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2025-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精选12篇)

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篇1

2013-2014 潘彦明

一直以来,体育教师在大学深造只对技术技能的关注,往往忽略了德育的培养意识,从自身的德育建设不足,导致教学只关注运动技术技能而忽略了品德教育,可以说大学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是缺失的。这是中国大学的悲哀。当今的中国大学,从体育大学走出来的大学生,有多少至今仍坚持在体育行业?流失率至高不下说明什么?说明职业德育建设的缺陷。爱岗敬业、职业的奉献精神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从职业道德建设到德育渗透教学;从自我道德修养到品德课程教学;从教师职业进修到学生德育渗透。让我们认识到所有学科的教育都离不开德育。让我们爱德育吧,它不是孤立的学科,让我们爱德育吧,让它伴随我们安全教学到永远!【理论指导】

1、通过“队列队形”的学习,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学习“定时跑”培养孩子耐力和意志品质。

2、通过“1分钟跳绳”、“趣味沙包投准”的学习,发展力量、列队集合的合作力,提高身体素质、协调性。

3、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焕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关注学生的活动全过程。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合作学练中体验良好的帮助、进取向上的学习氛围。德育渗透点

1、“队列队形”的训练,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

2、定时耐力跑的训练,培养孩子耐力素质和意志品质。【教学对象】 【构思与设计】

1、教学目标:队列队形、1分钟跳绳、趣味沙包投准,发展力量、列队集合的合作力,提高身体素质、协调性。

2、教学内容: A.队列队形: ①我来指挥环节:全体同学指挥老师,三面转,要求动令在“转”字上。②左手叉腰——向右看齐!③原地踏步PK,原地跑步PK。B、1分钟跳绳。C、趣味沙包投准:衣服反穿投接沙包。D、定时跑。3、3、教学策略: A.小组比赛法,胜的小组给予鼓掌鼓励,输的小组击掌加油。B.男女生的队列口令比赛或展示。C.角色交换的教法,如在“我来指挥环节”中,全体同学指挥老师,老师做三面转,德育渗透点

1、队列队形内容: ①我来指挥环节:全体同学指挥老师,三面转,要求动令在“转”字上。②左手叉腰——向右看齐!③原地踏步PK,原地跑步PK。

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

2、“定时跑”的训练,培养孩子耐力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创设良好活动环境,学生能积极、乐于参与体育活动。2,通过“队列队形”的学习,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学习“定时跑”培养孩子耐力和意志品质。

3,自制沙包进行有上手投掷练习,发展投掷能力,培养身体力量、协调性。

4,树立自信,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感,培养合作、关爱、尊重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水平。学习内 容

1、队列队形:①我来指挥环节:全体同学指挥老师,三面转,要求动令在“转”字上。②左手叉腰——向右看齐!③原地踏步PK,原地跑步PK。2、1分钟跳绳。

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篇2

渗透有点, 润物无声

在德育渗透中, 教师要找好切入点,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里的“育人点”就是在课堂上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最佳“融合点”。这里的“融合点”就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点”。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教育的对象,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 找准“渗透点”, 让德育直“渗”人心。德育的“渗透点”, 或附着于课题中, 或附着于课文的重点词、句、段中, 但均属虽“隐性”却又“明显”的“渗透点”。只要教师用心钻研教材, 是不难发现的。有时这些点融于知识之中, 是彻头彻尾的“隐”而不见, 教师要“潜心”地钻研教材, 才能探寻到这些渗透点。

渗透有时, 事半功倍

“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有了德育“渗透”意识并以此为指向, 成功地挖掘到“渗透点”还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研究“渗透点”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安排教学过程, 在教学进程中随机渗透。只有抓住渗透的最佳时期,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要动情, 要晓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 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 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路。不能因为渗透而“冲击”教学;也不能只顾及教学, 对德育敷衍了事, 或“时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产生1+1小于2的负效应。教师的教学本领、艺术在于如何依据“文路” (教材) 顺应“学路” (学生) 设计“教路” (教学) , 匠心独运地创设出“点” (渗透点) , “时” (渗透时机) 的最佳结合时机, 产生1+1大于2的正效应。可见, 把握好渗透的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 只有精心设计教学, 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德育渗透,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渗透有度, 恰到好处

在课堂德育的“渗透点”与最佳“渗透时机”的结合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做到知识教学与德育两不误, 还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 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更具有特殊性。因为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 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 效果不佳;而过“度”则又会改变学科性质, 变成了道德说教课。这就要求教学中不偏向任何一方, 而应抑扬有节, 调度有方。教师要把握好渗透“尺度”, 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

幼儿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幼儿教学  德育教育  适合个性  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54-01

幼儿教学强调孩子的主体性、重视孩子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接受知识,着也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笔者认为,对于幼儿语文课堂而言,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新课程价值追求的有效方式,幼儿语文课堂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起来。

一、开展开放性教学模式

幼儿根据年龄层次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小班中班的幼儿主要以调动他们的情感,以玩为主,只要他(她)们跟着幼儿老师学会能跳能唱,学会玩游戏,懂得基础知识,例如会数数:1、2、3、4、5、6、7、8、9、10,汉子认识大,小,男,女等简单的知识就OK了,但对于大班的语文教学则要讲究教育教法了,在语文课堂要渗透德育教育,注意学生生活习惯,文明礼貌,外表形象,懂得课堂纪律,学会感恩,养成快乐学习的品质,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准备一些小红花,红五星,对那些敢于发言,而且回答正确给予奖励,不要扼杀好表现的天性,让他们畅所欲言,言而不尽,力争使每个孩子都能互动起来,把课堂变成一个精彩开放性的美丽课堂。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大班的语文老师要有亲和力,老师要始终面带微笑,富有激情和朝气,语言要柔柔的,要学着孩子的童音,让学生找到师生的心灵感应,幼儿老师要注意自己形象,一定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给孩子一个好感觉,老师的榜样作用是无声,他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幼儿天生好动好皮,好打好闹,老师不要随便呵斥,更不能体罚他们,幼儿老师要换位思考,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呵护他们,要有包容之心,对不听话,“惹是生非”的孩子,老师要和风细雨,轻言慢语进行教育,例如,又调皮个头比较的男孩子老拽着小女孩的小辫子,老师会说:怎么啦?又不遵守纪律了,小朋友不能友好的对待同学,谁就得不到小红花的奖励,谁就感觉丢人,使他感到自己错了,主动地向小女孩道歉,这种建立起来和谐师生情感,使孩子们更加信任你,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更加喜欢老师,更喜欢听你的话,上你的课。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基本上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理解问题,那我们给大班孩子上课的时候,都有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具体,直观,形象教学教法,例如要使用多媒体教最常见,实践证明效果最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声,色,影像,使教学的内容艺术性,趣味性,形象性,譬如讲孔融三岁让梨,我播放利用动画片,他的爸爸买了许多梨给孔融的兄弟们吃,他的爸爸把最大的梨给孔融,可是孔融要求要小的一个,把最大的那个让给他的哥哥,他的爸爸问道他,你为什么要把大的给你的哥哥,而自己却要小的,孔融说我最小就吃小的,孩子看的津津乐道,这时老师设置两个问题提问:1.小朋友,你们当中有谁在平时把爸爸,妈妈买的梨或者苹果、桃子大的让给你的哥哥或者是弟弟?只有少数的小朋友举起手,接着老师有设问,2.为什么呀要把大的送给他人,自己留小的呀?有的说妈妈叫的,有的回答我小,有的哥哥对我好。呵,各种答案令人拍案叫好。3.看了孔融三岁让梨,下次回家后也可以让利吗?孩子异口同声说能,说明多媒体的直观形象地教学对孩子德育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

四、巧妙设疑是灵魂

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是——不应当让孩子带着老师的问题读书,而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积极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经历了自主质疑和思考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发现的喜悦和探究的兴趣。记得教学寓言的《渔夫的故事》一课时,有个孩子就问道:老师,渔夫为什么这么傻啊,把妖怪从瓶子里放出来啊?还有一个孩子问:老师,渔夫好心把妖怪从瓶子里放出来,为什么妖怪还要吃他啊?还有的问,为什么妖怪又听渔夫的话,又钻进瓶子里啊?还有孩子问道,这个装有妖怪扔进海里会不会有一天被其他人捞上来害人啊?你看看这则寓言完全开发出学生的思维想象,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真正实现了学生乐中学,学中思,思中问,问中打破砂锅问到底,效果真好啊。

五、要求孩子养成教育

每天上课时,老师可以虚假的检查一下,谁的脸洗的最漂亮,谁的衣服最干净,谁的指甲剪得最短,谁做的最端正?谁个上课表现最好,肯举手肯发言,最听话不欺负女生?这些为什么往往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出奇的好,因为都有好胜心,都不甘落后,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的表现最可爱,表现最棒,当然这需要幼儿老师在不断即时生成的课堂中,充满睿智的调控和巧妙适时的引导,引导学生用全部的攀比、竞争和争宠、从而使课堂乐中有动,动而不乱,使幼儿充满着快乐天真的笑语,展现出幼儿特有的和谐的魅力,焕发出命的活力。

总之,幼儿教学大如天,不可有丝毫麻痹大意,为了使一个个鲜活的小天使变成风华正茂的有用之才,必须从娃娃抓起,使他们领会三字经的直观含义,养成好习惯,学会感恩父母亲,学会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快乐的帮助他人,让我们在一线充满爱心的幼儿老师,托起代表未来希望一个个小小的太阳。

【参考文献】

[1]龚科.现代教学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10

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篇4

织金县三塘中学教师张学文

有的同事认为德育工作是学校领导、年级组长及班主任的事与我们的其他教师没有关系。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作为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八年级上期更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呢?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善于找机会进化学生的心灵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紧紧抓住不快乐的理由,无视快乐的理由,就是你总是觉得难受的原因。因此我们在课堂要善于找机会渗透德育思想。如讲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观察俩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时,同大取大同小取小。这就相当于现实中共同利益,如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为了我们的父老乡亲不受小日本侮辱,因此国军和共军联合共同打小日本。这时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涤进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德教育

德育工作是一所学校的首要工作,一所学校有无生命力就要看它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何。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中华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渠道,它仍然是当前国内外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强化传统美德教育是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把道德教育与课堂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以少先队纪念日、五四青年节、一二九等节日,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学会区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正确地面对人生

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阳光就会流进心里来,驱走恐惧,驱走黑暗,驱走所有的阴霾。

人的一生一不是一帆风顺的,伟人亦如此,更何况我们凡人。因此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正确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如在给学生讲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时,我讲一个人的一生犹如一条抛物线。当他(她)来到人世间的时候,受到父母及其他亲人的百般疼爱,但慢慢地长大之后,就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尝到成功的乐趣。

四、以历史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的逻辑思维较强,记得有一个名人曾经说过数学能使变得聪明。社会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讲到圆周率时,我们老师应该给学生讲它的由来,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聪明啊!以次激发数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还不明确,多数学生的学习还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大多数还不晓得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我们老师设法引导学生去乐学。

如在给学生讲黄金分割时,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上有多少个黄金分割点。学生回答二个,然后问学生一条线段上有多少个点,学生回答无数个。然后提问学生黄金分割点多吗?学生回答不多。此时我就说:这说明黄金分割点像黄金一样的重要。然后让学生观察一条琴的琴弦上有多少个黄金分割点,学生回答二个。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一个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头。机遇就像闪电,只有快速果断才能将它捕获。

立即行动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动吧;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好的机遇,那就立即抓住吧。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有些人是必须忘记的,有些事是用来反省的,有些东西是不能不清理的。该放手时就放手,你才可以腾出手来,该出手时就出手,抓住原本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一时的犹豫,留下的将是永远的遗憾。不要等到将来让自己感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如在给学生讲数轴时,我讲成功犹如向右,失败犹如向左。你认为对的事,认准了的事,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去做,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你离开原点向左就会越来越失败,你离开原点向右就会越来越成功。

终上所述,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能更好地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生活。不但要自己快乐,还要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朋友、家人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分享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更高境界的快乐。

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篇5

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对孩子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培养和开发,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所以作为学校教育中主要学科的数学也必须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通过课题组教师对数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整合和挖掘,结合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和社区开展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实现了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一)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关于德育教育的资源

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用科学史料充实德育材料

在数学发展史上,中国对数学科学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对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大约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记载。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大约1500年前,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大约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

这些材料分散见于数学课程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要通过丰富的数学史料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一代有责任继承和发扬民族的光荣传统。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的数学家,为了世界数学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激起学生不断探究,努力向前的学习动力。

(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

1、在每节数学教学中渗透点滴德育教育(1)创新数学教学

《认识时间》一课时,教师设计安排一个小故事:明明小朋友的一天时间安排表,让学生讨论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使学生得到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教育。新教材的情境图中,故事丰富多彩,在适当的时候合理利用情境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渗透了思想教育。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但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就能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2)练习多样化

《利息》教学以后,我们设计让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的课外作业。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认识到把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要分类处理好,逐步养成良好的储蓄和不乱花钱的习惯,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又可以提高自理能力。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目的性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应与学校少先队社区假日学校等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实践考察活动,讲一个小小数学家的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三)数学教师示范导行,进行良好道德素质的教育

教师不论从自身的形象以及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学生一往情深的爱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的具体化。这种师爱一旦让学生体会到,就会“亲其师”,并且“信其道”;教师有了这种爱,在教学中就能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就能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罗森塔尔效应。

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篇6

松柏二小 张 琳

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不但有深远历史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学期以来,我结合本学科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的,还包括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尊敬师长、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等。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音乐课虽然希望学生能活跃课堂,但没有纪律的约束是不行的,无视纪律,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建立有序的课堂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有一定的规范,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在音乐的常规训练中,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学自强的,具有良好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素养的一代新人。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结合音乐作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编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音乐作品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如歌曲《我的祖国》、《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等;有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如《不再麻烦好妈妈》、《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我们爱劳动》等;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教育,如《咱们从小讲礼貌》、《争当四个好少年》等。我们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把美育与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美妙的歌声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歌曲中获得思想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春雨润物,悄然渗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三、寓德育于艺术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

本学期开展的校园艺术节就是以弘扬团结、奋发、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主旋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体验艺术魅力,构建和谐校园”这一艺术节主题,挖掘学生音乐方面的潜能,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形式,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为期一个月的校园艺术节活动中,我们举行了 “立中国风,树民族韵”全校性唱唐诗比赛、校园“小百灵”课间卡拉ok比赛、班级音乐会等活动,这样既可以极大地丰富和活泼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课外生活的品位,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教育的多样化,能使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普及和提高。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7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 对学生适时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 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习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天体、地球、生物和人体都是由氢、氧、碳、磷、钙、铁等元素组成的, 进而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原则。在进行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中, 通过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不停运动, 明确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教育。

尊重科学、破除迷信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任务。堆放的秸杆、褐煤如果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时, 温度越来越高, 就可能达到着火点, 产生自燃;而有机体特别是尸体腐烂会放出易自燃的磷的两种氢化物, 白天少量溢出的磷的氢化物自燃产生光由于阳光强不易被觉察, 在漆黑的夜晚发出的光则易被觉察。上述两种自然现象被一些巫婆或“科盲”称作“天火”、“鬼火”, 学了化学对这种迷信说法应彻底破除。总之, 只要有机地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 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 把知识融会贯通, 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水源、大气受到污染的威胁不断加重, 这是生活体验到的铁的事实。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 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硫酸等内容的讲授,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 及防治污染的知识。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几千市民出现胸闷、喉痛、咳嗽症状, 年老体弱者死亡4000多人。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不少儿童和老人眼睛红肿, 呼吸困难, 蔬菜由绿色变成黄色, 菠菜到了不能吃的地步, 橡胶制品失去弹性而龟裂, 30%的树木枯死。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就排放而造成的。在我国, 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 而且逐年增加, 很多地区由于环境污染而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等 篇8

1挖掘教材内容、搜集新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数学是用数据和统计材料来说明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中包含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具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利用这些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如世界上第一大河是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全长6480千米,我国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全长仅比亚马逊河短1/36,长江的长是多少千米?另外,在某些教材中利用“你知道吗?”的小栏目,介绍古今中外数学著作、数学家、数学发明与应用等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科学的教育。

2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数学凭借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本身充满辩证关系,数学中的曲与直、形与数、加与减、乘与除……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数学解题过程中不断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正是事物联系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

在新版的北师大版课本中,就很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几乎每一册的内容都与德育有关。特别是社会公德、好人好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社会小实践,经过德育熏陶,又能借助小实践学习知识,让人们一直认为“数学烦”的学习态度有了改观,正是一举两得。

3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及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学生进行学习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刚入学的儿童,为了得到父母、老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此时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儿童好表扬的特点采取奖红花、奖五角星等办法激发学习兴趣。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世界观逐步形成。其学习的动机逐步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再采取奖红花、奖五角星等办法就行不通了,那么怎样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我认为,首先可以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如:讲科学家的故事,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讲人类的伟大发明,提高学习积极性;讲数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中的应用,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都有探索其奥秘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利用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数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的疑问,激发其探索学习的兴趣。再次,教师对事业的热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的以身作则是学生身边最近、最真、最好的榜样。

4教师的授课语盲直把学生带进品德教育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讲解语言,有意无意穿插德育教学,有时候可以利用举例子等等,不要举那些对公众无益的例子,效果会适得其反。

总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学中要深挖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根据数学学科的实际,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利用各种形式完成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浅谈师德教育

马永强

【摘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良好氛围中,在我校广大教职工为学校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工作过程中t学校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教师良好思想品德修养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学校发展、提高、进步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师德的培养应当从教师的本职工作做起,从工作的点点滴滴来体现。

【关键词】教师师德;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思想品质

1热爱、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2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技术人材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爱生如子。而我们今天强调师德教育,绝不是刻板的师道尊严,而是一种品德、一种修养、一种人格的魅力。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爱是教育的润滑剂。

3“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将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师德素质的提高,将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中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通过我们的榜样作用、良好的师德、表率作用来影响、培养、教育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材,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而在学校,学生唯一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人就是教师。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到20岁之间,属于青年的初期和中期,而这一时期是学生人生的关键时期。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他们渡过人生的这一特殊时期。而在这一重要阶段,教师的师德、教师的表率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受教育者文明程度的特殊使命。所以,教师提高个人素质是关键,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4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博闻多识,广泛涉猎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积累和拥有的知识越多,那么他课堂教学内容越充实,就越吸引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问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我们愿意承载这份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传授给学生。

5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篇9

[分西瓜]:一位年轻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案例二:

[祖冲之你真伟大]:另一位教师在教圆周长的计算时,在学生探究出圆周率后,这位教师认为此时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了圆周率研究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学生们群情激奋。

生1:我想说:祖冲之爷爷你真伟大!

生2: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生3:„„

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谁知这位教师继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作呢?”

孩子们很聪明,在教师的“指引鼓励”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志”。不过,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案例三:

[最后一题错了]: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后一题算错了。

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再来

德育课堂渗透研究 篇10

2007--2008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小学德育纲要》,围绕教育局德育工作意见和学校工作意见的有关精神,在不断积累总结经验的同时,逐步改善工作方法,更好地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实、做细。

二、实验目标

德育教育是融于各学科的教育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贯穿于各学科之中,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1、挖掘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教师在上课时,适时适度自然有机地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各环节中掌握时机灵活地进行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善于捕捉鲜活的事例,把握身边的契机,循循善诱,常有立竿见影之效。

3、延伸教材内容进行渗透。教师授课时,注意活化教材内容,对课文中的德育内容进行挖掘和发挥,提出一些延伸性问题,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摄取到的教育信息联系自己实际去思考,用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联想内化这些信息,自觉自愿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4、通过教师自身良好形象和健全人格的魅力进行长期渗透。

三、保障措施

1、保证理论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组织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基础。

2、校内组织全员性听课活动。

3、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保证经费。

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篇11

一、备课时悄悄埋下德育的种子

备课时,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分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子目标,其中情感目标就要求教师结合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等。那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备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悄悄埋下德育的种子,注意不能牵强,不能与授课内容脱节,不能单纯地为了德育而德育。化妆技术的最高境界是“妆到好处有似无”,课堂德育的理想境界也是“知识与德育有机融合,恰似春梦了无痕”,要达到这一境界,务必要注意“渗”字。我在讲《电子技术基础》开篇时,介绍了电子技术的发展史,让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

二、课堂管理是种子的土壤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的一切细节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每一个细小环节都能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课堂管理就是德育的土壤。比如,上课提前2分钟候课,这是教师责任心的体现,学生耳濡目染,也会将责任二字印在心中;为了便于学校管理,更深层次是培养学生爱校、爱专业、爱班级,尊敬师长,严格自律等精神;任课教师记录学生出勤及上课状态,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遵守校规校纪,是为了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自觉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国家法律和厂规厂纪,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观念等;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会影响学生行为,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将来在就业中很快就能适应。

三、 教师课堂用语是为种子浇水

新课标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而是朋友,彼此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在课上,我尽量用极短的时间记住学生的名字,因为叫名字比叫桌号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重视与关注,从而拉近彼此的情感距离,“请你回答某某问题好吗?你回答得非常好,你的回答很有创意,希望你继续努力……”,课堂语言少了讽刺、挖苦,多了鼓励、和谐,这些语言就好像春雨,让学生心情愉悦,不但上课效果很好,潜移默化地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言文明的习惯。

四、专业知识渗透德育是幼苗成长的阳光

机电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逻辑性很强,教师要努力挖掘,找准专业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我常利用网络搜集一些相关科学家刻苦钻研、坚毅不拔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学习和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在讲二极管的结构特点时,先用实验证明其具有单向导电性的特点,然后说,“任何事物都是内因决定外因,二极管之所以有这样的外特性,完全取决于其内部的结构,我们平时做事情能否成功,想法、意志起着决定作用,只要意志坚定,愚公终能移山”,哲理与专业知识就这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专业知识有了德育渗透,就好比花儿有了阳光,不再是冰冷的了。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对幼苗的精心呵护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我经常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课前布置任务)、动手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团队互助合作精神等,在项目教学法中,我将教案转变为学案,让学生都能知道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培养了自学能力,并且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感。我经常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大胆思考,勇于创新,如要求他们根据原理图,自己设计接线图。在一次实训课上,学生焊接了三五叮咚门铃电路,可是调试时没有声音,学生拿着电路板来找我,让我帮忙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我接过电路板,并没有直接帮他排除故障,而是首先夸赞工艺不错,速度也挺快,这时学生脸上满是笑容,接着我说:“这个电路的接线图是你自己设计的,是吧?”他说是的,并露出得意的神情,我说:“既然这样,你对电路接线一定熟悉,对照原理图,再仔细检查一下接线图,是不是有的线或点没连上,或者有虚焊的地方。”学生很高兴地拿走电路板,仔细研究起来,过了一会,他兴奋地大声叫起来:“我成功了。”灵活的教法,就如同对幼苗的精心呵護,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六、考核是为花儿施肥

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传统的考核评价制度过分强调和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容易让学生产生投机的思想,表现为作弊,想不劳而获。为了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在考核评价教学环节中,我将平时的作业、出勤、上课的学习态度都纳入到考核成绩中,综合客观地作出评价,倡导学生都应以诚信为本。每个模块结束,我都会进行阶段小测验,一来督促学生复习,二来检测一下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后期的教学安排。考试时,我采用随堂小考的方式,只有我一个人监考,有时故意“无人监考”, 通过采取这种以诚信为本的考核方式,久而久之,作弊的学生减少了,诚信意识提高了,而且学生通过努力,确实能学有所得。

在职业学校中,专业课教学所占比重最大。只有把德育落实于每一个专业教师,贯穿于各科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才能达到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教师用心去浇水、施肥、松土,课堂德育之花必会盛开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义常、田保军、王硕旺等,《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实言出版社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篇12

一、良好的师德形象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生动形象的活的教材

教师要随时随地成为教育学生的生动形象的活的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方面, 教师必须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教师的讲台形象应当充分显示自己的德、识、才、学, 体现出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另一方面, 教师本身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师德修养, 则是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备条件。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既要把教材中各种德育因素融化在教育者自身的德性、人格、感情、意志、世界观之中, 又要把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和手段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让语文学科的教学成为德育渗透的有效渠道

1. 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恰如其分地对学生施教, 给学生以直接、感性的思想教育。精心提炼语文教材中那些闪耀的爱国主义思想, 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受到语言文化知识的洗礼, 认识客观世界, 同时也影响改变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含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操的课文, 如《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的教学: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圆明园的毁灭》段落。

老师问:是谁这么残忍、这么无情毁灭了圆明园?

学生回答:是帝国主义, 是英法联军。出示句子:

“有一天, 有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国。”

学生读此句。

出示句子:“……任意毁坏。”

老师问:他们是拿吗?

回答:不, 是抢。

老师问:是从哪个词看出的?

学生:从“掠”看出他们是在抢。

老师问:只拿一件吗?

学生:不是, 统统掠走。

老师问:请想想, 他们都掠走了些什么?

学生想后回答, 老师补充讲述任意毁灭的情景。

老师:孩子们, 看到这个情景, 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如今,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静下心来思考, 侵略者毁灭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明白:不管经过多少磨难;经历多少曲折;我们决不低头屈服。我们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通过此段教学, 让学生感受到落后就会挨打的屈辱, 从而更加热爱今天的祖国, 更加发奋图强。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形成理想人格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 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期, 他们思想单纯, 内心充满幻想, 社会经验少, 辨别是非能力差, 这些都给了那些不良思想道德观念者可趁之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汲取古人优秀的思想精髓, 帮助他们形成理想人格。

3. 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 塑造良好个性

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个性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是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方面都进行着德育渗透

(1) 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科学、规范、有效,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有利于育人。

(2) 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性建设和管理, 努力使课堂教学组织本身包含一定的育人成分。

(3) 让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成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从而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咏梅.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科技报讯, 2006 (26) :129.

上一篇:劳动关系终止协议书下一篇:高考总结会上的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