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的精神,区法制办于11月对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现就清理情况汇报如下:
本次清理的范围是2008年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中列为“继续有效”和“重新公布”的区管理委员会、区办公室规范性文件以及2008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底止区管理委员会、区办公室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共计39件。
一、建议废止的规范性文件
清理原则: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相互抵触、依据缺失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含有加重企业负担、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需要修改的要按照制定程序制定新文件并及时废止原文件。
经清理建议废止的规范性文件共5件。
二、建议重新公布的规范性文件
清理原则:清理期间有效期届满但确需继续执行,且没有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相互抵触或加重企业负担、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内容的规范性文件,按照“三统一”制度重新公布。
经清理建议重新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共18件。
三、建议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清理原则:有效期未满,且没有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相互抵触或企业负担、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经清理建议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共16件。
以上建议请区管理委员会审定,待区管理委员会审定后根据上级的要求请求由区管理委员会行文决定并在区门户网站进行公示。
大通湖区管理委员会法制办公室
2009年4月10号, 四川省政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四川省行业协会座谈会。在全省100余个行业协会中, 有包括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在内的20个行业协会应邀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黄小祥副省长、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省工商局、省统计局等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
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是:省政府相关部门调查了解金融危机对全省重点行业生产与发展的影响, 各行业应对当前危机的新思路、新举措;在灾后重建加快发展上, 各行各业对政府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意见与建议;各行业在调整、转型、升级、发展工作中, 要求政府在支持产业发展上有哪些措施与建议。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是被指定发言的7个行业协会之一, 理事长李开华在汇报发言中, 首先代表行业对省政府领导历来关心和支持四川皮革工业发展表述感谢。并根据会议的要求, 结合行业实际重点汇报了三方面的情况:一是当前危机影响, 行业发展处于低谷。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日趋扩大, 外贸市场需求放缓, 出口受阻, 内需市场竞争激烈, 使全国皮革行业处于历史发展低谷。四川皮革行业的情况更为特殊, 不但承担着全国皮革行业共同性的巨大压力, 还面临着全国性猪皮供应紧缺造成的猪皮成倍涨价和“5.12”汶川大地震的巨大影响;二是行业自救, 苦练内功。在行业“洗牌”过程中被淘汰的并不一定是小企业, 只有积极调整转型、上档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葆有活力。省内皮革行业中在应对当前危机做得好的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应对危机的主要方式有:走出去, 加强调研, 了解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产品方案, 扩大内销比例。加强内销渠道建设, 扩大市场销售。引进人才, 加强科研与设计, 开发新产品以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大多数省内皮革企业找到了化解危机和持续发展的“抓手”;三是请求省政府采取“应急”措施给以拯救:1.落实2008年已经上报省政府关于帮助皮革优势产业渡过难关的有关政策措施。2.给予“5.12”特大地震灾区的皮革受灾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3.给予全省重点皮革企业调整转型、上档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黄小祥副省长在听取完协会的发言后做了重要讲话, 从宏观上概括了全省的经济形势, 同时阐述了协会在国民经济中的性质和地位。他肯定了协会在联接政府与企业, 促进行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并要求各行业协会还要在全省各行各业中加强自律发展, 提高服务水平, 在促进我省产业发展中更加有所作为。同时表态要把代表们的发言做成专题报给省政府, 给予解决、答复, 并与相关协会及时沟通。
目标>>GDP与居民收入同增12%
2012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5%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文化>>吉视传媒在主板市场上市发行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省图书馆新馆、省京剧院大众剧场建设,对外开放省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开展省演艺中心筹建前期工作。
吉林促进文化大发展将
实施100个重点文化项目
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中确定的各项任务,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加强,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繁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吉林特色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王儒林强调,要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的文化产业,搞好规划布局,实行扶持政策,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歌舞演艺、动漫与创意等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主题公园、文化遗址公园和文化商业街建设。制定实施松花石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松花石产业基地。依托吉林省旅游资源、科技教育、汽车发展、农业生产等优势,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开发文化衍生品,提高文化产品的精深度和附加值。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鼓励创作生产更多文化精品,着力把吉林歌舞、“二人转”、吉林影视、吉林期刊、吉版图书、朝鲜族舞蹈等独特优势文化打造成为具有吉林特色、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知名度高的文化品牌。
王儒林强调,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市(州)、县(市)文化行政管理主体整合,上半年完成文化广播出版部门组建。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推动已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吉视传媒在主板市场上市发行,加快吉林出版集团上市步伐,组建吉林期刊集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民营文化企业。
民生实事>>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
建设2000个农村文化大院和2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送戏下乡4000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立贫困村、民族村屯、边疆哨所书屋400个,向全省农民工提供生存技能和保障类图书200万册、期刊200万份。完成420个自然屯、109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提速度、广普及、降价格为目标,实施“宽带吉林”工程,全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20万户,实现农村300个行政村通宽带。
增加公共服务能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优援。新增5万个视频监控探头,达到全省县(市)以上大型超市、商场、医院等单位监控无死角。
今年扶持建设2000个农村文化大院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省文化厅厅长林君对2012年吉林省文化事业发展进行了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快图书馆新馆、京剧院大众剧场建设”,对此,林君表示,2012年力争实现省图书馆新馆项目建设整体竣工,并做好省演艺中心项目启动工作。巩固图书馆联盟、东北三省博物馆联盟创新成果,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
今年还要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建设2000个农村文化大院、“送戏下乡”演出4000场。按照省里要求,到2013年年末实现全省行政村农村文化大院政府扶持建设覆盖。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吉林特色文化产业”等相关内容,林君指出,将围绕吉林歌舞、动漫、二人转开展专题研究,制定专项政策。
林君说,今年将组织申报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相关工作,推进图们江中国朝鲜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纳入国家级保护区行列。做好“长白山采参习俗”申报世界非遗名录有关工作、满族说部的后续保护工作。
(图/焦淑满)
乡人大主席团:
自2006年换届以来,乡人民政府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乡人大的大力监督下,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双增工程”为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改善民生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四个文明建设成果显著。现就三年来的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农业结构调整定位准确,产业布局合理
三年来,我们始终把农业摆在首要位置,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立足群众的种植习惯、土壤气候现状和上级扶持政策的走向,确定了以“蚕桑、葛根、生猪、水产”四大产业为主,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在壮大发展上,改变过去行政干预的强制性手段,强化示范带动、政策驱动、市场引导,取得了良好效果,基本形成了蚕桑、葛根、生猪、水产并进的良好产业布局。2008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产业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县经济工作二等奖。
1.蚕桑生产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我们根据我乡蚕桑生产的现状,及时出台《蚕桑生产实施意见》,制定详细的奖惩措施,调动广大蚕农的种桑养蚕积极性。在恢复蚕桑发展上,一是实行规模种植。2006年上半年,全乡通过育苗500亩,“一步成园”新栽桑1400亩、从**购买10万株补栽400亩“围边桑”实现蚕桑稳步持续发展。二 1
是加大了桑树管护力度,提高了产出效益。强化对现有桑树的管理,以***和***等村为重点,从翻园、施肥、修枝、刷干四方面加大管桑力度,科学化管理效果明显。三是大力改劣换优。近年来,我们购买优质穗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改劣换优320万株;每年发种2000张,产蚕5.5万公斤;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1个。
2.稳妥发展发展葛(薯)业。我乡是全县确定的十个首先发展葛薯业示范乡镇之一,现全乡栽植葛根1200亩。目前成立葛薯专业合作社一个,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工作,会员涉及7个乡镇,207户。我乡的葛根产业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3、大力发展生猪、水产业。生猪、水产养殖是我乡的传统支柱产业,为巩固其发展,我们把乡内的1、4、6、10村作为生猪、水产发展重点村,通过培育专重户不折不扣落实生猪保险、生猪饲养奖扶政策,带动生猪、水产养殖蓬勃发展。同时强化畜禽疫病防治、疫苗注射,确保乡内无重大疫病发生。2008年全乡生猪出栏万头以上,水产养殖产量达到30万公斤。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乡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增强
招商引资是改变落后面貌、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针对我乡实际情况,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行的机会抓招商。为投资者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扶持,做到亲商、安商、富商。进一步加大我乡环境招商、资源招商的政策宣传力度,以生猪养殖招商为重点,新引进业主5户,投资1000万元。今年1月,投资800万元的野猪养殖项目正式落户踏坡梁村,将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又一个项目转化。三年来,全乡整体经济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过去的三年,是我乡社会各项事业投资最大、建设项目最多、发展最快的三年。我们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田水利、教育、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彻底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投资200万元,在***村完成土地整理项目;投资400万元,在5、6村完成1000亩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利用国家投资37万元完成场镇供水工程改造。二是加强公路建设,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充分利用上级的各项政策机遇,争取投资50万元完成了**至**砂砾石路面建设;投资120万元新修村、社道路3.4公里、维修道路19.5公里,基本做到了村村通路,晴雨通车;投资280万元完成**路四级油路建设;三是争取扶贫项目建文明新村。投资50万元,完成了***村山、水、路改造,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50万元基本完成了***村扶贫新村建设。四是改善了教学条件。争取资金55万元,新建面积1109m的教学楼,目前已投入使用。五是改善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条件。建集中供水工程1处,扶贫建联户供水工程5处,红层打井454口,整治、2维修石河堰3处,山坪塘2口,新建蓄水池5口,维修蓄水池35口。
四、努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认真抓好救灾救济工作。我们始终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三年来全乡共发放各种救灾救济款达120万元,救济困难群众3987人次。投资20万元,新建面积368平方米老年公寓楼一座;投资10万元,对敬老院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实施了庭院绿化,极大地改善了集中供养五保户的生活条件,也为下一步我乡五保老人全面实行集中供养奠定了基础。另外,文化、宣传、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也积极主动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围绕和谐社会构建,全力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1、努力维护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强乡、村调解网络建设,落实信访、调解工作责任,健全信访工作制度、民情日记制度、信访接待制度、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把各种矛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工作中,我们狠抓“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按照“积极解决老问题,坚决不留新问题”的原则,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以解决。同时强化责任制,在工作开展中考虑细节,绝不拖泥带水,防止了新问题的发生。几年来,做到
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信访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平安创建成效明显。以“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为基础,将平安创建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把“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作为平安创建工作目标,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平安是硬任务”的工作理念,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强化治安防范,全面落实“平安进万家”的各项措施,深入推进平安和谐建设,为构建和谐**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06年、08年被市评为“平安示范乡镇”、08年被县委评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2、扎实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各项预案,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监管,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整治活动,防止了重大突发事件和恶性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全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六、以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契机,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干部作风改进
1、加强和提升执政能力,树立政府新形象。以“争先创优”、“三级联创”、“三满意”等活动为载体,坚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放在工作的首位。深入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树立起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新形象。
2、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及其延伸工作,强化民主监督。坚持“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的原则,强化干部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工作秩序,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抓落实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促进了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快,工小农弱财政穷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三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收入渠道狭窄,可用财力不足,财政状况仍然没有走出困境;四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压力较大;五是个别村的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不强,个别乡机关工作人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作风懒散、业务不熟、效率不高、为政不廉等现象。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乡人民政府
一、去年以来工作情况2此文来源于此文来源于5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干
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一高二强三快”:一是经济增长持续走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65亿元、财政收入7.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25.2。工业现价总产值突破1此文来源于此文来源于亿元,达1此文来源于9.3亿。服务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4.31;服务业税收1.9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3此文来源于.1。二是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完成技改财务发生数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此文来源于、39。天健运动器材、东星冰箱配件生产线、明星减震器厂扩能等一批投资6此文来源于此文来源于此文来源于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三是城区集聚辐射功能趋强。“创卫”工作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东大门整治建设全面展开。社区“两房”建设步伐加快、成效明显。随着苏宁电器、易初莲花、金山百、中央国际购物中心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相继落户海陵,中心城市的品位、人气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四是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新增工商注册资本16.此文来源于2亿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5.9。五是开放型经济推进速度加快。协议利用外资93此文来源于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46万美元;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新派境外劳务556人,约占全市劳务输出总量的1/3。六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625元、5969元,同比分别增长14.此文来源于、11.2,超过年初确定的目标。
2此文来源于此文来源于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确定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此文来源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此文来源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此文来源于。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关键措施,努力实现首季“开门红”。今年一季度,全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亿元,同比增长15.此文来源于;完成财政收入2.2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此文来源于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3和3此文来源于.2。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五个突出”。
1、突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突出工业经济主体,坚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经济快速增长。1-3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22.5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此文来源于.7和25.9。一是培育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1-3月份,全区完成工业技改财务数4.18亿元,同比增长35.2;实施投资3此文来源于此文来源于此文来源于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此文来源于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卫岗乳业、泰通自行车、石冢电子等项目已部分投产,卫岗乳业全部投产后可新增销售8此文来源于此文来源于此文来源于万元,泰通自行车全部投产后可年产自行车15此文来源于万辆。二是培强大企业,提升工业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力度,奖励政策、生产要素和部门服务优先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重点企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全区现有亿元企业12家,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8.4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43.67,同比增长11.2;其中化纤公司完成销售1.5亿元,力争全年达到1此文来源于亿元,实现“三年总量翻番”。三是培植大产业,构建工业新优势。加强规划引导,加大资源整合,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机电、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集聚,打造一批产业“小巨人”。目前,我区自行车配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此文来源于以上;线切割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5此文来源于以上,有7家企业跻身全省同类产品企业前1此文来源于强。
2018年7月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政府党组今年以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工作情况
(一)党的建设情况
区政府党组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行政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持政治信仰不动摇、政治立场不含糊、政治方向不偏移,着力建设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扎实开展党员活动日集中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切实提高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将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决策部署、文件精神汇编成册,人手一本,随时学习贯彻,切实提高了执行力。二是严守党的纪律。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持重要事项、重大情况、重点工作及时向区委请示汇报。严格落实党要管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纪律,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区长办公会、区政府常务会议,促进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了班子向心力、凝聚力,推动了政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从实抓好党组和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全面夯实依法行政基础,重大事项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将法律审查和法律咨询纳入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在棚改工作中,严格审查征收流程、举行征收补偿方案听证会等程序。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将最时新、最精准、最全面、最及时、最权威的政策落到实处。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政务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推进财政规范化管理,部门预算公开、“三公”经费信息已在政府网站公开。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实施方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切实增强了综合调控能力。(二)重点工作情况
一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1-6月份,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37亿元,同比增长7.58%;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91590万元,同比增长6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全市半年协同发展督查评议中,我区前进3个名次,进步幅度全市第一。二是工业新动力不断增强。
1-6月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工业用电量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1%,前50名大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41%。编制完成《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意见》,围绕“4+4”产业体系,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8个,总投资127亿元;新开工项目26个,总投资130亿元;世界500强华润集团、中农城投等一批“国字号”企业投资项目先后落地。42个市级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开工建设26个,完成投资17.6亿元;8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93亿元。扎实开展闲置低效用地清理行动,盘活清理土地1347.9亩。丽驰年产5万辆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正式获得省发改委批复,是全市唯一获得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华润鲁北电力中心、未名企鹅等一批总部经济项目先后落地。开展了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与处置非法集资行动,全力推动了谷神金融风险化解,全区金融环境稳步向好。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
启动了1600亩的智慧农业大棚项目,总占地505亩的两个大棚,11月底竣工使用。投资48亿元的“智慧农业创新谷”田园综合体项目,获批市级田园综合体。加快全区种植结构调整,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万余亩,重点打造糜镇大棚蔬菜基地、神头镇露地蔬菜基地等5个标准化生产基地,糜镇获批全市“粮改菜”试点乡镇。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放心农场达12个。完成造林植树1.23万亩、198万株,其中,总投资6亿元的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已完成造林2200亩、17.5万株。整合现有18万亩林地,探索推进“碳汇交易”,开启了林业资源与产业发展互促并进的新路子。四是城乡人居环境日趋完善。
启动万家、邱家、南街、西关4大片区棚改工程,投资26.8亿元,建设安置房3910套、48.8万平方米;投资800万元启动了全区镇村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5亿元的凤仪城社区B区开工建设;投资6800万元的一污人工湿地年内投入使用;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七改”工程,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投资1.8亿,启动140.9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占三年计划的54%。6月份开展了创卫集中攻坚月活动,聚焦摸排出的1.2万个问题,全力对标整改。城区道路亮化工程即将完工,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五是民生事业扎实推进。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健全脱贫攻坚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政策供给,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村级公益扶贫周转房”项目。投资1.7亿元,启动德州市第二殡仪馆、妇幼保健院、职专综合楼和学生公寓项目建设。成功创建山东省食品安全区。“三医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四项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分别同比改善22.2%、17.5%、5.8%、20.5%。大力开展“大快严”集中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扎实开展地下水压采工作,封停深层自备水井232眼。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党建工作中,一是政府党组还存在着党建工作不规范的问题,会议记录纪要不规范、不完整。
二是政府党组在思想建设理论学习上,存在不深不透、学用结合不够,部分党组成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强。三是在深入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方面,防微杜渐的能力有待提升,对个别领域、部门监管不严,出现了违纪违法案件。四是在作风建设上,深入一线了解、解决实际问题不够经常,不够深入,出现了政务服务大厅被国办通报、扬尘治理反弹等问题。(二)在重点工作推动中,还存在思想解放不够、开拓创新少,用先进经验解决我区当前实际问题还较少;
在推动重大事项改革、放管服过程中,落实效率还有待提升;在化解规划、国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企业盘活等历史遗留问题方面,还需加快推进;对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还要下大力气解决。北京
多层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中心城人口疏解相统一,推动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形成多点支撑、均衡协调的城市发展格局。编制实施城乡结合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50个重点村建设任务。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引领农村改革与发展, 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
继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抓好48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做好重点传统村落修缮保护,搬迁山区农民9050人。
天津
继续推进“四清一绿”行动。 改善农村和社区环境面貌。加强村庄周边绿化,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搞好秸秆综合利用。
河北
改善人居环境,继续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崇礼、白洋淀、 廊坊北三县、正定等9个片区为重点, 改造提升3000个村庄,突出区域和文化特色,连片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京津 冀协同发 展。 围绕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工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设区城市、县城和中心镇功能, 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0.5 %。继续开展县城建设攻坚, 建成100个特色街区和100个风貌建筑,实施建制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
山西
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加快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完成300个村的污水处理任务,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
抓好2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扎实办好“五件实事”, 再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8.5万户, 新建改建农村幼儿园300所,易地搬迁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发展。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市县“多规合一”。选择一批建制镇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
内蒙古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重点解决400万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实施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抓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 积极推动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产业与城镇、城镇化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步伐,下大气力抓好包头北梁、赤峰铁南、兴安盟阿尔山等重点棚户区改造,加强保障房分配管理,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确保新开工保障性安居住房24.2万套、基本建成16万套,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7万户。
辽宁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培育新的增长点。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内涵,加大力度改造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和功能, 充分释放城乡市场潜在需求,创造新的需求增长点。
加强新农村建设。推进宜居乡村“百千万工程”,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和管护体系,抓好面源污染治理、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科学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加快建设县城和中心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依托自然、历史、文化、民族、 产业等特色优势,统筹推进老城区、 名街名镇保护改造和新城区、新市镇开发建设,增强城镇化的文化内涵。坚持集约使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
黑龙江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 分类推进采煤沉陷区、煤城棚户区、 国有工矿棚户区和其他地区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力争开工20万套,基本建成11.1万套。改造农村泥草(危)房12万户。解决204万农村居民和13万农村学校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
上海
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致力于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继续推动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公共资源配置向郊区倾斜,加快形成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分类推进镇域发展,加快编制镇村规划,制定实施不同类型镇的公共设施配置标准,强化非建制镇服务管理,支持有条件的镇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开发。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村庄改造,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强农村水环境整治,将镇村级河道整治纳入市级补贴范围,加大镇村级河道轮疏、村沟宅河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力度。提高市对乡村道路建设的补助标准,建立乡村道路管养长效机制。
浙江
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实施“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加强村庄规划和农房设计,切实抓好千村“浙派民居” 改造和万村污水治理及环境整治, 抓好1000个古村落和10000幢古民居保护,抓好古道、古桥、古井等古建筑和古树名木保护,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坚持以新型城市化引领带动新农村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功能平台建设和都市区轨道交通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中心城市与都市区内各市县一体化发展。
加强美丽县城建设,深化中心镇扩权改革,推动特大县域镇区规划调整。支持相邻县市一体化发展。
安徽
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展开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动城镇规划编制和依法实施,开展“多规合一”试点。 开展县城关镇、重点镇扩权增能试点,扩大管辖范围,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创造条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对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入开展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提升行动,推进县城道路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和水环境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建设新城区,严控城镇建设盲目扩张。优先发展城镇公共交通,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加快棚户区、 城中村、旧住宅小区和旧商业中心改造,促进宜居宜业、安居乐业。
福建
扎实推进以中小城市和城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优化城镇化规划布局。推进县 (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推行“多规合一”,加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编制,强化规划执行力。更加注重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 深化新型城镇化试点,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与周边乡镇连片融合发展。
加大宜居环境建设力度。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提升城市“三边三节点”整治水平,实施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加快接点连线,形成协同效应,完善长效机制。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
产城互动做强县域经济。重点推进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一县一园区”建设,做大“一县一业一品”,打造块状经济。
江西
基本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农村薄弱学校校舍改造等民生任务。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完善县域城镇布局,引导人口有序集聚和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支持有条件的县城、中心镇发展为中小城市。
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试点,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支持鹰潭、樟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全域规划、镇村联动、集中整治,抓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严格镇村建设管理, 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 传统民居保护。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0000公里,启动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河南
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带动作用。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增强县城产业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选择一批重点镇开展小城市建设示范。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物的新农村”“人的新农村”并重, 按照“五规合一”要求,以县域为单位编制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分类推进新农村综合发展、特色发展。
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再解决100万农户“低电压”问题,新建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道路1.3万公里以上, 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以上。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的净化工作,选择一批村庄实施硬化美化,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实现干净、 整洁、便捷,使更多村庄成为宜居的美丽家园。
湖北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完善农村公路、村与村“断头路”等配套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实施宜居村庄提升工程,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扎实做好土地连片治理。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电网、安全饮水及危房改造等基础建设,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建设布局、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布局,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强《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管理,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行县(市)“多规合一”。 开展武汉、孝感、仙桃、宜城等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入推进鄂州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和21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推动“荆楚派” 建筑风格研究成果应用,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山水风貌的美丽城镇。推进旅游城市、 旅游名镇、旅游文化街区建设。
湖南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县级市和县城发展水平,推动重点镇加快发展。开展长沙、株洲和资兴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保护特色古村落,整治村容村貌和乡镇集市,建设一批美丽乡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一市两县一片” 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和武陵山片区、 湘江源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创新昭山生态绿心保护发展模式。
广东
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建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编制实施县(市)全域城乡建设规划,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大力推动垃圾、污水处理和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 开展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 依托小城镇和中心村打造功能完善的农民生活服务圈。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开展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统筹推进幸福村居、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加快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 重点抓好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
广西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发展北部湾城市群、珠江—西江城镇带、沿边城镇带, 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提高区域性城市集聚力。
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建设好2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实施城市承载力提升百项建设工程、百镇建设示范工程和进城农民安居工程等 “十大工程”。推进贺州“多规合一” 和柳州、来宾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镇。自治区本级将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资金25.5亿元, 推进棚户区改造14.33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3.5万户。
重庆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和“多规合一”, 统筹好各区域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完成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总体规划。提升区县城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 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镇。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推进农村电网升级和危旧房改造。建设渝东北、渝东南扶贫开发示范区 , 实施精准扶贫和连片开发。扎实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完成三峡后续工作年度任务。 推进21个城镇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四川
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建设,力争新村建设覆盖40% 左右的行政村。继续推进旧村改造,实施“美丽乡村新面貌行动计划”, 引导村民在规划区按统一要求建新房。继续加强文化传承,着力打造一批传统文化村落,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乡村。
进一步优化经济空间格局。完善扩权强县运行机制,做强县域产业支撑,突出特色和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强县。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拓展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县城发展空间。加大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力度。大力推进“百镇建设行动”,支持各地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 保护开发。
贵州
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 , 大力加强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 , 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做强县城 , 做特小城镇 ,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强绿色生态城镇建设。
在城乡统筹上下功夫。以县为主体 , 整乡整村推进 , 集中连片改造。 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保护好溪流、 林草、山丘等生态细胞和民族村寨、 传统村落等文化元素 , 传承好传统文化、耕读文明、田园生活。
云南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开展省级重点建设村、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重点向沿边地区倾斜。
探索旅游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集特色农业、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美丽乡村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 重点建设50万件山区“五小水利”, 解决2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扎实推进扶贫开发。2015年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进4大片区、革命老区和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继续开展整村、整乡、 整县、整州和整族扶贫攻坚。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激发内生发展活力。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集镇功能,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交通、供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因地制宜推进城镇上山,有序抓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加强坝区用地指标管控,加大对批而未用土地、闲置土地的清查处置力度,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机制。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城镇规划水平,扩大“多规合一”试点范围,扎实抓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
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开发边界、 开发强度和保护空间,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力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加强城镇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推进城镇“一水两污”项目建设。
西藏
加快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力争新增5个县、45个乡通油路,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8万公里。加快农网升级改造、无电地区电力建设, 58个县纳入主电网覆盖范围。
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 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 产业支撑的基本原则,突出沿路、 沿边、沿江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整合资金,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 实施898个行政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陕西
结合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美丽乡村和保护古村落,支持民俗体验、 观光农业和农家乐、自驾游等特色休闲消费加快发展。
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质量。指导各市县制定修编相关规划,全面启动建制镇规划编制工作,在榆林和富平等地进行“多规合一”试点。继续抓好43个重点县城、35个重点示范镇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
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美丽乡村、移民搬迁、精准扶贫、小村并大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延伸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就近享受城镇生活。进一步推进42个县和21个镇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新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全面完成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
甘肃
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薪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以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加快推进市县两级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实现城市、县城、重点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对村庄规划的指导,强化规划的约束力。推动农村改厕、改圈、改灶、 改庭院,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改善村庄卫生状况。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和城市垃圾堆放监管治理。
青海
继续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强化规划对城镇化的引导调控作用。 全面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积极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体现时代特征、 地域特色、人文特点,推动以产兴城、 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城镇化率超过50%,让全省一半以上人口在城镇安居乐业。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推动西宁、海东城镇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引导城镇建设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防止急于求成、盲目铺摊子。启动“三规合一”试点, 推动海东和格尔木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取得明显进展。
加快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围绕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在交通沿线和人口集中地区再建设16个“美丽城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提升城镇功能和品质,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以新建300个“美丽乡村” 为载体,统筹推进农牧区基础设施、 住房建设、环境整治、文化惠民、 农牧民素质提升等工程,促进田园风光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
新疆
深入开展重点乡镇村集中整治。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一位报告起草组成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这份报告在起草过程中修改的次数在近年来是最多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他们都感到“这是一份很有新意的报告”。
改革是报告主线
政府一年的工作可以说千头万绪,如何用1.6万多字把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好,同时勾画出下一年的工作思路和部署,对报告起草组所有的成员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巡视员乔尚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政府方方面面的工作,报告都需要兼顾到,因为这是一个面向全民、面向整个社会的报告。但在兼顾全面工作的同时,报告也必须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这个重点就是公众所关心的,同时也最能体现和代表政府一年工作重点的内容。”乔尚奎说,起草一般的原则是,经常讲的、短期内完不成的工作点到为止,不展开写;年内能做到的、有创新点的工作重点写,写到位。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结构上没有定式,有的两部分,有的三部分,还有的四部分。今年的报告在结构上采取的是三部分,分别是“2013年工作回顾”“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和“2014年重点工作”。
“报告看似大架构不变,但创新藏在架构内。所以很多代表讨论的时候都表示报告清风扑面,眼前为之一亮。”乔尚奎说,这个暗藏在架构内的变化,就是改革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整个报告。
“总结工作先谈改革,部署工作也首先谈改革。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第一次。”在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邓文奎看来,这个结构上的调整,正是今年报告最大的特色,“这也体现了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理念和工作思路。”
2013年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口大幅下降,中央财政1~4月份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6月份金融领域出现所谓“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超过了13%,而且用电量、货运量的增幅也大幅回落。
“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新一届政府没有按照以往和国际上通行做法,靠增加赤字、多发货币刺激经济,而是选择通过改革来稳定经济增长,同时提出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理论,守住经济增长7.5%的下限和防通胀3.5%的上限,来稳定市场预期,给市场吃定心丸。”乔尚奎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这都是新的施政理念和工作思路。
1138条起草意见
报告在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审议前,从起草到征求意见,再到修改完善,一般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这次的起草工作始于去年1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一结束,以国务院研究室人员为主体的起草小组,就正式开始工作了。
这差不多是每年的惯例。
在正式起草前,总理作为报告人对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甚至是报告文风都会提出要求。起草组根据总理的要求,先讨论拟定一个起草提纲,提纲报总理批准后开始起草,最后形成提交讨论的报告初稿。
接下来按既定程序,初稿先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修改后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修改后形成可供在更大范围内讨论的征求意见稿。这个范围包括国务院全体会议、各省区市和中央党政军群100多个部门,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
为了汇聚民智民意,1月底到2月上旬,李克强先后3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科教文卫体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报告稿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阶段,起草组共收到1138条意见,经过认真研究、汇总梳理和整合类似或重复意见后,吸收了327条。
其中,包括来自山东的大学毕业生韩磊建议: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
3年前毕业的韩磊1月17日曾在中南海对李克强总理讲述了自己创业的艰难,缺乏启动资金、没有营业场所、银行拒绝开户。
最后,汇总了上述意见的报告,再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后才能由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正式审议。
在两个多月的起草过程中,报告被定为“绝密”文件,始终要处于保密状态。
总理反复修改
邓文奎曾多次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在他看来,这次起草工作与往年相比,一个特点是总理亲自指导修改报告的次数比较多。邓文奎说,“以前草稿完成之后只是修修补补,当然改动也很大,但是大的结构不会变,而这次后期改动还是很大的。”
报告改动大、修改次数多的原因,一个是起草过程历时较长,这期间国内外形势、经济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及时做出调整。而另一个更主要的因素,邓文奎说“是总理对改革的理解,对改革的紧迫性,认识非常深刻,有他自己独到见解”。
“你的认识水平上不去,对改革理解不到位,报上去的工作思路肯定就跟不上他的要求,至少体现得不充分、不到位。”邓文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起草过程中,很多部门提交的工作目标和措施都被要求重新研究,甚至反复多次。
在他看来,报告的起草过程,实际上也是政策研究、理清思路的过程。邓文奎说,“每一次反复,对我们起草人员,包括对部委的同志,都是改革发展在认识上的深化,都是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把改革向深入推进。”
报告正式提交审议后,很多人看了,都感觉这是一份充满李克强风格的报告。报告中有很多带有“李氏风格”的语言,比如“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就是李克强去陕西调研时说的,体现了他个人的语言风格。
作为任内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对起草工作非常重视。邓文奎告诉记者,“他经常和大家一块讨论,报告哪一块该怎么写,他怎么想的。因此,报告很自然也融进了总理自己的话。”邓文奎说。
这份一万多字的报告,大部分内容都以短句开始。有意思的是,这些段落开头的短句,不少是警语。如谈安全生产,以“人命关天”起首;谈民生,三大内容都以警语起头且有排比:“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
不少人注意到,今年的报告包含很多的数据。比如,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解决600万人的安全饮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等等。
“这些数据都是经过反复推敲,跟有关部门反复论证,最后经总理同意才写进去的。”乔尚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总理自始至终参加起草,要求“做不到的不要写”。
体制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有人统计,“改革”是这次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出现了77次。
在谈到过去一年工作时,总理先谈改革,说本届政府开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在2014年的九项重点工作当中,改革排在第一位,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邓文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把改革放在首位,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第一次。他说,“不仅仅是报告结构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工作思路改变,这意味着改革统领其他工作。”
在去年所有的改革措施中,被视为“当头炮”的简政放权无疑是新一届政府最重要的抓手。邓文奎说,通过简政放权释放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市场活力,激发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创造性。
梳理过去一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不难发现,无论是本届政府组成后的第一次会议,还是今年伊始的第一次会议,主题都与简政放权相关。此外,至少有9次会议都讨论到政府职能转变的细节。这直接带来的变化是,一年间,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多达416项。
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后,效果出人意料。被老百姓称为“一元钱办公司”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使得全国新注册企业数量的增幅达27.6%,远远超过了近年来1%~2%的平均增幅。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改革让市场和企业有了被松绑的感觉,在全社会投资中,民间资本的投资比重上升到63%,为历年之最。
“这就好比我们用中子轰击铀原子一样,它所引发的链式反应,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邓文奎曾研究过农民工问题,他发现打破旧体制后,所释放出的市场活力常常让人无法想象。
“改革开放初期,打破农村人民公社的旧体制,两三年时间,不仅解决了以前始终解决不了的粮食问题,还为发展工业提供了劳动力。”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这么生动活泼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工创造出来的,他们应该说是中国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也是最具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当其他人群还被禁锢在体制里时,唯有农民完全从体制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打破农村旧体制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他说,总理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说得比较简洁,如果再展开点说,他认为,体制机制的改革才是最大的红利,“这里边蕴藏的潜力太大了”。
实现7.5%有撒手锏
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数据,无疑是今年GDP的增幅。
在破“唯GDP”论之后,不少人预测李克强会淡化或降低经济增长指标,但报告出人意料地公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为7.5%,维持了较高的增速。
报告对这一数据专门做了解释: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这个目标“兼顾了需要和可能”。
邓文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这里的“需要”主要是指就业和改善民生。“政府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不断地改善民生,所以我们发展的速度一定要和改善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速度过慢,按照我们过去强调的同步增长,那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也会要慢,这不是老百姓希望的。”他说。
更为重要的,是背后还有一个很大的就业问题。邓文奎说,“我们现在就业矛盾还是很突出,当然从总量上并不那么突出,但是在结构上还是很突出,所以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就业矛盾就会凸现出来,最终影响的是民生的改善,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报告出台,邓文奎也注意到社会上对7.5%的增长有很多质疑。不过,他认为实现这一目标没有问题。
“这不是平白提的,也不是空中楼阁。一个是有基础,另外一个我们还有很多有利条件。如果真要是形势发生了一些很不利的变化,政府还是有措施的,只是这些措施一般情况下不拿出来用。”
邓文奎说:“总理一再讲我们手里是有撒手锏的,必要的时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我们的‘政策工具箱里工具还是很多的,手段也是有的,这个不用担心。”
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时,李克强提出的“合理区间论”令人耳目一新:只要经济运行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不滑出这两条底线,政府就集中精力转方式、调结构,不出刺激性政策。
他用“自行车论”形象地解释复杂经济问题面前,政府如何保持定力:“你要不动,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停在那里晃两圈儿,没准儿就摔下来了。所以还得动,要稳中求进。”
正因为有了合理区间的经济新思维,即便在2013年6月,市场上出现所谓的“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高出正常值10个百分点的紧要时刻,政府也没有在货币市场上放水,出手救市。
李克强曾用“柴薪”比喻财政货币政策:“如果我们放松货币政策,多发货币,那就像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可以说,“合理区间论”经过一年的运行,已经基本被市场所认可。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GDP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
这两个指标的确立,蕴含着中央政府将继续从改革深处发力,在创新宏观调控手段时依然保持定力,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实现从高速奔驰到中高速前行的平稳换挡。
流淌着改革的血液
3月5日,当李克强总理把这份报告提交给代表审议时,与会代表委员掌声高达50多次,为近年之最。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务实和不回避问题。”连续十二年参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委员说,“报告的数据用得很多,也都很严谨,说明我们过去一年的改革发展是有成效的;也没有回避当下的问题,尤其对一些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报告用词很严厉,说明政府抓改革发展、促转型升级的决心和力度是毋庸置疑的。”
“审议、讨论报告的过程,其实也一个是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过程。”李钺锋委员说,大家认真阅读报告,深刻理解报告,对政府行政的思路和部署有了总体的把握,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表达了意见,“表决通过的报告,就是达成共识后的共同行动,熔铸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
会后有评论称,这份打着明显“李氏”印记的报告,可说是近几年来最具新意,最有亮点,也最务实的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在听完报告后形容说,本届政府带着改革的“血性”,血管里流着“改革的血液”,尤其注重政府自身的改革。
许耀桐说,政府过去一年的施政,已显示了兑现具体改革承诺的能力。他相信,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4年度改革部署,完全可以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汇报】推荐阅读:
县政府全面工作汇报06-19
向市政府工作汇报07-26
县政府党组工作汇报09-13
乡党委政府工作汇报07-07
县人民政府新农保工作汇报06-29
镇政府工作情况总结和工作要点汇报09-15
政府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汇报材料05-24
绥化市政府调研工作情况的汇报09-13
市政府实施城乡规划法工作情况汇报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