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生产管理制度参考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车间生产管理制度参考(推荐8篇)

车间生产管理制度参考 篇1

第一条按照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国家有关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和公司其它有关规章制度,按车间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公司计件/计时双行薪资方案。第二章原则

第二条按照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坚持工资增长幅度与车间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同步,员工平均实际收入增长幅度与车间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相适应的原则。第三条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特点,建立起本公司规范合理的薪资制度。

第四条以员工岗位责任、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等指标综合考核员工绩效的报酬,适当向经营风险大、责任重大、技术含量高、有定量工作指标和领头作用的岗位倾斜。第五条构造适当工资档次落差,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第六条、计件工资的目的

公司员工实行计件/计时双行工资制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对个人劳动投入与收入直接挂钩,激励作用显著,同时反映劳动者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别,体现多劳多得,员工也比较能接受这种公平性,它还能促使工人自觉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计算的工资。它不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劳动报酬,而是用一定时间内的劳动成果来计算劳动报酬。是指按完成产品的数量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即,工资是用工人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乘以规定的计价单价计算得出的。计件工资可分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个人计件工资适用于个人能单独操作而且能够制定个人劳动定额的工种;集体计件工资适用于工序过程要求集体完成,不能直接计算个人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的工种。第七条、在实行计件工资同时,对特殊或管理层岗位予以计时工资并予以补充,或综合考量。第八条、计时/计件工资基本适用范围:

计薪方式

适用范围

计时(月薪)工资

部门主管,办公室人员,文员,特殊技能人员,仓管及后勤部门人员,品管.品检人员。

计件工资

生产线班 / 组长,生产员工,第三章计件工资方案的构成

一、计件工资方案原则:因事设岗、因岗定资(岗位基础工资)、因效(益)定奖(绩效奖工资),在体现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不同岗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工资构成:应发计件工资=岗位平日计件基本工资+加班计件工资+岗位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绩效考核系数)+奖金。

三、工人在原计件工资的基础上,增加年资工资来拉开同一岗位新老工人工资差和同岗同龄不同技术贡献的工资差别。每级20元。

四、工人在原计件工资的基础上,增加职务津贴来区分员工不同岗不同技术及所负责任的工资差别。以不同的职务/岗位津贴来区分

(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职差评级分为五级 职务别

五级职差津贴

基本工资

特给津贴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部门主管

生产主管

200 300 400 500

3800

生产组长/

100 150 200 250

2500

班长/品管

60 90 120 仓管组长

150

2100

技工

60 90 120 150

1900

仓管员/ 计划员

正式

80 110 140 170

1800

试用 10 20 30 40 50

1700

普工

正式

30 40 50 60

1600

试用

0 0 10 20 30

1400

其它杂工

正式

0 10 20 30 40

1200

试用

0 0 0 0 0

1100

(2)岗位工作津贴:岗位工作津贴分五级 岗位

五级别岗位工作津贴 特给津贴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组长/代组

120 160 220 260

班长、品管/仓管

80 110 140 170

岗位技工代品管/代班 60 90 120 150

五、薪资制度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计发

公司员工工资推行计件工资制,工厂生产的产品款式多种多样。部分产品可能有很多道加工工序,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宜实行计件工资制,但在生产任务紧急时,要求工人加班,都是有制定加班费,在工序少,货量不够时,又无法保证员工的基本薪水,所以,公司采用以下薪资发放计算制度:公司计件以群体计件为主,以产品包装容易度,由计划主管部门给出计划包装量,具体计件方式如下:

A: 按公司的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的计划工作量安排,1:在8小时内完成工作量的,均计为正常计件工资。

2:在8小时外加班时间内完成的数量计相应工资,另外补加班补贴,并需按要求完成工作量。

C: 因生产需要,公司安排加班生产完成的的其它增加量,圴计计件工资,并补加班补贴。

六.计件测算基本方法

计件工资制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1)计件/月薪工资的计算。

A、计件基本工资 = 计件产品件数*单价

B、加班补贴/工资 =平日加班补贴/工资+周末补贴/工资+法定假日 C、绩效工资 = 绩效工资基数*绩效系数

D、应付计件工资 =计件基本工资+加班计件工资+绩效工资+奖金 E、应付月薪薪资 =月薪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全勤+奖金 F、代扣款项

= 个税 +社保+其它代扣款

G、实付计件工资:1:应付计件工资>基本底薪

则实付计件工资工资=年资+应付计件工资+底薪+职务+岗位津贴+技术津贴 2:应付计件工资<基本底薪

则实付计件工资工资=年资+基本底薪+底薪+职务+岗位津贴-代扣款项(基本底薪+职务+岗位津贴

=保底工资)

(2)应付月薪薪资 = 年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补贴(元)+绩效工资+奖金 实付月薪薪资 = 应付月薪薪资-代扣款项(3)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底薪合理调配。

计件工资计算的主要依据是计件单价,即工人完成每一件产品的工资额。计价单价,由计划部门评定后报上及主管审核后执行。在工作调动时,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要合理调配。计算公式如下:

如: 1.当日生产,换料/换产品次数在4次以内(含4次),按件资计算.2.若提前完成产量, 将视情予以奖励。.3.个人主观原因未能达到额定产量的,超时生产所用时间不计平日加班补贴/工资,生产的量计薪资.,若有超出计划量的,纳入平日计件工资。

件资单价=底薪÷21.75÷IE产能周期/8H

计件工资=件资单价×实际产量;(4)

不良折扣:

产出之不良品造成的浪费,以不良品数量从良品件数中按不良品数50%的规则扣除相应的损耗.(设备异常及非人力所以掌控情况造成的不良除外)

不良品:①下一工序剔除的;②下一工段退货的;生产失误的批量不良另案规定处理.(5)补时工资: 1.在当日生产计划中主要生产任务不足支持正常工作时间,当值人员分配到其它工作岗位予以补充的,需有主管以上级干部签名确认的有效记录,计算补时后的计件工资.2.因机械故障或其它因素影响到生产停滞1小时以上,作业人员接受其它工作安排的,可计算补时工资。

3:因公司生产材料短料等原因造成生产停产的,正常工作时间内以底薪÷20.83÷8小时的方式补小时工资,计入其它奖中。

4:若因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停产的,不予补时。

5:若因生产量增加或产品量短少, 补数类生产订单生产时,.按正常数量予以计件 补计工时 6:若有工作临时调动或因公误时的,需要为员工补时工资的并符合补时工资条件的,需有当事人和现场管理有效记录含有时间、地点、谁、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完成结果的日报内容.并有主管以上级干部签名确认的。否则补时工资无效。

补时金额

= 基本底薪÷21.75÷8H *误工时.补 日工资

= 基本底薪÷21.75(6)计件工资的几种形式:

1.计件基本工资。计件工人按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和计件单价来支付工资;

2.加班计件工资。工人在规定工作时间内完成生产量,在加班时段内多完成的量,按国家规

定,以加班计件工资计发的工资;

3..计件奖励工资。产品数量或质量达到某一水平,按规定完成80%以上,给予一定奖励;

a:全勤奖:每月除节假日外的工作时间圴正常出勤,公司予以的奖励,以30元计发,有缺勤圴无此奖励。

b:超产奖:

1、达产量100%,以基本工资为基准15%为奖励系数*实际计件工资

2、未达保底工资数量的,圴以计件工资5%予以处罚,做扣款项。

c:季度奖:公司以一季度为单位,视效益情况,综合评估后给予的员工奖

d::绩效奖:公司以年为单位,视效益情况,综合评估后给予的员工奖 e::其它奖:其它形式的奖励。

4.生产淡季的保底工资。生产淡季或产量较少的月份,计件工资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下,以最保底工资标准发放。

5.公司生产相应的部门及层面分计时跟计件两种结合,合理安排生产成本。方式如下:(7)采用计件法必须注意:

工程计算要合理。计划量不能超多。计件人员一定要用有工作经验的员工。

七.定出所有产品工序的单价及计算方法后,相关领导审批后存档。八.要完成计件工资必须有以下程序: 基本工资表

员工在计件同时保持一定的基本底薪。工序单价表

为产品工序编上代码注明单价如:001生产

002包装等等,然后产品或工序单价比如工序001单价0.38元,价格评估必须3人以上评估人员进行评定。计件生产工序数据表

如下:

IE工程单价核算表 产品名称

工序

时间

完成数量

核算单价

评估单价

修正单价

备注

核准:审核评估人员: 计件工资核算统计表如下: 员工计件工资每日报表 部门: 姓名

产品名称

工时

工序

单价

数量

应得工资

减扣额

奖励

实得工资

备注

审核制表:日期:年 月员工计件工资月统计表 月份:姓名: 日期

产品名称

工时

工序

单价

日 数量

应得工资

减扣额

奖励

实得工资

备注

本月合计

审核制表:日期

部门/团队计件工资月份统计表 月份: 日期

产品 名称

工时

工序

单价

数量

应得工资

减扣额

奖励

实得工资

备注

车间生产管理制度参考 篇2

一、生产车间成本管理的概念、任务及意义

(一) 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概念

能够为特定部门的职能权限所控制的成本称为该部门的可控成本。如对于生产车间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成本, 生产车间所能控制的是材料的消耗量, 按照特定价格 (如计划价格) 及其消耗量计算材料成本, 属于车间部门的可控成本。

生产车间可控成本是企业产品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间可控成本加上应分摊的企业管理费用就是工厂成本, 再加上销售费用就是产品销售成本。车间可控成本管理, 就是车间对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管理工作。

(二) 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任务

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任务包括组织均衡生产、减少“废品”及不合格产品的损失、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安全生产、控制产品成本及做好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1. 组织均衡生产。

根据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和各项技术标准, 进行统筹安排, 组织均衡生产, 有效地利用生产设备, 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少停工、窝工损失。

2. 减少“废品”及不合格产品的损失。

提高员工质量及成本意识, 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产品设计及质量管理工作, 加强产品自检和互检, 保证产品质量, 减少“废品”及不合格产品的损失。

3. 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

合理地使用、保养和维修设备, 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保养润滑规程, 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 减少维修保养费用。

4. 控制各项作业及产品成本。

严格执行各项作业标准和技术标准, 降低物资消耗, 节约能源, 提高劳动生产率, 将产品制造费用控制在标准成本内。

(三) 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意义

车间可控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车间通过加强可控成本管理, 可以发动车间职工挖掘潜力, 制订措施, 增加产量, 提高质量, 降低消耗, 节约开支, 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和资金占用, 取得最多生产成果的目的。它对于促进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盈利、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和国家增加积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对策

要做好车间的可控成本建立, 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 提高职工“当家理财”的思想认识

可控成本管理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做, 而首要的应该是思想认识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 管理工作跟上来了, 其他工作就好做了。因此, 车间主任要教育职工树立“当家理财”的思想, 发扬主人翁精神, 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产, 人人都有一个经济头脑, 精打细算, 厉行节约, 减少浪费, 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措施都要与降低成本相联系, 把成本观念牢记在头脑里, 贯彻于每一项具体工作和行动之中。

(二) 建立可控成本管理点

影响车间可控成本的因素很多, 但总有几个是最主要的。把几个主要因素抓住了, 可控成本控制的大局就稳定下来了。在几个主要影响因素中建立成本管理点, 抓好几个管理点, 就能有效地控制住成本水平。可以运用ABC分类法, 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类筛选, 选出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品种 (材料或产品) 作为控制对象, 突出了重点, 抓住了主要矛盾, 简化了管理内容, 精力集中, 效果显著。

(三) 抓好可控成本的综合治理

成本指标是反映一个车间管理工作好坏的综合指标之一。要做好可控成本管理, 必须进行综合治理, 寻求降低产品成本的各种途径: (1) 节约原材料。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 减少原材料消耗是降低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 要采用先进技术, 改造产品结构, 减轻产品净重, 以节省材料;制订先进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在管理上控制材料消耗量;综合利用材料, 做到废物利用、修旧利废;加强材料管理, 建立健全保管制度, 减少材料损耗。 (2)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等级率, 减少废品损失, 从质量中求增产是最大的增产, 从质量中求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3) 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就是有效地发挥固定资金的作用, 以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 (折旧费) , 从而使产品成本下降。 (4) 节约动能。使用耗能少的设备, 改造耗能多的设备。完善动能计量装置, 按表分配, 按表收费。建立健全动能管理制度, 消灭常流水, 减少长明灯。 (5) 搞好均衡生产, 合理利用流动资金。搞好均衡生产, 不但能减少在制品占用量和资金积压, 而且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做到增产不增资, 科学地核定定额流动资金需要量, 减少贷款利息支出。 (6) 严格财经纪律, 执行可控成本管理条例, 以防止乱挤成本、滥摊成本。 (7) 压缩非生产开支。要挖掘潜力, 精打细算, 节省管理费用开支, 合理压缩非生产人员比重, 采用限额凭本办法, 有效控制管理费支出。 (8) 从挖潜、革新、改造中要效益。挖潜、革新、改造是一种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法, 是立足于现有生产条件, 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情况下, 扩大生产能力, 降低各种消耗, 达到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一项最有效的措施。特别是挖潜和革新, 是车间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挖潜、革新、改造的课题来自生产实践, 是生产第一线工人身边的工作。只要充分发动职工群众, 广泛开展技术协作活动, 人人出主意, 个个想办法, 就能把挖潜、革新、改造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做到月月有成果, 年年有收益。

摘要:做好生产车间可控成本的管理工作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对车间可控成本管理进行探讨。在提出车间可控成本管理概念、任务及意义的基础上, 提出加强车间可控成本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生产车间,可控成本,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景元.现代企业车间主任现场管理运作实务.机械出版社, 2007年.

车间生产管理制度参考 篇3

生产车间是卷烟生产企业的构成基础,是实现卷烟成品价值形态的直接部门,按需生产、做优质量、降低成本是生产车间的主要任务,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和保证。围绕精细化管理推行工作的必要性、推行工作误区、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产车间 管理 精细化

生产车间作为企业构成的最基本单元,是实现产品输出和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最直接部门,在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企业关注的重心和重点。在生产车间纵深推进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能,挖掘内部潜力,同时也是契合烟草行业当前“优秀卷烟工厂”创建的有力举措。推进精细化管理,不但要在思想上重视,而且要从行动上落实,实现全员参与,有效把控各项关键目标指标,以助推企业生产管理上水平。

1.推进生产车间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顺应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卷烟加工企业生产车间是卷烟加工的产出终端,处于企业最底层,其特点为承担的目标指标多、人员密集、工作环节流程多,过去多为粗放型管理。如今,国家局明确提出了“461”、“532”的战略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做大品牌、做强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以应对国外烟草制造大鳄的入侵。很显然这对国内卷烟生产企业,特别是卷烟制造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粗放型管理模式就显得不合行业改革发展的节拍,因此转变管理模式,改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是烟草加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最终的落脚点必然会是卷烟加工企业的生产车间。

2.推进生产车间精细化管理工作应避免三个误区

2.1认识误区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与支持,在推行过程中应加强动员宣传,要及时纠正精细化管理只是管理层的事、精细化管理只是一项阶段性工作等错误认识,要形成长效机制把精细化管理工作持之以恒地推行下去。

2.2管理误区

推行精细化管理应突出重点,该精则精,该细则细,以防推行过程中陷入繁锁管理、复杂管理的误区。否则,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使车间管理呈现哪样工作都在抓,而哪样工作都抓不好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会使车间员工疲于应对而导致抵触情绪滋生。

2.3执行误区

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应着重抓好执行工作,要把每项工作都落实到位,做到从一而终,严格按标准制度执行,要杜绝处理问题时标准不一、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否则,将会使精细化管理推行工作陷入执行不力、工作流转不畅的误区,届时再好的制度与标准都会成为摆设。

3.推进车间精细化管理工作,还应着重注意和解决以下问题

3.1着重解决岗位职责不明晰问题

工作细分、目标细化,这是精细化管理最起码的要求。因此,生产车间首先要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要让各岗位职工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达到怎样的目标,从而有效保障工作质量。在细化岗位目标责任时,要根据岗位特性不同而有所侧重,岗位层级高的职工理应承担更多的目标责任,同时要尽可能地对目标指标进行量化,减少定性化指标,要让每位职工都肩负目标指标,以便公平公正地对职工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考核。

3.2着重解决制度不健全问题

推行精细化管理还应结合车间生产职能特点,对车间所有活动流程进行疏理优化细分,做到工作流程明晰、管理制度条块分明。一是要对车间所有活动进行疏理归类,在保证所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去繁就简,能优化就尽量优化,以减少工作的流转环节,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规范管理应制度先行,要着重围绕部门工作的薄弱环节与短板问题健全各类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覆盖车间生产作业活动全过程,使车间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且在规范管理下动作,同时还应对车间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审修订,以确保制度的适宜性和符合性。

3.3着重解决考核不到位的问题

考核是对工作进行评价和促进的必要手段,同样精细化工作的推进也需要考核监督来加以推进。首先,要建立精细化推行工作专项考核体系,将精细化考核指标分解到各岗位,确保其覆盖车间每一岗位,让车间职工感受考核压力,从而变压为动力促进岗位工作。其次,考核要从严,要有专人负责,要定期定时段进行,而且要与岗位绩效挂钩,与职工个人利益相结合,实行奖优罚劣,体现工作干好干坏的差别,以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和抓好精细化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着重解决治标不治本问题

对精细化工作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要从深层次剖析原因,找准问题产生症结,从而有的放矢制定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使出现的问题能得到根本性解决,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一是解决问题不能急功近利,只注重表象,要防止旧问题未解决而又引发新问题产生。二是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多征集意见,多分析原因,集众人之智探寻最为合理的解决措施。

3.5着重解决影响车间“质量、成本、效率”三项指标的突出问

生产车间精细化管理推行工作要充分结合车间的生产职能特点,着重把控“质量、成本、效率”三项关键指标控制。一要做优产品质量。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防控”机制,全过程贯穿“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思路,变结果控制为过程控制,通过持续改进来促进车间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二要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要关注生产过程每一过程,建立物耗动态预警机制,定期核算物耗情况,重点关注主要物耗指标,对消耗异常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应对,有效防控。三要提升效能。重点关注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突出因素,及时组织车间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设备运行质量来促进车间生产效能的提升。

精细化是一项长期反复循环的管理活动,其对管理效应的追求永无止境,同样精细化目标也理应不断更新、反复修订,呈螺旋阶梯上升,当车间实现了预期目标后将又会转入对新目标的追逐实现。因此,生产车间精细化推进工作理应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以助推车间生产上水平、管理上台阶。

作者简介: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篇4

第一条为确保生产秩序,保证各项生产正常运作,持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公司的发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红冲车间、仪表车间、数控车间、抛光车间和组装车间全体员工。

第二章员工管理

第三条工作时间内所有员工倡导普通话,在工作及管理活动中严禁有地方观念或省籍区分。

第四条全体员工须按要求佩戴厂牌(应正面向上佩戴于胸前),穿厂服。不得穿拖鞋进入车间。

第五条每天正常上班时间为8小时,晚上如加班依生产需要临时通知。若晚上需加班,在下午16:30前填写加班人员申请表,报经理批准并送人事部门作考勤依据。

第六条按时上、下班(员工参加早会须提前5分钟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如遇赶货,上、下班时间按照车间安排执行),有事要请假,上、下班须排队依次打卡。严禁代打卡及无上班、加班打卡。违者依《考勤管理制度》处理。

第七条工作时间内,车间主任、质检员和其它管理人员因工作关系在车间走动,其他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相互窜岗,若因事需离开工作岗位须向车间主任申请方能离岗。

第八条上班后半小时内任何人不得因私事而提出离岗,如有私事要求离岗者,须事先向车间主任申请,经批准方可离岗,离岗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第九条员工在车间内遇上厂方客人或厂部高层领导参观巡察时,组长以上干部应起立适当问候或有必要的陪同,作业员照常工作,不得东张西望。集体进入车间要相互礼让,特别是遇上客人时,不能争道抢行。

第十条禁止在车间吃饭、吸烟、聊天、嬉戏打闹,吵嘴打架,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注:脱岗:指打卡后脱离工作岗位或办私事;窜岗:指上班时间窜至他人岗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吸烟要到公司指定的地方或大门外。违者依《行政管理制度》处理。

第十一条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或滥动车床,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第十二条未经厂办允许或与公事无关,员工一律不得进入办公室。

第十三条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车间;不得将产品(或废品)和私人用品放在操作台或流水线上,违者《行政管理制度》处理。

第十四条车间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排产,根据车间设备状况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生产工作分工不分家,各生产车间须完成车间日常生产任务,并保证质量。

第十五条生产时如果遇到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不符合规定,有权报告上级处理。如继续生产造成损失,后果将由车间各级负责人负责。

第十六条员工领取物料必须通过车间主任开具领物单到仓库处开具出库单,不得私自拿取物料。包装车间完工后要将所有多余物料(如:零配件、纸箱等)退回仓库,不得遗留在车间工作区内。生产过程中各车间负责人将车间区域内的物品、物料有条不紊的摆放,并做好标识,不得混料。有流程卡的产品要跟随流程卡。否则,对责任人依据《行政管理制度》处理。

第十七条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生产工艺或装配方法。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

第十八条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或失职使公司受损失,应由当事人如数赔偿(管理人员因管理粗心也受连带处罚)。

第十九条生产流程经确认后,任何人均不可随意更改,如在作业过程中发现有错误,应立即停止并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经同意并签字后更改。

第二十条在工作时间内,员工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正确使用公司发放的仪器、设备。不得擅用非自己岗位的机械设备、检测等工具。对闲置生产用具(如:夹头、模具、电扇、螺丝刀、老虎钳等),应送到指定的区域或交回仓库保管员放置,否则以违规论处。

第二十一条车间员工必须做到文明生产,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生产任务;因工作需要临时抽调,服从车间主任以上主管安排,协助工作并服从用人部门的管理,对不服从安排将上报人事管理部门按《行政管理制度》处理。

第二十二条车间员工和外来人员进入特殊工作岗位应遵守特殊规定,确保生产安全。

第二十三条在生产过程中好、坏物料必须分清楚,必须做上明显标志,不能混料。车间主任、检验员、设备维修人员、电工必须跟班作业,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

第二十四条员工有责任维护环境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掉在地上的元件必须捡起.否则,按《行政管理制度》予以处罚.第二十五条操作人员每日上岗前必须将机器设备及工作岗位清扫干净,保证工序内的工作环境的卫生整洁,工作台面不得杂乱无章,不能堆放产品和废品.生产配件或样品须以明确的标识区分放置。

第二十六条下班时(或做完本工序后)应清理自己的工作台面,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打扫场地和设备卫生并将所有的门窗、电源关闭。否则,若发生失窃等意外事故,将追究本人和车间主管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加强现场管理,随时保证场地整洁、设备完好。生产后的边角废物及公共垃圾须清理到指定位置,由清洁卫生人员共同运出车间;废纸箱要及时拆除,不得遗留到第二天才清理。

第二十八条不得私自携带公司内任何物品出厂(除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外),若有此行为且经查实者,将予以辞退并扣发一个月工资。

第二十九条对恶意破坏公司财产或盗窃行为(不论公物或他人财产)者,不论价值多少一律交公司总经办处理。视情节轻重,无薪开除并依照盗窃之物价款两倍赔偿或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章员工考核.第三十条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个人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其中:

1.德、主要是指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及道德行为规范。

2.勤、主要是指工作态度,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等等。

3.能、主要是指技术能力,完成任务的效率,完成任务的质量、出差错率的高低等。

4.绩、主要是指工作成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多少,能否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等等。

以上考核由各车间主任考核,对不服从人员,将视情节做出相应处理;

第三十一条考核的目的:

对公司员工的品德、才能、工作态度和业绩作出适当的评价,作为合理使用、奖惩及培训的依据,促使增加工作责任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力高低一个样”的弊端,激发上进心,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制度由办公室协同生产部制订、解释并检查、考核。生产部全面负责本管理制度的执行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篇5

一、总则

1、为了确保生产秩序,保证生产车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结合本厂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本厂全体人员

二、人员管理

1、车间员工必须服从合理工作安排,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不得疏忽或拒绝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

2、车间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或擅自离开工

作岗位。

3、对恶意破坏工厂财产的行为或盗窃行为,无论大小一经发

现,一律交总经理办公室严厉处理

4、在生产车间禁止嬉戏打闹、吵嘴打架,工作时间禁止喝酒,如发现违反规定者将重罚。

5、在生产车间工作时间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车间玩耍或

滥动机器设备,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6、不得私自携带工厂内任何物品出厂(除特殊情况领导批准

外),若有此行为且经查明核实者,将予以辞退并扣发一个月工资,情节严重的将报公安机关处理。

三、作业管理

1、车间严格按生产计划排产,根据车间设备和人员精心组织1

生产。

2、生产流程确认以后,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如在作业过程

中发现错误,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向负责人报告研究处理。

3、车间人员每日上岗前必须将所操作设备及工作区域进行清

理,保证工序内环境卫生,通道或公共区域主管安排人员协调清理。

4、车间人员领取物料、工具时,必须持车间领导开具的领料

单,不得私自拿走物料或工具。

5、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移交物料要互相协调好。

6、车间人员下班时,要清理好自己的台面,做好设备保养工

作,最后离开车间要将门窗、电源、水源等关闭,若发生意外事故,将追究最后离开者及主管负责人的责任。

7、车间人员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操作,擅自更

改生产工艺造成质量问题,由作业人员自行承担责任。

8、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

规程进行操作。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

四、生产现场物品摆放及清洁卫生

1、原材料直接放置到生产现场的,保管员必须按规定的位置

并摆放整齐,标示清晰,各生产现场原材料保管由该工序直接操作使用的员工直接使用和维护,不得随意放置物品。

2、每日在清理现场时必须将不能回收的废物及可回收的废物

2区别开,现场清理余料时,将有用的余料清理出来,以备将来能合理分配使用,不能再次使用的余料由公司主管部门处理。

3、若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价值较高或良性物品,从重处罚。

五、消防管理

1、工厂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工厂的消防安全生产,负责日常消

防管理工作。

2、做好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全厂人员的防火意

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3、按规定完善消防设施,配齐消防器材,并设专人负责管理。

4、经常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督促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发现火

灾隐患及时整改,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5、认真贯彻执行《消防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做到防患于未然。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篇6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产车间。

3.责任:车间、生产管理部和质量管理部对本标准实施负责。

4.内容:

4.1.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应按工艺要求控制工艺参数,根据每个药品生产的实际过程制定工序管理点(关键控制点)。

4.2.工序管理点应综合以下管理点。

4.2.1.工艺、质量管理点。

4.2.2.设备管理点。

4.2.3.安全管理点。

4.2.4.卫生管理点。

4.2.5.定置管理点。

4.3.下列情况之一的工序列为管理点。

4.3.1.关键工序或关键岗位;

4.3.2.出现生产、质量、设备等事故较多的工序;

4.3.3.技术要求高,或特殊工序(如灌装过程)。

4.3.4.对下道工序加工或装配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4.4.工序管理点由生产车间提出并确定合适管理手段,经生产管理部和质量管理部审批后可列入工序管理点明细表。

4.5.工序管理点检查由生产管理部和质量管理部双方负责。

车间生产管理制度参考 篇7

1 系统概述

卷烟生产车间管理信息系统, 是以人为主导, 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统计技术对卷烟生产车间的产量、质量、物耗、配件消耗及设备检查、现场检查和安全检查等管理信息进行存储、传递、统计与分析, 及时、准确地呈现给管理者。

1.1 系统架构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 B/S结构模式的管理系统十分流行。在这种结构下, 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是通过IE浏览器来实现, 主要业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 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 降低了用户的总成本[7]。为使系统在松散耦合的同时, 仍具有高内聚性, 分层模式是很好的选择[8]。系统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架构, 自底向上依次是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视图层。

1.2 功能模块

卷烟生产车间管理信息系统有11个功能模块:⑴设备管理模块。对设备分类、设备台账、设备检查记录的管理;⑵生产管理模块。机台产量的录入、查询和统计功能;⑶配件管理模块。配件发放记录的管理、机台配件消耗统计;⑷维修管理模块。换件周期计算、换件跟踪及换件到期提醒等功能;⑸物耗管理模块。对机台消耗的材料、定额及单位转换进行管理, 对机台材料实际领用情况进行统计, 计算机台物耗考核结果;⑹质量管理模块。对卷接和包装机组的质量缺陷、工艺检查、机台质量得分、扣分事项进行管理, 生成质量报表和质量分析报告;⑺现场管理模块。对现场检查记录的管理;⑻安全管理模块。对安全检查记录进行管理;⑼部门管理模块。对生产厂下属各部门设置情况进行管理;⑽员工管理模块。对企业员工信息的添加、更新和查

图1卷烟生产车间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询;⑾系统管理模块。对系统用户和用户权限的管理, 对系统的通知、公告信息进行管理。系统功能的划分如图1所示。

1.3 用例分析

系统的使用人员包括车间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和信息查询人员。由车间相关人员将产量、质量、物耗、配件消耗及设备检查、现场检查和安全检查等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 供查询和分析使用。系统参与者是存在于卷烟生产车间管理信息系统外部并与管理系统进行交互的人或其他系统。参与者 (Actor) 有:生产、质量、现场、维修、设备、物耗、配件管理员及系统管理员。系统用例 (Use Case) 用于表示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系统用例分析如图2所示。

2 关键技术实现

2.1 开发工具选择

.NET框架以使用多种编程语言的编译器为目标, 这些语言用来创建各种应用程序, 小到运行于手持设备的组件, 大到跨Web farms的ASP.NET应用程序。C#功能强大、易用、编码效率高, 因此, 系统采用基于.NET的C#语言进行开发[9]。SQL Server是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 它为组织中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安全可靠和更高效的平台。数据库开发已集成到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中, 使开发和调试数据库对象和脚本变得更高效, 降低编码的复杂性和编码数量, 故系统采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10]。

2.2 持久类设计

卷接生产车间管理信息系统有大量持久化数据, 根据需求分析, 确定系统的持久化类有:设备类别、设备机型、设备、配件、入库记录、出库记录、退库记录、库存、设备检查记录、安全检查记录、现场检查记录、工艺检查记录、质量、材料、品牌、质量记录、材料消耗记录、定额、部门、员工、维修记录、质量缺陷、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处理方法、班次、产量记录等。这些持久化类具有不同的属性,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3所示。

2.3 数据库设计

在持久类设计的基础上, 我们在Power Designer12.5中定义持久类的属性及关系, 生成概念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 然后利用Power Designer12.5提供的Generate Database工具生成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脚本文件。最后, 在SQL Server 2005管理器中执行, 生成系统数据库。

2.4 数据访问层设计

系统采用一个数据访问类 (SQLServer) 来实现数据库操作。首先, 设计数据访问接口 (interface systemDAO) , 接口中定义各种添加、更新、删除、查询和测试方法。然后, 设计数据访问接口实现类。数据访问接口实现类, 实现数据访问接口中的方法, 用来对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进行测试、添加、更新、删除、查询操作。数据访问类 (SQLServer) 的定义如下:

2.5 权限控制的实现

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实现了用户与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 使系统的权限控制更加灵活。在应用程序中, 用Membership类来验证用户凭据并管理用户设置, 与Forms Authentication一起使用来创建系统的用户身份验证系统。通过ASP.NET SQL Server注册工具 (Aspnet_regsql.exe) , 创建系统权限管理数据库。

信息管理部分有设备、配件、生产、现场、物耗、维修、质量、安全、部门、员工、系统管理, 共十一个功能模块, 每个功能模块只能由对应的角色访问, 他们分别是设备、配件、生产、现场、物耗、维修、质量、安全、部门、员工、系统管理员。根据工作需要, 对不同的用户可以分别赋予一到多个角色。用户密码在数据库中的存储采用哈希加密算法。这样, 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权限分配的灵活性。信息查询部分, 不设权限, 所有员工都可以进行查询。

2.6 换件周期的计算

配件换件周期, 是指某一台设备的某一配件相连两次更换的时间间隔。在系统中以“天”为计量单位。从最近一次换件时间往前进行推算, 以相连两次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天数 (T) 来表示:

其中:i, n为自然数, 且n≥2, ti为第i次换件日期, ti+1为第i+1次换件日期。

设备换件周期的计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们用存储过程来实现换件周期的计算。通过SQL Server代理, 每天计算一次, 并将计算作业安排在服务器空闲时间执行, 以提升系统的综合性能。

2.7 报表的实现

为了向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需要对系统的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系统采用商务智能水晶报表组件 (Crystal Reports) , 用来设计及产生报表。它是功能强大的报表系统, 与基于.NET的Microsoft Visual集成开发环境能很好地融合。水晶报表强大、高效、集成等特性, 使报表的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晶报表通过Active Server Page页面进行加载。必要时, 可以从页面向报表传递参数。

3 应用效果

系统部署在企业局域网内。在服务器端采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作为操作系统, Microsoft Internet信息服务 (IIS) 作为Web服务器,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客户端:采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er6.0, 作为Web浏览器。

系统部署后, 我们分别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采用黑盒测试法, 由相关人员逐一验证系统的功能。验证结果表明, 系统实现了预期的各项功能需求。性能测试采用测试软件Mercury Load Runner8.1。在并发用户数Vusers为10的情况下, 系统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如图4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在并发用户数为10的情况下, 系统平均事务响应时间为4.096秒, 90%事务响应时间在6.727秒, 最大事务响应时间为11.111秒, 服务器运行基本稳定, 达到预期的性能需求。

4 结论

通过卷烟生产车间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实现了卷烟生产车间产量、质量、机台物料消耗等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让车间员工能够及时了解绩效考核结果, 使车间绩效考核更加透明、及时和准确, 提高了决策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节约了统计和分析时间, 提高了管理效率。

摘要:为实现卷烟生产车间产量、质量、物耗、配件消耗及设备、安全、现场检查等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利用统一建模语言 (UML) 进行分析和建模, 以Windows Server 2003为平台, 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 在Visual Studio 2008集成开发环境下, 利用C#语言和面向对象技术进行开发, 设计、实现了某厂卷烟生产车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设备换件的到期提醒, 换件周期计算及产量、物料消耗的统计等企业个性化管理需求。通过系统的实施, 提高了管理效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ASP.NET,B/S模式,C#

参考文献

[1]章志华, 吴放.网络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安全共享系统[J].烟草科技, 2011 (7) :21-23.

[2]林郁.烟草企业网络安全建设[J].烟草科技, 2004 (1) :13-15.

[3]魏鸣.卷烟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EB/OL].[2011-5-19].http://www.ciotimes.com/industry/yc/49864.html.

[4]姜永锐, 常秀群, 揭金良.基于B/S模式的卷烟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J].烟草科技, 2008 (11) :27-29.

[5]刘庆运, 钱瑞明, 高成冲.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与设计模型[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3 (1) :35-37.

[6]罗超理, 封宏观, 杨强.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第二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2-40.

[7][美]Douglas E.Comer.林瑶, 张娟, 王海译.用TCP/IP进行网际互连 (第一卷) ——原理、协议与结构 (第5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8]李岩芳, 张仁龙.基于分层模式的软件体结构在日立ERP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5, 28 (3) :4-7.

[9] (美) Mickey Williams.冉晓旻, 罗邓, 郭炎译.Visual C#.NET技术内幕 (修订版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15.

油脂生产车间消防设计探讨 篇8

本项目厂区占地面积101708.10m2,建筑占地面积21838m2,总建筑面积36418m2。车间地面采用不发火花地面,外墙底部设0.35m高混凝土围堰,防止液体流向室外,在车间的外侧附近设有水封池,水封池有效容积为200立方m,泄漏的溶剂通过水封池流到地下安全储罐,其容积为90立方m。作为生产工艺的一部分,溶剂库设在禁区内,溶剂成分为正己烷,属于低闪点易燃液体,易挥发不溶于水,属甲类危险性类别,采用准地下钢筋混凝土盆地式墙和顶均为厚混凝土加固,地下溶剂储罐三个,每个储量129.5m3,共储存259m3,有一个共同的平衡管接入车间内的冷凝回收系统,防止溶剂蒸气因天气变热而直接排入大气。

2.消防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场地中平布置如下:安全禁区、浸出车间、预处理车间、消防水罐和蒸汽计量站等位于场地的东南角。污水处理站、毛油罐区、二期精炼车间等位于场地东北角。整个厂区的建筑防火间距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和《浸出制油工厂防火安全规范》(SBJ 04-91) 的要求。具体各车间布置见下面所示:

(1)浸出车间与禁区围墙间距。浸出车间与相邻车间之一的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屋盖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少,但不应小于6m.其相邻一面禁区围墙(只限一个方位)距离可相应减少,但不应小于6m。浸出车间北、南、西、东面距围墙分别为27.45m、15.30m、15.30m、22.9m。

(2)浸出车间与周围建构筑物间距。浸出车间独立设置,并应在距离车间外墙壁12m以外设置高度不小于1.5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并应列为防火禁区。浸出车间距溶剂库、预处理车间、植物油储罐、大豆筒仓、蒸汽计量室的间距分别为20m、20m、48m、60m、17.3m。

(3)溶剂库与周围建筑间距。溶剂库距浸出车间、物油储罐的间距分别为20m、27m。

3.车间消防防火分区设计

3.1浸出车间的消防设计

浸出车间建筑面积1090m2,浸出车间由于使用溶剂环己烷,按照浸出制油工厂防火安全规范(SBJ 04-91)第二章表201,确定该建筑生产类别为甲类单层厂房,耐火等级二级,结构形式为钢框架结构,室内外高差0.5m,开间柱距6.5×8.5m,最大跨度为9.3m,建筑物主体高22.4m。浸出车间独立设置,并在距离车间外墻12m处设置高度1.5m的非燃烧实体围墻,并列防火禁区,故整个车间为一个防火分区,包括操作平台防火保护面积1903 m2。根据相关规定,在车间的操作平台内布置了两部疏散钢楼梯。厂房内设置两部楼梯,确保车间内任一点的安全疏散距离在25m以内,设置相应数量的安全出口,且安全疏散距离和疏通道路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厂房为开敞式建筑(无外墙),屋顶为彩钢板,镀锌钢格栅平台,设计使得厂房泄爆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浸出车间为独立设置,位于安全禁区内,围墙采用高度为2.0m的实体墙。车间地面的做法:外墙底部为混凝土围堰(0.35m),不发火花地面,同时在车间周围设置水封池,以免溶剂流外流或泄漏,水封池能够将泄漏溶剂收集到室外地下安全储罐。溶剂成分为低闪点易燃、易挥发不溶于水的正己烷,危险性为甲类,因此,溶剂库设置在禁区内,地式为准地下钢筋混凝土盆,并用混凝土对墙和顶进行加固,设置2只地下溶剂储罐,储罐布置距围墙5m,两只储罐由一个共同的平衡管接入车间内的、冷凝回收系统,能避免因天气变热而使溶剂蒸汽直接排入大气。由于本车间的排烟方式采用对的为自然排烟,设置的可开启外门窗面积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2预处理车间的消防设计

预处理车间建筑面积约为6762m2,预处理使用和生产的物资为大豆,根据相关规范,确定厂房生产类别为丙类,厂房层数为6层,总高度超过了24m,为丙类高层厂房,因此,该厂房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厂房为六层钢框架结构,室内外高差0.2 m,最大开间柱距9×9 m,主体高为44 m,耐火等级二级。根据规范,将底下三层各层设为一个面积为3381 m2的防火分区,其余各层设成面积为3381 m2的防火分区。本厂房高度大于32m,但每层工作人数在10人以内,楼梯间采用封闭楼梯间,厂房设两部楼梯间,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的安全出口距离在40m内,安全出口数量,疏散距离和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厂房内变配电用耐火3小时的防火墙分隔,防火墙上的门为甲级防火门。楼梯间及前室的门为乙级防火门。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符合规范要求。车间排烟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可开启外门窗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3.3豆粕包装车间的消防设计

豆粕包装车间建筑面积12978m2,豆粕属于可燃固体,根据浸出制油工厂防火安全规范(SBJ 04-91)第二章表201,确定该建筑生产类别为丙类厂房,耐火等级二级,结构形式为单层轻钢结构,室内外高差0.3m,建筑物主体檐口高9.55m,开间柱距7.235m,最大跨度为24m。局部檐口高度14.05m,柱距12×6m。厂房分成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6435.3 m2,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3.1.1丙类单层厂房的防火分区要求,防火分区之间的墙体采用防火墙,耐火不小于3小时,防火墙上的门为钢制甲级防火门。车间排烟采用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可开启外门窗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4.车间消防报警设计

4.1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

报警区域就是人们在设计中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的部分空间,是设置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单元。一个报警区域可以由一个防火分区或同楼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但同一个防火分区不能在两个不同的报警区域內;同一报警区域也不能保护不同楼层的几个不同的防火分区。

(1) 报警区域的划分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报警区域宜由一个防火分区或同楼层的几个相邻的几个组成,所以把每层分别单独作为一个报警区域,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2)探测区域的划分

由于该建筑为二级保护对象,规范规定: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2;从主要人口能看清其内部,并且面积不超过1000m2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根据以上的规定我把车间的探测区域划分如下:①把每层的每个车间单独划分为一个探测区域;②把敞楼梯间单独划分为一个探测区域;③ 把前室和走道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

4.2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选择

依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将车间界定为二级保护对象,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在每层设置一台火灾显示盘,作区域报警器使用,共二台火灾显示盘和一台集中报警控制器。

本工程选用依爱EI-6000L型火灾报警控制器,其采用壁挂结构,结构小巧、外形美观,功能全面、配置灵活,可靠性高,液晶汉字显示,操作使用方便。

4.3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车间中选择感烟探测器作为主要火灾探测工具。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选择设备的可靠性与误报率是设备选型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在满足性能价格比高的前提下,要求尽可高的系统可靠性和尽可能低的误报率是我们设计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从追求卓越的理想角度出发,选用最先进设备产品;但从节省投资的现实角度出发,选用较佳的设备,但是不能放松和降低对于系统可靠性和误报率基本要求。目前大量使用的离子感烟探测器对各种明火烟雾检测效果较好,对阴燃烟雾也能检测,但易受探测环境影响,误报率较高;由于使用了放射源,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光电感烟探测器是利用红外光散射的原理来进行烟雾浓度的探测,对环境不存在污染问题,对阴燃火烟雾的探测性能明显优于离子探测器。

通过以上比较及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我选用JTY-GD-EL6010型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4.4火灾探测器的布置和计算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我对车间的火灾探测器进行如下布置:1)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按照面积的大小设置火灾探测器的数量,至少保证每个房间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2)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实际安装间距,根据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定,满足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所规定的范围;3)每个探测区域内应该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具体根据下式计算:

(1)

式中:N一个探测区域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只),

N 1(取整数);

S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m );

A一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 );

K修正系数,重点保护建筑K取0.7~0.9,普通保护建筑K取1.0。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取0.9。

4)在走廊内设置的探测器居中布置。感烟探测器的安装距离在15m以内,感温探测器的安装距离在10m以内,同时探测器到墙的距离在探测器安装距离的一半以内。探测器距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m,保证探测器周围0.5m内,没有遮挡物;5)根据现场情况,在走道出口的地方设置两个手动报警按钮及两个声光报警器。

5.结论

本文结合某油脂生产车间,通过对相关规范和和油脂生产车间实际工作情况作了分析,提出其车间消防设计原则和方法,同时提出车间消防设计具体实践方法,对油脂车间的消防设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芃.工业厂房消防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3,21(02):132-133.

[2] 韩晶.对化纤生产原液车间消防设计的几点看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25(10):56-57.

[3] 张剑飞.浅谈汽车厂涂装车间的消防设计[J].安防科技,2009,25(04):36-38.

上一篇:小升初语文日常练习题下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