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社会事务办年终工作总结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社会事务办年终工作总结(精选8篇)

镇社会事务办年终工作总结 篇1

一、扶贫救弱,做好社会救济工作。

2、重点帮扶,做好临时困难的救济工作。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针对个别家庭因病或突发事故而造成困难的情况,有重点地帮助和扶持,开展临时困难救济。今年1-10月,通过镇民政专项经费救济(助)临时困难家庭的有166户,救济(助)金额109464元,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4.组织好节前走访慰问活动。

镇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将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群众家庭纳入党委、政府工作安排,每个镇党委成员带领一个慰问组,共成立了13个慰问小组,落村到户,深入困难群众家庭,派发慰问金和礼物,通过镇民政、镇红十字会拨出的慰问金经费达20多万元。

5.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决定,为了做好危房改造工作,成立了第三期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对全镇的低保户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经建设部门鉴定,确定对33户低保危房改造,切实帮助低保家庭提高住房防灾抗灾能力,危房改造建设经费市镇财政共投入140多万元。在6月中,低保户危房改造全面通过验收,33户低保户喜迁新居。

二、全面落实优抚政策。

1、落实义务兵家属优待。今年3月已全部拨款发放享受优待金对象47户,每户每年8000元,总金额376000元。

3、做好xx年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去年退设士兵共有25名,其中6人经我办推荐安置到公安分局,其他从镇财政领取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就业补助金4000元/人。

4、做好迎接省双拥模范城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巩固加强双拥模范城的各项基础工作,深入到村到户,督促检查双拥工作落实。镇分管领导带领我办和武装部同志,深入到义务兵和优抚对象家庭检查各项政策的落实与否,并关心和了解各个优抚对象的工作、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加大力度,依法做好各项社会事务工作。

我办根据职能的要求,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将残联、村民自治、老龄办、红十字会、慈善筹款、婚姻登记、区域勘

界、地名管理和收养等工作,都按照上级的部署,认真把各项工作做好。

镇社会事务办年终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基层社会基础工作,创新,庙坝镇

1 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是第一产业, 农民是最大群体, 农村是最基层社区, 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始终是一个影响全局的重要工作, 因此,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是整个社会治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何谓社会治理?一般认为, 社会治理是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由政府、社会组织、社区能人和普通居民多方参与和紧密互动以共同管理和解决社会事务、满足公众需要的过程。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 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治理强调合作, 认为政府不是合法权力的唯一源泉, 公民也是合法权力的来源, 因此应该建立政府与公民的合作网络。治理不同于统治与控制, 治理强调参与主体多元性、合作性、和谐性, 治理方式具有服务性而非管理性。有的研究者把社会治理比作一棵“社会树”, 认为社会管理是“树干”, 社会自治是“枝叶”, 社会基础工作是“根基”, 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人民幸福安康则是盛开的“花朵”。这种比喻较恰当地描述了社会治理的几个要素, 即以政党和政府为主导和主体的社会管理系统;政府、社会组织、社区能人、普通居民等积极参与和紧密互动的社会自治系统;以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等民生相关事业为主体的社会基础工作。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是“善治”, 即国家的繁荣进步, 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民的幸福安康。农村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 很多工作内容相互交叉, 而我国对农村治理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 导致目前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极为薄弱, 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治理工作的进程, 进而影响了新农村的顺利建设以及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 探索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已成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基层实践者的重要任务。笔者将以社会治理的三大块即社会管理、社会自治和社会基础工作为依据将农村社会治理分为基层社会管理、基层社会自治、基层社会基础工作, 进而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基层社会自治、基层社会基础工作的创新路径。基层社会管理部分侧重分析基层执政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及基层政府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基层社会自治部分侧重分析各基层治理主体相互协同以实现民主法治、安定有序、公平正义等目标的运行机制, 基层社会基础工作部分侧重分析基层治理主体在提供公共服务、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发展文化教育、改进医疗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位于大竹县南端, 因地处平坝且庙多而得名, 是达州市大竹县“南大门”和融入重庆的“桥头堡”。全镇幅员面积71.05平方公里, 辖13个村 (居) 委会, 93个村 (居) 民小组, 总人口42535人, 有耕地1442.9hm2, 2013年GDP82723万元, 人均GDP25224元, 人均纯收入11338元。2014年GDP92607万元, 人均GDP28248元, 人均纯收入13246元。选择庙坝镇为例, 是因为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治理方面获得了诸多荣誉。该镇连续五年在全县综合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先后获得人民调解工作标兵镇、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农村基层团建和妇建示范乡镇等六项全国荣誉, 获得了四川先进基层党组织、文化先进镇、综合治理模范镇、首批试点小集镇、秦王桃标准化生产基地镇等荣誉称号, 是达州市工业重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镇、环境优美示范镇。庙坝镇在各方面能够取得较大成就, 与该镇建立的勤为民和高效能的党政领导班子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 与该镇在社会管理、社会自治、社会基础工作等方面的创新密不可分。因此, 分析庙坝镇在社会管理、社会自治、社会基础工作等方面创新的具体做法无疑会对其它类似地区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基层社会基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 基层社会基础工作状况既是衡量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也是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庙坝镇在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 不断创新社会基础工作的路径, 使社会基础工作不断得到夯实。

2 加快经济发展, 夯实社会经济基础

群众生产生活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作为川东丘陵乡镇, 庙坝镇重点从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乡村生态旅游业着手,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夯实社会经济基础。目前, 庙坝镇已发展有秦王桃7770余hm2、核桃130余hm2、“黑五类”产品130余hm2, 糯稻63.5hm2。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年增收2000元以上;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 已有多家企业签订了入园投资协议;依托秦王桃产业已连续举办了六届桃花节, 累计吸引游客300万人次, 秦王桃花节已成为川东地区、川渝结合部最具影响力的节会之一。

庙坝镇在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上实现了新突破, 主要是由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向新型合作社经营转变, 由单一农业经济向农工商一体化发展转变, 从传统生产方法向科技带动生产转变。大竹县庙坝镇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典型。它是一家集水果优质苗木繁育, 种植、销售、加工为一体的专业合作化组织, 合作社先后被达州市委、市政府授予“达州市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集体”称号;获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命名为“四川省秦王桃标准化示范乡、四川省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四川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被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被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四川省科协评为“农技协发展30年突出贡献奖”。该合作社提出“五统一, 四结合, 三受益”的运行机制, 即是统一提供苗木, 统一生产资料, 统一标准化栽培技术, 统一使用“竹鲜”牌绿色食品品牌, 统一销售渠道, 合作社、村级组织、农户、科研院所四个方面紧密结合, 形成优势互补、农户合作社科研院所三方全面受益的局面。

桃产业是大竹县的一项优势特色产业, 对促进当地农户增收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成为当地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通过举办庙坝桃花节, 不仅促进了庙坝经济社会发展, 而且为市民踏青赏花、赏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为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开创了现实的道路, 并成为整个大竹对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庙坝桃花节从2009年开始, 每年3月21日在大竹县庙坝镇秦王桃基地举行, 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桃花节, 充分彰显了乡村旅游的活力与潜力, 已成为大竹县一张亮丽的名片。首届桃花节游客即超过15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特别是“2011四川·大竹桃花节”系列活动, 共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此次桃花节吸引了重庆、成都、广安等地和县内大量游客, 城区周边及桃花园景区附近的群众不断转变观念和意识, 纷纷兴办农家乐, 将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产品摆上餐桌、摆上摊面, 满足了游客乡村旅游的需求。活动期间, 桃园业主鹏程果业与周边城市大商家签订200万kg秦王桃购销合同, 游客认养果树1500株。2010年, 鹏程果业发展秦王桃200hm2, 产量1500万kg, 收入3100万元, 带动周边农户8500户, 人均增收480元。此次桃花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 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通过连续举办桃花节活动, 向外界展示了大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业绩, 尤其是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应邀前来参加桃花节的省内外记者, 纷纷撰写稿件和制作专题节目宣传大竹、推介大竹, 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重庆商报、重庆晨报、重庆时报、重庆晚报、重庆日报、重庆新女报、重庆青年报、重庆吃喝玩乐网、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达州传媒网、达州网等多个媒体播发, 有效地提高了大竹知名度, 为大竹实施充分开放合作, 推动全县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夯实了基础。

3 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服务体系

近年来, 庙坝镇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对机关办公楼进行了重新布局打造, 硬件建设日趋标准化。提升改造400m2便民服务中心, 建成了标准化的便民服务中心大厅, 设置9个便民服务窗口, 为民服务窗口部门均入驻大厅办公, 让办事群众、企业少跑空路、冤枉路, 为民办事达到高质高效;全体机关干部均实行挂牌上岗, 便民服务大厅随时公布工作人员去向, 工作制度及办事流程均上墙上栏, 保证群众办事“到机关便能找到办公室、到办公室便能找到工作人员、找到工作人员便知道怎么办”。规范镇便民服务大厅、村民事代办点“两点”, 实现“一站式”办公;实行民事代办、民情代诉“两代”, 实现“全程式”服务;落实台账备查、走访调查“两查”, 实现党员群众“双满意”。仅2012年, 镇村两级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10000次以上, 服务质量上档升级, 群众对干部满意率大幅提高, 大大减少了矛盾纠纷的产生, 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庙坝镇始终以“群众得实惠”为归宿, 经济社会及便民服务体系全面发展。一是为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服务。工业用地指标得到保障, 项目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或者减少, 促进了小微企业创业园的发展。工业经济成为庙坝镇经济腾飞的支柱。二是为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服务。考虑试点镇社会管理网格化的需要, 从机构编制上向一线倾斜, 助推了试点镇创新社会管理“三三四五”工作法的形成。通过深入开展干部大下访、大接访、大调研、大调解活动, 充分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分类梳理并建立信访台账, 有效调处, 并依靠全面发展减少社会矛盾。三是为高效快捷、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进一步规范“两点”, 高标准建成镇便民服务大厅和各村 (社区) 民事代办点, 完善了便民服务的网络, 实现了便民服务“一站式”办公。进一步转变作风, 实行“两代”, 强化民情代诉、民事代办服务模式, 实现了便民惠民“全程式”服务。试点镇全覆盖的便民、高效、贴心的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实现了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4 完善社会保障, 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不论城市还是农村, 总会有一些弱势群体, 他们很难依靠自身的条件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他们是需要社会救助的对象。而农村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弱势群体面广量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解决不好, 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及公平正义,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历来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 我国应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体、个人积极参与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起步晚、范围窄、水平低, 导致了民众对政府公正性及权威性认可度低、民众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低及民众对社会矛盾的心理承受力和对各种突发灾害性事件的经济承受力低的“三低”现象。为改变这种状况, 我国关于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发展规划和目标都包括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庙坝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 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条件, 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础性工作、经常性工作来抓, 在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2012年全镇优抚、低保、救助总数达2029次, 落实灾害救济资金10.9万元, 医疗救助19.2万元, 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52%。2013年1~7月, 庙坝镇发放各类救助资金共计63.7万元, 累计帮扶救助1952人次;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39285人次。庙坝镇关注优抚对象, 重视弱势群体, 基本实现了符合政策规定的应保尽保、应抚尽抚、应救助尽救助, 乡镇低保程序规范透明,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扩大。当然, 受制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 庙坝社会保障水平与先进地区和城市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加投入、增大力度, 以便为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筑起更加严密的安全保障网。

5 发展文化教育, 提高居民素质

乡镇治理既靠政府也靠群众, 广大群众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治理水平的高低, 因此,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为此, 庙坝镇在群众中开展了“十星级”评比活动, 评选爱国爱镇星、遵纪守法星、创业致富星、科技进步星、环境卫生星、孝老教子星、团结和谐星、人口计生星、倡导新风星、公益奉献星。这些活动倡导了优良道德风尚, 净化了社会风气, 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庙坝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农民特色舞龙队、唢呐队、腰鼓队、军乐队等多次参加省市县比赛、演出, 并获得表彰奖励, 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文化先进镇。

教育是个人能力发展的起点, 是促进创业就业的第一推动力。发展教育是帮助落后地区和贫困群体摆脱贫困的最有效手段。庙坝镇成立了教育基金会,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奖励和救助力度。为了整合教育资源, 适应农村学生向城市流转造成农村生源减少的新形势, 2010年原庙坝镇中学和新桥初中合并组建了庙坝中学, 为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动力。目前, 庙坝镇已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中小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 教师工资收入基本上与当地公务员水平相当。通过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进修培训, 教师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庙坝在各村设置了农村书屋, 被省新闻出版局表彰为“农民读书活动先进镇”。

6 改进医疗卫生,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庙坝镇共有农村人口数27126人, 2013年实际参加合作医疗人数26996人, 参合率99.52%。截至10月底, 2013年全镇住院报账4093人次, 报销新农合基金631.98万元。门诊一般诊疗费报账12058人次, 报销新农合基金12.058万元, 农民和场镇居民医疗保障权利得到了初步实现。为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庙坝镇从多个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

6.1 确保群众看得起病

认真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5年全镇实施新农合政策以来, 农民群众的受益面、报账比率逐年提高, 2013年住院报账比例达到了85%, 有效缓解了群众有病不敢医、因病致贫的问题, 实现了“政府得民心, 医院得发展, 群众得实惠”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宗旨。扎实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013年10月底前共补偿173人次, 补偿金额8.65万元。住院分娩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基本药物制度,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2013年10月底共让利51.10万元, 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6.2 保障群众少得病

一是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切实做好居民健康建档工作。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一年一度的免费健康体检, 总免费金额为23183.60元, 对辖区群众的健康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2012年10月底前:农民健康档案共建档25368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2950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1550人、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436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网络管理35人。通过健康档案的建立, 特别是重点人群的管理, 发现了一些亚健康病人, 提前给他们提出了诊疗方案, 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切实抓好甲流感、艾滋病、霍乱及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严格网络直报制度, 疫情报告率、及时率、准确率达到100%, 对疑似传染病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三级联诊, 有效遏制传染病的蔓延。在庙坝镇12个村、一个街道社区和庙坝中学、镇中心校分别举行各类健康知识讲座18期, 参加听讲人数1728人, 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三是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为抓好孕产妇保健, 对辖区内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 做好卫生保健宣教指导和定期产前检查, 并对目标人群按照要求进行了叶酸发放。2013年1~10月共管理孕产妇385人。关爱农村妇女, 今年对庙坝镇辖区35~64岁妇女进行了两癌 (宫颈癌、乳腺癌) 筛查, 共筛查986人次。抓好儿童保健, 对辖区内0~6岁儿童进行保健管理, 共管理3850人次, 并免费提供14种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 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308人。

三是让群众有地方看病。一是进一步加强了村卫生室建设。加大对村卫生室的建设投入, 建成的达标村卫生室具备两房、三室房屋硬件设施, 另对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了高压消毒锅、留观床、检查床、清创包、血压计、体重秤、中西药柜等, 极大地改善了村卫生室诊疗条件, 方便了农民群众就医。2013年前庙坝辖区已达甲级村卫生室3个, 2013年待验收5个。二是进一步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建设。庙坝中心卫生院在2005~2010年期间, 先后完成了行政住院综合楼和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住院综合楼加层建设工程完工后将新增业务用房500m2,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业务用房紧张的局面。目前, 医院开放住院病房21间, 病床78张, 基本上满足了辖区内群众医疗需求。

7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确保发展持续性

尽管庙坝镇地处内陆农村, 远离大型工厂矿山等传统污染源, 但在城镇化过程中, 为了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势必要发展工业和建筑业, 在此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本来没有的环境污染, 如果处理不当, 仍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灾难。庙坝镇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7.1 加强场镇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 健全管理制度

经过科学规划, 系统施治, 庙坝镇城乡环境优美宜居。庙坝镇注重人居环境打造, 按照“建设有规划、建筑有文化、环境生态化、镇域清洁化”标准, 邀请专家制定场镇建设科学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 着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特色乡镇。场镇实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和居民行为规范化”, 村庄凸显“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保护生态、自然和谐”, 庙坝镇也因此获得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镇”和“环境优美示范镇”称号。

7.2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扶植和培育低碳环保产业

在农业结构上, 注重多元化经营, 着力壮大绿色生态产业。以鹏程果业协会为龙头, 发展秦王桃7770余hm2, 真正建成了“万亩秦王桃、川东桃花源”。“大竹秦王桃”2012年荣获绿色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庙坝镇也成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庙坝还引进了2个特色农业产品———“黑五类”系列产品和糯稻, 引进业主6家, 新发展黑花生41.8hm2, 紫薯54.8hm2, 莲藕40.2hm2, 糯稻63.5hm2。乡镇区域脱贫致富离不开发展工业, 而工业是一些地方主要的污染源,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难于兼顾常常困扰着许多地方。庙坝镇在工业发展中着意发展循环低碳产业, 强化环境保护, 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庙坝镇为强力突破工业短板, 实施了“工业强镇”的战略, 以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为切入点, 完成园区规划内的40hm2范围平整场地、排水暗涵、总长1km、宽36m的工业大道建设。在工业项目的选择上, 突出了川东丘陵乡镇土特物产优势, 加快包括四川鼎巢万吨香椿蔬菜深加工项目、四川巴山绿源核桃深加工项目、四川星河木业秸秆燃料及竹木制品精深加工项目以及“黑五类”系列农产品加工等在谈项目的落户进程。这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的发展, 既能获取显著的经济效益, 也能取得环境效益。为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庙坝镇积极利用本土资源条件开发新兴朝阳产业。以四川·大竹桃花节为载体, 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 实现了“政府搭台、经济唱戏、农民增收”的目标, 年综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庙坝镇秦王桃花节已经成为川东地区、川渝结合部最具影响力的节会之一, 庙坝镇也成为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

在产业结构由单一农业向农工商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升级转型过程中, 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壮大, 人民收入快速增长, 同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基本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为庙坝镇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习明.城乡统筹进程中的乡村治理变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4-6.

[2]彭澎.追求善治的社会治理机制[EB/OL].http://www.oeeee.com/a/20110822/1011621.html.

镇年终工作总结 篇3

一、xxxx年工作

总结

一年来,全镇上下锐意进取,紧扣镇第xxxx届一次会议和年初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工作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到12月底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31亿元,同比增长17.46%;其中第一产业7097.43万元,增长6.27%,第二产业67135.25万元,增长18.87%,第三产业8875.42万元,增长16.8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52342万元,增长2.03%;完成招商引资4800万元,完成镇级财政收入3826万元,征收煤炭税费2500万元,矿产品税费1320万元。1.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把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做实农业产业绿色经济文章,全镇新发展种养基地9个,种粮大户4家,创办了兴农、金银花、稻稻香、金桂果蔬等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xxxx农业产业化迈进一大步;2.加快了工业提质增效。积极开展“工业经济质量提升年”活动,突出加快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调整,提高煤炭、有色金属的综合实力,年内新上了长江塑胶管道厂。全镇煤炭、有色金属等工业企业走过了市场较为低迷、经济较为萧条的一年,第二产业产值仍实现增长18.87%,有效巩固了xxxx工业主导地位;3.加快了城镇建设。严格按照全县工作部署推进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工作,认真开展“大宣教、大清扫、大拆除、大规划,大建设”行动,全镇共清理山塘水库9座、河道3条、主要公路14公里,清扫面积520000平方米,清理垃圾580吨;开展集中整治20余次,撤除杂房、空心房、煤棚、厂棚、露天厕所等违章建筑120处,清理占道经营点150个;修建了350米文化气息浓厚且具有xxxx风情特色的文化墙,上墙文字图片160幅。投资1890万元完成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建设项目17个,其中:梅麻路绿化6000平方米、新建下塘冲文化休闲广场2400平方米、2个小游园4200平方米、路灯安装,以及垃圾池15个、垃圾斗45个、垃圾车1辆、垃圾箱、垃圾桶4000个;镇区街道立面改造墙面刷漆56000平方米,贴瓷砖7000平方米;道路提质改造管线下地、人行道改造、绿化和安装159盏LED路灯。

4、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xxxx年,共完成7个村一事一议项目7个,新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绿化示范村、建设扶贫村各1个,做到了村村有项目,形成了大搞建设促发展的新高潮。曾冲、松柏、下塘冲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个村共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00多万元,完成了组织中心升级改造、休闲文化广场建设,以及村庄道路硬化、饮水工程、公厕改造、路灯安装、绿化、环卫设施建设等,实现了村容村貌的较大改观。按时序进度完成了桐子树下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征地、土地测量等工作,顺利启动了xxxx村、泗溪村两座危桥改造项目,预计两座桥梁改造年内可完工。

(二)综治维稳不断加强。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社会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加强了综治基础建设。完善和健全了各项综治规章制度,与11个村和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并严格实行党政领导、镇干部包村负责制。调整充实了政法综治工作力量,合并政法综治、企业安全生产和税费组,实行联合办公。2.化解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努力畅通民意渠道,完善调解网络,及时化解热点、难点及反映强烈的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三调联动”调处机制,组织调委会培训6次,培训调解员252人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26次,排查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16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0起,调成160起,调处成功率89%,确保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不出镇,有效的将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状态。3.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镇共发生刑事案件13起,破获7起,刑事拘留6人,发生治安案件26起,查处24起,行政拘留26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案率都呈现下降趋势。全镇11名刑释解教人员做到了“帮教人员、帮教对象、帮教措施”三落实,两劳回归人员无重新犯罪。

(三)计划生育稳步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有效,大力开展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人口计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1.高度重视,营造氛围。严格按照省、市、县人口计生工作要求,有效夯实基层基础各项工作,多次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专题会议,听取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了一系列计生工作问题。认真做好了独生子女二孩政策的宣

传和摸底工作。充分利用会议、发放资料、抓依法行政典型等形式,在全镇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营造了浓厚的计划生育氛围。2.积极兑现计生奖扶政策。全面落实优待助学金、奖励扶助制度等计生优惠政策,新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对象3名,全镇共有189位老人落实了奖励扶助金19320元,对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结扎户女孩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奖励助学

金制度,小学阶段每人每期享受助学金100元,初中阶段每人每期享受助学金200元,发放25户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每户240元。3.狠抓“四大手术”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充分运用集中服务活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抓实“四大手术”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共落实各类节育手术448例,其中结扎184例,上环217例,流引产47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90多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4起。4.提高统计质量,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镇计划生育率84.37%,人口出生率12.41‰,人口死亡率6.46‰,人口自然增长率5.95‰,出生人口性别比108.7,统计准确率100%,避孕节育措施到位率98%,综合治理到位率97%。

(四)安全生产基础有效夯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扎实抓牢各项基础工作。1.切实加强对有证矿的安全监管。加强了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人,推行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完善了《xxxx镇安全生产监管细则》,继续落实领导和镇干部及安监员联系矿制度,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追究,有效做好了煤矿、非煤矿山,以及消防、交通、学校、食品药品、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了安全生产事故为零。2.全力打击非法生产。继续以铁的手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切实加强巡查监管,进一步完善了《打非巡查工作考核细则》,明确了打非队员工作责任。安排8名干部组成常年打非治违巡查组,负责全镇打击非法生产巡查监管。共投入打非治违专项经费60万元,开展地毯式巡查130次,取缔非法反弹矿井8处,有效维护了镇区矿业秩序。

(五)社会民生加快步伐。强力推进“民生大爱”行动指标落实,完成了政务中心改造升级;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3口,新增农村太阳能热水器32台;造林4950亩。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镇新增城镇就业301人,转移就业212人,就业培训220人。落实农村危改25户,核实增加低保户48户、70人,向557户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120440元,向67名五保户发放五保金148740元,城乡医疗救助55人次,救助金额9760;新农合参保率超过95%,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3%。

(六)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切实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1.狠抓班子建设。镇党委按照“三强五好”班子建设目标,认真抓好了组织发展工作,年度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5人,择优选送参加县委组织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17人,发展对象13人,预备党员13人,转正党员21人,评选优秀共产党员53名,优秀支书3名,优秀党支部3个。2.狠抓干部作风整顿。认真组织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领会xxxx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市委“九项规定”、县委“八条规定”精神和深入开展作风大整顿“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规定》等工作制度,切实加强了党员干部管理,全面落实“六个一律免职”、“早午餐禁酒令”、“上班签到制度”等。3.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三重一大”、“早午餐禁酒令”等,认真开展党纪法规学习,切实加大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通过严格的管理,勉励党员干部勤思、善思、反思,打造肯干、会干、能干的一流干部队伍,全镇党风、社会风气和干部作风转好,为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此外,人大、政协、老龄、工青妇、党管武装等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统筹兼顾、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了全镇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取得了新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建设美丽xxxx做出更大努力。

二、xxxx年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继续实施工业主导、新型农业、红色旅游、民营推动、城镇拉动、科教兴镇战略,以发展生态红色文化旅游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继续实施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建设宜居、宜游、宜商美丽新xxxx。

xxxx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7%。

(一)围绕经济大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扎实开展“工业经济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依托资源优势,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一是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促进煤炭和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开发,加强煤炭集团公司管理,引导支持金子坪矿业有限公司、同高铅锌矿发展矿石精选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以铁的手腕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二是大力鼓励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扶持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引导企业逐步开发熟食肉品加工、皮革制造等项目。充分运用金银花、梅花鹿、水果、粮食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台,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社和产-研-销集团化经营模式,实行抱团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源。三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展壮大三湾环保砖厂、精石灰加工、长江塑管建设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建立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多元化投入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机制,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推进节能减排,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围绕山区大变化,全力打造新型农村。要牢牢把握县委提出“山区大变化”的重大举措,在项目建设中多干快上,致力于改善和提升xxxx新形象。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抢抓罗宵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机遇,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用农业科技引领“三农”工作,用扶贫攻坚总揽“三农”工作,把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着力抓好撂荒农田复垦和春耕生产,做好农资保障、农技服务。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山林资源行为,营造植树造林的良好氛围,确保超额完成生态营造林工作任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养殖项目上规模、出品牌,重点抓好嵘新、高武、速峰、鸿发等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养殖企业防疫和管理,扩大发展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打造xxxx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抓好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饮水、电力、通信等公共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抓好xxxx河、杨家河、武水河沿岸防洪工程、水库山塘的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切实加强防汛抗旱防灾基础。通过直接补助、建设材料补助、以奖代投等方式给予鼓励,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继续扎实开展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开山寺、义章旧址、将军故乡红色旅游开发为依托,用大手笔抓好xxxx客运站和综合大市场、将军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并通过加强城镇经营、管理,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引导企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商贸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和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三)围绕民生大改善,全力构建新型和谐社会。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一是着力打造幸福xxxx。组织实施“幸福安民工程”,继续开展“民生大爱行动”,强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为民办实施工程,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就业创业,努力做好零就业家庭、破产企业失业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规范新农合管理,提高群众医疗保健水平,积极扩大新农保参保覆盖面。加快xxxx老电影院改造步伐,逐步建设镇区休闲娱乐广场,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生活。二是着力构建平安xxxx。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统筹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好各项综治措施,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依法办理信访问题,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建立健全社会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泗溪、杨家小学改造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按期保质完工;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年内新建2处休闲文化广场,开展好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优化计划生育工作环境,全面完成“四术”任务,深入开展流动人口计生“一盘棋”管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计生工作进类进位。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税征管,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步伐,提高宣传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四是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纵深开展,围绕提高公信力,强化执行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廉政好的干部队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改进工作方式,按照创新、规范、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管理型干部向服务型干部转变,由“经验型”干部向“创新型”干部转变,由命令型干部向亲和型干部转变,由单一型干部向复合型干部转变。真正做到广开言路说事,在说事中知民情;高效快捷理事,在理事中解民难;集体决策议事,在议事中谋民策;踏实认真办事,在办事中得民心;接受群众评事,在评事中察民意,并规范各服务窗口承诺履诺,着力打造“诚心、耐心、细心、尽心、贴心”“五心”服务窗口,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

(二)进一步增强对工作量化考核的针对性,尽可能减少“一票否决”,不搞一刀切。乡镇工作异常繁琐,疲于应付上级各类检查、督查和考核,每年除县委、政府的综合考核评比外,各战线、各部门平常对乡镇的检查、督查、考核过多,建议县政府在具体工作中,增强对工作的指导、支持、服务力度。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在平常工作中动则“一票否决”的怪圈,“一棍子打死”严重挫伤基层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工作推展处于一成不变或循规蹈矩的境地,甚至为了保“一票”造假应付过关,并会增加乡镇行政成本。

镇团委年终工作总结 篇4

一、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1、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团的工作。用心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按照全镇经济发展步伐谋划开展团的工作。将团建工作与党建工作及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党建带团建”,把镇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统一部署实施。

2、全面加强团的组织和队伍建设。按照上级团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不断加强和完善村级基层团组织建设,用心探索在“非公”组织和“两新”组织中建设团组织。目前,全镇92个村已经全部完善团支部,全镇10家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建成团支部,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团支部,实现团组织的全面覆盖。

同时加强优秀团员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团员推优入党工作,坚持贯彻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应在团员中发展,把推优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加强团员的培养和教育上,坚持把在生产和工作一线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团员和团干部作党的发展对象,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今年上半年共团员推优入党共11人,进一步优化的党员队伍。

3、全面加强团的阵地建设。针对农村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匮乏的此刻,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用心加强村级团的阵地建设,依托现有的村两委办公室,各村建设团支部办公室,做到制度上墙。整合现有资源,用心建设村级文体娱乐场所,将农家书屋整合成村级青少年学习基地,村级健身广场成为青少年健身休闲场所,村级文化墙成为青少年教育阵地。从读书育人、健身强体、舆论宣传三个方面作为抓手,将农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和团组织阵地建设巧妙结合,进一步提升基层团支部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广泛开展教育引导青少年工作

紧紧围绕引导青年的职能,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以“青春献祖国,永远跟党走”的主题思想,用心引导青少年开展“青春梦、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将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伟大社会主义实践上来;组织团员青年参加春季造林绿化植树活动;邀请镇司法所到中心中学做“学法懂法”警示教育活动。透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引导,为青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以优化青少年发展为主旨,全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坚持以“培养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活动为抓手,广泛整合社会资源,用心探索服务青年创业的新方式,全面推荐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努力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2、建立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备案制度。透过对全镇青年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进行摸底和统计,并将他们的专长,潜力,发展意向进行了归纳汇总,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协调他们与农行、农商银行等金融部门,用心争取资金、政策支持,支持他们发展壮大。

3、建立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对创业项目比较好,示范引导作用比较的青年创业,由镇党委、政府给以挂牌成立青年创业示范基地,透过示范引导作用,引导、鼓励其他青年创业就业。目前全镇以成立新大制衣、远东花卉、富民果品等青年创业基地,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乡镇镇农村年终工作总结 篇5

(一)加快推进社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坚持科学规划,勇于探索,创新工作机制。

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创新思想,努力探索一些突破制度性障碍的思路方案。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整体规划,拓展村级发展空间,利用高速道口、区级道路等地理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鼓励投资兴建一些档次高、规模大、影响力高的物流、商贸市场等服务产业。注重营造社会资源向新农村聚集的政策环境,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新农村建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要合理定位,准确定位,长远定位。处在市镇区域附近的村要依托集镇优势大力发展三产行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和品味,提高地区性影响力。处在工业区附近的村要借助工业规模的影响力,加快培育一些配套性小型企业,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奠定工业强村基础。总之,新农村建设既要讲究资源共享,又要注重特色兴村,既要讲究量力而行,又要注重抢抓机遇,引导各村闯出一要适合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完善的现代化新农村发展之路。

3、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进一步加强宣传导向,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队作用。引导村民发展经济,摆脱落后,美化家园,摆脱脏乱差,让村民得到实惠,让村民看得见,摸的着。积极引导村民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群众勤劳苦干的优良传统和聪明才智,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坚决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彻底扭转“政府热、群众冷”的不利局面。

(二)加强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委、区政府推行的百村富强工程是一项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制度上为村级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把村级经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为此,必须加快村级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探索和研究村级经济发展新思路,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总量。

一是要从探索研究村级发展政策上着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探索集体留用地之路。在工业集中区或其他功能规划区规划确定一定比例的土地面积或空间,优先让村级发展各类配套物业或增收项目。

2、要落实好非税收入的增量返还政策。以村级企业上缴的XX年度非税收入为基数,对当年增量部分由镇财政返还到所在村。

3、在服从政府发展建设规划和拆迁补偿原则的前提下,要鼓励村级企业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技术改造、规模扩能。

4、要落实好物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村级因出租物业缴纳的房产租赁税和土地租金营业税的区级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在次年一季度奖励返还到村。

5、要对村级集体土地、房屋年租金明确保底价。规定集体资产租赁合同期一般不应超过2年,集体建设用地的土地年租金一般不低于每平方米20元,集体房屋、电力设施等资产租金视情作适当上浮。

二是要从村级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上着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推行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完善村干部限额包干费用、民主理财等制度。

3、进一步抓好对集体资产的产权管理和审计监督。对村固定资产的转让、拍卖等一次性盘活资产上,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对拍卖资金不投入发展或暂时不能确定好的投资发展项目的不予以审批,先采取租赁承包等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再盘活资产,投入发展,防止宝贵的集体资产继续流失或变相流失。对村级集体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清收债权,落实债务,努力控降村级负债。

4、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资产营运、监督和考核体系,加大对集体资产流失事件的查处力度。在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夯实发展基础,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 乡镇卫生院计划免疫个人工作总结

★ 乡镇工作总结

★ 乡镇工作总结

★ 农村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 农村工作总结

★ 乡镇年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 乡镇农村的实习报告

★ 乡镇成人教育教研计划

镇社会事务办年终工作总结 篇6

娄葑镇是苏州工业园区三乡镇之一, 全镇70多平方公里, 2008年底户籍人口15.77万。娄葑镇的失地农民是从1994年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开始产生的, 至今已经超过15年。失地农民根据征地拆迁时间以及当时年龄的不同分几类, 把2003年12月31日前征地拆迁的分成:不满16周岁为被抚养人、女16 (含) 周岁至35 (含) 周岁 (男16~45周岁) 为待安置人员、女35 (不含) 周岁不满55周岁 (男45~60周岁) 为未达养老年龄的保养人员、女满55周岁 (男60周岁) 为养老年龄段;2004年1月1日以后征地拆迁的分成:不满16周岁为第一年龄段、女16 (含) 周岁~36周岁以下 (男16至46周岁以下) 为第二年龄段人员、女36 (含) 周岁55周岁 (男45~60周岁) 为第三年龄段人员、女满55周岁 (男60周岁) 为第四年龄段人员。

二、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制度概要

苏州工业园区园区公积金制度,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试行) 》、《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 其保障制度分A、B、C三类保障计划, 其中A类主要包含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住房保障等, B类包含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 C类包含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大病住院等。2008年A、B、C三类的缴费比例分别是缴费基数的44.2%、36.2%、28.2%, 其中个人承担分别为22%、18%、14%。公积金会员实际缴费年限和公积金视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合计满十五年以上的, 达到国家和江苏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退休。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退休会员缴费年限男需满三十年 (女25年) , 不满规定年限的会员, 需补缴不足年月的医疗保险金后方能享受。

三、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简介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意见》及《实施细则》, 按被征地拆迁时人员类别不同制定了不同的保障办法:待安置人员从2009年1月1日起在用人单位参加A、B类公积金的, 单位及个人各按B类公积金缴交下限的25%补贴, 参加C类公积金的各按C类公积金缴交下限的25%补贴, 自谋职业参加B或C类公积金的按B或C类公积金缴交额下限的50%补贴, 补贴年限均为十五年, 待安置人员从2009年1月1日起计算至养老年龄不满十五年的允许一次性补缴相应年限的公积金, 一次性补缴资金由个人和政府财政各承担50%;第二年龄段人员生活保障个人账户在扣除应发的两年失业补助费后, 余额统一折算为公积金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未达养老年龄的保养及第三年龄段人员, 选择一次补缴十五年C类公积金, 补缴资金个人承担28% (2009年6月30日前为16 934.4元) , 政府财政承担72%, 到达退休年龄时可以一次性补缴医疗保险金 (男需补满30年、女25年, 2009年6月30日前计每年621.2元) , 同时享受退休人员门诊及住院基本医疗待遇。

结果:截至2009年12月31日失地农民参加本次园区“失地农民完善社保”政策的具体数据 (见下页表1、表2) 。

四、简要分析

1.为了更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吸引更多的失地农民参加“失地农民完善社保”政策, 娄葑镇政府规定参保人员到达退休年龄时如一次性补缴医疗费, 镇政府财政补贴50%的资金, 从表2看出退休人员选择补缴医疗费人员的比例达95.01%, 对于这些参保对象来说, 完全享受城镇居民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 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这一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基本达到了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初衷, 把失地农民纳入了比较全面的保障系统中, 与廖藏宜[1]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式比较》一文中报道的观点相符。

注:因第二年龄段人员每人有折算成公积金年限的参保账户, 视同全部参保。数据来源:娄葑镇劳动和社会保障办公室。

数据截止时间2010年1月31日。数据来源:娄葑镇劳动和社会保障办公室。

2.作为本次保障政策实施的主要关注人员“未达养老年龄的保养人员及第三年龄段人员”的参保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 这些失地农民的参保意愿还是较强的2009年达84.3%, 特别是看到1—6月份退休的一次性补缴人员, 在7月份加退休工资后, 下半年参保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多达92%, 这说明失地农民对国家城镇居民参加社会保险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有个过程。我们有这样的例子:到退休年龄之前不愿一次性补缴公积金参加社保 (社区工作人员曾多次上门做工作, 讲参保的好处) , 看到其他缴费退休人员加工资了, 再想缴, 但已过了补缴时限, 不能补了。

3.关于不参加“失地农民完善社保”政策的失地农民, 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是生活确实困难, 拿不出钱;另一部分是不理解政策, 不愿参加。作为社会保障问题对于这类人员到达养老年龄后也有一定的生活费, 医疗方面每年可以缴一定的费用参加城乡社区基本医疗保险, 这也是导致一些人不肯参加本次一次性补缴公积金的原因之一。

4.在实施“失地农民完善社保”政策的过程中, 因所涉及产生失地农民的时间跨度比较大, 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人员类别的认定方面, 在征地拆迁时主要考虑的是“迁”, 另一方面, 在早期的征地拆迁中, 人员性质与年龄也没有规定得太死, 这样直接增加了现在工作的复杂性。

全国各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不尽相同, 有南海、嘉兴、成都、抚湖、蓬莱模式[2]等等, 实践证明,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实施, 是为失地农民办了一件实事、好事, 具体来讲:保养及第三年龄段的失地农民缴一定的养老金及医疗费, 到达退休年龄后就从原来的失地农民的养老与医疗待遇变成享受城镇居民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待安置的单位就业人员有公积金补贴, 没有单位就业的可以按自谋职业的方式参加社保享受公积金补贴, 第二年龄段的人员有折算的个人账户, 这一政策为失地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参加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扶助与政策支援, 对于参保的这些人来说从根本上消除了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化。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实施, 实现了失地农民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体化, 消灭了城乡差别, 为城乡协调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廖藏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式比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3) :197.

镇文化站年终工作总结 篇7

镇文化站年终工作总结

**年,**文化站在市文广新局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文化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充分发挥镇文化站的综合指导作用,围绕培养农村业余文化队伍,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积极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打造文化强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一、进一步加强了村(居)广场舞队伍建设

把群众广场舞队伍建设作为戒除陋习,树立新风,促进全民健康,展现时代风彩的重要平台,认真加以组织引导。今年以来,采取大村独建,小村联建的办法,以村水泥晒场为活动场所,新组建农民广场舞队伍10支,经常性参与人员稳定在1200人以上,实现了“有阵地,有牵头人,有活动纪律,有展演计划”的四有管理,为今年7月份全镇广场舞比赛和参加市“文化力量,民间精彩”群众广场舞展演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市广场舞比赛荣获三等奖,歌手比赛荣获全市一等奖。

二、进一步加强了对“农家书屋”的指导和管理

在做好基础性、日常性工作的前提下,加强了对专题活动的组织开展力度。今年全年配合镇宣传、妇联、文办、农委、卫生等部门,以“农家书屋”为阵地,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与农家书屋阅读活动”、“妇女儿童健康卫生”专题阅读活动、“脱贫有门,致富有路”辅导学习活动,极大提高了农家书屋服务社会的整体功能,全年参加活动人数达1万多人。在全市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全市书画比赛中荣获优秀奖,全市“向上向善”活动中,书画比赛荣获优秀奖。

三、进一步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

一是加强了对花鼓戏、皮影戏民间艺术人才的管理,对两类人才进行了认真登记。组织召开了交流沟通会议,就剧目合作等工作进行了讨论,形成了花鼓、皮影要在演出优秀传统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利用现代艺术手法创作出更多时代感强,现实教育意义深刻的现代小戏,让群众在喜闻乐见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是加强了对民间十字绣、摄影、剪纸等艺术人才的挖掘和保护,走廊小曲传唱老人、盲人36人,整理地区民间小曲20多首。三是加强了对“仙女山”所在地的巡察,就加强文物保护,防止盗墓等事宜与寺庙主持进行沟通。

在全市组织“向上向善”活动中,我镇选送的道情节目《农村风尚唱变化》获三等奖,摄影《百岁新发》荣获三等奖。

镇社会事务办年终工作总结 篇8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落实“五个到位”,大力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领导到位。镇党委、政府把协会建设纳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督查的范围,成立“三联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每季度召开一次计生协会专题研讨会,听取协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计生协会工作,解决协会在开展各项活动中碰到的困难。加强对各村(社区)申报“五好”协会小组和合格村(居)协会、一流村(居)协会工作的指导工作。

二是宣传到位。围绕“三级联创”争当“五优”的内容、标准进行广泛宣传,利用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目标和意义,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及时、准确地报送活动信息,扩大影响;开展一年一度常规性的组长以上骨干培训,学习计生法规政策,优生优育,防艾等基础知识以及如何结合活动展开宣传知识,促进宣传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科学、文明、进步地宣传(如:兴南社区组建南音阁,龙鹏社区举办了计生文娱演出,丁乾村计生协会组建计生宣传队,以“二女户”典型事迹、民间小调弹唱、计生知识小品等形式宣传计生知识,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责任到位。镇党委、政府把“三联创”内容细化、分解到有关人员头上,书记和镇长亲自抓,分管副书记、计生协会会长和协会专职秘书长具体抓,挂片的党政领导和挂片干部负责该片的“三联创”活动,制订实施各村(社区)协会会长、秘书长、小组长工作职责意见。通过责任的层层分解,任务得到层层落实,为协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是措施到位。制定下发各种文件,做好工作计划总结,明确创建规划、各项制度,坚持每月向党委政府书面汇报和在干部职工大会上汇报“三联创”活动开展情况。把“三联创”活动纳入人口与计生责任目标考评内容,与计生工作同部署、同讲评、同检查、同考核,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内容,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督促到位。把“三联创”活动列入村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创建计生合格村、小康村、文明村结合起来,同计划、同检查、同评比、同落实,以村落或村民小组建立协会小组,选好小组长,进而健全协会网络。组织各村(社区)计生协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讲解争创合格村协会和一流村协会的标准,讲清“三联创”的目的意义、标准、任务和要求,增强认识。坚持两个星期下村(社区)、下企业指导检查创建工作,鼓励以典型引路,树南门、龙鹏典型,带动各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推动“三联创”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是经费到位。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计生协会的活动开展经费和村居协会会长、中心户组长的报酬,投入18万元的专向经费,建设多处活动场所和宣传栏,为协会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拓宽范围,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抓经常性工作,广泛开展力所能及的“三生”服务。在生产方面,镇农业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林业站、司法所等部门,确定每村(社区)帮扶10户,每部门帮扶6户,全镇共帮助200多户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率先致富。在生活方面,开展“献爱心,助人为乐”活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生育方面,利用会员活动室,组织会员和育龄群众学习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邀请市、县医院的知名医生开展义诊活动,大大地方便了群众;协会骨干还与群众实行一对一的联系服务,对持《生育服务证》对象进行产前、产后的宣传和服务,帮助育妇落实节育措施和“两查两补一治”工作。

二是抓服务重点,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认真实施了农村二女户“致富、安居、成才、保障、亲情”五大工程。

1、坚持全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县直挂钩单位领导攀好“计生亲”,每人挂钩一户“二女户”,今全镇挂钩“二女户”30户,落实帮扶资金1.5万元。

2、落实农村“二女户”学生减免学杂费和报考普通高中总分加10分。制定了农村纯女户学生被大专院校正式录取的每人一次性给予奖500-1000元的优惠政策。

3、对“纯女户“家庭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提高保障金10%标准发放,今年发放低保金共11.967万元。

4、对符合国家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及时上报上级审批,并按时足额发给扶助金。对农村“二女”户优先安排审批宅基地,安排2户“二女”住房困难户在城关购买套房,并给予每户一次性补助2万元;企业服务中心还设立服务热线,优先介绍“二女户”进城务工。

5、开展在校“二女户”学生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结对子,开展“帮学扶智”活动,关心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三)丰富载体,努力增强活动实效。

1、营造“两节”协会工作氛围。2009年元旦、春节期间,镇计生协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迎新春生育关怀行动”活动,唱响“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主旋律。组织春节慰问17户“计生户”,发放慰问金2600元,送对联162副;表彰各村(社区)计生协会会长,发放奖金1400元;为2例术后并发症对象解决医药费7800元;为2户“计生户”提供免息贷款1万元;为246名群众开展免费b超体检、乳腺诊断、妇科检查、生殖保健咨询服务等;开展“新春

游园”活动,外来务工人员1000多人参加活动,免费发放避孕套5000只;联合镇文化站在双鱼幼儿园举办计生家庭亲子活动,把宣传计生国策寓于文娱活动中。

2009**镇计生协会在镇党委、政府和县计生协会的领导下,在各村(社区)计生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弘扬“心系国策真情服务”的协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和对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开展计划生育协会“三联创”活动的意见》(闽委办〔XX〕56号文件)、《关于建立流动人口和企业计划生育协会的意见》(闽委办〔XX〕8号文件)等文件要求,围绕镇党委、政府的计生工作部署,加强协会组织建设,拓宽服务范围,丰富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协会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落实“五个到位”,大力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领导到位。镇党委、政府把协会建设纳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督查的范围,成立“三联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每季度召开一次计生协会专题研讨会,听取协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计生协会工作,解决协会在开展各项活动中碰到的困难。加强对各村(社区)申报“五好”协会小组和合格村(居)协会、一流村(居)协会工作的指导工作。

二是宣传到位。围绕“三级联创”争当“五优”的内容、标准进行广泛宣传,利用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目标和意义,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及时、准确地报送活动信息,扩大影响;开展一年一度常规性的组长以上骨干培训,学习计生法规政策,优生优育,防艾等基础知识以及如何结合活动展开宣传知识,促进宣传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科学、文明、进步地宣传(如:兴南社区组建南音阁,龙鹏社区举办了计生文娱演出,丁乾村计生协会组建计生宣传队,以“二女户”典型事迹、民间小调弹唱、计生知识小品等形式宣传计生知识,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责任到位。镇党委、政府把“三联创”内容细化、分解到有关人员头上,书记和镇长亲自抓,分管副书记、计生协会会长和协会专职秘书长具体抓,挂片的党政领导和挂片干部负责该片的“三联创”活动,制订实施各村(社区)协会会长、秘书长、小组长工作职责意见。通过责任的层层分解,任务得到层层落实,为协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是措施到位。制定下发各种文件,做好工作计划总结,明确创建规划、各项制度,坚持每月向党委政府书面汇报和在干部职工大会上汇报“三联创”活动开展情况。把“三联创”活动纳入人口与计生责任目标考评内容,与计生工作同部署、同讲评、同检查、同考核,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内容,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督促到位。把“三联创”活动列入村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创建计生合格村、小康村、文明村结合起来,同计划、同检查、同评比、同落实,以村落或村民小组建立协会小组,选好小组长,进而健全协会网络。组织各村(社区)计生协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讲解争创合格村协会和一流村协会的标准,讲清“三联创”的目的意义、标准、任务和要求,增强认识。坚持两个星期下村(社区)、下企业指导检查创建工作,鼓励以典型引路,树南门、龙鹏典型,带动各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推动“三联创”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是经费到位。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计生协会的活动开展经费和村居协会会长、中心户组长的报酬,投入18万元的专向经费,建设多处活动场所和宣传栏,为协会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拓宽范围,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抓经常性工作,广泛开展力所能及的“三生”服务。在生产方面,镇农业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林业站、司法所等部门,确定每村(社区)帮扶10户,每部门帮扶6户,全镇共帮助200多户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率先致富。在生活方面,开展“献爱心,助人为乐”活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生育方面,利用会员活动室,组织会员和育龄群众学习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邀请市、县医院的知名医生开展义诊活动,大大地方便了群众;协会骨干还与群众实行一对一的联系服务,对持《生育服务证》对象进行产前、产后的宣传和服务,帮助育妇落实节育措施和“两查两补一治”工作。

二是抓服务重点,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认真实施了农村二女户“致富、安居、成才、保障、亲情”五大工程。

1、坚持全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县直挂钩单位领导攀好“计生亲”,每人挂钩一户“二女户”,今全镇挂钩“二女户”30户,落实帮扶资金1.5万元。

2、落实农村“二女户”学生减免学杂费和报考普通高中总分加10分。制定了农村纯女户学生被大专院校正式录取的每人一次性给予奖500-1000元的优惠政策。

3、对“纯女户“家庭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提高保障金10%标准发放,今年发放低保金共11.967万元。

4、对符合国家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及时上报上级审批,并按时足额发给扶助金。对农村“二女”户优先安排审批宅基地,安排2户“二女”住房困难户在城关购买套房,并给予每户一次性补助2万元;企业服务中心还设立服务热线,优先介绍“二女户”进城务工。

5、开展在校“二女户”学生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结对子,开展“帮学扶智”活动,关心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三)丰富载体,努力增强活动实效。

1、营造“两节”协会工作氛围。2009年元旦、春节期间,镇计生协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迎新春生育关怀行动”活动,唱响“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主旋律。组织春节慰问17户“计生户”,发放慰问金2600元,送对联162副;表彰各村(社区)计生协会会长,发放奖金1400元;为2例术后并发

症对象解决医药费7800元;为2户“计生户”提供免息贷款1万元;为246名群众开展免费b超体检、乳腺诊断、妇科检查、生殖保健咨询服务等;开展“新春游园”活动,外来务工人员1000多人参加活动,免费发放避孕套5000只;联合镇文化站在双鱼幼儿园举办计生家庭亲子活动,把宣传计生国策寓于文娱活动中。

2.开展“爱滋病防治”宣传活动。组织到各中学、机关单位和部分企业开展预防爱滋病图片巡回展览,受到广大师生和企业员工的普遍欢迎,已有XX多人次参观了这个展览。在各中学展览期间,指派专门的老师现场作讲解,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较好地理解生理卫生知识并接受性启蒙教育,了解到爱滋病的传播方式及其危害;在企业展览期间,现场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分发计生宣传材料1000多份,免费发放避孕药具200多人份;积极参与县委宣传部、文体局组织的“瓷都广场艺术节”晚会活动,在晚会现场周边开展计生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00多份、避孕药具50多份。

3、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计生文艺活动,如计生南音、计生谜语竞猜,计生知识抢答摸奖活动等,寓教于乐,通过有线电视、出动宣传车20多日次、刷新标语20多幅,发放宣传材料5000多份,大力营造婚育新风宣传氛围,把婚育新风送进千家万户。XX年我镇被市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

4、结合抗震救灾开展“5.29”宣传活动。在镇三楼会议室举行镇计生工作人员抗震救灾募捐活动。活动共为灾区人民捐款2800元。5月23号起,发动各村(社区)计生协会动员广大计生协会会员开展抗震救灾募捐活动。发放镇计生协会印发的“抗震救灾倡议书”2000份,组织会员和群众为地震灾区的同胞捐款。发放《防震抗震小常识》、《抗灾防病小知识》等宣传资料1000册,提高辖区居民防震抗震和疫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各村(社区)的活动共募集218637.7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动人口多,给计生协会服务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我镇有外来流动人员5万多人,这就使得计生协会的服务面的不够大,受众群体比例不够高。

2、协会小组长工资报酬低。协会小组长一个月30元工资较低,造成了相当部分的小组长工作不积极、任务不落实、活动缺活力的局面。

3、有的村(社区)协会工作发展不够平衡,有的活动不够经常,有的对开展“三联创”活动认识不到位,“三联创”质量不高,影响“三联创”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2009工作计划

下阶段,我镇计生协会将坚持按照镇党委、政府的人口计生工作整体部署,积极作为;坚持以人为本,走好群众路线,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以“三联创”活动为载体,加强自身建设,使协会真正成为党政的好帮手,群众的贴心人。

上一篇: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办法下一篇: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工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