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2025-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低碳意识现状调查报告(通用8篇)

低碳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篇1

本调查表不用填写姓名和工作单位,各种答案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您只需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答案上打√。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B、18~40岁C、40~60岁D、60岁以上

3、你的文化程度?

A、初中以下B、高中(职高、中专)C、大学(大专)

4、你是否把暂时不使用的电器的插头拔掉?

A、很麻烦,没有必要拔掉 B、拔掉,节约电费

C、拔掉,避免打雷击坏电器 D、拔掉,为了节约电达到环保 E、偶尔拔掉

5、你出行一般都使用什么交通工具?

A、自行车或步行B、公交车 C、私家车或者出租车

6、你为什么选择上述交通工具出行?

A、出行方便B、为了环保C、锻炼身体D、不清楚

7、你去购物时是否有自带包或循环使用塑料带的习惯?

A、没有,带上不方便B、有,因为塑料袋要花钱买

C、有,因为要避免环境污染D、不一定,有时候带

8、你在外面就餐使用一次性餐具吗?

A、使用,因为一次性餐具方便B、不使用,使用会浪费钱

C、不使用,为了环保D、不一定

9、请问您对“低碳”、“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

A、没有听说过 B、听说过但不了解C、了解一些 D、很了解

10、导致你对“低碳”了解程度的原因?(可多选)

A、不关心,低碳跟自己、家人没有关系 B、没有听人谈论到C、相关部门没有宣传D、电视上没有宣传什么是低碳E、没有在街上看到相关标语F、文化水平G、不清楚

11、你认为何为“低碳”?

A、降低碳的使用量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C、降低煤炭的使用量

12、你认为“低碳生活”重要吗?

A、没想过B、不重要C、重要

13、政府出台的“限塑令”对你生活有什么影响?

A、没有影响B、在超市购物使用塑料袋次数减少了C、影响生活的方便

14、你对政府规定的“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能低于26℃”的看法?

A、不知道这项规定B、没有意义,都是口号

低碳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篇2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天津市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会员单位发放和回收, 调查地点包括天津市中心城区、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蓟县、静海县、西青区、武清区和津南区, 单位辐射范围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和环保组织等。问卷调查时间是2012年11月至12月, 共发放2000份问卷, 回收1972份, 有效问卷1894份, 问卷回收率为98.6%, 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04%。

1.性别比例。

在回收1894份有效问卷中, 被调查者男性占46.4%, 女性占53.6%。

2.年龄分布。

本次调查中, 0~20岁调查对象占样本总数的38.7%, 20~30岁占12%, 30~40岁占19.8%, 40~50岁占19.9%, 50~60岁占6.6%, 60岁以上占3%, 问卷所调查的各年龄段具有一定代表性。

3.月可支配收入情况。

此次调查中, 月可支配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占样本总数的15.4%, 1500~2500元的占19.9%, 2500~3500元的占18.8%, 3500~5000元的占22.7%, 5000~10000元的占16.6%, 10000元以上的占6.6%。

4.文化程度比例。

此次调查中, 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占调查对象样本总数的32.8%, 高中或中专的占22.3%, 大专的占9.1%, 本科的占29.3%, 研究生及以上的占6.6%。

5.职业分布。

此次调查中, 职业为教师的占调查样本总数的8.4%, 学生比例占41.1%, 政府或机关工作人员占9.3%, 工程技术人员或服务人员占15.4%, 退休及家庭主妇占8.2%, 其他人员占17.5%。

二、天津市民低碳意识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低碳交通的调研与分析

此次调查通过“您对低碳交通的认识程度”“您认为哪些属于低碳交通方式”“是否关注自己的交通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低碳出行会降低生活质量吗”等问题设计, 对天津市民的低碳交通认知程度、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低碳交通有53.1%的人知道其含义和大概内容, 26.6%的人只是听说过, 但不明确其内容, 仅有17.3%的人对低碳交通的内容较为熟悉, 而有2.9%从来没听说过低碳交通。市民认为排在前5位的低碳交通方式分别是步行、自行车、地铁、公共汽车和电动车。市民对低碳交通关注度的调查结果, 经常关注的占40.6%, 偶尔关注的占48.0%, 从不关注的占5.9%, 不知道如何关注的占5.4%。从结果可以看出, 约8成以上的市民关注自己出行的环境影响。

(二) 低碳建筑的调研与分析

建筑是高耗能高排放的社会行业, 从建材的生产到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以及最后建筑垃圾的产生, 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大约消耗了50%的能源、48%的水资源, 排放50%的温室气体以及40%以上的固体废料[2]。本调查从市民的低碳建筑认识、旧房改造、购买低碳建筑的影响因素、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天津市民进行调查。建筑业是高耗能高排放的社会行业, 认识到这一点的市民有43%, 而44%的市民并不认同建筑会造成较大的污染, 其余13%则不清楚。

对于低碳建筑这一概念, 35%的市民很了解或是比较了解, 而64%的市民则不太了解或是毫不了解。从了解的渠道来看, 67%的人通过社会舆论听说或是了解, 13%通过亲友交流得知, 11%是通过志愿宣传活动或开发商的宣传, 通过政府宣传了解的市民占9%。

对“低碳建筑”的认识, 多数市民认为低碳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 其次是回收利用水资源和增加碳汇, 还有部分市民认为遵循就近、低碳的原则选择材料以及合理利用建筑通风, 增强建筑物门窗气密性是低碳建筑的要求。市民对低碳建筑中经常用到的可再生能源中, 太阳能认识最多, 其次是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对于低碳建筑的实现途径, 33%的人认为首先应该从建筑材料着手, 31%认为从节约能源角度, 23%认为需增加绿化, 13%认为做好建筑规划。80%的市民在购买房屋时会考虑低碳因素。11%的人认为低碳建筑会损害生活的舒适度, 44%的人认为不会, 其余45%在这方面不太清楚。关于低碳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现如今低碳技术条件不成熟、质量没有保障是阻碍低碳建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次重要的是缺乏监管、政府支持不够以及低碳建筑价格过高。

对国家建筑节能政策普及程度的调查显示:60%的受调查市民表示不了解, 30%的人比较了解, 7%的人根本没有听说过, 只有3%的人非常了解。对于国家应采取的支持措施:37%的人认为国家应该从技术与材料开发研究方面加强对低碳建筑的支持, 29%的人认为制定经济激励政策是支持低碳建筑发展的重点, 23%的人认为应制定相关标准, 还有11%的人认为应当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和宣传。

政府出台的对建筑节能的补贴政策, 49%的市民并不了解, 32%的人有一些了解, 14%的人根本没有听说过, 只有5%的人很了解。发达国家在推行建筑节能、推广绿色建筑方面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 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零部件的供应体系和评价体系, 如英国的BREEAM系统、美国的LEED系统、日本的CASBEE系统、加拿大的GBTOOL系统等。现在我国也建立了类似的评估体系, 但并未得到广泛推广或是赢得公众认同, 尚需完善。39%的市民表示如有权威部门出台相关标准会认同该标准, 其余61%的人不确定或是不认同。

房地产市场上的低碳建筑价格一般都高于普通建筑, 31%受调查者表示不愿意为低碳建筑支付高价格, 46%的人愿意支付5%以内的额外价格, 15%的人愿意在高出10%的范围内支付额外价格, 8%的人在高出10%以上时仍然愿意支付。

已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 要推广建筑节能必须在全社会开展旧房节能改造, 居民的支持尤为重要。在调查中, 70%的受调查者愿意对居住的非节能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21%受调查者表示不关心, 9%的人不愿意改造居住的非节能建筑。

(三) 低碳消费的调查与分析

认知是消费者产生行为的前提, 只有当消费者全面感知了某种产品或行为能够满足其需求时, 才可能产生积极行为。市民对低碳消费的认识程度是:44%的市民听过但不清楚内容, 39%的市民知道含义和大概的内容, 仍有9%的市民从没听过, 只有8%的市民对其含义和内容较为熟悉, 说明大多数市民了解低碳消费的概念, 但对低碳消费的认知还不够深入。有21%的市民认为低碳消费是政府的事, 17%的市民对此不确定, 大部分市民意识到低碳消费是与个人相关的, 比例为62%。这表明部分市民对低碳消费的实施主体仍存在误区。

市民获取低碳消费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 占到61%, 媒体宣传是市民了解认知低碳消费的主阵地, 影响力较大, 这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在信息化时代, 大众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接受信息的最佳选择。其他途径中, 亲戚朋友交流占13%、政府政策宣传占11%、社会志愿者活动和企业宣传占11%, 比例相近。

市民购买商品的用途最主要是日常生活所需, 比例为82%;其次是馈赠他人, 占到10%;还有少部分市民因从众心理驱使而购买商品。调查显示:38%的市民偶尔存在攀比、炫耀心理, 16%不确定, 3%经常有, 43%没有此类心理, 可见攀比性、炫耀性心理很重的人在人群中所占比重已偏高, 从众心理和炫耀性心理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态度[3]。74%的市民对于倡导低碳消费态度是积极的, 表示大力支持并热情较高。但也有部分市民对倡导低碳消费还持中立 (19%) 或反对 (1%) 态度。同时, 43%的市民认为低碳消费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31%认为会稍微降低, 6%认为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说明在全社会推行低碳消费已经具有认知基础, 但是仍需要在全社会树立低碳消费理念, 广泛宣传、普及低碳消费知识。

低碳消费关注度方面, 56%的市民偶尔关注, 只有24%的市民经常关注, 还有20%的市民从不关注。57%的市民偶尔会提醒自己注意低碳环保节能, 只有31%市民经常会, 12%的市民不会。意识和行为之间并非具有天然一致性, 知强行弱的现象比较普遍, 大多数市民选择“偶尔”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提醒自己注意低碳环保节能, 说明市民的低碳消费行为还有提高的空间。要引导人们采取低碳消费行为, 除了宣传教育外, 还需要用经济杠杆来调节, 即政府制定相关遏止高碳排放、鼓励低碳消费政策鼓励人们选择低碳消费。

市民践行低碳消费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37%选择经济因素, 30%选择社会氛围, 28%选择个人意识, 5%选择强制要求。消费水平取决于人们收入水平的高低, 因此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关注程度。此外, 大多数企业出于利益的考虑, 担心低碳产品的开发与销售风险, 对低碳消费模式抱着谨慎心态, 阻碍了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和推广。市民低碳消费意识淡薄与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有很大关系, 市民进行低碳消费, 消费环境很重要, 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制度对低碳消费的环境进行治理和改善。

低碳消费没有普及的原因主要是市民对此概念不了解, 没有养成低碳消费习惯, 比例为27%;其次是政府引导不够, 市民不知如何实践, 占到22%;16%的市民选择追求“奢侈”“炫耀”的消费理念;15%的市民认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仅靠市民力量很难实现;12%市民担心会降低生活舒适度;还有8%认为企业或媒体的宣传不够。由此表明低碳消费单靠部分群体、企业、机构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施存在着种种障碍, 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市民对具体如何开展低碳消费存在认知空白和疑问, 低碳消费严重缺乏有效引导。另外, 低碳消费理念过于表面化成本比较高, 超出了市民的购买力, 也是阻碍低碳消费顺利实施的障碍。

三、对策建议

(一) 提高低碳出行意识, 推行绿色交通理念

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对交通出行的管理力度, 鼓励低碳交通、绿色出行, 引导和保障低碳交通发展。针对公交系统不发达的问题, 建议有效合理的规划公交车路线, 适当增加部分线路公交运力, 并且保障公交车道不被占用, 保障公交按时运行, 减少市民等待时间。规划部门合理规划道路, 合理规划集中停车场地, 减少小汽车对公路道路两旁的占用, 保障自行车、电动车出行顺利、安全。政府还应加大地铁建设力度, 提高地铁出行比例。规划、建设环保型专供自行车和人行的通道[4]。同时, 合理设计地铁、公交、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方式的线路和综合接驳场地和线路。

发挥新闻宣传媒体的重要作用, 鼓励市民买车时尽量购买环保型燃料机动车,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大低碳交通宣传力度, 促使广大市民了解和参与到低碳交通实践中。各级环保组织, 充分发挥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低碳交通, 搭建更多平台使市民参与到低碳交通活动中, 提高公众参与低碳交通力度。

(二) 促进再生能源利用, 推进低碳建筑发展

在我国, 建筑能耗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27.5%, 在主要耗能领域中位列第二[5]。要发展低碳建筑, 实现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 就需要提高市民对建筑污染的认识、对低碳建筑的了解、对节能改造的认同。要拓宽渠道, 特别增强政府的宣传教育;加强科技研发, 保证低碳产品的质量可靠, 得到公众的认可;新建住宅严格执行“三步节能”标准, 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 扩大太阳能的利用, 推广太阳能和建筑物一体化设计和施工;积极开发地热、地热源及风热的使用;出台统一的低碳建筑与节能改造标准, 完善监管机制, 使市民能够放心为低碳建筑埋单;增加对低碳建筑的鼓励激励政策, 特别是以经济激励手段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 更要通过多方渠道在市民中广泛宣传, 增强市民对低碳建筑的了解。

(三) 倡导低碳消费、适度消费

首先, 政府要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 如制定奖励措施, 对于开发低碳产品, 综合利用自然能源, 投资低碳生产流程的企业, 给予支持和鼓励, 同时, 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 引导消费主体选择低碳消费模式, 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公众低碳消费。其次, 企业既是全社会推行低碳消费的“瓶颈”, 也是“桥梁”[6], 企业应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营销引领低碳消费的发展, 必须在生产和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绿色环保和低碳革命。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企业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 最终使企业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实现低碳、节能、减排。再次, 也可以通过由环保组织、学校社团、居委会、社会组织、机关等策划和组织的公益讲座、公益广告、宣传册等途径进行立体式、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 强化消费者的环境意识, 使低碳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摘要:低碳发展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 低碳发展除了相关技术的支撑外, 还必须依托人们的“低碳生活”来实现。“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环保、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城市居民作为城市生活的最小单元, 市民的低碳意识决定了低碳生活的效率和实践情况。本文主要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和低碳消费三个高能耗方面对天津市民低碳意识进行问卷调查, 并从天津市民低碳认知、低碳参与和低碳支持等角度对低碳意识进行研究分析, 从个人、政府、环保组织、新闻媒体、企业和社区等多维度提出了综合性的提高市民低碳意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意识,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消费

参考文献

[1]侯纲, 李冰.城市低碳交通研究[J].生态经济, 2011 (7) :154-158.

[2]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7) :1-11.

[3]王建明, 毛苏芳.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和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杭州的调查[J].杭州研究, 2010 (2) :36-40.

[4]邹哲, 李乐园, 蒋寅.天津市城市交通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城市交通, 2010, 8 (1) :20-27.

[5]韦文贤.浅析绿色建筑的设计及未来发展[J].经营管理者, 2011 (19) .

低碳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意识;赵县

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2 赵县低碳经济现状

2.1赵县低碳生产现状。

通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初步构建起工业支撑格局。“十五”期间,赵县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利民淀粉集团、兴柏药业集团分别被确定为河北省和石家庄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企业家们希望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就目前而言,赵县企业的生产还未踏入低碳轨道。

2.2赵县低碳消费现状。

问卷调查过程中,居民对于低碳消费的了解度大多停留在“知道些,具体是什么说不清”;80%的居民外出工具都是自行车或电动车;在日常生活中淘米水的使用,80%的居民具有节水意识,10%的居民节水意识淡薄,10%的居民完全没有节水意识;我们也对居民去超市的购物作了调查,64%的居民上超市会自带购物袋,34%的居民上超市会当场买塑料袋,2%的居民上超市会当场买环保袋。夏天,居民降温方式是电风扇,有时候会开一整天;而很少居民会空调与电扇交替使用这种省电又环保又舒适的方式。通过整份的调查问卷来看,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有待提高。

3 赵县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能彻底完整地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导致政府出台很多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最后就是人们还处在原来的生活方式,低碳意识淡薄,无法走上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

在赵县看到很多涂料厂、化肥厂,还有一家与国外合资的造纸厂,这些工厂长期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据反映,仅造纸厂对当地居民噪音污染就使当地居民多次投诉。显然,企业家并没有针对赵县工业依据低碳理念,作好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工厂的现状,破坏和威胁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4 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4.1加大低碳经济宣传。

公益广告是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作为对社会教育的一种手段,其影响力和产生的社会效益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因此,公益廣告是最好的传播载体,可利用众多媒介进行低碳宣传,以最高效最快捷的方式达到预期效果,使得赵县人民低碳意识得以提高。

宣传材料形式多种,概括成一句话,分发资料的时候对群众进行宣传,以这句话作为标语和宣传口号,从而让群众掌握低碳知识,进一步加强低碳意识。政府邀请低碳专家长期开展讲座之类的方式。可适当以奖励的方式提高居民的积极性,使居民接受知识。

定期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组织开展关于低碳的主题班会,镇、村两级增大宣传攻势,营造良好氛围。

政府官员及低碳方面专家下基层,视察企业运行,走到群众中去,进行宣传指导,体察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令群众能够真正了解低碳。

4.2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据我们访问政府了解到,政府正在加强对当地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数据、年度统计数据的核实,强化全县废水和废气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政府的当务之急便是出台关于低碳的政策,令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变成事实。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下达目标。

4.3狠抓队伍,强抓规范,严抓治理,硬抓督查。

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由政府领导带头,规范履行低碳政策。全面检查企业和个人,对违规现象予以曝光,加强舆论监督。

4.4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结合产业、产品调整,加大科技投入,改末端治理为源头主动治理;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无污染工业,对耗能大、效益差、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坚决实行关、停、转、迁;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低碳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因而紧密联合政府与群众,使大家积极投身创建低碳生活中来,形成健康的低碳生活新理念和节约、环保消费新模式,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低碳生活贡献力量。政府与企业也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低碳思潮,汲取先进理念在保证低碳环保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经济产业。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494637.htm?fr=ala0_1_1低碳经济的概念

[2]http://www.lrn.cn/basicdata/socialplan/200811/t20081123_3

大学生低碳意识调查问卷 篇4

年龄()性别()专业()

1、您对于低碳的关注度如何?()A、从不关注B、较少关注C、经常关注

2、您认为“低碳”指的是什么意思?()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B、减少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净化空气质量C、价格便宜的煤炭D、禁止销售和使用煤炭

3、您通常从何处获得一些关于低碳环保的相关知识信息?()

A、同学处B、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C、学校关于低碳知识的宣传活动D、其它

4、您觉得低碳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大吗?()

A、基本没有联系B、不大C、很大,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5、电脑、电视等一些电器超过两个小时不用时,你会:()

A、拔插头B、关闭C、待机D、开机

6、看到水龙头流着水,你会上前扭紧开关吗?()

A、肯定会B、可能会C、可能不会

7、打印店打印时,您会主动要求打印两面吗?()

A、会B、很少,偶尔C、不会D、其它

8、您认为下面那些行为是“低碳”的?()

A、随手关灯、拔插头B、循环利用水C、将垃圾分类处理D、选择低能耗家电E、少用一次性用品

9、您参加过环保活动吗?()

A、经常参加B、有参加过C、没有

低碳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篇5

关于高中生低碳生活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随机抽取仙游县华侨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同学,参加问卷共有126人。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学生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高中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状况、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

分析方法:编码问卷全部回收后,进行数据录入,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调查结果及分析

XX.17%的同学选择很有必要建立“低碳生活一族”社团,XX.92%的同学选择可有可无。可见同学对学校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有较高的认同度与参与愿意。

低碳生活内涵、内容的熟悉程度: XX.83%的学生认为提倡低碳生活是有(很有)必要的,可见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可度很高。XX.41%的学生听说过低碳生活,其中72.22%的学生了解低碳生活,可见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关于哪些方面:78.6%的同学选择发展新能源,77.8%的同学选择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73.02%的同学选择节能。使用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及节能都可以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见大部分同学对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明确的认识。仅有60.32%的同学认为不会降低生活水平,17.46% 的同学选择不清楚,可见对于低碳生活的内涵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甚至误解。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有93.65%的学生是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知道低碳生活的,比例远大于其他途径,只有6.35%的学生是从教师、同学处知道低碳生活,可见学校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理念和实践教育开展得不理想,在倡导公众参与方面还大有可为。

影响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 水电:仅有15.87%的同学选择手洗衣物这种家庭节能减排方法。84.13%的同学经常随手关闭水龙头,42.06%的同学不认同盆浴,XX.08%的同学选择经常随手关闭电器,可见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测试表明1次盆浴与5次淋浴用水量相当,可知盆浴使用热水所耗能源比淋浴大得多。随手关灯,每户每年可节电约4.9度。XX.43%的同学家里的照明工具选择节能灯可见莆田地区推行节能灯已有成效,但还有提升的空间。仅有XX.13%的同学选择夏季空调温度设定27度及以上。夏季空调设定的温度越低,耗能越多,经试验测得空调设置在27℃左右,人体的感觉为舒适,而空调的温度调控到27℃可比20℃时节省电能约30%。食物: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使得中国人的饮食和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30%~50%。调查显示:18.25%的同学选择学校订饭,XX.32%的同学选择外卖,XX.43%的同学自带或者回家;XX.05%的同学选择自带餐具,73.02%的同学选择使用餐厅提供的消毒餐具,XX.94%的同学选择使用一次性餐具;XX.38%的同学选择偶尔会有剩饭剩菜,14.29%的同学选择经常有剩饭剩菜。XX.35%的同学点菜时会注意分量,XX.44%的同学有意识减少肉食多吃蔬菜。可见学生对于食品碳足迹观念比较单薄,食品的二氧化碳总释放量取决于其产地、原材料、翻耕、播种、化肥和农药制造、收获、运输到加工厂、再到用电力清洗、加工和包装、运到商店的每一个步骤;再加上当森林因放牧和耕作而消失所引起的碳汇损失。购买本地食品、将红肉和乳品改为鸡、鱼、蛋或蔬菜都能减少碳排放。美国经济学家肖尔茨创建了一个碳计算器。按照这个计算器,一个煮熟的鸡蛋会排放XXX克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而喝上一碗牛奶谷物的二氧化碳当量是1224克——相当于驾驶一辆SUV车6公里的碳排放。

穿戴:XX.41%的同学有较少不怎么穿的衣服,XX.71%的同学有较多不怎么穿的衣服。学生对穿戴产生的碳排放意识薄弱。

出行:26.2%的学生使用公交车,64.29%的学生步行或自行车,9.52%的学生私家车或者打车。55.56%的同学经常选择绿色交通工具,42.06%的同学有时选择绿色交通工具。调查结论

目前高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情况认知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仅仅限于表面,并没有深入了解,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践行低碳生活过程中做得不尽人意,多数学生不会探索科学方法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做到一些与低碳生活要求相符的行动,但是同时很多高中学生,买东西追求时尚,吃穿、出行等方面浪费现象较严重,主要存在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觉地、持之以恒地践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学方法践行低碳生活等状况。所以有必要加强平常的宣传教育力度,指导学生对低碳生活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对实践活动的建议

为了树立高中学生低碳生活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 “低碳生活”习惯;鼓励高中学生能身体力行,为自己、为社会、为他人做好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榜样作用,实现高中学生自身社会价值;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做以下几种实践:

一、高中化学教育将低碳生活教育纳入当前教育体系之中,通过开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课程或者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改进学生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

二、利用学校宣传栏、通过晨会、校园广播、海报、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宣传低碳生活知识和低碳生活方法。

农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 篇6

调查目标:调查一下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以此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调查时间:2010年7月20号—2010年8月20号

调查对象:家乡的农民群众。

调查方式:通过家访的方式,对当地农民群众进行家访了解。

经过一年的法律学习,对法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很想为自己家乡的人民做一点小的贡献,希望我家乡的父老乡亲对法律的了解可以增强,所以我利用这假期在村里面,进行家访,自己亲自去每家每户探访,调查。

一.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农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有所增强,但是整体的法律意识还是很弱。很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侵权的事儿,都采取吃一堑长一智的沉默手段应付。不会拿取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有的连基本的法律概念都不懂。当然也呈现出另外一些问题所在,比如我的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参差不齐。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

1、现实中农民对法律知之甚少,法律意识现状令人担忧

通过我设计的几个问题,在每次家访中进行访问,得出的结果确实不如人意。调查内容一:法律的职能是什么?

统计结果:大部分的人认为是打击犯罪;部分的人认为是保护人民;少部分的人认为是其它。

调查内容二: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最严重的犯罪是什么?

统计结果:绝大多数回答杀人,小部分的人回答贩毒,部分的人回答是贪污、受贿,只有相当小部分的人认为是其它。

调查内容三:你认为谁最应该守法?

统计结果:三分之一的人回答是干部和党员;大部分的人选择公民,只有相当小部分的人选择大学生、军人。

调查内容之四:当你的亲人犯罪后,下面哪个做法是你选择的?

统计结果:相当小部分的人回答检举揭发,少数几个人回答帮助其赶快离开,绝大多数的回答劝其自首,当然也有少数人回答任其自然。

调查内容五:你认为男女双方举行结婚意识之后是否是合法的夫妻? 统计结果:百分之四十的人回答是,百分之六十的回答不是。

从调查结果看,农民对法律的职能认识还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简单认为法律就是打击犯罪,这只看到了法律惩罚性的一面,而对保护人民的本质属性还认识不清。大多数农民对于守法的主体认识模糊。在调查中,一些农民朋友讲:“领导干部手中有权有势,应该带头守法,”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守法应该平等,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对于最严重犯罪的回答,虽然有绝大多数的人回答的是杀人,但是,他们判断的标准只是靠道德和人之常情,而不是现行的法律,他们也没有认识到贩毒,贪污、受贿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更大的危害。至于亲人犯罪该采取什么办法和合法夫妻是否要结婚证的问题,农民存在的糊涂观念和错误做法主要还是受落后愚昧观念的影响。

2、维权意识淡漠,法律还没有完全成为解决纠纷途径的有效途径

对法律职能的了解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对自己维权意识的高低,通

过调查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调查内容一:当别人侵犯你的权利,你选择什么方式保护自己?

统计结果:百分之三十回答起诉,百分之十回答报复,百分之四十希望私下和解,另外一部分人希望公家调解,少数人回答其他。

调查内容二:你认为被别人告上法庭如何?

统计结果:大部分回答丢人,部分回答正常,少部分人回答无所谓,少数几个人回答其他。

调查内容三:你对私了有什么看法?

统计结果: 大部分的农民认为合理而且不伤和气,部分的人认为难公平,少数的人认为不应该私了。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农民群众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现实生活

中遇到,遇到矛盾和纠纷时没有诉诸于法院,而是进行私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农民心里形成一种“上法庭太丢人”的落后思想,总认为好人就不打官司;另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吃亏”思想和“和为贵”思想还有一定市场,错误地认为宁可自己权益受点损失,也不愿伤害相互的和气,求得相安无事。二是诉讼成本过高,农民难以承担。诉讼成本不仅包括相关的诉讼费用,还包括时间上的耗费。从我国目前的诉讼制度来看,民事案件一般在6个月内结案,对于一些简单的民事纠纷,当事人不愿意耗费过多是时间。加上社会上的不正风气,使农民害怕打官司。在调查中有的农民说:“公检法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打官司难”的问题使农民不愿意或者不敢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有的选择沉默,有的选择私了,有的甚至选择报复,做了对社会、对家人、对自己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这次调查的过程中当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值得我们深思。通过这一次调查,我发现了我们的农民群众急需要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在现在我国大力进行对农村进行改革建设的时候,法律的普及也是一项重大任务。之所以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就是因为我国的普法力度不够强。在过程中,我也询问道大家平时都是什么途径接触到法律,有相当一部分人基本上就不怎么接触法律,他们平时也就是在电视上看到一点,只有少数人会看一些有关的报纸和书籍。普遍的大家对法律接触不多,这是造成大家法律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此我也针对对农村的普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个人的分析,具体如下:

1、农村普法的工作方法问题。调查发现,农村的普法在工作方法上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在“普法”工作上,主要表现出的特点是放任性和无序性。农民往往把收看电视中的法制节目,作为自发的法治思想的启蒙。诚然,法律的普及可通过多种渠道,在当今电视已作为简便、快捷、普及的传媒工具,其在普法工作的功能不可低估,但这种放任性和无序性难以让农民系统地了解法律知识。

2、农村普法的经费问题。实地调查中反映较集中是普法的经费问题,经费紧张制约了普法工作的深入进行。如有乡镇的普法经费只有实际需要的一半,使很多普法活动由于经费问题而搁浅。

3、乡村普法宣传水平有限,缺乏专业人员。由于普法宣传员的素质未跟上,影响了农民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有些乡村的普法宣传员连最基本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都不是很清楚,又谈何向村民宣传、普及法律,更别说带动全村人学法,做守法、知法、懂法的合格公民。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得出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我国对农村的普法教育也存在很大问题,现在如何更好的进行对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得农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是可以更好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我们急需要解决的,同样也是我们广大青少年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神圣使命。

三、对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建议

通过对农民法律意识现状的分析,充分说明我国在对农民普法教育上力度不足。农村的普法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营造学法守法的舆论氛围。我们的各类媒体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电影、其它文艺作品以直观的形式入手,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在这方面,宣传机构、普法机构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2、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目前,普法的任务主要由司法局担任,政法各部门配合,每逢普法宣传日,各部门都要搞法律咨询,散发宣传资料等活动。但只靠这类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要使普法持之以恒,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收到成效,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去长期做这项工作。首先这支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水平,熟悉基本的法学理论,同时他们还应熟悉农村,熟悉农民的日常生活,知道农村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么,农民经济发生的矛盾纠纷是什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因人施教。

3、编写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教材,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枯燥的法学理论虽然不适合他们,所以要编写出适合广大农民的法律学习材料。

在农村,各类案件时常发生,法律宣传素材并不缺乏,只是我们并未下功夫,花力气去收集它、整理它。编写宣传材料,最好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真人真事的案例,多拍摄农村生产生活与法律相关的短片电视剧,这样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普法教育上要适当投入,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专业普法队伍,编写教材,发行书籍,这些都需资金,政府对这项工作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条件千差万别,在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起步,各村委会要由一名班子成员主抓,村委会出资,订一些相关书籍,报刊杂志,一是村班子学,二是供村民借阅学习。经济条件好的,可动员他们自己订书订报,以带动村民的学法热情。二是用传统的土办法,办壁报、办宣传栏刊。把最新的法律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只要用心去做,这项工作并不难。

5、加大对农村普法教育的经费投入,确实的把经费用到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当中。

四、调查的感受与体会

在这次调查中,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磨砺。以前只是一个只知道读书的人,对社会了解甚少。虽然来自农村,可对农民的工作也知之甚少。因为读书,从来也没干过什么农活,并不了解父母的辛苦。这次调查过程中,因为有的农民在田里干活,需要去田里访问,所以第一次清楚地看见父母每天原来就是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因此我也亲自干了几天农活,深刻的体会到农民群众的辛苦。

另外由于很多农民对法律的不了解,在过程中,需要给他们一一讲解,有的甚至说很多遍都不懂,不得不一再讲解,一开始自己会很不耐心,总是觉得很烦,一个小问题,讲很久不懂,但慢慢的这样也锻炼了我的耐性。像以前同学们问什么的时候,总是不耐心,现在第一次这么耐心的讲给大家听。而且看见村民们一个一个对法律慢慢有所认识以后,自己也感到好骄傲,觉得自己也学有所得。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苦并快乐着。虽然自己并没有学习几年法学,只是刚开始而已,但是能在这一过程中,把自己仅有的一些法律知识分享给广大的父老乡亲,我很开心,同时也坚定了我继续学习法律的信心。以前总觉得学法律,路很窄,没什么信心,不像别的专业,像经济方面的专业,就很吃香,总是为自己学法学担忧,对将来的前途担忧,学习法学的一年,并没有感到什么快乐。但这一次,我是真真的快乐,真真的觉得自己学有所长。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编制,问卷调查

1引言

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份子, 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应当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

尽管对法律意识的理解和研究角度不同, 但是法律社会学界对于法律意识有些看法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一般认为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一定阶级的法律观点的总和。第二:法律意识是对于法律意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第三:法律意识是一种心理现象, 强调人们对法律现象的心理感受[1,2,3,4,5]。

目前, 研究者们对公民法律意识问题越来越重视, 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未来中国法制建设的主力军, 其法律意识的建立对中国在未来社会是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影响因素, 有利于开展法制教育。通过编制问卷对大学生开展调查, 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本研究以“公民意识”课题组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社会态度调查问卷”的数据为基础。本文数据来源于此次抽样调查问卷中与法律意识相关的内容。

2 方法

2.1 被试

为了考察问卷结构的合理性和项目的适宜性, 本研究首先对编制的问卷进行了预测, 然后再进行正式测试。

预测被试为天津某高校在校学生220人, 共回收问卷210份, 删除无效问卷后, 最终有效问卷为200份。其中男性75人, 女性125人, 年龄在19-27岁之间。

用于正式测试的被试为重新选择的天津某高校在校学生310人, 回收有效问卷301份, 年龄在19-27岁之间。为研究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 我们考察了被试的性别、文理科、消费水平。其中, 按照被试的月消费金额将被试的消费水平分为两个水平。将月消费金额超过1000 (不包括1000) 的大学生定义为高额消费群体, 对应高消费水平;将月消费金额小于600 (不包括600) 的大学生定义为低额消费群体, 对应低消费水平。由于消费水平属于隐私内容, 部分被试在填写问卷时没有对该部分作答, 本文仅采用进行作答的被试进行分析, 采用定义的标准对数据进行筛选后, 有效问卷109份。

经过统计, 用于正式测试的被试基本情况如下, 男性68人, 女性233人;文科151人, 理科150人;高消费水平群体50人, 低消费水平群体59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法律意识问卷, 隶属于自编公民意识问卷的一部分。自编的公民意识问卷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体意识问卷, 第二部分为法律意识问卷, 第三部分为公德意识问卷, 第四部分为公平意识问卷, 第五部分为参与意识问卷, 第六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文理科、居住地等。本研究仅就法律意识问卷进行分析。

正式的法律意识问卷包括三个维度, 分别是法律常识, 法律尊严和情法冲突。采用Likert5点量表进行评定, 1代表“非常不符合”, 2代表“不符合”, 3代表“不知道”, 4代表“符合”, 5代表“非常符合”。其中, 法律常识维度得分越高, 代表该被试越熟悉法律条文, 对法律现象的理解越深刻。

2.3 研究程序

2.3.1 测量题目的收集与编制

通过分析及文献回顾, 在查阅文献综述和相关期刊的基础上, 参考专家意见, 收集和编写初始的问卷题目。

基于理论构想, 经过仔细的分析筛选, 初步制定了一份包含26个题目的法律意识问卷。

2.3.2 预测问卷的施测

预测问卷采用纸笔测试,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当场回收, 因为法律问卷属于公民意识问卷的一部分, 在进行测试时, 被试需完成所有题目, 所以测试时间大约为30分钟。

2.3.3 正式问卷的施测

正式施测采用最终版本的公民意识问卷。采用纸笔测试,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当场回收, 在进行测试时, 被试同样需要完成公民意识问卷的所有题目, 所有测试时间大约为15分钟。

3 结果

3.1 量表修订结果

3.1.1 项目分析

对所选的26个题目进行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后删除2、6、10、12、14、15、17、21、22、26, 保留13个题目。

3.1.2 效度分析

(1) 结构效度。对本问卷选择的13个题目进行Bartlet检验, 结果显著, x2=1000.01, p<0.001, 并且KMO=0.815, 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萃取因子, 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3个, 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4.47%, 结果见表1。进一步通过观察碎石图发现, 三因子结构表比较合理, 故此抽取3个因子。

其中因素1包括19、20、23、24、25, 共5道题目。因素2包括3、8、9、11, 共4道题目。因素3包括1、13、16、18, 共4道题目。根据理论假设, 因子1命名为“法律知识”, 因素2命名为“法律尊严”, 因素3命名为“情法冲突”。因素分析的结果符合本研究的理论构想, 说明该问卷有较为理想的结构效度。

(2) 内容效度。为了检验问卷是否有效, 本调查采用内容效度进行检验。问卷成型后, 请几位专家学者对问卷进行了评定, 评定结果认为该问卷能够反映对应三个因素的所要测量的内容, 题目的代表性较强。

3.1.3 信度分析

为了检验问卷是否可靠, 本研究对剩余的13个题目进行了信度分析, 结果显示本问卷中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783, 三个维度的Cronbachα分别为0.821、0.667、0.640。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各因素的信度达到心理测量学可接受的标准。

3.2 问卷调查结果

3.2.1 大学生法律意识总体水平现状

对被试在法律意识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 将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值与理论中值 (即3分) 做差异检验, 结果如表2: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以下类同。

由上表可知, 相较法律尊严和情法冲突得分而言, 法律知识得分较低。新时期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以下特点。 (1)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法律知识了解的不全, 理解的不深; (2) 大学生的尊法意识较强、认同法律。 (3) 大学生在情法冲突维度上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3.2.2 大学生法律意识性别差异分析

大学生不同性别在法律意识三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差异检验见表3。

可见, 在法律尊严和情法冲突两个维度上, 女性大学生的得分均比男性大学生高, t检验的结果表明, 男女大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法律知识维度上, 两者的得分均在中值以下。男、女大学生在法律知识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情法冲突维度上, 男大学生的得分在中值以下, 女大学生的得分在中值以上。女大学生情法冲突得分更高。在法律知识维度上, 男女大学生的差异不显著。

3.2.3 大学生法律意识文理科差异分析

大学生文理科在法律意识三个维度的差异分析见表4。

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非常尊重法律、认同法律, 两者在情法冲突维度上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文科生的法律知识比理科生的法律知识得分高, 两者差异显著, 虽然两者都在中值以下, 说明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都有欠缺。

3.2.4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消费水平的关系见表5。

无论高消费群体还是低消费群体, 在尊法意识上都具有相对较高水平, 表现为尊重法律、认同法律。但是, 在法律知识维度上, 低消费群体比高消费群体得分更高, 表现为对法律知识更为熟悉, 但两者得分都在理论中值以下, 说明他们对法律现象的理解也许仅停留在条文上, 缺乏深刻性。

除此之外, 本调查还对其他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 结果在是否独生子女、居住地等因素上法律意识各维度得分的差异不显著。

4 讨论

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经过项目分析和信度、效度分析, 问卷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新时期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尊法意识, 相信法律, 尊重法律, 知道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 这说明高等院校在法律教育和普法上尚有一定的欠缺, 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面对情法冲突时, 不能预期其可能的反应。所以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即当守法行为和个人利益冲突时, 很有可能会选择个人利益。

男女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尊法意识和情法冲突上。女性大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比男性高。本研究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要求更为苛刻, 对于女性也有较多的限制, 要求女性文静、听话、遵守规则。而对于男性, 则更多地进行鼓励, 对他们的要求和限制较少。

以往有研究调查显示, 学科差异、学历高低都对法律意识有一定的影响。相比较其他专业而言,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更强。本研究也显示出了同样的趋势。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非常尊重法律, 认同法律, 两者在情法冲突维度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文科生比理科生在法律知识维度上得分要高, 差异显著。值得注意的是, 文、理科生在法律知识维度的得分都低于中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在法律教育上存在欠缺, 值得反思。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一般认为, 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其法律意识也会较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综合获得的, 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往往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 承担责任义务, 为家庭分忧。因而他们很早就学会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法律意识得分上要比高消费群体更高。

根据大学生法律意识总体以及差异分析, 我们看到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法律宣传和法律教育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葛敏. (2013) .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前沿.2, 67-68.

[2]韩大元, 洪英, 张宇飞. (2009) .中国社会变革与公务员法律意识——以公务员法律意识问卷调查的分析为中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22-35.

[3]李步云. (1992) .法律意识的本原.学科专论, 6, 51-56.

[4]赖经洪, 程术兵, 黄河. (2013)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路径分析.高等教育研究.1, 47-50.

低碳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篇8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前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诚信成为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与经济交往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社会中的重要理念。诚信问题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在校园生活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次调查预期细致了解当代工科研究生诚信状况,揭示当代工科研究生诚信现状,力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工科研究生自身出发,对现有的诚信教育体系进行分析,促进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学术诚信教育、管理体系,提高工科研究生诚信意识和整体素质,进而为改善社会风气和诚信环境及构建诚信社会做出贡献。

本次调查结合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学科设置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汽车学院、机械学院、材料学院、交通学院及生物学院五个工科学院工科研究生展开,期间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其中包括男生206人,女生85人;博士研究生19人,硕士研究生272人。

1 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集中在工科研究生群体对诚信概念的认知情况,身边的诚信问题,诚信意识的影响因素,对诚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结果及分析如下:

1.1 工科研究生对诚信概念的认知情况

我们对工科研究生身边存在的诚信问题进行了调查,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工科研究生中有55%认为身边存在诚信问题,而45%的人认为身边没有诚信问题存在。同时,我们调查了大家认为自己对诚信的概念是否清晰,结果如图2所示,有86%的受调查工科研究生认为自己有清晰的诚信概念,而其余14%则认为自己没有清晰的诚信概念。而当回答“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您认同以下哪些观点”时,62%的人认为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仍然适用。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工科研究生对诚信概念认知良好并且对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尽管如此,工科研究生身边仍存在不少诚信问题,这种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别应当是引起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乃至社会足够重视的问题。

1.2 工科研究生身边的诚信问题

1.2.1 工科研究生群体诚信问题概况

当回答“在同身边同学的日常交往中是否遇到过诚信问题”时,58%的人表示很少遇到身边的同学出现诚信问题;30%的人则表示这种情况时有发生;9%的人表示从未遇到这种情况;3%的人则表示会经常遇到,结果如图4所示。那么诚信在大家选择共事的对象时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对于如何看待共事对象的诚信问题这一点,我们的调查结果如图5,43%的人选择若存在诚信问题,坚决不与之交往;15%的人认为不管其诚信与否,有能力就行;9%的人则认为只要对我好即可;3%的人认为诚信问题不大就好。可以看出,发生工科研究生身边的诚信问题较少,而且工科研究生交往中比较看重诚信品质。这个结果说明,正是因为诚信品质在工科研究生交往中至关重要,所以工科研究生之间相互珍视自身品质,很少发生诚信问题,二者相辅相成,是构建工科研究生良好诚信环境的基石。这个发现对相关单位制定诚信教育、管理方针和政策有指导意义。

1.2.2 工科研究生常见的诚信问题

我们的调查对一些工科研究生生活中遇到的常见诚信问题,如学术不端、考试作弊、还贷失信、网络生活中的诚信问题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在“当前工科研究生群体中主要有哪些诚信问题”的调查中,29%的同学选择了考试作弊;28%的同学选择了学术不端;18%的同学选择了履历造假;13%的同学选择了不履行合同;10%的同学选择了还贷失信;2%的同学选择其他项,如图6显示。调查结果让我们看到工科研究生的诚信问题体现在多方面,相关培养机构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学生诚信意识,避免诚信问题影响学生发展乃至更为深远的社会发展。

在“工科研究生群体中学术不端现象”的调查中,33%的同学选择了实验数据造假;27%的同学选择了学术剽窃;21%的同学选择了成果互相挂名;16%的同学选择了一稿多投;3%的同学选择了其他项,结果如图7所示。调查结果显示的学术氛围需要改善,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应当加强管理并加强诚信教育,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在“身边同学在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诚信问题”的调查中,32%的同学选择了弄虚作假获取助学金;20%的同学选择了拖欠学费;17%的同学选择还贷失信;5%的同学选择恶意透支信用卡;16%的同学选择其他项,结果如图8所示。身边同学的经济生活的诚信问题与工科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环境相符,基本符合事实,这些问题在学校和学院日常教学管理中得到佐证,确实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网络生活方面的诚信问题调查中,35%的同学表示主要体现在转载、传播虚假信息上;而选择“恶意制造谣言”和“其他”的同学各为24%;17%的同学则选择了窃取他人网络账号,结果如图9所示。网络作为当前最为流行和广泛使用的获取信息手段,是几乎每个工科研究生生活的必需品,加强网络诚信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诚信习惯是加强工科研究生诚信教育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能成为诚信教育深化开展的突破口。

1.3 诚信意识的影响因素

如图10所示,在“个人诚信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的调查中,40%的人认为个人诚信与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关系;37%的人认为关系不是很大;12%的人认为关系很大;其余11%的人则认为绝对无关。可以看到对于教育程度这一因素大家的看法不一,综合来看,受教育程度对于个人诚信有很大影响。

在“家庭因素对个人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的影响”上,调查结果如图11所示,参与调查的人中50%认为家庭因素的影响较大;26%的人认为影响很大;19%的人认为影响程度一般;5%的人则认为影响很小。从中能看出大多数认为诚信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诚信意识是个人品质的具体表现,品质是需要从小养成的,所以家庭因素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诚信意识的形成,其他因素也在其中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综合来说,诚信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endprint

1.4 对诚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在“当前学校的诚信教育的满意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7%的同学认为当前学校的诚信教育一般;27%的同学觉得满意;9%的同学不满意;7%的同学表示不了解。结果如图12。从结果不难发现对于当前的诚信教育工科研究生的满意度不高,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感到满意,这说明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的诚信教育仍有待加强。

针对在学校里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这一措施,本次调查中统计工科研究生的意见。如图13,结果表明59%的同学认为这一措施有必要,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约束其行为;23%的同学觉得无所谓,可有可无;18%的同学则认为没有必要,完全属于作秀行为。调查结果说明建立诚信档案这一措施得到大多数工科研究生的支持,如果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通过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的方式加强对工科研究生的诚信管理和监督将能够较为顺利的进行。希望这能够为诚信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个有用的途径。

调查问卷的最后是两个开放性的问题,询问同学们对于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革诚信教育体制的建议和对于如何解决当前工科研究生群体中的诚信问题的意见。通过对参与调查同学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和总结,归纳为如下几条,希望能对日后相关单位构建诚信教育和管理体系提供一定帮助。

第一,学校适当开展一些道德诚信类课程,鼓励同学参加,通过课程教育向工科研究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工科研究生的诚信意识。

第二,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合作,进行社会风气改革,建立透明的诚信奖惩制度,对于诚信缺失者做出相应的惩处,起到监督、警醒和引导的作用,使诚信问题成为公众问题,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第三,政府加大诚信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行为准则和规章支付方面建立诚信体制,涤清社会不良风气,创造良好的社会诚信大氛围,努力构建诚信社会。

第四,学校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于诚信缺失问题进行真实记录,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诚信品质负责。

第五,学校鼓励和支持各类学生团体多举行弘扬诚信意识、杜绝诚信缺失的学生活动,并对此类活动予以大力支持,让学生向学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让诚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大家校园生活的话题,同时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从而让同学们潜移默化地形成诚信意识。

2 总结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工科研究生群体在诚信意识及行为的表现方面总体上良好,对自身的诚信问题也有良好的认知和理解,但是由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和来自科研、就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工科研究生在诚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培养单位应当对此及时的回应,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工科研究生个人诚信意识,纠正不良的诚信行为,建设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政府加大诚信建设投入,学校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和鼓励弘扬诚信意识活动等。多筹并举,多管齐下,不但能够提高工科研究生自身的诚信意识和综合品质,丰富培养机构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具有高诚信度的高端知识人才,贡献极具正能量的诚信中坚力量,也能够间接地逐渐改善社会的诚信氛围,为构建诚信社会打下一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希望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和工科研究生个人能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提升,良性互动,齐心协力为构建诚信校园、诚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本次调研活动能够为相关单位在工科研究生诚信教育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对工科研究生的诚信意识及行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endprint

1.4 对诚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在“当前学校的诚信教育的满意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7%的同学认为当前学校的诚信教育一般;27%的同学觉得满意;9%的同学不满意;7%的同学表示不了解。结果如图12。从结果不难发现对于当前的诚信教育工科研究生的满意度不高,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感到满意,这说明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的诚信教育仍有待加强。

针对在学校里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这一措施,本次调查中统计工科研究生的意见。如图13,结果表明59%的同学认为这一措施有必要,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约束其行为;23%的同学觉得无所谓,可有可无;18%的同学则认为没有必要,完全属于作秀行为。调查结果说明建立诚信档案这一措施得到大多数工科研究生的支持,如果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通过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的方式加强对工科研究生的诚信管理和监督将能够较为顺利的进行。希望这能够为诚信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个有用的途径。

调查问卷的最后是两个开放性的问题,询问同学们对于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革诚信教育体制的建议和对于如何解决当前工科研究生群体中的诚信问题的意见。通过对参与调查同学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和总结,归纳为如下几条,希望能对日后相关单位构建诚信教育和管理体系提供一定帮助。

第一,学校适当开展一些道德诚信类课程,鼓励同学参加,通过课程教育向工科研究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工科研究生的诚信意识。

第二,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合作,进行社会风气改革,建立透明的诚信奖惩制度,对于诚信缺失者做出相应的惩处,起到监督、警醒和引导的作用,使诚信问题成为公众问题,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第三,政府加大诚信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行为准则和规章支付方面建立诚信体制,涤清社会不良风气,创造良好的社会诚信大氛围,努力构建诚信社会。

第四,学校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于诚信缺失问题进行真实记录,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诚信品质负责。

第五,学校鼓励和支持各类学生团体多举行弘扬诚信意识、杜绝诚信缺失的学生活动,并对此类活动予以大力支持,让学生向学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让诚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大家校园生活的话题,同时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从而让同学们潜移默化地形成诚信意识。

2 总结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工科研究生群体在诚信意识及行为的表现方面总体上良好,对自身的诚信问题也有良好的认知和理解,但是由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和来自科研、就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工科研究生在诚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培养单位应当对此及时的回应,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工科研究生个人诚信意识,纠正不良的诚信行为,建设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政府加大诚信建设投入,学校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和鼓励弘扬诚信意识活动等。多筹并举,多管齐下,不但能够提高工科研究生自身的诚信意识和综合品质,丰富培养机构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具有高诚信度的高端知识人才,贡献极具正能量的诚信中坚力量,也能够间接地逐渐改善社会的诚信氛围,为构建诚信社会打下一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希望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和工科研究生个人能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提升,良性互动,齐心协力为构建诚信校园、诚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本次调研活动能够为相关单位在工科研究生诚信教育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对工科研究生的诚信意识及行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endprint

1.4 对诚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在“当前学校的诚信教育的满意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7%的同学认为当前学校的诚信教育一般;27%的同学觉得满意;9%的同学不满意;7%的同学表示不了解。结果如图12。从结果不难发现对于当前的诚信教育工科研究生的满意度不高,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感到满意,这说明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的诚信教育仍有待加强。

针对在学校里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这一措施,本次调查中统计工科研究生的意见。如图13,结果表明59%的同学认为这一措施有必要,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约束其行为;23%的同学觉得无所谓,可有可无;18%的同学则认为没有必要,完全属于作秀行为。调查结果说明建立诚信档案这一措施得到大多数工科研究生的支持,如果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通过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的方式加强对工科研究生的诚信管理和监督将能够较为顺利的进行。希望这能够为诚信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个有用的途径。

调查问卷的最后是两个开放性的问题,询问同学们对于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革诚信教育体制的建议和对于如何解决当前工科研究生群体中的诚信问题的意见。通过对参与调查同学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和总结,归纳为如下几条,希望能对日后相关单位构建诚信教育和管理体系提供一定帮助。

第一,学校适当开展一些道德诚信类课程,鼓励同学参加,通过课程教育向工科研究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工科研究生的诚信意识。

第二,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合作,进行社会风气改革,建立透明的诚信奖惩制度,对于诚信缺失者做出相应的惩处,起到监督、警醒和引导的作用,使诚信问题成为公众问题,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第三,政府加大诚信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行为准则和规章支付方面建立诚信体制,涤清社会不良风气,创造良好的社会诚信大氛围,努力构建诚信社会。

第四,学校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于诚信缺失问题进行真实记录,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诚信品质负责。

第五,学校鼓励和支持各类学生团体多举行弘扬诚信意识、杜绝诚信缺失的学生活动,并对此类活动予以大力支持,让学生向学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让诚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大家校园生活的话题,同时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从而让同学们潜移默化地形成诚信意识。

2 总结

上一篇:办理就业协议书手续说明下一篇:安装售后服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