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5则范文(通用9篇)
例1
(2020浙江高考)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运”格局。
完成下面小题。
(1)“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市场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
C.北方蔬菜品种多
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
(2)“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
①粗放经营
②规模化经营
③集约化生产
④“小而全”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2
(2021湖北高考)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井冈山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通信网络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网络全覆盖,农民通过开网店,直播卖货,足不出户就可将农林土特产品迅速销往全国各地。下图示意井冈山地理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井冈山农林土特产品丰富,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①地形复杂多样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生物物种丰富
④水域面积广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直播卖货让井冈山的农林土特产品不愁卖了,这主要得益于()
A.产业产能提升
B.产品工艺革新
C.基础设施改善
D.生产成本降低
(3)井冈山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可进一步()
①促进人口集聚
②助力产品销售
③夯实产业根基
④实现增产增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是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稻米
B.天然橡胶
C.玉米
D.茶叶
2.图中阴影部分的特点是()
A.主要的气象灾害是寒潮
B.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
C.雨热同期,地形平坦
D.全年高温多雨,河流众多
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A.柑橘、水稻
B.大豆、小麦
C.甘蔗、甜菜
D.葡萄、玉米
4.图示农业带内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农业科技
C.经济效益
D.人口数量
近年来,宁夏蔬菜以品质的优势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主要供应香港、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目前日光温室和大棚蔬菜种植规模超过蔬菜种植规模的50%。下图示意宁夏主要蔬菜种植区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5.与东部主产区相比,宁夏蔬菜品质更佳的自然条件是()
A.远离工业区,环境无污染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黄河流经,灌溉水源丰富
D.多为黑土地,土壤肥沃
6.如今,宁夏对珠三角各大城市的蔬菜供应可基本做到()
A.错季供应
B.全年供应
C.夏季供应
D.冬季供应
“一块块大小不一的“菜园”漂浮在水面,蔬菜瓜果等作物栽种其中。收获季节,撑上一尾小船,在阡陌交纵的水道里穿梭,将“菜地”里的作物一一收起”——这是某国农民雨季时进行农业活动的方式。这些“菜地”被当地人称为“漂浮菜园”,已有数百年历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当地农民采用“漂浮菜园”种植方式的最主要原因是()
A.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B.地势低平,易遭受洪涝灾害
C.土壤贫瘠,肥力低
D.人口数量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8.该国最可能是()
A.巴基斯坦
B.埃及
C.荷兰
D.孟加拉国
甘肃省锦屏镇镇政府将废弃窑洞改造成牛舍“托牛所”,附近农户将自家肉牛寄养在此育肥7个月,每日付费10元,由“托牛所”统一科学配比饲料增重并控制肥瘦比例。出售肉牛所获利润“托牛所”和寄养农户各得一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附近农户将肉牛寄养“托牛所”主要是为了()
A.提高肉牛价值
B.便于外出务工
C.规避饲养风险
D.降低饲养成本
10.与传统牛舍相比,“托牛所”选择在窑洞设立是因为这样有利于()
A.统一管理
B.集中排污
C.扩大规模
D.调节室温
图甲是“我国某地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形示意图”,图乙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12.若该地农业发展到阶段Ⅲ,其农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
A.大农场生产
B.精耕细作
C.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丰富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北岸的河套平原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有“塞北江南”之美誉。改革开放后,当地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进入本世纪因环境问题突出,当地积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由种植业向乳畜业转型,逐渐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下图为河套平原示意图。
(1)简述河套平原发展粮食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气候角度分析河套平原北部山地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3)简析促使河套平原由商品粮基地向“乳都”核心奶源基地转变的主要原因。
答案与解析
例1
【答案】
(1)A
(2)B
【解析】
(1)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社会经济因素导致的,自然因素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口迁入多,市场需求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平地少,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才出现了“北菜南运”,A正确;近年来,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增大可能性较小,且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不能保证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B错误;南北方蔬菜品种数量均较多,但是有些蔬菜适合北方冷凉气候环境、有些适合南方温暖湿润的环境,南北菜有互补性,因此有市场,C错误;南方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蔬菜种植没有大量减少,D错误;故选A。
(2)粗放经营不能保证蔬菜的产量、质量,①错误;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南方沿海省市,需求量大会导致蔬菜产量增加,“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效率高,②③正确;“小而全”生产量小,不能满足对蔬菜的大量需求,④错误;B正确。故选B。
例2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依据图中信息,井冈山位于江西西南部地区,罗霄山脉中段,湘赣交界之处,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峻山岭组成,地形复杂多样;由于纬度较低,井冈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井冈山区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也形成了品种丰富农林资源,①②③正确。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水系发育程度高,排水条件好,湖沼较少,水域面积不大,④错误。故选A。
(2)由题干信息可知,由于加强通信网络建设,井冈山也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农民通过开网店,直播卖货,促进了井冈山的农林土特产品的销售,扩大农林土特产品的市场范围,C正确;市场范围的扩大,产品的销量增加促进了产业产能提升,即产业产能提升不是土特产品销量增加,市场范围扩大的原因,A错误;农林土特产品直播卖货的销售方式与产品工艺革新、生产成本高低无关,B、D错误;故选C。
(3)井冈山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可以吸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但不是促进人口集聚,①错误;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可以扩大井冈山的农林土特产品的销售范围,助力产品销售;促进井冈山地区农林特色产业的发展,夯实产业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增产增收。②③④正确,故选D。
【答案】
1.A
2.C
【解析】
1.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农产品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沿海平原及河流沿岸地区,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水稻种植,A正确、C错误;天然橡胶、茶叶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区,B、D错误;故选A。
2.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农产品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沿海平原及河流沿岸地区,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热同期,地形平坦,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C正确,B、D错误;该地几乎不受寒潮影响,主要的气象灾害是台风,A错误;故选C。
【答案】
3.A
4.C
【解析】
3.结合图中位置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该带热量条件较好,临近墨西哥湾,降水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柑橘,由于水热条件好,也适合水稻等水田作物,还适合种植甘蔗和葡萄,A正确;小麦、玉米、土豆等旱地作物主要在美国的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甜菜喜温凉,适宜种植在纬度较高地区,因此小麦、玉米、土豆、甜菜不是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故选A。
4.图示农业带为商品化农业类型,经济效益是决定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当地集中生产要素专门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作物,能够大规模使用机械,迅速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当地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C正确;国家政策、农业科技和人口数量是辅助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A、B、D错误;故选C。
【答案】
5.B
6.B
【解析】
5.宁夏地处内陆,降水少,相比于东部地区而言,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蔬菜品质高,B正确;A不是自然条件,A错误;水源条件东部地区更好,C错误;宁夏黑土分布少,D错误;故选B。
6.由材料“日光温室和大小拱棚蔬菜种植规模超过蔬菜种植规模的50%”可知,借助农业技术设施,宁夏实现了一年四季种植蔬菜,基本做到全年供应珠三角的城市市场。B正确,故选B。
【答案】
7.B
8.D
【解析】
7.根据材料可知,“漂浮菜园”种植方式与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无关,A错误;由材料可知“菜园”漂浮在水面上,是雨季时进行的农业活动方式,说明当地雨季长,降水丰沛;地势低洼,河流纵横交织,流速缓慢,排泄不畅,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且大片土地被水淹没多达半年以上,使许多低洼地的土地无法种植作物,“漂浮菜园”这一种植方式,有效克服了低洼地区容易积水的问题,获得稳定的产量,B正确;采用水上的“漂浮菜园”的种植方式与土壤和耕地数量多少关系不大,是耕地被洪水淹后人们为克服低洼地易积水而采取的一种种植方式,因此土壤和耕地数量不是种植方式形成的最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8.由上题推论可知,该种植方式地区降水量大,且降水季节变化大,地势低洼,是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的地区,因此该国最可能是孟加拉国,孟加拉国中南部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丰沛;该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河流纵横交织,流速缓慢,排泄不畅,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且大片土地被水淹没多达半年以上;海水入侵也使许多沿海土地无法种植作物,“漂浮菜园”这一种植方式,有效克服了低洼地区容易积水的问题,获得稳定的产量。孟加拉国河网密布,“水泽之乡”遍布,适宜发展“漂浮菜园”种植方式的区域广,D正确;巴基斯坦地势低平,但为热带沙漠气候,洪涝灾害少,河流水系少,不适合该种种植方式,A错误;埃及国家绝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人们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发展灌溉农业,其它大部分地区都是热带荒漠,水资源缺乏,没有河流水系,无法形成漂浮菜园,B错误;荷兰国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均匀,降水季节变化小,洪涝灾害少,该国曾经大量围海造陆发展生产,不是采用“漂浮菜园”来种植蔬菜,C错误;故选D。
【答案】
9.A
10.D
【解析】
9.根据材料可知,“托牛所”统一科学配比饲料增重并控制肥瘦比例,利润农户得一半,可见是为了提高肉牛的质量,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A正确;外出务工有可能,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错误;个人散养肉牛一般没有什么风险,C错误;送到“托牛所”需要统一科学配比饲料,技术含量高,成本高,D错误;故选A。
10.传统牛舍为室外牛舍,室外牛舍一样可以做到统一管理和集中排污;A、B错误;窑洞有一定的地形限制,所以更不利于扩大规模,C错误;窑洞相对封闭,气温较稳定,便于调节,D正确;故选D。
【答案】
11.B
12.C
【解析】
11.读图可知,乳产品比值最高,其次为蔬菜,都是需要靠近消费市场的农业类型,因此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B正确;题中没有提到政策对乳产品和蔬菜的影响,A错误;交通、气候对蔬菜的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
12.企业要抢占国际市场,需要科技含量较高,有较好的品牌效应,市场营销能力强,专业化能力高等。农业发展到阶段Ⅲ,面向国际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应该为农业专业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才可以打进国际市场,C正确;大农场生产产品不一定可以抢占国际市场,精耕细作劳动力成本高,不利于抢占市场;劳动力丰富,科技含量低,不一定可以抢占国际市场,A、B、D错误,故选C。
【答案】
13.(1)地处半干旱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粮食作物营养积累充分;土地面积广大,地形平坦,利于机械化规模种植,提高粮食产量;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水源有保障;黄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
(2)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阻挡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入侵,减轻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阻挡春季风沙危害,保障农业生产;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增加山地降水,为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补给。
(3)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量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便于乳制品运输;冷藏、保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乳制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解析】
(1)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重点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为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积累养分;位于河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地面积广大,有利于耕作;临近黄河,有丰富的黄河水源灌溉;河套平原为冲积平原,有大量冲积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套平原北部山地为阴山,阴山为东西走向,对北侧寒冷气流形成阻挡作用,削弱南下的寒冷气流,减少冻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削弱了冬季风的风力,减轻北方春季风沙的影响,保护耕地;阴山北侧坡度小南侧坡度大,阻挡北上暖湿气流,夏季风在山的南麓形成迎风坡降水,增加南麓降水补给。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2。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教学工作计划《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2》。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景,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努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参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本事,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本事,以及合作交流的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本事。
三、教材资料分析
本学期所学资料为必修一(人教版),资料包括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本册资料以自然地理为主,经过本册资料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运动规律,大气状况及运动规律,地形地貌的构成及河流地貌的发育,自然界的水循环、海水运动及水资源的利用,地理环境的特性等,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将来进一步学习人文地理知识打好基础。
四、学生情景分析
高一新生在初中基本没有学习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十分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这也就是造成高一学生感觉地理难学和高中地理教学困难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以上具体问题,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适度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五、教学主要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重点。
2、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认真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景、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等。
4、针对地理教学的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实验、观察、测量、参观、制作教具、多媒体教学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7、鼓励学生进取参与教学活动,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
大盛中学张泽斌
下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为了更好地做好下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该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分析本学期学生成绩及表现,并针对其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本届七年级据上期情况来看,学生成绩不平衡。成绩优异的学生有百分之七左右。这些学生平时上课认真、学习勤奋。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情绪重。为此,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从严要求,热心帮助学生,争取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2、由于本学期教学时间紧,除了要完成本册书的教学任务,还要复习前三册的知识,所以教学务必紧促、落实。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主要学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内容,介绍了中国的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分为经济发展与区域地理两大板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在区域地理中,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角度来认识我国的各个区域。
三、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4、强化基础知识,重视知识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与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进度:
第1---4周,学习课本第1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5---8周, 学习课本第2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9---11周,继续学习第2章,迎接期中考试
第12----15周,学习第3、4章
第16----18周,复习期末考试
五、教学要旨:
1、精心备课,结合实际定教案。
2、认真上课,面向课堂要质量。
3、注重学法,培养学生主动性。
4、辅优补差,因材施教齐上进。
5、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积极性。
高一地理备课组
一、学科的教学意义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更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一门跨越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知识领域的综合学科。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作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策略,地理学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主渠道,特别的,在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之中,地理学教育是最适合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
二、学科的教学思路
挖掘地理美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掌握地理知识,养成地理行为习惯
三、学生状况分析
基础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没有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求知欲望虽然持续性不强,但求知欲望强;自我展现欲望强,有较好的互帮互助氛围
四、学科教学实践
1、展现地理美学,激发学生价值观注意力
地理学的美学核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美,人鱼自然的最高层次的和谐统一,追求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人自身的关系;人际关系;人地关系寻求平和心境,寻求人际和谐,寻求人地和谐,经营和谐社会、经营可持续发展社会。
2、说明社会需要,明确地理素养
对地理环境有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 感受自然与社会的相关性;有许多和地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
3、说明人生发展需要,明确地理行为习惯
空间定位;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因果关系分析;过程分析与预测; 野外观察与观测;调查;提出地理问题;地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
4、强调思路和线索,每一章节都一一强调思路和线索,让学生养成按思路和线索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5、循序渐进,以专题形式补充学生初中地理知识
6、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
7、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
作业每连续两次得A者加2分;单元测验每进步5分者加2分
五、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涂写在机读卡上。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在轨飞行15天。其中20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神舟十号” 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始进行太空授课,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授课实况。“神舟十号”完成一系列科研任务后,于6月26日8时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神舟十号()
①在轨飞行成为地球的卫星 ②在轨飞行遇到大气强烈摩擦 ③在轨飞行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④向地面传送信息不受太阳活动干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航天员太空授课时,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看现场直播。位于洛杉矶(北纬34度03分,西经118度15分)的华人学生同步收看,其开始时间(区时)是当地()A.20日18时 B.21日18时 C.19日18时 D.20日10时 3.“神舟十号” 发射升空至返回舱返回地面期间,从理论上看北京航天指挥中心昼长变化趋势是()
A.一直变短 B.渐短——最短——渐长 C.一直变长 D.渐长——最长——渐短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1060平方公里,14座新老时期火山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课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回答4、5题。
4.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5.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6.据观测,目前L是一段主航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B.河道形状影响 C.人工长期挖沙而成 D.沙洲将水分流
7.河道是不断演化的,预测若干年后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图是()
小明暑假到威海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回答8、9题。
8.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A.热力环流
B.大气环流 C.温室效应
D.季风环流 9.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D.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3.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由于受太阳辐射、下垫面条件、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的气候在不停地变化。据此回答14、15题。
1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①引起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 ②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受热膨胀 ③极地温度升高,造成冰川融化 ④造成降水增加,入海径流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B.太阳黑子增多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16.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区域内()
A.湖泊是咸水湖 B.缺乏水汽输送
C.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补给 D.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
17.一般来说该类水循环区域湖泊水、地下水和河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图中()
A.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的是①③ B.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水的是②④ C.河湖水与地下水互补作用明显 D.地下水对河流径流调蓄作用明显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18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8、19题。
18.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①附近
B.②附近C.③附近 D.④附近
19.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季风、海浪的影响 B.季风、寒流的影响 C.信风、海浪的影响 D.西风、暖流的影响
20.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
B.向斜、断层、背斜 C.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21.因铁路建设拟在该地区修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选址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安徽天柱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图甲为天柱山主峰“天都峰”景观,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2、23题。
图甲 图乙
22.图甲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对应于图乙中的()
A.a,6 B.b,3 C.c,5 D.d,1
23.有关图甲中“天都峰”景观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而形成 ②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③受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 ④经历了地壳的上升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1日,天山因其具有景观和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完整性,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天山博格达峰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界。珠穆朗玛峰雪线高度明显比博格达峰的雪线高,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坡度 D.年降水量 25.图中2自然带的形成是因为()
A.位于向阳坡,热量充足 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多降雪
长阳一中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答题卷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共50分。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26.(14分)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省P县(图中面积最大者)城镇和水系分布示意图。P县境内最高海拔为1050米,最低海拔为24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县聚落分布的特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2)说明图示地区公路、铁路分布的不同特点,简述其原因。(6分)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海军网发布消息,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5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苍龙级潜艇“云龙号”访问了美国珍珠港。国际问题和军事专家对日本此举动有多种解读,人们不禁要联想到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
材料二:日本位置和1941年12月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航行路线。
(1)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选择了M路线,试分析选择M路线的有利条件。(8分)
(2)日本西海岸冬季多降水,说明除地形外的形成因素(4分)
(3)图中①、②两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指出渔场的位置并说明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6分)
(2)指出地中海沿岸地带性植被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成因。(8分)
(3)比较图中亚欧大陆东西部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的差异,并分析主要成因。(6分)
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2014.4.18)
3.D【解析】6月1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南附近地区(赤道以北),然后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长夜逐渐最短;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达到最长夜达到最短;之后随太阳直射点离开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
4.B【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圈层②为地幔,圈层③和④是地核。其中地幔圈层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5.B【解析】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说明了地球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地球内能、重力能和太阳辐射能等。6.B【解析】河道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L段河道弯曲,受河流形状影响,水流在惯性作用下长期侵蚀L段,河床加深而成为主航道。7.A【解析】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影响,靠近②的河岸长期被侵蚀,若干年后河道成凹岸,靠近①的河岸水流减少,泥沙堆积形成凸岸。8.A【解析】由材料及图可知堂屋的南北两侧地面物理差别较大,南边的植被在白天升温慢,气压高,北边的水泥地白天升温快,气压低,“穿堂风”最符合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9.D【解析】依据上北下南的方位,判断白天的“穿堂风”是从南向北刮。
10.C【解析】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看,气压带、风带已经向南移动。0°~10°是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10°~30°为东南信风带;30°~40°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性质干燥。
11.D【解析】M点位于南半球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四副图中D图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该题容易误选C图,C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12.C【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图示地区为北半球。图中M地的西侧为高压中心,风由高压中心吹向四周。由于M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北风。13.D【解析】根据图中降水区的位置,可判断为锋面雨。图中M地风向为西北风,且风力较大,使降水区向东南方向移动,即锋面由西北侧的冷气团向东南侧的暖气团方向移动。故图示区域降水是由冷锋天气系统所致。
14.D 【解析】全球变暖会使极地冰川融化,大量的冰雪融水汇至海洋,使海平面上升;也会使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15.A 【解析】太阳黑子增多、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等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大等人为原因都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
16.D【解析】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湖泊水等都是河流的补给方式;海水蒸发、地面蒸发以及植物蒸腾水汽,大量水汽输送到空中经过复杂变化又形成降水;湖泊有进水出水流通,是淡水湖;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属于海陆间循环。
17.C【解析】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则补给河流水。河湖水与地下水互补作用明显,湖泊对河流径流调蓄作用明显。
18.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图示海域为大西洋。①附近有自西向东流的北大西洋暖流,②、④附近有自南向北的北大西洋暖流,③附近为自北向南的拉布拉多寒流,所以③附近最有可能出现来自北冰洋的冰山。
19.D【解析】甲乙航线刚好位于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和西风带影响的海域,受其影响,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20.C【解析】观察图,甲处岩层有明显的断裂面,并且上下岩层的明显的位移,是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凹陷,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21.B【解析】隧道建设一是要考虑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二是要不透水。结合上题判断的地质构造,乙为背斜,适合修建东西向的隧道。
22.B【解析】根据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由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确定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确定b为岩浆岩;3为内力作用侵入;剩下c为沉积岩,2、5为外力作用。
23.C【解析】出露地表呈现山岭的 “天都峰”是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形成。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其和出露地表,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受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明显,因此③④表达正确。
二、非选择题(50分)26.【答案】
(1)沿河谷和河流分布。(2分)河谷一般地势较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2分)城镇建设投资相对较小;(2分)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分)
(2)公路里程长,主要沿河谷和平地延伸;(2分)铁路里程短,沿地势更低平的东部地区通过。(2分)原因:山区地形崎岖,公路比铁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2分)
27.【答案】
(1)①航程较短(沿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航行);(2分)②顺北太平洋暖流又顺西风,舰队速度快。(2分)③该航线经过北太平洋暖流,海水蒸发强,而冬季气温低,蒸发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雾;(2分)大雾天气舰队隐蔽性强,有利于发动突然袭击。(2分)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史地学科组:魏东升 二〇一三年七月 2011~2012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6、7、8、9、10、11六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刚接触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真备教材、备课、备学生
我任教的7个班,层次参差不齐。其中跨了三个层次,因此在备课时必须有针对性的补充或删去些知识点。许多学生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自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在学期初始阶段,反复多次,从高中为会考、高中综合科等方面,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学好所有科目,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地理,提出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应该说,通过说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教材较初中难度加大,尤其这学期学的是自然地理。因此,我在备课前,会将课本、教学大纲,会考说明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收集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厄尔尼诺现象,地震(近一、二年)事件等;结合往届学生某些知识点掌握的难易程度或易出现的错误;结合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三、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建立高效课堂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 ”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冷锋,暖锋的形成。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购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使学生明白和谐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四、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精心安排学案,达到教学统一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 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在课堂上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很重要。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全球气压带风带时问道“信风带”名字的由来,这时我用古代行商的方式来解释。讲解洋流时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英之战的例子。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地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地理的重要性。
每一张学案都是整个高一地理备课组的心血。我们精心安排练习,力求每一份练习能覆盖该章节的全部重点内容,有较大份量的读图分析题,亦增加一些反映当前最新的科技,经济,环境动态的题目。我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1)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为主,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第五单元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学班5个,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上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巩固和提高。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又要进行一定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特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他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在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
2、多听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积累经验,不在与教学时间的长短。应该尽量多听课,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那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所收获。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加强个别辅导,课堂上给他们机会,不歧视他们,肯定他们的努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全面教学,突出重点
无论是授新课还是复习都必须注重素质的提高,有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既注重文化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又注意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既注意掌握解题的规律,有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
2、作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复习计划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重点地读书,自读教材到深化教材列出各单元的知识体系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即使反馈注意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读图能力的培养
加强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判断能力。
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教学计划2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本学期高一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
(一),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二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
现在把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作如下设计: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三步六段教学法,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日晚集中全备课组成员,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课标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互动探究、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一份预习案一份导学案,分课时备课。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巩固案,请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课外作业是完成预习案,及时复习上节所学内容,学习组长负责检查督促。
6、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三、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的地球2 课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 课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2 课时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单元活动与问题研究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单元活动与问题研究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单元活动与问题研究 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单元活动与问题研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
二、奋斗目标
做好学生初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扎实完成高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为高中毕业会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的、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所了解,但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和初三不开设地理课,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说非常有限,对地理教学的观念,也仍保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副科”。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素质。
2、做好初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
3、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主要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应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五、本学期教学内容
单元
基本规律和原理
与人类关系
宇宙环境
日地关系
地球运动关系及其意义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利用
大气环境
大气环流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气候资源与灾害
大气环境保护
陆地与海洋
海水运动;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于地貌
水循环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循环的意义
自然资源和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分布规律
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机制
自然资源和能源
地质灾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
1、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增强师生关系,实施开放教学。
2、理解记忆为主,强化训练为辅。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5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学班6个,其中226班为55人,其余班级均在60人以上。6个班分为二个层次,226班是实验班,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年级的优秀学生,但他们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学理科,其余的5个班的学生为平行班,计划外的比例大,学生成绩悬殊大,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在xx年下学期期未考试中,就有一批学生没有及格。而本期6月份面临的高一年级会考将会有相当大的困难。根据教研组计划制定的整体目标,力求一次性合格率为95%以上。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五、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
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
时安排:全期总课时大约40课时,第五单元12课时,第六单元5课时,第七单元7课时,第八单单元4课时,会考复习12课时。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2教学课题:高中生地理素养教育。地理学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地理知识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旅游业等各行各业;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的人地关系;地理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知识密切相关。
教学目的:构建有效课堂,做好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即将上理科的高一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了解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使即将上文科的高一学生,产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为高考打下较好的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问题的提出:①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社会生活的需要
③课改的需要
④高考的需要
⑤教学课时限制
⑥基于对学生现状分析(理科生:无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无所事事或做其他课作业,浪费地理课堂时间;文科生:高一上册教材难度大,初中基础知识欠缺,教学课时有限,教师知识点不能讲深讲透,学生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分文理课后,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课时:共20节课(5×4)
教学内容:初、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关地理的人口观、资源观、价值观、环境观等地理素养。
教学用具:挂图、地理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式:以“讲座形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范例教学”和“活动课教学”为主要模式,师生互动,着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
教学难点: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课件的制作、学生活动的组织等。
作业布置:有关的读图、填图、绘图作业;课堂地理知识竞赛;办一期报纸(学校展示);制作PPT幻灯片(课堂或上传一中贴吧、网上展示);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全国地理小博士竞赛)等。
备注:⑴每位老师负责5--6个专题(见附录)
⑵做到组内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统一作业。
⑶每周集体备课时间,提前一周研究下周内容(星期三:讨论初稿,星期五:定稿)
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课时及负责人
内 容
负责人及主要内容
第1周
高一新生入学地理摸底测试
陶 梅(准备测试题,主要是初中基础知识)
第2周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课
陶 梅(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3周
放
眼
世
界
人类认识的宇宙 基础知识(一)
雷卫伟(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4周
人类认识的宇宙 有关视频(二)
陶 梅、雷卫伟、余小云(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5周
地球的圈层结构、世界地图基础知识
陶 梅(知识结构及课件、世界地理填充图、主要国家轮廓图)
第6周
地球面貌的形成与地质作用
陶 梅(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7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
余小云(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8周
传递圣火 了解世界(一)
课件:美国(陶)、英国(余)、埃及(雷)
第9周
传递圣火 了解世界(二)
7个学生在课堂展示(每组推荐1个代表讲1个国家),其他学生办报或做ppt在橱窗或网上交流
第10周
期中考试
陶 梅(准备测试题)
第11周
胸
怀
祖
国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陶 梅(中国政区填充图、中国地形填充图等)
第12周
中国政区图
拼图竞赛(剪图、多媒体课件游戏等)
第13周
传递圣火 了解中国(一)
余小云(知识结构及课件:中国或北京、湖北概况等)
第14周
传递圣火 了解中国(二)
课件:7个学生在课堂展示(每组推荐1个代表综合讲1个省区或某1方面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其他学生办报或做ppt在橱窗和网上交流)
第15周
我爱
我家
“汽车城”——十堰市基本概况
雷卫伟(知识结构及课件)
第16周
生
活
中
的
地
理
地球地图基础知识
余小云(知识结构及课件:时区、日界线、方向的判断等)
第17周
衣、食、住、行与地理
雷卫伟(衣、食、住)、陶梅(旅游)
第18周
自然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
余小云(知识结构及课件:资源分类及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等)
第19周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雷卫伟(知识结构及课件: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分布及防御等。气象灾害如台风等,地质灾害如地震等,环境问题如“ 温室效应”、水污染、生物入侵、物种灭绝等)
第20周
地理知识竞赛
世界真奇妙
世界、中国地理知识
陶 梅、雷卫伟、余小云 (竞赛试题--包括必答、抢答、连问、风险4种题型)、主持人(学生)、分组若干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3教学课题:
高中生地理素养教育。地理学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地理知识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旅游业等各行各业;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的人地关系;地理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知识密切相关。
教学目的:
构建有效课堂,做好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即将上理科的高一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了解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使即将上文科的高一学生,产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为高考打下较好的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问题的提出:
①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社会生活的需要
③课改的需要
④高考的需要
⑤教学课时限制
⑥基于对学生现状分析(理科生:无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无所事事或做其他课作业,浪费地理课堂时间;文科生:高一上册教材难度大,初中基础知识欠缺,教学课时有限,教师知识点不能讲深讲透,学生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分文理课后,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课时:
共20节课(5×4)
教学内容:
初、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关地理的人口观、资源观、价值观、环境观等地理素养。
教学用具:
挂图、地理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式:
以“讲座形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范例教学”和“活动课教学”为主要模式,师生互动,着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
教学难点:
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课件的制作、学生活动的组织等。
作业布置:
有关的读图、填图、绘图作业;课堂地理知识竞赛;办一期报纸(学校展示);制作PPT幻灯片(课堂或上传一中贴吧、网上展示);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全国地理小博士竞赛)等。
备注:⑴每位老师负责5--6个专题(见附录)
⑵做到组内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统一作业。
⑶每周集体备课时间,提前一周研究下周内容(星期三:讨论初稿,星期五:定稿)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4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爱好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学班6个,其中226班为55人,其余班级均在60人以上。6个班分为二个层次,226班是实验班,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年级的优秀学生,但他们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学理科,其余的5个班的学生为平行班,计划外的比例大,学生成绩悬殊大,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在05年下学期期未考试中,就有一批学生没有及格。而本期6月份面临的高一年级会考将会有相当大的困难。根据教研组计划制定的整体目标,力求一次性合格率为95%以上。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定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五、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时安排:全期总课时大约40课时,第五单元12课时,第六单元5课时,第七单元7课时,第八单单元4课时,会考复习12课时。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5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爱好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共有教学班18个, 18个班分为二个层次,8班和12班是实验班,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年级的优秀学生,但他们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学理科,其余的16个班的学生为平行班,计划外的`比例大,学生成绩悬殊大,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在上学期期未考试中,就有相当一批学生没有及格。而本期6月份面临的高一年级模块考试将会有相当大的困难。根据教研组计划制定的整体目标,力求一次性合格率为95%以上。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定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做好上下册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工作
高中地理下册是在高中地理上册的基础上进行的,上册地理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高中下册地理的学习。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旧知识逐步复习到位,从而克服上册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2、科学制定地理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我在参照以前的教学进度基础上,结合本学期工作上的实际情况,在组内进行广泛的讨论后,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1]、时间安排
3月1日------3月20日 第五单元
3月21日------4月17日 第六单元
4月18日------5月15日 第七单元
5月16日------6月19日 第八单元
[2]、工作安排
高一地理备课组由5人组成,集体备课和习题配置由两人分工完成,其中单周由何文臣作中心发言人,双周由杨应才作中心发言人,提前做好准备,按规定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好学案导学,习题原则上每节一篇(主要利用学案),单元结束后出一套综合练习题。习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由集体备课时研究确定,每节上课前保证准备妥当,以免上课时浪费时间。学案要经过认真的选题,避免错题和偏题的出现。
3、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
4、根据教材特点选用 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
六、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阶段性目标:
本学期共安排四次大型考试。第一、三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特别是识记性知识要求要到位,月考时也以识记性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对理解性知识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月考成绩要尽可能高一些,要出现相当比例的高分成绩。第二次为期中考试,此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在识记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理解性知识,考查中仍以识记性知识为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解性知识,创造一定的挑战性题目,使一部分优等生脱颖而出。第四次为期末考试,此阶段应继续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学困生提高成绩。知识上识记与理解并重,通过典型习题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应试素质,确保期末取得好成绩。
七、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每周组织好集体备课工作,首先确定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然后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指出突破难点的方法,科学设置习题。在此基础上,组内成员进行广泛的讨论,作出有益的补充,最后达到最佳效果,真正做到“七备”“四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积累有益的经验,互相交流,提高效率,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八、收集有效信息,科学处理教材:
教师通过研讨教学大纲和教材,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将知识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将具体的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摆脱“题海”,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提高成绩。
九、教学上应突出做好的几项工作: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重要工具;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知识是工具、知识是依据,知识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知识要围绕问题、围绕新材料、新情景重新整合。
2、重视主干知识的教学
重视主干知识的教学,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对考生多年来刻苦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形成基本能力的鼓励和尊重;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秩序;考试内容的覆盖面,首先应当考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然后再考虑其他;强调主干知识是在选材上注意所考查的知识在学科中的地位和分量;强调主干知识是指试题的新情景、新材料、新角度的落脚点必须落在学科基本内容和主干知识范围内,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3、重视知识网络的教学
每一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学科知识的体系、框架和网络;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有它内在的联系和自身的规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的过程;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知识积累、梳理的过程。
4、坚持知识的三点论:知识点、连接点、生长点
强调考查主干知识不意味着让考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恰恰是强调要建构学科知识的框架、体系和网络;命题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指围绕新问题、新材料、新情景要重新整合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系统;高考命题是在知识交汇点上命题;高考命题既不为服从主题而牺牲学科主干知识,也不为服从主干知识而肢解主题。
5、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思想
突出能力的测试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是高考命题的改革重点;考查能力特别注意那些对学生的思维变化有科学意义的,与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相衔接的那些能力。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5则范文】推荐阅读:
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教学计划05-28
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教研工作计划09-08
高一地理学年教学总结06-11
高一地理教学进度10-29
高一地理备课组教学计划06-28
高一地理组教学计划专题11-10
高一地理下期工作计划10-08
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09-09
2005秋季高一地理教学总结11-11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