为教学的终点, 无疑落入为伦理教育而教学的俗套。

“孝”在《说文解字》中解为:善事父母,即要孝顺父母。不过在《礼记·祭义》中也有相应的表达,即尊祖敬宗,传宗接代,生之所源、生之所续、生之所存。“孝”是生命从初始到延续再到生命个体之间相互依存呵护的传承演变的缩影。如果说,善事父母、生儿育女是人生义务,那么珍视生命, 相互呵护更应是孝的本源。弄清了这点,再回过来欣赏《散步》,便会对这篇作品的内涵有更深的体会。

课文开篇提到一家人去田野散步,本应尽快入题,然而文章拓开一笔, 接连用了三段叙述与散步无关的情节:“她老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都让人想到了生命的逐渐哀竭,而南方初春“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快乐。

散步与生命有何联系? 作者缘何在散步之时, 增加如此多的描绘? 引导学生深入去思考,细心去体会至关重要。当学生明白了散步缘于母亲的年老, 散步出现分歧,我的选择是“走大路”,原因是“因为我伴同他(儿子)的时日还长。”学生自然明白了孝的本源在于珍视和呵护生命, 母亲的生命是短暂的,因而,我要珍视!然而我的母亲选择了小路, 却是缘于孙子,呵护之情溢于言表。一家三代人的尊重与呵护都融进了“金色的菜花、齐整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浓浓的生命之中。

这样的生命教育,不矫情,很自然地注入学生的内心。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背”“蹲”这一动作,体现了我和妻子的细心, 体现了对生命的呵护与珍视。“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细节描写,学生自然能形象地感受到我和妻子背负“我的母亲和儿子”如同背起整个世界的强烈责任感,共鸣就产生了。正如作者莫怀戚所言: 散步的真正意义是 为了凸显 生命的本质———人类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文中“我”的选择、“我”的背负只缘于“生命”这一崇高的人性之美, 其对生命的敬重自然也会感染到儿子, 让儿子明白生命的传承不仅是身体,更应是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强调语文课程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而核心价值应是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自然不能是简单的说教, 而更应从文字本身去体验生命内涵的存在。当“熬”、“背”、“蹲”等词化作一幅幅画面, 形象而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通过一遍遍地朗读与揣摩赏析, 生命的存在和弥足珍贵必将实实在在地拓印在学生的生命轨迹之中。

《散步》教案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亲情,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视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进入角色朗读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2.难点:感悟文章蕴涵的亲情、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普普通通的家庭里,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然而家庭生活的情趣和温馨,家人之间的深切感情,正是蕴涵在一些司空见惯的琐事里。今天大家要共同学习的《散步》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感情。

文章写得很朴实,我读了以后深受感动。我想只要你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珍爱生命的人,你读了以后肯定也会很感动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感悟亲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一次探究

通读课文,编拟学习提纲:

1.作者基本情况;

2.读准“戚、熬、歧、霎、粼、拆”等的音,弄清“信服、分歧、各得其所、委屈”等词的意思。

3.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4.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的,可后来为什么答应了呢?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分歧?分歧该由谁解决?为什么由“我”解决?

5.后来“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母亲为什么又改变主意了呢?

6.品味语言:

(1)写景的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2)传情的句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

(3)哲理性的句子——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三、二次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1.讨论明确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2.讨论明确

(1)拼读加点字的读音:戚(q"n) 熬 (醥)过 分歧(q?)霎(sh啵┦? 水波粼粼(I韓) 拆(ch"Di)散

(2)释词:①信服——原意是相信并佩服,文中指相信而听从。②分歧——(意见、思想)不一致,有差别。③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④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讨论明确:

原文表述:“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其他表述:祖孙三代;两对母子;老年人、中年人、儿童。衰老的生命、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

4.讨论明确

⑴①因为“我”劝说母亲去散步,母亲对“我”的话十分信服。②母亲也想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⑵分歧、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⑶分歧由我来决定。(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5.讨论明确

①“我”伴同儿子长大的时日还长,意味着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②母亲爱孙儿。(简析:“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决定走小路,家人之间的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都融入了深深的爱之中。)

6.品味语言

⑴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⑵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⑶活画出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渲染出了母慈儿孝、一家三代温馨、和睦的气氛。

四、成果展示

1.请1位同学完成第1题,2位同学展示第2、3题;

2.请6位同学展示第4、5、6题。

五、练后评讲

1.学生相互补充、纠正;2.教师点拨。

六、三次探究

1.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互相谦让、融洽和睦的祖孙三代。

七、巩固训练

拓展延伸:同学们,学了《散步》以后,你对“爱”一定有了全新的认识,请你写出有关爱的名言警句,如: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板书)

②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而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④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老人,一只递给小孩。

⑤爱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

八、板书设计

散 步

初 春

蓬勃的生命

母亲 儿子

衰老的生命 爱 幼小的生命

“我、妻子”

成熟的生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九、课堂小结

《散步》是 一篇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622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的旅行。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 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只有一回,让我们珍视亲情,珍爱生命!

十、教后反思

《散步》教学设计 篇9

泰宁三中

谢桂华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

刚才播放的歌曲是《让爱住我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唱出了我们的心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散步》这篇文章,该文反映的就是亲情的主题。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默读),大家边读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他们一家人遇到了什么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3、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接下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刚才三个问题。(第一、二题请大家动笔写写)注意:老师提醒大家,概括文章内容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为“散步”,“谁”

明确: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请几个同学来回答第二题。

(走大路和走小路的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说走大路,母亲又说走小路。最终走小路。)请几个同学来讲讲第三题。

(同学们的答案丰富多彩,有:和睦、和谐共处、互相谦让、温馨美好、幸福等)

教师总结,对同学们的答案给予肯定。从文中的字里行间老师感受到他们是一个和美的家庭。(和谐美好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合作讨论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

本文一共写了几个人?(提问学生并板书)明确:四个人:“我”、妻子、母亲、儿子。

提问: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你将把他献给文中的谁?请用“我要把鲜花献给,因为 ”的句式来回答。

(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回答)(四人小组讨论,鲜花只能献给其中一个人)①提问学生:你要把鲜花献给谁?(学生回答: 我要把鲜花献给“我”, 因为他很孝顺老人,有家庭责任感)(教师板书:孝顺)

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第六段)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句话隐含的意义是什么?(即:言外之意)

对这次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是很珍惜的。

把第六段齐读一遍,这段刻画作者,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心理、语言)②提问学生:有没有要把鲜花献给“母亲”?

(学生回答: 我要把鲜花献给“母亲”,因为她很疼爱孙子。)请你把体现母亲疼爱孙子的地方读一遍。(第7段)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母亲为什么变了主意?(她很疼爱孙子,满足孙子的需求,是个善解人意的老人。)母亲变了主意,这是一个思想转变,怎样读才能表现出这个转变的过程?(提示:“还是”应该读快些,还是读出拖音?)

(请学生来读读)(明确:读出拖音,还—是—走小路吧。)(教师板书: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③提问学生:想把鲜花献给“儿子”的举手。请你说说理由。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此时,儿子没有坚持非要走小路,他听从了爸爸的话,是个懂事的孩子。)

教师问:文中有一处儿子的语言描写,谁来读一下?读出怎样的语气?(欣喜)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靠他细致的观察得出的,可见他怎样?(聪明)

④现在只剩下妻子一个了,想献给她的举手。

写妻子的地方不多。请你找出写妻子的地方。

(学生回答: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只有这一句。可见她是一个贤淑的妻子)

教师给予肯定,她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贤妻良母。

同学们,刚才大家对文中人物分析得很好。文中有没有哪些你不理解的语句?大家提出来。(同桌讨论,如有疑问四人小组解决。)

(学生提出: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的重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是这样,一个国家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四人之间演绎的浓浓的亲情故事,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用一个字表示)。本文的主题是表达了要发扬什么美德?(尊老爱幼)

五、拓展延伸,拥抱亲情

更多小学、初中和高中教案和课件请联系我:huchen21 这样的亲情不仅在文中有体现,生活中随处可见感人的亲情画面,下面请看图片,展示着爱幼与尊老的可贵美德。(展示几张图片)(学生描述画面中的内容)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说说你家中的亲情故事。(请几位同学来讲讲发生在自己家中感人的亲情故事。教师给予点评。饶杨杨讲了一个真挚、感人的亲情故事,看出母爱的伟大,母亲就是我们的保护伞,宁可淋湿自己,也要保护儿子。汤

浓浓的爱。)

六、课堂练习:

感人的亲情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不是生活中缺少亲情,而是缺少发现的双眼,接下来我们来动笔写写,抒发我们的感情。(凝神细想 独抒性灵)

请你以“亲情”开头仿写句子。①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 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

大家动笔写,请几位同学上板书写。教师给予修改、点评。学生例子:亲情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心灵。亲情是一枚指南针,为你指明前进的道路。

七、教师心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教师朗读毕淑敏《孝心无价》片段。

八、课后作业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板 书 设 计

《散 步》

(尊 老)母亲

【 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我 妻子

【 孝顺 】 爱 【贤 淑 】

儿子

【懂事、聪明、可爱】(爱 幼)

《散步》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导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

(出示字幕:学习指导 ★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明理由。★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说理由。(几生说)

3、这些标题都是可以的。不过,老师认为还是“散步”好。谁来帮老师说说理由?

4、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多么可爱!(板书知识树:孩子 妻子 母亲 作者)

喜欢这个小孩的请举手。

5、你喜欢这个小孩子的什么呢?(生说师板书:聪明 可爱 机灵)6、6、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生:“前面也是„,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7、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对孩子最大的赏识就是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一遍。(谁来读读孩子说的话)(生读:“前面也是„”)

8、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聪明、活泼、童真童趣、猛然发现规律的喜悦)

9、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孩子的个性来。(生齐读:“前面也是„ ”)★

10、你认为“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说师板书:贤妻良母)

11、表现在哪里呢?(“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12、言下之意是,妻子在家里,(生:不一定听我的。)

13、妻子为什么在外总是听我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尊重丈夫,给他个——面子。

14、在家里,就不同了,遇事大家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这就是内外——有别!

1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生:“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16、喜欢母亲的举手?

17、你为什么喜欢母亲?(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18、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生:“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19、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心声。

20、还有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找找看。(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

21、“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怎么改变了主意?(满足孙子的要求。)

22、这就是对孙子的——(疼爱)

23、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应该读出什么来?(爱抚)

24、用心“摸摸”,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摸摸”,从心里读出来……(生读:母亲摸摸„)

25、把“摸摸”读到自己的手上来„„(再读)

26、把“摸摸”从自己的手上,转移到孙子的“小脑瓜”上来(生读语段)

27、母亲开始眺望远方,这远方,正是孙子向往的路径。可见,小路的景色很美。(多媒体出示:“她的眼随小路望去„„波光粼粼的鱼塘。”)

28、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29、来,同学们,读出母亲的眺望——齐:“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30、通过读,把眺望的视线由近处推向远方——齐:“她的眼随小路„鱼塘。”

31、母亲看得远啊!既看到了美景,也预料到了路障,于是,母亲对我说—— 生:“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2、母亲是早有预料的,不用惊慌,再读。(生再读)

33、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师范读“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4、你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慈祥、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师板书:慈善、疼爱孙子)

35、喜欢作者的举手。

36、为什么喜欢作者?(注意与母亲交流、很孝敬母亲)

37、哪里看得出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38、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39、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伴随母亲的时日很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0、“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说明了什么?(可见母亲挺过严冬不容易,每活过一天,十分艰难,很不容易。体现出生命的坚韧!)

41、说得好!总算盼来了春天。(多媒体演示句子:“这南方初春的……生命。”)

42、大家看看,多美的春天!多美的语句!谁来读一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

43、想象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和希望。齐读—“这南方„

44、感受新绿,最是一年春好时,浓妆淡抹总相宜。再读——“这南方

45、二月里看见刚刚抽出的嫩芽,是什么心情?(惊喜)一-读出来: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46、听到与看到“咕咕地起着水泡”时的是什么心情?(自在和愉快)再读:“田里的冬水也„着水泡。”

47、这段话写得真美!生命真美啊!再次齐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润泽我们的心。(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8、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不能熬过去?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决定——生:“走大路”。

49、作者说这话时语气怎么样?(干脆、利落)50、读出这种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1、读出这种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2、读出这种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生读:“走大路”)(板书:孝敬母亲)

53、“我”孝敬母亲,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54、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家人向着那菜花——(多媒体演示段落)生自由朗读

这句话。

55、你读懂了什么?(生说师板书:责任 使命)“整个世界”指的是: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

56、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57、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上的”是——(母亲)

58、“她背上的”是——(儿子)

59、“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母亲加儿子)60、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61、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

62、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

63、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64、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65、(课件展示)“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指导朗读这一节。67、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生齐读)68、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我们在阳光下……

69、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再瞧这“尊老爱幼”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家子——读: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

四、升华主题

1、大家发现没有,这篇文章什么句子比较多?(对称句)

2、这种对称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大家找找看,找一找对称句。

3、让学生读自己找的对称句。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对称句,让学生齐读)

5、听同学们那么有节奏地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句式多美呀!大家模仿着这样的对称句,说一句话。(师出示多媒体)

6、说得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除了具有对称美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几生说)

五、拓展延伸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六、结束语

上一篇:如果我是你作文650字下一篇:控制计划培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