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申请书(精选8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请怒打扰。我是一位肢体残疾人,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谢谢!
作为一名残疾人,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我曾就读于市二中,因身体残疾程度较重,影响到我的学业。但我向往幸福生活!
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擅长举重项目,曾获得市级举重比赛优胜奖:我性格开朗乐观,善与人沟通,生活可以完全自理。我顽强地克服残疾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力学习各类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对于计算机很感兴趣,深知计算机和网络是将来的工具,已取得计算机初、中级证书:操作电脑已七年有余,对于Word、Excel、photoshop等常用软件,是轻车熟路。现正进行电脑技能高级培训,力争取得安徽省计算机高级技能加实战资格证书。
24岁的我,早已过法定就业年龄,至今未就业,很是焦急与烦恼。家庭生活艰难,小弟在校就读,学费昂贵:父母已五十多岁,仍在四处奔波,打工维持生活。我要自强,更要自立。对工作我十分渴望,一直在寻求,更是迫切需要。为此,我做过诸多尝试:严冬酷暑,在街头巷尾,摆地摊叫卖:开设网络小店,每天坚守十多小时等待顾客光临……
我虽残疾,但仍正值青春年华,渴望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会勤奋、努力、踏实工作,感谢领导在百忙之中所给我的关注,更盼望领导给我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我热切的期待能够拥有这份工作。
谢谢!
敬上!
一、残疾人就业两大方式面临挑战
(一) 按比例就业方式面临挑战
根据中国残联网站数据, 2000年全国城镇按比例就业累计为970 236人, 其中本年度安排按比例就业71 548人。到2009年底全国城镇按比例就业合计为1 165 449人, 本年度安排按比例就业89 019人。在这十年间, 全国城镇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累计增加不足20万, 2009年度仅仅比2000年度多安排了17 479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这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
按比就业方式是现代社会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重要方式, 但是, 按比例就业方式却在现实中遇到了巨大挑战。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 (1) 社会歧视.。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依然处处可见。很多人对残疾人的劳动能力持怀疑态度, 甚至将残疾人与残废人等同起来, 认为他们是社会和单位的包袱。有些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把“身体健康”作为首要条件, 招聘残疾人只不过是为了赚取免税指标, 成了拿到优惠政策的工具。 (2) 按比例就业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都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提供了相关法律依据。但是, 现行法律法规大多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缺乏统一规范可操作的细则, 而且, 缺乏必要的强制性处罚措施, 行政执法主体也不明确, 破坏了已有法规政策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二) 集中就业方式面临挑战
根据中国残联网站数据, 2000年全国城镇残疾人集中就业合计为961 799人, 其中该年度新安排集中就业人数为71 091;2009年底全国城镇残疾人集中就业合计为1 125 722人, 其中该年度新安排集中就业人数为104 807人。在这10年中, 全国城镇残疾人集中就业人数合计增加仅仅16万左右, 2009年度全国城镇新安排的残疾人集中就业人数仅仅比2000年度增加3万人左右, 可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福利企业发展缓慢, 其安置残疾人集中就业的能力有限。主要原因可能是: (1) 福利企业的管理程序相对复杂。《残疾人证》由各级残联核发, 福利企业的审批权和管理权主要归民政部门, 安置对象是否符合减免税范围又由税务部门确定, 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相当困难, 使得准福利企业苦不堪言。 (2) 大部分福利企业的规模小, 资金不足, 技术落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其投资主体单一, 也限制了福利企业的发展。总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集中就业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由于残疾人两大就业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使其在正规就业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 因此, 探索适合残疾人特点的非正规就业方式, 成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必由之路。
二、残疾人非正规就业可行性研究
(一) 非正规就业
国际劳工组织1972年提出了“非正规部门”的概念, “非正规就业”由“非正规部门”概念引申而来。非正规劳动组织是指:依法设立、独立于法人单位之外的规模很小的经营单位, 以社区、微小型企业或非政府社团组织为主要依托, 以创造就业和收入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生产自救性组织和公益性劳动组织。在中国, 非正规就业, 主要是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 有别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 主要包括: (1) 个人独立就业 (自主创业) ; (2) 非正规 (就业) 劳动组织中的就业; (3) 正规组织中的非正规就业。
(二) 非正规就业特点与残疾人群体特点的对比分析
1. 非正规就业管制较少, 准入门槛低, 容易进入。
虽然, 非正规就业有雇佣关系不稳定、收入不确定等不足, 但是, 其大多是以家庭所有制及自我雇佣形态为主, 经营规模小且容易进入, 比如, 包括街头小贩、卖报员、清洁工、自由撰稿人以及网店等形式的个人独立就业, 主要你有一定的相关劳动能力几乎就可以进入, 进入障碍少。从这点来说, 非正规就业是一种适合残疾人的就业方式。残疾人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 常常受社会歧视, 要在正规部门就业相对困难, 甚至在一些部门根本就不可能, 对于他们来说, 最重要的是能就业并获得收入, 从而解决生活基本问题。容易进入的非正规就业无疑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2. 大多数非正规就业具有劳动密集和技术含量低的特点, 适合教育水平不高的从业者。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残疾人口中, 具有大学程度 (指大专及以上) 的残疾人为94万, 占残疾人口的1.13%;高中程度 (含中专) 的残疾人为406万, 初中程度的残疾人为1 248万, 小学程度的残疾人为2 642万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弃业生和在校生) ;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3 591万, 文盲率为43.29%。可见, 残疾人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以及社会特殊教育不足等原因, 受教育水平低, 专业工作技能不高, 他们大多无法胜任高端工作, 因此, 非正规就业是适合残疾人的一种就业方式。
3. 非正规就业主要依赖本地资源, 以及具有劳动时间弹性较大的特点。
例如, 非正规劳动组织中的就业, 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业、公益服务业、社区外的便民便利服务业和小微型制造业等, 都是依托社区的就业形式。社区是地区性的生活共同体, 是残疾人熟悉的生活环境。残疾人由于身体的缺陷, 出行不很方便和不适合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 所以, 工作时间弹性大的依托社区的非正规就业无疑是残疾人就业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
4. 非正规就业机制灵活, 形式灵活多样, 进退方便, 择业空间大。
非正规就业对从业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技能、体力的要求有高有低, 包容性大。残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残疾类型和程度, 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形式。比如, 下肢残疾人可以选择不需远距离走动的工作, 如家包业务等;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残疾人, 可以选择网店等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就业方式等。
所以, 在目前情况下, 非正规就业无疑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理想方式, 政府可以而且应该考虑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 以改善其生活状况。
三、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 残疾人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困扰, 所以, 必须拓宽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的融资渠道和规模, 加强贷款支持, 以促进其非正规就业。劳动部门可以考虑专门设立“残疾人非正规就业基金”, 为其残疾人提供贷款担保。同时继续开展非正规就业的小额贷款并简化手续, 创造宽松环境。其次, 可以通过政府的专项就业基金对残疾人非正规就业者给予财政援助。国际社会普遍采用专项就业基金政策扶持方法, 公共工程计划就是其主要形式之一。再次, 切实执行《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税字[2007]92号) 等相对法律法规, 使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以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
(二) 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
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和职业技能不高, 严重制约了其自身的就业范围和就业层次, 使其在非正规就业过程中也面临各种困难, 因此,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针对残疾人的文化层次、年龄、性别、培训意愿等具体情况, 加强其职业培训, 以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比如, 网店由于投资少, 不受地段、门面限制, 没有存货压力和创业风险小等优点而逐渐成为创业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新选择, 然而, 由于残疾人缺少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 能够在网上开店的残疾人还寥寥无几, 因此, 可以帮助有网上开店意愿的残疾人了解相关的计算机以及电子商务知识, 促进其网络非正规就业。
(三)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整体上看,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具有极强的二元分割性与歧视性, 缺乏适合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 同时, 残疾人的社会保险覆盖率相当低, 全国平均有65.8%的残疾人没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 在中国农村地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0%, 即使是在城市地区, 被系统地排斥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的残疾人比例也超过了半数。所以, 必须建立适合残疾人非正规就业人员特点和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解除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以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在参保形式和缴费标准上, 可以根据非正规就业和残疾人的特点, 实行比较灵活和优惠的政策, 实行低标准准入、低费率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张建伟, 胡隽.中国残疾人就业的成就、问题与促进措施[J].人口学刊, 2008, (2) :168.
[2]赖德胜, 等.中国残疾人就业与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8.
[3]肖云, 高洁, 曾军丽.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岗位开发研究——对1116名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人员的调查报告[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4]张彦.非正规就业: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J].社会科学, 2009, (6) .
[5]张俊杰.关于中国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关键词:残疾人 就业因素模型 就业促进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促进残疾人就业,这对于消除贫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促进残疾康复、创造无障碍环境
首先,让残疾人得到康复,是残疾人入学、就业、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残疾人的医疗康复事业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既是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另外,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通过建设无障碍体系,将大大改善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环境,为他们全面参与社会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无障碍实施建设要严格按照《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划》进行,坚决杜绝不符合无障碍要求的现象出现并且生活设施规划建设方案应该通过残疾人协会的审核通过方可设施。
2 完善反歧视立法,强化司法干预
偏见和歧视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因素,消除社会偏见或歧视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主要途径。当前,关于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相继出台,明确规定“不得歧视残疾人”。2007年颁布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中明确提及,法院能够受理就业歧视案件。但是这些政策法规仅限于笼统的法律条文,并未涉及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未明确定义“残疾人”的标准和残疾人歧视标准,司法举证责任尚未明晰。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教育先行。教育公平是促进就业公平的主要途径。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针对残疾人的教育歧视和就业歧视现象,造成了一些社会矛盾,为缓解社会矛盾,国家本着促进社会公平的理念,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政策法规,要求各级各类院校不得拒绝残疾人学生的入学申请,但执行效果不尽人意。虽然教育歧视在1991年就被列为了非法行为,但是一些高等院校依然利用不合理的体检标准来拒绝合格的残疾学生。2006年,相关部门针对残疾人教育形势进行了转向调查,结果显示6~14岁学龄残疾儿童只有63.19%在普通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而总的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27%,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可见,教育歧视现象在我国仍然非常严重,而且对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3 优化就业制度,创造优质的制度安排
当前,我国推行集中就业制度与按比例分散的就业制度来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但制度执行环节尚有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整改。集中就业促进制度有赖于国家、各级政府和社区福利企业具体执行,其弊端是使残疾人集中就业转变成了一种福利性质的就业形式,忽视了残疾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而且,制度的推行缺乏政府在资金、技术各方面的支持,福利企业盈利甚少,甚至亏损维持经营,最终导致大部分残疾人面临失业困境。政府作为人民公仆,有责任与企业共同担起残疾人就业的社会任务,应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福利企业建设,适当下调残疾员工的比例标准,以促进残疾人就业,缓解社会矛盾。
现行的按比例分散就业制度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挂靠”就业,徒有就业形式而缺乏实质内容,残疾人并未真正参与就业活动。有的是虽然真正参与了就业活动,但薪资待遇没有保障,而且很少有企业帮助残疾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照这样来看,企业的确落实了按比例就业制度,但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仍不容乐观。
鉴于此,笔者建议通过两种途径进行整改。
其一,借鉴美国的残疾人就业模式,即“一刀切”,残疾人就业无固定比例,要求企业必须雇佣通过标准审核的残疾人,并且必须保证其公平的享受薪资待遇和职业生涯规划,晋升或解雇时给予残疾人公平参与的权利。这是促进残疾人平等进入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真正融入平等社会的重要保证。
其二,借鉴德国模式,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标准,严格执行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违规惩戒力度,并且对于积极支持和参与残疾人就业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促进社会公平。
4 加强政府的示范作用,倡导平等意识和责任
政府对宣传平等意识、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责任,同时也必须身体力行。政府作为劳动力市场中一个最大的雇主,应该带头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歧视残疾人,应该最大限度地雇用合格的残疾劳动者。政府在公开招考的公务员过程中应该对所有残疾考生一视同仁,凡是能够完成“核心工作内容”的残疾人,就要为他们创造合适的就业条件。同时,政府应在全社会倡导“尊重残疾人个体特征、爱护残疾人应有权利”的平等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推动我国残疾人就业促进工作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洪,李志忠.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残疾人,2006,11:56-58.
[2]蔡定剑.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M.Oliver.Understanding Disability: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London: Macmillan,1996.
作者简介:
创建和谐社会,残疾人进福利企业就业
中新社绍兴七月二十八日电(记者沈阳 通讯员王建安袁建平)根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今年六月八日强调的“十一五”期间,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构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的精神。近日由诸暨市民政局、国税局和地税局联合开展的2006福利企业年检年审工作在绍兴诸暨市召开。全市49家福利企业接受了年检年审,其中有5家处于保牌停办或暂时停业状态,7家为保留福利企业资格而退出增值税免税资格,37家福利企业经年审为合格企业,可继续享受福利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据了解,目前全市在产的37家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人员2490人,为促进我市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市国税局通过贯彻落实好福利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福利企业发展。该局充分考虑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需求,深入企业开展上门服务,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完成审核,并及时办理、审批其上报的减免税认定申请,使企业迅速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2005年,市国税局共为福利企业减免增值税1.31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758万元。市国税局还通过走访企业的形式,开展广泛的调查,及时听取意见,了解福利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针对残疾人比例、财务管理、残疾人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纳税辅导,同时通过国税公告、税务咨询、国税网站等途径加强政策宣传,扩大福利企业吸收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受众范围。
“昆明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作为专业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在昆明市残联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履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责,将做好为残疾人就业服务作为工作的全部归属,在实际工作中把“就业是民生第一要务”的观念落实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为了使求职的残疾人能有一个适合的工作岗位,并稳定就业,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或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使用工单位能够招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员工,昆明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全体员工兢兢业业,服务残疾人从大处着眼,处理每一个具体业务从小处着手,直接针对残疾人就业和稳定就业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坚持不懈地将科学细致的工作方法一以贯之,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就业推荐的成功率,提高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使昆明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在二○一六年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残保金征收、业务及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与进步。二○一六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就业工作
(一)、认真开展残疾人创业扶持工作,上半年对昆明市残疾人创业扶持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和抽查工作,分别抽查了禄劝、寻甸、晋宁三个县区,在抽查中发现:个别县区资料归档不规范、台账材料不全、没按要求对补助人员进行公示、资金发放不到位等。对发现问题的县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并要求各县区积极协调各辖区财政部门,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资金管理要求,对属于统筹资金账户的县区,将市级下拔和县区级配套的扶持资金,及时发放到创业残疾人手中。全年审核全市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补贴申请表:204份,(市级)补助金额550500元。
(二)全市各县区认真按照计划安排,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完成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包含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居家就业、辅助性就业和社区基层公益性岗位就业等)。
(三)认真组织开展了2016开展了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嵩明县开展二次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南磷集团、伊利乳业、云南建工、云南焦化、昆明维和纸业等38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岗位500多个。参加应聘的残疾人及其亲属500余人,经供需双方洽谈,36个用人单位与310名残疾人及亲属达成就业意向。组织在昆10家用工单位参加在宣威市举办的“云南省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56名残疾人达成就业意向。2016年,全市各县市区共组织残疾人场招聘会4场,帮助366名残疾人及亲属达成就业意向。
(四)送温暖,结合春节、中秋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和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送去慰问金,走访慰问残疾人190多户,其中市本级慰问 90户,慰问金额2.7万元。通过以上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了每位残疾人的心中。
(五)全市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状况实名制统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名制统计管理工作已经全面覆盖全市各县市区,覆盖率为100%。根据实名制统计管理系统显示,残疾人就业状况数据基本实现应录尽录。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全市共录入城乡就业年龄段(男16-59岁,女16-54岁)残疾人就业数据71016条,实际录入数据68742条录入率达到应录数据97%。
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继续加强对残疾人的技术技能培训。使残疾人获得和改善其技术技能结构,对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稳定工作岗位、优化就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多形式开展好残疾人培训工作。我们就业中心抓住省政府“民生工程”这一重要民生项目为契机,全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是提高残疾人素质和技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是依托云南技师学院等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举办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如盲人保健按摩、首饰加工、淘宝网店经营和管理等培训班,使他们掌握更专业的就业技能。2016年全市职业技能培训420人次。
(二)结合我市各县区农村残疾人较多,文化水平偏低,劳动技能较差,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举办了魔芋种植技术、高产土豆和玉米栽培种、手工编制、刺绣以及养殖技术等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免费培训残疾人,使农村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了实用技术,走上自强创业之路,家庭生活得到改善。2016年全市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近3000人次。市就业中心全年共完成4期中长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02人;
1、组织开办二期初按摩师培训班,学期均为二个月,学员70人。
2、组织开办一期残疾人首饰加工培训班,学期三个月,学员15人。
3、组织开办一期残疾人淘宝网店经营和管理培训班,学期20天,学员17人。
(三)积极组织参加全省残疾人单项技能竞赛。
(四)积极实行《昆明市残疾人机动车驾驶技能培训补助办法(试行)》,全年补助96人,市级补助金额14.815万元。
三、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 在省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的指导下,昆明市盲人按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残联布置的工作任务,坚持把促进盲人就业、扩充盲人就业岗位、助盲脱贫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残疾人就业、培训、盲人保健按摩、盲人医疗按摩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措施,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将盲人自愿接受培训和加大就业扶持作为工作原则,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就业、创业梦想,促进盲人按摩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助盲脱贫”活动。根据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下发《云南省开展“助盲脱贫”行动实施方案》(云残发[2016]37号)中帮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同奔小康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张祖林副省长关于“助盲脱贫”的重要指示和王兴宁理事长关于“助盲脱贫”的重要讲话精神,2016年7月19日我市“助盲脱贫”项目启动,11月7日40人的初级按摩师培训班开班,为进一步推进“助盲脱贫”活动在昆明市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氛围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规范化建设量化分级评定工作。根据《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云南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制定了我市扶持项目实施方案(昆残发〔2016〕34号),经审核有五华、盘龙等9个县区,共31家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申报规范化建设量化分级评定,并于2016年6月14—20日在市残联及就业中心的网站和办公区域,同步向社会进行公示。经市残联理事会同意,已上报云南省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待省级部门批复后即可开展下一步工作。
(三)开展全市“助盲脱贫”摸底调查。全市辖区内持证视力残疾人数为16045人,其中534人属扶贫办建档卡视力残疾人,有按摩培训需求的视力残疾人数为367人。
(四)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对行业管理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目前在我市登记备案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有大约145家左右,盲人医疗按摩师79人。
(五)积极组织参加全省首届盲人按摩技能竞赛,并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一个一等奖、二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六)组织我市盲人参加云南省盲人按摩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我市共有11位盲人参加学术交流大会,并提交论文11篇,其中市就业中心获行政管理类论文一等奖,周兴松等盲人分别获个人论文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4人),同时邱光林当选为执行副会长,王经慧和周兴松当选为副会长。
(七)盲人医疗按摩职称评审工作,经审核有王经慧、万苍等6人达到申报条件,予以上报省盲人按摩指导中心。
(八)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盲人继续教育工作,全市有79位盲人医疗按摩师人报名参加。
(九)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报名工作,经审核我市2016年有杨文辉、张强、周兴松等4位盲人符合报名条件。
(十)组织符合条件的盲人参加北京联合大学招生考试,我市有戴赣强和周艳彬两位盲人参加。
(十一)选送邱光林、王经慧、周兴松等7人参加我省盲人按摩师“百名人才培养计划”,到省外学习两个月。
(十二)开展“助盲脱贫”行动对盲人按摩实训机构扶持工作,推荐祥康按摩、松康推拿、富华按摩、经慧按摩、昱伶按摩等5家机构参加。
四、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核定
鉴于2015年9月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联发布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5]72号),省级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我市于2016年10月8日按照《云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2011】174号文件)的相关精神启动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核定征收工作,在核定时间短、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通过与税务部门沟通与协调,分别在各个税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改变以往数据交换的流程,在大厅核定后即可到税务窗口进行缴费,不但减少了流转的过程,也减少了数据传输中的错误信息,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便利;其次,还与税务部门的协调,要求税务部门提供了一批未参加年核定单位的名称,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覆盖面。让更多的用人单位了解了按比例安置残疾职工的政策,并履行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职工的义务。
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核定期限内市本级核定金额超过1.7亿元,入库数超过了1.57亿元,入库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8%,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核定金额 2.65亿元,入库数超过了2.5亿元,入库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53 %。圆满的完成2016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核定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开展的力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多了就业方式、就业渠道。
五、日常工作
1、配合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工作。全体干部职工本着对党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不夸大成绩,不隐瞒问题,不回避矛盾,客观、真实、准确地提出意见和看法,让巡察组充分了解我单位的整体情况。对巡察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发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等,深刻剖析原因,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并积极主动抓好整改。
2、根据非税管理局的要求,对2013-2015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核定工作进行稽查;
3、依据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要求,对编制手册进行更换;
4、根据昆明市人社局的要求,对本单位的在职职工的人员信息进行采集,并将信息进行公示,为工资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5、对2014年10月-2016年12月份的在职职工以及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信息进行采集并按时按质进行报送,顺利完成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缴纳; 6、2016事业单位人员信息的统计和人员工资结构的统计工作;完成2017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核定工作;
7、按照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对每一项资金的使用进行规范,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内部项目使用的管理办法,并对项目使用进行绩效评价;
六、2017年的努力方向
(一)、提升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工作层次。现在我们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还停留在较低水平上,难于满足就业困难人员的需求,需要更多地开展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求职时,要逐步推行以《就业计划书》为流程模板的工作方式,将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做得更科学、更精确、更具人性。
(二)、要加强残疾人的在职培训,改善残疾人技能结构,改善残疾人的就业不稳定状况。残疾人由于缺乏技能,从事的多为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就业稳定性差。有效且实用的培训能够改善这种状况。盲人是比较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培训后搞按摩都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其他残疾人只要能得到有效的培训,同样可以改变现在这种普遍从事底端职业的状况。
(三)、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将职业康复紧密地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残疾人除技能低外,适应岗位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也常常困扰着他们就业的因素。职业技术培训之后的职业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其对工作环境的亲和性,使之容易融入工作环境周围的群体之中,具有稳定就业的积极作用。
(四)、要做好四个结合:
① 将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改变大量短期培训的现状,因为用于谋生的技能是难于通过短期培训获得的。② 将低端培训与中高端培训相结合。优化残疾人的就业分布。
③ 职业介绍要将普通的匹配性搭桥推荐与以稳定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指导相结合。
④ 将职业指导的普遍性集体指导与突出个性的定向职业相结合,加强对就业困难人群的服务。
(五)积极做好新政策指导下的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暨残保金征收工作。
2016年,我市残疾人劳动就业状况是在稳定中有发展,发展中求创新。但与残疾人强烈就业愿望和昆明市跨越式发展之需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残疾人就业规模不大、就业层次较低、就业稳定性差的总体形势没有根本改变,歧视和侵犯残疾人就业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还存在不利于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发展之处,在就业格局多元化和就业途径多样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扶持和保护措施还不到位、不具体,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个性化、针对性不强等等问题和困难。如在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中,一些用人单位依法吸收残疾人就业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落实不力,一部分企业不愿安置残疾人,往往用缴纳残保金来代替;我市还没有专门的残疾人技能培训服务场所,制约了全面提升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残疾人就业服务培训等工作相对滞后;在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中补助经费低,对创业的帮扶作用不明显,缺少帮扶残疾人就业的特惠政策等等。
鉴于新昆明发展之需,我们要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法规政策,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政策在普惠的基础上给予特惠支持,加大投入,提高创业资金支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使有就业需求的各类残疾人普遍获得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就业困难群体普遍得到就业救助,进一步推动昆明市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
七、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本财政拨款 2967321.00元, 其中:事业支出 1552191.00 元、项目支出 1415130 元,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为47.69%。本中项目新增政府采购新增资产项目,其中包括打印机1台,价值1130元;椅子10把,价值3800元,DELL便携式计算机1台,价值6200元。
八、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本年初预算收入数为2789040.00元,本年未决算的收入数为2967321.00元,收入数增加178281.00元,增长6.40%。
九、收入支出与上对比分析
本的收入296.73万元,与去年收入258.05万元相比,经费有所增加,主要是人员支出增加较大,本按相关政策人员工资有所调整,同时增加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费用的支出。
300250200***16年收入数2015年收入数2015年
2016年
十、年末收支结余情况分析
本决算收入296.73万元,决算支出296.73万元,收支平衡,年末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余额为0。
十一、重点经济分类支出执行情况
2015年公务接待支出为6800元,接待人数147人。2016年公务接待支出为4019元,接待人数103人。与上年同比减少2781元,减少支出40.90%,严格按照国家厉行节约的相关规定执行。
公务接待费支出对比图2015年2016年
我单位公用支出每年都在逐年递减,今年商品与服务支出预算数为158350.00元,实际支出数为151813.24元,实际支出低于预算数6536.76元,节约4.13%。
昆明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行劳动监督,加强监督。
东莞市残联、财政、地税《关于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镇(区)残联、财政分局、地方税务分局:根据《关于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问题的通知》(东[2004] 146号)精神,从2004年起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地税部门代征。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央、省属各驻莞单位及各镇(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工作,确保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收尽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由市财政全额供给的市直行事业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财政统一列入本财政预算;松山湖管委会及其下属行政事业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列入松山湖管委会预算。根据市残疾人劳动者就业服务中心核发的缴款通知,分别由市政局和松山湖财政分局统一缴入国库。经费实行差额或自收自支管理的市属事业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各单位自行向所在地地方税务局缴交。
二、中央、省属驻莞单位应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电信、邮政、国税、地税、工商、技术监管等中央及省属驻莞行政事业单位(含派驻镇区机构)和企业、社会团体,应缴 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税收属地管理原则,由市级主管部门统一向机构所在地地方税务分局缴纳。
三、由镇(区)财政全额供给镇(区)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市财政安排基本经费的市属驻镇(区)公安局、交警中队、国土分局、劳动分局(含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社保分局(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交通分局、粮食管理所,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镇(区)财政分局统一列入镇(区)财政预算,并根据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核发的缴款通知,统一缴入国库。经费实行差额或自行自支的镇(区)属事业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各单位自行向所在地地方税务分局缴纳。
四、地税部门应当在月度终了15天内将有关部门按规定缴交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入国库,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一.美国和中国残疾人就业进程分析
20世纪前, 美国为残疾人提供的保障主要依靠私人部门来实施, 家庭也承担起了照顾残疾人的主要工作。与此同时, 美国普通法中规定雇主可以随意解除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 因此对于残疾人就业, 更是不予考虑。20世纪初期至70年代, 美国进入了工业社会阶段, 开始逐步重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再就业的问题。在此期间, 美国主要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使残疾人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康复训练, 但是对于残疾人就业问题, 直到60年代的时候才有了眉目。20世纪70-80年代间, 联合国大会于1975年12月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宣言》规定:“残疾人有权享受经济和社会保障, 有权按照其能力获得并保有职业;有权接受职业培训、职业康复和就业指导等服务, 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和技能并参与到社会生活”。通过该法案的确立, 残疾人就业形势得到了缓解, 以此来提升残疾人就业比率。虽然在该时期里, 残疾人就业率得到了提高, 但是与健全者相比, 仍然相差甚远。直到90年代后, 残疾人就业比率才逐年上涨, 并且更加容易获得工作岗位及进入工作场所。《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的颁布, 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了保障和更多的工作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影响下, 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 美国残疾人就业现状相对比较良好。
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与美国相似, 同样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变革时期。但是不同于美国的是, 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曾经出现了停滞期。建国初期, 中国同美国一样, 主要为残疾人提供生存的保障, 例如提供一些康复培训及生活补助金之类的政策。50年代末期, 中国开始兴办福利工厂, 但只为少数残疾人提供就业的机会。然而, 文化大革命时期, 残疾人就业的步伐出现了停滞,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才得到缓解。此后, 中国通过集体就业及按比例分散就业等方式提高了残疾人就业比率。1990年, 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自从该法案的出台, 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利便有了一定的保障, 也为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律依据。中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呈现良好的状态, 但是相较于美国来说, 更加缺少优势。
二.影响残疾人就业现状差异的因素分析
(一) 教育差异
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统计, 到2010年为止, 89.4%的残疾儿童进入了公立学校就读, 7.3%的残疾儿童进入了私立学校就读, 而只有3.3%的残疾儿童没有进入学校学习。美国对残疾人教育非常重视, 通过设立特殊学校来为残疾人提供学习的场所, 从而提高了残疾人的文化水平, 使他们在未来就业中更有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 残疾人在就业现状方面, 由于文化水平的提升, 更加拥有实力获得工作及福利待遇。
近几年来, 中国对于残疾人教育虽然有了显著的改善, 但是残疾人受到教育的程度远远低于普通人, 有近三分之一的残疾人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而普通人只有9%的残疾人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受过小学教育的人数是35.1%。可见, 残疾人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法规政策以此想要向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的平台, 但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 残疾人就业现状并不优于美国。
(二) 人口差异
据美国国家统计局, 2 0 1 0年, 美国总人口数达到3.0 8亿, 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数13%。相较于2000年的数据, 美国在10年内, 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 并且该问题会一直存在, 所以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劳动力会逐年增加, 从而促进了美国残疾人就业市场需求的增加。
相较于美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 2010年, 中国总人口数达到13.4亿, 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数8.9%。虽然中国也存在着老龄化的问题, 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的总基数相对于美国更大, 因而人口老龄化现象并没有比美国的更加严重。中国残疾人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比美国的慢。
(三) 法案差异
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明文规定:“自法案实施两年后开始, 禁止任何雇主、雇佣机构、劳动组织或联合劳动管理委员会, 在工作申请手续、雇佣、晋升、培训、赔偿和解雇雇员方面, 对一个符合标准的残疾人的歧视行为;或者在就业条件和特殊教育方面的歧视行为。”并且该法案将“残疾人”进行了重新的定义, 定义为:生理或心理上存在异常而影响其一项或多项主要的活动能力;有过这些障碍的记录或被认为有这方面障碍的人。
中国所出台的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法案中使用了‘应当’的字眼, 并没有对企业单位采取强制性规定, 因此, 一些企业单位依然存在残疾人就业歧视, 并且采取相应对策代替应聘残疾人。在该法案中, 残疾人的定义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首先, 就两国法案进行比较, 美国法案中并没有存在类似于‘应当’这类模棱两可的词语, 而是强制性的对待雇主。因此, 相较于中国残疾人, 美国残疾人更加具有就业优势, 并且更加容易获得工作机会。其次, 就两个法案对于残疾人的不同定义来看, 美国扩大了残疾人的范围, 而中国可能遗漏一部分人群。因此美国残疾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工作。
综上所述, 美国残疾人就业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变革, 期间通过《残疾人权利宣言》、《美国残疾人法案》等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 美国残疾人就业最终趋于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 相对于美国残疾人, 中国残疾人变革虽也有100多年的历史, 但中间的停滞期让中国残疾人就业发展出现缓慢的趋势。无论是在教育水平上, 还是残疾人就业人口比率上, 亦或是在法律对于残疾人权利保护的程度上, 美国和中国残疾人就业趋势虽都在持续上涨, 但是美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却优于中国。由于美国相对于中国更早开始重视残疾人就业问题, 并且更早实施对于残疾人义务教育和更全面实行法律法规对残疾人就业保护, 从而使得美国残疾人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待遇。中国虽也在残疾人就业方面取得了进展, 但是却仍逊色于美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 残疾人就业保障会越来越完善, 就业机会及福利待遇也会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Americans wit 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 (ADA) , Pub.L.101~336, 104, Stat.327, enacted July 26, 1990,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s_wit h_Disabilities_Act_of_1990.
[2]Thomas B.Love,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for Disabled In dustrial Workers, ”in“War Labor Policies and Reconstru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the Cit y of New York, Vol.8, No.2 (Feb.1919) , pp.152~156.
[3]杨伟国和陈玉杰, 美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变迁, 《美国研究》2008年第2期
[4]赵萌萌, 吕学静, 2 0 1 2, 中美日残疾人就业保障比较研究, 社会福利第10期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保障
引言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能否在前所未有的经济转轨过程中保持社会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适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基本上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给予保障的弱势群体中,残疾人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习惯上,人们把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称为社会上需要给予特别扶助的三大弱势群体。而这三大弱势群体中,又以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困难最多,问题最大,矛盾最突出,社会福利状况最差。文章就此现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首先分析了残疾人就业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保障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措施。
一、残疾人就业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残疾人已达到8296万人,可见,我国的残疾人群体已相当大,残疾人问题必然成为社会转型时期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程度不仅关系到残疾人的自身利益,更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残疾人的生存之基,要解决好残疾人问题,首当其冲的应是给予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平等的就业机会,妥善解决其就业问题,而不是将其排斥在就业市场之外,保证其生活来源的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在政府的制度保护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国的残疾人就业问题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但实际的调查显示我国的残疾人劳动就业状况还远不如人意,其特点表现如下:
(一)残疾人整体就业质量不高
残疾人就业水平与就业总水平差距较大。目前有大量残疾人未实现就业,大批残疾人下岗、待业,农村还有近千万残疾人没有脱贫,己脱贫的还很不稳固,城乡残疾人就业体制不一,生活水平和整体状况差距较大;不同类别残疾人之间就业也存在不平衡,智障者、精神残疾者、盲人就业困难。就业需要和就业现状间的矛盾己成为残疾人就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口众多,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二)残疾人在许多行业遭受排斥
当前,劳动力市场对于残疾人的排斥仍就严重和普遍,正因为种种社会偏见与社会排斥的存在,所以在同等的条件下,即使残疾人的人力资本存量更高,用人单位也愿意招收正常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并不知道前者的劳动效率大于后者的劳动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排斥便得以产生了,企业往往会招聘后者。实际上,在同等条件下,甚至在残疾人的人力资本存量更高的情况下,许多用人单位仍然会录用健全人而排斥残疾人。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将会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排斥。大多数福利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较差,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其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残疾人集中就业模式出现危机。加上近些年来全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残疾人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排斥,按比例就业的模式也是困难重重。
(三)就业模式不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就业模式而言,我国残疾人的就业模式仍是“以集中就业为主,其它方式为辅”的模式,这种模式确实在一定历史时期有效的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但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这种模式所受的冲击日益明显,集中就业都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但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福利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直接影响了残疾人的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是指将残疾人按企事业单位数的一定比例分散安排到各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就业安置模式,它有利于残疾人就近就业,方便工作和生活;有利于残疾人与健全人交流,融入社会,有利于提高残疾人就业层次,拓展就业领域是残疾人实现劳动就业权利、平等参与社会的最好形式。但是由于按比例就业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规定,行政执法主体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具体实施。
(四)相关法律不能有效保障残疾人就业
随着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已实施的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政策,己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具体表现在法律政策缺乏约束性规定,不易落实,规定之间缺乏协调、易造成矛盾,还存在一些法律、政策的空白。尤其残疾人就业体系的城乡分离制度,使农村地区的残疾人就业几乎处于无政策保护的状态,除了发达地区极少数的省份外,其它地区的农村残疾人就业几乎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基本是自我保障。
二、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措施
(一)提高残疾人技术素质
就业能力与受教育水平成正比,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低这一现实状况将严重地影响残疾人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改进穷人的福利之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在己经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的地区达到或接近当地健全儿童少年水平,尚未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的地区,入学率要有大幅度提高。充分发挥社会普通职业教育机构的作用,完善具有特殊教育手段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
(二)提高残疾人身体素质
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残疾人康复事业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残疾人康复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一系列目标,仍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
1.国家和社会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开展康复工作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2.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网、医疗预防保健网、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残疾人教育机构、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康复训练活动。残疾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有关工作人员、志愿工作者及其家属的帮助下,应当努力进行功能、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的训练。
3.在做好康复工作的同时,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工作的督促,广泛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科学与安全意识,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中毒、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制定法律、法规,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结语
依靠政府,动员社会,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要依靠政府,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纳入政府扶贫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除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必须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具体帮助。总之,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鼓励残疾人、引导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兴办各种事业,努力为残疾人改善生活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残疾人就业问题与就业保障政策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2):67-69.
[2]孙先德.论健全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2006(3):97-98.
[3]周云腾.关于残疾人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残疾人,2005(9):37.
[4]法律保障残疾人就业[J].瞭望,2007,(Z1):21.
【残疾人就业申请书】推荐阅读:
安排残疾人就业方案09-19
残疾人就业培训资料10-19
昆明残疾人劳动就业12-10
广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0-11
关于征收2010年度残疾人就业10-14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计算11-01
镇残疾人工作就业情况汇报07-14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06-10
残疾人就业及创业有哪些优惠政策06-30
缴纳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通知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