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雷锋观后感(精选12篇)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滴露水,你是否……”
雷锋,一个听起来感动千万儿女的名字。他从小失去了父母,他认为是党和人民给予了他的第二次生命。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任劳任怨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他以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他以别人的难过为自己的难过,为朋友他忠诚可信;为家人,他孝敬有加。他总是事事为别人着想。
电影中,一个画面让我记忆深刻:雷锋在大雨中摔了一跤,头和身上都是血,脚似乎也受伤了。但他仍大声喊道:‘快来人哪河堤决口了“”终于有人知道了,雷锋见到老乡的那一刻,才慢慢地倒了下去,直到那一刻,他还是说了一句:“快去救庄稼。”他的脑海中想的只有大家。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革命,雷锋是一只弓弩上势蓄待发的剑,他随时做好了准备。
雷锋精神感动了我,然而他的一生只有短暂而匆忙地23年。23岁,是多少人的豆蔻年华,他却为革命,为祖国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讲授的是高一年级和八年级共16个班的音乐课, 我的开篇之讲经过的十六遍的打磨之后, 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 我用藏语向大家问好 (支教地为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 , 主动和学生拉近距离, 从自身入手, 自信地介绍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乡 (美食、风土人情) 等。通常学生对美食都是没有抗拒力的, 从而学生的注意力都投向我这里。
其次, 我介绍了小时候最难以忘怀的叫卖调:“磨剪子嘞~镪菜刀~”“辣椒~咸菜嘞~”, 并鼓励学生也说了当地的叫卖调“收~羊皮子嘞~”, 从而导出音乐的起源说———劳动说、爱情说、巫术说等, 并从字的解剖学角度来分析音乐二字, 从古至今来介绍音乐。
我亲自演唱《血色浪漫》的插曲《走西口》, 并邀请学生演唱当地的《花儿》。在讲到劳动说的时候, 我播放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等视频, 发现学生对其他省市地方的音乐知之甚少, 这也促使我在之后的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听一些中国民族的曲目, 从音乐的语言、节奏特点、地理区域、历史背景等方面了解中国文化。
当然, 我也和学生一起谈到了什么是“好”的音乐。不论怎样的音乐, 其实质都离不开“生活”二字, 学生的总结也很到位, 他们用了“真”“善”“美”三个字, 这源于“真”, 行于“善”, 现于“美”的表述使我折服, 教学相长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第一节课的最后, 我们是以游戏结束的, 模仿下雨之前后的声音, 学生又一次体会到了来自生活的音乐, 从而能重新审视身边无处不在的音乐和无处不在的美。街道的叫卖、狂风的怒吼、鸟儿的婉歌、举手投足, 都可以成为令我们感动的音乐, 进而怀着一颗美丽的心来更加热爱生活。
记得曾经在邯郸一所农村中学顶岗实习, 第一节课堂我问学生想唱什么歌的时候, 他们不假思索, 《小三》《伤不起》等一些歌曲脱口而出。我当时很惊讶。《论语》里提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关于礼。”这强调了音乐能教化人, 可是当前大背景下的歌曲又是什么样的呢?走在大街上, 不只是学生受“教化”, 我们也经常被一些劲爆的舞曲抢占清净的耳朵。想到这些, 我感到了作为一位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在当前这个大社会下, 正确地引导学生的音乐价值取向是极为重要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年的支教下来, 我切身感受到教师是育德育文, 移风易俗之将臣。现在想想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指正批评。下文是我的八年级学生牛长红在兰州一个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节选, 我看后很受感动, 和大家分享一下。
“奥特曼”
……
李老师上课也非常幽默, 这使我们班的全体同学都喜欢上音乐课。在课堂中, 李老师不但教我们唱歌, 还教会了我们孝顺父母、关爱同学、热爱祖国。
在一次课堂中, 李老师神秘地说给要我们布置一个作业, 同学们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我也蒙了, 心想:“音乐课还要留什么作业啊?李老师这葫芦里到底买的啥药啊?”结果李老师留的作业让全班同学大吃一惊:给爸爸或妈妈洗脚。当李老师布置完作业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心想:“天哪, 这个作业嘛, 做起来确实有点困难啊!”可谁知老师用自己的真实事例来教导我们。教师说得对啊, 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都不求回报, 我们偶尔为爸爸妈妈洗洗脚, 用行动告诉他们, 我们不是叛逆的孩子, 我们很爱爸爸妈妈, 这一点都不困难啊。我被教师说得动心了。
雅安地震了, 大家都很心痛, 希望灾区人民能早日恢复以前的生活, 李老师主动申请要去雅安当志愿者, 却被拒绝了, 因为中央领导下达命令, 不让志愿者进入灾区。但她每天都从网上或电视上听取灾区的消息, 她告诉我们关注也是对灾区人民的爱。
关键词:音乐 教学方法
对于第一节音乐课我是十分重视的,毕竟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和第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课的态度。教师的形象不一定非要漂亮、帅气,但一定要大方得体。对于音乐课来说,所讲内容不仅要与专业挂钩,还要“接地气”。在支教的第一课,我的主要目的有三:第一,让学生认识这位初出茅庐的“乡村女教师”;第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音乐,音乐的起源又是如何;第三,和学生一同探讨什么样的才是我们认为的“好”音乐,也就是我们今后的课程应如何开展。
我讲授的是高一年级和八年级共16个班的音乐课,我的开篇之讲经过的十六遍的打磨之后,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用藏语向大家问好(支教地为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主动和学生拉近距离,从自身入手,自信地介绍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乡(美食、风土人情)等。通常学生对美食都是没有抗拒力的,从而学生的注意力都投向我这里。
其次,我介绍了小时候最难以忘怀的叫卖调:“磨剪子嘞~镪菜刀~”“辣椒~咸菜嘞~”,并鼓励学生也说了当地的叫卖调“收~羊皮子嘞~”,从而导出音乐的起源说——劳动说、爱情说、巫术说等,并从字的解剖学角度来分析音乐二字,从古至今来介绍音乐。
我亲自演唱《血色浪漫》的插曲《走西口》,并邀请学生演唱当地的《花儿》。在讲到劳动说的时候,我播放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等视频,发现学生对其他省市地方的音乐知之甚少,这也促使我在之后的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听一些中国民族的曲目,从音乐的语言、节奏特点、地理区域、历史背景等方面了解中国文化。
当然,我也和学生一起谈到了什么是“好”的音乐。不论怎样的音乐,其实质都离不开“生活”二字,学生的总结也很到位,他们用了“真”“善”“美”三个字,这源于“真”,行于“善”,现于“美”的表述使我折服,教学相长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第一节课的最后,我们是以游戏结束的,模仿下雨之前后的声音,学生又一次体会到了来自生活的音乐,从而能重新审视身边无处不在的音乐和无处不在的美。街道的叫卖、狂风的怒吼、鸟儿的婉歌、举手投足,都可以成为令我们感动的音乐,进而怀着一颗美丽的心来更加热爱生活。
记得曾经在邯郸一所农村中学顶岗实习,第一节课堂我问学生想唱什么歌的时候,他们不假思索,《小三》《伤不起》等一些歌曲脱口而出。我当时很惊讶。《论语》里提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这强调了音乐能教化人,可是当前大背景下的歌曲又是什么样的呢?走在大街上,不只是学生受“教化”,我们也经常被一些劲爆的舞曲抢占清净的耳朵。想到这些,我感到了作为一位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在当前这个大社会下,正确地引导学生的音乐价值取向是极为重要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年的支教下来,我切身感受到教师是育德育文,移风易俗之将臣。现在想想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指正批评。下文是我的八年级学生牛长红在兰州一个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节选,我看后很受感动,和大家分享一下。
“奥特曼”
……
李老师上课也非常幽默,这使我们班的全体同学都喜欢上音乐课。在课堂中,李老师不但教我们唱歌,还教会了我们孝顺父母、关爱同学、热爱祖国。
在一次课堂中,李老师神秘地说给要我们布置一个作业,同学们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也蒙了,心想:“音乐课还要留什么作业啊?李老师这葫芦里到底买的啥药啊?”结果李老师留的作业让全班同学大吃一惊:给爸爸或妈妈洗脚。当李老师布置完作业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心想:“天哪,这个作业嘛,做起来确实有点困难啊!”可谁知老师用自己的真实事例来教导我们。教师说得对啊,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都不求回报,我们偶尔为爸爸妈妈洗洗脚,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不是叛逆的孩子,我们很爱爸爸妈妈,这一点都不困难啊。我被教师说得动心了。
雅安地震了,大家都很心痛,希望灾区人民能早日恢复以前的生活,李老师主动申请要去雅安当志愿者,却被拒绝了,因为中央领导下达命令,不让志愿者进入灾区。但她每天都从网上或电视上听取灾区的消息,她告诉我们关注也是对灾区人民的爱。
前几天,我发现她的空间里面有许多乡村学校的照片,我好奇地问了问,才得知这些学校是我们甘肃的贫困学校,为了帮助那些孩子们,她和她的室友宋老师决定,发动网络的力量来帮助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我得知后越来越敬佩这位只有二十几岁的老师了,怪不得同学们都叫她“奥特曼”老师,原来真正的原因是她和动画片中的“奥特曼”一样富有正义感啊……
影片《青春雷锋》讲述了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历程,力求以生动鲜活的细节引导观众走进雷锋伟大的精神世界,呼唤更多的人在新时代饯行和光大雷锋精神。
有关“雷锋精神”的真实性与魅力,最有说服力的一个证据是极具勇气的道德实践家的“自证”。例如影片首次以光影的方式揭秘了雷锋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其青涩的“初恋”,一些凡人才会有的小缺点,如性格有些毛躁。一直以来,我们看腻了那些模式化的英雄、偶像,开始质疑媒体宣传中无比完美的形象,于是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偶像要么坍塌、要么被打破的时代。影片揭示的这些雷锋的小“瑕疵”,突破了很多观众对雷锋的呆板的标签化认识,这不但无损其光辉与伟大,反而让从神坛上走下来的雷锋身上闪烁着更多的人性光辉,其形象也就更加自然、真实、可爱、亲切,也更加令人感动,从而更有说服力的号召更多的人自觉饯行“雷锋精神”,雷锋及其精神反而得到了重生,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又极富启发意义的现象。
49年前,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让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家喻户晓、熠熠生辉。因为这个名字的出现使3月5日这个原本平凡的日子,变的不再平凡;因为这个名字的出现,使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是雷锋在日记上写的一句话,注释着雷锋这个可爱而又可敬的人。这位解放军的普通战士,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全国人民的好榜样,他身上的魅力不仅是共产主义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好诠释。他的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雷锋这个神圣的名字和其所代表的精神更是当代我们最应该学习和具备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具有的素质之一。雷锋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典范,是我国人民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所产生的主人翁精神的体现。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恪尽职守、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和扶危济困、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更是我在今后学习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合肥市宋村小学六一班卫玉玲
《青春雷锋》讲述了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是一部传记性质的电影,影片重点描写雷锋平凡的成长经历,用生动的影像和鲜活的细节展示雷锋“感恩社会、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精神。
观看了影片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深深地被雷锋的精神所感动。雷锋生在旧社会,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他热爱共产党,把党当作母亲,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做到处处为人民服务,时时为他人做好事,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雷锋同志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雷锋同志的价值观。这句感人肺腑的语言能不使人流泪,使人心灵震动吗?他所做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都构成了他的伟大,他将自己那些平凡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地刻在人们心中。
观看影片以后,我决心学习雷锋的好榜样,继承和发扬雷锋的光荣传统,学习他“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精神,主动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做一个好少年。
合肥市宋村小学六一班田欣悦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了一位平凡而又发光的人——雷锋。
他,生于一户农民家,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可从小,他就很有志气,说得最多的话只有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他,怀着自信去当兵,可体检时,他的身高不及格,血压不达标,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哭着去找当兵总管,当问到他为什么想当兵时,一句话震撼了我们的心!“我要冲在前面,保卫祖国,为国争光!”
他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但在祖国的大机器中,没有了他,机器就会停止运动。
我们也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我们也是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也要像雷锋一样,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乐于助人,热心帮助,在暗中默默帮助别人,做更多更多的好事,也绝不留名。
但是,雷锋在23岁时,却与世长辞了,那是,他还多么年轻啊!想到了这儿,我又唱起来了这首纪念雷锋的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永做革命的螺丝钉······”
合肥市宋村小学六一班王馨怡
雷锋,这个我们家喻户晓的名字。它就像一颗螺丝钉永远固定存活在人们心中!
雷锋是1940年出生的,1962年因公殉职。仅活22岁。
其中雷锋做的好事却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电影里就有他做好事的身影,如:为了国家他不惜把自己存的20元捐献给政府;接着,把自己的全部积蓄100元钱一分不少地捐献给了国家。
一个人问了雷锋:“你把全部积蓄全捐掉了,你的家怎么办呀?”雷锋庄严地说:“祖国就是我的家。”
这使我不由地感慨:“雷锋叔叔,我真的敬佩你到五体投地呀!你就是我心中乐于助人,报效祖国的典范!”
雷锋因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血压也不及格,全身是伤而不符合征兵条件。雷锋之后很失落。因为雷锋很想当兵。为祖国效力。
乔安山看不过雷锋很失落的样子,自己跑去向领导求情。说:“雷锋身高不合格是因为小时候吃不饱饭饿的,雷锋全身是伤是因为被地主打的。
我们现在是家里的“小皇上”,“小公主”,可是雷锋呢?他没有亲人的疼爱,也不能饭来张口,茶来伸手,他只能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养活自己。可他有一样财富是平常人没有的,那就是爱心!就是因为他的爱心造福了许多人,他的爱心也造就了自己。
最后雷锋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被破例批准入伍。······
雷锋最后因被晾衣杆砸到右太阳穴,因公殉职。雷锋把自己的一生都捐献给了国家,时时刻刻都为国家着想。正是因为他的伟大壮举,把他自己永永远远的刻在我们心中。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我们应该向雷锋学习,学习他的乐于助人,学习他的爱憎分明,学习他的高尚品德······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佛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我们应该每天这样提问自己,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做一个像雷锋那样的人!
贡献
——《青春雷锋》观后感
合肥市宋村小学六一班沈骏娴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个奴隶。是!我们只有短短的一生!我们绝不能游戏人生,何不为世界做些回报?
雷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他一生非常短暂,可他却让大家永远地记住了他!为什么?因为他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有一颗诚心,因为小时候是个孤儿,是共产党养育了他,所以一心为共产党服务。
他不管多苦,都要为共产党为祖国妈妈出一份力量!他千般求万才进了马鞍山炼钢厂,他入厂后,没能进入炼钢队伍,只进了开铲煤的,不觉有些丧气。可是,他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还对其他行业认真!
“铃铃”
“什么?我来了!”
原来是下来大雨!水泥还在外面呢!雷锋顾不得穿衣服,跑去帮忙,可是皮布不够了!雷锋急忙跑进寝室,拿出自己的被子往车上的水泥扑,大雨“哗哗”下个不停,风吹着,却吹不灭雷锋火热的心。同学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给我们积极的思想,正确的行为,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所以,利用短暂的一生为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电影《青春雷锋》的首映式。全体演出人员都出席了首映式,雷锋生前的战友乔鞍山爷爷也来参加了首映式,并讲话。告诉我们要象雷锋叔叔一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色彩,也没有现代电影里那些高科技的处理,却朴实、真实和让人感动,我几次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电影讲述了雷锋的成长经历,雷锋原名雷正兴,是他的爷爷希望他能振兴雷家而取的名字。后来雷锋长大了,他想冲到祖国的最前面做一名时代的先锋,所以给自已改名为雷锋。雷锋一生想做好三件事,一是当农民的时候做好一个农民,二是当工人的时候做好一个工人,三是当解放军的时候做好保卫祖国的工作。他都做到了,他不仅做到了,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应了那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的一生很平凡,做的也是平凡的小事,重要的是他坚持一生做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成就了伟大的雷锋。我想以后一定要做象雷锋叔叔那样的人,从点滴小事做起,搞好学习,关心他人,热爱集体,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有螺丝钉精神,都要一点一滴做好。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讲的是雷锋帮助人们和为了帮助人们而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里面有很多事情令我深深感动:比如雷锋帮助工人们一起盖学校,他的行动和精神感染了所有工人,他们加倍努力地工作,学校很快就建好了,雷锋也成为了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还有一次天降大雨,雷锋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和一位老大娘,于是雷锋踏着泥泞的山路,帮助老大娘把孩子背回家,等老大娘要谢谢他的时候,他却悄悄地走了,连门也没有进,一口水也没有喝……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令我们久久都不能忘怀。
我们是少先队员,我们也应该是乐于助人的少先队员。所以,让我们用希望来拥抱我们亲爱的世界,拥抱我们短暂的生命吧!改掉我们的缺点,学习别人的长处,让我们变得勤奋起来,我要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学习,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做一名品德高尚的好学生,为自己开拓一片美好的明天!
看了《青春雷锋》这部影片,我的心得体会是:
一、为人民服务应该人人参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的价值观,在他短短的22年生命岁月里,他一直践行着这个价值观,他所做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构成了他的伟大,深深感动着几代中国人。
二、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让我们把雷锋这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流传后世,发扬光大,为祖国——— 这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增添一分春色。
三、学雷锋要从当下做起。雷锋精神就是无我利他的正能量,就是做好人做好事的平常心。
左点点
今天,学校组织学生们观看电影——《青春雷锋》。
影片以真实的手法反映了我们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光荣的一生。雷锋,原名雷正兴,后来想报效祖国,想永远冲在祖国的最前线改名雷锋,之后他去了一所炼钢厂当工人,可由于站长分配,他成为了推土机驾驶员,他与队长努力工作。在工厂参加征兵的时候,雷锋由于身高不达标,所以不能成为军人,但在他的队长的劝导下,首长终于同意让雷锋入伍。有一次,在他指导战友倒车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出现意外,从此这位人民公认的好同志倒下了,雷锋年仅22岁。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谱下了一首首助人为乐的新曲。最令我感动的是影片中,雷锋在水库抗洪救险的情景: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洪水肆虐,雷锋忘记了自己的疼痛,顶着暴风雨,踩着过膝的稀泥,挥舞铁锨,猛力挖掘溢洪道。突然,“哗”地一声响,一大片红黏土被洪水冲垮下来,雷锋猝不及防,铁锨头被打掉了。天很黑,一时找不到铁锨,他就用手挖,挖一块甩一块,他一口气干了很长时间。
我们现在是家里的“小皇上”,“小公主”,可是雷锋呢?他没有亲人的疼爱,也不能饭来张口,茶来伸手,他只能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养活自己。可他有一样财富是平常人没有的,那就是爱心!就是因为他的爱心造福了许多人,他的爱心也造就了自己。
这部电影讲述了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成长经历,用生动的影像和鲜活的细节展示了雷锋“热爱生活、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刻苦学习”的精神。电影真实、朴实无华,让人非常感动,我都流了好几次眼泪。
我观看了影片以后,我深深地被雷锋的精神所感动,他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我要学习他勤俭节约的精神,他的衣服破了,就补好了再穿,袜子更是补了又补,跟雷锋叔叔相比我实在是弱爆了,袜子破了个洞,扔掉;鞋子旧了,扔掉。想想爸爸妈妈挣钱也不容易,所以我一定要像雷锋叔叔那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要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品质,他用自己的津贴,给丢失钱的大嫂买火车票;春节期间,他义务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开水;他冒雨送老人和小孩回家……真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我也要像像雷锋叔叔那样,经常去做好人好事,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我还要学习雷锋叔叔刻苦学习的精神,雷锋叔叔停车休息时,就坐在驾驶室里学习;去看电影,趁放映前短短的几分钟看书……他总是争分夺秒学习。想想我的过去,有时想看电视,就把作业拖得很晚才完成;有时作业多了点,就不练小提琴;有时想打游戏,弄得很晚才睡觉。看完《青春雷锋》这部电影,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了,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刻苦学习的精神。
我们欢呼起来,电影开始了,帐篷里屏幕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字,就是《青春雷锋》。顿时,雅雀无声。
雷锋在农村里,大学过后,他当上了兵,雷锋在兵场上大显神威.有一天,队长给雷锋发了两件衣服,可他一件也不收,每一天给孤儿院捐钱,他根本不收国家的一分钱.就在一次早上,队长带他带他去毛主席的地方去看看,在雷锋走在半路上,他发现一颗螺丝钉,一脚就把它踢出去,队长急忙跑过去说:“你怎样把螺丝钉给踢出去呢”雷锋说:“螺丝钉拿来有什么用呢”队长就说:“假如,一个机器没有了一个螺丝钉,那怎样正常启动呢所以丢了一个螺丝钉是很重要的”。雷锋听了这句话,发誓自我就要做一棵螺丝钉。最终得到了毛主席的夸奖,得到大家的掌声。
尚彦辉
一九六二年,雷锋因公殉职,其后,他的事迹被广泛报导,许多在今天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当时发掘出来的。次年,毛主席题写了“为人民服务”的标语,这一口号迅速传遍了整个红色中国,雷锋从此步入神坛,成为全民式的道德楷模,直到完全参与制造这一现象的社会背景的最终瓦解。也许从雷锋被宣传工具加以大肆利用的那天起,我们就注定要面对另一个真实之外的“雷锋”了。
现在有很多人对父辈的历史毫无敬意可言,雷锋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瑟缩的意识形态标签和极权政治的投影。所谓什么“纳粹亦标榜自我的清廉,将其塑造为道德的捍卫者和公众利益的执行者”,公然将自己与历史割裂。真正的反思难道会陷于这样的武断和偏狭?
一九六二年,这一年的雷锋只有二十二岁。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他曾经在日记中写到:“我出身于贫苦家庭,在旧社会过着缺衣少吃的苦日子那种被奴役、被欺凌的仇恨,使我永远铭记在心。”我们今天常常抱怨的出身不好还只不过是物质享受的匮乏和社会机遇的不公,而雷锋同学从小面对的是直接威胁到生命的饥饿和虐待,当然,那个时候他也不懂什么叫做“尊严”。一九四七年的秋天,雷锋的父亲、母亲、哥哥,全部都在悲惨的境况中过世。我不知道年仅七岁的雷锋当时心里在想什么,了解到这些史实的时候,我只是想起了他的照片,包括宣传照。我记得几乎在每一张照片上,在工作的时候,在和战友聊天,在孩子们的中间,雷锋叔叔都在笑,笑的那样纯真和坦然,仿佛他就是最幸福的人。
客观地说,如果没有新政权在建国初期所做的努力,世界上或许早就没有雷锋这个人了。假如真的是这样,也就不用枉费今人动用诸多西方政治学原理对其进行“理性结构”了。这些人的结论无非就是,所谓人者,生来即为自私且极易转化为奴性的。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其实这些观点并不新鲜,譬如当所有人都自甘下流、抛弃善良的时候,突然发现曾经有一个人是那样伟岸光辉、纤尘不染,其第一反应自然是羞愧,继而不安,最后就是恼怒。于是将自己的堕落视为社会的常态,把道德的楷模置于变态,以此消除内心仅有的些许愧疚。
【青春雷锋观后感】推荐阅读:
电影《青春雷锋》观后感500字07-26
雷锋的故事观后感07-19
《永远的雷锋》 观后感10-18
雷锋读后感06-30
电影少年雷锋观后感作文10-26
雷锋全集读后感09-08
二年级学生雷锋电影观后感06-18
雷锋电影观后感四年级作文07-08
青春应无悔——看电影《致青春》观后感05-24
《雷锋日记》读后感30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