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共12篇)
罗山县检察院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
本报讯(周 辉)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司法公正、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近日,罗山县检察院以检察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为动力,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意见》,对加强和改进队伍建设做出详细规范。
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该院始终坚持“政治强检”不动摇,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不断加强业务教育培训,完善理论业务教育培训制度,保证干警学习教育经常化。坚持周一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由政工部门编印学习资料,制定学习计划,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
建立思想分析制度,掌握思想动态。该院建立每季度一次的机关工作人员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院党组每月召开碰头会,分析干警思想,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建立健全“一把手”与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与本部门干警之间经常性的谈心交心机制,认真落实进出必谈、优劣必谈、忧喜必谈、任免必谈、升降必谈、奖惩必谈的“六必谈”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充分调动干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提炼检察精神。该院把检察官的职业信念、职业追求、职业情操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精神引导、凝聚、塑造和激励作用,要求全院干警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意识,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精神,公正、文明、高效、廉洁执法。
深化机关文明建没,营造良好氛围。该院以“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文明局科室”、“文明窗口”、“文明检察官”创建活动,把不断改进工作态度和提高司法服务水准作为重要环节,建立文明执法示范窗口,提升社会信誉,使文明创建活动人人参与,不断拓展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
一是要充分认识天津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检察机关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职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深刻认识检察机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肩负的维护稳定、促进公正、保障开放、服务发展等方面的神圣使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服务点,积极履职,主动作为。
二是要准确把握铁路企业在天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找准铁路检察机关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要自觉将铁路检察工作融入战略大局去谋划、去推动。在服务中,要坚持维护稳定为先,促进公正为先,法律服务为先,预防犯罪为先,积极为天津市“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职能服务。
三是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了解检察服务需求。主动与北京铁路局、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天津市发改委、天津市商务委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通过建立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掌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规划部署、政策举措、工作要求等,使铁路检察工作更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要集中力量查办涉铁职务犯罪,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廉洁法制环境。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严肃查处发生在铁路运输生产和工程建设中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犯罪行为。依法及时介入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过程中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坚决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犯罪案件,为天津铁路地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五是要坚持“三立三全”工作机制,围绕铁路重大项目建设提供预防服务。按照“树立大局观念全员参与;建立工作机制全程同步;创立新的模式全面融入”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路,在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和岗位积极开展预防调查、预防咨询、腐败犯罪风险预警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帮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完善内部防范机制,堵塞制度和监管漏洞,确保重大铁路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六是要深入开展平安铁路建设,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铁路运输安全,盗窃铁路运输物资的各类刑事犯罪,配合铁路系统开展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按照北京市检四分院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试点“双轮驱动”的部署,积极推动大交通案件的管辖理顺,确保“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安全畅通。
七是要加大涉铁民事诉讼监督力度,处理好保护国资安全和平等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关系。加强与铁路生产建设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帮助铁路单位树立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引导铁路单位通过合法有序的司法渠道,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同时,通过公正高效的法律监督,有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建设,激发“一带一路”框架内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
八是要加强符合国际化、专业化标准的队伍建设,做好日常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及时收集涉铁单位在境外国家或地区涉及境外投资合作、工程承包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编制专题性预防手册。对“走出去”中国企业在境外并购投资、项目洽谈、合同签订等方面给予法律风险提示,对重大跨境项目通过聘请专业人才组成检察顾问团的方式提供专门检察法律服务。
通过加强教育 建立健全制度 全面提高对工程项目、软件开发、大宗物资采购招标的监督效果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是新时期反腐倡廉的必然要求,纪检波监察部门在新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软件开发和大宗物资采购招标活动的有效监督就必然要在加强教育、建立健全制度上下功夫。在教育、制度、监督三个环节中,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纪检监察部门只有认真加以研究,不断创新教育机制和制度建设机制,逐步完善预防腐败体系,才能够全面提高对工程项目、软件开发和大宗物资采购招标的监督效果。
一、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创新教育形式,夯实廉政基础 在工程项目、软件开发、大宗物资采购招标过程中,人的思想水平、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廉政水平的高低。而净化人的思想,就要依靠长期的思想教育,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就要求我们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
-1-
加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只有把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利益观这一最大的、最活跃的“源头”问题抓好,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才能自学抵制金钱和利益的诱惑。通过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党风党纪教育,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因好制宜、因人而异的方式方法,在创新上下功夫,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形式主义或做表面文章,注重把教育的落角点、着眼点、侧重点置于收效上,达到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的目的,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在企业工程项目、软件开发、大宗物资采购招标等活动中营造讲法纪、讲道德、不愿腐败的良好氛围和健康、积极向上的的精神境界。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审批手续,规范操作程序 ¥¥¥¥行业实行国家专卖专营体制,人财物、产供销、内外贸集中统一管理。在这样的体制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尤为重要。我们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作为预防腐败体系的重点工程来抓,加强对干部职工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约束、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我们从用人、购物、基建、营销、专卖等容易滋生腐败的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的原则,合理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稳定的权力体系,分解和制约权力过度集中,先后制定完善了80多项基础制度,努力形成-2-
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制度体系。并将有关制度整理汇编成册,人手一册。
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在工程项目、软件开发、大宗物资采购招标方面,我们通过制定《增收节支、阳光操作暂行规定》,加强了对大宗物资的采购、软件开发、工程招标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一是完善审批程序。购置大宗物品、办公设备及一次性购买超过5000元的办公福利用品必须填写审批单,报领导办公会集体研究,防止领导一人说了算,并且每次开会讨论时都吸收纪检监察和财务审计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软件开发要成立专门的软件开发领导小组,集体研究。
二是公开招标比价采购。对经研究同意采购的大宗物品和同意开发的软件项目,成立采购小组和招标领导小组,成员由使用部门、财务部门、财产管理部门、监察部门和信息中心的同志组成,对5千元以上物品进行集体采购,对5万元以上的大宗物资采购或者软件工程开发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如购买电梯、开发软件。对常用的办公用品和福利用品则集中比价采购,如购买电脑、空调等办公用品时,采购小组事先确定好型号标准,货比三家,价比三家,由3家供货单位填写报价单,交采购人员,采购小组根据比质比价情况,择优选购。
工程基建项目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为进一步加强基建管
-3-
理,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责任分工,我们制定了《*****¥¥¥¥系统基建管理细则(试行)》,规定投资规模5千元以上的项目,必须提交立项申请报告,签订施工合同。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对施工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出具书面审查报告,在施工时要有专人到现场负责施工管理,峻工后由本单位基建小组两名以上成员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凡基建项目不论造价高低一律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工程造价5万元以上的要向社会公开招标,不具备招标条件的,小的基建维修项目也要比质比价,召集两个以上施工单位分别强编报预算,并委托有资质的事务所进行审核,由招投标领导小组集体研究比价确定,并挑选责任心强、敢于坚持原则、严于律己的同志按规定程序操作,环环相扣,不留死角。
三是严格报销手续。实行一条龙审批,要求附件齐全,签批手续完备,明确签字人的责任。签批手续完备后,价格在1千元以上的业务,原则上采用银行转帐结算。
三、强化监督考核,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督查体系
实践证明,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实施纲要》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键”。
(一)适应政务建设要求,拓宽监督渠道
公开是防止权力暗箱操作的一剂良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有效避免腐败的发生。除少数涉密事项外,我们最大限度地增强透明度和群众知情度,能公开的政务企务信息全部公开。今
-4-
年上半年我们不断拓展和创新公开方式,修订和完善了《党务政务企务三公开实施方案》,同时,规范党务政务企务公开的程序,完善台帐资料,市县局两级监察部门加大对党务政务企务公开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力度,确保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置于职工和社会的监督之下,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工程项目、软件开发、大宗物资采购招标等易于滋生腐败的企业活动中,我们把相关信息通过公示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和公开,最大限度地扩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公开邮箱等有效形式,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保证党的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
(二)适应制度建设要求,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工程项目、软件开发、大宗物资采购招标等行为,形成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需腐败、不敢腐败的机制。在大宗物资采购、软件开发、工程项目方面,我们制定了《增收节支、阳光操作暂行规定》、《*****¥¥¥¥系统基建管理细则(试行)》、《关于办公及劳保用品实行集中采购的规定》,我们还积极探索扩大信息公开、加强群众监督,建立惩防并举、制度约束与经济奖惩挂钩的长效监督机制,先后制定了《党
-5-
务、政务、企务三公开制度》、《廉政建设保证金制度》、与检察院共建联席会议制度、针对职务犯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预防调研制度、针对干部员工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法制教育制度,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强化责任追究,健全督查考核体系
制度靠执行才有效果,执行靠监督才有保证。监督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定,必须做到令出法随,在要求执行的同时,督查措施也要跟上。我们在全市¥¥¥¥系统建立建全了督查组织体系,成立了督查领导小组,设立督查办公室,市局纪检组长任组长,监察处长任督查办主任,并抽调精兵强将充实督查队伍,制订了督查人员的岗位职责。为明确责任,设立了四个专项督查组接受督查办领导、并对督查办负责、督查办对督查领导小组负责的三层管理机制,保证督查体系的正常运转。
在督查实践中,探索和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监督考核体系。督查部门在单位人员招聘、竞聘上岗、基建立项、软件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招投标和大额办公物品采购等方面积极参与并全程跟踪监督。对各类来信、来访和投诉,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我们还与检察院共建了案件查办制度,违纪违法案件情况通报制度,从制度上制约和监督权力,形成人人不敢腐败的机制。
-6-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将反腐倡廉关口前移,加强教育、建立健全制度,才能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提高纪检监察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软件开发和大宗物资采购招标活动的有效监督,为全行业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〇〇六年八月三十日
7-
河南保监局2005年的政务信息报送量和采用量较2004年有大幅度提升,采用量位居系统内第一位。2005年综合类信息报送数量达77篇,比2004年增加52篇,增加了近2倍,仅《送阅信息》就报送了27篇,被采用19篇,其中有5篇得到会领导的重视并作出批示。由于措施有力,政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领导重视,加强督导。河南保监局党委把政务信息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局领导亲自动手撰写信息,各处室负责人也都把政务信息的报送作为处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监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同时对报送的信息认真把关,推动了信息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对《河南保监局政务信息报送工作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细化了信息考核和奖励标准;完善了信息工作定期通报和分析制度。综合信息经由处室负责人和分管局长两次把关后由处室信息员统一报全局信息员,再由局信息员根据信息内容有针对性地分别报送至保监会各刊物,确保报送信息的质量。
(三)明确职责,强化素质。办公室作为负责全局信息工作的部门,加强对保监会各类信息刊物特点的研究和分析,结合保监会每季度的信息工作要点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提示各处信息员挖掘信息点,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信息员研究信息工作,提高信息员的工作能力。
(四)加强研究,突出重点。强调政务信息要为监管中心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的要求,突出综合类信息的重要性。通过信息的撰写,全局干部职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实现了以信息撰写提高研究能力,进而以研究能力的提高促进监管工作,最后以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带动信息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开展信息工作的体会
(一)围绕中心工作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前提。政务信息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全年中心工作开展,及时发现市场问题,思考对策,提出建议,才能真正做出成绩,实现信息工作“来源于监管工作、服务于监管工作”的目标。
(二)完善制度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基础。通过信息通报制度和考核制度的完善,做到“年初有目标,定期有通报、年终有考核”,实现了政务信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促进了政务信息工作的开展,信息质量明显提高。
(三)思路创新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关键。信息工作的目的在于为领导提供最快、最新、最全面、最真实的决策依据,要用创新的眼光发现新情况、反映新问题,用创新的思路研究新方法、进行新探索,真正凸现政务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四)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保证。政务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是建立和培养一支研究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通过实践锻炼,让一批研究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在信息工作中发挥作用,实现“人人都是信息员”的目标。
近年来,利津县法院坚持“主动作为、能动司法、指导有力、对接有序”原则,不断加大指导人民调解力度,取得明显成效。近三年来,该院指导辖区调解组织调处各类纠纷2831起,调解率达90%,履行率达95%。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指导制度,规范指导工作程序
一是建立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机构。成立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指导工作的检查、监督和考评,协调解决指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推广经验,确保指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建立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协作机制。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加强基层调解网络建设、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工资支付、诉调对接、联系机制、业务咨询服务等事项进行明确规定,理顺工作关系,畅通指导渠道。
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乡镇党委、司法行政部门每季度联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析研究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得力、衔接有序。
四是建立信息通报反馈制度。每月由指导人民调解办公室向乡镇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通报审判动态,通报最新法律法规;各人民调解组织反馈调解工作开展情况、通报民事纠纷排查信息。
五是建立资源共享制度。充分发挥司法资源优势,组织法官编写典型案例提供给基层组织,供参考借鉴。人民调解组织将案件当事人、处理结果、过程等基本情况逐案进行登记,定期报送法院,提高法院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业务指导,提高人民调解能力
一是完善集中培训制度。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制定人民调解员培训方案,每年举行两次集中培训,重点放在提高人民调解员专业知识、调解技能和解决人民调解经常出现的问题上,确保人民调解合法规范进行。
二是完善观摩指导制度。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人民调解员轮次观摩庭审制度,让他们亲身体验法庭审案的氛围、程序,了解、掌握法官调解民事案件的方法和技巧。观摩结束后组织召开座谈会,由法官和调解员相互交流经验体会,增强庭审观摩的实效性。
三是完善个案指导制度。人民调解协议被法院判决变更、撤销或被确认的,以书面方式将确认无效、变更、撤销的理由告知原调解委员会,并提出具体司法建议,帮助改进工作,提高调解水平。
四是完善实地指导制度。每年选择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且人民调解委员会难以调处的案件,实行巡回就地办案,同时邀请人民调解员、村社干部和群众旁听,达到宣传法律、教育群众、推动和支持人民调解组织工作的目的。
五是完善相互约请制度。建立案件约请机制,法院和调解组织可根据处理案件的具体情况,相互邀请法官、人民调解员参与到彼此案件的调解中去,充分利用合力和各自优势妥善处理纠纷。
三、规范业务对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一是成立调解中心,明确职能作用。与司法行政部门协调配合,在法院立案大厅及派出法庭设立调解中心,由司法行政部门指派专人主持调解工作。调解中心负责处理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小额债务纠纷等案件,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案情需要邀请法官协助调解。
二是规范处理程序,推行案件分流。在立案大厅显要位置制作人民调解流程图,引导当事人进入人民调解程序;当事人立案时,告知原告可申请人民调解,法院也可依职权将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对原告不同意申请、被告经传唤不接受人民调解或规定时间内调解不成的,及时转入立案程序。立案后,经审查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审理庭室经当事人同意或认为确有必要的,将案件委托给调解中心处理,并全额退还案件受理费。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措施
一、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在管理中的作用
1.实现医院经管效益和效果目标的途径。医院内部控制通过实施职责分工、工作程序、传递流程、手续制度等手段, 确保医院内部各科室各司其职, 又互相协调和制约, 有效避免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弊端。
2.维护医院财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的手段。医院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可对财产物资的验收、保管、领用、清查、记录等环节加以控制, 杜绝浪费。
3.提高会计及其信息资料的可靠性的依据。会计记录及其它业务记录等资料是医院进行内部决策与外部决策的重要依据。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提高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4.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利器。医院必须自觉接受国家的监督及遵守国家颁布的一整套财经法规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通过自我约束机制, 促进医院良性发展。
二、目前医院内部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仍处在“人管人”而不是“制度管人”的初级阶段;第二, 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时效性和连贯性, 不符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和业务处理的要求, 有待建立、完善或合理化;第三, 管理落后且缺乏预见性, 没有随着时代和自身业务的发展及时修订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第四, 内控制度执行力普遍不强, 甚至形同虚设, 如处理业务时, 常以强调灵活性为借口不按规定程序办理;第五, 内审部门的设立不科学, 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往往设置为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 难以作为;第六, 增加执行成本能够得到较好的运行效果, 但医院精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制约了内控制度的发展;第七, 由于建立内控制度是一个涉及不同的医院内部各个方面的大工程且财政部目前仅针对企业制订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 还未形成卫生系统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 因此缺少评价、监督机制使检查监督和评价流于形式。
三、有效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1. 尽快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所谓不相容职务, 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 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时, 应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 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如规定审批人员不得记账, 银行印鉴不得由一个人保管等。同时需要规定定期轮换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
2. 建立并完善授权审批制度。
授权审批指的是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规定的授权批准。医院内部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会计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方能体现授权审批制度的权威性。
3. 自上而下改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
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职工的控制意识, 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同时医院内部控制又是一个涉及医院经济活动全方位的控制, 是一整套相互监督、制约、联系的控制方法, 医院各个层次的人员, 自上而下共同实施, 保证医院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4. 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健全有效评价体系。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 是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目前, 卫生系统中较理想易行的模式就是建立医院最高领导负责下的独立的内审机构, 只有将其置于拥有最高决定权的机构之下, 才能真正确立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设立内审部门后, 医院应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情况, 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编写自我评价报告。医院内控制度的评价, 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一致性, 即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 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 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做到相互配套;二是适应性, 即评价内控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是否得到遵循, 而非生搬硬套同一套模式;三是健全性, 即评价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否全面建立, 是否符合基本原则;四是成本效益性, 即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评价的具体标准为:如果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实施成本, 则该措施可行。
5. 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制度, 建立预算管理控制制度。
首先, 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呼唤建立科学、严密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系统控制主要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 从而进行控制, 如合规、合法地取得和填制内部原始凭;对凭证 (如材料验收单、入库单) 必须进行连续编号;明确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体权限和控制方法等。
其次, 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医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医院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 比较分析未完成预算的原因, 并对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 及时分析、控制、调控预算差异, 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度, 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制。重大经济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制, 由院长办公会集体讨论通过并请职代会专门委员会表决通过, 形成内部文件, 从而减低决策风险, 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6. 建立和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用于开展各项医疗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特别是一些尖端、精密的国产或进口的医院设备, 是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关键设施和得力助手。认真管理、高效使用固定资产是医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力保证。
因而, 在购置环节方面, 建立固定资产购置论证制度。在论证可行性之后, 应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为供货商建立公平竞争的平台。公开竞标减低采购成本, 以使医院能购到质优价廉的固定资产。同时也避免因固定资产购置而发生的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①张健.浅论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J].决策与信息, 2009.
②孙继红.浅谈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研究[J].魅力中国, 2009, 06.
③徐力新, 欧凡, 冯经尧.内部控制体系在医疗收费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9.
④耿建新, 宋常主编.审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⑤王立彦.会计控制与信息系统[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人。古人云:“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对于执政党来说,人才永远是一个关键问题。只有选好人,用好人,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在选人用人上基本都是依靠传统的“相马”办法,“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能否真正选用到能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选人用人者自身的品德和能力,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自由裁量”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方法的弊端日益显现。笔者认为,当前,要真正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保持党的先进性,已不能单纯地依靠选人用人者个人的品德和能力,而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坚持正确地选人用人标准。要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会干事的人有岗位,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真正实现从“以人选人”到“以制度选人”的转变。
二要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工作机制。只有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要求,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为我们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这种选人用人新机制:一是具有广泛民主性。它不排除领导对人才的培养和推荐,但必须能够最充分地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体现“由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原则。二是具有现代科学性。把社会学、政治学、领导学、管理学、人才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来,形成系统和科学的方法和机制。三是真实公开性。选人用人应增加透明度,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得到落实。实践证明,这种选人用人模式,有利于广开纳新之路、进贤之路,畅通吐故之路、去劣之路,有利于激励优秀人才迅速脱颖而出。
全面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为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起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任的村干部队伍,察布查尔县建立健全选任、培训、管理、激励四项机制,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一、建立选任机制,不断拓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渠道。针对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制定了村级后备干部选任标准,在学历、能力、年龄和具体表现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党员推荐、公开选拔、组织考核确定的方式,重点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军人、农村优秀人才中按照“一职一备”的要求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目前,全县共选拔335名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干部,其中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134名,农村优秀人才后备干部100名。
二、健全培训机制,提高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县、乡党校分别制定村级后备干部培训教育规划,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考察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党的知识、市场经济、农村法律政策和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手段,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今年以来,县、乡党校共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外出参观学习280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63期,培训375人次,已有25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县直机关进行挂职锻炼。
三、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为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管理,制定《察布查尔县村级后备干部工作暂行办法》,出台了六项制度,即一是报告制度,村级后备干部每季度、每半年向村党支部和乡镇场党委分别汇报一次思想
工作情况;二是谈话制度,乡镇场党委派专人定期与村级后备干部谈话,准确掌握思想工作动态;三是考核制度,村党支部每季度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考核;四是民主评议制度,支部大会每半年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一次评议;五是定期调整制度,对村级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按照选拔程序进行一次调整;六是档案管理制度,乡镇场党委对确定的村级后备干部人选的花名册和选拔、培养、管理等相关资料要专门建档。
一、检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检察文化是以检察官为主体的检察机关群体在长期的法律监督工作实践和内部管理活动中, 逐渐形成的具有检察机关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它反映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精神本质, 是检察官优秀品质长期深厚的积淀, 不但继承了中华文化“修身、立德、自律、刚正”的历史精髓, 而且体现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鲜明时代特性。
检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 广义的检察文化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检察制度的改革、检察从业人员良好道德的形成、公众法律素养的普遍提高等;狭义的检察文化是与检察职业、检察活动相关的诸多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系统, 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文化。即检察机关的建筑、设施、装备, 检察人员的着装、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等;二是行为文化。即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岗位培训、调查研究、人际关系等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模式;三是制度文化。即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强化内部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与检察职业精神、司法观念、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四是精神文化。即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能、内部管理、组织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独具检察特色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二、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度不够
201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对检察文化建设作了明确规定, 对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了充分阐述, 但由于受人员、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部分基层检察院对推进检察文化建设从思想上重视不够。有些基层检察院认为在人少案多的情况下开展检察文化活动是对正常工作秩序的冲击, 是不务正业;有些认为把有限的资金用来开展检察文化活动是浪费、是搞形象工程等, 未意识到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导致检察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可有可无, 被虚无化。而有的基层检察虽然也进行检察文化建设, 但只是被动地将其作为上级检察机关布置的任务来完成, 且大多完全按照上级检察机关制订的具体措施和方案进行, 以满足上级检察机关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形式要求为检察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 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足, 导致检察文化建设表层简单化
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包含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四个层面, 它们之间是一个由表到里, 由浅入深的过程。但从各地进行的检察文化建设实践来看, 大部分检察干警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对于检察文化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认识不清。有的领导、干警甚至将检察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开展一些文艺、体育、娱乐活动, 导致对检察文化内涵认识的表层化、简单化、娱乐化, 很多基层检察院的检察文化建设形式单一, 内容空洞, 体现不出一个院的文化氛围、干警精神风貌, 更体现不出检察文化的引领、凝聚、规范、激励等功能作用。
(三) 检察文化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 检察文化建设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和长足的发展, 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2010年12月高检院下发《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后, 一些基层检察院能够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检察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但是大部分基层检察院对文化建设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明确。没有制度作支撑, 检察文化建设就难以取得实在的成效和获得长足的发展。
(四) 检察文化建设没能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检察文化是一种职业群体文化, 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就应当注重群策群力, 依靠全员的力量去构筑检察文化的大厦。这样就应当要求每一位检察人员积极参与其中, 发掘每一个人的潜能,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敏才智。但是有些基层检察院的文化建设因为流于形式等原因, 并没能调动和发挥干警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没有形成一种全院性的文化氛围, 检察文化建设成为了少数人的“舞文弄墨”。没有多数人的参与, 检察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环境, 丧失强大的生命力。
三、加强和推进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的途径
检察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很多, 本文认为加强和推进基层检察文化建设, 应结合检察文化内涵, 从加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这四个方面出发。
(一)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实检察物质文化
检察物质文化是司法理念的一种外在的物质表现, 其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 有检察机关的建筑、场地、设施、装备、制式服装, 以及检察人员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等。在检察物质文化建设实践中, 各地基层院根据各自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对检察文化建设有着不同的侧重。有的地方侧重改善办公环境, 有的侧重增加车辆装备, 有的侧重塑造检察形象等。然而这些只不过是表层的检察物质文化, 核心的检察物质文化应当是既能体现检察工作特征, 又能长期促进检察业务工作向前发展的物质建设。因此, 笔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才是检察物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检察信息化建设是与其他各项检察业务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信息化建设要促进检察事业向前发展, 则应抓好四个结合:一是要与办公办案相结合。通过全面应用检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各业务部门的案件通过系统进行流转, 实现网上办案、审批、查询等功能, 加强对案件的全程跟踪监督。档案文书也应实现网上流转, 促进无纸化办公的发展。二是要与侦查工作相结合。通过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系统、高清侦查指挥中心等, 拓展侦查手段, 提高初查和侦查工作的效率, 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三是要与举报信访工作相结合。完善网上举报系统、12309举报电话系统, 开展检察长网上视频接访, 不定期开展检察长在线与网民交流活动, 安装更新录音设备, 提高录音质量及存储量, 方便群众电话举报、反映情况, 提高便民水平。四是要与宣传工作相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多媒体功能, 不断拓宽检务公开、预防职务犯罪渠道, 积极宣传检察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的成果等。
(二) 通过强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引领检察行为文化
领导干部是检察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而检察文化建设要取得成效是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大力倡导、精心培育及率先垂范的。但在新时期检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一些和新要求、新制度不相适应的旧习惯、旧观念等, 而要使检察文化的建设能在行为文化层面上真正取得实效, 这些旧的习惯行为必须要得到有效的修正。因此, 在建设新新时期检察文化时, 领导干部要依靠自身的影响力, 包括专业知识、执法能力、人格魅力、优良作风以及对检察文化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等去带动和引领全体干警, 使干警们切实地体会到检察文化给检察事业和自身带来的发展。而领导干部要能引领导干警的行为, 必须要做到六个表率。
一是要成为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严守政治纪律。自觉践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要成为制度执行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 严格依法办案, 文明办案。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自觉接受监督。三是要成为廉政建设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 以身作则, 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公正执法, 刚正不阿。四是要成为作风建设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发扬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的精神。五是要成为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讲究良好形象, 掌握公务和社交礼仪, 言语行为得体大方, 与人相处融洽和谐。六是要成为终身学习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 勤于钻研业务, 破解工作难题, 推进检察工作发展。
(三) 通过强化规范化建设促进检察制度文化
规范化建设是检察机关实现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等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也是检察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进行规范化建设, 应从以下三方面来推进。一是要是要健全规章制度体系。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并不是面面俱到, 因此检察机关在执法和管理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个别环节“无法可依”的问题。所以, 在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的每个方面或每个环节上都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并在制定的规章中体现所要倡导的检察文化, 是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二是要增强干警的执行意识。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带头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 自觉认真地运用规章制度来管案、管事、管人, 促进全体干警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从而营造良好的制度执行文化氛围。三是要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保障机制。一个制度要有长久的生命力, 必须要有良好的保障机制。因此规范化建设在构建制度体系的同时, 就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对擅自违反制度的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 以保障制度能得到正确严格的执行。
(四) 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检察精神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和检察精神文化都重视研究人的思想, 重视精神因素对人的影响。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不但是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使全体干警对检察文化形成统一认知, 提高文化适应力, 从而主动参与检察文化建设, 共同塑造先进检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要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主题, 根据精神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 针对检察干警思想现状,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检察干警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着力点, 通过多做思想动员、释疑解惑、提供服务、凝聚人心的工作, 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在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同时使所要倡导的检察精神文化得到全体干警的认同。二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和实效性。要针对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干警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眼界不断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情况更加复杂的新特点, 不断创新方法方式, 将思想政治工作由以往的单向灌输型方法向交流互动型方法转变, 由单纯说教向多种载体传播转变, 运用好检察局域网、互联网等新兴载体, 突出精神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独特性和实践性, 不断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性和生动性。要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教育人、引导人, 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 采用沟通疏导、群众参与和民主讨论等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做到耐心诚恳、潜移默化, 切忌简单生硬粗暴。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和实际需要, 把大道理贯穿和渗透在小道理之中, 体现对人的关爱, 让人感到平实可亲, 入情入理, 富有人情。只有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才能使检察精神文化得到检察干警的内心认同, 减小倡导的精神文化与现实的精神文化间的差异, 逐步实现两者的同一。
摘要:检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检察院工作相互影响, 互相促进, 是检察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检察院作为检察机关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承担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文章试从正确理解检察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 分析基层院检察文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并探索促进检察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艰巨、光荣的任务。在反腐倡廉的工作实践中,检察机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稳步推进的方针,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全体检察干警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部署,把消极腐败现象遏制在最低限度,促使全体检察干警群策群力,上下一心,共同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进一步提高对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关键取决于各级院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力度。因此,检察机关各级领导尤其要增强责任意识,总负责,负总责,凡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活动,一把手要亲自部署和研究;凡涉及查处管辖范围内的重大案件,一把手要亲自过问,要带头示范。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措施。对工作敢抓敢管,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敢于批评,敢于监督,敢于纠正。领导干部既是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既要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又要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二、进一步加强队伍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要综合运用教育、监督、管理等多种手段,把制度建设
贯穿其中,逐步建立一套严以自律不想为、严肃查处不敢为、严格管理不能为的检察廉政建设体系。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建设,重点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着力解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上与检察机关要求不一致的,教育和引导干警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保持廉洁自律的政治本色。要运用正反典型进行教育导向示范,使每名干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认真组织学习党内监督条例、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构筑廉洁从检、公正执法的纺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蚀。要坚持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和监督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上级院对下级院的督察制度、上级院检察长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同下级院检察长谈话制度、上级院派员参加下级院民主生活会制度,推动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促进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和纪律建设。要继续落实任前廉政谈话制度、戒勉谈话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纪律。加强对各项纪律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保护、惩处、监督、教育”职责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设置等问题的通知精神,“纪检监察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要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纪检监察机构,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干部。选调综合素质高、有专长的年
——曹有东
在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的情况下,只有坚持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才能减少和控制诱发腐败的风险。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反腐败的重要职能部门,首先要把自己监督好,才能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确保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促进检察机关公正廉洁执法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不断提升检察机关社会形象和执法公信力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大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进一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切实增强预防腐败工作实效的制度创新,对于推动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概念、主要内容,本质与意义,运作机制与工作模式,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展开深入思考和研究,对检察机关如何开展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廉政风险是指检察干警在执行公务或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将预防腐败工作理念与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风险防控理论、PDCA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将廉政风险作为防控和管理对象,以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腐败为核心内容,针对可能诱发腐败的各种风险,通过采取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廉政风险隐患,对廉政风险实施科学管理的内控机制。风险防控是一个金融学概念,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现已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的,又称为“戴明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一个循环周期分为PDCA四个环节,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考核,A(Action)表示修正,按照这个顺序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规范管理,以达到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目的。2007年北京市崇文区纪委在全国首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率先在其辖区内试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崇文区检察院便是其中的试点单位,2008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主要表现为:紧紧围绕“积极防控廉政风险、促进公正廉洁执法”这条主线,针对检察权配置和运行特点,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查找重点人员、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点,制定并实施防控措施、检查考核防控效果、完善优化相关制度等,运用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环节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新机制。
二、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本质及其意义
(一)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本质特征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本质上属于检察机关自身监督的一种具体形式,最终目的任务是预防腐败,即超前化解权力运行过程中各种容易诱发腐败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避免苗头性、倾向性行为演变为违纪违法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腐败。它体现了反腐倡廉建设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具有检察机关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创新。
(二)检察机关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大意义
1、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完善检察机关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创新举措 为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检察机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积极探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利于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科学性。它不仅是为有效预防检察人员发生违纪违法行为进行的制度设计,也是为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水平,切实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推出的新举措。
2、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重要举措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履行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大职责,首先应抓好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才能更好的去监督他人。曹建明检察长强调:“要积极探索和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恰好为检察机关不断完善和改进内部监督,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严格防控、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有利于确保检察权的正确行使和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3、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保证检察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的有效举措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对于预防腐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检察机关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追究责任,确保检察权不被滥用,有助于检察人员增强廉洁自律、廉洁从检、依法办案意识,提高抵御风险、拒腐防变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对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确保检察权廉洁高效运行,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不断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形象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当前检察机关廉政风险的种类及防控措施
(一)检察机关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
廉政风险防控涉及面广,划分风险类型便于明确防控风险的范围。根据诱发风险的不同原因,检察机关廉政风险主要发生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五个方面。
1、思想道德风险是指检察干警因主观上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致使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特权思想严重,工作作风浮躁霸道,生活作风骄奢淫逸等问题,由此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等廉政风险。
2、岗位职责风险是指检察人员在履行特定岗位职责时,不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事,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徇私舞弊,出现违法违纪、司法腐败等廉政风险。
3、业务流程风险是指因检察业务流程设计不规范、不科学,或未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修改、完善优化,致使执法办案流程存在漏洞和缺陷,可能引发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廉政风险。
4、制度机制风险是指因有关法律制度缺失或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贯彻执行不到位,或因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廉政风险。
5、外部环境风险是指检察人员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因受社会风气、潜规则、生活圈和社交圈等客观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利益诱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办案的礼品礼金、宴请娱乐,而发生不廉洁行为和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二)检察机关廉政风险的防控措施
1、思想道德风险的防范。采取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教育培训、廉政文化建设等措施,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如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检察官宣誓、参观检察机关自身反腐倡廉教育展览、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等,对思想道德风险进行防控,使每名干警充分认清自身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清正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2、岗位职责风险的防范。一是对每个执法岗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防控,根据工作内容、职责、流程,查找可能影响公正廉洁执法的风险点,明确岗位职责,完善防控措施,切实做到检察权行使到哪个环节,防控措施就跟踪到哪个环节;二是强化检务公开,将涉及风险的岗位向社会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
3、业务流程风险的防范。一是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和业务流程,实现对执法办案活动的流程管理,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推进检察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完善案件流程管理机制,将案件受理、分案、审查、复核、汇报、审签、批复等各个环节细化为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事后监督为同步监督。
4、制度机制风险的防范。对执法办案的关键环节制定详尽的规章制度,规范办案程序,从细节入手防范违法办案现象的发生,确保检察工作在制度和规范中运行。深入推进检察体制和机制改革,坚持用制度规范检察行为和权力运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贯彻执行,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案。
5、外部环境风险的防范。开展执法纪律作风防控,从检察干警日常工作和生活小事细节抓起,将工作岗位、八小时以外的日常行为、生活圈、社交圈的表现纳入管理和防控范围,全面摸清掌握其在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情况,提醒、教育其要警惕外部不良环境的影响。
四、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模式
紧密结合检察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重点围绕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将预防关口前移,以“查找、预防、控制”为工作重点,通过查找风险,采取防控措施,对廉政风险进行科学化、系统化防控管理,形成以人为点、以工作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防控格局,构建起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
1、查找廉政风险。廉政风险点是指检察干警在行使检察权、从事检察事务或日常生活中容易诱发腐败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查找风险是建立防控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风险点查准找全了,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开展下一步防控工作。廉政风险可分为领导班子风险、部门岗位风险和个人岗位风险三大类。一是查找领导班子风险。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在“三重一大”议事决策以及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自由裁量权过大、权力寻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节点;二是查找部门岗位风险。以侦监、公诉、反贪、反渎等业务部门和人、财、物管理等部门为重点,认真排查存在的风险点;三是查找个人岗位风险。重点查找个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法办案、行使自由裁量权等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查找廉政风险是将权力公开化的行为,一般采用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等多种方法,认真分析并查找出个人及部门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及其表现形式。针对查找出的风险点,根据其发生概率大小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理;同时对照排查出的风险,制定有针对性防控措施,建立风险台账和信息档案库,做到廉政风险清楚、防控措施有力。
2、预防廉政风险。超前预防廉政风险是建立防控机制的目的,应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加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通过实行任前廉政谈话、述职述廉、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廉政承诺书等预防措施,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教育和引导广大干警牢固树立清正廉洁和公正执法意识,自觉抵制各种风险。通过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建立预警机制,对显露出的“险情”进行事前防范,提前预防或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预防,及时早提醒、早引导、早帮助,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3、控制廉政风险。排查廉政风险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廉政风险。一是建立实时监控、动态预警的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化解机制,针对重点岗位、环节、人员日常工作中表现暴露出来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及时发出警示提醒,指导、督促和责令限时改进和完善,避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展;二是对有明显风险表现的个人及时采取廉政诫勉谈话、责令纠错、通报批评等措施,防止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变的腐败问题扩展,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挽救干警;三是对整改不力,错误继续发展构成违纪违法行为的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运行机制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应切实运用风险防控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以作为PDCA的循环周期,以计划、执行、检查、修正四个环节为工作流程,通过四个环节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有机结合、循环反复的运行,达到防控风险、预防腐败的目的。
1、计划环节。根据检察权运行的特点,结合反腐倡廉工作实际,每年制定计划方案、提出防范要点,明确任务要求,分解量化目标,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安排部署风险防控工作,认真梳理、深入排查风险点,并制定具体防控措施,不断深化干警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认识,为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执行环节。针对不同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落实防控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通过设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事前防范、有效监控、及时化解的功能作用。
3、考核环节。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检查考核、综合评估,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运行。同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制度落实不力、防控措施不到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修正环节。根据考核评价结果,采取完善措施、跟踪督导、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方式,责令相关部门和个人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纠正不足,然后总结经验,不断优化修正防控措施。同时结合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要求以及新出现的廉政风险,及时制定防控措施,调整防控内容,进入下一个循环管理。
五、构建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如何保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有效运行,形成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如何进一步深入扎实的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使其真真能够起到预防腐败的效果,这都需要我们去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不落实,等于一纸空文。因此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关键是落实。各级检察机关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周密部署安排,明确防控重点,认真组织实施,注重工作实效,通过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及办法,确保防控机制建设顺利推进和取得实效。同时要注意落实防控责任,检察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切实担负起廉政风险防控的责任,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定和抓好自身防控措施,纪检监察部门要牵头负责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执行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着力形成以检察长负总责、亲自抓,纪检监察部门具体抓,各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干警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廉政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岗位和个人,建立全面覆盖、层层监管、责任到位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二)强化对领导班子廉政风险防控的管理
领导班子应作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尤其是“一把手”应作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强对领导班子权力运行的监督,突出“一把手”权力运行中人、财、物各个关键风险点的防控,强化对重大决策部署、干部选拔任用、重大经费开支等工作的监控,防止出现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二是严格贯彻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从制度上有效监控领导干部廉政风险;三是建立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有效监督制度,探索对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防控工作由上一级检察机关和当地纪委双重管理,共同实施,互相配合的机制,以增强对领导干部监管和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对重点环节廉政风险的防控
检察机关要把对重点岗位的防控管理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强化对检察权相对集中的初查、不立案、撤案、不批捕、不起诉、改变定性、减少犯罪事实、犯罪金额认定、增减处罚情节、扣押、冻结涉案款物等关键环节的监督防控,从办案流程入手,对各个环节逐一分析梳理,排查可能潜在的风险源点,通过排查化解廉政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坚决防止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和受利益驱动办案等腐败现象,切实把监督制约的措施落实到检察权运行的各个环节。
(四)注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检察机关各项工作制度的有机相结合 要把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融入到检察日常业务工作中,努力实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察业务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规范化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开展主题实践、创优争先等活动紧密结合,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充分重视借助人大、社会、网络、新闻媒体等外部监督力量,巡视、执法监察、检务督察等内部监督制度,以及检务公开,建立执法档案、廉政档案,人民监督员等制度,及时发现新的廉政风险点,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的能力。
(五)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水平
检察机关应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固化业务流程,抓紧推进防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监测管理系统等网络建设,利用局域网系统对廉政风险实行信息化监控,整合目前网上办公、网上考评等系统,把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纳入系统中,实现检察业务工作全部在网上公开、透明流转,达到权力运行监督管理信息化、动态化。
上世纪80年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少地方的检察机关建立了乡镇检察室, 对发挥检察职能, 维护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由于各种原因, 乡镇检察室建设一度停滞不前, 很多地方撤销了乡镇检察室。近年, 一些地方探索建立了一批乡镇检察室。设置基层 (乡镇) 检察室 (以下简称检察室) 是检察机关实行工作重心下移, 检力下沉, 服务基层基础的重要举措。检察室作为检察机关的派出机构, 是检察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线平台, 具有延伸法律监督触角、融入基层、服务群众、贴近一线的特点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检察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法律地位不明确
在现有的基层司法机构体系中, 有关基层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的设置及其职能的法律依据比较明确, 而关于检察室的设置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是否可以作为其设立的依据, 在理论上存在着争议。目前检察机关设置检察室的依据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乡 (镇) 检察室工作条例》, 而《人民检察院乡 (镇) 检察室工作条例》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内部”文件, 相对于《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等法律规范而言, 其效力有明显的区别。
(二) 职能定位不统一
各地对于检察室的职能定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延续至今的原检察室和各地逐步设立的检察室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 侦查型检察室。
侦查型检察室主要职能是职务犯罪侦查, 是上个世纪80年代设立的检察室的基本形态, 对于打击乡镇经济发展中引起的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起到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乡镇企业的转制, 这种单一的模式面临着“无案可办、无所事事”的局面, 且这种职能单一的体制不利于检察室优势的发挥。
2. 服务型检察室。
服务型检察室是近年来各地设立检察室的一种主要模式。服务型检察室大多职能定位是接待当事人申诉、进行法律宣传、开展专项预防、维稳、息诉等, 更多的是为检察机关的职能部门服务, 对检察业务工作没有“处理”的权限, 需向派出院汇报后, 商请有关部门处理。服务型检察室承担“服务、协调”的作用, 性质上属于“非典型的乡镇检察室”。 (1)
3. 综合型检察室。
综合型检察室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双重领导, 检察室除了接受派出检察院的领导, 还需要接受当地乡镇党委的领导, 综合型检察室模式比较容易取得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 但是综合型检察室模式不符合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权力架构,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 其职能就要立足于检察职能, 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并不符合权力层级划分的规定。而且更为关键的是, 检察室在双重领导体制下, 非常容易被异化, 成为当地乡镇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 (2)
4. 全能型检察室。
在一些地方设立的检察室, 承担自侦、侦查监督、公诉等多种职能,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类似一个小检察院。笔者认为, 在某种程度上全能型检察室不利于有关工作的开展。首先, 检察室人员少, 精力有限, 不足以承担上述职能;其次, 自侦、侦查监督、公诉等职能专业性强, 检察室人员不可能同时承担上述全部职能, 且自侦、侦查监督、公诉等职能需要统一归口管理, 职能不宜分散;再次, 设置检察室应该以延伸职能, 服务基层为主要目标, 全能型检察室有违检察室设置的初衷;最后, 由于职能重叠, 全能型检察室与院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沟通上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三) 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检察室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很多检察室设置在乡 (镇) 政府的办公用房中或者租用其他房屋作为办公用房, 由于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势必影响其有关工作的开展。其次, 检察室的设置关系到人员编制、车辆编制、经费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而办公场所建设、设备配置、经费保障等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所需的资金仅靠基层检察院是难以承受的, 需要纳入财政预算。另外, 人民法庭和公安派出所的负责人均明确了相应的职级待遇, 而检察室负责人的职级待遇并无统一规定。由于检察室建设尚在探索阶段, 因此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并无统一的规定, 各地的工作流程、制度建设情况不一。
三、加强检察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一) 规范法律、明确依据
解决检察室法律地位的途径是明确法律依据, 因此建议立法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进行修订, 明确检察室的法律地位和职能。建议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条中增加一款:“县一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工作需要, 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设立若干检察室作为派出机构, 检察室的职能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另行规定。”
(二)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一致, 人口数量、治安状况、基层执法单位分布情况、执法环境等情况也不一致, 因此, 加强检察室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可选择先在人口较多、治安问题较突出、信访总量较大、基层执法单位比较集中、预防职务犯罪任务较重的重点区域设置检察室, 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展开。
(三) 规范名称、找准定位
实践中, 各地设置的检察室并不是完全按照乡镇区域划分进行设置, 一个检察室的实际辖区可能是几个乡镇或者某个特定的区域, 而且各地对检察室的名称也不尽一致, 而“××乡镇检察室”的名称不能够涵盖检察室的实际辖区和职能范围, 因此建议对检察室的名称进行统一的规范, 统一以“××检察室”进行命名。
设立检察室的主要目的是延伸监督职能, 在确定职责时, 要防止职能泛化, 其职能的承担应与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辖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检察室所承担的职能在于实而不在于多, 应明确一项或者数项重点职能, 同时附带其他一些职能, 否则可能导致检察室工作过于繁杂, 疲于应付。
在检察室定位上, 笔者认为以“配合+服务”定位较妥, “配合”就是延伸检察职能, 配合院职能部门在辖区开展工作, “服务”就是服务基层基础、服务民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社会稳定大局。所以, 检察室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搜集职务犯罪线索, 起到搜集线索“情报站”作用
惩治腐败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 检察室要将搜集职务犯罪线索作为重点职能, 充分利用身处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 受理群众的举报、控告、申诉, 接受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通过走访、法制宣传、召开会议、依靠检察信息员等检察信息队伍提供信息等多种形式发现职务犯罪案件线索, 经检察长批准, 可以对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进行初查, 对线索初核后及时提供给职能部门, 依法打击职务犯罪、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净化基层政务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配合职能部门, 起到职能部门“协助站”作用
基层检察室应围绕本院中心工作, 利用熟悉基层的优势, 积极配合院职能部门在辖区开展相应工作。
3. 延伸监督职能, 起到法律监督“前哨站”作用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延伸到基层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眼睛和触角, 检察室应发挥近距离接触基层执法、近距离倾听群众呼声的优势, 依法对基层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法律监督, 依法妥善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4. 创新社会管理, 起到延伸职能“探索站”作用
(1) 探索对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和“七站八所”的执法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在条件成熟时, 探索对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和“七站八所”的执法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探索基层执法信息衔接机制, 与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形成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基层司法体系。
(2) 探索检调对接机制, 妥善介入矛盾纠纷调处
探索检察环节调解、和解的有关工作, 配合控申部门开展涉检信访案件的调解、协调等工作, 配合公诉部门对轻微刑事案件进行和解等工作。对辖区内的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 在乡镇、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基层组织等有需求时视情介入调处。当然, 调解工作是人民法庭、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 检察室探索该项工作时不能够大包大揽, 不能够突破法律底线, 应妥善处理好与人民法庭、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的关系。
(3) 探索对接综治工作平台,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线平台, 检察室可以探索对接该平台,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 落实检察环节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立足检察职能, 协助辖区乡镇及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影响稳定的事件, 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4) 探索监督并配合社区矫正, 督促矫正执法主体全面履行职责
探索配合监所部门对矫正对象进行矫正, 探索配合公诉部门对被附条件不起诉人的监督考察。在条件成熟时, 探索监督并配合乡镇社区矫正工作, 督促乡 (镇) 司法所全面履行社区矫正职责。
5. 掌握社情民意, 起到社情民意“收集站”作用
检察室要利用身处基层的优势, 听民声、摸民情、察民意, 掌握辖区内的社情民意, 为院职能部门在辖区开展工作提供民意信息, 为院领导决策提供民意参考。
6. 服务基层基础, 起到经济建设“服务站”作用
检察室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应努力服务基层基础, 开展法律服务, 切实做到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民生, 依法妥善处理群众诉求, 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7. 加强对外联络、起到联系基层“联络站”作用
检察室应加强与辖区乡 (镇) 党委、政府、部门站所的联系、沟通, 争取辖区乡 (镇) 党委、政府、部门站所对其工作以尽量多的支持, 同时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切实起到联系基层的“联络站”作用。
8. 宣传法律知识, 起到检察职能“宣传站”作用
检察室要利用贴近基层的优势,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重点宣传检察职能, 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 促进地方法治建设, 扩大检察工作知晓度。
(四) 建章立制, 规范运行
为确保检察室工作健康规范开展, 要重视建章立制, 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 保证检察室工作规范运行, 并且把检察室建设纳入对基层检察院的工作考核范围。
(五) 建立机制, 长效保障
加强检察室建设, 应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在队伍建设方面, 要确立激励机制, 明确职位、职级, 保障待遇, 其工作机构的职级规格要与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的地位等同, 同为副科级机构, 其主要负责人应和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负责人一样享受副科级待遇。在经费保障方面, 检察机关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检察室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力争将检察室设置纳入地方财政统筹。
(六) 配齐设施、配强队伍
检察室与乡镇、基层站所工作接触多, 工作量较大, 因此要配齐软、硬件设施, 从设施上保证检察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 检察室工作、生活在基层, 是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的窗口, 配备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的形象和检察室工作的效果。因此要把检察室作为锻炼年轻干警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人员配备上, 除抽调有较高检察业务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的骨干到检察室外, 还应选派优秀年轻干警到检察室锻炼实践, 让年轻干警在与基层群众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提高协调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
注释
1 邵长生, 《重构乡镇基层检察室》, 载《人民检察》, 2009年第2期, 第19页。
【健全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加快建立健全全民减灾教育体系10-30
申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07-03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06-16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07-13
管理体系健全07-21
培养健全的人格班会07-02
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09-09
怎么健全科学决策机制05-24
健全改进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09-06