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一红柳阅读答案(共5篇)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夕阳西下,一抹红霞为烽火台、戍楼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苍凉。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一棵红柳树。
那天,我沿着长城一线走到犁辕山头,一抬眼就被这棵红柳惊呆了。心中暗叫:好一个树神。红柳是生长在沙漠或贫瘠土地上一种灌木。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因为生在严酷的环境下。大部分枝条只有筷子粗细,披散着身子,匍匐在烈日黄沙中。为减少水分的流失,它的叶子极小,如不注意你都看不到它的叶片。这红柳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它的枝叶煮水可治小儿麻疹,它的枝条鲜红艳丽,韧性极好,是农民编筐、编篱笆墙的好材料,但它最大的用途是防风固沙。红柳与沙棘、柠条、骆驼刺等,都是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最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许多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眼前的这棵红柳却长成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遒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聚。我知道这是烈日、严霜、风沙、干旱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的结果。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灿若朝霞。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而奇怪的是,这庙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子:长城保护站。
站长姓刘。我问保护站怎么会设在这里。他说:这是佛缘。说是保护站,其实是几个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团体。老刘当过兵,他总说军队是长城,退下来后就回到了长城脚下。看着这些残破的戍楼土墙,心里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就想保护长城。他每次走到这里,就在这棵红柳树下歇歇脚,四周少林无树,就只有这一点绿色。放眼望去,茫茫高原,沟壑纵横,万里长城奔来眼底。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一开始为了巡视方便,他就借住在寺里。后来身边慢慢聚集了五六个志愿者,就挂起了牌子。
保护站已成立五六年,慢慢地与寺庙成为一体。连僧带俗共十来个人,同一个院子,同一个伙房,同一本经济账。志愿者多为居士,所许的大愿便是护城修城;僧人都爱树,禅修的方式就是栽树护树。早晚寺庙里做功课时,志愿者也到佛堂里听一会儿诵经之声,静一静心;而功课之余,僧人们也会到寺下的坡上种地、浇树、巡察长城。不管是保护站还是寺上都没有专门经费。他们自食其力,自筹经费维持生活并做善事。几年来老刘他们在这儿打了一眼井,栽了三百亩的树,为站里盖了几间房。他还率领他的“僧俗大军”走遍沿长城的村子,收回了一万多块散落在民间的长城砖,在文物局指导下修复了一个长城古戍楼。
正说着,人们回来了,几个僧人穿着青布僧袍,志愿者中有农妇、老人、学生,还有临时加入的游客,手里都拿着锄头、镰刀、修树剪子,一个孩子快乐地举着一个大南瓜。大山深处,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所小寺庙里聚集着这样一群奇怪的人,过着这样有趣的生活。山外的世界,大城市拥堵、食品污染、种族战争等等,这里却静如桃源,如在秦汉。只有长城、古寺、志愿者和一棵红柳。
采访完我要下山,老刘送我到寺门口。香客走了,志愿者晚上回城去住,归鸟在寺庙上空盘旋着。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我问老刘:“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守着长城,守着寺庙,是不是有点孤寂?”他回头看了一眼红柳,说:“有柳将军陪伴,不孤单,胆子也壮。”
这时夕阳已经给红柳树镀上一层厚重的古铜色,一树紫花更加鲜艳。
13.文章开头对长城的描写有何作用?
14.文中的红柳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15.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
(2)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
16.综合全篇,探究本文以“万里长城一红柳”为题的用意。
答案及解析
13.①写出了长城的气势浩大、雄壮苍凉。②由面及点,由长城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红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歌颂和赞美,为犁辕山上这株红柳提供了一个宏阔的背景。
14.①生长环境严酷,极耐干旱、风沙、盐碱;②历经千难万磨,坚韧顽强;③舍身济世,用途广泛;④不求闻达,耐得寂寞。
15.(1)运用想象、拟人和对比手法.表现了长城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残破,表达了老刘的无奈与失落。(2)从声音和色彩上着笔,以声衬静,描写了人去鸟归后寺庙的宁静,烘托出入们淡然、充实、平静、安宁的内心世界。
16.①用“万里长城一红柳”构成组织全文内容的线索。文章从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写到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揭示,都是围绕红柳展开的。②用“万里长城一红柳”具体显示文章中的典型环境。红柳生长在严酷的环境中,这里也正是志愿者们工作生活的地方。③用“万里长城一红柳”象征老刘等志愿者的形象。文中由物及人,以物喻人,红柳与人的形象在文中是合二为一的。④用“万里长城一红柳”形象化地揭示文章的主旨。文章赞扬了志愿者们顽强坚韧、默默奉献、甘于寂寞的精神,长城红柳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
解析
1.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开头的内容,第一段主要写长城的气势浩大,雄壮苍凉,但从全文来看,主要叙写对象是红柳,因此长城是作为背景出现,那么第一段相当于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背景,渲染氛围,烘托人物,表情达意,结构作用等,这里写长城最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的红柳,为红柳提供一个宏阔的背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赞叹的情感。
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答题区域,文中描写红柳集中在第二段;然后从中筛选相关信息,可抓住关键词句,如“生在严酷的环境下”,“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不求闻达,耐得住寂寞”,“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等;最后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即可。注意前三点是描述红柳的共性,很容易找出,最后一点是针对“眼前的这棵红柳”而写,也不要忽视。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或是抓住关键字词解读其深刻内涵,或是鉴赏表现手法分析其情感,这两句都属于后者。那么首先找出各自的表现手法:(1)“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很明显是想象历史上长城边上的战争场景,“相依为命的红柳”是拟人,“一闭眼”“一睁眼”是对比;(2)本句是写景,可从描写手法方面思考,描写的主体对象是长城,选取了“晚风”和“夕阳”两个意象辅助描绘,“晚风吹出哨音”描绘了声音,“夕阳染上金色”描绘了色彩,视听结合,以动衬静。最后再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对情感的作用。(1)句今昔对比体现的是人物失落的心情,(2)句以动衬静为了烘托出宁静的意境,体现的是人们平静、安定的心情。
4.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必然意蕴丰富,深刻隽永,能够作用于文章内容和结构多个方面。本文是散文,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于环境、人物、主旨,“万里长城一红柳”点明了典型环境,突出了老刘等志愿者守护长城的形象,揭示了默默奉献,甘于寂寞的主旨。结构方面,“长城”“红柳”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心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理解“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中的“无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城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结尾却又说“不眠”,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古老的长城饱经沧桑,是历史的见证,人世的恩怨、成败、荣辱在长城面前,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只是昙花一现,如白驹过隙,长城历经风雨不为所动。
2.长城在诗人心中,不仅是客观的物象和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苦难历史和丰富民族遗产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个性化对象。
没有枝条,没有叶带,不管怎么细小,都是笔直的,像铁杆一般。海带和水藻,受到海水强大密度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沿着垂直线生长。而且这些水草叉是静止不动的,当我用手分开它们的时候,一放手,它们立即回复原来的笔直状态。这林子简直就是垂直线的世界。
17、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3次险情。(2分)
18、《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3分)
参考答案:
17、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18、示例: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的.推理和预言。
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 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的发展 。
内容简介
《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描写的是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林肯号,参与追捕在海上盛传已久被称为独角鲸的“怪物”,却不幸被“怪物”俘获。而这只所谓的“怪物”并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这艘潜水艇的船长尼摩邀请阿罗纳克斯教授等人做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沿途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生物,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一、填空:
1、儒勒·凡尔纳是()科幻小说作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二,其中,第一部是(),第三部是()。
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现代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4、《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也称()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还在于它们是()和()巧妙结合的成果。
5、《海底两万里》书中的主要人物有:()、()、()、()。
6、《
》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发电。
7、《》中,()在印度洋的珠场和()展开过搏斗,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8、《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9、你还知道作者的哪些作品?写出其中几部:()。
10、阿龙纳斯的仆人叫(),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一部书叫(),“鱼叉手之王”指的是()。
11、鲸鱼用()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
12、潜艇的主人是(),他会说()种语言,分别是:()。
13、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材料做的,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做的。
14、鹦鹉螺号上的藏书有()册,鹦鹉螺号的造价是()万法郎。
15、因为(),所以人们开始使用捕杀怪兽。
16、阿龙纳斯教授认为怪兽是()。
17、尼德•兰是()。
18、怪兽其实是()。
19、尼摩自称与()断绝了关系。
20、()是由海洋纤维制成
21、在采珠场,尼德和船长一起杀死了()。
22、尼摩把采珠人托出水面后,从自己口袋里取出()送给他。
23、“鹦鹉螺号”从红海进入地中海是通过尼摩发现的()潜行的。
24、尼摩是利用()救济穷人和从事科学探险的。
25、()总想逃离鹦鹉螺号。
26、在红海,尼德使用鱼叉杀死了()。
27、尼摩允许尼德杀死海马,是因为()。
28、被海水淹没的城市是()。
29、当抹香鲸向长须鲸进攻时,()决定帮助长须鲸
30、尼摩发现有一头长须鲸死了后,他的两个人跳上鱼背,()。
31、()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
32、当被困在冰下时,是(尼摩和康尔塞)把空气箱中的最后几丝空气给了(),使他活了下来。
33、在尼德、教授和康塞尔逃出船时,船遇上了()。
34、从上船起,()个月后,尼德、教授和康塞尔逃出船。
二、选择:
1、(B)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
A、康塞尔
B、尼德·兰
C、阿龙纳斯
2、尼摩船长在海底用(A)做的笔写字。
A、鲸鱼骨头
B、鹅毛
C、塑料
3、“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谁说的(B)。
A、阿尤纳斯
B、尼摩船长
C、尼德
4、鹦鹉螺号是用(A)作为动力源的。
A、电
B、太阳能
C、海水
5、鹦鹉螺号最快时速是(A)海里。
A、50 B、500 C、5000
6、鹦鹉螺号总计费用是(C)法郎。
A、225万
B、100万
C、200万
7、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C)
A、兔子
B、水獭
C、鲨鱼
8、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B)
A、鲨鱼 B、撞上一块暗礁,搁浅 C、被炸弹轰炸
9、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地呢?(B)A、因为珊瑚地很美丽
B、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
三、简答: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至少概括出3次险情。
答: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答:从太平洋出发,经过 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3、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答: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4、《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答: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往往也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推理和预言。书中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如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5、《海底两万里》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答: 尼摩:“鹦鹉螺”号船长,他智慧、勇敢、孤独,身世不明,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遇事冷静。阿龙纳斯:自然科学家、教授,乐于探索。
康赛尔:阿龙纳斯的仆人,30岁,比利时人,诚实,对工作尽职尽责,身体强壮,任劳任怨,寡言少语,从不轻易发表意见,但过于礼貌,对生物分类感兴趣。
尼德:鱼叉手之王,大约40来岁,加拿大人,高大魁伟,体格健壮,神情严肃,不喜欢讲话,脾气暴躁,身手敏捷。
附答案:1.法国
“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
3.“机器时代”
日本和西方科幻
4.“鹦鹉螺号”
构思巧妙
情节惊险
科学
幻想
5.尼摩
尼德·兰船长
康塞尔
阿龙纳斯
6.海水
海底两万里 7.儒艮
捕鲸手尼德·兰
鲨鱼
海底两万里8.“人类的进步实在是太慢了。”
9.《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机器岛》、《大木筏》、《 隐身新娘》等
10.尼德·兰
《海底的秘密》
康赛尔
11.肺
鹦鹉螺号 12.尼德船长
四
法、德、英、拉丁
13.大叶藻
贝壳类的足丝
鲸的触须
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 14.12000
200 15.怪兽撞了船16.独角鲸
17叉鱼能手 18潜水艇-鹦鹉螺号 19整个人类
20布
21尼摩船长 22一包珍珠 23.海底通道 24.打捞沉船里的财宝
25.尼德
②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
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③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④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上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⑤相对于父辈,现在的青年人大都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缺过吃,没有缺过穿,没有吃过苦,没有发过愁。从小到大,一直被关心和照顾。书倒是读了不少,但路却走得不多。所以当他们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补上走路这一课。勇敢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天地去。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⑥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⑦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奔波。有的投了简历,石沉大海;有的参加了面试,未破聘用。但这只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此处不行,就到彼处;高处不行-,就到低处;闹处不行,就到静处。说不定,越是偏僻和陌生的地方,越有好风景。越是在基层,越能够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增长本领。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
小题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2分)
小题2:.开篇引用胡总书记话的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文中画线部分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3分)
小题5:.首段中写道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许多名人成功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请仿照举例再写一个相应的事例。(2分)
举例: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参考答案:
小题1: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小题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论题;作为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重要性。
小题1:比喻论证或排比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读书的重要意义。
小题1: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
小题1:略
小题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能力,仔细阅读第一段,从第一段中总结出论点。
小题1:.开篇引用胡总书记话的有什么作用?
此题考查引证的作用。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然后具体分析。
小题1:.文中画线部分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此题考查论证的作用,分别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排比论证。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小题1:.首段中写道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许多名人成功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请仿照举例再写一个相应的事例。
【万里长城一红柳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小学生万里长城作文400字作文09-12
现代文阅读《“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及答案解析09-18
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09-12
长城习题答案07-09
海底两万里阅读体会心得09-22
一年级作文:游长城06-11
1《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16
感恩教育万里行09-17
长城投资协议07-27
长城手抄报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