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名师工作室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名师工作室(精选9篇)

生物名师工作室 篇1

多篇)

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教育教学水平,也为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层次,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特制订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总的目标

三年内努力学习,成为一名有经验,有特色的生物教师。

二、学习时间及达到的分目标

2014年定向研修阶段:

1、加强科学基本功的训练;

2、能够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

3、能有条理的说好一节课。

2014年交流阶段:

1、基本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能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教学技巧上课;

2014-2014年开拓提高阶段: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三、学习内容

1、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各种活动;

2、阅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杂志和报刊等书籍。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反思。

四、学习形式: 听课、评课、上公开课写好课后反思和小结。

五、学习措施

1、每天坚持上名师工作室博客,积极向导师请教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困难。

2、制订学习时间表。

六、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努力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3、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通过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工作经验,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生物名师工作室学员学习计划

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教育教学水平,也为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层次,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特制订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总的目标

三年内努力学习,成为一名有经验,有特色的生物教师。

二、学习时间及达到的分目标

2014年定向研修阶段:

1、加强科学基本功的训练;

2、能够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

3、能有条理的说好一节课。

2014年交流阶段:

1、基本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能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教学技巧上课;

三、学习内容

1、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各种活动;

2、阅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杂志和报刊等书籍。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反思。

四、学习形式: 听课、评课、上公开课写好课后反思和小结。

五、学习措施

1、每天坚持上名师工作室博客,积极向导师请教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困难。

2、制订学习时间表。

六、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努力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3、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通过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工作经验,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您可以访问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生物名师工作室学员学习计划》相关的文章。

范文网

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教育教学水平,也为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层次,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特制订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总的目标

三年内努力学习,成为一名有经验,有特色的生物教师。

二、学习时间及达到的分目标

2014年定向研修阶段:

1、加强科学基本功的训练;

2、能够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

3、能有条理的说好一节课。

2014年交流阶段:

1、基本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能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教学技巧上课;

三、学习内容

1、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各种活动;

2、阅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杂志和报刊等书籍。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反思。

四、学习形式: 听课、评课、上公开课写好课后反思和小结。

五、学习措施

1、每天坚持上名师工作室博客,积极向导师请教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困难。

范文网

2、制订学习时间表。

六、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努力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3、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通过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工作经验,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一、学习总的目标

三年内努力学习,成为一名有经验,有特色的生物教师。

二、学习时间及达到的分目标

2014年定向研修阶段:

1、加强科学基本功的训练;

2、能够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

3、能有条理的说好一节课。

2014年交流阶段:

1、基本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能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恰当 的教学技巧上课;

三、学习内容

1、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各种活动;

范文网

2、阅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杂志和报刊等书籍。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反思。

四、学习形式

听课、评课、上公开课写好课后反思和小结。

五、学习措施

1、每天坚持上名师工作室博客,积极向导师请教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困难。

2、制订学习时间表。

六、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努力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3、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通过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工作经验,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生物名师工作室学员学习计划

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教育教学水平,也为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层次,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特制订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总的目标

三年内努力学习,成为一名有经验,有特色的生物教师。

二、学习时间及达到的分目标

2014年定向研修阶段:

1、加强科学基本功的训练;

2、能够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

3、能有条理的说好一节课。

2014年交流阶段:

1、基本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能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恰当 的教学技巧上课;

2014-2014年开拓提高阶段: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三、学习内容

1、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各种活动;

2、阅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杂志和报刊等书籍。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反思。

四、学习形式: 听课、评课、上公开课写好课后反思和小结。

五、学习措施

1、每天坚持上名师工作室博客,积极向导师请教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困难。

2、制订学习时间表。

六、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有

机统一,努力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3、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生物名师工作室 篇2

东港市位于黄海之滨, 市直乡镇学校共26所, 乡镇学校18所, 村小114所。为了促进城乡教学均衡发展, 提高全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成立了数学名师工作室。我们把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批业务水平和能力较高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 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充分发挥引领、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 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整体素质, 最终带动我区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鉴于以上想法, 我们从全市1000多名教师中选拨了工作成绩突出, 喜欢小学数学研究, 在教学上肯吃苦、善钻研, 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了“东港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首批工作室成员由10名一线数学教师和3名基层学校主抓教学领导构成, 2010年9月, 由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市数学工作会议上给名师成员颁发了名师聘任书, 标志着这个集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团队正式挂牌。

工作室成立以后, 制定了的规章制度, 拟定了工作目标,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提高、稳定名师的个人教学水平;2.更快、更好的服务于基层学校, 带动全市数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室工作实施策略

随着工作的开展与开拓, 数学工作室与工作室成员共同成长着, 在实践中丰富了最初的工作目标, 付出与获得都远远超过了原有的预想。

(一) 内修素质, 外塑形象, 打造名师队伍

1. 职业定向, 以压力促动力。

首先给名师进行职业定向。作为名师, 要学科知识渊博、教育教学功底丰厚、教研教学能力较强、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等。让其懂得, 全市有一千多名教师在期待着他们的引领。让名师坚信自己拥有这个实力, 把压力变为动力, 自我调整, 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

2. 团结协作, 增强凝聚力。

团队内部建立QQ群, 创建公共信箱。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随时交流的平台, 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沟通, 实现资源共享, 创造一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空间。

3. 内外兼顾, 潜质与外力相统一。

根据名师的个人素质, 我们首先对名师进行了“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理论层面的培训, 要求全体成员要在高效课堂教学思想、模式下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并布置第一阶段的团队内部研训工作就是名师间集体研课。我们对每位名师班主任进行跟踪听课, 名师、领导参与听评课, 就近地区集中到一处, 大家同听共评, 彼此交流, 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 教研员对名师成员的发言进行点拨, 同时解疑释难, 挖掘他们的潜质。这些老师都是数学教学的精英, 个个聪明、悟性高, 所以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确实在短时间内使名师的独立备课能力、上课能力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的飞跃。

4. 铺路搭桥, 请进来走出去。

由于经费问题, 一些名师的眼界只限于本地区。鉴于此, 我们除了组织名师参加本地相关培训外, 还主动与基层校长直接交流, 为名师争取去省外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在提高自己的同时, 心里充满自豪, 更好的工作。基层领导很支持我们的工作, 把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了名师。在一起学习的时候, 白天听课, 晚上我们就在一起讨论交流, 与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取其所长。名师们也都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归来后把学习感受、心得体会通过邮箱与大家资源共享, 在本校做观摩。2011年辽宁省骨干教师培训一周, 我们就推选6位名师参加。

(二) 点面结合, 辐射引领

在各项活动中为名师搭建展示舞台, 以点带面, 以面促进整体, 充分发挥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

1. 以课题为媒介, 研究实践出成效。

名师工作室在教研员的带领下, 扎实的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双主体教学”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把数学新授课细化为“概念课”“以计算教学为主的课”“以应用题教学为主的课”等课型, 并对每一种课型的基本特点加以整理, 形成基本模式;对“双主体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研究出“有效备课法”,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文化”, 并初见成效。带着这些研究成果, 带着最新的课改信息, 名师团队通过观摩课、专题辅导, 及时传播、辐射给全市的数学老师。

2. 上各类教研课、观摩课, 做专题辅导。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有计划的组织教研活动, 也要承接上一级研训部门的教研活动, 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名师们活动的土壤。如不同领域、不同课型研讨会、新教师培训会、各项专题研讨会, 名师们把最新的教学信息、思想融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 让其他教师学习观摩;听完课之后及时开展评课活动, 先由执教者说课, 阐述教学设计的理念, 总结提炼其教学特色和教学中的不足。教师们各抒己见、共同切磋、相互学习, 在思维的碰撞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的活动既为教育教学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 又能给年轻教师以启发和思考, 而且也锻炼、提高了名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往的县级培训, 都是我们教研员坐在前面, 基层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 都是受训者。名师工作室成立以后, 就打破了这种单一的培训格局。名师成员中有优秀的基层主抓教学的领导, 我们给了他们一定的培训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也作为全市教师培训者。这样的培训, 给了名师压力, 促使他们多方收集资料,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反复斟酌培训材料, 采取多种的培训方式。因为他们来自于一线, 与一线教师感同身受, 所以这样的培训既提高了他们, 更有益于广大基层教师。在他们的带动下, 更多的骨干教师成长起来, 这些骨干教师又带动所有的一线教师共同提高。

3. 名师送教, 受益一方。

东港市乡镇学校多, 偏远地区的教师几乎没有机会走出本校学习观摩, 我们就组织名师们送教到村, 把名师效应延伸到最基层单位。每一次送教活动, 她们都会精心准备, 不但准备上课, 还要准备与基层教师之间的交流, 要解答教师们的困惑。对于大山里的教师们, 这样的活动无异于雪中送炭, 与这些名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就是她们最渴望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每一年, 我们都要组织这样的活动, 让这些村小的教师与名师牵上手, 结上对子, 很有效地带动了落后村小教师的进步,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学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4. 赋予团队不同层次活动, 更好的发挥名师效应。

(1) 每年, 教研部门或者教育行政部门都会举行不同类别的教学大赛, 一般情况下评委都是由我们教研部人员担任。名师工作室成立以后, 我们让名师成员任大赛评委。在这样的活动中, 这些名师评委能够互相交流, 在客观公正的给出判断的同时, 也大大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能力。 (2) 组织他们积极参加上一级部门的研究活动。市里的、省里的各类活动, 名师们都是走在最前沿:在丹东市网络教学设计活动中, 我们的名师共完成了1~12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所有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3) 组织名师参加市里课堂教学的观摩展示, 参加省里优秀课的评选, 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等等。这些活动, 更加促进了名师的业务发展, 也很好的展示了我们东港市名师的风采。

三、工作室成员的业绩

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 每位成员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省级课题奖项奖2人次, 课题结题2人次, 丹东课题成果奖1人次, 丹东市综合荣誉4人次, 东港市综合荣誉6人次, 省级优质课8节, 丹东市级东港市级优质课多节。

四、工作室的未来展望

首都国医名师传承工作室 篇3

科室简介

陈彤云(前排坐者),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21年生于北京中医世家,师从名医陈树人、哈锐川、秦伯未、任应秋、陈慎吾、宗维新、杨树谦等,至今已经行医六十余年。为第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陈彤云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获北京中医药学会老中医药专家特别贡献奖及北京市“健康有为老寿星”称号。陈彤云强调辨证论治、整体合一;重视胃气;巧用外治,改进剂型;健康为本,重视养生;脏腑辨证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研制的“祛斑增白面膜”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陈彤云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马一兵,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首批会员,研究方向为针、药并用提高治疗皮肤病的疗效。

曲剑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传统医学美容学组委员,擅长治疗痤疮、黄褐斑、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颜面损容性皮肤病等。

郁仁存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郁仁存(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肿瘤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奠基人之一。为第三、四、五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建有“郁仁存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郁仁存名医传承工作站”。

郁老提出肿瘤发病“内虚”学说,在防止肿瘤发生及重视扶正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肿瘤中医发病的六大病机,并提出扶正培本、理气导滞、活血化瘀、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肿瘤治疗大法;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平衡学说”。出版国内第一部《中医肿瘤学》专著,并获“中西医结合贡献奖”。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郁仁存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富琦,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主治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等,对肿瘤的围手术期、围放疗期、围化疗期的中医治疗有专门研究。

张青,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工作,擅长治疗肝癌、胃肠癌、乳腺癌、肺癌及疑难肿瘤等。

温振英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温振英,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至今已行医六十年。第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建有“温振英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温振英名医传承工作站”。兼任全国和北京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会理事和委员、全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小儿营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委。温振英强调“脾为后天之本”,在辨证施治基础上注重标本兼顾的整体医疗模式。研制有健脾益气合剂、养阴益气抗毒系列制剂,十余项课题获部、市、局级科研成果奖,撰写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10余部。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温振英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李敏,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张“从脾调肺、整体辨治、防治结合、标本兼顾”。主治小儿呼吸道易感、小儿哮喘、小儿湿疹、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等。

胡锦丽,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主治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厌食、胃炎、消化不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局部抽动症及小儿皮肤疾病。

危北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危北海(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第二、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危北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危北海名医传承工作站”。

危北海是国内脾胃学说研究的开创人之一,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从事脾胃学说和消化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首先创制成功病证结合的脾胃虚证、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结合的大鼠动物模型,研制出具有显著疗效的方药——胃安素。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危北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到右依次为:

周滔,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胃肠病等慢性胃肠病,脂肪肝、慢性肝炎等慢性肝胆胰病的中西医临床诊疗。

nlc202309051808

范圣凯,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医疗胃脘痛、慢性腹泻、高血压等疾病。

许心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许心如(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许心如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部,师从名医姜子楣和姜?甫,为第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许心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许心如提出“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思想,组方三参通脉合剂,临床疗效明显,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首创“泻肺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研发出基于心衰合剂的强心栓,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许心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陈嘉兴,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心脏冠脉介入、心脏起搏技术,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

王倩,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继承许老的益气养阴通脉的学术思想,擅长胸痹、眩晕、心悸、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衰、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症等病的辨证治疗。

贺普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贺普仁(前排坐者),我国中医针灸界大临床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名医牛泽华,至今从医七十余年。为第一、二、三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贺普仁传承工作室”。2009年获首届“首都国医名师”称号,之后,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贺老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说和享誉海内外的针灸治疗理论——“贺氏针灸三通法”。“三通法”是他在精研针灸经典以及一生针灸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针灸刺法及理论加以挖掘整合、总结提高乃至发展创新而逐渐形成的针灸理论体系。“三通法”在我国针灸临床医疗学术体系中具有代表性和原创性,是针灸界的一面旗帜。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贺普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王桂玲,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医师,北京针灸学会针灸名家学术继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秉承贺普仁教授三通法学术思想,擅长火针治疗皮肤病、疼痛性疾病及疑难病症。

谢新才,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医师,秉承“博采众长,崇尚天士”的学术特点,擅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癫痫、小儿弱智等疑难杂症。

柴松岩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柴松岩(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师从名师陈慎吾,为第二、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第一批市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柴松岩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柴松岩名医传承工作站”。

柴松岩以“月经生理理论”“肾之四最”“二阳致病”及“妇人三论”学说为理论核心,形成“柴松岩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及技术经验体系”。研发的多种妇科用药,至今沿用于临床。获“第二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名师”称号及从事中医药工作60年特殊贡献奖,被誉为“杏林凤凰”和“子孙奶奶”。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柴松岩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到右依次为:

滕秀香,北京中医医院妇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病变等疑难病症。

濮凌云,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全国中西医学会北京妇产科分会委员,擅长于月经失调、不孕症、盆腔炎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生物名师工作室 篇4

名师解读:2014年四川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课标》规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和应该达到的最低能力目标,《考纲》则是对《课标》中规定的知识范围和能力目标做出具体的测试要求,《考试说明》是建立在前两者之上的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评价目标。对考纲进行解读,必须要结合当地的《考试说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从而确定我们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练。比较2013年和2014年四川地区的《考试说明》,主要差异在实验探究的内容上有了少许增减。减少了“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增加了“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变化初步推测,高考可能会弱化考查某些与生物学原理联系较少的内容,同时生态学内容所占的比重出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对于生态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例如依赖于生态学原理对实际生态问题的解决,实地调查和研究等等。因此复习时应该有所体现。

生物名师工作室 篇5

发展目标:在名师的引领下,提高我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主要职能:在全区范围内起到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我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创新型科研教改实践活动,研讨并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其他教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带动全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促进名师自身的成长。

工作程序:确定名师工作室名师;选拔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作为工作室成员;对名师的工作的指导与考核。

附2:

名 师 要 求 与 职 责

(一)名师的基本要求

1、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2、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热心科研,理念先进,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

3、具有创新精神,在学科上有鲜明的教育风格或教育教学特色,教育教学业绩突出。

4、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强,具有健康的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能组织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5、具有市学科带头人及以上称号。

(二)名师的基本职责

1、负责主持名师工作室的具体工作。制定工作室的计划和对成员的指导,认真做好计划的安排、落实,带动青年教师成长,让更多教师成为新的名师。

2、要认真做好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专著,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使团队成员真正成为引领推进新课程的带头人。

3、以选定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根据工作室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达到相关工作目标;指导的对象有明显的发展,学科组进步明显,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学科组。

4、要深入课堂听课,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提出相应学科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向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出关于教学工作的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5、必须参与学校课题的实践和研究,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一学期内能主持完成1个专题研究,学期结束要有专题总结。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引领学员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到的教学特色,有效促进学科发展;积极开展相关活动,确定相应的专题,带动学员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6、组织开展示范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或教学质量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每学期至少开设2次校级以上示范课、研讨课,1次讲座;积极参加上级的优质课、论文等评选活动,并力争获奖。

7、督导成员的教学,每月至少听成员1节课,并予以评课,提出意见、建议,帮助改进课堂教学。并针对学员的特长,实施全程指导,力争2年内使工作室成员有显著的提高。

8、要建立名师博客,充分利用网站与学员及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带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9、负责定期召开会议。(1)学期初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工作室计划,确定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明确工作室的任务,确定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2)每月一次集会,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对学员集中指导,及时收集“工作室”的各类材料,做好归档,并安排部署下月工作。(3)学期末召开工作室总结会议,回顾本学期的活动及研究成果;学员汇报学期工作,并写出书面材料;总结经验教训,为下学期工作做好准备。

10、要与成员互帮互学,取称补短,做到共同发展。

11、负责建立成员成长业务档案,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由名师和成员共同填好《名师工作室学员鉴定表》,并作出综合鉴定,形成书面意见,提交学校审核。

附3:

成员要求与职责

(一)成员的基本要求

1、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刻苦进取,勇于创新,爱生乐教,有团结合作精神,有踏实的工作作风。

3、有高尚的师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水平,扎实的业务功底,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质。

4、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备市级优秀青年教师、或区级学科带头人、或区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积极要求上进,教学业绩良好,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

(二)成员的基本职责

1、虚心接受名师指导、检查、评估,及时向名师汇报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各项工作,热情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敢于质疑和争论,协同名师完成工作室计划,共同营造互动、共进的氛围。

2、每月至少听名师2节课,学习名师课堂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与名师一起讨论课堂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去,在名师的引领下,改进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益。

3、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出经验,出成果。

4、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实现自我成长。

5、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推广先进经验,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协助名师做好培训教师工作;在自己提高的同时,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

6、每学期至少提供2节研讨课或教育讲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静下心来,写点随笔,记下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及其成长经历,并发表在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博客上。

7、在名师的帮助下,确定研究课题,或参与名师的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研究或专题研究报告,力争每年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或获奖。

名师工作室制度 篇6

一、会议制度

(1)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2)每月一次主题研讨活动会议。

(3)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程度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4)根据工作室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工作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二、成员申报、推荐制度

(1)凡符合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条件者经所在教研组同意后,向工作室支持人报名申请。

(2)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依据申报者的品德修养、专业技能和教育素养,筛选确定工作室成员不超过10名,并报学校审核备案。

三、工作室考核制度

(1)工作室主持人主要由学校有关部门考核。工作室成员主要由主持人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助推科教研 篇7

一、培养优秀教师, 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 我国优秀的教师资源并不充分, 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差异十分明显, 面对这种事实,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 充分挖掘其潜力, 从而提高不同区域的整体教育质量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名师工作室的成立,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优秀的思路。例如, A市B区在2007年9月出台了《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 从本年度秋季开始至201 1年, 该区计划成立1 0至1 5个由本区域特级教师组成的名师工作室, 另外每个工作室还将选拔5名以上该区域高级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除此之外, B区还计划成立至少有50个由各个学科带头人为主要人员的名师工作室, 每个名师工作室再选拔5名以上中级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以此类推, A市B区教育局根据具体情况将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到各个工作室去, 改变了以前的分配方式, 将名师真正设置在最需要支持帮助的学校和教师队伍中去。优秀教师资源不再是某一学校的特有人才, 而变成了该区域内的公共资源和财富, 政府再通过资金扶持的方式, 充分调动优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保障计划的全面实施, 如此以点带面、辐射散发的形式去不断培养优秀教师, 推动了优秀教师资源在本区域的流动和合理配置, 推进该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营造活跃的教学研究氛围, 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名师不能复制, 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 但是名师的影响力却可以鼓舞和感染很多想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名师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名师工作室不是一个人在拼搏奋斗, 所有的成绩都是团队的力量, 名师们把带好团队、培育更多的优秀教师作为己任, 树立起崇高的精神丰碑。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在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同时带动了更多年轻教师的成长, 帮助其成才, 提高了工作室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以立德为本, 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人格魅力, 在各个方面都努力实现超越, 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起了强大的培养优秀人才的平台。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科学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需要教科研队伍有各种学科各种专业的优秀人才, 其中名师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是一面指引名师工作室成员进步的重要旗帜。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教师必须由单一传授教材知识转向研究并传授知识, 研究型教师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敏锐的教学研究意识和卓越的教学研究能力。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为优秀教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合作平台,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强的教师, 可以互相合作, 营造出活跃的教学研究气氛, 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课题, 及时解决研究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 这些都有利于区域科学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名师工作室关注每一个教学实践环节, 强调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为许多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机会, 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科学教育研究水平, 这样就保证了研究型人才的持续发展。

三、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名师的成功也就是学生的成功, 教师价值的体现是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名师工作室致力于成就学生的发展, 名师们在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的同时, 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的发展做出努力。名师们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 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求学之梦,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思想、有智慧, 能为祖国做贡献的有用之人。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 学生成功了老师才能成功, 学生有了名气, 老师才能够成为名师, 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也才有意义。名师工作室旨在培养更多的名师, 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动我国的教育研究水平, 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这一目标正逐步变为现实。

我国社会当前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 教育问题受到重视的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学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家长和学生择校入读的风气也日益兴盛, 每一位家长和学生都希望都够入读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 尤其是名师聚集的学校。择校的根本问题还是师资力量的问题, 这也引发了地区之间教育竞争的激烈化。每一地区的教育水平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教育水平要提升, 首先就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 充分发挥名师效应, 因此各个地区各个学校要敢于迎接挑战, 要敢于改革创新, 而成立名师工作室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成立名师工作室能够发挥出名师的影响力, 鼓励更多的中青年教师追求卓越, 也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推动当地的教育水平向高层次迈进。

摘要: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可以整合各种优秀教育资源, 培养大批优秀教师, 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营造活跃的教学研究氛围, 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动教育水平向高层次迈进。

名师工作室发展的“吉祥四宝” 篇8

专业信仰——站在理想的肩膀上眺望

2009年,我认识了厦门市教科院的段艳霞老师,在她的带动下,我们9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老师,在厦大行政学院门口的草地上开始了第一次的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段老师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建立一个阅读教学专业共同体的火种。2010年,我在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下,在全区招募14名对阅读推广感兴趣的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成立了名师发展工作室,并开始了课题研究。

2012年10月,我在一次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中谈到三个关键词——“快乐”“健康”“感恩”。那天晚上,我发现邮箱里有一封来信。信中写到:

……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聆听您的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分享,就被您对孩子的真诚、对工作的热爱所感动。时隔三年后的今天,听着您的专业成长经历,我又一次被震撼。

……您今天的分享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和震撼。或许我不能像您那样优秀,但我愿意保持快乐、健康、感恩,选择做个幸福的人、幸福的老师!真心感谢您的指引。谢谢!

读着这封信,我心潮澎湃:没想到我的话能给工作室成员这么多的感触,

我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到了那种相知相惜的温暖!

三年过去,名师发展工作室的项目顺利结束,我被评为思明区名师发展工作室优秀项目主持人。2014年3月,我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申报了名师工作室,招募来自全区的11名志同道合的致力于阅读教学研讨的成员,申报了省级课题并立项。我们还通过征集讨论,定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作室汇聚令”:

我们习惯了仰望,却孤独站立在茫茫大地之上。我们不愿跪倒,因此默默生活在现实重压之下。孤独沉默了太久,以致我们几乎忘却:每个生命的诞生,本都是一个奇迹,一场胜利。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本应自有价值。眼下我们度过的是我们唯一的人生。

心为火种,才会倾情燃烧,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就是怀着这种“点燃孩子阅读的火种”的教育理想,我们走在了一起。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专业阅读是教师成长的重中之重。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回想起来,我们工作室的同伴们的阅读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好读易懂的名师专著,包括《教育阅读的爱与怕》《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童书非童书》等,从这些书中汲取名师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现学现用。

第二阶段——晦涩难读的教育经典,包括《儿童文学概论》《教育脑神经科学》《教育科研中的数据处理》等教育经典名著,虽然读起来困难,但读后让人豁然开朗。

第三阶段——贴近孩子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曹文轩的《火印》,常新港的《我想长成一棵葱》,张之路的《汉字奇兵》等。要破译阅读教学的秘密,就得了解儿童的世界。

在我们的工作室,同伴们每月一次的集中都是从阅读交流开始,掀开研讨的序幕,而在QQ群里,我们也留下了大量阅读感悟。有意思的是,每学期的第一次研讨活动,我们都会把研讨地点定在厦门市外图书城,在其中的星码咖啡屋里畅谈过去一学期的收获,并在书香弥漫中勾画新学期的蓝图。

专业磨课——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可谓众所周知,但孩子们该读什么书,该用哪些科学方法读书,却值得深入研究。为此,工作室的成员每人选择一项阅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如:学习地图就是思维导图,它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通俗地说,它就是我们平常教学中所说的列提纲。为了让孩子喜欢上这种阅读策略,我们称它为“学习地图”。

在一次区级汇报活动上,工作室的林琳老师执教《用“学习地图”读写景组文》,教案经过9次较大修改,先后进行了5次研讨碰撞。

第一次研讨:原本确定上三年级“我的课余生活”群文整合课。预设在一节课上精读三篇关于课余生活主题的文章,并教给学生抓关键词读懂文本的方法。但试教后就完全推翻了预想,因为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一节课内精读一篇文章都有难度,更何况要精读三篇,还要抓关键词。工作室为此研讨了改进策略。

第二次研讨:用思维导图画三篇文章的脉络,但孩子们一节课才画好一篇。我们反思发现,是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没掌握,特别是如何抓关键词孩子不容易掌握。我们借鉴图书《作文地图起步》,提出“学习地图”的概念,帮助孩子们把握文章脉络。此外,我们挑选阅读素材,把所有写景文章都找出来,从中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教学文本。

第三次研讨:确定用“学习地图”画写景文章的脉络,教给找关键词的方法,课上阅读三篇文章《台湾的蝴蝶谷》《海底世界》《香港海洋公园》,并画出学习地图,结果发现文本结构不够明晰,有些段落连老师都很难找出关键词。我们在研讨后,改写了阅读素材,把它改成总分总的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其后,我们又进行了两次深度研讨,结果林琳老师的课获得了巨大成功,在福建省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而林琳老师的四篇关于学习地图的文章之后也相继公开发表,关于学习地图的课题研究也被立项为省级课题。短短几年时间,她先后成长为思明区学科带头人、厦门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导主任。

专业写作——站在现时的肩膀上重构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学习吸纳,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思考,一种重构。教师光能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还不够,还需站在现在的肩膀上,回望过去,反思过去,重构思想。为此,我们规定工作室成员要在阅读心得、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四个方面坚持写作。每个学期末,伙伴们都要上交“四个一”,并在Q群中交流、分享。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作室的专业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只为写作而写作,而是让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针对实践的反思包括自我反思与帮助他人反思,以及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批判性或建设性的意见中,吸取认识自我和重建实践的资源等三方面的能力,以专业写作促进教师反思,并引导师生共同书写生命的传奇。

就是带着这工作室成长的“吉祥四宝”,我们快乐行走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路上,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

(作者单位:厦门市槟榔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4)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名师工作室成果 篇9

2012年3月

名师工作成果

2010年元月,谷里镇“小学品德课研究”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两年来,工作室八位共同体成员围绕市级重点课题《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一起研究着,探索着,也一起幸福地成长着。现将两年来工作室共同体成员的经历、思考与收获反思总结如下:

一、一起研究着: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研究颇有收获 本工作室的研究课题是《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从工作室成立起,该课题就确立了五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分别由工作室两位成员担当研究任务。每位成员分别制订了子课题研究计划,工作室为每位老师下发了工作室研究手册。该研究手册是独一无二的:每位工作室成员的手册内容不尽相同,随研究课题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两年来,工作室每位成员均认认真真地记录了一本手册,留下了听课笔记、研讨发言、学习心得、研究思考,也让本工作的课题研究实质性地推进了一大步。

1.关于文献研究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是一个本土化的研究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照。因此,在确立该课题时,我们已经寻找了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研究,比如《品德课程标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有效教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等。也参照了其他兄弟学校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经验文章,但总体而言不多。于是,我们拓展思路,在搜寻关于品德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整合、资源有效性等主题的专著或文章方面继续努力。虽然仍然不多,但多少都有借鉴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将这些“他山之石”及时上传至课题专题网站,供所有成员学习。特别重视的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一书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章节的学习与研讨。该章节内容围绕课程标准的价值、与教学大纲的区别、课程资源在哪里、谁来开发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透彻的阐述。工作室成员围绕该章节内容各抒己见,初步厘清了对课程资源、课程资源需要整合、整合也有有效性问题等内容的理解。

2.关于品德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

经过两年的研究,课题组对该子课题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调整之中。由于思考的维度不同,于是便会出现不同的分类。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在每次研究课现场找寻“资源”,然后把它进行“有意归类”,再把相应的资源所归类型进行“编排”。在编排中便发现,有些资源的类别是交叉的,于是再作调整。直到今年最后一次集中进行课题研究讨

论、市教研室王俊老师和我们共同探讨时,才基本确定了本工作室研究的课程资源的分类维度为:文本、音像、环境、人物。用这样的维度去观照已经进行了的研究课中表现出来的课程资源的利用相对而言重合较少。大家有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我们基本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分类可以因标准、视角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强调:不只是按部就班地沿用课题所定的资源分类方法,而是更多地重在“最佳组合”的选择上。因此,采取在实践中逐步重组资源的解决思路是必需的。

3.关于品德课程资源整合内容研究

该子课题根据资源的分类再具体化地进行了内容研究。比如,就文本而言,主要关注“教材的空白点”,就音像而言,主要关注“课前、课中、课后”的整合问题,就环境而言,主要关注物化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就人物而言,主要关注教师、学生、家长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同样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即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以这些内容的捕捉与有效整合为重点展开研究。

4.关于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关于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策略的研究,通过大家在研究课堂上的观察与整理,最初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以下几种基本策略:1.品德课学习与班级生活整合策略。如《我们的班级》一课,上课老师就紧紧围绕同学们四年的班级生活,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感动。2.品德课内容与学校的争章活动整合策略。如《我最爱看的书》一课,评价被延伸至课外,与学校的“阅读银杏娃”评比活动相结合。通过结合,可以更有效推进学校的争章活动,可以与品德学习相互促进,在活动中主动体验,获得认知与情感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积极内化。3.品德课教学与身边的社会资源整合策略。如贺老师在《一起来寻根》的教学中,能将金坛三星堆文化遗址巧妙利用,替代教材中的相应内容,让学生在离自己更接近的社会生活中感受生活。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步概括出了以下几大策略:1.调用法,包括直接调用和间接引用法;2.叠加法;3.迁移法; 4.转换法,包括(1)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化,(2)从单一到多维的转化,(3)从遥远到贴近的转化。品德课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不过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整合的策略也非常重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整合,能让资源的运用达到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情感的目的。给学生更多灵活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更有生活气息。

5.关于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评价研究

这一子课题是所有研究子课题的重点。围绕这一子课题,本课题组做出了如下探索:

(1)编制“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表”。该评价表是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特点而制订的,包括:教学目标,资源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整合、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方面。

(2)“量身定编”了课题研究手册,特别是听课记录表做了较有原创性的创新:将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重点突出,并加强“有效性评析”的评价。每个成员的手册均不尽相同。在每次听课时,成员根据自身研究的子课题重点进行观察,及时记录课堂中资源的利用、整合并对有效性做出评价。在随后的研讨中,每位成员都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课,不乏许多精彩的观点与可喜的发现。

比如,在这两年中,我们对如下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探讨:1.品德学科情感是主要的,备课和上课时都要关注这节课的情感脉络。当内容和资源非常丰富时,教师要学会怎样去选择和把握一条主线。

2.教师备课时要跟编者对话,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安排这个内容,深入了解意图后再开始进行设计。3.为什么品德课堂会出现学生不能“入情”的状况?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要让课堂“动”起来。打动:上课内容要真正打动学生。学生的体验有两种:行动的,外在的表露;静静的,内心的触动。推动:课堂推进要有层次感,从浅表走向深入,螺旋式上升。联动:各种资源联动起来,发挥综合效应。4.教师的串联词虽事先有准备,但课堂上教师的演绎应该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5.听课时要结合课题研究来关注资源:(1)用到了哪些资源?将其捕捉、分类、提炼。(2)资源如何呈现的?老师给的、学生给的、动态生成的……(3)资源整合是否有效?6.听课时要关注老师对资源的作用:课前:寻找、筛选、挖掘,课中:捕捉、利用、放大,课后:归类、整合。7.三个不等于:资源不等于资料,资源是课堂中一切为生所用的东西;整合不等于加法,整合是取舍、突出重点、穿针引线;有效不等于热闹,有效是要让大多数孩子真正有所得。还要注意:激趣、激情、激智……

可以说,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对本课题的深入推进有了更足够的信心。如果说这两年大家是在摸索中前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大家将带着更加明确的研究重点收集典型的案例,提升更加鲜明的观点,做出正确的评判,形成课题研究的各类成果。

二、一起探索着:多元学习,发展提升,工作室风格初显 如果说课题研究是我们工作室的核心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实践与主题沙龙学习研讨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载体。两年来,工作室所有成员都积极实践,基本形成了工作室的研究风格,即: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乐于研究,善于总结。两年来的每一次的工作室活动都是工作室成员的一次历练与提高。

1.以课堂为主阵地,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两年来,工作室共活动二十一次,听了四十几节研究课。工作室成员所上课除了在本校进行研磨外,还与工作室领衔人切磋研讨,均取得了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除了分享工作室成员的智慧外,我们还特别邀请所到学校的其他同行奉献精彩的教学研究课,使工作室每一次活动都有其他旁听老师共同参与。有的学校的非工作室成员所上的研究课为本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和鲜活的研讨素材。在每次围绕课题展开的教学研讨沙龙中,所有工作室成员均从青涩逐步走向了成熟,“头脑风暴”式的评课研讨越来越显示出品德课程研究的智慧与深度。工作室成员也纷纷表示:是工作室这样快节奏的活动锻炼了她们,让她们现在越来越想说,敢说,能说。在研究课公开教学的磨砺中,我们看到了工作室成员鲜明的教学风格。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对课程资源预设和教学设计的精心、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对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都让本工作室课题研究有了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

2.以学习为抓手,青年教师增厚积淀

除了课堂教学实践外,工作室注重成员的理论学习提升。两年来,工作室每次活动雷打不动的是要进行专著导读或好书推荐。第一年我们的学习是共读一本专著为主,第二年则以各自推荐好书阅读为主。我们花一年的时间共读了《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一书,逐章节的导读与学习时间的保证,让专业类书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深度。工作室所有成员均认真导读了一章。导读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但每位导读者却做了大量的精心准备。除了自己认真研读做好读书笔记外,许多工作室成员还能认真制作导读PPT,并能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剖析,让一些教学原则、方法、策略等落得更实,让听讲者思路更清唽。这样一种导读是有效的。既培养了工作室成员坚持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概括与表达能力,更能让听讲者抓住重点、要点、难点。在随后的沙龙交流中,大家围绕某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效果颇佳。同时这样一本专业书籍也让许多工作室成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找到了一些理论支撑,写出了较有质量的学术论文,在省市级报刊杂志或评比活动中屡获佳绩。

当然,我们还组织了国防园体验活动,参与了市级品德研讨活动、评优课活动等。有效的活动让工作室成员打开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三、一起成长着:搭建平台,总结反思,骨干教师频现

两年的时间并不太长,名师工作室共同体研究的这两年特别充实。工作室领衔人深知担当“领衔”责任之重,从不敢懈怠。一方面精心组织每次活动,另一方面也不断加强学习,唯恐不学就落后。两年中,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品德专著3本,始终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让自己的日常教学都处在研究之中。每一次的工作室“头脑风暴”沙龙研讨,总希望能够提炼出一些观点与大家共勉。正是这样一种不断追求的思想及工作室提供的浓厚研讨氛围、观察思考现场促使自己有了新的进步。

两年过去了。假如只能用一个词概括我及我们工作室所有成员的状态的话,那就是“幸福”!

幸福于:有一群志同道合者。两年来,八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共同经营着“品德研究之家”。他们对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一腔热情、深层思考、大胆实践深深感染着我。名师工作室成立的第一天起,所有工作室成员就达成了共同的愿望:以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如何有效整合研究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生长与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为他人提供更多可供借鉴与参考的成功教学案例为己任,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品德课程研究范式为价值追求,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并提升职业素养,共同在“工作室团队”中进步成长。两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着、学习着、交流着、分享着、成长着。有研究课的成功带来的欣喜;有论文发表的愉悦;有评优课获省级一等奖的快乐;当然更有彼此一起共同“头脑风暴式”无拘无束表达的酣畅淋漓。能和他们共同健康成长,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幸福于:研究成果屡有收获。《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是市级重点立项课题。虽然也有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诸多成功的案例与经验可以借鉴,但毕竟在新课程视野里,“课程资源整合研究”所见还不多。我们选择这个“小”切入口,为的是探究品德这门“大”课程的实效性提升。

上一篇:工程管理的范畴重要性论文下一篇:我与春天有个相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