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幼儿阅读习惯(通用10篇)

如何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篇1

在幼儿早期阅读中,耐心的培养很重要,幼儿能否获得知识经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耐心。耐心是阅读的前提。

针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作了相应的调整,以让他们对图书感兴趣,进而耐心地阅读图书。

一、充分了解幼儿的特点

我带的是大班的幼儿,该年龄层次的幼儿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阅读兴趣显著提高,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象征性游戏趋于成熟,表现与表达方式多样化。

二、采用有效手段引导幼儿耐心阅读

1. 教师自身示范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关键,一个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示范作用密不可分。

大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变强了,会学着大人一样做事,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起到示范的作用,如看书时全神贯注,不边看书边听广播,不边看边玩,不因外界干扰而分心等,教师有了耐心的阅读习惯,会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创设宽松阅读环境。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从咿呀学语开始,孩子们就对周围那些色彩鲜艳,画面形象生动、突出的图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给幼儿阅读的绘本,要使幼儿所读的东西能引发他们自发阅读的愿望。耐心阅读必须从阅读中去学习,应当尊重儿童愿望和考虑他们的智力发展的现实需要。如果读物内容儿童很难接受或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儿童就会因为失去信心或兴趣而放弃,如果读物的内容越来越简单,读来越发容易,那么效果也不会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色彩感知、事物辨认、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长进,对图书的阅读兴趣也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开始为幼儿提供有较多信息的阅读环境,挑选图文并茂的图书,让幼儿喜爱看书,从而促使他们耐心阅读。从形式上讲,应设计形象有趣、色彩鲜艳、图画清晰、主要感知对象突出、外观比较漂亮的图书,往往受到幼儿的喜爱。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等书内容生动、吸引力强,图画设计又形象活泼,孩子们见了都爱不释手,有的孩子还会边看边讲故事。

3. 发挥集体阅读的效应。

有关研究告诉我们,婴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学习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集体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幼儿集体阅读也具有一些特别的效应。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学习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幼儿年龄小,不具备或缺乏阅读能力与经验,自控能力差,在家里看书,往往坐不住,或者兴趣短暂,而在阅览室里,在一种安静的、人人认真看书的环境氛围中,少数坐不住的孩子也变得一本正经起来,特别是有的孩子(能力较强、喜欢看书的)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图书,在边看边讲故事的时候,马上就会有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听边看,共享读书之乐,从而更进一步促使幼儿耐心地阅读。

4. 教师语言感染。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如果教师适当地运用表扬,有的幼儿通过表扬与鼓励,学习的劲头就会越来越大,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表扬是一种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评价,使其优点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对自己的进步有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幼儿增强巩固和发展优良品质的信心。得到表扬后,孩子的表现会更好、更棒,所以在阅读活动中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同时,对个别孩子耐心看书后的表扬,其他幼儿都看在眼里,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培养幼儿耐心阅读习惯

幼儿阅读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从班级网站到班级早期阅读版面中我们都宣传了一些家长亲子阅读的方式方法及成果,以此让家长认识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重视幼儿看书阅读。具体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的读书活动,回家能抽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毕竟孩子还小,自控能力较差,在园有教师引导,而在家只能由家长陪同,所以我们要求家长们每天务必抽空陪孩子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图书感兴趣,促使他们耐心阅读。家长可以: (1) 为孩子朗读故事内容,使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2) 提一些问题让孩子想想,启发孩子动脑筋思考; (3) 与孩子一起交流读后感,使孩子懂得一些道理; (4) 教孩子在阅读中认识一些简单的常用字,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阶段下来,家长普遍反映幼儿和以往相比对阅读图书有耐心了。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 篇2

关键词:幼儿 阅读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确实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并懂得阅读,而且能使阅读跟随他的终生,在阅读中获得最大、最多、最好的发展。

现在大多数家长多数是上班族,他们工作繁忙,时间紧张,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孩子多数是在老人、保姆的照顾下成长。因此孩子过多的是用电视弥补活动空白,不少的孩子不爱读书,喜欢坐着看电视。

另据调查我们发现教师与家长在阅读习惯培养方面也存在着许多误区:首先是家长、教师不理解早期阅读的正确含义,多数家长和部分教师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识字,幼儿不识字就不能阅读;其次,幼儿园及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特别是缺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第三,幼儿园及家庭缺乏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有效指导。因此幼儿表现出不喜欢看书,不会看书,幼儿园图书角中被大量撕毁的图书,寥寥无几的幼儿阅读人数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些现象引起了我们高度的重视和深深的思考,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这一课题来解决以上问题,旨在充分调动、利用家长资源,以阅读习惯培养为切入口,从而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迈出人生坚实的第一步。

阅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早期文字阅读的能力,具体包括阅读的态度、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技能等方面。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与重要的因素,阅读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良好阅读习惯伴随下的知识与能力积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制约。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增进阅读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幼儿阅读的良好习惯,建立阅读常规。具体包括:(1)爱护图书、轻拿轻放、不撕书、不折书。(2)姿式正确地阅读图书,双脚放平、身体坐正,眼距书一尺。(3)能划指阅读。

怎么样看书?会不会看书?这是衡量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可能有很大的阅读兴趣,会拿着一本书去翻一翻、看一看、但是往往他们不知道怎么看,把书当玩具扔来扔去,从反面开始翻书,不停的更换书本……等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时候的他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坚持性都还有待提高。这阶段的幼儿年龄小,不能自觉养成阅读习惯,需要大人在一旁时刻督促、提醒。所以这阶段幼儿的阅读活动大人需参与其中。对于小班幼儿着重培养以下阅读习惯:

(1)首先要让幼儿认识书,知道书有封皮,知道书的反正;

(2)知道书要一页一页地看,学习翻书。知道要爱护书。

(3)注意正确的坐姿;

对于中大班幼儿,他们已有了一些阅读经验,知道了书的简单结构,并认识1——10的数字和一部分简单的汉字,所以在阅读中我们要求:

(1)能按页码顺序一页一页地翻阅图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2)学习按从左往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

(3)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看书,爱护图书;

(4)学习观察图书中的画面,理解画面的前后联系。

措施和方法:

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所以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图书角,投放大量符合幼儿年龄及兴趣的材料,开辟了读书时间;并在各个活动中创造阅读机会,让幼儿多形式地接觸到阅读。

一个习惯养成需要不断地练习,特别是小班的幼儿,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持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督促和引导。幼儿好模仿,特别是模仿老师的行为,如果他们看到老师在看书,他们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也看起书来,有时还会围着老师问问这是什么?等等,所以在小朋友阅看书本的时候我也经常会坐在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看,并很有耐心地看完一本书,并且告诉他们书上讲了些什么?小朋友看到不懂的也经常会过来问问我。我用自己的行为督促着幼儿,告诉他们:老师也喜欢看书,老师会用正确的方法看书。我相信老师的自身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小看的。

要让幼儿养成一个好习惯,教师还要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体验阅读的成功,为此我经常会举行一些本领展示活动,同一本书,让不同的小朋友看,再来讲一讲书上的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最好。这是小朋友最开心的事情,当他们讲得故事得到了同伴的肯定和表扬后都会非常高兴。我们经常会开展一些展示活动,把在家里看到的故事,学会的儿歌、古诗大胆地表现出来,这样的表现活动不仅能提高他们阅看图书的兴趣,也能提高他们大胆地表现能力。

习惯的培养家庭的影响也很重要。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首先家长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良好阅读习惯对孩子的作用。(2)要有时间的保证。家长可以在家里订出固定的读书时间,这一时间全家人都读书,为幼儿创造阅读环境。(3)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让孩子感受那里的阅读气氛,养成安静阅读的习惯。(4)家长要有方法的引导幼儿阅读,如一页一页的翻看、看后尝试说出重点内容等。(5)要提供适宜的、幼儿有兴趣的材料。

如何培养幼儿学习习惯 篇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连任的教师,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神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模仿着、学习着,往往在你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那么“上梁必须正”,必须以身作则,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

2、从严要求

坏的习惯,非严格要求不能矫正;好的行为,非严格要求难以形成、巩固。有的家长兴之所至,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情,起初能坚持督促孩子去做,日后,当孩子不肯做时又轻率迁就,这些做法都不可取。

3、坚持鼓励为主

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唠叨个没完,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伤害其自尊心。而应细心观察,对于他们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

4、应重视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

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它表现为既能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项任务,又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有头无尾,所以,要根据以上特点,从孩子生活习惯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让其通过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地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5、让孩子负一点责任

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篇4

每天晨间谈话时,留有十分钟时间让孩子来“说新闻”。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天天要完成的任务——晚上六点看东方电视台的《媒体大搜索》,第二天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新闻片段来说给大家听。

2、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让孩子多看一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还可让孩子听一些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儿歌磁带等,当有声有色的话语,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将孩子带到幻想中的动物世界、古老宫殿时,他们会完全忘却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听。

3、多多称赞和表扬孩子。

鼓励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自信心的动力,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所以只要孩子能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了别人讲话的内容,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就可给予表扬鼓励。

4、利用“按指令行事”法发展孩子倾听能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发展的一个阶段。为此,家长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如: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其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一边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

5、利用“听辨错误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

生活中,有的孩子听一件事时,只听到其中的一点儿就听不下去了,这就说明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和不认真。因此,家长应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

6、下午点心前的“悄悄话时间”。

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篇5

一、在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爱因斯坦说:“热爱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索。而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首先,以奖促趣。在班级中制定一套阅读奖励方案,每天的阅读目标,每周的阅读目标,都按学生的个人能力来拟定,达到目标的都给予奖励,要求不益过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自己去阅读的愿望。

其次以赛激趣,竞赛能激起学生们的表现欲,能体现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师每周要排一节课的时间,采用相互交流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把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讲述出来,评一评谁的阅读量大,阅读面广,阅读效果好。评出每周之星,并给与精神鼓励。这样不管是才成绩好的还是稍差的学生,都有机会体会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日趋浓厚。

二、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首先,从各方面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一个家庭里有没有、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家长应该为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供良好的条件,当孩子还小时,就应该在数的海洋里受到熏陶。可以从童话故事中对读书产生初步兴趣如:“《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以及图文并茂的《唐诗三百首》等,在家里为孩子提供读书平台,有独立的阅读空间并且作好读书时间安排,在孩子阅读时不可用电视、电脑、游戏机等来影响到孩子,在双休日可多陪孩子逛书店,淘淘自己喜欢的书籍,在孩子的节日里送些书当做礼物,孩子在无形中受到父母的影响,会逐步对阅读产生兴趣。家长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提高要求,以赏识的态度鼓励他,大部分家长也许能做到一时,很难做到长久,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贵在坚持贵有一颗坚持的心。万事开头难,把头起好,走下去就会见到曙光。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家读书氛围好。

其次,家长共同参与城外孩子读书的伙伴

说十次,不如做一次,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在家里,父母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和伙伴。我认识一位母亲,她在着方面做得非常棒,每个周末都会抽出一段时间来作为孩子和她的阅读时间,在家里摆上一张桌子,孩子和妈妈就拿着

自己喜欢的书各自看起来,读后还互相交流。事实证明这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的孩子学业非常顺利,一直很优秀。这不能说不与母亲的做法有关,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一个人一天总可以抽出半小时来哪怕只读三四页,一个月也可以读上百页了,一年下来就读几部书,那么不可思议!一定不要忘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求您的孩子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但只要每天静下心来十到二十分钟,好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培养之我见 篇6

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 为他们入学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呢?

一、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

1.结合幼儿年龄特点, 从幼儿兴趣出发, 有针对性地选择幼儿“喜欢”的书籍。如:独立性较差的幼儿, 可以选择“我很能干”、“我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图书故事;不善于观察的幼儿, 可以选择“找不一样”的图书等。幼儿喜欢动物或喜欢兵器等, 老师要适当有选择地满足, 不能强迫或遏制。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书, 他才会主动去看、去学。

2.以大幅情节画面为主, 并配有适当的文字。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抽象逻辑思维处于萌芽期。这就决定了读物应仍然以画面为主, 图书中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帮助幼儿逐步完成从图画形象到文字符号的过渡。

二、讲求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方式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使幼儿顺利阅读, 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 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若教师能抓住时机, 对幼儿的良好阅读行为进行强化,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指导幼儿学会有序翻书。

首先, 应让幼儿观察图书结构, 知道每一本图书都有封面、封底。为了便于理解, 我们可让幼儿把封面比做前门, 把封底比做后门, 中间就像一间小房子。看书时, 先把前门打开, 然后走进小房子里看故事, 故事要仔细地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看, 看完了把后门关上, 利用这种生动形象的看书方法, 幼儿就不会乱翻书了。

2.指导幼儿学会识别图画。

教师在教会幼儿翻书, 按顺序阅读的基本方法后, 可让幼儿自己观察感受图画书的画面, 并猜想和想象画面表达的意思,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图画书的理解, 培养幼儿识别图画、自己讲述故事的能力。

3.指导幼儿学会将图书符号转译。

阅读最大的乐趣就是体验阅读过程, 享受阅读乐趣。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 可以通过逐页提问,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把握画面内容, 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在看图观察的基础上逐一回答, 提问完后, 教师要给幼儿完整讲一遍故事 (包括封面上的书名、作者、出版社) , 这样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是一个享受阅读乐趣的过程。

4.指 导 幼儿 学会将 阅 读 信 息 转 化 为 深 层 体 验 , 并 能大 胆表现。

教师给幼儿讲完故事后, 可以帮助幼儿图文匹配, 让幼儿自己思考, 图画中某地方的相应词汇或句子应该是什么? 理解画面与文字的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 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这样, 既加深了幼儿对书本内容的理解, 又使幼儿对阅读书本的兴趣更持久。

三、制定相应的阅读规则

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图书角的书被撕得破破烂烂;几名幼儿为了同一本书, 起了争执……制定适合幼儿的阅读规则是必要的, 是限制不良阅读行为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使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重复良好阅读行为的重要保证。

1.规则的制定要有根据。

制定阅读规则, 要根据幼儿阅读的环境和实际情况。比如:为了避免阅读时出现拥挤现象, 就要根据阅读场地的大小限制就座人数, 确保每个人都有适当的空间;为了保证阅读室的安静, 就要求幼儿走路轻轻, 说话轻轻;为了使幼儿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就制定“轻取轻放图书, 看书时要一页一页轻轻翻动”、“看书时不可争抢, 要互相分享”等规则, 这些规章制度是幼儿阅读时必须遵守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

2.规则制定后要有引导地实施。

规则制定了, 就要指导幼儿依照规则行事, 教师可以通过拟人化故事或情境等教育手段让幼儿理解规则的含义。如, 在故事《哭泣的图书宝宝》中, “呜呜呜……图书宝宝正在伤心地哭泣呢, 因为它喜欢的漂亮衣服被小朋友们给撕破了”。通过这样拟人化的故事, 使孩子们联想到自己遭遇此的感受, 从而真正起到教育幼儿爱护图书、不撕书的作用。

3.规则执行中要有必要的补充措施。

(1) 引导幼儿学会主动修补图书。

幼儿在翻阅过程中必定会对图书有所损坏, 教师可提供一些胶带、剪刀、订书机等工具, 视图书损坏情况, 适时带幼儿进行修补图书活动。班级创设了图书角后, 我请幼儿每人带一本绘本图书投放进阅读区, 幼儿一有空就去书架上选择图书阅读, 渐渐地原本较新的图书开始出现掉皮、撕坏等破损。有些幼儿看到自己带来的图书被撕坏很心疼。当我修补破损的书时, 吸引了小朋友的关注, “老师, 我的书也破了, 你也帮我修修吧! ”可以看出, 幼儿对把坏书修补好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抓住这一特点, 我在阅读区里投放了一个材料箱, 放了几把剪刀和胶带, 每当有书破损时, 幼儿们就会主动去材料箱里拿工具修补。修补图书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而且让幼儿更加爱惜图书, 这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 有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2) 引导幼儿学会并感兴趣制作小图书。

鼓励幼儿动手编绘图书, 在《冬爷爷的礼物》这一主题活动中, 结合课题活动, 为了丰富主题墙和图书角内容, 我们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图书小故事———冬天里的故事。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 精心寻找故事图片剪下来贴在图书上, 绘画能力强的家长和幼儿一起创编故事, 并把它画下来。当幼儿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 很有成就感, 进一步培养了对图书的感情和兴趣。

四、家长积极引导

一些家长认为,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是幼儿园的责任。真的只是幼儿园的事吗? 其实, 幼儿从降生到走入社会, 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是幼儿的启蒙教师, 但不是说父母都自然能胜任教师, 而要做好准备, 在养育儿童的过程中不断努力。在一次班级主页的讨论中, 涵涵妈妈说了她对宝宝早期阅读的一些想法和经验, 她认为:宝宝早期阅读非常有益, 在宝宝4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给她看卡片式的图书了, 6个月开始只要大人给她有图片的书籍, 她都会将书拿正了看, 若故意将书倒着递给她, 她就会自己将书转正了看;并试着翻页, 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两岁左右时, 有次带她坐公交车, 她指着一个小朋友衣服上的图案说是“马”, 我当时仔细辨认了半天, 才发现确实是个比较抽象的马, 但如果没有宝宝的提示, 我不会认出那是马。宝宝是在看书和家人的讲解中渐渐掌握了动物的特征。我们现在每天都给宝宝至少半小时看书的时间, 她也能在我做家务时, 一个人独自看书, 所以我认为早期阅读对孩子很有好处, 它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理解力, 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可见, 家长的引导对幼儿的早期阅读影响很大。在孩子早期阅读学习中, 家长需要做到:1.精心营造阅读氛围。幼儿阅读时, 尽量保持安静, 家里营造读书氛围, 大人也经常读书、翻报。2.着力培养阅读习惯。要使幼儿爱护图书, 不能把书弄坏:不小心把书撕了, 家长及时与幼儿一起把书修补好, 不能不管不顾, 由他撕。3.适时把握阅读契机。每天临睡前让他看十多分钟。

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幼儿 场景 渗透 活动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培养幼儿非智力品质,因此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是幼儿顺利阅读的前提础。

一、创设丰富的生活场景提供阅读材料

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源泉。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想象力。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才能有丰富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多创设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多看、多说。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有的幼儿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三、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我们要求家长多和孩子进行分享阅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不以学习为目的来共同阅读一本书。家长要帮助幼儿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能使幼儿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幼儿的阅读主要是凭兴趣进行的,他们注意的是画面。他们的目光往往被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很难做到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因此,首先要教会幼儿有顺序地阅读,并要教会幼儿認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内页等,知道阅读一本书应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在观察某个画面时,也应和看图讲述一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了解画面上是什么时候,画的是什么地方,画面上有什么,人们在干什么,等等。对各种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的关系注意仔细观察、分析、判断。其次,引导幼儿对全书进行概括的能力,即幼儿看完一本书后,引导幼儿能讲出大致意思。从中学会分辨好与坏、善和恶、美与丑,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在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中,起初,以成年人为幼儿逐字朗读为主,多次重复之后,随着对故事情节的语言的熟悉性增加来逐步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并最终过渡到幼儿自己阅读,家长要对幼儿的阅读情况多加鼓励,以培养和巩固幼儿对阅读的兴趣。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爱的书,并定时定内容地去指导孩子阅读图书,鼓励孩子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并养成用手指划读的习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家长帮助幼儿把创编的故事制作成小书,与同伴一起交流;利用游玩、外出有意识地让幼儿看路边的汉字;有意识地在家庭生活中不断丰富幼儿的阅读内容等,以此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四、在延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拓展幼儿的阅读空间。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听说游戏、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和文学活动,引导幼儿逐渐了解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幼儿通过快乐的舞蹈、有韵律的动作,自由抒发了情感体验。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还可以听听唱唱自己学习的儿歌、歌曲,讲讲自己听过或看过的故事,还可以表演故事。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也易于表演时,教师可鼓励引导幼儿和同伴分派角色,共同开展表演游戏,在游戏中再现阅读的内容。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篇8

电话:***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摘 要】 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由此我们感到:好的卫生习惯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

【关键词】 良好 卫生习惯 培养习惯内容 好处

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人,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而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甚至还影响到他们的终身。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是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一。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

(一)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 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幼儿加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二)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也是十分娇嫩时期,如不养成良好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比如:手足口病,甚至会剥夺孩子的生命。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趴着或蒙头睡觉、经常洗澡、修剪指甲等卫生习惯。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卫生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矫正就非常困难。

二、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内容

(一)卫生习惯包括:

1.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2.其他。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二)生活习惯包括:

1.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2. 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3.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系鞋带、穿脱衣服、洗碗、扫地等。4.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三、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对于年幼儿童,所采取的培养方法应形象具体,反复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来达到养成习惯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

(一)以身作则法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将会成为幼儿一生的财富。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成人的良好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具体、形象而又直观的示范。如准备睡觉时铺被、拉窗帘、洗脸、洗脚;吃饭前碗筷、桌凳的摆放凳都是给孩子一种示范和暗示。

那么,要做到以身作则应注意哪些呢?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过程,首先要安排幼儿合理的作息时间,家长不应要求孩子随大人的时间走,如熬夜、睡懒觉等。也不要随便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只要持之以恒,经过不断地重复、巩固,就可养成习惯。对孩子习惯培养上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使孩子理解卫生与健康的关系,激发他们讲卫生的愿望。开始时家长要给孩子做示范讲解,如正确的刷牙方法要顺着牙缝竖着刷,洗手时要先擦肥皂后冲洗干净等。

2.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家长要做好榜样,如果家长在吃饭时挑三拣四,不注意饭后漱口,饭前洗手,有爱吃零食的习惯,就不可能养成孩子好的习惯。家长应和幼儿园的要求一致,要以身作则,才能使 儿童 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形象渗透法

利用看图片、讲故事、教儿歌、游戏等形式进行渗透教育来达到培养目的。比如有一部分幼儿吃饭不好,老将饭裹在嘴里,老师可在教学时画一张“猪宝宝”的画像,问孩子小猪的嘴巴丑不丑,孩子当然说:“丑”,这时你可以说:“这是小猪不好好吃饭,老是把饭含在嘴巴里,时间一长啊,嘴巴就长长了”,以后在吃饭时孩子一看到小猪画像,就会很快咽嚼饭菜了。又比如还有一部分幼儿不爱走路,老是要大人抱,你可以说:“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跑,小鱼自己游,他们都没有叫妈妈抱啊!”,一是给孩子形象教育,二是无形之中还教会了孩子“飞、跑、游”等单词,寓教娱乐,效果非常之好。

(三)强化训练法

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如:在每次过马路时,经常提醒幼儿“红灯停,绿灯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更是如此。为提高幼儿反复练习的兴趣,可采取带有竞赛性的游戏。如问小朋友在吃饭前应该先做什么,让孩子抢答,有的孩子会说洗手,有的会完整地说:“应该用肥皂洗手”,当然是完整说的孩子应该奖励;或者让孩子比赛穿衣、铺被等竞赛。

(四)定位法

将幼儿常用的物品、玩具摆放在规定的地方,并严格要求按规定的位置摆放,使其对常用物品的位置形成固定的印象,这样就能养成其不随便使用别人物品的习惯。如每天中午午睡前,外衣裤、鞋袜让中、大班幼儿自己脱,自己叠放整齐,摆放在老师指定的固定位置上;还有每天吃完饭后,碗筷应该放在哪里、餐巾用完后放在哪里等等。定位法是指导幼儿培养良好习惯的坐标,使幼儿在完成这些习惯时不手忙脚乱,没有头绪。

(五)督促检查法

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需要不断的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可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对有的思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较粗心的幼儿,应不断的督促检查,但不宜包办代替。如孩子在某个环节上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你可以说:“刚才你还差一件事没有完成,想想看,是什么 事?”当他想起来后,你可以说:“很好,现在请你去完成它。”这样的督促检查可以使幼儿容易记住,下次不太会忘记。

四.儿童能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幼儿园的教育及家长平时的培养分不开

曾经有七十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的科学家的普遍看法,也说明一个道理: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那么,幼儿园作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步,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呢?

(一)师生互动,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前提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如在培养幼儿坐姿的习惯时,我们教给幼儿边念儿歌边跟着坐好“小脚并并拢,小手放背后,小嘴闭闭牢。” 又如,幼儿在幼儿园里,特别是小班的宝宝会对家人产生依赖、依恋之情,对教师产生畏缩心理,导致他们在不自觉中出现吸吮手指的习惯,在帮助幼儿克服吸吮手指的习惯时,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幼儿吸吮手指造成的不良后果,教育幼儿保护手指,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而不是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以免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

(二)通过游戏和同伴们的交往,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提高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是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原则

我们通过区域角的“生活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在幼儿园里,最频繁的莫过于同伴们的交往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生活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到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幼儿之中,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班内选出了做的最好的小朋友当值日生,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戴小红花、贴红五星等,让更多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三)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关键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是幼儿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以及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长到入幼儿园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活动能力,他们好奇心强且好动,好问,好模仿。在家长老师的培养下,很容易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因此,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访、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那些不良行为的弊端,提出生活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家园配合,在“既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的前提下,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力的尝试。”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锁事儿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却不知道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 篇9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忽视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缺乏重视。然而,一个人的阅读习惯的好坏足以影响其一生的学习生活。为此,切实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迫切任务。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那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习惯有好坏之分,它鲜明地体现着一个人的性格。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反之,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无计划、无目的、不求甚解,将会严重影响阅读效果,以致终生受害。

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现实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上花了很大工夫,却往往忽视了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好多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指正和指导,养成了或多或少不良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播下了麻烦的种子。

有的学生在阅读时还要用手指着读,更有甚者还不会很好的默读,导致阅读速度很慢;有的学生阅读时不分重点,毫无目的,结果阅读效率很低;有的学生阅读时习惯做小动作,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学生阅读时坐姿不好,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的学生阅读时不习惯动笔和思考,阅读质量和效果不能很好保证;有的学生阅读时没有计划性,总是半途而废;有的学生阅读时不习惯带工具书,一遇到生字就读不下去了;还有的学生不喜欢阅读,一碰到书本就头疼等等诸多的不良习惯。

上述这些阅读坏习惯咋听起来真够吓人的,难道这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吗?难道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愿意见到的现象吗?难道这是我们学生想要的教育吗?那为何小学生会养成诸如此类的不良阅读习惯呢?

“羊毛出在羊身上。”许多人会想到原因当然出在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自身,但要注意的是毕竟小学生由于本身的身心特点,在学习生活中会缺乏自主性,自控能力比较差,有些不良习惯是不知不觉形成的。因此,小学生这些阅读坏习惯的养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艰巨任务,而阅读教学在其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教学,才算一个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

当然,说起来总比做起来容易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语文教师要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言传身教,当好楷模”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养成这一习惯有一定困难。但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不断提醒儿童,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唤起注意、记忆、思考等各种心理历程;环境要安静: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作息要定时: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游戏时应尽情的玩,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学习地点要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

四、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个别指导。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该会是多么恰意啊!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而且有时需要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语文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上课时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小学生谨记在心。

七、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为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等。

八、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有序阅读指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行为要有条不紊:书放在什么位置,笔记和笔放在哪里,暂时不读时怎么做记号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要边说边示范,并让学生做,逐渐习惯成自然。

如何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篇10

1.创设有趣的图书角吸引幼儿。在班里我设置有趣的图书角,在长长的凳子上准备了不同形状的彩色垫子,让孩子们喜欢拿着书去坐坐。在孩子们阅读时,放上合适的音乐来衬托温馨的气氛。这样使幼儿对图书角的兴趣更浓了。

2.开展评比活动,肯定幼儿的学习成果。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我就运用幼儿的这一心理,开展“阅读之星”评比活动。每周评出“阅读之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小红花、小卡片或各种动物图片等,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3.设置悬念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前我经常用语言创设一种好像是不合常规的情景,引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如:在故事《小汽车》中我问幼儿:你见过什么样的小汽车?幼儿说有红的、黑的、面包型的、甲壳虫型的等等。那你们见过萝卜汽车、靴子汽车吗?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下子上来了,迫不及待的打开书看了起来。

二、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不仅采取相对集中的阅览形式,让小朋友集中阅览,教师可在集中阅览中,全面观察多数幼儿的活动情况,予以集中指导。“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端着饭碗在院子里吃饭……”这是一个我们以集中阅读的形式进行的故事阅读——《大公鸡和漏嘴巴》。孩子们首先通过观察图片,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猜猜故事的内容,紧跟着在随老师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熟悉了故事的内容。之后绘声绘色的边复述边表演故事让幼儿兴奋不已,抓住这个契机,我及时引导幼儿理解了故事的寓意,对幼儿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还采取比较分散、较随意的阅览形式,幼儿选择阅读资料后,可三三两两地、自由地、分散地到小型活动区或个人活动区进行活动。教师可在休闲式的阅览活动中,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予以个别指导。我们还以游戏方式、玩具性质等引导幼儿自由地去阅读书籍,并适当地进行复述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阅读情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背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等手段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供有趣的阅读材料,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有的放矢地提供阅读材料。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在为幼儿提供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三点:(1)图画色彩鲜明、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2)与幼儿生活有关,图画内容简单具体有趣,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3)文字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型短而重复。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

2.教给幼儿有效的阅读方法。在班级里我经常发现幼儿在看一本书,一页书只看一眼就翻过去,一本二十几页的书,只用半分钟就翻完了,马上又拿另一本,并以同样的速度看完了第二本书,然后又去换第三本书。于是我走过去,拿起他刚刚翻完的两本书,请他给我讲讲书中的故事,结果他什么也讲不出来。我想有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还要教给孩子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行。首先应让幼儿观察图书的结构,知道每一本图书都有封面、封底,为了便于幼儿理解,可让幼儿把封面比作前门,把封底比作后门,中间就像是一间小房子。看书时,先把前门打开,然后走进小房子里去看故事,看完了把后门关上,有了这样生动形象的看书方法,幼儿就不会出现乱翻的现象了。

3.丰富感性经验掌握阅读技巧。由于幼儿期正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这一阶段,他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的感性经验,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的相关知识。幼儿“阅读”图书,实际主要是观看图书中的“图画”。在阅读中教师应该指导幼儿怎么看图画,以培养他们对图书画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懂得既可以从画面中,也可以从文字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使其掌握阅读的技巧。

四、培养幼儿爱书、珍惜书的情感

良好的习惯是进行早期阅读的有效保证。教师应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如:坐姿端正,一页一页地翻书;不折书、不撕书、不用脏手触摸书;看完书主动放回原处;专心读书,保持安静,善于倾听。教师还要带领幼儿经常检查图书,发现破损的应及时指导幼儿修补图书,逐步培养起幼儿爱书、珍惜书的情感。

五、家园密切配合,共同指导幼儿阅读

为了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更高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建议家长要做到:

第一: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也应该有阅读习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你在家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孩子也会被你感染的。

第二:要替孩子创造一个很好的阅读条件,例如孩子有自己的书房、书桌、书架、家庭要预备一个好的阅读环境。

第三:家长要为孩子买一些符合其年龄的书籍,但并非一定要买许多的书。比较好的做法是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去商店转转,告诉他们书的种类很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从而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书,还可以鼓励孩子和其他朋友交换书来看。

上一篇:妞妞读后感精选下一篇:学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