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公司的安全管理办法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公司的安全管理办法

总公司的安全管理办法 篇1

中储粮〔2016〕105号

关于印发《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安全生产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分(子)公司:

为严格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强化突发安全生产事故上报制度,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理,总公司对原《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辖区直属企业认真学习《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准确理解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二、督导直属企业加快建立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科学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细化安全管控要点,落实三级检查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防控”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执行事故上报制度,凡发生事故,要在规定时限内逐级或电话直接报告至总公司。总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设置专线电话,用于24小时接报安全生产事故。电话:010-68776696。

附件:《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2016年3月28日

——

附件: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总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防洪法》,国务院《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资委《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总公司《员工违纪处分暂行办法(试行)》(中储粮党字[2013]37号),以及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总公司、分(子)公司、直属企业。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第四条 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并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要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规范操作为保障,以科技应用为支撑,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生产安全。

第五条 工会依法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全体职工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

义务。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 必须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

(一)总公司成立由总经理任主任、其他班子成员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委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简称安委会),对全系统安全生产实施组织领导。安委会办公室设在仓储管理部,负责安委会日常工作。

总公司仓储管理部,是总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具体承担总公司安全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并对其他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总公司机关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总公司机关办公区安全工作。

(二)各分(子)公司成立总经理任主任、其他班子成员任副主任、各处主要负责人任委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对辖区安全生产实施组织领导。安委会办公室设在仓储(业务)处,负责安委会日常工作。

各分(子)公司仓储(业务)处,是分(子)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具体承担本辖区安全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并对其他职能处室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三)各直属企业成立由法定代表人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本

——

企业安全生产实施全方位管理,并指定具体科室承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直属企业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七条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二)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

(三)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资金保障计划,并确保投入到位;

(五)研究处理安全生产重大管理事项。

第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监督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

(二)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教育和培训情况;

(三)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建议,落实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四)组织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五)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等行为;

(六)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第九条 领导班子依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职工高度参与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管理责任;班组长对承担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监管责任;职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第三章 安全生产管理和控制

第十条 直属企业须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防火、防爆、防汛和安全保卫专项制度,建立电气设备、粮机设备和储粮药品、药剂管理制度,完善粮油出入库、熏蒸作业、高空作业、电气作业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定期对制度和规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订。

第十一条 直属企业应合理区分生产、办公和生活功能区域。粮油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库房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

——

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第十二条 直属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十三条 直属企业安全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和规定。必须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和设备。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第十四条 直属企业粮油出入库作业、熏蒸作业、气调作业、高空作业和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安全生产监督人员的管理。

(一)粮食出入库(含烘干、倒仓)必须严格遵守《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填写《粮食出入仓作业单》。拆卸挡粮板和进入圆筒仓等作业,必须停止出入粮作业,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必须两人以上同时进行。

(二)熏蒸作业方案必须经库主任审批,未经审批不允许擅自熏蒸。熏蒸作业前规范填写《粮食熏蒸作业单》,熏蒸作业人员

必须具有相应的粮油保管员职业资格。

(三)氮气气调储粮应规范空气呼吸器、氧气浓度报警器、浓度检测仪的使用,氧气含量检测合格后人员方可入仓。

(四)有限空间作业实行审批制。作业场所设备要定期吹洗、置换,照明器材使用12V以下绝缘安全灯。作业过程须定时测试设备内含氧量和有毒有害气体。

(五)熏蒸作业、氮气储粮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缺氧和有毒有害气体空间作业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须实行登记制度,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和维修。

(六)作业区域与地面垂直距离超过2米,作业人员须系安全带,其登高设施必须安全有效;严禁五级以上大风或雷暴雨天气室外高空作业。

(七)生产场所必须设置移动式安全警示牌。

第十五条 直属企业生产作业实行领导带班制,带班领导要到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督导,生产班组带班员须严格落实岗前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须对现场作业进行安全巡查,及时纠正或制止违章作业行为,并做好违章记录。

第十六条 直属企业实行动火作业审批制,动火作业要专人操作、专人监护,六级及以上大风禁止动火作业。直属企业要结合库区周边环境,制定外来火源防范措施,加强外来火源管理。

第十七条 直属企业须加强对生产作业必需的易燃物品的管理,易燃物品应与储粮区域保持3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存放,并分

——

类妥善保管。

第十八条 直属企业露天囤、露天垛和罩棚仓应分区、分组布置。每区总储存量不大于20000吨,每组总储存量不大于5000吨;单个储粮货位规模最大不超过5000吨,露天垛和罩棚仓的堆粮高度不得大于5米。区与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30米;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10米;罩棚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16米。露天储粮的外表层必须使用防水阻燃材料苫盖。

第十九条 直属企业应加强对粮食筒仓管理,工作塔内应划分粉尘爆炸危险区域,定期对粮食筒仓的电器设备进行密封防爆和静电防范检查,及时清扫除尘,确保有效降低危险区域的粉尘浓度。

第二十条 直属企业库区电气线路整体布局合理,电气设备临时用电须使用带保护装置的专用配电盘(箱),严禁私拉乱接,对电气线路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仓内照明一律采用防尘防爆灯具,老旧仓房内照明线路必须穿管。机电设备须加装漏电保护装置。

第二十一条 直属企业库区自用高压进户线一律地下铺设,跨越库区的公用高压线路与库内建筑物的水平距离要大于杆(塔)高的1.5倍。变电所、变压器、配电室和配电箱与罐体或连接罐体的管道设施水平距离要大于15米。

对于历史形成的不符合本条标准的,直属企业须制定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 直属企业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证件过期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第二十三条 直属企业药品药剂须专库储存,双人双锁管理。药品库地坪高度须高于室外地面0.5米以上,须距离办公区和居住区、水源地30米以上。药品库整体结构必须坚固,具备防盗、防火、防漏、防潮功能,并安装监控;库内具备避光、通风和防静电功能,配置安全防护器材。库外须悬挂药品库管理须知和醒目剧毒标志。

第二十四条 直属企业购买药品药剂必须按照总公司集中采购办法执行,严禁自行取货,严禁接收邮寄。

第二十五条 直属企业建立药品药剂管理台账,严格领用审批手续。药品药剂须分类、分货位储存,悬挂标签,保持整洁。过期、散溢、渗漏药品药剂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处置。残渣和残液须充分分解后,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在远离水源30米的偏僻处深埋;熏蒸用过的药桶和容器应由厂家回收。非熏蒸期间严禁储存熏蒸药剂。

第二十六条 直属企业须配备抽水泵、应急发电机、应急照明灯、苫布、镐、锹、雨衣、编织袋、防汛沙等防汛物资器材。防汛物资和器材实行定点、定量、定人、定责管理,非防汛应急处置任何人严禁动用。

第二十七条 直属企业在汛前须检查库区排水系统,清理排水沟渠,确保排水畅通。处于低洼位置的库区必须封堵仓门、机械

——

通风口,露天储粮区要设置围堰,防水墙和围堰的高度要高于仓房地坪0.5米以上。

第二十八条 直属企业在汛期须加强与防汛部门和气象部门联系,做好汛期预警,实现联防联汛。汛期执行周报制度,逐级上报汛情。

第二十九条 直属企业安全保卫须严格执行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员工三级值班值宿制度,落实安全巡查记录和交接班登记,严禁擅离职守。人员、车辆和物资出入库区必须严格检查,履行登记手续,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库区。

第三十条 直属企业库区铁路专线须专人管理。火车进出库前,应开启道口警示灯和警示铃。车辆停稳后应用铁鞋固定,装卸车作业时车厢门必须有效固定。

第三十一条 直属企业库区主干、支干等交叉路口须设置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定期对安全警示标志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第三十二条 直属企业须加强库区电子监控设施建设,实现库区监控全覆盖。电子监控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置;监控数据资料未经本单位领导批准,严禁无关人员查看和拷贝。

第三十三条 直属企业严禁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直属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 11 —

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直属企业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检查与协调,发现安全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三十四条 直属企业要按照总公司《直属库租仓储粮管理规定》有关要求,规范租仓储粮行为。

直属企业要根据租仓实际情况,与出租企业规范签订相关业务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仓储设施租赁合同》中约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明确划分双方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第四章 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

第三十五条 安全检查要依据检查指南进行,主要采取现场检查(查看、测试、检测)、查阅档案、情况问询等方法。总公司、分(子)公司主要采取抽查或专项检查方式,每年不少于2次。直属企业主要采取日常检查、月度考核检查和专项检查方式,春秋冬季重点检查防火,夏季重点检查防汛,收购季节重点检查电气机械的安全防护、作业人员的岗前安全培训和安全操作。

第三十六条 总公司、分(子)公司检查中发现安全问题,应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责成被查单位及时处理。发现重大隐患,应现场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检查人员可以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三十七条 直属企业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当日发现当日消除;发现重大危险源应立即研究处置措施,定期检测、评估、——

监控,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向作业人员通报,限期解决。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如实建立管理台账,记录在案,并按月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总公司、分(子)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督办,督促直属企业及时消除重大隐患。

第三十八条 检查人员须遵守检查纪律,认真细致开展检查工作,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被检查单位必须对检查工作给予配合,并在检查结果上签字确认,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阻挠、拒绝检查。

第五章 教育培训与劳动防护

第三十九条 直属企业须制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至少一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第四十条 直属企业应当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四十一条 直属企业劳务派遣人员,应当纳入本单位员工统一管理,并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劳务外包人员,未经岗前培训,不得上岗作业;对项目施工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交底,记录在案,并签字确认。

第四十二条 直属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第四十三条 直属企业须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员工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第六章 应急预案和演练

第四十四条 总公司、分(子)公司须依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指引,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应急预案经专家评审合格并经总经理办公会审核通过后,总公司向国家安监总局和国资委备案,分(子)公司向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总公司备案。

第四十五条 直属企业须依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指引,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经专家评审合格并经主任办公会审核通过后,向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分(子)公司备案。

第四十六条 直属企业须根据应急预案,组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明确职责和分工。结合工作任务,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一)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二)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

(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第七章 事故报告与责任追究

第四十八条 发生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规定的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结合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实际,并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本办法将事故分为以下五级:

(一)Ⅴ级事故,即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下,无人员伤亡;

(二)Ⅳ级事故,即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以上100万元以下,或重伤3人以下、无人员死亡;

(三)Ⅲ级事故,即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或人员死亡1至2人,或重伤3人(含)以上10人以下;

(四)Ⅱ级事故,即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或人员死亡3至9人,或重伤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

(五)Ⅰ级事故,即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或人员死亡10人(含)以上,或重伤30人(含)以上。

注: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包括伤亡人员医疗费、丧葬费及家属抚恤费、赔偿费等;事故现场抢救费用、现场清理费用、事故罚款以及受灾粮食倒仓、整理、晾晒等处理费用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损失等。

第四十九条 直属企业凡发生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单位须在1小时内逐级或直接电话上报至总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发生Ⅲ级、Ⅱ级、Ⅰ级事故,事故单位应按规定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五十条 电话报告事故后,事发单位应在当天将下列内容以短信、传真、邮件等方式报送至总公司安委会办公室: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二)事故的简要经过;

(三)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已经采取的措施;

(五)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五十一条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损失出现新的情况,事发单位应在当天2小时内向总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补报。

第五十二条 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

——

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第五十三条 事故发生单位应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置和善后工作。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并在事故调查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向总公司安委会办公室报送下列事故处理材料:

(一)政府相关部门事故调查报告;

(二)政府相关部门事故责任认定书;

(三)分(子)公司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四)事故赔偿说明书及相关赔偿单据;

(五)事故照片、录音或录相;

(六)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五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况给予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调离岗位、免去职务等组织处理。

(一)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二)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三)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培训和演练;

(四)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未按要求配备安全防护设施、设

备以及劳务保护用品,使用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进行生产作业;

(五)生产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考核直接上岗;

(六)违规、违章、违反劳动纪律作业或经常性疲劳作业;

(七)疏于对外包作业进行管理和指导;

(八)对检查发现或群众反映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不及时排查整改。

第五十五条 事故发生后,凡向总公司、当地政府安监管理部门迟报、漏报、谎报、瞒报事故情况,或阻挠事故调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事发单位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组织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

第五十六条 直属企业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按照以下规定,给予事发单位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及相关责任人相应处分,必要时对党员或党员领导干部给予相应党纪处分:

(一)Ⅴ级事故,给予诫勉谈话处理,并给予相应经济处罚;

(二)Ⅳ级事故,给予通报批评处理或警告处分,并给予相应经济处罚;

(三)Ⅲ级事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四)Ⅱ级事故,视情节轻重给予降职(级)以上处分;

(五)Ⅰ级事故,视情节轻重给予撤职以上处分。第五十七条 分(子)公司辖区直属企业发生事故,按照以下规定,给予分(子)公司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分管处室负责人相应处分,必要时对党员或党员领导干部给予相应党纪处分:

——

(一)Ⅴ级、Ⅳ级事故,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二)Ⅲ级事故3起(含)以上,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三)Ⅱ级事故2起(含)以上,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对一次死亡6人(含)以上的Ⅱ级事故,按照Ⅰ级事故给予处分;

(四)Ⅰ级事故,给予降职(级)以上处分。

第五十八条 直属企业发生Ⅲ级、Ⅱ级、Ⅰ级事故,由总公司依据事故责任认定,对分(子)公司作出处理决定,对直属企业提出处理意见;发生Ⅴ级和Ⅳ级事故,由分(子)公司依据事故责任认定,对直属企业作出处理决定,并报总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分(子)公司机关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由总公司依据事故责任认定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十九条 事发单位不按规定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或不执行处理决定,给予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直至撤职处分。

第六十条 凡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除按本办法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分外,还要按照总公司业绩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第六十一条 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涉及民事和刑事责任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六十二条 直属企业租仓库点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也须按规定时限逐级或直接上报事故情况。事故相关责任追究,按照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未进行事故责任认定,但给直属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参照本办法责任追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粮油加工企业压榨、灌(包)装车间和物流企业港口、码头粮油装卸作业以及米面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制度,由相关分(子)公司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自行制定,报总公司备案。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储粮总公司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储粮〔2007〕299号)同时废止。

抄 送:国务院派驻中储粮总公司监事会。

总公司发送: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各部,存档。联系人:祝 凯 联系电话:68776102 校对人:祝 凯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办公厅

——

总公司的安全管理办法 篇2

江苏华建公司成立于1982年5月, 经过逾三十年的发展, 成为注册资本总额3.49亿元, 净资产达10多亿元的大型集团型股份公司。公司在拥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同时, 还拥有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 以及建筑装修装饰、钢结构、起重设备安装、消防设施、建筑智能化5个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能独立承接各类高层、超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及建筑装修装饰、钢结构、起重设备及电梯安装、消防设施、建筑智能化等综合配套工程。公司下设深圳分公司、海南分公司、珠海分公司、北京分公司、上海分公司、惠州分公司等, 下属10多个工程处。公司现有各类技经人员近2000人, 其中中高级职称五百多人, 项目经理三百多名。拥有高层塔吊、砼输送泵、施工电梯、运输汽车等大型机械设备近3000台 (套) 。

公司组织结构设置为从公司到分公司到工程处到项目部的四级管理, 公司总部负责策划和统筹管理;分公司负责对外经营、财务管理、技术把关、质量和安全监督、设备管理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控制和指导;工程处负责项目施工、内部分配、劳力调配、材料采购、设备使用维修保养保管等。公司一直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质量领先、信守合同”的经营宗旨, 始终把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放在首位, 在企业内部实行质量、安全否决权制度, 充分发挥管理层监督保证作用, 建立强有力的保证体系, 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层层落实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制, 同时以教育培训和经济杠杆为手段, 把质量、环保、安全意识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从而使公司依靠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享誉市场, 依靠严谨科学的管理和高起点、高水平的现场施工多次赢得顾客和当地政府的好评, 树立和保持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也赢得了市场主动权。

2 江苏华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

江苏华建公司所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包括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在内的安全管理体系, 该安全管理体系是按照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该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包括:

2.1.1 根据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顾

客要求以及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等信息, 制定管理方针、管理目标和指标,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证实华建公司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以及顾客要求的产品;有能力满足众多相关方及社会对公司的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中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2.1.2 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

运行, 以及持续改进体系的过程, 进行自我声明和评价、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对华建公司管理体系符合性的确认、寻求外部对公司自我声明的确认、寻求外部组织对公司管理体系的认证以保证公司管理体系符合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与顾客要求;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标准的要求;符合自己所声明的管理方针。

2.2 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华建公司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各项管理制度予以整合, 形成文件, 加以实施和保持, 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以确定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公司中的应用, 识别和辨识产品、服务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以确保产品、服务和过程符合顾客要求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以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相互作用以及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以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 以及对这些过程和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的有效控制;以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 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及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运行控制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测;以监视、测量、分析这些过程和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合规性评价;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 以及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2.3 梳理安全管理体系的流程控制环节

华建公司按照流程管理的要求实施安全管理的全流程管理, 分析产品实现过程中的主要管理环节, 并对每环节设置对应的管理措施。华建公司按照以下的流程来实施对工程施工实施安全管理。对招标文件的评审———投标文件的编审———合同评审与签约———与顾客沟通———施工组织设计 (项目质量计划、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编审———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EHS运行控制及应急准备和响应 (包括:产品标识、产品防护、顾客财产管理等) ———产品的测量装置控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合规性评价。华建公司严格管理从招标到合规性评价的全流程, 以实现公司安全管理的方针、目标和指标以及对顾客的承诺。

2.4 实施安全管理流程控制

2.4.1 明确管理层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及权限

华建公司实施从公司总部到分公司到工程处到项目部的四级管理模式, 公司总部在设计管理体系时明确了从公司总部到项目部各主要安全管理岗位的职责及权限。如华建公司明确了每个基层项目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组 (施工员) 、质量检查组 (质检员) 、安全生产组 (安全员) 、材料供应组 (材料员) 、机械设备组 (机管员) 、后勤保卫组 (行管员) 、消防管理组 (消防管理员) 、保管员、、施工队组、各工种作业人员、员工代表等十四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要求明确, 责任到人。

2.4.2 设计安全管理方案

华建公司各级相关部门根据职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各分管区域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内容包括实现管理目标和指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有新接项目时, 根据辨识和评价的结果, 制订相应的管理方案, 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评审, 并进行必要的修订。

2.4.3 评价和控制环境及危险源的影响

华建公司编制《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识别和评价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公司能够控制和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并还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华建公司还编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公司各级相关部门根据职责组织对分管区域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项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列出《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 以便实施有效控制。

新项目开工前,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项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当公司经营、生产、管理发生变化、外部社会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更新时, 环境因素、危险源会发生相应变化, 职能部门能及时进行补充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重新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 并制定相应方案及程序加以控制。

2.4.4 建立与顾客及相关方沟通制度

华建公司编制了《合同评审程序》, 由分公司经营计划处牵头组织部门对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确定并评审, 以确保产品要求得到规定;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以解决;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经营计划处负责保存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记录。如产品要求发生变更, 经营计划处和工程处、项目部联合对相关文件进行修改, 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华建公司编制了《信息沟通与协商控制程序》, 以确保公司各部门和外部相关方的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经营计划处、工程处和项目部负责与顾客进行沟通的有效安排, 沟通内容包括产品信息;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及修改;顾客反馈等。华建公司还就相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进行相互沟通, 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 并通报相关方。以便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改进。

2.4.5 实施项目建设过程的控制

华建公司编制了《管理目标和指标控制程序》、《外来文件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采购过程控制程序》、《施工过程质量和进度控制程序》、《工程交付和保修控制程序》、《产品防护及顾客财产管理程序》、《基础设施管理程序》、《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环境运行控制程序》、《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等管理制度, 对项目建设过程实施全流程控制。包括项目设计控制、物资采购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顾客财产控制、产品防护控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等。

2.4.6 建立测量、分析和改进制度

华建公司编制《顾客满意度测量管理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不合格品 (不符合) 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由安全设备部、技术质量处、施工、安全、设备处策划并组织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 实施内部审核, 对项目实施的质量、环境、及健康安全绩效进行过程监视和测量, 最终给予合规性评价。进而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3 结论

建筑行业是一个安全事故易发行业, 国家将建筑业列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 旨在督促该类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 建筑企业必须本着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实施安全管理。华建公司作为发展多年的大型建筑类企业, 历来重视安全管理, 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环境和健康安全全流程管理体系。使公司历年无重大事故发生, 施工中无严重扰民事件发生, 安全生产局面平稳, 一般事故频率低于国家控制范围。华建公司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方面的成功经验, 会成为其他建筑类企业的范例。

参考文献

[1]杨中宣, 郑慧凡.构筑建筑安全生产体系的对策研究[J].施工技术, 2006 (05) .

[2]赵忠.浅谈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安全, 2005 (01) .

浅谈非体系航运公司的安全管理 篇3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非体系航运企业安全管理和船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运用安全管理体系理念建设非体系航运企业。探索建立一种适应非体系航运公司健康发展长效机制,逐步提升非体系航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航运企业管理;船舶管理

一、非体系航运企业的概况

非体系公司普遍存在管理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等问题;公司对船舶管理不到位,不能提供有效的岸基技术指导和资源信息等支持,导致船舶安全技术状况差、船员素质不高、船舶安全航行信息不能及时获悉等。这就要求我们企业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出解决方案。

二、非体系航运企业和船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小,管理松散,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多数非体系航运企业经营主体集中度不高,管理也比较分散,经济实力弱。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121家非体系航运企业,平均每家管理8.2艘,载重吨2993.4吨左右,平均每艘船舶载重吨仅336.9吨,形成管理船舶数量多,但船舶吨位小的特点。同时这部分船舶多为购进的二手船,在运营中处于满负荷状态,随着船龄增长、船况变差,抵卸风险能力极低,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

2.企业决策层安全意识差,重效益、轻安全。经走访发现非体系航运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渔业船舶所有者、家庭作坊、乡镇企业等发展而来的,有部分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是直接从“田头到船头”,管理理念未能及时更新,管理模式相当落后。许多企业从事航运管理的时间不长,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少,安全意识淡薄,不是积极主动地“我要安全”,而是停留在“要我安全”的被动局面中。

3.岸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不适应安全管理要求。企业管理制度混乱,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等。船舶安全管理经验缺乏,特别是聘用的关键岗位人员如海务、机务主管等虽然持有相关证书,但绝大部分人员没有海务或机务管理经验,甚至有些公司聘用人员,仅仅是为了满足资质要求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平时很少在公司上班。从而导致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低下,易造成安全管理的不到位。

4.船舶委托管理中的“代而不管”,“让代不让管”现象。由于非体系船舶吨位较小,船舶所有人大多未建立航运公司,往往委托其他航运公司管理,从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来看,船东只是象征性地向管理公司交纳一笔挂靠费,管理公司仅负责办理船舶、船员的证书,未切实负起船舶安全管理的责任,尤其在船员管理、海务管理和机务管理等方面设计资金往来的管理活动上全部由船东一手操作,使公司和船舶之间存在名义上的挂靠关系,出现了“代而不管”,“让代不让管”的畸形现象,根本谈不上对船舶进行管理,承担安全和防污染责任。

5.企业在岸基设备投入不足,降低了企业和船舶安全管理水平。非体系航运企业处于规模小,船舶大多代管,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例如,在走访中发现有一家非体系航运企业整个公司管理人员只有一名,而且是兼职的。这种公司基本处于没有公司管理状态。该公司仅使用1部移动电话,未配备电脑,未配备传真机,更谈不上建立手机群发系统。安全设备投入不足,导致岸基难以掌握船舶动态,无法及时接收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有关上级文件,也无法及时向船舶传递安全信息。难于保持船岸之间应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有效联系的规定。

6.未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由于多数非体系航运企业安全意识淡薄,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公司做大、做强的长远规划,对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极不重视,目前的安全制度多为早期制定的或者是临时制定来应付检查,实际上也不执行。与目前有关强制性规定不符,甚至一些制度中所设置的岗位与实际也不一致。加上这些企业岸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没有能力自行制定一套既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又结合非体系航运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这些制度成为摆设,根本无法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得以实施。

7.船员劳务市场不规范。近年来,船员紧缺,特别是职务高级船员供求矛盾突出。目前因船员劳务市场不规范,船员流动性大且不合理流动,船员队伍不稳定。非体系航运企业大多数没有自有的船员队伍,只是到其他公司挖墙角,造成谁给钱多船员就到谁的船上去干的局面,同时也造成非体系航运企业与船员分离的普遍现象。这些抱临时观念的船员不受公司的约束,无法保证船公司的安全管理措施正常执行。船东亦很少解雇不合格的船员。小型的航运企业更无法系统地对所雇用的船员进行培训和管理,导致非体系航运企业所聘船员专业素质较差、文化程度偏低、安全意识淡薄。大部分船员难于胜任,甚至不能按规定填写相关文书、不能及时搜集分析航海安全信息并及时改正航海图书资料,难于保证航海图书资料的持续有效,而且航海实践经验不足,现代航海设备操作规程不懂或不熟悉,应急反应缺乏演练。

8.非体系航运企业在安全方面的硬件投入不足。非体系航运企业所管船舶装备设施落后,技术状况较差。企业在安全方面的硬件投入严重不足,致使船舶“带病”运营,船舶较多存在不适航状况。如2009至2010年福建辖区非体系船舶被滞留117艘次,占滞留总数的5.38%。同时,非体系船舶普遍存在装货超载,配员不足同时存在的达89次。由于存在船舶配员、装载等方面存在缺陷,于是船东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在海事执法人员休息时间(如夜间)从事靠泊、运输作业,更进一步加大了船舶发生事故和险情的概率。

9.未能保证船长在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方面的最终决定权。船东不能给予船长在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方面的最终决定权。无法保证船长不致因正当执行其专业决定而遭到解雇和不公正的待遇。船长在船上不能发挥有效的管理和指挥作用,权力受限于船上的业务员(即老板派来的船东代表)。业务员一般是半路出家,在专业技术上无法替代船长。然而,业务员的权利普遍大于船长的权力,导致船长无法完全行使他的行政权力,导致船舶的日常保养无法得到保证。常常造成船舶不适航,船况恶化。

三、非体系航运企业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推动船东安全经营理念转变。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强船东的安全教育,切实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放手将船舶委托给上规模的企业管理。同时,要建立区域船东协会,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中间体组织作用,及时向企业提供有价值信息,各县市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为企业高层提供学习机会,引导企业步入科学安全的发展轨道。

2.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岸基安全管理能力。由有关主管部门出面,举办企业高层及海务、机务等岸基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班,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管理素质,全面提升航运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船东(股东)要增强安全意识,尽量避免干预日常的船舶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经理人,同时授权给经理人来管理船舶,确保船舶的安全。要制订航运业专业管理人才引进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加强公司岸基人员的管理,提高岸基管理人员素质。当前各航运公司未能有效开展安全和防污染管理事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相对固定的海机务管理人员,建议对公司配备海机务人员进行更加明确的规定,如聘用时间、履职情况的要求等。

3.强化船员管理,提高船员素质。鼓励有条件的航运公司培养自己的船员,并给予这些船员必要保障。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企业船员队伍,以满足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船员特别是船上“四大头”上船前需要进行公司安全文化教育培训,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等,所有船员上船后还需要进行船上培训。非体系航运企业都应建立船员档案来掌握船员培训、任职资历、安全记录、健康状况等,确保为每艘船舶配备合格、持证并健康的船员。再来是对船员实行聘前综合素质考核,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跟踪考核。

4.建立健全非体系航运企业安全制度,并检查运行情况。借鉴国内安全管理规则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对管理非体系船舶的公司可参照体系化管理理念,大力推进安全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并统一船舶管理要求和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评估和指导,督促企业加大对代管船舶的管理力度和投入,规范管理行为,促进代而不管、让代不让管和两张皮现象的消除,不断提高制度运行的质量。

安全制度的内容应该包括: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人员聘用、岸基人员和通讯的最低配备、船员和岸基人员培训、关键性操作、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法律法规执行、船岸联系、船员保障、船员和船舶档案、船舶保养计划及检查制度、管理协议的签订、船舶体系建立等14方面。公司还应配备适任的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人员并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公司主要负责人为安全与防污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负责安全制度的执行。

5.建立非体系航运公司安全管理联络员制度。协调辖区非体系公司,集中聘请3~5位资深的航运公司管理人员作为辖区特邀非体系航运公司安全管理联络人员,由其与各航运公司安全管理联络人员和海事处航运公司安全管理联络员一道定期召開非体系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例会,交流非体系航运公司安全管理的工作情况和经验,探索解决公司安全管理的热点、难点。

6.保障船长权利,确保船舶适航。在一定程度上,船长兼有指挥、管理、准司法、公证、代理等多种职能。船长在航海实践中的职能决定了船长处于十分重要的法律地位。非体系船舶应该懂得并维护船长的这种法律地位和发挥船长应有的职能。必须通过安全制度和船东的声明来削减和约束业务员在船上的权力,确保船长在船舶安全和船舶防止海洋污染方面的绝对权力。这样船长才能保证船舶完成生产任务、保障安全航行和防止海洋污染,船舶才能得到有效保养,减缓船舶的老化速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了我国非体系航运企业和船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的原因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但是,落实起来关键还是在人的因素,必须加强对企业、船、人的管理。这不单需要船东积极探索企业管理升级、规范企业和船舶安全管理制度。还需要有海事、船检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等联合监管,有效推进管理制度的实施,控制隐患,消除危险,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共同促进航运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叶兴良.非体系航运企业标准化安全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海事.2009(12)

[2]《福建辖区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3]福建海事局.审核办福建海事局安全管理规则实施效果评估报告[N].2010

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房屋物业管理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危害,树立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物业公司消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职工积极参与”的原则,与物业公司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列入单位管理工作中。

第三条 本办法主要规定了安全责任、安全管理、防火检查、火灾隐患整改和灭火救援等相关内容。

第四条 物业公司消防安全工作实行系统管理与属地监管管理相结合,在物业公司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属地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第五条 房屋物业管理公司各直属单位、机关各部室应当遵守消防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房屋物业管理公司各直属单位、机关各部室。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七条 公司成立防火安全委员会,防火安全委员会根据人员变动情况随时调整,防火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站,防火安全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各项工作,防火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物业公司防火安全委员会管理的工作,并根据本办法监督、指导、检查各基层单位、各部门、各项目部及分包商施工队防火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第八条 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的副职是消防安全的管理人。

第九条 防火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负责审定公司消防安全工作相关制度,贯彻执行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法令和条例。

(二)负责组织开展公司消防安全工作,组织实施政府部门和上级单位有关消防规定、规范、规章制度和办法。

(三)负责批准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建立完善公司消防安全网络体系,围绕公司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统筹安排消防安全工作。

(四)负责研究消防安全,解决公司重大火险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制定隐患整改措施并落实,依据公司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五)负责审定消防工作实施细则和要害部位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及奖罚制度等,审核灭火作战预案。

(六)负责启动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发生时的灭火救援预案。

第十条 办公室主要职责 :

在房屋物业管理公司防火委员会的领导下,综合协调和指导全公司消防工作。具体工作由公司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安监站)负责实施。

(一)在公司防火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指导、监督、检查公司防火安全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各级人民政府、神华准能集团公司所制定的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委员会的决定,落实消防监督工作。

(二)确立公司内部重点防火单位、部位,制定重点防火单位(部位)消防档案、灭火预案并进行演练。

(三)负责筹备召开防火委员会会议,并督促检查防火委员会决议、布置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拟定公司消防安全工作的计划和安排。

(四)负责公司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五)负责开展实施火灾应急演练的回顾工作,定期修编火灾应急预案。

(六)负责指导、监督公司及各基层单位建立健全防火责任制,确定重大、一般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提请公司或隐患单位进行整改。

(七)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消防设施、消防设备的配置、维修、保养和管理。

(八)负责指导各单位建立义务消防员队伍,对重点工种进行消防培训。

(九)参与公司内部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设计、审核;配合外委施工单位实施工程消防设计备案、验收工作。

(十)负责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对火灾事故调查。

(十一)依据消防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例,制定公司消防安全考核细则,并组织开展考核验收工作。

(十二)负责公司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十三)完成防火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一条 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一)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二)保证防火组织机构及其人员的配置,保证防火安全所需经费的投入。

(三)负责支持研究防火安全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防火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整改,保障防火安全。

(四)组织本单位发生火灾事故的处理。

(五)完成公司党政及公司防火安全委员会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十二条 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一)组织制定本单位防火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和《灭火和疏散应急预案》,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

(二)负责组织本单位的防火安全教育宣传,组织本单位义务消防的防火安全培训。

(三)负责组织本单位防火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

(四)负责建立本单位的义务消防组织,落实消防安全经费。

(五)组织指挥初期火灾扑救,疏散可能被困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火警报警,协助消防专职部门查明火灾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六)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考核与奖惩。

第十三条 在公司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公司防火安全委员会是公司防火安全的主要领导机构,公司安监站是公司消防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各直属单位、机关各部室是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职能部门。

第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二)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统筹安排,批准实施消防工作计划。

(三)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四)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五)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保证消防器材配置及设施的完整。

(六)在职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实施和演练。

(七)确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实施和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并报治安保卫处消防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第三章 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六条 各单位在维修、配置消防器材时,必须向治安保卫处消防部门申报备案,所购进的消防器材经治安保卫处消防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七条 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应当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

各单位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必须向治安保卫处消防职能部门以书面材料上报。具体要明确建筑物位置、经营内容、占地面积、承包或租赁方负责人等,经治安保卫处消防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十八条 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应当在管理范围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二)开展防火检查,保障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三)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畅通。

(四)完善消防档案并制定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第十九条 举办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主办或者承办单位应当在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后,向治安保卫处消防部门申报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第二十条 根据《消防法》有关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装修工程的单位,在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工程设计时,同时将工程防火设计报送公司消防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进行设计审查时,必须有消防主管部门参加对工程防火设计进行审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防火设计施工。工程竣工后,验收的主管部门在验收前的五个工作日通知消防部门参加验收。消防设施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一)建设单位不得要求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和人员违反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降低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并承担下列消防设计、施工的质量责任:

1.依法申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接受抽查;建设工程内设置的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2.实行工程监理的建设工程,应当将消防施工质量一并委托监理。

3.选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等级的消防设计、施工单位。4.选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和满足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室内装修装饰材料。

5.依法应当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得组织施工;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二)设计单位应当承担下列消防设计的质量责任: 1.根据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编制符合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不得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设计;

2.在设计中选用的消防产品和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应当注明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3.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实施情况签字确认。

(三)施工单位应当承担下列消防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责任:

1.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设计进行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

2.查验消防产品和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质量,使用合格产品,保证消防施工质量。

3.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教育培训,落实动火、用电、易燃可燃材料等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在建工程竣工验收前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等完好有效。

(四)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承担下列消防施工的质量监理责任:

1.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实施工程监理。

2.在消防产品和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施工、安装前,核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不得同意使用或者安装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防火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

3.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对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签字确认。

(五)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1.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2.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3.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4.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5.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6.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7.其他依法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四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 下列范围的单位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实行严格管理。

(一)宾馆(招待所)、文体中心、影剧院、公共娱乐场所、火车站等公众聚集场所(以下统称公众聚集场所)。

(二)公司办公楼、电视台和通信枢纽。

(三)公共图书馆、档案馆。

(四)选煤厂、黑岱沟露天矿、设备维修中心、炸药厂、小沙湾水厂、矸石发电公司、哈尔乌素露天矿、氧化铝中试厂、供应处露天油库。

(五)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供应、销售等单位。

(六)食堂、展览馆、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七)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单位。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第二十三条 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三)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四)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五)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六)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七)易燃、易爆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八)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制度;

(九)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十)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制度;

(十一)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制度;

(十二)其他要求的消防安全制度。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进行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严禁下列行为:

(一)占用疏散通道。

(二)掩压、圈占地下消火栓。

(三)挪用、拆除消防设施、器材。

(四)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五)在营业生产、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标志遮挡、覆盖。

第二十七条 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在对易燃、易爆物、化学物品使用储存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各单位在运输、仓储、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时,严格按照有关国家消防安全规定运行,并及时以书面材料上报治安保卫处消防部门,经公安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一)专用仓库、货场或其他专用储存设施必须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专人管理。

(二)根据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分类、分项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式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得在同一库房内储存。

(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不得超量储存,必须建立入库验收,发货检查,出入库登记制度,凡包装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破损、残缺、渗漏、变形及物品变质、分解的严禁出入库。

第二十八条 为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危害,各单位应对本单位火灾危险源进行火灾风险识别。

第二十九条 识别从现场存在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辨识,提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预控。

第三十条 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优化和持续改进各项控制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以实现风险的可控。

第三十一条 火灾风险识别范围包括:人为因素、机械火源、热火源、点火源、化学火源和其他因素。

第五章 防火检查管理

第三十二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应当进行每日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其他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用火用电等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能正常使用。

(三)消防设施设备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有效。

(四)封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第三十三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或使用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二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进行现场检查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其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夜间防火巡查。

第三十四条 防火巡查人员发现火险隐患应当立即妥善处置,无法当场处置的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第三十五条 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

第三十六条 各单位每月进行一次防火安全大检查,其内容是:

(一)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二)火险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四)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五)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六)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七)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九)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运输、储存、领用、和销毁情况。

(十)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十一)防火巡查情况。

(十二)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和完好、有效情况。

(十三)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第三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对辖区内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安装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每年对其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各单位应每年对灭火器进行一次维修保养并建立台账。

第六章 火灾隐患整改管理

第三十八条 各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给予消除,对违反下列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当整改并督促落实:

(一)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二)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吸烟的。

(三)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四)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五)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六)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七)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八)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及时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单位的消防管理人或责任人提出整改方案,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如不能确保消 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治安保卫处消防部门有权建议停产、停业整改,并将结果上报公司防火委员会和安全监察局。

第七章 灭火救援管理

第四十条 治安保卫处是公司唯一专职灭火抢险救援队伍,接处警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一)遇有火灾出警程序:

接到火警命令后,应迅速出警,到达火灾事故现场,同时指挥员要向处领导汇报,处领导第一时间向公司生产指挥中心汇报,汇报要简明扼要说明火灾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

(二)遇到涉外求援出警程序:

公司生产指挥中心是公司生产指挥的主管部门,当遇到涉外需要出警支援时,接警员首先下达出警命令,指挥员要向处领导汇报,处领导经请示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同意后迅速出警支援,出警途中和灭火救援过程中首先要保障人员和设备的绝对安全。

(三)公司非火警动用消防设施设备程序:

当公司各单位动火作业、现场监护等其他需要消防协助时,需要协助的单位需向公司生产指挥中心提出协助请示,由生产指挥中心向治安保卫处下达指令,治安保卫处出动进行协助,保障安全,并将结果每年年底汇总后上报公司防火委员会。

第四十一条 单位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第四十二条 人员密集场所、大型车间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消防队接到火警,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第四十四条 消防队接警到达现场后指挥火灾现场扑救,应当优先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

火灾现场总指挥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有权决定下列事项:

(一)使用各种水源;

(二)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输送,限制用火用电;

(三)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四)利用临近建筑物和有关设施;

(五)为了抢救人员和重要物资,防止火势蔓延,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火灾现场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等;

(六)调动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等有关单位协助灭火救援。

(七)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权向公司各单位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第四十五条 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治安保卫处消防部门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严禁隐瞒、干预调查工作。

第八章 消防安全宣传和培训管理

第四十六条 各单位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年至少对每名员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每年年初按本单位实际情况向治安保卫处消防部门上报全年消防安全培训计划,特殊工种的职工,经消防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内容包括:

(一)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五)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第四十七条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部门专门培训: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三)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第九章 消防档案管理

第四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档案应包括本单位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管理情况,消防档案应当详实、全面地反映本单位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表,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内容,消防档案应当统一管理、备查。

第四十九条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一)建筑物施工、使用或开工前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及消防安全检查的文件、资料。

(二)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三)消防安全制度

(四)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五)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六)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第五十条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各类审核、验收意见书。

(二)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测报告以及维修保养记录。

(三)火险隐患的整改情况记录。

(四)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五)有关燃气、电器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资料。

(六)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八)火灾情况记录。

(九)消防工作考评办法。

(十)消防奖惩记录。

前款规定中的第1、3、4、5项记录,应当记明检查人员、时间、部门、内容、发现的火险隐患以及处理措施等;第6项记录,应当记明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部门以及人员等。

第十章 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

第五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计划。

第五十二条 各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组织机构,包括:总指挥、副总指挥、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组。

(二)各组职责。

(三)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四)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五)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六)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第五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救援疏散预案,至少每年演练一次,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消防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

第十章 考核

第五十四条 各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公司本安体系考核之中。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造成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将依照国务院《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十六条 触犯法律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单位责任人或个人刑事责任.第十一章 附则

化工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5

公司自筹建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整个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可以说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工作只是一个开端,是为公司下一步的安全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影响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员工安全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

公司的生产是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的,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在生产流程中每台设备都处于最佳状态、每个员工都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设备运行和人员行为出现偏差,影响公司生产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造成设备损失和人员伤害,所以安全管理是贯穿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是公司每一位员工的职责。

但是目前公司的员工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自我保护意识还远远不够,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理解不够深刻,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没有完全了解,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安全意识不强。

员工的安全意识是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培训养成的,这对我们公司的安全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负责培训的安全管理人员提高自己的培训能力,对工艺、设备、物料的危险性有更深的认识,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员工,让他们能深刻体会到危险的存在。

还要确保日常的安全教育质量,对车间员工的教育、活动频次不能只片面的要求数量,要能做到培训一次就对员工的安全素质有所提 1

高,对于达不到培训目的的教育要进行反思,以免培训教育走向形式化,浪费精力还达不到效果。

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了相关人员的安全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等,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执行对于提高一个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环保部对公司下发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各相关单位基本都能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有些工作和制度要求的还有些出入,这说明制度规定的相关条款可能和实际工作不吻合,或者是执行者对于制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这就需要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还有公司其他相关部门对制度进行讨论,确定是制度问题还是执行问题,对制度进行修订或是加大执行力度,避免由于制度的缺陷或者执行不力造成损失。

三、各专业安全检查力度不够、隐患整改责任部门不清

公司目前现有的安全检查形式有综合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检查形式很多,但公司相关主管领导没有起到督促带头的作用,以至于在检查过程中存在走过场、检查深入程度不够的现象,不能发现深层次的安全隐患。

对于在各种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不能明确整改责任,还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

对于以上现象,一是需要完善公司安全检查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单位的隐患整改职责,二是需要公司相关主管领导带头进行各专业的联合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责任划分,立即落实责任人、整改期限,及时消除隐患。

四、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目前公司已有二十余人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但取得证书只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公司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由于大部分设备和管线都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运行的,公司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大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所以公司的工艺非常危险,各个环节的微小偏差都可能引起大的事故。

目前的稳定生产不能成为安全管理麻痹大意的理由,因为任何事故在发生前是不能预料的,我们只能从各项控制指标、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还有人员的作业方式上找到征兆,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需要非常熟悉公司的工艺、设备知识才能发现这些微小的征兆,只能依靠不断的学习。

但目前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还不够,不能确保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发现细微的安全隐患,对于出现的紧急情况如果不能给出专业性、指导性的意见,将影响安全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是安全不重要,而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还不够。

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必要时可以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讲解,把每天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合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不断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五、没有发挥安全文化的作用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目前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物的本质安全化,设施设备的危险不能根本避免,因此需要用安全管理的手段予以补充。安全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由于管理者无论在何时、何事、何处都密切监督每一位职工遵章守纪,就人力物力来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疏漏。安全文化手段的运用,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

我们目前首先需要做的是形成公司的安全文化手册,在安全文化手册中把公司的安全文化价值观进行阐述,应该做到人手一本,使公司的安全文化价值观深入人心,能够作为员工在工作中自觉遵守的准则。

但安全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一个文件、一个手册能够做到的,其实安全文化的概念很广,公司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检查、宣传、奖惩、活动等本身都是安全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存在于日常的所有安全管理活动中,这就要求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员工的意识上加强安全工作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从而使员工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这是企业建立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

六、公司领导需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但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也必须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即要求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企

业职工安全,消费者、社会公众及国家的利益,履行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等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

这需要公司的管理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实现公司价值的同时,也要给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为当地居民留下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的。

安全管理,从来都不只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公司各部门相互协调、及时沟通,需要公司从上到下每一个人的参与,努力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安全管理环境,因为这才是保证企业实现长期利益的关键。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

公司防泄漏安全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严格生产现场泄漏安全管理,控制因泄漏导致的潜在风险,提高煤化工生产单位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生产装置非计划停车,避免发生泄漏事故,提高设备安全运行可靠性,保护公司财产及员工的生命健康。努力做到“不泄漏、不着火、不爆炸、不中毒、不窒息,无死亡”的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煤化工板块各级单位参照执行。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三条

各级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相应级别的“煤化工防泄漏安全管理办法”的制定修订工作、防泄漏考核工作以及防泄漏先进监测监控措施的推广工作。

第四条 各级工艺、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的各类泄漏(含内漏)的统计、分析工作,组织研究本专业范围内的防泄漏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第五条 各煤化工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四章的管理要求,负责设计、施工阶段防泄漏措施的落实工作。

第六条

各煤化工生产单位是本公司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单位,全面负责本单位日常防泄漏安全监督

管理工作。

第三章 泄漏的定义、分级及主要危害

第七条

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第八条

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油品、易燃易爆粉体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

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死亡等事故。

第九条 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油品泄漏分为轻微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一)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轻微泄漏一般是因法兰密封面或垫片失效、阀门不严或密封失效或管线、设备上存在微小砂眼等导致的物料轻微外漏。轻微泄露因泄漏量少,冷却散发快,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爆炸等事故;轻微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轻微污染。

(二)一般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小于0.5滴/秒,但尚未形成连续液滴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上。

一般泄漏会形成累积,落到高温管线或设备上可引起冒青烟或小火,短时间内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较小污染。

(三)严重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大于等于0.5滴/秒,并达到了液滴成线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10滴以上。

严重泄漏可能会引发火灾,并导致周边管线、设备损坏,从而导致更大的火灾事故;严重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污染。

(四)不可控泄漏:指因为密封失效或者管线设备严重腐蚀穿孔、断裂导致的危险化学品突然间大量泄漏的情况。

不可控泄漏会因泄漏介质或周边环境不同导致重大火灾、爆炸、人员窒息、中毒死亡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特别严重时,还会对周边居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造成严重威胁;不可控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严重污染。

第十条 气体危险化学品泄漏分为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三级。

(一)一般泄漏:指管线、设备上有气体泄漏,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能够检测出,但尚未达到超标的情况。

一般泄漏短时间不会造成中毒、窒息或者爆炸等事故,但若不及时处理,则有可能导致泄漏增大,并引发着火、爆

炸、中毒和窒息事故。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气体介质进入低压侧介质中,并轻微污染低压侧介质。

(二)严重泄漏:指管线、设备上有气体泄漏,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检测,达到超标的情况。

严重泄漏根据泄漏气体的性质不同,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及空间闪爆事故。严重内漏一般会导致高压侧气体介质大量进入低压侧介质中,并污染低压介质,或者导致气体从冷却介质中突然析出,引起爆炸、人员中毒或窒息。

(三)不可控泄漏:指因为密封失效或者管线、设备严重腐蚀穿孔、断裂,致使气态危险化学品突然间大量泄漏的情况。

不可控泄漏根据泄漏气体的性质不同可造成剧烈闪爆、严重火灾、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等恶性事件,可能对周边居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形成严重威胁,导致群死群伤或大面积人员中毒情况。

第十一条 惰性气体泄漏分级参照危险化学品气体泄漏标准。

第十二条 真空设备(管道)泄漏一般指空气进入真空设备(管道)内部,属于气体泄漏的一种。根据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分为一般泄漏和严重泄漏两种情况:

(一)一般泄漏是指真空泄漏导致设备(管道)内真空度达不到操作要求,但进入设备内的空气对生产安全不构成威胁或设备内含氧量低于可构成爆炸环境最小含氧量的20%

时(含),认定为一般泄漏。

(二)严重泄漏是指真空泄漏导致设备内的含氧量高于可构成爆炸环境最小含氧量的20%时,认定为严重泄漏。

第十三条 火炬系统内进入空气介质后的泄漏分级标准参照第十一条标准。

第十四条 易燃易爆粉体泄漏分为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三级。

(一)一般泄漏:指易燃易爆粉体未明显从设备、管线中泄漏,但造成周边环境可燃易爆粉体明显堆积。

(二)严重泄漏:指易燃易爆粉体明显地从设备、管线中漏出,但并未达到该介质的爆炸下限且可燃易爆粉体堆积最大厚度小于5mm(受限空间堆积最大厚度小于2mm),或者泄漏堆积面积小于受限空间水平截面积的20%。

(三)易燃易爆粉体不可控泄漏:易燃易爆粉体从设备、管线中漏出,并达到或超过该介质的爆炸下限或者可燃易爆粉体堆积最大厚度大于等于5mm(受限空间堆积最大厚度大于等于2mm),或者泄漏堆积面积大于等于受限空间水平截面积的20%。

第十五条 内漏的分类及危害

(一)阀门内漏:指因杂质堵塞、卡塞、阀芯磨损、内密封破损等原因导致阀门关闭不严,介质流量和流向得不到有效控制。

(二)冷换设备内漏:冷换设备密封面或换热管、板因

焊接质量、腐蚀造成开裂、断裂、局部减薄穿孔等,使得高压侧物料进入低压侧,污染低压侧物料。

(三)介质互串: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介质在流程设置上均能够进入同一管道或设备中,实际操作中不允许同时进入或混合比例有严格限制,但因某种原因不同介质进入了同一管道、设备中或混合比例超标的情况。

(四)阀门内漏、冷换设备内漏、介质互串可能造成非计划停工、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等。

第十六条 危险化学品气体或液体的内漏分级标准参照第四条泄漏的分级和危害。

第四章 管理要求

第十七条 在煤化工装置设计阶段,应选择具有相关行业国家甲级设计资质,并具有类似(同类)装置相同业绩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确保生产装置的设计水平。

第十八条 在煤化工装置建设施工阶段,应选择具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相关工程一级资质和相关专业一级资质,以保证装置施工质量。

第十九条 在煤化工装置建设施工阶段,应选择具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甲级)的监理单位代表业主对工程进行日常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第二十条 在煤化工装置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以及相关转动设备的操作条件及介质腐蚀特性,并按照相关选材规范根据实际情况按上限或升级考虑设备选材和规格,以提高煤化工装置的可靠性。

第二十一条 煤化工装置设备、材料采购上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所采购的设备、材料质量合格。

第二十二条 多数泄露都是由于人员失误,设备故障,或自然现象造成。人员失误包括缺少培训、不完善的设计、不正确的操作程序及粗心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工艺和操作问题。设备故障包括泄漏、故障控制、破裂及停电。自然现象包括闪电、暴雨和洪水。当进行工艺设计或实验时必须考虑到所有的这些可能的原因。

第二十三条 在煤化工装置生产准备过程中,应根据工程进度提前制定压力管道和设备的打压试验方案、系统吹扫方案、单机试车方案、联动试车方案、各类气密方案、热膨胀监测方案等等。装置“三查四定”阶段要组织人员对所有的动、静密封点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四条 在煤化工装置开工前,应编制详细的开工方案,对升温、升压等操作进行详细的规定;同时下发生产单位主管技术或生产的领导签发的工艺卡片,并严格执行,确保装置在开工和正常生产过程中运行平稳,避免大幅度的温度和压力变化造成的泄漏;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制定工艺防腐方案,做好装置防腐蚀工作。

第二十五条 煤化工生产单位应加强设备防腐蚀管理,明确装置防腐蚀重点部位及监测方案,及时消除因设备腐蚀导致的泄漏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六条

煤化工生产单位应加强密封点防泄漏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和日常管理考核办法,努力降低密封点泄漏率。

针对可能发生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的情况进行辨识,加强日常维护和检查,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在发生严重泄漏或不可控泄漏时不发生次生事故。

第二十七条

煤化工生产单位应根据内部分工,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牵头制定防内漏管理办法。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发现内漏及时处理。同时,制订因设备内漏导致的紧急停工处置方案。

第二十八条 煤化工生产单位应采用先进技术和泄漏检测设备,对一般泄漏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理,防止泄漏扩大。

在危险化学品存在可能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的场所,增加视频监视、检漏仪器,必要时增设事故蒸汽、事故喷淋等联锁应急手段,缩短从泄漏到应急处置的时间。

可能发生泄漏或释放的区域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危险品仓库、化学品仓库等区域必须按照公司标准进行定期检查,泄漏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和存放高危险物品的区域,必须进行特护的监测检查。

在对有泄漏可能的物质进行运输和装卸时必须格外注

意,将泄漏的潜在可能降到最小,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培训。

第二十九条 煤化工各生产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火灾报警系统和可燃气、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设计、采购、使用、校验、报警处置、考核等各环节工作要求及内容。

第三十条 所有设备及工艺的操作程序中必须有适当的规定来预防泄漏或将其减至最少,标准程序中必须提供总体的要求及细节说明,如操作顺序、设备或管道减压、管线断开、设备净化、停电补救等。

第三十一条 煤化工各生产单位公用工程介质(如水、汽等)的防泄漏日常管理参照上述要求执行;因公用工程介质大量泄漏导致生产装置局部或大范围停工的,参照危险化学品不可控泄漏进行处理。

第三十二条 煤化工生产单位要结合安全信息化建设,把本企业所有火灾报警器、可燃气和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的信号纳入进来,以实现对泄漏的实时监控。

第三十三条 因发生泄漏并导致火灾、爆炸、人身伤害、人员疏散或装置停工等事故的,各生产单位要于2小时内报安全监察局;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化学品(含易燃易爆油品和易燃易爆粉体)不可控泄漏及真空(惰性气体保护或输送的)设备(管线)的严重泄漏,应在12小时内报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安全监察局。

各相关分子公司应在安全月报中统计、分析本单位的各

种泄漏。

第五章 泄漏应急管理

第三十四条

各煤化工生产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泄漏(指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应急处置设备和物资,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根据演练效果不断完善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预案。

第三十五条 煤化工生产单位应制定重要公用工程介质严重泄漏并影响到生产装置正常运行时的生产处置方案,尽量减少公用工程介质泄漏所导致的装置大面积停工,防止在生产装置调整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

第三十六条 任何人发现化学品泄漏、工艺泄漏时,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对于大量化学品泄漏,经应急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请求外部援助。在采取任何控制措施时应本着不会暴露于化学品危害中或发生任何可能的伤害的原则。

第三十七条 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确保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化学品的泄漏。员工必须清楚处理化学品泄漏应配带的防护用品、泄漏预防设备及泄漏控制设备的储存位置,并且能够熟练的佩戴防护用品及操作以及设备。

第六章 考核

第三十八条 各煤化工生产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对所属生产单位的考核依据,并从设立的专项资金中对防泄漏工作进行奖惩。

第三十九条

对煤化工生产单位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及公用工程介质大量泄漏导致生产装置停工等情况,参照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考核。具体见附件《神华集团公司泄漏事件比照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对照表》。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条 煤化工生产单位应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防泄漏安全管理办法。

第四十一条

总公司的安全管理办法 篇7

近年来,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不断整合、扩张以及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形成了跨地域、跨行业的多级管理架构,跨行业(如电力、化工、建材、生态等)企业成为公司的多元板块。如何在吸收各基层单位先进、有效的生产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管理模式,成为该公司在整合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以生产安全管理模式为核心的生产安全调度指挥管理平台的设计。该平台是调度室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升公司管控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1 平台定义

生产安全调度指挥管理平台是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数字化、标准化、可视化调度指挥管理信息平台,涵盖各单位的安全管理(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安全隐患点检、应急救援指挥等)、生产管理(生产计划和调度、调度自动化办公、煤矿采掘衔接、图纸资料、大型设备档案与在线设备、地理地测、生产辅助等)、矿井生产过程管理(矿井产量监测、供电网络监测、提升/排水/主运输/风机、洗选装车外运等)、经营管理(煤场储量、成本、煤质化验、产量、客户、财务结算、票据等)。该平台通过自动化采集或者人工参与维护的方式,构建监控、空间、管理三大企业级数据中心,实现生产综合自动化、空间展示数字化、管理业务信息化的数字化煤炭企业集团公司,保证公司领导和调度人员能在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全面掌握全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经营状况,有预见性地组织、协调、监管各单位各生产环节的运作状况,保证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2 平台建设内容

(1) 统一的信息编码规范和数据交换标准

由于生产安全调度指挥管理平台涵盖安全、生产过程、计划调度、视频图像、移动目标等信息,涉及不同的基层单位及区域,数字信息量大,功能要求复杂。各单位各类子系统的厂商、建设时间、管理侧重点不同,开发平台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通信协议和数据编码不一致,加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系统间互通性差,制约了数据的共享及其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编码规范和数据交换标准,构建信息编码数据字典,实现各类系统数据的规范与复用。

(2) 建立集团级生产调度指挥数据中心

建立集团公司级数据中心,实现安全、生产过程、生产计划/调度、视频、移动目标、矢量化图形、运营等数据的集成与分类存储,并建立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提供开放、一致的数据共享平台,负责统一备灾管理、压缩存储和业务逻辑支持。

(3) 开发符合煤矿业务特征的数据挖掘技术

将数据从各个数据源中提取、清洗、融合填充到反映业务需求的数据模型中,通过对大量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关联综合分析,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建立联动关系网,为集团公司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并实现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与事件驱动。

(4) 构建开放性的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除涉及公司下辖各矿生产过程信息和安全信息、计划/生产调度等的集中管理外,还能够对已有非煤企业生产过程及调度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对未建设生产系统的企业作出建设性规范要求和技术指引。

(5) 建立集团级的应急救援辅助系统

明确各基层单位救援资源配备情况,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等,结合安全监测、安全隐患、人员定位、生产过程、计划/生产调度信息,当发生紧急事故时,提示包括该单位与就近单位救援物资分布情况、区域人员分布、现场视频图像、图文图纸、逃生线路等灾害救援资料信息,方便救援物资和人员的紧急调配,将事故对人员、财产损失降至最低。

(6) 构建综合性的可视化安全生产指挥管理平台

建设基层单位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图,实现基层单位各类安全信息、生产过程数据、生产业务数据在集团公司调度中心集成及综合分析应用,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基础、汇总分析数据、各基层单位安全生产指挥系统图,直观、全面地掌握全公司的安全、生产、经营状况。

(7) 建立企业消息平台与信使精灵

集手机短信、桌面短消息、Web提醒、语音报警等功能,把日常超限报警、故障、生产、经营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分级处理,建立生产队组、基层单位、公司多角色的三级消息处理机制,使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取要关心的信息,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通过信使精灵构建企业内部沟通的渠道工具,起到协同办公的目的,同时作为平台业务精灵,可方便快捷地访问所关心的业务信息。

(8) 企业门户

实现统一用户、资源、权限管理中心及各项子系统综合分析性数据的集成,进行基于个人业务的个性化服务展示,提供报表、图表、Word生产运营报告等分析决策页面。

3 平台结构分层

生产安全调度指挥管理平台结构为3层:

第一层为基层单位现场自动化监控、生产/安全业务管理平台,提供现场实时作业的工矿数据,作为系统平台建设的基本单位。

第二层为基层单位集成平台,通过统一的数据编码规范和集成规范,集成各类实时系统数据、工业视频图像,构建基层单位数据中心,作为系统平台集成的数据源。

第三层为集团公司调度指挥管理平台:

(1)按统一的数据接口集成数据:实现基层单位安全、生产、运营数据集成;

(2)建设生产调度指挥数据中心:包括监控、空间、管理业务数据中心,用来存储监测监控、生产过程、地理地测、管理业务等数据,通过分类存储管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减少企业信息孤岛,为开发深层次挖掘及专业决策系统提供数据基础;

(3)实现总体集成与综合应用:数据按照统一的编码标准与交互通道进行共享应用,进行专业化数据梳理与分析应用,实现对基层单位生产现场全方位的实时监视与集中调度,构建高效、灵活的生产指挥“神经系统”;

(4)数据展现:通过模拟示意图、二维及三维图形、报表3种方式展现数据,以满足不同专业业务应用的需求。

生产安全调度指挥管理平台数据流如图1所示。

4 效益分析

生产安全调度指挥管理平台的建设将为煤炭集团公司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公司领导与调度中心人员可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基层单位的生产运转及环境状况,及时、正确地控制和指挥生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2)使各生产环节发生的故障一目了然,能够迅速通知相关人员排除故障,合理安排检修时间,提高开机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以规范化、高标准建设安全生产指挥平台,为下辖生产矿井、各非煤单位自动化子系统、业务系统提供规范化建设标准和技术指引,减少了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投资;

(4)管控一体化的实现对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5)可促进企业集约化管理力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 结语

介绍了煤炭集团公司生产安全调度指挥管理平台的定义、建设内容、结构分层,并进行了效益分析。煤炭集团公司通过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安全预警和整体调度指挥能力,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生产安全,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结合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介绍了煤炭集团公司生产安全调度指挥管理平台的定义、建设内容、结构分层,并进行了效益分析。该平台以多种方式获取安全生产信息并及时作出响应,使企业决策者及调度人员能够全面掌控各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及运营状况,从而实现了现代化集约型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安全预警和整体调度指挥能力。

关键词:煤炭集团公司,生产安全调度指挥管理平台,信息化,集约型管理

参考文献

[1]井悦.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煤炭,2008(5):75-77.

[2]樊贤勇.浅谈国内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致因分析[J].管理与财富,2008(9):82-83.

[3]季成健,王建军.煤炭企业信息化与信息集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6):1452-1453.

[4]吴义祥.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J].工矿自动化,2009(9):90-92.

[5]张有狮.浅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J].山西焦煤科技,2009(4):43-46.

[6]刘丽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煤炭生产集团中的应用[J].工矿自动化,2011(10):111-114.

[7]楚依,张竞.大型煤炭建工集团管理信息系统[J].工矿自动化,2011(8):173-175.

[8]张建平,柴洪静.数字化矿山综合调度指挥平台研究[J].中国煤炭,2011(10):63-66.

总公司的安全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 海事;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现场检查;船舶管理

为提升我国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改善海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原交通部于2001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简称《NSM规则》),并于2003年1月起对不同种类的船舶分时段、分批次实施。至2007年7月1日,我国沿海所有500总吨以上跨省航行的船舶均按照《NSM规则》的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NSM规则》的全面实施,改变航运公司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水平,在促进船舶安全和防污染,减少事故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从近几年体系审核和现场检查的情况来看,部分航运公司在规则实施中流于形式,安全管理体系未得到有效落实,“两张皮”(即将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文件和记录用于应付检查,实际操作并不参照文件执行)现象日益突出。船舶在船舶安全检查中被滞留或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

现场检查作为海事主管机关的一种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其目的是促进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海事主管机关应通过对航运公司体系运行情况的现场检查,督促公司和船舶发现并解决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安全和防污染管理能力的持续提高,更好地执行安全和环境保护任务。

1 安全管理体系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重定期审核,轻现场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明确海事主管机关对航运公司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职责,但目前海事主管机关对于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公司和代表船的审核来实现的,具体而言是通过对被审核船舶的体系文件和安全管理活动进行审核,来判断体系文件的覆盖性、对强制性规定的符合性,评价船舶的安全管理活动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实现规定目标的有效性。体系审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体系审核只是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覆盖性、对强制规定的符合性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于船舶安全管理活动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的审查以代表船为主,无法覆盖全部船舶。其次,体系审核的时间相对固定且间隔较长,而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是连续的动态过程,单一的审核无法保证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处于有效状态。现场监管的缺失使部分航运公司船舶管理与体系运行严重脱节,甚至出现审核前临时聘用岸基管理人员,突击补充体系运行记录等情况。公司体系运行的“两张皮”现象十分严重。

(2)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检查以文件和记录为主,较少涉及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原因挖掘。近几年海事主管机关不断强化对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新修订的《船舶安全检查规则》也将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作为船舶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对于船舶安全和防污染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检查仍以体系文件和运行记录检查为主,较少从体系管理的角度,挖掘船舶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对于安检过程中发现的缺陷,一般要求船舶就事论事地对缺陷进行纠正。对船舶存在的事故险情或违法行为,海事执法人员侧重于调查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违法事实的客观证据,对于船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却很少要求船舶从体系管理的角度挖掘深层次原因,并全面系统地予以纠正。

(3)安全管理体系培训不够系统,现场执法人员体系检查水平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海事主管机关大多从具有丰富船舶安检经验的港口国监督检查官和具有航海经验的船长、轮机长中抽调人员,经系统培训后担任体系审核员,而一线海事执法人员很少经过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对规则和体系了解不深。体系检查知识的缺失使一些现场检查人员在实施现场监管时无从下手甚至不敢检查,对于体系的检查也仅限于对相关证书的检查,很少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检查的不到位客观上助长“两张皮”现象的蔓延。

(4)监管理念存在误区,审核与检查缺少联动。目前,在部分检查人员中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既然船舶安全管理证书和符合证明是海事主管机关(或授权中国船级社)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审核后颁发的,那么在现场检查中发现体系缺陷就成为对发证机关审核行为的“否定”。这种错误的认识制约现场执法人员监督检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妨碍现场检查人员与体系审核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事实上,现场检查应通过抽查船舶设备及船员操作来了解公司的管理体系是否在船上得到有效运行,为被检查船舶提供改善体系运行情况的机会,可以有效弥补体系存在的局限性,是对审核行为的有效补充。此外,在体系审核时,现场检查信息还可以作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在船得到有效运行的直接证据,为体系审核提供材料支持。

2 安全管理体系现场监管改进建议

安全管理体系是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如何督促航运公司有效运行安全管理体系,将《NSM规则》落实到实处,是海事主管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在详细规定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责任的同时,也明确海事主管机关对航运公司安全和防污染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海事主管机关应以此为契机,在加强航运公司安全体系审核、发证工作的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1)打破思维定势,拓展监管手段,提高体系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目前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监督以审核为主,现场监督检查局限于船舶安检以及对发生重大事故的船舶、被滞留船舶、黑名单船舶和发生重大违章行为船舶的跟踪跟踪管理的局面,海事主管机关应改变审核发证与现场监督相独立的局面,建立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情况实施现场检查,并将对公司的监督与对船舶的检查结合起来,使公司和船舶无法为应付检查突击,有效杜绝“两张皮”现象,切实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2)加强全员培训,全面提高现场执法人员体系审核和现场检查技能。目前,现场海事执法人员中持有审核员证书或接受过系统的体系知识培训的比例不高。一线执法人员体系审核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缺失是造成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海事主管机关应加强一线执法人员的体系审核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力度,至少应在持有A类安检员证书的现场海事执法人员中普及体系审核员培训,全面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体系检查技能和水平,为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管提供充足的人力基础。

(3)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对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全方位监管。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情况的现场监管是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有效补充。通过建立现场监管与审核发证信息的共享机制,可以使审核员在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时,更全面地了解公司岸基和船舶管理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审核工作。此外,在事故和违法行为调查处理中,一线海事执法人员也可以通过共享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相关材料,从船舶运行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角度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找出导致事故险情、违法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促使公司采取措施纠正缺陷,提高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效率。

3 结 语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件下一篇:学生通行证补办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