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通用9篇)
1、取号机”取号
2、观看视频
3、询问诊筛查区进行咨询④
4、签署知情告知单
5、至登记区记录本次预防接种信息
6、预约下次第一类疫苗接种品种和接种时间
7、根据系统叫号提示到指定接种窗口接种疫苗
8、接种人员核对相关信息无误后予以接种
9、在预防接种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和预防接种证上确认本次疫苗接种信息
随着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对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加快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 已成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就沈阳市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开展数字化管理及今后推广前景进行探讨。
1 基本情况
1.1 试点建设
2004年沈阳市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率先以园路、西塔两个社区预防接种门诊作为试点, 安装了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2006年随着全市标准化、信息化接种门诊建设的推进, 全区22个接种门诊中, 17个标准化、4个规范化、1个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建成。2012年将建设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作为政府的一项亮点工程, 9-12月, 在沈阳市率先以长白、北市两个社区预防接种门诊为试点, 扩大原有房屋面积, 进行房屋设计、改造、装修和购置硬件设施。共投资近60万元, 成功打造400m2和200m2的两个精品门诊, 于2012年年底正式投入运行和使用。
1.2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运行状况
沈阳市和平区长白社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面积400m2, 各功能区齐备, 管辖区人口36 600人, 流动人口10 000人, 管理0~6岁儿童2 057人。从事免疫专业人员7人, 每周开诊4天, 日平均门诊量120~150人。北市社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面积200m2, 管辖区人口30 574人, 流动人口2 000人, 管理0~6岁儿童1 211人。从事免疫专业人员4人, 每周开诊4天, 日平均门诊量50~80人。目前两个社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运行状况良好。
2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应用优点
2.1 数字化门预防接种门诊环境和谐
以往预防接种门诊混乱、无序, 启用数字化管理后, 家长在取号后, 根据语音呼叫和大屏图像提示信息, 进行预检登记, 使自动排队功能贯穿整个接种工作流程, 在每个工作点都能进行有序控制。安静、怡人、充满童趣的门诊环境, 给孩子带来快乐, 使家长和医生都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情, 避免了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冲突, 提供了一个和谐的氛围。
2.2 接种安全规范
信息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合理的工作流程设计, 准确有序地把儿童指引到规定的工作台上进行接种, 接种医生可通过系统对儿童接种针次进行监测, 有效避免了以往由手工操作引起的儿童缺种、漏种和错种现象的发生, 保证了接种的安全性及免疫接种率。
2.3 促进健康教育
在提高预防接种留观质量的同时也给儿童和家长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系统主要通过一些硬件设备—LED屏幕 (大屏、条屏) 、电视机、音响设备等集宣教、查询、知情、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留观模式,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给儿童家长带来更好的体验;家长在陪同孩子留观的同时, 可以通过留观机查询儿童本次接种的疫苗以及以往的接种信息, 还可以和孩子们通过电视机一起观看预防接种相关宣传片, 打破了过去接种留观枯燥无味的现象, 促进了健康教育。
3 建议
3.1 增加语音智能功能
在使用初期, 家长不能自觉和熟练取号, 每次都需要医务人员反复指导, 而且常常出现因家长操作不当引起取号机卡纸, 造成热敏打印纸的浪费;基层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对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能熟练解决, 影响了门诊工作效率。建议数字化预防接种取号机增加智能语音功能, 提示完备操作步骤, 方便儿童家长使用。同时, 特别是在系统运行初期, 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
3.2 合理建设布局
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 不是将原有门诊全部改造, 而要因地制宜, 融入全区整体设计理念。城镇预防接种门诊, 一定要具备足够大的房屋面积、管辖人口、免疫工作人员数量等基本条件, 才有必要进行数字化改造, 否则只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可考虑适当整合区域, 合并接种点。村级接种点, 由于接种环境简陋和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可先行实现信息化的普及, 或取消村接种点, 改为乡级集中接种, 逐步建设数字化门诊。
3.3 完善配套设备
在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的基础上, 进一步辐射开发出冷链温控、现场监控、短信通系统等功能, 推动信息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总之, 通过和平区预防接种门诊全流程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提高了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体现了规范、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思路, 提升了接种服务档次和质量。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本文编辑:道书润)
【慢性病控制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3
预防接种是有效保障广大儿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之一,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卫生消毒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计划的实施与安全注射服务质量[1]。为掌握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状况,2011年5月对全市各镇、街道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邹城市17所预防接种门诊。
方法和标准:①现场调查:调查采取现场观察、询问、看资料与调查表相结合的形式,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及相关措施是否健全、接种环境、消毒设施配备、消毒液使用和医疗垃圾处置等。②检测项目:随机采样检测预防接种门诊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和紫外线消毒灯。③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进行采样[2,3]、检测和评价,空气染菌量测定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暴露法,以细菌总数≤500cfu/m3和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为合格;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采用涂抹法测定,以细菌总数≤10cfu/cm2和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无菌医疗用品浸润脱洗法测定,以无菌生长为合格;使用中消毒液采用中和温均法测定,以细菌总数≤100cfu/ml和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紫外线灯辐照强度不低于70uW/cm2为合格。
结果
制度建设:预防接种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健全8824%,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健全7647%,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健全7059%。
环境建设:预防接种门诊均设置在独立区域,能够与医院普通门诊、注射室、放射科、病房分开。查体登记室、候种室、预防接种室、接种观察室均独立分设,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接种室内有洗手池4705%,均使用肥皂或皂液洗手。
消毒设施配备:预防接种门诊均配备紫外线消毒灯,能够按照每立方米不少于15W配备6471%,紫外线消毒记录及时、齐全5882%,其中24支紫外线消毒灯灯管表面均不程度地附着灰尘,未进行清洁擦拭处理。
消毒液使用:预防接种门诊使用的消毒液均为乙醇;消毒液容器标明消毒液品名、浓度、更换日期、定期更换消毒液8235%,盛放消毒液容器未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直接更换或加入消毒液2353%,盛放消毒液容器未加盖1765%。
诊疗物品消毒:全市预防接种门诊均使用山东省统一定点生产厂家一次性注射器。其他非成品物品如消毒液容器、镊子等均进行高压灭菌后使用,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2353%。
医疗垃圾处理:配备毁型器9412%,配备污物桶8235%(127/600);垃圾实行袋装化,用黄色塑料袋盛放医疗垃圾7647%;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毁型处理2353%。
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监测总合格率7749%,其中无菌制品合格率最高(100%);医务人员手合格率最低(6111%)。见表1。
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最经济、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之一,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广大儿童的服务质量。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卫生消毒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计划的实施与安全注射服务质量。
调查结果表明,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布局合理,房屋设置和设备配备日趋完善,接种服务环境明显改善[4]。但是消毒工作较为薄弱,监测结果显示,空气、医务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严重。究其原因:①接种室中人员集中,空气浑浊,空气中细菌数量大,接种前后不进行开窗通风或彻底消毒处理,加之紫外线灯配备不足和部分紫外线灯管不进行擦拭除尘,导致消毒效果低。②接种工作中医务人员双手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接触接种者,如皮肤黏膜及分泌物、排泄物等,且缺乏洗手设施和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达不到接种每一名儿童后进行手的清洗与消毒处理,致使手卫生合格率不高。③个别预防接种门诊对创建达标工作重视,一旦达标,便不重视日常的管理,消毒工作存在严重滑坡[5]。
针对本次调查存在的问题,为确保今后接种安全,杜绝接种感染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认真贯彻学习《消毒管理办法》,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工作宣传和接种人员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对消毒工作重要性认识,增强消毒灭菌观念。②建立健全接种消毒规章制度,落实消毒控制措施,防止接种过程中消毒不当而引起感染的发生,确保预防接种安全。③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管理,控制接种儿童和家长进入接种室人数,做到有序进出接种室,不让过多人员堵在接种室周围[6],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种人员要有强烈的医院感染预防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消毒后器械再污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⑤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日常消毒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限期改进。
参考文献
1蔡秀芳.长治地区预防接种门诊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2):149.
2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年版).
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GB15982-1995.
4顾兴成,薄祥国,孔德怡.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现状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13(5):85.
5张国庆.任城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与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112(2):18.
6陈静静.预防接种门诊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6):297.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有经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固定的预防接种工作用房、设备,按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免疫程序,实行定时定点接种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点。
二、房屋配备和布局
(一)预防接种门诊应为相对独立的区域,须与传染科、放射科、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等科室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交叉感染。接种门诊所在楼层最好设在首层,不得高于第2层。
(二)预防接种门诊面积不得少于40平方米。接种门诊应设有候种室、预检室/登记室、接种室、留观室、冷链室、工作人员办公室等。各室通风良好、有专门的出入口,且衔接合理,保证接种工作有序进行。候种室和留观室应分门出入。
1、候种室:供受种者及家长接受接种前休息、宣传教育和等待预检/登记。设置要求:①设置“候种室(区)”标识;②配备足量的固定座椅(10张以上);③宣传资料架(夹);④健康教育设备(电子显示屏或电视机);⑤饮水机;⑥取号设备;⑦公示预防接种家长须知、预防接种流程、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品种及免疫程序、宣传画册、接种服务价格及咨询电话等制作上墙等;⑧组织人员1名。
2、预检/登记室:供受种者接受预检、登记和预约服务。设置要求:①设置“预检/登记室”标识;②体检台或体检床,以及体检所需体温计(10个以上)、体重秤、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等;③冷暖空调;④预防接种卡及档案柜;⑤预防接种登记台及接种登记人员转椅、受种者座椅;⑥安装有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的计算机、打印机两台;⑦公示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制度、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疫苗接种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并制作上墙;⑧登记人员至少1名。
3、接种室:供受种者等待和接受接种。设置要求:①设置“接种室”标识,保证足够照明度;②设置预防接种操作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按照1台(格)/苗设置,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至少设置4个及以上预防接种操作台;卡介苗必须设立专台接种;③每个接种台配备1个专用普通冰箱(或冷藏包、冰排按冷藏包数量2倍配备),冷藏室和冷冻室各备有温度计、1张接种人员专用转椅、1张受种者座椅;④安装有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的计算机2台机以上;⑤一次性注射器回收设备,空气紫外线消毒灯、手枪式或感应式水龙头及污物桶等必需用品;⑥冷暖空调;⑦配备一次性注射器、小口杯、药匙、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或棉签、压舌板、治疗盘、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等急救用品;⑧公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安全注射制度、三查七对一观察制度、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制作上墙;⑨预防接种人员至少2名;⑩接种室光线明亮、空气流通、环境整洁,具备进、出双通道。
4、留观室:供受种者接种后留观30分钟和休息。设置要求:①设置“留观室”标识,内外布局应温馨、童趣;②适量儿童及家长休息座椅;③健康宣教设备1台;④预防接种反应与事故处理等相关制度制作上墙。
5、处置室:用于处置出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的场所,配备一次性注射器、小口杯、药匙、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或棉签、压舌板、治疗盘、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等急救用品、一张抢救床,抢救流程图上墙。
6、冷链室:用于放置冷链设备及疫苗的房间。设置要求:①设置“冷链室”标识;②配置足够储存疫苗的计划免疫专用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冰箱冷藏和冷冻室各放置一个温度计,严禁存放除疫苗以外的其他物品;③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等制作上墙;④冷链室要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分2次记录冰箱温度。
7、工作人员办公室:供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办公的内部工作区域。
三、接种流程
接种流程合理,接种场所按取号、候种、核实、预检、登记、(收费)、接种、记录、告知(预约)、留观流程进行,尽量做到不交叉。
(一)候种室
1、接种前等候;
2、健康教育与咨询;
3、维持现场秩序,安排儿童和监护人有序进行登记、接种。
(二)预检/登记室
1、预检:
(1)询问儿童健康状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症等情况,进行常规儿童体检;
(2)工作人员认真核实接种对象预防接种证、接种预约单、接种卡(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有关接种信息,核对儿童姓名、出生日期和本次应种疫苗;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所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2、登记
(1)为第一次接种疫苗的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并发 放宣传册,为遗失预防接种证的儿童补办预防接种证;
(2)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和“信息系统”上记录本次所接种疫苗的名称、针次、正确记录年月日和接种门诊、人员及疫苗信息等;
(3)与儿童家长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种类、时间,并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和“信息系统”上做好记录;(4)根据预约记录,向前来接种的儿童家长发放疫苗“知情同意书”并签名,同时发放疫苗接种通知单。
3、收费:接种一类疫苗者凭疫苗接种通知单直接到接种室免费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者按规定收费并在相应“知情同意书”盖上收款章。
(三)接种室
1、接种前准备:接种器材准备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关要求进行;门诊开始接种前10分钟,将专用普通冰箱疫苗取出放入冷藏包,各疫苗有明显标识。
2、接种时工作
(1)确认:确认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知情同意书和本次接种疫苗的通知单;(2)核对:接种前从冷藏包取出疫苗,核对疫苗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批号、效期。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3)皮肤消毒: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3、接种: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安瓿启开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活疫苗启开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4、登记: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记录接种疫苗的批号等信息,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签名或盖章。
5、宣传告知:告知家长接种后留观15-30分钟和相关注意事项。
(四)留观室:接种对象进入留观室观察15-30分钟,观察有无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处置室:对出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目标儿童进行应急处置。
(六)接种结束后工作
1、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镊子、治疗盘等器械按要求灭菌消毒后备用;
2、核对接种儿童数与使用疫苗数量,如实记录疫苗使用情况,按月做好疫苗耗损分析;
一、参加参加接种的医务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无菌操作,熟悉和掌握《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掌握各种生物制品的免疫程序、性质、接种方法、途径、部位、禁忌症、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确保工作质量。
二、专人管理生物制品和接种器材、冷链设备抢救器械,作好领取、使用、销毁登记,各类生物制品按温度要求储存、保管并做好温度记录。
三、接种门诊医务人员,应行为举止端正,着装整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接种时戴口罩)、挂牌上岗,语气和蔼、微笑服务,视服务对象为亲人,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四、接种实施
1、接种前,应准备好消毒接种器材和抢救药品及器械工作。
2、家长带儿童接种证交登记台,登记人员要询问有无接种禁忌症并进行体温测量,体温正常儿童按上次预约接种生物制品时间进行登记接种花名册上卡上证,预约下次接种制品及时间,家长持证和公共卫生服务费到相应的接种科室接种,接种医生核对公共卫生服务费和接种制品时间无误时,取出相应接种制品实施接种,接种后接种医生和家长在证上签字,并嘱咐观察10——15分钟后离开。
五、接种完毕
1、清点接种器材,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
2、打扫室内外清洁卫生。
3、开启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半小时。
4、每月做好报表统计上报工作。
免疫规划工作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规。
二、按照《重庆市儿童免疫程序》及有关规定,认真、合理制定每季度疫苗计划。
三、掌握辖区儿童出生及流动儿童情况,对常住及外来居住超过3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时建卡建证。
四、按《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储存、运输疫苗,疫苗专人保管,建立疫苗出入库登记簿和注射器出入库登记簿。冷库、冰箱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上下午测试记录温度。
五、建立健全每月例会制度,定期培训专业人员,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
六、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七种制品相应传染病的免疫监测和预防接种效果及制品质量监督。
七、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实施安全注射。
八、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异常反应,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九、加强督促检查工作,深入各村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按时按要求上报各种报表,做好统计、总结工作。
免疫规划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一、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适龄儿童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实行凭证接种和凭证入托、入学制度。
二、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由户口所在地的基层防保机构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六岁及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三个月以上者,应由寄居地的基层防保机构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卡册按村(居委会)分装订,流动儿童另建一个卡册。
三、预防接种证、卡应由实施接种的医生用钢笔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要规范,项目
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填写要以公历为准。
四、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办,预防接种卡由接种部门保管。
五、儿童迁移时,由接种门诊将接种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并将接种资料留据存查。接种门诊要主动向迁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取预防接种证、卡,无预防接种证、卡者要及时补建。
六、每季度要对所有的证、卡核查和整理,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出卡片另行妥善保管,每月10日上报上月辖区内儿童的出生、建证、建卡数。
免疫规划接种登记制度
一、儿童建卡、建证:婴儿出生后医院填发接种证并发放“忠县公共卫生服务卷”,婴儿满月后持接种证和“忠县公共卫生服务卷”到当地医院接种门诊建卡,并将出生信息登记到儿童出生登记部上。出生日期以阳历为准。凡居住三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儿童要建证、建卡,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将有关的内容填写清楚。农村儿童住址填写到乡、村、组、门牌号,城镇儿童住址填写到居委、路、门牌号、栋、单元、室号。有一至二个联系电话。
二、接种登记:接种的疫苗(一、二类疫苗)均应登记到接种花名册上。一种疫苗建立一个登记册。严格按程序要求接种和填写,登记要完整、书写工整,妥善保存。
三、上卡、上证:接种后及时上卡、上证,接种者和儿童家长均要在接种证上签字。
四、忠县公共卫生服务卷:每针次的服务卷要分别保存,每半年统计后上报县疾控中心。
疫苗冷链运转制度
一、县疾控中心在有经费保障情况下每年进行6次全县冷链运转工作。其余时间乡镇需要疫苗由乡镇带冷藏包到县疾控中心领取,不带冷藏包县疾控中心拒绝发苗。
二、县疾控中心的低温冷库储存脊灰疫苗、冻干麻疹疫苗,普通冷藏库储存卡介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白破二联、乙肝疫苗、麻腮、麻风、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和二类疫苗等制品。低温冰箱用于冻制冰排。
三、各种接种门诊的普通冰箱的冷冻室储存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冷藏室的上层存放冻干制品,下层存放水剂制品,各种稀释液放在箱门内。
四、疫苗要摆放整齐,按品名和失效期分类存放,疫苗的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厘米间隙。
五、在运转时将冻结的冰排整齐地摆放在冷藏库的四周和底部,中间摆放疫苗,上面覆盖冰排。根据气温、运输时间调整冰排数量,疫苗安瓶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安瓶冻结破碎。
六、冷藏箱要锁紧扣牢,装车时摆平放稳,运输途中避免阳光直射、碰撞和剧烈颠簸。
七、疫苗冷链运转各级做好收发、交接签字工作,留底备查。
八、县、乡应按规定时间按时送接疫苗。
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一、冷库、冰排速冻器、电冰箱
1、必须由专人管理、专用。
2、按照说明书使用、保养。
3、随时保持内外清洁。
4、除存放生物制品外,不得存放其它制品。
5、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不得强行使用、擅自处理。
6、每天必须做好温度记录两次。
二、冷藏箱、冷藏包、冰排
1、必须专人保管使用。
2、不得擅作它用。
3、保持清洁完整,不得损坏和遗失。
一类疫苗管理制度一、一类疫苗实行逐级下发。
二、疫苗专人管理,建立健全疫苗入库和出库登记簿,帐物相符。领发疫苗做好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失效期、领取日期的登记。领取、分发人签字。
三、一类疫苗要做到计划准确,需用疫苗应先提出疫苗计划。
四、疫苗应按规定的温度储存、运输。冻干卡介苗、百白破混合制品、乙脑疫苗、白破二联:在4——8°C储存运输,脊灰疫苗、冻干麻诊疫苗:储藏在三个月以内,在—20—8°C条件下储存运输,储藏在三个月以上,在—20°C条件下运输。
五、疫苗应按品名、批号、效期长短分别存放。
六、发现疫苗也说明书不符合时,一律停止使用并做好登记逐级上报。
七、不准使用过期失效的生物制品。
八、不准私拿疫苗。
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指户口不在居住地,或户口在本地而人在外地(外省、外地区、外县、外乡)居住连续时间在3个月及3个月以上的儿童。我县各乡(镇)的流动儿童一般以经商、寄养、超生为主,由于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居无定所,常常不能及时得到免疫接种,已成为影响接种率的主要因素。为消灭免疫空白人群,使流动儿童及时得到免疫接种,特制定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一、认真组织调查,城区尤其是要抓住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新建居民区、拆迁户等重点地区的儿童为重点对象,乡(镇)要以超生儿、弃婴和外地留、寄居儿童等为重点对象,弄清流动儿童的底数和类型。
二、广泛进行宣传,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三、建立健全流动儿童报告制度,行政村的医生每一个月应向乡(镇)卫生院报告流动儿童人口数,乡(镇)卫生院每季度向县疾控中心报告本乡(镇)流动儿童人口数,以保证流动儿童去向信息畅通。
四、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应定期主动搜索,及时发现流动儿童,及时建卡、建证补种。
五、动员流动儿童居住地的群众发挥监督作用,主动向当地卫生医疗单位报告。
免疫规划宣传培训制度
一、按时参加县疾控中心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
二、充分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全国强化免疫日”等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接种人员要主动向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
三、接种门诊应张贴免疫规划宣传资料。
四、每月办一期免疫规划知识宣传专栏,并留底备查。
五、接种门诊应有电视机、VCD和免疫规划的宣传光碟并时时开展宣传。
免疫规划档案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要求收集、整理以下计划免疫资料
1、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及15岁以下儿童数、各年龄组人口构成、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自然增长率、流动人口情况等。
2、疫情资料:各种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年龄、性别和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发病率、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暴发调查资料,传染病漏报率的调查,发病与免疫接种的关系,疫情预测资料和毗邻地区的发病情况。
3、免疫接种资料:免疫接种人数包括基础免疫人数、加强免疫人数、强化免疫人数、零剂次儿童数、接种率、接种质量分析、未接种原因分析、接种率抽样调查、检查考核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接种事故调查处理等资料。
4、疫苗供应及使用情况统计资料。
5、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资料。
二、按照档案整理的规定和上级业务部门要求,于每年一月底前将上的资料分类装订归档。
三、档案资料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妥善保管。
四、查阅档案资料应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人员借阅档案时,须经分管领导批准。
五、人员调离时,应将个人所管资料移交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预防接种反应及事故处理制度
一、接种人员要监测接种反应及事故,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
二、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除应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外,应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病例的诊断,必须由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确定。
四、对于发生的预防接种偶合症,应及时向儿童家长说明,取得病人家属的理解,并积极治疗。
五、对于发生原因不明的死亡病倒,应立即报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各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应进行尸体解剖查明死亡原因,予以处理。
六、病人家属对异常反应处理不服的,可申请上一级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诊断。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促进和完善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杜绝预防接种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及《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规范》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概述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有经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固定的预防接种工作用房、设备,按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免疫程序,实行定时定点接种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点。
二、房屋配备和布局
(一)预防接种门诊应为相对独立的区域,须与传染科、放射科、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等科室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交叉感染。接种门诊所在楼层最好设在首层,不得高于第2层。
(二)预防接种门诊面积不得少于40平方米。接种门诊应设有候种室、预检室/登记室、接种室、留观室、冷链室、工作人员办公室等。各室通风良好、有专门的出入口,且衔接合理,保证接种工作有序进行。候种室和留观室应分门出入。
1、候种室:供受种者及家长接受接种前休息、宣传教育和等待预检/登记。设置要求:①设置“候种室(区)”标识;②配备足量的固定座椅(10张以上);③宣传资料架(夹);④健康教育设备(电子显示屏或电视机);⑤饮水机;⑥取号设备;⑦公示预防接种家长须知、预防接种流程、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品种及免疫程序、宣传画册、接种服务价格及咨询电话等制作上墙等;⑧组织人员1名。
2、预检/登记室:供受种者接受预检、登记和预约服务。设置要求:①设置“预检/登记室”标识;②体检台或体检床,以及体检所需体温计(10个以上)、体重秤、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等;③冷暖空调;④预防接种卡及档案柜;⑤预防接种登记台及接种登记人员转椅、受种者座椅;⑥安装有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的计算机、打印机两台;⑦公示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制度、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疫苗接种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并制作上墙;⑧登记人员至少1名。
3、接种室:供受种者等待和接受接种。设置要求:①设置“接种室”标识,保证足够照明度;②设置预防接种操作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按照1台(格)/苗设置,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至少设置4个及以上预防接种操作台;卡介苗必须设立专台接种;③每个接种台配备1个专用普通冰箱(或冷藏包、冰排按冷藏包数量2倍配备),冷藏室和冷冻室各备有温度计、1张接种人员专用转椅、1张受种者座椅;④安装有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的计算机2台机以上;⑤一次性注射器回收设备,空气紫外线消毒灯、手枪式或感应式水龙头及污物桶等必需用品;⑥冷暖空调;⑦配备一次性注射器、小口杯、药匙、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或棉签、压舌板、治疗盘、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等急救用品;⑧公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安全注射制度、三查七对一观察制度、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制作上墙;⑨预防接种人员至少2名;⑩接种室光线明亮、空气流通、环境整洁,具备进、出双通道。
4、留观室:供受种者接种后留观30分钟和休息。设置要求:①设置“留观室”标识,内外布局应温馨、童趣;②适量儿童及家长休息座椅;③健康宣教设备1台;④预防接种反应与事故处理等相关制度制作上墙。
5、处置室:用于处置出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的场所,配备一次性注射器、小口杯、药匙、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或棉签、压舌板、治疗盘、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等急救用品、一张抢救床,抢救流程图上墙。
6、冷链室:用于放置冷链设备及疫苗的房间。设置要求:①设置“冷链室”标识;②配置足够储存疫苗的计划免疫专用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冰箱冷藏和冷冻室各放置一个温度计,严禁存放除疫苗以外的其他物品;③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等制作上墙;④冷链室要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分2次记录冰箱温度。
7、工作人员办公室:供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办公的内部工作区域。
三、接种流程 接种流程合理,接种场所按取号、候种、核实、预检、登记、(收费)、接种、记录、告知(预约)、留观流程进行,尽量做到不交叉。
(一)候种室
1、接种前等候;
2、健康教育与咨询;
3、维持现场秩序,安排儿童和监护人有序进行登记、接种。
(二)预检/登记室
1、预检:
(1)询问儿童健康状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症等情况,进行常规儿童体检;
(2)工作人员认真核实接种对象预防接种证、接种预约单、接种卡(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有关接种信息,核对儿童姓名、出生日期和本次应种疫苗;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所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2、登记
(1)为第一次接种疫苗的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并发 放宣传册,为遗失预防接种证的儿童补办预防接种证;
(2)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和“信息系统”上记录本次所接种疫苗的名称、针次、正确记录年月日和接种门诊、人员及疫苗信息等;
(3)与儿童家长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种类、时间,并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和“信息系统”上做好记录;(4)根据预约记录,向前来接种的儿童家长发放疫苗“知情同意书”并签名,同时发放疫苗接种通知单。
3、收费:接种一类疫苗者凭疫苗接种通知单直接到接种室免费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者按规定收费并在相应“知情同意书”盖上收款章。
(三)接种室
1、接种前准备:接种器材准备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关要求进行;门诊开始接种前10分钟,将专用普通冰箱疫苗取出放入冷藏包,各疫苗有明显标识。
2、接种时工作
(1)确认:确认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知情同意书和本次接种疫苗的通知单;
(2)核对:接种前从冷藏包取出疫苗,核对疫苗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批号、效期。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3)皮肤消毒: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3、接种: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安瓿启开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活疫苗启开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4、登记: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记录接种疫苗的批号等信息,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签名或盖章。
5、宣传告知:告知家长接种后留观15-30分钟和相关注意事项。
(四)留观室:接种对象进入留观室观察15-30分钟,观察有无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处置室:对出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目标儿童进行应急处置。
(六)接种结束后工作
1、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镊子、治疗盘等器械按要求灭菌消毒后备用;
2、核对接种儿童数与使用疫苗数量,如实记录疫苗使用情况,按月做好疫苗耗损分析;
随着医学发展, 医院感染成为医疗活动中日益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 在多家医院出现的医院感染事件说明任何医疗部门都应重视医院感染的管理。基层医院由于医院感染意识淡薄, 设施不健全, 预防接种门诊又被认为是医院感染风险低的部门, 更易忽视。实际上不尽然, 预防接种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十分重要。现将我所预防接种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相关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提高医院感染风险意识, 强化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在医院各环节中都值得重视。预防接种门诊大部分是针对免疫力尚未健全的新生儿和儿童,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不能松懈, 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文件精神, 制订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加强组织领导, 指定专人负责, 定期开展检查、督导, 讨论、分析存在问题, 并及时处理。认真贯彻实施管理措施, 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率。
2完善相关设施
预防接种门诊不仅要符合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同时也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接种门诊要将办公室、登记室、候诊室、接种室和接种反应观察室分开, 各区域要有醒目标记, 利于区分;依据接种疫苗类型的不同, 要设多个接种室, 每室间注意相对隔离, 防止交叉感染。接种室内要设洗手池, 最好装置肘关节、脚踏式开关、感应式或其他自动开关。接种门诊大环境要求宽敞明亮, 空气流通, 环境整洁, 尽量与诊疗室、病房分开, 防止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3落实相应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接种室定期作好空气和工作台面的消毒, 可采用三氧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和消毒液擦拭法, 同时注意监测效果。根据不同消毒目的选用不同的消毒液, 现配现用, 严格执行配制方法。盛易挥发的消毒液容器保持密闭, 使用消毒液时应标明配制浓度、使用时间。夹取棉球的镊子和容器每周至少消毒灭菌2次, 浸泡液面应达到镊子的1/3~1/2, 1个容器只能放置1把镊子。盛碘酒、乙醇的容器应保持密闭, 每周更换和灭菌2次。尽量使用包装量少的无菌棉签和棉球。储槽内物品每天更换消毒灭菌。
4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 内容不仅包括预防接种知识、各种疫苗特性、功能、接种注意事项等, 而且包括医院感染的发生、预防和处理;要强调接种人员的无菌观念, 接种时要求穿工作服, 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尤其接种不同人员或接种不同疫苗, 要特别强调手卫生, 要求人人掌握正规的六步洗手法。
5严格操作规程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 要求严格按程序进行, 注意疫苗的特性消毒、带手套等无菌观念, 要使用三证齐全 (产品合格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许可证) 的一次性注射器。不得使用包装破损、超过灭菌有效期及包装上未注名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的一次性注射器、棉球、棉签等。接种人员要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培训, 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意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活疫苗超过0.5h、灭活疫苗超过1h未用完的应立即废弃[1]。
6正确处理接种后医疗废物
接种后必须进行安瓿、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废物的毁形和无害化处理, 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同时要求有完整的使用、回收处理流程记录和签名, 设专人定期检查、督导。
7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科, 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问题, 及时提出整改方案,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展和流行。
参考文献
一、总体工作现状及房屋规划:
1、日接种量平均30人次/日,全天候接种。
按照XX疾控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要求,通过XX区疾控中心与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督导,先将我XXX接种门诊评审工
2、预防接种门诊总面积为170㎡。分别为:接种观察室25㎡,接种室100㎡,候诊区45㎡。且各区域划分合理,流程顺畅。
3、实行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4、基础知识考核达到区卫生局要求。
二、实施条件部分:
1、房屋配置:卫生状况良好,且预防接种门诊独立楼层,醒目地点设立接种引导牌。缺陷:地面未做防滑处理,台面未做防撞处理。
2、功能区设置:房屋设置规划合理,流程顺畅,疫苗相关公示内容 完善,相关区域座椅充足。
3、冷链设备:现有疫苗专用冰箱2台,能满足工作需要。冷藏包充足,冰排充足,且冷链设备有专档,温度计充足。
4、接种设备与器材: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设备配置。
5、消毒设备: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配置,且日常记录完整。
6、信息化管理设备: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设备配置,且运行 良好。
二、服务能力部分:
1、人员资质与素质:现有免疫规划人员4人,本科1人,专科3人,相对稳定,分工明确,均接受上级部门定期培训。
2、接种实践技能: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日常工作,无接种差 错事故发生,人员操作技能熟练。
3、接种服务质量: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相关工作,儿童管理完善,建卡、建册及时及时记录儿童变更情况,每月进行辖区流动儿童主动搜索,疫苗各种接种率达到上级要求。
4、冷链管理:专人负责冷链管理,制度完善,定期除霜,所有冷链 设备运行正常。
5、生物制品管理: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工作,制度完善,使 用合理。
6、安全注射: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日常工作,制度完善,监 测及时,未出现预防接种差错事故。
7、流动儿童管理:
每月进行主动搜索,保证辖区流动儿童接种及时,接种率达标,定期核对大册,及时发现迁出儿童。
8、报表:按时上报各种免疫规划报表,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100%。
9、档案管理:完全按照区CDC要求进行整理与装订、保存,统一整洁,查找方便。
xxx接种门诊
广州市白云区疫苗接种门诊信息
1、接种范围包括 ①儿童免费疫苗;②免费的卡介苗;③自费的狂犬疫苗;④自费的其它疫苗
2、开诊时间以门诊现场公布的时间为准
以下信息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哦~
1、白云区石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石井街石槎路1577号5楼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一、三、四全天(8:00-11:30,14:00-15:30)周六上午8:00-11:30,每月第2个周二上午8:00-11:30(PPD)、周五上午8:00-11:30(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2、白云区景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西八巷41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二、四、六全天;逢周五上午(柯子岭);每月最后一个周二上午(PPD),每月最后一周五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3、白云区石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址:石门街石沙路自编50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二,五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00;周三、六上午8:00-11:30;每月第一个周一上午(PPD),每月第一个周四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4、白云区金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金沙街横沙大街131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一、周三全天、周五、周六上午;每月第三周周二下午(PPD)、周五下午(卡介苗)。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5、白云区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黄石路黄园一街8号
http://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一、二、三(8:00-11:30,14:00-15:30);周六上午(8:00-11:30),学校、托幼机构查漏补种);每月的第3个星期一下午(PPD)、星期四上午(卡介苗),节假日除外。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6、白云区人和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人和镇凤岗路2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一至六上午8:00-11:30,蚌湖片周一上午8:00-11:30在总院接种,汉塘村每月的第2个星期六上午8:00-11:30;每月第2个周二下午(PPD)、周五下午(卡介苗)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7、白云区同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同德横滘二马路骏荣广场C1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三、五、六全天(8:00-11:00;14:00-16:00);每月第1个周一上午(PPD),周四上午(卡介苗)。逢周二上午8:30-11:00(鹅掌坦)。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8、白云区京溪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京溪街恒骏街2号201 接种范围:①②④
开诊时间: 逢周二、四、六8:30-11:30,14:00-16:3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月第2周的周二下午(PPD),每月第2周周五上午(卡介苗); 6岁白破逢周六接种。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9、白云区江高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江高镇中南路43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二、周三、周六全天;每月第二个周四上午(杨山);每月第1个周五上午(PPD),每月第2个周一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10、白云区太和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龙归公路南3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1、逢周二、四、六全天 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30(国家法定休息日除外)
2、永兴村委接种点:每月第一、第三、第五个星期五上午8:30-11:30
http://
3、永兴庄接种点:每月第二、第四个星期五上午8:30-11:30(国家法定休息日除外)
4、医院每月第三周的周五上午PPD,间隔3天后(即下周一)上午接种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11、白云区均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均和街新石路618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逢周二、三、五全天(8:00-11:30,2:00-4:30)、周六上午(8:00-11:30)。卡介苗:每月第4个周一下午2:00-4:00(PPD),第4个周四下午2:00-4:00(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12、白云区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新市花园新花一街3号二楼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1、逢周一、三(8:00-11:30,14:00-16:00),周二、四、五、六上午(8:00-11:30),节假日除外,周二上午小坪(9:00-11:00);
2、每月的第3周的星期二下午(14:00-16:00)卡介苗皮试
3、每月的第3周的星期五下午(14:00-16:00)卡介苗注射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13、白云区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州大道北同泰路1668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逢周一、二、四、五、六全天,单月第1个周日上午(PPD),每月第1个周日之后的周三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14、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江同路一横7号一楼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逢周一、二、四全天,周六上午开诊,每月第二、三、四周的周三上午下乡接种,每月第二周周二下午PPD,第二周周五下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15、白云区松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州市增槎路343-345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逢周二,五全天,周三下午,周六上午,周三上午桃园社区,周四全天槎龙社区;每月第4个周一上午(PPD)、周四上午(卡介苗)。
http://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16、白云区永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永泰村十二岭路26号双飞人大厦1至3层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逢周一、五、六全天;每月第1个周五上午(PPD),每月第2个周一上午(卡介苗)。逢周二、四全天在东仁医院接种。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17、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石榴桥77号 接种范围:①②④
开诊时间:每周一、周三、周五和周六全天,(上午8点-11点30分,下午14点-16点30分);每月第三周周五上午(卡介苗)-http://sz.yuexiaobao.com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18、白云区太和镇医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太和镇太和中路53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1、每周一、二、四、五全天,周六上午在医院本点接种,上午8点到11点半,下午2点到4点。
2、每周三在大源村接种,上午8点至11点,下午2点至3点半。
3、每月第三个星期五在穗丰村接种,上午8点至11点,下午2点至3点半。
4、每月第二个星期二下午PPD,第二个星期五下午卡介苗。
5、医院本点接种门诊每天均接种乙肝、麻疹疫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19、白云区嘉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嘉禾北街3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星期二、三、五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00,星期六上午8:00-11:30,每月第3个周一上午(PPD)、周四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20、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良田分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从五路1060号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良田分院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http://
开诊时间: 周一至五(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30),周六(上午8:00--11:30),每月最后一个周三(上午8:00--11:30 PPD),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上午8:00--11:30 卡介苗)。节假日除外。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21、民航广州医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290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逢周二、四全天,每月第4周的周二上午(PPD)、周五上午(卡介苗)。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否
22、白云区钟落潭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钟落潭镇蟠龙路2号 接种范围:①②③④ 开诊时间:
1、逢周二、周三全天(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30),周四下午2:00-4:30,周六上午8:00--11:30;隔周周四上午(新和)9:00--11:00
2、每月第1个完整周的周一下午2:00-3:00(PPD),第1个完整周的周四下午2:00-3:00(卡介苗)
备注:国家节假日不开诊
是否24小时接种狂犬疫苗:是
23、白云区妇幼保健院三元里院区预防接种门诊
地址:棠景街三元里大道1148号(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三元里大道北公车站附近)接种范围: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