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入职培训的心得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入职培训的心得

教师入职培训的心得 篇1

一转眼,为期两天的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了。学院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教育教学岗位中,特别举行了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全面而细致,深刻而生动。包括学院党委书记李兰荣的与“青年教师话成长”报告、学院院长黄兆康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对新教师素质的要求”报告会、安副院长以及我校先进教师的示范课等。从调整心态到面对新工作、新挑战;从良好的工作习惯到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如何与家长、学生交流到如何与 领导、同事相处;从如何反思教学到如何做个成功快乐的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这些培训为我未来的教师工作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铺垫。

总体回顾思考这次教师培训,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人文修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 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也是责任重大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够时时学习,不能够与时俱进,又怎么能够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经过此次的岗前培训,更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及早地给自己充电,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我们曾经多么能干,多么出色,如果我们没有终生学习的心态,不断追寻新知识以及不断开发自己的创造力,我们终将丧失生存能力,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遥远。房子、家具、衣服,一切事物都会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而不断折旧,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一样会折旧,在科技发展得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脚步迟缓的人瞬间就会被甩在后面。“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断地充实自我,终生学习,才能不断地茁壮成长。新教师岗前培训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这 些新教师能更好更快的适应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学习机会,一次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台上每位领导老师的讲演,都值得我们刻反思,一句句经典的话语正如一道道美味佳肴,更让我们回味良久。

二、教师的个人行为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要想“教书育人”,要想你的理论在讲台上有说服力,我们是否应该从小处着眼,处处注意一下个人行为,做到真正为人师表,以身作责,而非学生们戏谑的“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道貌岸然的,披着羊皮的狼。”虽然学生的评价有些过火,但是并非无所指的,因此,我觉得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如果他的道德品质恶劣,不能“身正为范”,又有什么用呢?

三、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作为一个教师,今天能够站在讲台称作教师,那么他必定是从昨天的学生时代走过,从学生转换到老师,只是一个身份的转变,同样经历了学生时代,那么我想对于学生在这时期和阶段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应该是很能了解和体会的,所以对于学生的所作所为我们不应该感到不可思议,很稀奇,而是应该抱着一颗理解的心去接受、包容,去处理和解决。作为一名好教师,优秀教师,我们必须具备道德高尚,品格优秀,谦虚、好学、热情、开朗,更要有民主、公正、耐心、宽容、幽默、尊敬他人和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品质,做到对教、育“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四、如何上好一堂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平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在那三尺讲台上能够将知识传播给学生。经过两天培训,在有幸聆听了先进教师们的示范课后,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感想。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教授特别强调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第一节课,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心收拢到课堂上来。学生的兴趣被培养起来以后,教师还要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诱趣。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入,逐步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诱趣就是诱发学生“生疑-思疑-释疑、再生疑-再思疑-在释疑”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通过诱趣,使学生逐步深化其学习,同时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依靠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使其对学生产生诱惑。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环扣一环地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生疑-思疑-释疑”,不仅要学生有所知,更要有所思。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有一种战胜难点的兴奋,就会多一份自信。

2、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例如:当学生对这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教师就要善于提出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讲到全课关键问题时,就要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时,教师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3、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没有情趣,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这样才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4、教师在授课后要有所反思

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会有所失,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想与实际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有时会觉得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作为教师要认真分析总结这节课的优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会让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同时才能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日益得到完善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我真正的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任,我会不辜负学校及学院的期望,尽全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为学院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热量。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梁欣然

教师入职培训的心得 篇2

一、国外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初任教师的培训, 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 想方设法使初任教师能尽快适应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 英国、日本和美国的做法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英国的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从1991年起, 英国诺福克郡地方教育局每年为当地百余名初任教师提供为期一年的入职培训课程。1999年, 英国正式提出在英格兰和威尔逊地区建立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以便使初任教师在向职业教师过渡过程中更加自然且富有连续性。该制度规定:要对首次参加工作的教师必须完成三个学期 (英国一年分为三个学期) 的入职培训后方可在中小学 (无论公立还是私立) 任教;三个学期的培训允许中断, 但必须在五年内完成[2]。参与入职培训的初任教师、指导教师、校董事会以及地方教育当局等在教师入职培训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指导教师要根据每个初任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其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并据此开展指导工作。对初任教师一般要进行三次正式评定, 分别在三个学期期末进行, 主要评估初任教师是否达到教师资格证书授予的标准、完成入职培训标准的进展情况, 并讨论入职教师是否达到入职培训的标准。地方教育当局的职责是:对中小学教师入职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给学校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如果中小学在教师入职培训过程中觉得学校不能保证质量, 就应尽快与当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 由地方当局针对学校情况提出建议和支持, 以帮助学校开展教师入职培训并保证培训质量。最后由地方教育部门根据指导教师对初任教师的教学终结性评估决定初任教师是否完成入职培训。该制度使教师的入职培训更加科学规范, 从而确保了教师入职培训的质量。

2. 日本的初任教师研修制度

1986年4月, 临教审会议在第二次咨询报告中指出:政府实施“初任教师研修”。随后文部省就此向教养审提出咨询。1987年1月, 文部省制定了《试办初任教师研修实施纲要》和《拟定年度研修计划纲要》。1988年, 各都、道、府、县先后两次试办初任教师研修。从1989年开始, 日本政府规定, 所有中小学、特殊学校以及幼儿园的初任教师, 必须接受为期一年的初任研修, 并由主管行政机关指定的“指导教师”给予初任教师“完成教师职务所需具备事项”的指导与建议 (《教育公务员特例法》) [3]。初任教师的研修从形式上包括校内研修、校外研修以及其他形式的如住宿研修、海上研修等。初任教师研修制度需要完成两个重要目标, 其一, 培养适应教学环境的能力, 学会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所需要的实际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是前人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与研究当中累积而成的一般性知识。其二, 充实学校教育阶段所欠缺的实践研究能力, 初任教师虽然在大学时学过各科教学法和生活指导知识, 但是大学的研究往往与学校现场的研究不完全相同。日本政府对初任教师的研修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各都、道、府、县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研修结束后经过一定的考核, 只有合格者才被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任命为正式教师。

3. 美国佐治亚州的教学导师方案

美国佐治亚州自1990年开始实行教学导师方案 (Georgia Mentor Teacher Program.GMTP) , 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初任教师及时融入教育环境, 解决教学困境并培养教学能力。除了重点帮助初任教师了解与适应班级、学校、社区及教学环境外, 还通过示范教学、协同教学、分享教学资源与材料、协助制定班级管理计划、有效进行师生沟通、帮助安排一年的工作进度等方式给初任教师在其他教学事务上提供建议与帮助。此外还通过观察初任教师的教学给其提供反馈信息与建议, 帮助初任教师建立教学档案, 帮助初任教师进行个案研究或对重要事件进行反思等方式来指导初任教师[4]。指导教师的选择是十分严格的, 一般的做法是由有意愿的教师提出申请或由学校同事推荐, 经严格审查后, 由学校成员或特定的选举委员会经过合法的选举过程产生。选定的指导教师必须参加开学前、后两个阶段约五十小时的培训, 经考核合格的指导教师可获得由州专业标准委员会认定的“教师指导专家”资格, 并被遴选为各校的指导教师。各个学校特别重视指导教师与初任教师的搭配, 在为初任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时, 让他们相互了解, 双向选择, 充分尊重他们, 而不是将指导关系强加于初任教师。

二、我国的初任教师培训现状

近年来,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初任教师培训, 不少地区尤其是一些重点学校探索了许多初任教师的培训方式。目前, 初任教师培训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即所谓的三级培训。

1. 师训基地对初任教师的培训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 初任教师的试用期培训工作是由师训基地 (省、市教育学院) 承担的。其培训目标是使初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师的职业要求, 适应新的环境, 适应教师的角色, 主要采用集中辅导、自学和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培训内容包括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指导、课堂教育技术、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教学实践指导 (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 、撰写结业论文等方面, 培训的总课时一般为120课时, 为期约1年。其培训的结果与新教师的转正、定级挂钩。

2. 地方教研部门 (教研室、教科所)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这种培训主要是以市、县教研室组织有关教学研究活动的形式进行, 如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研室要加强调查研究, 坚持实事求是地指导教学, 要对各类学校和不同水平教师具体帮助, 分类指导”, “教研员要勤调研, 多指导, 每年下校听课在80节以上 (其中对新分配教师的听课至少为1节) ”, “教研员要注重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 每年下校讲座在2次以上”等, 组织开展市、县级的“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等, 并在市、县范围内开展名师跨学区、跨学校带徒活动。

3. 校本培训

该方式是以初任教师所在学校为培养主体的教师培训。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许多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导师制”活动章程》、《“师徒结对”协议书》、《青年教师培养实施细则》等, 并对相应工作内容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内容是通过业务研讨、听课、评课、上汇报课、教学比武等形式, 给初任教师导思想、带业务、传作风, 即所谓的传、帮、带作用。其中“师徒制”是比较普遍的校本初任教师培训模式, 师徒制是指初任教师 (徒弟) 拜有经验教师为师 (师傅) , 在教学中实行一对一指导, 师徒之间通过互相听课、评课、交流经验等方式促进专业发展和学校文化传承。其目的是为了让初任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类似于我国民间各种手艺人由来已久的带徒弟模式。

我国初任教师的培训名义上有三级, 实际上只有学校一级的培训———“师徒制”培训, 加之不少学校由于条件所限, 根本就没有初任教师培训这项内容, 初任教师完全处于一种自然生长状态, 抑或就是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导致初任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因碍于面子而无处求教, 甚至养成一种不负责任、马虎行事的不良习惯。实践表明, 初任教师在起初几年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备课、讲课敷衍, 不关心和爱护学生, 不愿意与学生交流沟通, 不分析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等) 很难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这不仅贻误了初任教师的最佳成长机遇, 更为严重的是对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三、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的过于理论化、抽象化, 很难指导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加之, 教师大量实践性知识的获得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情境中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获得。因此, 帮助初任教师适应教学工作和促进他们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指导。

1. 建立健全初任教师管理和培训制度,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确保初任教师顺利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建立健全初任教师管理和培训制度, 是有效缩短初任教师适应期, 奠定其发展基础的关键, 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首先应制订国家和地方的初任教师管理和培训制度, 包括教师资格的严格认定、入职初期的指导、地方和学校各自的职责等。其次, 学校或地方教育部门要为初任教师提供合适的指导教师, 进行教学指导。既可以采取以往的师徒制, 也可以采取专任教学导师制[5]。但无论哪种形式, 都需要重视指导教师的遴选和培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考虑建立指导教师资格制度, 并将指导教师资格当作职称评定和骨干教师、名优教师遴选的重要条件。同时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 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 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再次, 需要明确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的职责, 并且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要明确指导教师的指导职责, 利用他们已有的教学经验并促进经验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还应充分发挥初任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便有效推进初任教师的入职引导。

2. 适当减少初任教师的工作量, 给他们留出充足的学习思考、总结提高时空

初任教师本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只从事一些预备性工作, 至少不应该承担过重的工作任务, 让他们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初任教师, 同时又能使初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观摩指导教师的课, 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自我反思实践和总结提高。这就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应适当增加学校教师编制, 储备教师力量, 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初任教师培训制度。

3. 多一份人文关怀, 营造利于初任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

初任教师进入新的环境中, 渴望组织的关怀, 以获得一种归属感。学校领导要本着助人发展的原则, 采取适当措施, 保护初任教师的利益。要充分考虑初任教师的实际情况, 对初任教师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更多的关心与理解。此外, 还应给初任教师提供适当的生活条件及福利待遇, 关注其各方面需求。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初任教师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 并关注其精神层面, 使初任教师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合理需求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 从而使初任教师轻松愉快、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完善的初任教师管理和培养制度作保障, 真正落实地方、学校、指导教师以及初任教师各自的责任, 营造良好的初任教师成长与发展氛围, 给予初任教师工作、生活上的支持, 初任教师就一定能尽快走出困境, 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赵中建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王晓宇.英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内容与特点.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6 (8) .

[3]李昕.对日本初任教师研修制度的分析与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 (9) .

[4]翟艳.美国初任教师导入方案及其启示.基础教育参考, 2006 (2) .

教师入职培训的心得 篇3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68-021

导师带徒、徒弟拜师是中小学对新入职教师的一种惯常的培训方式,与其它培训方式相比,它更直接、更具体,可操作性也更强,为此,“师带徒”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被广大中小学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新生代教师走出校门,踏上工作,传统的口授身传的培训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优化新入职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成为中学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当务之急。

一、导师带徒的困惑

新教师职业社会化和引导的研究表明,教师最初的经历对其教学生涯的影响最大,并且在适应期内遇到的观点和价值观会内化并贯穿在教育工作者的整个生涯中,为此,各个学校为满足新入职教师对职业发展的需要,往往指派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指导工作,通过导师带徒的培训模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其理论基础就是,新教师能够在观察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观察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而且自己的成长能从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那里得到及时反馈。

调查发现,多数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能较快地适应学校工作和生活,摘要在听评课活动中成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提高,逐步完成角色转换。然而,我们也发现不少新入职的教师在初步熟悉工作环境后对这种模式产生质疑,甚至不屑一顾。单一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成长的速度和质量。概括起来,师带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高密度培训出现消化不良

刚毕业的大学生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期盼,走进可能相处一生的工作场所,接踵而来的就是省市校级的各种培训,教育政策、教育法规、职业道德、教师素养,学校制度、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等等,高密度、高强度的培训,理论、框架式的指导,往往让新入职的教师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甚至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

问题二:管理失控造成成长失衡

多数学校,新入职教师在培训时拜过师父,领过教材,认了班级就走马上任,自然就成为一名“准教师”,说是“准”,是因为他们要经过一年的实习期,合格后才成为真正的教师。实际上他们背着实习的名义,干的是正式教师的工作:一般是满工作量的课,甚至是超工作量的课,外加班主任或其它兼职。这样,“徒弟上课前必须听师父的课,师父必须对徒弟的教学设计进行指导”的要求就形同虚设,光是班级管理就让他们焦头烂额了,哪还有时间天天听课呢?开始提要求,结束写总结,中间成长就靠自己。

问题三:跟进性培训的无序状态形成了新入职教师的发展不均

入职的头三年,是一个教师教学生涯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接受完通识培训后,往往是跟着感觉走:指导教师是这样教的,或者他上学时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凭着他人的经验走进课堂,去架构自己的经验,至于教材如何把握、课堂如何驾驭等教学技能是很少有针对性的跟进培训的。所以,当理论走近实践,他人经验遇上现实问题时就出现了同一个教师的不同的成长和不同教师的发展不均的问题。

二、新入职教师培训途径探索

怎样培训才能使新入职教师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换句话说,如何提升培训的效度呢?一般说来,国内外通用的不外是三种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校本培训、个人研修。

我认为,对于新进教师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就是立足学科教研组而开展的校本培训。为此,要进一步优化师带徒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多渠道、多层面适时开展培训,从而形成立体式、互动式培训模式。

1、愿景激励 裹挟式培训

卡尔·格里克曾经使用集体性自治(collective autonomy)这一术语来描绘教师的行为方式。他说,集体性这一术语指的是一个学校的教师对学校发展并追求共同愿景的承诺。①倘若教研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觉地参与教研组文化建设,培育教师团队成长的民主的、合作的教研文化,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达成共同的愿景,那么,新教师就会在这个文化场中不自觉的受到影响,实现裹挟式发展,丛林式成长,就如同一个新生婴儿,有了大家的呵护,想不好好长大都不可能。

教师育人技能的培训依托学校政教部门、年级组来进行,政教处可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重在管理文化、班级管理制度及学校要求,而年级可指派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进行适时指导,比如如何建立班级纪班规,如何开好班会,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等等。调查发现,每年新进教师会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教师入职就担任班主任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一般都会比同期入校者表现出色,更容易受到师生的认可。究其原因,恐怕是担任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从而有了较强的职业认同感,有强烈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同愿景,特别是有内在深度的愿景,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望和抱负。

2、同行指导 小组互助

为避免“一师一徒”式师带徒培训的弊端,可采用“一徒多师”集体培养的培训形式,说白了就是,把新进教师交给教研组(备课组),而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做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人可以集全组之力全方位适时培养,培训形式可灵活多变,新教师可在集体备课时主动请教,也可以是“师父们”随时因势利导,培训内容可以是教材的理解,课堂的把握,也可以是班级管理,或者是师生关系的处理。这样,师带徒从过去的契约式培训逐步转向以受训主体有效成长为主的小组集体式培养。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把愿景和清晰的现实图像并列在一起,就产生了所谓的“创造性张力”,一个人要实现自我超越,学习在生活中如何不断生发和保持创造性张力。(下接第169页)

(上接第168页)3、个人反思 主动融入

培训范式的改进只是为新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条件,教师自我学习与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前提。从长远的角度看,长时间的维持指导与被指导、培训与受训的关系是很难的,所以原来师带徒1-3年的周期值得商榷。美国教育学家理查德·萨格为新教师有效成长给出了一个发展性策略,即新进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到小组的合作性探究方面,这样他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互换。

三、新入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再思考

1、要把准新教师成长的真正需求

新教师的培训必须立足于受训者自身的需要,要多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技能、师生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从新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看来,绝大多数老师把站稳讲台,做一名合格的学科教师当做入职三年内的首要发展目标,为此,备课组、教研组就备、讲、辅、批、考、评诸环节要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培训,做中学,学中做。

2、对新教师的培训要重视生成性,关注差异性

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时,要重视基于情景的实践性知识的传授。

鉴于实践性知识比较零碎,同行指导时一定要重视生成性培训,顾及需求者的差异性,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日本有些地方的研修式培训规定,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教课、担任班主任的同时,要学习研究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研究教材以及学习研究如何管理班级、如何进行道德指导和保健安全指导等,以此来培养新教师的任教的使命感,获取广博知识,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3、立足学科教研(备课)组,实施教师培训

教研活动其实就是教师实践知识的培训,为此,学科教研组要通过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听评课、观课议课等形式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给以全方位的指导;以活动为抓手,在说课大赛、说课标说教材、同课异构等活动中让新教师赛中培,以赛代培,快速成长。总之,要通过多样化教研活动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参与性、生成性和实践指导性,把教研组建设成建设专业成长的乐园,校本培训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行动研究与学校发展》美Richard Sagora著.卢立涛等审校

[2]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中信出版社

[3] 《校本研修的实践嬗变》张 丰.浙江教育出版社

新教师入职培训心得 篇4

2018年7月

转眼间,进入学校已有一个月。这一个月来,我最大的感受是我真的成长了,每天都在不断快速成长。人生就要经历螺旋式的上升阶段,为了上升,我们不得不经历曲折,这一次次的曲折虽然艰辛,但痛并快乐着,因为每一次经历曲折的时候,就是又要上升到新阶段的时候。这一个月来我在很多方面都成长了。

首先,学生管理能力上,我有了很大的提升。刚来学校时候,由于之前教育实习是在高中,对小学生的了解是不足的。那时候,认为对待小学生就是应该严厉一些,如果跟他们完成一片就容易失去威信。现在我发现,管理学生仅有严厉是不够的。不同的学生就应该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乖巧胆小的学生,严厉管用,但是顽皮而且十分捣蛋的学生,千万不可使用大嗓门,而是要用技巧,用激励。否则,万一教师对学生的严厉批评导致学生跟教师杠上了,后果难以收拾。相反,教师若反复向学生强调他很棒,他则会往好的方面发展。这样的成长缘于开学一个月来对自己的任课的不同班主任的观察,模仿,学习。

其次,在教学能力上,我逐渐在摆脱中学的教学方式风格,不断地往小学英语教学风格靠近。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原先的我,在英语课堂上是属于中学式的教态,上课比较严肃,不够活泼。现在,我在课堂上已经能够很放得开,同时更加注重声情并茂,手舞足蹈,所以三年五班的孩子也能给我这样的反馈:“上英语课很好玩”当时的自己听到这样的话,是无比欣慰的,也更加强烈了我备好每一堂课的愿望。第二,原先的自己没有考虑到小学生是感性思维的而不是理性思维,因此在课堂的一些活动指令上做的不够,更缺乏示范。现在的我深刻地明白这一点,很多时候对于活动的指令我会处理得尽量言简意赅,同时辅助教师的示范,这种直观的示范是学生更能接受的。第三,原先的自己在课堂操练单词时候,操练是不到位而且缺乏针对性的效果不佳。现在的我,懂的一对一的纠音才是更加有针对性和效果的。第四,原来的我,虽然上课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但是达成目标的效率不高。现在的我,更会在备课时候,注意如何让知识的引入和呈现更加精简直接。这样的成长源自于对于备课组内的其他前辈的不断听课学习。此外,这也离不开我们教研组长非常负责任的调教,每周的两次教研会议,让能在短时间高效地学习到对于英语教学的许许多多经验,这些经验有教研组长自身积累的,也有她从一些教育教学刊物上拿来跟我们分享的。

最后,在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上我也有所成长。在如何与家长打交道上面我更加懂的了,学生需要鼓励家长同样也需要鼓励。对于一些行为偏差的学生,在与其家长沟通中一定要注意语气委婉,同时在提出学生的缺陷的同时一定要记得说些缺点之后得补充上孩子身上切实存在的优点,而且要放大优点。

观看教师入职培训视频心得 篇5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第二,学习到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有幸福感的孩子。并且学习了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育德、智、体、美的孩子。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滋养。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因为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用一生。

第三,老师引用了这样一段话“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在神圣的人之中有一些高尚的人,他们既爱那些成绩好的,长得好的孩子,也爱那些成绩不好的,长得不好的孩子。”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 “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爱岗敬业——用生命之火点燃事业之火。所以我认识到,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第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因此,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第六,终身学习。所以我们应该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专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们要做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教师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篇6

1、要学会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其它的,要做到多而广。词时我们也要学会对事的学习。教师从事的毕竟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词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方便些。

2、要学会公平,对待学生要讲究原则,应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后进生。如果是优等生犯了错不能从轻处理。

3、要学会爱学生,不管学生做了什么,你都要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学生,体贴与 理解学生。让学生觉得你始终是受他们的。

4、要定教学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就像清风实验学校吕老师讲的――认真备课十年你可能成为不了名师,但是你认真写一年的教学反思可能会成为名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有开阔的胸怀,勇于接受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充满耐心、宽容心与责任感。 第五,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对于刚刚从大学校门踏出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教育局领导、校长和老师也十分注意和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和讲话,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其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又际关系环境等。其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超向“感性”或都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其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各终身学习型老师,做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环境的老师。其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要有克服因难的信心,才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最后,培训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些要求。

1、认真备课。要事先写好教案,定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从多种教科书中先择适合学生的教法;写好教案之后,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

2、爱岗敬业,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3、做好现有工作,爱护学生。

4、要有追求,作教学的能手。

5、依法从教。

技工学校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点 篇7

笔者所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新员工的入职培训, 先后成功组织了十多期的入职培训, 积累了一整套入职培训经验, 有近一百多人受益, 95%的受培训者在几年之内迅速成长起来, 纷纷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力。七年前, 笔者曾接受过一期培训,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 笔者成长为了高级技师和高级讲师, 算得上入职培训的成功案例之一。去年, 由于入编成为学校的正式员工, 笔者又幸运地参加了一期培训, 记忆犹新, 现结合亲身经历, 对培训重点展开论述。

众所周知, 培训要讲究实效性, 安排上应该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 如果不讲分寸, 很容易事倍功半。首先说非重点, 它包括:学校发展史、办学方针、特色、专业分布、规章制度等。非重点也要培训, 只是不必大篇幅做文章, 新员工对培训内容了解即可。那么培训重点是什么呢?笔者认真总结参加过的两期培训, 得出的结论有两大方面:第一是德行培训;第二是成长计划的培训。

在技工学校, 教师的德行本质上是指个人的修养。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表率作用, 如果一个老师上课时不时对学生讲粗口话, 那么经过潜移默化, 学生也会渐渐染上讲粗口话的坏习惯, 可见, 德行有缺陷的老师是教不出好学生的。然而现实中, 在技工学校, 新招聘的教职员工多数来自企业, 是生产第一线的师傅, 他们技术精湛, 是人才, 但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不良习惯, 与专业教师的德行要求有较大差距, 如果能对他们进行德行培训, 纠正其不良习惯, 就能顺利实现其由师傅到老师的角色转换。

谈到德行培训, 很多人认为太抽象, 不知道着眼点在哪里。其实只要翻翻历史, 我们就能从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里找到答案!敬爱的温家宝总理曾讲过:“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这句至理名言为我们指明了德行培训的方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德行培训的基石。中华传统文化虽然涉及面极为广泛, 但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弟子规》。《弟子规》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它包罗万象, 涉及“孝悌”“谨信”“仁爱”等道德伦理, 揽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规范, 包含与父母、子女、领导、同事的相处之道……, 这些正是技工学校教师的德行要求。由于时代的变迁, 在践行《弟子规》时, 我们应该辩证地领悟其精髓, 把《弟子规》灵活地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比如《弟子规》上讲“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本意是指父母呼唤我们时, 我们应该随叫随到, 父母命我们做事时, 我们不能偷懒, 这是古人对父母行孝道的表现, 也是处理与父母关系的标准。培训时可以适当引申, 扩展到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上也是适用的, 可以这样解释:当领导有事叫我们时, 我们必须马上呼应, 不能躲躲闪闪、爱理不理, 这是一个对领导尊重的基本礼节;当领导给我们布置工作任务时, 我们应该立刻行动起来, 不能推三阻四、拖拖拉拉, 这是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基准……。不难看出, 《弟子规》是德行培训的上乘首选。

有一点要注意, 德行培训是一个体验过程, 培训时应多鼓励新员工分享感受, 让他们更深切、全面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奇精妙, 领悟《弟子规》正已化人的无穷魅力。

德行培训的目的在于塑造出举止文明、为人师表的老师, 但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老师, 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 老师还应该不断地成长、不断地为学校作贡献, 以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 谈何成长?大多数新员工由于刚涉足职教领域, 对技工学校了解少, 不懂怎么制订成长计划, 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培训。怎么培训呢?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多年的成功经验:依据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实施个人成长计划培训,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一般来讲, 技工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就是指“升级达标”。例如:技工学校希望由省级重点升格为国家重点 (简称“升国重”) , 就是一个长远发展目标。国家在评估某个技工学校是否符合“升国重”条件时, 依据“升国重”的评分表逐条打分, 只有分数合格, 才有希望实现“升国重”的梦想。请看下面“升国重”评分表的部分节选内容。

(1) “师资队伍建设”条目, 要求: (1) 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大学本科要求, 记5分。 (2) 具有高级讲师职务的占25%以上, 记10分。低于15%不计分。

(2) “教研成果”条目, 要求: (1) 教师论文获省级及以上奖项或发表, 记5分。 (2) 编写的教材或著作正式出版发行, 记5分。 (3) 开发的课件与软件推广应用, 记5分……

通过观察, 不难看出该评分表由“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成果”等评估条目构成, 各条目又划分成细则, 每条细则后附的分数就是“升国重”的“门槛”, 如果技工学校达不到评估细则的条件, 那么长远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 学校通常做法都是将评估细则分解到每个职工身上, 强制要求职工按期完成, 但是职工如果不会合理地安排计划, 不能正常实施, 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鉴于以上原因, 有必要对新员工专门组织如何制订成长计划的培训, 为了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培训应分两步进行, 即制订计划的培训与落实计划的培训。

第一步, 按照评估细则制订成长计划。

结合新员工自身条件, 详细分析评估细则, 找出他们现有条件与评估要求之间的差距, 量体裁衣, 引导他们制订出合理的成长计划, 笔者所在学校按此方法组织培训以后, 新员工有的放矢, 积极对照评估要求找差距, 很快就制订出了规范化的个人成长计划表, 顺利完成了将评估细则向成长计划的转化, 既有切实可行的计划目标, 又有实施计划的期限、计划完成情况, 一目了然。既然制订出了成长计划, 接下来就要落实到行动上。

第二步, 如何落实成长计划。

成长计划的落实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是要了解怎么去实施, 然后才好努力。比如评中级职称, 具体要作什么准备, 如果不给新员工培训, 他们是不懂怎么做的。通过培训, 可以让新员工了解评职称必备的三要素:考职称外语、考计算机操作模块, 发表论文。进一步培训, 让他们了解职称外语要考C级, 网上报名时间、考试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考试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只有讲清楚了, 他们才懂得如何落实, 才能作好充足地准备, 更容易实现成长计划。

笔者所在学校举办十多期入职培训以来, 老师们的学历、职称有了很大提升, 课题研究、教研教改成果突出, 目前我校已作好了“升国重”的铺垫, 对期望已久的目标信心十足……

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一、首先来交流一下如何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中考是对学生初中三年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每年的中考牵动着无数人(包括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心。所以考前总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事半功倍的有效复习?如何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张学位老师为我们提出复习要领——依据课标,有效复习。

张学位老师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复习方向,且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依据初中每年课本的编排以及新课标的引导,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中考总复习:

(一)点面结合、查漏补缺,精讲多练、面向全体

首先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一轮的系统复习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应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一阶段应紧扣中考纲要,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依据课标,整合话题,分类教材。

同时应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并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复习方法主要是以点带面进行系统复习。以一个单词或语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把过去三年里学过的语言知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建立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通过本轮复习,力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能熟练掌握,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其次进行专项训练。进行第二轮的分块复习即语法专项复习。根据中考说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分语音、词汇、语法。通过这一轮的复习,有效地对中考的知识点、语法要求和能力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点拨和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最终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应力求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稳住好学生,积极鼓励并转化差学生,重点抓中等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辅导和提升,力求遵循“全面复习,有所侧重”。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复习放到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导作为辅助手段。要将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句子等作为复习的主体内容,对学生已掌握内容的讲解要做到精简,重点讲解学生不够熟练的内容,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复习,要让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到专项训练。做到每节课复习都有复习目标、要点、课内追踪练习、课外巩固练习等,做到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最后进行综合训练。第三轮综合复习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能力。考前指导与适应训练,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适应中考要求,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时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从中考题型来看,近年来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

这一阶段着重于中考题型的模拟训练,传授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让学生熟悉题型,减少学生对考试的压力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提高得分效率。

综合练习,进入模拟冲刺阶段。大约20天左右,完成10套模拟题。主要紧扣题型,讲练结合。专项训练仅仅是就某一个知识点的单纯训练,在此基础上,我想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即有选择地进行听力、笔试为一体的成套试题的训练。通过对学生限时测试,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上升为综合运用能力,逐步适应中考要求。

(二)梳理词汇,归纳句型,总结美句

如果把初中三年所学的词汇、短语进行梳理,这样便于学生复习、记忆,而且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三年所学的精美句子总结出来重点记忆,在英语口头式书面表达中便可以脱口而出,运用自如。

(三)链接中考,分层训练,强化作文

在中考英语试卷中,书面表达占15分,分值也相当高,该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按照命题要求,依据有效信息完成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上近几年英语作文贴近生活,题材多变,一直是广大考生的痛。于是如何提高英语作文得分已成为了各大学霸的争论点,所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势在必行。当然这离不开平时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只有通过由易到难逐步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使学生达到作文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如果我们按上述这样的策略去组织复习,并且配上教师精挑细选的练习题不断强化,夯实基础,相信在英语考试中学生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其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也深深地了解到中、高考虽然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指挥棒,但也不能完全为了应付中考去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令人瞩目的热点话题。

在相应学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综合体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注重学生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感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语言为载体,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但一个人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学成的,需要一直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短暂而有意义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教学路漫漫,我所能做得,所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再次感谢县教育局及张学位老师给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

新教师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六组

余希

作为一名刚出学校的大门,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我的内心有过挣扎,有过迷茫,也有过憧憬。我憧憬着能在教育这片土地上洒下一片种子,让他们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我也有过迷茫——我悉心地守护着孩子们的理想,而自己的理想有如何实现,我感到害怕,我怕我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我也有过挣扎——教师是一项安稳的职业,我该如何去追逐广袤的草原,难道我就要这样平凡而安稳地去过一生。带着许多的困惑,我参加了虽岳阳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10月28日下午至11月1日的入职培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理想其实与学生的理想不矛盾,教师就是一个在实现学生的理想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理想。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如何定位自己的教师的身份

在开班典礼中,项目总负责人和班主任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似乎是一个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又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教师首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当然,教师还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培训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方法

在培训中,几位老师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们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培训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课,通过这次课,我们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

刘霞辉老师的知性与优雅,深深感染了我。作为老师,我们还需要不停地读书、学习。我们在书里丰富、聪明、生长出才干!如果生命是条河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河床,或干涸、或萎缩,或奔向更加广阔的大海,全在自己。而教师的光荣,就是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生命,便成为永恒。

前卫时尚的赵建华教授教导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只有深度的融合,才能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充满了青春,洋溢着热情的刘宏老师,用她的实战演练向我们诉说着:教育本来就是一件幸福的事。热爱终有辉煌,付出终有回报。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人信心,给人希望。为美好的光景始终向前,做温暖的归人清欢自如,让有趣的人生扑面而来。教师的职责在于唤醒和成全,教育的美在于成就学生,同时也是学生成就了自我!

(三)培训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动力。

对于刚刚从校园迈出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培训指导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的讲话,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

其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等。其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

其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

其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有具备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几天的培训,课程多、时间紧,但是通过培训,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尤其是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学习至关重要,而且非常迫切,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不断创新。最先进的组织是学习型的组织,只有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加强才能适应这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社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能否有效的建设一只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现代化能否成功的关键,青年教师更应成为这只队伍的生力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把责任心体现到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身价值。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一名合格的新教师的转变,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努力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和完善自己。

上一篇:我是生活小能手班会下一篇:我的一个优秀朋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