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的案例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患关系的案例(推荐8篇)

医患关系的案例 篇1

事件回放:8月23日上午9点55分左右,南昌市第一医院门口发生一起恶性持械斗殴事件。医院医务人员与护工队100多名,手腕扎了红布、佩戴保安防爆头盔和身穿警用背心、手持铁棍和木棍,统一装备,与近100名病人家属发生冲突,导致院方2人、患者家属13人不同程度受伤,四辆面包车被砸毁。以下是描述的画面:

近百名患者家属和邻里在医院门前将聚集。其中,部分人员手持鱼叉和铁棍准备冲入医院内部,还有一部分人手持玻璃瓶在医院大门外准备。此时,一名患者家属从医院冲出,并大喊有人被袭击。随即,近百名家属一齐从医院机动车入口处冲入医院,但在前进了150米左右后,前方突然出现了一群不明身份的打手,并向家属喷射白色烟雾状物体。顿时,冲入的患者家属都被烟雾包围,而从医院里冲出来的打手,趁机对家属人群进行殴打。

此时,刚冲入医院的近百名患者家属,被打手袭击后,都退回到医院门诊大楼前。但身份不明的打手,仍四处追击家属人群,并开始打砸患者家属的车辆,其中有四辆面包被砸毁。双方都有人员在斗殴中受伤。在患者家属被打散之后,打手还继续医院内搜捕“漏网之鱼”,随即便有好几名没有来得及逃脱的患者家属被追,并当场被围殴。

这起械斗事件造成15人受伤,四辆面包受损。医患纠纷引发如此大规模的械斗实在比较罕见。

点评:好一幅活生生的黑社会般的恶斗画面,以前也许只在电影中看过。这起恶性的医疗事件据说由医患纠纷所致,南昌第一医院雇佣打手,有组织有计划提前做好“迎敌”准备。医院不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场所,而变成医生病人群斗的战场,光天化日之下,却发生了一幕骇人听闻的持械打斗事件,这种恶劣行为不但给医院带来极大的负面口碑,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出现医疗纠纷不是寻求疏导,而是双方对峙组织武力打斗来解决,医院形似黑社会,让病人心寒,医患关系更加恶化!

三、上海交大三院“医跑跑”事件

事件回放:8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大楼3楼手术室突发火灾,一名正在接受截肢手术的全身麻醉病人身亡。医院宣传科负责人称,事发时手术室内至少有6名医护人员在场,发现隔壁房间起火后撤离;手术台上的病人则因无法逃离不幸身亡。

据介绍,“医跑跑”事件中,在发现隔壁房间起火后,这几名医护人员完全有时间将全麻病人挪到推车上带走。可就是这个能给病人带来生命希望的举手之劳,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去做,导致病人死亡。

目前,这六名医护人员被停职调查,管消防的副院长撤职,院长被行政警告处分,事件发生后警方也介入此事调查。

点评:当一个病人把自己生命交到医生的手上,对医生来说,这本身既是一种信任,更是一份生死契约。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这本身就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上海“医跑跑”事件的发生,医生逃跑不但跑掉了医德,更跑掉了做人的底线。有学者指出:“医跑跑”事件中的医生抛下病人不能止于道德宣判,还应加以法律上的惩罚,病人家属有权以医疗事故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来起诉事件中的医生。

求生是人的本能,面对危难,医生在病人面前紧急避险优先自保性命,而弃病人生命于不顾,医生职业道德又体现在哪?但更希望这一事件带给医务人员的警示不仅是谴责,更应该是反思

四、深圳儿童医院“八毛门”事件

事件回放: 8月24日,出生没到一周的患儿在深圳儿童医院查出患了先天性巨结肠,该院下达“病情告知书”,建议对降生仅6天的婴儿动造瘘手术。8月25日,患儿父亲陈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广州市儿童医院求医,该院医生开了8毛钱的石蜡油后,孩子病情好转。陈先生因此认为深圳儿童医院误诊硬要给孩子做手术,并向媒体报料,引起“8毛钱治十万元的病”的讨论。

由于患儿再次大便排出困难,10月11日,陈先生带着患儿来到武汉同济医院就诊,结肠钡灌片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并进行手术治疗康复。患儿出院时,其父亲委托武汉同济医院向社会公布了他的一封感谢及致歉信,信中感谢武汉同济医院治好了孩子的病,同时也向深圳儿童医院道歉。

点评:“八毛门”之所以引得舆论大哗,凸显了公众的医疗焦虑,是公众对误诊,过度医疗和乱收费等现象的强烈担心和不满。误诊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医院把小病说成大病,还有一些乱收费,相信不少人都深有体会。

信息的不对称、医生与病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医患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该事件的发生。因此,一方面应强化事前监管,从制度上防范医生过度医疗,根除医生误诊的生存土壤;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核对机制,当患者觉得被误诊或过度医疗时,及时提供救济与帮助。

五、南海早产儿“被死亡”弃厕所事件

事件回放:早产儿的母亲刘冬梅怀孕期间一直在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进行检查,B超和彩超都显示孩子一切正常。刘冬梅怀孕32周时感觉腹痛,经检查发现有早产征兆,于是遵从医嘱于10月23日住院观察。

刘冬梅向记者回忆:25日白天,我疼了一整天,也打了一天的吊针。10月26日凌晨3点左右,我觉得这种痛不正常,并发现出血,就马上到处置室找医生。值班的曹医生让我站着检查了一下,开了点药就让我回去。过了一个多小时,护士才给我用药。用药之后更痛了,我老公就再去喊医生,医生听过胎心之后说,小孩子很快就要出来了,之后就出去拿药水。我感觉孩子的头都出来了,医生一看,说已经来不及了,然后让身边的两个护士处理,自己走出了病房,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都是两个护士在接生。

产下孩子后没有听到孩子的哭声,刘冬梅着急地询问孩子的情况,接生的护士告诉她,“你这样生下来的孩子当然是不行的了。”刘冬梅顿时如遭晴天霹雳,“听胎心的时候孩子还是好好的,为什么一下子就没了呢?”她将噩耗告诉了丈夫,王海章一下子也懵了,在病房中大哭。

王海章说,他们按了2次铃,亲自去叫医生叫了5次,但都没有人理他们。“听到孩子的死讯,我们起初都没有质疑,因为他们是医生。”闻讯赶来的姐姐、姐夫坚持要看孩子一眼,他们才在妇产科处置室厕所的地板上见到用塑料袋装着的孩子。打开塑料袋的瞬间,姐姐王和平发现孩子的手脚在动,肚子一上一下,鼻孔里有气泡冒出。她立即喊医生施救,此时离孩子出生已过了半个多小时。

经过一周的治疗,目前孩子的情况良好,没有呕吐等不适症状,只是CT检查显示脑部发育不良,但是孩子的家属十分担心孩子会留下后遗症,毕竟孩子出生时窒息,又在冰冷的地板上呆了半个多小时才得到施救。该事件致该医院对产科主任、当班医生、护士做出停职处理,接受调查。

点评:医院是救死扶伤之地,但在这所医院发生了早产儿“被死亡”事件。医院不仅违规助产,而且轻率判断新生儿为“死婴”而将其弃于厕所。若非家属坚持要看一看孩子,后果不敢想象。这样的医院还是医院吗?这样的医生还配当医生?在卫生局通报中指出,南海红会医院发生的这起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暴露出该院存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责任心缺失等等严重问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从这起事件中认真吸取深刻教训,并引以为戒,切实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卫生部强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要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完善医患沟通内容,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六、浙江医药“回扣门”事件

事件回放:今年8月1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黄卫东上吊自杀而引发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事件的起因为一名自称杭州海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员的网友,发帖曝光了该公司代理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回扣问题。这家名为“海疆”的医药代理公司,代理销售的是依达拉奉注射液,各大医院的医生,每开一支,返还给医生的回扣高达20元至25元。同时还曝光了1月份公司统计发给医生的回扣详细清单,其中涉及浙医一院、浙医二院、淅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宁波市二医院等共200多名医生,其中不少还是名医、科主任和医院骨干,甚至宁波一名医生1月份的回扣统计数字高达32040元。

鉴于医药回扣的危害,浙江省卫生厅着手对事件进行调查,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杨敬说:“从目前查处的几起医药回扣案件来看,收受回扣人员手段多变,性质恶劣,涉及面广,数额巨大,确实让我们震惊。”

随着浙江省卫生系统开展医药回扣专项治理活动,1482家医疗单位实施了廉洁从医承诺制,18.3万余名医务人员签订了廉洁从医承诺书,通过自查自纠主动上交款项2800余万元。该事件导致超百名医生被约谈,浙医一院急诊科主任涉嫌药品回扣,“羞耻感对内心的冲击非常大”而导致自杀。浙医二院副院长徐少文因涉及金额巨大而被“带走”,正式被相关部门起诉。

点评:在国内,药品回扣从就没间断过。回扣腐败现象蔓延不止,造成药价虚高,严重影响医务人员形象。医药界业内人士提到更多的则是“以药养医”的体制。“只要这种体制不变,收取回扣就没法从根源上消失。”一位在浙江从事医疗工作十余年、深谙行业状况的医生告诉记者,加强医风医德教育、督促医务人员自律固然重要,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应该从历史根源入手,解决体制弊病。财政对公共医疗的投入需要大幅度增加,提高医生的收入,打破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等,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七、深圳北大医院天价药利润高达9137.5%

事件回放: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了《招出来的高药价》,关注了一些地方的常用药品医院零售价和出厂价之间的巨大差价,记者随机选取了20种药品,对它们的出厂价、中标价和医院的零售价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药品从出厂价到医院零售价之间的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最高的一种名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甚至高达2000%以上。而这些药品之所以能在医院卖出高价,中间环节形成这么高的利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药品招投标得过程中标价定的很离谱,指出最离谱的二种药,一个是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公司生产的2ML4毫克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出厂价为0.52元,中标价为16元,医院零售价为18.4元,中间利润超过3438%,另一种药品是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为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达6543%。

另外,记者携带央视曝光的天价药名单走访了包括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南山医院等数家知名三甲医院,以及三家社区医院。在三甲医院,记者发现了包括“注射用辅酶A”、“葡醛酸钠注射液”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内的三种的药品,同一厂家同一规格之下,其价格与央视曝光相比差距不大。其中山东圣鲁制药生产的葡醛酸钠注射液,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竟高达7.39元一支,是央视曝光零售价的10倍之多,而其生产价只为0.08元,其利润高达9137.5%,再次令人震惊。

点评:真的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啊!谁是“暴利药”的幕后推手?本来国家出台药品招投标制度的目的,就是抑制药价的虚高,减轻患者负担。然而由于中间销售环节太多、医生开药拿提成、监管部门定价虚高以及药品招投标环节存在猫腻等,都缘自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不透明,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公开药品的生产成本、中间销售成本、医院加价比例,公开定价的依据,让患者一目了然,利于社会各界有效监督。

医患关系的案例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转型, 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 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越来越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知晓权、参与权以及其他正当权利, 医患关系从施与受的关系向更加平等的关系转化[1]。 医患双方的矛盾在这样的关系转化中显得日益突出, 本文从体制因素、相关法律法规、传媒的负性影响和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认为医患交流对于医患医患关系会产生重要影响, 医患双方积极有效的沟通对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有着推进作用, 反之, 医患双方没有沟通或者不恰当沟通则会影响医患关系, 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以及医生和所在医院的声誉。

1 医患关系的现状

著名的医史学家H.E.Sigerist曾指出:每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患者, 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2]。 狭义的看医患关系是指患者基于自身的疾病状况, 为提高健康水平选择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履行职责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医患双方为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3]。 医患关系是当前社会中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 近年来,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医患矛盾不仅仅局限于医疗领域, 已然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

国外学术界对医患关系的关注开始于20 世纪50 年代, 根据研究者的着眼点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理论或流派: Parsons等的医患社会角色理论, Castle、David Hes等的医患交流与沟通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Sherman Folland等的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以及基于医疗保健制度的研究等[4]。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医疗体制改革, 政府对医院投资不足, 为了维持运转, 医院采取业务量和奖金挂钩的奖励手段鼓励医生多看病人[5], 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和规则开始进入医疗过程。 在这个转型时期, 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 医患矛盾不断激化, 被报道的医闹事件层出不穷。 如2006 年多家主流媒体曝出的“北大医院医患纠纷”, 认为是北大第一医院纵容实习生“非法行医”导致本校医学教授死亡。 又如2010 年的“深圳缝肛门事件”, 当事人认定由于分娩手术前医生索取红包没有给, 而导致了孕妇肛门被缝, 尽管事后认定院方并无责任, 但还是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这类事件不仅对所牵涉的医务人员造成负面影响, 还进一步影响到了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的运作与发展。 据文献报道显示[6], 全国有73.3%都曾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使用暴力殴打、辱骂、威胁医务人员的现象;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结果不满意, 而使用恶意手段扰乱医院的正常秩序;76.67%的医院发生过治疗之后拒绝出院以及拒绝缴纳治疗费用的情况[7]。

2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中国医师医师协会在2013 年发布的《医患关系调查报告》中表明:我国平均每家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约66 起, 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8]。 医患关系紧张、病患与医务人员之间信任感的缺失、医疗纠纷的不断增长等是我国医疗卫生活动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近年来学者们对医患关系不断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可大致归为以下四点。

2.1 医疗体制因素

当前, 我国正处于医疗体制改革时期, 其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 政府拨款较之前有所削减, 目前医院运作的费用中仅有5%—7%来自国家的拨款, 有些公立医院甚至更少[9], 政府在财政上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医院的公益性降低。

我国人口数位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 位于世界第一, 但是医疗卫生费用的所占比却只有2%,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医疗资源配比是不均衡的, 医疗资源属于稀缺资源[10]。 1985 年国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 开始了我国医疗改革之路, 政府逐步将医疗服务推向市场, 使得医院出于利益考虑改变盈利模式开始实行“以药养医”, 此举被认为是医患关系逐渐恶化、医患矛盾激化的深层次原因。除了政府投入不足之外, 中国医疗资源配置也存在重大的问题,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大致看来东部高于西部, 城市高于农村。 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5%, 但是城市医疗资源却占了近三分之二, 与农村相较严重的分布不均。 同时, 每千人口中职业医师为1.79 人, 注册护士1.52 人, 医疗资源整体处于较低水平[11]。

随着医改的深入, 各医院逐步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体, 除了肩负着治病救人的使命外额外增添了自负盈亏的经济压力, 医生们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开始向患者加开不必要的检查以及高额利润的药品, 造成了过度医疗的现状。 医生的道德底线一次次的降低, 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务人员以及医医疗机构信任感缺失, 医患之间冲突不断。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社交媒体中人们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不断, 医疗问题成为我国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

虽然近年来医疗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强, 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 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是相对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很国情来说还是远远不够, 医改之路任重道远。

2.2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医患矛盾以及医疗纠纷不仅涉及法律法规、 卫生部门的规章制度, 还涉及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术,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特殊性, 非专业人士很难对医患纠纷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准确判断。 由于近年来患方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在就医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 解决医疗纠纷的路径过于单一也是医患矛盾冲突加剧的另一原因。

有学者认为[12], 由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具有诸多优点, 如灵活、简易, 被世界各国普遍用于解决民事纠纷。 建立和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在我国医疗纠纷频发的今天无疑是缓解现状的最佳选择[13],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针对不同疑难程度的纠纷应采取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 在2012 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 陈竺部长要求各级卫生部门普遍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 推行医疗责任保险, 妥善处理患者投诉。

2.3 传媒的负性影响

传媒作为社会动向的风向标, 通过报道社会实时新闻来反映当前社会现实, 大众则通过接受信息来形成自己的认知, 这样获取信息的方式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手段, 同时传媒也具有监督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机制和社会保障不够健全, 各行各业出现了信任危机,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医疗行业也受到了影响。 传媒对社会现状具有监督的功能, 在此过程中, 媒体经常会为了吸引大众眼球, 在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对尚未明确的、责任不明晰的医疗事件进行报道, 大众出于对弱势患方的同情, 经常会在事件无法定论的情况下做出偏向弱势一方的判断, 造成双方互相不信任的局面。 蒋廷玉[14]认为媒体的报道会对医患关系造成较大影响, 有些负面报道虽然属实, 但也是偶然发生, 却能给社会和公众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阴影, 因而对医患关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提出应该正确对待医患间的关系, 客观的对发生的矛盾和纠纷予以评价。

网络的发展和进步也对医患关系产生了影响, 国外研究表明[15], 互联网已逐渐变成人们健康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 新的信息来源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以及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了解程度[16]。 这样的新通道逐渐被医生和患者接受, 患者也希望可以借此加强与医生的交流沟通[17]。

2.4 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医疗活动有着较强的专业性, 由此引发了医生和患者之间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医生掌握的信息比较多, 而患者掌握的信息少, 得不到应该有的信息, 往往只能被动的听从安排接受治疗。 有学者认为是专业知识不对等、双方的角色错位以及认知差异导致了该现象的发生[18]。 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医疗活动的风险性, 进而影响医患关系的发展走向, 导致医患关系恶化。 研究医患关系, 必须考虑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特点, 充分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 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医患矛盾以及对医患关系产生的不良影响。

3 医患交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医患交流是医学信息传递的过程, 良好畅通的交流有助于医生理解患方诉求, 协调各方关系, 是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中山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 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足或沟通不畅造成了80%的临床医疗纠纷和医患不信任情况[19]。 在受到负面报道缠身、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医疗活动中, 通畅、高效的交流显得十分必要。

医患交流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 是指医患双方针对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等相关问题, 以医方为主导, 通过信息的交流指引患者及其家属商议治疗方案以及配合治疗, 使医患双方达成共识并建立互相信任合作关系, 最终达到祛除疾患、维护身心健康的过程[20]。

2002 年, Boulet JR等人研宄发现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与其医疔水平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21]。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 当医生和患者进行了沟通交流后, 给与了患者详细的指导, 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增强, 因而对遗嘱的依从性提高, 从而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22]。 Allman认为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二者在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等方面的差异上会影响双方的交流并产生阻碍[23]。 2008 年, 冯军强在某调查研究中发现, 医患双方对交流沟通作用的认识一致, 同时也发现了医务人员对患者具体沟通交流与患者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双方交流的效率及满意度有待提高[24]。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 化验结果的解释、治疗方案的利弊以及检查项目等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在患方缺乏医疗知识、病急求医的情况下更需要医方的爱心与耐心, 医务人员态度亲切、和蔼真诚会一定程度上安抚病人焦虑紧张的情绪, 患者作为弱势的一方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与尊重, 医方应当重视这样的需求。 同时及时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诉求对于自身疾病的治愈和康复是很有帮助的, 也可以减少双方因交流沟通不足带来的医患矛盾与纠纷。

从医务工作者角度出发来说, 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规范服务意识、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不仅可以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同时对医疗活动的开展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交流应当贯穿医疗活动的全过程, 医患交流必须突破原有的医疗技术层面, 更多的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人文关怀, 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诊疗氛围, 例如, 增加非语言层面的交流, 包括身体语言、目光接触、面部表情等。 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对于处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医疗活动来说, 想要实现和谐双赢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方和患方共同努力。

4 对策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较为紧张, 医患矛盾、医疗纠纷频发, 有时甚至演变为暴力冲突事件, 相信不管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或者是医方的角度, 都不希望看到此类的情况越演越烈, 本质上来说, 医方和患方是利益共同体, 应携手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良好的交流沟通是重要途径。

在现实的诊疗活动中, 医务工作者出于安全执业以及保护患者的考虑, 常常会采取谨言慎行的做法, 在交流层面上比较短暂、保守。 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多来自于诊疗活动的效果, 当治疗没有达到患者预期时, 往往会使双方的关系更加如履薄冰, 这种信任感的缺失会导致在交流中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

市场经济体制下, 医疗体制改革的转折期, 受到各方面实际因素影响的医患关系面临着重重挑战。 从政策法规的角度来看, 作为医方, 应当从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入手, 提高依法处理医患矛盾的能力和效用, 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医德医风建设, 惩处违规违纪的医务人员。从传媒影响的角度看, 医方应当积极利用现代日益革新的网络平台和信息通道, 及时的通过医院的网站甚至微博、微信发布信息, 与患方以及社会群体形成良好的互动, 减少信息不对称因素带来的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同时定期举办心理学讲座, 立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医患交流技巧以及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

作为患者来说, 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 做到理解医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在诊疗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与医方积极有效的交流沟通, 在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合理构建自己的期望值, 尊重医务人员, 而不是在治疗没有达到自己预期效果的情况下采取极端的手段。

最近报道的一则新闻中, 一张“医生手术室里用手机哄小女孩”的照片温暖了大家。 据悉, 抱着她的医生是副主任医师石卓, 两岁的小女孩即将进行心脏手术十分紧张, 在医生的温暖怀抱里, 小女孩渐渐放松了紧张的情绪。 相信这样的场景不仅感动了患者, 更会激发双方改善医患关系的信心。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希望在医方和患方的共同努力下, 二者的关系朝着不断改善的方向发展。

摘要:医疗体制改革时期,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关于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负面报道逐渐增多。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其中医患交流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以此为着眼点进行分析, 为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希望实现互利双赢的局面。

医患关系的案例 篇3

医患关系的现状

医院的经济收入模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公立医院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机构。但如今医院想要维持正常运转,仅靠少部分财政拨款,对于医疗活动成本来说已是微不足道,更何况医院为了发展,就必须购置先进诊疗设备仪器,公立医院在医疗活动中获取利润就势在必行,这是国有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趋势。但这样就会与医院的名分大相径庭,患者不清楚医院的经济收入模式,在患者眼中医院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国有机构,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如果医院获取了利益那就是没有医德,这种心理预期与诊疗现状的不符,极易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

医院奖励医务人员及人才评价机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当前医务工作者晋升职称条件及人才奖励机制发生了一定变化,那些只把精力放在钻研医术、注重实际临床操作的医务工作者大部分都达不到理想的职称及待遇,为了提高职称以及得到医院的奖励,医务工作者需要将一部分精力转移到写文章、做科研或兼职医学院校教学上,但这样必然会减少研究临床工作的时间,有个别高职称高待遇的人才临床能力与理论水平相差甚远,而那些临床及学术水平都追求精益求精的人才所耗费的精力是巨大的,在工作中也难免出现身心疲惫的状态。而一些患者不满的是医生没有认真听患者叙述病情及看病时间短等。医生的利益与患者的利益逐渐发生了偏差,矛盾点从本质上便出现了。

新闻媒体的报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由于有现代化的新闻媒介,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最新的医疗事件及政策法规,新闻媒体报道对于医患关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如果新闻报道医务人员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弘扬先进典型等事件,对于提升医院及医务工作者形象、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能起到积极作用;如果新闻媒体报道医疗活动中发生药品回扣、收红包、医疗事故等情况,也容易误导社会舆论,对医患关系起到消极作用。

医患矛盾存在的问题

患者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医生的脸怎么总是冷冰冰的?” 患者不是对医生的医术不信任,可是冷冰冰的一张脸,再加上“冷言冷语”,这种态度让患者首先产生的是抵触。

“大夫咋就不能等我把话说完呢?” 一位患者查出肾囊肿已经3年了,由于囊肿并没达到穿刺的标准,医生建议其每半年进行一次B超检查。“刚查出这个病时,孩子带我去了好多家医院。大夫都问我有什么感觉,基本上是听我说两句病情,就说没事儿。我也不懂,所以成天犯嘀咕。后来,终于有一家医院的大夫耐心听完我的话,之后拿着片子细瞧,说半年一查就行。这样的大夫多让人放心啊!”

“排队这么久,不能多看会儿吗?” 在三甲医院看病,“排队久看病时间短”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位患者抱怨说,“来看病排了2个小时的队,大夫看病却用了不到10分钟 。就这么几分钟,也不知道大夫看没看仔细?排了那么久,就不能多看会儿吗?”另外,一些慢性病患者表示,他们每天都要服药,还要定期复查,对于他们来说要频繁去医院,就更希望医生能对自己仔细些,看病时间长一些。

医生“倒苦水”分析医生每天承担着繁重的诊疗工作

“不离座看不完病”,对于“医生态度冷漠”的现象,很多医生表示的确存在,他们认为,有的医生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很高,能在很短的时间通过一些问话和检查了解患者的情况,而不想说过多的“废话”,因此态度会显得“不好”。对于不让患者将病情说完的情况,有的则是医生的医德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听患者多说。

另外,医生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则是医疗环境不好。在国外,每位医生都负责很少的患者,而我国的大型医院一向人满为患,有的医生一天不离开座位也看不完前来挂号的患者,难免出现态度冷漠,给患者看病时间短的现象。“在要求医生的同时,呼吁优化医疗环境”是众多医生的心声。如果通过医改后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公立医院能够真正公益,医生的压力也会因此减小。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追求医患关系零距离

全面理解和客观看待医患关系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和全面发展的基础,追求健康是人本能的需求。人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建设成果的享有者,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既是实现和保障人的健康权利基本的、主要的依靠力量,也是秉持以人为本思想,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离不开医与患两个基本主体。

著名医史学家说,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医学以呵护生命、维护健康为己任,充满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的关爱,因此,医患关系是现代文明社会中最具人文关怀色彩的社会人际关系之一。

我国现实医患关系总体上是健康和谐的,其中既饱含有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以及基于此形成的中国传统医学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等优良传统生生不息地传承,也蕴含着对以人为本,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现代医学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队伍中涌现出一代代、一批批心系百姓、胸怀大爱、大医精诚的楷模:从首届中国科学院惟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到人民的好医生华益慰;从曾担任国家领导人的两院院士吴阶平,到刚刚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年近百岁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从矢志不渝地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护理好每一位病人的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到用质朴和真诚为农民群众解除病痛,化身时代先锋的最美乡村医生群体;从抗击SARS到汶川地震救援,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以无私奉献、无疆大爱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信任。新医改实施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化,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医疗卫生行业在国家和地方社会行业满意度调查中的排序位次不断前移,在许多地域已经成为排头兵。

nlc202309051112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取得巨大成就: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3.2/10万、9.5‰和12‰,传染病、职业病发生率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以及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持续改进,整体上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先地位。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医疗卫生人员与人民群众基于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共同努力,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总体上是认可的、肯定的,出现医患纠纷、发生矛盾冲突的还只是少数。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近年来,因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冲突升级引发的“医闹”事件接连不断,暴力伤害医务人员,非法侵害医务人员和其他群众合法权益的恶性案件屡屡发生,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秩序,许多事件还造成严重、恶劣的后果和社会影响。据统计,2010年全国发生“医闹”事件约1.7万件,而2013年前8个月,全国暴力伤医事件就达2240件之多。虽然,这并不代表现实医患关系的整体和主流,但因为一些当事人行为偏激、手段极端,一些做法突破了文明社会的底线,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冲击,并具有轰动性。同时,有些人为达到个人利益诉求在采取过激行为时,经常以弱者示人,通过悲情维权争取社会的同情和声援,借助社会舆论和“民意”向医方施压,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这些情况不仅使得本就形势严峻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助长了少数人的“仇医”心理,也使得人们改善医患关系的努力遭受重大挑战,增加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难度。

准确把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要现实问题

当前,在对医患关系主要现实问题及其成因的认识方面,具有广泛社会共识基础的观点大体可以概括7个“缺失”:一是医患互信缺失。医疗服务提供者与享有者在共同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实践中各自设防,相互提防,难以形成合力。二是医疗服务公益性缺失。医方片面逐利,“因钱施治”引发过度医疗,增加了社会和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导致或加剧了医患关系的对立。三是医疗信息缺失。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的意愿和渠道,医学服务信息的传递不够全面、准确、及时,患方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导致对医方不满情绪的堆积与释放。四是质量内涵缺失。医方自身在管理、技术、服务、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存在缺陷或不足,导致治疗延误、病痛加重等不良后果的发生,或者引发医疗纠纷,引起患方强烈不满。五是就医理性缺失。患方缺乏对医学科学、技术的正确了解,过分相信、依赖现代医学技术解决自身疾病诊疗问题,对医疗服务结果的期望值过高,一旦未达到预期目的便难以接受,进而迁怒于医方。六是违法必究缺失。一些地方对非法侵害医务人员的不法分子打击不力,既没有对侵害者的行为给予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也没能让负有责任者依法受到相应的处理与追究,有的加害者的行为不但不被指责,还博得了社会上一些人的同情,严重伤害了医护人员的自尊和感情,加剧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防范心理和抵触情绪。七是客观舆论导向缺失。一些媒体对涉及医疗服务事件的报道不够全面、公正、客观,负面报道偏多,对一些就医者的心理暗示、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客观上增加了患方对医方,乃至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不信任和不满意。

毋庸置疑,上述“缺失”在现实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也是事实。但是,从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来看,当前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最重要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患方对本人在维护自身健康、抵御疾病中的责任定位不准确。在人与疾病斗争中,患者自身机体状况和恢复机体受损、失衡状态的机能是内因,疾病的发生是患者自身机能平衡被打破所导致的,医学诊疗措施只能作为外部借助力量,帮助患者调动自身机能以战胜疾病,恢复自身机体内平衡。当前,许多患者将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全部希望都寄托于医方,将疾病防治责任及其治疗效果完全归责于医方,这是违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人类要在与疾病和健康危害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只有医患双方都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各自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才可能实现。

二是对隐藏在医患关系紧张表象背后的改革“欠账”认识不足。虽然,每个医患关系紧张案例的具体原因和表现形式不同,但是,透过其外在表现形式,往往会发现医改不到位,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相对滞后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根源,由此导致的一些制度缺陷和社会矛盾则易转嫁为医患矛盾,医方则要经常且不得不代人受过,如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分级诊疗体系仍未有效建立、公立医院改革尚未成功破题,以及医疗纠纷与事故争议的调解处理机制有待完善等等。能否有效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对于构建新时期和谐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关键在于机制创新

构建新时期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坚持改革的思路,通过改革的路径,运用改革的办法进行机制创新。

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医患双方正确认识和履行各自在与疾病斗争中的责任。一是完善政府顶层机制设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个制度创新、机制再造的过程,由于医患双方都同时具有利己性和利他性,就需要设计一个方便不同的参与者按照利己性原则制订个人目标,其机制实施的客观效果都能满足预设目标的要求,这个机制既能够引导医方不断优化服务供给,也能够鼓励患方切实担负起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二是促进医方充分发挥优化医疗服务供给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运用自身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供诊疗服务,尽可能减少对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高端技术和非基本药物的依赖;提供诊疗服务以满足基本需要为目标导向,首选普遍适用、简单实用、效果确切、价格便宜的诊疗手段与方法。三是促进患方自觉地承担起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自觉学习有益健康的知识,努力养成稳定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出现依靠自身调解机能无法恢复的身体不适或健康问题,及时就诊,理性择医;以科学态度、豁达心态看待疾病,学会辨别、自觉抵御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主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

第二,正确引导患者认识医学科技发展和医疗服务的局限性,合理预期医疗服务结果。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和现实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对一些现实存在的疾病还不认识,也没有好的诊治办法。即便是对一些认识清楚、诊疗技术成熟的疾病,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常规诊疗方案和措施的实施也仍然会受到个体化诊疗需要的影响,增加了诊疗结果的不确定性。对诊疗技术、效果抱有合理的预期,不仅有助于保持平稳情绪、平和心态,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做出理性选择,提升配合诊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缓解和克服因患病就医产生的忧虑、烦躁、恐惧和攀比等不良心理,减少因此导致的医患矛盾和摩擦。

nlc202309051112

第三,要推进医改深化,释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内在动力。一是切实落实政府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责任,着力做好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公立医疗机构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推进区域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优化,为提升医疗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效率提供基础性保障。二是构筑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以促进发展为导向,强化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机制,政府应坚持“社会事业社会办”,本着不与民争利和花钱买服务的理念,引入平等竞争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以功能分级为导向,推动分级服务模式的建立,促进服务资源整合、功能融合与分工协作;以公平效率为导向,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层次化供给,促进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断。由看得上病、看得了病向看得好病循序递进;以打造服务链条为导向,提升服务整体效能,持续完善卫生对口支援政策,着力解决制约城乡基层服务供给优化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以管理、技术和资本为纽带的服务资源纵向整合与横向联合,发展数字化医疗,促进优质服务资源下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完善医疗服务供方激励机制与补偿机制。推进人事用工与绩效考核机制改革,改革编制管理,弱化编制管制,合理调整职称晋升政策规定,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覆盖,探索医务人员身份由“单位人”向“行业人”“社会人”的转化,切实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借助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方面的作用,统筹政府财政、财力和医保资金的投入和使用,确保作用协同,纠正类似当前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下沉”,而病人和医保资金进一步向大医院聚集等现实问题;引导合理就医,使大医院减轻压力,基层医疗机构增加活力。

第四,借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优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医患纠纷依法调解处理机制。按照人民调解法规定,引入、完善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争议第三方调解机制;改革医疗技术鉴定模式,探索鉴定由卫生行业外的社会组织承担;畅通医疗纠纷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渠道。二是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建立医疗执业风险社会分担机制,为医患双方提供必要的保障,解除医务人员执业后顾之忧。三是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将医疗机构由内保单位转为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公共场所管理;严厉查处医闹,依法打击暴力伤医行为,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四是改进社会宣传与舆论引导机制。加大医学科普知识、法律规范宣传,涉及医疗服务报道坚持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不炒作、不渲染、不猜忌。

第五,加强教育监管,标本兼治,全面加强职业道德、行业作风与质量内涵建设。一是坚持正面引导,强化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进依法行医、规范行医、廉洁行医教育,弘扬行业正风,树立行业正气,建设先进行业文化。二是针对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行风建设制度,设定禁止行为“高压线”。三是重拳出击,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商业贿赂、过度医疗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和行业不正之风,保持严防严惩的高压态势,确保行业风清气正。四是强化行业内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权益,增强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持续改革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实现医患关系“零距离”,医疗保障“零障碍”

追求医患关系“零距离”,是我们创建“绿色医院”的一个奋斗目标。它同力争医院环境“零污染” 、实现医疗保障“零障碍”一起,构成了“绿色医院”的基本框架和目标体系。

我们追求医患关系的“零距离”,一要懂得医患关系是医生和患者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表现为双方心理上的关系和情感上的距离;如果一方有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满,双方的关系就会疏远或恶化。二要认清医患关系反映的是医患双方寻求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双方社会需求满足的程度。如果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各自的满足,医患之间就能相互信任、彼此理解,进而发生并保持接近的心理状态, 表现为友好的情感。所以,医患双方满足的程度越高,双方的心理状态就越好,情感距离就越近,直至亲如家人,亲密无间。

从难处着手,切实解决患者反映突出的问题。患者来院既有其“生理需求”,即减轻或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达到身体的康复;又有其“心理需求”,即缓解或消除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实现自己的心愿。与此相对应,医护人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两种行为,即治疗疾病的技术性行为和安慰患者的情感性行为。要满足患者的这两个需求, 就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会要什么、又怕什么,进而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利益着想, 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重视解决“医患沟通少”的问题。其一,增加重点查房和业余查房的次数,特别是科领导应坚持一天三查房,让患者把想说的话都说完;其二, 科室领导和医护人员要与本科患者建立定期的集体座谈制度,比如每月1次,加强面对面交流;其三,不定期地举办“知识讲座”,平时收集或征求患者的意见,通过讲座解疑释惑;其四,院里组织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有针对性回答患者经常反应的问题,并制成录像片,在闭路电视上反复播放。这就可以拓宽医患沟通渠道,增加医患沟通次数。

坚决解决“用药花费大” 的问题。能用最低廉的方法治好病人,那才是名医高手。现在的医院仍有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把好“三关”:一是“设计关”。要认真分析每个患者的病情,精心设计出极具个性化的“最佳治疗路径”,即在抓住其主要病情进行对症治疗时,首先选用疗效较好的药品;在疗效较好的药品中,首先选用价位较低的药品;在价格较低的药品中,首先选用一两种“主药”,尽量少用“辅药”。二是“调整关”。经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时作出调整,能减则减、该换则换。三是“奖罚关”。对合理用药、科学用药效果较好、药费比例较低的科室,要加大奖励力度;对往患者身上“堆药”,药费比例降不下来,或通过非正常渠道进药用药的单位,要切实加大惩罚力度。

nlc202309051112

由细处做起,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技巧。医患关系不仅复杂,而且多变,它随时间的推移和病情的变化而发展。追求医患关系的“零距离”,要求全院工作人员,特别是医护人员必须精细入微,进一步提高服务技巧。

要把来院的每一位患者都真正当作是自己的亲人,做得更亲近些。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让每个患者满意,是医院服务工作的最高标准。每个工作人员要把进院的每个患者, 真正当作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去善待,使他们一进院就感到温暖、感受亲情。医生要深化这样的人文意识:医学技术再发展,也不能把患者只看作是疾病的载体,而只治病不救人;市场经济再繁荣,也不能把患者只看作是消费的主体,而只认钱不认人;患者言行再失常,也不能把患者看作是恶意的挑剔,而只指责不宽容。同样,我们应强化这样的服务理念:只要是患者需求的,医生们都要努力去满足;只要能满足的,就要尽量使患者满意;只要是患者满意的,就应该感到高兴。

要把自己的每一个服务动作都同密切医患关系紧紧联系起来,做得更谨慎些。一次得体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细小的动作,往往能体现一个医生、护士的道德水平。如稍有疏忽,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医患隔阂,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三思而行。要把自己的每一个服务动作,都与密切医患关系紧紧联系起来。比如,护士应把更多的服务时间留给患者,坚持做到“ 送药到手,看服入口,服后再走”,自觉为患者优质服务,主动为医院争光添彩。

要把自己的每一个服务细节都考虑周到,做得更艺术些。患者作为弱势群体来院求医,寻求的是医护人员对自己心情的理解、人格的尊重、疾病的关心和无私的呵护。工作人员作为“强势群体”,对患者就应该是热情接待,充分尊重,高度同情,极端负责,无私奉献。我们追求医患关系“零距离”,既要讲究语言艺术,把握说话分寸,又要注重动作技巧,提高办事效率。总之,要重视周到的“细节服务”,努力做到四要:其一,答话要细到“面对面”。听到患者的询问,既不要埋头忙事,充耳不闻;又不要低头应答,爱搭不理;还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或皱眉头,或打哈欠。要面对患者,使用文明用语,及时微笑应答。其二,导医要细到“脚跟脚”。碰到患者问路, 要敢说“请跟我来”,不用下巴指方向;要主动说“我带您去”,不简单说“你往里走”;要善于说“我马上去办”,不说“你着啥急呀”。其三,帮人要细到“手牵手”。看到患者住院带的东西多,要及时搭把手;遇到患者上病床、去厕所,要主动扶一手;看到患者坐轮椅、乘电梯,要热情帮一手。在患者面前,不要有怕传染、嫌肮脏的表示, 更不要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其四,解难要细到“心比心”。患者治病求医常有一种“求人办事”自卑心理,我们要尽量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患者病情复杂,家属心里着急,我们就要充分理解,千方百计尽早给予准确诊断;患者病情指标出现反跳,很想请老专家会诊,但又怕得罪经管医生,心理很矛盾,我们就应该设法满足这种愿望,尽可能安排老专家、老主任会诊;患者病情危重,求生的欲望很强,我们就要尽最大努力抢救。即使救不过来,也要使患者感到我们的真诚关怀,无憾而去;使其家属看到我们尽了全力,无可挑剔。

向新处努力,尽快拿出诊治病情的高新技术。诊治技术必须不断出新,尽快拿出高新技术,是拉近医患距离的关键。全社会医护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 真正从自己主动做起。每个科室都要与时俱进,研究新技术,创出新特色;每个同志都应争先恐后,学习新业务,掌握新方法。只要不断拿出新技术,尽快掌握“杀手锏”,医患关系“零距离”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医患沟通案例解析 篇4

1.患者概要

患儿小玉,女孩,5岁,独生女。父亲为出租车司机,母亲为理发师,由于孩子得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看病花了很多钱,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经济更加拮据。

2.诊疗概况

小玉是个可爱的女孩,4岁那年不幸得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3型),当时住院五个月,经化疗后诱导缓解。最近一次大剂量MTX、阿糖胞苷化疗后外周血象一直很低,WBC:1500×109/L,遂做骨髓穿刺,骨髓涂片检查提示白血病复发。本次入院将再进行诱导化疗。

3.患者及家属心理和表现

入院时,家长及患儿存在以下几种心理:①家长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小玉的白血病复发。因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意味着预后不好,生存的机会大大降低。小玉能不能活下去?一想到这个问题小玉父母就痛苦万分。②化疗药物价格昂贵,如果并发感染使用抗生素又要化掉很多钱,还有营养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上次住院时已把家里的大部分积蓄都花完了,而且小玉住院期间妈妈得天天陪着照顾,不能上班,家里的收入将明显减少。家庭经济拮据,家长心理压力很大。③小玉虽然只有5岁,虽然她不懂白血病复发真正的概念,但她不愿意再住院化疗,因为小玉知道这次住院后又要一个星期做一次腰穿,会很痛,天天得扎静脉针,不能到外面去玩,还有那好不容易留起来的短发,化疗后又要一把一把地落掉,变成难看的小光头。

4.沟通过程与成效

小玉心事重重地住进医院病房后,病区主任马上亲自查房,制定了详尽的化疗方案,临走前轻轻拍拍小玉的头:“小玉最勇敢、最听医生的话,打针吃药都不怕!”然后把小玉父母俩单独请到主任办公室谈话,明确告之小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并详细介绍今后的化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后等。面对满脸愁容的小玉父母,主任鼓励道:“白血病复发患者虽然预后较差,但也有存活治好的希望!尽管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全面治愈复发白血病的难度较大,但在临床实践中也有不少白血病复发患儿成功战胜病魔的例子。他们有着顽强的毅力,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最终将病魔降服。你们家属如有什么想法的话,可及时与我们医生和护士交流。”主任一席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大增强了小玉父母救孩子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次化疗开始后,病房的医生、护士们每天都到床前,握着小玉的手,用亲切的话语对她说:“小玉,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每天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查房,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打静脉针,做治疗和护理。小玉最怕做腰穿,每次做腰穿前,医生都会耐心地给小玉讲清什么时候做腰穿、为什么一定要做腰穿,并夸小玉勇敢,鼓励小玉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并安排有经验医生做腰穿。小玉是个懂道理、好强的孩子,知道做腰穿可以让白血病早点好,每次做腰穿时尽管很疼,但小玉都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一天,小玉化疗后吃不下饭,妈妈怎么哄她也不愿意吃东西。护士阿姨坐在小玉身边,轻声说道:“小玉乖,不吃东西病怎么会好呢?来,配合阿姨,小嘴巴张开,咱们先吃一小口。”看着护士阿姨一口一口耐心地喂,妈妈在一旁舒心地笑了。化疗后一月小玉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外周血象WBC仅300×109/L,合并肺部感染,高热持续一周不退,爸爸妈妈眼看着小玉不行了,开始悄悄地准备后事,买了“寿衣”,放大了“遗像”,医护人员得知后,向小玉父母及家属表示继续竭尽全力抢救,并不断鼓励小玉父母不要放弃,坚决与死神搏斗到底。经过十天十夜的抢救,终于病情有了转机,小玉顽强地活了下来,小玉父母握着医生护士的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5.沟通要点和分析

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成功之处在于:①虽然患儿白血病复发对家长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但是医生如实交代了病情,在化疗之前即明确告诉父母患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实事求是地讲清疾病的严重性,解除家长的疑虑和侥幸心理,使其正视现实。②化疗之前详细介绍今后的化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等。③医护人员对患儿富有同情心,与之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运用体态语言传递同情和爱心。④鼓励患儿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鼓励他们表达真实的感受,树立与白血病作斗争的信心。⑤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高超,最终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6.沟通注意事项

医患关系的案例 篇5

A、极端恶劣

B、剑拔弩张

C、并不和谐,但是属于社会进步的体现

D、非常和谐

2、医务人员应当把“患者”当做()

A、顾客

B、上帝

C、朋友

D、以上皆不是

3、医生在为病人看好病后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爱的需要

4、整个医学最本质的东西是()

A、医师与病员的关系 B、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提供服务的过程

D、接受服务的过程

5、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弗洛伊德

C、劳伦斯

D、苏格拉底

6、关于医患沟通,说法错误的是()

A、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

B、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

C、医患沟通以患方为主导

D、医患沟通中互动、互补和互谅是和谐医患沟通的前提条件

7、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是()

A、医医关系

B、医患关系

C、患患关系

D、医生与社会的关系

8、医生需要尽量达到的第三重境界是()

A、精神支柱

B、治病救人

C、人文关怀

D、以患者为中心

9、作为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

A、精神支柱

B、治病救人

C、人文关怀

D、以患者为中心

10、医生提供的服务与售货员服务于顾客的服务不同之处是()

A、以治疗病患为目的

B、选择的权限不同

C、情感不同

医患关系的处理技巧 篇6

医患关系是医疗机构与患者及其亲属之间因诊疗护理行为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即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不能把单纯的医患关系和医疗关系理解为消费关系。在患者和医生与疾病共同做斗争的时候,我们和病人是同心同德的,我们所面临的是疾病,疾病的载体是病人,医生治疗要通过载体达到目的。所以说患者和医生的关系不是对立的矛盾,更应该比作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生物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学模式转变。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传统的医患关系已经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对现在医患关系的处理必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目前,医疗纠纷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法院医疗纠纷受案率增长很快,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虽然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一方面患者认为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另一方面医院及医生认为处境困难,常要承担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导致一些医生在医疗过程中顾虑重重,回避一些风险大却对病人有益的治疗活动。因此,就要求我们对医患关系的性质及特点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医疗纠纷的解决有所作用。

现在在医生间却长久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要想富、做手术,做完手术告大夫,一夜之间万元户。患者家属停尸医院、对医护人员大打出手等闹剧不绝于耳。

甚之有的医院为医生雇用保镖,医生要靠保镖保护医患关系面临信任危机

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越来越明显。致使给患者开张处方单,患者首先想到的是医生从中拿了多少回扣;给患者提出一个治疗方案,患者会多跑几家医院比较一下这样的方案是不是最好的;给患者做手术,患者更是要考虑要不要给医生送红包,送多少合适,不送会不会不给好好治等等。

尤其现在的举证责任倒置改写了过去的医患关系。有人说,医患关系早已成水火,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是火上浇油。

这样就使在医患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医生,想到的不仅仅是从患者口袋中能掏出多少钱,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医生应具备这样四个要素: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悉法律。医务人员不要一见到举证责任倒置,就害怕自己惹官司,其实只要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了,打官司也没什么好怕。

这就需要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要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医生应在细微之处,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履行治疗告知的义务、提倡诚信服务、增加医患沟通。在医疗费用、医疗质量等环节规范操作。患者也要理性看待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误差,尊重事实和法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才是化解医疗纠纷的关键。医患关系的性质及特点

一、医患关系的性质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疗机构与患者及其亲属之间因诊疗护理行为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即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二、医患合同关系的特殊性

医疗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较之普通合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缔约的强制性。医患关系中,作为承诺方的医疗机构的承诺行为在特定条件下并不完全是自愿的,如对无医疗费用保障或危急重病人的就诊要求不得拒绝。

2.内容的相对不确定性。在缔约合同时,医患双方就该合同内容达到的一致仅限于进行诊疗这一抽象内容,对于诊疗过程中具体的权利义务内容则只能依患者的特点在诊疗过程中逐步明确。

3.医疗内容的专门性与双方当事人能力的不对等。专家与普通人的差别使得患者一方很难对医疗行为的正确与否以及优劣程度作出自己的判断,在整个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只能基于对医生的信赖,期待医生依其技能实施适当地诊疗以实现订约目的。

4.合同履行有风险性。医疗行为可能发生患者不期望的后果,如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不能以治疗的效果作为合同是否按约履行的判断依据。由于个体的差异,相同的服务不必然获得同样的成果。

5.当事人之间具有协力关系。在医疗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协力关系尤其突出,医生在整个医疗过程中都不能离开患者的配合。

6.医生对患者自己决定权的尊重。虽然医生作为专家对医疗行为的实施具有决定权,但若完全忽略患者的主动性有可能造成不公,于是对患者自己决定权的尊重逐渐成为医疗合同的一项内容。对患者自己决定权的尊重尤其体现在存在两个以上治疗方法的场合。

三、医疗合同的性质

大部分的医疗行为所形成的医疗合同更加类似于一种委托合同,但它与我国合同法中的委托合同又有一些很大的不同。

四、医患合同的内容

医患合同的内容就是指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由于合同双方一方的权利与另一方的义务基本上是对等的。在这里仅阐述医患双方的义务来说明医疗契约的内容。就医方而言,主要是指诊疗义务、保护义务、说明义务、保密义务等;就患者而言,主要是指付费义务、诊疗协力义务等。

在医患合同的内容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免责条款。免责内容就是约定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后果不得提出任何异议。近年来兴起的“手术公证”其实也是免责特约的一种形式。但这种“手术公证”下的手术一旦发生纠纷,也只能作为一种证据,而不能作为医生免责的依据。所以医方对于“手术公证”不应抱有太大的幻想

医 患 沟 通

处理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在于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并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医患沟通的内涵

(1)沟通的实质 沟通是人性、情感交流的需要,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和知识的互动,沟通是思想和情感的连续流动过程。医患关系是围绕人类健康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2)沟通的基础和目的 医患沟通是为了满足医患关系、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情景的需要,是特定的人际交流。优质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首先需要医患双方都有沟通的愿望,其次必须具备沟通的信息以及合适的沟通场所和方式。由于社会分配的原因,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它主要体现在文化、职业、知识、环境、目的、需求、心理、生理等方面,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进而影响了医患沟通。医患沟通,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的需求、受重视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及时和有序服务的需求、感觉舒适的需求等等,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具体的需求、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以便于医院提供患者急需、适宜的医疗和相关服务。同样,也便于患者对自己所参与的医疗活动过程有较为符合实际的了解。

(3)医患沟通的意义

医患沟通是医学目的的需要

医患沟通是医学诊断的需要

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

医患沟通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

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医患沟通是减少纠纷的需要

(4)医患沟通是双向性的、医患沟通的要素

(1)信息 是由医患共同分享的思想、知识和情感组成的。主要包含:患者的疾病信息、医疗服务信息、医学科学信息等等,这些都是医患沟通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医患双方各自履行的权利与义务。在第一时间段内,医患沟通的信息量越大,沟通就越有成效,医患关系就越融洽。

(2)渠道 是医患沟通信息所经过的路线。医患沟通的主要渠道是听觉、视觉和触觉。由于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时间和流程内,医患沟通的渠道不是单一的,只有每条(传送和反馈)渠道顺畅、高效和优质,患者对医患沟通的满意率才会提高,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3)环境 是医患沟通的场所,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将左右沟通的成败和效果。患者对沟通环境越熟悉,医患交流就越容易进行,效果也越好。如果让患者选择谈话场所,患者可能更喜欢在病房里与医务人员交谈。因为病房相对医生办公室而言,是一较中性场所。其二,在病房交谈,充分显示医务人员与患者地位的平等,更能体现患者的自尊和自主性。其三,在病房交谈,体现了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一种亲情和患者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的“服务享受”含义的体验。而在医生办公室交谈,容易使患者产生职业、机械、程序和“乞”与“施”等联想,特别

是在医患沟通存在难度时,我只是你们医疗程序中的一个“符号”,谈话只是其中的一道工序,等等。无形中使医患产生了距离感,缺乏人性的温情。

(4)方式 良好的沟通源于医务人员较高的人文素质和 知识修养、救死扶伤的崇高信念、真诚的服务态度、整洁的着装、优雅的举止和文明的谈吐。

① 交谈 医患之间的谈话,是直接、对等的情感、知识、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医患关系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交谈的成效。医患交谈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 要尊重对方,平等相待。

二 应采取态度和蔼,对患者的要求、询问,都应该显示出一种洗耳恭听的态度,心平气和,表述明确、友好委婉、坦诚恳切。

三 用科学精神对待疾病和治疗,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无理推诿、恣意隐瞒,应情理交融,诚信相待,让患者心悦诚服。

四 是利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问题,讲究方法,述理明确、解释到位,向患者传达一种负责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 信函 医患沟通中的医患书信往来,较大部分是医院出于某种即时需要,功利性成分较大,或是医院被动礼节性地回复患者的来信,较少有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主动与患者进行医疗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事实上,信函式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温馨和富含人情味的,这种沟通形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它体现了医院的真诚和善意,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愫和服务责任感,能有效地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融洽医患关系。

③ 电话 尽管电话沟通缺乏视觉反馈,但有效地利用电话中说话的腔调、语速、言词的选择以及停顿等,让每一个细微的差异都传递微妙的信息,使医患情感通过电话实行有效互动。电话沟通应该注意转接电话的时间要短,回答问题要亲切、自然、迅速,询问的目的性明确,说话的态度友好。应尽可能地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如一时难以解决,应告知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留下联系电话等。

④ 网络 如今网上寻医问药已成为现实。虽然通过网络沟通缺乏语言、声觉、情感和视觉的信息反馈,但如果能设计生动的网址(站)外观、高效的运转速度和方便容易的操作,并注意保持网上信息的持续流动,适时地对网站内容进行评估、改进和修饰,需要回复的电子邮件尽快答复等等,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沟通的艺术

沟通的方式、方法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定、因情而论。

(1)沟通态度 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服务态度的好坏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尽管患者因疾病的折磨而造成形体的扭曲、情绪的低落甚至精神的恍忽或是神志的丧失,但医患的人格仍然是平等的。体现良好沟通态度的关键之一,是医务人员情感适时恰当的“输出”。我们知道,情感是有回报的,同样,态度也是有回报的,真诚、平和、关切的态度,回报的是患者的信任。所以说,医务人员的沟通愿望和沟通态度往往是决定医患沟通成败或效果的关键。

(2)倾听艺术 医务人员要善于倾听,这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倾听时应该注意;一是应主动倾听,有效的倾听需要医务人员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我们倾注感情,充分运用我们的目光、语调、姿势、手势等功能,融洽和影响患者,同时注意寻找患者语言文字

和情感上的含义。二是不随意打断患者的叙述,只是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因为患者一般都迫切希望在第一时间段内被医生理解、同情。三是在与患者沟通时应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以免被患者误认为医生对自己的疾病并不关心。四是注意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的表述,“兼听则明”。五是跟踪和观察患者的“视线”所在,了解患者的感受、需求和“额外”的服务需要,寻找真实含意。六是适时、恰当地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沟通。

(3)谈话艺术 由于医学知识所限,以及对医疗活动的不可知性和对医疗结果的难预测性,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心理往往处于弱势,情感处于低潮。因而医务人员与患者交谈应充分运用谈话艺术,讲究方式和技巧。交谈时医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二是要同情患者的境遇,理解他(她)的内心感受,关注情感差异,个性化的处理谈话程式和交谈内容结构。三是关注患者的生存状态,用平易亲切的语言、呵护的情态“探讨”医疗问题,内容明确,表述准确,并始终流露和充满对患者生命的关爱和体恤。四是在尊重患者意愿和不违背法律及医院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注意把握谈话的层次、内容和对象的范围。五是在谈话中尽可能地不用或是少用医学术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对有些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应反复讲解,充分运用生活中丰富、生动的各种形象的例子或是比喻,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沟通的目的。

(4)体态语言和表情艺术 医患沟通时,医务人员的体态语言是配合言谈进行的,体态语言包含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姿势和外表等,这些体态表现都含有特定的涵义。微小的体态变化,都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把握好沟通时的体态语言分寸,自然而不失庄重、严谨又充满温情、愉悦但不夸张,恰到好处地传达医务人员的交谈信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注意患者的接收心理和审美感受,使交谈更富有生气和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

医患关系的案例 篇7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反映的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彼此认同的一个标准。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然而,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案例层出不穷, 2011年“131事件”中, 上海新华医院胸外科6名医护人员被刺, 其中1人被刺重伤住院;2012年3月23日, 哈医大医生被砍;2013年10月25日, 浙江温岭市三名医生被袭, 一人身亡…, 这些带血的案例凸现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所以, 如何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医患关系紧张原因:

1、医务人员自身的原因。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是导致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在所有医患矛盾中, 医疗技术性事故平均占到18%以上。同时, 非技术性服务因素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某些医务人员对患者服务态度差直接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在我国40%以上的医患关系紧张是由于医护人员缺少对病患的同情心、爱心、责任心而产生。此外, 人们多到综合性医院寻医问诊, 导致大型医院医生日门诊量都在40人以上, 远高于平均每个医生日诊4至5个病人的全国水平。医生工作负荷增大, 无疑会导致医生在就诊时缺少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亲情服务。

2、患者自身的原因。由于患者缺乏医学知识, 不了解医生诊疗工作, 在向医生描述病情时, 往往表达不准确。一些年轻患者在就诊时如发现医生诊治与网络对相关疾病描述或治疗方案稍有不同就会立刻持否定, 怀疑态度。还有一定的患者因为家庭经济等多方面原因, 希望医生治疗时能减少患者费用, 但经常会因无法实现而向医生发泄不满。另外, 由于许多患者缺乏对医疗失败的正确认识, 对医疗效果期望太高, 失望之余就会把积怨转嫁到医务人员身上, 甚至发生过激行为。

3、医院方面因素。一方面, 医疗管理不完善。医疗工作是高风险行业, 但医务工作者的收入与所承担的医疗风险严重不成比例。部分医务人员会在利益的驱动下, 以不正当的, 甚至违规的方法来提高个人收益。如为推销药品故意严重描述患者病情程度, 夸大药物疗效, 从中获取私利。而医院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 对此类问题存在监管缺陷。另一方面, 医疗事故处理方法不周全。面对医疗事故时, 院方经常推卸责任, 不与患者主动沟通询问、使得医疗纠纷失去最佳处理时机, 结果患者怨气越积越多, 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的进一步升级和恶化。

4、不专业的报道。中国媒体缺乏医学背景知识, 但为吸引眼球, 在报道中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经常断章取义, 歪曲事实, 做出虚假报道。这种不专业报道让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如2010年“缝肛门”事件中, 助产士只是对痔疮做了处理, 媒体缺有意混淆“把肛门完全封闭”和“缝合 (或结扎) 肛门痔疮出血点”的区别;2013年哈尔滨“323伤害医务人员”, 患者因“心生不满就杀人”本是典型“激情犯罪”, 媒体却扯上“医患仇恨”, 激化矛盾。在这些事件中, 媒体对医生污名化的报道模糊了医疗暴力的实质, 导致官方在医患矛盾中得以躲避责任, 激化医患矛盾。

针对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改善尤为重要。如加强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沟通技巧;正确把握社会舆论导向。除此之外, 还要重点培养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 从根本上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状况, 为医学生未来从医事业中处理医患关系打好基础。

培养医学生医患关系意识策略

培养医学生具有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可或缺

“先做人后做事”意思是说如果人做不好, 想成事, 难于上青天, 偶有成, 必不久。所以, 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 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的医生对患者用药前会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认真谨慎地做出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患者出院前, 清楚告诉出院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及注意的细节。而这些就要求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及基础课学习阶段中, 不仅传授医疗知识及技能, 还应将他们在出诊过程中面对病人疾患时的感受及对责任心的感悟, 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急他人之所“疾”。

培养医患关系意识与掌握精湛医疗技术同等重要

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 但在临床上往往出现医生只注重患者病情, 而忽视患者的心理需要, 这种只见病不见人的方式往往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所以, 培养学生实施医疗技术过程中涉及的非技术关系也很重要。但目前医患关系意识培养尚未纳入到人文教育的教学中。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在传授医疗技能的同时, 应有意识的将临床上可能遇到或出现的医患关系情况进行分析, 使学生熟悉解决医患矛盾, 减少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

培养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

一名好医生不仅要为病人去除病患, 还要善于去倾听病人的内心。这就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经常沟通, 建立起真诚、信任和尊重的关系。教师应将沟通作为授课一部分, 在教授与患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时, 根据每一疾病的特点, 引入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内容,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如何沟通。此外, 在临床实践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关心病人, 仔细询问病情, 及时反映病情。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与患者之间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能力。

综上所述, 解决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培养医学生医患关系意识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方法。医学发展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 更需要亲切的人文关怀。只有医生、患者、医院三者之间建立起融洽、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平衡关系, 社会医疗才会更健康茁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医学生的医患关系学教育探讨.赵宏雯, 孙岩, 刘宏等《重庆医学》2011-12-30

[2]浅谈医患纠纷成因及预防对策.张杰, 徐艳, 杨丹等《中外医学研究》2011-4-5

[3]浅谈新时期医患关系的转变及对策.林青, 张洪等《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0-30

[4]医患关系之处理对策.应强等《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4-28

[5]医疗机构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李秀梅等《河北医学》2009-3-31

如何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篇8

关键词:医患关系 存在问题 营造和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2-02

1 医患关系的基本内容

医患关系包涵两部分内容:即技术关系和非技术关系。技术关系是医患之间的行为关系,包括为病人治疗、与病人讨论治疗方案、在诊疗实施前征求意见等与医疗手段有直接关系的行为。医患之间的非技术关系,是指医疗技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和患者由于社会的、心理的、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所形成的道德关系、利益关系、价值关系、法律关系和文化关系等等。是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探索和建立新型医患关系的关键。

作为医务工作者,在自己人际关系圈中,医患关系占有很大比例,在医院的临床实践活动中,医护人员与求医患者的关系问题更是当前卫生工作的热点问题。换句话说,怎样看待、处理当前卫生界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医德建设,医院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

医生作为一种职业,其服务对象是病人,其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有诊治权和干涉权。对求医患者有权利施行论断和治疗,并且可以在特殊情况下限制患者自主权利,为了是达到对患者负责的目的。权利与义务不可分割。医生的义务也就是全心全意医好患者病症。患者也享有平等的医疗权、疾病的认知权、知情同意权,要求隐私权。

2 医院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我们国家倡导平等的人道主义,白求恩精神,确实在卫生战线有相当多的这样的模范。他们奉公廉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和深入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增强了,物质水平提高了。少数医务人员以行医作为谋私利的手段,坑害病人,导致病人意见很大,有的花了很多钱,医不好病,在心理上很不平衡,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此其一。其二,由于客观上正常收入不能满足医生物质需要,少数医生趁治病机会搞行业不正之风:“回扣”、“红包”,损害了患者利益。其三: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够高,对患者冷、硬、推、顶,使患者发生不满心理,冲突、纠纷不可避免发生。这是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存在封建恩赐思想:你来求医,是在求我,你得听我的,这种没有丝毫同情心的思想,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才怪。其四:部分医生爱病不爱人,只关心对己之科研、课题有用病人,对其他病人爱理不理,这对于敏感的病人无疑是一个打击,肯定会发生纠纷。

2.2 在管理方面,医院管理不着力也有一定原因,部分医院经营思想偏差。由于客观上存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在两个效益上更注意经济效益。特别是科室经济独立核算后,科室自负盈亏了,只能打经济算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追求經济效益的不良风气,给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医院快变成“医疗交易所了”,逐渐变味了。

3 患者方面原因

在医患双方矛盾问题上,医方固然有责任,但患者有时也是冲突主要挑起者。主要表现在:①有些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是小病应治愈,有的是道听途说,这种病怎么医成这种样子,产生不满心理。在医院闹了起来,有些修养较差的家属侮辱医生。②不信任心理:有些患者希望老资格医生为其治病,一旦得不到满足,出了一些合并症,将认定是年轻医生造成的,发生纠纷。③有些病会产生不良心理影响,如癌症、慢性病、长期不愈,患者发生不满,绝望心理,将会迁怒于医务人员。

上面谈到是造成医患双方关系紧张矛盾主客观原因,这对于患者康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不良的影响。那么怎样调节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怎样才能改变社会媒体对医疗界的偏见呢?

(1)要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本着同情、安慰的心理医治患者,特别在今天已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情况下,对医生的要求更高了,既要医好患者的病,更要了解、疏通病人的心理状态,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住院时有一个良好的心境,配合医生治疗,我们感得“将心比心”是很有说服力的,当你无视病人的痛苦时,多想一想,要是你生病,希望医生怎么对你,另外,医学科技迅猛发展,医务人员要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事业心,努力掌握先进的医学科技,为患者服务。在仪表上、行动上、语言上、医疗工作过程中,使患者放心、满意、高兴,这对医院的两个效益很有好处。

(2)在医院里面,患者相对是弱者。需要医生的关心、爱护。我们认为,只要医护人员对得起患者,便几乎没有患者对不起医生的。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活动,包括医学方面的常识,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患者慢慢与医生配合,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重要性。

(3)在本系统内开展行风评议,自我剖析,在政治思想上内强素质,提高医护人员服务素质、态度质量。与晋升、奖罚挂钩。用组织纪律约束医护人员行为。

社会主义法制包括了诸多的卫生法规,其根本职能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医务人员行医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体现法律面前医患关系人人平等,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医疗秩序的正常进行。

社会主义医患关系除上述外,尚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要求,这种道德要求是建立在医患双方共同遵守的基点上,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它要求医患双方彼此尊重、平等待人,在诊疗过程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建立医患之间的友爱和信赖关系,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行保护性医疗。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不懈地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保证医院的竞争力,才能促进医院的发展,才能完成医护工作者的天职。

参考文献

[1] 王立波,张东航,陈虹辰,冯新华.浅谈医患关系的协调与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6年08期

上一篇: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家理论框架下一篇:小品台词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