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精选7篇)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篇1

一、知人论世,传承思想

选修此文,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陶冶他们的身心,涵养他们的德性,健全人格,增强他们把握社会解决人生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内容,因此,教师理所当然应精研文本,知人论世,以便我们达到传承思想的目的。

诸子百家兴起的时代背景应予以理清,春秋时期社会转型“礼崩乐坏”,王室权力日渐式微,西周贵族统治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出身下层的士大夫阶层,不满不平等,要求重新分配权力与社会资源,社会变迁加剧,刺激人类心理之惊诧及疑闷,而亟求所以解决慰藉之方,故贤智之士,自能画出种种方案,以应当世之要求,于是百家应运而生。

孔子面对“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社会秩序紊乱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提倡“礼”与“仁”。孟子诸子面对诸侯好战嗜杀的暴政,发展了“仁”,主张“仁政”;墨子面对亏人自利的世风,主张“兼爱”,尚同、尚贤;道家面对纷纷扰扰的现实,主张人性返璞归真、无欲不争,以自然无为作为出发点,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法家主张富国强兵,倚重法制,认为道德无用。

所谓适者生存,思想只有顺应时代才会具有勃勃生机,这条定律恰如其分地演绎了百家悲欢离合的命运。

儒家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孔子的保守性显然逆历史潮流,当然不受当时统治者欢迎,但儒学中温和的统治思想,适合稳定的时期,所以到汉代“独尊儒术”,这注定了孔子生不逢时的感叹,身后的“至圣”大信;墨家主张绝对的平等,要求兼爱,同时又主张尚同,民权与专制之水火怎能相溶呢?所以墨家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也就理所当然了;道家学说固然消极,但其含有逍遥自由的人生观,却可以与儒家刚强进取的人生观形成互补格局,自然就有了它长存的理由;法家深信政府才能,不承认人性之神圣,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与平等,切合时代需要,遂成秦霸天下的思想基础,其直面现实、与时俱进,体现了法家的长处,但其学说易致暴政,其倡行者自己亦成为自己学说的牺牲品,吴起乱箭射死,商鞅车裂而亡,韩非处死,令人扼腕叹息。精通儒家,注重礼仁中庸,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做人智慧。

精通道家,注重自然无为,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知事智慧。

精通墨家,注重兼爱非爱,做一个和谐博爱的人,平衡智慧。

精通法家,注重法治素质,做一个称雄礼下的人,领袖智慧。

知人论世,以意遂志,“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圣人之所以用心”,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以便作自己问,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

二、关注文化传承,学习文章之道

文如其人,大家耳熟能详;其实还要加上一句,文折射时代风云。读孔子文如饮清泉,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读孟子文如闻战鼓,侠肝义胆,气势磅礴;韩非子其文大刀阔斧,当机立断,壁垒森严;墨家文风浅近见蔓,这对我们更好地驾驭文字、写出真正的文章不是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吗?

明白了写文章的真谛后,我们不可点到为止,应析文章之精华,鉴赏文章的具体技法。譬如《论语》中语言动作的栩栩如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关心细节,反复感叹。“善者存,暮春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诗一样的画面,是一篇侧重表情达意的范文。至于孟子的比喻、排比,荀子的思虑缜密,韩非子的富于说理,老子的辩证,无不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光辉典范。

三、积累文言文知识,回归高考

先秦诸子散文是后世文章的滥觞,熟悉其文,对我们应付高考大有裨益。

1.积累实意词;2.特殊句式;3.成语:墨守成规,斯人斯疾,是可忍孰不可忍。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篇2

在人教版实验教材系列中, 《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 这意味着它应该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且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开放性。

统观先秦诸子, 只有儒家《孟子·梁惠王上》和《荀子·劝学》的部分、道家《庄子·逍遥游》的首章得以入载必修教材, 这也即《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基础。三篇课文能分别体现孟子仁民爱物、与民同乐的政治观, 荀子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修养论, 庄子逍遥无待、无己无功的自由观。虽然这些并不是其时授课的重点, 但是在开始《先秦诸子选读》的有关章节时, 可以先进行回忆、新解和概括, 夯实诸子哲学学习的基础。

《先秦诸子选读》的选择性体现在涵盖诸子范围之广和选文内容之多上, 师生可根据教学需要挑选某家或某课进行学习探讨。其开放性允许师生发散思维进行横向比较, 联系现实和历史进行纵向阐说。课堂教学中未必需要那么浓的说教意味, 能追溯原貌、推演发展自然更好。

当前, 党中央反复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先秦诸子选读》便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教材载体, 从这一角度分析, 选读诸子便不仅仅是对必修课内容的补充, 更是对人格修养、社会道德的提升。

二.单元分析:走进老子, 感知道家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正反两方面相互对立和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相传《老子》, 即《道德经》为老子所作。该书分为八十一章, 前三十七章为《道经》, 后四十四章为《德经》。《老子》架构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对后世哲学、美学、伦理学、逻辑学等产生了重大影响。“老子”单元即在此基础上, 摘录《道经》和《德经》的有关言论编辑成课文, 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先秦诸子散文, 以《庄子》和《孟子》文学价值最高, 《老子》主要是以哲学经典的面貌流传后世。语文教师不必泥于语文课堂, 在执教《老子》时不妨树立大语文思想。在必修课程的学习中, 《逍遥游》虽亦为道家著作, 但较之《道德经》有很大不同, 如以庄子思想为接受前提导入老子思想, 只能在几组关键的哲学概念上引申, 关涉的也仅是几则选文而已, 似乎玄之又玄;如以自然观为共性引入“老子”单元, 又过于发散, 与教材侧重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有偏差。两相权衡, 不若直接就“老子”单元说老子, 展开课文。

该单元仅《有无相生》一课, 共七段选文。第一则选文提出社会人生各种对立现象是相反相成的, 在本课中有总论意味, 之后六则选文为分述。该课对现实人生的启示, 根据人教社教师用书的指导性建议, 主要是认清相反方面的统一性, 抓住可以促使变化转向有利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因素, 并且付出必要的努力。教材选编时有意避开了老子“无为”思想的有关论述, 教师也不必刻意往此方向引导。以第一则选文为例, 课文只选择了《老子》第二章的前半部分, 未选录的后半部分的“功而不居”的人生哲学才是本章的真正主旨, 且与课文第三则材料关联紧密。教师若选讲第三则材料, 可补充第二章的后半部分, 若是将教学目的仅设计为突出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 可不选讲第三则材料, 留待学生自学自悟。

三.教学简案:以生为本, 形象知理

1.学情分析

高中生除了马哲, 接触的中哲、西哲都很寥寥, 学习《有无相生》一课, 既无中哲体系的模糊图式, 又乏解读《老子》的必要依托。《有无相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言文, 生僻词句不难在识, 而难在解, 因其内涵非文学意义上的, 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如第五则选文中“无为”一词, 课下注释仅以“大致是指用顺任自然的方式来作为”含混其词, 学生本来根据字面意思, 还多少有点理解全句, 给这么一解释, 反而愈发模糊了。这个注释不但使学生焦躁, 而且本来也不够科学准确。稍为可靠的注解应为:“无为”是道家推崇的作为道德的实践原则和高尚境界, 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是“道”, “道”放任万物按照自然天性变化发展, 人应该依循“道”, 故应以“无为”为为, 以“无事”为事, 一任万物之自然, 后经《庄子》《淮南子》等在内涵上予以发展, 把“无为”理解为不违背客观规律的作为, 实际上是变相的“有为”, 脱离了老子的本意。

同时, 课文中部分选文的理解需要《老子》其他相关章节进行补充。如第七则选文谈及弱用之术, 必须补充《老子》第四十章的“反者道之动”理念, 而一旦补充, 又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思维负担。

因此, 《有无相生》的教学, 出于以生为本的考虑, 不能以通读全篇和背诵为目的, 应化抽象为形象, 用事例解事理, 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知老子, 领悟其朴素辩证法。

2.教法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老子的朴素辩证法, 感知老子思想和《老子》风格。教师让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自主预习全篇, 课上不进行串讲, 重在理解“有无相生”的合理性, 并借以指导现实人生。计划从形象材料的分析导入老子的相关言论, 横向延伸知老子, 纵向联系悟人生, 导出人生智慧。教师通过方向把握和课堂调控, 引导学生思考老子思想的科学价值, 掌握有关“有无相生”的方法论。

3.教学环节

①导入。列举以下两则材料, 请同学们谈谈启示。

材料一:华罗庚先生上完初中后就辍学在家, 帮助父亲打理生意。但他却迷上了与生意毫不搭界的数学演算题, 也许正是他的“不务正业”, 成就了他的数学高誉。

材料二:丁肇中院士早年进修实验物理学, 后来因为感到自己动手能力较差, 科研之路受困, 便转而攻关理论物理学, 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教师简评学生发言, 提出“有用”与“无用”的疑问以引导方向:华罗庚先生当时如果能按部就班读到大学, 进入数学系学习, 会不会在数学上做出更大的成就?辍学做生意, 对于数学家来说, 算不算浪费时间?丁肇中院士若是一开始就专攻理论物理学, 会不会早一些取得重大科研成就, 进而荣获诺奖?他在实验物理学方向上花费了大量心血, 岂不是在做无用功?

②研读第二则材料, 思考“有用”“无用”内涵及相互关系, 回答导入部分的问题。

教师明确选文的分—总关系, 指名学生翻译前三个比喻句。

“毂”喻句:三十根辐条集中到一个毂上, 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 才产生了车轮的作用———转动。

“器”喻句:揉合粘土做成器皿, 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 才产生了器皿的作用———盛物。

“室”喻句:开凿门窗建造房屋, 有了门窗四壁间中空的地方, 才产生了房屋的作用———住人。

教师小结:车轮、器皿、房屋三者都能给人带来便利, 这就是“有”;然而这里有一个前提, 就是车毂、器皿、房屋中都有中空的地方, 即“无”。没有这些空虚之处, 车轮、器皿、房屋也就不能发挥它们供人居住和使用的作用, 无法给人带来便利。老子在这里把我们通常认为是矛盾着的双方———无和有统一起来了, 让我们意识到原来看似“无”的东西原来也有这么大的“有”的作用。请根据老子的这种价值观, 重新评估刚才有关华罗庚做生意和丁肇中进修实验物理学意义的认识。

教师补充一则卢瑟福与学生的对话, 请学生反思卢瑟福学生的选择, 联系自己的学习状态, 畅谈启示。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一天晚上返回实验室, 看见一个学生仍在做实验, 便问他这么晚在做什么, 白天在做什么, 早晨又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全部的时间都在做实验, 并期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卢瑟福沉吟一会儿问道:“这样一来, 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有无相生、学思结合。

③研读第一则材料, 了解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弥补的辩证关系。

教师过渡:老子关于“有”和“无”的分析是辩证统一的, 这并不仅限于“有”“无”之间, 他认为, 万事万物皆存在着这样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它们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学生诵读第一则材料, 找出其中分别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小组合作, 结合现实生活经验, 谈谈这种朴素辩证法的合理性。

教师补述:世间事物总是相对的, 所以彼此才有分别, 而这种分别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们能互相补充, 甚至互相转化,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 道的运动规律是向对立面转化。比如某一题几何题我觉得很难做, 当我认为其难的时候, 心中想的是那些数学好的同学是能做出来的, 只是对我这种水平的人来说很难, 做不出来, 这便是难和易的互相促成, 有难就有易, 有易就有难。如果那些数学好的同学也做不出来, 那么这一题几何题也就无所谓易, 无所谓难了。一题谁都不会做的几何题, 已经没有讨论它的意义了。我们讨论的难易, 是在一定的存在意义上去评判的。当然, 老子也认为难和易可以相互转化, 我想同学们都希望将难题转化为容易题, 这又该怎么做呢?请看第六则材料。

④研读第六则材料, 寻找推动事物从不利向有利转化的启示。

学生自主思考, 找出“从持续做小事做起, 不断取得小进步”等类似答案, 分析其合理性。

教师补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 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 日积月累, 从少到多, 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再粗壮的大树, 也是从小树苗一点点长成的;再高大的台阁, 也是一筐土一筐土地建设起来的。比路更长的, 是人的双脚;比山更高的, 是人的恒心。美国杰出的作家杰克·伦敦在房间里挂满了卡片, 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 还是厨具上, 都挂着写满了各种美妙词汇的小卡片, 他将卡片放在房间的每个角落, 为的是每时每刻都能随时记诵。杰克·伦敦正是靠这种对语言和素材的不断积累, 才能在写作时得心应手, 完成《热爱生命》《铁蹄》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的。

教师追问:如何取得最终成功, 引导学生得出“慎终如始”的结论。

教师备答:虽然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但是良好的开端并不等于百分百的成功。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成功于我们擦肩而过, 往往只因为功亏一篑。如果能在胜利在望时更多一些谨慎, 慎终如始, 长征将要完成的时候还依然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 就不会败坏事情了。

⑤总结。教师提出学生根据兴趣自学《老子》其他相关章节的期望。

教师总结:老子的智慧是他在动荡的时局、不安定的社会、纷争的人事、无常的生命的背景下, 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论, 博大精深, 丰富异常。如“上善若水”,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 停滞在众人讨厌的低洼地方, 永远滋润万物, 而不与万物相争。处世, 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 要像水那样渊深沉静;待人, 要像水那样真诚坦荡;做事, 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动, 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浅析 篇3

关键词:先秦诸子;内涵;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69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课程标准版选修教材。学好这一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学生的情感与精神内涵,塑造健全向上的人格,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讲好这一选修教材,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尤其是发现古文、古人、与古文化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造性地将其为我所用,为时代所用,为表情达意所用,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对学生情感与精神内涵的全方位提升,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除却新课程标准对《先秦诸子选读》一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做出的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本教材还有其独特之处。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孙基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首先,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原创性、最深邃、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之一,它对社会、历史、人生有着深刻而透彻的见地。这门课程的落脚点在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体认,透过这些经过时间沉淀的历史哲思,学生会从中感悟到中华历史的沉重与渊远,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中国古人的睿智与潇洒,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他们思考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其次,先秦诸子散文不仅是对厚重的人生、社会的哲理思考,不仅代表先贤的人生观,还代表着方法论。它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对个人的立身处世有很强的引导意义,对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抉择问题有着非凡的洞见,具有不可磨灭的现代价值。这门课程关乎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立身处世与待人接物,理想价值与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是古人和古文化对现代学生、现代人的情感与精神内涵的深深涵养。

再次,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鲜明的先秦哲人形象均是富有人格魅力的先贤形象,这将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诸如孔子在颠沛流离中,知其不可而为之,仁心不改的举动,可以启发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孟子关于生与义的精辟论述和对于富贵的体认,可以启发学生在功利诱惑中如何选择;庄子宁愿曳尾涂中自逍遥,可以启发学生如何在富贵名利面前追求精神的自由。

总之,《先秦诸子选读》一书,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优秀载体,又是提升学生情感与精神内涵的优秀载体。所谓教育,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以“人”为核心,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人”的生存、发展和自由,在此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进而形成民族凝聚力与国家向心力,在实现自我价值与自身解放的同时,承载起民族文化传承,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文化论著的教学应着眼于“人”的核心,因为“一切文学皆是人学”,更何况和人文情感与精神内涵息息相关的先秦诸子文化。所以,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二要促使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价值取向、情感境界、科学精神和思想探索,促使学生探索、思考、形成、坚定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详略得当,不必篇篇都学,面面俱到。在篇目和语段的取舍上,删繁就简,选学简易浅显、有故事、有情节的经典文章,不必在佶屈聱牙的文字上耗费时间和精力。其次要注重文本讲授和知识学习,不要把这门课程上成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或思想史课程,要结合必修的相关篇目,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曾说:读好先秦时候的典籍,再往下读,那是“顺流而下”;反过来,先读了后面的典籍,即便读得很好,再去读先秦时候的典籍,那是“仰攻”。学生通过学习、研读先秦诸子,掌握一批古文常用的基本词汇,掌握相关的基本语文知识,培养自己对古文的语感,自然会提高阅读其他古文篇章的能力。再次,要注重背诵积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读先秦文学知识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思想情感材料,还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可以成为学生终生的营养。第四,重视挖掘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在教给学生“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应让学生自主“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最后,要运用讲座、论坛、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联系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这是实现学习文化论著现实意义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芬.高中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篇4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

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9、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10、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11、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9、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2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5、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26、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0、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3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4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9、言必信,行必果。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4、既来之,则安之。

55、小不忍,则乱大谋。

56、道不同,不相为谋。

5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孟子》名句默写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6、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之徒也。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8、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9、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10、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r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11、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12、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1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0、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2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22、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

2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6、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7、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28、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1、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32、不以规距,无以成方圆。

33、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篇5

第1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垩(è)漫

斫(zhuó)之

郢(yǐnɡ)人 ...B.逡(qūn)巡

踵(zhònɡ)

..C.恂(shùn)目

巨缁(zī)

..D.腊(là)之

.黄馘(xù)

怵(shù)然 .期(qī)年 .舐(shì).【答案】 A(B踵:zhǒnɡ,怵:chù,C期:jī,D腊:xī)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B.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C.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D.王说之,益车百乘。

【答案】 C(A—陷,B趣—趋,D说—悦)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项:脖子。.B.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钱。.C.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来:过来。.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然:然而。.【答案】 A(B贷:借,C来:语助词,D然:乃)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矣吾无以为质.A.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若鱼者莫不厌.B.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其于大达亦远矣.樊迟未达.

C.

成风匠石运斤.D. 斧斤以时入山林. 【答案】 D(斤:都是指斧头一类的工具)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矢复寓适矢复沓,方.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得车之多也何.何以利吾国.

B.

君乃言此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曾.D.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 C(A方:①刚刚,②方圆;B何:①为什么:②什么;C乃:竟然;D曾:①还,②同“增”)6.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B.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C.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D.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答案】 AC(AC:回头;B但,只;D回头看)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B.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 .C.揖御寇而进之 .D.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答案】 CD(CD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是名词活用作动词。)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运斤成风”一段,庄子的本意是赞扬石匠“运斤”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说明郢人胆量大。

B.“为浑沌凿窍”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悲惨的结局。

C.“任公子钓鱼”的寓意是说,只有具备大本领、大思想、大学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才能参与治理世事。

D.“舐痔得车”讥讽那种用卑鄙下流的手段求得富贵还向别人炫耀的人。【答案】 A(说明谈话辩论要有合适的对象)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9.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将贷子三百金

贷:借给 .B.周顾视车辙中

顾:回头 .C.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为:为了 .D.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使„„活下来 .【答案】 C(为:动词,做。)10.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B.于禽兽又何难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答案】 A(A项与例句中的“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之”。B项,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C项,疑问代词,哪里。D项,句中音节助词,无实义。)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B.子何为者邪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答案】 B(B项是宾语前置句,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12.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借鲋鱼的故事,意在向监河侯强调要同情弱者,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B.这则寓言故事揭露了监河侯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惯用的伎俩。

C.庄子认为人们做事应顺应自然之道;而违反自然之道,必然会遭到人们厌弃。鲋鱼的故事形象地承载了庄子的这一主张。D.善于借用寓言说理,将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让人在沉思中受到启迪是《庄子》语言的一大特色。

【答案】 A(“同情弱者”、“悲天悯人”说法错误。)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逸民列传序

《易》称“遯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①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②之洁。自兹以降,风流弥繁,长往之轨未殊,而感致之..数匪一。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故蒙耻之宾,屡黜不去其国;蹈海之节,千乘莫移其情。适使矫易去就,则不能相为矣。彼虽踁踁③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④之中,自致寰区⑤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荀卿有言曰,“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也。汉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杨雄曰:“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言其违患之远也。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车之所征贲,相.望于岩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严光、周党、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咸遂,志士怀仁,斯固所谓“举逸民天下归心”者乎!肃宗亦礼郑均而征高凤,以成其节。自后帝德稍衰,邪嬖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而不顾,多失其中行焉。盖录其绝尘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注] ①颍阳:指巢父、许由。②孤竹: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③踁踁:固执。④蝉蜕嚣埃:喧闹的地方。⑤寰区:百姓生活的地方。

1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时义大矣哉遯之.A.旌帛蒲车之所征贲.求其志或隐居以.

B.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感致之数匪一而.C. 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不能相为矣则.D.志意修则骄富贵.

【答案】 A(A项,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B项,连词,表目的。C项,转折连词,但是。D项,连词,那么,就)14.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都能表现逸民“高尚其事”的一组是()①终全孤竹之洁 ②或疵物以激其清 ③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④相携持而去之者 ⑤至而不能屈 ⑥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

A.①②③

C.①⑤⑥

B.②③④ D.④⑤⑥

【答案】 D(“高尚其事”的意思是“把自己的隐逸看得很高尚”。①说的是周武王的做法。③说明不同的人天性不同,做法不一样)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赞美了超然世外的隐士,表明了自己对“天下归心”理想境地的追求。B.文章分析了隐士的两种情况,一是实际归隐,一是以隐遁等待征聘。C.作者细致分析了隐士隐退的各种原因,并热切希望统治者能够重用隐士。D.作者认为隐士自古就有,他们都是世间的英才,在后来的朝代便有很多。【答案】 B(作者没有分析这两种情况)16.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群方咸遂,志士怀仁,斯固所谓“举逸民天下归心”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以,尧自称效法上天,也不能使颍阳隐士的高雅操守屈从。

(2)但是,看看隐士甘心在田野中(劳作),在江海上受苦,难道他们一定亲近飞禽游鱼、喜欢林木花草吗?

(3)各方面都称心,退隐的志士归顺仁义之主,这就是所说的“提拔逸民,天下人就会心悦诚服”的道理吧。

【参考译文】

《易经》说:“退隐避世的现实意义太大了啊!”又说:“不为王侯做事,把自己隐遁的事情看得很高尚。”所以,尧自称效法上天,也不能使颍阳隐士的高雅操守屈从;周武王可说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了,最终只能成全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叔齐不食周朝粮食的清白名声。从那以后,退隐世外的风气越来越盛,他们一样是去退隐,但感受和情致并不相同。有的隐居是为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有的避世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道义,有的避世是为了使自己清净来压制烦躁的心绪,有的是为了避开危险而寻求安全,有的愤怒于世俗的肮脏而以此建立高尚节操,有的蔑视富贵而以此鼓励自己的清廉品德。但是,看看隐士甘心在田野中(劳作),在江海上受苦,难道他们一定亲近飞禽游鱼、喜欢林木花草吗?也就是由于人们的性情和天分不同而造成的罢了。因此,柳下惠虽然蒙受耻辱,屡次被罢官但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国家;鲁仲连有抗御强暴,宁可投海也不尊秦为帝的气节,即使千乘之国国君的地位也不能让他动心、改变秉性。如果让他们各自的去留行为对换一下,那他们也就找不到对方的情况。他们虽然固执得几乎像沽名钓誉的人,但他们摆脱喧闹的尘世,让自己超脱人群之外,难道不是与那些挖空心思追逐虚浮利禄的人有很大区别吗?荀子说:“树立远大的志向就会蔑视富贵,修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会蔑视王公。”汉朝半途衰微,王莽篡权,有志之士满腔的义愤是很强烈的。那时候弃官不做、相互邀请退隐的人不可胜数。杨雄说:“鸿飞得高高的,想捉取的人怎能得到它们啊!”是说他们躲避祸患很远。光武帝侧身而坐来等待隐士,访求他们十分迫切,用旌旗、布匹、蒲车征聘的隐士,在山路上络绎不绝。如薛方、逢萌虽然被征聘了但是不肯出来做官,严光、周党、王霸虽然出山了但不愿意屈从权势。各方面都称心,退隐的志士归顺仁义之王,这就是所说的“提拔逸民,天下人就会心悦诚服”的道理吧!汉章帝对郑均也能以礼相待,并且征召高凤,来让他们成就自己的节操。章帝以后的皇帝德政渐渐衰微,奸邪当政,耿直的志士,不愿和这些达官贵人为伍,竟至于极力表达他们激愤不回头的意愿,因而大多违背了他们的中和之志。现记录那些与尘世断绝不再回归的逸民,和那些观察时机而采取不同方式的超脱的隐士,把他们列在本篇之中。

四、高考热点

17.以“不可调和的冲突”为新的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形容为不可调和的冲突,甚至认为这种冲突将导致灾难性的政治角力和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可调和的冲突是一些人形容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词语,这些人甚至认为它(这种不可调和的冲突)将导致灾难性的政治角力和战争,这种观念是我们反对的,我们同时也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反对以优劣论文明等观点。

18.阅读这幅名为“礼尚往来”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画内容,写一段说明文字。(字数不少于1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就这幅漫画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字数不少于1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图片中的两个公务员,都坐在写有“公款”字样的保险箱上,想必箱子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款。他们怀里都抱着一大叠公款,用一双筷子分别朝对方的嘴里喂大叠的钱款。这就是现在所谓的“公务接待”,实际上是以此为借口侵吞公款的一种腐败现象。

(2)当前在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公务接待已经明显超出了“合理”界限,违规和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他们追求奢华、不合规定的公务接待,增加了各级政府的行政成本,挤占了政府公共资金。这种变相的贪污行为已成为一种风气,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浪费,也在老百姓中留下了不良影响。

19.仿照下面的例句,写出两个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上与之相同的的句子。一条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旖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净土,默默无语中不忘留下一片空白,让人感觉空白背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答案】 一江碧水,波涛汹涌后不忘留下一点空白,使人神游空白背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一首诗词,缠绵悱恻后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背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绮丽。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北岛在《走吧》一诗中用异于前辈的歌声,吟唱着自我: 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

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

诗人朝着“生命的湖”一路走去,一路是“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惘、清冷的“月光”、充满诱惑的“红罂粟”„„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在同样的一条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体裁自选(除诗歌外)。⑤不得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话题“在路上”,浅显易懂,审题难度不大。但是,若不深入理解材料含意,这个作文也易平庸化。如去上学的路上,去看电影的路上,去XX路上,等等。“在路上”,是一个比喻型话题,有象征意义。从所给材料来看,这个“路”是人生历程,“在路上”,显然是指在人生之路上。正如引语中所说,人生之路有着“‘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惘、清冷的‘月光’、充满诱惑的‘红罂粟’”,这些都预示着人生是在挫折和迷茫中前行的,但正如北岛在诗中所言: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即便人生之路崎岖难行,我们也有不灭的梦想和心中的圣地要去追寻。因此,这个话题,准确的立意应该与人生、理想、追求、苦难、挫折等有关。

话题是一个介词短语,可以根据立意自设合适题目,也可以用添加法,将这个话题补充完整用作题目。“谁”在路上?在路上怎么样?即补出这个句子的主语、谓语来。这个“谁”,可以是自己,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国人,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群体。这个(或这些)人在路上做什么呢?不论在路上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在路上,享受着人生的欢乐与痛苦,坦然面对;等等。这样一来,文章的主题就有了,文章的内容也有了。

【佳作赏读】

泪与旗 唐黎

在去往生命之湖的路上,那满地的落英与不尽的萧索勾出了我眼中的泪,可我却不能让我生命坚毅执著的旗倒下。

在路上,我不敢看我看到的。那些上帝为我布臵的景色叫我如何面对与欣赏,它们是风也瑟瑟,雨也潇潇;那些上帝为我设下的岔道叫我怎么解读,黑夜里歧路万千,让我如何走好;那些上帝为我安排的行人,要我用什么方法去陪伴,每个人都是一座山,要我怎样攀登。我好迷惘,神啊,救救我吧!清冷的月光中,是谁吹起了羌笛?那天上的云不散,可我的神已乱;那地上的水在流,可我的心已断。这一切要叫我如何面对?这凉风暖风都是悲风,这过去未来都是伤痛。

在路上,我不敢想我想到的。虽然没有谁来禁锢我的思想,可毕竟未到过生命之湖的我尚未成熟。二十年后的我会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宫殿里,还是生活在别人的冷眼与嘲笑里却仍未背弃心中的理想?在生命的路上,风放肆拼命地吹,无端拨弄我的眼泪,当记忆的弦缠绕住过往的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夜深人静,唯有孤独徘徊于路上,心中仅有“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微微凄凉与苦笑的泪。

在路上,我不敢做我想做的。我想当一个英雄,可惜没有那个胆量;我看见许多污浊不堪的世事,在我的眼前一遍又一遍地演出,我想伸出双手,却是无能为力,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心生怨怒;我拥有爱心,却没有那份勇气将之释放,这分明是一种痛苦。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重击,让我疲惫不堪。时间在无言中消逝,萍踪花影,飘飘荡荡,苦苦挽留也只有一缕微香。脚步朝着生命之湖,回想起曾经有过的景色与如今的情状,怕只怕秋来望那落叶满地,怕只怕春来看那花如泪凝。

但我依然不愿将生命的旗丢下,即便是我泪流满面,也要让旗做我在路上拼搏过的见证。看生命的路上:月在窗影上移,花在石阶下残,树在月光中摇,泪在烛光中闪。看我:将在路上,扛着一面大旗,像狂风一样舞蹈,心生呼啸。【名师点评】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篇6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大家都感到教好它不易,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备课量大,要讲的东西太多;占有的资料很多,如何用好资料却把握不准;课堂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有效分析不够;一首诗或词应该花费多少时间进行教学估计不足,凡此种种,多多少少是自信力不够的表现,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教学实践体现不够,我利用整个寒假对什么是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和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反思,发现以前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新学年开始是应该在教学中进行改变的时候了。

一是培养教学自信心。教学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当然从读经典名著中来,从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中来,从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整个假期,我读了三本书,一是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二是程千帆先生主编的《名家视角之唐诗精选》,三是高??先生编的《唐诗品汇》,收获颇丰,读了方知自己在唐诗宋词方面存在许多无知之处,真是“人不学,不知道”,一首诗或一首词的妙处在哪里,一个诗人或词人在诗词中为什么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伟大在哪里,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知道得更深刻。遗憾的是时间有限,否则我会把其中许多好的东西进行摘录,这项工作我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完成,读了名家的点评,至少教会我们这样几方面东西:一是好诗或好词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二是练就一双慧眼发现别人可能发现不了的;三是如何从字句入手走近作者的情感深处,或者作者情感感发的力量在哪里,他是如何编排语码的。读了这些好书,对我们钻研教材、分析作品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因了这些基本功,我们在教学处理上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假期中,我还翻阅了《名作欣赏》、《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对目前课堂教学和前卫教学理念进行了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教学是重要的启迪,科学的做法对我们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总之,语文老师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并非虚言,举个例子,叶嘉莹先生在分析词作时谈了许多典故,如果不是她引证一下,我根本不知道,学了就知道了。

二是精心设计问题,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成功不成功是由学生评价的。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那肯定是失败的一堂课,讲诗词,许多老师一讲到底,根本不关注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能力有没有在老师的启迪引导下得到提高,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点任何时候老师都要铭记在心,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讲一首诗或词你可能储备了许多学生懂的东西,但你不能卖,不能喧宾夺主,你要想个法子让学生悟得或以浓厚的学习兴趣习得,此时要求老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问题要有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问题不是一个而是几个,这几个问题之间要有个过渡衔接,要触及文本的根本。有效的问题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老师要认真推敲,最好结合文本后面的“品读与探讨”栏目进行思考,我想一节课如果能真正解决几个有质量的问题,那么长此以往,何愁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诗词教学设计的问题不同于其他体裁,要想到它们是否带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要在问题设计上下工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些较难的关于用典等问题要在学生想不通的时候告诉他效果最好,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是找准教学切入口,科学安排教学计划。讲诗词,找切入口非常关键,没有切入的角度,课堂教学可能重点不清、主题不明,一些老师感到诗词难教,就是因为找不到教学口径,资料一大摞,写了一大串,讲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教学很可能是无用功,所以,善教者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到切入口,循序渐进,游刃有余,挥洒自如,让你听了也是一种享受。什么是切入口?就是讲诗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通道,举个例子,讲杜甫的《兵车行》,如何切入?怎样组织教学?主要还是抓住“行人但云点行频”这句话做文章,按照点行频的情形、原因、后果、感想组织教学,这样做,教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思路,遵者识斯真。”这就要求老师学会分析教材、驾驭教材,按教学本身规律做。诗词教学在课堂进行过程中随意性确实很强,教学空间也很广,如何信马由缰,也许多一首小诗或小词也能“跑”两三节课,中学课堂不同于大学中文系教授讲解古典诗词,教学目的不一样,决定我们不能在课堂上随意,一定要按照学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能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素材取舍上要有个度,恰到好处的教学最重要。

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教学设想 篇7

【教学设想】

1、重视挖掘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诸子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学习先秦诸子散文,要引导学生领悟其深邃的思想,“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用“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走进诸子。如孔子的“仁”、“义”,孟子“民为贵”和“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及“仁义礼智”,庄子的“尊生”,墨子“兼爱”“非攻”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的热爱,陶冶身心、涵养德行。

2、学习经典,注意联系现实。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思考,至今仍然富有现实意义。因此教课时要发掘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阐发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3、体会先秦诸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要体会《论语》言简意赅、质朴含蓄的特点,《孟子》运用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的方法,《庄子》想象奇幻、行文汪洋恣肆的特点,《韩非子》锋芒锐利、说理透辟的特点。

4、加强名句名段诵读,重视文化知识积累。

每个篇目后都有背诵要求,教课时要落实背诵的基本要求,识记一些名句,如孔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5、不必篇篇都学,面面俱到。在篇目和语段的取舍上,删繁就简,选学简易浅显、有故事、有情节的文章,不必在佶屈聱牙的文字上耗费时间和精力。

6、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要上成古汉语知识课。

【课时安排】

31课时

概说 2课时 第一单元“”和《论语》选读,7个小专题,7课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7个小专题,7课时。第三单元《荀子》选读,1个小专题,1课时。第四单元《老子》选读,1个小专题,1课时。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个小专题,6课时。第六单元《墨子》选读,3个小专题,2课时。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2个小专题,5课时。

【课文进度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习全文)1课时

二、《当仁,不让于师》(选学1、9、10段)1课时 附带解析其他词句: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莞而 /割鸡焉用牛刀 /单瓢陋巷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全文)1课时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文本)1课时 附带解析词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杀身成仁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选学1、3段)1课时 附带解析词语:见义勇为

六、《有教无类》(选学1、5、6、7段)1课时 附带解析词语:切磋琢磨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选学7、10段)1课时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学习全文)2课时

二、《王何必曰利》 1课时

三、《民为贵》(选学1、2、3段)1课时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选学第1段)

附带解析语句:乐民之乐者„„未之有也 2课时

五、《人和》(不学文本)解析和背诵语句:(课后第一题)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学文本)解析和背诵语句:(课后第一题)讲析名句: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课时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学习全文)1课时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不学文本)1课时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选学1、3、6、7段)1课时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词》(学习全文)3课时

二、《鹏之徙于南冥》(必修本已学,用于自读,灵活处理)

三、《东海之大乐》(选学第一自然段“秋水”)1课时 四《尊生》(学习全文)2课时

五、《恶乎往而不可》(不学文本)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一、《兼爱》(选学最后一段)1课时

二、《非攻》(学习全文)1课时

三、《尚贤》(不学文本)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学习全文)3课时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先秦教案09-17

先秦古诗之氓05-26

先秦文学史教案06-03

2024尔雅先秦君子风范考试答案10-15

上一篇:JAVA程序员简历模版下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