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资模式(精选8篇)
新华网8月3日电,资金一度告急的纺织企业浙江加佰利公司在得知浙江省《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出台后,立即以绍兴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3600万股权作为质押登记,获得贷款80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记者了解到,近期在浙江先后出台的《公司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两项举措,创新了企业融资的模式,短时间内通过股权激活,产生了上百亿流动资金。企业在重拾信心的同时,获得了融资、重组、转型、升级的机会。
中小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今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加快等综合因素影响,浙江经济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工业增速回落;三大需求实际增幅明显回落;通货膨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有关数据显示,前4个月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21%。
在利润空间被挤压的同时,宏观调控信贷紧缩更使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浙江民营企业集中,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和一些困难企业面临收贷与借贷的双重压力,资金链随时面临断裂的危险。
来自浙江银监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小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尤为突出,今年一季度小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50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全年增量的8.6%。
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有1200多家企业歇业关停,这在浙江连续10年的历史上都是没有的。工商牵线金融和企业共同盘活股权
股权,是公司企业投资者的法律所有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投资者对企业拥有的各项权利。然而在企业成立之后,投资者的出资就成为了不能随意处分的“死”股权。
去年颁布的《物权法》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也可以出资、出质,并且应到工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不少企业向工商部门提出股权出资、出质登记申请的要求,但由于至今未出台具体办法,工商部门一直苦于无法操作。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表示,占浙江省GDP总量60%以上的民营企业,一举一动都关乎整个浙江经济发展的走势。但是浙江的企业还太年轻,还不具备像国际知名大企业那样的抗压抗风险的能力,因此“工商部门要做媒人,要帮企业和金融部门牵线搭桥,在大形势趋紧的情况下,组织自救。企业股权出资、出质就是这个桥梁”。
浙江省工商局分别于2007年底和2008年6月先后在全国创新性出台了《公司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和《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
股权出资,是指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公司股权作为出资,投资于其他公司的行为。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可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财产出资。而股权恰恰符合公司法律制度确立的非货币出资“可评估、可转让”的基本要求。浙江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企业改制、资产重组较为频繁,对股权出资、出质需求迫切。
股权出质,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公司股权出质给债权人,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股权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股权的价金优先受偿。《物权法》的实施,使“死”股权转化为“活”资金成为可能,而《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使可能成为可行。
沉淀“死”股权产生流动“活”资金
浙江省工商局出台的两个《办法》突破了股权出资的障碍,使“虚拟资本”作为出资形式在制度上得到保障,可大大降低企业上市和重组、改制成本。
浙江煤炭地矿局局长朱绍寅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原本需要一次性拿出5000万元货币资金,用来出资成立浙江中煤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公司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实施后,只需以其控股的五家子公司的股权和1500万元货币出资即可,大大节省了资金成本。
“股权出质登记”可以锁定企业的股权,使得企业将股权质押给银行后,无法转让,银行贷款的信心提高,进而提高了企业贷款成功率。
截至7月15日,自《公司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出台以来,浙江省各级登记机关已办理股权出资的有17家,股权出资涉及85亿元。《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出台至今,已办结全省股权出质登记的企业近40家,股权出质数额为20亿股,融资金额15亿元。原本“沉淀”的股权资本被激活后已经产生了上百亿的流动资金。
据悉,浙江37万多家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有11856亿元。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郑南源认为,两个《办法》有利于盘活存量资本,大量公司股权“沉淀”的资本可能成为“活动”的资金流,股权将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解读《武汉城市圈公司股权出资登记管理试行办法》
“虚拟资本”出资有了制度保障
《武汉城市圈公司股权出资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共18条,明确了股权出资的定义。即投资人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不包括港澳台人士)或在中国大陆依法设立、具备公司投资主体资格的法人和其他组织,股权公司是住所在湖北省内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被投资公司是住所在城市圈内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股权出资五道槛
新出台的《武汉城市圈公司股权出资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在股权出资时严格限定了5道门槛:投资人用于出资的股权权属清晰、权能完整,且已足额缴纳;用于出资的股权应当由法定的评估机构评估作价;股权和其他非货币财产出资额之和不得高于被投资公司注册资本的70%;以股权出资,股权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且其他股东同意放弃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以股权出资的,应当经被投资公司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作价。
改制和拟上市企业将受益
“最受益的将是改制和拟上市的企业。企业上市和重组、改制的成本大大下降。”湖北省工商局总经济师李跃春说,过去,在企业上市时,要将优质资产股权置入新公司,只有通过先用资金设立公司,然后再用这部分资金回购股权的方式。如果突破股权出资的障碍,企业的融资或改制成本大大降低。
他说,目前,公司制企业越来越多,省工商局出台这一办法,正是从让更多企业发展的角度,本着“非禁即许”的原则考虑的。这一法规的出台,意味着“虚拟资本”作为出资形式在制度上得到保障。
允许股权出资,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战略重组的成本,有利于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以设立企业集团为例,过去企业必须拿出大量的现金先成立集团母公司,再由母公司收购子公司的股权才能实现控股。如我省过去办理的湖北省能源集团与长江电力重组,省国资委将其在长江证券的股权投入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市大型百货零售业重组,武汉市国资经营公司持有的鄂武商、武汉中百、武汉中商三家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投入新组建的武商联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子公司的股东只要通过股权出资,就能直接设立母公司并实现控股,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商务成本,缓解了企业现金流紧张的压力,激发了企业并购重组的内生性动力,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
中小企业股权变静为动
日前由浙江省工商局紧急研究出台的《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为众多中小企业荡开了解困的涟漪。
这两个《办法》规定:目前凡是在浙江省登记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东人数在200人以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都在受益范围内。股权出资、出质,就是将一贯被视为企业“死资产”的股权“起死回生”,使得股权可以经专业机构估价后直接作为新注册公司的注册资本或者获得股权质押贷款。目前,股权出资、出质仅在上海、重庆等少数城市开展登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出台具体办法。浙江省此次在全省范围内将其全面铺开,其广度和力度均属国内少见。记者从浙江省工商局企业处了解到,截至7月底,仅股权出质一项,浙江全省已有55家企业办理登记,累计登记股权29亿股,获得融资30亿元。
浙江省衢州市首家以股权出资形式组建的浙江通顺集团,以10位自然人股东名下的5家子公司股权,经专业会计事务所评估后作价3457万元出资组建,从而实现集团化运作,以此促进资金、销售、市场信息等资源共享,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成为《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两项创新性举措的直接受益者。
浙江省工商局企业处负责人阙利民透露,就目前来看,以股权出质方式成功获得融资的,以企业金融类股权居多。在浙江省工商局首家办理股权出质登记的绍兴纵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其在绍兴市商业银行2500万股股权出质给了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获得了3亿元银行贷款。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出台后,让“死”股权变“活”,一解企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一些企业获得贷款后立即购买原材料恢复生产。同时,股权出质也调动了银行的积极性。由于股权出质登记锁定了企业股权,使企业将股权质押给银行后,无法转让;再加上企业在工商局进行股权出质登记,无形中工商局就扮演了“担保人”的角色,这更给银行吃上定心丸,进而提高企业贷款成功率。
近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猛, 截止到2009年5月,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600多万户, 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 GDP的60%, 工业新增产值的74.4%, 社会销售额的58.9%, 税收的53%, 出口总额的68%, 就业岗位的75%以上。我国中小企业以其占全部企业48%的资产创造69.7%的就业岗位。而且, 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在走出金额危机, 维护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不可置疑。
央行公布的数字表明, 2009年在中小企业贷款发放方面已完成了任务, 在各地调查的结果却难令人满意。但2009年能够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多数是中等偏上的企业, 中等偏下的企业所获贷款很少。据融资困难的小企业经营者反映, 除通过企业之间互帮互助外, 其还靠35%以上利率水平的高利贷维持经营”。在中小企业发展较快的浙江省, 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中, 银行贷款仅占4%。2008年小企业产值占全部企业产值的35.2%, 利润占比27.7%, 提供就业占比44.1%。与其对国民经济的积极贡献相对比, 小企业贷款占到全部贷款总额的18.9%。进入2009年, 尽管政府和银行做了多方努力, 从银行监管部门2009年公布的数据来看, 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已经很高, 平均接近50%左右。但是2009年上半年贷出7.3万亿新增贷款, 大型企业得47%, 中小企业44%, 300人以下的小企业得到8.5%。 (公布的数字是把中小企业合起来, 是53%) , 30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中国企业98%左右, 得到的贷款比2008年还要低, 也就是说, 创造了不到10%的就业的这些大中型企业得到了91%的贷款。
我国小型企业融资的特点为:1、中型企业融资得到改善, 小企业融资更困难;2、资金短缺, 融资方式单一;3、主要依靠内部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于小企业的融资难, 微型企业融资则更难。各地的很多小额贷款公司, 可以缓解小企业短期资金匮乏的困难, 然而, 其只贷不存的业务模式无法保证众多小企业连续的融资需求。
二、小型企业融资的矛盾表现
(一) 小企业资金需要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控制的矛盾
长期以来, 我国小企业的内部融资不足, 股票、债券等外部融资也不是一般小企业可以实现的, 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是困难重重的。
这既表现为企业贷款难, 同时也表现为银行放款难。小企业资产规模小, 市场占有率低, 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状况难以衡量, 抵押物价值不达标, 大多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他们在申请信贷的过程中, 很难向银行提供经过审计的合格的财务报表以证明其信用水平。而金融机构既没有充分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渠道来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加之小企业较高的倒闭或歇业比率;资金需求额一般较小且频率多、随机性大、跟踪监管难度大、成本高等, 商业银行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商业银行持极慎重态度。这在客观上也给风险性较高的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往往会使一些非常有前途的小企业丧失极好的发展机会。
(二) 小企业长期资金需要与商业银行短期贷款的矛盾
我国小型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技术含量、取得产品定价权非常重要, 这就需要长期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但是按银监会小企业授信划分标准, 截至2007年末, 全国小企业授信户数381万户;小企业贷款余额2.52万亿元, 仅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 (刘明康2008年4月16日) 。
现在几乎所有商业银行的长期贷款对象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大项目, 而对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企业, 则通常都是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 基本上不会提供长期贷款或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由于没有固定资产投资贷款, 企业只好将流动资金贷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来使用 (张承惠2009、7) 。这就有可能出现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银行贷款的风险。而小企业过低的折旧率, 无法满足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我国一直实行低折旧率制度, 在折旧率的计算中只考虑有形损耗, 没有考虑科技进步、生产能力提高所带来的无形损耗。使不少企业没有足够资金用于简单再生产, 更不用说更新设备了。
三、融资租赁——银行、大企业、小企业三盈的融资的方式
(一) 融资租赁是商业银行安全性较高的资产业务
融资租赁 (Financial Leasing) 又称设备租赁 (Equipment Leasing) 或现代租赁 (Modern Leasing) , 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其主要方式可形象的归纳为:租鸡生蛋, 卖蛋还鸡, 赚得蛋鸡。有鸡有蛋银行贷款的风险得到控制, 向大中企业贷款, 支持小企业发展, 银行的盈利得到保证。
(二) 融资租赁是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
1、以“融物”代替“融资”摆脱投资资金不足的困境。通过市场运作和赢利, 逐年偿还租金, 既避免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大量资金沉淀, 又可降低资本营运成本, 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2、融资租赁费用相对较低, 且可以获得理财好处。
3、融资租赁可以促进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保持竞争优势。
4、融资租赁方式多样, 可以满足小企业的不同需求。
(二) 融资租赁是大型企业当前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2009年我国融资租赁业务总量超过3500亿元。金融危机后, 工程、机械行业的资金压力较为突出, 而融资租赁业务具有首付低、还款时间长、回旋空间较大、操作方便等特点, 客户可以以较低的资金门槛和较少的时间成本, 获得设备的使用权。国内融资租赁业务的巨大增量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行业大公司。比如:日前“潍柴系”增资7.4亿加大了在融资租赁业务方面的布局, 中联重科等大型工程机械公司也早已启动融资租赁布局。2009年7月, 三一重工控股股东三一集团宣布与智联腾华联手打造融资租赁平台, 随后中联重科也宣布向北京中联新兴建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增资13.32亿元。融资租赁业务不仅是大公司业务增长的需要, 也是当前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四、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模式创新
(一) 观念创新
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建设初期, 小企业对于融资租赁认识不够, “重买轻租”的观念比较普遍, 而观念的转变对于发展融资租赁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要各方大力倡导, 社会的积极宣传, 通过种种媒介, 推广融资租赁, 让社会认可, 使小企业接受这种融资方式。
(二) 融资租赁的技术创新
融资租赁的基本方式是三方当事人 (出租人、承租人、厂商) 间的两份合同 (购买合同、租赁合同) 所确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从最基本的直接购买现代租赁, 可以诱导出多种变体, 如转现代租赁、售后租回现代租赁、托拉斯现代租赁、一站式按揭式融资租赁等。金海岸融资租赁公司开发的“一站式按揭式融资租赁”就是交易形式安排的成功例子。“一站式按揭式融资租赁”是指企业只要通过了租赁公司和担保公司的联合审查, 就可以以租赁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设备, 首期付款只需20%在承租期满后, 设备就永久归企业所有。按揭式租赁融资模式最大的受惠者是中小企业, 因为这种融资方式门槛很低, 只需交付所需设备款项的20%作为保证金就可以得到100%使用权, 且不需要设备、厂房抵押和第三方担保, 而且所费时间通常只有申请银行贷款的一半。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融资有前提, 就是企业的信誉好、项目前景好、有还租能力。按揭式融资租赁把金融、贸易、生产三者紧密结合。将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有效叠加, 在功能上充分挖掘、放大除融资以外的其它功能。形成一个由“制造商——承租人——政策性担保公司——租赁公司——银行”等相关方面“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超大价值链和信誉链。同时利用电子商务,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方式至少存在四个合同 (买卖合同、租赁合同、贷款合同、担保合同) 和五方当事人 (承租人、出租人、供货商、担保公司、银行) 的存在、保证下, 将设备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集工业生产、商业贸易、租赁信用、银行信用于一体, 通过融物达到融资、促销的目的。
(三) 融资租赁的弹性设置创新
融资租赁一般有着严格的租赁期限, 出租人为了避免风险一般将租期限定在2—5年。这无形中加大了企业每期偿还租金的压力, 反而增加了风险。现在应该更加有弹性地确定租金的支付形式, 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来调整。当企业确实是因为不可抗力原因出现偿还困难时, 出租人应酌情减少本期的支付额。在期限上如果企业所投资的项目确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只是短期内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也可适当延长支付期限。
(四) 政策创新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租赁业之所以得以迅速发展, 是因为把它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扶持。我国应尽快对中小企业租赁业实施产业化扶持政策。
1、税收政策。
允许按租期分期缴纳。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中小企业, 允许其以货物到岸价格按租期分期缴纳关税或减免缴纳关税。允许以租赁方式引进设备后将其产品返销出口后的承租企业, 按返销金额占设备货价的比例, 免缴部分乃至全部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
2、信贷政策。
有计划增加租赁机构筹措资金的渠道, 充实国内融资租赁的人资金来源, 鼓励发展租赁企业和各专业银行之间的横向联系, 如以租赁债权取得抵押贷款等有利于国产设备租赁业务发展, 并提供低息贷款。
3、保险政策。
开办有关租赁交易的专门保险业务。分别从法制引导和利益驱动两个角度, 鼓励租赁交易的当事人, 特别是出租方参加租赁保险, 以减小租赁信用的风险。
此外还应加快建设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解决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不足问题。
摘要:在近年的经济发展中, 由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融资问题得到各方的关注。中型企业融资得到改善, 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些新的融资方式, 来满足小企业的需要。
关键词:小企业,资金瓶颈,融资租赁创新
参考文献
[1]、严华好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研究及政策建议[J]浙江金融2009、825-26
[2]、中国信贷结构问题仍突出, 小企业靠高利贷解决[Z]2009年9月2日, 中华工商时报
[3]、张婷汤敏: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笔糊涂账[Z]《经济观察报》2010年01月18日
摘 要 企业集团是20世纪60年代从日本开始发展引进过来的一种新的创造财富的模式。本文将基于融资视角,分析集团企业的特点并探讨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融资新模式的创新,可以更好的发挥集团企业的优势,提高集团企业融资的能力,降低控制财务风险。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融资 创新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美国的垄断性组织以横向合并为主要特征,这种同一部门企业联合的横向合并形式就是企业集团的雏形,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企业集团模式在日本迅速发展。我国的企业集团模式也是沿用了日本的这一模式。企业集团外部融资能力强,同样也担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在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模式中,采用内部银行、结算中心以及财务公司模式。发挥集团企业模式的优势,开创新型的融资模式,降低财务风险,才能使集团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集团企业融资模式及特点
企业集团为一种现代企业高级组成的形式,一般是由一个实力大的企业作为核心,多个在生产、技术、资源、资金等方面有关联的企业作为企业的外层,由此形成一个稳定多层次以企业集团产权为纽带的经济组织。集团企业主要是采取“金字塔”结构,从内到外层层持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人类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也在激烈的变革当中。
1.1 企业集团外部的融资分析
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强。由于集团企业的结构为“金字塔”结构,子公司的资产一般都是由母公司通过长期的股票投资将自身资产演变而来的,子公司又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把自身资产演变成为孙公司资产,这样,一代一代的资产演变,使得集团企业旗下企业众多,所以集团的融资能力也随之加强。另外,集团企业旗下企业可以彼此为对方做债务担保,这样就更大倍数的放大了集团企业融资的能力。
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较大。有投资就会有风险,效益一直是与风险并存的,正是由于集团企业旗下企业众多,融资力度大,所以只要成员企业中的其中一个遇到了债务危机,那么这种危机就会影响到相关的成员企业,产生蝴蝶效应,促使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加大。
1.2 对企业集团在内部融资模式的分析
企业集团内部融资采用结算中心模式。结算中心模式是一种集中式现金管理的组织模式,它一般会独立于企业集团的财务部,但仍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而是一个集团下属专业职能部门。采用结算中心模式,可以减少集团总体账目数量,这样既能形成资金规模优势,提高集团的信誉及支付能力,也可以强化国家相关法规的执行,防止资金外循环以及降低投资风险;采用结算中心模式还可以为企业集团的扩建筹集资金,并为企业重大投资提供有力地数据依据;采用结算中心模式,通过内部贷款、票据贴现等方式,可以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调剂和合理配置,从而降低财务成本。
企业集团内部采用内部银行模式。企业集团内部银行模式是在结算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与结算中心相比又多了一个内部融资信贷的职能,融资信贷职能是指以资金有偿占有的原则,引人信贷机制,运用利息杠杆的调剂作用,促进企业内部资金使用效率;集中及吸纳集团企业下属各个单位的货币资金,利用信贷杠杆进行资金融资与流通,减少对外借款。
企业集团内部融资采用财务公司模式。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又被称作金融公司,是为企业集团的技术改造、产品销售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并长期主要做金融业务的非银行机构。
二、企业集团的融资模式创新
2.1 扩展债权融资的渠道,积极改善融资的结构
现在企业集团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短期贷款,只要成员企业中的一家在资金上出现问题,就会迅速波及到其他的成员企业,从而影响到整个集团。
发行短期的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务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交还本息的有价证券,是企业筹措一年内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发行这种短期的融资券可以大大降低债务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
发行中期票据有以下三大优势:第一可以拓宽企业融资的渠道,在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不大稳定的背景下,交易商协会在银行间债务市场推出中期票据,这不但可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且与银行贷款相比,中期票据有成本优势。通过发行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企业可以实现融资资本灵活配置,提高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和提升企业经济价值;第二可以缓解集团成员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难度;第三可以减轻股权融资的压力,中期票据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企业直接债务、股权以及信贷融资渠道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减低间接融资比,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2 发行信托凭证吸纳社会上的资金
信托就是受人之托,代管别人的财务。信托凭证一般属于有价凭证,但是需要当地法律的认可。如果条件允许,信托凭证可以入市交易,从而实现自由流通。发行信托凭证,可以有效的吸纳社会上的资金,充实企业集团的资金量,从而降低融资风险。
2.3 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债务在集团内部转移与重组
同为集团企业下属企业,当某一成员企业遇到资金问题,可以由资金量充裕的成员企业转移给其使用,以此来盘活企业集团的资金,充分发挥集团的融资优势。
由于原有的债务而不能融入债务资金的集团成员企业,可以进行集团内部的债务资金重组,使得原有债务的成员企业脱去债务包袱。
2.4 成员企业间相互作保
银行贷款都需要有担保,可以自己保,也可以寻找其他有实力的企业作保。企业集团在这一方面很有优势,由于集团成员企业多,总有可以符合担保的企业。集团企业间相互担保,可以增强信用能力,从而使集团企业融资优势扩大。
三、总结
企业集团融资优势大,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大,加快对集团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可以有效的控制融资风险,是企业集团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明.企业集团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资本.2013(8):207-209.
一、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在小微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其融资的渠道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外源融资,二是内源融资。其中,外源融资也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间接融资形式、直接融资形式。以债券或者股票的方式,向社会公开进行资金募集,则为直接融资,而通过中介,如信用社、银行等进行的融资则为间接融资。而小微企业的内源融资则主要包括自有资金、营业积累的资金、风险资金以及借贷资金等。由于小微企业具有密集型的劳动,且具有高度统一的经营权与所有权,而企业管理者考虑到自己的控制权,就不会通过直接引进投资者的方式进行融资,因而一般会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熟人借款或者利润积累等方式进行融资。
(二)融资成本高
由于很多小微企业缺乏标准信息的统计、规范的管理,同时发展的规模也相对较小,因而其经营的状况外界很难进行准确的掌握,这就造成了小微企业很难获得外界资金的支持。同时小微企业习惯通过现金进行交易,财物制度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且银行流水记录以及财务报表等也缺乏一定的可靠性,这就导致了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因而容易出现停业、破产的情况。另外由于民间借贷具有较低的交易和信息成本,且灵活方便、手续便捷,因而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能够进行有效的解决。
(三)缺乏健全的融资体制
在我国以往的金融体制中,对于小微企业存在两种歧视,即规模和所有制两个方面,这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由于国企产权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属性相同,且结合历史经验,一般更倾向于通过国有企业进行贷款发放。由于小微企业属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很多大型的商业信贷都会尽可能的将其避开,再加上其融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造成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并不理想。
二、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
由于小微企业大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不规范以及规模较小等问题,且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融资方式以及成本体制等,依然不能适应其日渐增长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由于具有“协作、平等、开放、分享”的特点,因而使得普惠金融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为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解决,提供了创新的模式和思路。而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三种:一是P2P网络信贷模式;二是众筹平台融资模式;三是大数据金融模式等。
(一)P2P网络信贷模式
P2P网络信贷又称之为点对点信贷,即企业或者个人利用第三方这一独立的平台来匹配借贷资金的双方,其中介平台即为网络信贷平台,在该平台上,借款人通过借款标的发放,而投资者通过竞标则将贷款发放给借款者,这样的模式则称为P2P网络信贷,例如宜信以及拍拍贷等。正规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才催生了这种信贷模式的星期和发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金融促使小微企业克服了信息不对称的困难,同时在融资的过程中利用这种模式,小微企业就能对利己的贷款利率进行自主的选择,从而促使交易成本获得了极大的降低。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则需要通过P2P网络信贷来进行。
(二)大数据金融模式
依托于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的融资模式则称之为大数据金融,利用云计算以及互联网等信息化方式,专业化的分析和挖掘大数据,同时再结合金融方面的传统服务,就能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融通资金的工作,例如阿里小贷等。在该模式下的融资平台,其金融服务的开展主要是电子商务企业,其拥有海量的数据,并且还能快速的从这些数据中搜索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与银行相比,大数据金融模式是在企业行为数据的前提条件下,对其还款能力进行判断,而不是按照企业的负债资产来确定贷款,这样就促使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获得了良好的创新和发展。
(三)众筹平台模式
通过SNS传播以及互联网的特性,项目发起人发动公众的力量,并将公众的渠道、能力以及资金集中起来,从而为创办企业、个人或企业进行某种项目或者活动提供一定的援助资金的模式,则称之为众筹平台融资。众筹平台融资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其特点主要为融资门槛低、小额大量、且判断标准不再是以企业的商业价值为主。随着近些年的发展,众筹平台融资的运行模式也变的多种多样,即借贷制众筹、募捐制众筹、股份制众筹、奖励制众筹等。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微企业融资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解决其融资困难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主要可以通过众筹平台融资、大数据金融融资以及P2P网络信贷融资的模式来实现,这样就能有效的解决小微企业融好资存在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洁,隗斌贤,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04:92-96.
[2]徐细雄,林丁健.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06:144-148.
[3]纪赛丽.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
[4]黄超.互联网金融下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摘要:小城镇建设对于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于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了小城镇建设面临的融资问题的现状和不足,并对小城镇的融资提出创新和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创新
一、引言: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但目前普遍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其发展。小城镇建设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经济转变的根本途径。但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存在资源缺乏、投资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诸多问题,其中建设融资问题一直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实现融资模式的创新,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资金短缺刻不容缓。
二、小城镇建设融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常用的融资模式有财政融资模式、政府债务模式、银行贷款模式以及近年来兴起的PPP模式等,其中财政融资模式应用比较多。各融资模式具体如下:
(1)财政融资模式:主要来源是财政收入,包含政府拨款、各种税收和出让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给私人而获得的收益。财政融资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稳定性。
(2)政府债务模式:即通过政府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也有通过企业发行的“城投债”,但由于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背后有着政府的支持,也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准政府债券。其特点是周期较长,融资金额较大。
(3)银行贷款模式:这种模式包括政府直接从银行贷款和特许的企业在政府的相关担保下从银行贷款。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资金规模大,且操作灵活。
(4)PPP模式:即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和BOT模式有所区别的地方在于,在PPP中更加强调政府对于项目的中后期运营过程中的参与和管理。目前这种模式在小城镇建设中的运用不是很理想。
一般的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都会运用不止一种模式,而采用多种融资模式搭配使用来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仍旧很难满足所需的资金要求。其主要原因是目前融资模式仍有很多存在不足的地方:
1.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单一
基础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建设中的首要任务。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且周期长的特点,使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十分短缺。而由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同于一般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很难吸引私人资本的进入,有时候也是私人资本想进入但却难以进入。这也是为何PPP等融资模式在小城镇建设中应用较少。因此目前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为支持。
2.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小城镇建设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要资金支持的现象有所转变,但目前仍旧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又出于小城镇经济水平整体落后的原因,各种产业匮乏,税收收入也很有限,特别依靠土地收入。缺乏产业的支持自然难以加快小城镇建设。
3.政府“越位”和“缺位”现象严重
造成这种“越位”和“缺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落实企业的投资决策权。虽然小城镇建设是由政府主导,但在以企业为融资主体的项目中,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并没有完全落实。实际上就是政府管得太宽泛,很大程度上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得企业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主体。而由于政府和企业没有明确的划分其职能,使得政府投资建设了一些竞争性项目,这本该是由企业进行投资的。于是形成了政府的“越位”;另外,对于一些营利性较低的公益性项目,政府又没有了相应的资金进行投资,形成政府投资的“缺位”。这种背离市场的现象导致了小城镇建设的效率低下。
三、融资模式的改进和创新:
1.根据项目区分理论,解决政府“越位”和“缺位”
项目区分理论的含义是:将投资项目区分为非经营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 根据项目的属性决定项目的投资主体、融资方式、权益归属及运营方式。划分之后,非经营性项目,即公益性项目或公益性较强的项目的投资主体由政府承担,按照政府出资的模式进行运作,资金来源以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主,;经营性项目,即竞争性较强的市场性项目以企业为主题进行融资。这些企业可以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其融资、建设、管理及运营均由投资方自行决策,所享受的权益也归投资方所有,严格划分政府的管辖范围。
2.PFI模式
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英文原意为“私人融资活动”,在我国被译为“民间主动融资”。它作为PPP项目融资模式的一种,是目前国际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方式,指私营企业或私有机构利用自己在资金、人员、设备技术和管理等优势主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经营。这种模式来源于BOT,但相对BOT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项目主体单一:PFI的项目主体通常为本国民营企业(组合),而BOT既可以是本国也可以是外国资本。(2)项目管理方式开放:BOT模式由政府提出方案后进行招标谈判,而PFI由私人资本先提出方案,而后同政府商定。
(3)合同期满后运营权的处理方式更为灵活:BOT模式中合同期满后必须把运营权移交给政府,而PFI可以通过一些方式继续获得运营权。
在PFI模式中,私营企业(或者与私有机构组建成项目公司)负责整个项目从设计开发到融资建设的全过程,项目建成后把项目出售给政府和相关部门。将PFI 模式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妥善结合和运用,有助于拓宽基础设施建设项口的融资渠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高投入、低效率和资源的高消耗等弊端。
3.生产模式改革
由于小城镇没有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导致其原材料的利用率低下,无法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小城镇尚且没有走出其原有的生产模式,只是对当地产出的原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和销售,而一般只是销售到附近地区。这种模式对于原材料的加工成本大大提高,而且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加速对其生产模式的改进。而要想促进生产模式的改变,必定需要从外界吸引私人资本,引入先进的生产模式和技术,形成生产方向纵向的一条龙。同时,吸引私人资本还可以吸纳农村多余的劳动力,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正向循环。这样一来,有实力的私人资本就有了更强的意愿进入小城镇,加入到小城镇建设中。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于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了小城镇建设面临的融资问题的现状和不足,并从三个方面对小城镇的融资提出创新和建议,对于了解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
摘要:从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与关系型融资模式的内在效率分析,两者都具有经济合理性;从世界融资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两者有相互融合的趋势;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现阶段企业的融资模式应采取过渡模式,即间接融资为主并逐渐减少,直接融资为辅并大力发展的过渡模式;目标模式应符合世界融资模式的趋势,是融两种融资方式于一体的有中国特色的融资模式。
一、导论
两种融资模式―――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与关系型融资模式―――究竟哪种更有效率,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国内外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东亚危机之前,由于经济的持续繁荣,以及日本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强劲的竞争力,主流的观点认为,关系型融资模式在法制和市场环境相对不完善的情况下,较好地解决了市场残缺和市场失灵问题,使信息、产权和激励机制统一起来(青木昌彦,;斯蒂格利茨,;伯格络夫,1995)。东亚危机使东亚金融体制的脆弱性暴露无遗,经济学界批判的矛头指向东亚的融资体制,认为关系型融资模式是政府主导性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导致了过密的`银企关系和银行体制的脆弱性,并且必然随着金融深化而消失(王跃生,1999;张昌彩,1999),即关系型融资本身是不具备效率的模式。同时,世界市场经济国家的融资模式出现了趋同的势头,英美的融资模式有向关系型融资模式演化的趋势(Moerland,1995)日德的证券市场也日趋活跃,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即关系型融资本身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还是有其他因素影响了其效率。
二、融资模式效率分析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中不确定性的广泛存在,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通过某种渠道对企业监督控制,一般来说,有两种典型的融资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保持距离型融资和以日德为代表的关系型融资(控制导向型融资模式)。所谓保持距离型融资是指投资者并不直接`干预经营战略决策,只要他们得到合同规定的支付,信息的收集和对企业的监督靠市场和法律来实施;关系型融资是投资者直接干预经营战略决策来保证其利益的实现,信息的收集和对企业的监督主要在密切的长期的交易关系中进行。投资者对融资模式的选择也就是对信息的收集监督方式的选择,这使投资者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权衡:
1.信息租金和信息成本的权衡。所谓信息租金就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减少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其实质是减少代理成本。它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的信息收集:事前对企业风险态度的了解和项目风险的估测,避免逆向选择问题;事中对资金使用去向的监督,避免道德风险问题;事后跟踪监督,了解企业经营成果和经营状况,保证利益的实现。信息租金越大,投资者收集信息的动力越强烈。
从市场收集信息要花费成本,其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从制度安排上来看,首先是法律制度的完备性和可置信程度。一般来说,法律制度越健全,规则越细致,人们的行动就越可能被准确地预期;法律制度的执行越严格,司法越公正,法律制度的可置信程度越高,契约的实施执行越有保证;因此,完善的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社会预期,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其次是激励机制的设计。信息的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使激励机制成为必要,而使契约双方利益相容的激励机制又可以使信息被正确地显示,从而降低信息收集成本(Hart,1995)。第三,产权的清晰程度。按照德姆塞茨的定义,“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交易时的合理预期。”(德姆塞茨,1994)产权越明晰,就能提供越多的合理预期,从市场上收集信息的成本就越低。从经济的角度看,一是市场交易规模影响着信息的收集成本。一方面,交易规模的扩大与伴之而来的分工深化,使信息的收集存在分工优势和规模经济(施蒂格勒,);另一方面,产权本身不仅是交易的前提,
关键词: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随着浙江省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最近几年,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市场竞争激烈, 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着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更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困难,面对这一困境,我们需要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需求,并提供多种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多方面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帮助,促进浙江省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一、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
经济建设发展至今,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推动着国家的经济建设[1]。 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市,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庞大,为浙江省的GDP创造了很大的份额,还为浙江省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就业难题。 中小企业凭借在经营方式、 生产运作结构上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活跃程度给浙江省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发展空间。 在21 世纪之前,我国经济界一直重视发展大企业,然而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证明这样是不全面的, 这些年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全社会有目共睹的,由此可见, 中小企业在浙江省乃至我国国家经济发展中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1.内部需求
中小企业想要实现全面的发展, 在设立企业时就要严格遵守市场准则,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存在制度缺失行为,需要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监管制度,在筹集自有资金时全面规划企业的发展前景并合理得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的需求, 尤其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不足的情况下要懂得寻求多方面的融资途径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应重视员工素质建设,并且需要培养一批管理型人才来筹划企业未来,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收支,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 为中小企业自身实现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外部需求
许多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信用额度不够,因此就非常需要政府的援助, 需要政府提供担保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浙江省政府对于这一方面缺少政策扶持,需要出台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来减少企业的压力和负担,而且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财政投资也比较匮乏,财政支出也存在不合理性, 在这一方面仍旧要依靠政府多做努力,许多机构不愿意承担风险,因此需要政府为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 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建立保障服务机构, 为中小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补偿, 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扶持才能帮助中小企业早日走出困境。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1.宏观层面原因
(1)政府政策扶持不足
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日益成为促进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虽然政府近些年有出台一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规章政策,但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依旧十分不足,而且力度不足,广度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以及减免措施,这必将加重企业的经营负担,在中小企业本就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造成了更大压力,导致了企业融资的困难。浙江省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或其他政策, 多年来表明要实施的扶持项目也并未得到有效成果, 并且没有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供帮助, 例如在鼓励民间融资和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 以致于中小企业所能实现的融资渠道单一并且较难实现, 为中小企业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困难。
(2)金融机构借贷困难
金融机构的信用政策条件高也是中小企业很难实现融资的一大重要原因。 浙江省许多金融机构的信用条件都是一般只是适用于国有或大型企业的政策,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实现如此高的信用标准, 而且大部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基本也都没有为中小企业专门设立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和扶持项目, 因此中小企业想要实现向金融机构的信贷融资还是存在较大问题。 浙江省的金融体系结构也普遍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 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优势,而中小企业势力比较弱,因此所能获得资金非常有限, 想要支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远远不足的。
2.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资产少等特点,与一些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比较设立的条件比较低,因此近年来浙江省有许多商人选择建立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也就导致了一些企业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在制度的漏洞下浑水摸鱼,忽视企业自身的建设,甚至不了解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比如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层出不穷,企业不重视自身的制度建设,必然导致企业的融资困难,因此,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到建设全面的内部制度的重要性, 以促进企业获得融资。
(2)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缺失
浙江省许多中小企业存在信用制度缺失的现象,有些企业甚至从思想上忽视信勇体系的重要性[2]。 中小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体系的建设, 造成失信行为严重,甚至还有虚假披露,抽逃资金等恶劣的行为,如此存在的这些行为非常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因此也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信贷等融资渠道中就很难达到融资要求, 在目前融资渠道还没有充分拓宽的情况下更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对企业融资的问题带来不利因素。
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浙江省的金融政策中缺乏针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政府以及相关机构不应该局限以前的思想,墨守成规,应该要根据经济社会的时事变化,充分了解浙江省市场的变化和目前企业的需要, 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法律条例,改革规范模式,针对此难题进行改善和解决,例如利用浙江省财政支出推动金融产业的发展, 奖励为中小企业提供扶持的机构, 可以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采取补偿机制, 浙江省政府也可以建立具有专项扶持作用的银行或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 尤其是对于发展前期的企业, 建立若干条对于融资的优惠条款将对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推进作用。
(二)促进金融产品多样化发展
对于浙江省中小企业来说, 实现融资首先选择的就是向银行贷款以及金融产品[3]。 然而浙江省大部分金融机构的产品基本都是面向发展较大的公司, 而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却是十分稀缺, 甚至还有些产品所要求的条件比较高或者因为成本问题不重视中小企业这方面的需求,因此企业所能选择空间非常小,但是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需要实现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建设,不断实现创新, 积极地为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服务, 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扶持, 依据中小企业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来帮助企业实现融资目标,例如全面开发低风险低投入的金融产品,帮助企业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费用, 并做到尽力为中小企业节约繁琐的审核步骤, 帮助企业免去投入资金过多和等候时间较长等困难, 而且对于金融产品需要保证产品的丰富性, 以便提供给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层次需求的企业,大范围的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实现发展。
(三)拓展民间融资渠道
近年来, 在发展基本的金融银行方面融资渠道的同时, 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也将更多的目光放到了民间融资的这一方面,而且依据近几年的融资过程,我们也看到民间融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如今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的融资渠道相比较来看, 民间借贷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这也是吸引浙江省中小企业进行民间融资的一大重要因素, 并且可以免去许多复杂的流程和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还可以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同时有协商条件的权利和余地, 而不是一味被沉重的规范拘束行为,因此,保障民间借贷的融资渠道将会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带来很大的帮助。 我国对于民间融资的扶持和引导政策还是有些欠缺的, 我国需要建立对民间融资渠道的规范以及保护政策, 完善民间融资的机制, 保证过程的合法性以及融资的有效性, 规范信用制度,完善这一渠道的长期顺利有效实施,将中小企业带出困境,实现发展。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具有便捷、快速、储存量大等特点," 互联网+" 的模式也在各方面越来越得到认可[4]。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 贯穿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经济发展强盛的浙江省,互联网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互联网也将不断融入浙江省的经济建设之中。 近年来,互联网在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融资中作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模式对企业的资产、需求及前景进行数据化的分析和研究。 互联网技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目前的状况,体现中小企业的竞争趋势,可以对企业所讲面临的融资机遇与风险进行评价,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高效完成企业融资,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模式,能够大大为企业减少融资时间也可以为企业免去一些繁琐的步骤。
对于浙江省金融机构来说,互联网可以开发软件研究技术,还可以通过给予小额利息的方式快速筹集更多的资金,然后再通过较低的利率提供给中小企业实现融资, 并且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实现金融产品的优化和推广,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投资理财和资金管理,因此,浙江省政府和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模式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推广风险投资机制
浙江省的许多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会采取上市的方式来实现融资, 因为这样的模式可以使得企业较快获得比较多的收益。 但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吸引风险投资也是一条可以实现融资的新渠道。 在政府合理的保障政策支持下, 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发行债券和股票, 现在在股票市场的中小板块和创业板块就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上市融资的平台。 对于发展较好的浙江省中小企业来说, 风险投资渠道也可以快速帮助企业实现融资,获得一部分资金,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风险投资可以充分挖掘企业的内在潜力, 风险机构的加入和参与,可以促使企业完善自身机制,改进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信用体系,还可以全面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为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出谋划策,起到推进作用, 尤其是对于一些发展满足国家需要以及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来说, 风险投资是一项不错的融资选择,高风险的同时也能获得高收益,能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而像浙江省的一些风险机构和风险投资家也不能保守思想,一味得把资金投入给大企业大集团,也要跟随经济社会的变化, 将目光汇聚到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身上,充分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政府也需要健全相关法规, 保障机制, 支持风险机构挖掘中小企业的内涵,帮助浙江省中小企业走上正轨。
参考文献
[1]徐巧静.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经济,2013(26)
[2]许腾.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研究与对策建议[J].现代物业,2012(10)
[3]王愚.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
中国銀行广东省分行行长白志中认为,文化产业目前只占GDP的2.75%,但从2004年到2010年增速连续七年超过GDP的增速,是一个处于上升中的产业。按照规划推算,到2020年,整个文化产业将实现5.5万亿元产值,文化产业正体现出强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后劲。金融机构的加盟,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表示,针对大部分文化产业企业资产规模小、固定资产占比低、较难满足传统融资工具对担保抵押要求的现状,广东中行探索利用版权质押、票房收入质押、著作权质押等模式,为市场前景看好、销售收入有保障的项目提供融资,提供包括证券业务、保险业务、融资租赁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以“金融杠杆”撬动文化产业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以知识产权、票房收入质押融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产业促进处的成思认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从2009年开始在广东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目前在广州、东莞、佛山、南海和顺德地区已进行相关试点。“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为拥有知识产权而缺乏资金的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思说。
【创新融资模式】推荐阅读:
创新融资渠道06-18
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分析06-12
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06-04
政府项目投融资模式12-11
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11-02
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09-15
浅析政府项目融资中政府购买服务模式05-28
服务盈利模式创新07-11
营销模式创新策略09-30
创新管理模式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